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企业档案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6-16 19:47:15

企业档案管理论文

企业档案管理论文篇(1)

“路径依赖”最早是由生物学家在理论分析中提出的。后来,North等经济学家引入新制度经济学和进化经济学当中。路径依赖是指今天的选择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其现在可能的选择[1],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由于某种现象具有先动优势,即使后来环境发生了改变,它也有可能继续自我增强,最后“锁定”在次优的状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而企业人事档案是企业选人、用人、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也是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路径依赖

1.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手段落后。

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价值取向,普遍存在档案意识淡薄的情况。企业领导把精力和资金主要投向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上,而对档案基础工作的投入不够,甚至片面地认为企业与员工是一种雇佣关系,没必要把太多的精力用在人事档案管理上。长此以往,这种现象不断自我强化,导致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先进性。加之现在还有很多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仍停留在经验管理和手工管理阶段,这种方式制约人事档案功能的发挥,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2.企业人事档案内容简单雷同,个人材料分散。

目前,仍有不少企业的人事档案材料仅记录了员工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企业人事档案内容显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这种人事档案不能为选人、用人提供参考,进而影响到人员的正常晋升与轮换,挫伤了员工的创新热情,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参考价值[2]。另外,长期以来,人事档案管理、利用形成了一种分散局面。人事组织部门主要掌握个人履历、政治面貌、学历、职务评聘、工资等方面的材料。而反映员工工作业绩的材料在档案中却没有收集,使人事档案在使用中缺少员工工作能力评估这方面的相关信息。这种状况不但造成管理成本增加,而且破坏了人事档案内容的完整统一,使之不能全方位地反映员工的真实面貌。

3.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不规范,利用率低。

有些民营企业是从家庭小作坊发展起来的,管理本来就不是很规范,人事档案管理更是不规范。有的员工职务升降、工资待遇随意性很大,甚至还存在着企业主口头上说了就算的现象,使员工的工资级别、职务任免等材料根本无法形成。由于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不规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一是有人利用档案管理的漏洞,制造虚假材料。例如,将工作时间提前、把学历变高、把年龄变小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使档案材料丧失了真实性、严肃性、权威性。而人事档案材料的失真,使得人力资源计划中的配备计划、退休解聘计划、补充计划、使用计划不能正确制定和正常执行,对当前配置以及未来人力资源的供求造成负面影响。二是有的档案转递不及时,操作程序不规范[3]。例如,有的人早已跳槽,但其人事档案还未按规定转递到新单位;有的企业违反规定,把人事档案当作普通邮件寄送,不作机要转递,这就容易造成档案丢失;还有的企业在人事档案转递过程中,不填写转递单,不经密封钤印,就随意将档案交给本人自带,致使篡改、丢失档案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原因相应地造成了企业人事档案价值不高,利用率降低。

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路径选择

企业不同于其他组织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以是否有利于企业获得利润为目标的。企业档案管理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来自其内在的、本质的需要。如果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内在需要,它就能生存和发展[4]。因此,针对企业的特点,应突破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路径依赖,选择信息化、现代化的新路径。信息化是从原始静态档案管理到动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革命,是人事档案工作的深入,是工作方法的改变,也是人事档案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起点。这一路径的选择对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信息化的基础

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对于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规章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及时建立新的、更为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得人事档案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在档案的收集上要及时、完整;在档案的鉴别上必须遵循“去伪存真”;档案的整理归档要严谨、科学;档案的借阅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应有所区别,注意档案安全;档案的更新应及时、准确、完整,尤其应注意对档案的新内容进行及时、主动的补充收集。只有维护了企业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有效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奠定基础。

2.依托专业人才是信息化的有力保证

由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转变为信息管理,只掌握传统档案管理职能的档案人员是难以适应的。因此,要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企业必须具有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由人事档案实体管理者向信息管理员和者的角色转换,要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手段来管理人事档案信息。对专业人才的培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档案人员应具备扎实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还应懂得文件与档案的管理原则,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分类方法及有关的技术;二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培训,培训重点应放在数据的规范采集、软件的正确运用及网络知识的运用等方面。通过培训使档案人员能够掌握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掌握档案管理应用软件的各种功能,成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行家能手,确保档案管理系统平稳、正常的运行。只有这些相应人才素质的拥有,才可能充分挖掘档案信息化平台的潜力,从而更为有效地实施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为企业服务。

3.建设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的重点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储存、查找,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是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点。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图所示:

