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煤炭行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6:01

煤炭行业论文

煤炭行业论文篇(1)

煤炭行业工程项目因前期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过程存在缺失,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大,项目超概算现象比较普遍,有的项目超概算的比率很高,这种问题形成的原因较多,主要有:1、建设管理体制的原因在工程管理中没有严格执行工程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该招标的通过各种理由规避招标,该调整概算的项目疏于报批就开始施工。各项目管理机构职能不健全,现场签证管理、投资控制缺乏强有力的管理人员,签证补签、材料认价缺乏责任心,认价结算时后补现象多发。2、初步设计不合理设计服务不到位,设计不全面,设计缺乏全过程服务意识。设计不全面导致变更、签证、补充设计过多,概算限额突破。业主对设计单位监管不全面,图纸缺乏全面细致审核,缺失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设计存在漏项或不足,未能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的市场环境和工程情况,一些必要的配套项目没有纳入,导致编制的概算金额与实际情况脱节。3、工程设计缺乏有效约束,设计超标准现象严重部分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不严格,设计概算与施工图预算的审查不衔接,甚至有的项目未按照批复的初设概算进行施工图设计或有的项目不按施工图预算进行施工,设计变更频繁且不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超标准施工现象严重。任何设计变更及签证出具前,均没有考虑变更、签证对工程造价造成的影响,只考虑工程是否方便施工或其他原因,缺乏工程施工中的事中控制。4、部分项目主办单位为了获得项目许可,人为压低投资总额,属钓鱼工程,造成项目实际投资额超概算。5、建设工期延长,项目不能按期投产因项目不能按照可行性研究确定的工期完成建设任务,致使项目不能按时投产和发挥效益,造成工程建设成本增加,使项目投资突破概算。6、是工程在无全面整体考量的前提下,仓促开工,随意变更,监管缺位。

(二)项目投产之日就是亏损之时,经济效益低下

由于项目超概算现象严重,很多项目投产之日就是亏损之时,经济效益没有达到当初设计的投资回报率,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水平甚至出现亏损。原因包括: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如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销售市场受限、价格下降等,导致企业利润降低;二是经营管理不善,经营目标难以实现。

二、应对策略和解决措施

(一)融入战略思维,加强前期工作组织领导

目前,煤炭行业70%企业出现亏损,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关系到企业战略的实现,因此单位负责人应通过建立机制,加强前期工作组织领导,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将投资预算资金的管理转移到对投资项目的管理,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择优选择哪些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有发展前景,投资报酬率高又节能环保的项目上来。

(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中国古代思想家韩愈曾经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强调做事要有计划性、预见性。在单个项目投资中,立项时应对总成本、目标绩效等进行充分的估算,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在投资方案实施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科学的监督系统和内部控制制度。重视风险分析,风险分析应贯穿于项目前期研究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预测、预报和预警项目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和风险程度及其危害,提出各种风险规避措施,建立和健全风险决策机制、为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三)加强项目投资效益的考核

工程项目竣工投产后,将可研报告中的预期效益纳入项目单位年度绩效评价考核体系,计算投资节约或超支额,与预期投资效益实现情况、财务生存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进行对比,并按适当的系数折合成当期的利润指标。如果项目达到预期的效益,则按项目投资额度一定的比例减少其利润考核指标,反之则增加其利润考核指标。

(四)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素质

新形势下煤炭行业项目投资决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包括煤炭、煤化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文化创意产业、房地产等多种行业,对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高,需要项目决策人员具备经济数学、资本运作、项目管理、财务会计、税收筹划、营销管理、行业管理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因此参加工程项目决策人员应选择有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

(五)建立项目投资信息支持系统

当前,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使得全球信息量迅猛增长,煤炭行业应建立项目投资信息支持系统,以方便投资决策,提高项目投资决策质量。

煤炭行业论文篇(2)

1、煤炭行业盈利能力与国家税费改革方向分析

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煤炭工业企业工业销售产值为68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4%;煤炭生产企业利润在10亿元以上的有6家,5亿元以上的有22家,平均吨煤利润为31.83元。其中,吨煤利润在40元以上的企业有22家,吨煤利润30—40元的有1280家,有382]家生产企业年利润在500万元以下,平均吨煤利润只有7.39元。总体上看,煤炭行业的总体盈利能力不足、盈利水平仍然较低。

