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医疗安全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6:00:46

医疗安全论文

医疗安全论文篇(1)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并把制度的落实当作重中之重来抓,用制度来实现医院医疗安全。经过数十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完整有效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在保证医疗安全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因形势的发展,有些制度已不适应需要,有些制度还不尽完善。因此,一是要尽快完善制度,使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二是要抓制度落实,再好的制度如不抓落实,则等于废纸一张。三是制度的执行重在领导,重在医院的管理者,管理者应率先垂范,自觉遵守制度,并在管理中坚持执行制度,敢于负责,不怕得罪人,尤其对个别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医疗安全隐患的人,要严肃查处,绝不手软,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四是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学法、守法、用法,自觉遵守《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把遵守规章制度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三、加强医护人员的再教育、再培养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杜绝医疗不安全事故发生。要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掌握医疗新知识和新的治疗方法,学习新的医学理念和护理理念,逐步提高医务人员整体医疗护理水平,提高医护效果,避免因医技水平低而造成的不安全隐患。

医疗安全论文篇(2)

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常存在侥幸心理,对不安全隐患因素认知不足,并对规章制度不认真执行,极易在疲劳状态超负荷工作下发生疏漏等,这都是护理人员在平常工作中最常犯的错误。另外,少数护理人员还存在缺少法律意识、思念观念陈旧、规范意识不强、对患者权益不够尊重,缺乏对患者心理及生理的感受与体验等,这就极易激发与患者或患者家属的矛盾与纠纷。

1.2护理制度及相关规范执行不严

少数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违反常规操作、不严于职守。急救药品和护理单元药品的摆放和管理混乱,没有进行四查八对。对患者疼痛、发热、阴道出血等症状观察不够仔细;对病人疾病的判断、发展趋向和转归等都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甚至出现隐瞒或不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拒收危重病人等,这些都是引发医患纠纷的主要因素。

1.3医疗信息及专业技术素质不对称

有些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源自于护理工作技术上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意见分歧。患者及家属自身相关专业知识相对有限,不能正确认识相应医疗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对临床治疗技术及护理工作产生误解,往往就出现会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产生不应有的质疑态度。如果护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与患者及其家属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则无法进一步消除患方的不满情绪、疑虑等,就会导致矛盾激化,产生不必要的医患问题。因此,需加强对病患以及病患家属的相关专业知识科普和健康教育扫盲;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沟通技巧和防范差错意识,才能够有效避免护理中安全隐患、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纠纷,从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2安全隐患具体防范措施

2.1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强化对护理人员进行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相关诊疗护理规范等各方面规章制度的教育工作;医院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常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经常组织普法教育及医疗行政法规的专题讲座与坐谈交流,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当前,护理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通过自学相关专业知识,树立依法行医意识,规范自身护理工作行为。

2.2强化护理人员职业素养教育

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人文素养。规范行为举止,积极树立其敬业精神,如着装整齐、发型符合要求;表情谦和、面带微笑;佩戴胸牌;尊重患者的信仰、饮食习惯。对病人及其家属热情接待、礼貌待人、仔细倾听、耐心解答。并且要具备良好的交流技巧;言谈举止间体现出优秀、专业的护士形象。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及护理工作的实效性,护理部还要客观的对不同岗位和不同工作性质的护理人员,制定出相对应的教育与培训计划;并对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加以制定和完善。另外,为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如用药错误、压疮、药物外渗、非计划拔管、坠床等,还须制定相关的防范制度。为了进一步强化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还应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护理规范评价制度,最大程度地避免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与教育,要求相关人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服从工作安排,态度积极主动;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下,护理人员应主动询问、发现病患及其家属的要求,最大程度的帮助解决;同时,在尊重病人及家属的前提下,确保病人隐私。护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善于与其他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合作;学会换位思考,积极为病人着想,遵循伦理法律原则,全面维护科室及医院的公众形象。护理人员还必须善于判断、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问题,积极做好预见性护理;秉承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规范化护理的原则,全面确保医护质量和医护安全。

2.3建立医院护理安全制度,健全质量管理机制

护理部门应加强在护理质量、技术及制度方面的管理;建立一整套合理、有效的质量管理机制,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如护理例会制度;护士、护士长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护理管理制度;护理制度;护理质量检查及质量控制制度等等。同时,还应对护理会诊、抢救工作、护理单元药品管理、处理突发事件预案、标本采集、送检以及护理人员安全培训等工作均应健全其相应的管理制度。另外,还应加强对质量的控制,培养护理人员养成主动参与检查、监控以及管理的积极性以及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妇产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护流程;建立有效的护理安全事件上报系统;建立护理部以及病区护理安全自查、自检制度等等。并对以上规章制度予以严格执行,彻底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

2.4加强护患沟通,融洽护患关系

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全面增强护理人员自主服务意识以及工作态度,实现与患者之间的“无距离”沟通,为防范扩理纠纷奠定基础。由于,妇产科病患在住院期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导致其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此时,病患往往希望得到更多的心理安慰、人格上的尊重以及相关健康知识、疾病知识的了解。这就需要护理人员须以谦和、热情的工作态度,主动而耐心地做好病患的心理护理、健康护理、膳食护理、用药护理等工作,主动巡视、主动关心病患,视其为自己的姐妹,耐心帮助其解除忧虑、不安、疑虑等问题,避免与病患及其家属发生冲突。并通过理解、宽容的态度,谦和、理智地对待病患及其家属所表现出的疑虑、误会、不配合,甚至是一些不礼貌的行为,才能最大程度地预防发生护患矛盾。

医疗安全论文篇(3)

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阶段的医疗工作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正国家,有很多地方需要应用医疗器械。在发达国家,医疗器械的性能与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核心内容,但是在我国却一直都没有一个规范的条例用以监督医疗器械的安全与性能,只有一些个体的医疗器械生产者和经营者对其安全和性能进行了一些管理办法,但是这些不具备权威性的条例难以达到保证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作用,另外还忽视了跟多在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上应注意的基本点。本文笔者将在论述现阶段我国对医疗器械性能与安全现状的基础上,以发达国家对于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能的基本规范为蓝本,具体强调现阶段我国对医疗器械性能与安全的要求应注重的三个基本点。

一、 现阶段我国医疗器械性能与安全的现状概述

医疗器械常应用医疗工作中,各种医疗器械贯穿于医疗工作的整个过程,因此必须对其安全和性能对人体的生命和健康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如果在医疗器械的使用过程中若出现使用不当,或其他问题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无论是政府方面,医疗器械的生产厂家还是医疗工作者,都要对医疗器械的性能与安全加以严格的审核、制造和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才能保证更多人的生命以及身体健康。

事实上,合理的对于医疗器械的安全与性能的管理,应该是针对医疗器械这一客体制定的,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相关规定就是最好的代表。对于医疗器械的安全与性能,最终要的是规定其在生命周期内必须达到整体安全与性能的相关规定,无论是何种医疗器械都必须满足这一核心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医疗器械在医疗工作中的安全运行。在医疗器械要在生命周期内保证安全与性能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关基本要求的设定,具体精确每一个细节,细化对于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管理要求。

尽管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与性能意义重大,但我国现阶段还是疏于对这方面的管理,甚至没有一条直接针对这方面的相应法律法规。长期以来我国对医疗器械这一个客观事物都没有过多的关注,能够间接规范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管理办法,是针对医疗器械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制定的。我国将一些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关词汇穿插在对于管理人的法律法规中,直接要求医疗器械的经营者与管理者在对医疗器械进行经营管理的同时,要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性能。这样的管理条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整个医疗器械的运营过程中,无论是经营者还是管理者对于医疗器械的运转,都显示出良好的经营和管理态度。并且根据审查结果显示,生产企业符合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基本要求,经营企业也符合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审核要求。但是在两者检验都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往往医疗器械产品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并没有针对医疗器械这以课题进行明确的规定,经营者与管理者一是确实不知道生产经营的规范,二是以盈利为目的打了球,钻法律的空子。因此对于经营者与管理者进行再多的安全与性能的规范都是没有意义的,第一保证不了医疗器械的安全与性能,第二在追究责任的时候经营者和管理者经常推卸责任。

另一方面,证明医疗器械的安全与性能符合相关要求与标准的具体实物有很多,具体包括医疗器械生产的实验数据、医疗器械技术人员提供的技术手册以及符合相关检验标准的有效证据,除了这些理论上的东西外,还要求有一定的临床使用试用过程。但是由于我国没有具体的条例来要求制造者提供这些实际材料,知识单纯的依靠技术标准代替法规对医疗器械进行监管,这就导致了制造出的医疗器械没有一个合理的市场准入原则,继而产生安全与性能不能得到保障的问题。

总之,合理的医疗器械的安全与性能管理应该是以医疗器械为主要针对对象,要求医疗器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够有效的运行,然后再在这个核心的基础上进行细化的规范。但是现阶段我国并没有针对医疗器械这一客体的相关法律,我国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都是以对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管理为切入点的,这样的管理现状导致医疗器械运转出现安全与性能的问题却无处问责,另外还存在着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原则不合理的问题。

二、 完善我国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具体措施

上文中笔者已经详细论述了现阶段我国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现状,并明确指出了我国医疗器械在安全与性能方面的不足之处。本部分笔者将基于安全与性能上的不足,以发达国家对医疗器械方面的要求为蓝本,给出规范完善我国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具体措施。给饭我国医疗器械安全性能要从三个方面做起:首先要明确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客体、规范医疗器械的全寿命周期、规范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预设用途。只有对这些重要的医疗器械概念给与明确的规范,才能够使的我国对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基本要求有依据可言,才能真正达到规范我国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目的。

(一)明确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针对客体

基于上文的论述,现阶段我国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堪忧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我国现阶段没有一个对于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明确规范,只是在对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法律条文中提到了此项。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法律的针对课题问题,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法律文件都有明确的针对客体,这样才能使该客体的行为更加规范,反过来说,不论是什么事物后者是客体,没有一个仅仅针对于该事物的条例,它在法律上的受保护程度就是有限的。在发达国家,对于医疗器械有一个明确的单独条件,直接针对客体为医疗器械自身,要求医疗器械符合一定的基本要求,才能进行医疗服务行业。医疗器械的生产者与管理者负责医疗器械的生产与管理,他们在生产与管理的过程中也要遵守法律对医疗器械的基本要求,这样一来即保证了医疗器械的安全,又规范了生产者与管理者的行为。

