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课堂提质增效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1 08:57:50

课堂提质增效

课堂提质增效篇(1)

一、构建优质课堂

构建优质课堂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包括优化教学设计、细化教学准备和精心实施教学。优化课堂构建,首先要求教师做到吃透教材,准确、明晰、全面地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是要采用符合自己教情和学生学情的教学方略,轻松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再次是采用必要的教学媒介和教具、学具,有力帮助学生完成教学活动;最后在实施教学中做到课堂节奏的合理调控,科学组织教学。

二、发挥课堂观察的积极作用

观察课堂是教学管理者的基础性活动。观察课堂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以教育教学理论作为指导方针,以教学效果作为评价、评估课堂的基本标准,以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指导课堂教学。真正把观察课堂教学作为帮助教师反思的有效手段,并贯穿在每一位教师教学和专业成长的始终。观察课堂要注意分类,指导新教师如何上好“入门课”“过关课”,评价定位中青年教师的“汇报课”“竞赛课”,点评透析骨干教师的“示范课”“特色课”。观察课堂要注重实效反馈,根据需要对观察的具体情况作口头或书面反馈,对个别问题进行单独反馈,对共性问题作会议反馈。观察课堂对发现的典型问题还要跟踪听评指导,用积极的态度敦促教师不断改正教学的种种失误,促其不断成长和开拓。

三、养成反思教学的良好习惯

课堂反思是肯定教学的成功之处、发现教学的缺点和不足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习惯。培养这种习惯需:(1)靠学校教学机构的督促,从教育的高度出发,给教师反思教学明确的任务,并把反思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核、评价教师的工作;(2)靠教研机构(教导处、教研室)引领指导教学反思,解决反思什么、怎么反思、怎样把反思的成果运用到教学中等问题;(3)教师自己应写好教学反思的心得体会、反思笔记、反思报告,使教学反思常规化、系统化、理论化。

四、找准改善课堂的突破口

改善课堂教学的因素非常多,教师在短时间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应从组织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着手。这就要求:(1)教师在备课中精备学生,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参与欲望充分得到实现;(2)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许多要解决的问题最好在课堂上完成,实现知识目标“堂堂清”;(3)充分用好必要的教学媒介,帮助完成教学;(4)设计学生乐于探究和参与的教学活动,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5)分层布置作业,有效转化“学困生”;(6)书面考试题目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目标要

求,不要总是想难倒学生,有效克服学生因考试成绩不佳而产生的厌学情绪。

课堂提质增效篇(2)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9―0039―01

新时期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新课标,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认真领会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会事半功倍。我们只有思想上提高了认识,行动上才能跟得上步伐。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学习教学常规,对照自己的工作找出不足,把教师劳动前移,严格按照备课要求进行备课,抓好备课、上课环节。不断学习新课标,理解新理念,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形成课后反思习惯,写好教学札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向40分钟要质量

1. 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对所有的知识点做到了如指掌,传授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这样,学生就会在心里佩服你,就会喜欢上你的课,上课时也就会认真听讲。因此,教师在课余时间,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及个别差异,明确哪些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哪些是难于记忆的,哪些是容易被忽略的,哪些是容易错混的,要时时刻刻做到心中有数。

2. 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因此,首先,我们要放下架子,到学生中去,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从而让他们喜欢我们,也喜欢上我们的课。其次,对班里每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偏爱一部分人,也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3. 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应注意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自己所讲的知识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必须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的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原因。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所以,要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教师要多用亲切的语言和他们沟通,多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多表扬学生。课下要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在生活上多照顾他们,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进而喜欢上你的课。

三、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 注重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习惯的培养。每上新课之前都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采用先自学后检查巩固的方法。课后布置合理、适量的作业,巩固学过的知识,并做到认真检查督促,把作业落到实处。

2. 培养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培养学生做作业的习惯,首先要培养做作业时的良好心态。其次,平时对各类作业严格要求,要求认真书写,规范答题。另外,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对那些学习较困难、有抄袭作业习惯的学生,采用多辅导、多鼓励的方法,力争使他们也能独立完成作业。

课堂提质增效篇(3)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90-02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从而逐步实现素质教育。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的一些观点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师根据“流落街头,几次擦燃火柴产生幻想,冻死街头”几个情节制作课件,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激发了学习兴趣,营造了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

