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人力管理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04-28 16:43:49

人力管理工作计划

人力管理工作计划篇(1)

08年是****公司在战略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建设方面探索和重新定位的一年,在这一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人员流动性较大,虽然未给公司造成什么直接损失,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成本浪费,包括时间成本、招聘成本、培训成本、薪资成本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的稳定、持续的发展。

2、组织机构未正式确定。由于集成事业部2009年采取新的经营模式(承包制),而*的职能部门也将做一些调整,组织机构和职位说明书要在重新修订和完善。

3、目前的薪酬方面未建立完善的体系和制度,主要根据市场行情实行谈判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薪酬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

4、绩效考评方面的指标的不统一性,目前绩效考评的指标与整个公司的绩效关联度不高,个人绩效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缺乏指导和改进;

5、培训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在引导员工、建设企业文化方面发挥的实际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2009年人力资源指导思想

2009年是*****重要的一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十分突出,是*****苦练内功、管理提升的一年。根据集团战略规划,*的经营目标,在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原则统一的前提,灵活制定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的相关制度,确保人力资源满足当前的生产经营,并不断提升员工素质,为*****的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2009年公司人力资源整体目标是:

1、传承、弘扬企业文化和企业传统,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吸引人、发展人。用优秀的企业传统感染人、改造人。

2、优化岗位与职责,依据岗位要求和基本用人原则以及合理搭配的原则选择人员,使组织机构精简高效,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和合理配置。

3、大力加强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人均培训达到30课时/年,使员工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

4、加大内部人才开发力度,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创造、提供、搭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发挥人力资源潜能。

5、完善员工薪资结构,按职级制定工资等级实行科学、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

6、完善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调动公司所有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和谐、融洽的企业内部关系;集思广益,为企业发展服务。

7、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又维护公司形象和根本利益。

8、充分引进、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为公司2009年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招聘、配置和保障。

四、2009年人力资源主要指标

人力资源部还将从本部门人员的态度、责任为出发点,进行人才的分层次管理,对经营人才、领导人才、销售人才、技术人才进行“人才适岗”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即发挥适应岗位需要的人才的积极作用,不能小材大用,拔苗助长,也不能大材小用,让人怀才不遇;根据“2/8法则”,公司80%的业绩有赖于20%的优秀人才,因此,稳定并激励这企业中的关键人才、优秀人才便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

2009年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指标:

项目 现状 2009年目标

核心岗位流动率 20% 10%

核心岗位保障率 80% 95%

员工流失率 22% 12%

五、明确岗位设置与配备,完善岗位说明书。

根据公司2009年的发展目标,坚持“优化结构、规范合理、精简高效、因事设岗、按岗设职”的原则,完善《岗位说明书》内容(模板见附件一),认真细致对每个岗位进行分析,满负荷设岗,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潜力,提高工作(生产)效率,实现“人、岗、事”三者之间的合理匹配,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据此制订公司2009年岗位设置和配备计划(详见附件二、三、四:组织机构图)。

公司2009年岗位设置和配备计划表

部门 2009年人数 08年11月在职人数 备注**事业部 21 26 减少5个岗位(领导班子2个、软件2个,售前1个)合计 72 64 共增加8个岗位

六、2009年人员招聘和调整计划

1、2009年人员招聘和调整的重点是提高招聘人员的适宜度,招聘最适合本岗位的人员、而非最优秀的;根据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本公司现有员工的作用,招聘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中高级管理人才,保障项目建设和公司持续发展的需要。

2、根据公司2009年岗位设置和配备计划,分析人员需求情况,按照岗位需要条件要求,制订招聘计划(见2009年招聘和调整进度表);同时2009年度招聘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各部门人员流失,人员配备来源根据各项工作和生产任务的安排和需求逐步进行,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在达成目标过程中,人力资源部将对各部门的人员需求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控制,并对此项工作做到满足需求,保证储备,适时招聘,保证生产正常运营。

2009年招聘和调整进度表

任务 定期 日常

招聘 按09年岗位设置和配备计划完成招聘任务(09年一季度完成) 根据日常人员流动情况和新增需求按程序进行招聘

调整 人员调整

(08年12月-09年1月) 根据绩效考评的结果进行调整

4、各岗位除了初试、复试,还尽可能在初试中增加笔试;

5、全年招聘费用全年预计5000元。

七、2009年培训工作:

1、培训目标

项目 指标

人均培训课时数 30

培训满意度 90%

培训覆盖率 90%

培训费用 ≤¥3万元

2、各部门提交培训年度需求;大力加强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重点在营销管理、品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知识、采购与谈判、企业文化和制度培训等;同时加大对新进员工企业文化和企业传统培训。

4、严格按培训制度和年度培训计划执行。

八、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完善规范薪酬制度。

本着“对内体现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原则, 2008年年底确定《薪酬福利制度》应基本实现规范性和适用性的目标。

1、 改革后的薪酬体系和管理制度,应以能激励员工、留住人才为支点。要充分体现按劳取酬、按贡献取酬的公平原则。所以前期工作要做扎实。确定职位工资,要对职位进行评估;确定技能工资,需要对个人资历进行评估;确定绩效工资,需要对工作表现进行评估,确定公司整体工资水平,还需要对本地区本行业的薪资水平和公司盈利情况、支付能力进行评估。每一种评估都需要一套程序和方法,因此薪酬体系的设计和薪酬管理制度的制订是一个系统工程。完成此项工作,必须端正态度,确保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经得起推敲和检验。

2、 建立薪资管理体系的目的是规范管理、提高士气,因此人力资源部在操作过程中会考虑对个别特例进行个案处理,全面考虑整体影响,以免因个案而影响全局士气。如个别岗位需要高薪聘请外来人才时,如市场总监、技术总监等特殊人才,一般由董事会授权总经理按年薪制进行处理。但人力资源部建议,为保证全体员工不受个别特例的影响,可以将特例人员年薪之50%用月薪的形式参予薪酬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另50%由公司另行考虑支付方法。这样,有助于对高薪职员的工作进行适度有效的监督和评估,也对其他员工有一个心理上的平衡。

九、建立及时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与机制,实现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与正常运行,并保证与薪资挂钩,提高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和引导功能。2008年底完成《绩效考评制度》的修订。

十、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又维护公司的形象和根本利益。

十一、注意事项:

人力管理工作计划篇(2)

“十二五”规划建议,启动“富民战略”和“内需战略”,从过去更强调经济增长,而以后将更强调经济增长质量和惠及民生,过去更强调强国,以后将更强调富民。启动内需是强调购买能力和消费需求,这些都需要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更多老百姓有更高购买力,才能实现富民战略。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到现阶段,社会保障除了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解除国民后顾之忧外,更主要的是承担着调节收入分配并促进财富得到合理分配的职能。当前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是普通居民与劳动者收入低、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而这三大问题均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欠公平有直接关系。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十二五”规划的关系,全面认识社会保障的收入分配功能,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围绕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正确认识社会保障事业的定位,以指导我们开展工作。