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数据复制

文件传输

报表管理

员工管理

系统安全

一方面,通过该系统能够实现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下的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要求重新设置合理的工作流程,将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的需求一同嵌入管理文件系统中,记录从电子文件形成到成为电子档案并归档的一切活动过程和处理情况。档案人员在网上接收、整理、鉴定并确定密级和保管期限,然后进入正式文件库。档案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随时掌握文书,业务部门的管理动态,及时进行指导,从而实现档案的超前性、预见性管理[5]。

另一方面,企业文书、业务部门可以随时将形成的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归档存储到服务器上。档案部门也可以将原有的档案原件扫描后存储到服务器上。当用户通过身份确定就可以在企业局域网的任何终端检索、浏览到需要的档案信息及其全文,不必到档案部门也能查找到档案信息。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为企业生产建设提供了快捷、高质量的服务。

三、路径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1.信息化档案管理面临的经费问题。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服务的现代化,都需要不断的更新设备和技术等。为此,企业在选择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就得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就制约了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去选择信息化的新路径,而“锁定”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上。

2.档案保密和档案安全受到挑战。

信息网络已经不断的深入到各个领域。在网络环境下,影响档案保密和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一是人为因素,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不强,往往在自己的档案网页上随意信息,对的信息缺少严格的审查和管理;二是技术问题,当前电脑病毒很多,并且黑客也很厉害,使得档案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受到威胁,这些势必引起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高度重视,需加以研究解决。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现行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及原因,认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应走信息化、现代化的路径,并提出了路径选择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以网络建设为依托,以各种先进技术为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档案资源,发挥人事档案的实际效能,为企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4

[2]刘琴.人事制度改革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J].档案学通讯,2005,5:10-12

企业档案管理论文篇(2)

二、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快速发展,近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逐渐与世界接轨,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不够完善,而且很多的电力企业还没有从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转变过来,导致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是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领导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比较低,其次是电力企业的员工对于政治思想认识不清,最重要的是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形式比较落后。下面具体介绍一下这些问题。

1.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不高

目前,许多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理论功底不够。许多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根本不熟悉国家的最新形势以及政策的变化,并且他们对于上级文件的感悟以及认识明显不足,从而也没法传达上级的相关精神,更没法做好管理工作。第二,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文笔比较差,对于档案的管理很难做出清晰的文档报告,这些都给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第三,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比较低。众所周知,很多的电力企业在招聘的时候,相关人员通过任人唯亲、走后门或者贿赂等手段进入电力企业,这使得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比较低,他们的业务知识比较狭隘,从而导致了电力企业发展不顺。第四,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作风比较浮夸。大多数的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工作不认真,工作懒散,甚至有些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生活糜烂,这些都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2.电力企业内部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够

许多企业都比较注重优先发展经济,不注重档案管理工作。大部分的企业,从上级管理人员到下级普通员工都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比较枯燥、乏味,不能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有些员工甚至认为过于强调档案管理工作,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并且阻碍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所以,大部分的电力企业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一点也不重视。

3.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形式比较落后

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早已建立,但是绝大多数的人的思想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时期,这些明显存在于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并且现在的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仍然使用以前的旧模式,对档案的进行统一整理,并且运用特殊的标记做好记录,不注重对科学技术的运用。这些方式对于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一定的限制,尤其是这新的时期下,由于每个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教育水平以及经济能力都不相同,所以这些明显不能促进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实际上,如果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管理不到位,造成工作上出现错误或者失误,都将给电力企业的正常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然而,如果做好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使企业能够正常运作,而且还能够使工作人员及时的发现企业运营中出现的问题,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所以,电力企业必须要转变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思想,注重档案管理工作,保障电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好新形势下的做好新形势下的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1.改变传统的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理念

电力企业必须转变固有观念,加强对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要从行动上突破电力企业固有的观念。上至电力企业的领导,下至电力企业的员工都要转变固有的观念,让他们都认识到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加强对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赋予电力档案管理部门相应的职权。最后要在电力政工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提高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要定期的对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活动,使员工能够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

2.提高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

切实提升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素质低下问题,一方面电力企业要从源头上解决此项问题,电力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一定要制定严格的招聘规章制度,并且要招聘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则制度进行招聘,从根本上提高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避免在招聘的过程中出现贿赂和任人唯亲的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在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上岗之前,一定要对电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熟悉自己的工作内容,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业务水平。同时还要采取多种教育形式,提高工作效率。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改变以前的落后教育模式。首先将以前单一的档案管理工作改变成多样化的,并且结合新的技术以及设备对其进行管理。其次由于每个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层次、社会背景以及对待问题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对于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要有针对的进行教育,进而提高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档案管理论文篇(3)

