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博物馆展示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2-03-27 16:46:36

博物馆展示设计

博物馆展示设计篇(1)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理念的发展沿革

博物馆发展已经有了几个世纪了,但最开始博物馆没有展示的理念,根本没有展示。公元14世纪人类就开始有博物馆的雏形,到17世纪80年代世界第一个具有近代博物馆特征的博物馆在英国建立了,标志一个时代的到来。19世纪博物馆经历一定阶段的发展,具有了展示的理念,逐步开始进行展示,博物馆资料向人们开始公开。进入新世纪以后,全世界各国都有自己国家特色的博物馆,现代博物馆都成为一个国家文明与文化的标志。现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博物馆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触摸展示、动态展示、互动展示,激发了人们对博物馆展示的渴望,现在社会上有更多人的原意参观博物馆,喜欢博物馆,促使博物馆的展示向更高的方向发展,提升博物馆的发展空间,促进博物馆展示不断创新。

二、新博物馆学理论及其展示观

博物馆经历几个世纪的发展,改变了以收藏为目的,现在已经开放普及工作知识,起到重要教育作用。新博物馆学理论是相对旧博物馆理论而言,新博物馆学没有明确定义,但其宗旨是“以人为本”,改变博物馆传统理念,对博物馆的展示有了深刻理解,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一)博物馆陈列要进行科学分类,体现出社会职能,每个展馆都需要一个明确主题,所有内容根据主题设计,符合现代博物馆发展需要。(二)在陈列内容上要与社会需求接轨,侧重社会未来的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展示环境的重要性。(三)新博物馆学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尤其整体性保护,包含自然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整体性保护对今后对历史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四)陈列展示是一项持久工作,对陈列展示的评价要科学,但要经常进行评估,对提高展示水平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符合现代博物馆发展。(五)改变讲解方式,让讲解员成为引导者与组织者,让观众积极思考,激发其潜能和想象力,注重休闲娱乐,符合现代博物馆学发展。(六)陈列思想要动态转变,陈列理念需要变化,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自然环境变化、人文环境变化,理解陈列主体含义,改变其思想意识。(七)注重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手段利用,有助于提高展示水平,激发人们去参观博物馆,认识博物馆,提高博物馆普及程度。

三、新博物馆学展示观对现代博物馆陈列展示理念的影响

(一)注重“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博物馆在展示中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这是陈列中重要内容。在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上,设计师在准确表达陈列主题的同时,开始关注情感的传达,展示空间不再是冰冷的陈列室或者说教式的叙述空间,而是一个无限延伸的空间体验,博物馆通过立体的展示和空间氛围的营造,激发观众对陈列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观众是博物馆陈列的主体,能让观众满意,提高博物馆陈列的社会服务职能,起到教育职能作用,充分体现了博物馆陈列的价值。

(二)扩展了展示空间和藏品的内涵

新博物馆的展示理念即致力于营造一个自由舒适的展示空间,由观众自己通过自身的听觉、视觉、触觉甚至是味觉、嗅觉来体验陈列所要传达的主题和每一件展品的内涵"这种展示方式符合教育心理学的原理。使得博物馆的教育模式有了突破性的改变,过去观众被动接受的形式转变为在体验中激励观众主动地感受!学习,并有所反馈的双向传播学习模式。博物馆的藏品要具有一定内涵,体现出一个时期在某个领域的价值,激发人们欣赏的兴趣,表现出藏品内涵的价值,提升博物馆品质。

(三)新博物馆学展示观自始至终贯穿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保护生态环境是全世界重视的项目。博物馆展示出绿色生态环境设计,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博物馆展示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中,提出了“绿色生态设计”。绿色生态展示设计在展示设计理念上提倡一种均衡的生态意识,综合考虑展示中涉及的人、展品、展示环境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在展示设计中注重环保材质的使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适度消费观念等。总之,注重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打造健康自然的生态环境和进行环境教育是博物馆展陈设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注重生态环境,提倡出教育职能,对提高社会的服务职能,进行人类生存环境的应用,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符合新博物馆学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范晶.论博物馆的现代化[J].采写编,2016(01).

[2]魏子元.博物馆大学生志愿讲解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J].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2015(00).

[3]李敏行.博物馆门票与博物馆行销[J].中国博物馆文化产业研究,2015(00).

[4]唐国尧.加美博物馆考察随笔[J].首都博物馆丛刊,2001(00).

[5]张杰.公共艺术与博物馆展陈———论博物馆的公共性[J].首都博物馆丛刊,2007(00).

[6]陈雨蕉.从新博物馆学谈“物”的概念———以多样的新型博物馆为例[J].首都博物馆丛刊,2010.

博物馆展示设计篇(2)

1995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而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的,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大众开放的非营利永久机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前任馆长托马斯.P.E.霍文曾表明,博物馆拥有“巨大潜力,不仅能够促进现代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而且能够提升其质量,并实现社会卓越发展”。①在博物馆里,观众可以享尽自由时光——他们可以自由地在展厅里漫步或驻足,对某些展品一开始可能心不在焉,而后却猛地恍然大悟,可以自由顺原路折回、也可以自由放空、任意遐想,这一系列过程,就是与博物馆交流的过程。吉尔曼曾提出“当一个博物馆能够提供丰富知识让观众好奇时,才算真正发挥出了其全部作用。”

1.2博物馆的功能与发展

早在古代与中世纪时期,博物馆的雏形就已显现,那时期的博物馆可以称其为藏品储藏室和学习、研究之地;到了16世纪出现了两个新的词汇来表达“博物馆”:画廊、储藏室。然而这两类博物馆内的藏品几乎很少对公众开放,他们主要是王宫贵族、教皇和富豪的;17世纪末,博物馆开始步入公众生活;18世纪,人们还是热衷科学与自然法则,当时的知识分子希望在博物馆内收藏人类的艺术品、科学产物以及自然标本等。到了20世纪,博物馆不再局限于藏品,渐渐偏向参观者,衍生出了博物馆实践的研究以及针对博物馆参观者的研究。到了21世纪,博物馆观众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超越博物馆收藏的重要性,博物馆与观众间的“沟通”也已被重视。现如今随着科技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参观者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了知识传播的“参与者”甚至“主导者”,这种变化不仅使观众获得了全新的参观体验,也增进了博物馆与观众间的沟通与交流。而物联网在其中的作用也逐渐显著。②

2物联网

2.1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缩写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通过物联网可以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设备、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对家庭设备、汽车进行遥控,以及搜索位置、防止物品被盗等(图1)。物联网一般为无线网,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连上网络,在物联网上都可以查到他们的具置和相关信息。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③,“物联网”的概念正式问世。报告中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到来。

2.1物联网的作用

在未来,物联网将改变我们所处的环境及生活,包括改变我们自身。回顾历史,当我们看到互联网是如何影响现代教育、通讯、商业、科研、国家管理和整个人类社会后就会知道,物联网的发展将会超越互联网。而且毫无疑问,物联网将成为人类进步上的重要探索及阶段。物联网,可以称其为互联网发展的全新阶段,人类可以把大量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分配转换成各种信息、知识,甚至是智慧。从这一角度来看,物联网的发明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物联网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其缩小贫富差距的能力,它们可以将世界资源提供给更需要的人们,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星球并学会预见问题。物联网的作用可以说是无限的,在物联网时代,也许你的电冰箱不仅仅只有电冰箱的功能,首先它可以采集你的数据,根据你所储藏的食物,监测你的身体健康,并根据你的身体状态,给你提供合适的膳食菜单。我们可以理解物联网将“数据”传变为“智慧”。在下图中的金字塔中由4个层面: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有用信息的收集是建立在数据上。大量的数据收集会有助于揭示规律性和发展趋势。而当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化成知识。而最顶层的智慧便是知识加经验。知识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但智慧却不会改变。而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源于最底层数据的收集。而物联网就是利用这种扩展数据的方式。数据容量的增长加之互联网传递数据技术的发展将帮助人类更快地向前发展。

