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企业工作经验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2-17 15:37:24

企业工作经验总结

企业工作经验总结篇(1)

自知自明原则。人力资源储备战略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出现人才缺位,并满足企业战略发展需求。而保持企业员工的稳定,企业应该定位好自己,企业规模、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地理区域、资源条件等,对人才的要求绝对不能脱离或超越企业所能为员工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一个位于边缘城市中的中等规模企业,市场的品牌度不高,欲招聘大城市中一般以上高校的毕业生,可以说其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即使是招进来了,也将很容易离去,关键还要全面衡量企业所提供待遇与他所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之间的距离。当然例外的也有,在企业的诚恳承诺加上高薪的条件下也会有“勇夫”。总之,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条件,量体裁衣,合身就行,重在实用。编辑推荐: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

人本原则。人本原则重在要求企业要建立与新老员工之间的诚实信用关系,以员工的实际利益为中心,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未来发展晋升规划等方面内容全部向员工交待清楚,使之有较好的心理准备或重新进行职业选择,这样才能使员工从内心深处树立起自身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血肉相连的关系,忠诚于企业。

权变原则。权变原则不仅是针对市场变化,而且也可以运用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内部人员调整。企业经营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企业的人才储备方向和人力资源要求层次、知识结构、工作经验等也不能脱离具体的环境,要善于把握环境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企业工作经验总结篇(2)

一、圆满完成06年维修检测企业规范达标活动目标任务。

我所严格按照市处的工作总要求,结合我所辖区内维修检测企业数量多、档次高、经营范围广等特点,确定了“深入宣传,现场督办,严格把关,动态监管”的工作思路,按时按质稳步推进工作进程。我所通过一系列扎实缜密的工作,培育了一大批信誉高、服务好、质量优的维修检测企业,并将其推上了“达标活动”的平台。06年我所共有一类企业7家,二类10家,累加上05年的达标企业数后的达标率分别为96.77和60.71,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二、行业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并重,当好维修检测服务质量纠纷的调解人。

维修检测服务质量纠纷的调解是运管部门服务职能的一种表现。我所20__年共调解了5次维修检测服务质量纠纷,调解涉及维修费用为7万余元,对两家违规的企业下发了整改通知书。我所在维修质量纠纷的调解过程中,严格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注意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让承托双方气愤而来,满意而归,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配合市处完成对所辖一、二类维修企业和检测企业06年度审验换证工作。

我所于06年4月组织辖区内维修检测企业负责人召开06年工作会议,会上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表彰05年先进,布置06年工作,在介绍今年的年审换证工作内容时,具体到企业申报资料的内容和注意事项。我所为及时完整地向市处上报所辖企业的申报资料,经常深入到企业内部,进行现场办公,根据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查缺补漏,规范申报资料。我所06年有31家一类维修企业、28家二类维修企业和1家检测企业年审合格,年审换证结束后,由专人对一、二类维修企业的各类档案资料进行了重新整理,共新建企业档案60余件,各类台帐清晰明了。

四、通过组织工作专班明查暗访,不断规范维修企业经营行为。

我所组织专班明查维修企业的竣工出厂合格证、三级检验单、维修合同等凭证依法使用情况,以及按规定进行维修作业的情况,同时还通过暗访托修方当事人了解承修企业的维修作业质量和服务态度。工作专班将明查暗访的情况及时通报给企业负责人,对情况较差的企业进行严肃警告,并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改正,否则依照《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进行相应处罚。接到整改通知书的企业在限期内都进行了认真整改,整改成效显著。

五、严审资质,把好市场准入关。

对06年新申报的德龙、翔龙等维修企业,我所组织专人按照新的国家标准对其经营资质进行了严格审查,不仅严把厂房、设备等硬件设施关,在企业内部技术力量等软件上也严格要求,确保其完全达到国家标准。今年我所上报的新申请开业的维修企业均通过市处终审,已经开始挂牌营业。我所在20__年的年审工作中严格审查企业资质,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予以降类或注销,一类维修企业降为二类2家,注销一类企业1家,二类维修企业降为三类5家,注销二类企业1家,同时对在年审中发现伪造和不符合要求的检测报告所涉及的检测企业进行了严肃处理,不仅要求车主重新检测,还将检测企业的违规行为形成文字材料向市处报告。

六、广纳谏言,为07年的维修检测行业管理工作指明方向。

我所于06年底走访了几十多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发放征求意见表,请企业负责人对我所在宣传政策法规、行业管理、廉政等方面写出客观的书面材料,企业在对我们的成绩作出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实事求是的指出了我们的不足之处,这些不无裨益的良言为我们07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工作经验

我所06年的维修行业管理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积极肯定,也受到了广大企业和有关单位的一致好评,大大提升了运管部门在维修检测行业中的地位和威信。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因为我们始终将“实事求是,坚持三勤”八个字作为行业管理工作的座右铭。

一、是要“实事求是”。就是注重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用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现实问题,不盲目照抄一些条条框框。例如我们在调解维修检测质量纠纷中,针对纠纷产生的不同原因和调解相对人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操作办法。

二、是要“腿勤”。就要经常深入到维修检测企业一线,多听一听企业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作好企业的知音,随时掌握维修检测行业的总体情况和市场动态,发现存在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才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行业管理工作目标,这一点在06年的规范达标活动中体现的尤为充分。

企业工作经验总结篇(3)

构建和谐企业,是促进企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环节和重要保证。而构建和谐企业,至关重要的是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因而,交运集团通过召开董事会、经理会、监事会、党政工联席会、职工代表会等各种会议,统一领导层的思想认识,确立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始终把职工放在主人翁地位、始终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间的关系”的企业发展理念,提出了“三个始终不变”(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始终不变,充分尊重职工利益的原则始终不变,科学、合理、及时地协调出资人利益和劳动者利益关系的要求始终不变),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入手,切实加强了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目标责任体系。集团公司和基层单位分别成立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任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分管工会、劳人、安全、法制的领导和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在工会下设了办公室,建立了季度例会制度,制定了《集团公司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意见》,明确了考核标准,细化了实施措施。并按照 “以人为本、利益兼顾、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要求,把建设“和谐交运”和实现更高水平的“双四有”(职工有岗位、有工资、有住房、困难有救助;就餐有职工食堂、冬有取暖设备、夏有防暑措施、文化娱乐有活动场所)”确定为具体目标,列入了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与生产经营任务指标同时布置、同时考核、同时奖惩,切实把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放在了重要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二是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股东会新的权利机构条件下,交运集团继续发挥职代会民主管理、协调劳动关系的主渠道作用,对关系企业发展的重要决策、特别是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均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企业改制时,改制方案、程序、职工劳动关系转换、经济补偿计划,以及企业《员工管理条例》、《劳动纪律条例》、《职工奖惩办法》、《安全保卫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都广泛征求了职工群众的意见,最终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后方才实施。企业与职工在全面签订劳动合同的基础上,进一步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在职代会上举行双方签字仪式。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的落实,对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落实职工董事、监事制度。为了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骨干作用,交运集团确定企业工会以社团法人身份和职工持股会形式向企业出资,持有集团62.5%的股份,处于控股地位,职工不仅是企业劳动的主人,也是企业资产的主人。按照出资比例,安排进入集团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人员。在集团9人的董事会中有5名职工董事、5人监事会中有2名职工监事,他们和其他董事、监事有同等权利,代表职工从源头开始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全过程,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正确协调劳动关系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健全制度,规范利益关系