2.分布管理模式形态我国的民营企业中,许多企业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实现集中化的档案管理,这些企业,可以选择分布管理模式,企业档案的分布管理又可以分为两种管理形式,一种是企业档案分级管理,而另一种则是企业档案分散式管理。企业档案的分级管理既能够适用于多家子公司合作而成的大规模民营企业,也能够适用于单一的小型民营企业。而企业档案分散式管理,则是民营企业内部不再设立集中的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而是让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对自身所产生的档案进行自主化的管理。分散式的档案管理工作较为灵活,节省了档案管理中的诸多环节,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并且分散式档案管理具有分工明确、职责明显的特点,填补了档案管理中的空白,使得档案管理更为可靠。

二、按照管理内容划分为两种管理模式形态

1.单一管理模式形态民营企业档案管理中,选择单一管理模式,其前提是民营企业对档案进行自主管理、集中管理。而民营企业单一管理模式的本质只是对企业档案进行整理与保管。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适用于一些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这时候的企业能力有限,还不足以对档案信息进行开发和大规模的运用。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选择这一种档案管理模式,能够将企业对档案管理的精力集中于档案的整理与保存,从而在保证企业档案完整性的前提之下,为企业节约更多的人力物力,使企业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致力于自身的发展。另外,除了创业初期的企业可以选择这种管理模式之外,一些对于档案信息的整合要求较低的民营企业也可以选择这种管理模式,通过档案管理的合理进行,促进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

2.综合管理模式形态企业档案的综合管理模式,则是在单一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将档案管理中的整理、保存以及情报整合、信息利用等功能全部发挥出来,实现民营企业档案的整体性管理。这种档案管理模式,不仅整合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并且融入了大量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先进的信息科学等,使得企业能够通过档案管理,及时掌握经济发展、信息传播中的先进资源,不仅提高了企业档案管理的积极性和实际效率,同时还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动力。企业档案综合管理模式所针对的不仅仅是纸质文件,企业所要建立的也不仅仅是档案室,而是针对信息化的档案资源,建立起一个包含丰富档案信息的企业档案管理中心,聘用专业化的管理者,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其进行管理,实现企业档案管理效益最大化。

三、按照管理层次划分为三种管理模式形态

1.档案实体管理模式形态企业档案管理中,最为基础的就是档案实体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中所包含的内容必须最为全面,企业发展中所产生的档案必须全部记录,并保证其始终完整,这就要求在档案实体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保存等各个环节中都必须杜绝信息的遗漏,才能保证在以后调用档案信息时,能够得到真实、完整的档案。在过去的企业档案管理历史中,档案管理者最为注重企业档案的实体,这时由于受到科学技术、管理理念等各方面的限制,企业档案的内容完全依赖于档案的载体,这也就意味着,企业档案一旦出现错误、遗失、疏漏,将会严重影响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安全性。因此,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设专门的机构来对企业档案进行妥善的管理。

企业档案管理论文篇(4)

二、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岗位知识

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文书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利用保管等工作必须要对文件的种类、运转和档案整理知识有所了解,才能掌握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有效性,才能真正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通常所讲的文件是指公文。公文的文种有党、政之分,党的公文文种有14种(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行政公文文种有13种(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决定、通知、通报、意见、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公文的写作都有规范、严谨的格式。版头是发文机关标识,居中套以红色的大号字体,下方是发文字号,再下方为红色横隔线;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组成;标题,由机关名称、内容、文种三部分组成,小标宋体2号字,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一份公文只能用一种文种,不能同时用两种文种,“请示报告”、“关于…的通报的通知”是两种文种,都是错误的用法;正文,始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采用三号仿宋体字,文件的结构层次为:“一”、“(一)”、“1.”、“(1)”,每页22行,每行28字,行距为固定值26磅;附件,在正文之后,下空一行,左空2个字符;发文日期使用汉字,零写成〇;公文生效的标志,印章是公文制发单位对公文生效负责的凭证,郑重盖在日期上。收文的处理,签收、审核、批办、承办、催办、归档;发文的处理,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归档等程序。档案管理人员掌握上述基本知识后,要检查接收的文件准确性,必要时可以指导行政工作。

企业档案管理论文篇(5)

一、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的建构背景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

