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5:04:17

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计划

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计划篇(1)

【正文】

关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的自查报告

通江县计划生育协会:

为进一步落实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就医“绿色通道”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个全覆盖”工作,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服务工作做实做细。按县统一部署,我镇扎实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就医绿色通道“三个全覆盖”落实情况自查。现就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结合实际、因户施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自查工作有力有序进行。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施见面调查,联系人制度落实情况以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知晓率、联系次数为主要内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签订服务协议、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为主要内容,就医绿色通道以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发放优先优惠凭证、明确优先优惠服务为主要内容。同时,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及其他方面一并进行调查记录。

一、将镇卫生院确定为计生特殊家庭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确定镇卫生院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统一制作“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就医绿色通道”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先”标识,提供挂号、就诊、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等就医便利服务,医疗机构安排专人予以引导,负责协调患者在就医方面遇到的问题。

二、将所有计生特殊家庭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点医疗机构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时,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作为重点优先签约服务人群,签约率达到100%,家庭医生为签约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并提供优先就诊、转诊服务。

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计划篇(2)

一、主要做法

(一)合理确定服务项目工分值。

全县计划生育家庭中,有0-6岁儿童22626人,孕产妇2432人,老年人19663人,慢病病患者26067人。为合理确定服务项目及公分值我们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三版规范,在综合考虑项目的服务标准及所需成本、风险及难度的基础上,结合计生家庭的公共卫生服务要求,在多次召开会议征求镇卫生院及卫计办主任意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全县相对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分值,标准化的工分值设立四级目录,用于衡量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量,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的可衡量比对。同时县卫计委联合财政部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将质量系统作为评估考核因素,确保对计划生育家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二)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是“两卡制”工作的基础,也是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基本公卫服务的重要保障,我们高度重视“两卡制”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系统建设保障对计生家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一是建立电子医师注册系统。根据卫办秘〔2014〕423号文件编码规则为每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进行统一身份识别编码,确保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全省范围内有唯一编码以此作为个人的绩效卡;同时为了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电子医师注册系统”,完成了开发测试进行上线运行,完成了机构和医护人员注册工作。

二是建立人脸识别系统。基于两卡制试点工作要求,需要实现给患者的每一次服务均通过刷卡或刷脸来保证真实性,通过信息系统记录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及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做到数据及服务的互联互通,开发完成了包括身份识别功能在内的基础业务系统以及省级移动终端APP。通过移动终端APP为居民上门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采集健康数据可以上传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中的个人健康档案。

三是建立工分录入系统。根据省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确定相对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3类46项工作的标准化工分参考值。针对不同层次的工分值可通过“工分录入系统”进行相应的维护,医生端可通过系统查看自己的工分值及公卫服务,监管系统可以实现查询所有医生的工分值及公卫服务。

四是建立电子健康券系统。为增强计生家庭对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获得感,在已上线的工分录入系统中关联电子健康券功能。设置标准工分值后进行健康券的配置。为每个计生家庭提供其相应群体属性的电子健康券,通过注册的手机号码发送到绑定的手机APP中,每张电子健康卷与此项服务的工分值相挂钩。计生家庭享受服务后,经身份认证后通过扫描该项服务的电子健康券二维码,支付给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也同时计算此项服务的工分值。

(三)明确基层医疗机构试运行。

在前期成立组织,制定方案,细化工分值的基础上,县卫计委积极协调xx公司加大信息系统研发力度,积极推进“两卡制”试点运行,特别是全省“两卡制”试点工作推进会后,及时选定xx街道社县卫生服务中心、石台镇卫生院、段园镇牛眠卫生院3家卫生机构及其下辖村站为先行试点机构。目前,通过“两卡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为全县计划生育家庭服务18240人次,其中为0-6岁儿童服务5790人次,为孕产妇服务567人次,为老年人服务5547人次,为慢性病患者服务6336人次。

二、取得成效

1、提高了计划生育家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真实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2009年开始实施,经过近十年的推进,虽然在项目管理上取得进展,但为达到各种建档率、随访率、管理率等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造假行为。出现居民随访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对计划生育家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存在不真实、有水分的情况。计划生育家庭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两卡制”实施后,通过刷脸或刷身份证,使服务的数据有效上传,对计划生育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虚到实,无论是服务数量,还是服务质量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权利得到了保障。