1 2 3 4 5

二、做好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基金管理工作

实施市政府颁布的养老、医疗(职工医疗、城乡居民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市级统筹工作方案,实现基本制度、缴费标准、待遇水平、经办服务、基金核算和信息系统“六统一”。

(一)统一全市会计核算财务软件。通过省计财处统一全省会计核算软件的契机,调整原来的财务核算方法,制定全市会计核算规范,做到全市财务数据资源共享,加快数据上传速度,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二)抓好全市各险种历年结余基金上划市财政专户工作。2012年我市上述险种已先后实现了市级统筹,提高了社会保险的抗风险能力,但在移交各险种历年结余的基金仍在签定移交管理协议过程中,明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要检查督促未按规定签定移交管理协议和不按规定上划历年结余基金的市区,必须按市级统筹的规定做好历年结余基金上划市财政专户工作,真正实现基金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目标。

(三)完善各险种市级统筹后各市、区支付待遇所需周转金的安排工作。实行市级统筹后,各市、区支付待遇所需的资金都由市来统一安排,要做好此工作,一是要合理确定周转金额度,协调财政预留充裕的资金用于安排各市、区支付待遇所需周转金;二是理顺周转金申请和下拨程序,确保周转金按时划拨到各市、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户。

(四)以城乡统筹为依托,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险的基金管理体系。按照“省、市两级管理,县、镇、村三级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求,配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完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理顺从征收到支付的基金运作流程,提高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水平,加快社会保险城乡统筹、一体化服务建设步伐。

1 2 3 4 5

三、努力改进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各项待遇结算支付工作

健全的管理服务体系,是落实社会保险政策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要不断健全制度,还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不断改进管理,为参保者和公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使社会保险全方位发展。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新开展的社保业务逐年增加,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求助等。这对基金管理科的待遇支付和与定点医疗机构的结算工作都带来较大的压力。明年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的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在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和采用转帐方式支付各险种待遇方面,充分利用网上银行支付的优势,提高结算效率;在银行养老金和失业金方面,要加强与业务部门和银行的联系,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按时将资金划拨到代办银行,确保养老金和失业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对小额现金支付方面,简化手续,尽量满足参保人的要求。

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关系,以推行社会保障卡为契机,重新规划与各经办银行的合作方式,争取主动,充分利用银行的专业技术、人力资源、服务网络等优势,以为参保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服务为目标,探索建立一套社保部门、银行、参保人三赢的社保服务合作机制。

四、做好基金预算工作,研究探索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方式

合理测算基金收支规模,探索如何科学提高待遇、分类别提高待遇的方法,推动建立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险的投入机制,努力提升社保资金的运行绩效。随着社保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有顺畅的筹资渠道、充足的资金供给、可靠的增值手段,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保险资金的支撑能力。我们要积极争取财政继续加大对社保的投入,以及争取通过省统一安排的无风险投资以增值。平时在确保正常运作所需基金的情况下,向财政提出基金增值保值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地选存不同档次的定期存款,使社保基金最大限度地增值保值。

1 2 3 4 5

五、确保基金安全有效

以规范经办行为、防范基金风险为重点,加快构建服务、管理、监督“三位一体”的经办组织架构,建立内控“一把手”责任制,对重点业务高风险经办环节开展实时监控,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和稽核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部门协作,建立数据对比纠错机制,开展数据清理,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组织开展稽核内控检查,落实社会保险三方统一对账工作,强化基金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有效。

(四)以城乡统筹为依托,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险的基金管理体系。按照“省、市两级管理,县、镇、村三级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求,配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完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理顺从征收到支付的基金运作流程,提高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水平,加快社会保险城乡统筹、一体化服务建设步伐。

三、努力改进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各项待遇结算支付工作

健全的管理服务体系,是落实社会保险政策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要不断健全制度,还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不断改进管理,为参保者和公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使社会保险全方位发展。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新开展的社保业务逐年增加,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求助等。这对基金管理科的待遇支付和与定点医疗机构的结算工作都带来较大的压力。明年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的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在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和采用转帐方式支付各险种待遇方面,充分利用网上银行支付的优势,提高结算效率;在银行养老金和失业金方面,要加强与业务部门和银行的联系,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按时将资金划拨到代办银行,确保养老金和失业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对小额现金支付方面,简化手续,尽量满足参保人的要求。

1 2 3 4 5

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关系,以推行社会保障卡为契机,重新规划与各经办银行的合作方式,争取主动,充分利用银行的专业技术、人力资源、服务网络等优势,以为参保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服务为目标,探索建立一套社保部门、银行、参保人三赢的社保服务合作机制。

四、做好基金预算工作,研究探索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方式

合理测算基金收支规模,探索如何科学提高待遇、分类别提高待遇的方法,推动建立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险的投入机制,努力提升社保资金的运行绩效。随着社保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有顺畅的筹资渠道、充足的资金供给、可靠的增值手段,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保险资金的支撑能力。我们要积极争取财政继续加大对社保的投入,以及争取通过省统一安排的无风险投资以增值。平时在确保正常运作所需基金的情况下,向财政提出基金增值保值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地选存不同档次的定期存款,使社保基金最大限度地增值保值。

人力管理工作计划篇(3)

国内目前高职院校对于教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大多停留在依靠工作流程性文件、教务新晋工作人员在试用期的轮岗制、通过组织讲座、甚至于传统的师徒式的工作交接,缺乏必要的互动,容易让学员产生厌学情绪,从而降低了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利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教务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激励,实质上就是通过一系列举措,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打破原先对于该问题的一些错误的认识,进而利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对相关人员进行选拔、培训和激励的过程,最终达到对于教务工作的团队化建设,全面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具体措施如下:

一、对新晋教务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提高准入门槛。教务工作人员是高校中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行政制度和日常教学活动的纽带。一个优秀的教务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基本的常识性知识外,还需要组织协调能力、优秀的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制作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甚至是危机处理能力。在选聘之初,除了使用传统的对智力、资质、能力以及兴趣等内容的笔试之外,引入绩效模拟测试(即工作抽样法和评估中心法),基于教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复杂性和繁琐程度,在面试阶段应引入压力面试的部分,对一些突发状况的应激性反应和处理,如考务工作中的可能出现的突发性状况等。从而对新晋人员进行综合评估,从其中选拔出与实际工作更为相符的人员。

二、对教务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在进行所有培训之前,必须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团队拓展素质训练。打破某一岗位的单一刻板印象。可采用信任背摔、齐眉棍、驿站传书、团越高墙等训练游戏方式,对教务团队的概念模式进行深化。

现代企业培训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两种。将这两种培训模式引入对于教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式来操作:

2.1脱产培训

2.1.1课堂讲演。通过课堂演讲的方式,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的流程进行介绍,并传授各岗位的专业技术,人际关系或解决问题技能等知识。

2.1.2视频讲解。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清晰的演示国内外现行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并演示其他培训方法不容易展示的特殊技能。

