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课堂学习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5:02:28

课堂学习计划

课堂学习计划篇(1)

“学讲课堂”的核心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其中只起指导者作用。我认为“以学定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读:

(1)“以学定教”的“学”是指学生。陶行知说:“教什么和怎样教,绝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年龄特征,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认知规律,研究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觉性,启发学生的主动性,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基础的学习任务,提供有难度、有梯度、有情境的学习资源和设计学习讨论的问题、学习程序、环节,以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2)“以学定教”的“学”是指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认真钻研教材、解读教材,整体地、系统地把握知识脉络。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多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空间,让后进生“吃好”,让优生“吃饱”。

(3)“以学定教”的“学”是指新课程标准。教师要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依据自己执教的学段课程目标,既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也可以联系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发展的能力,深加工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成教学目标。

二、课内―有效调动学生情绪,提高参与度

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据此通过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语言、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笔者采用了一些趣味活动,如:

(1)歌曲导趣法――升华课堂。 教材中有很多英文歌曲,而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针对这一情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内容、多媒体课件等认真教唱英文歌曲。学生边唱边跳,在欢快的气氛中学到了很多日常用语。

(2)民间游戏激趣法――丰富课堂。民间游戏来自于民间各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它们的玩法很简单,也容易学,趣味性强,灵活多样,取材方便,场地自由,组织自如。因此通常我会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开展一些民间游戏。比如:指天星过天河、编花篮、石头剪刀布、拾石子、打元宝、丢沙包等。

(3)评价激励法――贯穿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英语教学应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都加以肯定,且坚持使评价贯穿整个学习活动中。例如在“cinderella”这个单元,我要求各合作小组组建临时演出团,由一名组员运用所学句式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有一个小组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件符合各自身份的道具(如灰姑娘的水晶鞋、王子佩带的宝剑),他们的表演一结束,我立即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成功表演进行评价和鼓励:看着被激励的同学眼里流露的喜悦之情,我也感受到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小组合作的参与度得到了提高。

因此,教师要通过适时给予肯定赞扬和多种激励的方式,如:奖品激励、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和情感激励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特别要注意对后进生所取得的进步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

三、课外―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加强运用能力

课堂学习计划篇(2)

1在医学院校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

1.1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医学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医学课程教学以“信息传递”为主。教师负责讲解医学理论知识,同时就课程知识向学生提问,师生在互动中展开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课后进行消化和吸收,对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于医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存在困难,造成学习积极性不足,进而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医学院校构建了课前“信息传递”、课中“消化吸收”和课后“巩固训练”的学习模式。在课前,教师将课程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制作成相应的微课视频并到网络上,作为学生预习时的参考资料。这种在课堂教学之前就完成的“信息传递”,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在课中,教师主要针对学生预习时难以理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解决,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化记忆。在课后,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更好地巩固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1]

1.2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医学院校在课程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提升课堂互动性,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中的演示学习医学知识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手术情境,组织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病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互动,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接受实践锻炼。

2医学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两步走”策略

2.1按照需求设置课程

按照需求设置课程,可以对医学课程实施整体化处理。如设置专业类课程时,应根据医院的具体工作需求设计学习情境和学习领域,将医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市场需求相结合,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医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融于一体后形成的课程形态体系,将学生的生活和职业体系看作一个整体,包含了多个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1]

2.2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一般要通过以下五个步骤来诠释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1)展示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2)设计资讯分析计划;(3)设计检索计划;(4)设计具体计划;(5)分析和评价计划的执行情况。这五步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探索、分析和归纳等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常在课前进行资讯的检索和分析,在课程教学中设计和展示计划,在课程教学后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教师要在课程教学结束前5分钟左右布置好下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辅导资料。

3医学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3.1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能力

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医学院校在制订学生培养方案时,要将专业能力教学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工作,并一一罗列出来。学生培养方案中不仅要有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更要重视对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建立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包括文化课、医学专业课等,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

3.2彻底改造医学课程形态

为了让医学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情境导入和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形态方面必须进行彻底改造。在改造之前,首先要转化相应的课程,根据医生工作岗位的具体任务对专业课实施合理排序,做到从易到难、从小到大,将任务目标与医生专业成长的基本规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我学习。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辅助作用,各种图片、视频、文本等资料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好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学习和讨论。[2]

3.3全程把控教学过程

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按照阶段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师通常在课前布置教学任务,明确下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学生在预习时对课堂上教师要讲解的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计划。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和教学效果反馈,对学生基本学习任务或整套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或是学习心得和实践报告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师生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共同讨论,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负责答疑解惑。

4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医学院校课程教学质量

在医学院校日常课程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教师在课程讲解之前组织相应的学习活动;(2)教师针对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制作教学课件和视频;(3)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教学任务的执行者。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传统的自习班演变为“小组自习讨论班”,更适合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更加充裕。在课前,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在线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活动,有针对性地预习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制订小组学习计划,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课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实施教学计划提高小组学习的质量,重点解决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困惑和疑虑,采取集中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教学效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医学专业教师要深入分析和考察翻转课堂的具体应用效果,全面调查和考核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机制,在充分掌握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上,合理设置翻转课堂实践活动,优化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为翻转课堂的成功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医学院校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要结合医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对医学知识进行总结,更全面地设计翻转课堂,增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合理性,使学生能更加高效地掌握医学知识,推动医学院校课程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5结语

构建医学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验教学丰富医学专业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知识的兴趣,推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医学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实现教学改革目标,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创医学教育的新局面。

课堂学习计划篇(3)

(一)学讲计划的内涵

“学讲方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学进去和讲出来相协调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教别人学习,完成了从“学”到“讲”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就需要请教老师,因此又会经历一个从“质疑”到“解惑”的过程。这样,学生扮演了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角色,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课堂参与度,也提高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二)学讲计划的优点

1.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学讲计划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安排指导下,通过自学或者跟班级同学合作学习,互相竞争、互相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自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或多或少地会遇到一些问题,那么,就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教别人的时候,也会遇到明明会做但却讲不出来的困惑。这些质疑和困惑恰能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解决完这些质疑和困惑之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2.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学讲计划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并不是什么都不用做,也并不是什么都不用讲,这种模式下,教师要做的事情有很多。首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大致的分组,以便平均分配每个小组的综合实力。其次,还要熟悉掌握班级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学习特点都不尽相同,并不是每个学生一开始都会讲或者都敢讲,因此教师必须要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做出更好的引导以及及时的调整。最后就是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以及对整个课堂的掌控。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业务水平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打造高效的课堂

在学讲计划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的热情被点燃,积极性也得到较大的提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还能够体会到当教师的感受,不仅有利于理解教师的工作,也有利于学生支持教师的工作,课堂的效率自然大大提高。

二、学讲计划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往往都是教师讲课,而学生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课堂气氛也不活跃,课堂效率可想而知。如果采取学讲计划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例如,有些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有些学生却很喜欢思考。我们不妨将他们分到一组,让他们合作学习分享学习心得。再比如有些学生胆子小不敢发言,而有的学生胆子大却想不出答案,也可以将他们分到一组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如此,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语文兴趣小组的分组,构建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将大大提高,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将变得轻松有意义。

课堂学习计划篇(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科技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应用工程’2015年度项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JY1554)

1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表明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行动研究,探索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行动计划,以解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优化大学英语课堂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