2、提升了计划生育家庭的满意度。通过“两卡制”的实施,计划生育家庭中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都按照服务规范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且通过医护人员的细致周到的服务拉近了与计划生育对象的距离,增强了工作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同时我们遴选了部分村室进行“电子健康券积分”兑换小奖品活动,激励计划生育家庭对“两卡制”工作的积极性和支持度。在对计生服务对象进行的电话回访中,辖县内各医疗机构服务和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3家试点机构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全县基层医疗机构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所有服务人员熟悉并掌握“两卡制”操作流程,为计生家庭提供更为精准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根据淮北专网特点,督促软件公司开发移动公卫的离线版本,有效解决村医不能携带入户随访的问题,同时协调解决人脸识别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调整取像间隔时间,确保系统顺畅运行,提高服务效率。

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计划篇(3)

一、主要做法

(一)合理确定服务项目工分值。

全县计划生育家庭中,有0-6岁儿童22626人,孕产妇2432人,老年人19663人,慢病病患者26067人。为合理确定服务项目及公分值我们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三版规范,在综合考虑项目的服务标准及所需成本、风险及难度的基础上,结合计生家庭的公共卫生服务要求,在多次召开会议征求镇卫生院及卫计办主任意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全县相对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分值,标准化的工分值设立四级目录,用于衡量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量,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的可衡量比对。同时县卫计委联合财政部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将质量系统作为评估考核因素,确保对计划生育家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二)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是“两卡制”工作的基础,也是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基本公卫服务的重要保障,我们高度重视“两卡制”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系统建设保障对计生家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一是建立电子医师注册系统。根据卫办秘〔2014〕423号文件编码规则为每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进行统一身份识别编码,确保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全省范围内有唯一编码以此作为个人的绩效卡;同时为了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电子医师注册系统”,完成了开发测试进行上线运行,完成了机构和医护人员注册工作。

二是建立人脸识别系统。基于两卡制试点工作要求,需要实现给患者的每一次服务均通过刷卡或刷脸来保证真实性,通过信息系统记录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及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做到数据及服务的互联互通,开发完成了包括身份识别功能在内的基础业务系统以及省级移动终端APP。通过移动终端APP为居民上门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采集健康数据可以上传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中的个人健康档案。

三是建立工分录入系统。根据省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确定相对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3类46项工作的标准化工分参考值。针对不同层次的工分值可通过“工分录入系统”进行相应的维护,医生端可通过系统查看自己的工分值及公卫服务,监管系统可以实现查询所有医生的工分值及公卫服务。

四是建立电子健康券系统。为增强计生家庭对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获得感,在已上线的工分录入系统中关联电子健康券功能。设置标准工分值后进行健康券的配置。为每个计生家庭提供其相应群体属性的电子健康券,通过注册的手机号码发送到绑定的手机APP中,每张电子健康卷与此项服务的工分值相挂钩。计生家庭享受服务后,经身份认证后通过扫描该项服务的电子健康券二维码,支付给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也同时计算此项服务的工分值。

(三)明确基层医疗机构试运行。

在前期成立组织,制定方案,细化工分值的基础上,县卫计委积极协调xx公司加大信息系统研发力度,积极推进“两卡制”试点运行,特别是全省“两卡制”试点工作推进会后,及时选定xx街道社县卫生服务中心、石台镇卫生院、段园镇牛眠卫生院3家卫生机构及其下辖村站为先行试点机构。目前,通过“两卡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为全县计划生育家庭服务18240人次,其中为0-6岁儿童服务5790人次,为孕产妇服务567人次,为老年人服务5547人次,为慢性病患者服务6336人次。

二、取得成效

1、提高了计划生育家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真实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2009年开始实施,经过近十年的推进,虽然在项目管理上取得进展,但为达到各种建档率、随访率、管理率等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造假行为。出现居民随访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对计划生育家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存在不真实、有水分的情况。计划生育家庭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两卡制”实施后,通过刷脸或刷身份证,使服务的数据有效上传,对计划生育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虚到实,无论是服务数量,还是服务质量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权利得到了保障。

2、提升了计划生育家庭的满意度。通过“两卡制”的实施,计划生育家庭中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都按照服务规范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且通过医护人员的细致周到的服务拉近了与计划生育对象的距离,增强了工作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同时我们遴选了部分村室进行“电子健康券积分”兑换小奖品活动,激励计划生育家庭对“两卡制”工作的积极性和支持度。在对计生服务对象进行的电话回访中,辖县内各医疗机构服务和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3家试点机构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全县基层医疗机构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所有服务人员熟悉并掌握“两卡制”操作流程,为计生家庭提供更为精准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根据淮北专网特点,督促软件公司开发移动公卫的离线版本,有效解决村医不能携带入户随访的问题,同时协调解决人脸识别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调整取像间隔时间,确保系统顺畅运行,提高服务效率。