我国在医疗器械的安全与性能的管理方面的最堪忧问题就是没有对医疗器械本身进行规范和明文要求,因此要想使得我国的医疗器械的安全与性能得以保障,必须明确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规范的针对客体。对于这一点,要求我国政府向发达学家进行学习,首先制定一个以医疗器械本省为核心的法律条例,再针对医疗器械应该达到的治疗目的和其自身应该具备的功效,进行系统的完善和补充,最终制定出一个针对于医疗器械自身的、明确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与性能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完成什么目的的条文。另外,该法律条文还要明确规定每一个医疗器械的明确使用年限,要求该器械在有效使用年限内能够正常运转,并且过了使用年限后要及时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运行,和性能上的一直高校正常。

总之,要先规范医疗器械的安全与性能,就必须出台一个能够以医疗器械为客体的法律条文,这是保障我国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基本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医疗器械有明确的市场准入条件,更加规范和安全,并且性能上有所提高,同时改善生产者与管理者打球,不注重安全与性能的现状。

(二)规范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的整个运转过程

如果说明确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法律条文的针对客体,是规范现阶段我国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基本前提,那么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就是在基本前提下的核心部分。规范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的运转过程是对医疗器械细节上的要求,从设计到最终功能的全部发挥,都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这一环节属于对医疗器械相关法律的系统完善。

全生命周期指的是机器从最初形成到功能得以全部发挥的一个过程,这一整个过程具体包括:设计、制造、运输、运营、售出与应用一整个环节。在这一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是应用的部分,但是医疗器械的应用之前具体有多长时间的待使用年限,是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来说,应用的具体方法决定了机械使用的是否正常工作,而机械在被应用之前的搁置年限决定了医疗器械的可应用时间,在这一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中,无论哪一个阶段的管理或者使用异常都能够使得医疗器械的作用不能得以有效发挥。这就要求政府对医疗器械在生命周期以内的每一个阶段都加以严格的规范,并要进行检查和记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医疗器械在全生命周期中都安全的运行,才能保证医疗器械的性能合理。

对于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的规范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部分。内在方面是指在投入销售之前的部分,也就是医疗器械的设计、生产、制造环节。具体包括医疗器械制作材料的选择,应该应用的制作方法、工具,以及预期达到的质量和对性能的验证这几个方面。外在方面指的是医疗器械在出厂之后的销售环节以及应用环节,要求销售者保证对医疗器械有合理妥善的保管,保证安全性能不受到损害,同时还要求医疗工作者在使用过程中保证造作得当。除了这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另外还要明确的规范每一个医疗器械的使用年限,即其全生命周期的周期长,使医疗器械只在该时间段运行,这样才能够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与性能。

即使明确了医疗器械的针对客体,使得医疗器械有了明确的市场准入条件,但是没有细节上的规范,也难以使得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性能得到保障,因此必须对医疗器械的全生命周期都加以规范。总之,对医疗器械的全生命周期加以规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明确某医疗器械的全生命周期是多长时间,另一方面要从医疗器械的设计到应用,一整个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细节都加以规范。

(三)明确医疗器械的预设目的

医疗器械的预设目的指的是在对医疗器械设计之时,就明确该医疗器械的具体用途,也就是明确在什么患者身上应用该医疗器械。明确医疗器械的预设目的与规范医疗器械的全生命周期一样,都是关于完善医疗器械法律条文的一部分。在医疗器械的预设目的明确中,不仅仅是对于产品的最终用途加以明确,而是要对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加以追究,要求医疗器械的每一个零部件,每一节设计都有作用有意义可图,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最终产品的安全与性能。明确医疗器械的预设目的是规范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我国医疗器械的使用现状确实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医疗器械相应的治疗责任事故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使用不当的最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专业使用人员的缺乏,另一方面是由于医疗人员的责任心不强。针对这一现状,医院可以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开设专业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和强化对医护人员的管理等措施来加以改进。规范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要从明确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客体、规范医疗器械的全寿命周期、规范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预设用途三个方面做起。其中明确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客体是基本前提,规范医疗器械的全寿命周期、规范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预设是具体的完善环节。

结束语:

我国现阶段医疗器械的安全与性能现状堪忧,继续出台相应的法律条文来规范和完善医疗器械的安全与性能,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式。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达到促进医疗器械的安全与性能得到有机保障的目的。

参考文献:

医疗安全论文篇(4)

【摘 要】回顾国外医院安全文化及其改进策略的相关研究,明确安全文化的构成要素,针对性地采取以证据为基础的安全文化改进策略,构建患者安全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伤害事件的发生。

医院安全文化作为医院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在确保患者安全、提升医疗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广泛关注[1]。研究表明,医院安全文化与医务人员行为、患者预后指标之间均具有相关性[2],积极的安全文化能够促进医务人员的安全行为,提高其不良事件报告意愿,同时减少医疗不良事件和药品差错事件的发生,降低患者再住院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此外,还能够降低患者安全类指标(PSIs)的发生率[3-4]和ICU患者的死亡率[5]。

然而,医疗机构要构建或改进安全文化,不仅要充分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以便根据关键点采取针对性措施,而且要明确各项改进措施的有效性、适用性和可持续性,进而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国外医院安全文化及其改进策略的相关研究,旨在为我国医院安全文化的构建及改进提供依据。

1 安全文化的构成要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安全文化,使其构建或改进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国外学者[6]将安全文化的构成分为7个要素:领导、团队合作、循证实践、沟通、学习、公正、以患者为中心。

1.1 领导

领导是影响人们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在有效的安全管理中,各个层级的领导均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管理者层级的安全管理职责详见表1。

1.2 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或称团队行为),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为完成某项任务参与到活动中的一个动态过程,主要涉及团队结构、团队动力和团队管理3个影响因素。在各医疗区域内,团队结构因患者需求而异,患者健康问题越复杂,对团队成员间跨学科合作的要求越高。团队动力是团队成员间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表现为协调、沟通、合作、冲突管理和决策等行为现象。团队合作的影响因素及构成详见表2。

1.3 循证实践

医疗服务过程中, 患者安全实践(或称患者安全措施)必须是以证据为基础的最佳实践,如标准化的流程、协议、核查表或指南等。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中心(The Agency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通过对患者安全策略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估分析,推荐医疗机构采纳并付之实践,包括10项强烈推荐措施和12项鼓励执行措施[7-8]。

1.4 沟通

沟通具有信息传递、情感交流、行为控制等功能。组织中的沟通分为单向( 如书面指令) 和双向( 如面谈、电话、电子邮件)两种,区别在于双向交流能够提供反馈以确保信息被双方充分理解,将误解降到最低程度。医疗服务过程中,一些关键环节上的沟通值得注意:患者交接或转科, 病历文书的记录质量, 事件报告,低层级员工的个人意见表达以及规模较大的组织内部和之间信息(如安全警告)传递障碍等。

1.5 学习

医疗机构要有效避免因医疗系统或流程缺陷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就必须从错误中学习并进行系统改进;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识别事件中的关键问题, 制定预防措施和可行性计划,形成安全报告,及时公布和反馈警示信息。教育培训至少应包括安全学、高可靠性组织、安全文化评价和系统改进等理论。此外,应能够从成功或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鼓励安全信息分享,并且评价学习过程、考虑学习计划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1.6 公正

公正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基础,它鼓励非惩罚性的、免责的不良事件报告环境,但需要衡量是个人责任还是系统失误。可以通过回答下面4个问题进行判断:(1)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行为是否是恶意的?(2)医疗服务提供者是否受到酒精或药物的影响?(3)医疗服务提供者是否意识到本人发生的错误?(4)类似错误是否会有两到三个医疗服务提供者发生?

1.7 以患者为中心

《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第4版)中明确“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系列标准,详细阐述了患者安全目标、医疗可及性与连续性、患者与家属的权利、患者评估、治疗等医疗服务规范。

2 以证据为基础的安全文化改进策略

安全文化改进活动以医院、科室、病区或医疗团队为单位开展,可以采取单一的干预措施,也可以采取由多个干预措施整合而成的一个多层面的综合干预措施。一系列改进策略被用于提升患者安全文化水平,并通过安全文化测评工具证实其有效性。

2.1 策略一:管理者巡视

管理者巡视( E x e c u t i v e W a l kRounds,简称EWRs)是医院管理层与一线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建立良好关系、识别和收集风险信息以保障患者安全的一个干预项目[9-10]。通过医院管理执行者深入科室或病区、与员工共同讨论患者安全问题、采取医疗服务改进行动及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一线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集体智慧,证实医院及管理者的患者安全承诺,进而改变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安全文化态度。

管理者巡视的频次为每周1次或每4周3次,时间30-60分钟,地点选择工作区域或会议室,由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参加。科室所有员工尽可能参加,但以自愿为原则。讨论前,管理者需要向员工明确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巡视的目的旨在构建安全文化,并保证谈话内容的保密性及免责性。讨论后,要求参加人员将讨论内容告诉本科室或病区内其他两个未参加的员工,以此扩大项目的影响力。

有效执行管理者巡视需7个步骤[9]:(1)准备。确保管理者的承诺和定期参与,以及质量安全管理部门的资源保障;制定清晰的工作流程、具体的时间表和反馈机制。(2)进度。预先制定管理者安全巡视时间表,协调管理者及其执行团队、支持患者安全的员工和其他参与者的时间。(3)执行巡视。确定会议地点、会议内容(应包括开场白和结束语)以及一系列特定问题。(4)追踪。构建一个强大的数据收集、跟踪和排序流程。(5)报告。与多学科委员会分享巡视数据资料,将改进项目分配给管理部门。(6)反馈。将结果和改进措施以清晰的表格形式反馈给参与安全巡视的管理委员会和一线医疗服务提供者。(7)测评。评价安全巡视对于提高组织文化的有效性。

2.2 策略二:结构化培训项目结构化教育培训( S t r u c t u r e dEducational Intervention)项目[10]基于有效人为因素培训的4个关键原则:入门培训、行为内化、反复强化、数据驱动改进。以手术室这一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多科合作密切的特殊区域为例,从3个方面开展培训:连续规范化教育、团队自我评估(Team Self-Review,简称TSR)的理论与实践、接近错误事件报告的理论与实践。

2.2.1 连续规范化教育围绕影响患者安全的非技术因素(或人为因素)这一主题,以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的形式开展,用于提升医疗服务提供者对于人为因素在影响手术室患者安全方面的理论认知水平。