2.1.3模拟实习。通过实际完成实际或者模拟的工作环节进行实习。方法有:对特定案例(如之前出现过的教学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教务具体工作实习、角色扮演和团队互动等。

2.1.4 入门培训。通过对于特定的一个模拟工作环境下使用与实际工作相同的设备或软件(如教学管理系统软件)来进行工作学习培训。

2.2在职培训

2.2.1 工作轮换。通过内部横向轮换,允许单一岗位教务人员调换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为教务员提供不同工作任务的机会。如一段时间对调教学管理、考务管理、学籍管理等岗位从而进行轮换。

2.2.2实习分派。通过外派学习的方式,利用与其他院校、部门的交流机会,进行业务学习和再学习。

2.2.3继续教育。要求所有在职教务人员进行定期的继续学习,从而形成组织内部的良好学习氛围,带动教务人员内部形成良性互动,终生学习的良好氛围,建立起学习型组织。

三、对教务的日常工作进行标准化操作。对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进行分权化管理,充分利用好高职院校的组织架构,合理搭配教务处和二级院系的教学任务分配。真正确立教务处监管、二级院系协同的管理模式,将教学管理工作从平日的复杂工作中解放出来,减少教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和繁琐程度,提高其工作效率。

四、在现有政策条件允许下,尽可能争取针对教务工作人员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岗位待遇等福利举措。在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务队伍的情况下,对教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相应的激励。如严格奖惩制度,对违反教学相关制度的行为要严格处理。严肃教学规定的权威性。对教务人员的评价考核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多利用赞赏、升值、成就等激励性因素,合理使用薪金、工作环境等保健性因素,促使教务人员在压力下,自我提升,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管理水平。

五、引入价值导向理念,以教务团队的共同信念和期望模式,尤其是老一批教务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以模板建设起属于“教务人”的组织文化,进一步加强团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进一步完善教务这一团队的理念建设。

高职院校教务工作人员的团队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面对目前社会上对于教务工作的误解和忽视,只有经过不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真正的做出实效来,才能从根本上扭转高校对此工作忽视的传统观念。为我国职业教育的继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人力管理工作计划篇(4)

项目策划对项目设计工作具有统领性指导作用,是项目进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项目计划管理的基础,项目设计工作开始时,就应认真做好项目策划工作,编制项目策划文件。编制项目策划文件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全面覆盖项目主要设计工作。策划文件应包括项目设计涉及到的各专业所有主要工作内容,特别是影响设计直线工期的内容,要保证不缺项、不遗漏。否则,必然会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度。②策划文件进度安排应合理、可行。进度安排应密切结合设计流程,以设计流程为主线,结合流程上各专业设计工作的合理时间进行进度安排,重点保证互提接口时间,同时充分兼顾各专业设计人员的平均生产能力和设计中的不可控因素,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在优先保证直线工期上进度安排的同时,适当调整非直线工期的进度安排,以使各专业劳动力输出相对均衡。③特殊专业设计工作进度安排要有一定的弹性。项目设计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很多,有些也并非设计单位可以完全控制,如水库工作、环保工作等。因此,在编制策划文件时,对于难以控制的设计内容在进度安排上应保持一定的弹性,尽量避免因进度频繁调整而引起的计划失效问题。水电站设计工作涉及水库、环保、水工、机电等数十个专业,项目经理仅仅依靠个人能力是难以编好项目策划文件的。因此,在编制策划文件时,项目经理应和各专业充分沟通,先行协商确定直线工期上各专业的控制节点,在此基础上,再确定各专业设计工作的进度安排,形成完整的策划文件。编制策划文件可以考虑采用网络图方法,这样不仅专业间逻辑关系清楚,而且进度调整方便。强化专业管理是项目计划管理的核心在平衡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经理对项目成员的控制力较专业设计部门要弱,对项目成员收入水平的影响也十分有限,同时在设计环节之后,还有校核、审查两道环节,这些都是项目经理难以控制的。因此,项目经理虽然被赋予了进度管理的职责,但由于设计自身的专业性和平衡矩阵模式下项目经理的非独立性(仍然隶属于某一专业,在行政上缺乏相应的权利),项目管理仍然要依靠专业管理。在平衡矩阵模式下,加强项目管理就应进一步强化专业管理,使专业管理成为项目计划管理的核心。强化专业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专业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强大的隐形驱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和“催化剂”,它可以把企业员工紧密的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步调一致,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不断努力。②提升项目策划文件的权威性、严肃性。项目策划文件是项目计划管理的基础性文件,是企业按照合同要求完成设计工作的保障性文件,企业应通过各种行政手段,提升策划文件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要严格控制策划文件的调整,促使各专业设计部门想方设法完成生产任务。③进一步强化专业室管理工作。各专业设计部门要赋予专业室充分的人力资源调动权限,减轻专业室主任的生产科研压力,使其有足够的权限和精力从事专业室管理工作。同时,要提高各级对专业室工作的认可程度,在晋升、收入等方面充分考虑,以吸引优秀的技术管理人才从事专业室管理工作。④完善考核分配体系,制定配套的激励与处罚办法。一是要在院级层面建立完善的项目考核及费用分配体系,在费用分配时不仅考虑完成的工作量,同时考虑工作的完成时间,两者结合,提高专业设计部门调动资源按计划、甚至提前完成生产任务的积极性。二是要督促各专业设计部门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劳动分配定额,将职工的个人收入与完成的设计任务密切结合,促使职工通过多干项目来提高收入水平。

落实项目经理项目管理职责是计划管理的灵魂平衡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较职能式的最大优点就是有了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项目经理,项目的统筹安排和综合协调工作得到了加强,项目管理变得更加的专业化。因此,在平衡矩阵模式下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就要充分发挥平衡矩阵模式下项目经理角色的作用,使得项目经理成为项目策划、项目执行和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将落实项目经理项目管理职责当作企业加强计划管理的灵魂来抓。落实项目经理项目管理职责主要应落实以下职责:①落实项目经理的项目策划文件编制职责。计划管理部门在向项目经理下达生产任务的同时,要对策划文件的编制提出时间要求,同时要组织对策划文件编制的全面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对于编制较差的策划文件,要责成项目经理重新编制,直至合格。同时,计划管理部门也可以策划文件编制范本,指导项目经理编制策划文件;②落实项目经理的进度管理职责。计划管理部门可定期对项目策划文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并将检查结果和项目经理工作费用挂钩,将所管项目的执行情况和职务晋升及日后项目经理聘任挂钩,促使项目经理积极履行进度管理职责。落实项目经理一定的技术决策职责。在以专业管理为基础的技术管理体系下,企业应制定各级产品、各级人员技术管理职责规定,赋予项目经理一定的技术决策权限,使其在权限内可以及时、迅速的做出相关技术决策,提高技术决策的时效性。④落实项目经理的费用管理职责。一是要赋予项目经理设计费用的分配权利,使得项目经理在安排生产任务的同时,可以向有关专业生产部门明确费用,做到任务和费用同时下达,调动专业生产部门执行项目经理决策的积极性。二是要赋予项目经理设计费用的统筹规划职责,使其在安排设计工作时必须综合考虑设计费用的开支情况,保证合同任务的执行情况和生产费用的支出情况基本协调,避免生产费用不足的问题。⑤落实项目经理的业主管理职责。在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业主要求和实际工作出现偏差的情况,此时要通过项目经理及时的向业主说明情况,同时将业主的相关合理要求通过项目经理贯穿到设计工作中,在提高设计工作质量的同时,提高业主对项目的满意度,有效弥补由经营部门单一进行业主管理的不足。发挥计划管理部门的监督协调作用是计划管理的重要补充“权利失去监督容易滋生懒惰”,计划管理部门对项目策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不仅有利于项目经理自觉组织实施项目生产工作,而且,监督过程中计划管理部门可以主动的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协助项目经理实施项目管理工作,促进项目生产任务的按计划完成。在平衡矩阵模式下,项目经理的“权力”较弱,对各专业设计部门的约束力也不强,缺少计划管理部门的监督与协调,项目经理将会面临设计任务难以妥善安排、专业接口得到不及时落实、协调工作难以见到实效、各专业工作积极性差等问题,影响项目设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发挥计划管理部门的监督与协调作用,借助其行政上的约束力量,将会对项目经理项目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计划管理部门的监督协调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实施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项目计划管理动态跟踪系统。#p#分页标题#e#

