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09-06 17:35:25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0-0040-03

“实践教学是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目的而开展的,是有学生亲身体验的一项实践活动。它既包括认识、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技术知识而开展的科学实验、生产实习等验证性实验,也包括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践,还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1]

博物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博物馆工作,博物馆工作需要具备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所以博物馆学专业培养的不是匠人,而是能够进行理论和研究方法创新、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人才。高校博物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不是单纯的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深度消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建立与课程知识学习、科学研究、生产劳动和岗位技能训练相结合,学习、研究、生产劳动能力共同培养的“三对接”实践教学模式,是进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深化开展实践教学的新方向,有益于实现以实践教学为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目标。

一、与课程知识学习相对接的“课程实践”

“博物馆学专业课程教学兼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特性,尤其是关于藏品管理、展览设计、观众调查、展览讲解、博物馆参观服务、文物保护等方面,在这些环节上必须开展课程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接触博物馆实体的机会,以及对相关博物馆工作的体验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该学科的感性认识,才能增强对理论的理解,并在比较中产生新的认识和思考。”[2]利用校外博物馆与文物考古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结合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组织课程实践教学和实验性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

课程实践的开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实践活动,“通过教学的总体设计,明确每一个实践环节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注重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和校外基地实践的独立性、系统性、完整性,使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有机整体。”[3]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进度开展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项目。教师作为学生完成教学项目的指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负责进行教学的课堂进度设计和教学环境的设计,以及策划组织教学项目和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负责参与具体实践活动,完成教师拟定的项目任务,从而达到对课程学习内容感性和理性的双重思考。

博物馆陈列设计是博物馆学专业的主干课,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陈列理论和方法,其中关于陈列主题的提炼和阐释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使学生掌握撰写陈列大纲的理论和方法,并能够自己独立撰写一份陈列大纲,实现对主题的提炼和阐释,是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这项教学目标的实现,可发挥校外博物馆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结合博物馆举办的具体展览,将其作为考察和研究对象,在观摩和分析博物馆陈列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陈列大纲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课程实践围绕如何撰写陈列大纲进行,以“项目教学”为手段具体实施。“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4]

项目教学的实施由四个部分构成,即确定项目任务、项目计划的制订、项目实施、项目完成结果的评估。确定项目任务要遵循三个原则:实效性,即项目任务必须能够被学生感知,并与实际相结合,可通过操作来完成。多面性,即项目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运用多元的理论知识来完成,由项目带动学生多元思维。延展性,即项目任务的设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扩展,激发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创造性的思考。项目计划由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组建项目小组,项目的实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作为指导者,从旁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结合项目计划实现的效果组织项目评估,由教师制定评估标准,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

以“撰写博物馆陈列大纲”的项目教学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第一步,向学生明确项目教学的任务,即以具体博物馆的藏品为资源,策划并撰写一份文字表达的主题陈列大纲。第二步,布置项目计划。这个步骤包括将参加项目学习的学生以4人为单位组建项目小组,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陈列大纲的撰写;组织观摩考察博物馆陈列,教师结合具体的陈列,讲解陈列大纲的撰写方法;考察和研究博物馆中的某类收藏,作为提炼主题、策划陈列的资源;指导学生项目小组完成一份主题陈列大纲。第三步,项目实施。首先,确定小组成员分工,包括对藏品历史、艺术、科学信息的搜集、整理;提炼陈列主题和策划陈列内容框架;策划设定用以说明藏品价值和陈列主题的辅助展品(包括陈列标题、部分、单元、展品的说明文字,以及图表、沙盘、绘画等科学或艺术类的辅助展品)。其次,观摩学习,带领学生考察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分析一个具体陈列的特点,并结合该陈列讲解陈列大纲的撰写方法。再次,分析和研究藏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由博物馆为学生提供一份某类藏品的登记卡,学生根据登记卡上的藏品信息、藏品图片,并到博物馆展厅中具体观察展出的此类藏品,运用文物学、历史学、博物馆学知识,撰写藏品说明,并提炼一个陈列主题,设计陈列内容框架。最后,基于藏品研究撰写陈列大纲,包括标题―部分―单元―藏品组合―藏品和辅助展品的说明文字。第四步,学生展示项目完成情况,由小组成员制作课件在课堂上演示陈列主题和陈列大纲的构思特点,以及撰写陈列大纲的程序。第五步,教师组织项目评估,评估以百分制的方式进行,制定各项评估标准及得分标准。(1)陈列主题突出且新颖,并能够高度概括藏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30分);(2)陈列大纲内容框架充分体现主题,各类文字表达精练、有感染力,达到雅俗共赏(30分);(3)展品组合关系紧扣主题(20分);(4)辅助展品的选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0分)。以上各项评估包括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讲评三个方面。

师资历来是教学组成的一个至关重要部分,建设与培养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是开展课程实践教学建设的保证。博物馆学陈列设计的课程实践教学,除本校主讲教师外,还可以邀请博物馆资深的陈列设计人员,以其设计的陈列内容为案例,进行技术操作方面的具体讲授。高校博物馆学教师和博物馆陈列工作者的教学队伍组合,可以达到教学相长,丰富教学队伍成员的知识水平并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授课。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建立对专业知识的理性和感性的双重认识,进一步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

二、与科学研究相对接的“申请与实施‘大创计划’”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学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造力、创新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创业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储备。目前国内各高校除了组织学生申报省、教育部的训练计划,学校本身也提供这方面的训练项目,供教师指导学生申请。探索研究实际问题,并开展创新研究是“大创计划”的宗旨。“大创计划”是通过资助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等院校应将该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大创计划”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鼓励与现实紧密集合的项目选题。博物馆学专业学生未来要进入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工作,“大创计划”项目的选题和实施都必须以文化遗产保护、遗产价值传播的博物馆发展现实为考察对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一项实际问题的研究,需要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解决,是一项高层次思维活动。“高层次思维不是简单的感知、记忆、复述或应用,而是有意识的,围绕特定目标的,付出持续心理努力的,需要发散、研究判断和反思等认知活动的复杂思维,它包括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判断性思维,以及自我反思等思维活动。”[5]

教师在指导“大创计划”这项高层次思维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可采用“基于问题式教学”理论。“基于问题式教学”主要包括设置问题情境、组建问题研究小组、启动问题、进行问题解决、研究成果展示和评估等环节,是一个由问题的提出、分析思考、解决、评估解决效果构成的高层次思维训练过程。由于“大创计划”需要项目团队通过答辩才能够结项,“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可以保证学生项目完成的质量,并顺利通过答辩。

博物馆学的理论完全来自于对博物馆具体实践的研究,通过对现实博物馆活动的考察,提炼问题进行申请,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研究,并通过成果评估的反思活动,最终形成有价值的成果,是“大创计划”的指导实施流程。例如围绕博物馆教育功能开展“大创计划”研究,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也是博物馆机构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这项功能的实现决定了作为非营利组织的博物馆能否履行好“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机构使命,提出“博物馆科普教育策划与开展”的“大创计划”选题,指导学生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基于对该博物馆科普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为博物馆设计科普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并将方案应用到博物馆教育工作中进行效果检验,最终完善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现以本人曾指导过的部级“大创计划”“博物馆科普教育策划与开展”为例,具体阐释问题研究的过程。第一步,设置问题情境,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考察教育功能的实现情况。考察内容包括:观众对展览吸引力的评价、观众对展览内容的理解程度、博物馆教育学习活动内容、观众参与活动后的评价、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学习需求。在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思考问题:博物馆如何开展科普教育。第二步,形成研究小组,对问题研究感兴趣的学生,自发地组建“大创计划”的研究团队。第三步,启动复杂的问题,设定项目研究课题:博物馆的科普教育策划与展开――以某个博物馆为例。第四步,解决问题。(1)访谈:组织学生与实践教学基地博物馆的教育部门工作者访谈交流,包括对从事这份工作的体会,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情况,教育工作者与参观学习者的关系;开展与观众的访谈,面对面地了解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学习体验和需求。

(2)调查:组织学生运用博物馆教育学理论和学习心理学理论设计一份“观众参观学习需求与体验”调查问卷,并在博物馆中发放给观众,进行回收分析;跟踪参观学习行为,组织学生在博物馆中对参观者的参观行为进行跟踪了解,并倾听参观者的交流。第四步,完成研究。包括:课题研究组利用研究所积累的图文资料、影像和语音资料制作课件,汇报研究过程;为所考察的博物馆编制“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开展指南;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第五步,研究成果评价及完善。包括观众评价,组织学生将设计策划的教育项目,在博物馆的支持下开展学习活动,观察观众参与过程的行为、情感变化,并在观众参与后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习者的体验和意见、建议;指导教师点评;小组自评;在观众评价和教师点评基础上,进行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的修改和完善。

三、与生产劳动相对接的“专业实习”

所谓专业实习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社会实践工作的初步尝试,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通过实习,检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它是学校和社会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提供的就业实习机会,是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一条纽带,为学生未来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履行岗位职责打下良好的基础。

树立岗位意识,了解岗位价值,掌握岗位操作技能是专业实习的主要内容,能否获得和提升岗位操作技能的水平,是由工作者的岗位意识强弱,对岗位价值是否具有科学认识所决定的。博物馆学专业实习,学生将被安排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从事某个岗位的具体工作。为了使学生通过专业实习获得良好的技能训练,树立岗位意识,培养对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的热爱,专业实习过程中需要组织岗位技能培训和操作技能考核。通过在博物馆中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可以使实习学生很快熟悉工作岗位的特点、工作职责、工作要求(见表1)。通过岗位操作技能考核,可以刺激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操作要领,强化岗位意识和建立科学的岗位价值观(见表2)。

表1 博物馆藏品库房管理岗位技能培训流程

表2 博物馆藏品库房管理操作考核

参考文献:

[1]翟慧卿.对完善大学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J].经济师,2010,(1).

[2]刘俊勇.博物馆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辽

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9).

[3]张秀鸯.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5,(2).