2 翻转课堂及行动研究理论

2.1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是21世纪的最新教学理念。2007年,美国两位高中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最先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用录屏软件录制PPT和讲解的声音,并将录制完成的视频在网上,以此来帮助缺课的学生。2012年,萨尔曼・罕想在TED发表“用视频变革教育”的演讲,提出可罕学院将参与K11翻转课堂的实践,推动了翻转课堂在全球的流行。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罗伯特・陶伯特教授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总结。他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有课前和课中两个环节。课前,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相应的课前练习;课中,教师检查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并进行探讨,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在罗伯特・陶伯特教授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国教授张金磊和王颖在他们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一书中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他们在课前阶段的学习中加入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交流平台上讨论完成知识的学习。课中,教师指出问题并创造学习环境,学生进行探索、协作学习、交流成果、并进行反馈评价。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可行性条件。

翻转课堂并不是对课内课外的学习顺序进行简单的颠倒,而是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2.2 行动研究理论

1. 行动研究的起源

1933-1945年间,美国印第安人事务局局长柯立尔在研究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的关系时首次将“行动” 和“研究” 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形成术语“行动研究”。1946年,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在他的《行动研究与少数民族问题》一文中首次对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进行具体阐述。20世纪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科利(Corey)倡导将行动研究引入教育领域,并于1953年出版《以行动研究改进学校实践》,鼓励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进行“教育行动研究”,以改进整个学校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学校管理形式。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行动研究发展缓慢,英国教育行动研究兴起。在斯登豪斯等人的带领下,“行动研究运动”逐渐形成。随着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的逐步发展,行动研究的思想对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1993年,国际刊物《教育行动研究》的出版标志着教育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地位得以正式确立。

2.行动研究的定义及主要特点

关于行动研究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影响较为深远的是澳大利亚学者凯米斯(Kemmis)和麦克唐哥(Mctaggart)(1982)提出的定义。他们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自己的工作过程及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英国学者Mcniff提出行动研究具有参与性、合作性、系统性和实验性这四个基本特征。参与性是指教师参与整个研究过程,提出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与研究。合作性是指教师之间或教师与其他相关人员的合作关系。系统性是指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实验性是指教师教师通过观察和数据调查等方式进行实验研究,获取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形成实验报告。

我国学者张正东在他的《外语教育的研究方法》一文中提出行动研究的四个特点:研究的对象一般是研究者自身和研究者自己的学生;研究内容一般是研究者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研究者本身也是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研究方法主要是反思。

3.行动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凯米斯与麦克唐哥认为行动研究由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构成,这四个环节是一个螺旋式盘旋上升的过程,每一环节都相互联系。

计划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第一个环节。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具体行动的方案。

行动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第二个环节。研究者按照计划行动,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行动进行调整。再整个行动过程中,完整记录行动的整个过程,并将数据进行整合。

考察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第三个环节。研究者对行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考察。

反思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第四个环节。对整个行动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案,计划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这是一个螺旋圈的结束,又是另一个螺旋圈的开始。

3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3.1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W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具体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以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先学后教,演练展示”,“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从网络自学、互动学习、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形成自主、开放的大学英语课堂。

3.2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根据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理念,设计方案如下:

1.教师课前准备阶段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前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大学英语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学情,为学生准备形式新颖的自主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准备的学习材料包括听力材料、教学视频、教学PPT。

教学PPT: 教师制作的PPT包含学生需要学习的语法与词汇,将知识点以简单、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根据知识点设计探索性的检测习题,让学生对自己的自学效果进行自我检验。

教学视频和音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录制微视频,也可以到国家精品课程网、每日英语听力、爱课程网站、空中英语教室等英语学习网站和学习软件上去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如:TED演讲、特朗普每周电视讲话、VOA、BBC、CNN、名人演讲等。选择的视频应主题突出、情感丰富,避免单调、枯燥与冗长,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入主题。

2.学生课前学习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老师布置的课前学习材料。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自测练习,巩固学习成果。将材料中不明白的知识点和遇到的问题做好详实的记录,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将自己在材料中学到的知识记录下来,为之后课前和课上的学习互动积累知识。

3.课前互动阶段

学生通过QQ群或微信群将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和同学探讨,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完成了课前的自主学习材料之后,可以在QQ群里或微信群里给老师反馈。通过课前在网络平台的互动,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可以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4.课堂学习和巩固阶段

通过课前学习老师布置的自主学习材料和在QQ群和微信群上的互动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课前互动掌握的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知识吸收内化,使课堂成为学生探求真理、学习互动的地方。

①小组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布置课堂活动安排,让学生交流讨论,练习和应用课前自主学习的知识,用所学语言知识编对话、写读书报告、开展辩论会等。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互相协作,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活动。老师积极参与每个小组的讨论,了解他们的活动进展,并进行指导与点评。

②小组汇报

小组汇报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经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前互动和课堂小组讨论,小组成员自由发言,对小组活动的成果及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逻辑思维。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③练习巩固

通过小组活动和小组汇报,师生互动,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进行练习,以小组检查或老师检查的方式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了解,巩固学习成果。

④反思总结

翻转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在反思与总结中不断提高,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将知识要点吸收内化。

4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行动

4.1 第一轮行动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制定为期16周的第一轮行动计划。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研究目的是尝试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观察并反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计划

教师撰写第一轮行动计划方案,准备课前学习包括听力材料、教学视频、教学PPT等,制定第一轮行动观察内容。

2.行动

教师根据本轮行动研究目的和行动计划方案,开展第一轮行动研究。在整个行动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前学习材料,在网络平台上与学生互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和完成巩固练习,详细记录出现的问题,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

3.观察

经过第一轮行动方案的实施,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学习态度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学生在课前学习阶段,不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学习材料;在课堂巩固和学习阶段,有部分学生不积极参与展示,或在展示者展示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这种现象随着行动研究的深入愈发明显。

4.反思

对第一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如下反思:在课前学习阶段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材料的主要原因是材料难度较大,学生无法自己独立完成;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他们在听展示者展示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课堂展示既可以锻炼口语也可以锻炼听力,并不是浪费时间;小组汇报不积极的主要原因是计划不够完善,没有明确个人汇报的重要性。

4.2 第二轮行动

在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第二轮行动研究为期八周,以完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为研究目的,提高学生课前学习阶段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1.计划

根据第一轮的观察和反思,对第一轮行动计划进行修改,加入访谈活动,制定访谈表,对学生的课前学习互动情况和课堂学习巩固情况进行访谈;制定观察任务,重点观察在行动计划改进之后,第一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在第二轮行动中有所改善,是否有新的问题出现。

2.行动

针对第一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这一轮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按照行动计划方案,开展学生访谈活樱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和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课堂学习巩固阶段,灵活组织课堂活动,并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进;重点关注后进生在整轮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3.观察

经过第一轮的反思,第一轮行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在第二轮行动中已得到改进,但在深入观察之后,发现还有以下问题有待解决:有些同学仍然无法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学习材料;在课前交流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对不明白的知识点做好记录,并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主题不够明确;在小组汇报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完整流畅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4.反思

对第一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如下反思: 课前学习阶段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可以和学生定好一个固定的时间在网络平台上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学习和巩固阶段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该细化小组分工,加强教学评价机制。

4.3 第三轮行动

在第一轮和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第三轮行动研究为期八周,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1.计划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前两轮行动研究的观察和反思,制定本轮行动计划方案。在之前行动计划方案的基础上,加入小组自评表和学生互评表;设计观察内容,重点观察学生在本轮行动中学习行为的变化。

2.行动

按照本轮行动设计方案开展本次行动,仔细观察,并组织学生填写学生自评表和小组互评表。

3.观察

经过前两轮行动研究,本轮行动中学生的表现进步明显。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学习材料,认真做笔记,并在网络平台上积极参与互动。课堂学习与巩固阶段,学生能自觉参加讨论并发言,不需要老师和组长的监督。学生的整体表现和水平变化很大,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现欠佳。