2. 课堂教学设计从实际生活中来

教学实践得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①要突出语文性,特别是语文新课程强调新的理念、新要求的落实,以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接受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②要突出课堂特点,使一课一得或多得,一课一新或多新,促使学生语文知识掌握在课堂、语文能力发展在课堂、语文方法应用在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在课堂。③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五个内容:A教材分析。一般包括语文教学课题的出处、内容、编者意图。B设计理念。突出本课语文教学运用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C 设计思路。主要指本课语文教学意向、比较宏观的教学过程结构。D教学流程。指语文教学课堂活动的立体结构,如:创新性的语文教学方式、特色性的语文内容板快、主题型的语文问题系列、指向性的行动目标和简明的设计说明。这部分一般应该详写。E课后反思。语文教学设计的效果反馈、得失归因分析、改进措施、对教学规律的感悟等。只有遵循以上规则进行语文新课程教案设计,一定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3. 深入研究教材,搞好课堂教学

深入研究教材蕴含,做好课堂教学工作。①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生动活泼、互动的“显性学习化环境”,给予学生充分时间和空间,又能关注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化环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和欣赏者。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感悟能力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去探索作者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捕捉作者熔铸于作品中的情与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A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能充分领会作者的情感,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合作激情。B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饱满的教学激情去感染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C进一步研究怎样才能更好地让电教媒体与语文教学互相交互 ,互相整合,达到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③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人格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教育的核心目标。

因此,从塑造学生“真、善、美”的人格角度出发,结合当前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向,通过学生生活、学习、活动中经常化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良好人格品质,潜移默化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中。

4. 注重语言积累,挖掘学生潜能

《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多媒体教学从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这一角度来看,它更具优势。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还原”,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也可以模拟与教材相似的情境,谋求形似和神似。而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信息的,可借助图像把作品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年言”的效果,便于感知课文内容。另外,组织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利用大屏幕出示的画面,向大家介绍各景点的风光。这样既进行了语言和能力的训练,同时开发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5.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自主地位,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异,师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尤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可加大实施的力度和深度,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采用图文交互界面和窗互操作,可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进度,进行自我调控,师也可通过服务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这种尊重学生差异的个性化教学,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创新精神。

6. 要注重挖掘教材本身蕴涵的素质教育因素

师要钻研教材,结合生活实际,明理导行,使学生以教材蕴涵的“理”来辨别是非、美丑,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教学《匆匆》时,先用谜语导入:有一种东西,是世界上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是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是最能分割的,又是最连续的;是最常见的;又是最受珍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他使一切腐朽的东西归于毁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繁衍不息。待学生猜出谜底后,师:“同学们,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其实更应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浪费了时间就等于慢性自杀,同学们,请珍惜时间,积极进取吧!莫待老了徒伤悲。”从猜谜入手,用精彩的语言阐述关于珍惜时间的道理,使学生加深了对“时间”的理解,受到了时间观念的教育。同时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

总之,教无定法,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又是灵活的,只有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课堂提质增效篇(4)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师根据“流落街头,几次擦燃火柴产生幻想,冻死街头”几个情节制作课件,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激发了学习兴趣,营造了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

2. 课堂教学设计从实际生活中来

教学实践得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①要突出语文性,特别是语文新课程强调新的理念、新要求的落实,以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接受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②要突出课堂特点,使一课一得或多得,一课一新或多新,促使学生语文知识掌握在课堂、语文能力发展在课堂、语文方法应用在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在课堂。③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五个内容:A教材分析。一般包括语文教学课题的出处、内容、编者意图。B设计理念。突出本课语文教学运用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C 设计思路。主要指本课语文教学意向、比较宏观的教学过程结构。D教学流程。指语文教学课堂活动的立体结构,如:创新性的语文教学方式、特色性的语文内容板快、主题型的语文问题系列、指向性的行动目标和简明的设计说明。这部分一般应该详写。E课后反思。语文教学设计的效果反馈、得失归因分析、改进措施、对教学规律的感悟等。只有遵循以上规则进行语文新课程教案设计,一定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3. 深入研究教材,搞好课堂教学

深入研究教材蕴含,做好课堂教学工作。①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生动活泼、互动的“显性学习化环境”,给予学生充分时间和空间,又能关注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化环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和欣赏者。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感悟能力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去探索作者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捕捉作者熔铸于作品中的情与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A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能充分领会作者的情感,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合作激情。B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饱满的教学激情去感染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C进一步研究怎样才能更好地让电教媒体与语文教学互相交互 ,互相整合,达到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③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人格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教育的核心目标。

因此,从塑造学生“真、善、美”的人格角度出发,结合当前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向,通过学生生活、学习、活动中经常化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良好人格品质,潜移默化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中。