2.2.2 “团队自我评估”系统涉及术前准备介绍和术后总结两个方面。术前准备介绍通常包括专业化外科手术排序、设备核查、患者名单、潜在技术障碍及人员因素(如团队在理解沟通上的准备)等方面内容。术后总结是由团队中任一成员发起的小型团队评价活动,主要反馈非技术因素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同时上报给研究组用于分析“团队自我评估”方法的成功经验和任务完成状况,通过简讯形式反馈给所有手术室员工和管理层。可以利用录像带记录一天的工作实践,再以回放的形式刺激回忆、增强术后总结效果。

2.2.3 接近错误事件报告要求手术室员工以书面形式报告接近错误事件而非引起伤害的事件,经过专业分析,为改进提供依据,结果反馈给员工审议并采取行动。

2.3 策略三:结构化学科间会谈模式

结构化学科间会谈模式[11](StructuredInter-Disciplinary Round,简称SIDR),是一个将结构化交流工具与学科间常规会议相结合的安全改进策略,用于加强病区医护团队在制定诊疗计划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一个由病区医师、护士、药师和社会工作者以及病历管理者组成的工作组,共同确定SIDR实施的最优时间、地点、频次以及结构化交流工具的内容,确保重要的患者诊疗计划得到讨论。如,按照工作组推荐,SIDR每天上午11:00在护士工作站开展,持续30-40分钟,由一名病区医疗管理者和一名护理管理者共同执行巡视,病区所有住院医师、护士、药师、社会工作者、病案管理者参加。结构化交流工具应用于病区内所有24小时内新入院患者,其他患者也需讨论,但不采用结构化表格。结构化交流工具表应包含的内容见表3。

2.4 策略四: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Crew ResourceMa n a g e m e n t,简称CR M)[ 1 2 ]用于培训和提高组织人员的沟通、领导、人际关系、矛盾化解等团队交流与协作行为技能。通过沟通技能的培训,团队成员间可以相互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实现合作的最大化、失误的最小化。C R M 培训适用于所有高风险临床科室,外科系统通常会选择技术相对稳定、风险相对较低、时间固定在60-90分钟之间的常见手术开展模拟培训,共分为3个阶段,详见表4。

2.5 策略五:三位一体最佳患者安全项目

三位一体最佳患者安全项目(theTriad for Optimal Patient Safety project,简称TOPS)[13]通过开展多学科团队培训、构建以病区为基础的安全团队、患者参与团队工作并评价安全活动效果等措施改进病区的安全文化。对病区护理人员、医师、药师及其他员工开展多学科团队培训,内容包括(1)专家介绍安全文化及其现状;(2)播放医疗伤害事件的视频,围绕“个人行为和医疗系统如何造成医疗错误的发生”展开讨论;(3)以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介绍团队合作行为和沟通技能;(4)模拟临床场景,小组角色扮演,新技能实践及参与多学科间对话;(5)以对课程学习内容和下一步工作的讨论结束本阶段培训。

培训完成后,构建一支优秀的多学科病区安全团队,即三位一体病区安全团队(Triad Unit Safety Teams,简称TrUSTs),旨在加强、维持并扩展TOPS培训学习,围绕病区患者安全问题开发跨学科合作的新机制。TrUSTs按医院区域划分,其核心功能是识别和捕获员工通过网络、纸质或口头报告的以病区为单位的安全问题,采取直接的行动或政策建议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智囊团分析质量和安全改进活动,树立团队合作的榜样。此外,TrUSTs组织和传递患者安全教育活动,包括大型多学科会议和小组技能课程,以加强团队合作行为和沟通技巧。

医疗安全论文篇(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92-02

由于目前医学技术尚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诊疗需求,在实际诊疗工作当中会出现各种情况的医疗缺陷。医疗缺陷的发生会引起患者不满,少数患者甚至会采取极端手段,发生暴力伤医事件,进一步恶化医患关系。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医疗缺陷的内涵,医疗缺陷的成因,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医疗缺陷的管理,持续不断改进医疗质量,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 医疗缺陷的概述

1.1 医疗缺陷的概念 医疗缺陷是指在医疗活动中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医疗事故及其他医疗差错或缺点。研究医疗缺陷成因的目的在于减少医疗缺陷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医疗过失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都属于医疗缺陷。医疗缺陷多发生在检诊、抢救、用药、手术、护理等环节上[1]。医疗缺陷是医疗过程中不符合医疗行为规范及技术标准的一种特殊表现,主要是指由于医疗、护理、服务中的失误、失职及管理过程中的不完善而形成的质量不足或服务不满意,其范围包括日常医疗工作中发生的医疗事故、医疗护理差错、医疗问题及医疗护理缺点等。

1.1.1 国外医疗缺陷的现状 在加拿大、新西兰和英国等国,10%的患者每年都要遭受一次医疗缺陷事件;美国每年有9.8万名患者因医疗过失死在医院;全世界每年有140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据美国医学会1999年11月的官方报告,在美国,每年约100万例医疗缺陷发生,其中约4.4-9.8万人死亡,远高于乳腺癌、AIDS和交通意外死亡的人数,造成170-299亿美元的损失,而这些医疗缺陷半数以上是可以避免的[2]。

1.1.2 国内医疗缺陷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同类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更严重。在我国,据有关医疗质量调研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在医疗中常犯的错误:技术方面占35%,忽略必要的信息占16%,不小心占11%,没有依照规则占9%[3]。因此,在医疗过程中,要将医疗的缺陷降低到最小程度,医院开展医疗缺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缺陷管理不是完全杜绝工作中出现“缺陷”,而是要以“零缺陷”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即通过制定相关医疗管理方法来约束医疗活动,然后进行检查督促、发现和处理缺陷,达到改善医疗质量的目的[4]。

1.2 医疗缺陷的成因 人总会犯错,我们不能期望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不犯错。医疗缺陷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医务人员的本身因素、医院的管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1.2.1 医务人员个人素质 主要与医务人员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如与病人的沟通不到位、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未及时落实会诊意见及设计的治疗方案、检验结果错贴或登记错误。知识技能缺乏,如抢救决策失误、治疗原则、措施、方法失误,未发现阳性体征、药物使用不当及滥用等等。医疗缺陷的医方原因主要表现在服务态度差、医疗护理不规范和医患沟通不够等[5]。

1.2.2 医院管理因素 医院管理不严,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部门之间协调不力、流程不畅、组织设计和结构缺陷。医疗安全制度不全与措施不到位,如无健全的医疗纠纷报告制度、无合理的医疗费用管理等,医疗资源(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状况不佳,如培训不利、无经验而又缺乏上级指导、仪器配备不足等。安全预防措施不到位,如无质量控制手段、试剂变质、药品未按规定要求保管等。

1.2.3 外部因素 病人个体特征不典型,配合程度较低,医疗保健制度不健全,医疗机构行政执法不严等。

1.3 医疗缺陷应对机制

1.3.1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管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即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就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途径。其特点是“三全一多样”,即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全过程医护服务工作质量管理和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体系,采用的管理方式是多样的,通过多样化管理来实现全面护理质量管理方式[6]

1.3.2 构建医疗安全管理系统 医院不发生医患纠纷,不出现医疗事故是不可能的。医疗安全系统化管理旨在把医疗安全作为系统工程进行分工管理,实行高层决策,整体安排,逐级负责,防范为主,“监、管、建”并举,全方位强化。在质量至上的新时代,医院的经营方向就是质量经营,重视医疗缺陷的研究,可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使医院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医院安全管理向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1.3.3 建立减少或免于惩罚的医疗缺陷报告制度 对于如何完善和健全相关制度,多数国外学者认为应该建立一种不带惩罚措施的医疗缺陷报告机制。有调查显示,当去除惩罚机制,医疗缺陷的报告率显著上升达10倍甚至20倍。防范医疗缺陷,Leape认为至关重要的事是要认识到医学如同其它领域,缺陷也是由于人类所建立的系统和组织的失误所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医疗缺陷通常是由于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是系统和组织的问题,几乎很少是由于个体的疏忽或行为不当所致[7]。

1.3.4 加大监督考核力度 为了加大监督考核力度,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服务质量,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准确操作、合理用药;要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的法律规章制度教育,结合具体案件进行医疗过失警示教育,以引起医务人员对医疗过失的重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1.4 提高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疗安全(medical safety)是指通过积极的手段、方式的设计和运用以防止医疗错误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的行动[8]。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的基础,是实现病人权利的重要条件,也是患者选择医院的重要标准。目前医护人员及医院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完善管理上的不足,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而努力。

2 结 论

综上所述,世界各国对医疗缺陷的防患均予以高度重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然而,由于国情不同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西方国家之间在医疗缺陷的研究视角、形成原因、防患措施等方面所达成的认识也有所不同。这对我国在当前形势下,积极应对医疗缺陷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积极研究应对医疗缺陷的长效机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对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现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新潮.加强医疗缺陷管理.确保医疗安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5:277.

[2] Rosenbloom M.Medical error reduction and PDAs.International Pediatrics,2003,8(2):69-77.

[3] 孟普.医疗不良事件已成世界性问题[J].医院管理论坛,2007,24(11):28-30.

[4] 李珩.医疗缺陷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效果[J].医院管理论坛,2009,27(5):32-34.

[5] 李平.医患纠纷引发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淮海医药,2008(1):88-89.