为了协调好企业劳动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交运集团在健全和落实企务公开制度以及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制度上狠下了功夫。一方面,充分发挥企务公开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桥梁作用,把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企务公开的重点,制定了《企务公开实施办法》,将职工收入、“四考”结果、评先树优、入党提干、招工评聘、财务审计、公务用车、业务招待、工程招标、物资采购、规章制度、重大决策等近20个方面,确定为企务公开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定期向职工公开,并且引入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标准,用于企务公开工作,使企务公开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目前,在交运集团,企务公开已成为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理顺职工情绪的渠道、消除职工疑虑的途径、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良方。另一方面,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在上级工会组织的帮助指导下,从开始,交运集团在全省交通系统和全市率先建立了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法人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制度,对职工劳动权益和收入分配权益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范。自实行这项制度以来,交运集团已经两次签订集体合同、5次签订工资集体协议,职工工资下保底、上不封顶,与效益同步年年有增长,职工各项待遇落实,从未出现过拖欠职工工资问题。职工养老、失业、工伤、医疗、计生、社会统筹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企业全部按国家规定及时足额交纳。工资分配向创利型、品牌型、技能型岗位倾斜,职工不但参加劳动分配还按资金、技术、管理及对企业所做的贡献参与效益分配,最近,交运集团又就女职工特殊权益劳动保护问题签订了《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这些集体合同的实行,有效地保障了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及时调整和规范了劳动关系,极大的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三、关爱到位,体现企业温暖

为了营造“企 业发展我发展,我与企业共兴衰”的良好环境,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交运集团逐步形成了“三个负责”(对股东负责、对职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经营理念,提出了把交运建设得更强大、更文明、更和谐的战略目标,同时,把不断实现更高水平的“职工工作有岗位、工资有保障、住房有保证、困难有救助;就餐有职工食堂、冬有取暖设备、夏有防暑措施、职工文化娱乐有活动场所”的“双四有”,作为维护职工利益的具体要求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基本内容,把对职工的关爱之心真正落到实处,使企业和谐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具体讲,我们做到了五点:

一是确保每个职工有工作岗位与合理收入。在坚持实行对个人严格“考核、考勤、考评、考试”的末位淘汰制的同时,交运集团对因此下岗的职工实行企业内部转岗培训、二次分流的政策,为职工创造就业岗位,提供重新就业的机会。近几年,企业共安置再就业职工200余人。每年增加工作岗位几十个,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达到14560元,职工家庭住房条件全部得到了改善。

二是确保每个职工有安全生产和劳动保障条件。企业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重于泰山的位置,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责任制,坚持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环境卫生、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预防安全事故。几年来,企业四项安全生产指标一直控制省定标准之内。

三是确保每个职工享有教育培训、发展提高的权利。为了提高职工劳动技能,集团公司专门设立60万元的培训基金,建立了职工培训中心,经常安排二十四分之一员工处于培训状态,实施在岗或脱产培训,提高职工素质。企业广泛开展“三金”(金点子、金要领、金搭档)“四技”(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技术协作、技术创新)活动以及“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素质提升活动,培养知识型、专业型、复合型员工;开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提高服务水平和安全质量的劳动竞赛;开展技术比武活动,评聘高级技工和技师,按技术等级发给津贴,尊重知识和人才,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建设知识型职工队伍,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确保对每个困难家庭实行救助帮扶。交运集团设立了60万元困难救助金,对生活困难的职工由工会定期研究救济;建立职工大病医疗互助金,职工遇有大病时,除社会医疗保险报销部分费用外,企业对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再按比例救济,年内一次最高额可达3万元;集中部分留用党费和党员捐款设立党员困难救助金,对困难的党员实施救助。,企业共救助各种原因造成困难的职工116人次,发放救济金20余万元。救助困难家庭子女上大学17人次2万余元,救助困难党员10余人次1万余元,医疗互助救济140余人共21万余元。

五是确保让每个员工时时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交运集团制定了《关爱员工条例》,规定职工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家庭困难,组织必须派人访问,并带去不同数额的慰问金;关心离退休职工和遗属,为70岁以上的离退休职工过生日,为8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200元健康补助,增加独生子女入托补助,每年为部分职工进行健康查体,组织外出参观旅游。每年拿出资金建设改善职工食堂、职工浴室、职工宿舍、职工文化室等等,组织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职工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不断提高的需求。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企业对职工的关心,对职工的尊重,对职工劳动和贡献的回报奖励。企业关爱之情,温暖了职工的心,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

四、完善机制,促进动态和谐

协调劳动关系、构建和谐企业是一项动态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健全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为此,交运集团下大力健全和完善了三个机制:一是完善调解机制。建立了两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工会主席担任调解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有关行政处室负责人参加;基层班组由工会小组长担任调解员。当发生劳动纠纷和争议时,各方主动参与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及时把劳动争议和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出现矛盾激化和群体事件。多年来,由于各方工作到位,企业没有因劳动关系矛盾发生一起严重事故,没有职工群体越级上访事件,没有重大治安事件。

企业工作经验总结篇(4)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全面检查验收中央企业“五五”普法工作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增强法治理念,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和法律风险防范能力,为中央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检查验收内容

(一)中央企业组织落实《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在中央企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和本企业“五五”普法规划的情况。

(二)中央企业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负责人学法用法情况;中央企业职工学法、守法、用法情况。

(三)中央企业规章制度建设情况,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和法律事务机构建设情况,法律纠纷发生和处理情况,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情况。

(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方案与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总结验收步骤和时间安排

总结验收工作从2010年3月份开始,到2010年年底结束。共分四个阶段:

(一)宣传动员阶段(3-4月)。中央企业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动员部署,制定检查验收方案和措施,做好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检查验收工作顺利开展。

(二)自查阶段(4-5月)。中央企业按照本通知要求组织自查,对本企业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和企业法制工作开展情况和实际效果进行检查,查找薄弱环节,积极加以整改。

(三)检查验收阶段(6-8月)。中央企业在本企业系统内开展验收和总结(中央企业“五五”普法检查验收指导标准见附件)。国务院国资委普法办公室组织检查验收组,采取抽查的方式赴中央企业进行检查。检查主要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查阅档案材料、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各中央企业请于8月30日前将“五五”普法自查、总结报告报送国务院国资委普法办公室。

(四)评比表彰阶段(9-12月)。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五五”普法工作整体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各中央企业报送的材料和检查验收结果,评选国务院国资委表彰的“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于12月底前将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推荐给全国普法办公室,参加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具体评选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总结验收工作是“五五”普法规划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五五”普法工作全面落实的重要环节和措施。各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总结验收工作的重要作用,在企业党委(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扎实实开展好总结验收工作。

(二)统筹协调,全面推进。总结验收工作按照全国普法办的要求,在国务院国资委组织指导下进行。各中央企业普法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本企业“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要充分调动本企业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要注意学习其他中央企业的好做法、好经验,重大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国务院国资委报告。

企业工作经验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053-01

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经济时代给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带来了新思路、挑战和变化,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资源取代了土地、资本、原材料等而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即人力资本取代物力资本而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主导原因。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战略难题。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重在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工程,这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上可以证明。现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现状不容乐观,在指导思想、培训内容和方法、评估和反馈机制的创建、培训市场的规范化和企业员工终身教育体系的创建等诸方面尚存在许多难题,必须要经过全面创新、经过创建“学习型组织”、经过培训立法、经过学习国际先进培训经验等加以改进,否则,是无法适应发展中的新经济的要求的。所以怎么样分析、研究一条适合我国企业情形的“中国式教育培训”之路,是摆在广大人力资源开发者面前的任务。