4. 注重语言积累,挖掘学生潜能

《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多媒体教学从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这一角度来看,它更具优势。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还原”,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也可以模拟与教材相似的情境,谋求形似和神似。而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信息的,可借助图像把作品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年言”的效果,便于感知课文内容。另外,组织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利用大屏幕出示的画面,向大家介绍各景点的风光。这样既进行了语言和能力的训练,同时开发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5.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自主地位,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异,师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尤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可加大实施的力度和深度,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采用图文交互界面和窗互操作,可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进度,进行自我调控,师也可通过服务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这种尊重学生差异的个性化教学,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创新精神。

6. 要注重挖掘教材本身蕴涵的素质教育因素

课堂提质增效篇(5)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1-0014-03

一、面临的问题

1.低质量课重复使增强学生体质面临尴尬

从整体上看,当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低质量的体育课突出表现在,一是教材低级重复。多少年来,尽管一些学校体育理论研究者在警示这一问题,但是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尤其是在“目标引领”下,随着新课程赋予教师选择与开发课程的权利增加,教材低级重复的现象更加严重,非常不利于增强学生体质目标的落实;二是课堂学与练严重缺失。这一点在常态体育课教学中表现最为突出。如:尽管教案中对每一项练习内容都有次数标注,但是缺乏有效落实,甚至不去落实。大家试想,体育课缺少了有效的身体练习,还是不是体育课?没有一定运动负荷的身体练习,怎谈增强学生体质?三是体育课堂教学缺乏整体设计。透过常态体育课教师教学行为表现,不难看出教师常态体育课教学有的就是跟着感觉走,课堂随意性太强,这种过于随意的课堂教学行为,滋生了学生随意的学习行为,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被缺乏整体设计的行为给挥霍掉了。当体育课堂教学运行在这样一种低质量重复过程中时,会使增强学生体质面临尴尬和无助。

2.矫枉过正走偏使课堂追求走向另一极端

80年代参加工作的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体育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体质论”。课堂教学教授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动作,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是熟记于心的信条。进入90年代末,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健康第一”成为了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成为了学校体育、体育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初,在“健康第一”思想及新课程推出的一些新理念影响下,教师开始纠正“体质论”导行下的一些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如过于关注生理,过于机械的身体练习,忽视心理等。兴趣、心理与情感受到空前关注。一时间体育课上得主线不明,味道缺失,使得课堂教学追求走向另一极端。这一问题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已经逐步得到匡正,但是课改惯性留下的影响依然还存在。实质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是不要增强学生体质,而是强调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体育课发展学生体能与增强学生体质是同一道理。

3.多学习方面交缠使课堂教学不知该干什么

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的四个学习方面,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四个学习方面应该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当多学习方面交缠在一起时,从教学目标设置到课程实施,有的教师就不知道干什么了。如在教学目标设置时,尽管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注意有所侧重,但是室外课教学有的教师则将基本的三个维度目标预设不完整。甚至有的教师机械地按照学习方面去确定体育课的类型,并且在这一思想导行下,去设计和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大家知道,增强学生体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单凭一两节课实现不了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曾经有人说,增强学生体质功在课外,我们不可否认课外体育活动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阵地,我们不能将增强学生体质游离于体育课堂教学之外,要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相互辉映,共同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4.课课练跟风使课堂练习被弱化,导致顾此失彼

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开展课课练成了一种潮流和模式。体育课结合学习内容有效开展课课练是有意义的,但是也出现了课课练跟风使课堂练习被弱化,导致顾此失彼的问题。如体育课主体环节主教材学习漫不经心,课堂练习蜻蜓点水,而把大强度高密度的身体练习体现在了课课练上。这样的课堂屡见不鲜,且不说课课练组织的练习合理不合理,仅凭对主教材处理的态度,就不利于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当我们主教材学习运动负荷足够大时,课课练不见得要搞,可以省出时间把主教材学扎实。体育课堂教学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体能状况、身心特点合理地去整体设计。而简单地将发展学生体能等同于教材学习+课课练进行叠加,是一种机械地处理,对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会有影响。

