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畜牧经济大全11篇

时间:2022-04-23 14:02:02

畜牧经济

畜牧经济篇(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目标,牢固树立畜牧业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的发展观念,突出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和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这两个重点,扎实推进畜牧业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化建设,坚持科技兴牧,人才强牧战略,努力抓好生猪及肉牛、肉兔、肉鸡、蛋鸡、黑山羊等特色产业和特色基地建设,推动我市畜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年,牧业产值达到64.2亿元,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4%,农民人均增收牧业贡献达到50元。

(一)生猪出栏300万头,同比增加3.4%;

(二)肉羊出栏191万头,同比增加1.0%;

(三)肉牛出栏5.76万头,同比增加20%;

(四)肉兔出栏3200万只,同比增加8.0%;

(五)家禽出栏6310万只,同比增加15%;

(六)肉类总产量达到39.7万吨,同比增加5.0%;

(七)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750万元,同比增加

25%。

三、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以提高免疫质量为中心,加强以冷链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疫队伍的素质建设,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畜牧业生产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要以提高免疫质量为中心,加强以冷链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疫队伍的素质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强化工作责任,提高免疫质量,确保我市畜牧业生产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要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新的《动物防疫法》,提高对搞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是事关畜牧业成败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再认识,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经费投入和保障,认真做好口蹄疫等动物重大疫病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切实落实免疫、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加强引种管理,从源头上控制疫情风险;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充分发挥疫情监测网络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作用,提高疫情报告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时效性;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强对饲养、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监督管理,确保检疫“四到位”。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实施,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确保我市动物重大疫病清净无疫。

二是要以提高免疫质量为核心,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应急机制和考核奖惩办法,加强以冷链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疫队伍的素质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提高免疫质量。

三是要加强产品质量监测管理,抓好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投入品的监管和市场准入三个环节,以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建立健全畜产品生产技术管理规范,动物疫病防制,饲料使用规范以及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机制,以质量监控执法为保证,进一步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无公害意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种养结合,积极扶持,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依据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种养结合,规模适度”的原则,做好规划布局,抓住国家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和市场需求旺盛的良好时机,大力发展以适度规模畜禽养殖为主的规模畜禽养殖,不断提高全市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年全市建立20个畜禽养殖小区(“一村一品”村),扶持发展年出栏50头—300头的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1200户、30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100户,肉牛、肉兔、肉鸡、蛋鸡等特色优势畜禽适度规模户700户(其中重点户100户),全市主要畜禽规模化程度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年达到25%以上,2011年达到45%以上。

(三)着力抓好畜禽良繁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畜禽品改。

着力抓好畜禽良繁体系建设,推进畜禽品改,全年生猪良种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其他畜禽良种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一是抓好生猪“三级”良繁体系建设,积极扶持“畜旺”、“多利”、“祥福”、“牧兴”、*种畜场等生猪种源龙头企业,建设20个规模适度、设施良好、管理规范的外种猪场、洋二杂母猪制种场和扩繁场(户),逐步形成一种“一级顶天立地、二级星罗棋布、三级铺天盖地”的三级良繁体系,大力推进以优质外三杂肉猪为主的生猪品种改良。二是大力发展*黑山羊,推进肉羊品改。开展*黑山羊品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开展*黑山羊高繁品系和3—4月龄肥羔品系的培育研发。大力推广*黑山羊,增大优质*黑山羊覆盖面,使优质*黑山羊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三是建立肉、奶牛良繁基地,抓好牛改。*年建立以荣县金花、东兴、古文等乡镇的肉牛良繁基地,实行“西杂”品改,为全市肉牛养殖基地提供优质牛源,促进肉牛业的发展。同时在贡井区建设、长土、艾叶等乡镇推广奶牛细管冻精和人工授精技术,推进奶牛品改。四是积极扶持建设肉兔良繁体系。扶持建设*市润琴种兔场和3个存栏种兔500只的父母带种兔场,引进齐星、齐卡配套系或加利福尼亚、新西兰等优良肉兔品种,发展存栏种兔50只以上扩繁场户400户,存栏种兔30只以上适度规模养兔户250户的肉兔养殖基地乡镇5个,促进肉兔血缘更新和品改。五是积极扶持建设小家禽种源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小家禽良繁体系。要以市场带动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名、特、优、新为重点,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和区域化的要求,建设一批集中度高、外向度高、品牌响亮的种禽场和商品场,形成小家禽良繁体系统的基本框架。

(四)大力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努力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小区要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配套、生产清洁、防疫安全、管理科学”等原则,科学统一规划布局,开展“人畜分离、独立建圈、生态隔离”的圈舍标准化改扩建,实施“标准化饲养管理规程、标准化饲料兽药使用规程、标准化防疫规程”等标准化生产规程,推进“八统一分”的标准化生产,加强生产纪录记载备案工作,切实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要抓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和沼气配套,着力发展“畜—沼—农”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处理好生产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推进健康养殖。

(五)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养殖场(小区)+专业合作组织”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深化产业化经营。

要加大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大力推进以“龙头企业+基地+养殖场(小区)+专业合作组织”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一是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引导、指导和管理,切实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创立畜产品品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带动能力。要引导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自身加工原料基地,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实行订单和受控生产,体现优质优价和最低保护价,使养殖户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建立起龙头企业和养殖户、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监管,在龙头企业的考核认证上,要把建立基地和带动农户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二是着力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年市畜牧局将成立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养殖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市畜牧业协会,各区县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养殖协会和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畜牧业发展的组织化水平,有效解决当前畜牧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三是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立以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连锁超市、便利店为基础,布局合理、辐射力强的畜牧业市场体系。

(六)扎实抓好“两带”及重点畜禽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全市畜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畜牧经济篇(2)

为了解昌乐县的发展情况,本刊记者特地赶赴潍坊,对以务实作风著称的昌乐县畜牧兽医局局长崔宝平进行了专访。

中国城市经济:作为全国闻名的畜牧大县,您认为昌乐县的优势在哪里?

崔宝平:首先,我县的畜牧产业发展比较早,群众受益的比较早,所以,群众的饲养意识比较高;其次,我县的畜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程度较高;第三,我县的畜产品质量较好;最后要说到的是我县的品牌影响力大,在国内外销售的农产品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我们昌乐县的肉鸭产品主要销往欧洲、生猪销往东南亚和日本,另外我县还是蒙牛、伊利、得益等国内著名乳品加工企业的优质奶源供应基地。

中国城市经济:为了加快畜牧经济强县建设,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这一主题,昌乐县也制定了《昌乐县“十二五”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能为我们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吗?

崔宝平:这一规划是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畜牧业为目标,以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为重点,积极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信息化、国际化战略,全面抓好“发展、防控、监管、创新、合作”等关键措施落实,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实现向畜牧强县的跨越。通过这一规划的实施,努力使全县畜牧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市前列、畜牧业主要经济指标和质量指标的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各项工作指标保持全市前列。

为此,我们冷静分析,立足现有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为目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培育畜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主导产业,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领域和主导产业集聚,旨在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优势。十二五期间,全县共安排投资过500万元的现代畜牧业项目30个,总投资40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现代畜牧业项目10个,总投资25亿元,涵盖畜禽养殖、兽药饲料生产、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畜牧产业链条的各环节。

中国城市经济:《昌乐县百亿级畜牧产业链发展规划》是贵县积极参与实现潍坊市千亿级畜牧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一环,能否请您为我们详细介绍该规划的相关情况?

