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工作汇报大全11篇

时间:2022-10-24 03:20:10

人力资源工作汇报

人力资源工作汇报篇(1)

二、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截至年12月31日南粤物流(含合资、控股公司)员工人数1880人,其中公司本部67人,通驿1288人,广东新粤300人,实业93人,威盛17人,东方思维115人。

南粤物流学历情况:截至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482人,其士1人,硕士37人,本科242人,大专202人。

三、通过岗位分析与设置,做好定岗定员工作

为配合做好公司经营业绩和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加强人工成本控制,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各属公司结合本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进行定岗定员,具体情况如下:

(一)通驿分两类进行定岗定员:

1、各管理中心按里程、服务区对数以及业务范围等关键指标进行分类;

2、服务区按车流量、营业额等指标分类。确定各类管理中心和服务区的岗位和人员配备,力争为新的服务区建设提供标准化模块。

(二)广东新粤应按公路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通信、供电、监控、收费等不同业务量以及合同工程总额、里程和工期情况对现有组织架构、岗位和人员进行适当合理优化,控制好人员数量和人工成本。

(三)实业根据高速公路建设材料供应量、供货总额和里程、工期、工程规模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不同业务情况来做好定岗定员工作。

(四)威盛根据海运以及新拓展的业务特点,在现有定编的基础上分块做好岗位任职资格条件说明书和岗位说明书。

同时我们通过走访广珠北、大学城、曲江和后门服务区、广梧等项目,对各项目定岗定员工作进行调研,掌握了第一手定岗定员资料。

四、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基本确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形成较为规范的人事管理,从整体上提高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公司本部根据公司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已经完成员工培训办法、人力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员工考勤管理暂行办法、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和人事档案管理细则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制度的初稿汇编工作。其中员工薪酬福利试行办法和员工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已正式颁布并在施行中。

广东新粤除了完善原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外,完成ISO质量认证。通驿公司编制了中层管理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和劳动合同管理办法,修改完善公司员工考勤管理实施细则和服务区人事管理制度,让日常管理工作更制度化、规范化和更具操作性。东方思维根据劳动法和劳动政策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明晰了奖惩、考核、异动与选拔、休假、劳动关系等内容,逐步完善公司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

五、为适应公司战略和员工个人发展需要,各属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工作大大加强

为不断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满足公司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公司本部起草了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办法,在培训规划与协调方面做了相应的工作,但公司整体层面上的专题(知识普及性)培训和公司本部员工的培训需要加强。

通驿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各类培训工作。对新进员工进行上岗培训,共举办三期服务区新员工培训,每期20天共203人参加。举办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39人参加培训。进行服务区区长应知应会培训,历时近4个月,21人参加,培训共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脱产培训4天,主要进行服务区管理素质、业务流程、经营策略、财务管理、公文写作等培训;第二阶段:业余自学法律法规及应知应会知识培训近4个月,并进行了卷面考试。举办或送培308人次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保险、计划生育、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注册安全员、固定资产管理、财务会计基础及档案管理、税务税法、公文写作、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便利店信息系统管理、文书科技档案管理、保安骨干、厨师、烧卤、中餐服务技巧等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相关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广东新粤培训工作效果显著。一方面,新粤重点抓好技术人员培训,通过赛宝认证中心参加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和高级项目经理培训班;另一方面,认真抓好如下日常性的岗位业务学习: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学习,积极配合开发部、技术服务部进行内部技术管理培训,新员工上岗培训,户外拓展能力培训。全年参加培训的员工共81人次(其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13人次)。

实业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加强了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从公司发展历史和现状、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等角度对新员工进行了入职培训。组织员工到各钢厂、水泥厂、沥青厂参观学习。对员工进行公司物流管理平台的应用培训。

六、着手进行绩效考核与评估,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员工业绩,激发员工潜能和工作热情

公司通过对员工进行日常与年度相结合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待遇、岗位调整、培训开发及休假等挂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企业自我约束的用人机制,以实现人才在公司内部各岗位的优化配置,促进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合理使用,建立高素质、精干、高效的员工队伍。

特别是实业根据用人机制和有关业绩考核管理制度,将考核结果与浮动工资、年终奖金挂钩,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员工中形成了争先创优的局面。

七、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积极配合集团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

根据集团总体信息化建设部署,为充分发挥集团和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优势和信息化技术优势,提升信息化建设工作,特别是关键管理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贡献率。我们要求各属公司借助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总体规划,完成公司决策报告控制系统、人力资源统计信息系统以及员工信息数据的电子信息化建设。

同时,为配合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司从9月起,历时4个月,完成了广东交通集团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南粤物流)资料的录入工作,该系统分为人事管理、薪酬福利、绩效培训、组织信息、报表系统、系统管理六大模块,包括人力资源基本信息、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务、技术工种、继续教育、社会保险、离退人员管理、工资签定、信息查询等强大的功能,该系统的有效应用,能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八、做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适应南粤物流战略发展需要

为配合公司战略的有效实施,根据南粤物流战略规划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我们对南粤物流人力资源战略进行了初步的设想。

我们认为南粤物流2005年—2010年人力资源战略的总体设想是人才为本、激励创新,努力培养、吸纳、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重点是物流和信息化管理专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管理水平,为实现南粤物流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南粤物流人力资源战略SWOT分析:

(一)优势:交通物流资源的内部垄断;员工的专业素质较高;优厚的薪酬福利待遇。

(二)劣势:高端物流人才的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不强;人工成本相对较高。

(三)机会: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入WTO带来的推动;劳动力市场专业人才供给充足。

(四)威胁:人才争夺激烈;人才流动频繁;物流和信息人才缺乏。南粤物流人才观设想:做德才兼备的南粤物流人。有才无德是歪才;有德无才乃庸才;无才无德即冗才;有德有才方人才。

南粤物流人力资源战略实施设想:做到“五才”,即求才、识才、用才、奖才、育才。

(一)求才:

1、外部引才,根据人力资源规划,通过岗位说明书和任职资格条件,选择适用的人员招募方法渠道和人员甄选工具,从名牌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精英中挑选优秀分子加入南粤物流。

2、内部选才,通过工作轮换、竞聘上岗、职位升降和干部交流,建立有效的内部人才流动机制。

(二)识才:通过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动态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建立,真正地发现人才,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

(三)用才: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1、80/20原则,企业中20%的员工创造企业80%的价值,应管好这20%的核心骨干员工。

2、授权管理,为适应当今新的管理思维强调组织扁平化的要求,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可适当将一定的权力下放给员工,让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

3、团队建设与合作,在公司上市和重大事项的运作中,可以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培养员工对公司的认同和归属感。

(四)奖才:建立一整套适合培养南粤物流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竞争力的激励体系。

1、建立多种价值分配形式机会、职权、资格认可、荣誉、休假、教育与发展、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股权等。

2、员工持股结合公司上市,进行员工持股。股权分配的依据是:可持续贡献、突出才能、品德和所承担的风险。保持核心层对公司的有效控制。

3、奖金,主要是对超额绩效和创新成果的奖励(包括年终专项奖等)。

4、晋升,主要依据员工的突出绩效,同时参考任职资格水平。

5、荣誉,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和工作态度优秀的员工授予荣誉称号,设立创新荣誉奖。