5.运动负荷不持续施加形成不了有效刺激

体育课堂身体练习当合理地、持续地,实现微超量恢复时,学生体质就逐步增强了。微超量恢复是指在单元教学的时间范围内,在身体练习过程中,经过适时合理地施加运动负荷,人体各种机能活动水平相对超过原有水平的过程。身体练习形成微超量恢复需要适宜的运动负荷作用,持续运动负荷作用,可以在微超量恢复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微超量恢复。面对这样的一个过程,反观我们中小学常态体育课,很难看到运动负荷合理地持续施加。这是影响学生体质增强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要求体育教师把每一节课都上得科学规范有一定难度,因为超负荷的工作量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又影响了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这是一个客观原因,当我们不能改变客观的东西时,提高质量,增强效果,就要从主观上去加强,从而达到减小损失的目的。迎难而上,多付出,尽量把课堂经营好,引领学生在体育课堂身体练习中,形成一个又一个微超量恢复,从而实现学生体质增强的目标。

二、采取的对策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增强学生体质买单

学生体质下降是综合原因造成的,从体育课堂角度谈增强学生体质,体育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的经营者,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为增强学生体质买单。当前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亟待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是:一要增强使命感。可能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精神推动下,增加了紧迫性。必须要重新审视我们在履行使命上是否尽责尽职,是否将自己能够完成的工作做到了位。如常态体育课是不是在应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是不是在走过程等。二要认真上好每一节常态课。上好常态体育课,首先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影响工作质量和效果。良好积极的工作态度是教师师德的综合表现。良好的师德是教师立身、立教的第一要素。做符合国家要求、人民满意、学生喜欢的教师应该成为每一位体育教师的追求。其次要把课教好。教好课要从认真备课做起,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备好课要尊重教材特点、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创新,寻求变化,从教学设计源头提高设计质量。同时还要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高效应体现在严谨教学组织,课堂不随随便便,得过且过。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做到精讲多练,把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到极致。提高教学效率,要围绕教学重难点缜密设计教学活动,落实练习次数和质量,不放纵每一次练习。再者要引导学生学好。要用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想学,要用匹配学生学力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习,要用挑战学生智慧提高学力和成功感的练习活动让学生乐学。当每节体育课教学质量都提高了,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也就逐步形成了。

2.还原课堂教学真正面貌为课堂正本清源

尽管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增强学生体质”的表达词句,但是提到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增进学生健康”的问题。增强学生体质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学生健康包含体质健康,体质健康了寓意着体质也就增强了。可以说体育课堂教学也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功能决定的。记得课改初期一度有人担心课改会弱化“增强学生体质”的功能,此时具有这种担心是必要的,但是随着课改深入,对新课程认识有了进一步地理解与加深,当我们真正理解了新课程内涵之后,这种担心就没必要了。因为新课程并不是不提倡增强学生体质,而是从更科学的角度,非常关注学生体质健康。那么为什么又提还原课堂教学真面貌为课堂正本清源呢?因为从现时期中小学体育课开展的整体状况来看,仍然让人有些担心,担心的不是课程的问题,而是课程执行的问题。体育课上得悠闲自在,学生积极拼搏的场面不多见了,体育课应有的味道没有那么浓了。如体育课练习次数不够,该有的强度没有上,该保证的学习时间无端的浪费等。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那么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就无限期。所以,为体育课堂正本清源是解决增强学生体质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3.追求课堂教学多元价值积极践行核心素养

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设置教学目标建议中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应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思想,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在体育课堂教学时,落实这一建议要注意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尽量做到多元追求,突出重点,把握核心目标。要知道体育课干什么,教什么,要把握核心的运动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如学习某一体育教材,提高学生教材的运动实践能力,不仅要提高该教材运动技术、技能水平,还要发展与该教材相关的体能。如学习快速跑,既要发展学生速度素质、反应时、神经肌肉协调性,还要在尊重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发展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如柔韧性、肌肉力量,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积极拼搏的精神。因为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快速跑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经过教师精心策划和安排,通过学生努力,不仅学生体质得到增强,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发展。

4.学与练、课课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双管齐下

体育课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需要有效开展学与练和课课练来实现。学习运动技术动作,离不开身体练习,掌握运动技术动作,需要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改进反复练习。无论是学之初的尝试练习,还是学之中的改进与提高练习,要保证有重复强化的练习次数,要适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提高完成练习的强度与要求。如小学学习跳绳一带一,开始进行“一带一比好”,随着学生技能的提高,进行“一带一比多”。这样开展练习,既尊重了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状况,也提高了练习强度,利于学生运动技能掌握和体能发展。体育课堂学与练与课课练的处理,不要前松后紧,要张弛有度。如果前面学与练运动负荷比较大,那么后面安排课课练运动负荷就不要过大。相反,如果前面学与练运动负荷较小,那么后面安排课课练运动负荷要相对大些。也就是说,要做到学与练、课课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双管齐下。