4.反思

通过学生自评表和小组互评表的督促作用,学生思考并完善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也在互评的过程中汲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完善自我。由于学生个体差异,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融入新模式的教学中,但随着行动计划的继续开展,学生还是有提升的空间。

5 结论

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的三轮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通过观察和反思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课堂学习计划篇(5)

教学计划和教学结构是否合理化、优化,决定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教学计划的重点是为提高学习而实行教学计划,而不是为教学计划来提高学习,针对教学计划的每个环节的有效性都要落实。如预设问题的有效性,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新知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等等。具体实施中必须结合学生的现状与明确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拟定教学进度,最后对教学结果进行评测和分析。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时应考虑不同水平的学生,然后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说,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时,要确保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合理的,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和提高学生对观察、实践、思考和讨论等的积极性,从而突出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

二、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方法

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并且能够增强课堂的教学魅力。地理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课堂导入、课堂提问、教学板书等。其中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即将进行的课堂内容做好准备工作,更好地引入正题。导入环节是课堂进行的开始,起到先声夺人、搭石铺路的重要作用,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垫脚石。课堂提问则是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的教学手段之一,科学合理的问题能够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堂提问中,切记不要泛泛而问,应该重点问些有适当深度和广度的问题。如在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时,先让学生讨论生活中一些可利用资源存在的问题,再进行分组回答。对于学生表达的见解与想法,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肯定或意见,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指出他们对问题理解和解决的不足之处,通过引导和提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到真正的地理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三、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重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呢?可以成立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我们对地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探究,组织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明确分工,每个学生都各司其职。在进行编组时,注意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业成绩、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实现小组成员之间优势互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各小组要以提出的问题为中心进行讨论,教师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各小组进行调控,不能任意发展、什么问题都讨论,同时还应加强纪律管理,不能让爱说话的学生钻空子,趁机闲聊。最后对每个小组的表现,教师要及时公正地作出评价,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学习计划篇(6)

[DOI]10.13939/ki.zgsc.2016.40.150

翻转课堂被广泛关注源于人们对教学质量的持续追求,以及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认可。国内外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推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初步验证了翻转课堂在教学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1 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导向课程的动因

埃里克・马祖尔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同侪互助教学方式,认为传统的教学偏向对知识传递的关注,同侪互助教学更强调对知识的吸收内化,他在研究中发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课下完成知识学习,使教师把课堂的重心放在促进学习者对知识和技能的吸收内化和指导学生间的互助学习上。Lage,Platt和Treglia在迈阿密大学微观经济课程中设计并实施翻转课堂,研究成果着重论及如何使翻转课堂激活差异化教学,并进行了教学效果的检验。[1]Strayer利用智能化教学系统开展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效果的对比研究,并在统计学导论课程中进行了实证,通过问卷、访谈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2]Robert Talbert提出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型,包括课前的观看教学视频、针对性的练习,课中的快速少量测评、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总结与反馈。Johnson和Renner在中级计算机课程中,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开展翻转课堂对教与学影响的实践研究。[3]Kevin在中级数学课程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4]

项目导向课程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及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完成一个实战项目为单元组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首要任务的教学模式。项目导向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体验性的典型特征,学习者通过参与完成实战项目获取知识、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工作责任感及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运用综合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5]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导向课程的动因在于以下方面。

1.1 使学生充分储备项目素材,掌握实战项目训练所需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项目导向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解决的是生产服务中发生的现实问题,完成每个实战项目都需要综合性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以及大量的市场调研和项目素材搜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使学生在课下能够按照明确的学习指引,完成相关基础知识学习、必要的市场调研和项目素材的搜集,并通过协作学习释疑解难,相互启发,构思创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系统梳理知识点,做好实战项目的说明和引导,指导学生对调研资料进行提炼与分析,集中解答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关键核心技能的训练,组织研讨争辩和优秀作品的展示分析,以达到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与提升。

1.2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挖掘多方位的潜在智能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更为关注学习者学到了什么,而非教师传授了什么。项目导向课程本身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组织教学,根据项目进展的总体状况和各项目组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项目小组在协作学习和互动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在项目导向课程中融入翻转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延伸,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独立分析和判断能力、完成实战项目的综合技能都将得到提升,有利于充分挖掘学习者的潜在智能,提高学习者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1.3 使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习的便利性、趣味性和主动性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个体智能的多元性、差异性、创造性和开发性,根据每个学习者的智能优势和弱势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依托信息技术和学习资源的课下学习,为学习者构建了相对自由的、个性化、可自我控制的协作学习环境,不仅给学习者的课下学习带来时空便利,还可以通过视频技术、音频技术、动画技术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方便学习者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者的想象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2 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导向课程的教学设计

“营销策划实务”是市场营销及相关专业的核心技能训练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营销战略战术策划、营销活动策划及组织执行能力。该课程在前期的项目导向课程改革中,立足职业岗位,重构内容体系;引入真实策划项目,基于企业工作流程组织教学;通过竞赛引领、教学做赛一体,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以积分累计的形式实现了全过程考核。在项目导向课程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尝试融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1 设计思想

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导向课程的教学设计,强调了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学习平台的重大变化,强调对课上与课下学习环节的整体性、连贯性、系统性设计。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上与课下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习内容框架的建构者,学习资源的建设者,学生学习行为的促进者。教学内容需重新进行系统设计,并丰富化其呈现形式。在教学实施上,大部分知识学习、材料收集与分析、策划方案撰写放在课下,知识与技能内化的教学环节放在课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与沟通。依托学校网络学习平台和现代通信手段,创建具有网上教学、网上辅导、网上自学、网上交流、网上作业、考核评价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

2.2 设计方案

“营销策划实务”项目导向课程改革,基于营销策划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2+4+4”课程内容体系。2个基础单元为营销策划岗位认知和撰写营销策划书。4个重点项目单元为STP策划、品牌策划、广告策划、营业推广策划,是技能训练的核心。4个拓展项目单元为价格策划、分销渠道策划、公关策划、新产品开发与推广策划。每个项目单元都按照策划公司的工作流程,通过完成一个企业真实策划项目来组织教学,包括实战项目需求宣讲、相关知识学习和案例解析、资料收集与处理、方案初稿的撰写、方案通报与评议、方案修改与完善等环节。学生以自愿和指导相结合的原则,3~5人组成“模拟策划公司”为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

将翻转课堂融入“营销策划实务”项目导向课程,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以1个项目单元为1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注重课上与课下环节的整体性、连贯性、系统性。课上关注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设计与创新,课下注重学习任务的明确、学习环境和优质学习资源建设、学习状态反馈和评价系统的跟进。经过研讨、论证、初步测试,构建“两下两上”四阶段教学过程模型,每1个四阶段循环完成1个项目单元的学习与训练。

2.2.1 第一次课下学习阶段的方案设计

第一次课下学习阶段为项目准备阶段,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习者完成项目策划所需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础调研工作。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完成以下教学活动:①制作学习工单。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制定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清单和学习指引;②制作微视频和相关的学习素材,并上传到学习平台。视频制作力求简短、精美、趣味性强,包括知识学习视频、案例分析视频等。相关学习资源如PPT、策划方案示例、优秀学生作品展示等;③设计同步练习与测试并上传到学习平台,实时检测学生的课下学习效果;④设计调研提纲,指导学生完成市场调研和资料搜集工作;⑤保持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参与平台讨论区和QQ讨论群的讨论并及时解答学生问题,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

学生在此阶段的主要学习活动包括:①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按照学习工单的要求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包括自主学习微视频资源、案例、教材等;②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测试题,通过同步练习与测试检验学习效果;③同学协作,完成策划项目的基础调研工作,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④保持与同学和教师的交流与互动,参与线上线下讨论、提问,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⑤对于存疑问题,形成问题卡。