目前,设计单位都存在着项目多、计划管理部门人员少的普遍问题,1名计划管理人员往往负责着10多个项目的计划管理工作,依靠传统的管理手段,计划管理人员很难高效地掌握诸多项目的生产进度。因此,借助信息技术带来的多项目管理优势,开发符合企业管理体系的计划管理动态跟踪系统,将极大的提高计划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利于计划管理部门开展多项目精细化管理工作。②计划管理部门的监督协调要紧紧依靠项目经理。项目讲理是项目生产组织实施工作的责任主体,它对项目策划文件最为熟悉,对各专业工作也较为清楚,项目生产过程中初期监督协调工作应由项目经理负责。当项目经理协调工作难以开展,或者难以奏效时,再由计划管理部门进行协调,这样可以把有限的管理资源充分利用。③计划管理部门的监督协调要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在“金字塔”式企业权利等级制度下,每级或每个人对资源的调动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当某级的监督协调工作难以发挥作用时,要善于利用高一级人员的管理权利来促使监督协调工作的实施,最终要以解决生产问题为最终目的。④计划管理部门在计划管控方面应重点突出,紧抓直线工期上控制性节点。企业中的项目有大有小,进度要求有急有缓,因此计划管理部门在计划管控方面应综合权衡,对于重点、难点项目应重点管控,在全院范围内筹措资源,实施“精细化”管理工作,切实提高重点、难点项目的进度保障支持力度。同时,在某一项目的进度管理工作中,要以直线工期上控制性节点为重点,以设计接口为突破口,以理顺各专业设计输入目的,做好单个项目的进度管控工作。⑤要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专业技术基础和协调管理能力的计划管理人员。计划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基础和协调管理能力直接影响问题协调的效果,对于水电站勘测设计管理这样涉及多专业、多领域工作,任何个人在起初工作时都是难以完全胜任的。因此,企业要不断创造条件,通过参加各类设计联络会、技术协调会、技术评审会和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企业计划管理人员的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为其更好的开展计划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做好项目策划工作,编制全面、合理、可行的策划文件是项目计划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平衡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下,进一步强化专业管理的核心地位,有利于发挥专业室管理职能,有利于发挥专业管理的规模经济效益。落实项目经理的项目策划职责、项目进度管理职责、一定的项目质量管理职责和项目费用管理职责,可以提高项目经理的“权威”,提高专业生产部门执行项目经理决策的自觉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平衡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下项目经理角色的作用。针对项目经理职权弱这一平衡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固有的缺点,计划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项目经理实施职责权限的支持保障工作,加大对项目经理反映的生产问题的监督协调力度,在逐步落实、提高项目经理项目管理职权的同时,弥补项目经理项目管理工作的不足,两者相得益彰,共同作用,促使项目设计工作顺利进行。认真做好项目策划工作、强化专业室管理作用、全面落实项目经理各项管理职责、充分发挥计划管理部门的监督协调作用是平衡矩阵模式下促使项目设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四大要素。在该模式下开展计划管理工作,就是要尽力使这四大因素协同作用,以充分发挥企业各种资源的合力,最终实现企业计划管理工作的目的。

作者:陈军强 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人力管理工作计划篇(5)

在电力工作中,影响其有效管理的因素诸多,为了提升电力工作的效益,必须要保证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更新旧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新型管理理念的应用,实现其内部各个工作环节的协调,确保电力企业整体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优化管理观念,实现管理手段及管理目标的结合,保证管理方案的优化,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一、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现状

1.计划管理策略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这一管理手段的更新及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随着电力企业经济体系的不断健全,电力企业的资产日益积累,其内部部门不断增加,它的分工也日益精细化,这就增加了电力企业内部的计划管理项目,导致其计划协调管理工作量不断加大,这就影响其计划管理职能的发挥.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企业需要应用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从而适应现阶段电力工作的要求.

在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中,首先需要落实好计划管理体系,落实好相关的分割式管理理念,保证企业规模经济的优化,确保企业整体利益的提升,这就需要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保证其分工的明确性,实现新型计划管理模式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依旧缺乏健全的计划管理模式,有些管理人员过于重视电力工作却忽略了管理的计划性。在现阶段的计划管理过程中,分割式管理模式依旧存在,这种管理模式过于陈旧,管理中心缺乏统一性,管理起来比较分散,难以确保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我国电力企业缺乏统一性的计划管理体系,其内部缺乏明确的、统一的计划管理整合方案,轻管理,重生产的观念依旧存在。

2.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工作体系不断得到优化,但是目前来说我国的电力企业计划管理体系尚不健全,这种不健全涉及生产经营管理的许多方面,比如企业内部职责分工的不明确,工作流程的不流畅,导致计划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的问题。计划管理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有些人员轻视电力管理,导致其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的问题,有些工作人员不能实现对电力企业管理编制的优化,确保强有力的管理监控。电力企业缺乏长远性的管理计划,不能实现其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二、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优化

1.为了满足现阶段电力企业的工作要求,必须要实现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健全,这种管理系统结合了过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目标管理等的优化,是比较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其实现了一强三优的建设目标,能够满足我国电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目标在于进行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该计划的构建过程中,需要遵循分工负责、统一领导的原则,保证计划管理体系的健全,确保管理机构的专业性、科学性,保证管理模式的分级性,这就需要进行综合计划组织管理体系的健全,由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决策管理共同构成领导班子,落实好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进行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保证其内部审定环节的正常开展,确保各个工作步骤的协调,以此推动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