(五)育才:建立基于人力资源战略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开发体系。

1、两大核心:

(1)考虑企业战略与经营目标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2)考虑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要求。

2、三个层面:

(1)制度层面:涉及企业培训开发活动中各种制度;

(2)资源层面:构成企业培训开发系统的各种关键要素;

(3)运营层面:企业培训与开发机构的工作内容与流程。

3、四大环节: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活动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

九、努力做好职改工作,负责完成公司出国手续的办理

(一)职改工作:

1、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完成9个专业科目79人次的考试报名工作。

2、专业技术职称申报,初次认定10人,申报中级资格2人,申报高级资格6人。

广东新粤还办理詹润取等18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资质申报手续(其中13人成功申报项目经理,6人申报高级项目经理);同时协助做好公司各类资质证件的年审工作。

(二)出国办理:

1、负责办理公司9人6个月多次因公往返港澳通行证;9人办理3个月2次因公往返港澳通行证。

2、协助办理多个出国考察培训团。

广东新粤为部分管理人员办理往返香港通行证申报手续4人次,办理组团出国考察2个团21人次。

十、根据公司业务和架构整合安排,做好广东新粤移交的人力资源配置工作

为加快公司上市工作的步伐,优化集团内部资源组合,理顺我司对广东新粤管理关系的归属问题,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我部主要负责了广东新粤移交人员的人事档案、行政工资介绍信、工作鉴定及劳动手册、劳动用工手续、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缴纳等工作的及时办理。

十一、配合完成威盛公司的人员分流工作

为了实现威盛公司的顺利发展,扭转其快递业务管理监控不到位和无法控制成本的局面,我们积极配合威盛公司,从人事管理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威盛公司人力资源部通过制订严密的分流方案,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依法办事,合理把握政策,严格控制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尺度,出色地完成人员分流工作。先后精简分流310人,补偿仅花费10万余元,大大降低人工成本费用支出,真正做到了妥善分流和平稳过渡。

十二、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日常管理工作,完成上级业务部门和公司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1、按规定及时办理了劳动年审、工资总额申报工作;建立员工工资台帐,按要求及时填报人事工资、用工等各类年报、季报和月报。

2、为公司新调进及招聘的员工办理劳动用工手续,并负责公司员工的劳动合同的签订及管理工作。

3、按劳动社保部门的规定,依法办理社保、失业保、医保的缴费基数申报手续,调整了员工的住房公积金标准。

4、及时计发员工工资及各项费用。

人力资源工作汇报篇(2)

(一)围绕“人才强区”战略,推动人事人才工作深入发展

1、深入推进行政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认真学习领会省市政府机构改革有关工作精神和要求,收集梳理全区政府机构职能职责,认真分析机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区政府机构改革总体方案(建议稿),报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后,报市编办审定,现已召开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下一步将做好“三定”规定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先易后难、典型示范、全面推进的原则,指导各单位完成岗位设置方案,全区事业岗位设置总体方案已报市人事局批准,下一步将积极与市局沟通,做好相关单位方案调整和督促检查工作。

三是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效果分析,形成了调研成果,为下一步完善绩效管理办法和推进全区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奠定良好基础。已完成参公单位工作人员工资重新确定及结算工作。做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有关情况的摸底调研和问题分析,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绩效工资制度。

2、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重点,以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为目的,举办科级及以下干部培训班六期,共240余人次参训。首次举办优秀公务员培训班,组织41名优秀公务员赴长三角洲发达地区进行了为期6天的外出考察培训,提升了干部素质,开拓视野,得到区委、政府领导肯定。结合公务员队伍现状,协同区委政研室,就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加强队伍管理,提出畅能公务员出口的工作建议,并已圆满完成此项工作。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科学编制人才发展规划。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生态城区现代成华”,积极争取将人才工作纳入成华区“十二五”规划,研究制定我区“十二五”人才规划,为未来5年人才战略实施奠定基础。

二是探索建立人才工作新机制。组织承办年三期VPE实践活动,组织成都理工大学和四川大学300余名大学生来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见习。

三是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紧密结合全区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深入推进人才派遣新的用工形式,新组建新客站人才工作站,在新客站管委会实施人才派遣9人,为全区重点部门派遣人才总量达到52人。

四是积极推进“一社一大”计划。组织了两期大学生志愿者就业培训。积极配合市局做好乡镇公务员考录相关工作。

五是认真做好有关人事任免事项。共完成提交区政府常务会人事任免124人次。完成行政机关152名科及科以下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16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定级、任免和晋升备案工作。

六是协助区委组织部完成全区对外公开招聘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国资公司副总有关报名、资格审查、考场考务及考核等工作。

4、统筹推进其它各项基础性工作和人事系统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做好长期不运行事业单位清理和规范。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及人员数据库管理。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为契机,改进全区编制内人员管理方式,逐步实现人员精细化管理。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对全区107个事业单位进行了年检,合格率100%;积极做好日常登记管理工作,共依法办理设立登记3家,变更登记7家,对涉及年检和登记事项的事业单位在《成华公众信息网》进行了公告。

二是做好维稳工作。加强企业干部的解困维稳工作,建立自主择业转业干部“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模式。切实做好人事制度改革中的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三是做好人事系统自身建设。以开展党员干部岗位风险教育为契机,不断强化干部廉政意识、岗位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养、管理、监督和考核。

(二)围绕民生工程目标,推动劳动保障工作协调发展

1、就业再就业工作上新台阶。采取多种形式,以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征地失地农民、城镇低收入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全力推进全区就业工作。月,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5504人,完成目标的98%;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4976人,完成目标的226%。城镇登记失业率2.2%。全区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一是加强指导,深化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定期组织创业者协会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讲座等活动,加强创业交流和创业指导,巩固提升龙潭总部经济城大学生创业园、农村新型社区同乐创业示范街成果;在全区开展以创业型街道(社区)创建活动为重点的“五大创业工程”,充分整合辖区物业、农贸市场等资源,积极引导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就业。月,共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城乡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48万元,完成目标的103%;开展创业培训527人,完成目标的103%。同乐创业示范街入驻企业169家,带动574名失地农民就业;大学生创业园吸纳120名大学生创业,创业项目50余个。

二是强化服务,严格落实就业优惠政策。举办就业困难群体、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女性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招聘活动50余场,提供岗位1万余个,发送岗位短信8万余条。同时,重点针对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就业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政策的申报落实进行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积极效应,进一步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月,共为23715人次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各项就业优惠政策补贴1424万元。

三是增强监管,提高就业培训质量。择优认定22家定点培训机构,实行协议化管理,建立健全每班必查、学员回访制度,根据需求购买培训成果,培训质量大幅提高。同时,根据用工单位需求,大力开展企业在岗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及订单、定向式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城乡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得到了有力提升。月,共为1万名农民工及城镇失业人员发放培训券,完成目标的100%;培训农民工6770人,完成目标的94%。

