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汽修实习阶段自我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6:58

汽修实习阶段自我总结

汽修实习阶段自我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12-0093-01

校外实习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外汽修厂进行的顶岗实习。校外实习时学生主要是通过对汽车进行故障分析、判断和修理,来缩短和社会的距离,从而更好地掌握对汽车故障点的判定方法和维修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实习阶段是汽修教学的提高阶段,它需要依托汽修厂才能完成。校外实习对汽修专业学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校外实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修理厂进行岗位实习,学生以实习小组的形式进入到不同的岗位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实习小组再进行岗位轮换,学生通过和工人师傅一起动手修车,及时找到故障车的故障所在,遇到问题时也可以随时地向师傅探讨,引导学生自主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为,汽修实习不同于车工、钳工的生产实习,对于汽修实习中的汽车故障分析和排除训练,在校内一般都是教师人为设置故障进行演练,基本上处于纸上谈兵的模拟状态,不能完全体现现场实情,修理厂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汽修厂的车型比较多,车辆故障也不近相同,而且几乎每天都有更新,这是给学生讲授如何分析、判断和排除汽车故障的良好场所,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动性,这是提高实践技能的可靠途径。

汽修实习阶段自我总结篇(2)

1.第1阶段:车队或单位附属部门的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持续到八十年代中后期,主要是由于当时几乎没有私人车辆,都是单位的车辆,所以很多企事业单位就像配备食堂一样配备了修理部门,属于内部修理厂。现在这种形式的企业还依稀可见,比如某某局修理厂、某某部修理厂等。

2.第2阶段:以解决技术问题为特征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汽车维修模式由“强制修理”走向了“定期维护、视情修理”,出现了众多综合性维修企业。在这个阶段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历史背景不得不说:进口汽车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这对维修行业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配件和维修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因此,与汽车维修相关的汽车配件和维修技术培训行业迅速发展。例如,当时在北京比较有名的“三里屯汽配一条街”,商户全部是以经营进口车型配件为主。直到2000年,由于市政建设的原因,这一颇具时代意义的配件市场才被取消,随之而来的就是另外几家汽配市场的兴起。

3.第3阶段:以4S店为代表的市场运作阶段

以解决技术问题为特征的综合维修企业模式持续到2000年左右发生了变化:物资公司销售汽车的情况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销售和服务一体化逐渐成为主流。客户要求提高服务水平的呼声越来越高,综合维修企业的技术、资料、配件及设备逐渐无法满足需求,行业管理部门的规范性要求越来越明确,汽车生产厂商也提出了他们的要求。总体来说,当时的汽车维修企业已经不能够满足发展的需要了,于是出现了现在非常普遍的4S店经营模式。我们也可以认为,4S店是维修企业原有模式的延伸,是为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升级手段。

纵观以上3个阶段,会发现不同时期的企业管理侧重点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的“出身”不同。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大多数国内维修企业的管理者都是来自干维修一线。因为所有人都相信这样一个真理:汽车维修是技术工作,如果管理者不懂技术就管不住技术工人。于是,维修行业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不懂技术的人不敢轻易做管理,而懂技术的人往往又不懂管理。

4.第4阶段:以做专、做深为特征的连锁服务阶段

实际上,连锁服务的模式现在还处于转型和培育期,不同地区形成规模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比如,现在很多一线城市的4S店已经出现了持续的利润下滑,但是在一些三线城市还在大力建设4S店,甚至不惜重金圈地。总的来说,这一特征受到中国汽车维修行业整体变革的影响。

二、现阶段汽车维修行业的危机

现在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正处于第3和第4阶段的过渡时期,也就是行业的转型期,所以产生了很多特殊现象。这些特殊现象构成了行业的危机和挑战,也构成了行业监管的特殊背景。具体来讲,这个行业目前存在“10大”危机。这是笔者对约2000家企业调研得出的结果,虽然样本量仍旧偏少,但是也具有一定代表意义。

1.进厂台次危机

导致进厂台次下降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以前很多企业依赖政府采购而生存,但是现在符合条件的企业越来越多,导致“僧多粥少”;企事业单位改革,花钱更算计了,公车消费减少;私家车虽然增多了,但很多企业不会开发散客i客户自主选择余地更大,信息基本透明公开:汽车制造工艺越来越好,导致单车进厂维修次数减少:当车辆遇到问题时,客户习惯于先咨询再进厂。

2.人才危机

过去的人们进入企业想的是先学习本领,现在的人想的是有没有不费力还挣钱的工作;过去认为学门手艺能够养家糊口,现在则认为什么挣钱就应该干什么;过去有工作是件很自豪的事,现在很多人觉得不工作也没什么;过去人们觉得汽车维修是技术工作,值得尊敬,现在却很少有人这么看。以上种种造成行业从业者正逐渐减少,而新开的维修企业却越来越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

3.设备危机

购置设备应该是为了保证企业盈利,但现在很多设备的购置都是因为别的原因。以前,很多设备使用起来可以发挥接近100%的功能,而现在很多设备连50%的功能都没有发挥出来。设备的更新速度是与汽车技术的发展相吻合的,而设备使用者对应的能力却没有提升。