5.搞好单元设计有效开展练习提高锻炼效果

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集合,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将一次或一组内容分解成有机联系的几个部分,逐次进行反复学习和练习,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单元教学上位于课时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对其重视程度不如课时教学。一线教师在制订单元教学计划时有些被动,不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甚至是完成课时计划后,接受检查补充上去的,没有起到水平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计划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就滋生了课时教学计划的随意性,人为割裂了课次、目标、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这种体育学习关联性的破坏,既有害于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掌握,也有害于学生体能增强。大家试想,在一个教材单元教学中,无论单元的大小,运动负荷安排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缺少计划性,忽大忽小。过小,体能锻炼效果不明显,过大,会导致身体吃不消,影响体能发展。所以,搞好单元教学,有计划地、合理地、沿着运动技能形成的路径、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心境搞好练习设计,有效开展身体练习活动,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会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也会助推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体育课堂教学承载着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体育教师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的责任。虽然体育课堂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上面临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应该从问题出发,不回避,找准根源,研究对策。在学校体育大好的形势下,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经过提高体育课质量,一定会逐步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课堂提质增效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021-01

增效是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效果的累积,减负则是融会贯通的飞跃,“增效减负”是一个不断“增效——减负——增效”的过程,是“教学管理机制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过程不断优化和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的学校教育模式。

那么对于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增效减负

1.明确认识什么是减负增效

1.1 应该明确减什么。“减负”是减去超出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能力以外的学习任务,减去学习活动中机械重复而对开发学生智能无用的作业练习,减去过时、烦琐与实际应用无关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放弃违反教育规律,简单粗暴、落后的教学方法,革除教学治理中仅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教育成果的不当做法。并不是不要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1.2 正确把握“减”与“加”的关系。专家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这说明“减负”并不是只减不加,而是有所减和有所加的辩证统一。是要求人们从根本上改变重知识灌输,轻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重智育,轻德育;重视升学考试科目教学;重文化知识传授,轻体音美等基本素质练习;重关心学生学习成绩,轻视学生思想变化、心理状况和行为仪表等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要加强和突出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勤奋、刻苦、探索、博闻慎思、好问、有恒的学习品质,礼貌、文雅、友爱、自尊、自重的交际习惯等,培养其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

2.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实现增效减负的主阵地,因此必须打造高效课堂。要想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备好课是前提,上好课是关键。

2.1 要从备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开始,以学生会学、好学、乐学为目标,运用各种手段为学生的"增效"服务。“磨刀不误砍柴功”,将课前的备课时间尽量放在如何针对自己的学生上好这堂课,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落实学习的目标,应该是课前就了然于胸的。

2.2 在课堂教学中,用好每一分钟。都说教师最辛苦,课上努力讲,课后炒冷饭,下班还要接着干,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们不妨从课堂上作作文章,反思一下学生为什么不能在课堂上当堂掌握学习内容,对症下药,让40分钟发挥最大的功效。

3. 点燃激情,注重课堂效应

教师作为促进者、辅助者为学生积极创设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学生则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在平等互动的轻松氛围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认知力得以极大的促动,学习内驱力得以提高,由原先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在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做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1 减负不是减量,而是增加兴趣。当学生不喜欢学时,哪怕每天上一节课,都是负担。"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想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活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做到"增效减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课堂提质增效篇(7)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读书不快乐,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为了应试,学生作业越做越多,学校的考试也丝毫不少,在过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很痛苦,教师很无奈,于是减负增效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减负增效是一条途径,减负增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这是问题的关键。课堂教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值得我们去认真演泽和品味。不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希望寄托在反复练习“好事多磨”上,绝不是成功的课堂,只能让我们的教学工作越来越“苦”,越来越“枯燥无味”。而只有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有可能解放我们数学教师,让我们有机会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欣赏我们的数学教学,感受到教学的成功与快乐,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否则我们整天忙忙碌碌、顾此失彼、事倍功半,还有什么心情去享受生活、享受工作!在工作中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做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减负增效之良药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从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出发,用有趣的游戏或生动的故事,创设诱人的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较短的时间内,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创造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一节课如果教师导入适度,那么高效课堂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新课时要把握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设计;把握目的性,围绕教学的重点引导和组织;把握趣味性,融知识与兴趣为一体;把握启发性,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把握反馈性,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把握多样性,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情景,灵活多样,不落俗套。