医疗安全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7-0105-03

“医本仁术”,自古以来,医疗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大使命,履行着治病救人的崇高职责,医师享有悬壶济世的“救命恩人”的盛誉。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权利意识的高涨和法制秩序的建立,特别是在2002年4月1日起,人民法院审理医患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后,医患纠纷案件数量猛增,使医疗陷入了尴尬。所以,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工作成了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疗系统有组织地、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对患者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的活动。建立完善的医疗风险管理组织系统,能够增强医疗风险管理组织系统的内在能力,保证分级管理有效运行。医疗风险管理组织根据临床、医技科室所存在的医疗风险的不同程度,制定出医疗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提高医务人员自觉防范医疗风险的意识和解决医疗纠纷的能力。

医疗风险管理组织系统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决策层,由医院院长和副院长组成,其主要职责是从医院整体的角度出发,批准医疗风险管理目标,明确各个医疗风险管理人员的角色和职责,认真审核由管理层或风险管理部门提出的重要医疗风险议题和计划决策,并定期审核,批准风险管理措施,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制定相关的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等。

第二层为管理层,是指由医院各直属部门的最高领导组成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其中可由一名熟懂风险管理业务的副院长担任委员会主席和由有关专业风险管理人员组成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的核心职能是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而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能是根据风险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做出经营或战略方面的计划和决策。

第三层是执行层,由医院各部门下属的各科室领导组成,同时可根据各科室的特点、条件和需要,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其主要职责是:了解本科室各方面医疗风险情况,收集本科室的各种医疗风险信息,总结归纳并上交管理层,同时认真执行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指示、命令和措施,及时处理科内的医疗风险防范和纠纷。

第四层是操作层,是指本科医务人员,操作层的主要职责为:根据医疗风险的整体目标和分解的具体任务计划,认真作好本职工作,不触犯危险因素,减少导致风险原因的出现,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配合上级搞好医疗风险的调查和研究,保证医疗风险信息的真实;认真贯彻医院领导下达的指示、命令,相互协作,并将医疗风险损失控制到最低。

临床科室是医疗风险管理的关键部门,既是医疗风险管理组织的执行层又是操作层,临床科室之间的医疗风险度是不同的。准确、科学界定临床科室的医疗风险度是做好医疗风险管理的基础。为了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区别对待医疗风险和不同的临床科室,针对性管理,准确评价抵抗医疗风险的能力,增强临床科室自觉防范医疗风险的意识。我院自2005年开始,实施临床科室医疗风险三级管理办法,取得了一定效果,达到了降低医疗风险发生率和医疗风险成本的目的。

1 操作方法

医疗安全风险等级标准,进行医疗风险级别认定。通过分析医院在实现其未来战略目标的医疗服务经营过程来识别可能出现或已经存在的医疗风险的类别、形成原因及其对医院的影响,根据医务人员的自我发现、他人提醒、内部检查、执法监督部门的检查发现,管理层对医疗风险的定性分析,剖析问题的性质和发现根源,确认风险性质。

根据前五年统计的医疗纠纷发生率、因医疗纠纷发生的经济损失情况、发生纠纷后补偿额度、科室收治的病种易出现危重病情的发生率、医疗工作的危险程度等将部分手术风险高的科室界定为一级医疗风险科室;医技科室和少部分内科科室界定为三级医疗风险科室,其它科室均为二级医疗风险科室。每年根据科室开展的技术风险情况、实际发生纠纷的原因和新增科室,由科室提出调整医疗风险级别的申请,经管理层批准,报院学术委员会研究决定是否准予进行调整。

2 确定不同风险级别的考核要求

对医疗安全进行量化考核,对医疗风险度不同的科室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建立详细的指标体系,确定不同风险级别的科室可以发生医疗投诉、医疗纠纷的例数和发生经济损失的额度进行量化考核。

实行医疗安全奖“一票否决制”,规定自然年度内各级风险科室申报医疗安全奖的否决标准。各级医疗风险科室发生的医疗纠纷和经济损失达到以下相应的条件时取消年终科室医疗安全奖的参评资格:

一级风险科室:累计经济损失5万元及5万元以上,或全年发生医疗纠纷3起。

二级风险科室:累计经济损失3万元及3万元以上,或全年发生医疗纠纷2起。

三级风险科室:累计经济损失1万元及1万元以上,或全年发生医疗纠纷1起或医疗投诉3起。

3 讨论

3.1 临床、医技科室的医疗风险度不一致,年度“医疗安全奖”评选和质控考核时只有一个标准,难以体现临床科室的医疗风险控制管理成效。

临床专业由于专业不同,每天面临着大量的患者和患者家属,要对各种疾病进行分析、诊治的同时,要履行各种告知和沟通,对患者的疾病要直接作出诊断并制定切实有效、安全廉价的治疗方案,并保障治疗连续进行;而医技科室大都依据临床直接为临床服务,所提供的辅检报告也仅供临床医师参考使用,其医疗风险度明显低于临床科室的医疗风险度。

临床手术科室包括进行介入治疗的科室,需要经常进行有创操作,其医疗风险度又显然比常规用保守方法治疗疾病的非手术科室的风险度高,非手术科室虽然有时也经常进行一些有创检查,但一般情况下,有创检查的创伤相对于有创治疗的创伤要小得多。越是医疗风险高的科室,防范医疗风险的措施越多,防范意识越强。通常在年终表彰医疗安全先进科室的评选过程中按照一个标准,没有客观、公平地对待风险度和医疗风险发生率进行评估,不能有效地体现高风险科室控制医疗风险降低医疗纠纷的管理成效。

3.2 医疗风险管理组织的管理层有针对性地对临床科室的医疗风险采取预警式管理,对医疗风险事件进行分类处理,将医疗风险损失成本控制到最低。

针对医疗风险度的不同,采取预警式管理,根据医疗风险的不同警情分级实行不同的应急预案,而达到高效、优质的管理状态,即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管理层会根据高风险科室的医疗风险情况制定、完善各项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强对高风险科室的医疗行为和医疗质量的监督、检查,督促这些科室认真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完善各种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管理层经常会深入到这些科室的医疗活动中,从管理的角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科内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到位,对高风险科室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医务工作通知”的形式发出整改通知,并督促落实,结合操作层、执行层和管理层进行三层管理,防范医疗风险。对于医疗风险度低的科室主要由执行层进行管理。要求操作层的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层加强日常教育和管理,管理层进行监督即可将医疗风险降到最低。

3.3 根据临床科室不同的风险度等级,为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和预防管理对策提供依据。医疗风险度较高的科室各种医疗文书和需要与患者进行告知沟通的项目也多一些,告知内容要求的更严格和详细,若出现医疗意外所造成的后果也较严重。所以对医务人员的素质、技术、道德要求都相对较高。从对技术人员的选择到技术的训练,涉及到整个成长过程的培养和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技巧训练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提高奖惩力度,坚持医疗安全讨论制度。科室对所发生的医疗纠纷必须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报管理层。管理层对特大医疗纠纷还需组织院内专家进行讨论分析,年终组织全院科主任对全年的医疗安全工作进行讨论。对开展的一些高风险的治疗项目,管理层提前介入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谈话暨“医务处再次谈话”,尽量将医疗风险降到最低。

3.4 通过对医疗风险分级管理,确定了不同的风险发生率和经济损失额度,医务人员对防范医疗风险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邀请法律专家分别在院内、科内组织学术讲座或座谈会进行医疗安全教育,科内认真执行医疗安全讨论制度,每月对医疗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开展诊疗活动,增强自我法律保护意识和医疗安全防范意识。

3.5 通过医疗风险分级管理,建立风险评价系统,对技术风险度和社会风险度进行评价。技术风险评价系统可能会发展为各种疾病争取不同诊疗手段对患者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概率的特有评判模式。通过对各种治疗手段评判结果的分析,可以减少甚至停止开展具有极高风险的医疗服务项目,不开展不具有诊疗条件的项目,从而控制医疗风险的发生,确保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医院风险管理成本,减少医院责任风险和经济损失。使医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钱矛锐.医疗纠纷的成因解析及其对策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07年09期

[2] 张亚宁.实施重点病例分类监管的医疗安全管理策略之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8年05期.

医疗安全论文篇(7)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疗质量

1、完善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实施、考核及改进措施。

(1)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即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病历书写规范管理制度、会诊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护理分级制度、死亡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同时规范落实转院转诊制度及院外会诊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使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有章可循,服务过程程序化、标准化。

(2)逐步推进临床路径工作,修订完善临床路径相关文本。达到或超过区卫生局要求我院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要求。

2、医疗技术管理。

(1)医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以维护人的健康利益、促进医学科学进步、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为工作目标,兼顾医患双方的利益。对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全程追踪管理与随访评价。定期监督检查,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价值、社会价值、应用能力、临床疗效、综合效益、不良反应、伦理道德、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存在的缺陷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反馈改进,对改进情况追踪检查。

(2)医疗技术风险及突发事件预案。医疗技术风险及突发事件预案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要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医疗技术损害,保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减轻医患双方损失,防止严重后果发生。

(3)对实施手术、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授权”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与质量绩效评价。按照我院手术医师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对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能力与质量绩效评价。

(4)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按照新技术建档制度对新技术的技术原理、实施方法、质量标准、操作要求、场所等条件,运行情况、评估、中止,患者例数、病情、并发症、记录在案,及时整理归档。

3、坚持文书质控各项举措,提升医疗内涵质量

病历质量管理。加强环节质量的监控,定期或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病历质量,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病历中查房、病例讨论、医嘱病情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控。注重提高终末病历质量,每月对抽查的终末病例进行点评,不断提高病历质量。

二、医疗安全管理

医疗安全是医疗管理的重点。医疗安全工作长抓不懈,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各司其职,层层把关,切实做好医疗安全工作。

1、继续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依法规范行医,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及技术准入,加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适时在院内举办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讲座、培训。

2、加强医疗安全防范,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对于给医院带来重大影响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不良事件,要进行责任追究,着重吸取经验教训。

3、做好疫情常态化工作。加强对新冠肺炎的学习培训,要求每位临床医护人员做好流调工作及排查工作,不放松警惕。

4、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强化疑难、医源性损伤、特殊、危重、严重并发症、纠纷病人等的随时报告制度。

5、加强医疗安全院内巡查,每周固定周二至周四汇同护理部及院感办分别对三大临床科室进行医疗安全检查.定期召开医疗安全会议,通报医疗安全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总结经验。

三、人员培训及继续教育

1、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继续加强业务学习管理,并进行考核实际学习情况。积极派人参加州市组织的各种培训及讲座活动,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及医疗质量。每年要邀请州内、市内知名专家来我院进行技术指导、学术报告。

2、继续强化“三基”培训,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范,加强考试考核内容,以“三基”为基础,加强医务人员应知应会知识培训和考核。同时加强对《抗生素使用原则》、《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处方管理办法》及《医疗核心制度》的学习,要求全院人员都能够掌握。

3、根据目前医务人员现状,尽可能的选送医师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对外出学习返院医师增加科室考核环节,写出学习体会,在科室内组织医务人员听取学习汇报。涉及多学科时,可在院内举办讲座。

四、临床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非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加强环节医疗质量监控与管理,强化核心制度落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2)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3)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落实医院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4)加强重点病种质量监控管理。

2、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除了类同非手术科室管理外,重点监控。

(1)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2)加强围手术期质量控制。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及时沟通并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前查对无误。术中:手术操作规范,输血规范,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式改变等及时告知家属或委托人。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

(3)严格执行卫健委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指南。

(4)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

3、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加强医疗文书书写及质量监控。

(2)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落实各种预案与措施。

(3)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4、急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加强急诊质量全程监控,落实首诊负责制,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科间配合密切,保障患者医疗服务连贯性。