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计划篇(4)

【正文】

根据绩卫健[2020]110号文件通知精神,我镇高度重视,及时安排自查,现将我镇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全面保障资金落实到位。根据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标准,独生子女死亡家庭 6000元/年/人,伤残家庭 4800元/年/人的标准,及时打卡发放。同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政府为其全额代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由政府为其全额代缴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对其中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的老年夫妻,根据其失能程度及时发放护理补贴。对患有慢性病、大病的特殊家庭及时给予医药补贴。同时,我镇已连续多年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投保意外险,切实为计生特殊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

二是全面完善联系帮扶制度。镇卫计办严格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双岗联系人制度,为每户特殊家庭确定一名镇领导干部和村干部作为“双岗”联系人,同时安排了一名卫生院医生和一名“善根工程”大学生志愿者负责日常联系。并对工作调动的联系人,及时予以调整充实。每一户特扶家庭都有详细的工作台账,明确联系方式、服务内容。镇政府要求联系人切实履行职责,每月至少登门走访一次,特别是在传统节日期间,更是要登门走访,以联系对象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慰问关怀。及时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困难和问题,了解掌握联系对象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利益诉求,宣传相关政策、疏导化解矛盾,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联系对象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三是全面落实医疗健康服务。我镇确定了临溪镇卫生院作为全镇现有7户12名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镇卫生院在便民窗口加贴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先”标识,提供就医便利服务。同时,镇卫生院每年定期为特扶对象安排一次免费体检。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达100%,家庭医生为每位特殊家庭对象建立健康档案,熟悉其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并提供优先就诊、转诊服务。

四是全面开展关怀慰问活动。镇卫计办通过组织户外郊游活动、知识讲座、家居环境清扫等活动,并在春节、端午及中秋等传统节日送上慰问品。通过系列活动建立贫困特殊家庭扶助关怀长效机制,让特扶家庭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计划篇(5)

规定中所指的计划生育家庭为户籍在本行政区域内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以来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的家庭。

女方年满45周岁或男方(单亲)年满55周岁,不再生育和收养,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计划生育家庭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

1、独生子女或双女户家庭的子女夭亡的;

2、独生子女或双女户家庭的子女患有重大疾病,久治不愈,致生活困难的;

3、独生子女或双女户家庭的父母患有重大疾病,久治不愈,致生活困难的。

二、优先优惠政策

1、教育部门: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入学、入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各学校招考、聘用教师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在“爱心助学”活动中优先照顾家庭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在落实中央专项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中,对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学生给予优先资助;对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双女户贫困家庭中就读于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寄宿生,优先补助生活费(小学每生每年补助500元,初中每生每年750元);对就读于高等学校的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学生,优先享受生源地贷款,优先享受国家奖、助学金,优先享受勤工助学等资助政策。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农村双女户家庭女孩,中考升入县办中学、县办职业中学时给予增加10分的照顾。

2、科技部门:在开展科技信息服务、科技扶贫、科技培训、科技成果推广等工作方面,对计划生育家庭给予支持;免费为计划生育家庭传授实用技术,提供致富信息,帮助计划生育家庭提高生产技能和效益。

3、公安部门:免费为符合政策生育的新生儿办理上户手续;对拐卖、溺弃女婴和“两非”案件依法进行重点打击,维护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

4、民政部门:民政部门养老机构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父母提供养老服务,并由县政府出资给予一定比例的优惠;农村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父母符合民政保障范畴的,优先纳入五保供养范畴,及时享受保障待遇。计划生育家庭符合城乡医疗救助条件的,优先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给予医疗救助;在民政部门开展的各类慰问和爱心助学活动中,对计划生育家庭给予重点照顾;在同等条件下,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农村保障政策。

5、司法行政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按照国家和省《法律援助条例》有关规定,优先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6、财政部门:按省财政厅、省人口计生委文件确定的标准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经费,并监督使用。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加新农合时,为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计划生育家庭补助一人份个人缴费,每个计划生育双女户家庭补助5元。城镇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家庭中的低保户和农村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在办理独生子女意外伤害保险时每户补助25元。

7、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计划生育家庭成员参加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举办的各类劳动技能培训,每人减免20%以上且不低于50元的培训费用;对计划生育家庭成员免费提供就业介绍服务,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计划生育家庭中的“4050”失业人员,对“零就业独生子女家庭”必须安排就业;为创办企业的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办理用工等手续,免收劳动合同鉴证费;完善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对符合失业保险金申领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办理失业保险。充分发挥人才交流中心作用,优先推荐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就业,并免除职业介绍费用。