4.信任危机

行业的另一大危机在于客户、维修企业及配件供应商等各方彼此信任度降低,沟通成本过大。配件的质量下降,导致车主对维修企业的信任度随之下降。例如,201 1年中央电视台的汽车空调制冷剂调研发现,在60个品牌的产品中,不合格的多达55种,这种信息最终会给客户留下“行业皆黑”的印象,好的企业也很难找到生存空间。另外,一些企业为了提高利润而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也导致行业信誉度下降。

5.配件危机

配件危机主要表现在真假难辨,很多人根本没有配件厂家的渠道资源,甚至不具备配件识别能力。就做起了配件生意。另外,渠道垄断也是一大问题,例如客户长久以来认为“只有4S店才使用原厂配件”,就是~些企业出于利益垄断目的给客户造成的错误认识。

6.技术危机

汽车技术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造成维修技术的培训跟不上汽车技术的发展速度。各种免费培训更是扰乱了技术培训l市场,导致高级技术培训的市场空间很小。技术的综合性也越来越强,使得维修人员只能向单一方向发展。而且,现在能主动学习技术的维修人员也越来越少了。

7.管理危机

中国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者中,真正学习过管理的比例很低,大多数都是在曾经工作过的企业中练习管理。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远比因技术原因造成的损失大得多。很多管理者习惯干几十年前的“君臣”管理模式,但是现在“80后”甚至“90后”已经慢慢成为员工的主力,他们是追求民主自由的一代,所以“君臣”模式遇上现在的“民主自由”需求,势必会产生摩擦。

8.营销危机

其他行业都有市场营销策划之类的活动,而汽车维修行业中的营销很多都是靠关系,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在价格上做文章。“把车修好就行”的思想是很多技术型管理者的发展障碍,技术人员本不善于营销,而且业务培训的内容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员工的内核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

9.制度危机

在很多企业中,所有的制度都是上墙文件,是照搬或者摘抄过来的。制度的制定也仅局限于少数领导的意愿,这样的制度不是企业所需要执行的制度。另一方面,管理者对制度的执行总是时松时紧,导致制度推行和落实不彻底。

10.标准危机

汽修实习阶段自我总结篇(3)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了,加之汽车行业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使得汽车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其质优价廉得到更多人的亲睐。据统计,现阶段我国汽车总量已经排在世界前三位,各种进口车的比重也达到了新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汽车维修问题也困扰着人们,维修市场急需高素质的汽修人才以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维修市场。所以,在总结前人技能训练的经验上,积极参考其他工种的教授方法,找出现代汽修的培养方向和技能训练是提升整个汽修行业质量和声誉的必由之路。

1.汽车维修技能的培养方向

1.1把准汽车市场的脉搏

中国加入世界世贸组织之前,中国的汽车主要以国产汽车品牌为主,例如长春一汽、武汉二汽、天津夏利、一汽大众和广州本田,这些汽车品牌占据了中国百分之八十的市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贯彻“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政策,大量的进口汽车涌入了中国市场,一方面给中国市场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给汽车修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我国在进行汽车维修技能培训时,首先需要冷静的面对汽车市场,以主导产品为导向,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及时把维修的感性认识进行实践并升华为理性认识,制定主要车型的维修培训教材。与此同时,要及时把握时代脉搏,购进现代化的培训器材和检测维修设备,把眼光放长远,瞄准国际先进的汽车维修技术,做到张弛有度,有的放矢。

1.2努力跟上汽车发展的脉搏

六十年代的汽车主要着重于动力性研究,七十年代的汽车主要着重于经济型研究,八十年代只要侧重于安全性研究,九十年代重点关注汽车的环保、舒适度以及美观性,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汽车已经成为高科技和高智慧的结合体,侧重于科技性的研究,汽车进入了智能化的高级阶段。动力系统通常采用电控点火系统、电控尾气排放、电控故障诊断等;汽车的通信系统通常靠车在计算机、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手段;采用空气悬挂、自动座椅、中央控制门锁等技术来加强汽车的舒适度;采用先进的自动防抱死系统、轮胎监控以及安全气囊等手段提高汽车的安全性;采用双燃料、电力为主要能源供给的方式来提升汽车的环保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汽车行业是在快速发展的,并且电子控制技术已经成为汽车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我们的汽修人员不仅要具备传统的汽车维修技能,而且还需要拥有过硬的电子、电工技术。在对汽修人员进行培训时,应加大对学员电子元件的维修技能的传授。

1.3适应汽车维修市场的需求

1.3.1维修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汽车维修方式主要为修车师傅“手艺修车”,所谓的“手艺修车”,就是以修车师傅的修车经验,靠“耳听、手摸、眼看”的方式来进行手工作业,通常使用大拆大解的解体方法去寻找故障原因,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传统的车辆维修,随着汽车质量的提升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这种方式已经不能解决车辆的故障,并逐渐被先进的汽修工艺所淘汰。

1.3.2维修观念的改变

传统的维修观念是“通过经验来诊断故障”,以零部件的修复为主要手段,是总成拆装调整工艺与零件修理工艺的总和,这种方式通常耗时长,效率低下,不能适应现代汽修。而现代汽修则是在科学仪器的帮助下,更换总成及零部件已达到恢复汽车各项性能的目的,在这种维修方式下,耗时短、效率高,质量也高。