2.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发展策划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专职计划管理人员的配置,保证企业综合计划编制环节、汇总环节等的协调,定期向局长办公会议进行综合计划年度建议方案,做好综合计划方案的修改及更新工作,定期向局长办公室进行综合计划的汇报,保证企业综合计划执行报告的定期编制,做好汇总综合计划调整方案的编制工作,落实好相关综合计划的考核工作。

3.指标分管部门需要落实好自身的责任,保证指标计划管理工作体系的健全,安排专业进行负责,进行专项计划报告的制定,进行分管指标管理环节、实施环节等的协调,做好分管计划指标的月度跟踪分析及控制工作,做好分管指标的调整及建议工作,保证策划部综合计划的优化,做好相关的编制及报审工作,从而满足现阶段电力企业内部工作的要求。

电力企业需要进行新型管理理念的应用,保证综合计划内部管理体系的健全,保证新型管理计划的应用,保证各种新型管理计划的科学性、统一性,做好计划管理的审批环节、执行环节、监督环节,保证各个管理工作的考核环节的正常开展,明确好不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确保管理流程的高效性、科学性,确保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电力企业综合计划指标体系的健全及完善,保证管理的科学性,这需要结合电力企业实际,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方案的优化,实现电网发展环节、供电服务环节、资产质量环节等的协调,落实好相关的资产质量、电网发展、供电服务等指标。

电网发展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环节比如电网基建工程、小型基建工程等,也涉及投资规模、开工规模、教育培训成本等环节。

资产质量涉及资产总额环节、不良资产总额环节、电费回收环节等。

供电服务指标涉及城市供电可靠率环节、农网供电可靠率环节等。

经营业绩指标涉及工资总额环节、目标成本环节、售电单价环节、售电量环节、市场占有率环节、经营收益环节等。

4.电力企业需要落实好计划管理的动态化管理方案,落实好相关的编制环节、执行环节、控制环节、调整环节等,保证整体过程的管理,保证调控的科学性、规范性,实现计划管理方案的优化,保证闭环管理体系的健全,落实好全年综合计划的编制及汇总工作,进行计划决策机构的上报及提交,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为了满足电力企业内部计划管理的需要,管理层必须要履行好自身的管理工作,特别是需要做好计划管理的相关制定工作。企业内部的相关计划决策人员需要落实好自身的综合计划审议职责,公司内部的计划决策机构需要做好相关的计划制定审议工作,落实好相关的计划管理方案的审核手续。企业年度综合计划审议完毕后,需要由相关的计划管理部门统一下达,再做好不同职能部门的细化及分解工作,保证实施方案的制定及实施,从而满足综合计划实际工作的要求。

这也需要进行月度综合计划指标跟踪分析制度的建立,落实好相关综合计划指标的执行情况,将不同分管指标的月度执行状况上报给相关部门。也需要进行综合计划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力度的加强,保证计划管理部门管理体系的健全,针对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做好相关的整改工作,保证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保证综合计划的完善,有效发挥综合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确保各项指标计划的顺利开展,实现考核环节、考评环节等的协调。

三、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具备良好的应用效益,通过对综合计划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年度计划发展的需要,保证企业不同经济活动的协调,满足企业决策管理层的指导及控制要求,由于电力企业整体效益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环节、电网投资环节、资金管理环节等的协调。

通过对综合计划管理方案的应用,能够保证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等的协调,能够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保证企业组织管理机构的科学化、扁平化,有利于提升电力企业管理体系的专业化,保证其不同业务流程的协调,确保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保证其工作机制的统一性,保证其工作的统一编制性、统一上报性、统一下达性、统一调整性。

人力管理工作计划篇(6)

0.引言

技术要求高、专业性较强是园林工程施工最显著的特点,这就对施工计划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保证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进度、协调施工配合程度,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投入,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落实园林工程计划管理工作。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园林工程施工计划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讨,以期使施工计划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保障园林工程施工有条不紊的进行,实现施工目标,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开展园林工程施工计划管理的必要性

作为项目管理法中的关键部分,计划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强调遵循合同规定,对施工组织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统筹管理,从而提高工程施工效率,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对园林工程来说,在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对计划管理的重视,明确营造良好园林景观的发展目标,从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配置,施工工艺、技术和途经等内容进行全面管理,处理好园林工程内、外部施工活动的协调性,保障园林工程施工效果和质量[1]。

由多个单项工程构成的园林工程需要不同的施工单位共同配合,这就要求必须要设置一套完善的计划管理方案,严格约束和管理施工组织、施工资源及施工活动,使得不同工种均能完成高效的完成限定任务,并为实现园林工程建设目标而努力。由于园林工程的特殊性,其施工计划管理工作的本质即为按照合同条款,统一安排施工部门,在保障园林施工企业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管理,根据编制的技术落实各项施工工作,增强园林各个施工单位的凝聚力,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展园林工程施工计划管理的必要性在于保证工程能够在约定期限内顺利完成,不仅能够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还对增强园林施工企业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落实园林工程施工计划管理的程序

园林工程的施工计划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工作既繁琐又重要,应遵循工程计划管理原则,结合园林工程的实际施工状况,做好计划编制工作,从而实现园林工程的艺术性、科学性及技术性要求。落实园林工程施工计划管理的程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施工计划进行编制

根据园林工程具体项目,首先要明确编制依据,园林工程施工计划必须要保障实施的可行性,应对编制依据进行明确,要结合工程合同规定、施工图纸、施工期限、工程总量等施工指标,参考园林工程的资源、设备性能、应用材料、施工工艺和技术等条件,制定合理的计划,使施工计划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2]。还应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确定编制原则,在考察施工场地后,规定施工期限,将整合施工项目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确定各个阶段的目标,把握好施工的重难点,合理分配资源。在设定工程项目的设计种类及内容方面,要在施工计划中对施工材料、进度、设备、总日程、造价等关键内容进行高效的安排,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将施工计划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阶段中,并结合季度规划表和施工指标,使施工管理更加系统、全面。

园林工程施工计划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为施工资源需求量的配套设计编制,其中涵盖机械设备的设计、施工材料的设计及劳动力需求量的设计。要依据实际施工状况,把握好不同设备的使用阶段和配合度,使其满足施工工艺的需求,并结合不同阶段的工程总量,编制材料购置表,科学安排各种材料的采购、应用工作,及时将材料存储并运送至施工场地,缩短施工期限[3]。而在园林工程的劳动力需求量设计方面,要基于施工进度、工程量大小,统计该阶段内所需的总人力资源量,编制需求计划表,提高施工效益的同时,降低成本消耗。园林工程施工计划的劳动力需求量计划表详见表1。

2.2园林工程施工计划的检查、执行及调整

在完成园林工程施工计划的编制工作后,还要加强对施工计划的检查力度,监督计划的执行状况,进行正确的调整,确保能够满足各项施工计划指标。依据计划管理中施工期限的要求,合理调度施工开展进程,确保园林工程施工有条不紊的进行。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影响施工计划管理工作成效的一大因素,如果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即使编制了完善的计划,也根本落实不到实处。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将工作人员的工资收益同园林工程的目标实现状况联系起来,通过有效的奖励机制,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将施工技术要求传达到至每个员工,细化计划管理工作[4]。园林工程计划管理落实过程中,还要进行动态的检查和检测,以免出现同规划设计不符的状况,适当的发挥调度职能,协调管理组织之间的配合度,做好紧急预防工作,稳定、扎实的推进园林施工工作。