[4]刘俊勇.博物馆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辽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篇(2)

近年来高校博物馆飞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新博物馆的兴建,高校博物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校博物馆与社会公共博物馆相比有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高校博物馆通过博物馆藏品举办展览和博物馆组织的各种活动进行教育,充分开展活动对观众科学知识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目前高校博物馆参差不齐,在藏品数量和质量、场地面积及人员配备上各不相同,但功能上大体相当。高校博物馆与其他一般博物馆一样,具有收藏、教育、研究之功能。博物馆教育具有直观性、实物性、广博性的特点。(1)与社会性博物馆相比,高校博物馆独特的地理优势,环境氛围更加突出了其科研、教育功能。高校博物馆大量的实物资料供科学研究,并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利用博物馆实物资源,直观生动的教具具有普通教学不可比拟的作用。高校博物馆经常开展带领学生参观学习的活动,开展科普教育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大众科学文化素养,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丰富校园文化。

高校博物馆应立足于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抓好科普教育工作,传播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高校博物馆拥有强大的科学研究团队,同时作为教育机构,背靠学校,肩负着教育重任,科研应服务于教育,二者相结合。博物馆开展科普教育,显示科学成果,弘扬科学精神,发挥教育职能的同时可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科普教育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国内外高校博物馆科普现状分析

据国家文物局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现有博物馆3271家,其中高校博物馆300余家,包括人文艺术类、纪念类、中医药类、综合类、社会科学类等类型,形成了完整的博物馆科学体系(2)。高校博物馆传统的科普工作包括举办科普展览、知识讲座、巡回展出、开展文化沙龙、夏令营活动等,进行知识、文化的传播。

国外高校博物馆将科研资源和博物馆的科普教育相结合,表现出了高校蕴藏着参与科普工作的巨大潜力,通过高校博物馆来进行科学的传播,反映出了它在公众理解科学文化方面的社会责任感。而且通过高校博物馆这个形式平台,展现高校科研的最新成果,既保证了它的吸引力,又能使其科研成果为公众所知晓。

高校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促进了高校科普教育的资源开发与利用(3)。此外,某些西方发展国家有着一套完整的高校科普教育体系,奠定了科学传播的基础。并且把科普教育同教学工作相结合,把科普工作常态化,用着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科普教育,提高了科普教育的效率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并且将科普教育纳入了高校人才培育计划和课程体系当中,还专门开设了科技传播选修课等等(4)。高校博物馆普教育形式的创新,成为引领科普教育的潮流。

三、高校博物馆科普教育实施中的困境

(一)观众范围狭窄

在对高校博物馆观众调查中发现,公众普遍对高校博物馆不了解。高校博物馆深藏在大学校园中,缺乏社会沟通,社会公众缺乏高校博物馆的相关信息,造成博物馆被孤立。高校博物馆的观众大多为在校学生。然而随着各大院校的扩招和各校区的兴建,许多本校的学生都不知道到学校有博物馆。高校博物馆的观众范围狭窄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普教育缺少观众的参观与支持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制约因素。

(二)资金不足

博物馆普遍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我国高校博物馆除少量国家直属外,一般隶属于所在院校,资金主要来源于大学拨款和社会捐赠,许多高校博物馆展厅面积小,藏品数量小,开放时间短,大多数高校博物馆全年开放达不到100天,全年开放200天以上的寥寥无几,这成为博物馆发挥科普教育职能的障碍(5)。

(三)宣传不足

高校博物馆科普活动缺乏宣传,像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等少数知名博物馆外在官方网站介绍教育活动的相关信息,一般高校博物馆甚至没有官方网站,博物馆内的信息只能依靠公众传播,公众消息滞后,影响博物馆工作。相比之下社会性博物馆多数有微信平台甚至数字化工程提供馆内最新资讯,便利宣传博物馆活动。少数比较大的博物馆像吉林大学,设置并开放陶艺坊,并设置官方微信平台,更好的宣传博物馆的陶瓷藏品,一般高校博物馆并没有相关宣传。

四、高校博物馆科普教育的几点设想

(一)面向社会,加强宣传

要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应该广泛的宣传,扩大观众影响力。高校博物馆要面向社会,积极寻求社会帮助,向依靠社会公众办馆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高校博物馆要摆脱资金匮乏的困境应积极寻求社会、政府及企业的赞助与支持,在人力、物力上得到社会帮助。博物馆场地出租是博物馆资金来源的途径之一,也是宣传博物馆的一种形式,国外大型时装秀和电视节目经常在博物馆内举行。

此外,志愿者工作是高校博物馆提高工作水平与效率的有效手段,志愿者不仅节省开支,还能增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活力。博物馆应运用好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做好各学院志愿者招收与培训工作,吸引更多公众前来参观,观众是衡量博物馆工作质量的标准之一。

宣传资料的印刷上借鉴欧美一些国家,根据观众认知能力的不同,设计符合不同人群的宣传册,像欧美一些国家有供儿童和成年人两种不同的宣传册,独具特色的儿童宣传册使藏品中深奥的知识更易于理解。儿童科普教育可以借鉴台湾博物馆的科普实践经验,为小朋友设计学习单。

(二)调动社团,加强协作

博物馆是涉及多种学科知识的交叉性学科,社团汇集各个学科学生,是大学里最为活跃的团体,可以为博物馆工作提供知识力量,注入新鲜血液,使博物馆充满生机活力,各个学院的社团成员运用专业知识,为博物馆观众研究和教育活动的策划积极进言献策并身体力行。心理学成员运用专业知识设计符合不同年龄的科普教育活动和讲解形式;特殊教育学成员为博物馆设计盲文及符合残疾人士的教育服务设施;广告学和影视学的成员可以制作宣传影像资料,彼此合作,充分利用人才资源。

(三)创新科普新形式

博物馆根据藏品特征、观众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展符合实际的科普教育活动。高校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应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以往博物馆教育偏向以物为主,强调展览的科学性,过多的关注物,忽略了人的情感。高校博物馆教育与教育相结合,借鉴国外教育形式,围绕所学内容,运用博物馆藏品布置作业,让观众自主学习。例如:瑞士教授让学生到当地博物馆参观,寻找和挑选出具有文化特色的展品实例,将之拍摄下来,并利用课余时间形成讲述内容,下次拿到课堂上进行演讲。这样使参观更具有目的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探索。

开辟科普实验室,开展更多科普实践活动,寓教于乐。近年来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不少家庭选择带着孩子到博物馆休闲娱乐,并运用这一公共服务学习知识。高校博物馆应抓住这一契机,设置科普实验室,开展包括亲子活动在内的多种科普活动,让兴趣者亲自动手,体验其中的奥秘。像上海师范大学博物馆开展中学生篆刻体验主题活动,使学生动手制作,了解藏品科技内涵,实现了博物馆教育实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方针。

运用新技术,博物馆传统科普设备为多媒体、电视等,人工讲解不仅费时效率也不高,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国家博物馆等已经率先开通微信讲解服务,各博物馆也纷纷效仿,高校博物馆应积极推进高科技讲解技术,不仅节省人力,提高效率,并为观众提供便利。

注释: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李晓涛.高校博物馆发展:路在脚下.中国文物信息网http://.cn/plus/view.php?aid=55408.2015

(3)徐延豪.借鉴国外经验推动教育科普资源开发.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篇(3)

希望全国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发挥示范性带头作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制定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和组织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好学生实践活动的接待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活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科技厅(委)、所在地中科院分院和科协部门要探索建立密切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强指导,共同推进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为各地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首批全国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名单

(61个单位)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航空遥感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馆

天津科学技术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

河北省科学技术馆

朝阳市科学技术馆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树木园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

哈尔滨工程大学启航活动中心

上海科技馆

上海天文台佘山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天文博物馆)

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标本馆

江苏省科学技术馆

浙江省科技馆

安徽省科学技术馆

合肥现代科技馆

蚌埠市科学技术馆

铜陵市科学技术馆

福建省科技馆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

江西省科学技术馆

上饶市科技馆

山东省科学技术宣传馆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市郑商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地

武汉科学技术馆

湖南中医药大学传统医学科学科普教育基地

湖南省科学技术馆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体科学馆

惠州科技馆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学与资源科普教育基地

广东科学中心

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馆

中国雷琼海口市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

四川科技馆

重庆科技馆

贵州科技馆

云南省科学技术馆

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

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青海省科学技术馆

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自治区高原大气环境研究所

中科院天文与时间科普教育基地

陕西科学技术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陕西省现代农业校外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陕西医史博物馆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馆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基地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篇(4)

1 信息技术博物馆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创建信息技术博物馆,是信息技术教学组对信息技术内涵与发展的一次认真梳理和思考,其实物整理价值及历史意义重大而深远。首先,能让学生亲临整个信息技术发展史,更深刻地认识信息技术及其价值所在;其次,将告诉我们怎样按照正确的技术路线,更有绩效、合乎道德地运用信息技术服务教育事业发展;同时,博物馆更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基地,有着很多信息技术实物供教师参考、研究,将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博物馆是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将激发更多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爱科学、爱技术的情感。建立博物馆可以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完美结合,它的实物性和直观性优势是课堂教育所无法比拟的。使师生在参观过程中轻松体验信息技术历史的灿烂辉煌、先人智慧的博大精深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的美好前景,不仅在于传播知识,更在于弘扬科学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人的心灵,在启发心智中充实人生,完善人格,提高文化与道德修养,激励向更高文明发展进取精神。

建设信息技术博物馆使之成为课程资源的补充。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核心是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普及的技术文化和公民素养被得到充分认可。20世纪90年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的是计算机编程,是基于“计算机文化”为核心的程序教学,即以思维为主,其后发展中教学核心逐渐转向计算机软件工具和因特网应用,直至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在未来发展中如何弥补技术缺憾、提高技术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发展思维和创新意识,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信息技术整体的认识,对信息技术具体的应用漠不关心,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更是缺乏思考,对计算机硬件也是知之甚少的趋向,这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深刻问题。通过信息技术博物馆建立研究、教育、科普平台和实物展示,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的补充,让更多的人了解信息技术,唤醒人们对信息素养的重新认识和重视,让学生参与进来,对技术文化有新的感悟,弥补信息文化导向的不足。既建设了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又丰富了信息技术文化。

有了博物馆这个平台,学校可以把它作为传承学校历史文化、教学设施沿伸、促进对外交流的窗口,着力将博物馆打造成为学校文化的“名片”和新时期学校的文化殿堂,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展示中,博物馆可以体现学校的文化涵养,以展览和宣传内容为课题,带动教学活动。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过去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学校的文化精神,如校训、各类讲坛、讲座、社团、比赛、校园文化娱乐等等,更注重软实力方面的因素。通过博物馆的建设可以使校园文化更有内涵和追求,并同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体现学校特色和精神的优良传统、校训校风、人文精神、教育精神和科学精神。

2 信息技术博物馆的定位

展示信息技术内涵与发展的实体博物馆。以实物、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系统展现信息技术的内涵与发展。让学生到博物馆参观,不一定指望把陈列展览试图介绍给他们的东西都学到,也不一定按照陈列展览的主题结构所确定的顺序或者设计人员安排组织内容的方式来进行学习,重要的是他们要面对新的经验,根据新经验与头脑中原有知识相互映射或者联系的程度来进行“意义建构”。