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经济时代,最有竞争力的组织莫过于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首先是一个勇于不停创新、善于全面创新的组织,是一个创新人才脱颖辈出的组织。因此我想,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经济时代的企业教育培训改进工作也应针对着创新、针对着创建“学习型组织”来开展。

一、创新教育培训观念

首先要突破(意为打开缺口突破难关)过去的教育培训思想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培训“注重人才国际化、尊重人才、加重人力资本投资”的新理念,充实认识“科教兴国”、“人才兴企”的战略意义,克服以往只注重眼前好处的短视目光,把提升企业的生存竞争力和员工个人的发展潜在能力作为企业教育培训的双重目标,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进行“系统思考”,激发勉励员工“自我超越”,经过教育培训“改善员工心智模式”,以将企业创建成一个有“共同愿景”、有合作精神的“学习团队”。这种教育培训观念实质上便是彼得·圣吉所倡导(率先提议)的“五项修炼”思想。

二、创新教育培训内容

要根据财产结构调整的要求、企业员工的实际素养水平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精心选择、设计教学主要内容,突出企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职业性、前瞻性和复合性。培训内容职业性应具有时代特点,能及时反映人类最新文明成果。不但需要把培训内容的重点放在企业经营办理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法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企业经营实务、岗位流程和技术、外语、计算机等必备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上,相比领导艺术、电子商务、虚拟企业、企业设计、企业信息系统的创建等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也因根据受训对象的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需求而纳入教学主要内容。另外,企业员工的道德教育(包括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责任心、奉献精神、沟通与合作本领、创新思维与创新本领的培养训练也必不行少。古人云“有德无才,其德可用;有才无德,其才难用”,道德观、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总评价和总看法)、信仰教育、企业文化教育也是企业教育培训不行或缺的内容。相比大量的必要再就业的下岗员工,创业思维、创业理念教育与再就业的本领培养同样重要。要在培训实践中不停总结、提炼,以创建适合不一样行业、不一样层次、不一样需求甚至不一样地区的“教育培训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库”,以利于有的放矢地提升培训效果。

三、抓紧落实企业教育培训的立法工作

逐步创建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法规体系,使培训工作法制化。制定培训组织、培训师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与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培训方法与本领、培训效果与考核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并包管实施(实际的行为),规范培训市场的创建和运作,把“实施(实际的行为)品牌战略、创造培训精品”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大课题(意是指我们要研究或者要解决的问题)加以分析,要特别重视对培训师资的资格认证、考核及功夫培训工作,确保培训质量。

企业工作经验总结篇(6)

第一条为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规范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以下简称国家监督抽查)工作,根据《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开展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工作必须遵守本办法。对出口商品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条国家监督抽查是由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依法组织有关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对生产、销售的产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并对抽查结果依法公告和处理的活动。国家监督抽查是国家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之一。

第四条国家监督抽查分为定期实施的国家监督抽查和不定期实施的国家监督专项抽查两种。

定期实施的国家监督抽查每季度开展一次,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根据产品质量状况不定期组织开展。

第五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组织和实施国家监督抽查工作,并国家监督抽查通报;有关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符合《产品质量法》规定条件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接受国家质检总局委托,负责承担国家监督抽查样品的抽样工作;符合《产品质量法》规定的有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负责承担国家监督抽查样品的检验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监督抽查相关工作。

第六条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地方组织的产品质量抽查活动,不得以国家监督抽查的名义进行,质量抽查通报不得冠以“国家监督抽查”字样。

第七条国家监督抽查的质量判定依据是被检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以及企业明示的企业标准或者质量承诺。

当企业明示采用的企业标准或者质量承诺中的安全、卫生等指标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强制性地方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作为质量判定依据。除强制性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要求之外的指标,可以将企业明示采用的标准或者质量承诺作为质量判定依据。

没有相应强制性标准、企业明示的企业标准和质量承诺的,以相应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作为质量判定依据。

第八条国家监督抽查的样品,由被抽查单位无偿提供,抽取样品的数量不得超过检验的合理需要。

第九条被抽查企业应当积极配合国家监督抽查工作。对不便携带的样品必须由被抽查企业负责寄、送至检验机构。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国家监督抽查和拒绝寄、送被封样品。

第十条国家监督抽查不向企业收取检验费用,国家监督抽查所需费用由财政部门安排专项经费解决。财政部门专项拨付的国家监督抽查经费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使用。

第十一条凡已经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自抽样之日起六个月内,各行业、企业主管部门,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其他部门对该企业的该种产品不得重复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确定抽查计划和抽查方案

第十二条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主要是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用户、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

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制定《国家监督抽点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并根据产品发展和质量变化情况,进行修订和调整。

第十三条国家质检总局根据《目录》,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国家监督抽查计划,并向有关单位下达国家监督抽查任务。

第十四条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机构接受国家监督抽查任务后应当制订抽查方案。

抽查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抽样。说明抽样依据的标准,抽样数量和样本基数,检验样品和备用样品数量。

(二)检验依据。检验依据应当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原则。

(三)检验项目。检验项目应当突出重点,主要选择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项目及主要的性能、理化指标等。

(四)判定规则。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中有判定规则的,原则上按标准的规定进行判定。标准中没有综合判定的,可以由承担国家监督抽查任务的检验机构提出方案,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意并征求行业主管部门意见,报国家质检总局同意后施行;

(五)提出被抽查企业名单。确定抽查企业时,应当突出重点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大、中、小型企业应当各占一定的比例,同时要有一定的跟踪抽查企业的数量。必要时,可以专门指定被抽查企业的范围;

(六)抽查经费预算。抽查经费预算应当按照不盈利的原则制定,主要包括检验费、差旅费、样品运输费、公告费等。

国家监督抽查方案中的抽样、检验依据、检验项目、判定规则等内容应当坚持科学、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第十五条抽查方案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批准后,向承检机构开具《国家监督抽查任务书》、《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通知书》和《国家监督抽查情况反馈单》。

第十六条检验机构接受国家监督抽查任务后,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监督抽查有关规定,并对抽样及检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各有关单位对国家监督抽查中确定的产品和被抽查企业的名单必须严格保密,禁止以任何名义和形式事先泄露和通知被抽查企业。

第三章抽样

第十七条国家监督抽查抽样人员应当由被抽查企业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派的人员、承检单位的人员组成。到企业进行抽样时,至少应当有2名以上(含2名)抽样人员参加。严禁抽样人员事先通知被抽查企业,严禁被抽查企业或者与其有直接、间接关系的企业参与接待工作。

抽样人员抽样前,应当出示国家质检总局开具的《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通知书》和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和工作证),向企业介绍国家监督抽查的性质和抽样方法、检验依据、判定规则等,再进行抽样。

第十八条抽查的样品应当在市场上或者企业成品仓库内的待销产品中抽取,并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抽取的样品应当是经过企业检验合格近期生产的产品。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抽样:

(一)被抽查企业无《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通知书》所列产品的;

(二)产品未经企业检验合格的;

(三)有充分证据证明拟抽查的产品为企业自产自用且非用于销售的;

(四)产品为按有效合同约定而加工、生产的;

(五)抽样时有充分证据证明该产品用于出口,并且出口合同对产品质量另有规定的;

(六)产品标有“试制”或者“处理”字样的;

(七)产品抽样基数不符合抽查方案要求的。

第十九条被抽查企业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拒绝接受抽查:

(一)抽样人员少于2人的;

(二)抽样人员姓名与《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通知书》不符的;

(三)抽样人员应当携带的《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通知书》和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和工作证)等材料不齐全的;