医疗安全论文篇(8)

  20xx年是积极上进的一年,也是评审三级医院的一年,在这一段时间里,神经内科将严格遵守临床医疗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努力提高医护人员质量,以安全,优质,高效的全层服务,打造一流品牌人性化的临床科室。现将工作计划列表如下:

  — 、继续强化本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医疗队伍的素质。

  认真落实总住院医师制度,把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落实到实处。切实抓好医疗安全工作,提高安全意识,从医疗活动的每个具体环节上,防范医疗风险。加大科室感染控制力度。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执行,作好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果应达标。同时,作好随时消毒、终末消毒、日常消毒工作。使用后的物品按处理原则进行消毒,一次性物品按要求管理、使用、处理。每月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培训,加强无菌观念,护士长等人做好监督工作。

  二、继续提高神经内科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和素质

  继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充实整体护理的内涵,推出我科护理理念: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满意为前提。定期进行考核,通过目标管理促使医护人员观念转变,增强奉献意识,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从而促使医疗质量提高。

  三、坚持业务学习每周1次,每月在科室内举办医护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培训。计划派出1-2名医师外出进修学习新技术,新疗法,不断提高全科医疗水平。做好医疗文件书写,杜绝医疗差错出现。

  四、继续抓好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医疗质量及服务意识的提高,关键在于全体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而职业道德意识的提高,必须有赖于经常性的、规范性的思想教育。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严格贯彻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八个“不准”,树立良好的医风医德,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们的基本要求。

  五、继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在神经介入方面争取更好的成绩,提高神经介入诊治水平,建立初步的康复治疗体系,增加康复治疗项目,促进脑血管病治疗水平提升。

  六、加强学科科研建设,申请高水平科研项目,提高省级论文、部级的数量与质量。

  以上是20xx年神内一科的主要工作计划,希望得到全体神内一科医护人员的大力支持与全面的配合,同心协力的完成工作,在所有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再创辉煌!

  医生年终个人工作计划2

  1.加强科室自身建设。我们将在20__年继续加强自身的医疗质量及制度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有经验化管理逐步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时俱进。

  2.认真贯彻落实十四项核心制度。医护人员首先要严格遵守首诊负责制,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保证医疗质量,重点加强医患沟通和主任查房的规范落实;认真落实科室各项讨论制度,不拘泥于形式,要通过讨论真正解决患儿诊断及治疗中的难点,并总结经验教训。

  3.进一步提高病案书写质量。主治医师要每天检查住院医师书写的病历,对不符合书写规范的地方及时纠正。主任医师要每周抽查运行病历,对于病历书写从理论层面给予指导。

  4.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严格按医院制定的管理规范、工作制度和评改细则,开展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疗防范措施和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实行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严格按医疗操作规程标准开展医疗活动。

  5.强化科室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科研水平。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并积极参加院内外的学术会议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继续在临床工作中总结临床经验,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杂志,提升知识层次,拓展科研思维,积极开展科研课题,发表相关医学论文。

  新生儿科是一个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科室,我们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在院领导的指导下,全科医护人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使我科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我院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生年终个人工作计划3

  一、医疗方面

  为了进一步加大医疗质量管理力度,注重医务人员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成立医疗质量督察小组:分内科系统、外科系统、门诊、医技等小组,负责规范、督察全院临床、门诊、医技等科室任何与医疗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

  二、临床科室

  重点抓病案质量(包括现住院病案、归档病案)、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患医疗差错和事故等,组织医疗质量督察小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细则及奖惩制度。

  1、病案质量:严格按《__省病历书写规范》(20__年修订版),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其相关资料的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规范化要求。①每月不定期组织督察小组下临床,分项检查现病历质量并做出评比。②每3个月抽查归档病历质量并做出评比。

  2、合理使用抗生素:依据__市医院__年9月编写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试行),督察临床医生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参照该书第三节“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查看。①使用的适应症、禁忌证。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原则。

  3、防患医疗差错、事故及纠纷:①从既往的病历检查中发现电脑打印病历的许多漏洞与隐患,为了真实、及时记载病人的病情变化,规定入院记录、首次病程及手术记录等记录可由电脑打印,病程记录必须用钢笔书写。②强调真实、准确做好《死亡病例检查登记》、《重危疑难病例讨论登记》、《抢救危重病人登记》及医师交 班本等项目记录。

  三、门诊部

  1、进一步完善各科门诊功能,做好感染性疾病预检分诊。

  2、设置、安排门诊部专家栏,公布各位专家的专业特长与出诊时间,方便病人就诊。

  3、组织质控督察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细则及奖惩制度。定期(1-3个月)组织督察组依照《__省病历书写规范》(__年修订版)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试行)查评门诊病历及处方。范文大全

  四、医技辅助科室

  组织医疗质量督察小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内容、方法及奖惩制定。

  具体待定。

  五、科研工作

  1、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1—2个科研课题,并为此创造条件而努力。

  2、与上级医院联系,开发科技含量高的项目。

医疗安全论文篇(9)

疗行为通过综合管理达到安全平衡的运作机制。在法理上研究这三者间的互动关系是在私法的范围内讨论的。当然,

这种安全体系遭到破坏时并不排除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应司法救济等公法领域相应机制的介人。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

目的是将医疗安全放在社会整体背景下,以医疗与秩序、安全、效率、发展诸基点间的互动,揭示医疗一社会关系的本质。

【关键词】 医疗安全;法理分析;法律价值

【中图分类号】d922.16;r05

【文献标识码1 a

【文章编号】 1007—9297(20__)02—0__—05

on medical safety·chen bin,law school w uhan university,430072

【abstract】this article thought the term of medical safety is a lawful,order,benign。healthy system,which was formed

by medical institution,doctors and patients in order to come the goal guarantee medical action value.to achieve this object,

safety and balance operation by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ust need.in theory of law ,research the interaction about med ical

safety is under private law.of course,relative mechanisms such as hygiene administration and judicial relieve in public law is

necessary when m edical safety system was destroyed.

【key words】 medical safety;juristic analysis;juristic value

、医疗安全破坏论— — 医疗纠纷

当医疗安全这种平衡遭到破坏时,一种非良性的现象就会

出现,这就是医疗纠纷。这种失衡现象并非无约束,因为它将被

司法或行政强制力所制约,从而进人到另一种公法调整的运行

轨道上去。

与一般的医疗纠纷的概念不同, l j本文认为,所谓医疗纠纷

不仅指医患双方相关人员对医疗技术行为所致后果存有不同看

法,引发争议,并诉诸法定程序解决的事件,同样也包括由医疗

服务价格、医疗服务态度等引发的争议。本文认为,医疗关系是

民法上的契约关系,具有合同的性质。 2 j在这种特殊合同的履行

过程中,许多法内、法外的因素同样影响着一种安全平衡机制的

形成。

从表现形式看,医疗纠纷可依其争议标的划分为:1)因医疗

服务价格引发的医疗纠纷,又包括医疗服务定价、费用结算和医

疗保险诸方面;2)因医疗服务态度引发的医疗纠纷;3)因医疗技

术行为(包括医疗差错、医疗事故)引发的医疗纠纷。具体分析

如下:

(一)医疗服务态度

医疗服务态度与医疗纠纷的发生,表面上没有直接的因果

关系,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医疗服务态度是诱发争议的潜

在性因素。因为冷漠的态度会直接导致医患双方的互不信任,

从而诱发争议并影响着争议的解决。

(二)医疗服务价格

医疗服务不仅是安全第一,它的风险也要有所认识。应该

说,医疗风险集中在费用的负担能力和身体、精神损伤两方面。

医疗服务定价是否合理、完善,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在服

务价格的认同等影响很大,并进而影响医疗安全。

对于患者而言,不规范的医疗服务价格严重损害了他们的

利益。对于医疗机构,患者对医疗费用的拖延已经严重影响了

其发展。此外,对于医疗纠纷的巨额索赔,医疗机构也忧心忡

忡。对于医务人员,由于医疗风险的客观存在,如何分担风险就

成为了安心之急。采用医疗保险合理分散医疗风险,减轻医疗

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的负担,应该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三)医疗事故纠纷

由医疗技术行为引发的医疗纠纷包括医疗事故与医疗差错

事故两种。而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

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

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事故是破坏医疗安全的头号杀手,同时也是影响社会

稳定的重要因素。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om,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的一份报告《犯错的是人— — 建立一个更为安全的

保健系统》震惊了美国上下。报告指出:美国每年估计有98000

人死于可以预防的医疗差错。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美国每年死

于工伤、 交通事故和aids的人数。 由此可见,预防、控制、减少

医疗事故的发生以及合法、有序地解决因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不

仅对医疗服务三方主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具有深刻而广泛

的社会价值。

二、医疗安全的法理分析

从法理的角度分析医疗安全,是为了揭示医疗这一社会现

象的价值所在,从中理解医疗安全机制的应然性和实然性,即为

什么要医疗安全和如何保障医疗安全。首先要认识到,医疗安

全绝非医疗服务的唯一价值所在。如果是,那么只是一种主观

主义与绝对主义的偏颇之见。who认为:“健康是一在心理上、

生理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也就是说,以维护患者身心健康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1卷(第2期)

为目的的医疗服务同样负有促进社会健康的责任。换句话说,

医疗服务不仅仅是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三方的关系,它同

样涉及社会这个大系统,这也就是本文一直强调的,讨论医疗价

值应该放在社会背景下进行。

如前所述,医疗安全是基于自由、公正、有序、效率、发展的

相互支持。它与这些基点一起构成了医疗的价值体系,即“一个

人所持的或一个团体所赞同的一组相关价值0-[4]以下,我们具

体分析。

(一)利益

从本质属性上将,利益是社会主体的需要在一定条件下的

具体转化形式,它表现了社会对客体的一种主动关系,构成了人

们行为的内在动力。 5 j

社会关系中的利益关系总是表现为矛盾与统一,冲突与协

调的状态。这种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得尤为突出。而最

主要的是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应该说,社会利益是第

一位的,它反映了公众对社会文明状态的一种愿望与需要。

具体到医疗领域,利益对于三方主体都有深远影响:(1)患

者愿意花最少的钱维护最大的健康利益。(2)医务人员要完成

医学职业价值观和医疗经营价值观的统一。 6 (3)医疗机构要协

调好社会责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私利对公利是有负面影响的。但是,“追求私利的个人行