小型博物馆布展面积计划不超过100平方米,主要面向校内,为本校的教育教研服务,适时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不建立历史博物馆,不作为科技历史收藏中心。仅收集、保存、研究并诠释具有历史价值的信息技术产品遗产,其中包括各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档案、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加强社会认同感与教育精神。

3 信息技术博物馆建设阶段规划

理论研究和建设规划阶段 进行信息技术博物馆建设知识收集积累,规划展品目录。主要参考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各信息技术相关产物的发展史、各技术产物的性能技术指标和工作原理、博物馆学及博物馆功能、科普馆学及科普馆功能、素质教育、校园文化等相关书籍和期刊文章。根据资料分析出信息技术博物馆建设背景和意义,以及建设博物馆能够实现的教育效果;从整体上认识、观察和思考信息技术及其科技产物的发展;找出具体类别产物的代表和典型意义的型号,据此规划展品目录,为展品的征集提供依据。对展品的征集方法进行调研,以制订合理可行的展品征集方案,实现展品的高质量收藏。

展品征集阶段 以展品目录为主进行广泛的展品征集活动,积极动员学生、老师参与展品征集,向有关单位争取,到废品市场、科技市场中寻找。

展品整理编目阶段 整理征集和购买到的产品,进行核对登记并编目。此阶段需要对登记编目方法进行学习,参观和学型博物馆、科普馆的编目规则。然后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编目。同时把前几阶段的成果进行整理,形成材料和报告,与专家和相关主管部门联系,力争取得他们帮助,对前期的工作提出意见并对以后的工作给以指导。

布展设计阶段 收集科普馆设计资料,参观部分小型科普馆,与美术教师联系共同完成科普馆内部视觉设计。设计要求简单、安静、平和、有感染力。设计时注意实物的安置与图片文字的结合,保证内容上充实。

后续完善阶段 布展完成后,向文物部门、科协、教育部门上报,同时请专家给予指导。主管部门和专家认可后,制定具体的博物馆管理办法及后续完善工作。

4 信息技术博物馆布展内容设计

信息技术博物馆采取室内物品摆设展示、图文展板及投影显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局。博物馆分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及其周边设备、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体验四个展区。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展区以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为线索,主要通过实物、图片、文字、文物复制品、视频展示信息的传播、存储等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各信息技术相关产物的发展史。分别以语言与信号、文字、印刷术、电磁信号设备、计算机与卫星网络五个主题进行布展。语言与信号展区主要展品包括原始人头像、烽火台、旗语、结绳记事、布朗族的数豆记事挂图、岩画挂图等。文字展区主要展品包括甲骨文、墨砚毛笔和竹简、毛公鼎的文字挂图、象形文字挂图、碑拓片、帛书挂图、毛边纸及小楷书法、信件、百事帖等。印刷术展区主要展品有木版印刷挂图、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图、铅活字印刷模具、古线装活字印刷书籍、油印机、1970年代报纸和书籍、现在的报纸和书籍、汉字激光照排创始人王选图片、现代彩印纸张等。电磁信号设备展区主要展品有各时代的电话机、录音机、留声机、电视机、扬声器、描述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发明发展的图片等。计算机和卫星网络展区主要展品有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图片、PC机、便携式电脑、通讯卫星图片、世界海底光缆示意图、卫星信号接收器等。

计算机、网络及周边设备展区主要通过实物、图片、文字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内部组件和周边设备、网络设备等。展品有邵雍六十四卦方圆图(最早二进制启蒙示意图)、算筹、算盘、机械式计算机的发展图片、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图片、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PC机及其内部结构、计算机的各种组件、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网络设备及组件、网络拓扑挂图等。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部分主要展示现代信息技术在通讯、医疗、教育教学、工业、金融、传媒印刷、生活娱乐、图像技术、软件、网络等领域的应用,并展示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每个具体的实物展示都提供相关文字资料,包括其发展史、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分类等。

信息技术体验区是希望通过参观者的具体体验来思考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如通过操作先进的体感游戏机来体悟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通过智能机器人的表演来理解人工智能;通过用打孔纸带音乐盒播放音乐来思考信息编码技术;通过传统游戏华荣道、孔明锁、汉诺塔、九连环等体验算法的神奇;通过观看“iPanda熊猫频道”的直播体会通讯技术等。

学校建立信息技术博物馆不仅体现了学校文化软实力,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第二课堂,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博物馆展物的不断充实、设计的逐步完善、展览业务的不断开展,其教育职能将得到充分的发挥,必将为学校先进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链接 信息技术博物馆建设是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的子课题研究项目。我校信息技术博物馆(科普馆)现已建成并有限对外开放。由于在文物部门登记时使用的名称叫博物馆,而市科协要求称科普馆并推为“科普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篇(5)

我国自1980年起,科普场馆建设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新时期(见表1),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政府提倡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下,我国科普场馆更是加速发展,特别是2002年《科普法》、2006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颁布,1998年~2008年间我国迎来了科普场馆建馆和开馆的高潮期,据统计,1998年~2008年10年期间建馆192座,占科普场馆总数的57%。大量科普场馆的出现,使得大众有了更多的机会进入科普场馆,而大量科普场馆开展教育活动对社会教育的影响力也更大。

2我国科普场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整体布局不平衡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国家对科学普及工作的大力推进,特别是2002年《科普法》、2006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颁布后,我国迎来了科普场馆建馆和开馆的高潮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科普场馆数量已经达到721家,场馆的新建和扩建主要集中于1998~2008年的10年间。在数量的增加的基础上,我国科普场馆在整体布局上却存在不平衡。据《全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状况监测评估》课题组的统计,在全国科普场馆中,东部地区11个省、市共计有301个,占48.7%;中部地区8个省、市共计有179个,占29.0%;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共计有138个,占22.3%。由此可见,我国科普场馆集中在东、中部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各类科技博物馆的数量与规模也在全国居于首位,而西部地区科普场馆的建设滞后。在最近10年的新建馆中,东部地区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大型馆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此外 ,科普场馆建设规模也存在地区差异。面积的制约导致中西部的科普场馆在展览布局、展教内容、教育模式上都受到限制,该地区大多数展馆都属于基础科普类场馆,缺少专业类科普场馆,同时由于西部人口密度较小、高校数量较少、公众科学素养相对较低,科普场馆在寻求与社区和学校的合作上资源缺乏,财政投入也相对较少。

2.2 专业类科普场馆数量较少

据《全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状况监测评估》课题组的统计,在全国科普场馆中,自然史类博物馆165个,占总数的27%;科技馆(科学中心)240个,占总数的39%;专业科技博物馆105个,占总数的17%,其他博物馆108个,占17%。可见,目前我国科普场馆中的科技馆占了大部分,科技馆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几乎各省份都拥有省级、地市级和区县级的科技馆。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其他类型的科普场馆如天文馆、自然博物馆等数量少、参观人数少、很难开展相关领域的科普工作。

2.3 科普场馆财政来源和隶属关系制约其发展

我国当前的科普场馆,多为政府部门以及某行业财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资助而筹建,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宣传某一行业的科技知识,立足于某行业的科技发展,注重科技史料的收集、研究和展示,但长期忽视了展馆对于公众教育功能的发挥,导致了社会各界不善于利用科普场馆。教育界对科普场馆教育的性质、特点、形式以及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作用缺少必要的理论研究,以至于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对科普场馆的利用上还缺乏宏观指导,这也是导致了我国科普场馆的教育功能发挥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

2.4 对外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我国大部分科普场馆与社会尤其是教育界之间的沟通尚停留在表层,缺乏更深、更广的横向联系,这既阻碍了博物馆教育功能在更大范围内的实现,没能起到它对社会所应起的作用,同时也减弱了其自身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广泛接受程度。

3科学建设科普场馆的思考

3.1 整体布局分散化

基于我国科普场馆发展区域差异大,我国科普场馆可以借鉴欧洲国家将科普场馆布局分散化的经验,设定区域布局分散化的战略。首先可以将博物馆和科学中心设置在郊区或小镇的分散化。这么做可以避免继续把大量资源放在少数传统教育优势的大城市。其次可以从大型博物馆分支出科普场馆的分散机构,深入乡镇,科技具有更灵活的结构,使用新的互动技术,也可以专门研究某些主题(例如,天文学、气候变化或者农业科学),锁定特定受众,也可以先进行调研了解受众教育需求再设立相关的博物馆。通过分散化,可以保证地区可利用的博物馆数量增加,使得大众有机会接触博物馆的同时可以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这种战略的一个例子是英国,据ECSI UK(TE-英国科学中心的网络)估计,超过90%的英国人目前居住在距离科学或发现中心2小时车程的范围内。

通过科普场馆的分散布局,可以使得更多的受众接触到科普场馆,从而才能开展科普活动、达到科普目的。

3.2 教育理念全局化

在过去,我国科普场馆的教育功能体现在作为一个教育工具将知识向受教者的单向传递。而当今我国科普场馆教育中传播给观众的知识信息量越来越大,新科学技术含量越来越多,知识的传播不再是单向传递,而是双向交流,互动影响。我国科普场馆的教育理念已经开始转变,普遍意识到教育的目的并不在“教”,而在帮助观众“学”。科普场馆的教育理念正在由简单的教育工具向成为帮助受众学习的互动场所而转变。

我国科普场馆虽然已经树立了“帮助受众学习”的展教理念,但是这种理念在全国并没有普及,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这种教育理念没有很好的被认识。因此在科普场馆未来的发展中,教育理念应该考虑到全国各个地区不同的情况,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适合本地区的教育理念,同时又应该兼顾大局,有全局思想,将先进的科普教育理念普及到全国各地。

3.3 模式增强互动性

目前我国科普场馆的教育模式互动性虽然大大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远远不够,教育模式在未来发展中应该将追求互动成为一种项目。

首先科普场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就在于它拥有种类繁多的展品,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了可以直接观察和操作的物理展品。如果受众有机会观察和亲自操作展品,他们就能够更加积极地探索展品的原理,对于科学原理的理解远比被动的听课效果要好。例如,北京自然博物馆设计了放大40万倍的庞大“细胞屋”科普项目,由观众自己动手拆装、移动细胞结构,亲自参与,加深对细胞的了解。在科普场馆的发展中,也应该加强互动化项目的设置。