(四)被抽查企业和产品名称与《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通知书》不一致的;

(五)抽样人员事先通知该企业的。

第二十条抽样人员封样时,应当有防拆封措施,以保证样品的真实性。

第二十一条抽样工作结束后,抽样人员应当填写抽样单。抽样单中有关企业名称、商标、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抽样日期、抽样基数、抽样数量、执行标准、检验依据、是否为合格待销产品、是否为出口产品、该批产品是否有合同、生产许可证和认证的情况等内容必须逐项填写清楚。企业需要特别陈述的情况,在备注栏中加以说明。

第二十二条抽样单必须有抽样人员和被抽查企业有关人员签字,并加盖被抽查企业公章。对特殊情况,可由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予以确认。

抽样单一式四份,分别留存检验机构和企业,寄送当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报送国家质检总局。

第二十三条对因转产、停产等原因导致无样品可抽的,企业必须出具书面证明材料;抽样人员应当查阅有关台账予以确认,并在证明材料上签字。

第二十四条被抽查企业拒绝依法进行抽样的,抽样人员应当耐心做工作,并阐明拒检后果和处理措施;必要时可以由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通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予以协调。如企业仍不接受抽查,抽样人员应当及时向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国家质检总局报告情况,并对该企业按照拒绝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以下简称拒检)论处。

第二十五条抽样工作完成后,抽样人员负责及时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通知书》第二联、抽样单及抽查方案报送被抽查企业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需要企业协助寄、送样品的,企业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样品寄、送指定的检验机构。无正当理由不寄、送样品的,按拒检论处。

第二十六条抽样之后,在市场上抽取的样品,检验机构还应当以特快专递书面通知产品包装或者铭牌上标称的生产企业,并由该生产企业确认样品的真伪。企业接到书面通知15日内无任何书面回复的,视为确认该产品为该企业所生产。

第二十七条抽样的样品应当在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后继续保留三个月。到期后,样品退还被抽查企业。因检验造成破坏或者损耗而无法退还的样品可以不退还,但应当向被抽查企业说明情况。企业要求样品不退还的,可以由双方协商解决。

检验机构应当妥善保存备用样品。

第四章检验

第二十八条承担国家监督抽查检验工作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符合法定要求,并且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授权开展产品质量检验工作。国家监督抽查的检验工作一般委托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部级或者省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承担;经国家实验室认可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优先选用。

国家监督抽查工作禁止分包。检验机构在承担国家监督抽查任务过程中,对抽查涉及的所有检验项目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分包。

第二十九条检验机构应当严格制定有关样品的接收、入库、领用、检验、保存及处理的程序规定,并严格按程序执行。

第三十条接收样品应当有专人负责检查、记录样品的外观、状态、封条有无破损及其他可能对检测结果或者综合判定产生影响的情况,并确认样品与抽样单的记录是否相符,对检测和备用样品分别加贴相应标识后入库。必要时,在不影响样品检验结果的情况下,可以将样品进行分装或者重新包装编号,以保证不会发生因其他原因导致不公正的情况。

第三十一条样品的领用要严格执行相应的领用程序,有专人负责,检验过程中,样品的传递应当有详细的记录。

第三十二条检验仪器设备应当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并在检定周期内保证正常运行。

第三十三条检验机构在检验前应当组织所有参加检验的人员学习检验方法、检验条件等,并确保按规定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进行检验工作。

第三十四条现场检验要制定现场检验规程,并确保对同一产品的所有现场检验遵守相同的操作规程。

第三十五条检验原始记录必须如实填写,保证真实、准确、清楚,不得随意涂改,并妥善保留备查。

第三十六条检验过程中遇有样品失效或者其他情况致使检验无法进行时,必须如实记录即时情况,并有充分的证实材料。

第三十七条检验结束后,在生产企业抽样的,应当及时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检验结果通知单》寄送该生产企业,抄送该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在市场上抽样的,对已确认生产企业的,除按前款规定寄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检验结果通知单》之外,还应当及时寄送被抽查的经销企业;无法确认生产企业的,应当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检验结果通知单》寄送被抽查的经销企业,抄送其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第三十八条检验报告内容必须齐全,检验依据和检验项目必须清楚并与抽查方案相一致,检验数据必须准确,结论明确。

第三十九条在生产企业抽样的检验报告应当打印一式三份。一份由承担国家监督抽查任务的检验机构留存,其余分别寄送该生产企业和该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在市场上抽样的,对已确认生产企业的,检验报告应当打印一式四份。除按前款规定寄送检验报告外,还应当及时寄送被抽查的经销企业;无法确认生产企业的,检验报告打印一式三份,分别寄送该生产企业和该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在市场上抽样的,对已确认生产企业的,检验报告打印一式四份。除按前款规定寄送检验报告外,还应当及时寄送被抽查的经销企业;无法确认生产企业的,检验报告打印一式三份,分别寄送经销和经销企业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检验报告必须于上报国家监督抽查结果之前以特快专递寄出。

第五章异议的处理与汇总

第四十条被抽查企业或者经过确认了样品的生产企业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接到《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检验结果通知单》之日起15日内,向组织实施国家监督抽查的国家质检总局提出书面报告,并抄送检验机构。逾期未提出异议的,视为承认检验结果。

第四十一条国家质检总局可以委托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机构处理企业提出的异议。

检验机构收到企业书面报告,需要复验时,经国家质检总局同意,应当按抽查方案采用备用样品检验,并应当在10日之内作出书面答复。复验结果抄报国家质检总局,抄送企业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第四十二条复验一般由原检验机构进行。所需检验费纳入国家监督抽查经费。

特殊情况下,由国家质检总局指定检验机构进行复验。复验结果与抽查结果不一致的,复验费用由原检验机构承担。

第四十三条检验机构在抽查工作完成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将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的报告及有关附件报送国家质检总局。

第六章监督抽查结果的处理

第四十四条国家质检总局负责汇总抽查结果,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通报,并向社会国家监督抽查公告;对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和环保的不合格产品,影响国计民生并且质量问题严重的不合格产品,以及拒检企业,予以公开曝光。

第四十五条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及时转发国家监督抽查通报,并根据情况,可以通报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举办不合格厂长(经理)学习(培训)班。

对于某一地区被抽查的企业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的,必要时可由国家质检总局直接向地方政府及地方党政主要领导通报质量问题。

第四十六条对于抽查中反映出有倾向性的质量问题,或者产品质量问题严重、抽样合格率较低的产品,国家质检总局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或者组织行业协会、检验机构召开产品质量分析会。

第四十七条凡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的生产、销售企业,除因停产、转产等原因不再继续生产的以外,必须进行整改。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督促和检查企业整改工作。

第四十八条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整改:

(一)质量问题严重的,必须立即停止该种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二)企业法定代表人向全体职工通报国家监督抽查情况,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工作责任制;

(三)查明不合格产品产生的原因,查清质量责任,对有关责任者进行处理;

(四)对在制产品、库存产品进行全面清理,不合格产品不准继续出厂,对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格产品,要按照《产品质量法》等有关规定监督销毁或者作必要的技术处理;

(五)根据不合格产品产生的原因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有关部门整改要求,在管理、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六)积极参加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不合格企业厂长(经理)学习(培训)班和产品质量分析会;

(七)按期提交整改报告和复查申请;

(八)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整改复查和产品质量的复查检验。

第四十九条不合格产品销售企业必须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整改:

(一)立即对在销产品的库存产品进行清理,对直接危及人身健康安全或者存在致命缺陷或者失去使用价值的产品,必须立即撤下柜台,严禁继续销售,对仍有使用价值的产品,退回生产企业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或者标明处理品后方可继续销售;

(二)针对质量问题,查清质量责任;

(三)加强对供货方的审查把关和验货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质量责任制。

第五十条企业整改工作完成后,应当向当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复查申请,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委托符合《产品质量法》规定的有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按原方案进行抽样复查。复查申请自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监督抽查通报之日起,一般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五十一条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的复查检验费用,由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支付。

第五十二条拒检企业的产品,无正当理由不寄、送样品的企业,产品按不合格论处。拒检企业的复查工作由企业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委托承担国家监督抽查检验工作的质检机构进行。

第五十三条应当进行复查而到期仍不申请复查的企业,由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进行强制复查。

第五十四条对国家监督抽查中涉及安全卫生等强制性标准规定的项目不合格的产品,责令企业停止生产、销售,并按照《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对直接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和存在致命缺陷的产品,由国家质检总局通知被抽查的生产企业限期收回已经出厂、销售的该产品,并责令经销企业将该产品全部撤下柜台。

第五十五条对国家监督抽查中涉及一般项目不合格的产品,责令企业限期改正。

第五十六条取得生产许可证、安全认证的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责令立即限期整改;整改到期复查仍不合格的,由发证机构依法撤销其生产许可证、安全认证证书。

第五十七条企业的主导产品在国家监督抽查中连续两次不合格的,由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建议,并向社会公布。

第五十八条对于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复查后仍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生产企业,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同当地有关部门,责令企业停产整顿。

第七章工作纪律

第五十九条参与国家监督抽查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执法、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对被抽查的产品和企业名单必须严守秘密。

第六十条检验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监督抽查工作有关规定承担抽样及检验工作,应当保证检验工作科学、公正、准确。

第六十一条检验机构应当如实上报验检结果和检验结论,不得瞒报,并对检验工作负责。

检验机构在承担国家监督抽查任务期间不得接受被抽查企业同类产品的委托检验。

第六十二条检验机构不得利用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参与有偿活动。

第六十三条检验机构未经国家质检总局同意,不得擅自将抽查结果及有关材料对外泄露;不得擅自向企业颁发国家监督抽查合格证书。

第六十四条检验机构和参与国家监督抽查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责令改正,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撤销有关证书和证件,取消从事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的资格;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企业工作经验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F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9-0073-02

项目建设包括项目决策咨询(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实施(初步设计、招标、施工图阶段)、项目竣工验收、项目后评价等阶段,项目后评价是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项目竣工投产并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通过对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竣工投产、生产运营等全过程进行系统评价;前期咨询(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设计(初步设计、招标、施工图、竣工图等阶段)作为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咨询设计进行评价亦是项目后评价工作内容之一。咨询设计企业对其承担项目的前期咨询、设计进行自我评价,主要是对其完成的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以到达不断提高其咨询设计企业自身水平,它有别于建设项目后评价中所包含的对项目咨询设计的后评价。项目后评价中对前期咨询、设计进行评价,是通过第三方按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开展,其评价的结果经验教训,虽然对咨询设计企业总结经验教训有较大的帮助,但由于我国建设项目后评价主要针对大型项目开展,咨询设计企业承担的大多数中小项目无法通过建设项目后评价这一途径对承担的项目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因此,咨询设计企业对承担项目采用自我评价的手段进行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现实意

义。

一、评价的重要性

由于前期咨询、设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对项目投资效益影响重大,甚至于决定项目的成败,加之建设项目具有单件性、复杂性和工期长等特点,给建设项目可行性、效益的分析预测带来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即使最优秀的项目,项目的可行性、实施方案与实际情况均有误差。因此,咨询设计企业做好项目前期咨询、设计的自我评价总结,通过对前期咨询工作中方案的选择、经济性可行性的分析,实施设计方案与原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对比总结,以及对项目预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建立以项目自我评价资料档案库,是提高咨询设计企业咨询、设计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目前咨询设计企业在项目实施后为项目业主所提供的设计总结报告,一般是为满足竣工验收程序的设计文件,大多数情况没有对承担项目的前期咨询、设计成果进行系统性地评价总结,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往往只掌握在主要项目负责人的脑中,不为单位所积累,这不利于单位技术进步和竞争力的提高。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面临与国际接轨的挑战,单位拥有技术资源和核心技术,是咨询设计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咨询设计企业只有在拥有技术人才的同时,作好项目前期咨询、设计成果自我评价,不断总结其项目经验,积累丰富的技术资源,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技术资源优势处于领先地位。

二、评价的时间、方法、内容和方式

由于前期咨询、设计工作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咨询设计企业对其完成工作实施后的自我总结、评定,因此如何选择其评价的时间、方法、指标及内容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关键。

(一)评价的时间

项目后评价的时间一般选择在项目达到其生产能力后进行,咨询设计企业对项目的自我后评价可在项目达到生产能力后,结合项目的后评价同步开展工作,亦可待项目后评价完成后,根据项目后评价成果,结合自己单位情况开展。

(二)评价方法

项目前期咨询工作自我评价主要是在项目决策阶段,对咨询设计企业所推荐方案的技术经济所采用指标的可行性进行验证;项目设计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原设计与实施后技术方案差异对比分析总结。可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1.前后指标对比分析法。根据项目前期咨询、设计主要特征指标与实施后实际运行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进行对比,总结经验、教训。

2.价值工程评价法。通过对项目前期咨询工作、原设计与实施后实际成果之间的价值与功能指标进行评价总结,以功能合理为前提,通过评价项目是否实现了功能最优,从而评价项目前期咨询、设计成果合理性。

(三)评价内容

咨询设计企业对前期咨询、设计工作的自我评价,主要是验证前期咨询工作中各项指标的选择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设计成果实施后是否达到技术、安全、经济、环保等要求。因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评价工作:

1.前期咨询工作成果评价。项目建议书是项目立项的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则是项目是否可行性主要技术文件。咨询设计企业在前期咨询工作中,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程规范,以市场需求预测为前提,结合自身的技术水平及经验,提出不同的方案,通过对项目的技术、经济、安全、社会环境等可行性分析,为投资者推荐科学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因此,前期咨询工作成果的边界条件建立在假设和预测基础之上,咨询设计企业在项目实施投产后,应对前期咨询工作中项目市场预测、项目规模、工程及设备方案、投资估算、融资方案、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环境及社会评价等指标进行验证,评价建设方案的实际可行性及偏差,才能确定其前期咨询工作成果的是否科学、合理、经济。(1)市场预测指标评价。通过对前期咨询工作中项目市场现状调查、产品与需求预测、产品价格、市场竞争力、市场风险分析等指标验证和再评价,评价前期咨询工作中选择指标及预测方法的科学性;(2)项目规模指标评价。通过项目投产后实际达产情况分析,验证前期咨询工作中对资源条件的论证、建设规模及场址选择的合理性;(3)工程及设备方案指标评价。项目投产后实际运行后,分析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的选型、工艺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实现项目安全、先进、经济、节能、环保等目标;(4)投资估算评价。通过实施后项目总造价对比分析,评价前期咨询工作中项目估算单价、项目内容及工程量、项目其他费用预测是否合理;(5)融资方案评价。通过项目实际资金的组织运作方式,分析前期咨询工作提出的资金来源选择、资金筹措方式、融资方案是否具备可操作性;(6)财务评价。通过项目投产后实际财务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分析,验证前期咨询工作中选定的财务评价的基础数据与参数选择、销售收入与成本测算,以及进行评价的财务评价指标的可靠性;(7)国民经济评价。项目实施后,分析前期咨询工作中国民经济评价选择的范围、内容、参数、指标对国民经济的实际影响;(8)环境及社会评价。通过对项目投产后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前期咨询工作中选择的评价指标、内容、方法的可实现性。