2.2.2 第一次课上学习阶段的方案设计

此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完成对策划项目相关知识的吸收内化,明确实战训练项目的具体要求,各学习小组展开研讨并形成策划创意。

这个阶段在课上完成,要求教师主导、掌控课堂,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教师主要的教学活动包括:①通过提问或组织讨论的形式检查课前学习效果,系统概括课前学习内容和重点,并引导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②对于问题卡中的问题和课前讨论中的共性问题重点释疑;③以策划项目需求宣讲人的身份,对实战项目的背景、要求进行说明,并提供相关的基础素材,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课下调研资料进行分析与应用。④引领项目策划小组充分理解项目要求,分工协作,展开策划项目框架的设计和策划主题的研讨,形成策划方案基本框架和主题创意。

学生在第一次课上学习阶段完成以下学习活动:①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课下学习成果。在课上提出遇到的学习问题,讨论和解决,深入理解和掌握项目策划所需知识点和基本技能;②理解教师布置的实训项目的要求和任务目标,对调研资料整理与分析,对策划素材进行补充和完善;③明确小组分工,搭建项目策划方案基本框架,开展创意研讨并明确创意主题。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保持实时指导,掌控各个学习小组的状态和进度。

2.2.3 第二次课下学习阶段的方案设计

第二次课下学习阶段是集中实践阶段,主要学习任务是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市场调查为基础,完成实战项目策划和方案书的撰写。

在此学习阶段,教师要与各小组保持密切沟通,保证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完成目标质量的策划方案。具体讲:①参与学生在学习平台和QQ群的交流和讨论,并进行在线指导;②主动与各策划小组联系,个性化地解决他们在项目策划过程中的问题;③了解各小组学习任务完成进度,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

各策划小组的学习活动包括:①对策划项目所需资料进行补充、完善和分析;②按照任务分工,完成各自负责工作;③汇总策划方案并进行整合、讨论与修改;④参与学习平台、QQ群或线下进行的讨论与交流,保持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小组成员内部信息通畅;⑤撰写完成项目策划方案书。

2.2.4 第二次课上学习阶段的方案设计

第二次课上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是技能的提升与知识的深化。主要学习活动是策划方案的展示、交流与点评、修改与完善。

教师的主要教学活动有:①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策划方案优劣的判别标准;②选择2~3个策划小组,对策划方案进行现场展示;③引导学生参照策划方案的判别标准,对展示方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缺点、改进建议;④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总结点评;⑤指导各策划小组对策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本阶段,学生要以较高质量完成策划方案书,主要学习任务有:①学习领会并掌握策划方案评价的基本标准,能够发现策划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判断策划方案的质量;②积极参与策划方案展示,参与对展示策划方案的评价与讨论;③在互动讨论和教师系统点评的基础上,发现本小组策划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策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具备独自从事此类项目策划的能力。

3 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导向课程的教学实施与效果

3.1 教学实施

在完成翻转课堂融入“营销策划实务”项目导向课程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以促销策划、广告策划两个单元为例,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2013级、2014级学生中组织实施。现以促销策划为例,简述实施过程。

3.1.1 第一次课下:项目准备阶段

以“营销策划实务”网络教学Bb平台为基础,在原来的课程网络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创建翻转课堂专栏,制作并上传了翻转课堂学习指引、单元学习工单、PPT教学课件、教学微视频、策划案例学习视频、同步练习与测试、前期调研提纲等学习资源。在学习工单上,明确了具体的学习任务:①阅读学习指引;②观看“促销策划”教学微视频;③观看“促销推广策划”案例视频;④阅读“某太阳能热水器A县促销活动策划方案”等策划方案;⑤同学或小组之间对调研“某百货公司国庆促销活动策划”的情况进行交流;⑥以小组为单位把遗留问题汇总在问题卡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通过翻阅教材学习,也可通过Bb平台论坛、QQ讨论群等教学媒体与教师、同学进行在线沟通与交流。教师通过教学平台管理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3.1.2 第一次课上:知识内化阶段

首先,通过提问和问题卡了解课前学习效果,关注共性问题,集中讲解重点难点,使学生完成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其次,教师以项目需求方的角色,布置实战训练项目。以促销策划单元为例,实战项目是某百货公司国庆促销策划活动方案。教师作为企业需求宣讲人,介绍促销活动项目背景和企业需求,实施步骤及要求。再次,教师分配和自由组合相结合的原则,3~5人组成一个项目策划小组,尽可能实现男女搭配、各种学习水平均匀搭配,每个班15个组左右,组员推选组长。最后,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分工合作,工作任务细化落实。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明确项目要求,对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初步讨论项目策划思路,明确促销策划主题,研讨创意,形成策划方案基本框架。

3.1.3 第二次课下:集中实践阶段

此阶段是完成项目策划方案实战训练学习任务的关键环节。各小组在前两个学习阶段的基础上,选择广州一家大型百货公司,进行该百货公司国庆促销的策划,并完成策划方案的撰写。策划方案包括百货公司概况、国庆促销的SWOT分析、促销目标、促销主题、促销活动设计、促销方案实施、预算安排、促销效果评估等内容。学生除了要在组内进行分工协作外,还应尽可能地登录Bb平台和QQ群参加群组和教师交流讨论,组织更为深入的市场调研、集体研讨,完成策划方案初稿。

3.1.4 第二次课上:总结提升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策划方案的基本评价标准:①项目策划的完整性;②项目策划合理、科学、思路、结构清晰;③项目策划的可操作性;④项目策划的版面设计美观性;⑤项目策划的创意;⑥项目策划的应用价值;⑦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等。然后,从各小组策划案中选择广州市广百百货、广州市摩登百货国庆促销策划方案进行现场展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2个策划方案进行讨论、对比、评价,老师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点评。最后,各个小组对本组的策划方案修改完善,总结提升。

3.2 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导向课程改革实施前,对同学们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实施后,组织了小组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和策划方案完成情况对比分析。在问卷调研问题设计上,借鉴了Kevin R.Clark[6]、Martin Forsey[7]、Jacob Enfield[8]的研究量表,从学习者认知、学习者参与程度、学习效果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分别设计调查问题6个、8个、6个。问卷调查参与率98%,小组座谈参与率30%,深度访谈参与率5%。策划方案完成情况对比进行了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即与前两届学生策划方案质量的对比和与非实验班级策划方案质量的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翻转课堂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所提高;翻转课堂使课程容量增加,利于专业知识的内化吸收,切实获得实战技能,80%以上的同学认为自己具备独自开展营销项目策划的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协调能力,有意识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

但是,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部分学生课前学习任务完成不够理想,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应;课下学习时,遇到问题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不够及时;视频制作不够精良,影响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欠缺造成的学习困难等问题。可见,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分析学情、教情、校情,找准对策,循序推进。

参考文献:

[1]Lage M.,Platt G..Treglia M.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J].Journal of Economics Education,2000,31(1):30-43.

[2]Strayer J.The Effects of the Classroom Flip on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A Comparison of Learning Activity in a Traditional Classroom and a Flip Classroom than Used an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 [Z].ProQuest UMI,2007.

[3]Johnson L.W.,Renner J.D.Effect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on A Secondary Computer Applications Course: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Question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D].Louisville:University of Louisville,2012.

[4]Kevin R.Clark.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the Flipped Model of Instruction on Student Engagement and Performance in the Second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An Action Research Study[D].Capella:Capella University,2013.

[5]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96-104.