四是全力以赴,抓好富士康招募工作。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区级相关部门及14个街道办事处为成员的成都市一号工程成华区人力保障资源工作组,安排部署招募工作。将招募工作指导性计划纳入全区充分就业工作目标,分解下达到各街办、区级部门,并通过组建外招小分队、鼓励中介机构积极参与等措施进一步拓宽招募渠道,确保招募目标顺利完成。截止月25日,我区共组织1637人参加体检,体检合格1444人;面试合格975人;已成功输送11批、831人赴深圳培训,完成目标1950人的43%,位居全市前列。

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新突破。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1.0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扩面1.56万人,工伤保险扩面0.74万人,生育保险扩面1.03万人,失业保险扩面0.99万人,综合保险建筑行业扩面0.7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7.3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是全力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加强政策宣传。通过《成华报》、成华光纤作专题宣传,印制3万余份宣传资料发放到各社区。开展集中办理。针对60岁以上参保人群特殊情况,采取分时间、分街办集中办理的形式,切实做好60周岁及以上居民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和待遇领取手续。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5956人,完成目标的90%;参保19380人,完成目标的92%。

二是继续做好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工作。围绕成都新客站、龙潭总部经济城、圣灯“城中村”改造等重点项目,切实做好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工作,及时为符合条件人员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发放失业保险金,提供就业服务。共将8500余名农转非人员纳入社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三是重点抓好医疗保险新政策的实施。切实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和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工作,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解决人民群众“因病致贫”问题,提高医保受益面和保障水平。同时,切实做好各项医疗保险费用的审核工作,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合理使用。并积极开展年学生儿童及大学生医疗保险筹资工作。

四是试点建立街道社保业务经办点。在龙潭、保和、青龙等3个街道办事处试点建立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点,主要经办社保政策咨询、缴费查询、个体人员参保及银行代刷卡缴费、新增企业开户登记、单位人员增减等社保业务,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参保,待条件成熟后将在其他街办建立社保经办点。

人力资源工作汇报篇(3)

一是围绕小康双牌,发挥就业载体功能。我们将按照会议要求,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为先的工作理念,让人民群众多一份笑容,多一份从容,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坚持就业优先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发挥小额创业贷款作用,不断加强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就业5300人。建立健全创业项目资源库,实施创业项目以奖代补制度;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增强培训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加快人力资源无形市场建设,开展网上招聘和微博招聘活动,深化校企合作和劳务合作;努力构筑高效合理的创业富民体系,确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

二是围绕民生双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是普惠广大群众的民生工程。我们将按照群众利益至上、民生改善优先的要求,继续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经办服务水平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的参保率,将全县退休职工养老金标准今年再提高10%,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整体水平。特别是加大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城镇居民、困难企业职工以及非公组织从业人员参保工作力度,解决部分重点和特殊人群的参保问题,使社会保险不留断层、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标准,着力解决集中供养率偏低问题,探索完善社会化养老新模式,切实关心弱势群体和受灾群众的生活,使他们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帮,无生活之忧。

三是围绕创新双牌,抢占人才发展高地。以产业升级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抓手,重点抓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打造人才高地,助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创新创业人才为主线,做好第批双牌人才引进计划人才的面谈评估和对接洽谈工作,以现有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项目为重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人才产、学、研相结合。进一步夯实待遇留人基础,建立高层次人才薪酬待遇与工作业绩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使一流人才享受一流待遇。进一步营造情感留人的良好环境,通过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好生活、工作、创业等各方面的实际需求,加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人才在双牌真正有用武之地,为加快推进双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四是围绕改革双牌,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当前,人事制度改革正处于深度推进阶段,涉及许多深层次问题,特别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改革以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等,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我们将按照既抓好重点突破,又抓好配套衔接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逐步推进,依法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事制度框架,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公平公正保障体系,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干事创业活力,使人事制度改革真正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动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配合财政部门开展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调整,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退休管理。

人力资源工作汇报篇(4)

(一)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一是按照《浙江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将重大事项提交局党组会或局班子会议进行集体研究;涉及专业事项邀请专家共同参与决策,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起草制定人社领域重大政策(或涉及民生政策)时,严格进行合法性审查,审查通过后才予以发文。截止2019年10月底,我局尚无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二是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管理及清理监督工作,全面实行行政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认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上位法立、改、废情况,及时修改、废止相关行政规范性文件。三是研究制定了《龙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龙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龙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三项制度,为我局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并在政府网站上主动公开了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人员及执法辅助人员、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救济渠道、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等信息。

(二)完善依法行政监督机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一是强化全程监督。坚持人社各项工作自觉接受党委监督、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把监督向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督延伸。二是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建立投诉举报登记制度,畅通举报箱、网络、电话(12345及办公电话)等平台,建立舆情收集、评估和处理机制。三是强化制约监督和问责。加大对干部职工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权益等违反“四风”规定的问题,保障各项惠民政策和资金落到实处,使群众在自身受益的同时,增强监督主体意识,自觉参与监督。四是强化政务公开。严格实行信息公开、财务公开、事务公开,充分利用县门户网站、公开宣传栏、报刊等载体,定期或不定期公开涵盖政策法规、人事人才、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就业创业等涉及民生利益等内容,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对人社事业的知情权和建议权。

二、主要做法

(一)规范劳资纠纷调解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一是建立健全劳资纠纷调解组织。根据劳资调解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合全县“大调解”工作,成立县劳资纠纷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局长担任,各乡镇(街道)以劳动保障所为中心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小组。2018年开始,根据省厅推进乡镇(街道)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工作需要,整合调解队伍,按要求设立以乡镇(街道)、工业园区为管辖单位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实现了统一名称、统一制度、统一台账等要求。目前15个乡镇街道加一个经济开发区均已完成调解室的布置及各项制度、标牌的上墙等工作。二是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基层调解组织作用。按照“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乡镇(街道)与企业联系直接、便捷的优势,形成与总工会、司法、法院等部门有效配合的联合调解机制,使矛盾纠纷在基层即得到及时处理,共同化解日益繁重的劳动争议。同时加强与企业调解组织的工作联系,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主动深入企业开展预防排查、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咨询,协调企业开展矛盾纠纷预防调解工作,也进一步发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作用,帮助企业规范用工管理,防范用工风险。2019年我县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35起,调解131起,调解率达97%。三是创新仲裁调解机制,以柔性方式化解纠纷。为缩短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时间,减少争议双方的诉累,劳动仲裁委主动创新调解机制,实行“预调解”。“预调解”指通过现场咨询、电话投诉等方式了解劳动争议后、仲裁立案前提前调解劳动纠纷。针对简单纠纷直接电话调解,针对复杂的纠纷,现场核实,预约协商,争取当面调解时一次性成功。调解未成功的,在立案后也会视案件复杂情况再次安排1-2次调解。避免因劳动争议案件时间拖长引起双方矛盾发酵,引发更严重的矛盾激化等后果。