其次,科普场馆应该尽可能的向受众提供人际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开发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的项目,使他们有机会在合作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此方面,科普场馆具有天然的优势,其自由开放的人际氛围,为学习者提供了自由交流的社会文化环境。受众可以借助这种人际互动,从他人那里得到有用的信息,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或者与他人一起完成一项任务。这种与他人共同协作的方式,不仅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还提高了受众参与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科普场馆的教育模式还应该使用新媒体手段加强互动性,使用视频、音频、互联网取代过去的图片方式,如温哥华科学馆开发了“互动电影”,在电影播放的过程中在一定的节点提供选择,观众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电影根据观众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通过这种电影的互动使观众对其中的科普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科普场馆的发展中,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开展互动。

3.4 展教内容专业化

纵观几百年来科普场馆的演变历程,科普场馆整体建设呈现多样化、系统化的走向。尽管最早出现在欧洲的几个大型的工业博物馆中,其丰富的馆藏使参观者无不为之震撼,但是随着科技与工业的快速发展,原来的博物馆几乎不断的增扩面积,也不能容纳下迅速增多的展品,于是出现了交通、通信、矿山机械、纺织、化工等门类繁多的专业博物馆。从科技的发展和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来看,我国的科普场馆的内容也应当日趋专业化,专业博物馆要增多,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受众对于专业科学知识的需求。

3.5 受众区分对待化

受众的不同层面决定了科普场馆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影响博物馆信息传播效果的重要原因。受众(包括实际和潜在观众)由于知识水平个人背景、经济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对科普场馆信息传播方式与内容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不同层面采用同样的传播方式,提供相同的内容,势必会大大影响科普场馆信息传播的效果,减少人们对博物馆的喜爱和向往,破坏博物馆在受众心目中的积极形象。因此,我国科普场馆未来的发展中的受众定位需要分析了解不同受众的特征,挑选与其吸收能力相符合的信息,采用与之适应的信息传播方式。

研究表明,对于传播过程来说,高学历者希望传播的知识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解说严谨周密,信息含量大。而低学历者则希望解说简单易懂,轻松明了,对信息量的大小要求不高。受众的文化程度越高,越渴望获得更具体,有深度的信息。又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在思维方面又各具特点,科普场馆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设计相应的活动比如,针对幼儿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和简单性,设计比较简单而有趣的科学活动或游戏;小学生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因此可设计具体的主题活动,提供具体的材料促进思维能力的形成;当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思维的抽象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通过科学实验或小组活动,从具体问题出发,为他们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做准备;高中是逻辑思维发展和形成的时期,还可以将具体问题深化,为高中生提供探讨科学、哲学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机会。

3.6 对外合作制度化

在未来我国科普场馆的规划应该由单一部门行为转化为群团行为,具有宏观管理社会各界参与大科普格局,形成科普教育社会化的新局面。这就要求科普场馆未来的对外合作中,形成可以遵循的规章制度,按照制度进行合作,有章可循才可以将对外合作成功的开展下去,科普功能才能很好的发挥。

我国科普场馆在对外合作的制度化中可以参考借鉴西方国家已经形成的模式。如在英国学校的校外教育基地众多,其中包括众多的博物馆,并且他们形成了非常融洽的合作关系。合作包括以下形式(1)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参与学校教学,学校的学生到博物馆上课,由工作人员担任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并讲解(2)博物馆建有学生游艺室、中小学生校外教室,学校经预约可以带学生进这些带有各种专题性的教室内学习,由博物馆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当老师,介绍演示各种专题的科学知识,学生游艺室中有各种设施,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各种科学现象及原理获得感性的认识(3)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义务为学生讲解辅导。

参考文献:

[1] 何波.浅谈当代科技类博物馆的建设与创新途径[J].科学教育, 2008(8):116-117.

[2] 任海.科普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3] 谢娟、尚修芹.关于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开发的若干思考[J].科普研究. 2009, 6(3).

[4] 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2009)(科技类博物馆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篇(6)

1999年于布达佩斯召开的国际科学理事会在《科学议程-行动框架》中指出:“各国当局及有关资助机构要推动科技博物馆和科技中心在公众科技教育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我国在2007年由中国科协办公厅下达的《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中指出:“实施观众可参与的互动性科普展览、教育活动是科技馆的核心功能。”[1]教育活动是科技馆的核心功能之一,这已成为不可置疑的事实。

在科技馆建设中,基础设施与展品投入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以鼓励积极开展教育活动,而杜绝一味扩大投资的盲目性;要关注发达国家的科技馆展厅面积从占总面积的50%到25%而逐渐变小,却越来越重视教育活动的发展趋势。对于许多已建成开放的科技博物馆馆而言,在硬实力已基本成为定局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科技馆的潜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更须重视软实力的提升,打造科技馆品牌教育活动则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在此就撇开观众可参与的互动性科普展览,对科技馆的教育活动单独进行研讨与探索。

2 浙江省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尤其是最近五年来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功能不断强化,各馆开展的教育活动数量不断增长、形式不断丰富、项目有所创新,从原理只有简单的依托展览的科技培训、科学表演等,发展到目前各馆依托各种馆内资源从事科学表演、科技制作、科技竞赛、科技冬夏令营、科技培训等各项活动的开发与实施。[2]

浙江省科技馆就是活跃于其中而颇有代表性的一员,其近年教育活动工作的创新拓展,令人耳目一新。

2.1成为科普服务的平台与桥梁

馆校结合的科学教育已成为世界潮流,作为全国第二批馆校结合的试点单位,浙江省科技馆成为勇于实践的弄潮儿:将每年举行的全省“中小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 决赛地点设在省科技馆;与教育局联合举办了“科学课竞赛活动”,把学校科学课的课堂“搬”到科技馆展厅;与浙江教育出版社合作,结合科技馆展品展项,出版了《科技馆奇妙夜》、《最受全球小学生喜爱的趣味科学实验》等4套科普系列丛书。

我馆还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创办了无线电工作室,旨在为国内外无线电爱好者提供学习研究无线电技术及加强交流的实践阵地。

借助外力,搭建教育活动的平台是科技馆提升科普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2.2促进研究性团队的建立与提高

教育活动设计离不开先进的教育理念,离不开建立一支高素质学习型的理论研究队伍,浙江省科技馆积极展开学术交流,以促进研究性团队的发展。

2011年浙江省科技馆举行多次高级别的培训。邀请澳大利亚科技馆专家与西澳大学教授,组织了别开生面的“现代科技馆运行管理的关键因素”研讨培训,在展厅借以互动形式,发扬探索精神,针对展项时而讲解,时而启发,时而讨论,时而延伸;邀请欧盟科学诠释者学院培训师来我馆,进行“如何争做一位优秀的科学诠释者”主题的培训,以交流、互动、演示及点评的模式进行教学;承办首届全国科技馆馆长培训班,近60位馆长围绕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从展览设计、展品开发、展馆活动等各方面展开热烈研讨。

浙江省科技馆协会成立大会也与众不同,以90分钟的网络论坛开场,凭借巨幅视频画面和同声传译,来自全省各地的科技馆人和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的同行们展开了一场小型的国际科技馆论坛。

理论研究在全馆已蔚然成风,在一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上,全馆员工有19篇论文被会议选中,并编入论文集。

2.3促进社会资源的引进与利用

我馆十分重视与社会各界联合开发教育活动,并努力发掘新的合作方。科学松鼠会是一个致力于在大众文化层面传播科学的非营利机构,2012年我馆与松鼠会共同策划“首届菠萝科学奖”的合作事宜,成为脍炙人口的一段佳话。

“菠萝科学奖”以“向好奇心致敬”为主题,通过奖项的评选、校园暖场、科学集市、科学论坛、颁奖晚会等多样的活动形式,邀请科学家、演艺明星、网络名人、意见领袖等共同参与,凭借电视直播、录播、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以及网络微博等新媒体的力量,成功地实施了一次全新的、跨界的既好玩又有意思的科学传播活动,创新了科普工作的形式、拉近了公众与科学的距离,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包括新华社、香港卫视在内的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对活动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宣传报道。

徐延豪书记非常欣赏 “向好奇心致敬”这个主题,带着好奇心专程从北京赶来,把一个艰涩严肃的科学问题用宽松好玩的形式呈现给公众,他觉得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

2.4成为科协工作的载体与标杆

浙江省科协有“科学会客厅”、“科技咖啡馆”、“科普连线”、“科学行走”等

“四科活动”。都是通过我馆具体承办,如“科学会客厅”,先后邀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现场交流,已经举办了十多期;“科技咖啡馆”在杭州年轻人中有较大影响力,近期还邀请了俄罗斯现役宇航员,举办了“宇宙无疆界”活动;“科普连线”会在网上直播肾脏移植手术;“科学行走”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如PM2.5可入肺颗粒物问题,就带领公众走进气象局。

其实,省科协的职责是领导全省的科普工作,但具体工作有不少是通过科技馆去实施或实现的,其中既有高水平的专家学者的报告会,也有群众性的科普活动,而且科技馆参与的程度会越来越高。

3 国外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现状

我们再来看看发达国家的科技博物馆又是如何开展教育活动的,它们都有为学校提供教育活动的传统服务,科技馆被认为是非正规教育中教育色彩最浓厚的地方。

1995年美国政府颁布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技博物馆的教育项目开始向标准靠拢,各种服务活动主动配合学校正在进行的科学教育改革。美国博物馆协会出版的《二十一世纪的博物馆》(Museums for a New Century) 一书,曾针对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关系指出,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在未来将有重大的发展潜能,这种学校和博物馆间所形成的“共生关系” (symbiotic relationship),除了使博物馆和学校的功能得以相辅相成之外,广大学生也从中受惠。[3]

英国要求小学开设科技教育,小学教师往往把孩子们带到科技馆进行科技启蒙教育。学校的学生到博物馆上课,或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义务为学生讲解辅导,或结合学校教学带领学生赴展厅参观并讲解,或预约利用博物馆的实验室演示各种专题的科学知识。[4]曼彻斯特大区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对学校的培训教育服务对象有12万,它的教育培训计划排得很满,以至于报不上名的学校不能参加培训而只能组织参观。

德国的曼海姆科技馆的教育活动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育活动预约系统(Booking system),应用预约软件获取来访者的各种信息,并自动生成确认函返回;博物馆讲解(Tour Guide),预约一个主题,讲解的过程与观众有较多的互动;项目演示(Demonstration),针对一些古老的机器或者工艺所做的项目演示。

法国最典型的代表即“星期三现象”,每周三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都不上课,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博物馆就是他们的一个好去处,法国所有的国立博物馆都免费为教师及18岁以下的年轻人开放,并为他们提供许多服务项目,学生们则利用这些优秀的课程资源学习。[5]