崔宝平:未来几年是我县冲刺全国百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农村经济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畜牧业发展环境也将发生深刻变化。为进一步加快我县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继续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潍坊市千亿级畜牧产业链发展规划》,结合我县的实际,我们制定了《昌乐县百亿级畜牧产业链发展规划》。即:到2012年打造百亿级畜牧产业链,全县畜牧业销售收入达到102亿元。全县肉蛋奶总产量年均增长9.8%,畜牧业及相关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8%,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占农民农业的纯收入力争达到62%。标准化生产基本普及,生态养殖技术大面积推广,规模饲养场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全部配套,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建成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根本转变,畜牧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吸纳8万人就业,成为全国知名、全省闻名的现代化畜牧经济强县。

为了实现这一规划,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加强畜牧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培植壮大畜牧龙头企业、加强畜牧服务业建设、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加强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加强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上。2010年,全县共安排投资过500万元的现代畜牧业项目27个,总投资37亿元,当年建设项目到位资金11.5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现代畜牧业项目18个,总投资14.5亿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筛选充实项目库,每年从中安排一批实体项目并组织实施。

中国城市经济:品牌经营现在越来越得到各级地市的追捧,为了实现昌乐现代畜牧业上档升级,贵县也适时提出了“打造绿色品牌”的目标。在努力推进低碳畜牧业发展,全力打造绿色畜牧品牌方面你们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呢?

崔宝平:首先,我们加大宣传、重视引导工作;其次,我们积极引进先进的饲养技术,推广最新的养殖理念;再一个就是我们加大了规模化养殖力度,对新建的饲养场,全部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建设,即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到位;对旧的规模化饲养场进行全面改造,达到三区分离,粪污处理到位,真正地做到无污染、零排放。

中国城市经济:昌乐县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常年保持100%,去年被评选为“2009年山东省畜牧兽医工作先进集体”,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在重大动物疾病防疫工作方面的相关经验呢?

畜牧经济篇(3)

2我国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具雏形,但是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少数人对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认识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②统筹规划和科学组织有待进一步完善,地市之间、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③政府主导循环经济发展的领导工作机制还不健全,责任落实还不到位。目前,部分政府没有把抓循环经济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领导身上,仅停留在口头上;④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机制还远未形成,政策支持不够有力;⑤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体系显得乏力,技术瓶颈制约问题比较突出,如养殖场生产的粪便夏季太稀,无法运输,如何进行干湿分离,干的堆积保存,湿的进入沼气池,尚无理想的解决办法;⑥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导向还不够明确,氛围不够浓厚,养殖场治理污染费钱费力,没有效益可言,政府如果不扶持,养殖场积极性就不高。

3促进我国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宣传,健全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应把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作为加快推动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畜牧业、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来抓,切实加强对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由发改、财政、科技、环保、农业、畜牧、科研等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席工作会议机制,组织研究相关发展规划,健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体系,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建立健全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将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增强各地促进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宣传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重大意义、总体思路、目标任务、立法路径、重大措施、项目设计、政策支持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激发动力,着力营造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3.2完善政策,有效确立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导向机制深入研究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和问题,不断在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的基础上,构建出宏观政策体系,以支持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现有支持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鼓励支持规模养殖场大中型沼气池及配套环保设施建设,对利用畜禽粪污等沼气发电、生产有机肥项目予以支持,合理确定沼气发电并网标杆电价或者给予电价补贴;对使用有机肥或大规模发展有机农业的生产经营组织或个人予以补贴;对规模养殖场开展联户沼气供应的主管道建设给予支持,对规模养殖场所产沼液用于农田灌溉的主管网建设给予补贴。认定或认证一批畜牧业循环经济龙头企业,在畜牧业循环经济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方面有所创新,与有机农产品认证等工作相结合,切实做好市场区分,实现优质优价。

畜牧经济篇(4)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畜牧产业经济

发展畜牧经济,要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抓手,大力实施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战略,不断拉长产业链条,促进畜牧业产业升级。从莱阳实际看,要重点抓六大产业体系建设。一是以龙大集团为龙头带动的生猪产业;二是以春雪集团为龙头带动的肉鸡产业;三是以三乐集团为龙头带动的奶牛产业;四是以3个禽蛋加工厂和濯村禽蛋批发市场为龙头拉动的蛋鸡产业;五是以盛鹏公司为龙头带动的肉鸭产业;六是以五龙鹅、梅花鹿、野猪等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围绕这六大产业要突出抓好三个重点:1)膨胀龙头,突出带动作用。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要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扩大生产加工规模,在国内各大养殖基地建立或兼并生产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带动各个行业上规模、上档次。龙大集团作为生猪屠宰全国50强企业,在抓好莱阳、青岛、德州三个屠宰加工厂的同时,要走出山东,面向全国,在河南、大连等养猪大省市,建立生猪屠宰加工厂,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扩大生产能力,力争成为全国带动发展畜牧经济的典范。2)拓展基地,进一步扩充养殖规模。要借助国家鼓励畜牧业生产的扶持政策,通过建立自养基地、合同基地、备案基地等多种渠道,扩大生产规模,为加工企业搞好配套;还要引进国内外优良的品种,建立和扩大繁育中心,保障养殖基地的需求。3)发展饲料,突出配套服务。围绕不同的养殖行业,建立不同的饲料加工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提高饲料的质量和品质;通过多种渠道,为养殖企业搞好饲料配送服务,同时要搞好兽药生产和兽医服务。

2打造品牌,拓展市场档次和占有率

品牌是产品和企业生命力的重要依托,打造品牌就是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市场档次。目前莱阳龙大集团的“龙大”牌和莱阳春雪集团的“春雪”牌,已获中国驰名商标,龙大牌冷鲜肉等多个产品获中国名牌或山东省名牌,这些品牌有力支撑了莱阳畜牧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在巩固、发展已有品牌的基础上,围绕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2.1培育品牌一是提高产品质量。龙大、春雪的产品已远销日本、韩国等,并且得到国际认可,已享誉海内外;三乐、盛鹏等加工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改造,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生产过硬的产品,以赢得市场认可,逐步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二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要像莱阳龙大、鲁花一样使产品品牌家喻户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五龙鹅是国际上的优良品种,莱阳作为五龙鹅的发源地要加快申请产地保护;加大其宣传力度,力争把五龙鹅这一品牌推向市场,推向世界。

2.2依靠品牌力量占领高端市场利用龙大、春雪等知名品牌,一是进军国际市场,巩固已有的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市场,逐步占领欧美等市场;二是占领大中城市,龙大、春雪生产的猪产品、鸡产品,要以其优质的产品质量,走进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超市,并建立专卖店,直接面向高端消费群体;三是打入大型国际国内快餐连锁企业,龙大、春雪的产品已打入麦当劳、肯德基等连锁企业,并实行了地区专供。莱阳的其它畜产品加工企业也要通过过硬的产品质量,逐步为大型快餐连锁企业提供优质产品服务,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锻造自己的名牌。

2.3依靠品牌力量覆盖千家万户龙大、春雪、三乐等企业要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在确保质量同时,生产出不同档次、不同种类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3实施畜牧标准化生产,提高畜牧经济发展的档次和水平

要紧紧围绕“强、大、高、优”的畜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行准化生产,不断提高无疫区示范区建设水平,切实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推动畜牧经济的发展。