(二)强化劳动监察执法监督,有效解决欠薪问题。一是成立劳动保障监察派出机构。将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定位公益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各乡镇(街道)设立劳动保障监察派出机构,建立“一级执法、二级监管、三级网格”的劳动保障监察新体系,并已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监察执法管理模式和全覆盖、全方位、全动态、全过程监督检查的劳动保障监察机制,对辖区内企业的劳动用工、工资支付情况实行动态监管,有效提升基层欠薪防范处置能力。二是建立“两金”制度予以保障。制定实施《欠薪应急周转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建设领域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纳管理制度》,共筹集欠薪应急周转金460万元、工资保证金3020余万元,积极预防和解决因欠薪引发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三是重点完善建设工程领域管理制度。在全市率先制定《建设领域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实施细则》,印发《工程建设项目用工规范化管理指导手册》,全方位落实建设领域人工费用与其他工程款分账管理、用工实名管理、银行工资等相关规定,从源头上预防建设领域欠薪问题。四是开辟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制定实施《欠薪案件调解仲裁“绿色通道”制度》和《重大集体工资争议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建立县司法局、劳动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的三方协助机制,进一步简化手续,缩短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结案周期,努力做到案件快审快结。五是健全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制定《突发性群体劳资纠纷事件处置预案》、《防范处置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工作办法》等文件,构建责任明确、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同时建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查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有力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全面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2019年以来,我县相继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及根治欠薪夏季行动“回头看”专项检查等系列工作,累计出动检查人数120余人,检查在建工程项目110余次,涉及民工0.8万余人;检查工业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530余家,涉及民工2.2万余人;在元旦春节、中小学开学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检查,依法严厉打击恶意欠薪、恶意讨薪行为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今年1至11月,劳动监察大队快速调处欠薪纠纷230件,为1000余名劳动者追缴工资1500余万元,受理举报投诉案件34件,共为94名劳动者追缴、补缴工资79.26余万元。2017年-2019年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5起。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健全企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将存在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企业纳入“黑名单”管理。2018年12月,我局向公安机关移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2起,其中叶亚青因拖欠何某等12名劳动者工资共计12.6万元,我局将其纳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并在“信用中国”网站公示,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强力震慑。

(三)依法加强工伤认定效率,开展部门联动行动。一是开通24小时值机的工伤事故报案电话0570-7011011。2018年度接听报案来电共620余通,均登记在册,工伤查勘车辆2018年度累计里程数高达3万公里;二是继续加强政保合作。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龙游分公司派驻5名工作人员参与工伤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其中2名负责配合社保科工作人员开展案件调查。2019年共受理案件1561件,调查821件,经调查发现虚假和不符工伤案件17件,认定工伤案件1305件;三是推行工伤认定简易程序。确保事实清楚、申报材料齐全的工伤案件以及工伤保险待遇申报皆实现在十个工作日内完成认定及足额结算支付。2018年度简易程序共认定437起,占认定总量的33.5%;四是与应急管理部门开展联合行动。传发《工伤事故预警信息》,针对重大伤亡突发事件及时上门开展联合调查,同时与工亡职工家属面对面交流,解释工伤认定的相关政策,安抚家属情绪,配合用人单位做好协调工作;五是积极应对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2017年-2019年,共有行政复议1起(复议结果维持工伤认定)和行政诉讼7起(维持工伤认定1起,撤销工伤认定1起,撤诉4起,胜诉1起)。

(四)完善宏观调控,贯彻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督监管机制。贯彻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措施有关情况机构改革后,我局已完成行政执法监管事项目录清单的认领工作,涉及人社系统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共13项,并根据人员变动等实际情况,对执法人员再梳理,建立执法人员清单。截止2019年11月底已完成“双随机一公开”、“掌上执法”检查172户次,其中双随机检查15户次,掌上执法(移动端)已检查157户次,检查人员23人,人均检查6.8户次。2019年度我局“双随机”抽查任务完成率、抽查任务公示率、检查完成率、检查结果公示率均达到100%。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保基金稽核难度依旧存在。一是养老待遇追回难。由于目前发现待遇重复领取人员大多是外地人员,且年龄较大,部分人员因患病等原因家境贫困,而且发现时发放时间较长,追回的数额较大,当事人及其家庭成员都较难接受,抵触情绪大,即使同意退还,也大多以分期付款的方式退还,对一些应退额较大的老年人,预计到其死亡时也无法如数退还,因此追回工作压力很大;二是针对“一人在两地同时参保”的情况,虽然对这部分人员已采取发函的方式告知本人或其所在单位,让其限期整改,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依据、处罚条款,对“两地同时参保”这一违规现象还是屡禁不止;三是企业缴费基数稽核查处难。对参保率及缴费基数未达标的企业缺少相关政策制度的约束及制裁,导致企业对自身违规情况的整改不重视,继而还存在违规问题。

(二)依法行政工作人员队伍薄弱。由于人社业务涉及面广,业务复杂,涉及的各项法规政策也较为庞杂,而工作人员人手有限,面对大量错综复杂的情况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0年,我局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的宗旨,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依法行政工作部署,围绕车俊书记的“六问”,着重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力加强依法行政领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质量,努力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科学发展,具体如下: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制定事中事后监管计划,整合监管事项,集中人员和力量,统一开展执法行动,强化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将人社业务延伸至基层和线上办理。

人力资源工作汇报篇(5)

“辞去旧岁,展望未来”,在新年的工作中,还望各位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与关怀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我们将竭尽全力把人力资源工作做得更好,坚定不移地执行总经理和办公室主任的指示精神,严格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争取为员工办事创一流的服务.

上周工作情况:1.元月4日至10日招进人数6人,辞退保安6人,放假34人.现有人数:保安17人,一公司191人,二公司54人,织造公司87人,印花公司62人,棉厂39,生产系统总人数433人.

2.目前主要做好开年的招聘准备工作和离职手续的办理工作,,己备好入职手续的所有资料,新增《入职协议》一顶,入职协议旨在稳定员工.

3.做好开年新老员工入厂的迎接准备工作,“热烈欢迎新老员工入厂的横幅.”在年前一定要做好,

人力资源工作汇报篇(6)

一、围绕目标,多措并举,狠抓重点工作突破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人才人事工作全面提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1706人;引进硕士以上学历人才13人;新培训技师2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5%。职业技能鉴定1451人,发证1226人,参加全国统考70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2%、117%、140%。为区直机关及街道办事处招录公务员21人。干部安置率、现役军官随军配偶安置率均达100%。工资福利与退休人员管理有序开展,来信来访和委托复查(核)结案率均达到100%。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区城镇新增就业893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23%;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2590人,其中帮扶“4050”、“双失双下”等困难群体再就业510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30%和17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9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450%。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1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600人次,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培训1538人,创业培训780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330%、260%、205%、265%。推荐下岗失业、大学生及被征地农民小额担保贷款307人,推荐劳动密集型企业20余家,发放贷款42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10%。争取各类政策性补贴2121.6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02%,其中:社保补贴2093.8万元,培训补贴20.2万元,职业介绍补贴7万元。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万人、1.6万人、1.1万人、8012人、7009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13.6%、100.1%、111%、100.1%、100.1%。为全区4800名企业离退休人员100%发放养老金6700万元,从未发生拖欠;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员6000人,净增350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6%。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28万人,参保覆盖率达98%。农民工参加医疗、工伤保险分别为5000人、5500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0%、100%。全区891名事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00%社会化发放3951万元;养老保险结算方式“差改全”比例达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2981人,1759人领取基础养老金共计135万元,参保率、发放率均达100%。全区3434名农民参加“土地换社保”,参保率达72%;发放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金569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不断加强。主动监察用人单位543户,人均监察60户;立案查处25件,按期结案率98.1%;全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覆盖率100%,一级二级网格网络连通率均为100%;为职工追讨工资80万元,其中农民工工资30万元,责令用人单位与职工补签劳动合同3000份。处理劳动争议案件406起,受理率达100%,已结案385件,案件结案率达95%;其中,裁决结案80件,以调解撤诉结案305件,案件调解率达79%。专职仲裁员仲裁案件人均结案数超过150件。各类调解组织调解劳动争议案件占我区劳动争议案件总数也达50%以上。建成标准化劳动争议仲裁庭,并于11月底前正式投入使用。