1.信息一体化管理

信息一体化管理,其实就是指企业的档案工作、情报工作、图书工作的一体化。在企业,这种综合性信息管理机构一般称为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提供历史的信息和现时的信息,又要注重超前性、预测性信息的采集、筛选、提供。一方面可以利用档案史料中的信息编写反映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科技成果等编研成果,为展现企业的辉煌历史、提高企业的市场信誉和增强企业的社会效益提供详实、可靠、生动的凭证;另一方面,还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网上采集与企业业务有关的信息,并进行筛选、汇编,为企业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含量较高的有价值的信息。这种图、情、档一体化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大型企业,在原有图书机构、档案机构或情报机构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实体机构。这种管理模式便于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行现代化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对信息资源的联合开发利用。

2.档案一体化管理

档案一体化是我国文件和档案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使之实现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发挥各自以及总体的最大效能,确保从企业现行文件到档案管理的高效和优化。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一体化的目标

实现从现行文件到档案整个运动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科学管理。科学的档案一体化管理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在文件从产生到最终转化为档案的过程中,既加强企业内部文件、档案工作的一体化,也注重各个不同文件职能机构的业务衔接,从而使文件到档案全过程都得到有效控制。

(2)档案一体化的原则

在实行信息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全程管理原则,电子文件环境中,文件、档案界限不再显而易见,文件和档案工作人员界限也日趋模糊,文件与档案工作实行全程管理,将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共享,提高效率;前端控制原则,前端控制原则是以文件生命周期为基础,将文件从形成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不同阶段看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件形成是前端,处理、鉴定等是中端,永久保存或销毁是末端。前端控制是对整个管理过程的目标、要求和规则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整合;集成管理原则,集成管理是对管理要素的科学重组,是全程管理思想的延伸和深化。集成管理可以增加管理体系的功能度,因精密组合而减少疏漏,提高可靠性,增加相关作业密度,减少重复而降低功耗,提高管理效率。

(3)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内容

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文件、档案生成控制的一体化、流程管理的一体化和信息利用的一体化。文件、档案生成控制的一体化指在文件最初生成阶段、对电子文件就是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应当树立档案管理意识,确保生成文件符合档案管理功能要求;流程管理的一体化指对档案运动流程实施统筹规划、全面控制和综合管理。信息利用的一体化指对文件、档案信息进行合理协调,使文件、档案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4)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技术保障

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技术保障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档案一体化管理不只是理论上设想的一种管理思路和模式,更多是实践中需要实施的一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它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首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简化了文件、档案管理的工作程序、提高了文件、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并且也改变了文件的生成方式和载体性质。其次,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文件运转的的方式和特点。这些都使得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有了实现的技术基础。

企业档案管理论文篇(6)

一、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的建构背景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

1.信息一体化管理

信息一体化管理,其实就是指企业的档案工作、情报工作、图书工作的一体化。在企业,这种综合性信息管理机构一般称为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提供历史的信息和现时的信息,又要注重超前性、预测性信息的采集、筛选、提供。一方面可以利用档案史料中的信息编写反映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科技成果等编研成果,为展现企业的辉煌历史、提高企业的市场信誉和增强企业的社会效益提供详实、可靠、生动的凭证;另一方面,还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网上采集与企业业务有关的信息,并进行筛选、汇编,为企业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含量较高的有价值的信息。这种图、情、档一体化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大型企业,在原有图书机构、档案机构或情报机构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实体机构。这种管理模式便于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行现代化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对信息资源的联合开发利用。

2.档案一体化管理

档案一体化是我国文件和档案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使之实现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发挥各自以及总体的最大效能,确保从企业现行文件到档案管理的高效和优化。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一体化的目标

实现从现行文件到档案整个运动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科学管理。科学的档案一体化管理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在文件从产生到最终转化为档案的过程中,既加强企业内部文件、档案工作的一体化,也注重各个不同文件职能机构的业务衔接,从而使文件到档案全过程都得到有效控制。

(2)档案一体化的原则

在实行信息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全程管理原则,电子文件环境中,文件、档案界限不再显而易见,文件和档案工作人员界限也日趋模糊,文件与档案工作实行全程管理,将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共享,提高效率;前端控制原则,前端控制原则是以文件生命周期为基础,将文件从形成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不同阶段看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件形成是前端,处理、鉴定等是中端,永久保存或销毁是末端。前端控制是对整个管理过程的目标、要求和规则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整合;集成管理原则,集成管理是对管理要素的科学重组,是全程管理思想的延伸和深化。集成管理可以增加管理体系的功能度,因精密组合而减少疏漏,提高可靠性,增加相关作业密度,减少重复而降低功耗,提高管理效率。

