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畜牧业发展建议大全11篇

时间:2024-03-28 11:55:25

畜牧业发展建议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1)

关键词:畜牧兽医队伍;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占地位也越来越突出。2009年,四川省会东县畜牧业产值达15.2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0.3%,全县农业人口人均畜牧业收入近3 800元,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然而在畜牧业发展不断壮大、效益渐好的今天,由于畜禽流通的快速发展,畜禽疫病仍在零星暴发,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农村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为保障畜牧业稳步快速发展,完善和健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保障农村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基本情况

四川省会东县下辖53个乡镇,318个村委会,

1 805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0.14万。全县共有从事畜牧兽医服务的专兼职技术人员168人,2009年四畜存栏166.2万头(匹、只),农业人口人均占有4头(匹、只),从事畜牧兽医人员人均担负着9 890多头(匹、只)畜禽的疫病防治、畜牧科技推广任务。

2存在的问题

(1)基层基础设施与业务水平差。由于人员少、区域广,乡村社区疫病防治和畜牧科技推广任务较为繁重,有时部分乡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还被抽去包村挂点搞行政事务。大部分乡镇连村级防疫员都没有,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而防疫员都未受过专业培训,业务技能差,在防疫注射过程中,常存在注射部位、注射剂量掌握不准,发生注射反应不会处理,疫情不能按程序及时上报,因而部分群众不愿接受防疫注射,造成疫病流行;另外,由于疫苗从厂家到畜体经过的环节太多,尽管省、州、县、乡都有较好的冷藏设备保存疫苗,但到村委会的保存条件就很差,加之人少工作量大,因此防疫工作时间拖得过长,导致疫苗在常温下存放的时间过长,疫苗效价降低,免疫失败。

(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或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3)待遇低,队伍不稳定。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待遇较差,多数乡镇目前连村兽医都没有设置,遇到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所以队伍不稳定,全年工作仅限春秋两次防疫注射。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仪器设备基本上没有。再次,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简单对基层站进行撤并了事,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

3建议

(1)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担任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

(2)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控疫病能力。

(3)抓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充实乡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发展村级兽医。按自然村50~100户农户设一个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最好是村民小组组长),通过定期培训使他们逐步掌握疫病防治的基本技能、畜牧饲养管理、畜牧科技推广等方面的知识;为每个村民小组配一套免疫注射器械。这样,村级兽医和村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可以大大缩短防疫注射时间,缩短疫苗在防疫过程中的周转时间,每次的防疫注射时间缩短到2~3周,这样疫苗效价和防疫密度才会得以保障。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2)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4.006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n tianjin

 

chen peng, zhang lei, zhang ming-liang

(tianjin 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regional planning,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industry,some suggestions were given with data in tianjin. the way was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ctively,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ialization, epidemic disease control and setup safety system of animal products, found high end brand and built recycling economy of animal husbandry.

 

key words: animal husbandry;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现代畜牧业是利用先进的畜牧兽医科技、现代的工业装备和科学的经营理念,建立管理科学,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以优质、高效、安全、生态方式生产畜禽产品的产业。产业体系以布局区域化、品种良种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商品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等为主要特征。发展现代畜牧业,满足消费市场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1]。天津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是天津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化、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标准化与高端特色畜牧业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仍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随着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和滨海新区的全面开发开放,如何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畜牧业,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将是未来天津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议题。

 

1 天津畜牧业发展现状

畜禽生产主要包括大牲畜、猪、羊、家禽、兔等养殖,2003年以来天津畜禽生产规模呈小幅下降趋势。“十一五”期间,全市建成了100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31个,规模化养殖水平:生猪达到85%,肉鸡达到95%,奶牛达到95%,蛋鸡达到90%;养殖场硬件水平明显提升,新技术、新工艺得以集成和应用,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养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整体效益年均提高10%以上。截至2011年,全市畜禽养殖基地达98个,奶牛存栏1 000头以上的养殖基地达到46个,占比达30%;全市生猪出栏377万头,奶牛存栏15.7万头,蛋鸡存栏1 307.5万只,肉鸡出栏8 655万只,肉牛出栏19万头,肉羊出栏66万只。全市肉类产量42.9万t,禽蛋产量19.3万t,牛奶产量69万t,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31.7,14.2,

 

50.9 kg(按常住人口1 355万人计算);全市畜牧业产值98.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2%,比2010年增长2%;全市畜禽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全市近年畜禽生产情况详见表1[2]。

 

2 天津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

2.1 受土地政策制约,畜牧业发展空间有限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文件)规定:“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但实际属于非基本农田的农业用地资源非常紧张,可供畜牧业发展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加之畜牧业疫病防控压力较大,各区县发展畜牧养殖业的积极性不高,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的难度很大。

 

2.2 畜禽良种产业发展不足

由于投入不足,天津市畜禽良种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产值相对较低,在全国市场上有较大影响的大型种畜禽龙头企业还不多,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无论从种畜禽场的数量、档次、单体规模,还是总体规模上都有较大差距。从全市种畜禽发展的情况看,种猪产业发展较快,肉羊、奶牛的良种产业起步较晚,种禽产业虽起步较早,但近年来发展较为缓慢,各畜种间发展不平衡,缺乏成为畜禽良种重点供给基地的基础[2]。

 

2.3 缺乏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

大部分畜牧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窄,科技含量偏低,带动能力不强,缺乏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天津市目前仅有肉鸡和奶牛产业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生猪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大部分屠宰厂生产的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利润有限,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薄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已建立的各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稳定性差,带动能力不强,特别是由农民自发组织的较少。

2.4 养殖污染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意识薄弱,设施设备滞后,养殖污染已经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不可回避、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3]。同时,部分饲料产品大剂量使用高铜、高锌及其他矿物质添加剂,造成排泄物中重金属含量超高,污染土壤环境。养殖污染治理投入大,虽然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但对养殖场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养殖场户主动投入治污积极性不高。低碳经济模式的提出和快速推广,给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4]。

 

2.5 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

全问题日益严峻

国内动物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动物疫病源分布较广。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病毒变异加快,加之新的疫病逐渐增多,流行规律不清,防控难度加大。天津地处物流人流密集的交通要道,活畜禽及畜产品流通频繁,极易受到外来疫病的影响,疫病防控形势严峻。部分基层兽医站人员经费不能保障,影响了动物防控工作的开展。部分企业和养殖户缺乏社会责任,非法添加违禁药物及超剂量使用添加剂、制售假冒伪劣饲料等行为仍有发生;畜产品优质不优价,优质安全畜产品发展的市场内动力不足。

 

3 加快天津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快科技进步,增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后劲

从市场竞争看,畜牧技术和投入滞后于产业发展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从结构调整看,科技进步是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手段和中心环节,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最根本是依靠科技进步。一要加快科技创新能力[5]。过去的那种畜牧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目前发展和市场需求,必须增强畜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产业发展上求突破。二要加快科研力度,力争在畜禽良种培育、健康养殖、安全优质新型饲料研发[6]、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和动物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 要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促进单项技术推广向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转变。四要进一步加快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加强畜牧科技知识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7]。

 

3.2 要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农村社会小康目标的主要途径。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畜牧业作为为人类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的一项产业,不能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上,需要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实行产业化经营。首先要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 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格局,政府要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帮助龙头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财政贴息、银行贷款、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协助企业完成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提高畜产品的附加值。龙头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开拓市场,树立品牌,将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营机制,发展“订单畜牧业”。其次要引导农民在养殖方式上尽快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生产出优质的畜产品,有利于向外拓展市场。在养殖小区成立养殖协会或专业合作社,通过协会或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团结起来,形成完善的产业化利益连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连结机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使农民参与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分配,提高养殖效益[8-9]。

 