3.1要重点抓好畜牧养殖标准化生产一是引导企业投资兴建标准化养殖场;二是协调农户与公司联合兴建标准化养殖场;三是依托合作社发展标准化基地。标准化养殖场要按照“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的“五统一”生产管理模式,组织建设标准化基地。养殖合作社要积极为社员提供防检疫、兽药饲料、商品鸡销售等服务,建成标准化养殖基地。同时要适应国际畜牧养殖新趋势,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建设环保标准化养殖场,提高养殖的质量和效益。

3.2要突出抓好畜牧加工业的标准化生产要按照国内外畜牧产品生产标准,进行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的科学设计,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出合乎国内外质量安全要求的优质产品,要采用先进的检疫检测设备,加强的产品的全过程监控,确保食品安全,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4加大政策扶持,驱动畜牧经济发展

政策,是引导器、驱动器。一个好的政策能使一个产业得到超常发展。畜牧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各级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因此,要通过各种渠道为畜牧经济的发展架设通衢的桥梁。

畜牧经济篇(5)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富民强县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龙头带动,机制创新,科技升级,产业循环、优化环境,使畜牧业渐渐步入了集约化、产业化、工业化、生态化的发展快车道,使全县畜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可喜局面。回顾近几年来畜牧业发展,一是畜牧产值不断攀升。十四年来全县畜牧产值以年均递增25%的增幅持续增长,20*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4.3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5%,畜牧加工产值达到17.5亿元,人均牧业产值5748元,按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三项指标综合评定排序,已连续14年位居全省第一位。二是畜禽饲养量成倍增长。20*年全县规模化猪场42个,出栏生猪41.1万头,30万只肉鸡饲养厂达到165个,出栏肉鸡达到5339万只,名列全省第一。三是食品加工总量不断膨胀。20*年全县拥有肉鸡生产线3条,时宰肉鸡达到1.8万只,班宰1千头猪肉生产加工线1条,时宰600只羊肉加工生产线1条,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1.05万吨,年产2.5万吨及1.2万吨熟食生产线各1条,年产熟食3.6万吨,出口熟食5800吨,创汇1500万美元,位居全国前十强。四是疫病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先后投资300万元,建成了省级动物检测中心和龙头企业化验室,配备了酶标仪、PCR等化验监测设施,完善了疫情测报站的建设,强化了重大动物疫病的预警机制,使全县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严防了重大疫病的发生,做到了“有疫不爆发,有病不流行”,从而保障了畜牧业安全。五是投入品监管程序更加规范。对生产投入品建立了源头追溯制度,采取了定期抽检方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及使用瘦肉精等违法行为,净化了全县畜牧生产资料市场。20*年,全国“瘦肉精”大检查中,淇县抽检380份尿样中,未发现一例违禁药物使用情况,受到农业部的表扬。几年来,淇县先后被农业部、省委、省政府授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全国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县”、“畜牧强县”“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回顾二十年来发展历程,我县明确提出了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型畜牧业这一宏伟目标,以经济、社会效益的持续高速发展为背景,以创建我县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为主线,以建设生态良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小区为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产业发展为环境管理服务,合理规划,科学决策,在推动畜牧环境建设和循环经济工作快速发展。

二、我县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从生态学方面讲,我县经济是一种传统经济,这种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这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我县经济的发展是格格不入的,特别是在畜牧业发展方面,畜牧生产所导致环境污染的影响是不言而寓的。例如:鸡粪对环境的污染和细菌、病毒的传播,生产废水的浪费和污染等。在这种形式下,我县迫切需要发展畜牧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及防治动物疫病和保证畜产品安全的先进经济模式。为此,我县畜牧业必须走新型产业化新思路,提高企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水平,加大技术创新,推行清洁生产和保护环境,在政策上多多给予扶持,促进我县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而我县发展畜牧循环经济已有一定基础,这种发展是由自发到自觉而成的。具体做法是:

(一)我县把畜牧业发展同环境质量改善的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支持,利用成本和价格等市场规律来影响企业的行为;以公司为依托,搞自动化饲养、清洁化生产,食品标准化加工、安全化生产,形成了生态产业化综合经营模式。养殖户利用粮食作物秸秆来饲养,实现过腹增值,生猪粪可综合利用,生产沼气,经过集中发酵、消菌,形成优良的有机肥返回农田,消除污染,利用了资源,形成了生产的生态良性循环。依靠科技进步,变废为宝,生产生活废水含有机物较多,经过处理达标后灌溉附近农田,为农民节约了每年的化肥支出;鸡、猪粪加工有机肥料向市场出售;生产用的废旧塑料袋、包装箱由包装厂进行回收再利用;鸡、猪无大的利用价值的副产品卖给养殖场喂鱼、喂雕。

废物处理处置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拉动环保产业、促进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为最终不能被有效利用的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保障环境安全,畜产品安全,维护群众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大力倡导园区生态型生产,让环境保护贴紧经济,围绕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开展工作使上游生产的“废料”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材料,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争取做到“零排放”;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担负起分解者的职能,对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1、把鸡血“变废为宝”,进行了深化加工。以前,屠宰毛鸡的鸡血,没有充分利用。目前建设了鸡血车间,这个车间通过对鸡血的过滤净化、高温杀菌等一系列生产工艺,使鸡血得到有效利用。

2、充分利用鸡羽毛,建设了羽粉加工车间。以前,屠宰毛鸡的鸡毛,没有充分利用。后来,建设了羽粉车间,通过对羽粉的等系列生产工艺,使羽粉变成了饲料添加剂。

3、将鸡肠转为其它水产和动物的饲料,把次生品得以有效利用。

鸡肠实用于养鲶鱼、狐狸、养貂,根据市场情况作为副产品进行销售,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4、把鸡粪进行进行深加工销售,变成了果农瓜农的有机肥料。

鸡粪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深受果农瓜农喜爱。为此,企业对养殖场的鸡粪,都销售给果农瓜农,增加了企业收入。

5、利用猪粪生产沼气。充分利用全县规模化猪场多的优势,在场区建设沼气池,以解决规模化猪场的供电、供暖等生产、生活费用高的矛盾,并把经过集中发酵、消菌,形成优良的有机肥返回农田,即消除污染,又利用了资源,形成了生产的生态良性循环。

6、建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建立经济发展高增长、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与循环经济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即利用畜产品生产高档服装革、医用肠衣等,利用家畜内脏、头血进行生化制品加工,特别是以“原料——产品——废物”为特征的动脉产业和以“废物——再生——产品”为特征的静脉产业相结合形成循环发展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群。

近年来,我县把把发展畜牧循环经济作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重要举措,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结构,着力解决结构性环境问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着力解决结构性污染,从淘汰高能耗、低产出、重污染的生产工艺入手,立足于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高畜牧产业化的水平和效益。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筹划和建设了包括生产废水处理厂、有机肥加工厂、废旧物处理加工厂等一批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增加企业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推动畜牧业生态建设。依托国内高等院校和有关科研机构,建设生态产业孵化基地,优先安排环保科技示范工程,推广最佳实用污染防治技术。加强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引导和管理,逐步形成规模,使之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资源综合利用中发展循环产业。

目前我县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还未转到体现以全过程控制、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削减污染物排放的清洁生产上来,与循环经济的理念相差甚远。二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三是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四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完善;五是技术落后,尚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六是全民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在理论思维、实现途径、操作方式等问题上的借鉴与创新,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今后发展循环经济计划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实践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围绕“三步走”目标和畜牧大县战略举措,按照既定的方针,着眼于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全县畜牧业生态环境要年年有变化,力争通过努力,实现新跨越。按照“发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增强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企业效益,让企业也稳步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初步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构筑初级生态企业基础,初步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格局。生态环境整体改善,为畜牧长远发展和生态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发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循环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二要组织重大示范项目。要以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为重点,选择具有标志性目标和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在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