2.3园林工程施工计划执行结果信息反馈

园林工程施工计划执行结果信息反馈包括统计计划执行结果和执行结果信息反馈两大环节,前者主要指的是在完成施工计划工作后,进行结果的全面整理、统计,编写相应的报表,详细列出工程的施工时间、资源利用、工程总量等信息,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园林工程的整体状况。这就要求在日常施工计划管理中,做好实时性的数据记录工作,为执行结果信息统计工作提供可靠、真实的依据[5]。而在后期反馈阶段,则要加强与园林工程相关的各方面干系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根据最终得出的计划管理工作完成状况,分析研究取得的成效和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有效的施工工艺、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减少不利因素的干扰,从而做好整改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族外计划执行效率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园林施工计划管理水平。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园林工程的施工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趋势呈现出复杂、多样化的特点,工程施工计划管理理念及方法也获得了极大的完善和创新。在这种背景下,一定要明确园林工程目标,围绕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计划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项组织活动进行灵活的调节和控制,不断完善规划设计方案,并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反馈,确保下一阶段施工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发挥园林工程的美观实用价值。 [科]

【参考文献】

[1]尤海涛,戴洪稳.探讨施工计划管理的价值[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09).

[2]齐银业,常红联,桑中发.如何科学地编制项目施工计划[J].煤,2007(S2).

人力管理工作计划篇(7)

随着研发中心管理模式从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直接管理到逐步接受指导、自主管理的转变,研发中心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必将继续发生很多、很大、很深的变化,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应对,以院本部的调整变化为着力点,大胆探索,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中心健康、快速发展,这也给中心的综合管理机关——办公室的服务保障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对服务保障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亟需探索出一种管理方法更加高效、高质量地处理繁杂的事务。为解决中心综合业务管理中面临的制定科学、实用工作计划,覆盖到所有业务和提高工作效率、高质量地推进任务完成两大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编制办公室综合管理服务工作“一本计划”,并实施进程控制:在办公室层面制定节点计划,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动态调整,及时预警;在班组层面制定实施计划,明确计划完成人,按日推进实施计划完成;在员工层面领受计划安排,通过日常工作记录卡控制单项工作的输入、汇报、执行、布置、检查、反馈等环节。

二、实施方案和效果

依托Project工作计划表统筹安排全年工作计划,并将每日的重点工作和临时工作录入工作计划表,便于动态管控和调整工作计划,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实施过程中,在安排编写本岗位、本组工作计划的同时,立足工作实际,着眼未来发展,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不断探索亮点工作,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使各项工作安排得更加科学有效,在这个过程中锻炼每个人的全局把控能力,增强大局意识,培养处理重点工作和日常工作的统筹能力。通过一年的实践,效果良好。实现了工作计划的程序化管理,有效规避了漏项风险。通过项目管理方法,锻炼了每个人的全局把控能力,增强大局意识,培养处理重点工作和日常工作的统筹能力。

三、创新点

首次将项目管理办法引入综合管理工作。改变了传统的工作计划表达方式,采用Project工作计划表编写工作计划;为量化考核的科学性和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提供参考依据;改变了过去工作计划的随机性和无序性,实现了各项工作的闭环和规范。

人力管理工作计划篇(8)

一、引言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人力资源规划就是针对企业的员工设计相关的计划,实现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提升,业务技能的有效提升,最终实现提升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理念

人力资源规划就是针对企业的员工,设计有针对性的人才招聘计划、培训计划等,根据员工的基本素养,设计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从而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优化工作效率。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长期的企业人才成长计划,这一规划工作细致程度充分体现企业重视人才程度,符合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一份合理、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员工管理的有效性,实现员工对企业向心力的不断增强,员工与企业构建更为和谐的关系。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问题

(一)企业缺少目的明确的规划

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规划可以有效构建企业员工技能培养的计划,对企业员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在一些企业中,人力资源规划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空话,很多的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没有注重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的有效结合,只设计了长期的规划,但缺少将这一长期规划落实的措施,有一些规划目标相对比较模糊,这样就给最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问题――缺少目标性。

(二)规划缺少与时俱进的优化机制

由于社会在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也需要不断跟进形势,从而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同步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也需要不断实现规划上的有效调整,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然而现实中有些企业不能有效调整自己的规划,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形势。虽然规划设计之初与时展贴合比较紧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规划设计的内容已经不符合现实的需要,可能造成规划落实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企业部门之间在规划设置中缺少必要的互动性

由于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是关系到企业全局发展的重要计划,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还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有效配合。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最终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的顺利落实。然而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的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没有调动更多部门参与的积极性,只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家在进行这一项工作,因此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难度较大。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专业人才不足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相对专业的工作,需要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应具有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和水平,可以有效协调人际关系。然而在实际中,可以完成人力资源规划的人才较少,企业难以制定出系统、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企业所设计出来的人力资源规划一般都是全凭经验设计出来,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难以实现。

四、优化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细化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各级目标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规划的目标设计是最为关键的内容,因为不断拓展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性,可以实现企业员工的针对性管理,对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细化人力资源规划的各级目标。一方面,需要明确长期和近期规划目标,针对本年度人才招聘计划和长期的企业人才结构优化进行对接,实现每年的人才招聘符合长期的企业人才结构调整目标。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细化各级规划的目标。目标的明确性可以实现最终工作落实的有效性,可以考虑自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否符合最终的规划目标。

(二)构建企业人才资料系统

运用大数据的概念,提升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托作用。因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进一步考虑社会时代变化,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有效提升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的有效性。依托信息技术的大数据理念,帮助企业构建与时代同步的人力资源规划方式。通过提取互联网上人才市场变动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得出今年人才市场的专业供需变化,从而对本企业的人才招聘规划进行有效指导。因此企业需要依托信息化技术,融入大数据的管理理念,不断建立企业自己的人才资料系统。

(三)优化企业部门之间在规划工作中的互动性

企业不同部门之间需要加强相互沟通,不断提升部门间的协调性。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不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不同部门在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参与积极性,因为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进一步突出人才的培养,这一培养计划的落实需要针对不同业务部门人员的工作性质进行设计,针对具体的工作技能需要,只有各个部门自己可以有效掌握,因此在这一人才培养规划中,各个部门需要针对自己部门人员需要提升的技能进行有效梳理,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从而实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同时,在规划的落实过程中,不同部门参与主动性的提升也是可以加快规划实施的进程。

(四)加强对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的专业培养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拓展企业对规划人员的专业技能教育,对员工激励的有效措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性等培训,不断强调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企业通过不定期给人力资源规划人员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讲解,可以有效提升他们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拓展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相关制度、法律的学习,只有了解制度、法律要求,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认识,面对制度、法律,人力资源人员都会产生一种敬畏心理,这样可以提升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态度。