3.3 搞好疫病防控与畜禽产品安全体系建设

疫病防控与畜产品安全是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疫病防控方面,要强化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疫病防控、兽药质量监管等职能,全面改善各级兽医主管和技术部门的硬件设施和工作条件,加强对技术的支持和物资的保障;同时要加大基层兽医人员各项技能的的培训力度,构建高效运转、保障有力的动物防疫体系。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覆盖范围广、运转高效的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质量监管,建立从畜群、饲料兽药到畜产品质量各环节的安全检测体系;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活动,倡导和发展无公害、绿色畜产品生产,监督和引导现代畜牧业的健康发展[10]。

 

3.4 发展高端品牌和特色畜牧业,提高行业竞争力

高端品牌和特色现代畜牧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高端的产品品质、良好的品牌效应、自主的知识产权、特定的消费市场和良好比较效益的畜牧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天津要突出特色区域、特色产品,加大外引内联力度,因地制宜发展优质高端特色畜牧业。要重点发展主要包括宁河北部、宝坻东北部、蓟县南部、静海南部以及大港西部等30个重点乡镇的生猪产业带;主要包括武清中北部、北辰、宝坻中北部以及静海等22个乡镇,以及农垦的大钟庄农场、里自古农场、黄庄农场、北大港农场和潘庄农场的奶牛产业带;主要包括武清南部、静海南部、宁河北部、西青以及大港等29个重点乡镇的肉鸡产业带。大力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兽药生产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商标,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加大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力度,进行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认证,继续做大做强“海河”乳制品、“天河”种猪、“宝迪”种猪、“奥群”种羊、“大成”禽产品等知名畜禽产品品牌,开展系列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活动,鼓励到周边地区开设特色高端产品营销网点,提高品牌知名度。

 

3.5 积极创建畜牧业循环经济新模式

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由于其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等特点,使得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在具体运用中面临着技术操作不规范、资金短缺等问题。因此,完善生态畜牧业经营模式,将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大力发展以秸秆养畜、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加大对散养农户养殖设施的改造以及饲养小区和大型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扶持和规范养殖小区发展,妥善处理畜禽粪便和污水,积极发展沼气,净化养殖环境。通过种养业的互补优势,依托畜牧和饲料业等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种养有机结合,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在国内率先实现具有无害化、生态化和循环化特征的特色畜牧业发展方式[11-13]。

 

参考文献:

[1] 潘春玲,吕杰.畜牧产业新模式的建立与政府管理[j].农业经济,2006(10):38-39.

[2] 臧胜兵,成荣,姜加华.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模式[j].江苏农村经济,2006(12):34-35.

[3] 张玉海.京津冀畜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4):154-156.

[4] 吴道义,顾明.毕节地区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11):155-157.

[5] 付蓉.对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137-138.

[6] 卢成达,郭志利,张丽娜.粮饲兼用型玉米研究及生产对发展山西畜牧业的意义[j].山西农业科学,2009(2):72-74.

[7] 韩艳东,张玉屏,张成材.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几种模式[j].中国畜禽种业,2007(04):48.

[8] 区锦联.公司+农户模式中畜牧业农户的利益损失——基于社会结构理论的视角[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11.

[9] 孙建萍.公司+基地+农户的五种做法[j].中国牧业通讯,2007(12):76.

[10] 马强,任巧玲,刘付玫,等.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建议[j].河南

农业科学,2008(12):134-136.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3)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267-02

自海南建省以来,饲料型畜禽比重不断上升,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畜牧业已成为海南省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海南省本地畜禽品种资源丰富,文昌鸡、嘉积鸭、临高猪、海南黄牛(雷琼黄牛)、兴隆水牛、东山羊、石山羊因其风味独特、肉质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因此,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重点开发地方特色牛羊品种并创造海南自己的畜产品品牌,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1 海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海南省畜牧业发展迅速,多年产量持续增长。据海南省统计局公报,全省2014年畜牧业完成增加值135.1亿元,肉类总产量79.47万t,生猪存栏401.7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6.26万头;牛存栏81.25万头,其中肉牛存栏50.18万头;山羊存栏61.2万只;活家禽存栏5 091.91万只,其中活鸡存栏3 618.82万只。生猪出栏290.75万头;牛出栏13.16万头;山羊出栏43.11万只;活家禽出栏7 258.27万只,其中活鸡出栏4 975.6万只。

2 海南省发展畜牧业的必要性

多年来,海南省畜牧业生产结构长期比例失调导致畜牧业发展缓慢。受我国农村传统“以猪为首”思想的影响,海南省畜牧业一直以耗粮型的猪、鸡为主,与海南省长期缺粮的现状不相符,造成海南省饲料消费大。受自然条件限制,海南省的粮食产量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大幅度的增加,且人口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耗粮型为主的畜牧业发展将会受到制约。而发展草食型家畜,具有很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一方面,其经济效益要比养猪好,养肉牛的经济效益要比养猪高8~10倍;另一方面,对充分利用资源,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2]。

3 海南省发展畜牧业的优势

3.1 草地资源丰富

海南省全岛适宜放牧的地区约占土地面积的27.3%。海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地上分布的天然牧草和饲用植物达500余种,大多数草场草质优良,营养丰富。随着公路的建设以及交通设施的完善,可利用草地面积不断增加,载畜量可以大大增加,发展草食畜禽潜力巨大。

3.2 气候及区位条件佳

海南省的年平均气温24~27 ℃,高温日数较少,年平均降水量为1 000~2 700 mm,降水多集中在5―10月,日平均日照大于5 h,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86%,全年无霜冻期,畜禽饲养周期短,出栏率较高。海南省地处南中国海,毗邻东南亚,海上运输便利,粤海铁路全省贯通有利于饲料进口和畜产品出口。

3.3 畜种资源丰富

海南省本地畜种资源极为丰富,有海南黄牛(雷琼黄牛)、兴隆水牛、东山羊、石山羊等优良的畜禽品种。这些品种经过自然规则的淘汰进化和专业的人工饲养,其快速生长和繁殖率高的特性可满足市场需求,且肉质鲜美,广受消费者赞誉,以其为原料的海南菜系已享誉港澳和东南亚地区,特别受到海外华侨的青睐。

3.4 饲料资源开发潜力大

海南省占我国海洋面积的90%,以水产品为主的动物蛋白饲料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海面平均温度为25 ℃,终年适合鱼类生物终年生长。鱼类可加工制成鱼粉,蛋白含量较传统饲料相比具有蛋白高、品质更好的特性;且由于其中钙、磷的比例适当,可促进畜种的生长,提高饲料的报酬性。

4 海南省发展畜牧业的思路

4.1 重点建设“无疫区”品牌

通过建设无规定疫病区示范区推动畜牧业向集约经营转变,推动产业化经营,完善畜禽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建设全国畜禽商品出口基地,加大动物防疫、检疫和监督工作力度,完善动物疫情监测、疫病控制、防疫监督和防疫屏障等体系,以实现非免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为最终目标。

4.2 培育龙头企业,发展规模经济

引导和支持如罗牛山等现有企业扩大饲养规模,鼓励外来企业参与海南畜牧业开发建立规模化的良种繁育场和商品饲养场。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组织实施“百头万户”工程,推广“公司+专业大户”的饲养模式,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畜牧业产业化水平[3]。

4.3 加快发展饲料工业

大力开发饲料资源优化饲料结构。重点开发预混料、浓缩料、饲料添加剂和专用配合饲料使配合饲料普及率达到60%以上。对水产品进行加工,重点开发鱼粉等动物蛋白饲料,提高饲料蛋白含量,促进畜种生长,提高报酬性。