为,在既定的合适法律和制度结构下,会无意中造成有利于社会

利益的结果。”l7 j关键是,如何确立合适的制度结构。

(二)秩序

秩序是社会基本价值之一,它的存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必

要前提,它总是意味着在社会中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关系的稳定

性、进程的连续性、行为的规则性以及财产的安全性。而秩序一

旦被打破,偶然和不可预测的因素就会不断干扰医疗服务运行,

从而使医患之间信任减少,不安全感增加,从而诱发纠纷。

(三)自由

自由的概念因学科的不同而理解不一。在法学领域,自由

是指人的权利,即自由权。追求自由是人类固有的本性。人类

的历史就是不断实现自由的过程,“文化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

向自由的一步。”【 j

在医疗服务中,首先,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医生主导走向了

社会契约式。这就是患者自由权利进化的体现。体现在具体的

医疗契约中,就是合同自由原则。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

由,制度同样推动历史的发展。“从身份到契约只是历史进步的

第一台阶,从契约到制度才是第二台阶0-[9]

(四)效率

效率即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也即以最

小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果,或以同样的资源消耗取得最

大的效果,也就是经济学上常说的“价值极大化”的方式配置和

使用资源。在社会中,效率意味着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使越

来越多的人改善境况而同时又没有人因此而境况变坏。

对于医疗服务,效率意味着有限的医疗资源如何配置的问

题。who总干事特派代表陈洁教授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中美

21世纪医学论坛上的“未来卫生发展的六个目标”就包括:⋯ ⋯

2)改善卫生资源分布;⋯⋯5)提高效率,充分利用资源;6)提高

卫生服务提供及筹资方面的公平性。比如各地的医疗机构如何

设置,医疗机构内部科室人员的安排,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工作效

率直接影响到纠纷的发生。对于政府,则要深化卫生体制改革,

在坚持伦理学原则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激励措施,促进政府适应

新角色。

(五)平等与公正

“平等”是指人们的地位、权利和福利等的相同。“公平”是

对利益分配合理性的认定。它们具有十分明显的一致性和联

系:公平经常以某种平等为基础,某种平等往往被认为是公平

的。

从人类的认识层面上看,平等仅仅是表面的相同,而公平在

是深层次的广泛的心理认可。在医疗服务中,平等可以通过契

约平等得以表现,而医疗服务的公平则需要全社会长期累积的

认可,这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此外,公平还包括医疗资源分配的公平性。who公布的

1997年各国医疗保障制度指标排名显示,我国总体健康水平排

在第61位,但在医疗筹资分配的公平性只排在188位,城乡卫生

资源分配差距已经十分惊人。

(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国际环境法领域, 1 ul后进入

广泛的社会背景中。

wto宗旨之一是“可持续发展,合理地利用世界资源”,与

gatt强调的“充分利用”(fu11 use)不同,wto主张“合理利用”

(optional use),要求考虑资源利用与持续发展的关系。 l“

医疗作为社会资源是一种,不合理的使用也可能导致医疗

资源的枯竭。而所谓医疗服务的发展,就是指从长远的社会发

展与群众健康认识医疗服务,不急功近利,不杀鸡取卵,充分体

现医疗的公益性、长远性、社会性。20__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

大会宣布的“成都倡议”就明确了医药发展的可持续原则。

(七)关于安全

在分析了医疗的其他社会价值后,谈谈安全。安全是什么?

安全是人们对客观环境在主观心理上的认同与信赖。安全的基

石正是上述要件。

如何保障医疗安全,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

题。从理论的角度考虑,当医患双方形成一种自由、平等、公正

的、具有高效率的、充分考虑当事方利益的、有序并不断发展的

医疗体制,我们就可以说,这种医疗服务是安全的,是值得信赖

的。

反之,如果医疗安全被许多因素加以破坏,那么,它必然祸

及其他价值的存在,从而造成医疗价值体系的总崩溃。因此,认

识医疗价值体系,需要全社会在更高层次上达成共识,即对医疗

价值终极目的的认可。

这种终极目的便是社会正义。

正义是多变的概念,它“有一长普洛透斯似的脸,变化无常,

随时可以呈现不同形态,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 1 一本文所指

的正义主要是一种公正的体制,并在人们思维中充当社会的道

德价值评判标准。例如,美国法学家庞德就认为:“在伦理上,我

们可以把它看成一种个人美德或是对人类的需要或要求的一种

合理、公平的满足。”[¨]在这一点上,医务人员的医德观念、医疗

服务的 社会公益性质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只有社会正义才揭示了医疗作为

制度文明的体现。美国哲学家罗尔斯就说:“一个社会体系的正

义,本质上依赖于如何分配基本的权利义务,依赖于在社会的不

同阶层中存在着的经济机会和社会条件。”_1 ]社会正义,即社会

基本结构的正义,一方面从根本上影响个人生活的目的与发展,

另一方面,控制社会道德的前进方向。医学伦理与医学经济价

值实际上正是社会正义的一种表象形式。

· 四、保障医疗安全的实践措施

前面已经提到,保障医疗安全可以分为公法和私法领域的

保护,即采取的自力救济和公力救济。当然,司法制度介入仅仅

是保障医疗安全的第二性规则,第一性的措施是如何预防医疗

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医疗安全。因此,可以说,预防措施和自力

救济都是主动性的,而公力救济是被动性的。

在具体分析之前,有一点需要说明,保障措施不仅限于法律

途径,但根本途径仍然是法律的保障。因为社会大背景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即法制经济,医疗安全同样在这个框架中。

(一)预防措施

1,全面理解“以病人为中心”

1)“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应该强调医患沟通,尽快实现从

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生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于广大医务

人员,必须在医学伦理上完成从家长权威模式向医学契约服务

模式的转变。其内涵就是坚持生命神圣的崇高医德基础上融人

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的新观念,树立三者和谐统一的伦理观。

此外,应该注重沟通技巧,尤其是医疗服务语言。

2)贯彻这一原则不等于取消医生在患者诊断、治疗、预后决

策中的主导作用。现代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无论从基础理

论还是实践经验上讲,无论是对疾病的诊断、处理决策还是预后

判断,医生和普通病人在信息占有上永远不可能达到对称和均

衡,这就决定了在整个医学领域中,医生必须也应当起主导作

用。因此,医务人员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也要敢于坚

持原则,同时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在医疗活动中对于一

些“灰色地带”,一方面要尊重医务人员对创新技术、风险治疗的

实施,另一方面也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根

本上,这是一个医患双方如何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协调的问

题。从法律角度看,这也涉及到一个如何看待病人自的问

题。应该说,维护病人的自,是对病人人格的尊重,同时抑

制病人自也是为了维护病人健康权益。在医疗过程中,应

该提倡公平思想,提倡医疗消费主体和客体的假设换位,例如设

想“我是患者”或“我是医生”。由此,对病人自限制至少应

该符合以下条件:紧急情况、病人授权、本人或人无法行使

自、病人不合理要求、错误行使。

3)依据卫生经济学原理,“以病人为中心”就要一切从病人

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主要体现在医疗费用问题上。一

方面,医疗机构是经济实体,需要赢利。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又

要考虑病人的承受能力和其承担的社会责任。这种矛盾造成医

疗服务价格的一定混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1)医疗机构自主定价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但这同时又

带来了医疗价格混乱、侵犯患者权益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是

实行有效监控制度。有效监控医疗服务价格对医疗市场竞争格

局的形成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会比一般的思想教育更有效地规

范医务人员的收费行为、医疗行为,对减轻社会医疗费用负担的

效果也将是十分明显的。【1

(2)医疗机构应该正确认识到社会责任,应该认识到医疗机

构是具有社会公益性的组织,必须负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当然,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1卷(第2期)

对医疗机构的损失,政府也应该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

(3)继续推行、完善、改革医疗保险体制。医疗保险可以有

效减轻医患双方的经济压力,而实行医疗责任保险更可以保障

医患双方的利益。

2.医疗质量管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疗服务质量已

经涉及工作效率、费用控制、服务态度、对病人需要的及时反映、

对病人价值观的尊重、服务的可及性等方面,成为医务人员素

质、技术服务水平、设施环境条件、费用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体

现。

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前提和基本要求,而医疗质量是医

疗安全是根本保障,这两者不仅是业务概念,还是依法行医、依

法行政的卫生法制概念。因此,必须树立现代医疗质量观,从法

制建设、道德建设、机构建设等多方面人手,强化医疗质量管理。

一般而言,医疗质量管理有三大支柱:

1)法律手段

卫生法制建设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了法律武器。目前我国

已经有20多部卫生法律,数百部卫生法规和规章,其中重要的

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1994)、《执业医师法》(1998)、《医疗事

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规

范(试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20__年8月1日起

实施)等。

2)卫生改革

改革对加强医疗质量的管理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改革的目

标之一就是“让群众享有优良的医疗服务”。医疗机构为此作了

大量努力,并采用了诸多创新技术。同时,各级卫生主管部门也

加强了对医院医疗质量的监管。而且,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各国

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的先进思想、方法和技术,如风险管理、持

续质量改进、全面质量管理、重视医生对医院品牌的作用等,进

一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

3)行政措施

应该说,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

医疗机构的首要任务。而强化对医院的质量监控是卫生行政部

门的重要职责。但是,在这方面我们还做得很不够。

在美国,强化医疗差错预防是一种国家行为。1999年12月

7日当时的总统克林顿指示国家协调工作效力质量机构(qulc,

quality interagency cordination task force)评估iom 的报告<犯

错的是人》,并负责制定有效的措施以预防对病人安全的威胁,

减少医疗差错。20__年2月,qulc向总统递交了名为《尽力为

了病人安全:联合行动以减少医疗差错和冲突》的报告。报告按

总统的要求提出了一套 计划,赋予计划部门主动执行的能力,以

帮助国家卫生保健系统预防医疗差错。【1 quic在报告中提到减

少医疗差错的第一条措施就是:国家重视,从领导阶层到研究

者,从研究工作到草案均应加强病人安全的基础知识。【1’j

又如,尽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医疗坚定机构走向中立

化,但仍难以避免“同行鉴定同行”的职责。【1副这方面美国做得很

好。美国建立了授权报告和志愿报告系统,国家授权委托和民

间志愿监督两个系统相结合,两个系统分别报告,基础不同,方

法不同,线索不同,报告的角度也不同。两者综合研究,可以得

出最接近事实的报告,也可以尽量避免因为同行、同事和其他种

种可能影响准确报告的因素。【1 9_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1卷(第2期)

(二)关于自力救济与公力救济

如前所述,医疗纠纷的诱发因素很多,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

也不少。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医疗事故类和非医疗事故类。对于

非医疗事故类,一方面有相应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医患

双方也可以通过协商的方法加以解决,当然不排除医方有关人

员违法犯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发生。本文主要讨论医疗

事故的处理。

首先,谈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方普遍认为,《条例》

加重了已方的责任,“医生不好做了”,实际情况又如何呢?现代

医学的一大特点是医患双方对医学知识占有的不平衡。而且,

医疗行为具有双重性,既可以治病又可以致害。我们难道不应

该保护患者的权益吗?医疗方不应该加重责任吗?那么,为什

么医疗方认为“医生不好当了”呢?根本原因是认为医疗的风险

加大了,医疗公正的天平过分倾向了患者。

让我们看看《条例》比之《办法》有哪些变化:寻求司法帮助

没有鉴定也能上法庭;选择鉴定机构医患双方地位平等;医学会

担任鉴定机构走向中立;回避违规鉴定人可以判处受贿;病历文

书能复印患者有权保留证据。从这些分析中可以发现,不是让

医疗方片面加重责任,而是追求一种医患方之间的权利义务的

均衡。现代医学是一种契约关系,如果双方权利义务不平衡,契

约又何谈公正?少数人的异议,只是一孔之见,看不见问题的实

质。事实上,医疗方若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根本、最有效的

办法就是依法行医。程序公正必然走向实体公正。正如约翰?