二、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减负”、“增效”的主阵地。既要“减负”又要“增效”,唯一的办法是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要把“减负”真正落在实处,必须深入到课堂教学的领域中去,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缩小学生间的差距。实现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课堂上敢于让学生自己设计开放性问题,这样主动参与的欲望更强,从而使他们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以提高。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练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做基础。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设计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一环。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练习题的数量要适当,能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练习设计要有坡度,有层次,难易适度,适应儿童的特点。要有一定的基本练习题和稍有变化的习题,也要有一些综合题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还要注重练习题的“趣味性”。

三、“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辅助手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是广大教师面对的实践性课题。诚如《数学课程标准》所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课堂教学的促进者、组织者,教师要钻研教法,以生为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实施有效教学,向课堂要效益。

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数学的人文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保持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四、“数学课外作业个性设计”是减负增效的有效手段

一项设计精巧的作业,不仅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能对课堂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如果我们懂得如何重视作业的设计,它将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争取充分的发挥作业的应有的作用。

(1)作业设计量要少而精,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

(2)作业设计内容要几经思考,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题目,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尽量避免烦琐的运算。

(3)作业类型丰富,分为:基础作业、积累作业、实践作业等几个栏目。

(4)培育反思作业的习惯。

五、“教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是减负增效的高效手段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课标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

(1)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2)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3)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4)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只有自觉地、全身心地钻研教材,教法,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地、创造性地备课,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下真功夫备好每一节课,下大功夫深刻反思教学行为和过程,必然会探索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增效减负”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陈平.《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数学课如何减负增效》.宝华中学

[2]王海洋.《减负增效——小学数学课外作业个性设计亟待解决》.灌云县伊芦中心小学

[3]杨帆.《例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慈云小学

课堂提质增效篇(8)

关键词:

小学体育;小学教育;课堂教学

小学体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关乎着学生身体的健康状况。小学生大多年龄小,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均没有接受过正规且系统的体育锻炼,因此其在身体素质方面及意志力方面较弱。小学作为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阶段,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身体素质及顽强的意志力。在很多家长看来,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文化知识,忽视了体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由于学生平时的锻炼机会少,大部分的锻炼机会主要集中在体育课中。因此,体育课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设置系统的体育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磨练学生的意志。所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育目的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必须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改进,从而大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

1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体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体育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施的,课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课堂作为教师教授体育知识的重要场所,增强其有效性就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1.1提升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体育课堂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大量的体育活动训练,因此,学生的参与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对于小学体育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对体育教学尤为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小学体育课堂的主要形式为各种体育运动,这些都是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创建高效的体育课堂往往要求教师通过设置大量的体育活动来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就极大地增强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1.2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课堂作为教师传播教学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其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课堂对体育教学而言,同样意义重大。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其课外活动往往较少。因此,体育课堂就成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唯一机会。由此可见,体育课堂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高效的体育课堂往往要求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有效性,除了具有创新之外,还必须能够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因此,创建高效的体育课堂,能够促使教师对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2当前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依然较为落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在这种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认为小学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为主,体育只是一种娱乐方式。因此,教师难以对体育课堂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导致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

2.1体育课堂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

体育作为一门教学课程,应该有着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这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当时,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较为随意,没有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使得教学内容难成体系,导致教学不具有有效性。

2.2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较为落后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关乎着教学目的的实现。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师没有对体育教学形成正确的认识,很多老师只是应付性教学,特别是在课堂内容更是敷衍了事。从实践中来看,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堂没有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师只是单纯地领着学生做一些有效,并没有进行系统的体育锻炼。这样就使得学生难以在课堂中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

3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通过上述对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相关人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

3.1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

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教育部出台的相关规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并要求教师严格地按照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学校积极参考其他学校的先进教学体系,对科学合理的部分进行吸纳借鉴,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教学体系。

3.2创新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课堂的重要性,积极地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就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增加科学的体育运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其身体素质。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一些体育游戏,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读。

4结语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更倾向于一种综合性的素质教育,它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保证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因此,小学体育课程就成为新课改深化中的重要内容,关乎着教育目的的实现。由于小学体育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的情况,课堂就成为实施体育教学的唯一途径。因此,创建高效的课堂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由于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依然较为传统,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体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使得小学体育课堂变成一种形式,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基于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体育课堂的重要性,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提升体育课堂的有效性,促进素质教育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林镇怀.新课程标准下怎样更好地安排体育教学方法[J].体育师友,2009,1(21):215-216.

[2]张龙飞.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科研论坛,2007,1(26):311-313.

[3]张瑞文.合理运用体育游戏促进体育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1(22):267-269.