8、国土部门:计划生育家庭建住宅办理国土手续时,免收住宅用地登记发证费。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双女户家庭企业、个体户,减免20%企业用地登记费。

9、建设部门:计划生育家庭在建房或办企业建厂房过程中,为其开展工程报建、质安监督、检测、审图、档案归存、咨询服务等工作时,减免10%的费用;计划生育家庭成员在参加建筑行业劳务培训时,每人减免50元培训费。对提出危房鉴定申请的计划生育家庭,减免10%的鉴定费;计划生育家庭在农村建住宅办理房产手续时,减免10%的登记费;提供廉租房时优先于计划生育家庭,并按低保户的标准收取租金。

10、农工部、建设局等相关部门:在新民居建设工作中,同等条件下对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的住房建设与改造,要优先安排。对城镇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在经济适用房分配中,同等条件要优先安排。

11、农业部门:在制定有关农村集体资产福利分配政策时,对独生子女家庭,增加一人份的集体福利分配份额;在农民科技培训中,对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优先实行全程免费培训,即免费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免费提供教材和技术资料,免费办理培训证书等;在农村沼气建设中,对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优先安排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对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投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免费提供水利技术服务和指导。优先为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引进、推广优良林果业品种和先进林业技术。对计划生育家庭开办的林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在资金、技术、产供销等方面进行扶持。计划生育家庭申请办理林业许可项目,在最短时间给予办结,按最低标准收取规费。

12、卫生部门: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在县医疗部门就医实行“一免三减”,即:免挂号费,减5%诊疗费,减5%住院费,减10%床位费。农村孕产妇政策内生育的由县妇幼保健站给予400元的住院分娩救助。政策内参加新农合的孕产妇正常产给予100元的补助,剖腹产按住院进行补偿(乡级卫生院起付线200元,补偿比75%;县级医院起付线400元,补偿比65%;市级医院起付线1200元,补偿比55%;省级医院起付线2000元,补偿比45%)。积极组织乡村医务人员参加居家养老亲情服务工程。

13、人口计生部门:(1)对55周岁以上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居家养老亲情服务工程。县、乡、村三级服务队为他们免费提供生产生活、医疗保健、心理卫生、法律维权等服务。(2)建立县计生家庭关怀服务中心。全县计生家庭可以在关怀服务中心免费享受科技、就业、信息指导,0-3岁早教指导,家庭保健服务,政策咨询与法律援助等服务项目。(3)计划生育家庭在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检查可以享受20%的优惠,治疗疾病在新农合、医保正常报销外,自付部分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再给予10%的优惠,并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4)属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每户一次性给予不低于500元救助(市级给予救助的县级不再救助)。(5)对考上本科一类大学的农村独生子女学生给予不低于500元的奖励。

14、银监局、人民银行:督促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安排生产经营性贷款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发放给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为计划生育家庭发放生产性小额贷款;信贷利率,在规定浮动幅度内给予适当优惠政策。

15、工商部门:计划生育家庭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时,注册资金可以按法律、法规规定分期出资。对申请经商的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双女户家庭优先办理营业执照,优先安排经营摊位。

16、广播电视部门:农村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和享受居家养老亲情服务的计划生育家庭安装有线电视、数字微波时给予10%优惠。

17、扶贫部门: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中,扶贫部门要结合我省实施的“细胞工程”对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双女户贫困家庭实行“四优先”、“一提高”, 即:优先进行扶持、优先安排项目、优先进行培训、优先提供技术。在同等条件下,适当提高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双女户贫困家庭的扶贫资金量和实物量,所提高部分的资金或实物由县根据实际清况统筹安排;县级扶贫部门在每年的到户贷款贴息资金中,要加大对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双女户贫困家庭“少生快富”项目的小额贷款贴息补助。

18、共青团组织:“一加一”结对帮扶优先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中的失学儿童提供“希望工程”救助款,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居家养老亲情服务工程。

19、妇联组织:将“关爱女孩行动”与“实施春蕾计划”紧密结合,在实施“春蕾计划”中优先救助贫困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在救助贫困母亲计划中优先救助计划生育贫困母亲;在开展“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中,要将计划生育列为参评条件之一;积极组织各级妇联组织参加居家养老亲情服务工程。

20、残联组织:在安排残疾人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福利企业就业和免费提供就业培训服务时,优先照顾计划生育家庭残疾人员;优先为计划生育残疾人家庭提供脱贫致富帮助。在实施“十项助残工程”中,优先将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成员纳入救助对象。