2.勘察成果评价。在项目整个过程中,勘察、测量成果是保证前期咨询工作及设计科学合理的基础。通过项目实际实施后的情况对比,分析实施后项目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与原勘察成果结论的差异,并对其有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

3.设计方案评价。(1)技术性评价。通过对实施方案与原设计方案的分析,对比实施方案的工程规模、功能与原设计方案的差异,分析总结实际方案技术创新性、采用专利技术的情况、存在的设计缺陷等;(2)经济性评价。实际实施方案运行后的经济效益是验证一个项目是否最佳的主要标致,通过实施方案的经济效益与原经济效益测算分析对比,总结原经济分析指标的合理性、财务指标的可行性,确定测算指标与实际指标的误差;(3)安全性评价。通过对项目实际投产运行后的安全性能进行分析,总结设计方案本身的安全性及实施过程中安全性能;(4)环境的影响分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项目实施后在满足技术、经济可行的的情况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否在设计方案的控制范围;(5)对社会的影响分析。分析实施方案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实际影响是否与原设计方案的社会影响存在差异。

4.设计工作质量评价。(1)勘测设计是否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各阶段的成果是否按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计是否有重大漏项、设计差错,从而影响工期延长或投资被突破原概算等,进行对比分析;(2)设计图纸是否满足合同要求及施工进度;(3)设计是否在严格按国家标准、规程规范、定额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及施工工艺要求。

5.业主对项目设计的评价意见。设计单位的宗旨是为业主做好服务,工程技术人员在不违反国家相关规程规范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业主意见或建议,并贯穿于项目之中,才能体现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目标。因此,综合收集业主对项目设计方案、设计服务的反馈意见,并分析整理总结,也是做好项目设计评价的重要工作。

6.勘测设计成本核算评价。统计实际发生的勘察、测量、设计成本,与计划工作量的对比分析。

7.对业主评价。统计业主对合同履约率,评价业主信誉度并建立业主信用卡档案。

(四)评价方式

由于咨询设计企业对项目的前期咨询、设计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咨询设计企业选择合适的工作方式,才能有效的开展此项工作,可采用以下评价方式:

1.独立评价方式。咨询设计企业可以成立独立的评价部门,对其承担的项目进行自我评价总结。

2.相对独立评价方式。咨询设计企业的技术质量部门,在管理项目的质量的同时,结合项目质量考评,对项目进行评价总结。

3.自我评价方式。由承担项目的负责人牵头,结合项目竣工验收或项目后评价,组织项目参与人员对项目进行自我评价。

三、结语

咨询设计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咨询设计企业不断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更需要咨询设计企业不断对已完成的项目前期咨询、设计成果进行总结评价,通过总结经验指导新的项目、通过吸取教训防止相同错误发生。因此,咨询设计企业加强对其承担项目的自我后评价总结,是其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应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广浩,周坚.项目后评价方法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

企业工作经验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 TU-020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727-5123(2009)02-027-02

1 企业基本情况

陕西百威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取得了房屋建筑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和招标资质。公司下设办公室、经营计划部、技术质量部、造价咨询部、招标部、财务部和一个分公司、一个办事处、40个项目监理机构。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高、中、初相结合,专业配套,人员数量满足工程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监理队伍。目前公司拥有从业人员170余名,其中取得国家和省部级注册执业资格的60余名,监理员、造价员110余名。承担了房屋建筑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监理业务和招标业务,并向项目管理延伸发展。建立了百威监理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和企业战略,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制定了《企业十年发展规划》,确立了企业发展定位目标;编制了《百威监理企业管理全书》;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并注册了企业网站,发挥网络信息作用;启动了企业形象战略计划,确立了企业品牌战略。从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多年来的工程监理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监理经验。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套齐全,规章制度健全,企业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实现了监理工程合格率100%,监理合同履约率100%的企业质量目标。赢得了新老客户的赞赏和信赖,多次受到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表彰。

2 实施百威品牌战略

2.1 品牌战略。我们确立了“高起点,规范化,创品牌”战略,塑百威品牌,创和谐企业,建名牌公司,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品牌不是吹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不是自封的,而是由业主评价,市场认可的。因此,要求员工从我做起,从项目监理部做起,从每项工程监理做起。组织员工开展“塑百威品牌,创和谐企业,建名牌公司”活动;争创优秀总监理工程师,优秀监理工程师,先进项目监理部,先进监理工作者活动。

2.2 企业战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企业发展需要企业战略的引导和支撑。一个企业昨天好、今天好,并不代表明天仍然好。如果战略决策失误,很可能导致从辉煌走向衰败。这就需要企业至少必须拥有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必须要有适者生存的适应能力;二是必须要有提高企业规避风险、抓住机遇的应变能力;三是必须要有可以推动企业摆脱困境,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而其中战略创新则生死攸关,至为重要。

2.3 经营战略。公司成立伊始就确立了“先谋势,后谋利”的经营战略。坚持在头三年创业期,“薄利多监”,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略有盈余的原则。重点放在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广集人才,建设队伍;规范监理,赢得顾客;热情服务,占领市场。从而,使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由“初创期”步入了“成长期”。

2.4 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制定了《企业十年发展规划》,确立了企业发展定位目标:“一年贯标、增项,两年升乙级,五年升甲级,六年计算机联网,八年建立检测室,十年建成名牌监理公司。十五年打入国际市场,承担海外工程监理业务,向‘百年老店’奋斗。”使企业沿着这些目标一步一步持续发展,防止大起大落,忽冷忽热,背离目标,步入歧途。

2.5 创新战略。公司确立了“否定自我,以变制变”的创新战略。品牌为旗,管理好的品牌会长存下去,死掉的只是不擅管理的品牌经理。创新为魂,如果一个人没有在很长时间内忘记海岸,他就不会发现新大陆。只有与时俱进,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3 打造百威品牌形象

3.1 企业形象。全面实施企业形象战略计划。未来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形象是由内向外,由抽象到具体,互相推动,不断发展的系列工程。实施CIS企业形象计划系统,有利于更好的发扬百威监理特有的企业文化,升华企业的经营理念。2003年5月公司正式开始规划设计企业识别系统(CIS),希望通过实施导入CIS,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以配合实施公司发展目标。

“百威CIS企业形象计划”是在公司原有内涵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精心的设计,涉及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这“CIS”的三大领域。2003年底公司全面导入CIS企业形象系统,从此企业形象战略计划全面启动。

3.2 员工形象。要求每个员工认识到“我的形象就是百威形象”,百威员工要有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有修养,讲诚信,讲科学,高素质,高能力,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员工形象是企业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为此,制定了《百威员工行为规范》,对员工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接听电话、工作场所、涉外礼仪等,均做了具体规定。通过形象文化来培养员工良好的形象意识,道德意识,以规范文明的礼仪来展现企业的良好形象。

3.3 打造百威品牌形象。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领导形象、员工形象、部门形象、监理形象做起,打造百威品牌形象,弘扬百威品牌魅力,提高百威品牌效应。

3.4 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作用,宣传百威品牌。俗话说:信息灵,百业兴。我们建立了“百威监理”企业网站,注册了“百威监理”中文域名和英文域名,网上介绍企业,监理业务信息,人才招聘信息,网上申报企业资质,统计报表,监理工程师注册,变更,换证,了解市场信息,行业动态,下载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工程监理的法律、法规、文件、通知以及监理工作需要的信息资料,以便及时指导我们的监理工作。