课堂提质增效篇(9)

关键词:

小学体育;小学教育;课堂教学

小学体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关乎着学生身体的健康状况。小学生大多年龄小,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均没有接受过正规且系统的体育锻炼,因此其在身体素质方面及意志力方面较弱。小学作为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阶段,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身体素质及顽强的意志力。在很多家长看来,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文化知识,忽视了体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由于学生平时的锻炼机会少,大部分的锻炼机会主要集中在体育课中。因此,体育课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设置系统的体育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磨练学生的意志。所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育目的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必须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改进,从而大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

1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体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体育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施的,课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课堂作为教师教授体育知识的重要场所,增强其有效性就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1.1提升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体育课堂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大量的体育活动训练,因此,学生的参与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对于小学体育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对体育教学尤为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小学体育课堂的主要形式为各种体育运动,这些都是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创建高效的体育课堂往往要求教师通过设置大量的体育活动来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就极大地增强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1.2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课堂作为教师传播教学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其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课堂对体育教学而言,同样意义重大。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其课外活动往往较少。因此,体育课堂就成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唯一机会。由此可见,体育课堂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高效的体育课堂往往要求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有效性,除了具有创新之外,还必须能够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因此,创建高效的体育课堂,能够促使教师对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2当前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依然较为落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在这种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认为小学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为主,体育只是一种娱乐方式。因此,教师难以对体育课堂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导致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

2.1体育课堂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

体育作为一门教学课程,应该有着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这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当时,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较为随意,没有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使得教学内容难成体系,导致教学不具有有效性。

2.2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较为落后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关乎着教学目的的实现。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师没有对体育教学形成正确的认识,很多老师只是应付性教学,特别是在课堂内容更是敷衍了事。从实践中来看,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堂没有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师只是单纯地领着学生做一些有效,并没有进行系统的体育锻炼。这样就使得学生难以在课堂中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

3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通过上述对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相关人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

3.1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

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教育部出台的相关规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并要求教师严格地按照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学校积极参考其他学校的先进教学体系,对科学合理的部分进行吸纳借鉴,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教学体系。

3.2创新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课堂的重要性,积极地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就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增加科学的体育运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其身体素质。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一些体育游戏,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读。

4结语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更倾向于一种综合性的素质教育,它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保证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因此,小学体育课程就成为新课改深化中的重要内容,关乎着教育目的的实现。由于小学体育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的情况,课堂就成为实施体育教学的唯一途径。因此,创建高效的课堂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由于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依然较为传统,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体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使得小学体育课堂变成一种形式,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基于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体育课堂的重要性,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提升体育课堂的有效性,促进素质教育目的的实现。

作者:周洁 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林镇怀.新课程标准下怎样更好地安排体育教学方法[J].体育师友,2009,1(21):215-216.

[2]张龙飞.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科研论坛,2007,1(26):311-313.

课堂提质增效篇(10)

新课标下,确保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性,成为教育行业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组教学内容与释放信息应当具有可操作性。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含义

高效课堂泛指能够实现较好教学效果或者较高教学效率的课堂。具体来讲是基于有效的基础上,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及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并且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及社会效益,是建立在高效教学基础上的高境界的有效课堂。

二、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是一切学科教学的基础,语文学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增长和素质的增强。而高效课堂的构建,可使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使学生语言表达、阅读理解的能力得到提升。语文教学不只是语文知识的传授,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W习、独立探知的能力,奠定其他学科学习的坚实基础,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与发展。而初中阶段又是知识学习补充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意义重大。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思路

1.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高效的语文课堂需要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课堂的趣味性,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课堂趣味性的增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教师采取趣味性、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培养发散性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课堂上举行演讲比赛,增加学生的好奇心,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增加。其次,需要教师对学生多加关注,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想活动,提高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适度的表扬,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

2.增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多以教师板书、口授为主。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电子白板及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应当以教学内容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比如,学习人教版《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事先网上下载该篇课文的阅读材料,制作同步的朗读视频,学生在聆听朗读的过程中对紫藤萝强大的生命力以及作者丰富的感情变化进行充分感受,置身于忘我的视听环境中。

3.强化教学模式的合理性

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形式多样,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指导学习等。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对教学需求及学生发展给予综合考虑,然后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模式。如在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时,教师可先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其中包含小组互评和自评两部分内容,可由组员和学生自己分别完成,主要对学生的“做”和“想”的能力进行测试。由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调查得知学生的客观评价,查找自身缺点,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授课。授课结束后,将闻一多先生当作榜样,组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活动,结合自身不足之处,制订改进方案及策略,并在小组成员的监督下执行。该节语文教学课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为小组合作式,取得的教学成果比较理想。