2.2物联网与博物馆

曾几何时对于博物馆领域而言,物联网还是一个新兴事物,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运用了物联网技术。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中主要是运用在参观者获取展品信息及博物馆位置信息等相关信息。自从博物馆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后,参观者就可以根据自身定制属于自己的导览服务,这样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的参观服务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和吸引更多的人流。对于博物馆来说,物联网的教育价值与商业价值在于它可以允许参观者通过其选择的智能设备直接与藏品交换信息。藏品中的对象作为藏品数据的保存者,并且也能与其他物件交流。不难想象,未来的某天,当一个参观者来到某个艺术馆时,便收到艺术家的做平展览位置的提醒,只因为参观者在其他博物馆曾经看过这位艺术家的作品。一旦站在这幅画作前,一个微型传感器便会提供给参观者丰富、多层面的信息,提供购买该画作的复制品或3D模型的机会并送货上门,或者预定免费讲座的座位。所有这些只需拿起手中的移动设备一扫便可。

3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方面应用

时至今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已经基本可以在博物馆领域应用,国外的博物馆领域已经广泛运用物联网技术,为国内的博物馆物联网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参照与借鉴。

3.1馆藏管理

物联网中首当其冲的一个特点就是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所以博物馆就可以利用物联网来进行馆藏品的智能化管理、运输、库存等。工作人员可以熟练地了解每个藏品的具置、收藏状态等。物联网的智能管理与传统藏品的管理相比,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时间以及人力。可以实时对藏品进行监控,遇到相应问题时可以及时处理。

3.2观众参观服务应用

(1)电子门票

随着社会人文的发展,部分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观众人数会大幅增长,博物馆都将面临人流浪超负荷,工作任务繁重的问题。但是随着物联网与可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博物馆电子票的出现可以为博物馆带来诸多方便,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博物馆可以通过网站或发送二维码等方式,给观众提供购票凭证。通过将物联网的RFID技术与电子票及观众的移动手持设备相结合,即可实现博物馆内的观众定位。系统通过阅读器采集观众的数据,分析相应的人流量及位置数据,可以及时为工作人员提供信息作出相应的调整。

(2)指示系统

观众在参观博物馆中看得最多的毋庸置疑是展品,而其次就是博物馆的指示系统。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指示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引导环节,如何通过良好的指示系统来带领观众进行博物馆的参观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内置RFID电子标签的门票或观众的移动设备,可以全面感知用户的存在与位置信息,然后快速准确地对观众的位置进行数据分析,然后给观众制订一个准确,有效,亲切的参观路线,减少观众的观展障碍。

(3)多媒体导览系统

导览系统可以说是博物馆展示中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单项传播展示已无法满足年轻人的口味了,他们所期待的是博物馆传播的多样性。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观众与博物馆的互动性与自主性的加强。通过物联网技术,可全面感知观众存在。通过RFID等物联网技术增强展览与观众的互动,并应用观众的移动终端将预先设定的服务推送到观众手中。美国技术创新博物馆是第一家使用RFID技术腕圈的博物馆,该博物馆认为这是参观了解博物馆的一种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样,参观者能够实现与展览之间的互动。观众还可实时查询自己的位置,回顾参观路线,获取最优路线导引服务,调整参观行程并选择需要的服务。同时当持有电子门票或手持设备的观众靠近展品,系统根据观众所在位置情况,触发功能模块,显示该展品详细的文字、语音、图片和动画等多媒体介绍资料,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其背景资料,使得科普、人文宣传更生动、更容易理解,知识更全面。观众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更轻松地查看展品名称、内容等信息。同时根据观众在博物馆内的当前位置分析,结合以往的参观数据及用户信息数据,给出观众独特的个性定制路线,自由参观展品,引导观众参观整个博物馆。

3.2展厅环境控制应用:

物联网的相应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和检测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通过物联网红外传感器技术的使用,得到当前文物所储存的湿度、温度等多项环境因素,以及参观过程中人流量及动向的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针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及时采取一些相应的调整措施,使得文物储存的温度以及湿度等环境得到恢复,使得文物的保存有一定的保障,同时告诫工作人员展厅的人流情况等,对博物馆的人流进行相应引导。案例1:伦敦历史博物馆引进NFCRFID标签伦敦博物馆与诺基亚公司开始合作测试一套系统,通过该系统,NFC手机用户可以从馆内两处NFC标签处得到优惠券、展品信息、预约等信息。伦敦博物馆于1976年建成,里面珍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宝。当观众将手机贴近某些标签的时候,游客的手机可以自动连接到博物馆的Facebook主页或者是Twitter主页,在那里他们可以炫一下展品。观众还可以通过一些标签,浏览存储在博物馆文献中的艺术品照片,下载博物馆的乐曲等多项创新应用服务,这些服务功能的增加都促进了观众在参观中的体验感及获取信息的便利性。

博物馆展示设计篇(3)

关键词:小型博物馆;展示设计手法;分析探究

引言:小型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就是利用博物馆内有效的利用空间,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手法将馆藏的各种标本、文物等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为观赏者提供良好的欣赏价值的同时,还可以让藏品的展示充分体现出社会历史发展的某种规律。通常情况下,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应该突出藏品的陈列主题,并且根据陈列主题进行内容的整体构思,然后有效利用各种艺术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对馆内藏品进行陈列展示,提高小型博物馆的观赏价值。

一、小型博物馆展示设计手法的原则

(一)正确认识小型博物馆的主要任务

博物馆是较为特殊的一种文化机构,不是简单的对自然物和拥有文化价值物品的保管,他对社会大众有着展览、陈列以及辅助教育的作用。所以,博物馆在展示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其主要内容,然后再进行合理的设计。一方面,博物馆要营造一个相对理想化的展示环境,主要包含博物馆的室内灯光设计、空间设计、多种辅助设备设计等要素。为藏品的展示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的优化博物馆的展示空间[1]。因为展示设计手法对藏品的展示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如果可以设计出最优的展示方案,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博物馆的观赏性,为社会大众营造一种更加艺术、直观的观赏空间。此外,在博物馆展示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展示的安全性。因为在博物馆展出的藏品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是见证历史文化发展的标本和文物,所以,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安全保护设计也非常重要。

(二)充分考虑博物馆的空间性,合理的设计展示方案

不同种类的博物馆其展示设计手法也是有所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包括艺术类、科技类、历史类、综合类等陈列空间。例如,艺术类的展示设计,它的展示品主要是一些书法作品、绘画作品以及手工艺术品等,在展示设计时不仅要充分考虑他们各自的独立性,同时还要为社会大众提供一种全局性的视觉体验。而像综合类的展示设计就要坚持自由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紧紧围绕博物馆的主题进行综合性的展示,突出博物馆的主题特征[2]。

二、小型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方法

(一)正确掌握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比例尺度

不同的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尺度比例给社会大众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选择合适的空间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会大众的舒适感。如果博物馆空间比例过于夸张会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展示环境,给社会大众带来一种距离感。所以,要对博物馆内部展示空间的比例尺度进行合理的规划,最大限度的优化展示空间。例如,在设计博物馆的展示空间时,从入口进入博物馆后,如果长度方向距离的设计超过了整个展示空间的宽度,会在一定程度上拉长管内的展示空间,给社会大众营造一种距离感[3]。由此可以看出,博物馆的空间比例尺度的设计与人的感觉有着很大的关系,不同的设计方案给社会大众营造的感觉也不同,所以,应该从社会大众的感觉出发,合理的设计博物馆空间比例,从整体上突出展示空间的性质。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展示空间组合的各种主次关系,体现出博物馆展示的节奏感和层次感,保证博物馆藏品展示的连续性。

(二)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博物馆的展示设计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要充分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将现代计算机技术、音频技术等融入到展示空间的设计中去,为博物馆展示增添新的元素,吸引更多社会大众的眼光,提升博物馆的所展示藏品的欣赏价值。同时,还可以让博物馆的展示空间更加立体化,层次更加鲜明。例如,在展示某些历史文物过程中,如果依然利用单一文字的方法进行介绍,不但会影响介绍信息的完整性,同时还会让社会大众产生一种视觉疲劳,而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藏品信息以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的形式灵活展现出来,不仅可以丰富藏品信息的展现形式,同时可以清楚的介绍藏品的信息,增加藏品信息的完整性,让社会大众一目了然,进而提高博物馆的展示效果。

(三)博物馆展示设计要考虑社会大众的互动性

随着博物馆行业的不断发展,其展示设计逐渐融入了新的概念,就是要充分体现出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性,不仅可以突出博物馆的传播功能和教育功能,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博物馆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例如,充分考虑社会大众对藏品参观的趣味性需求,可以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设置相关的兴趣展厅,增加社会大众的情感体验,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4]。在展厅空间内可以放置恐龙,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恐龙下蛋的景象,增加展厅空间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激发社会大众的兴趣,提高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积极性。此外,还要为博物馆营造一个良好的展示环境,有效利用灯光效果营造良好的参观氛围。在设计展示光效时,应该全面考虑藏品的特点和价值,为他们提供科学合理的光效。例如,在主展品区域内,应该将灯光集中到藏品身上,降低周围空间的亮度,凸显出主展区的地位。

三、结语

总而言之,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对其内容的呈现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掌握科学合理的展示设计手法不仅可以提高对空间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提升博物馆的展示效果。因此,博物馆要高度重视馆内空间的展示设计工作,正确掌握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比例尺度,提高展示空间的利用率和合理性;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丰富藏品的展现形;增加参观者之间的互动性,突出博物馆的传播功能和教育功能,促进我国博物馆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窦萌春.基于体验设计的博物馆环境教育展示设计流程探讨与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5.