煤炭行业税费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将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煤炭税费制度。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切实落实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定额返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煤炭税费制度改革步伐,把煤矿企业税负降到合理水平,落实对已公布取消的各类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措施,减轻煤炭企业负担”。近年来,有关部门集中调整了煤炭行业税费额。

(1)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并规范了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了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了“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企业所得税税率降到25%,下降了8个百分点。

(2)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增值税改革方案,拟定在中部6个省的26个城市开展增值税改革试点工作,煤炭作为采掘业将进入8大行业的试点范围。按照试点政策,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时,可直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从而降低企业增值税缴纳额,减轻企业增值税负担。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安全生产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管理办法》,对于煤矿企业购置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投资,按一定比例税额抵免,以鼓励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煤矿安全装备水平。

(3)国家逐步调整了煤炭资源税税率。近几年,全国已有22个产煤省(区市)相继调整了煤炭资源税,大幅度提高了煤炭税率征收标准,由调整前的0.5~1.2元/t提高到2.5~4.2元/t,炼焦煤资源税率调整为8.0元/t。提高煤炭资源税,加大了煤炭资源使用成本,有利于促进煤矿企业珍惜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

2、煤炭税费调整对煤炭企业的影响分析

近2年是国家出台煤炭经济政策数量最多、力度最大的时期,涉及面广、政策调整幅度也比较大,煤炭成本增支因素大幅度增加。国家有关部门和省级政府已经出台和酝酿出台涉及煤炭成本的产业政策共有18项。其中:已经出台的全国性政策13项,地方性政策2项,另外,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中,涉及煤炭成本的政策有3项。

2.1、已出台的全国性政策

(1)提高煤矿安全投入。2004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了《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和《煤矿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要求煤矿提取安全费用,加大煤矿安全投人。目前原国有重点煤矿吨煤提取安全费用在20元左右,有的生产条件复杂、瓦斯灾害严重的煤矿吨煤提取安全费用30元以上。

(2)调高煤炭资源税额。自2005年以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2004年已对6个省区调高资源税额的基础上,又先后对18个省区市的煤炭资源税进行了调整,分别由0.30~1.20元/t,提高到2.50—4.00元/t。

(3)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2006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由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提出的《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贵州、陕西等8个省区进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试点,试点范围内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70%以上。

(4)恢复煤矿未利用采煤沉陷土地使用税。2006年8.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煤炭企业未利用塌陷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74号),同时废止了《国家税务局关于对煤炭企业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问题的规定》([89]国税地字第089号)第二条中“煤炭企业的塌陷地在未利用之前暂缓征收土地使用税”的规定,并从2006年9月1日起执行。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定额税率,根据土地等级按0.5~7.5元/a·m2征收。

(5)增加煤矿排放煤矸石和矿井水费用。2003年国务院公布《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从2003年?月1日起,一方面,增加了对煤矿企业排放矸石征收排污费,征收标准为:煤矸石5元/t,尾矿1.5元/“另一方面,扩大了矿井水排污费征收范围,由原来按矿区排出的污染量计征改为按矿井口排出量计征,未扣除企业利用矿井水量,征收标准为:每一污染当量征收0.7元。

(6)建立煤矿安全生产抵押金制度。2005年12月14日,由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下发的《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5]918号),规定按采矿许可证确定的煤矿生产能力,对安全风险抵押金实行专户存储,存储标准为60—600万元。

(7)提高井下工人津贴标准。2006年7月1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三部委联合下发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提高煤矿井下艰苦岗位津贴标准。其中,井下津贴:井下采掘工:15—30元/工;井下辅助工:10~20元/工;安检人员、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井下津贴标准按井下辅助工标准执行。班中餐补贴:6—10元/工。夜班津贴:前夜班为6~10元/工;后夜班8~12元/工。