课堂学习计划篇(7)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篇内容可涵盖两方面的:课堂教学任务及课堂教学评价,从这两方面详细的论述了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效果。

一、课堂教学任务

课堂是实现培养目标,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室或场所。

课堂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所有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

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

课堂教学的任务是实施教学计划,即按教学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及培养能力。具体讲,就一堂课来说,是向学生传授某门课程的某些知识点以及培养学生某方面的具体能力。要以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为目标。课堂教学任务要由师生共同来完成。

明确课堂教学任务是授课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下面我将详细的论述课堂教学有关这两方面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对授课者的基本要求

要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授课者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明确所授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明确所授课程与前后修课程的关系;

?熟练掌握所授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扩展内容(包括前沿动态信息);

?明确一堂课的具体任务――知识点与能力要求。

除此之外,授课者还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总之,良好的教风是完成好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

对于授课者必须先要了解教学计划。当接受一门课程的讲授任务时,了解班级的教学计划对授课者是必要的。通过该教学计划,授课者可以得知:

?该班级的培养目标――从而把握该课程讲授内容的深浅,即确定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多少;

?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明确该课程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

?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以及相应的培养能力;

?选用教材和参考书――了解该学科的基本现状与发展前沿。

授课者想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准备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新鲜的活水。于是要求每一个授课者要认真备课,博览群书,才能准备好这桶鲜活水。

三、课堂教学对学习者的基本要求

除了对授课者要求之外,课堂教学对学习者也有一些基本要求,学校里,课堂教学的学习者是课堂上的众多学生。教学任务要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要完成好课堂教学任务,学生应当做到:

?掌握本门课程需要的前修课程内容;

?明确本堂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重点与难点;

?带着问题听课。

学生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不要像看戏那样只是带着耳朵和眼睛来听课,把自己当做知识的容器,要主动思考消化知识,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敢于积极像难点做出挑战。相反的,如果学生厌学,甚至拒绝接受知识,老师讲的再好,也是枉然。“牛不喝水强按头”是毫无意义的。也就是说学风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也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培养良好学风是一所学校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内容。具有良好学风和学习氛围的学校才是人才成长的真正摇篮。学风重在养成,需要所有老师的关注和培养。

四、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众说纷纭。我以为,其核心应为如下两点,即:

?有效性――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能力的多少(即信息量大小)

?可靠性――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能力的正确性(即信息的保真度)

有效性与可靠性是评价通信系统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我以为,也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指标。因为课堂教学模型本质上可以等效为一个信息传输系统。下面给大家一一说明:

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堂课的时间一般为40min(也有45min与50min的)。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使课堂教学效率最佳化,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与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效率最佳化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百分之百实施计划,而要因材施教。一定要看学生的基础与接受情况:不够吃,可以增加内容;吃不了,则要减少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实时调整教学计划是必要的。这与不按计划或者无标准的自由化教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与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包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度、熟练程度、应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是长期学习研究累积出来的。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知识更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包括表达能力、板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课堂的管理驾驭能力、创设教学情境能力、先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能力等等。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同样需要学习与积累。要向同行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同时要结合实际潜心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积累。能力因人而异。不是所有能力都可以经过后天努力而获取有的。因此,教师职业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

2、课堂教学的可靠性

保证课堂教学的可靠性――即保证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正确性。为此,教师需要:

?真正弄懂所讲授的内容;

?没有弄懂的不要讲,不明白的不凭猜测回答;

课堂学习计划篇(8)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生成机制,常见的语言形式有五种(Laver1970,转自桂诗春2000):①没有失误的、连续性言语,如“念讲稿”;②有失误的(包括一时失言及其改正的)言语,如日常的口语;③断续性言语,最典型的是口吃;④儿童在语言习得阶段的言语,属“发展中的言语”;⑤“解体”的言语,比如言语障碍等。教师言语基本上介于“没有失误的、连续性言语”和“有失误的言语”两者之间,类似演讲。一方面大多数以至几乎所有教师言语达不到无误输出,但又比日常口语显得正式,其生成过程与普通人的日常口语生成相比有其与众不同之处。

话语的生成大体上经历过四个阶段:首先是把意念转换成要传递的信息;其次是把信息形成为言语计划;第三是执行言语计划;第四是自我监察。外语教师语言形式的生成过程基本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构思阶段,指说话者根据自己的交际意图在头脑中产生所要表达的思想,确定说话的内容。这一阶段主要完成的是说话内容的轮廓,大脑中会出现一些主题词语或“语点”。转换阶段,指说话者运用句法规则将所要表达的思想转换成言语信息。实际上是一个编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语点”将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扩展、丰富、编码为完整的句子。执行阶段,指说话者产生一个语音完形,将头脑中的言语信息变成口头语言的过程(这一过程还包括自我监察的环节)。可以看出教师课堂口语生成机制的中心环节是紧紧围绕着“言语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来展开的,外语教师言语生成的特点也就是在这两个环节中表现出来的。

二、外语教师言语生成机制的特点、手段和模式

外语教师课堂言语生成机制的特点是相对学生而言的。与学生或教师的日常口语状态相比,外语教师课堂言语的生成过程具有语篇计划的特点,即根据语篇环境,选择有效信息,赋予信息结构的特点,课堂言语的交际手段相对单一,教师言语的模式必然具有教育属性。

1.语篇计划特点。这是在言语计划的制定阶段中表现出来的特点。“言语计划”,简单说就是为生成语句所做的各种准备。外语教师带着教学计划走进课堂,其中包括大纲规定的内容、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要建立的课堂气氛。有了这些课堂言语行为意图,就必须用言语行为来实现课堂交际意图的整体计划,即实施宏计划,主要是教师怎样选择和排列信息内容。教师经常用一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方式来表示信息内容(微计划),让学生能够找到指称,能够知道什么是新信息,等等。这些将分别影响学生的语言输入、语言实践机会和心理吸收状态。其实,普通人的言语计划毋须具备语篇环境的特点,而教师言语这方面的特征却非常鲜明。

首先,在教师言语中语篇计划是种常态,在言语计划中居主导地位。无论是独白型语篇,还是会话型语篇,教师在制定语篇计划时绝非一种即兴的行为,有构成语篇的明显意图。教师言语最终总要形成语篇,或者说是以最终形成语篇为追求目标。

其次,在教师言语计划的执行阶段,教师话语的主要功能(提问、反馈、讲解、评价等),每项从宏观上或微观上都体现了语篇计划到言语计划执行的特点。要传递什么信息,通过什么层次结构和局部结构,都取决于教师的意图。教师通常会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如突出概念、标示话语主题、赋予信息结构、分配主题、焦点或新信息等。

在教师口语中,言语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简单来说是一种“相继并存”的关系。换句话说,宏计划与微计划这两个环节是相继进行并同步增长的,说话人不需要在微计划开始前就完成所有宏计划。“宏计划”是用言语行为来实现交际意图的整体计划。“微计划”是说话人为宏计划中的言语行为赋予信息结构,分配主题、焦点或新信息时所作的活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对“宏计划”(语篇计划)一般都有一个较为充分的准备,在说话过程中注意资源要同时兼顾“宏计划”和“微计划”,从而使语流显得顺畅而少停顿。

“语篇为主”仅仅是言语计划制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教师言语计划的有效实施,还得通过考察课堂提问和课堂话语模式等方面教师言语在言语计划的执行阶段的特点。