5 海南省草食畜牧业发展建议

5.1 优化畜牧业资源配置,大力发展牛羊养殖业

充分利用丰富的草场资源,加快畜牧业的内部结构调整进程,在稳定发展生猪养殖业的同时,实施草食家畜生产的战略重点转移,重点扶持地方特产畜种发展,提高人均占有肉量。规范海南良种繁育基地,提高畜禽的生产效率,选育并提纯地方特色的畜禽品种,提高良种繁育、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科技贡献度。

5.2 加大畜产品加工业扶持力度,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重点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龙头企业,遵循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原则,通过“农户生产,企业加工、销售”的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提高集约化程度,形成扩散效应。参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畜种选育、疾病防治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与养殖户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增强畜产品加工业的辐射力、带动力,提高畜牧业的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4]。

5.3 发展生态畜牧业,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是按照其生产标准对畜牧业进行规划,实现品种优良化、粪便处理无害化、环境生态化、防疫达标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绿色化;二是秸秆喂食牛羊、畜禽粪便进行沼气供暖、沼气发电,实现循环经济;三是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经济发展。

5.4 加强畜产品安全监管

一是健全质量安全体系,设立响应的监管机构,加强动物疫病控制、防疫监督、疫情监测等体系的建设;二是实施兽药残留控制计划、抓紧研发生物兽药;三是严格把好产地准入目录关和港口动物检查监督关,坚决阻击岛外疫病侵入,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6 参考文献

[1] 白海,吴云霞,侯旭光,等.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畜牧业、林业及农牧民收入现状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1):90-92.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4)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1-2]。畜牧业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水平体现人民生活殷实状况。庆阳市作为甘肃省级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近几年畜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处在现代化规模养殖、小区养殖和农户分散养殖并存的阶段,畜牧业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化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选择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体现科学发展理念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我们对庆阳市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资金、技术需求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建议。

1发展现状

1.1特点

1.1.1养殖数量稳步扩大

近几年,庆阳市畜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畜牧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已成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数据显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庆阳市畜牧业生产力在2008年出现了一定的下降,但从2009年以来,肉蛋奶产量、畜禽存栏量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特别是2013年,肉绒羊饲养量比2008年增加了将近100万只,6a饲养量增加了52.62%。2013年,庆阳市全市肉牛饲养量62.20万头,肉绒羊饲养量287.50万只,生猪饲养量93.30万头,肉蛋奶总产量10.20万吨[3],鸡540万只[4],种畜禽生产企业30家[5]。同时,在政策扶持下,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环县、庆城县、华池县、镇原县、宁县被列为甘肃省牛羊大县。

1.1.2规模养殖步伐加快

全市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规模户分别达到804个、6.8万户,规模养殖比重由2006年的39%提高到46%。其中肉绒羊规模饲养量达到78.40万只,占全市的31.0%;肉牛规模饲养量达8.75万头,占14.0%;生猪规模饲养量达85.00万头,占87.8%。同时,一大批畜禽品种好、养殖规模大、经营效益高、品牌意识强的畜禽规模养殖企业脱颖而出,形成了“宁州肉羊”、“东紫”牌早胜牛、“天兆种猪”、“解玉花羊绒”、“中有”牌鸡产品、“嘉仕”牌豆奶粉和液态奶、“古象奶粉”等诸多品牌,有4家养殖场被评为部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14家养殖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场[6]。

1.1.3产业化经营取得实质性突破

通过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等方式,畜禽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现有从事草畜产业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30家;草畜产品加工企业20个,其中肉类加工企业6个、草产品加工企业5个、乳品加工企业5个、绒毛等其它加工企业4个;活畜交易市场91个;创建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640个[7]。主要体现在下两方面,一是投资经营模式多元化。国家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庆阳市关于肉牛、肉羊等畜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出台后,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纷纷返乡兴业,建办规模养殖场,畜牧产业融资规模逐步扩大。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4种类型。①集中经营。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成员共同投资建设,如环县甘牧源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产业示范园是由各生产企业联合投资建设,如以西峰区鄢旗坳为代表的循环农业示范区。②独自经营。如环县世强牧业公司,由个人投资兴办,目前已完成投资800余万元,完成肉绒羊养殖、繁育、育肥、屠宰加工和销售的全产业链建设。如宁县甘肃陇牛乳业有限公司,是由个人投资兴办的一家集饲草销售、奶牛养殖、鲜奶加工配送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生产酸奶饮品5万t,养殖奶牛500头。③股份经营。如镇原县甘肃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是由董事长张华等几个股东投资兴建的集饲料加工、孵化养殖、屠宰加工、有机肥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肉鸡养殖企业。④技术合作经营。如庆城县甘肃天兆猪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加拿大的养猪公司Hylife合资建立的专业从事种猪繁育、销售和服务的现代养猪(育种)中外合资企业,引进866头优质种猪资源,同时买断了FAST在中国的种猪基因改良技术和成果,确保种猪主要性能与北美同步改良。二是养殖标准化。为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提升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水平,庆阳市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工作,广泛宣传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政策和创建内容,引导广大养殖场户积极参与。对养殖场生活办公区、生产区、隔离区、粪污处理区等进行合理布局,对畜禽养殖圈舍、水电路设施、消毒防疫设施、粪污处理设施、饲料间配套设施、畜禽养殖档案以及各类技术规范、规章制度等软硬件设施进行一系列的标准化建设,大部分养殖场实现了“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要求,全面保障了“菜篮子”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升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1.4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立足资源优势,围绕“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广科学饲养措施,畜禽养殖综合效益明显提高。2013年,全市畜牧业增加值达到8.1亿元,较2006年增长65%。农民人均从畜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为35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1%,畜牧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1.2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1.2.1养殖大户经营模式

养殖大户经营模式的特点是以家庭为经营单位,一般养鸡规模1000~2000只,养猪50~60头,养牛20~30头,既具备散户饲养的灵活性又有集约化饲养的规模性与专业性,是“家庭农场的雏型”,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如环县养殖大户朱晓峰,2013年通过双联惠农贷款30万元建立了标准化的羊舍,年出栏肉羊1000余只,年毛收入达100万元以上。

1.2.2肉羊养殖的“30+1”模式

庆阳市坚持标准化发展方向,创新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宁县为代表的“30+1”模式(户养30只母羊+1只公羊,村30个农户+1个龙头场户),如宁县宁州肉用种羊场、甘肃大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宁县良平肉用种羊扩繁场,现已发展规模养羊户超过3100余户,走出了“小群体、大规模”和“公司+农户”的路子。

1.2.3“合作社+农户”模式

按照品种良种化、养殖舍饲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秸秆饲料化、粪污无害化的“六化”标准和“统一养殖品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饲料配方、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青贮饲草、统一销售服务”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组建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规模养殖,形成“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如环县六合碧专业养殖合作社吸纳社员75户,合作社开展良种繁育,生产优质二元杂交羊,为全县养殖户提供良种肉羊和饲草料,提高了养殖饲养科技含量。庆城驿兴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省级示范社,不但在农民和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还把一个个单打独斗面对市场的农民“捆成捆”,帮助他们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和发家致富的能力。

1.2.4“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形成了企业和养殖户的利益共同体,由企业和养殖户共承担市场风险,延长了畜牧产品的价值链条,有益于畜牧业收益水平的提高[8]。以镇原中盛为代表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肉鸡全产业链,建成标准化种鸡场6个、鸡苗孵化中心1个、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90个、有机肥加工厂1个,饲料加工厂1个,实现了肉鸡全产业链经营,延长了产业链。不但促进了畜牧业从传统的放养型向依靠科技、兼顾规模和效益的现代化型转变,而且有效克服了过去散养模式资金短缺、技术落后、防疫困难、销售不畅等各种弊端,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模版和持久动力。

2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庆阳市畜牧业在转型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但从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系统发展的角度衡量,还存在以下问题。