五、结语

企业的管理重点是员工,突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可以帮助企业捋顺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效性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计划,稳步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在编制和实施规划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细化各级规划目标,构建自己的人才信息资源,提升企业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从而实现企业人才管理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为新绎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人力管理工作计划篇(9)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的促导下,电力行业的竞争也日益剧烈。为了保证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稳步快速发展,必须加大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力度,提高施工效率。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对整体项目进行勘察和分析,确认工程进度能按计划进行,对不符合进度管理的现象要实时调整,保证施工顺利高效。

一、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它是对项目工程复杂而统一的整体规划。

(一)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具有全面性

在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编制时,必须保证进度计划具有全面性,要求进度计划包含施工过程中的一切具体事项,为施工人员提供更详细和更科学的指导,对具体问题有积极可靠的解决方案[2]。

(二)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具有层次性

在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必须保证计划的层次性,面对不同的管理机构,需要切合实际编制不同的层次进度计划,例如,针对建设方和承包方要编制不同的计划,分别对其制定出可靠的策划型进度计划和操作控制型进度计划。对不同岗位的施工人员也要编制不同的计划,例如有的人负责材料的搬运,有的人负责现场的勘察,有的人负责安装,对不同的人编制系统明确的计划,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实施,能有效提高工程的效益[3]。

(三)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具有严肃性

在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中,必须保证计划的严肃性。在进度计划编制完成后,只有先通过相关部门严肃的审批后方可形成基础的进度规划,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保证所有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编制的进度计划进行工作,以此更好地控制进度偏差。

二、工程进度的影响因素

(一)工程相关单位的影响

施工单位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进度,提供设备的单位和运输单位都坑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例如,施工设计中不合理的图纸和对设计方案不定期修改会影响施工进度。

(二)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周围的施工环境与设计方案预期的不一样的情况,例如,在施工过程中,突降大雨、障碍物庞大及水文地质出现问题等都可能对工程施工进度造成影响[4]。

(三)技术因素

在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的误操作是导致施工事故的最主要隐患,另外,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引进也可能造成工程质量上的问题,施工人员对新技术和新材料还不熟悉,因此影响了施工进度。

三、电力工程项目的控制

在相关人员进行工程进度管理进行控制时,应当把进度管理当做一个整体的系统来看,根据各阶段制定的管理计划,结合施工实际形成项目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对整体项目的合理编排规划。电力工程的施工极为复杂,工期也比较长,进度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果无法保证工程施工的高效规划,必须配合相关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保证施工的进度按实际情况而定,不可盲目。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监理员及相关监理工程师与技术人员和工程师门进行有效写作,保证人员合理分配的同时,确保人员之间高效沟通,提升工程质量。为了使工程进度管理形成完整的控制系统,可将施工进度计划依据计划、实施、调整和分配分为四个环节,在项目施工偏离施工计划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将问题反馈到控制系统中做合理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最终保证施工进度回归施工计划的轨道。

四、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措施

(一)施工前的相关管理工作

相关负责人必须严格督促员工和管理人员按规程执行操作,必须遵守《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禁止所有人违规操作。负责操作、管理和技术指导的项目工作人员的素质影响到项目施工进度管理,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可利用各种学习培训的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充电。在施工过程中,要制定有效的施工规范制度,建立完善的工作程序,相关人员积极督促工作人员遵守,实时加强质量检测,确保质量合格[5]。电力工程项目规模庞大,往往会在建筑用地方面与群众发生矛盾,因此在施工之前必须解决好用地方面的赔偿问题,对相关人员给予合理的土地补偿,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确保按时完成工程项目。

(二)施工过程中的进度管理

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之前,监理人员必须对整个工程的进展进行调查和了解,然后才能制定施工程序的相关计划,控制整个工程的进度,遇到工程进展与制定的计划相悖时,必须分队计划方案进行记录和分析,实时调整施工计划,确保按时完成施工项目。

(三)衡量施工项目的进度

常常用已经完成的工程与总工程量的百分比表示工程项目的进度,工程项目进度能准确表示工程进展到什么阶段,以此作为依据,相关监理人员可对计划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保证工程进度维持在正常的偏差范围内。

(四)保证实施计划的确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进行实地考察,结合现有的计划方案,综合考虑整个项目工程,对施工计划的内容尽量不要改动太多,避免施工与计划不一致。并且调整计划要与施工进度保持一致,确保按工期完成项目。

(五)施工过程中保证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为了追求施工进度而忽略了施工质量,也会出现进度与质量相矛盾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监理人员必须根据相关的法律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让二者相平衡。

结语:

施工进度管理工作关系着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各电力工程单位应对工程进度管理进行实时监督,合理实行进度管理,做好计划管理工作,保证施工进度,确保整体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鹏,李义.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进度管理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8):107.

人力管理工作计划篇(10)

1.管理上还存在薄弱环节。近年来,虽然油田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措施,全公司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从整体来看,由于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管理人员素质高低不同等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和服务的整体水平,各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单位的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

2.重点人群监管还不到位。虽然各单位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也见到了一定效果,但监管方法还是略显单一,有的单位还出现了重点人群人数不清如“劳务工”问题、情况不明的现象,使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出现了“空挡”。

3.领导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三个一”的“一把手负总责、一班人齐抓共管和一票否决”是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总结出的经验。公司各单位采取了具体措施进行落实,见到了较好的成效。但是还有个别单位领导由于员工家属婚育观念的转变,连年无计划外生育,主观判断、盲目乐观,造成单位计划生育管理措施不得力,在本单位没有形成系统联动的管理体系,未婚生育、早婚早育、未持证怀孕情况有所“抬头”。

4.管理人员素质亟待加强。由于基层一些单位计划生育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兼职较多,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还不是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公司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在《长庆油田分公司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实施办法》中有明确规定:“计划生育经费是年度内用于开展计划生育日常工作的专项费用,各单位实行预算管理,从单位成本费用中列支”。通过近两年的考核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对公司文件执行力度不够,有的不纳入年初预算,有的领导在使用上不够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5.群众的生育愿望与本文由收集整理现行政策相悖。据调查:目前,我们油田员工家庭中60%以上的想生二胎,并希望儿女双全,这表明员工群众在思想认识上与国家现行政策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给我们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将带来新的问题和压力,给我们的管理发出了“黄色”警报,需要引起我们各单位领导和计划生育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建议采取的对策

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要有一批思想好、作风正、政策水平高、原则性强、善于做群众工作且稳定的计划生育队伍进行管理。但是目前,基层大部分计划生育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兼职较多,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还不是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公司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亟须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要认真落实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班人齐抓共管和一票否决制”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领导机制,确保计划生育工作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经费投入到位、解决问题到位。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发挥工会、纪检、人事等相关部门的联动作用,形成“一体化”管理。同时,计划生育管理部门要在单位和个人评先选优、职称晋升、工资晋级等方面把好“审核关”,认真执行计划生育的“一票否决制”。