畜牧经济篇(6)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富民强县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龙头带动,机制创新,科技升级,产业循环、优化环境,使畜牧业渐渐步入了集约化、产业化、工业化、生态化的发展快车道,使全县畜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可喜局面。回顾近几年来畜牧业发展,一是畜牧产值不断攀升。十四年来全县畜牧产值以年均递增25%的增幅持续增长,2004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4.3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5%,畜牧加工产值达到17.5亿元,人均牧业产值5748元,按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三项指标综合评定排序,已连续14年位居全省第一位。二是畜禽饲养量成倍增长。2004年全县规模化猪场42个,出栏生猪41.1万头,30万只肉鸡饲养厂达到165个,出栏肉鸡达到5339万只,名列全省第一。三是食品加工总量不断膨胀。2004年全县拥有肉鸡生产线3条,时宰肉鸡达到1.8万只,班宰1千头猪肉生产加工线1条,时宰600只羊肉加工生产线1条,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1.05万吨,年产2.5万吨及1.2万吨熟食生产线各1条,年产熟食3.6万吨,出口熟食5800吨,创汇1500万美元,位居全国前十强。四是疫病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先后投资300万元,建成了省级动物检测中心和龙头企业化验室,配备了酶标仪、PCR等化验监测设施,完善了疫情测报站的建设,强化了重大动物疫病的预警机制,使全县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严防了重大疫病的发生,做到了“有疫不爆发,有病不流行”,从而保障了畜牧业安全。五是投入品监管程序更加规范。对生产投入品建立了源头追溯制度,采取了定期抽检方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及使用瘦肉精等违法行为,净化了全县畜牧生产资料市场。2003年,全国“瘦肉精”大检查中,淇县抽检380份尿样中,未发现一例违禁药物使用情况,受到农业部的表扬。几年来,淇县先后被农业部、省委、省政府授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全国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县”、“畜牧强县”“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回顾二十年来发展历程,我县明确提出了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型畜牧业这一宏伟目标,以经济、社会效益的持续高速发展为背景,以创建我县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为主线,以建设生态良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小区为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产业发展为环境管理服务,合理规划,科学决策,在推动畜牧环境建设和循环经济工作快速发展。

二、我县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从生态学方面讲,我县经济是一种传统经济,这种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这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我县经济的发展是格格不入的,特别是在畜牧业发展方面,畜牧生产所导致环境污染的影响是不言而寓的。例如:鸡粪对环境的污染和细菌、病毒的传播,生产废水的浪费和污染等。在这种形式下,我县迫切需要发展畜牧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及防治动物疫病和保证畜产品安全的先进经济模式。为此,我县畜牧业必须走新型产业化新思路,提高企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水平,加大技术创新,推行清洁生产和保护环境,在政策上多多给予扶持,促进我县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而我县发展畜牧循环经济已有一定基础,这种发展是由自发到自觉而成的。具体做法是:

(一)我县把畜牧业发展同环境质量改善的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支持,利用成本和价格等市场规律来影响企业的行为;以公司为依托,搞自动化饲养、清洁化生产,食品标准化加工、安全化生产,形成了生态产业化综合经营模式。养殖户利用粮食作物秸秆来饲养,实现过腹增值,生猪粪可综合利用,生产沼气,经过集中发酵、消菌,形成优良的有机肥返回农田,消除污染,利用了资源,形成了生产的生态良性循环。依靠科技进步,变废为宝,生产生活废水含有机物较多,经过处理达标后灌溉附近农田,为农民节约了每年的化肥支出;鸡、猪粪加工有机肥料向市场出售;生产用的废旧塑料袋、包装箱由包装厂进行回收再利用;鸡、猪无大的利用价值的副产品卖给养殖场喂鱼、喂雕。

废物处理处置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拉动环保产业、促进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为最终不能被有效利用的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保障环境安全,畜产品安全,维护群众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大力倡导园区生态型生产,让环境保护贴紧经济,围绕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开展工作使上游生产的“废料”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材料,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争取做到“零排放”;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担负起分解者的职能,对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1、把鸡血“变废为宝”,进行了深化加工。以前,屠宰毛鸡的鸡血,没有充分利用。目前建设了鸡血车间,这个车间通过对鸡血的过滤净化、高温杀菌等一系列生产工艺,使鸡血得到有效利用。

2、充分利用鸡羽毛,建设了羽粉加工车间。以前,屠宰毛鸡的鸡毛,没有充分利用。后来,建设了羽粉车间,通过对羽粉的等系列生产工艺,使羽粉变成了饲料添加剂。

3、将鸡肠转为其它水产和动物的饲料,把次生品得以有效利用。

鸡肠实用于养鲶鱼、狐狸、养貂,根据市场情况作为副产品进行销售,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4、把鸡粪进行进行深加工销售,变成了果农瓜农的有机肥料。

鸡粪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深受果农瓜农喜爱。为此,企业对养殖场的鸡粪,都销售给果农瓜农,增加了企业收入。

5、利用猪粪生产沼气。充分利用全县规模化猪场多的优势,在场区建设沼气池,以解决规模化猪场的供电、供暖等生产、生活费用高的矛盾,并把经过集中发酵、消菌,形成优良的有机肥返回农田,即消除污染,又利用了资源,形成了生产的生态良性循环。

6、建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建立经济发展高增长、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与循环经济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即利用畜产品生产高档服装革、医用肠衣等,利用家畜内脏、头血进行生化制品加工,特别是以“原料——产品——废物”为特征的动脉产业和以“废物——再生——产品”为特征的静脉产业相结合形成循环发展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群。

近年来,我县把把发展畜牧循环经济作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重要举措,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结构,着力解决结构性环境问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着力解决结构性污染,从淘汰高能耗、低产出、重污染的生产工艺入手,立足于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高畜牧产业化的水平和效益。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筹划和建设了包括生产废水处理厂、有机肥加工厂、废旧物处理加工厂等一批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增加企业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推动畜牧业生态建设。依托国内高等院校和有关科研机构,建设生态产业孵化基地,优先安排环保科技示范工程,推广最佳实用污染防治技术。加强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引导和管理,逐步形成规模,使之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资源综合利用中发展循环产业。

目前我县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还未转到体现以全过程控制、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削减污染物排放的清洁生产上来,与循环经济的理念相差甚远。二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三是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四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完善;五是技术落后,尚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六是全民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在理论思维、实现途径、操作方式等问题上的借鉴与创新,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今后发展循环经济计划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实践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围绕“三步走”目标和畜牧大县战略举措,按照既定的方针,着眼于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全县畜牧业生态环境要年年有变化,力争通过努力,实现新跨越。按照“发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增强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企业效益,让企业也稳步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初步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构筑初级生态企业基础,初步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格局。生态环境整体改善,为畜牧长远发展和生态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发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循环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二要组织重大示范项目。要以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为重点,选择具有标志性目标和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在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

三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不要仅仅搞示范,还要使示范的技术开花结果,发挥效益。技术推广这个环节很重要,特别要做好推广技术的筛选、信息传播和技术服务工作。

四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发展循环经济,涉及面广,必须抓住重点不放松。1是以节水、节能为重点,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是以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环保产业为重点,促进畜牧业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3是以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重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为新型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畜牧经济篇(7)