2.言语手段。在言语计划的执行阶段,言语计划本身虽然没有一定的模式,但实施时必须考虑供使用的语言手段。提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枢纽,在教师话语中占有很大比例。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质疑,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探求新知识、新课题;引导学生知识迁移,接受新知识;帮助学生整理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有条理;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等。大多数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来教学,对于问题的内容和措词,都有预先计划。教师在总结一课教材的内容,或是复习从前所学的教材,或是启发学生的思想时,若能把所要问的问题层次化、系统化,把问题与问题相联系,而且一步深入一步,对于学生思想的启发,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事先是有准备的:制定和执行言语计划的速度通常要高于普通人。正因为课前的准备,教师可以更迅速地制定宏计划,同时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微计划上,使语言表达更为流畅自如,为学生提供较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环境。

3.课堂言语模式。长期以来,英语课堂互动模式主要为启发-反馈-跟踪的话语模式,即IRF结构模式。传统的教学法是从“教”的角度设计教学,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按教学进度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启动提问(initiation),学生反应/回答(response),教师评价/反馈(evaluation/feed-back)。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上用来讲解的时间在教师话语中所占比例较大。换言之,在教师占主导地位的课堂里教师话语的主要功能是讲解,教师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

在外语课堂里,教师言语不仅是教学媒介,还是向学生传授信息的重要源泉(Nuan,1991)。通过课堂教学外语,教师言语的功能必然具有教育属性。

三、生成特点与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培养

从以上对外语教师言语生成机制的特点、言语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探讨中,我们希望能从言语计划到实施的过程中探索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培养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语篇生成能力。上述的理论分析显示,教师口语在生成机制上具有“语篇为主”的特点,教学实践也表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所存在的英语学习问题不是单词、单句的表达,而是连句成篇的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的语篇生成能力应是教学的关键所在,事实上衡量英语言语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准也是看语篇生成能力的强弱。因此,我们要充分意识到语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加强语篇训练。“语篇为主”这一特点对于英语教学的意义在于,教学必须在言语计划制定方面完成两个转变:将语篇计划的制定由非常态转为常态;将计划制定时的状态由非自觉转为自觉(其实这两者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而完成这两项任务的关键就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篇制定能力。实践证明,通过严格正规的训练,非英语专业学生是完全可以达到专业水准的。

语篇计划的制定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我们在制定言语计划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交际意图”、“图式结构”、“说话人对听话人的知识”以及“说话人所具有的表达手段”等等。其中教学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图式结构”和“所具有的表达手段”两项。毫无疑问,学生掌握的表达手段越多,在制定语篇计划时就越游刃有余,可以说大学英语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表达手段,所以,对表达手段方面的训练是非常充分的。目前急需加强的是对“图式理论”的研究。得体的言语行为是按照相应的图式来进行的,所以,如果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话语结构图式,就会拥有快速制定语篇计划的能力。因此,加强语言图式方面的总结和研究,挖掘新的话题图式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和主题词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大量图式结构的方法,使其能够快速制定语篇计划,最终实现最大限度提高语篇生成能力的目的。

2.加强注意资源使用训练,提高语言输出能力。教师言语的特点分析也为我们改进口语训练的方法提供了心理学依据,使我们能够进一步完善口语的教学。

首先,充分意识到“言语计划”的意义。前文提到,教师在说话过程中注意资源要同时兼顾“宏计划”和“微计划”,才能使语言显得流畅。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当传递熟悉的信息时,人在长时记忆里检索、提取信息的速度就比较快,所以我们可以训练学生在即兴演讲的开头部分描述已有的事实或解释论题(这些话语都是比较熟悉的,几乎无需进一步提取什么信息),从而达到为制定“宏计划(语篇计划)”挤出时间量的目的。而且根据“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认知规律,这种表述结构也完全符合人的理解习惯。

其次,加强注意资源使用方面的训练。如上所述,人在长篇独白中注意力是在“宏计划”和“微计划”之间交替轮换的。这种交替轮换会影响口语表达的效果,造成停顿、支支吾吾等现象,对于学生言语输出能力的培养来说,当然要力避这种情况的出现。因此,在充分准备宏计划的同时加强注意力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学生能较好地在宏计划和微计划之间分配注意资源,或者能恰当地在宏计划和微计划之间进行转移,必将大大提高口语表达的效果。

3.提高教师话语水平和提问技巧,转变教师课堂角色。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主要有两类:①要求回忆并提供知识型信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②要求作出评价、判断、解释或论述,接受多种答案。它们分别被称为“封闭性”和“开放性”问题(Barnes 1969),或“展示性”(display)和“参考性”(referential)问题(Long & Sato 1983;Brock 1986)。当前的情况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主要是前者,重事实不重思考、重记忆不重理解,这样很难促进语言习得。教师话语占的课堂时间太多,教师与学生的话语交流往往局限于问答形式,使得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应尽量延长学生话语时间,缩短教师话语时间,为学习者创造一种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环境和机会。为此,应全面提高教师话语水平,使之掌握恰当的提问技巧,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充分发挥教师话语在二语习得课堂上的作用。反思教师课堂言语模式,我们主张教师应少提“封闭性”问题,多提“开放性”问题,使教师在提问之后很自然地延长等待时间,从而给学生更多输出机会。

4.选择意义商议,注重调整互动结构。“意义商议”(negotiationof meaning),即会话双方通过“划界”、“确认理解”、“核实理解”、“请求澄清”、“重复”等手段来调整互动结构,以便理解所产出话语的意义。意义商议被认为能促进语言习得,一方面因为它既能预防又能修补理解缺口,可带来“互动型”可理解输入(Long 1983;Pica et al1 1987);另一方面因为它能创造输出机会,并通过“负输入”推动会话者改换别的表达方式以修正自己的输出,令其更准确、连贯和恰当,更易于理解(Swain 1985;Pica 1988;Pica et al1989)。教师话语采用意义协商、及时反馈等来维护和平衡交互。但互动内容多为语言操练,缺乏真正意义的语言交际,不利于语言的学习和习得。Pica et al(1987)指出教师不应把注意力全放在语言准确度上,而应注重调整互动结构,特别应主动核实和确认学生理解与否,并鼓励学生澄清和确认自己不清楚的地方。Foster(1998)还发现,学生听不懂时因怕耽误时间、不愿表现出不懂或寄希望于后面的信息,很少主动选择意义商议,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指导。实际上,大多数研究意义商议的人也都主张经常开展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时气氛比较自然,也有助于增加输出。当然,Pica & Doughty(1985)曾提醒说,齐步走式互动比小组式互动中的话语更合乎语法,过多的小组活动可能会减少学生接触正确输入的机会。

学生到课堂上来学习语言知识并练习使用语言,走出课堂后便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因此,他们对课堂的依赖性更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他们学习效果的影响也更大。为此,外语教师有必要掌握有效的课堂策略。语言课堂有一个有别于任何其它课堂的特征:语言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内容。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应熟练掌握目的语,而且应懂得如何通过使用语言而教语言,并能使学生通过使用语言而掌握语言。正因为语言课堂具有特殊性,课堂互动本身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是学生语言实践的极好机会。如果学生能参与课堂互动,就能直接获得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机会,同时还能参与管理自己的学习,这会使其学习态度变得更积极、负责(Allwright 1984)。

课堂学习计划篇(9)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育界一般认为,教学模式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主要构成因素。

一、基于“翻转课堂”的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

“翻转课堂”的本质涵义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表现为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课后实践由学生自主规划学习。自2000年美国学者提出“翻转课堂”概念后,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其实践空间愈来愈广阔。尽管学术界对“翻转课堂”褒贬不一,但其教学理念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原则“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完全吻合,同时由于“翻转课堂”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的包容性,因此研究基于“翻转课堂”的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对构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必将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课堂时间翻转

之所以为“翻转课堂”,是因为过去的“讲课”已经可以通过授课视频等多种方式由学生在课前完成,而过去课后的“家庭作业”却被拿到课堂上完成。时间翻转有利于根据个人特点及需要,自己掌控节奏,采取有效方法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有更多自主时间与教师参与关键学习活动。