(8)增加煤矿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支出。按照国务院2005年8月12日在大连召开东北地区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试点工作座谈会精神,发挥国家、地方、企业、个人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加强煤矿沉陷区治理与棚户区改造,解决矿区人民的切实困难。但事实上,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仍然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如,山西省征收大同矿区采煤沉陷、棚户区治理资金共计60亿元,大同煤矿集团承担资金本息共计达33.3亿元。

(9)建立煤矿工伤保险制度。根据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了《关于做好煤矿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29号),规定煤矿企业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及时为其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

(10)取消煤炭出口退税。2005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再次下发通知,自2005年5月1日起,动力煤出口退税率降至8%。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从2006年9月15日起,取消煤炭出口退税。(11)征收煤炭出口关税。2006年10月27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的通知》(税委会[2006]30号),对煤炭、焦炭、原油等4项能源类产品实施5%的出口暂定税率,自2006年11月1日起执行。

(12)提高铁路运价。2006年3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铁道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铁路货物运输价格的通知》,从2006年4月10日起,国家铁路货物统一运价平均每吨公里提高o.44分钱,即由现行平均每吨公里8.61分钱提高到9.05分钱。其中,货物运营价格由平均每吨公里5.31分钱提高到5.75分钱,铁路建设基金每吨公里3.3分钱不变。以大秦煤炭铁路专用线为例,大秦线运营里程658km,通过大秦线运输的煤炭,平均吨煤增加铁路运费2.9元。

(13)提高秦皇岛港杂费。2006年3月21日,秦皇岛港务集团发出《关于调整内贸煤炭港口作业收费标准的通告》,自2006年4月1日零时(开始装船时间)起,秦皇岛港内贸煤炭港口作业包干费标准由12.94元/t调整为15元/t(不分火车集港和汽车集港),货物港务费和港口建设费仍执行交通部现行标准(货物港务费0.5元/t、港口建设费3元/t)。调整后,秦皇岛港内贸煤炭转运的各项费用合计为18.50元/t(块煤为21.1元/t),比调整前上涨了2.06元/t。

2.2、已经出台的地方性政策

(1)山西省建立煤矿育林基金。山西省积极探索煤炭开发、生态补偿新机制,今后将从每吨煤的销售收入中提取0.15元育林基金进行生态补偿,计划每年筹集5000万元。

(2)部分产煤省征收出省煤价格调整基金。目前,贵州省、陕西省和宁夏等省区市通过对出省煤征收价格调整基金,调控煤炭出省量。其中,陕西省按电煤15元/t、精煤25元/t征收价格调整基金;宁夏对太西煤征收15元/t的价格调节基金;贵州省对出省电煤征收30元/t、洗精煤50元/t、焦炭征收70元/t的价格调整基金。

2.3、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中涉及的煤炭成本政策

国务院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中酝酿提出的涉及煤炭成本政策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

(1)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按照山西省《关于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的总体实施方案》(简称《试点总体方案》),对煤炭生产企业依据矿井服务年限或剩余服务年限,按原煤产量吨煤提取10元,分年按月提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2)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按照山西省《试点总体方案》,对煤炭生产企业按动用(消耗)资源储量、区分煤种征收,其中,动力煤5—15元/t、无烟煤10~20元/t、焦煤15~20元/t。按我国井工矿平均资源回采率45%折算成原煤产量,平均吨煤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为:动力煤11—33元/t、无烟煤22~44元/t、焦煤33~44元/t。

(3)提取煤矿转产发展基金。按照山西省《试点总体方案》,建立煤矿转产发展基金,根据原煤产量,按月吨煤提取5元。并且要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3、相关政策建议

(1)煤炭企业的增值税过高,应该予以降低。煤炭行业是基础行业,是生产能源和原料的,所以有的国家把它与农业类比,税负比其他工业企业要低很多。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增值税,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所以应该予以降低。

(2)国家集中调整煤炭产业税费政策,应该考虑到煤炭企业的承受力和政策出台的时机。比如出口政策的调整,应该有缓冲期,很快出台,既造成企业亏损,也会影响企业出口合同的履行,会损害中国企业和国家的商业信誉。