(二)工作亮点

1、实施“百名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开全市先河。面向全国公开引进高素质领导人才和高层次专业人才166名,涉及教育、卫生、社区和其它机关事业单位的69个职位。报名考生2800多人,实际参加考试2435人,考生来自全国近20个省份,其中硕士研究生近190人。经过激烈角逐,录用146名优秀人才,其中硕士研究生13人。

2、实施创业孵化工程在全市领先。目前,全区累计建立创业孵化基地13个,扶持创业成功766人,培育创业典型235个,实现创业带动就业3702人;建立创业培训基地5个,开发创业项目346个,推介企业及个人小额贷款1371万元,各项指标完成数、完成率均超额完成市目标任务。

3、在全市率先消除“零保障”家庭。通过采取助保贷款、参保补贴、土地换社保、新农保等措施,继续推进消除零保障家庭,基本实现了1655户“零保障家庭”每户至少有1人参加养老保险。

4、新增就业完成比例居全市第一。通过大力开发各类就业岗位,认真落实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各项就业创优惠政策,实现新增就业8934人,完成年目标的223%。

5、城镇登记失业率在全市名列前茅。通过开展职业介绍、就业援助以及“送岗位、送政策、送培训、送服务”等四送服务等方式,运用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多种优惠政策扶持,我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以内,位居全市前列。

6、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全

市领先。全区33个社区,已通过省级充分就业社区认定33个,达标率为100%,完成年目标的143%。

7、助保贷款协议签订人数和资金争取全市第一。举办助保贷款集中办理活动,新签助保贷款协议550份,累计办理1600人,完成市目标的110%,新发放助保贷款700万元。其中,为1198名“零保障”家庭人员办理助保贷款,政府贴息率100%;对35名重度残疾或重病致贫,且无就业能力的“零保障”家庭人员,区政府连续3年给予30%年缴费额度的参保补贴。

8、在各县区中率先建成一流的标准化劳动争议仲裁院。已建成120㎡的仲裁庭办案场所,包括仲裁立案庭、调解庭、审判庭、院长办公室等,投入资金13.3万元进行办公设施更新,率先在各县区中实现仲裁院机构、人员编制、办公场所、硬件设施、工作经费、规范化运作的“六到位”。

9、新农保参保率、发放率在各县区率先达“双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2981人,1759人领取基础养老金共计135万元,参保率、发放率均达100%。

10、在全市率先开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工资网上查询系统”。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了及时、便捷的服务,成为人事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有效查询平台和服务窗口。

二、完善制度,健全措施,狠抓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强化廉政组织领导。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摆上主要议事日程,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小组下设办公室,从而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职能部门具体抓、依靠群众参与的领导格局和工作机制,保障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是加强惩防体系建设。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人才招聘、公务员考录、社保基金支付、工资退休审批、工伤认定等问题,加大了内部监督力度,建立了内控机制,制定了党组集体议事制度、内部党务公开制度、内部事务公开制度;针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要求,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制度、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暂行规定、勤政廉洁规定,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防腐倡廉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同时认真落实我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意见。

三是切实规范权力运行。进一步推行财务公开,对局里较大支出统一由局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一把手签字,增加财务支出的透明度,克服了权力的随意性。进一步明确财务纪律,完善“收支两条线”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制度,对收费项目在市民服务大厅进行公示。进一步规范接待管理,严格执行区纪委有关制止大吃大喝的规定,对上级部门招待,既热情周到,又勤俭节约。

四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党员干部五条禁令,在全局会议上多次要求全体人员禁止工作日中午饮酒,禁止在上班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禁止降低服务标准,无故违诺,禁止接受服务对象的吃请、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禁止参与迷信、活动。认真执行服务承诺,对服务内容、服务标准、违诺责任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向社会公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真正做到有诺必践,违诺必究,一诺千金。

三、深入学法,依法行政,狠抓班子法治建设

一是带头学法知法。局领导班子认真研究依法行政工作,做到年度有计划,年终有总结,依法行政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每周五下午组织局中层以上干部及全体党员集中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学习,制订具体的学习安排表,实行局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轮流讲课,采取交流互学、问卷考学、检查促学等手段,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通过学法、考法、用法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领导班子法制意识,提升了依法行政水平。

人力资源工作汇报篇(7)

二、参会地点:1号办公楼扩大会议室。

三、召开时间:每周一、三、五7:30。

四、会议主持:运营管理部

五、会议内容及分工。

(一)运营管理部汇报存续子分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每周一)

(二)发展规划部汇报转型发展项目进展情况。(每周三)

(三)人力资源部汇报人员安置及人力资源开发情况。(单周周三)

(四)保卫部汇报治安保卫情况。(双周周三)

(五)安全部汇报安全生产情况;能源环保部汇报环保运行情况。(单周周五)

(六)生产部汇报停产后延续生产工序及停产后主体厂区停产秩序情况;资产管理部汇报关停子分公司工作推进情况。(双周周五)

资产管理公司、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开始运行后自动参会,同时增加资产处置及人力资源相关汇报内容;各部门有需要汇报内容可随时调整。

六、会议流程

(一)部门汇报。原则上每次安排一至两个部门汇报。

(二)公司领导讲话。

七、会议要求

(一)参会人员7:20前到位。

(二)参会人员着工作服,会议期间手机调为静音。

(三)各单位领导班子除负责人在扩大会议室参加会议外,原则上应组织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及业务骨干通过视频等方式,收听/看早调会。

(四)各汇报主责部门汇报前一天必须将汇报材料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核后,发运营管理部,汇报时间一般控制在5至10分钟。

人力资源工作汇报篇(8)

(一)全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

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负责全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具体工作。包括制定统计调查实施方案、部署统计工作,发放统计报表,开展统计培训、审核,汇总统计数据,编制统计工作报告等。

(二)市直部门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

市直各单位、部门负责本单位及所属公共机构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制定本单位、部门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于年6月20日前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

(三)县(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

各县(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包括制定统计调查实施方案,部署统计工作,发放统计报表,开展统计培训、审核,汇总统计数据,编制统计工作报告并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

各县(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区域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于年6月20日前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

(四)省驻单位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

省驻单位及其所属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不纳入本市各级统计范围,其市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汇总、分析报告抄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备案。

二、统计报表的填报主体

(一)基础表及台账

基础表包括《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由各公共机构填写、上报。县、区所属公共机构统计数据,由各公共机构汇总后逐级上报至本县(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再由各县(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汇总后报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市本级公共机构统计数据由市直各单位、部门汇总后,报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台账》是各公共机构分类汇集、整理和积累能源资源消耗原始信息的账册,是填报能源资源统计报表的依据。各公共机构须逐月按时填写。