2发展模式

在禽业发展上,以太平坤达牧业养殖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为龙头,推动鹅鸭产业发展;生猪生产把万顺吉利养殖有限公司作为供种和商品仔猪的主要来源;草食牧畜的发展,以牛、羊、兔为主,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优势,搞好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快速发展;而养鸡业则采用林下特色养鸡的发展新模式。2.1鹅鸭产业(1)在2020年坤达牧业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出笼100万只。(2)太平鹅产业之乡,发展千只出笼鹅900户,出笼100万只。(3)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年出笼万只养殖场10个,出笼100万只。(4)群众散养出75万只。2.2生猪产业(1)建设万头畜品猪场出栏商品猪1万头。(2)建设年出栏商品猪规模化猪场30个,出栏3万头。(3)发展农村生猪养殖生产合作社30个,年出栏3万头。(4)在2020年散养产出栏生猪12.88万头。2.3鸡产业(1)上村林下养鸡场为主动力,年出笼50万只。(2)发展年出笼万只鸡场20户,年出笼林下养殖生态鸡200万只。2.4兔产业(1)把高滩万和种兔场发展壮大,扩大规模,作为供种的来源,自身出笼商品兔100万只。(2)以楼坝水东上村养兔年出笼商品兔万只养殖户10户为重点,年出笼100万只。(3)促进规模小、年出笼千只以下养殖户和散养户的展,使之可达到出笼104万只。2.5牛羊产业充分利用太平、两碗镇11个村的山地广阔,牧草丰富,气候温和的优势,发展草食牲畜牛羊养殖。(1)太平在复兴、二溪、盐井各村建立5个养牛或养羊场,年出栏5000头牛、10000只羊。(2)在三角、成凤、两碗、石燕、花坛、新滩6个村各建立3个养牛羊场,年出栏牛5000头、羊出栏1100只。(3)散养农户出栏2000头牛、3000只羊。(4)奶牛、城区发展奶牛场2个,3个镇各发展1个奶牛场,饲养奶牛150只,年产奶量187万kg,以弥补鲜奶缺乏,提高水富人民体质。

畜牧经济篇(8)

2效益估测

2.1规模预测

根据资源禀赋和相关资料分析,借力于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和省里扶持景宁县发展生态养殖项目实施之良机,通过人为措施的改良,适当降低栽种、留养密度,留置、套播优化牧草资源,辅之以诸如交通、饮水、栏舍等必要的设施建设,拟可以实现如下表1的养殖规模。以各类资源的80%面积可供畜禽养殖;养鸡以每年养2批,养羊、养鸭以每年养1批计算。由表1可以推测,如果能将景宁县可以用于发展生态养殖的各类资源的80%加以利用,则每年可实现930多万头、只的畜禽养殖规模,相当于2010年77多万头、只畜禽养殖的11.7倍的饲养量,这说明在景宁县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2饲养产出效益

根据表1所列的养殖量,依据各类畜禽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产品的市场价格行情,拟可获得如下表2的饲养产出效益。牛以每年单体重225kg,纯收入以产值的25%计。由表2可见,如能将景宁县可用于生态养殖的各类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根据当地当前畜禽产品的市场价格行情,每年可增加农业产值7.8亿多元,增加纯收入近2亿元,仅此一项,农业产值可比2012年的9亿元增加近1倍。可见,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不失为景宁县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3节省成本投入效益

实行生态种养,可起到产业互利共促的作用,种植业可为养殖业提供饲料来源,而养殖业则为种植业起到以养代抚,取食园内杂草,寻食植物害虫,控制病虫杂草发生为害,畜禽排泄肥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促进低碳生态农业发展的效用[4-6]。根据景宁县的资源禀赋,如能优化配置资源,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积极发展生态种养业,不仅可以促进景宁县生态畜牧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相关资料与生产实践调查统计,可为种植业增加如下表3的养分投入[7],并拟可获得如下表4的节本效益。

2.3.1肥料投入以各类粪便有机质含量换算为栏粪便,栏粪肥以30.0元/100kg计;化肥价格以尿素1.82元/kg(含N46%),过磷酸钙0.52元/kg(含P12%),氯化钾3.50元/kg(含K60%)计。

2.3.2养鸡鸭饲料1.88元/kg,放养节省投食150g/只•天,年放养320d计。由表3、表4可以看出,根据资源禀赋,实行资源化配置,综合开发利用,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可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质120648.86t,植物主要营养成分纯N6996.94吨、P2O56504.35t、K2O3576.65t。这就为培肥土壤基础肥力提供了条件[8];并此可以增加农业纯收入19618.76万元,节省生产投入成本92854.3万元,节本增效可为景宁县14万多农业人口年均增收6632.45元,可见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畜牧经济篇(9)

我国是农业大国,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也是较大的。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草原畜牧业经济理论指导不先进,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等原因,使得草原畜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走入了误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对蛋、奶、肉等需求不断增长。这就要求畜牧区必须抓住机遇,从传统的草原畜牧业向科学化的现代畜牧业转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实现畜牧业经济的不断跨越。

2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草场质量下降。

畜牧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草场资源,发展畜牧业经济必须建立在草场建设的基础上,比如扩大草场面积,提高草质。据笔者调查,内蒙古草场面积为全国第一。但近年来草场沙化严重,草场面积减少。草场沙化带来的恶劣影响不止是草量和草质的下降,还产生了毒害植物。这些毒害植物不仅影响优质牧草的正常生长繁殖,还会造成牲畜的中毒死亡,直接对牧民造成经济损失。为解决草场沙化问题而组织的草场建设等项目也效果不佳,草场的恢复能力仍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除此之外,鼠害、虫害、自然灾害没有相应完整的应急措施,导致近年来草场的载畜能力逐渐下降。

2.2畜牧产品的流通和开发滞后。

牧区畜牧业经济的主要方面就是畜业,畜业发展好了才能推动整个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带动食品及毛纺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据笔者调查,牧区畜牧业在数量上持续稳定的发展,但个体产量下降。生产出的畜牧产品没有便捷健全的流通网络,流通速度慢,出栏率低,商品率低,产业单一。现代市场发展更新换代变化快,畜产品如果没有一个快捷便利的流通渠道,没有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模式,将制约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3缺乏专业人员。

提高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畜牧生产的科技含量。但牧区生活水平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因待遇等问题不愿留存,导致牧区畜牧养殖新技术更新慢、推广慢。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牧区畜牧业经济的专项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还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支持。

2.4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牧民虽以畜牧为生,但基本还是靠天养畜,在养殖的过程中轻出栏,重存栏。牧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没有学习先进养殖技术及管理方式,无法学习掌握农牧新技术。由于部分牧民还没有脱贫,存在子女辍学养家的现象。这样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牧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再加上牧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和历史问题导致的草场分配不均,这部分牧民如果没有企业及政府的帮助扶持,是不具有扩大再生产能力的,所有这些都是关系到牧民切实利益的问题。

3发展对策

3.1保护草场资源是重中之重。

草原经济的发展根本还是在于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牧区草资源沙化严重,质量逐年下降的现象,牧区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草场保护及建设工作。这就要求牧区具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保护制度来制约、处罚破坏草原的滥垦行为。相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也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畜牧工作人员需定期向牧民普及保护草原的必要性和相关知识,培养牧民的保护意识,利用奖励政策使牧民能够切实感受到草资源的宝贵以及提高牧草质量所带来的益处。