(3)国家在煤炭资源税制度设计上,要体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政策不能简单一刀切。要根据煤矿资源的品质、赋存条件和开采条件,体现资源优劣的级差收益,制定不同的税费标准。对开采薄煤层、开采深度大、资源枯竭挖潜、开采整装煤田边角资源等类型的矿井,应采取免税、减税等措施,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尽可能多地回收资源,促进资源节约。对开发与煤共伴生资源,实现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如煤矸石利用、矿井水利用、煤层气利用、油页岩和其他矿物质的综合利用等项目,应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煤炭行业论文篇(3)

1、煤炭行业盈利能力与国家税费改革方向分析

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煤炭工业企业工业销售产值为68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4%;煤炭生产企业利润在10亿元以上的有6家,5亿元以上的有22家,平均吨煤利润为31.83元。其中,吨煤利润在40元以上的企业有22家,吨煤利润30—40元的有1280家,有382]家生产企业年利润在500万元以下,平均吨煤利润只有7.39元。总体上看,煤炭行业的总体盈利能力不足、盈利水平仍然较低。

煤炭行业税费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将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煤炭税费制度。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切实落实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定额返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煤炭税费制度改革步伐,把煤矿企业税负降到合理水平,落实对已公布取消的各类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措施,减轻煤炭企业负担”。近年来,有关部门集中调整了煤炭行业税费额。

(1)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并规范了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了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了“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企业所得税税率降到25%,下降了8个百分点。

(2)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增值税改革方案,拟定在中部6个省的26个城市开展增值税改革试点工作,煤炭作为采掘业将进入8大行业的试点范围。按照试点政策,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时,可直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从而降低企业增值税缴纳额,减轻企业增值税负担。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安全生产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管理办法》,对于煤矿企业购置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投资,按一定比例税额抵免,以鼓励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煤矿安全装备水平。

(3)国家逐步调整了煤炭资源税税率。近几年,全国已有22个产煤省(区市)相继调整了煤炭资源税,大幅度提高了煤炭税率征收标准,由调整前的0.5~1.2元/t提高到2.5~4.2元/t,炼焦煤资源税率调整为8.0元/t。提高煤炭资源税,加大了煤炭资源使用成本,有利于促进煤矿企业珍惜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

2、煤炭税费调整对煤炭企业的影响分析

近2年是国家出台煤炭经济政策数量最多、力度最大的时期,涉及面广、政策调整幅度也比较大,煤炭成本增支因素大幅度增加。国家有关部门和省级政府已经出台和酝酿出台涉及煤炭成本的产业政策共有18项。其中:已经出台的全国性政策13项,地方性政策2项,另外,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中,涉及煤炭成本的政策有3项。

2.1、已出台的全国性政策

(1)提高煤矿安全投入。2004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了《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和《煤矿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要求煤矿提取安全费用,加大煤矿安全投人。目前原国有重点煤矿吨煤提取安全费用在20元左右,有的生产条件复杂、瓦斯灾害严重的煤矿吨煤提取安全费用30元以上。

(2)调高煤炭资源税额。自2005年以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2004年已对6个省区调高资源税额的基础上,又先后对18个省区市的煤炭资源税进行了调整,分别由0.30~1.20元/t,提高到2.50—4.00元/t。

(3)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2006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由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提出的《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贵州、陕西等8个省区进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试点,试点范围内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70%以上。

(4)恢复煤矿未利用采煤沉陷土地使用税。2006年8.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煤炭企业未利用塌陷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74号),同时废止了《国家税务局关于对煤炭企业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问题的规定》([89]国税地字第089号)第二条中“煤炭企业的塌陷地在未利用之前暂缓征收土地使用税”的规定,并从2006年9月1日起执行。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定额税率,根据土地等级按0.5~7.5元/a·m2征收。

(5)增加煤矿排放煤矸石和矿井水费用。2003年国务院公布《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从2003年?月1日起,一方面,增加了对煤矿企业排放矸石征收排污费,征收标准为:煤矸石5元/t,尾矿1.5元/“另一方面,扩大了矿井水排污费征收范围,由原来按矿区排出的污染量计征改为按矿井口排出量计征,未扣除企业利用矿井水量,征收标准为:每一污染当量征收0.7元。