3.5 总结经验,宣传交流,弘扬百威品牌。2006年7月5日至7日三天,我公司总经理刘平建同志参加了国家监理协会,在重庆举办的“工程监理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交流会”,并在会上做了题为《与时俱进求发展,规范监理创品牌》的交流发言,刊登在国家《建设监理》杂志2007年第二期。

2006年5月17至18日两天,我公司副总经理苏万厚同志参加了陕西省监理协会,在西安举办的“安全监理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题为《履行安全监理职责,防范安全责任风险》的交流发言,刊登在《陕西建设监理》2006年第3期会刊上。

我公司副总经理苏万厚同志,2006年6月撰写的《第一次工地会议监理交底要点》,发表在国家《建设监理》2006年第4期。2006年8月撰写的《论建设好管理好项目监理机构》,发表在国家《建设监理》2006年第6期。2007年4月撰写的《建筑节能工程监理工作要点》,发表在《上海建设工程咨询》2007年第7期。2007年7月撰写的《我国第一部涉及多专业的节能工程验收规范》,发表在国家《建设监理》2007年第5期。2007年11月撰写的 《怎样学好用好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发表在国家《建设监理》2008年第2期。2008年5月撰写的《论文明监理、规范监理》,发表在《上海建设工程咨询》2008年第8期。撰写的《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有罚款权吗》,发表在国家《建设监理》2008年第8期。《挤密桩法处理地基工程监理控制要点》,发表在国家《建设监理》2008年第10期。《CFG桩复合地基工程监理控制要点》,发表在国家《建设监理》2009年第2期。

通过经验交流会,专题研讨会和工程监理刊物,不仅宣传介绍了我们企业的做法和经验,而且学习了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对我们自己也是个提高。因此,要求员工(尤其是将要晋升中级、高级职称的同志)要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宣传交流,既提高个人品牌,也提高百威品牌,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4 规范监理,打造品牌

4.1 规范监理从百威做起。每接受一个工程项目,我们都根据该项目建筑特点、结构形式、工程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以及业主的要求,与总监协商组建老、中、青相结合,高、中、初相结合,专业配套齐全,人数满足工程需要的强有力的项目监理班子,任命总监、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进驻工地,规范化的开展监理工作。

各项目监理部围绕“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的中心任务。采取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监理方法,注重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严格事中控制,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好事后控制,严把验收关,决不放过一个安全隐患和质量隐患或不合格项。

采取“一说、二写、三停工、四报告”的监理手段,一说:对发现的问题,先口头指出,承包单位改了就好。二写:对监理口头提出的问题,承包单位没有改时,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要求承包单位整改,并回复整改情况。三停工:承包单位仍未整改,继续作业时,征得业主同意,总监签发停工令,要求承包单位停工整改。四报告:承包单位拒不整改和停工的,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警钟长鸣,注重安全监理,严格质量控制,从而促进了安全生产,保证了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未发生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

对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实行进场报验制度;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材料实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对涉及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按规定实施旁站监理制度;对工程施工过程实行一日两次巡视制度;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和隐蔽工程,实行平行检验制度;对单位工程实行竣工预验制度,对预验中发现的问题,要求承包单位进行整改和完善,监理跟踪检查验收;整编监理资料,编写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和监理工作总结,交建设单位;协助建设单位组织工程正式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4.2 规范监理,赢得荣誉。企业先后荣获咸阳市2002年度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荣获咸阳市2003年度创建文明工地先进单位,荣获咸阳市2005年度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荣获咸阳市总工会2006年度工会工作先进集体,荣获咸阳市2007年度和2008年度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荣获陕西省2002年至2004年度先进监理单位,2004年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刘平建同志荣获全国工程监理先进工作者称号。

企业工作经验总结篇(9)

一、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推广与实践研究意义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赢得越来越多高校广泛关注,其中《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课程就是典型利用体验式教学方式设计经典案例,其科学性、简易性、实用性、趣味性等诸多优点,受到了我国众多高校广泛赞誉。体验式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和身临其境中,切身体验学习经营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学以致用。与此同时,该教学方法与我国众多高职院校所倡导的“工学结合”办学理念,相辅相承,相得益彰。因此,得到了全国各大高职院校广泛青睐。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推广与实践实现思路与实施过程

1.实现思路

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是在预设的模拟情境下,通过所授知识的教、学、用三者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参与中切身感受到学为所用,学为即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实现思路是:在创设符合所传授知识具有较强相关性、实践可行性、适合多角色参与性三个要求的情境的基础上,确定每个角色的职能,并按预定的行为规则即每个角色的行为约束,在一定的时间和互动机制约束下,按照预设的行为规则完成相应技能操作任务,并对操作结果根据预先确立的评价标准,结合社会应用实践进行综合分析,产生最终的评定结果。即紧紧围绕“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通过设置与企业实践近似真实的企业经营情境,实施教学,并取得显著教学效果。

2.实施过程

以《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课程教学为例,将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推广与实践实现过程分为三个必要环节:即情境创设;规则制定;结果评定。

(1)情境创设。情境创设主要完成两项任务,即教具设计与角色分配。在运用基于“工学结合”体验式教学法的《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课程教学中,其操作是:一方面,该课程教具设计主要包括6张分别代表一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的沙盘盘面;若干灰币、彩币、空桶、标签等。沙盘盘面根据制造企业运营中的不同职能划分为营销与规划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等不同的部门。各职能中心功能是:战略规划、市场营销、生产组织、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另一方面,角色分配是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拟为一个彼此互相竞争企业。每组人数5~6人,分别以CEO、运营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营销总监、采购总监等角色参与经营。教师则以银行、供应商、分销商等身份开展教学。每组利用代表不同含义的各种教具和沙盘盘面为载体进行经营。

(2)规则制定。一方面,组织准备工作主要任务是完成教具的设计、角色的分配,以及教学组织等工作。另一方面,基本情况描述是企业经营者在充分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如股东期望、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市场占有率、产品、生产设施、盈利能力等)的基础上,以企业起始年的基本盘面、两张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为起点,根据各种产品的总体需求量、单价、发展趋势的市场预测结果,制定企业的总体战略和业务策略。并在综合考虑市场及企业运营的各各方面的基础上,对相关项目如市场划分与准入;销售会议与订单争取;厂房购买、出售与租赁;生产线购买、转产与维修、出售;产品生产;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与ISO认证;融资贷款与贴现;综合费用与折旧、税金等规则做出必要约定。

(3)结果评定。每经营一年后,CEO们都要对本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内外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深刻反思成败所在。教师则根据每个企业的经营结果,结合企业经营实际进行点评并做出针对性的指导。6年经营结束后,根据每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评出经营成果最佳的企业,给予鼓励和表扬,并邀请该企业的CEO发表经营成败感言,以此将这份快乐与感悟传递给更多的同学,使其他同学也同样感受到这份经营中的快乐与艰辛。

三、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推广与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缺少必要的实施体验式教学所需经费

在实施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过程中,一些学校由于经费紧张或不足,难以满足实施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的经费需求,使教师们因缺乏必要的软、硬件条件的支持难以现实该教学方法的推广与实践。

2.对体验式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认识不足或存在偏差

部分高职教师的教学观念保守,思路拘限,对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认识的不足或存在偏差,难以将体验式教学与“工学结合”有机结合,因而不能更好地实现体验式教学的良好效果,影响了该教学方法的推广。