2.狠抓落实,搞好计划生育管理队伍建设。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一方面要配强配齐各级计划生育管理专(兼)职人员,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基础好、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调整到计划生育岗位上来,从政治上多关心、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帮助,为他们搞好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计划生育管理人员队伍的培养和使用,通过举办培训讲座、研讨交流、开展创新项目等形式让计划生育管理人员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在学习和实践中增长才干。

3.细化各项指标,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要高度重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重要意义,认真修订细化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各项内容,让各级组织的责任更加明确。要强化考核,重点对否决指标认真落实检查,采取横向联系、纵向汇报、单位自查和公司考核等多种形式,确保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各项指标落实到位。同时,二级单位要与三级单位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下级对上级负责,责任利益共同承担的监督激励约束机制。

4.加强重点人群的监管,消除政策外不合法生育事件。针对当前离岗休养女工、随矿家属、再婚家庭等“重点人群”管理难、隐患多这一现状,我们专门制订下发了《长庆油田分公司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群监督和管理的通知》以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管,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

措施,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人群”的监管力度。基层单位的管理人员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扑下身子,抓好这项工作的落实,确保“重点人群”不发生政策外不合法生育事件。

5.完善优待奖励政策,不断提高优质服务能力。各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要以落实优待奖励政策为落脚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健康为手段,着眼家庭发展,广泛宣传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实事。并在晚婚、晚育、住房、独生子女入托、就医等方面制定既符合国家政策又切合实际的企业优待政策和措施。同时做好生育关怀,继续开展送关心、送政策、送健康的“三送”活动,各单位要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定期听取计划生育部门汇报、指导计划生育部门和人员做。

6.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推进人口文化建设。各单位要创新宣传教育方法,探索开展员工群众喜闻乐见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方式。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发挥基层有才艺的员工特长,编排广受欢迎的计划生育曲艺节目,建设好井站生育文化,开展文化品位高、人文气息浓的计划生育宣传文化活动。

人力管理工作计划篇(11)

计划工作是对未来工作、工期的一种合理安排,最终达到工程质量可控、效益最优的目的。统计工作是对计划工作阶段性检验的一种手段,使工程进度数据化、直观化,为项目管理的数据分析以及计划人员经验积累提供可靠依据。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工作不仅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而且是企业经营状况的“显示屏”,它直接展示了企业经营的成败与得失。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施工企业计划统计管理越来越凸显出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1施工企业计划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计划统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有人认为计划工作就是年初下达一个生产经营计划了事,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填几张报表完事,认为数字可以随时变动,马虎对付,把工作简单化。重经营、重施工、轻视计划统计工作的现象或多或少的存在,对计划统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够,企业计划统计工作处在边缘化状态。

1.2计划统计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有的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岗位定编少,人员配备不齐,力量薄弱,业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常常出现每到月底、季末和年底工作量集中时,临时抓差,应付差事一样报送报表,上报的资料不及时也不准确。不重视计划统计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人员身兼数职,变动频繁,缺乏进修学习培训的机会,吸收现代科学知识不足,从而影响了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的质量。

1.3计划统计工作方法落后、分析能力不强

目前普遍存在计划编制简单,统计分析能力不强,分析面不宽,深度不够,对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的分析工具掌握不多,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的程度不够。工作还停在原先的水平上,缺乏对计划执行过程的跟踪检查和分析调整,对工程完成情况心中无数。年初编制下达施工生产计划,年底统计完成百分比就完事,对计划执行过程不跟踪、不检查,不分析存在的问题,也不根据当年承揽任务额和产值完成情况进行计划调整。习惯于简单的数字说明,而缺少系统的深层分析,超前性、预测性信息少,对市场及企业运行过程缺乏动态的反馈、评价、分析、监督、预测,使计划统计工作的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1.4计划统计工作的信息资源共享不够

对工程项目来说,承揽任务统计、编制下达施工生产计划、完成产值统计是不同的管理阶段,但存在承揽任务统计、下达施工生产计划、完成产值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形成整体,没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2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管理的改进措施

2.1加强企业决策者对计划统计工作观念的转变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统计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统计工作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作为企业的决策者,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毕竟做出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有其科学的依据,而这个依据又是通过对事实、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计划过程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计划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全面计划、从严治企,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各级领导要从思想上认清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计划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计划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也是政府统计的基础。要切实提高对计划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计划统计工作管理,将过去那种单纯为上级部门提供数据、报送报表的封闭式服务方式转变为既要为上级部门提供统计信息,更要为企业经营生产管理提供服务的方式,计划统计工作要面向市场,把工作重点和服务重心放在为企业管理服务之上。

2.2建立完善的计划统计管理体系

计划统计工作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整个决策层通过对业主合同要求、项目的期望目标、施工环境、劳务队伍施工能力、区域材料供应能力、交通设施以及施工存在的潜在风险等各种内、外部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项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的分解,以及对类似工程资料的收集分析所确定的。为保证计划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项目需建立完善的生产计划统计管理体制,用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理念制定生产计划,通过优化措施编制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以此作为项目安排施工生产的重要依据。

2.3建立健全统计台账,确保数据质量

建立台账是计划统计工作人员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数据质量的保证,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和完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各类台账。报表的填写应真实、完整、清晰、工整、符合规范要求。报表各项数据应来源于本单位所建立的台账,台账各项数据应来源于本单位的原始纪录,原始记录应与财务相关科目数据一致,报表、台账、原始记录也应一致。台账格式要规范,更新要及时准确,填写要认真,指标数据相互要衔接。既要保证上级单位的上报要求,又要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要切实注重计划统计数据质量,以提高数据准确性为核心,大力加强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突出日常管理,重点解决好原始记录不全、统计台账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等问题,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坚决杜绝“以权扰数,以数谋私”,数出有据,经得起推敲,从而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真正成为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一面明镜。

2.4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

计划统计工作是一项较为艰苦的工作,但也是一项光荣的工作,它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纪律意识和责任心都有较高的要求。计划统计人员必须看重责任,更新观念,摒弃教条主义和计划经济思维定式的禁锢和束缚,加强对计划统计新方法和新知识的学习掌握,将最新科学发展成果运用于计划统计工作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为计划统计人员学习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创造条件;要支持计划统计人员参加各类业务会议,加强互动交流,拓宽信息渠道;鼓励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努力把计划统计队伍造就成一支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忠诚的服务精神、合理的知识结构、勤勉的工作作风、高超的业务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

2.5加强计划统计分析工作

计划统计分析是计划统计工作的升华阶段,是最终出成效、出成果的阶段。要发挥信息、咨询、监督作用,以“有为”争“有位”,提高自己的地位,抓好计划统计分析这个环节。要努力提高能力水平,把自己从“数字搬运工”造就为“高级参谋”和“经济专家”,每个季度对施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半年针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年度对企业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中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结束语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效益是业主和施工单位共同追求的目标,计划统计则为企业管理者全面了解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提供最直接的信息,为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发挥着预警作用,是管理者决策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