(二)综合表

综合表包括《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其中,《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供市本级公共机构汇总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时使用,有二级机构的由主管部门填写后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供县(区)汇总本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时使用,由各县(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填写,汇总本行政区域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经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汇总市直《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及各县(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后,报送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三、统计数据采集方法

(一)公共机构基本信息采集

各县(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和市本级各公共机构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全面统计、整理本行政区域、本级公共机构的数量,依据《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填写本行政区域所有公共机构的单位名称、单位性质、组织机构代码等基本信息,于年6月20日前完成;各公共机构在填报统计数据时自行填写建筑面积、用能人数等其它信息。

(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采集

各公共机构必须建立规范的能源资源统计台账,严格实行能耗分户、分类、分项计量,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耗管理服务。分户是指按用能单位计量;分类是指按用能种类计量;分项是指按能耗用途计量。

1、电耗数据采集有两种方式:一是从电力供应部门获取数据;二是逐户调查各用户和公用电耗,然后累加获得总电耗。

2、水耗数据采集分两部分:一是自来水,从自来水供应部门获取数据;二是自备井水,按照自备井实际水消耗情况获得水耗的数据。然后将两部分相加获得总水耗数据。

3、煤耗数据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煤消耗量,然后累加获得煤耗总量。

4、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能耗数据采集有两种方式:一是对集中管道供应的由燃气公司提供能耗数据;二是对分户购买的,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能耗,然后累加获得消耗总量。

5、集中供热耗热量数据通过热量计量装置读数获取。未安装热量计量装置的不需填写。

6、公车用油数据按照逐车调查单车油消耗量的方式获取,累加获得油耗总量。

7、公共机构合署办公区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按下列方式获取:

已安装能源资源消耗分户计量装置的,由各公共机构分户采集、填报;未安装能源资源消耗分户计量装置或分户不彻底的,应在主管部门或物业管理单位的协助下,参考用能人数、建筑面积、用能设备等因素,对能源资源消耗量进行合理分摊,分别填报。

四、统计数据填写、审核

各公共机构应指定专门能耗统计人员(以下简称统计员),负责本单位、部门能源资源消耗数据的采集、报表的填写并按时报送。统计员应当具备与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各公共机构主管节能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本部门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认上报的能源品种、计量单位、换算方法等内容符合统计规定,且数据无误后,才能加盖单位公章并按程序报送。

各县(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应当对本区域各公共机构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复核,并定期抽查。市直各公共机构也应当对本单位、本部门的统计数据进行复核,以确保上报的能源资源种类、计量单位、消耗量及费用等内容符合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有关规定。

实施能源资源消耗统计网络报送时也应参照上述程序严格进行审核和复核。

五、报送周期与时限要求

(一)市直部门公共机构

1、市直单位、部门(不含中央、省垂直管理单位)按季分月填写《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由市直单位、部门存档备查。

2、市直单位、部门的下属公共机构按季分月填写《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报本机构主管单位、部门。报送时限由本机构主管单位和部门自行确定。

3、市直各单位、部门按季度、半年度、全年度汇总填写《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季度汇总情况于次季度的前10日内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上半年汇总情况及上半年统计分析报告于同年6月20日前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下半年及全年度汇总情况及全年统计分析报告于次年度1月10日前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

(二)县(区)公共机构

各县(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按季度、年度汇总填写《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季度汇总情况于次季度的前10日内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上半年汇总情况及上半年统计分析报告于同年6月20日前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下半年及全年度汇总情况及全年统计分析报告于次年度1月10日前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

各县(区)及乡镇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的周期和报送时限,由各县(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在符合市上统一要求的前提下自行确定。

市直各部门,各县(区)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的汇总报表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均需纸质原件(一式两份)和电子版。

六、数据分析

市直各公共机构应结合本单位、部门、本系统建筑面积、用能人数、用能设备运行情况等,每季度或每月对电、水、气、油、煤等能源资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形成《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在报送统计数据时同步报送。

各县(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本地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在报送统计数据时同步报送。

人力资源工作汇报篇(9)

二、有效组织,分类指导,扎实开展汇缴宣传、培训和辅导

一是在宣传培训的内容上,各单位要根据省局在内网设立的“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缴专栏”中提供的相关政策、提示与数据,结合本地管理要求,在汇缴申报前做好企业所得税政策的解释辅导、汇缴程序的宣传培训和纳税遵从风险提示等各项工作。要加强对所得税新政策和网上申报有关变化事项的辅导,对中小企业、文化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企业等国家重点支持的企业开展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将汇缴政策宣传培训到位。

二是在宣传培训的形式上,要充分利用办税服务厅场所、网络报刊媒介开展工作。根据纳税人需求,及时举办汇缴政策集中培训、纳税申报填报讲评、税企座谈会等宣传活动,接受纳税人电话、网络或现场咨询,解答纳税人提出的问题,对适用特殊政策的重点企业要派专人辅导,主动送政策上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相结合深入宣传税收政策。各单位面上集中培训工作要在3月底前结束,为纳税人提供咨询、解答、个别辅导等针对性的宣传服务工作则要贯穿于整个汇缴始终,以满足纳税人的各种年度申报需求。

三是加强分类培训,不断提升宣传培训的效果。今年的汇缴培训要加强分类,更加重视区分企业类型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差别化培训宣传。培训对象不应少于主要税源企业、一般查帐征收企业、核定征收企业三个层面,根据企业特性有重点地实施宣传和服务。对房地产、汇总纳税等特殊行业特定类型企业也要开展专门政策讲解。培训辅导既要遍及所有参加汇缴的企业,培训面达到100%,又要突出重点,有所侧重,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影响,形成有利的汇缴氛围。

三、核实税源,核查税基,进一步加强汇缴相关基础管理

1、抓好户籍管理,理清汇缴对象。各单位要对辖区范围内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数量、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准确掌握年度应汇缴户情况,防止漏征漏管、应汇缴而未汇缴情况发生。对年度内已注销企业,以及非正常户、实行跨地区税收转移的分支机构等不需要参加年度汇缴的,也要在做好数据核对基础上,分类整理清册。

2、核对信息,开展所得税管理信息基础维护。明确税务登记、税种认定、新办企业调查等所得税基础管理事项的数据质量要求,开展企业所得税基础信息全面复核维护,对跨地区经营企业特别是总机构在省外、分支机构在我市的企业也要加强基础信息复核,充分应用决策监控系统所得税管理提示信息完成基础管理综合调查相关工作。

3、加强企业所得税涉税事项受理审核。今年网上申报增加了资产损失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受理表,各地要辅导企业按照《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25公告)规定的要求及省局25号公告问答,正确做好资产损失的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工作。对所得税优惠事项严格按照省局《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办法》(国税发〔〕93号)的规定,做好税收优惠备案受理相关工作。企业重组业务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且重组双方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的,也应按照税收规定进行备案管理。各单位要加强宣传,提醒纳税人注意所得税涉税事项受理、资产损失专项申报的截止时间和管理要求,提高其税收遵从度和依法纳税能力。