博物馆展示设计篇(4)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一种设计范畴的学科,随着设计手段和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展示设计也具有了更多新的内涵。相对于一般地点的展示设计来说,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对设计的风格、手法以及类别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涉及心理学、传播学、建筑学、心理学、美学以及人机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在进行博物馆展示设计时,需要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底蕴,进而使设计的艺术形式感更强烈,符合当前人们的审美观。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原理分析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目标

博物馆存在的主要意义是为了能够科普知识、传播社会文明,是一个具有公共性的机构。其具有特殊的艺术展示形式。也可以说博物馆就是一种艺术作品,其建筑的风格、展品的设计以及整体的规划都能够带给人一定的视觉享受。

(二)博物馆展示设计要素

博物馆展示设计主要可以涵盖展示的空间、展示的设备以及展示的物品。其中展示的空间也就是概念空间,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空间展示,主要是以展品的内容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同时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也是展示活动的主要载体,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中,其结构、色彩以及灯光等都是必要的组成元素;展示设备包括展墙、展架、展柜以及展板等。[1]展示设备具有组合化、方便化以及标准化的特点。组合化是指在展示的过程中,展示的设备可以根据具体的展示要求进行搭配组合,方便化是指结合现代的拼装技术和先进的设计方案,使设备的安装以及拆卸更加方便;标准化是指展示设备的规格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展示物品是博物馆展览中的主要内容,是博物馆展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二、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艺术

展示空间是博物馆展示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设计上不仅要满足展品的展示承载功能,同时还要符合参观者的审美要求,因此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上必须做一定的艺术处理。

(一)注重空间的和谐性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不能分成不同的部分进行设计,而是要注重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在空间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和谐的因素,将空间中不协调的因素进行统合。但是这种统合并不表示所有的空间都要具有统一的模式,而是既要有多样性又要具有统一性。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需要从空间的规划、色彩、材质以及结构等多个方面的变化来构建统一的空间模式。

(二)展示设计需要遵循均衡性原则

设计的均衡性能够使视觉的构图更加和谐,均衡性设计是指以某一个点为中心,两边的设计分量相等或者相似。同时在均衡原则的设计上,也分为规则均衡和不规则均衡。规则均衡设计在视觉上能够给人一种两边完全相等的感觉,无论是在体量、形状还是色彩上都具有较强的对称性,形成规则的镜面式对称,这也是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的重要设计原则;而不规则均衡性主要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在两边的设计中元素相近,但是却又存在差异。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增加展示空间气氛的活跃性,同时又不失整体平衡感。

(三)强调展示设计的节奏以及韵律

展示空间设计的节奏主要是指在特定的范围或者单位内,空间的设计具有规律性的重复或者形体的运动分解。在具体的设计中是在空间构成重复的基础上再进行的分段运动,因此能够使空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韵律则主要是指通过对相似元素或者空间环境的组合,使其具有一定规律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变化。在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中,节奏性以及韵律性是单元空间设计的主要方式,具有重复和渐变的表现形式。重复的单元空间能够给人一种稳定的、持续的视觉感觉,从而在纷乱的展品中,使人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观赏,同时也能够为人们的参观起到导向的作用;渐变的单元空间可以分为单一空间的渐变以及复合空间的渐变,通过这种渐变的方式能够给人一种既灵活又不乏整体性的感觉有序的空间变化不会影响人们参观的心理,而且能够突出展示的主体。[2]

三、博物馆展示内容设计艺术

(一)硬件内容设计艺术

1.陈列室设计艺术

博物馆展品在展览时主要的储藏位置就是陈列室,因此在陈列室的设计中需要注意室内的环境、通风、干湿度以及采光等因素,这样不但能够突出展品的展示效果,同时还能够对展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由于博物馆所展示的展品都具有非常大的传承价值,所以在陈列室的设计中必须做好消防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选择材料,严格操作规范。同时在陈列室的设计中还需要对空间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比如陈列室的地面、墙壁以及天花板等具体的色调以及肌理等,都需要与所展示的展品相契合,能够烘托出展品的背景,从而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进入到展品展示的主体中,起到强烈的视觉引导效果。

2.光环境的设计艺术

光是感知物象的基本视觉条件,因此在博物馆的创造、改变以及优化空间的设计中都离不开光环境。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光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采光,另一种是人造光。自然采光主要是通过太阳照射而形成的光环境,因此室内的光线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发生变化,这使得一些方向朝北的展厅会选择自然光照,因为这个方向的展厅受光照变化影响较小,而且光照柔和。人造光主要是指利用电灯形成的光照环境,通过对灯具的调节和设置达到一定的照明效果。目前在国内外博物馆使用比较广泛的灯具包括基本照明灯具、装饰灯具以及慢射照明灯具等。同时在照明的效果上也分为直接照明、间接照明和重点照明。首先,直接照明。是一种经常应用的照明手段,一般常用的有吸顶灯、导轨射灯以及吊灯等,这种照明方式能够保证95%以上的灯光都被充分利用。因此在博物馆的大厅、主要通道以及大件展品的顶部,一般都会采用直接照明的方式,这样能够保证灯光的光线分布更加广泛,不会产生遮光角。但是在直接照明的亮度选择上,还需要根据照射面积、照射物以及展厅的高度来设定,一般的照度设定在300lx。因为如果光线过弱,会使得展厅视线不清,无法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如果光线过强,则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同时也会对展物产生一定的损害,特别是书刊、漆器等容易产生褪色变质的情况。其次,间接照明。间接照明是指将灯光投射在墙面或者天花板上,形成二次光源,在博物馆展厅的吊顶、地台、展板侧面等,使灯的光线由内而外发光。间接照明的光线扩散性较好,不会产生阴影,光亮适度,光质柔和。[3]因此在展览馆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合理设置,可以根据展品的位置、类型对色彩照明以及亮度的需求等进行设计,使展厅形成层次变化的光环境。最后,重点照明。重点照明也称为局部照明,是指利用较强的灯光对展品的某个部位进行投射,进而形成特写的效果,能够突出产品的展示重点,产生一种立体感。这种灯光设置的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般用于展览馆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展品。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禹治水玉山子》,利用这种方式能够体现出实体和虚空的连贯性。但是在应用重点照明时,必须注重光照的方向性,这样才能够塑造出一种立体感。需要从顶光、顺光以及逆光三个方向进行组合,同时在灯具前添加滤片,通过对紫外线的过滤,有效控制炫光。此外在重点照明的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展台的间距、尺寸等适当设定距离,形成主次分明、松紧适度的视觉效果。

3.陈列设备设计艺术

陈列设备一般体积较大,数量较多,因此陈列设备的设计对艺术的整体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博物馆的设计中需要对展柜、展墙以及展台的尺寸、比例以及造型灯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推敲,使得陈列设备能够与展品内容和特点相符,进而体现其陈设的作用和突出展品的优势。

(二)软件内容设计艺术

1.陈列组合设计艺术

陈列组合设计是空间展示设计的核心,同时在设计工作中也是最繁重和最花费精力的。陈列组合中包括整体和局部陈列组合部分,整体陈列组合是总设计风格下设计的组合方式;而局部组合设计则主要是根据具体的标本、文物为展览的基本资料,在设计的过程中根据设计框架或者大纲而有顺序和层次地排列展品,使展品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性。[4]

2.辅助展品资料设计艺术

辅助展品资料包括灯箱、图表、沙盘以及照片等辅佐原件展出的一些资料,能够补充展示作品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也有一些辅助展品本身就是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三)其他方面的设计艺术

除了软硬件的设计外,还有一些介于软硬件之间的设计内容,比如安全标志、文物等。以陈列室的路线布局为例,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防盗报警、消防等设施的健全和完善,同时要保证紧急疏散口的通畅,其次要注重这些设施与博物馆整体设计的契合,保证博物馆整体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作为一个传播文化、鉴证历史的永久性机构,其展示的空间以及展品需要与观众心灵产生共鸣,因此在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要从艺术的角度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置身于博物馆,不仅能够欣赏到展物的风采,同时通过博物馆的设计艺术寻找与其相同的艺术语言。营造出创新的格局,使博物馆的展示风格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贴近于生活,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弘扬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杨正宏.多元体验下的博物馆展示设计———以镇江博物馆为例[J].东南文化.2013(5):117-122.