4 借鉴与对策

4.1借鉴

由于欧美国家的政府与社会、博物馆与学校的体制机制与我国有很大不同,他们在运作、合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我们未必能学;而教育活动本身的模式受体制机制影响较小,而且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教学方式等学术性的成果,这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

例如欧美博物馆十分重视对学校教育项目的研发,并将其视为“馆校合作”的核心与关键。它们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项目研发部门,自主研发对不同受众的教育项目,由此而形成一批颇具特色与内涵的科学实验和课程等品牌教育项目,以供学校使用。在教育项目的研发中,他们非常重视受众的心理与需求研究分析,基于不同年龄的学生群体设计针对性教育项目,因材施教。欧洲博物馆教育项目的策划总体表现出三个特点:设有互动、多样化的教育菜单;注重全过程的营销教育项目;强调多元化的教育合作模式。[6]

对照我国,诸如设立专门的教育项目研发部门,建有策划、实施、宣传、评估、反馈等功能的教育项目管理体系、重视对受众的心理与需求研究分析等问题,都是我们所欠缺或薄弱而必须正视与解决的问题。

4.2对策

针对我国科技馆的教育活动,我们在此提出主要对策。

4.2.1加强理论研究

国外科技博物馆在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从实践角度探讨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设计思路、原则和方法。例如在美国,Anna Johnson提出了对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管理信息、策略与技巧、同时涉及师资培训、网络技术、展览教育意见如何与人合作开展活动项目、进行评价等内容。[7]在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案例的收集方面,《美国的科技博物馆》书中详细介绍了美国各类科技博物馆的展览及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中国科普研究所的钟琦于2008年整编了《自然科学博物馆科学教育活动》,对国内科技博物馆所开展的几十项教育活动进行了案例的整理和分析。

近年来国内对科技馆的教育活动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根据教育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持下的系统研究还是鲜有所闻,急需加强。我们需要理论研究在数量与质量的增长,以保证指导科技馆的教育活动的健康发展。

4.2.2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

对于任何一个科技博物馆来说,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因为没有人的技能、知识,一个博物馆将难以为继。人力资源还包括观众,科技博物馆必须要面向观众,了解他们的需求,促使他们参与、融入。因此博物馆最重要的资产并不是展品,而是员工和观众。[8]

我国科技馆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为科技馆专业人才偏少,且专业与结构不够合理。科普辅导员为科技馆的重要人员构成,笔者曾将其视作为代表把日本科学未来馆与浙江省科技馆加以比对:未来馆人员构成方面年龄分布合理、学历较高、专业对口;工作职责方面除展项讲解外,还参与展品开发、课题调研;发展方向方面5年后再行分配到其它重要的社会领域,已由政府定为制度。[9]总之,日本未来馆的科普辅导员的素质更高,工作更具挑战性,更能发挥积极性,而且真正做到了人才流动。

科技馆应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保证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一流的科技馆首先应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而我国正处于新建、扩建科技馆的高峰,对员工的选择与培训尤为重要。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篇(7)

博物馆策展与设计课程是以艺术管理与博物馆学和广告会展专业为依托,以文化市场需要为根据所设计的新型专业课,实践性较强,综合培养潜质全面开发的教学理念,通过大量与艺术管理相关的艺术生产、艺术市场营销、艺术经纪、知识产权、文化法规等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博物馆策展与设计的规律及特征,从而为参与文化市场开发及运营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主要学习文物学、博物馆策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历史、艺术、文化和科技等综合知识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文物、鉴赏、研究和文博事业管理的背景素养,可参与大量的博物馆策展与设计活动的策划与营销。也培养当代艺术经纪人、艺术策划人和文化管理者的专业能力,使其能胜任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以及艺术品投资咨询等具体工作。

博物馆策展与设计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博物馆策展和艺术管理运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我国的主要文物种类和重要文物实例,具有对人类文化遗存评价、鉴赏的基本能力;了解我国艺术策展和策展设计工作的政策和法规,了解文物与博物馆策展管理的国际规章和博物馆策展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的作用。在教学内容上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体现在技术应用方面和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提高博物馆策展设计能力等综合素质;教学环节上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运营能力。根据学科现状,其前期课程包括博物馆策展概论、文物学概论、艺术管理概论、美术史等。

博物馆策展的基本任务是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普及服务。因此要使学生了解博物馆策展的宗旨及“三性两务”,博物馆的基本性质是科学研究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以及自然标本的收藏所;博物馆策展在社会中的作用在于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的实效①,博物馆策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策展进行分类了解。从形式上讲,发达国家在形式上形成由大型著名博物馆策展和各层次各类别专业博物馆策展以及众多小型博物馆策展、社区博物馆策展共同构成的一个全社会的博物馆策展体系。从理念上讲,关注普通民众,关注生态环境,参与社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从管理上讲,运用信息技术,强化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是博物馆策展发展的一个方向。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博物馆策展教育功能的倡导,强调博物馆策展应成为大众的教育场所的观点,建立把博物馆策展和大学结合起来的概念。同时在社区成立博物馆策展,让公众了解博物馆策展的文化诉求。博物馆策展与设计课程要强调建立原初的工作使命,博物馆策展的根本目的事关博物馆策展发展的长远目标,也是博物馆策展发展的基石。强化工作具体职责,即一个博物馆策展的物质文化及所承担的义务,包括时间范围、业务训练、地域范围、专业领域等与同类博物馆策展的关系。博物馆策展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的战略规划,一般需要数年才能完成,包括藏品保护计划、扩展计划。因此课程设置的实训培养要有短期目标,一般是一年或更短,有明确的时间表,有具体的执行者。从整体上了解博物馆策展公共项目管理的能力,包括一切可以增加公众接近展品的活动和途径,以丰富观众的经验,增强其欣赏水平和对藏品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博物馆策展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并将之纳入博物馆策展的总体规划当中,使其与信息化成为一个整体。

博物馆策展与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交叉门类的课程,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进行熟练的操作和实践。多采用实例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练习,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每讲完一个较完整的章节后,应布置些综合性较强的实训,使学生能更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参与博物馆运营。在课堂中,应对讲解内容精简化,同时进行策展设计项目综合演练。教学上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大多数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为目的。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及领悟能力有较大的不同,教师应把课程进度快慢定在中等偏下学生的接受程度。在课程设置上要“参研学理,确有规则”。博物馆策展设计的基本前提为是否有适用性(策展设计能否培养各种技巧和技术,把陈列内容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进入确定空间的陈列体系是否清晰准确,参观路线是否流畅,陈列布局是否便于日常管理);是否符合经济性原则(考虑每一部分是否能产生相应的效果,防止安排或策展设计不当造成时间和劳动力的浪费);展览能否符合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防止过分艺术,不能唯美,也不能庸俗,要典雅而大众);策展设计所涉及的各方面,如展览主题,展品数量、大小、意义、重量,展览空间,展览所需材料(价格、表现力度、制作的难易程度)等能否满足总体策展设计和分段分组策展设计的规划,是本课程所要关注的方面。在课程设置的深度上使学生了解博物馆策展观众的行为类型,如行走中定向与位移的运动特征,视觉与视运动(凝视、浏览、飞读),同时了解观众在博物馆策展中的时空分布:不同时段观众在博物馆策展的分布,包括不同展室观众的分布。总之要培养学生认识博物馆以休闲为取向的学习特征,培养学生关怀多元文化并建立自导性的学习方式。

(注:本文系孙海垠主持的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北京广告产业集群价值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PHR201108379;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北京创意产业集群竞争力暨高等教育孵化策略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QSM201211417010;北京联合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应用型大学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暨创新机制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T.R.亚当姆.博物馆的公民价值.

参考文献: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篇(8)

中图分类号:S863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34-02

重庆自然博物主要职责是收藏展览自然历史遗物,弘扬民族文化;自然历史遗物收藏、展示、研究;普及、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一直以来,该馆牢记社会职责,扩大科普服务,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利用馆藏、人才优势及长期面向社会开展科普宣传工作的丰富经验,以“野生动物巡展”、“环球自然日”、“博物馆日”、“爱鸟周”等品牌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争做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1 科普资源情况

1.1 藏品资源

重庆自然博物馆现有藏品11万余件,涵盖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旧石器、地质矿产、岩石、土壤等学科,其系统收藏的西部地区丰富多样的脊椎动物标本为该馆藏品主要特色之一,在同类博物馆中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此外,国际著名慈善家肯尼斯・贝林已与博物馆签订了野生动物捐赠备忘录,拟向重庆自然博物馆捐赠数以百计的世界珍稀动物标本,共同建设世界一流的野生动物展厅―― 贝林厅。

1.2 场馆条件

重庆自然博物馆北碚陈列馆(该处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占地面积18704 m2,展厅面积2.815 m2,设有《脊椎动物》、《古生物进化》、《恐龙世界》三个基本陈列。正在建设中的新馆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新城,占地面积总用地面积122815.4 m2,建筑面积30842 m2,展区总面积达16698 m2,建成后场馆体量及有效使用面积在同类博物馆中列全国第一。

1.3 展览资源

老馆设有《脊椎动物》、《古生物进化》、《恐龙世界》三个基本陈列。其中,《脊椎动物陈列》主要展出西部地区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以及我国西部的珍稀动物,如中华鲟、大熊猫、金丝猴等多种动物。新馆拟开设《地球奥秘》、《生命激流》、《恐龙世界》、《生物万象》、《生态家园》、《西部富源》、《山水都市》7大板块,围绕“地球・生物・人类”总主题,取材自然标本及其保存环境的研究成果,构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俱强的自然陈列。

1.4 人才资源

重庆自然博物馆现有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70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46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14人占21%(其士4人占6%);本科40人占60%;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11人(其中正高4人),中级16人,初级20人,专业人员占总人数的72%。

此外,重庆自然博物馆利用高校资源,与西南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三自社”、“作孚学社”等学生社团合作,建立了一支稳定科普志愿者队伍,常年保持60人以上。

2 科普工作探索及成果

2.1 拓展科普渠道,打造科普展览精品

(1)以高质量的科普展览为核心,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是送展览出馆门。先后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大都会广场、重庆科技馆等多次举办恐龙展览及非洲动物展览,送展览到涪陵、綦江、铜梁、永川、黔江等区县,观众约700万人次。二是送展览去市外。先后在广州、佛山、厦门、乌鲁木齐、宁波、杭州、遵义等城市举办生物进化科普展,观众约400万人次。三是送展览去境外。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荷兰、韩国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举办各类展览,接待海外观众约600万人次。