四、有序安排,优化服务,全力做好汇缴申报全过程跟踪管理

1、合理安排申报进度,保证汇缴准期申报率。各单位要加强年度申报序时管理,妥善安排好不同类别企业分期分批申报。告知汇缴截止期限,从纳税人角度建议其合理安排时间,以免集中申报带来不便。除个别特殊重点企业外,要力争在5月中旬完成所有企业年度申报受理工作。市局将加强整个申报过程监控,适时通报进度,确保准期申报比例达到100%。

2、积极组织所得税网上申报工作。今年是网上纳税申报模块全省统一后的第一年,各单位要充分认识统一网上纳税申报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纳税人做好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网上申报工作,辅导纳税人网上申报操作,正确归集和填列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反映,以发挥网上申报逻辑控制和自动比对作用。

3、认真做好备案事项管理和附报资料受理。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25公告、省局25号公告问答、国税发〔〕93号文的规定,做好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备案受理等相关工作,确保纳税人享受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企业重组业务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且重组双方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要根据省局重组业务操作指南进行备案管理。对企业报送的涉税事项备案资料,要认真审核是否齐全有效,凡资料不齐全、项目不完整的要及时退回并限期补正。各单位要加强宣传,提醒纳税人注意所得税备案受理的资料内容、截止时间和管理要求,提高其税收遵从度和依法纳税能力。

4、正确引导发挥中介机构涉税鉴证的作用。各单位要加强中介机构企业所得税涉税鉴证业务管理,密切关注涉税鉴证质量。凡经过中介机构涉税鉴证的,须报送汇缴纳税申报鉴证报告,详细说明审核情况、纳税调整项目、原因、计算过程、调整金额等,加强涉税鉴证质量评审,以发挥涉税鉴证业务在汇缴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五、密切关注,突出重点,大力提升主要税源所得税申报质量

1、利用汇缴契机,着力加强主要税源企业税收宣传辅导和纳税提醒。各单位要根据预缴申报营业收入、会计利润等指标排出前位企业,对主要税源特别是达到省、市局监控标准的所得税重点税源,结合纳税申报资料、会计报表及有关第三方信息,认真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开展“一对一”沟通辅导。一是核对其预缴情况,与实际会计利润额是否一致,如有不符在企业年度申报前通知其及时补充四季度预缴申报,保证应预缴入库的税款及时入库;二是结合前期宣传辅导,开展主要税源企业基础管理事项综合调整,对总分机构、关联企业、从业人数、资产总额等重要的征管信息加强动态维护,保证征管信息完整、准确;三是对主要税源企业适用政策和主要业务所得税处理开展针对性辅导,深入企业调研,掌握了解其核算状况、会计和税收可能存在的差异,对存在的风险实施有效纳税提醒,帮助并督促企业对照税法政策准确进行纳税调整。

2、加强年度申报审核,提高主要税源申报质量。关注企业申报动态,在主要税源企业初始申报完成后及时组织年度申报表审核。审核申报表要素是否齐全、资料是否完备、数据是否完整、表内表间逻辑关系是否准确;审核申报数据与台帐数据是否吻合,与基础管理信息是否一致,与其他资料的基本勾稽关系是否准确;审核收入和支出明细、纳税调整具体项目,判断企业纳税调整是否到位,发现申报错误及时通知重新申报或者补充申报。主要税源企业年度申报质量是所得税征管质量的重要反映,各单位要充分重视,加强申报质量的监控管理,省、市局也将充分关注,在汇缴期结束后适时组织抽查考核。

3、建立完善台帐,加强重要事项备案信息管理。对规模较大、达省市局监控标准的重点税源企业要逐户建立所得税管理信息台帐,全面反映包括时间性差异、优惠享受、亏损弥补、税额抵减等所得税常规管理必备内容,对投入产出、主要物料人工耗用、关键评税指标前后各期变化等带有行业特性或个体企业规律性的情报信息也应尽量通过台帐跟踪反映,便于管理。重要事项涉及跨年延续管理或政策适用发生重大改变的,要分清不同年度税基差异对企业所得税实现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到底子清楚、情况明了,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

六、规范核定,强化征管,坚持抓好所得税征收方式管理

1、严格对照政策,做好征收方式认定管理。各单位要对照总局、省局的文件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确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对限制行业、年营业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以及当年新办企业不得核定征收。对新办企业初始征收方式认定按查帐征收管理的,应在纳税人年度申报前根据企业核算状况进行征收方式重新鉴定。各单位要督促实行核定征收的企业建帐建制和准确进行会计核算,把核定征收面控制在合理范围。

2、加强核定征收企业应税所得率管理。开展核定征收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核查,如企业经营业务与行业认定不符合,及时做好系统内行业类别更新维护。凡核定征收应税所得率与行业类型不匹配,突破核定征收管理办法规定的行业应税所得率上下限的,要利用汇缴期及时进行调整。对某些利润率较高、效益较好的行业和企业应从高确定其核定征收应税所得率,至少高于同类行业查账征收户的利润和税负水平,防止纳税人通过核定征收恶意筹划人为降低税负。

3、强化核定征收企业收入管控,防止少征税或税收流失。各单位要加强不同税种间申报收入比对,积极从源头上控管销售收入。对容易隐瞒收入、纳税申报不实的,要采取以可计量的成本费用支出核定应税所得额方式控管企业税收。对异常零申报企业和长期空挂企业,尽力做好零申报情况核查工作,最大限度地挤压虚假零申报面。

七、细化分析,排查风险,不断加强汇缴评查和后续管理

1、加强税基项目风险审核。根据市局统一布置,充分应用监控决策系统、基层管理平台开展汇缴申报结束后主要税基项目风险审核工作。各单位要总结近几年汇缴审核工作经验,在市局分析选案的基础上,结合辖区内税源税基特点,加强自身风险识别,完成二级选案。要熟悉风险审核工作流程,按规范的程序进行选案和审核操作,重点加强审核质量管理。根据工作底稿中提示项目和审核要点,认真开展应对处理。涉及主要税源重点风险事项的,要集中骨干力量专业团队重点应对。各单位要加强审核工作组织,强化过程跟踪、督查复查、结果反馈,把好审核质量关口。

2、强化所得税优惠政策后续管理。及时开展享受优惠企业有关数据分析,组织备案资料核查,按照优惠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风险水平等因素,实行分级专业化审核管理。涉及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金额较大的,要实行集中专业评审,督促辅导企业完善专项申报资料;对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等政策较复杂事项,要通过服务引导和后续管理,帮助企业掌握政策要义,明确适用口径,降低优惠政策管理风险。对确实不符合优惠政策规定条件的,要严格核查管理,防止税收流失。

人力资源工作汇报篇(10)

公共机构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国家机关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派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事业单位包括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包括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和有关组织。

各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工作;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系统负责组织本行业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工作;县政府办公室负责组织全县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工作。

(二)统计报表的填报主体

上报基础数据设置了基层表和综合表。其中基层表包括《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综合表包括《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报表填报的主体、职责、程序及时间要求是:

1.乡镇按季度统计汇总本乡镇及所属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由单位负责人审核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至县政府办公室。

2.有下属单位的部门按季度汇总填写《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由统计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审核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送县政府办公室。