[2]肖科坤,卢伍强.博物馆展示设计艺术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3):163-164.

博物馆展示设计篇(5)

中图分类号:TU2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119-02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所肩负的功能性与一般盈利性质的文化机构不同,它具有知识传播、学术研究、国际文化交流、景观展示、庆典纪念等性质。[1]因此,博物馆展示应突出其公共场所的特殊性质,对于设计风格的选择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博物馆需要沉浸式参观,静下心来才能欣赏展示物的内涵之美,所以在展示设计方面既要出新,要激发好奇心,又不能引起参观者思路过度跳跃,避免其思想游离于参观环境之外。因而,博物馆展示设计需要在色彩情感方面深入钻研,通过视觉达到吸引、激发参观者好奇心的效果。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认识

展示是一种行为过程,是有目的地传达或呈现主题包含的信息,而这个信息覆盖面宽泛,一件物体、一座城市、一个国家,都可以作为展示物进行展示。而展示设计则是专指借助展品、展具、影像、图文等媒介在特定区域为参观者创造参观环境,以实现心理创设,从而实现调动参观者情绪,使之沉浸于参观环境的目的。[2]展示设计的宗旨是通过信息向受众人群传播知识,其目的在于通过平面或结构设计、空间规划或色彩搭配在有效空间内实现视觉场景的切换,便于受众接受信息。[3]

而绝大多数博物馆作为非盈利性机构,旨在进行社会文化传播与服务,以教育、欣赏和文化交流为目的,收集、传播、保护、研究人类环境中出现的见证物与虚拟物。[4]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这一点来说,中、外博物馆在展示设计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外国博物馆(主要以西方博物馆为主)根据展示内容分为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和特殊博物馆四大类型,每种类型博物馆的展示风格与其展示内容一致,即历史博物馆展示设计以突出考古价值和历史知识为主。而中国博物馆展示风格几经变化,早期分为专门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到了近代受西方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影响,也分为艺术、历史、科学和综合几大类,除历史博物馆外,其他博物馆展示设计思路基本模仿国外博物馆风格。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历史博物馆较多,陵墓类物品展示较多,风格偏于庄重、典雅,具有一定的特色。

二、色彩情感相关理论

情感作为人类的主观感性体验,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或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状态,真实地展现了人类的价值观。[5]情感的生成是一个动态过程。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情感可谓贯穿了人类的整个心理活动,它既影响人类的生理活动,反过来也受生理活动的影响,因此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交织进行的思想形态。情感受到外界环境和主观体验的影响,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如喜爱、厌恶、冷漠,喜、怒、哀、乐,等等。这些情感会影响人类的精神世界。

而色彩是由色相、明度和纯度三大要素组成的。[6]色相是指色彩本身所呈现的样貌,如红、黄、黑、蓝作为四种基本色,可调制出粉、紫、绿等明暗不同的斑斓色彩,通过视觉影响人的情感。如青绿使人沉静、橙色使人兴奋。可见,轻快的颜色给人明快之感,重色给人稳重之感,而朴素之色往往给人以朴素之感,鲜艳颜色给人以靓丽之感。色彩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寓意,比如红色、黄色、黑色都在历史长河中担任过重要角色。红色往往作为庆典颜色,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经常被用到,主要是展示传统文化。再如黄色作为皇帝的专用色,在故宫等历史博物馆中较为常见,而秦代尚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则以黑色布局为主色调。通过色彩的区分,可以看出色彩在文化展示,特别是具有历史、民族特色的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博物馆多采取开放的内部空间设计,因此其环境展示设计对空间切换要求较高,而色彩恰恰很好地起到了空间切换的作用,同时色彩能够迅速激发参观者的情感,使之沉浸于博物馆环境中。

三、色彩情感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从上述对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认知、分析中可以看出,博物馆设计在灯光照明、空间切换、展品组合和材料应用四个方面都离不开色彩情感的应用。

博物馆展示设计篇(6)

传统博物馆的展示效果注重的是先“物”后“人”,陈列的重点只是在于将“物”的信息传达给参观者。在新的陈列设计理念中,注重的是参观者。博物馆得已生存和发展是在于参观者愿意去欣赏,所以在展示时,不仅仅是要将“物”展示给人们,还应该关注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审美需求。博物馆在陈列问题时应该要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考虑怎样的陈列设计可以给参观者美的享受,使参观者仿佛置身其中,有身临其境的观赏感。

2、空间感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尽管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或是网络技术达到使人们在博物馆中有真实感受的效果,但仅靠感知是无法完全感受到文化所蕴藏的丰富的文化知识信息的。人们想要获得真实感,可以在某一空间中进行。在现代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空间陈列可以将信息与参观者联系起来,将想要表达出来的信息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种“人物合一”的境界给参观者绝佳的参观享受。现代博物馆的设计更多地开始倾向于空间设计,独立的空间所表现出来博物馆独特的文化精神,不断研究扩展展陈空间,营造出与博物馆相对应的文化主题,是现代博物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观赏体验

旅游业的发展为博物馆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同样教育业也为博物馆提供新的发展模式。现代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学校会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之类的场所,从传统教学趋向于“言传身教”,读的多不如看的多。所以博物馆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场所,在提供信息、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观赏体验。如今人们对于场所的选择,不再局限于能提供的知识有多少、是否有好的观赏效果,现代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更要注重人们的观赏体验,设计的核心是展现的内容与人们的互动交流,博物馆的陈列不仅仅是展示内容,更重要的是向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陈列的空间及其环境所聚集的是人们的情感体验和生活。

二、空间展示设计

1、创新

人们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希望从中得到情感的共鸣与交流,希望看到独特、有个性的展示设计。博物馆的展示手段要表现出“创新性”、“独特性”的特点,要敢于创新,打破常规,不平庸,不老旧。展示设计在外观上要多方面、多层次地展现出博物馆的特色,既要考虑到陈列艺术,同时还要注重整体建筑的形式、空间感和参观者需求。博物馆独特的展示风格也可以表现在所在地域的特点、文化和时代等方面。设计师在设计时,可以从时代背景、以往的历史等方面进行设计,使参观者更好地领会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2、注重参观者

现代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理念在空间设计这一点上,要注重参观者的体验。在展示设计中,更注重的是人与环境、建筑之间的交流互动。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围绕着人们的观赏感受、观赏情感等,使用各种艺术方式构建一种空间,满足参观者对知识和休闲的双要求。既陶冶情操,又获得知识,这是博物馆与其他休闲娱乐场所最大的不同,同时也是吸引更多人群的原因所在。

3、整体设计

现代博物馆的陈列空间设计不单单是围绕某一点,而是对整体环境、建筑和空间的整体设计。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并不仅是局限于历史,同时也代表现代社会的发展,所以在陈列空间设计上,设计师要将其融合在一起。外部环境对陈列的影响在于建筑形态、地理特征和展示内容三个方面,为了避免三者产生矛盾,可以将建筑设计中的美感、环境和地理特征融合到陈列的空间中去,再将陈列所要的内容和情感融入到建筑中,三者相互融合,创造出更美妙的设计风格。

博物馆展示设计篇(7)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一种设计范畴的学科,随着设计手段和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展示设计也具有了更多新的内涵。相对于一般地点的展示设计来说,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对设计的风格、手法以及类别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涉及心理学、传播学、建筑学、心理学、美学以及人机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在进行博物馆展示设计时,需要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底蕴,进而使设计的艺术形式感更强烈,符合当前人们的审美观。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原理分析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目标