2.1融资困难,资金周转不足

由于受金融体制和融资政策的限制,企业普遍反映融资比较困难。养殖企业融资主要靠农行、信用社的贷款。庆阳的畜牧产业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抵押物少,又难以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且养殖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正常周转所需流动资金数量大,致使资金供需矛盾非常突出。融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贷款难。主要表现为银行贷款难度大(商业银行贷款一般要求房产、土地等不动产作为抵押,而许多中小型养殖企业是租赁经营,房产、土地、设备等有效固定资产不足,造成贷款难度大)、手续繁杂、审查周期长(据养殖户普遍反映,贷款落实到位一般在3~6个月);二是贷款期限短。一般贴息贷款在1~2a,不能满足畜禽生产周期需要;三是贷款资金量小,各种惠农贷款一般是2万~10万,而养殖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正常周转所需流动资金量较大,远远不能满足企业正常经营需要;四是融资渠道窄。商业银行贷款难度大,其他私募基金贷款管理不规范且利率高,养殖效益绝大部分用以支付贷款利息,严重影响养殖企业的积极性;五是金融秩序混乱。银行乱收费、乱放款,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高息揽存、高息放贷,产业资本大量流向民间信贷,中小企业融资越来越难。

2.2缺乏大型专业交易市场和精深加工企业,产业链条短

目前,庆阳市活畜销售主要靠小商小贩的贩运,销售过程中中转环节过多,互相压价、层层剥皮现象严重,一个萝卜几头切,致使养殖效益低下。同时,外地商贩入场入户收购对防疫也造成很大压力。另外,尽管庆阳市有肉类加工企业6个,但加工能力小,年屠宰加工肉牛能力仅1万头、肉羊10万只、猪30万头、肉鸡3600万只,冷藏库容5000t,绝大多数牛羊以活畜形式调往外地,产品附加值低,影响养殖业的效益。

2.3养殖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庆阳地区从事畜牧养殖业的人员主要有三类,一是回乡创业人员,二是从事传统养殖且具有一定经验的养殖带头人,三是大学生创业人员。前两类人学历层次比较低,专业知识极为匮乏,而刚从学校毕业的创业者没有在养殖第一线的从业经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经营风险对养殖户造成了最大的威胁,畜禽乱用药、超量用药、盲目治疗等现象没有彻底杜绝,致使养殖效益低,畜产品安全存在隐患[9]。

2.4良种体系不健全

庆阳市有供种能力的种畜禽场少,良种供应大部分靠外引,成本高,效益差。现有的70多个冻配点,能正常开展冻配改良工作的不到1/3,大部分黄牛冻配点基础设施落后,设备陈旧老化,严重影响着品种改良工作。肉羊、绒山羊良种自繁能力不足,供种能力不够,人工授精技术应用范围非常低,限制了良种公羊的改良潜能,严重制约着肉羊、绒山羊的良种化进程。

2.5缺乏信息平台

养殖业缺乏信息平台,从业人员不能及时了解科学养殖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等[10]。特别是一些养殖户只顾养,不看市场需求,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致使出现宰杀母畜的现象,畜产品价格常出现周期性波动,养殖业风险加大。

2.6养殖小区重建轻管

近年来,政府、企业、农村种养殖大户,技术能人、农民经纪人利用技术、资金和营销网络等优势,创建了多种形式的养殖小区和合作社。但许多养殖场仓促上马,以套取政府财政补贴为目的,项目没有得到科学规划,造成许多养殖小区和专业合作社存在“空壳化”现象。甚至一些中小企业和农户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在养殖圈舍建设上,等圈舍建好以后,缺乏流动资金,无力购买畜禽和饲草料,致使一些养殖场户的圈舍空置,造成资源浪费。

3发展建议

按照“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现代畜牧业示范点和牛羊产业大县建设、国家良种补贴和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甘肃省财政现代畜牧业发展资金等项目建设为切入点,着眼于实现布局区域化、园区特色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循环高效化,壮大以草食畜牧业为主的循环高效农业,强化畜牧业科技创新、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支持和保护,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努力将庆阳市建成省级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样板。

3.1多渠道整合资金支持

畜牧业发展资金是发展现代畜牧业重要保障。应利用省上草食畜牧业专项资金,按照政府引导、大户牵头、银行支持、农户参与等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发展。

3.1.1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多元投资

一是要强化信贷保险支持,大力开发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开展以畜牧养殖场(活畜、居民房屋等)为抵押的信贷业务,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加大对畜牧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二是积极引导相关保险企业开展畜牧业(特别是肉牛肉羊生产)保险试点(或以财政资金支持养殖保险),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吸引社会资本发展畜牧产业,促进多元投融资机制的形成。四是政府搭建平台,鼓励民间资本成立专门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解决养殖场户临时性周转资金困难的问题。五是实行先建后补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于具有一定规模、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养殖场户进行补贴或奖励。

3.1.2全面审计养殖专项资金

对养殖专项资金进行全面审计,严格审查资金安全,重点关注是否存在下级向上级虚报现象,或者上下串通、部门单位间串通虚报数量骗取、套取补贴资金;是否存在保险公司骗取保险补助等问题,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其次,要进一步落实专项资金扶持政策,补贴政策需要平稳持续,母畜补贴、棚圈建设补贴、青贮池建设补贴以及机械补贴要根据各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水平而各有侧重。各种政策性补贴不仅仅要为养殖户带来实惠,更要对畜牧标准化、良种化、机械化发展予以有力支持。

3.1.3利用财政资金对牛羊猪产业实行

“四补一贴”应对牛羊猪良繁体系建设、标准化养殖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养殖户种草和秸秆青贮、氨化进行补助。对投入养殖的企业贷款进行贴息,贴息由省、市、县和养殖户按一定的比例共同承担,贴息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

3.2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组织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贷款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多样化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组织发展。一是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出一批畜产品品牌,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有相当份额,确实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二是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的“五化”要求,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立或联合其他生产经营组织兴办加工、流通服务业,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提升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三是加快配套产业建设,扶持企业或合作社建立畜禽专业交易市场(调运中心)、畜禽产品屠宰、仓储等设施,发展生鲜畜禽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实现收购、加工、包装、冷藏、批发、零售网络,促进养殖业全产业链的发展。

3.3实施畜牧业科技创新工程

一是开展院地、院企合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等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良种、饲养管理、饲草料种植加工、畜产品加工、副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二是组织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把科研、试验、示范、推广、服务融为一体,推动养殖业实现产业化发展。

3.4健全信息服务网络,拓宽产业发展平台

一是以农业信息网、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为平台,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加强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建立手机短信信息网络平台。二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加强对畜禽产业运行的监测预警,组建畜禽产业信息服务中心,实时提供国内外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等多层次、多领域的信息服务。三是健全中介服务机构,组建养殖协会、屠宰协会、经纪人协会。四是重点围绕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疫病防治,形成上下贯通、部门衔接、跟踪问效的科学服务网络。

3.5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确保畜产品安全

饲草料是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一是大力种植紫花苜蓿,在全市大面积退耕种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台塬地、庄前屋后空地种植紫花苜蓿,每个草食畜规模养殖场都要配套紫花苜蓿种植基地。二是充分利用全市20万hm2全膜玉米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按照1只羊青贮0.5t、1头牛青贮2.5t饲草的标准推广玉米秸秆青贮。三是抓好一年生牧草种植,推广“秸秆-养畜-沼气-有机肥-特色优势产业”等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青贮银行、青贮合作社、代贮、揉丝打捆”等秸秆加工利用模式,促进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农村能源(沼气)的有机结合,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同时要强化畜禽疫病防控。按照“完善市级、加强县级、建设乡级”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突出抓好防疫队伍建设,完善技术人员对本辖区内较大规模养殖场分片包干、定场定人负责制度,做好防疫监督、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重点做好畜禽重大疫病和常见病、多发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强制免疫、消毒灭源、检疫检测等综合防控措施。强化对活畜及产品上市、流通环节的监管,防止外来疫情传入,实现“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灾”和“外疫不传入、内疫不发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淑珍,杨发荣,吴建平.甘肃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14,35(12):82-85.