1.3.3汽修技术人才的变化

传统的汽修人员只需凭借好手艺和丰富的经验便可以适应市场需要,但是现代汽修需要两个层次的人才:汽车维修工程师和普通修理人员。首先,汽车维修工程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汽车离乱基础知识,需要懂得计算机和电子技术,能操作新型的设备和仪器,是机电一体化的综合型人才;其次,普通修理工,能够熟练地更换和拆卸零件。只有这两个层次的人才进行组合才能适应现代汽修行业的竞争,才能成为现代汽修维修企业中的中流砥柱。

2.汽车维修技能训练方法

2.1基本功训练

汽车维修的最重要的训练阶段就是基本功的训练。首先,可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将课题分解成相对独立的训练课题,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操练,一个课题全组成员都达标之后再进行下个课题,如此反复完成这一阶段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边讲边做,讲做结合,将技术要领、技术要求教授给学生,对易犯的错误多花时间讲解,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进度和不同的方法,争取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真技术。在这一阶段的训练完成之后,老师应及时进行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做到心中有数。

2.2技巧性训练

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将第一阶段的课题扩展到不同的车型,使学生针对不同的车型、不同的车种使用不同的检测仪器和维修工具以达到最佳的维修效果,既经济又环保;同时,针对学生容易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和实际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训练意识。

2.3综合性训练

这个阶段的训练主要侧重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根据汽车通常的故障表现,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故障进行诊断和维修。这种训练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检测手法,同时还有机会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2.4强化训练

这个阶段是对前面几个阶段的重复和延伸,学生重新将前面的课题操作几次,及时发现问题,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并进行重点训练;老师总结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多花时间进行详细讲解和操作,如果学生出现个别的问题时,应给与该生私下辅导,进行重点照顾;最后,加强考查力度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使学生不敢懈怠。

3.总结

技能训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只有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才才能被日益激烈的汽车维修行业所接纳,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更大的成功。

汽修实习阶段自我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 U46文献标识码: A

近些年,汽车工业在中国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人每百人拥有的汽车数量也在不断飙升。与此相应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增长幅度却远低于汽车数量的增长幅度,这也导致了汽车维修人员的紧缺。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加快培养适应现代汽车职业维修的应用性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步。不仅如此,汽车电控技术日益向前发展,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被应用于新的车型中, 比较常见包括雨滴感知性刮水器系统以及汽车前照灯自动点亮系统等等。这就使得汽车系统越来越复杂,维修的技术要求也愈来愈高。再加上职业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系统,在面对不熟悉的专业课程时,有的同学即使有兴趣学习,但是也很难学的透彻明白。这就要求专业课老师多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导,多与他们进行沟通,以提高他们的对专业课的兴趣,从而真正将技术学到手,成为符合汽车维修行业标标准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汽车电气维修课程中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对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也将构成本文的主要内容。

1 项目教学法

1.1 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如今,一种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正在探索和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一体化、学习者和工作者一体化,以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适合汽车维修专业的发展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

项目原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由于教学一般不会把生产某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作为学习任务,因此,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指的是针对某项教学内容而设计、能够由学生自己完成、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小工作任务。项目教学法又称跨专业课程,它是通过“项目”的形式教学,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自主进行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以及最终的评价,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老师将需要教授给学生的东西贯穿其中,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1.2 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电气维修课程中的应用

在“项目教学”中,教学过程实现了由单纯的知识讲解向知识和技能并重的转变;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了单一的教室授课向多方位、多空间的转变;教学手段实现了由单一的黑板、课本向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转变;教师实现了由“独角戏”向“引导者”的转变;学生实现了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转变。这些转变体现了“项目”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汽车电气维修课程并不是一门心思地学习如何修理汽车电气器件出现的故障的课程,而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学习汽车电气设备的构造、原理、特性、维修与故障判断,实践偏重于理论的实际操作的课程。所以,项目教学法运用于其中,老师需要将这些内容很好的进行整理与模块化处理,根据企业岗位要求,选用典型的工作任务,做好任务单和学生工作页,要提前和学生进行项目的商定以及项目要涉及的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寻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而项目教学法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一是理论学习阶段;二是项目任务制定阶段;三是项目实施计划制定阶段;四是项目实施计划阶段;五是项目的评价与总结阶段。

1.2.1 理论学习阶段

这将是整个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任课教师应该注重方法的选择,将理论知识简单明了,脉络清晰的传授给学生。针对汽车电气维修课程的特点,模块化的理论教学方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即任课教师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的处理,将理论知识分块分段的进行讲授,而这种模块一般分为三个:第一模块是汽车电气设备的构造原理及其特性;第二模块是汽车电气设备的拆装、检修以及检测设备的使用;第三模块是通过识图、接线对故障进行判断与排除。这种模块的设置,能够使学生更快的接受专业知识,能够让教学点更加突出与集中。

1.2.2 项目任务制定阶段

项目任务制定是开端,需要老师结合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的侧重点进行制定。不仅如此,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项目制定的实用性,这样才能体现该课程的实际意义。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对项目的可操作性进行探讨,这一点一定要和学生共同商量,才能确保项目能够顺利的完成。诸如:霍尔式半导体点火系电路连接及检修等等。