(3)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内容

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文件、档案生成控制的一体化、流程管理的一体化和信息利用的一体化。文件、档案生成控制的一体化指在文件最初生成阶段、对电子文件就是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应当树立档案管理意识,确保生成文件符合档案管理功能要求;流程管理的一体化指对档案运动流程实施统筹规划、全面控制和综合管理。信息利用的一体化指对文件、档案信息进行合理协调,使文件、档案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4)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技术保障

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技术保障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档案一体化管理不只是理论上设想的一种管理思路和模式,更多是实践中需要实施的一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它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首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简化了文件、档案管理的工作程序、提高了文件、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并且也改变了文件的生成方式和载体性质。其次,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文件运转的的方式和特点。这些都使得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有了实现的技术基础。

企业档案管理论文篇(7)

“路径依赖”最早是由生物学家在理论分析中提出的。后来,North等经济学家引入新制度经济学和进化经济学当中。路径依赖是指今天的选择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其现在可能的选择[1],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由于某种现象具有先动优势,即使后来环境发生了改变,它也有可能继续自我增强,最后“锁定”在次优的状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而企业人事档案是企业选人、用人、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也是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路径依赖

1.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手段落后。

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价值取向,普遍存在档案意识淡薄的情况。企业领导把精力和资金主要投向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上,而对档案基础工作的投入不够,甚至片面地认为企业与员工是一种雇佣关系,没必要把太多的精力用在人事档案管理上。长此以往,这种现象不断自我强化,导致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先进性。加之现在还有很多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仍停留在经验管理和手工管理阶段,这种方式制约人事档案功能的发挥,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2.企业人事档案内容简单雷同,个人材料分散。

目前,仍有不少企业的人事档案材料仅记录了员工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企业人事档案内容显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这种人事档案不能为选人、用人提供参考,进而影响到人员的正常晋升与轮换,挫伤了员工的创新热情,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参考价值[2]。另外,长期以来,人事档案管理、利用形成了一种分散局面。人事组织部门主要掌握个人履历、政治面貌、学历、职务评聘、工资等方面的材料。而反映员工工作业绩的材料在档案中却没有收集,使人事档案在使用中缺少员工工作能力评估这方面的相关信息。这种状况不但造成管理成本增加,而且破坏了人事档案内容的完整统一,使之不能全方位地反映员工的真实面貌。

3.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不规范,利用率低。

有些民营企业是从家庭小作坊发展起来的,管理本来就不是很规范,人事档案管理更是不规范。有的员工职务升降、工资待遇随意性很大,甚至还存在着企业主口头上说了就算的现象,使员工的工资级别、职务任免等材料根本无法形成。由于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不规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一是有人利用档案管理的漏洞,制造虚假材料。例如,将工作时间提前、把学历变高、把年龄变小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使档案材料丧失了真实性、严肃性、权威性。而人事档案材料的失真,使得人力资源计划中的配备计划、退休解聘计划、补充计划、使用计划不能正确制定和正常执行,对当前配置以及未来人力资源的供求造成负面影响。二是有的档案转递不及时,操作程序不规范[3]。例如,有的人早已跳槽,但其人事档案还未按规定转递到新单位;有的企业违反规定,把人事档案当作普通邮件寄送,不作机要转递,这就容易造成档案丢失;还有的企业在人事档案转递过程中,不填写转递单,不经密封钤印,就随意将档案交给本人自带,致使篡改、丢失档案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原因相应地造成了企业人事档案价值不高,利用率降低。

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路径选择

企业不同于其他组织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以是否有利于企业获得利润为目标的。企业档案管理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来自其内在的、本质的需要。如果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内在需要,它就能生存和发展[4]。因此,针对企业的特点,应突破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路径依赖,选择信息化、现代化的新路径。信息化是从原始静态档案管理到动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革命,是人事档案工作的深入,是工作方法的改变,也是人事档案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起点。这一路径的选择对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信息化的基础

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对于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规章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及时建立新的、更为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得人事档案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在档案的收集上要及时、完整;在档案的鉴别上必须遵循“去伪存真”;档案的整理归档要严谨、科学;档案的借阅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应有所区别,注意档案安全;档案的更新应及时、准确、完整,尤其应注意对档案的新内容进行及时、主动的补充收集。只有维护了企业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有效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奠定基础。

2.依托专业人才是信息化的有力保证

由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转变为信息管理,只掌握传统档案管理职能的档案人员是难以适应的。因此,要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企业必须具有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由人事档案实体管理者向信息管理员和者的角色转换,要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手段来管理人事档案信息。对专业人才的培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档案人员应具备扎实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还应懂得文件与档案的管理原则,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分类方法及有关的技术;二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培训,培训重点应放在数据的规范采集、软件的正确运用及网络知识的运用等方面。通过培训使档案人员能够掌握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掌握档案管理应用软件的各种功能,成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行家能手,确保档案管理系统平稳、正常的运行。只有这些相应人才素质的拥有,才可能充分挖掘档案信息化平台的潜力,从而更为有效地实施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为企业服务。