(6)建立煤矿安全生产抵押金制度。2005年12月14日,由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下发的《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5]918号),规定按采矿许可证确定的煤矿生产能力,对安全风险抵押金实行专户存储,存储标准为60—600万元。

(7)提高井下工人津贴标准。2006年7月1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三部委联合下发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提高煤矿井下艰苦岗位津贴标准。其中,井下津贴:井下采掘工:15—30元/工;井下辅助工:10~20元/工;安检人员、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井下津贴标准按井下辅助工标准执行。班中餐补贴:6—10元/工。夜班津贴:前夜班为6~10元/工;后夜班8~12元/工。

(8)增加煤矿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支出。按照国务院2005年8月12日在大连召开东北地区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试点工作座谈会精神,发挥国家、地方、企业、个人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加强煤矿沉陷区治理与棚户区改造,解决矿区人民的切实困难。但事实上,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仍然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如,山西省征收大同矿区采煤沉陷、棚户区治理资金共计60亿元,大同煤矿集团承担资金本息共计达33.3亿元。

(9)建立煤矿工伤保险制度。根据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了《关于做好煤矿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29号),规定煤矿企业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及时为其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

(10)取消煤炭出口退税。2005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再次下发通知,自2005年5月1日起,动力煤出口退税率降至8%。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从2006年9月15日起,取消煤炭出口退税。(11)征收煤炭出口关税。2006年10月27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的通知》(税委会[2006]30号),对煤炭、焦炭、原油等4项能源类产品实施5%的出口暂定税率,自2006年11月1日起执行。

(12)提高铁路运价。2006年3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铁道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铁路货物运输价格的通知》,从2006年4月10日起,国家铁路货物统一运价平均每吨公里提高o.44分钱,即由现行平均每吨公里8.61分钱提高到9.05分钱。其中,货物运营价格由平均每吨公里5.31分钱提高到5.75分钱,铁路建设基金每吨公里3.3分钱不变。以大秦煤炭铁路专用线为例,大秦线运营里程658km,通过大秦线运输的煤炭,平均吨煤增加铁路运费2.9元。

(13)提高秦皇岛港杂费。2006年3月21日,秦皇岛港务集团发出《关于调整内贸煤炭港口作业收费标准的通告》,自2006年4月1日零时(开始装船时间)起,秦皇岛港内贸煤炭港口作业包干费标准由12.94元/t调整为15元/t(不分火车集港和汽车集港),货物港务费和港口建设费仍执行交通部现行标准(货物港务费0.5元/t、港口建设费3元/t)。调整后,秦皇岛港内贸煤炭转运的各项费用合计为18.50元/t(块煤为21.1元/t),比调整前上涨了2.06元/t。

2.2、已经出台的地方性政策

(1)山西省建立煤矿育林基金。山西省积极探索煤炭开发、生态补偿新机制,今后将从每吨煤的销售收入中提取0.15元育林基金进行生态补偿,计划每年筹集5000万元。

(2)部分产煤省征收出省煤价格调整基金。目前,贵州省、陕西省和宁夏等省区市通过对出省煤征收价格调整基金,调控煤炭出省量。其中,陕西省按电煤15元/t、精煤25元/t征收价格调整基金;宁夏对太西煤征收15元/t的价格调节基金;贵州省对出省电煤征收30元/t、洗精煤50元/t、焦炭征收70元/t的价格调整基金。

2.3、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中涉及的煤炭成本政策

国务院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中酝酿提出的涉及煤炭成本政策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

(1)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按照山西省《关于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的总体实施方案》(简称《试点总体方案》),对煤炭生产企业依据矿井服务年限或剩余服务年限,按原煤产量吨煤提取10元,分年按月提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2)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按照山西省《试点总体方案》,对煤炭生产企业按动用(消耗)资源储量、区分煤种征收,其中,动力煤5—15元/t、无烟煤10~20元/t、焦煤15~20元/t。按我国井工矿平均资源回采率45%折算成原煤产量,平均吨煤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为:动力煤11—33元/t、无烟煤22~44元/t、焦煤33~44元/t。