1.2.3 项目实施计划制定阶段

现场分组教学

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是实践性及操作性强的课程,可根据院校现有

的条件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方法。 可以把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几个人组成,教学中让两个小组同时操作,使得每个组均有操作的机会,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这将是使项目顺利开展的基础,有了好的实施计划,才能使项目如期的进行。首先学生应该分好小组对项目进行选择,然后再让学生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的程序与步骤,接着结合小组人员的优劣势合理分配任务,以人力资源进行最优化处理;最后与老师进行商讨,对制定的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改。

1.2.4 项目计划实施阶段

这是整个项目教学的重中之重,涉及到具项目的实施过程。老师应该进行时实的监督与辅导,拟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是,老师在进行元器件的分配时应该将不同的元器件进行组合,将有故障的元器件与无故障的元器件放在一起,考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不应该一味的对学生进行障碍干扰,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以促进整个小组的和谐顺利的完成项目。

1.2.5 项目的评价与总结阶段

我系的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的《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实施项目情景教学法,讲教室移动汽车实训车间,实行“做”中学。本书采用十个项目教学任务,共38个具体教学活动,通过任务单,工作页组织学生开展项目任务活动,学生上课睡觉现象明显减少,缺勤人数减少,学生感觉这样上课比在教室上课好,能学到实践动手的能力和实用的知识。

项目的评价和总结尤其重要,不容忽视。学生对实践经历的总结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而老师也应该对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简短的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才做过程中对项目进行一个清楚的认识,知晓哪些地方做的不足,哪些地方做的出色。项目化教学的目的是克服原有教学模式学生只会学不会用,或只会用不会原理的缺陷,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对实体的学习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学习实现和将来工作岗位要求的对接,为企业提供合格的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汽修实习阶段自我总结篇(5)

二、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

(一)以专业调研为起点确定专业标准建设基础

专业调研主要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调研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以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知识、技能、素质要求;二是调研报考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以确定人才培养的起点;三是调研我省中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育教学的现状,以明确中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研究和开发的基础。

依托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平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甄别适于中职的岗位、适于高职的岗位和中高职共性的岗位,确定其培养阶段及各培养阶段应达到的程度,找到中高职的衔接点。然后,统筹中高职课程设置,突出衔接专业在课程设置、培养规格、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关系,形成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

(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确定中、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毕业生针对同一岗位且相同工作任务下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不一样,以此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中高职对职业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不同,高职阶段的培养需在中职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而不是简单地替换或增加,其中就存在中高职人才培养如何有效衔接递进的问题。

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的结合点,专业教学标准应使学生能获得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拓展更加宽广的职业发展空间,并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较广,有汽车机电维修、维修服务接待、汽车美容养护、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配件营销、二手车评估等工作领域,要分析不同岗位工作任务及其对应的工作能力,再结合中职生和高职生不同的文化基础,来确定适合中职和高职学生特点的岗位工作,从而准确定位中高职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以汽车维修工作任务为主线确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参照汽车维修相应的初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围绕完成汽车维修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要求来组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教学内容,按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来进行教学单元设计。开发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标准要对汽车后市场汽车维修工作任务有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按照汽车维修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来设计课程,突出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再根据学生就业需要设计专业方向(拓展)课程,要突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注重汽车维修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养成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综合职业素质测评标准(中职,高职)为依据,结合专业教学过程考核和职业技能比赛等,评价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再以毕业生就业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满意度和创业成效等指标评价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方法

中高职衔接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学习形式、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结构、专业课描述、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表、时间分配总表、理论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表、素质教育计划、毕业条件、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专业教学团队、校内外实训基地、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成。在制定中高职衔接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3+2”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重点关注以下衔接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

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特点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大力推进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索“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中高职不同职业岗位、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中高职衔接、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体系的衔接

中职阶段公共课教学要达到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要求,高职阶段要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培养。专业课教学要重视专业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以真实的项目、真实的案例为载体,按照分层递进、梯度推进、由简到繁的总体思路,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科学确定公共课、专业课、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拓展课程的比重和学时分配。按照中高职衔接的总体要求,明确中职和高职的培养分工和培养周期的总学时以及学年学时,形成内容完善、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

(三)顶岗实习和质量评价的衔接

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合理设计中职和高职阶段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方案。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必须有明确的岗位、实践项目和教育教学计划。要切实加强顶岗实习的教学指导和管理,建立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确保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取得实效。

汽修实习阶段自我总结篇(6)

一、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具有极强的职业性和科学性。

我们以著名职教课程建设专家姜大源教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理念、方法、步骤为指导,进行了本门课程的开发工作。

1.研究与设定目标职业岗位

我们专业团队教师深入汽车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市场,与企业人员一起进行职业调研、职业资格研究,研究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导向,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设定为“汽车技术服务”“汽车电子产品生产与质量管理”两个主岗和“汽车配件营销”“汽车电子产品设计助理”两个拓展岗位共计四个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

2.对工作岗位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我们通过企业调研、专家―技术人员访谈、毕业生反馈等方式了解该工作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每个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由专业团队教师一起研究分析要具备这些职业能力需要开设哪些课程,并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进行序化,最后由专家评审、修改、调整、确定。并根据本课程对应的职业能力确定课程定位及课程培养目标,设计学习情境。