3.兄弟院校间关于基于“工学结合”体验式教学推广与实践交流与创新较少

为了更大程度地避免该教学方法的拘限性给教学效果带来的不良影响,增加兄弟院校间关于教法的交流与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但事实上,目前各兄弟院校间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的推广与实践交流与创新还很少,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约制了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推广与实践。

四、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推广与实践存在困难的解决思路与建议

1.校方全方位支持

实施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法离不开各院校经费、政策以及所需软、硬件条件的全方位支持,这是开展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是施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的关键。

2.建立多维度、多方向、多主体的教法探讨与交流平台

增强兄弟院校间基于“工学结合”体验式教学法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与兄弟院校间、教师间、课程间关于基于“工学结合”体验式教学方面的交流,使其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取得更突出的教学效果。

3.建立有效考核激励体系,激励教师教法的创新与探索

通过对推广与实践基于“工学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师实施奖励,对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体系,激励教师对教法进行创新,鼓励他们把更多的精力与智慧投入到“工学结合”的教法探讨,使该教法更能符合授听对象的需求,从而更能体现出不同于其他教法的优势,为其自身创造出更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企业工作经验总结篇(10)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onal working experience, the author obtained a deep understan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systematic conclusion to the whole process from the project supervision to the quality quality warranty. To better learn the lesson from the operation of project supervision, share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with supervision enterprise, and propose the valuable advice for the new supervision work, a valuation of the supervision after the project is necessary. In the paper, the author will make a discussion on the experiences after several valuation after the project supervision.

Key words: project supervision; evaluation after the event; 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实际工作中,每当一个项目竣工验收完成,监理方往往通过监理质量评估报告、监理总结报告、监理业务手册等书面资料来对项目监理部具体工作,分析广度和深度都存在局限性,坦率的说其仅仅只能为工程质量评估及项目监理资料归档所服务。对希望通过项目监理总结积累经验教训、从而提高监理企业各部门业务能力而言,其作用极其有限。

项目监理工作后评价的定义

借鉴项目后评价的内涵,对项目监理工作后评价可以定义为——有监理企业通过对所服务项目的监理全过程活动进行检查总结,通过真实有效的信息积累,编制工作管理数据库,总结经验教训,评价项目监理工作成效以及项目监理经济效益,并找出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原因,对日后监理项目的承接、监理机构的组织、项目监理活动的管理及监理经营活动的拓展等事项提出合理化建议。

监理工作后评价可在工程竣工后着手编制,部分工程数据可在工程进行中进行收集,而质量保修期内监理活动总结则是监理工作后评价内不可缺少的一环内容。

监理工作后评价一般可由监理企业内的工程管理部或者项目管理办公室牵头组织,各部门具体负责其中设计内容;公司总经理根据项目的重要性或特殊性也可选择性组织对某些项目监理工作进行后评价。

项目建立后评价内容与监理总结报告的区别:

监理工作后评价内容与监理总结报告时有区别的。监理工作后评价不仅仅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项目全过程监理活动及包括经济产出在内的效益进行评价;从时间跨度上讲,后评价从监理投标开始到监理合同履行完成,从内容上讲,涉及了监理机构、监理技术、监理成效、经济效益、经济拓展等进行多方面分析评价,其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监理总结报告所描述的内容。当然,监理总结报告对项目工程质量评定方面的描述是在后评价中所没有的。

项目监理工作后评价的特点:

项目监理工作后评价的特点是内控性和反馈性。

内控性是只评价工作由监理企业内部多部门协作完成,其评价结果受企业内部管控。项目监理管理经验总结由总监理工程师牵头完成,项目工程技术和经济指标收集整理以及因项目技术特点面丰富监理技术模板资料的工作则由企业总师办牵头完成,项目监理经济效益核算由公司财务部门完成,承接监理业务的决策分析及经营拓展可能性分析由公司经营部牵头完成,而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评价内容为公司内控资料,需针对性建立数据库,仅供企业内部人员分权限查阅。

反馈性则是项目监理工作后评价的有一特点。监理后评价完成后的数据、文字等结果需要及时反馈到企业决策层、执行层等各层级内部人员,便于相关人员在遇到相关项目运作时调阅参考。鉴于工程监理行业项目分散的特点,为查阅资料便利,可通过建立类似于“监理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这样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使其作为监理工作后评价成果的载体,发挥后评价的作用,反馈性由此体现。

三、项目监理工作后评价的基本内容

项目监理工作后评价的基本内容就是在对项目监理成效、团队建设、经济效益、监理技术、经营拓展等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供参考建议。

(一)项目监理成效评价

项目监理成效评价包括了以下内容:

1、项目施工过程监理的回顾、总结。写明工程概况后,该部分内容主要是对监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组织协调”等诸多工作内容中,总监理工程师可以将工程管理中的心得体会坦率的写明,例如对于项目监理质量控制的评价,可以从控制手段的种类选择、利弊、有效性和最终成果等方面入手,配以图表、数据、影像资料进行前后对比分析,说明质量控制的成效。

企业工作经验总结篇(11)

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紧紧围绕《__市贯彻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__-2015年)实施意见》规划目标,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全市职业病危害治理总体部署,在开展职业病危害治理行业中扎实开展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企业创建活动,推进企业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落实,提升职业卫生管理水平,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企业,树立一批职业卫生管理有序、控制科学、防治效果明显的职业卫生管理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创建,典型引导,促进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促进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工程与人员防护措施到位,用人单位职业卫生主体责任落实。

三、任务范围

今年在全市化工、建材、机械、医药、家具、制鞋六大行业全面推行职业卫生规范化企业创建。重点在上报确定的85户(见附表)企业中开展创建工作,各区市县、经开区确定的创建企业创建成功要达90%以上。

四、创建标准

依据《__市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企业考核标准(试行)》(见附件2),在六大行业重点是85户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企业创建活动。考核内容为:机构队伍建设、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建立公布、工作场所管理、劳动者防护、事故及应急救援等5个大项目、20个子项目(含5个否决项),总计100分。参加创建企业在没有被否决项否决的前提下,总评分达到85分(含本数)以上的,可确定为“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企业”。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3年2月份)

各区市县、__经开区要组织相关企业及监管人员认真学习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以及《__市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企业考核标准(试行)》,提高思想认识,掌握考核标准,确定创建企业名单,制定创建实施方案,指导相关企业全面做好创建准备工作。

2013年2月20日前,参加创建企业将《创建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企业基本情况表》(见附件1)报当地区市县安监局、经开区安监局审查。

2013年2月28日前,各区市县、__经开区确定参加创建的企业名单,并报市安监局备案。

(二)创建实施阶段(20__年3月至2013年8月)

各地安监部门要督促指导企业认真对照创建考核标准,结合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治理工作,认真查找问题,全面进行整治,广泛开展创建活动。

全市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企业创建活动,按照“确定参创企业—动员部署—企业制定创建方案—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对照标准找差距—制定措施抓整改—企业自评—区市县安监局(__经开区安监局)验收确认的程序进行。

2013年8月底前,各参加创建企业对照考核标准完成自评工作。并将自评结果填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范化企业考核表》中(见附件4),并将《考核表》报送所在地安监局。

(三)考核验收阶段(2013年9月至10月)

9月20日以前,各区市县安监局、__经开区安监局组织专家并成立考核组,结合职业病危害治理验收工作,对参加创建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进行评定。总得分达到85分(含85分)的,可评为“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企业”,由各区市县安监局、__经开区安监局进行确认并颁发标志牌。

六、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