3.建设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的重点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储存、查找,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是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点。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图所示:

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数据复制

文件传输

报表管理

员工管理

系统安全

一方面,通过该系统能够实现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下的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要求重新设置合理的工作流程,将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的需求一同嵌入管理文件系统中,记录从电子文件形成到成为电子档案并归档的一切活动过程和处理情况。档案人员在网上接收、整理、鉴定并确定密级和保管期限,然后进入正式文件库。档案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随时掌握文书,业务部门的管理动态,及时进行指导,从而实现档案的超前性、预见性管理[5]。

另一方面,企业文书、业务部门可以随时将形成的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归档存储到服务器上。档案部门也可以将原有的档案原件扫描后存储到服务器上。当用户通过身份确定就可以在企业局域网的任何终端检索、浏览到需要的档案信息及其全文,不必到档案部门也能查找到档案信息。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为企业生产建设提供了快捷、高质量的服务。

三、路径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1.信息化档案管理面临的经费问题。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服务的现代化,都需要不断的更新设备和技术等。为此,企业在选择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就得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就制约了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去选择信息化的新路径,而“锁定”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上。

2.档案保密和档案安全受到挑战。

信息网络已经不断的深入到各个领域。在网络环境下,影响档案保密和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一是人为因素,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不强,往往在自己的档案网页上随意信息,对的信息缺少严格的审查和管理;二是技术问题,当前电脑病毒很多,并且黑客也很厉害,使得档案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受到威胁,这些势必引起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高度重视,需加以研究解决。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现行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及原因,认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应走信息化、现代化的路径,并提出了路径选择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以网络建设为依托,以各种先进技术为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档案资源,发挥人事档案的实际效能,为企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4

[2]刘琴.人事制度改革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J].档案学通讯,2005,5:10-12

企业档案管理论文篇(8)

2.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一体化统筹管理档案。当今是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化的办公技术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而档案管理工作也在朝着更加信息化管理的方向发展。当前许多现代化的企业都在档案管理中加速了现代化的进程,一般都具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系统,由此可以,纸质档案被更为现代的电子档案代替已是时展的必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档案的高效统筹管理,使得档案可以发挥最大的效能,促进企业档案资源的交流和互动。

3.企业档案资料越来越要求记录的标准化。所谓档案要标准化,是指档案所使用的名词术语、著录、代码代号、标引语言乃至于档案的整理、统计、鉴定、格式等方面的标准化。档案标准化的要求,可以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对档案的长期性保存具有很大的作用。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开始注重档案的标准化管理。虽然现在大多企业都已开始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并努力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和标准的方向发展。但是,当今时展的速度实在太快,档案管理发展的步伐还是要滞后时代经济的发展很多。并且,企业对档案管理的认识性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忽视基层档案管理,缺乏专业档案管理人才也是众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我们所说的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不仅仅局限于设备和管理技术手段的规范化,还有档案管理人员的规范化和高素质。时代在发展,企业在进步,企业的工作人员也必须与时俱进,具备适应时代和企业发展的能力水平、个人素养。所以,企业要为此付出的努力还应是持续的。不能只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只有真正将行动落到实处,才能收到真正的效益。

二、新时期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1.同时,企业档案管理应注重对相关科学知识的补充和更新,更应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强化管理水平。具体来说,一是要建立目标职责体系。档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企业档案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指导;专职档案员负责文件的归档、移交、销毁等,并对各部门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和有关文件的清理及移交工作。二是要建立操作规范体系。按照档案管理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并落实文书立卷归档办法,文件材料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制度,档案保管、保密、利用、统计、鉴定销毁等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三是要建立督促检查体系。大力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每年组织开展至少两次档案管理安全检查,采取自查、互查、抽查、普查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堵塞档案管理中的漏洞和隐患,坚决杜绝在档案管理中出现案卷损坏、失密泄密、案卷丢失等问题,推动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2.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企业档案科学管理的主要途径。企业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坚持完善档案数据库建设,做好档案基础数据汇编、档案查阅利用等工作,努力使档案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首先,着力提高档案硬件水平。为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新要求,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企业应该结合实际,增加投入,不断更新档案设备,使各项档案管理设施力求达到规范化的标准,促进档案资料管理的全方位、科学化管理。其次,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规范档案数字化加工中心,加强对档案的著录和扫描,认真做好文件的收、发工作。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保证归档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系统;做好档案的统计、利用工作,对各类档案库存、接收、销毁、利用等进行准确统计,积极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确保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在科学管理的要求下,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从档案的立卷、整理、编撰、鉴定,到档案著录、标引,档案的保管等基本操作技能,而且必须精通计算机技术,能够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规范日常管理工作,并且要爱岗敬业,有大局观念,能够将繁琐的任务思路清晰的逐一落实。档案工作有较强的专业性,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具备专业知识,拥有较强的档案管理技能。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学习政治理论和各种新的知识技能,尤其要密切关注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管理规定,深刻领悟其内涵,逐渐成长为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打造学习型档案管理队伍贡献力量。