二、课程定位与能力培养

1.课程定位

根据本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总共68学时,安排在第四学期。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汽车车身电控安全系统、电控舒适娱乐系统、通信与智能化控制系统及其他车身电控新技术各系统电路连接、检测、常见故障的诊断排除能力。

2.课程能力培养

课程能力培养包括三个方面: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主要培养学生:①熟悉汽车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规范;②规范使用检测工具、仪器和设备;③具备车身各电控系统元部件安装与故障检修能力。方法能力主要培养学生:①通过文献工具获取信息的方法能力;②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③综合分析问题,决策、计划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能力主要培养学生:①诚信、严谨、细致、敬业、创新的工作态度;②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组织协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③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

三、教学情境及教学方法设计

1.教学情境设计

如何打破传统的教材组织模式,真正开发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情境的选择与设计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学情境设计以完成工作中的某一任务为基本单位,以行动导向为教学出发点,为此,我们课程组通过对职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进行分析,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将具有相同特性的工作任务归到一个学习情境里面,不同学习情境之间和同一情境不同项目之间在功能上是并列关系,难度上是递进关系,使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们设计了三个学习情境,十二个学习任务。分别是学习情境一:电控安全系统检修,有五个学习任务:任务一,电控安全带系统检修;任务二,电控安全气囊系统检修;任务三,中央门锁控制系统检修;任务四,电控防盗报警系统检修;任务五,电控防碰撞系统检修。学习情境二:电控舒适系统检修,有四个学习任务:任务一,电动坐椅检修;任务二,电动后视镜检修;任务三,电动车窗检修;任务四,自动空调系统检修。学习情境三:通信与智能化控制系统检修,有三个学习任务:任务一,汽车电子导航系统检修;任务二,汽车巡航控制系统检修;任务三,车载网络系统检修。

2.教学方法设计

所有情境任务均采用六步教学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具体如下:

(1)咨询

教师根据故障现象导入情境任务,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查阅资料(实训项目单、教材、维修手册、视频、现有实训设备等)讲授相关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查看资料并有目的地听讲。此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与方法。

(2)决策计划

教师引导各小组根据任务工单制订解决方案和操作计划;各小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提示下讨论分析并拟定计划。此阶段主要是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掌握所需要的方案和操作。

(3)实施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分工协作操作,教师监督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正确,并适时干预指导。此阶段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方式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团队协作及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4)检查

各小组完成任务后,进行自查和教师检查,提出存在的问题,学生进行分析解决。此阶段主要是进行调整、巩固和提高。

(5)评估

采取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组做出评价。表扬优秀的,鼓励落后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课程单元设计及考核

1.课程单元设计

课程单元设计包括简案、详案、任务工单、考核单等的设计,也包括课件的制作、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的收集,是具体到每一个情境中的每一个任务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工作任务、重难点、教学方法手段等,是具体到上课的每一分钟的设计,如何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效组合在一起,更出色地完成教学目标,培养与企业实际岗位匹配的职业能力。以学习情境1中的任务1电控安全带系统检修为例。

教学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以任务工单为核心,利用教学资源,如:教材、简案、详案、维修手册、实训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实训设备等,采取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课下可利用QQ群等交流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答疑。

2.课程考核

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最终完成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学生期末课程总分=过程考核分数×60%+期末考试分数×40%)

过程考核总分=(出勤考核分+作业实训报告分+阶段考核分+付加考核分)

我们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改革开发,很好地解决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培养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使企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渗透和融合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佩禹,张新芝.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汽修实习阶段自我总结篇(7)

随着我国汽车社会保有量的巨增,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都需要新增大量的维修工人,作为职业学校,如何才能更多更好地培养汽车高级维修工呢?笔者认为,培养汽修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汽修实训课教学模式的改进。

校内实训:突出设备先进性,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校内实训阶段是汽修实训课教学的基础阶段,实训项目主要是对汽车发动机、底盘和电气设备等进行拆装、调试和检修,从而掌握其拆装工艺、调整和检修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检测能力。

具体来讲,发动机实训设备应包括供拆装与检测用的发动机总成、电控汽油发动机实验台、柴油发动机实验台、解码器、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喷油泵试验台、喷油器检测清洗机、尾气分析仪和汽缸漏气检测仪等设备,从而用来实现对发动机拆装、检修、调整以及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等技能项目的训练;底盘实训设备应包括供传动系、行使系、转向系、制动系等系统拆装用的部件和检修用的车辆,以及自动变速器试验台、ABS制动实验台、动平衡机、四轮定位仪、制动检验台、侧滑检验台等教学设备,能够完成底盘各系统的拆装、调整、检修和故障诊断与排除等项目的训练,重点实现自动变速器、ABS系统、悬架电控系统的检修实训;汽车电气实训设备应包括汽车用的各种电气设备、车身电控系统等实物教具,以及汽车电气实验台、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万用表、自动空调实验台等设备,能完成电器部件、总成的拆装、检测以及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的训练。