博物馆存在的主要意义是为了能够科普知识、传播社会文明,是一个具有公共性的机构。其具有特殊的艺术展示形式。也可以说博物馆就是一种艺术作品,其建筑的风格、展品的设计以及整体的规划都能够带给人一定的视觉享受。

(二)博物馆展示设计要素

博物馆展示设计主要可以涵盖展示的空间、展示的设备以及展示的物品。其中展示的空间也就是概念空间,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空间展示,主要是以展品的内容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同时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也是展示活动的主要载体,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中,其结构、色彩以及灯光等都是必要的组成元素;展示设备包括展墙、展架、展柜以及展板等。[1]展示设备具有组合化、方便化以及标准化的特点。组合化是指在展示的过程中,展示的设备可以根据具体的展示要求进行搭配组合,方便化是指结合现代的拼装技术和先进的设计方案,使设备的安装以及拆卸更加方便;标准化是指展示设备的规格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展示物品是博物馆展览中的主要内容,是博物馆展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二、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艺术

展示空间是博物馆展示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设计上不仅要满足展品的展示承载功能,同时还要符合参观者的审美要求,因此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上必须做一定的艺术处理。

(一)注重空间的和谐性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不能分成不同的部分进行设计,而是要注重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在空间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和谐的因素,将空间中不协调的因素进行统合。但是这种统合并不表示所有的空间都要具有统一的模式,而是既要有多样性又要具有统一性。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需要从空间的规划、色彩、材质以及结构等多个方面的变化来构建统一的空间模式。

(二)展示设计需要遵循均衡性原则

设计的均衡性能够使视觉的构图更加和谐,均衡性设计是指以某一个点为中心,两边的设计分量相等或者相似。同时在均衡原则的设计上,也分为规则均衡和不规则均衡。规则均衡设计在视觉上能够给人一种两边完全相等的感觉,无论是在体量、形状还是色彩上都具有较强的对称性,形成规则的镜面式对称,这也是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的重要设计原则;而不规则均衡性主要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在两边的设计中元素相近,但是却又存在差异。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增加展示空间气氛的活跃性,同时又不失整体平衡感。

(三)强调展示设计的节奏以及韵律

展示空间设计的节奏主要是指在特定的范围或者单位内,空间的设计具有规律性的重复或者形体的运动分解。在具体的设计中是在空间构成重复的基础上再进行的分段运动,因此能够使空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韵律则主要是指通过对相似元素或者空间环境的组合,使其具有一定规律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变化。在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中,节奏性以及韵律性是单元空间设计的主要方式,具有重复和渐变的表现形式。重复的单元空间能够给人一种稳定的、持续的视觉感觉,从而在纷乱的展品中,使人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观赏,同时也能够为人们的参观起到导向的作用;渐变的单元空间可以分为单一空间的渐变以及复合空间的渐变,通过这种渐变的方式能够给人一种既灵活又不乏整体性的感觉有序的空间变化不会影响人们参观的心理,而且能够突出展示的主体。[2]

三、博物馆展示内容设计艺术

(一)硬件内容设计艺术

1.陈列室设计艺术

博物馆展品在展览时主要的储藏位置就是陈列室,因此在陈列室的设计中需要注意室内的环境、通风、干湿度以及采光等因素,这样不但能够突出展品的展示效果,同时还能够对展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由于博物馆所展示的展品都具有非常大的传承价值,所以在陈列室的设计中必须做好消防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选择材料,严格操作规范。同时在陈列室的设计中还需要对空间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比如陈列室的地面、墙壁以及天花板等具体的色调以及肌理等,都需要与所展示的展品相契合,能够烘托出展品的背景,从而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进入到展品展示的主体中,起到强烈的视觉引导效果。

2.光环境的设计艺术

光是感知物象的基本视觉条件,因此在博物馆的创造、改变以及优化空间的设计中都离不开光环境。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光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采光,另一种是人造光。自然采光主要是通过太阳照射而形成的光环境,因此室内的光线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发生变化,这使得一些方向朝北的展厅会选择自然光照,因为这个方向的展厅受光照变化影响较小,而且光照柔和。人造光主要是指利用电灯形成的光照环境,通过对灯具的调节和设置达到一定的照明效果。目前在国内外博物馆使用比较广泛的灯具包括基本照明灯具、装饰灯具以及慢射照明灯具等。同时在照明的效果上也分为直接照明、间接照明和重点照明。首先,直接照明。是一种经常应用的照明手段,一般常用的有吸顶灯、导轨射灯以及吊灯等,这种照明方式能够保证95%以上的灯光都被充分利用。因此在博物馆的大厅、主要通道以及大件展品的顶部,一般都会采用直接照明的方式,这样能够保证灯光的光线分布更加广泛,不会产生遮光角。但是在直接照明的亮度选择上,还需要根据照射面积、照射物以及展厅的高度来设定,一般的照度设定在300lx。因为如果光线过弱,会使得展厅视线不清,无法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如果光线过强,则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同时也会对展物产生一定的损害,特别是书刊、漆器等容易产生褪色变质的情况。其次,间接照明。间接照明是指将灯光投射在墙面或者天花板上,形成二次光源,在博物馆展厅的吊顶、地台、展板侧面等,使灯的光线由内而外发光。间接照明的光线扩散性较好,不会产生阴影,光亮适度,光质柔和。[3]因此在展览馆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合理设置,可以根据展品的位置、类型对色彩照明以及亮度的需求等进行设计,使展厅形成层次变化的光环境。最后,重点照明。重点照明也称为局部照明,是指利用较强的灯光对展品的某个部位进行投射,进而形成特写的效果,能够突出产品的展示重点,产生一种立体感。这种灯光设置的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般用于展览馆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展品。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禹治水玉山子》,利用这种方式能够体现出实体和虚空的连贯性。但是在应用重点照明时,必须注重光照的方向性,这样才能够塑造出一种立体感。需要从顶光、顺光以及逆光三个方向进行组合,同时在灯具前添加滤片,通过对紫外线的过滤,有效控制炫光。此外在重点照明的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展台的间距、尺寸等适当设定距离,形成主次分明、松紧适度的视觉效果。

3.陈列设备设计艺术

陈列设备一般体积较大,数量较多,因此陈列设备的设计对艺术的整体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博物馆的设计中需要对展柜、展墙以及展台的尺寸、比例以及造型灯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推敲,使得陈列设备能够与展品内容和特点相符,进而体现其陈设的作用和突出展品的优势。

(二)软件内容设计艺术

1.陈列组合设计艺术

陈列组合设计是空间展示设计的核心,同时在设计工作中也是最繁重和最花费精力的。陈列组合中包括整体和局部陈列组合部分,整体陈列组合是总设计风格下设计的组合方式;而局部组合设计则主要是根据具体的标本、文物为展览的基本资料,在设计的过程中根据设计框架或者大纲而有顺序和层次地排列展品,使展品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性。[4]

2.辅助展品资料设计艺术

辅助展品资料包括灯箱、图表、沙盘以及照片等辅佐原件展出的一些资料,能够补充展示作品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也有一些辅助展品本身就是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三)其他方面的设计艺术

博物馆展示设计篇(8)

在社会发展中,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国家对素质教育和科教文化教育也更为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场所,其所发挥的作用更加重要。在传统博物馆中,展示设计主要是通过展品实物结合文字、图片等方式,比较被动,缺乏互动性①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开展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可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了解历史文化,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对于观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2 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总体策略

2.1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观众置于历史文化中心

虚拟现实技术是当前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在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中能得到很好的应用。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形成良好的互动形式,从而将观众置于历史文化中心,亲身感受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如博物馆在对历代服饰艺术的展示设计中,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具体的虚拟场景,让观众使用VR设备进入虚拟场景,在游览中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近距离观察和感受各种古代服饰。在参观游览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点击服饰获得解释说明。运用这种虚拟现实技术,使观众置身于历史文化场景当中,成为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② ,能够极大地吸引观众,激发好奇心,并将展品更加直观、近距离地展示给观众,让观众更好地感悟历史文化。