3.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提高牧区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牧区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为畜牧业科技研究所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引进高科技人才,研究制定有效的草畜平衡机制,加强毒草除治、虫鼠病害防治、防护林建设以及畜种改良、防疫、完善畜群结构及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提升畜牧产业效益。要制定和完善牧区畜牧业发展和资源保护政策,加大政策调控力度,落实优惠政策,实实在在提高牧民收入。通过国家惠民政策,鼓励和激励牧民保护草资源、发展牧业经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共同为牧区畜牧业经济建设努力。

3.3绝不能忽视教育。

为提高牧民整体综合素质,相关机构可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开办畜牧技术业余教育培训班,主要教授牧民科学的养殖及管理技术。为了防止牧区儿童因为贫困辍学,政府可制定牧民子女教育优惠政策,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对家境贫困的优秀学生制定完善的奖励、补助制度。针对学业有成回乡建设的牧区青年,也可提供一定的奖励政策及人才引进制度,鼓励牧民重视子女的教育投资。

3.4鼓励发展龙头企业。

政府应积极扶持大型企业的建立,通过各项优惠措施使得牧民愿意跟随企业的指导,按照市场要求生产畜产品。企业可为牧民建立便捷的收购通道,通过对畜产品的多层次系列加工,提高销售率,发展特色畜牧产业,实现产销一条龙。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能降低牧民的生产风险,减轻牧民的生产压力,还可提高牧民的经济收入,从而加快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4小结

目前,虽然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亟待解决的各项问题,但可喜的是牧区畜牧业正在逐渐进步。在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这个问题上,政府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可掉以轻心,需学会因地制宜,理论实践相结合,发展牧区特色畜牧经济。草原是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保护草原,建立有效的草原畜牧平衡机制,保证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农牧互补,让生态环境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休养生息。政府应完善牧区各项政策,加强科技服务工作,完善牧区医疗、教育卫生事业,鼓励并引导牧民为更好的建设牧区畜牧业经济贡献力量。

作者:巴特尔 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

参考文献

畜牧经济篇(10)

(一)争取国家、省和市政策倾斜情况。一是争取到省奶牛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推广项目,25万元项目资金已到位;二是争取到县兽医站(防控所)扩建项目,该项目是国家财政全额支持项目,目前45万元项目资金已到位。三是争取到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奶牛产业项目,争取省级资金600万元,市级资金100万元。四是争取到国家第一批和第二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120万元。五是争取到市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奖励资金166万元。

(二)实施良种工程。县畜牧兽医站积极落实国家良种奶牛冻精推广和省乳肉兼用牛冻精细管推广政策,全年推广良种奶牛冻精细管2.535万支、良种乳肉兼用牛冻精细管0.5万支。指导成立奶牛良种场3处,肉鸭良种场1处,肉鸡良种场1处。

(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情况及兽药质量监察情况。一是建立了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系统。按畜禽品种和分布在全县选定了16个调查场点,由测报人员每月及时、准确地调查了解疫情动态和疫病发展趋势。全年共调查散养户畜禽365万头(只)次;调查规模养殖场、检查站及屠宰场生猪56.8万头次、牛4.78万头次、羊12.5万只、禽类465万只。共检测血清样品10500余份,往上级业务部门送检血样285份,送检禽咽喉—泄殖腔棉拭子60对。二是建立了预防控制系统。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县级设立了动物疫病防治监控中心,9个乡镇(街道)分别设置了动物疫病防治监控所,各村分别设置了村级动物防疫员,全县全年免疫免疫猪49.15万头、牛9.32万头、羊24.31万只、禽2940万只。三是建立了动物检疫监督系统。成立了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乡镇(街道)设置了动物卫生监督所分所,全县合理设置、规范化建设了11个检疫申报点,全年检疫畜类82.06万头(只)、禽类2648万只、产品6.55万吨,消毒车辆1.43万辆次。四是兽药监察及残留控制系统。为72家兽药生产企业的450个产品办理备案手续,大力推进兽药经营GSP验收工作,全县37家兽药经营企业顺利通过GSP验收。深入开展兽药、饲料等畜牧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了6次拉网式检查,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责任制,累计检查饲料生产和兽药经营企业869次,销毁劣质兽药16公斤、计12个品种,关闭一家兽药生产企业,责令一家饲料生产企业和一家兽药经营企业进行整改。五是建立防疫技术支撑系统。以乡镇为单位每年对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3次集中培训。推行了村级防疫员防控所、组长两级管理模式,全县已有6个防控所共选拔了46名防疫组长,初步形成了村级防疫员组长负责制的自我管理机制。

六是建立防御物质保障系统。调整和修订了《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县节日期间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要求,我们严格做好了疫苗、消毒药品、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目前共储存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112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31.2万毫升,猪口蹄疫疫苗20.5万毫升,牛羊O—亚1型口蹄疫疫苗18.5万毫升,猪瘟疫苗0.3万头份;储存消毒机、喷雾器、消毒剂、隔离衣、防护服、防护帽、动物扑杀器等应急物资共27类3200余件。

(四)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情况。今年5月份,县动物疫情测报站实验室全市第一、全省第二个通过了农业部考核验收。购进实验室仪器设备262台(套),县级实验室新充实技术人员2名,选派15人次到上级业务部门培训,全年检测各类样品25000余份,检测范围和频率均创历年之最。

二、组织领导体系建设情况

畜牧经济篇(11)

一、*年农村牧区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旗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旗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牧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全旗农牧业经济呈现出稳定、优质、效益提升的发展格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全旗总播面积10.3万亩,粮食作物6.09万亩,经济作物3.1万亩,订单农业面积达到7.8万亩,同比增加1.8万亩。粮食总产5998万斤,同比增加107万斤。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57万头只,(其中骆驼12903峰,白绒山羊51万只,奶牛1226头)。全旗5个苏木镇全部被自治区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新增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全旗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亿元,同比增长8.3%。

(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争取上级水利投资3172万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水保治理面积1万亩,完成生态修复保护面积15万亩。自筹资金启动实施杨贵沟、善岱沟、东升庙沟等九处防洪工程,完成投资4000万元。红旗、南湖和查汉高勒水库除险加固顺利完成,团结渠改造工程全面完工,结合中低产田改造和节水灌溉项目,启动实施了3万亩高标准农田配套工程。土地规模经营初见成效。建成“一池三改”模式516户,补贴建成温室大棚28座,解决了1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三)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32.8万亩,超市政府下达任务7.3万亩。以“五环”绿化为主线,集中开展了道路两侧、城镇、村庄、企业和农田渠路绿化,试验开展了秋冬季造林,完成东环-南环路景观带的规划设计工作。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完成,效果明显。启动实施休牧试点工程,发放饲草料补贴70多万元。补播草场20万亩,草场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退牧转移工作扎实推进,旗财政拿出2487万元进行退牧转移补贴,全年转移牧民368户1536人,退出草场126万亩。全面启动围封禁牧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启动示范引领村建设。建成巴音镇和呼和镇2个农牧民住宅小区550户。启动实施了蒙汉中心村100户住宅及养殖小区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团结、乌盖中心村153户住房的棚圈、青贮窖、沼气、养殖小区等配套设施,对团结、乌盖、广林养殖小区的庭院和养殖棚圈进行了美化、亮化处理。在乌盖中心村为退牧转移牧民新建住房和养殖小区10套。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在山后牧区建成30户家庭生态牧场示范户。

(五)扶贫开发卓有成效。围绕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转移培训、科技扶贫和扶贫移民等重点工作,全年完成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500人,转移就业445人。对全旗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意向进行摸底调查,社会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解决了265个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2224个低收入人口的增收问题。