企业档案管理论文篇(9)

1.1档案归档率及完整率较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项目建设不断增多,相应的企业资产也呈迅猛发展趋势,施工产值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规模的迅速发展给企业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地技术难题,同时也给当前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当前的档案信息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不仅包括内部信息,如:工程概况、工程图纸、合同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还包括外部信息,如: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新技术的实施以及新方法的运用等。除此之外,档案信息管理还包括文书档案、声像档案以及人事档案等。在一项建筑项目的全面施工中,需要归档的文件非常多,不仅数量多且相对较为复杂。

1.2信息化管理的规划工作不到位

我国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因而其整体规划性还相对较低,并且规划的针对性不强。对于当前的信息化管理存在这样三点基本要求:(1)必须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2)加快信息化建设的系统规划;(3)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档案归档率。在建筑项目施工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当前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整体的规划,除此之外,信息化建设针对性不强,导致信息化建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3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实现不足

当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仅仅是作为管理人员的一项工作完成的,在发挥信息平台作用,分享信息方面还有所欠缺。建筑施工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尚不能够满足企业的应用要求,也未能面向全体员工。另外,信息系统在数据维护方面的工作不到位,员工在检索数据时经常搜索不到满意的数据条目,档案资源得不到良好的利用。

1.4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就当前我国来说,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存在着信息管理的误区,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意识不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通常认为档案管理无非就是对档案信息的录入、整理、归档。保管等日常维护工作,因此,在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任用方面就会产生极大的问题。目前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常识,管理岗位严重缺乏专门人才,导致业务水平偏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消极影响较大。

1.5政府的干预

随着国家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越来越明晰,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政策文件指出,当前的信息化管理必须满足这样的要求:以计算机技术为发展基础,利用数据库建设档案系统,完成电子文件归档系统以及数字档案系统的建设,力求打造“一站式”档案资源分享平台。从政府层面对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有利于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指明方向,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档案信息化的建设。

2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化措施

2.1完善信息化管理的规划设计

可以从设计之初着手,不断完善企业档案管理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并且完善管理流程。从国家和企业的发展高度着手,以完善企业规划为重要依据,从企业建设最高度追根溯源,找到问题之源进而寻求解决之道。逐步将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之中,结合当前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制定符合实际的管理规划。以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为着眼点,重点分析规划企业档案管理建设的目标、管理系统的架构以及行动路线等,在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长期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做好发展的短期规划,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有路可循,不至于盲目。除此之外,企业要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各行各业的发展,而信息化的最主要方面就是保证信息的标准化,但目前的管理条例几乎都是针对传统方式而言,已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因此,必须深入了解信息化与档案管理之间的关系,针对具体问题修订完善管理制度,以保证档案信息化发展能够顺应科技时代的发展潮流,进而达到优化管理流程的目的,以适应档案信息化的要求。

2.2培养档案管理复合型人才

首先,要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为提高岗位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训方式,可以实行岗位培训、学历培训,除此之外还可以培训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而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其次,要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培训。档案信息数据的准确对于项目建设意义重大,因此,为保障信息数据录入的准确无误,必须要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继续培训,重点培训工作人员的数据采集技术以及对于现代先进软件的运用等方面。最后,要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及掌握先进技术的专门人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档案信息化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

2.3拓展档案管理新方法

当前的档案管理以归档、保管为主导,严重限制了企业的效益发展,不利于档案的保存,因此,必须转变档案管理的方式思路,要形成重视档案保存的意识,同时也要注重档案的应用,尽可能形成全体工作人员参与档案管理的氛围。可以建立一个基于大数据的档案系统,以建立企业内部电子档案馆,提升档案管理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基于虚拟运算和云系统的分布式档案检索访问门户,以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