3.国税、地税、工商、质监等省属垂直管理机构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不纳入统计范围,其能耗统计数据由州级机构汇总后上报省级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州政府办公室备案。

4.公共机构基本情况统计能账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台账是各公共机构分类汇集、整理和积累能源资源消耗原始信息的帐册,是填报能源资源统计报表的依据。各公共机构必须逐月按时填写出,逐年建册存档。

(三)统计数据的审核

各乡镇、各部门要确定专门人员,负责能源资源消耗数据的采集、报表的填写和报送。各公共机构主管节能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定无误后,加盖单位公章报送。

二、认真开展自查工作

自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人力资源工作汇报篇(11)

之前的2001年,北京汇源也一度传出谋求上市,并且聘请了专门的财务顾问公司做前期的准备工作。2001年3月6日新疆屯河入驻,与北京汇源共同合资组建“汇源食品饮料(集团)有限公司”,其中新疆屯河将持有51%的股权汇源果汁将持有49%的股权。北京汇源上市的工作因而搁浅。

当然,除了北京汇源本身上市外,2003年3月,汇源乳业刚刚成立之时,其负责人张剑秋也号称力争三年内上市。至今,乳业仅是北京汇源一个小小的点缀。

除高层人员变动之外,北京汇源已经开始着手集团股权改制,在营销模式和各地工厂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这些都被外界看作是北京汇源为上市做好准备。

常规而言,公司上市主要是为了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此次北京汇源重新点燃上市之火花,并且把2003年5月接手新疆屯河51%股份的湖北威陵公司推向前台,这其中必有奥妙。公开资料显示,湖北威陵是北京汇源在全国经营较好的一家公司。然而,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更多被外界赋予“北京汇源管理层”的影子。当时,新缰屯河与北京汇源“分手”之时,充当买家的湖北威陵被认为是北京汇源搞MBO,北京汇源从而在公司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其实无论是高层人员变动、集团上市,还是资金链问题等,作为果汁业老大的北京汇源一举一动都会引起整个行业的关注,而此次各方面改革也有可能对饮料行业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此,7月23日,记者走进了北京汇源集团,请其总裁朱新礼先生解开北京汇源这一棋局。

访谈:

与新疆屯河分手意在MBO

《经济观察报》:2003年5月,北京汇源和新疆屯河“分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您当时是如何决策此事的?

朱新礼:去年我们什么都没有说,意在保护屯河和德隆。不说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资金发生了很大的问题,现在说也无所谓了。对外的说法是,我们跟他们的战略有分歧。其实分开最主要的问题是两点:他们的兴趣不在实业上;另一个是我感到资金链有问题,所以我们就快点分开,如果再不分开我们也就彻底完蛋了。

《经济观察报》:湖北宜昌威陵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它和北京汇源有什么关系?

朱新礼:它是家股份制公司。他们改制已改得差不多了,但现在还没有彻底改完。它和汇源出资在当地共建了宜昌分厂,我们占55%的股份。

《经济观察报》:新疆屯河退出来后,那51%股权的优先购买权在您手里吗?您为何推荐湖北威陵去买?

朱新礼:是我想买,但是屯河不让我买,他们是面子过不去,所以才找了湖北威陵。

《经济观察报》:由于汇源在湖北威陵占有55%股份,所以有人称此次股权转让是北京汇源实行MBO(管理层收购),您是否同意这个说法。

朱新礼:可以这样说。

我们是多鼓励中高层人员流动的

《经济观察报》:有消息说,贵公司高层人员流动很大,如投资副总纪文、原PET总经理房东生和原乳业总经理张剑秋都离职了。不知情况是否属实,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朱新礼:汇源的人才流动太少了,我们是多鼓励中高层人员流动的。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纪文是学习去了;房东生和张剑秋是离开的,我很支持他们离开。

《经济观察报》:张剑秋的离开是否表明汇源对乳业不再重视了,过去或未来汇源会把乳业做重点发展吗?

朱新礼:乳业也不是汇源的强项。乳业只有东北齐齐哈尔一个小工厂做,是扶贫性质的。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是我们的重点。

疯狂布点 不会担心资金问题

《经济观察报》:去年和前年我们看到汇源在各地近乎疯狂地布点,到现在建了多少家工厂?这些工厂您是如何管理的?

朱新礼:2001、2002、2003年一直都在建,接近30家,但到去年年中就停下来了。现在总部主要是抓业务员的培训,抓总体销售政策的制定。

《经济观察报》:各地工厂和原料基地负责人,他们有股份吗?汇源是如何管理他们的?

朱新礼:他们就是我们任命的厂长,没有股份;有些地方有一部分是当地政府参股,比如说湖北宜昌和陕西。

《经济观察报》:汇源平均建一个工厂大约需要多少钱?真像对外公布的投资都是好几个亿吗?

朱新礼:有的时候是一两个亿,有的时候是几千万,主要是看设备和规模。有的还可能是投几百万。因为建工厂,它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而且还有税收。第一就业,第二税收,第三是对当地的农村有多大的支持。我们一天消化的水果就是上千吨,所以当地政府很看重这个。

《经济观察报》:建一个厂多则上亿,小的可能几千万。那么汇源是否担心因扩大规模而引发资金困难等问题?现在公司的现金流如何?

朱新礼:不存在问题。不像国家对钢铁、电解铝有投资限制。汇源从去年开始就防范资金链风险,所以很快停止了在各地建厂,开始着手搞营销。

《经济观察报》:今年汇源额销售大概有多少?

朱新礼:去年销售29亿,今年目标比去年翻一番,大约60个亿,今年到现在销售已接近30亿元。并且从今年开始算,三年过100个亿。

《经济观察报》:汇源现在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有没有想到尝试多元化发展?

朱新礼:至少在十年之内不会。

明年可能上市

《经济观察报》:据外界所说,汇源从2002年就开始做股权调整的事情了?

朱新礼:对。我们是和屯河分了几块,包括集团和公司。现在的股权也在调整。我们从2000年开始就不断改革,一直到现在没有停下来。

《经济观察报》:现在北京汇源的股权结构如何?管理层在其中占有多大股份?

朱新礼:这里面的股份比较复杂,一个是地方政府,一个是个人,还有一部分是外资的。所以,每一个工厂的所有制也不一样。现在还不是上市公司,没有必要对外公布。

《经济观察报》:北京汇源考虑什么时候上市?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

朱新礼:内部产权改制才刚刚开始,还不存在进展到哪一步的问题,可能明年差不多。

《经济观察报》:有没有考虑引入一些新的战略投资者?

朱新礼:也有这方面的酝酿,但这才刚刚开始。至于选择是财务投资,还是行业内的战略合作伙伴,还是国外我们都正在选择。我们还不知道哪个比较合适,一切从我们的战略发展来考虑。

《经济观察报》:集团上市的目的是为了钱吗?

朱新礼:我们不存在钱的困难问题,这个不是钱的事情,钱的事情就是找银行。有的可能是为了上市找一个合作伙伴,有的是为了吸取这个行业的经验找一个合作伙伴,所以都不一样。

《经济观察报》:听说2001年的时侯,北京汇源就考虑过上市,为何到现在还没有实质动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