三、优先优惠政策的落实

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计划篇(6)

一是在5.17日在滨河街道兴旺社区开展了第7个“世界家庭医生日”大型义诊宣传活动。活动现场设立了义诊服务台和咨询服务台并现场进行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活动,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二是组织家庭医生团队走访辖区内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及重点人群提供上门健康体检及上门签约活动,让居民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步向前。

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计划篇(7)

(一)启动实施浙江省卫生强县和卫生应急示范县的创建工作。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强县和卫生应急示范县,建立高效的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健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程序、操作规范和技术方案,强化应急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积极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艾滋病、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社区防控工作。通过浙江省卫生强县和卫生应急示范县的创建工作,使我县的卫生总体工作和卫生应急的组织领导、经费保障、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等方面更上一层楼,解决卫生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促进全县卫生事业的均衡发展和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医学科研、医疗保障等各项卫生工作的协调发展。要根据创建工作的总体安排和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好相关的创建指标和工作要求。

(二)继续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考核激励机制,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深化阳光用药工程,加强医疗费用控制。继续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实施医药费用总量和人均门诊住院费用控制,合理确定各类药品目录的比例,严格控制药品金额在业务总收入中的所占比率。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加强临床技术能力建设,使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能够在县级医院得到及时有效救治。进一步加强《腹腔镜技术推广》、《中医针灸推拿学科建设》等5个临床学科建设项目。完善省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县人民医院机制,提高县人民医院的消化内科、泌尿外科、妇科等学科建设水平。加大医疗机构设备投入,加强县级综合医院硬件建设,争取磁共振(MRI)项目落地县人民医院,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服务机制。深化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为签约群众提供连续、综合、有效的个性化服务,签约人群覆盖率巩固在30%以上,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加强社区医生预约诊疗,完善一站式服务,逐步引导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服务格局。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争取有效签约服务经费单列,调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积极性。

(四)继续提升慢性病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与体制建设,完善“疾控中心负责牵头、县级医疗机构技术支撑、社区卫生机构为基础”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体系,逐步提升慢性病防控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内涵。

(五)进一步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舟山群岛网络医疗与网格化健康服务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任务书内容,加快建立具有海岛特色的远程网络医疗服务体系,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居民健康管理的有效方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以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课题研究为契机,建设全县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集成现有应用软件的数据,实现对全县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包括合理用药、处方点评、成本核算、疾病谱分析等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提高医疗效率和医疗效果。从知识的产生、医疗质量的提高、个体化医疗和临床决策等多个层面推动医疗模式的改变。

加强人口统计平台建设,加快卫生和人口统计信息资源的共享。

(六)稳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完善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着重在再生育人群中开展优生检测等咨询服务活动,建立新形势下人口预警机制,发挥再生育服务绿色平台作用。研究现行政策对我县人口现状的影响,适时提出更趋可持续的政策建议。按照省市的考核评估要求,认真贯彻计生工作“三个坚持”,因地制宜地抓好全县计划生育责任制考核工作,严格执行计生“一票否决”制度,努力发挥责任制考核的工作杠杆作用。

(七)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增强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机制建设,注重区域协作和部门协同。深入开展“幸福驿站 爱在流动”创建活动,继续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对接。进一步开展增进计生关爱促进家庭幸福活动。以落实渔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制度为重点,做好确认、监督、发放、补助等工作,确保资金到位、程序到位、发放到位。进一步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优先优惠,争取更多的便民利民政策向计划生育群众倾斜。

(八)进一步加大公

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计划篇(8)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存在的模式是社区计生服务人员长时间在所在社区工作,与社区主任联系比较紧密,比较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利用计划生育的网底,与妇女同志走得近,沟通多,开展产后访视、妇女病普查及妇女保健知识培训配合较好、参与率高,开展工作效果很好。

晋煤集团社区卫生服务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存在问题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模式有待转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没有摆脱旧时医疗模式的影响,单纯开展医疗行为的现象广泛存在。首先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对社区卫生服务没有足够重视,在服务模式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还是在等病人上门,以临床医疗为主,忽视社区群众的健康保健服务,忽视对社区的健康干预作用,忽视妇幼保健专业人员配备,致使上门服务率降低,计划生育工作浮于表面,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人员资质偏低。目前,我晋煤集团各社区从事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均为兼职。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年龄、学历、职称及专业结构都不合理。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人才短缺。近几年来,我晋煤集团总医院虽然进行了社区内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但是基层领导和卫技人员对全科医学教育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统一规范的社区人才培养机制和梯队建设计划,规范化培训过后的继续教育配套政策也没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人员短缺。现有许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技人员都是兼职,平时忙于大量日常医疗工作,部分仍未经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2010年以来,晋煤集团把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列为重要的实事工程,连续三年滚动实施,到2013年,将在全社区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与晋煤集团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政府加大投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建设的同时,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刻不容缓,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切实做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