罗尔斯所说:“这种程序若被人们恰当地遵守,其结果也会是正

确的或公平的,无论它们可能会是一些怎么样的结果。”只有在

合法的基础上,下文所讨论的自力救济和公力救济才有存在的

可能与必要。

1.自力救济

先看看国外的经验。新加坡目前还没有一套专门的关于解

决医疗纠纷的成文的法案。但对自力救济工作做得很好。医院

专门设有纪律和投诉调查委员会,并有非医学人士参加。一旦

发生医疗纠纷,民事诉讼和调解是两大解决途径。民事诉讼中,

事故责任一般由医药理事会的专家判定,赔偿损失则由保险公

司执行。卫生行政部门一般不与病人或其家属交涉,只对执业

医生的过错进行处理。

由于民事诉讼费时费钱,新加坡于1997年成立了调解中

心,鼓励通过调解化解医疗纠纷。目前已经受理了800多起个

案,其中包括9起法院转来的医疗疏忽纠纷案,调解成功率很

高。不过,调解对事故的最后处理意见只是建议性的,不具有法

律效力。如果双方不同意,可诉诸法律。

在德国,每年的医疗事故总数也有10万起,其中25起甚至

会导致病人死亡。对于医疗事故引起的纠纷,当事人除通过法

院寻求解决外,采用最多的方式是庭外和解。双方首先进行协

商,如果不成功,则可以向“医疗事故调解处”求助。该组织是德

国设立的专门负责医疗事故庭外解决的机构,由各州的医生协

会单独或几个州的医生协会联合设立。这是一个独立机构,职

责是从调解民事纠纷的角度来处理医疗事故,以判断医生是否

有责任、责任大小以及赔偿数额。工作人员由法律界人士和医

生组成,专家小组必须在得到病人和医生双方同意后才能开展

工作。

而在我国,除了协商,当事人还可以用仲裁的方式解决医疗

事故纠纷。尽管《条例》没有规定,但这却是一种很有成效的处

理方法。有学者就曾经提出多渠道解决医疗纠纷,具体做法是:

发生医疗纠纷后可以采取三条出路以分流、化解矛盾,如当事人

协商不成,可向卫行政部门、仲裁委员会、法院分别提出申请或

诉讼,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 。。这种看法很有见地。仲裁的特性

决定了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分流处理渠道,解决问题的效率

得以提高,并最大限度地保障处理问题的公正性,也可以适用于

非医疗事故类的医疗纠纷。

2.公力救济

公力救济并不意味着医疗事故只能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或经法院裁决。当事双方依然可以进行调解。《条例》第48条

规定:“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

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当协商不成时,双

方当事人享有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和向人民法院的选

择权。但是,当事人一旦向人民法院提讼,卫生行政部门不

予受理,已受理的,终止受理。当医患双方、鉴定专家、卫生行政

部门管理人员的行为触犯刑律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是一种最

严厉的措施。

对于医患双方,都不愿发生医疗事故,但是人不可能不犯

错,因此,正确处理好医疗事故同样可以维护医疗安全机制:

1.对于患者

首先,了解自己享有什么权利,可以通过何种途径保护自己

的合法权益。其次,不要与非法行医者发生医疗关系。再次,认

真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如患者提起医疗事故之诉,仍必须证明

自己在该医疗机构进行过医疗活动,并且是因为这家医疗机构

的医疗行为使自己受到损害。此外,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也可

能构成犯罪。

2.对于医务人员

首先,应该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但该说的说,不该说

的不说。其次,病历书写规范并妥善保存,否则,将增加自身举

证的难度。再次,主观的病历不予复印。

3.对于医疗机构

首先,制定预防方案以预防事故、减轻损害并加强质量监

控。其次,积极解决医疗事故,要对非医疗事故认真分析。再

次,从整体法制管理的角度出发规范医疗行为。

4.对于卫生行政部门和鉴定委员会

首先,应该严格执法,不得违法。其次,努力开辟新途径、新

方法有效解决医疗纠纷,如上网管理医疗事故争议。

总而言之,医疗安全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维

护医疗安全是一种社会责任。但是,只有在法制的基础上,医疗

安全才不会是建在沙滩上的城堡。

法制,原是医疗安全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郑雪倩.医疗纠纷相关法律问题第三讲:医疗纠纷与利用医疗犯罪的

界定.中国医院,20__,5(3):59

[2]医疗纠纷中的民事性质见.冯濂波.坚持依法防治和处理医疗纠纷.中

国医院,20__,5(3):54~55

[3]高也陶.美国 政府减少医疗差错新对策.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__.24

[4]普拉诺等编著,胡杰译《政治学分析词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6.187

[5]张文显主编.法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15

[6]赵永耀,余琳,王志武主编.新编医学伦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1992年12月.177

[7]布坎南著,平新乔等译.自由、市场与国家— —8o年代的政治经济学.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36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456

[9]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25

[1o]王曦.国际环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4月101~102页

[11],贺小勇.世界贸易组织.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9):35

[12]【美】e.bodenheimer,jurisprudence—the philosophy and method of

the law(revised edition),[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196

[13]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 法律的任务.上海:商务印书馆中译

本.1984.73

[14]【美】罗尔斯著,何怀宏,何包刚,廖审白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88 5

[15]关羡林.合理制定与科学监测医疗服务价格思考.价格月刊,20__

· 医事法律·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1卷(第2期)

(2):26~27

l16]qu1c.doing what counts for patient safety:federal action to re—

duce medical errors and their impact(report to the president)febru—

ary 20__

[17]高也陶美国政府减少医疗差错新对策.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__

(9):27

[18]高也陶等.医疗工作中的法律、法规及专业规范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出版社,1998.11

[19]高也陶.美国政府减少医疗差错新对策.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__

(9):27

医疗安全论文篇(10)

临床分析发现,医疗纠纷事件是因为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包括患者期望值较高、医院误诊误治等,临床病理解剖率的降低则是导致医疗纠纷事件的主要原因,急诊科则是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的主要科室[1]。临床中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和患者接触最亲密、最早和最直接的群体为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是医生的主要助手,在对患者进行急诊抢救和护理时,护理人员的责任非常重要。要想让急诊抢救的质量得以保证,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急诊抢救的准备工作,通过娴熟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为急诊抢救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要想实现上述要求,护理人员就需要对相关的安全管理知识进行不断学习,进而让护理效果得以及时提高。除此之外还应加强相关的研究工作,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让医疗纠纷事件能有效减少,最终让急诊效果提高,让医院经济损失减少,保证医院健康、稳定地发展。该研究主要分析了急诊的医疗安全管理与医疗纠纷防范,现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该院2013年1月—2016年7月急诊治疗期间发生的17例医疗纠纷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11例、6例;患者年龄为8~60岁,平均年龄为(37.2±3.3)岁。17例医疗纠纷事件中,5例死亡,没有伤残病例;5例医疗纠纷事件经鉴定存在医疗损害责任,12例医疗纠纷事件不存在医疗损害责任。1.2方法选择统计方法来收集和分析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情况、处理情况、系统分布、赔偿费用以及赔付情况等,并利用自制表格来进行整理和归纳。之后选择SAS9.0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结果

2.1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情况2013年1月—2016年7月该院急诊共收治71693人次,共发生急诊医疗纠纷事件17起,发生率为0.024%(17/71693),其中儿科2例,外科2例,内科10例,其他科室3例;5例为重大医疗事故。3例医疗纠纷事件经鉴定存在医疗损害责任,分析发现主要是因为没有护送危重症患者转院、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规范规程等原因所导致的。2.2死亡医疗纠纷事件的分析17例医疗纠纷事件中,5例死亡。尸检结果显示,2例是因为患者自身疾病所导致死亡,3例是急性心肌梗死和电击伤后死亡,有关患者的抢救过程,并无完善的抢救记录。2.3医疗纠纷事件的解决方案分析在全部17例医疗纠纷事件中,9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医患双方友好协商所解决,2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卫生行政部门调解,5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法庭调解判决,1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