校内实训项目的训练不仅要有实训设备,还应抓好三个实训环节。一是教师的示范操作,在实训中学生对刚接触的新课题会感到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讲解操作步骤、实训要领的同时,必须做好示范操作。示范操作是实训课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成为学生顺利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榜样。教师在做示范时对于关键部分要着重示范,难以掌握的部分要反复示范,同时提示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必要时再讲些相关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实训中的巡回指导,教师在学生实训操作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指导,帮助学生排除操作中的种种障碍,根据学生中存在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用个别与集中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三是实训中的技能考核,严格的技能考核是保障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经过对学生严格的考核,会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升华,教师也能通过考核总结出实训过程中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实训质量提供依据。

校外实践:紧密结合维修实践

校外实践阶段是汽修实训课教学的提高阶段,校外实践是学生在校内实训结束后,到校外汽修厂进行的顶岗实训。校外实践主要是对汽车进行故障分析、判断和修理,缩短学生和社会的距离,从而使学生掌握对汽车故障点的判定方法和维修技巧,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动性。另外,将教学延伸到企业,还能及时掌握汽修行业的一些新技术,缩短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需求的差距。为此,学校可以与一些知名汽修厂广泛联系,开展联合办学,使得学校与汽修厂在沟通与交流中共同进步。

汽修实习阶段自我总结篇(8)

刘同学是这个店的新员工,在这里工作时间只有短短一年。在我们回访时,他刚刚从维修小工升为维修中工,这说明他已经有能力单独承担维修任务了。刘同学的成长之路相比李同学而言略显坎坷,他先是从路边小店维修干起,在社会上经受了艰辛的磨练,才进入到了这家正规4S店。通过交谈,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虽然工资待遇并不是很高,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在问到他对学校有什么建议时,他说:对学生要加强德育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在教学中要简化理论,强化实践,把实用性放在首位,并建议把二级保养在所有学生中普及强化并做规范要求。刘同学正是在逆境中成长并逐渐走向成熟的鲜活例证。

访问企业第二站:河北盛达福特4S店。在这个店有我校一名毕业生:曹同学。曹同学目前还处于实习阶段,到今年六月份才正式毕业。他在这个店从事钣喷工作,具体工作主要是喷漆。据他介绍:钣喷工是目前大多4S店都短缺的一个工种。究其原因是钣喷工工作量大,特别是喷漆工还带有一定的身体危害性。但是在工资待遇方面,钣喷工要高于维修工。据我们跟企业领导了解,年轻人做钣喷这一行能坚持下来的并不多,而曹同学却能专注于这一工作,让我们感到特别欣慰。虽然他也是这一行业的新手,却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建议,比如他希望学校加强钣喷教育,尤其是钣金组装、换件、对缝以及全车拆装、焊接的学习和实践,有条件的话建议学校开设喷漆课程,以适应钣喷行业的发展。

访问企业第三站:晨阳汽贸一汽大众4S店,这个店的回访对象是我校毕业生张同学。张同学在进入正轨的4S店之前在小型汽修厂锻炼过。张同学说无论是在汽修厂还是4S店都各有利弊。汽修厂里见的车型多,修的车型就多,所谓见多识广就是如此,但在技术操作方面不是很规范;4S店恰恰相反,在技术方面具有严格的规范要求,但缺点是只能接触到某一个品牌的汽车,而且他提到现在的维修更多是直接换件,在技术含量上不如汽修厂直接修理学的东西多。同时,他还指出高学历者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他计划通过继续深造,争取早日取得大专文凭,为今后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我们从张同学身上看到了学生步入社会、经过社会锤炼后,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并能够付诸行动规划自己的未来,我们为他们感到骄傲。

事实证明,能够坚持做汽修这一行的学生都是不怕吃苦、做人诚恳、做事踏实、勤学好问的优秀学生。虽然工作之初都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因难,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阳光和自信写在他们脸上,企业的辉煌靠他们去创造。

本次回访企业回来后,我结合自己的工作重点进行了一系列反思,心中涌出许多想法,现将这些想法汇总成自己对职业教育今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第一,加强德育工作,先成人,再成才。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应关注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对任务的执行力,使之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以更好地胜任今后竞争激烈的工作岗位;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和授课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肯吃苦、不怕挫折、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工作,从而帮助学生为将来就业和干出成绩做好必要的准备。

第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学得会,用得上”。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难懂的但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可采用多种手段将问题讲解清楚,如可采用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形象化,使授课通俗易懂,以保证学生“学得会”。另外,教师还要进一步优化授课内容:紧跟企业实际工作技能和理论,设置授课内容,并对学生进行反复强化训练,以保证学生进入企业后,所学技能都能“用得上”

汽修实习阶段自我总结篇(9)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基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工作担负着培养从事现代汽车维修任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行“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项目教学法定义

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是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工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流程,共同制定计划,最终完成整个项目,并开展个人和小组评价以及总结。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厌学情况严重是一种普遍现象。项目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最终结果,整个过程旨在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而非仅掌握理论知识或操作技能一种教学活动。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汽车维修过程中存在的真实工作任务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各种能力的提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诊断》中典型工作任务为例,通过以下五个阶段说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 确定项目阶段

案例:王师傅接了一辆搭载电控汽油发动机的汽车,据客户反映,该车能够正常起动,但排气管冒黑烟。王师傅从故障现象上分析,初步判断可能为混合气过浓所致。

由教师提出,引起混合气较浓的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供油压力过高,氧传感器失效,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等项目。然后同学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项目可大可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把握项目的制定。