[2]张登辉.甘肃省畜牧业发展概况及发展对策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08(3):75-77.

[3]白鹏飞.庆阳市畜牧业发展现状浅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5):27-28.

[4]马龙.庆阳市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分析与对策[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3):30-31.

[5]张晟,贺怀刚.甘肃省庆阳市快速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J].甘肃畜牧兽医,2015,45(6):9.

[6]昔红艳.庆阳市畜牧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畜牧兽医,2014,44(8):14-16.

[7]何明渊,高宪儒.庆阳市畜牧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甘肃畜牧兽医,2013,43(9):8-9.

[8]徐振飞,张武宏,刘雨田,等.庆阳市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兽医杂志,2016,35(6):78-80.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5)

赔偿的金额尚未按照动物的具体情况及相关价值制定。一些动物根据年龄段的不同所具有的价值也是不同的,一些保险的赔偿金额忽视了动物在此阶段的具体实际价值而盲目的按照一个既定的标准对养殖户进行赔偿,这样的做法是对养殖户利益的一种侵害。

保险的品种偏少,目前只有极少数品种,如奶牛、母猪等开展了保险业务,还有很多品种没有开展畜牧保险业务,需要继续扩大保险范围。畜牧业保险的条款不合理,保险的内容对保险对象的要求很高。一些保险条款对投保的动物提出要求,而往往这样的要求很高,致使很多的动物都不具备参与保险的条件,因而养殖户不能为动物投保,这样在根本上就失去了畜牧业保险的根本目的。保险的条款违反了保险的自愿原则。

一些保险的条款规定养殖场中符合投保要求的动物全部参与投保,在保险合同签订成立之后,投保人不能擅自的随意的接触保险合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投保人的人权自由。

保险条款在明示的责任之下又免除责任。比如条款规定在养殖户尚未缴清保险费之前的所有突发事故都不再保险的风险承担范围之内,也就是在为缴费完成之前的所有事故都不予赔偿。

2有效推进畜牧业保险发展的几点建议

政策性保险需要改进赔付的方式。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充分的认识到畜牧业保险本身及其投保对象的特殊性质。政策性意味着政府的实施参与,而投保对象大部分是文化素质欠缺的农民。繁琐的程序会给农民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扰,故此建议相关的保险部门改善复杂的步骤,赔付程序尽量简单,并及时的向养殖户支付,切忌拖延时间引致农民对政策性畜牧业保险的不信任。

政府和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保险公司要积极的采取各种措施,宣传政策性畜牧业保险的优点,鼓励广大的农民积极的参与进来。健全配套保险的机制,简化工作的复杂步骤。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6)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保障畜牧业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协调发展,推进畜牧业产销一体化经营;优化区域布局,构建优势产业带。坚持依靠科技,鼓励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畜牧业竞争力。坚持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强化草原资源保护,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政府扶持,鼓励多元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生产,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总体目标。到“”末,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实力和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目前的50%上升到55%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目前的34%上升到38%以上;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饲草饲料生产、畜产品质量安全、草原生态保护等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初步实现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二、加快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

(四)优化畜产品区域布局。要根据区域资源承载能力,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带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畜产品产区。大中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要利用资金、技术优势,加快发展畜禽种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东部沿海地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要加强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发展外向型畜牧业,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中部地区要充分利用粮食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西部地区要稳步发展草原畜牧业,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

(五)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稳定生猪、家禽生产,突出发展牛羊等节粮型草食家畜,大力发展奶业,加快发展特种养殖业。生猪、家禽生产要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奶类生产要加强良种奶牛基地建设;肉牛肉羊生产要充分利用好地方品种资源,生产优质牛羊肉。

(六)加快推进健康养殖。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创新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规模养殖和畜禽养殖小区,抓好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环境等基础工作,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状况,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按照市场需求,加快建立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全面推行草畜平衡,实施天然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推广舍饲半舍饲饲养技术,增强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能力。

(七)促进畜牧业科技进步。加快畜牧兽医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培育畜禽新品种。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饲料配制、草原建设和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的推广。强化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整体素质。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畜牧科研中心创新能力建设,支持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联合,发展畜牧业高新科技企业。

(八)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基地,树立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建立健全加工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畜牧业。鼓励企业开发多元化的畜禽产品,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调整畜产品出口结构,实现出口产品、出口类型多元化,不断提高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要创造条件,扶持和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维护其合法权益;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管理及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农民利益。

三、建立健全畜牧业发展保障体系

(九)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畜禽改良中心和一批畜禽原种场、基因库,提高畜禽自主繁育、良种供应以及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能力,建立符合我国生产实际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普及和推广畜禽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积极推进种畜禽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相结合,逐步形成以自我开发为主的育种机制。加快种畜禽性能测定站建设,强化种畜禽质量检测,不断提高种畜禽质量。

(十)构建饲草饲料生产体系。大力发展饲料工业,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大型饲料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饲料标准试验中心和饲料安全评价系统,制订饲料产品和检测方法标准,强化饲料监测,实现全程监控。加大秸秆饲料、棉菜籽饼等非粮食饲料开发力度,支持蛋白质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研发生产。加快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增强优质草种供应能力。在牧区、半农半牧区推广草地改良、人工种草和草田轮作方式,在农区推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加快建立现代草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推动草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十一)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做好畜禽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控工作。做到种畜禽无主要疫病,从源头提高畜禽健康水平。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逐步实行动物疫病防控区域化管理。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加强兽药质量和兽药残留监控,强化动物卫生执法监督。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稳定畜牧兽医队伍。

四、加大对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

(十二)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管理,完善检测手段,加大对畜产品质量的检测监控力度。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实行养殖全过程质量监管,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的使用,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

(十三)加强畜禽屠宰加工环节监管。推行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开展畜禽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扶优扶强。全面开展屠宰加工技术人员和肉品品质检验人员技能培训,继续实行屠宰加工技术人员、肉品品质检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坚决关闭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的屠宰场(点),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及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

(十四)加强畜产品市场监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严禁地区封锁,确保畜产品运销畅通。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衔接产销的作用,促进畜产品合法流通。落实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使用的查处力度,保证上市肉类的质量。加强对液态奶和其他畜产品的市场监管,完善液态奶标识制度。

(十五)加大畜产品进出口管理力度。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努力扩大畜产品出口;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出口畜产品生产加工管理模式。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备案制度。加强对大宗畜产品进口的调控与管理,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国内生产和市场稳定。严厉打击走私,有效防止境外畜产品非法入境。强化对进口畜产品的检验检疫,完善检验检测标准与手段,防止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传入。

五、进一步完善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十六)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逐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小区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畜禽健康养殖。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加强西南岩溶地区草地治理,保护和建设草原,加快草业发展。探索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维护生态安全。

(十七)扩大对畜牧业的财税支持。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增加资金投入,重点支持畜禽良种推广、种质资源保护、优质饲草基地和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等方面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及人畜饮水等专项资金时要对畜牧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继续清理畜禽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不合理税费,继续实行对饲料产品的优惠税收政策,减轻养殖农户负担,降低生产成本。“”期间引进优良种畜禽、牧草种子,继续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调整完善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

(十八)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金融部门要结合畜牧业发展特点,改善服务,提高效率,探索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对符合信贷原则和贷款条件的畜牧业生产者与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支持广大农户发展畜禽养殖。要引导、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大力开发畜牧业保险市场,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加快畜牧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十九)合理安排畜牧业生产用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畜禽养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畜禽养殖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需要恢复为原用途的,由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土地使用权人负责恢复。在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范围内需要兴建永久性建(构)筑物,涉及农用地转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