晋煤集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未来发展

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计划篇(9)

家庭医生在美国医疗史上被称为“全科医生” 。1988 年,世界家庭医学会将全科医学模式引入中国,国内逐渐形成了家庭医生的概念。上海在改革三级医院为二级中心的基础上于2005年建立了超过6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时,为慢病患者建档并定期回访、为空巢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等小规模的家庭医生服务探索,已悄然兴起。 2010年,北京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和深圳市 首批22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试点家庭医生服务模式;2011年年初,北京市和上海市分别开始向全市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在几年的试点中,国内逐步形成 了符合国情的“中国式家庭医生”权责定义。2012年北京市全面铺开。健康规划、慢病管理服务是各地家庭医生服务的共同点。我们单位2013年便开始布置这项工作,现在处于考察摸底阶段,目的是为下一步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是一项利民政策。他作为大院居民的保健医生,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巡诊、送医送药等方式对居民进行健康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小病演变成大病的风险,而且通过给院内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的治疗,大大减少误诊可能性,家庭医生责任制使门诊部医生深入到家,主动为居民提供更多便捷的预防保健服务,也缓解医患关系,满足居民对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有力促成“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医疗格局,面对提前到来的老龄化趋势,必将大大减少居民的就医负担。

经过调查分析,结合我院实际,我们的初步工作目标是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家庭医生责任制,形成以“契约式”、“全科医师团队式服务”为特点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促进大院卫生机构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与大院居民建立健康稳固的医疗卫生合作关系。

1 具体规划是:

1.1首先要健全组织。选择了解或熟悉此项工作的医护人员参加,这里主要是指曾经参加过全科医师培训的同志,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办公场所,尽快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也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升团队的业务水准,提前进入角色,专心致志的搞好基础阶段的工作。

1.2做好健康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我们单位的服务对象住得比较分散,分布在三个大院内,所以我们要逐家逐户上门考察、分析,对具备条件的绝不能遗漏,对签订服务协议的家庭,不定期收集家庭基本信息及每位家庭成员既往病史、近期就诊信息等动态健康信息,完善家庭健康档案。

1.3制定健康计划。将搜集到的情况综合分析,根据家庭结构与家庭成员个体情况,首先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再并根据服务情况及时更新。

1.4搞好健康教育。这里包括我们的医护人员和签约家庭,提供签约家庭健康咨询,普及健康知识,促进签约家庭树立健康意识,引导家庭成员学习并掌握心理卫生、膳食搭配、疾病预防等相关知识,指导处理家庭健康应急事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但我们的医生事先要做功课,更要加强自身的相关知识的教育与提高,方能做好对服务对象的指导。

1.5对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给予与指导。我们了解,目前大院需要家中照料的主要是生活方式病即慢性病,培养签约家庭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促进其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所以,对家庭成员实施健康管理风险评估很重要,对亚健康状态及抽烟、酗酒、大吃大喝、肥胖等不良行为,制定计划,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签约家庭成员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

1.6做好医疗服务。为签约家庭按要求和规定,根据并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供社区基本诊疗护理服务;定期清理家庭药箱并指导合理用药,一定要提醒患者,服药前要详细阅读说明书。

1.7做好设立家庭病床的准备。对需要连续治疗又没条件住院,又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患者,根据家庭病床收治标准及要求,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协议,设立家庭病床。

1.8转诊.对医疗技术及水平不能满足需要及病情危重的患者,一方面及时组织会诊,增强治疗手段,但为防止耽误病情要也要考虑及时转诊,以便获得及时救治。

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2.1但我们目前的情况是,经过训练的全科医生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我国的家庭医生是新生事物,医学院缺乏对全科医生人才的培养,只有对现有的医生进行培训,我们先后有5位医生参加了北京市全科医师培训,与工作量相比,取得相关资质和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医生数量明显不足。所以加强这方面人员的培训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我们正在着手准备。

2.2再就是对家庭医生的认识还有误区,很多观点认为家庭医生就是基层医生、社区医生,这会引起很多优秀的医生不愿意成为家庭医生,认为没前途、没搞头。我们在普及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也在着力掺入这方面的常识,以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热情和积极性,便于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3现有的家庭医生在培训和执业经验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基础理论薄弱,临床经验不足,有待强化培训和在工作中提高。