(六)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争取农机专项购置补贴资金150万元,对200户农牧民购买农机具给予了补贴。落实良种补贴资金50万元,补贴面积5万亩。全面推进政策性农牧业保险工作,兑现保险补偿款70多万元。发放抗灾饲草料340吨,确保了牧民安全过冬渡春。加强了奶站和饲料行业的治理整顿,对受三聚氰胺案件影响倒奶的89户奶农发放补贴12.4万元。加强了村社集体财物状况审计,清理整顿了财物混乱现象。气象服务覆盖度进一步提高,服务农牧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为山后牧区植被恢复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信用联社积极筹措支农资金,增加支农信贷规模,进一步加大了对农牧民的扶持力度。

(七)重大项目争取取得新突破。天保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退牧还草、污水处理、整村推进、沼气入户、中低产田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得到落实。截至目前,共落实农牧口项目资金1.69亿元,正在积极争取的有8.4亿元,为做好2009年“三农三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年是全旗农牧业加速发展的一年,全旗用于农村牧区的投资达1.36亿元,是2007年的1.97倍;是我旗出台惠农惠牧政策最多的一年,涉及退牧转移、农牧民养老保险、中心村建房、新牧区示范户建设、农牧民购买住宅楼、二狼山白绒山羊保护等九个方面;是农牧民收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达到4615元,增速位居全市首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既是旗委、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结果,也是各苏木镇、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农村牧区基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旗委、政府向奋战在农牧业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坚定搞好农村牧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对农牧业农村牧区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我们必须在肯定成绩中坚定信心,在分析形势中把握机遇,在深化改革中加快发展。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入分析诸多不利因素和严峻挑战的基础上,对当前“三农三牧”工作形势作出了“五个令人堪忧”的客观判断,这足以说明今年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最严峻的一年,也是“三农三牧”工作面临挑战最大的一年。从国内形势来看,因金融危机而引发的农业发展资源短缺和市场环境约束增强、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农民工返乡回流增多、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营困难加剧等一系列问题非常突出,保持农牧业稳定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大。就我旗而言,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一是生态环境脆弱,草畜矛盾突出。草场退化严重,草场亩均产草量由26.3公斤降到目前的9公斤,植被覆盖率从六十年代的30%下降到目前的13%,草本植物由240多种减少到目前的80余种。市里要求今年在非禁牧区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据有关部门测算,就目前这种草场状况,至少需要1万多亩草场才能养三、四百只羊,而全旗承包草场在万亩以上的只有595户,占牧民总数的18%,草畜矛盾非常突出。二是农牧区劳动力年龄老化和结构性素质偏低。我旗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大多数是初中文化程度,且多是妇女和年龄偏大的男性劳动力,多数属于传统经验性农牧民,不具备建设现代农牧业的知识和技能。农牧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性费用支出占到总收入的53.7%,产出效益偏低。三是畜牧业发展水平低。*年畜牧业在整个农牧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只有48.7%,我旗畜牧业长期处于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养殖规模小而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养殖;畜牧业经营方式落后,饲草料加工处理程度低,没有实现精细化喂养;科技对畜牧业的支撑能力弱,标准化防疫、模式化圈养、短期育肥等适用技术应用推广有待加强。四是农牧民增收空间狭小,贫困人口比例较大。由于地处偏远,农牧民适应市场能力较差,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只占到总收入的7.3%,在大农业以外增收的空间十分有限。全旗农村牧区低保对象达6266人,占常住人口的31%,按照新的贫困标准(1196元/人年),全旗将有6879个农牧民纳入贫困范围,占农牧业人口的32%,超全市26个百分点。特别是去年受农副产品价格上扬的影响,农牧民收入水平创历史新高,在高基数上增长的压力很大。五是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较差。水利、农田草牧场建设、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防灾抗灾体系不健全,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农牧民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差。这些问题充分表明,农牧业仍然是全旗最薄弱的产业,农村牧区仍然是最需要加强的发展环节,农牧民仍然是最困难的群体,农牧业农村牧区工作仍然处在夯实发展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的重要发展阶段。

尽管影响我旗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较多,但是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保持农牧业农村牧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一是从重视程度上看,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把“三农三牧”问题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牧区工作,形成了支农(牧)护农(牧)的良好政策和社会氛围。年初,中央、国务院就促进农牧民增收发出了“一号文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第十一次以“一号文件”形式指导农村牧区工作,专门制定关于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文件。二是从政策环境看,今年中央适应“三农三牧”发展的新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政策措施,这些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决定到2010年底投资4万亿元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直接投向农牧业的,为我们强化农牧业基础、促进农牧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三牧”投入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6亿元,其中安排补贴资金1230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继续增加粮食直补,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同时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及时增加农资综合补贴。三是从我旗发展环境上看,旗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牧区工作,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年旗财政预算安排农牧林水支出8035万元,比2007年增加5629万元,增幅达234%。如何增加农牧民收入已经成为旗委、政府工作的中心工作。同时我旗农牧民人口少,农牧业总量小,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实现“三化互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农牧业产业化正在成为整个旗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发展的条件日益成熟。农牧区工作的干部职工积累了许多指导农牧业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增长了应对复杂局面的本领;广大农牧民谋发展、求富裕、盼和谐的愿望强烈,生产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些有利条件,都为我们做好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农村牧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形势客观的分析,我们认为,今年我旗农村牧区的发展总体上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一年。面对发展的机遇期,我们耽误不得;面对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失误不起。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负重前进,乘势而上,努力保持大好的发展来势,切实改变当前农牧区生态脆弱、农牧业生产落后、农牧民生活困难的不利局面,推进全旗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2009年农村牧区工作的思路和主要措施

2009年全旗农村牧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统揽全局,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牧民转移就业步伐,推进农牧业规模化经营,促进现代农牧业的加速发展;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增加农牧业产出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主要奋斗目标是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15元,增长26%左右。

为此,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积极推进养殖专业小区建设,扩大养殖规模,发展集约经营,提高综合效益。结合整村推进项目,在呼和镇广林村、巴音镇团结村和乌盖移民村集中建设3处高标准肉羊养殖小区,发展100个养殖示范户,配套1000亩优质饲草,实行舍饲圈养,进一步带动全旗肉羊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引进1-2家个人投资、企业化经营、规模化养殖的龙头企业进行肉羊养殖。要按照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种养结合的理念,引进建设饲草料加工企业,逐步普及配方饲喂技术,提高舍饲养殖效益。山后牧区在调整畜种结构的基础上,保护后山羊肉品牌,通过养产业协会的运作,控制山后羊产品出售最低价格,努力提高牧区羊肉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依托项目,整合现有奶站,在巴音镇五支渠村建设高标准的奶牛养殖小区。进一步扩大生猪养殖规模。鼓励发展獭兔、石鸡、野鸡等特色养殖。

二是大力发展城郊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城郊农业,加快温室大棚建设,提升“菜篮子”保障水平。整合项目资金,结合政府补贴,年内争取建成蔬菜大棚50座。在温室大棚示范引领的基础上,着重考虑农民的利益,确立农民的主导地位,调动农民参与大棚建设的积极性。在政府补贴资金比例不变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形式建设一些经济实用型的大棚,重点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做大蔬菜大棚的规模,充分让农民从中受益。