2.2 利用互动操作对参观路线进行自定义

以往的博物馆通常都会为观众设置固定的游览路线,但是不同的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参观倾向。基于此,可以利用互动操作的方式,实现对参观路线的自定义,节省参观时间,获得良好的参观体验。如可以制作相应的App,让观众对博物馆的展品及项目事先进行了解,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设定,由系统推荐相应的游览路线,并提醒观众重点关注的展品和项目。在博物馆中设置与之相匹配的引导交互系统,观众在利用互动操作规划游览路线之后,可以在App中存储,并随时调出查看。这种博物馆互动设计,充分体现了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大大增强观众的兴趣和代入感,进而使博物馆对观众的科学文化感染熏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 通过不同层面开展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

3.1 通过观众行为方式层面开展互动展示设计

① 触碰类互动展示设计。触碰类互动展示设计主要侧重于观众和展品之间的肢体互动,以获得更好的反馈。因此,在此类互动展示设计中,需要应用大量多媒体设备,利用装置和多媒体开展综合性互动设计,能够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创造更加新奇、独特的环境,吸引观众,激发继续深入探索的欲望。利用场景道具构建,引导观众和环境道具之间的互动,从而为观众带来更加新奇、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中,触碰类互动设计将传统陈列展示的单一信息传递模式加以改变,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实现与展品之间主观的交流互动,使观众新鲜感得到满足① 。观众对自己的感受做出反应,并产生相应的反馈。此类互动设计通过与观众的互动,接收观众反馈信息,并进一步完善设计,让观众获得更加独特、生动、全面的体验,这样的设计过程是不断完善的。② 感官体验类互动展示设计。感官体验类互动展示设计更加重视观众个体性特点,能让观众获得更高的体验经历。利用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感官进行互动,让展品展示更加活跃生动,从而与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在具体设计中,要结合展品的历史背景、文化主题等,对展示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通过不同的视角,对展品包含的信息进行全方位诠释,进而对观众个性化互动体验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的刺激。

3.2 通过观众思维模式层面开展互动展示设计

博物馆展示设计篇(9)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4-0064-02

一、企业博物馆的时代定义

博物馆被定义为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博物馆学认为博物馆也具有娱乐功能,教育和娱乐功能在当今社会有了新的载体――企业博物馆,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设计建造自己文化的博物馆。

企业博物馆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主要是收藏企业历史和文化的印记的展览馆,讲述行业发展的历史,弘扬企业文化、提升城市城市形象,并对当地经济和现代文明建设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企业博物馆的发展

不管是展示商周玉雕鞋到清朝花盆底鞋的履文化的博物馆,还是从元朝至今,三十多个民族服饰的博物馆,或者一个可以让你知道啤酒酿造历史的博物馆,在那里你可以看到酿造的过程和工序,可以知道啤酒生产的整个过程。这些博物馆都是这个企业历史文化的档案馆,是文化橱窗和精神的象征。藏品和展示内容有着鲜明独特的企业特点,是企业历史文化在现代的延续。

企业博物馆作为介绍企业的历史沿革的过程,它与传统博物馆有着最大不同点,它具有短时间的发展的时效性,更加容易可以看出企业的变化与发展,延续性,企业博物馆不是仅仅作为一个企业的介绍,它更加对企业的发展做着补充与启示,具有可持续性与动态性,是变化与进步的。

三、企业博物馆的展示设计

王宏均在《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中对博物馆陈列的阐述是“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得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高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现代企业博物馆的室内设计的要求空间职能清晰、结构简洁明了、视觉系统能很好的传递参观者所需要的信息,使得参观者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融人到博物馆的环境中去,体验其不同阶段企业发展所传达出了的深厚文化内涵。

由于目前中国的企业博物馆刚刚起步,往往将展示局限在狭义的范围内,只是注重博物馆内陈列的形式设计,没有将内容设计适当的融合进去,忽视了物与物以及物与人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就是情节关系。

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内的服饰展示设计较为成熟,它遵循了展示活动的根本原则――为展品服务,而且其表现形式多样化。博物馆共征集到三十多个民族的服装、织绣、银饰及织机、缝纫机、熨斗等贵重物品,并在展示陈列上运用了多种设计手法,使蕴藏在实物内部精神内涵和情感信息更生动的展现在叁观者跟前。

(一)展示的视觉元素

展示视觉元素类型,以展示环境中各类符号的为主体,符号作为负载和传递信息的一种代码,它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必备要素。符号的种类很多。像平面的符号,视听符号,造型符号,各类的展板,展架,电影,电视,二维或者三维媒体。企业博物馆展示中运用的符号,一样具备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内容。

博物馆展示中,经常是利用对实物的直接展示加以文字的详细说明,或者是通过一段视频展现实物。像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的内部设计采取大通柜、独立展柜与大型立式展屏结合的方式,通过衣冠王国、至尊气象;民族华章、缤纷霓裳;民间风韵、时尚新装;精美饰品,生活点缀;绚丽织锦、大千世界五个板块的展示,向参观者整体介绍了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过程,也见证了美特斯邦威成长的创业历程。

(二)主题性的展示设计

企业博物馆多以展示企业文化和发展为主,因此设计者应利用符号的多样性,扬长避短,突出每个部分的主题思想。设计者除了了解企业文化和发展之外,还应将各种设计元素进行分类,依据他所不同的特性进行设计研究:

1 造型符号的设计

展示设计中的造型设计往往是展示中的重要符号,它不仅是展示空间中造型的设计,也带有传递信息的功能。一般来说造型符号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约束性的符号,也就是造型设计在空间中要求更精确一点;另一类是非约束性的符号,也就是造型设计在空间中可以模糊一些。前者更多的运用在企业博物馆的过渡空问当中。后者的模糊性,给设计者带来了不少难度,设计时应结合企业的文化介绍的阶段性,充分考虑参观者的心理特征,以及对展品的理解能力,把握同构的设计原则,将造型符号恰当的在展示空间中表现出来。

美特斯邦威企业博物馆人口设计,正是这种非约束性的造型设计,在入口处设计成虚掩的中式屏风造型,其造型符号古朴大方,在一面面磨砂玻璃的造型上雕刻了中国传统服饰的龙凤纹样,同时前面设有七个小展柜,展示传统服饰的细节之美,将中国服饰文化的灵动之美第一时间展现给参观者。

2 视听符号的设计

视听符号主要指以电视、大型投影等为载体的信息编码形式。视听符号的感知器官有两个。即视觉和听觉。视听符号在各种符号形式中占有优势地位,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人们通过视觉所获得的信息量能达到总量的80%以上,而听觉所获得信息也占到10%,在记忆方面,视听结合就能记住一半的信息量。正是因为视听设计更符合人类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现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将等离子电视和大型投影都运用到设计中来。

企业博物馆相比传统博物馆,形式可以更丰富。在企业宣传方面,企业的历史资料应该通过更多的视听设计,使参观者乐在其中。人们获得了有价值的体验外,企业更能借此展示企业精神与形象。像青岛啤酒博物馆,在馆内陈列了青岛啤酒从开始到现在的啤酒包装的图片以及实物,展现了企业成长的历史。在馆内设有多媒体区域,有固定的座椅,向参观者播放啤酒酿造工艺的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历程。

3 平面符号的设计

平面符号是指以二维的展板、展牌、灯箱等为媒介,以文字、图片、图表为信息编码形式的符号系统。此类符号传递的信息,主要作用于接受者的视觉器官。平面符号主要是传达深度的信息资料,但是设计者在使用中经常会出现因为大段文字的罗列,而使参观者望面生畏,放弃阅读,最终页无法传递展示的信息。对于企业博物馆来说,平面符号的设计更为重要,不仅仅是藏品需要详细的说明,企业的发展史以及企业的精神内涵往往需要文字来向参观者传递,因此在文字的安排与布局上设计者应结合展示的主题性,合理的安排文字图片与媒介的结合。像展示背景的装饰,如采用何种色彩以及材质的方式达衬托展品以及文字说明的效果。

4 互动符号的设计

不管是造型符号还是视听符号,平面符号都是传统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基本要求,对于企业博物馆来说,除了让参观者能在此获取相关的信息,还必须将企业或者是行业的特点传达给他们。这就要求展示设计不仅仅停留在之前的范围之内,应该添加更多的互动性设计,这种设计更符合人们的心理和生理要求,直接的拉近了企业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企业更能藉此展示企业精神与形象。