企业档案管理论文篇(10)

人事档案工作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人员流动频繁,原有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的弊端日渐显露。人事档案工作如何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职能,已成为我们必须努力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1当前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模式。但旧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企业发展对人才管理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种种弊端已显露出来。具体可以总结为:

1.1企业人事档案单一的管理模式与企业职工层次的多样性不适应。

目前,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大都采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进行,这种管理模式适合本单位内部人事档案来源比较单一,仅限于本机构人员,同时这种模式也方便查找和利用,涉及面比较窄,也很有利于人事档案的保密工作。企业职工层次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要与之相适应。企业人事档案还是要坚持统一由人事部门管理,以及企业人事档案工作也必须由企业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根据自己的管理权限负责某一级的人事档案的管理方式已经没有办法再适应企业职工的这种多样性的特点了。

1.2僵化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与企业灵活的用人机制不适应。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企业在招聘使用员工的时候,更多地看重个人的能力,企业对员工的约束主要是靠合同、协议,而不是人事档案。员工如履行了合同、协议,即可自由流动,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岗位。用工制度的变化以及人才之间激烈的竞争,出现了许多员工为求个人发展而从原来的单位跳槽到另一单位另谋出路的情况,而旧单位为维护本单位利益而不放其人事档案等情况,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死档弃档”、“人档脱节”、“人质档案”、“档案克隆”、“虚假档案”的情况。加之企业人才流动较快,使现行的人事体制包括人事档案管理体制难以发挥其服务功能,因而也难以适应这类型企业灵活的用人机制需要。

1.3企业人事档案的内容不够完备。

现代企业制度最明显的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也要完善起来,要能够正确反映出一个人的个人经历、德才情况等。企业是以最大限度激发员工创造力,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作为目标,这跟一般的机关干部的做法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企业的人事档案除目前的基本内容以外,还应结合企业自身管理需求充实一些内容。同时,通过调整企业人事档案的内容构成,才能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而不是仅仅照搬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体系。

1.4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薄弱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被裁减,且一岗多职,造成档案工作兼而不顾。还有的档案人员更换频繁,因业务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档案工作。随着当前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员工数量不断增多,档案数量也与日俱增,档案管理难度增大,有关的管理措施未跟上。

1.5档案利用价值不高

由于档案材料的不完善,不能客观地反映本人的全貌,使得档案的利用价值相对降低。不重视企业内部的实绩考核,轻视人事档案记录,人为地造成了人员与其档案的两者分离,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企业人事档案利用率的降低。

2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改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在人事档案管理活动中,对于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规章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及时建立新的、更为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得人事档案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在档案的收集上要及时、完整;在档案的鉴别上必须遵循“取之有据,舍之有理”;档案的整理归档要严谨、科学;档案的借阅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应有所区别,注意档案安全;档案的更新应及时、准确、完整,尤其应注意对档案的新内容进行及时、主动的补充收集。2.2建立科学的人事档案分类系统,充实档案内容

人事档案的内容大同小异,它们之间虽存在着许多共性,但不同类别的人员由于他们的工作性质、社会责任、职业特点、素质要求、任用方式、考核内容、社会评价、报酬待遇等方面的不同,在人事档案内容上也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国家公务员的档案体现了政治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侧重于服务社会、创新技术的业绩记载,中介组织人员的档案体现其诚信和非官方人员的特色。在同一个人的人事档案中也是有差别的,如有的内容可以进入公共信息体系,有的则只能处于高度的保密状态。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在信息化和市场化的基础上分类管理人事档案。根据不同类别的人员设计不同的管理制度,对档案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增加反映个人个性特点和专业能力的资料,使人事档案更加贴近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提高人事档案的价值。

2.3加快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进程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既包括管理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又包括管理理念的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最终是要在企业中建立一个以企业员工人事档案信息为基础的员工信息系统。而这个系统的初步要求则是建立人机结合的技术性管理系统,实现人事档案的计算机管理。

2.4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人才是企业前进、发展的动力,对于档案管理部门来说亦是同样的道理。在知识经济时代,在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引进高素质的档案人才是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企业也应注重对现有档案人员的培训,使其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从而全面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2.5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的提供利用

人力资源管理知人、选人、用人、留人、育人的重要途径是人事档案信息的提供,所以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认清形势,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增强服务意识,改变长期以来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

企业档案管理论文篇(11)

摘要:为了帮助大家设计撰写论文,求学网论文网为大家分享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供您参考!

总结: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论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撰写文章有帮助,更多精彩论文尽在求学网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