(二)教学主体翻转

“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授课教师的角色由一个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一个课堂的管理者,知识的交互是双向的,教师在其中起到的是一种助教、助导的作用。课堂上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学生,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目标翻转

“翻转课堂”主张行动导向、问题导向、能力本位,倡导课堂内项目化实践活动,体现了从学科型“是什么、为什么” 到应用型“做什么、怎么做”的教学目标的翻转。

(四)学习流程翻转

“翻转课堂”将教学由“教-学”模式变成了“学-教”模式,并从传统的“教学做”翻转为“做学教”学习流程。由于“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而“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课程的组织方式也非常灵活。

(五)教学方式翻转

“翻转课堂”从传统的直接讲授翻转到“做中学”,强调课堂中教师教学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在“做中学”中实现“知行合一”。

(六)教学资源翻转

“翻转课堂”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体现为线上线下的结合,并从传统的教材、辅导资料等纸质资源,向多种形式、面广量大的网络资源翻转。

(七)教学评价翻转

在教学评价方面,“翻转课堂”从目前大多数以学校为主要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领导评价等)翻转到以包括学生、用人单位在内的客户为主要评价主体。

二、“翻转课堂”视域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要求

“翻转课堂”视域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总体要求是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基本原则“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体现市场营销职业特点及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体现职业教育规律,体现基于“翻转课堂”的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基于以上2个方面的分析和总体要求,W院探索并实践了“做、学、教、说”四位一体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其根本特点主要为:以学生能做会做为引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要求,以教师的教服从服务于学为原则,以学生擅说善说贯穿始终。构建 “做、学、教、说”四位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需要解决以下核心问题:

(一) 解决“做什么、怎么做”

需要基于营销职业工作过程,将学生的“做”放在首位,通过营销职业工作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为课程的训练项目及任务。

(二)解决“学什么、怎么学”

需要将学生在营销实践过程中需要的知识设计为课程学习内容,并提供多种形式、面广量大的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平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创新学习的方式方法。

(三)解决“教什么、怎么教”

需要以学生需求和企业社会的需求为中心,坚持教为学服务,重视对学生成长规律、教学活动规律和教学方法的研究,采取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引导、助导作用。

(四)解决“说什么、怎么说”

需要以项目活动为载体,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水平,充分体现营销的职业特征,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

(一)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依据2个方面:一是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学校确定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是围绕区域经济和石化重点产业这个“服务域”,人才培养目标是“能说、能干、能想、能学;会推销、会调研、会策划、会管理”的“四能四会”应用型营销人才。二是对应于营销策划相关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

基于以上2个方面,设计的《营销策划》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营销策划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营销职业人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撰写符合规范、条理清晰、有所创新、操作可行的营销策划书。

(二)做什么、怎么做

课程围@专业、专业围绕职业是确定“做什么”的准则。针对企业完成营销策划实际工作任务的若干典型工作任务,以撰写营销策划书为课程总项目贯穿始终,并设计了分析营销市场、策划营销战略、制定产品策略、制定价格策略、制定渠道策略、制定促销策略等6个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课程项目。同时在每个项目里设计了若干训练任务,提供给学生们课堂上的项目化、活动式、团队化的训练,如在项目4制定价格策略部分,设计了选择价格制定的方法、策划价格策略、制定价格调整策略3项任务。

(三)学什么、怎么学

匹配于市场营销职业岗位的项目任务,整合和序化了若干知识点,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并建立多种呈现形式的资源课程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学什么”总体上概括为1234:即1个中心(以撰写营销策划书为中心)、2个分析(内部优势劣势分析和外部机会威胁分析)、3种工具(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4方面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

(四)教什么、怎么教

教为学服务,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课前自学的具体情况适时灵活地确定班级集体教的内容和学生个体针对性的交流辅导内容。适应职业教育特点、营销职业特点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班级学情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

在课程教的方式设计方面,我们将班级翻转为公司,把全班分成若干个产品营销部,分别经营具体产品的营销业务。教师职业定位是公司的营销总监,同时又是营销策划方面的咨询师,学生的职业定位是公司按不同产品营销部划分的营销经理和营销策划员。同时重构了课堂教学的空间设计,融教室与营销工作室于一体,营造项目化课堂活动的氛围。在课堂内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实施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来交流、讲解,个别问题个别交流。

(五)说什么、怎么说

市场营销专业和职业的主要核心技能之一是沟通与表达,我们将“说”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在“说什么”方面包括说思路、说观念、说策略、说方案、说报告、说建议等若干方面;在“怎么说”方面包括个别交流、团队沟通、方案报告交流、项目成果演示汇报等多种形式。

(六)评什么、怎么评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项目任务安排,我们在执行学校课程教学常规考核的基础上,设计了以客户为主要评价主体(最终客户学生、目标客户用人单位、社会评价第三方等)的考核评价模式。课堂内实行学生自我评价、团队评价、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有机结合,项目任务伴之而生的课程作品如市场调研报告、单项策划方案、营销策划书等更多地吸收企业营销专家和用人单位评估,同时参加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相关的营销策划类竞赛,通过第三方评估学习的效果。

(七)课程教学资源

我们建设了课程网站及课程资源库,满足学生“翻转课堂”条件下的自主学习、创造学习、互动学习。课程的相关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涉及课程设计(课程整体设计、课程标准、考核方案、教学进度、能力训练任务、单元设计、自我评价等)、基本资源(包括知识点与能力点、案例、讲义、课件、作业等)、在线课堂、在线测评、单元实训、互动答疑)等栏目,涵盖营销策划职业过程、职业资格考证、专业技能竞赛等方面。同时提供多个营销类专业网站及院外同类课程的网站链接。

四、结语

“翻转课堂”视域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促进了专业与课程建设。学校《营销策划》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主编的《营销策划》教材于2015年通过省教育厅评审成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十二五”重点教材。学生的营销策划作品获得江苏省本专科大学生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50多个学生团队作品获省级以上竞赛奖励。

同时应该认识到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与问题。项目任务设计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教师团队的企业实践能力与课堂主导能力、课程教学资源的灵活性与吸引力、学生主体的学习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课程学习评价的客观性等,都影响到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建民.基于“课岗证赛”深度对接的的高职课程模式的创新与设计--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中国市场,2013,45:172-174.

[2]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5]6号,2015,7.

作者简介:

课堂学习计划篇(10)

“真实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由教师将所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真实项目中,学生通过自己对工作过程的真实项目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工作过程的实际项目大体所涉及哪些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真实项目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领会, 用真实项目对能力进行反复训练,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这样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基于真实项目的驱动会使教学效果更具有实效性、操作性。

笔者在营销策划课程中实施的真实项目驱动的“1458”教学法是按照营销策划方案的工作过程,将完成不同的营销策划方案的要求作为职业能力训练目标,学习活动是在完成真实项目的营销策划方案工作过程中完成。

一、基于真实项目驱动的教学内容设计——以营销策划课程为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按照老的课程体系,学生貌似学到了许多的专业知识,但不能完整地运用到一个营销策划的项目中去。因此我们对营销策划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知识的解构和重构,从知识范畴、结构、内容、方法、组织以及理论的历史发展等要素中归纳重构,将这些知识归纳采集是以适度够用为原则,重构为5个知识模块。根据重构后的知识模块,以真实的企业为研究样本,描绘了商业营销实务的工作过程以及对从业人员行动能力的要求,以适度够用的学习内容描述了以商业企业为载体的营销策划学习领域,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这些学习情境具有完整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并具有由简单到复杂趋势演进的特点,适合于高职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辅助的学生本位、能力本位的教学改革理念。