六、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7)

(一)优势分析

1.技术水平领先不断引进消化和应用新技术新措施是永新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宝。经过近20年的努力,畜牧集团各子公司不同程度地建成了畜牧人才小高地,依托人才和技术,现已从国外引进曾祖代sPF(无特定病原)瘦肉型原种猪,从根本上保证选育种效果;建成七点式生产工艺(分种公猪站、头胎母猪区、经产母猪区、保育区、后备母猪培育区、育成区、育肥区)、全进全出分阶段小单元饲养、水帘降温系统、大功率换气风扇、B超鉴定母猪、A超测背膘厚定喂量等,有效阻断疾病传播,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参照美国的综合选择指数公式,制订永新的综合选择指数公式,根据MLI、TsI和sPI指数值进行选留种;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核心种猪群进行应激基因(氟烷基因)检测,确保猪群无应激基因,提高了种猪和商品猪的质量与销售价格。

2.基本设施现代猪场建成并使用现代高床生产设施和降温设备。良圻原种猪场严格按照国家现代集约化原种猪场的要求和广西特点来设计布局,实行三点式全进全出分阶段隔离饲养,每个阶段养殖区相对独立,场间距≥1000M。实行净道与污道分开设计、雨水与污水分渠独立达标排放。在产房和保育舍全部安装铸铁高床产栏和高床保育栏,并安装大功率电扇或进口排气扇,自动调节舍内的温度和湿度。空怀配种和妊娠阶段实行定位栏饲养。育肥阶段以全价配合饲料实行大栏饲养。为保证公猪的质量,实行集中饲养,应用水帘降温方式减少公猪的热应激,使猪舍温度维持在22-23℃。其它养殖阶段配备有喷淋降温或滴水降温以减少热应激的装置。

3.拥有广西唯一的国家重点原种猪场为满足市场的需求,畜牧集团1998年一次性从加拿大引进sPF原种猪247头。2001年又从丹麦引进sPF原种猪100头,两次引进原种猪347头。品种有: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是国内一次性从国外引种最大规模的国家重点原种猪场。通过多年纯繁扩群,现有生产母猪近2万头,其中纯种原种猪5000多头,二元杂母猪近15000头,年出栏种猪35000头,是广西目前规模庞大的、档次高级、设备精良、种猪质量良好的原种猪场。也是国家重点原种猪场,是国家948育种基地。

4.精细化管理先进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畜牧集团开展“6s”现场活动,对公司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管理实行“三定”和“五统五分离”管理。即集团公司对所属各单位和管理部门“定岗位、定工资总额、定技术文明指标”“、统一技术、统一财务核算、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饲料配方”、“采购计划、定期招标、验收、付款与监督相分离”的制度,通过由集团组织招标确定购销价格,尽可能地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和人为误差,确保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结果的一致发挥集团优势做大做强广西农垦畜牧产业的思考闵红(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2)性,公平、公正、公开和权威性,既能提高可比性、透明度和执行力,又可强化监督,相互制约,为奖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引导员工努力向上,奋发有为,朝着既定目标迈进,企业的公信力也随之大为提高,是广西第一家通过“GsPc”AAA级(企业标准体系)认定白畜物公司。

5.产业带动力强畜牧集团建立并实行“公司+基地”或“公司+标准大户”经营模式,将发展基地和大户的主攻方向放在农村。公司与农户间以签订生猪购销、技术服务合同为契约形式,坚持“统一规划选址,统一设计建设猪舍,统一提供的猪苗、饲料、兽药,统一饲养管理技术方案,统一销售生猪“”五统一”的管理原则,实行定价购销,现金交易,为农户提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从资金、种猪、人工授精、防疫、饲料、饲养技术、培训、保价回收等方面对养猪生产进行扶持。至今已在横县、柳城、柳江、龙胜、贵港10多个县(市)区建立50多个养殖基地,累计推广种猪约14万头,直接销给农户9.95万头,直接间接改良并年出栏商品猪360多万头,实现销售收入约30亿元,带动农民和农场职工养猪致富3万多户。

(二)劣势分析1.体制不顺。控股子公司的不是畜牧集团,而是良圻原种猪场,造成良圻原种猪场“直接控制生产经营”;二是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责权不够清晰。2.疫病侵扰,防疫体系、冷链体系、监测体系尚未完善。3.各子公司之间发展不平衡。4.资金缺乏,发展后劲不足。5.人才流失,技术力量断层。6.聚合力尚嫌不足。

二、做大做强农垦畜牧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农垦畜牧不愧为广西畜牧产业的龙头企业,但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这一龙头目前并不特别强大。进入“十二五”规划期,自治区党委政府赋予农垦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建成广西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广西农垦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加快发展,壮大经济总量,增强实力,以充分发挥对“三农”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要达到目的,必须做强做大主要产业。综观当前的农垦各行各业,大多数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已经经历了多轮的转变磨合,糖业、生化淀粉、剑麻、茶业等现有产业由于原料基地和产业基础的限制,在短期内都缺乏迅速做大做强的跨越发展空间;而畜牧产业由于它的特殊性,以及前几年受重视的程度不够等原因,潜力大、后劲足、发展前景最为看好,相对而言却存在有做大、做强的空间,所以近期内将其做大做强是十分必要的。

(二)可行性

1.过硬的技术、完善的管理为做大做强提供了支撑一是管区具备了完善的技术体系特别是种猪繁育体系。主要猪场都能实行全进全出分阶段单元式隔离饲养一流技术,把养猪作重要产业发展和商品来经营,出栏率达>200%;二是畜牧集团一直能保持与先进发达国家进行技术交流和培训。永新已被美国谷物协会定点为免费技术指导单位,每年派4—6批专家到公司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管区畜牧业已形成以科研项目带动生产经营的风气;三是通过资产重组和优化资源配置,形成的产供销一条龙经营管理体制蕴藏巨大潜力,在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框架下,实行全员联产计酬工资制和标准化管理,对饲料厂进行技改扩建,生产能力由原来单班产3万吨提高到6万吨,对原种猪场进行技改扩建,由原来4000头扩大到1万头,基本可以做到自繁自育自养,管理水平有确切保障。#p#分页标题#e#

2.环境优越一是地理环境,畜牧集团子公司及农场猪场分布于全区12个地市近20个县,用土地均为国有土地。这种格局较能适应多点式分离隔离饲养的战略布局需要,而且这些单位大多地处城镇郊区,邻近粤港澳,交通便利水源丰富,适合将畜牧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周边环境,农垦养猪,加快了农村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农村群众养猪的积极性很高;三是政策环境。随着企业生产的发展和效益提高,畜牧产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增大,仅2004年就为地方缴纳各种税费1700万元,由此地方政府对农垦养猪产业也持积极帮扶的态度,当前国务院、农业部、商务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纷纷出台包括“补贴、保险、贷款、税收、土地、疫病防控”等各个方面的扶持政策。

3.农场具备一定养殖基础并有合作成功范例广西农垦管区先后兴办养猪的农场有34个,据了解,管区大多数适宜养猪的农场都有跟畜牧集团合作发展养猪的意愿。他们谋求在畜牧集团的指导帮助下进一步扩大猪场或重新经营猪场,盘活猪场现有资产,增加企业和职工收入。

4.业已形成出口品牌畜牧集团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永新源”猪肉肉质细嫩可口,产品质量好,诚信度高,商标品牌好,符合国家供港澳冰鲜肉屠宰用活猪要求,早在2002年就获得了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境动物养殖企业备案登记证。同时由于产品知名度高,在世界其他各地市场也很畅销,产销率达100%,种猪更是供不应求,常常半年未到就已预定到年底。