(2)实现了我国动植物标本出境展览零的突破。为宣传中国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先后策划了《神州生态―中国动植物标本展》、《动物奥秘展》在香港、韩国展出。旨在带领观众更深入地认识中国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同时宣传中国政府在生态研究、保护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累计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其中,《神州生态―中国动植物标本展》在重庆市2008-2009年度博物馆优秀展览项目评比中获得了最高奖的殊荣。

(3)开启了本市最大规模的野生动物标本展览。2013年,重庆自然博物馆利用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捐赠的146件非洲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及28件土著人生活用品,与重庆科技馆共同举办了大型野生动物标本展《非洲动物探秘》,展出包括非洲象、长颈鹿、非洲狮、河马、白纹牛羚、阿拉伯狒狒、青腹绿猴等标本,其中更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标本12种32件,为市民打开探索非洲人文奇观的窗口,了解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之谜。

2.2 依托科普品牌活动,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1)“环球自然日活动”注重原创,打造品牌。为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承办了由环球教健康与教育基金会发起的“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活动”。通过对“角马的迁徙”、“藏羚羊与青藏铁路”、“拯救江豚”等科普故事选题研究、创作,讲述“动物、植物和人类的伟大迁移”故事,增强学生们了对濒危动物的了解和保护意识。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唯一参赛城市,获得了参赛队伍最多、获奖最多的骄人成绩(在全球总决赛中获得3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和8个三等奖)。活动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

(2)“爱鸟周活动”多措并举,成绩显著。一是缙云山部级自然保护区联合,打造“科普夏令营”、“双休生态游”、“观鸟”等户外生态科普休闲活动,普及自然科学知识。二是与西南大学、朝阳中学联合开展了“魅力中国,灵韵山水”演讲比赛及征文比赛,辅导志愿者学习鸟类识别知识、增强爱鸟护鸟意识。三是与《重庆时报》联手开展“全市小学生兴趣班走进科技场馆”活动,并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渠道进行活动的前期宣传、后期专题报道及在论坛发贴。在全市形成了保护野生动物、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3)“国际博物馆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一是在人民广场举办《建设市民喜爱的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型图片展,并开展生态保护调查问卷活动。二是举办“与专家同行,与野生动物对话”专题讲座活动。三是配合“重庆文化遗产月”在巴国城开展“博物馆日主题宣传活动”。四是开展“蝴蝶标本进校园,伸出双手献爱心”科普活动,为北碚区特殊学校捐建“自然科普园”1个,捐出古生物化石模型及动物标本57件。有效促进了公众对科普教育事业的参与了解,增强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和热爱。

(4)“全国科普日活动”多方合作,反响良好。一是创建“惠宇大讲堂”,举办野生动物保护专题讲座,树立公众良好的生态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行为。二是联合朝阳街道举办“我爱博物馆”知识问答活动,提高全民参与生态保护、建设美丽重庆的积极性。三是配合学校开展校外教育工作,搭建“自然课堂”,开展户外观察与实践等活动,使博物馆成为其固定的科普实践基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2.3 紧扣野生动物保护热点问题,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工作

(1)开展针对性的“社区服务”、“科普下乡”活动。一是联合社区实施“社区科普惠民”计划,以科普长廊、有奖知识互动问答、科普展板等形式,普及野生动物资源、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等科学知识。二是积极响应党和政府“送展览下乡”“送科普下乡”的号召,先后策划推出了《会飞的花朵》、《低碳家庭》、《身边的昆虫》、《身边的鸟类》等特色小型展览。年均制作展板15块,悬挂横幅8条,发放宣传单150份,发放宣传礼品1000份,接受咨询群众5000人。全方位、多角度、大视野地呈现了中国政府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行动,为政府部门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成功举办“标本制作培训班”。科学地收藏、保护、利用现有的动物标本是我国动物科学研究和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林业局的指导下,博物馆成功举办了“动物标本现代剥制技术培训班”,并邀请全国从事生物教学、动物研究、动物科普教育、雕塑艺术、自然保护区及自然博物馆等与动物标本制作相关人员参加免费培训。同时,邀请国际著名动物标本制作大师艾瑞克.格兰奎斯特(Eirik Granqvist)教授亲身传授鸟类、鱼类、两栖爬行类和小型、大型哺乳动物的最新制作方法。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培养了一批掌握现代动物标本制作工艺和技术的人才,为我国动物标本收藏、保护、研究做出一定贡献。

2.4 加强馆校密切合作,扎实开展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工作

(1)送展览、送讲座到校园。积极推进科普与教育联姻,让博物馆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先后在巴蜀中学、南开中学、西师附中、珊瑚小学等学校举办“小型动物标本模型制作观摩活动”,“开放的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等科普系列展览60余场。此外,举办《大自然的精灵―蝴蝶研究的乐趣》、《二氧化碳与低碳》等生动有趣却内涵丰富的生态系列讲座30余场。年均受众约5万人以上。通过展览、讲座介绍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成果、宣传生态建设,在全市各高、中小学校形成了保护野生动物、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2)建立校外科普辅导团。利用本馆人才资源,与重庆一中合作建立校外科普辅导团,开展生态保护青少年教育及实践活动,并带领学生参加27届全市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我馆专业人员指导高中组学生撰写的4篇课题论文均获大赛一等奖,并获得“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参赛资格,其中两篇论文还取得了参加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活动的申报资格。

(3)积极开展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研究。在中国科协、市生态学会的指导和资助下,协助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工作。目前正与西师附中、朝阳小学、蔡家小学等校实施《常见园林植物识别》、《缙云山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 缙云山野生灵芝和茅膏菜的人工培养》、《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等校本课程研发计划。

2.5 利用社会科普资源,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工作

(1)共建教育基地。先后与西南大学、涪陵师范学院、兼善中学、朝阳小学等20余所大、中、小学建立合作机制,推进科普工作,利用各大、中、小院校资源,扩大义务讲解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伍,使学生成为普及动物保护、宣传生态环保知识的有生力量。近年来,先后开展了“云中漫步”自然导赏员培训、《自然日记》专栏、“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等社教活动。

(2)开发科普互动项目。一是与北碚区旅游局、缙云山自然保护区联合联手打造了“北碚文化之旅”、“北碚抗战文化旅游”等旅游线路,进一步实现了科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二是与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教委联合开展“山里孩子有梦想”课堂启动活动,2013年被市委宣传部授予“梦想课堂优秀单位”称号。

(3)与同行业博物馆其他科普单位建立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先后与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中国地质博物馆、Nova Scotia自然爱好者联盟、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等机构建立馆际友好合作关系,在人员培训、信息交换、专家指导、展品交流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并初步达成科普合作意向,为促进馆际交流合作,共享科普资源,提升科普人员的专业水准及科普能力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3 近期发展规划

3.1 推进新馆建设,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一是围绕科普基地建设要求,充实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展示内容,推出高质量的科普陈列。二是加强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收藏、展示、科研、安防技术装备全面提档升级。三是加强新馆园区建设,完善展示体验项目、配套服务项目,科普基础设施的整体服务能力大幅度增强。

3.2 实施“人才强馆”战略,建设创新型科普基地

通过引进学术技术带头人,招聘充实技术能手,优化完善科普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建立一支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科普队伍。确保岗位培训合格率达到100%,注册志愿者达志愿者总数的50%,在职职工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达85%以上。

3.3 有效整合科普资源,提升科研、科普及公众服务能力

一是依托新馆设立重点实验室,搭建动物研究、标本制作研究基地等研发平台,加强学术研究和经验交流,提升研发能力。二是强化生态的内容和特色,多挂牌,充分利用“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优势,与学校、企业、政府事业等单位建立联合机制,共享、优化科普资源,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提升服务能力。三是加强科研项目的转换,做好旅游开发、产品开发,创建品牌,着力提高综合社会经济效益。形成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长效发展的新型博物馆。

参考文献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篇(9)

[中图分类号]G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4-0090-03

博物馆是国家文物、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它之所以成立所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即为藏品。藏品是博物馆为了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根据自己的性质,搜集保藏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产,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基础。它通过长期的、不断的各种渠道的搜集、积累、充实,实现博物馆主要社会功能。博物馆搜集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将影响博物馆工作的业务水平和社会效益,有计划、有目的地广泛开展文物的搜集工作,精心鉴选,是保证博物馆陈列和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宣传教育作用有效发挥的重要途径。

一、文物搜集工作在博物馆中的作用

文物搜集是建立博物馆的基础,不论是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还是民族博物馆,它的陈列和研究,都是在搜集到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文物和标本的基础上开展的。文物搜集工作是博物馆其他工作的基础,是博物馆开展其他业务的前提,没有搜集,就不会有藏品,不会有保管,也不会有陈列,更谈不上科学研究。一个博物馆自身的发展,如陈列内容的更新、宣传教育的扩大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文物藏品。衡量一个博物馆工作成绩的主要标准,就是博物馆通过搜集工作积累了多少藏品,以及这些藏品的质量如何。如果一个博物馆藏品数量很多,而且还拥有相当数量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珍品,就必然会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从而享有较高的声誉。

搜集工作也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改革开放以来,博物馆事业和其他事业一样,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博物馆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据统计,全国现拥有博物馆2200多座 。面对建设和谐社会的13亿人民,面对当前社会精神文化的全面需求,博物馆要重视并切实做好文物的搜集工作,配合社会需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举办多种展览,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这些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学习和欣赏需求。

二、文物搜集工作的主要途径

搜集文物的方式,主要有社会搜集和考古发掘两种途径。社会搜集包括专题搜集、馆际交流、接受捐赠,有关单位拨交和收购等。

专题搜集是博物馆为了收集陈列、科学研究所缺少的某些方面的材料,或有计划地补充所缺藏品,派专业人员主动、深入地的搜集各种信息和文物标本的一种文物搜集方式。这是博物馆搜集工作中经常性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也是博物馆积累藏品的主要手段之一,有利于补充陈列展览所需的文物资料、建立相对完整的藏品体系。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理因素复杂,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风俗习惯迥然有别,因此,每个地区的古代文化遗存各具特色,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博物馆之间常进行馆际文物交流,在双方自愿和互利的基础上交换本馆复份较多,或与本馆类型、任务不相适应,又为对方博物馆所需要的那些藏品,来换取适合本馆需要的藏品,很好地解决了博物馆藏品中的某些缺环,可更好地发挥文物标本的作用。