博物馆展示设计篇(10)

自从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在不断提高,在此社会发展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更加追求绿色、环保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现阶段,大气之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成分可以促使全球气候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可见,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维模式也随之改变,低碳思维融入到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进程中,给各个行业发展的产业结构带来了重大影响,因此,博物馆展示过程中,也要通过低碳化的设计方式,促使博物馆的运作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对于低碳设计的概念浅析

当前的时代倡导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低碳式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必要因素。所谓的低碳经济指的就是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高效的应用能源,促使能源消耗更具低排放、低能耗以及低污染的特征,应用技术创新的方式,逐步实现产业转型和制度创新,减少对于自然能源的使用量,进而降低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几率,最终促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发展和进步。现阶段各个行业的设计人员都要倡导节能、环保、减排以及生态化的发展,同时符合低碳时代的发展趋势,展示行业的运作中也应如此,以博物馆展示设计工作为例进行分析,要想促使博物馆展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体现出低碳化的特征,就要从用材、设计和构造等方面做好把控工作,将低碳化的发展理念渗透其中,极大的推动博物馆的稳健发展。在此过程中,若想促使博物馆展示工作体现出低碳化的特征,就要在设计环节做好把控措施,通过适宜的设计方案,借助低碳化的策略和方针,积极应用新式的环保材料,制定节能方案,降低能耗消耗量,最终起到间接的生态保护作用,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博物馆展示设计工作中,将会涉及到空间创作这一重要的环节,其中涵盖着道具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以及展示设施设计等内容,在此过程中,还要本着接受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原则,在空间和时间的范围之内,应当将展品作为中心位置,借助科学技术手段的作用,逐步达到调动观赏者情绪的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若想在博物馆展示工作落实过程中,要想体现出低碳化的特征,相关的设计人员要对展品信息予以展示,以此为基础,使材料的择选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积极融入新技术,对展示予以更改。

二、低碳化设计理念下的博物馆设计方式分析

要想促使现代博物馆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体现出低排放、低能耗以及低污染的特色,应当对低碳设计方案予以优化,相应的减少环境破坏问题和物质浪费情况,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博物馆的低碳化设计环节,应当从布展材料、空间规划等多个层面做好把控工作。

(一)低碳设计在博物馆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博物馆展示空间规划过程中,一定要促使规划方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借助低碳化的设计方式,对自然资源高效的利用,将低污染和低排放作为基础内容。在博物馆展示空间融入低碳化的设计理念,可以对结构予以精简化,避免出现功能过剩问题。博物馆展示的设计,需要有科学的功能分区,其中含有办公管理空间、展示展览空间以及公共活动空间,这些空间之间的联系都是极其紧密的。不同的空间功能可以直接影响空间流线组织和空间结构分布等,此时就需要对交通组织空间合理安排,而后提高空间的实际利用率,逐步营造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博物馆展示空间之中的公共活动空间以及办公管理空间的设计过程中,都要做好连接工作,而后充分利自然光线的作用,对采光面积和遮阳情况予以控制,极大的提高观众的舒适度。比如,在博物馆展示空间的休息位置,亦或是资料查阅位置等,可以充分利用玻璃的作用,将光线引入到这些区域范围之内,尽可能的降低人工照明,借助自然通风的作用,对空间范围内的有害气体予以清除,同时可以对螨虫以及真菌等微生物予以抑制,在夏季可以充分降低室内的温度,最大程度的减少对于空调的依赖度。

(二)低碳设计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分析

低碳设计过程中,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一致,对绿色环保材料予以合理择选,重点关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回收工作,与此同时,要本着“能源节约”的原则,切实提高材料的应用效率,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现阶段的低碳设计理念在博物馆展示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可以应用环保或是低碳的材料,提高博物馆设计工作的环保性能。所谓的低碳材料指的就是,制造过程体现出低污染、低能耗以及低排放的特征,这样的材料一般都为新型材料,同时可以实现再生产和再循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时展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始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转变了产业的运作和发展结构,而对于博物馆展示空间来讲亦是如此,相关的博物馆展示区域的设计人员,应当明确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比如,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设计工作中,促使最终的设计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体现出环保、健康、生态和绿色的特征,使人们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体会到低碳设计的精髓之处,潜移默化的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改变,将博物馆的社会价值体现出来,实现更为长远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永军.低碳设计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2,18(20):82-83.

[2]刘长金.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低碳理念分析[J].华章,2013,27(31):147-147.

博物馆展示设计篇(11)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11-0051-03

Discussion on Logic of Museum Exhibition Design

HU Jie-ming( 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0051, China )

Abstract :Display and communication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core functions of museums, in which display is the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is the goal.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museum display design cases, it is found that logic has inherent restraints on the theme design, content structure and plot as well as spatial narration and emotion, and the logical design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process of the audience. Logic refers to the thinking of people, from some known conditions, the law of reasonable conclusion is introduced, and the 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display design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museum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Key words :museum; display design; theme deduction; plot narrative; spatial logic

Internet :.cn

现代博物馆有四个重要的功能,馆藏维护、学术研究、展览展示、教育传播,其中展示和传播逐渐成为博物馆的核心功能。博物馆展示设计作为展示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综合了心理学、人类学、艺术学、传播学、信息学、人机工程学、社会经济学、博物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交叉。通过展示空间的规划、展品或藏品的陈列、展示环境的营造,将展示内容呈现给观众,达到传递知识、宣传教育等目的。

逻辑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结论的规律。从逻辑的定义我们认识到其两个基本特征:规律和推理,逻辑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提供一般性方法供遵循。本文将从案例入手研究博物馆展示设计过程,发掘其中的逻辑特征。

博物馆展示设计过程包括概念设计、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三个阶段。

一、主题演绎与理性思维

概念设计是指从宏观角度对展示进行总体设计,主要是根据展示素材、展示目的、目标观众进行综合的分析,并对展览的主题做出明确的定位。如何定位这个展示主题,除了需要发散的艺术思维,更需要有符合逻辑的理性思维。设计师需要在充分理解展示目标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展示主题分析。通过对设计素材的归纳、分析、演绎,确定展示的一个或多个主题,进而引出展示概念设计。在这个抽象思维的过程中,设计师对能触及的抽象符号进行分析、演绎、归纳、总结,并从语义上、形象上或者逻辑上升华展示目标,产生更加广泛的联想。基于逻辑的分析形成的主题,才不会让观众觉得“无中生有”和“空穴来风”,是展示设计师发挥想象的坚实的基础。

比如行业博物馆的设计,其内容常涉及某领域或某学科的专业知识普及,通过将这些展示主题或领域专业知识演绎成日常可见的事物,既达到了知识普及的目的,还能增加更多互动性的体验内容。以一个通讯行业博物馆设计的主题演绎过程为例,设计师将通讯演绎为沟通,进而与古代中国的“文房四宝”建立关联,通过“e时代的文房四宝”这种共通的内涵,将展示定位在以“笔、墨、纸、砚”为表现形式的主题演绎。博物馆的设计同时贯穿现代水墨的艺术形式,将文房四宝的概念化符号和抽象意象融合在一起,强化了观者的认知和联想。(图1)“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其演绎过程历时两年。这个主题的选择并不是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而是一个不断推敲的漫长思考过程。首先从“文化”“城市”“探索”和“信息”等关键词出发,遴选出64个备选主题;然后结合世博会主题演绎体系的发展历程和趋势,选择其中的“城市”“城市与环境”“探索与创新”“文明与文化”“信息”和“大都市圈”等六个待定主题;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别,以及主题的接受度和可参与性,主题被再次缩小为“人―城市与环境”“信息时代的大都市圈”“沟通与跨越”;最后经过反复的比较,可以说是精雕细琢,得出了一个与北京奥运会“新北京、新奥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主题词“新城市、新生活”;并演绎出以“人”“城市”“地球”为横轴,以城市和“过去”“现在”“未来”为纵轴的主题框架。(图2)

演绎是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演绎是从一般性原理出发,得出对某思维对象的个别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演绎的前提是一般性原理,结论是对个别具体事物的判断。演绎是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是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之所以从乡村来到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量的人也正是怀着对心中美好生活的憧憬来到城市。上海世博主题的演绎过程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二、内容组织与情节叙事