教师给出:王师傅调取故障码,显示为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并检查位于进气管路上的进气温度传感器接头,未发现松旷、脱落、接触不良等情况。缩小了项目的范围,引导学生确定项目为: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的诊断。

第二阶段 制定计划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为了正确判断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并在出现故障时迅速将故障排除,必须要掌握进气温度传感器的作用、工作原理及电路连接知识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故障原因,将其排除。

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第三阶段 实施计划阶段

由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的分工,完成所需新知识的学习后,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进行工作。

步骤一:使用KT600读取发动机静态故障码及数据流

步骤二:检查零件安装状况

目视检查各个进气温度传感器的的安装状况是否正常,重点检查进气温度传感器的连接器和线束的连接状况

步骤三:起动发动机,确认故障现象

步骤四:读取并记录动态故障码、冻结帧数据流

确认诊断思路,查阅维修资料,逐步进行诊断,以确定最终故障,并予以排除。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活动过程。

第四阶段 检查评估阶段

教师制定出检查评估表,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按工作流程逐项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学生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第五阶段 项目总结阶段。

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是相当重要的。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整个项目实施环节,并对本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教师引导学生绘制进气温度传感器的故障诊断流程图,对本项目实施过程容易疏漏的环节重点强调,指出学生在今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需具备的重要条件

1.教师

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和计划的制定。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选取项目,所选取的项目必须典型性,同时要有一定的难度,可促进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要想运用好项目教学法,就对老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地位与角色的转变。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法不同之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为此,因为项目教学是为因材施教提供真实的实施环境,教师的地位在项目教学中是经常变化的。当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当学生运用已学技能时,教师是导航员;当学生自主活动时,教师是观察员:当学生以小组进行活动时,教师又要充当协调员。它要求教师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

2.实习实训设施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是在“做中学,学中做”,实习实训设备是项目教学法实施质量的重要保障。如本文中提到的案例所需设备:整车一台,KT600解码器一台,常用工具一套。

3.项目的选择

教师实施项目教学法时,不能够按照传统学科式教材一章一节地讲授,而是按照项目教学教材或编写配套校本教材。在设计教学时,项目的选择是关键。选取项目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可大可小,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要包含操作技能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巩固与更新理论知识,熟练与提升操作技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应用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道授业者,而成为了整个教学环节中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如何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进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在实施过程中全程跟踪,及时掌控,也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小组分工协作完成项目等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得到了加强。

参考资料

汽修实习阶段自我总结篇(10)

汽车作为一项重要的消费品,是一项消耗品。汽车的首要目的是代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逐渐被赋予更多的功能,用户对汽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传统汽车销售部门和维护部门,并没有意识到人们对汽车越来越多的要求,汽车销售的核心还是在汽车性能,以及汽车结构的维护上。但是如果汽车服务企业的领导能够意识到消费者想法,就能使汽车服务工作做的更好。

1商务类管理课程的重要性

很多认为包含汽车参与汽车专业教学的学生也有一种固有思维,认为汽车企业的管理和其他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售后人员是难以成为汽车服务企业的管理人员的,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在汽车的管理中,很多高层管理都是科班出身,尤其是都是从售后上成长出来的,就以最常见的汽车服务企业—汽车4S店来说,4S店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售后的收入,汽车售前的盈利在这个汽车的大环境下,已经越来越少。所以依靠售后盈利的情况下,汽车企业管理的核心就要像售后靠拢,一名从中职毕业的学生,一般有着两条发展路线,一种是从售后服务顾问起步,然后进阶为售后金领,之后在成长为汽车售后部总经理,最后成为店长,如果还能够继续发展就会不断的上升,直到成为区域等。可谓是前途无限,但是从售后金领开始就需要掌握商务管理的知识。中职学生的第二条道路,从维修技工开始,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最终成为车间主任等,这条发展道路较短,同时发展较慢,笔者推荐中职学生向第一条道路发展,这样必要的商务管理基础及其重要,所以中职教育就要做好学生的商务管理教育,培养学生向更高层次的方面发展。

2汽车商务管理的教学目标

商务管理的是汽车类专业的重要开设的重要课程,因为在汽车行业,学生们不能一直停留在维修技师的这个方面,始终要想管理层发展。汽车专业的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有汽车服务企业的运作流程,不同的企业运作方式也不同,其中汽车4S点汽车流程最为复杂,其次一些大型汽车修配企业的管理模式与4S相近,但是少了相应的销售汽车和汽车保险的环境。小型的汽车维修企业和汽车美容企业等,管理知识就很难有用?所以学生毕业后去越大、越正规的企业发展,管理学的用途的越大。汽车商务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汽车售后流程、汽车售前流程、汽车保险流程、汽车配件流程、汽车美容流程、汽车市场部的管理、汽车代销、汽车代维护、汽车鉴定、二手车业务等。汽车商务管理的内容很多。

3汽车商务管理课程及专业的存在的问题

中职院校的改革商务管理课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我国高校在汽车商务管理改革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盲区,需要高校一点的探索。我国中职院校普遍出现问题主要包括:第一,对市场不了解,观念落后。第二,商务管理课程定位不清晰。第三,中职院校重技术、轻管理。第四,管理类课程的比重小,没有当作必修课来重视。