5.加工销售市场空间巨大我国年人均猪肉消费量34千克,到人口高峰期达到16亿时年总需求量为544亿千克,属世界最高,应存在55.1亿千克的供应缺口,每年需要从美国进口近4亿千克猪肉。同时我周边国家特别是东盟各国人口也相当稠密,消费猪肉的人群约有1.3亿人,年人均猪肉消费为20.5千克,年总需求量为26.65亿千克,但近些年,我国对其年出口不到1.4亿千克,缺口巨大。

三、发挥优势做大做强的具体对策建议

(一)做好发展规划布局,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农垦局和畜牧集团应对养猪行业发展特点进行全面研究,认真分析畜牧集团内部优势、外部威胁和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围绕年产值100亿元目标,制定未来的五年“畜牧发展专项规划”,在管区具有养殖基础的区域进行养猪产业布局。强调畜牧集团为主、带动农村;四大子公司为主、带动农场养猪;种猪仔猪养殖为主、带动饲料屠宰加工销售,将畜牧集团建成中国一流大型的现代畜牧企业集团。规划期内,应当强调高起点建立广西养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西畜牧博士后工作站,扩大布局规模。挖掘下游产业,明确投资责任,引进战略投资伙伴注资2至3亿元。

(二)理顺集团母子公司关系,强化管理传统国有企业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大型养猪企业应努力争取企业彻底转制或改制,从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上进行实质性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在浙江省金华市种猪场的基础上完成企业转制成立股份公司,转制后发展很快;四川省原种猪场、湖北省三湖种畜公司等企业都成功地实现企业的转制。永新畜牧集团虽然已经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以下方面仍需要改善:一是应当进一步调整畜牧集团与下属子公司的股权结构;二是应当调优子公司的股权结构,依法给子公司放权。

(三)加大融资力度,扩大土地注资一是要加强投融资工作,保障畜牧集团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按照“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思路,进一步拓宽农垦畜牧产业的投融资渠道。二是清理历史债务,给畜牧产业轻装上阵,公司改制时由农场划过来的巨额债务应作技术性处理,名义上重新划归农场承担,实际上仍由畜牧集团帮其偿付,借此降低负债率、提高畜牧企业在银行的信用等级。三是适当划拨土地,增强畜牧集团经济实力。

(四)推广和完善现代健康养殖新技术一是提高养猪装备水平,强化标准化、集约化健康养殖。二是建立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与疫病防控体系。三是扩大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加快生态养猪建设。按照环保、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要求,强化畜牧产业的循环经济,大力开展综合利用、节能减排项目建设,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五)扩大推广“公司+基地+大户”、“多点式饲养”等经营方式除了上述循环经济的要求之外,育肥猪养殖尤其适合选择经济较不发达的区域,远离工业发展区、居民区的位置,扩大养殖规模。实践证明,只要水源干净、供电正常、道路畅通,选择在距乡镇村屯1公里以远、周边无工厂、医院、垃圾场等污染源的山地、果园、鱼塘一带建场是比较理想的,密度小、隔离好,成活率更高,农户积极性高,每头可节约成本40多元。上述经营方式既符合防疫的要求,也适应做大畜牧的需要,而且可以帮助一些贫困农场调整产业结构、开拓脱贫致富的路子,值得在管区贫困农场和周边农村逐步推广。

(六)延长产业链,开发深加工畜牧集团产业不能局限于养猪,还要实现从种猪、商品猪、屠宰加工到饲料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和一体化发展,将产业风险分散到养猪生产、生猪收购、屠宰加工、猪肉销售等四个环节中去,消除猪产业链中明显的条块分割,实现产业条链有效集合,产生更大的效益。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8)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173-01

一、乌当区畜牧业现状

乌当区地处贵阳市东北部,属贵阳城市规划的9个组团之一,全区总面积686平方公里,辖5乡(其中2个民族乡)、3镇、5个新型社区(其中2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共95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2.64万人。地貌类型复杂,山地、河谷阶地、盆坝地、丘陵纵横交错分布,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土地面积的95%。全区平均海拔1242米,年平均气温14.6C度左右,无霜期288天,年均日照1205.8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丰富、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这一特征是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季风性、高原性、多样性立体型气候,适合牧草和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另外本区水资源丰富、多种类型的土地资源丰富、木本植物种类繁多,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自然基础。

2012年,完成肉类总产量1.27万吨,禽蛋产量0.205万吨,水产品产量509万吨,推广杂交猪12.3万头,其中三元杂交猪9.2万头,家禽出栏153万羽,推广意蜂0.055万群,新增牛存栏10178万头,人工种草0.153万亩,闲田土种草0.51万亩,秸杆处理利用1.52万吨,工业饲料推广3.52万亩,牛品种改良0.36万头。

2012年乌当区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以乡镇(村)兽医站建设、畜禽水产养殖场(小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截至目前,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亿元。

在禽类、水产养殖方面,发动项目带动,尤其重视特色养殖。2012年渔业增殖放流项目总投资16万元,贵阳市乌当区政府联合乌当区畜牧技术服务中心及乌当区渔政,在渔洞峡水库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近千名干部群众向渔洞峡水库投放了45万尾鱼苗,对水库鱼类种类资源及时补充和恢复。观赏鱼养殖项目中。已发展养殖大户50户,面积300余亩,品种主要为锦鲤、热带鱼、金鱼三种,年产商品观赏鱼480多万尾,年产值600余万元,户均新增产值12万元,纯增收6万元。冷水鱼养殖项目中引进了俄罗斯鲟鱼、西伯利亚鲟鱼、雅鱼、虹鳟鱼、金鳟鱼等,并获得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产品认证书,也是贵州省唯一获得该证的水产养殖基地。截至目前,东风镇渔洞峡冷水鱼基地年产冷水鱼90000斤,年产值达200多万元。

2012年贵阳银杏树大鲵规模化繁殖重点基地:项目总投资210万元。其中:建服务中心150平方米,孵化室150平方米,引进优质大鲵亲本150尾。贵阳强兴大鲵规模化繁殖重点基地项目总投资80万元。建标准化仿生态繁殖场300平方米,引进优质大鲵亲本50尾,修建围墙200米。

具有贵州特色的绿色无公害鸡养殖方面,贵州黑羽鸡从2006年开始保种选育至今,种群已达2000羽,年出栏肉鸡5万羽。另外卢花鸡养殖项目在羊昌镇羊昌村实施,生态放养,完全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不使用激素类促长剂,生长缓慢,抵抗力、免疫力非常强的芦花鸡。鸡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低、富含人体必须氨基酸。现存栏量达8000余羽,年出栏10余万羽,年产值750余万元。

通过多年的艰辛培育,与重江、剑河香猪杂交形成的贵州省地方新品种生态香猪养殖。乌当区新堡乡野香猪是依托新堡乡布依乡疱汤第一村,现存栏600多头,年产值200多万元。

在技术基础和监管力度方面,目前,我区畜牧中心有技术干部51人,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中级职称15 人,初级职称24人。通过不断的技术推广和项目指导使养殖户接受畜牧科技的意识。

二、乌当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在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继续扩大招商引资。规范养殖场的管理,引进高科技人员指导和示范工作。在对兽药、饲料经营和使用的监管中加大抽检力度,保证生产管理中饲料安全、用药安全,减少或杜绝因用药和喂养导致的大批牲畜死亡事件。严格生猪屠宰检疫制度确保不漏检一头生猪、不放进一头病猪、不放出一头染疫胴体。确保上市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率、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检疫合格证持证率达到100。

继续扩大生态特色养殖项目,近年来,国家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正是我区发展生态绿色无公害畜牧产品的大好机会,特色养殖项目加大投入和规范生产,将养殖场发展成有机养殖场,向发达国家的有机农业靠拢,有机的标准也是国内食品行业认证的最高标准。提高养殖场的建设、管理、养殖标准将是今后必然的趋势。