3讨论

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17例医疗纠纷事件中,5例死亡。尸检结果显示,2例是因为患者自身疾病所导致死亡,3例是急性心肌梗死和电击伤后死亡,有关患者的抢救过程,并无完善的抢救记录;3例医疗纠纷事件经鉴定存在医疗损害责任,分析发现主要是因为没有护送危重症患者转院、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规范规程等原因所导致的;9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医患双方友好协商所解决,2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卫生行政部门调解,5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法庭调解判决,1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研究结果显示,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原因、结果不同,其具体的解决方法也存在差异。所以在医疗纠纷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反思医疗纠纷事件,特别是反思医疗机构自身在救治过程中所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包括医院的技术水平、医疗质量以及内部管理等,还是因为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医护人员在实际的医疗活动中,应对死者或者受到伤害的患者保持负责人的态度,将医疗机构的工作职责当成工作出发点,进而让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让医疗事业的发展保持健康和稳定。如果存在原因不明的现象,则应实施尸检,坚持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公开进行处理,让社会舆论的压力有效降低,让后续暴力事件的发生几率降低[2]。尸体检验是现阶段是死者的死亡原因进行查明的主要方式,效果也比较理想,可以将尸检结果当成证据,并呈现在法庭上。特别是最近几年,因为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的临床病理尸检频率降低,同时临床医患纠纷和事故等增加,对社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更应加强尸体检验的意识[3]。值得注意的是,要想有效减少医疗纠纷事件,应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同时应不断扩展法律意识。部分时候,因为医院害怕过于主动会因此承担法律诉讼或医疗纠纷的风险,所以医院在对某些事件进行处理时常常选择和平处理的态度,然而结果却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漏诊、误诊以及误治等问题[4]。但是按照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条例可知,医院在考虑到服务质量问题的基础上,不会主动进行尸体检查,所以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非常高。另外部分家属因为对治疗效果存在较高的期望值,特别是对于部分“专业医院”“好医院”“大医院”等,患者家属的期望值更高,所以在出现问题就可能因为存在较大的落差而出现重大医疗纠纷事件;除此之外我国存在传统的“死者为大”的理念,例如“保留全尸”“寿终正寝”“落叶归根”等,会在一定程度束缚人们,同时也是现实事件和普遍理念的矛盾。所以现阶段患者和医院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是因为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例如医务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在对负责者进行寻找时,医院表现得不闻不问,不及时处理或者缺乏明确的处理态度;另外医院为了自身利益对相关责任人比较偏袒;在患者治疗期间,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比较冷漠等。所以应从服务质量方面来对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的导火索、基本原因和核心原因等进行认真分析。针对以上问题,医院首先应将医疗纠纷事件当成出发点,对临床解剖能力进行不断提升,并对经验进行不断总结;除此之外在委托尸检方面,医院应加强学习,将委托尸检当成学习通道,对临床解剖经验进行不断提升。其次医院应加强人才的培养工作,让生命科学的发展更加稳定,并分析和讨论死亡案例,将患者当成医疗活动开展的中心,对治疗活动中的全面性、合理性和细致性进行不断提升,加强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让社会矛盾性有效减少。除了以上措施外,还应加强管理,对防范意识进行强化。对于急诊来讲,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高危疾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加强沟通,加强手术的把关,加强培训工作,让医护人员的医疗纠纷防范意识提高。具体的防范措施如下。①组建医疗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通过分析医疗纠纷事件,对急诊科管理进行不断强化,将院长作为组长或者负责组织,组员则应选择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强的专业人员,进而形成存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委员会,对医疗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行全面负责,对急诊科进行监控、管理和培训,并有效协调患者和医院的关系。②制定科学和和完善的检查制定,并对责任性质进行明确,同时通过手术分级审批来实现,进而来对急诊科各级医师的实施范围进行明确,并对其进行有效约束,让手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能进行越级性的处理。例如针对重大手术可能导致的纠纷,应在事前进行上报、讨论、分析和审批,之后实施常规性检查、病情讨论、家属签字、手术开展等。③制定科学和合理的讨论制度,针对医疗安全隐患和医疗纠纷隐患,进行开会讨论,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明确相关责任,通过探讨和分析相关的原因,在对相关的改进措施进行明确。另外还应制定患者反馈制度或者投诉处,为患者的申述提供地方,让可能出现的暴力事件有效减缓,通过解释和协调,让患者能更好理解医院。除此之外还应对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进行不断提升,特别是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和法制观念,让其工作责任心增强。④有关纠纷的赔偿,医院在对规定和制度进行明确的同时,还应设定事故等级、明确责任和原因,来对赔偿范围进行划分,对赔偿额度进行设置;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商业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等因素;积极寻找第三方调解机构的协助,让赔偿风险降低;另外还应对医疗纠纷事件的处理程序进行评估,让直接冲突能有效减少,通过对医疗活动的过失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家属进行具有说服力和有证据的解释,对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逐渐了解,之后经过协调来对纠纷事件进行进一步的协调处理;对于医院来讲,应配置常年在职的专业法律顾问,经常进行教育、指导和协调,让医务人员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法律约束,对纠纷进行主动的处理和回应,让医疗纠纷事件的处理效率得以有效提升。综上,在医院的各个临床科室中,急诊科是最容易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的一个科室,针对这一特点,医院应加强医疗法规的认知,并对医疗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安全管理,最终来对医疗纠纷事件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几率,让医疗质量提高,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医院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广.急诊的医疗安全管理与医疗纠纷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7):7-9.

[2]王琳.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6):202-203.

医疗安全论文篇(11)

[关键词]医疗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丁娟1,胡幼红1,林恒大1,袁方1,马啸2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2.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的关键时刻,深刻洞察中国国情的深刻变化,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所作出的新判断。这一主要社会矛盾在医疗卫生行业表现尤为明显。在这种形势下,确定了新形势下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绘制了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的路线图。

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已经制定。建设健康中国的号角已经吹响。在这种新形势下,该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主线,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多措并举,持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致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1]。

1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医患关系是指在医学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人际关系。狭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医疗行政和后勤人员等)与患者一方(包括患者本人、患者的亲属、监护人、单位组织等)之间的关系。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角度看,广义层面的医患关系更值得我们重视和探讨。

从医院发展层面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院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患者是医院最好的宣传员,他们能用切身的体验来扩大对医院的宣传,向社会传递医院的正面舆论,能够吸引更多的患者来院就医,促进医院的发展。反之,患者对外传播的就是关于医院的负面舆论,最终导致医院发展进入困局。因此医患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从社会发展层面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发展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元素,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重要前提。

2医院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伴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医学模式在转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健康意识也逐步提高。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人们对医院的服务模式、服务范畴、服务要求、服务深度及其可得性、可靠性、安全性、文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期望值明显升高[2]。这一系列变化必然要求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面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另外,医疗市场竞争说到底最关键的还是医疗质量的竞争,竞争靠质量,效益靠质量,生存和发展也要靠质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注定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工作。

3和谐医患关系与医疗质量管理

和谐的医患关系绝非建立在偶然基础上,而是必然来源于医疗服务行为中的每一个细节。医疗机构对医疗活动细节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都将对医患关系带来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做得好,会对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否则,必然会损害医患关系,带来严重后果。

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主导方面,务必要眼睛向内,正视和克服自身的不足[3]。管理者要促使全体医务人员统一思想认识,重视医院质量管理文化建设,形成全院上下重视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合力。医院广大职工要坚定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看待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最终,积极建立和完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营造领导重视医疗质量管控、职工敬畏医疗质量管控的工作氛围,形成有特色、有生命力、有号召力的医院质量管理文化[4]。

4医疗质量管理新模式和新成效

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加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来自患者、社会公众、政府、医疗保险部门和医院自身的高质量需求都要求医院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创新。

当前,该院全院上下凝心聚力,认真落实医院“做细做优,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为确保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该院加强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也取得了诸多新成效。

①树立医院质量安全意识,营造质量安全文化氛围。召开全院质量安全管理委员工作会议,结合远期战略目标,确定医疗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标准,制定远期工作规划并确保可执行性。编发医院质控简报,及时权威质控报告、质控信息、质控动态、质控规范,系统总结医院质控管理经验,促进医院质控工作不断改进[5]。重视医院质控工作的新闻宣传,及时撰写质控动态新闻稿件,经宣传处和信息处刊发得以全院周知。组建医协会质量与安全管理分会,开展部级教育培训,增强医院管理者管理知识及管理能力,提高了医院质量管理水平。

②完善该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医院质控处制定《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体系实施方案》,各职能部门和各临床科室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不断修订,持续完善,最终通过科学的医院质量管理模式,建立规范严谨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实现“做细做优,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医院战略目标。

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省卫生计生委相关文件精神,召开全院专题动员会,全面实施“患者满意提升工程”,同时利用信息化大数据,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建立了出院患者随访评价系统,进一步完善患者意见、建议测评渠道,全面改进医院医疗服务,不断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从服务态度、反应速度、工作质量、部门协作等方面,开展院内科室间服务满意互评并分别打分,切实推动各项工作不断改进。

④完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提高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今年上半年,该院共有158个临床医技科室主动上报了不良事件,均及时得到了妥善处理和及时解决。与河南省食品药品评价中心签订合同,成为国家“十三五”《一次性使用输血器和一次性血袋不良事件重点监测项目》哨点医院。参加河南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重点监测工作培训班,提高该院医护人员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责任意识及质量安全意识。质控处定期到药学部、急诊医学部等学部现场讲评医疗安全。针对各病区上报不良事件情况,质控处实地调研督导,现场分析讨论、追踪原因、制订措施,解决临床科室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⑤加强医院质量与安全项目管理,切实提升该院医疗服务水平。全院召开“医院品质管理暨质量改进项目论证会”,邀请河南省知名医院管理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对项目进行了整合归类规范,最终确定19个项目适合选定使用品管圈,41个项目运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改进,(处)科室每个月将指标运行情况上报质控处。建立医院质量内审员制度,质控处负责督导协助各科室部门质量监控指标项目的内审监管及日常辅导工作,并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交流会。

⑥开展医院内审管理工作,提高医院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召开全院内审员季度工作会议,制定内审员工作职责,督促内审员积极学习质量安全管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协助科室(部门)做好质控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医院质控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

⑦广泛开展全院QCC管理工具的运用。2018年全院纳入品管圈的项目有19个,圈组来自医疗、药学、医技、行政、后勤等部门,目前全院共组建圈组40个,500余人参与品质管理改善项目活动,质控处定期对19个圈组活动开展督导和指导。

⑧加强质控管理学习,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参加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举办“医院评价与品质促进国际高峰论坛”、河南省医协会举办的“医院管理高峰论坛”等,不断提高质控处工作人员管理素质,逐步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参与“2018年医院评价与品质促进国际高峰论坛”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典型案例优秀壁报展示。

⑨加强对外交流,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经过实践检验,该院推行的这一系列医院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以下几组数字足以说明这种成效和作用:经统计,今年上半年,该院对出院患者共随访145951人次,其中电话随访31327人次,有效随访30804人次,有效率98.33%;满意30622人次,满意度99.41%;短信随访114624条,已回复10035条,满意9422条,满意率93.89%;整体满意40044人次,满意率98.05%。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离不开医院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注定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才能最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医疗卫生需求与医疗卫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最终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

[参考文献]

[1]雷震,杨强,孙梯业.新时期医疗质量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重庆医学,2008,37(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