例:真实项目驱动的《营销策划》课程设计

二、“1458”教学法在营销策划课程中的实施

在营销策划教学中,以上项目我们均采用了基于真实项目驱动的”1458”教学法,即:依托企业真实项目构建教学情境,通过“一个大课堂”、针对“四类学习人群”,以真实项目为情境依托,采用“5化转换的模式”,情境教学过程均采用“八步教学法”的课程实施:

“1”是指 “一个大课堂”:课程学习的过程就是完成真实企业的营销策划项目的过程,学生保证项目的圆满完成,必须借助网络课堂、教室、校内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及社会课堂,这些都融为一体构成 “一个大课堂”。由于学习考核结果是来自企业真实营销策划方案的评估,因此学生学习时必须借助“一个大课堂”,营销策划方案任务的设计制作,在真实企业现场考察(借助校外课堂),向企业专家请教(借助社会课堂),在学校课堂上向教师请教(通过校内课堂),在学校策划方案制作实训中心进行方案制作,在网络上收集、查阅资料(网络课堂)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习课堂丰富多彩,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4”即针对“四类学习人群”,夯实“四大进入”,实现“四种结合”。“四类学习人群”是指教学内容是依据学习主体需求的不同,将其分为校内学生、顶岗学生、校外学生、社会人员这四类学习对象,根据这四类学习对象,将课程学习内容细化,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提供不同的课程准备、课程学习、课程考核、职业认证、创新课程等学习内容。

“四大进入”,是真实项目驱动的有效落实与实施。即①让真实企业进入课堂;②团队竞争机制进入课堂;③“三师”(教师、师傅、就业指导师)团队进入课堂;④职业素养教育进入课堂。最终实现以下“四种结合”,即①学习内容与企业真实项目下的工作岗位内容有机结合;②学习目标与营销行业标准的有机结合;③职业能力与营销职业素养的有机结合;④学习与就业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创新落实营销策划教学“一个大课堂”的有效实施。

“5”即 “5个学习情境”的真实项目驱动,均采用“5化转换的模式”。将这5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至少对应有一个完整的真实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实施五化转换模式如下:

“8”:即“8步教学法”:即以上每个教学单元都分别设计了:情境学习方案、项目任务单、项目授课计划、项目实施表、项目检查单、项目评价表等情境资料库,每个教学情境项目的实施(资料库详单)均采用八步教学法,即:全部项目,每项任务的完成都分为真实项目引导(受单)、现场企业考察(资讯)、学习小组研讨(决策计划)、小组分工设计(实施)、整合修改方案(检查)、作品展示(评估)、任务评估(评估)等步骤,教师都以任务工单引导学生按照这步骤对各学习情境进行训练式学习;学生按任务工单的步骤和要求来完成各学习情境的学习任务,完成学习目的,真正实施教学做一体化。这样学生已然成为教学的主体,不再是坐着听课,而是站起来行动,参加模拟公司的业务活动是教学的主要活动,上课就是上班;老师变成了教学的辅助,只不过起到知识点导入和行动协助的作用。学习内容随着工作内容越来越复杂而越来越难,但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越来越高,做得越来越多,老师讲述的时间反而越来越少。

课堂学习计划篇(11)

【中国分类法】:G633.96

目前学校体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这是我们体育学科、体育教师的一个契机,而体育课堂教学又是体育教师的主战场,那么怎样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告诉我,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良好体育课堂常规,是高效体育课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体育课堂的场地范围大,学生受到的外界干扰多,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组织教学难度大,而且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情况,所以形成良好地体育教学课堂常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是保证体育教学正常而顺利进行的基础。

多年教授体育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体育课堂常规要求,与体育同仁探讨:

1万事开头难,抓好开学的课堂常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我们的体育课上课的形式和流程,在学生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做法是开学初先上两节室内体育课,室内课的内容主要针对的就是体育课堂常规,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确体育课应该遵守的纪律、安全要求、上课方法及学习的内容、考核的内容等,两节室内课后学生就已经明确了本学期应该怎样去上体育课了。

2室内课的内容在进入室外、室内体育课的时候,严格遵守提出的课堂常规要求,进一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这种常规习惯,通过提醒、违规的批评教育、表现好的时候表扬等方式,逐步让学生在磨砺中形成良好地体育教学常规,优秀的运动品质、运动习惯,成为体育教学有力的抓手之一。

二、认真备好课是有效体育教学的保证

认真备好课,不仅仅是从每节课入手,而是要从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工作计划,最后才是每节课的教案逐级入手。一学年的教材合理分配,把握准确,与学生身心特点、地区天气变化规律、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整体计划,才算备好了基本的一学年体育教材。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就划分的更加详细和明确,学生每周上的内容,教材需要连续几节课上成一个单元的,课课练的内容及游戏内容的安排等,都会在学期工作计划中比较明确,那么即使课时计划与上课时的天气、场地、器材发生了冲突,也可以自行调整学期计划的上课次序,很好的解决问题。单元计划,就是要实施完成一个主题或者是一个主教材而分的几课时计划。单元计划的重点在于怎样分步骤、有计划、科学的完成一个主题或者是一个教材的学习,例如水平三五年级的跨越式跳高单元,就需要分成几课时,逐级去完成跨越式跳高技术动作的传授。而课时计划就是把教材的教授方法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的结合起来,既发挥教材的长处,也发挥学生的长处,达到一个最优的授课效果预测性的计划,课时计划考虑的问题更加细致,从教材、学生、安全、场地、器材等等方面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积极性都发挥出来,再加上教材合理的教授方法,使学生充分的掌握技术动作,轻松愉悦的完成课的任务。

三、精讲、多练,充分留给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

同行们都知道,体育学科的学习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只有技术动作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让学生对动作过程的记忆固定下来,才能使学生的体质增强,个人体育的能力增强。而我们现在有很多教师上课时对学生的信任度不够,或者是语言表达的不够清晰,以至于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反复地说,说得太多还没有说到学生不理解,学不会的根源,以至于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以至于学生整节课技术动作没有学会,身体素质没得到锻炼,创新、合作能力没得到培养。所以说体育课学生练习的时间长短,是我们一节体育课的重中之重了,只有教师应用准确、简短、干练的语言描述、讲解动作,应用合适的机会点拨、指导学生,才能让学生在观察、理解动作后,充分的去模仿和实践练习,从而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练习次数,提高体育课的密度,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不但掌握技术动作,身体素质更是在反复的多练习过程中得以加强,学生在实践与合作中很好的培养了创新和合作能力。

四、体育课各环节的评价,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最有力抓手

大量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对学生的评价是一条撬动学生发展的无形杠杆。正确的评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人才、造就人才,因此,体育学习评价要关注课堂,培养起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淡化体育分数和名次的竞争,强化育人、全面育人的意识,关注学生的发展。那么,在一节体育课中我们该从哪些方面评价激励学生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呢?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首先在体育课的各个环节结束以后,进行运动参与的评价。也就是说从总体的角度评价全体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当中是不是都很好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并提取一个或一组学生进行单独表扬,以起到示范作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们会注意到在体育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自我的行为表现,建立起只要努力的参与到学习或活动中去了,就会得到教师的肯定,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其次从运动技能的产生方面进行进行总结、评价。一节课的主教材的学习过程是我们体育教学的任务,所以我们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为了展示学生的个人能力、水平,认可自己,充满信心,在主教材学习完毕以后,去展示一个或一组学生的体育学习的成果,并让学生说出自己学习的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表扬、鼓励,就会在整体学生中形成正面的效应,更好的完成我们主教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