三是加大牲畜改良和保护力度。后山牧区要充分发挥我旗二狼山白绒山羊闻名世界的良种优势,加强品种选育,加大保种力度。结合整村推进项目,按照《乌拉特后旗二狼山白绒山羊保种实施意见》,将获各琦苏木萨如拉嘎查建成二狼山白绒山羊保种基地。加大戈壁红驼的保护,依托产业化项目,完成戈壁红驼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扶持养驼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成长,促进驼产业的迅速发展。进一步优化驼群结构,走规模化养殖之路。农区要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加快杂交改良步伐,培育巴美肉羊、绒山羊养殖大户,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稳步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支持企业、种养大户、经济组织采取互换、转让、承包、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积极稳妥地促进农田草牧场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今年要在农田配套项目区全面启动农民以土地经营权置换养老保险工作。牧区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加快推进草牧场承包经营权向养殖大户、养殖能手流转,鼓励牧民采取自愿有偿的方式,采取联户经营,实现牧区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草牧场流转可以突破嘎查与苏木镇的行政界线,在全旗内大范围流转。年内争取完成2万亩土地集中经营和300户草牧场合理流转。

(二)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继续扎实推进退牧转移工程。全面完成*年度退牧还草项目,实施禁牧80万亩,休牧35万亩,转移牧民135户430人;积极争取2009年度退牧还草工程,通过整合匹配项目资金,按照退牧转移的方式,将固察线以北5公里,获青线、赛临线两侧各5公里范围内牧民和牲畜转移出来。各苏木镇和相关部门要按照我旗出台的退牧转移相关政策,切实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并根据牧民的实际情况给予妥善安置,确保转移出来的人们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养,各得其所。

二是全民动员切实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今年我旗的农田配套建设要新开3.5万亩,巩固提高去年的2万亩。旗直各有关部门、苏木镇必须把农田基本建设作为今年农村工作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按照“六配套”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整合捆绑项目资金,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动员全旗各级干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掀起农田大会战的高潮。项目实施单位要充分利用春播前、麦收后、秋收后的有利时机抓紧组织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赶进度、抢工期;各乡镇要千方百计处理项目区的社会矛盾,为顺利施工扫清障碍。

三是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全年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53.5万亩。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封育32万亩,飞播20万亩。完成巴音镇南出口、工业园区主干道、潮格镇南出口、赛那路等通道绿化;搞好“生态家园”示范引领村绿化,巩固完善乌盖移民村、团结中心村新修道路绿化;开展实施阴山冲积扇区造林绿化1600亩,北山坡造林500亩。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加快农田林网配套,对项目区有条件的地段都要进行植树;同时要下功夫继续做好林木的管护和幼苗的抚育工作。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坚持“林业、农牧各负其责;森林公安、草监队伍双管齐下;镇、村、社三级联动;巡护为主,打击为辅”的禁牧方针,认真贯彻宣传发动、政策引导、产业扶持、责任追究四项基本措施。在这里我再次强调一下,各苏木镇、嘎查村是禁牧工作的主体,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担负起本地区围封禁牧工作,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坚决执行围封禁牧责任追究制,确保围封禁牧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四是全面推进水利事业发展。按照山前防洪总体规划,今年汛期前要全面完成善岱沟、杨贵沟防洪工程。山前两镇要及早安排护村坝的建设,发动群众进行加高加固,确保安全度汛。年内完成乌尼乌素水库除险加固和大坝口水库扩建工程。完成巴音镇污水处理厂和呼和镇水源地建设任务,争取启动呼和镇污水处理厂。积极争取末级渠系改造和水保治理项目。完成节水示范面积1500亩。全面完成巴音镇周边地区、乌盖移民村、团结新村、乌兰哈少和广林移民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63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五是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一步完善550户农牧民住宅楼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蒙汉、东升、乌盖、团结、大树湾5个中心村,达到村庄、道路美化、绿化,实现生产设施配套,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争取启动三支渠中心村、和丰中心村、乌兰中心村建设;在中心村实施300户农牧区沼气建设工程,建成6个沼气服务网点。草畜平衡及生态牧场的建设工作要和退牧转移同步进行,山后牧区的退牧转移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实现草畜平衡,为了实现牧区的生态良好,牧民的生活富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要在转移牧民的过程中及早谋划,按照全旗的退牧转移总体规划,结合自己苏木镇的面积、人口,对山后整体布局进行统筹考虑,合理安排示范户,今年完成50个生态牧场示范户的建设。各苏木镇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选择有一定生产和经营能力的牧户作为示范户予以重点扶持;要提前进行摸底调查,根据自己的草场情况确定生态牧场的区位布局和数量,并具体落实到户。示范户确定后,通过租赁、合理流转等方式,扩大这些牧户的草牧场经营规模,同时采取政府补贴、牧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按照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化棚圈、青贮窖、沼气池,购买种畜,打井和配备风光互补设备,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六是加强扶贫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全面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组织开展新一轮社会扶贫,探索建立帮扶长效机制。全年解决2200人的生活贫困问题,特别要将呼和镇广林、西补隆两村牧民的贫困问题认真加以解决。以国家扶持、项目捆绑、市场运作为手段,统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农牧民住宅楼建设和潮格镇闲置房屋,采取产业转移、社保转移、教育转移等多种方式,拓宽农牧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渠道。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把农牧业、就业、科技、教育、扶贫等部门的培训资金集中起来,统筹开展农村牧区劳动力培训工作。对于有求学愿望的落榜生,要继续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选送到专业学校进行定向培训,从而使其实现稳定就业。

(三)着力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进一步完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强化基层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科技特派员、科技项目承包等新机制。鼓励农牧业科技人员到农田、养殖小区、农户等生产一线开展服务,并给予适当的补贴,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技服务的实用性。加快农牧业信息化进程,优化信息传输手段,推广信息机+大喇叭的服务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为农牧民提供信息服务,更加及时有效地的指导农牧业生产。

二是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继续开展小麦、玉米、葵花、奶牛等农牧业政策性保险,完善机制,强化监管,确保农牧民收益。进一步构建覆盖全旗高效、便捷的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修订完善防汛、防火、防疫、防重大气象灾害等专项预案,增强科学性和实用性。加强植物保护,切实做好葵花螟等农作物病虫害和草原虫鼠害防治。加强对防疫工作的领导,深入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外疫不传入,内疫不发生。加大对防疫工作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基层动物防疫员的待遇,确保基层防疫员工资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提高防洪工作的应急响应能力,确保汛期无人员伤亡。进一步加强草原森林防火工作。做好人工影响气象和预警、预报,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切实增强对农牧业的服务功能。

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牧区管理体系。规范农田草牧场流转行为,成立农田草牧场流转中心,制定出台农田草牧场流转管理办法。严禁乱占耕地,乱开荒地、荒滩。严禁占用河槽、河滩和在泄洪道栽植树木、耕种农作物。对禁牧区实行重点保护,严厉打击非法采挖苁蓉、搂发菜、滥砍滥伐等非法行为。对全旗嘎查和村社的集体经济财务帐目及负债状况进行清理整顿,以便主动接受农牧民的监督。全面对农村牧区人口、农田草牧场基本情况及植被覆盖率等基本情况进行彻底的摸底调查。

四、认真做好当前工作

一是要抓好春耕生产。首先要保证农资供应,有关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做好相关物资和货源的落实、调运和储备工作,确保不误农时。种子管理、工商物价、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做好农资价格监控和市场整顿工作,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和制假售假等坑农害农行为。其次要落实好农贷资金,保证生产需要。第三要搞好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向农牧民宣传主要农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及时引导农牧民合理安排种养结构。

二是要抓好春季造林准备。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做好造林规划设计、技术培训和平整造林地块等前期准备工作;落实林业建设项目区行政、技术负责人,切实做到组织领导、职责任务、技术措施、督查落实四到位,保证春季造林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