博物馆展示的内容设计跟写故事的原理类似,平铺直叙只会把观众拒之门外。在一个故事叙述之前,作者一般先会构思一个大致的提纲框架,然后再根据这个框架去寻找和整理素材,最后在素材的基础上发展出情节。博物馆展示的内容设计组织过程始终以高效的信息传播为目的。为了让博物馆的参观者能得到更好的信息认知,好的叙事逻辑是博物馆展示设计内容框架的最有力支撑。

(一) 内容结构关系

在进行内容设计时,首先要根据需要对展示素材(博物馆藏品)进行分类和重组(图3)。素材的分类是以科学的逻辑体系为基础的,或者说,分类是把一个概念的外延所反映的一类事物分成若干个小类的方法。素材的分类遵循一定的逻辑,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在具体分类处理中,往往采用以藏品的一个主要特性为分类依据,兼顾保管和使用方面要求的方法。例如服装实物的展示素材根据需要可以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龄和性别、服饰产生的年代、服饰的用途等进行分类。在上海京昆戏服馆展示设计中,作者采用京剧的生、旦、净、丑戏剧角色对京昆戏服进行整体介绍; 然后逐层划分到京昆的形成、戏服的制作、戏服的实物展示等主题和展项。在戏服实物展出部分,作者采用京昆常用的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等对戏服实物进行分类展出,既可以满足专业的分类要求,又直观和易于理解。

新加坡某水厂的水博物馆,作者采用信息逻辑重组的方法,将水的几种特性通过内在的逻辑关联,形成了一个很容易被人接受的内容组织框架。作者通过“水是有限的>水是珍贵的水是可循环利用的水是多功能的水是能带来快乐的”这样的逻辑关联,将关于水的各类素材形成一个逻辑循环。观众对水资源的理解跟着设计师设定的逻辑逐步演进,自然对水的理解也被深深的影响。(图4)

在展示素材不同的分类之间建立逻辑层次关系,是展示内容结构设计的重要工作。这方面也有许多方法可以遵循。比如“从多到一”的抽象归纳法、“从一到多”的逻辑推理法、“自上而下”的层层递进法、“由下而上”的螺旋迭代法等等。台北火车站对面的台湾博物馆有一个关于碳的主题,设计师通过利用“由一推到更多”的逻辑,将科学上单一元素“碳”导出科学的、生活的、工业的等方面的知识,让观众能够从单一的化学元素串联起庞大的相关科学知识,然后将大量展示素材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整理,有效地引导观众对展示主题和内容进行联想,强化展示内容的传达和观众对知识的吸收。

(二) 内容情节叙事

不同类别的展示素材之间的有效联结形成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叙事逻辑。同样以“讲故事”来类比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内容设计,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主线,可以将故事素材按照“叙事逻辑线”安排在不同篇章或不同场景。从人的认知角度来看,这个“叙事逻辑线”非常重要,他使故事更容易被人们记住。看似无关联的展示内容素材也可以有一条“内在”的逻辑线,而这个逻辑线,我们称之为“情节叙事”。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情节是观众由一个展示主题到另一个展示主题的线索。

故事的讲述依赖于情节的推动,而情节本身,亦由其内在逻辑所驱动。时间是事物发展的基本逻辑,由时间线而发展出的“前因后果”常用来当作展示的逻辑主线。以上海纺织博物馆历程馆为例,作为一个表现上海纺织工业历程的历史性、陈列性和讲述性的展示设计,设计师对展示的演绎依照上海纺织工业发展的“勃兴、崛起和兴旺”这个逻辑主线来进行。所有的展示内容都被合理的“串”在这样一条主线上,让观众随着时间的发展顺序了解纺织工业的发展,很容易让观众走进设计师的叙事逻辑,按照设计师所安排的方式进行思考,进而接受这些知识。有故事的顺序展示方式比单纯“年谱式”的展示方式更加人性化,通过有目的的展品关联和观众路线设定,让观众乐于体验参观的过程。特别针对历史类博物馆,有什么比叙述一段历史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有时间,更能吸引观众,让观众了解历史的真相?

当然情节关系除了因果关系以外,还可以有时空关系、人物关系等自然逻辑;或者根据表达需要设定情节分叉、情节穿插甚至情节错乱等人为逻辑。缜密的逻辑不可攻破,好的“故事”能够俘获人心。有情节的展示内容更容易给观众留下深入下去的好奇心。情节的节奏感、悬念感和惊喜感是不断产生注意力的源泉。儿童博物馆的观众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儿童,所以,更需要情节的支撑。不时的制造有趣的情节,让儿童参与互动,进而了解博物馆展示方希望他们看到的。韩国三星儿童博物馆有很多丰富有趣的情节展示,内容包括:蝙蝠的世界、儿童电视台、时光机、探究多媒体、施工现场、货币旅行等,这些情节看似并无关联,但却不断给儿童观众制造兴奋和惊喜,就如同故事里不断起伏跌宕的叙事场景。

三、空间的形式与结构

展示空间是展示活动发生的场所,有了内容和主线,就需要适当的空间来展示。空间的产生,不在于它“有”什么,而在于它是否有特定的“无”。展示空间的形成是由空间中“有”的部分通过围合、阻断、穿插等逻辑关系而形成的“无”的部分。墙体切割了空间,却形成了展示的“空间”。

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解决的是参观者、展示内容、展示空间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了让参观者在设定好的展示空间中开展展示活动,设计者需要按照叙事逻辑主线上的各个情节需要,合理配置各个功能区域,让观众沿着既定的路线行进。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需要很强的空间逻辑抽象,常常需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将自己对空间逻辑的设置进行可视化。

遵循逻辑规律的展示空间设计更加动态化、序列化和有节奏感。不同展示空间的合理分布和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维的逻辑组合关系,通过强调场景的对比,或突出场景与非场景的空间反差,使展示空间富有跳跃性。通过对比,空间各场景的特点一览无余,观众会更享受这个参观的过程,带着兴奋和期待,也避免了无趣的参观所带来的视觉上的疲劳感。在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的设计中,设计师采用围中有透、透中有围的空间逻辑关系。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沿既定的路线不断前进,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几个层次的空间,加强了空间的流畅感和节奏感,有利于观众对整个展示空间的理解和信息获取。

空间,或者说叙事空间的概念为展示空间赋予更多情感色彩。叙事空间是一种有故事、有情节、有场景、缘于生活体验的情感空间,一种基于生活体验的空间排列艺术,它体现的是一种空间设计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思维方式。展示空间结构关系不仅影响人流与交互效果,也影响人的情感。合理的空间结构关系,如同运用空间来讲述故事,这是一种全新模式的“情节”关系。(情感的线索,联想的逻辑)

美国华盛顿的犹太人大屠杀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设计师以不同特色空间来营造一幕幕场景,生动展示整个犹太人遭受迫害的历史。这个空间是用玻璃砖制成的长长的吊桥,七八米高的密闭高墙上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家庭照片。这里的空调很冷,人们走过这里马上会感到寒冷、脆弱和凄惨,记住那些曾经活生生的人突然在一天内都消失的事实。(图6)

要达到博物馆展示的目的,需要观众与展示内容的大量交互。采用什么样的展示空间布局,形成怎样的参观人流,进而产生怎样的观众与展示内容的交互,此时空间的逻辑性一览无余。如德国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入口是在地下室。进入博物馆,观众马上面临着三个不同的选择,即三条长廊,这正是设计师安排的三个不同的空间主线。观众经过这三个长廊,可以深入体会当年犹太人的三种不同的结局:死难,逃亡和艰难生存。

四、结语及展望

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信息的传递必须直接和有效。观众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对信息的接受有一个逻辑递进过程,如果大量无关联的零散信息扑面而来,很难给观众留下有意义的记忆。就叙事价值观与人类心理对叙事的理解来看,它所隐含的价值观和听者的心理机制是相通的。故事讲述者与聆听者建立起一种沟通的基础之后才开始在潜移默化中牵引着聆听者的情绪与思想。逻辑就像一个很好用的工具,在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天地里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李楠.艺术设计中的四个逻辑缺陷[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1):18.

[2] 郭鑫,邓丽娜.归纳演绎在管理学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4):22~23.

[3]祝敬国.博物馆藏品分类标准化研究[J].中国博物馆,1991(4):30~35.

[4]徐颖.儿童博物馆的趣味性展示设计要素[J].艺术市场,2011(9):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