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从自身健康教育入手,着力解决,以尽快适应形势的需求,尽快投入到家庭医生的实施阶段。

参考文献:

[1] 胡睿;王夏玲;;家庭医生式服务助力社区卫生发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24期

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计划篇(10)

作为卫生计生部门的管理者,始终不忘学习,不断用丰富的政策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充实和武装自己的头脑。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卫生计生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对卫计工作要求,不断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为贯彻执行卫计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政策保障。

二、坚持人大意识,圆满完成区人大评议工作

今年,区人大常委会对我局开展了工作评议,为保证评议工作有序开展,我局成立了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制定并细化了迎评工作方案,圆满完成了人大评议工作。

三、坚持第一要务,努力推动卫生计生改革与发展

(一)坚持改革驱动,推动医改迈出新步伐

1.试点推进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在医院内部全面推行了全员聘任制,扩大了医院的自;切实落实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区医院已入组病种110种;在人事薪酬绩效分配制度改革上求突破,引导医务人员重公益、重技术、重服务;制定和细化各科室质量标准和考核标准,加强了医疗质量考核评价机制。

2.加强医疗卫生基层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我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筹备建设区蒙医中医医院的综合业务楼,项目的手续办理工作进展顺利;启动土黑麻淖卫生院建设,正在进行主楼室内装修、改造阶段。

3.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切实执行公立医院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的实施意见,截止9月底,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采药品856万元,区级医疗卫生机构网采药品2158万。

4.逐步建立“1+1+1”就医模式和分级诊疗制度。积极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体,在全区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为98064人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为44.4%;积极搭建区级医院与市三甲医院的双向绿色转诊平台,共有281名患者转诊入本级医院,197名患者转入上级医院。

5.认真开展区域医联、医共体建设。两所区级医院先后与北大人民医院,北京301、东直门等医院建立了技术帮扶关系;包医一附院、包钢医院对我区三所卫生院开展了对口帮扶,定期派遣专家到卫生院开展服务;区医院和麻池、哈林格尔镇中心卫生院率先开展了医共体试点工作,区医院选派11名医技人员每周定期到这两所卫生院进行技术指导;在全区选派21名骨干医师到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定点执业,在苏木、镇遴选3名影响力较大的名村医到苏木、镇卫生院开展诊疗服务,实现了医共体内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协作机制;成立了两所名医工作室。

(二)推进民生工程,确保各项政策得落实

1.严格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及妇幼健康工作。重新修订了全区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开展了以“基本公共卫生,我服务你健康”为主题的系列项目宣传活动,圆满完成了公共卫生各项指标。

2.狠抓重点传染病的防治与管理。以冬春季传染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为重点,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工作,有效遏制艾滋病、性病蔓延趋势;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全面落实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和督导治疗;稳妥推进计划免疫工作,建证率100%;继续完成重性精神病患者筛查及管理工作,我区严重精神障碍管理622人,管理率71.16%。

3.有序开展50岁以上农牧民健康体检工作。根据《包头市农牧民健康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年满50岁及以上的本市户籍农牧民体检8651人。

4.大力实施计生惠民工程。2017年,兑现城镇和农牧区居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1655人,发放奖励金额220920元;核定享受奖励扶助人员566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46人;为2329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309名基层计生干部投保意外伤害险100770元;为广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进行种植、养殖技术、就业技能等培训,先后帮助了200多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人员就业;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累计发放帮扶金20万元。

(三)强化医政管理,推动服务质量再提升

在区医院成立基层医疗业务指导科,定期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督查工作;全力打造护理培训中心,为护理人员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场地;继续在全区医疗卫生单位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行动,进一步提升了全区护士的技术操作能力和优质护理服务水平;妥善处置各种医疗投诉和纠纷。

(四)坚持转型发展,营造计生工作新气象

1.优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实行首接责任制、一次性书面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等办理制度,开通群众网络办事平台,进一步简化办理手续,优化办事流程。2017年,全区通过网络共办理一孩登记641户、二孩登记478户;再生育审批8件。

2.夯实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在全区范围开展了全员人口信息质量提升活动,建立全员人口出生信息和妇幼、疾控基层指导出生人口信息定期核对、比对制度,有效提升全员人口信息质量。截止目前,全区共比对出生医学证明发放信息1298条、儿童接种信息2651条。

3.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依托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乡镇、街道,为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体检、预防接种、慢性病防治等工作。开展了妇女生殖健康讲座,组织留守儿童关怀关爱活动,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注重统筹兼顾,促进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计划篇(11)