3.1市场调查不及时,观念落后

造成对汽车商务管理课程的忽视的原因就是,现在的中职院校对汽车企业的了解不足,在中职院校搞教学的这些学者,空有理论知识,对汽车市场的发展状况并不了解,依靠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教学,这样就对学生产生了错误的教学,有些教师虽然有着长时间的汽车行业经验,但是汽车企业发生剧变就是这几年的事,所以按照原来的汽车服务企业的思路来教学,思维早就不符合发展的趋势。高校的大量教师依旧认为汽车的销售才是汽车企业的盈利点,但是其实盈利早就转移到守护,对公司管理人员的选取,也从汽车的销售转移到售后的部分。所以高校作为汽车售后企业的一个重要人才培养平台,应该在培养守护人员时注意人才的管理方面素质的培养。

3.2专业定位不清晰

汽车商务管理专业应该属于文科而非工科,是管理类一门学科,严格上来讲应该划入管理系(学院)、商贸系(学院)等,目前,中职办此专业的院校,基本上都归交通系(学院)等管理。

3.3岗位能力培养方向侧重于技术而不是管理

这与专业归类和专业带头人有关,大多数专业带头人是工科出身的,他们自身对技术比较熟悉,自然在岗位能力培养过程中就倾向于技术。

3.4实践课程所占比重仍然偏小

一般院校实践课程占总课时50-60%,笔者认为实践课程占比在60-70%之间比较科学。第一学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为2∶3;第二、三学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为1∶4。这样的设计比较符合中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也符合中职教育从经验到知识的学习过程,实践证明过多的理论教学对中职学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4汽车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通道铺垫基础,总体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从汽车后市场职业领域中,又要考虑到未来发展岗位需要,这就是职业教育的前瞻性问题,区别于一般岗位培训要求;第二阶段是工作过程分析,根据企业岗位职责或岗位说明书,列出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行动领域,这个行动领域是相对稳定的、规范化的一项工作系统,是由工作任务、内容、对象、手段、结果等构成;第三阶段是教学过程分析,通过行动领域的任务要求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归纳总结出相对应的学习领域。

5结语

中职学院的汽车专业,现在的发展较为落后,这主要就是因为缺乏对相应的商务管理专业的重视,我国的汽车行业的核心以及发生偏移,所以与时对应的学校的课程也应该重视汽车行业的发展,根据行业的变化塑造企业需要的人才。汽车商务管理课程不管对学生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校能把这方面的教学做的出色,就能帮助实习企业和中职院校的双赢。所以这就要中职院校认识到自身在商务管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商务管理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马智锋.“汽车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实施研究[J].电子制作,2014(21).

[2]史群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36).

汽修实习阶段自我总结篇(11)

汽车维修专业是职业教育领域内的一门重点专业之一,它主要培养适应现代汽车服务业发展需求,掌握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电器设备、汽车检测设备使用、汽车故障诊断等多方面的汽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及整车的检测流程,具备汽车检测专业较高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指导技师层次,具有一定汽修企业管理的高级知识技能复合型行业人才。他们的今后主要就业方向是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装饰、汽车改装、汽车营销等相关职业。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使汽车维修专业成为了教育部实施的技能短缺人才培养的重点专业之一,也使职业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追捧,这给汽修专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但是,从目前很多职业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一些毕业生无法就业的状况,究其原因是学校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就业。就目前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首先,学生生源素质较差,影响了学科教学。近几年,虽然受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影响,职业学校的招生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从总体上来看,选择上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在中学阶段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在理论学习上存在着困难。而在汽修专业学习中,理论学习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如机械设计、工程图学、汽车概论、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等课程,知识抽象且难度较大,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相对困难,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学不懂、吃不透,理论知识的困难,往往导致学生的知识不成体系,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问题,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面对这样的社会需求和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新时期下我们的汽修专业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的需求作出相关的调整,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汽修人才。作为长期从事汽修专业教学的一线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如何在当前社会需求下开展教学的认识。

一、整合教材,从而优化教学内容

从汽修专业的设计来看,虽然当前汽修专业涉及较多,如汽车电路、钣金喷漆、汽车改装……但其中社会需求量最大的是三个专业,即汽车的钣金喷漆、汽车美容和汽车机电,这与社会上部分汽车使用者尤其是年轻人的需求和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针对社会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

既然社会主要需要的是三个专业方向的人才,那么我们就要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专业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打破原有的课程设计,重新整合教材,要在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和学科技能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的新发展优化教学内容,这样一方面能够主次分明地向学生呈现知识,同时也能够减少知识容量,从而降低知识难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二、关注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

我们职业教育有时候又被称作是技能教育,目的是希望通过学校的三年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归根结底来说,教育最终是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实际需求。

这就说明在我们的学科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核心,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安排和设计我们的教学环节,要注意做到全面育人,坚持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教材的要求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力争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培养出真正的合格汽修专业人才。

三、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职业教育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因为我们的毕业生大多数毕业以后就要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这就要求我们职业教育必须要重视实践,抓好实践教学,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