4.提高问题设置的科学性

高效的教学课堂,需要对学生的潜在素质进行挖掘,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启发,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提高集体探知的能力。基于这种原因,教师可在语文课堂中适时设置一些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应当结合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思考方式。通常情况下,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自己进行独立思考,然后进行交流讨论。而对于有困难的问题,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如《从百草园到三位书屋》中,夏日的百草园为什么对儿童时代的作者来说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是个难度级别有点高的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新课标要求和素质教育下提出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创建趣味性、创新性、多元性以及情感性集一身的高效课堂,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课堂提质增效篇(11)

减负是为了提高效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怎样统一减负与增效这一对矛盾?根本在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改革。要真正解决好“减负”与“增效”这一对矛盾,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要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就必须在教学思想上转变过来,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满堂灌”,彻底摒弃那种为应付考试而采用的“题海战术”。严格地正确地把握教材,采用先进的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精讲、精练;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自行研讨,自己学习,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地让学生热爱学习,让他们学会学习。所以,面对教改新形势,我们应该及时地转变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不断地探索追求,真正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其次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现在,知识信息正高速发展,教育系统的新事物也是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的制作,软件的开发等等;教学方法也是不断优化和创新;新的教育理论不断涌现,学生的自身素质也各不相同;所以,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提高教学效率创造条件,不仅做到能给学生“一杯水”,而且要让学生能得到“一杯水”。

二是教师要精心设计备课,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好准备。

备课是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事先策划;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使课堂教学具有高效的根本保证,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准备充分,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为此,教师应花几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我认为,备好课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认真的实施。

1. 备教材。在备课上,教师要真正做到“用一套教材的视野备一册书,用一册书的视野备一单元,用一单元的视野备一堂课”,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要做到这些要求,我们一定要静心坐下来,去研究,去比较,去熟悉。

2. 备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班的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多接触、多谈心、多融洽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动机,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弄清每个班的整体差异和特点,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例如针对不同班级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准备不同问题等。

3. 备教法。教法应是建立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是在结合考虑教材、学生、设备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基础上,再从教学法的体系中优选出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教育界有个说法:教无定法,但教有法。教师确实要全面考虑,恰当选择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实际上,不管什么方法,都应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寓教于乐,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提高素质。教师在考虑利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是积极的,多种形式并进的,传统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思路,目的是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好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如多用投影片、板画、示教板、课件等。但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兴趣,直观教学,轻松学习,减负增效。

4. 备练习。在以前,教师搞“题海战术”的很多,布置的练习没有选择性,不管是有用无用、是否重复等,摆出了一大堆,学生苦不堪言,穷于应付,事倍功半。要实现减负增效,教师对练习的设计就必须做到“精选、精练、精批、精评”,并根据需要有层次地设计学生练习,例如:设计预习练习、设计达标练习、设计提高练习等,“只有教师跳进题海,学生才能跳出题海”。这样的练习才能目的性更强,才能真正让学生“减复增笑”,减负增效更明显。

三是建设高效课堂是实现减负增效的关键

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要向45分钟要质量,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精心设计,课堂上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 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并且动而不乱。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恰当的启发点拨,真正起到主导作用,要始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课堂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和综合利用。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论使用什么教学手段,都必须目的明确,计划周全。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运用辅助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好处,少而精,绝不能搞花架子。运用好教学手段,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智力,而不能把它们变成课堂上的娱乐,而分散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注意力。必须把调动、启发学生思维的行为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

3. 课堂上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法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学。“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让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地应用所学知识,这是减负增效所需要的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4.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掌握当堂所学知识,力求既满足优生的求知,又照顾后进生的进度,决不搞课内损失课外补。

5. 要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教师不能不知,在教学中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是很必要的。获取反馈信息的方式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作业了,教师可以通过巡视、察看学生当堂作业情况;也可以通过提问或学生板演,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直到学生理解和掌握为止。课堂上完成作业后,课外可以少布置一些动手动脑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没有课业负担的心理,反倒有一种意有未尽的感觉,激发他们再学习、再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6. 要恰当分配时间,优化课堂结构。有些教师上课时没有时间概念,上到哪里是哪里。若没有完成原本应一堂课完成的内容,就延长一节课时间或教学时数,把完整内容分割开完成,这是不可取的,这样会降低教学效率,损害教学的完整性、系统性。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负增效,教师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优化课堂结构。

做到了以上几点,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学生的心理和课业负担减轻,对学习更感兴趣,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将能更好的实现减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