 

近年来中心频频刷新自身工作业绩,已连获两届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荣誉,2012年中心成功创建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入选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

 

1 家庭医生走到前台

中心以内涵建设为引领,积极探索家庭医生制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新思路和新做法,当好社区居民的健康“守护人”。

中心借助全科团队网格化管理优势,以居委为单位实施“家庭医生制全覆盖”。16个居委各配备1名家庭医生和1名家庭医生助手(由护士或公共卫生医生担任),以低保对象、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逐步建立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并与有服务需求的居民建立签约式服务关系。建立良好的家庭医生社区公示制度和沟通机制,极大提高了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着眼长远,中心对家庭医生责任制的支持系统不可或缺。对内中心整合病房、门诊、医技等支持系统,发挥与全科服务团队分工协作的作用,助力家庭医生下沉社区。对外构筑区域内外二、三级医院对家庭医生服务的支持机制。依托“3-2-1”区域卫生协同服务平台,引入华东医院、中山医院、同仁医院和长宁区中心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在医、教、研等方面为家庭医生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居民签约率和满意率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对身边的健康顾问、家庭医生已不再陌生,对其提供的服务内容如数家珍。家庭医生为签约对象及家庭建立健康档案、实施健康评估和健康管理;对慢性病患者、老干部及归侨等重点管理对象开展家庭医生约定式服务,提供门诊预约、家庭健康管理、用药指导等,与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医患关系,从而引导社区首诊、定点就诊、预约门诊以及双向转诊。

 

自2009年以来,中心以家庭医生为主体的服务模式初见成效,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得以充分延展,并以服务转型促进中心全面发展,即由原先的防治分离转型为防治一体,服务对象则由患者个体转型到其家庭,服务重点由疾病管理转型为健康管理。

 

2 人才工程见成效

人才储备是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之一。中心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02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5人;中级职称27人,本科以上学历42人;全科医师20人,4人经过全科规范化培养。公共卫生医师9人,注册护士42人。

 

在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上,中心广开渠道,为中心人才“蓄水池”引来源头活水:优秀人才重点培养,以聘用制、试用制,设置助理岗位等多种形式,在岗位实践中为青年人才压担子促成长;用好市、区育人载体,包括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师培育计划、区卫生系统“明日之星”、“全科引航计划”、“星云计划”等有效载体,引导有潜力的中青年人才在医疗实践中提升能力、展示才干;以开放、务实的视角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中心为具有潜质的优秀人才创造走出去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机会,或去台湾参观家庭医生服务,或去韩国参加亚太学术会议,力求使学员通过看、学、实践进而达到服务理念和医疗技术上的更新,并带动中心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中心还有计划地选送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选拔中青年业务骨干与华东医院、同仁医院专家师徒结对,建立对口协作关系,开展业务指导,提高专业能力。近三年中心共培养博士1名、硕士2名、硕士在读4名。

 

基于人才工程的学科建设亦取得了新突破。近五年,中心共获得课题11项,其中市卫生局课题1项,区级课题10项,在核心期刊20余篇。《督脉灸联合耳穴贴法治疗失眠》入选2012年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3 中医服务显特色

作为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单位和市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协作组组长单位,中心创新中医服务理念,丰富中医治疗手段,锻造青年医师队伍,中医药特色服务渐成品牌。

根据中医“治未病”理念,按照人群“未病、欲病、已病”的不同状态和服务需求,中心打造了集中医预防保健、中医诊疗、中医康复治疗为一体的中医一门式服务,形成“未病、欲病”人群的健康状态信息采集、健康状态辨识,健康咨询与指导流程和“已病”人群的中医药诊疗服务流程。依托协同服务机制,重点扶持中医专病建设。携手第六人民医院、华东医院等专家,开设了腰腿痛、颈椎病、哮喘、胃脘痛、不寐证等专病门诊,提升中心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目前能够运用的中医药方法达16种,能够掌握并推广应用的上海市中医适宜技术有12项。

 

先行先试,构建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模式。中心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参与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通过聚焦生活社区和功能社区人群,搭建包括“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管理系统”、医生工作站、医健通网站以及中心网站在内的四网一体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平台,提供以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高血压、糖尿病等为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开展体质辨识、养生保健指导、适宜技术推广和治未病理念宣传等,不断扩大居民对中医药的知晓度和使用率。

 

4 健康教育做品牌

为让居民更全面地了解中心的服务功能、增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意识、搭建区域健康资源共享平台、打造中心健康教育特色,中心于2010年起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天向社区居民开放,举办各类健康教育及便民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