在发展养殖项目的同时,可引进一些适合观光生态农业的品种,将畜牧业和生态观光相结合,如鱼塘养殖中,可增加观赏鱼类,还可提供垂钓园、举办垂钓节、捕鱼节、“全鱼宴”这类休闲项目。带动乌当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成为贵阳市必不可少的农业观光休闲圣地。

充分利用我区林地、果园优势,发展林下特色家禽养殖。加大种草养畜力度,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会,退耕还草、林下种草、改良天然草地、加大生态畜牧业发展,发展草地观光农业,形成生动活泼的田园畜牧美景。扩大和加快建设畜牧业产品的出口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我区优势,打造一条独特的有机畜牧产品向国外输出的特色通道。

加大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依法治牧,认真贯彻执行《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稳定畜牧业执法机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人民身体健康,保障畜牧业全面健康的发展,提高广大养殖户收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9)

1 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基本现状

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加快培育畜牧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诸城市注重培育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畜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大户等为代表的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据本次调研初步统计,全市共有各类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6641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271个、潍坊市级以上畜牧业龙头企业48个、畜牧业专业大户6322个。在各类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有力地推动下,全市畜牧业经济正不断向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经营效益进一步提升,带动农民增收能力继续增强。2012年全市畜牧业产值71.4亿元,同比增长9%,占农业总产值的63.9%;全市人均牧业纯收入1394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9%。

1.1 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加速 通过集中配置和生产经营上的联合,实行统一生产、加工和销售,引导农户集中到一个基地和产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布局和规模生产,加速了畜牧业产业的结构调整,有力地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快速突破。

1.2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专业合作社根据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有组织的进入市场,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龙头企业发挥技术、市场、品牌优势,改善畜牧业生产环节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工艺,提升养殖户的从业水平和技术水平。

1.3 农民收入水平继续提升 新型畜牧业生产主体通过把农民组织起来参与市场竞争,有效降低了生产资料的投资成本,通过提供平台,引导和帮助农民有效规避风险,实现了劳动力、土地、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达到了提质提价增收、降风险减成本增收、增值返利增收的目的。

2 畜牧业规模经营发展情况

畜牧业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步伐加快,据初步统计,全市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6300余个,建设畜禽养殖园区125个,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85%以上。自2008年国家实行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登记备案制度以来,截至2012年底已经登记备案的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30000余亩,其中百亩以上的备案项目占地面积22000余亩,约占适度规模养殖项目的73%。

3 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逐步壮大。截止目前,全市共有畜牧专业合作社271个,其种动物类95个,生猪类122个,蛋鸡类15个,肉牛类12个,其它畜禽类8个,合作社成员总数2万多人,合作社数量、入社会员人数都较2011年有了较大增长。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不仅推动了一村一品发展,还进一步优化了农业结构、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合作社注册特色农产品商标4个,无公害畜产品1个,惠及畜禽养殖户3万多户,占全市总养殖户数的70%以上。促农增收效果显著。合作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拓展服务领域,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双赢。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较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高200―400元。

4 畜牧业产业化经济发展情况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深入推进。目前,全市畜产品屠宰加工企业38家,年加工畜禽产品27万吨,实现产值35亿元;兽药GMP生产厂家3处,年产值2.4亿元;全市饲料生产企业60家,固定资产6亿元,工业饲料产量183万吨,销售收入37亿元;全市肉蛋奶总产量41.9万吨,同比增长2.3%。畜牧业品牌发展快。目前全市无公害畜产品认证31个;潍坊市级以上畜禽标准化示范场25个,其中部级5处,省级7处,潍坊市级13处。畜牧龙头企业队伍逐渐壮大,目前我市发展畜牧龙头企业41家,其中部级3家,省级3家,潍坊市级35家。在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龙头企业作用突出,示范带动效果明显。得利斯公司依托自身销售、品牌优势,发起成立了得利斯合作社,按照互惠共赢的原则,引导300余户养殖场(户)入社,年购销生猪10万多头,产值1.2亿元。

5 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1 土地资金制约 大多数新型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在生产要素获得方面仍然面临着较强的约束,主要集中在资金和土地等方面。土地因素,实现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需要土地作为支撑,由于受到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资源稀缺、土地流转不畅等因素制约,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依然面临无地可转的困境。同时,受生产规模的制约,绝大多数的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在融资筹资方面都存在授信担保困难、申请手续繁复、隐易费用高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发展前景受到很大制约。

5.2 农技服务体系滞后 在培育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畜牧业新型经营体系过程中,大多数生产主体经营者年龄都在50岁以上,一旦他们从农业产业中退出,是否有数量充足的后继人才,情况并不乐观。同时,现在基层专业技术服务人员面临老龄化,受人事、编制、职业特点等因素制约,注入畜牧业专业技术队伍年轻力量较弱,面临青黄断档局面。这些服务体系的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

5.3 政策支持存在偏差 近些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对稳定畜牧业发展和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落实效率不高,政策实施成本较高,实施时间缺乏时效性。

6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需要采取的措施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10)

1.2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监管手段有待加强由于受到利益驱动,有些养殖户采取不正当的养殖方式和技术手段生产有毒产品。例如,近几年出现的“瘦肉精”、苏丹红、三鹿奶粉等事件频频发生,这给我国城乡居民身体健康以及消费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由于监管体制的不健全,疫病控制措施无法有效开展,造成我国畜禽死亡率上升,猪、禽、羊病死率分高达为10.00%、20.00%和8.00%。这就严重制约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企业效益。

2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2.1增强监管制度,提高畜产品卫生质量加大对牲畜疾病的预防,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合理制定出牲畜疫病防治规划,加强牲畜防疫设施建设,建立起科学的防治标准和办法。在实施标准和办法时,要以一系列法律法规、管理系统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作保证。大力推动牲畜免疫标识管理等制度的落实。加强检疫管理部门办理证、章、标志等手续的严格性。提高畜产品品质、环保、卫生以及安全等方面的规范标准。

2.2搞好畜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区发展,提高畜牧业效益按照相关规定提出的“两稳定”“两加快”“两突出”的发展思路,积极开展区域性发展策略。打开市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抓住产品质量,大力推动产业化经济发展。

2.3大力推进畜牧业投入资金坚持国家扶持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采取横向联合,城乡互动的投资战略,鼓励和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向牧业投入。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畜牧业投资环境。同时,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积极动员金融业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好、技术水平高、示范作用大的畜牧养殖户或畜产品加工项目。

畜牧业发展建议篇(11)

养殖场(小区)要大力推广先进畜牧生产技术,努力提高养殖效益。充分利用良舍、良种、良料、良方、良医等“五良”配套技术,在畜禽圈舍的标准化改造、饲料的科学调配、良种畜禽的引进和改良、疫病防治、饲养管理方法的改进和提升等方面下工夫,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通过消毒、发酵等措施加强对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提倡在养殖场(小区)兴建生物有机肥厂,处理畜禽粪便。也可以推广“养畜—沼气—种粮—养畜”、“养畜—沼气—种果树”、“养畜—沼气—种草—养畜”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力争实现秸秆节约化,能源清洁化,人居环境卫生化,村容村貌整洁化。

二、加强技术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农民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掌握不断变化的科技与市场信息,了解国家政策和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趋势和需求。新农村呼唤新农民,新农民呼唤新技术,新技术要靠众多的基层科技人员来推广,新农民要靠基层技术人员来培训。畜牧业及其关联产业所需技术相对容易为农民所掌握,是可以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重要就业领域,对于缓解人多地少,减轻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畜牧业推广体系和畜牧队伍建设,实施畜牧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工程,大力推广畜牧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

三、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为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在国内外时有发生,不仅危害着畜牧业发展,而且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要把动物疫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摆上更重要的位置,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之中,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24字方针的要求,落实“政府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各项措施,严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保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