接受捐赠文物是博物馆增加藏品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捐赠物品,要进行认真、确切的鉴定,只有符合博物馆藏品标准的捐赠品,才应当接受。每个博物馆的领导和专业人员都有责任去积极了解和掌握私人文物收藏的情况,积极主动地开展搜集工作的宣传,扩大搜集工作的影响。

收购是博物馆利用经济手段搜集藏品的一种方式,是国家保护文物标本、积累博物馆藏品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它包括坐馆收购和下乡收购。由于近些年来文物走私和盗窃猖獗,国家拨款的文物事业经费有限,坐馆收购的文物质和量都难以保证。下乡收购的文物科学性较强,并有可能到文物出土现场进行实地调查,收购价格也会相对于坐馆收购的价格便宜,而且在下乡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宣传国家的文物法规和政策,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文物的积极性。因此,有条件的博物馆都应走出馆门,保持和恢复下乡收购文物的优良传统。

博物馆在搜集文物时,经常会有相关单位,如科学考察队、文物考古队、文物商店、海关、银行、废品公司、冶炼厂、公安部门及建筑单位等移交、赠送的文物,为了妥善保护这些文物标本,博物馆应该尽量设法接收这些文物,对于不适合本馆或这类藏品过多,可支援其他博物馆或有关单位,如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等。

考古发掘是博物馆藏品的主要来源之一,考古发掘的目的是为博物馆的陈列、科学研究和文物收藏提供科学根据和所需要的材料,是主动的有计划的科学发掘。许多人类活动遗迹,如城址、房基、墓葬、窖穴等的发掘,一般都有明确的出土地或反映不同时代的准确地层,在揭示其历史文化、科技内涵和古代人类社会状况上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搜集手段所达不到的。

三、搜集工作与博物馆其他业务工作的关系

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产,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基础,所有社会教育和服务、陈列、研究、编辑出版物等,都离不开藏品。没有搜集工作,博物馆的各项业务活动就得不到新的文物补充,就不可能迅速发展和提高;只有不断补充和丰富藏品,才能保证博物馆业务和社会效益的开展和提高。藏品搜集工作始终贯穿于博物馆的保管、陈列、宣传和科学研究等一切业务工作之中。

搜集工作和保管工作的关系最为密切。博物馆的保管只能是保管文物藏品,藏品不能是无中生有,只能通过搜集去获得;搜集回来的文物必须放到安全合适的地方予以保管,以防丢失和损坏。实际还不止如此,搜集回来的文物要经过保管中心的整理修复、化学保养、登录编目、分类入库、建档排架等一系列工作,才能正式成为博物馆的藏品,才能够充分地利用和显示文物固有的特征和重要性。

博物馆发展到今天,其职能范围不仅仅是储存记忆和见证历史,而有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成为展示历史、文化、经济和科技的重要窗口。博物馆搜集文物,收藏的文物标本一方面发挥其最大的功用,举办陈列展览,体现博物馆宣传教育的功能,传播文化和科学,促进大众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文物陈列,可以了解本馆哪一方面的藏品较多,哪一方面的藏品不具有代表性,哪一方面的藏品比较匮乏,给以后的搜集工作提出任务、确定方向。

搜集工作还担负着为社会各有关部门科学研究提供资料的任务。博物馆收藏的各种文物、标本,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是最可靠的实物例证。它以其特有的真实性、直接性、形象性而有别于其他形式的资料,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搜集工作与博物馆其他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也很密切,尤其是新形势下的博物馆建设,必须建立搜集、保管、陈列、宣传等一条龙业务工作体系,从馆藏文物标本的实际出发,形成自己的藏品特色和陈列特色,使博物馆的各项业务工作深入开展、不断提高。

四、博物馆搜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博物馆搜集工作力量薄弱

建国后,我国的许多博物馆都有自己的考古部室或考古队,可以进行单独的发掘和文物现场清理工作,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和田野发掘,获得了大批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大多都能第一时间被收藏到博物馆,并极好地发挥着应有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博物馆的考古发掘权和考古部门都划归专门的考古机构,博物馆基本没有了考古发掘部门。而考古机构的发掘有的时间很长,发掘文物不能及时整理展现。另外,有些考古机构把发掘的文物也不再移交给博物馆,自己进行整理、研究和保管,这使博物馆的藏品出现了很大的来源危机。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自从博物馆考古部分离出去以后,考古发掘的文物不能移交博物馆,发掘成果在博物馆的陈列中很少展示;加之博物馆收购文物经费有限,搜集工作人手太少,多数都是等待送货上门,这样博物馆的文物数量由以前的每年增加2000多件到现在的每年只增加200多件,且质量还难以保证。

(二)文物搜集方法落后

目前,博物馆搜集文物的方法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对文物的出土地点不注意考察,更不注意同类出土器物的搜集,仅仅看中文物的经济价值,对科学价值重视不够,忽视了文物搜集的宣传工作和各方面的协作关系。科学的发展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的搜集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应该走传统方法和现代科技、观念相结合的路,吸取经验,提高鉴定水平,扎实勤奋地工作。同时,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宣传搜集的意义、目的、范围、对象,宣传文物的政策法令,普及文物知识,动员群众提供线索,协助搜集。另外,可以与某些部门联合开展搜集工作,如会同有关科学研究部门、高等院校等,进行各种科学考察、史料调查、标本采集和考古发掘,共同开展搜集工作;还可与有关单位和兄弟博物馆、其他文物收藏机构相互协作、互相支援,开展搜集工作,使博物馆的搜集工作更加灵活多样、卓有成效。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篇(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46-01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实施原则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由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方法设计,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开展研究工作,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通过组织本科生参加创新性实验计划,使其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整体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及市场运作的兴趣,以“研究过程”为主,强化实践能力和个性培养,兼顾“研究成果”。

二、博物馆与高校合作的必然性

博物馆是一种重要的公共社会资源,我国博物馆除了发挥宣传教育的功能外,也应该向国际先进博物馆的运营模式靠拢,那就是“以馆养馆”,将博物馆文化的衍生产品发挥到极致。

以辽宁省博物馆为例,该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书画、辽瓷、货币、碑志和红山玉器等最为珍贵,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这对博物馆而言就存在着无限商机。博物馆工艺品商店里的现有商品数量不少,如图书、字画、瓷器、玉器等,还负责代卖其他博物馆的衍生商品。但结合本馆文物特色的商品却是很难见到的,只有玉猪龙和双陆棋的仿制工艺品。将现代设计元素与古代传统文化结合的衍生商品更是亟待丰富的。这些都为当地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广阔的设计空间。找到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设计恰当的对接点,将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博物馆纪念商品设计相结合,同时注重产品的生产制作及销售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一个不错项目选择。

三、借助博物馆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意义

如今,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受西方先进设计理念的影响很多,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传统文化严重缺失的问题,许多设计作品本土特征不足。要么对国际流行设计趋势的快速模仿甚至抄袭,要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设计过于直接的利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流传下来的文物更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博物馆就是展示它们的最好平台。通过与博物馆合作设计,会使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华文化艺术之美,会领悟其在世界设计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代替性,从而放弃对所谓“国际范”的盲目追求,懂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真正含义。同时,博物馆还会直观地展现古代设计的传承与演变过程,即使是同一种物品,在不同朝代和不同主流文化审美的影响下,在器型、纹饰、色彩、材质和功能等方面都会进行着改变。这会增加学生们的审美修养和文化沉淀,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懂得本土设计延续和演变。而这种与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正是有效解决传统文化的缺失问题的最佳手段。

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大学生对博物馆文化商品设计的选择、制作和销售环节。

首先需要系统参观和学习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了解古代艺术品的设计特征,分析书画、瓷器、青铜器、货币、服饰等文物的特殊材质和造型,寻找适用于现代设计的元素;然后提取能够体现博物馆地域特征和民族特点的文化要素,包括文字、服饰、纹饰等;还要调查旅游纪念商品种类,分析出博物馆衍生产品的空白处和适用于博物馆衍生产品的类型;最后就要运用专业的设计知识,将设计付诸于实践,经过资料整理、草图绘制、计算机绘图、模型制作和工厂加工等多个环节来实现。接受市场考验的销售环节也是创新创业计划的成果检验阶段,依托博物馆现有的销售平台,进行宣传,根据消费者(博物馆参观者)的咨询情况、关注情况和消费情况来衡量设计,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对设计产品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实现设计、制作和销售一体化的项目目标,达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宗旨。

博物馆科普工作计划篇(11)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新进展

*年3月份,市人大审议通过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这是*市制定的首个全面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法规,对*市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意义重大。通过认真学习,市文物局明确了《保护条例》赋予文物行政部门的职责,确定了相关的管理程序和管理规定,统一了各区县的审批标准,为今后依法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管理和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名城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的同时,市文物局严格行政审批,依法控制和掌握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世界遗产缓冲区内的建设项目,有效地保护了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的环境。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推进前门东侧路、三眼井、玉河等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试点工作。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初步形成了历史文化街区和四合院保护的思路,即:“既要积极探索维护古都风貌、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新方式、新方法,同时又不企求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而是把当前和长远结合起来考虑。对于有争议的地方不轻易采取行动,等条件具备了再行处置。”

2.文物修缮和保护重点工程顺利推进

列入*年市政府“实事”和折子工程的项目已经全部完成。*古建群修缮工程相继启动,*教堂抢险修缮工程已经完成。列入市政府《“人文奥运”倒排期折子工程》的项目进展顺利,目前故宫已完成无障碍设施改造的前期论证并安装了部分设施,奥运村*及石刻保护方案已经制定完成,*年可全面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年度项目顺利推进,安排的22个修缮项目已经全部启动,地坛方泽坛、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等5项工程已经完工。年内还有两件重大的文物保护事件。一是*寺山体保护和加固工程,这是几十年来困扰*寺保护的根本性问题。经过反复调研,向市政府汇报后,下决心对山体进行加固,关闭周边采石场,确保文物绝对安全,工程投入近6000万,*寺的安全问题已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是国子监全部腾退收回并成立*、国子监管理处。*年,国子监内的少儿图书馆全部迁出,交由文物局管理。首博也全部迁出,对*、国子监进行百年以来最全面的修缮。据初步计算,自*年以来,全市已经修复和整改的文物项目超过200项,是前50年修缮总和的几倍,充分表明了*文物工作近年的巨大发展和进步。

地下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配合奥运场馆建设,先期对五棵松篮球馆、国家体育场、新奥公司体育场配套工程、国家体育馆、奥林匹克会议中心、数字*大厦、奥运村工程、奥运一期工程等8处奥运场馆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勘探面积达110余万平方米,发掘清理古墓葬450余处,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圆满完成了保护、抢救文物的任务,为奥运场馆的顺利开工建设铺平了道路。配合南水北调中线*段工程,对沿线地下文物进行了考古勘探,文物勘探面积达到127万平方米,超过原定勘探面积60.8万平方米的108%;发现文物分布面积14000平方米,超过原定发掘面积9900平方米的41%。

3.文物安全工作有新举措

近年来,市文物局逐步加大安全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安全隐患。年初对全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形成了《关于*市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检查工作的情况报告》,对全市文物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建议。为加强和改进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四城区居住在文物保护单位内的9600余户居民配发了灭火器。作为*年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作为列入市政府*年“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市文物局安排专项经费1700万元,解决了*寺、太庙、鼓楼等10处文物保护单位长期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市文物局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依法对16家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的28个使用单位发出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对占用的文物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整改。此举引起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充分肯定,各使用单位也相继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此项举措开创了文物保护和执法的新方式,贯彻和体现了依法行政的精神。

年内继续加大巡视检查力度,对6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两次巡视检查,对8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抽查,共查出问题和隐患200余处,已责令有关部门进行了整改。全年共查处违法违章案件20起,行政罚款10.5万元。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对八达岭、*寺、天坛、圆明园等3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执法专项检查,对7家国家文物局指定抽查的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组织完成了我市长城保护执法检查工作并形成了长城保护状况的报告。年内还对十三陵保护区内公共墓地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各区县、各局属博物馆也都采取有力措施排查安全隐患、落实安全责任、狠抓安全整改。经过各方努力,全市文物的安全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4.博物馆事业呈现新面貌

*年,*地区博物馆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年内完成了多座博物馆的新建和改建工作,并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作为*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的首都博物馆新馆于12月15日起正式试运行并于19日举行了落成开幕仪式,贾庆林主席、陈至立委员、刘淇书记及任继愈先生亲自为新馆落成揭幕。首博新馆建设历时四年,凝聚了无数建设者和设计者的辛劳和汗水。试运行以来,首博新馆以先进的功能、丰富的展陈、完善的设施、一流的服务赢得了国家领导人,市委、市政府领导,社会著名专家,博物馆同行,广大市民及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成为当今国际国内一流博物馆的代表。另外,作为中国电影诞辰一百周年纪念的献礼,中国电影博物馆也将于年底建设完成并对外开放。首博新馆、中国电影博物馆的相继落成,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全市博物馆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此外,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平西纪念馆、平北纪念馆、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等一批抗战纪念馆陆续完成改陈,举办了新的大型展览,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年内宣南文化馆、百工坊等博物馆也相继落成,中国警察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扩建工程也都在积极推进。

*年,各博物馆纷纷采取多种手段宣传博物馆、开展多种活动吸引观众,为提高广大市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市旅游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文物局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自“八·一”建军节开始市属博物馆对全国、武警的义务兵免票参观;为中小学生制作并发送了数万份博物馆参观护照;编印发放了3万份“*地区博物馆指南”;编制发售了6万份*地区博物馆通票。在十余座博物馆中推出观众可参观的科普互动展并赴澳门特别行政区展出,书记还在中山公园参观了我局所属博物馆制作的互动展。年底前,还将为*市民免费提供8万份“*地区博物馆地图”,推出多项临时展览,并充分利用电子网络的优势,与新浪等网络合作,推出网上互动展览。许多博物馆还将展览送到学校、军营、监狱,受到了热烈欢迎。

5.文博基础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年,市文物局大力开展文博基础工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制定工作全面启动,目前已经制定完成了《周口店*人遗址保护规划》、《故宫总体保护规划大纲》、《北大红楼保护规划》、《恭王府保护规划》和《*大学海淀校区保护规划》。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的划定工作陆续展开,其中西城区已经划定完成;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的划定进展顺利,长城*段的划定工作已经开始。年内还完成了1-4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的制订工作,完成了第六批53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项目的编制和上报,完成了故宫保护范围及缓冲区的划定和上报,完成了《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段考古规划报告》的修改和上报。启动了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的整理和核查工作;启动了全市四合院调查资料的研究、整理工作;启动了市属博物馆及区县属文物收藏单位文物清库、建帐和建档工作;启动了17座博物馆的多语种服务工作,开始制作多语种导览机和宣传册。开展了*地区博物馆保管员、讲解员、科普人员的培训工作,完成了全市文物藏品腐蚀调查,完成了《*文物地图集》、《博物馆译丛》、《*文物精萃大系—古建卷》的编写工作,编辑出版了《文物工作实用手册》。《*市“*”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已经起草完成,该规划将对全市“*”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全面发展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年内还制定了《*市不可移动文物认定标准暂行办法》和《*市不可移动文物等级参照标准暂行办法》,对区县的文物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6.文物市场继续迅猛发展

截止到*年底,全市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文物拍卖公司已经达到44家,经我局审批的文物商店达到18家。全市各大拍卖公司举行大小拍卖会共计137场次(不含专场),拍卖标的71285件套,拍卖成交额91.6亿元人民币。我局参与组织、筹办的第八届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也创下了历届博览会最高销售额,达到4.35亿元人民币,共有境内外165家古董商参加了展会,其中海外回流文物占21%。市文物局抓住近年来文物市场异常活跃的大好机遇,积极研究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文物艺术品流通市场的引导和扶植力度。年内对全市文物艺术品流通领域现状进行了调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市推进古玩艺术品交易业发展实施方案》,用以指导全市文物市场更加健康、快速发展,巩固*作为全国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地位。

7.思想政治工作和反腐倡廉工作成效明显,文博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成效明显。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历时五个月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坚持重在联系实际,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积极引导广大学员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扎实推进教育活动各个阶段各项工作。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机关及局属18个党总支、党支部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有效地开展三个阶段的各项教育活动,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全体党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自觉投入教育活动中去,确保了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文物事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此期间,共起草文件、材料56份,简报22期。

围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切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狠抓政务公开、厂(馆)务公开,“三重一大”等制度的落实,对文物修缮工程实行全程审计。认真推进“阳光工程”,对首都博物馆展陈制作招投标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了新馆工程的顺利进行。

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文博队伍建设。先后举办了《公务员法》培训班、党政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训班、全市博物馆科普培训班、区县文委文物保护管理培训班,举办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和《*城市总体规划》讲座、“四五”普法培训和考试。通过学习和培训,广大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全面实施人才战略,以首博新馆开馆为契机,大力引进高级人才。制定了《*市文物局“*”人才规划》,从高校和研究院引进各种紧缺人才和高素质人才,接收博士生2名、硕士研究生6名、本科生23名。人才队伍结构明显改善,高级人才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是文物建筑的保护和抢救难度较大。由于历史原因,*市仍有相当一部分有重要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长期被居民和单位不合理使用,如大高玄殿、段祺瑞执政府旧址、万寿寺东路等,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是文物法律、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我市已经基本建立了文物、博物馆的法律、法规体系,但由于文物、博物馆事业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理念不统一,认识不明确,致使已制定的法律法规中,有些规定含糊,不易准确把握。在文物保护管理模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现有的法律法规仍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有些规定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一些新出现的问题在管理中找不到法律依据,有些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作为首都,文物领域内的许多新事物都率先在*兴起,如何依法处理这些问题,时常引起国际、国内的关注,有些在全国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已成为急需依法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市在文物保护方面对有*特色的法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是文物基础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几年来,通过狠抓落实,全市文物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工程的管理上、在文物基础数据的掌握上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三、*年工作要点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全市的文物保护工作进入到一个关键阶段。*年是文物工作至关重要的一年,全市文物工作者一定要用“*”重要思想统领文物事业的发展,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针,按照“新*、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年全市文物工作会的工作任务,努力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推进文物事业的发展。

*年全市文物工作的重点是:

1.创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思路,争取在历史街区改造和风貌保护上有新突破。全面贯彻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配合有关部门和城区政府,认真总结和借鉴以往危旧房改造的经验,探索并创新历史街区改造和整治的模式。重点是在前门地区、大栅栏地区、玉河和三眼井地区等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历史街区改造和整治的新办法,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模式并在今后历史街区改造和整治的过程中全面推广开来。

2.加大文物建筑保护和修缮的力度,确保有“亮点”工程。通过“3.3亿”工程和“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的实施,*市有一大批年久失修的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修缮并向社会开放,但是,全市仍有一些高等级、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建筑被不合理使用,得不到妥善的保护和利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要加强对以孚王府、宁郡王府、万寿寺东路为代表的有重大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修缮。*年要继续推进“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的实施,加大文物修缮的力度,启动*等文物保护单位的大修及保护工程,完成天坛祈年殿、颐和园佛香阁和北海琼岛古建群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修缮工作。

3.抓住重点,大力推进文物基础性工作。*年要基本完成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的划定工作,开展市级及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备案工作。根据《*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的要求,各区县要公布一批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要完成一批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的划定。在对全市四合院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启动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的标准制定和调查的前期准备工作。认真推进对*市境内长城的踏查工作。按计划推进市属博物馆及区县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文物清库、建帐和建档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市博物馆条例》、《周口店*人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的修改调研工作。

4.加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地区博物馆的水平。进一步整合全市博物馆资源,对*地区博物馆有计划地实施改造。认真抓好首博新馆试运行工作,积极征求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完善各项设施和功能及服务,完善首博新馆运转方式和管理模式,高标准、严要求,将其真正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设施一流、管理先进的博物馆。按计划推进*、国子监博物馆的修缮和展陈。以2008年奥运会为目标,积极开展奥运培训,编辑宣传材料,认真策划奥运期间的展览和文化活动。督促全市博物馆开展环境整治和展览筹备工作,提高服务接待能力。精心组织“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和推动全市博物馆科普互动项目的研发工作和纪念品的设计开发工作。开展博物馆立法调研和博物馆工作改革调研。

5.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文物安全工作力度,确保全市文物安全。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依法行政,全面落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和《*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建立健全各项审批制度,完善审批程序,按照法律所赋予的职责严格依法审批。加强法制建设,开展故宫缓冲区立法的调研,完成起草工作,开展《*市周口店*人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的修改工作,做好《*市博物馆条例》修改调研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文物保护各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加大对文物安全技防投入的力度,对德胜门、东南城角楼、中山会馆等18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消防安全改造,消除安全隐患。健全和完善文物安全市区两级执法体系和监管机制,加强巡视检查,加大对不合理使用文物建筑的单位的监管和检查的力度。积极协调公安、规划、环保和城市建设等部门,依法加大对全市范围内文物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