(3)提取煤矿转产发展基金。按照山西省《试点总体方案》,建立煤矿转产发展基金,根据原煤产量,按月吨煤提取5元。并且要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3、相关政策建议

(1)煤炭企业的增值税过高,应该予以降低。煤炭行业是基础行业,是生产能源和原料的,所以有的国家把它与农业类比,税负比其他工业企业要低很多。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增值税,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所以应该予以降低。

(2)国家集中调整煤炭产业税费政策,应该考虑到煤炭企业的承受力和政策出台的时机。比如出口政策的调整,应该有缓冲期,很快出台,既造成企业亏损,也会影响企业出口合同的履行,会损害中国企业和国家的商业信誉。

(3)国家在煤炭资源税制度设计上,要体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政策不能简单一刀切。要根据煤矿资源的品质、赋存条件和开采条件,体现资源优劣的级差收益,制定不同的税费标准。对开采薄煤层、开采深度大、资源枯竭挖潜、开采整装煤田边角资源等类型的矿井,应采取免税、减税等措施,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尽可能多地回收资源,促进资源节约。对开发与煤共伴生资源,实现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如煤矸石利用、矿井水利用、煤层气利用、油页岩和其他矿物质的综合利用等项目,应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煤炭行业论文篇(4)

二、煤炭企业针对煤炭行业低迷的应对措施

煤炭行业必须依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实时变化,采取合理的措施才能渡过眼前的难关。

(一)加强市场观念

建立合理的营销体系,应当将营销创效作为解决眼前危机的重要措施。企业在市场中都会受到公平的待遇,没有疲软市场,只有疲软产品。企业在市场中发展的关键就是如何面对市场中的种种挑战。在建立营销体系过程中,应当不断的强化营销机构,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完善营销政策。在企业中应当建立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营销体系,在企业中应当将营销作为企业中的重中之重,作为企业的领导应当亲自进行市场调研,不断的开拓市场。利用营销激励体制加强市场营销人员在营销工作中的积极性。加强对市场上信息的收集,提高企业对市场发生变化的反应能力,并对相关行业的需求状况进行合理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市场的走向进行准确的判断,从而及时的对企业的营销策略进行科学的调整。企业需要树立多元合作的理念,加强同大市场、大企业的开拓,煤炭企业应当合理的培育战略合作伙伴,在营销上建立合体,降低销售成本提高利润。

(二)强化意识谋求发展

煤炭行业目前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煤炭行业应当加强以下几种意识,加强对风险的抵抗能力,第一,加强忧患意识,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煤炭行业所要面临的困难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煤炭企业不能抱有困难会在短时间过去的侥幸心理。要认清危机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使企业中的所有职工认识到危机就在眼前,不主动求变面临的只有死路一条,只有努力拼搏才能取得发展。第二,大局意识,目前煤炭企业所面临的苦难是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煤炭企业的改革也是一项综合工作,在改革过程中,企业的利益、职工的利益都有可能受到影响。作为煤炭企业中高层必须要坚守“一条心”,主动迎合大局上的改变,思考问题应当从企业的发展出发。第三,加强责任意识,在危机出现时没有旁观者,企业中的员工应当主动的参与面临危机之中,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为企业的改革贡献自身的力量。第四,加强执行意识,许多企业都存在制度得不到落实的情况,在改革过程中,煤炭企业必须要做到不观望、不等待,敢于担当,将制度进行落实。

(三)注重工作重点提升经济效益

在煤炭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应当强化营销、内部管理、成本管理等环节,通过完善各个环节操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是应当对各种经费支出进行合理控制,资金需要用到该用的位置上,在确保安全生产、职工工资的前提下坚决杜绝铺张浪费,不搞面子工程。二是应当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对资金的使用应当进行合理预算,尽量提升资金的使用率,减少资金的占用率,加快对资金的回笼,避免因资金周转不开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三是应当尽可能的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在洗煤过程中要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对市场进行开拓。

煤炭行业论文篇(5)

(一)煤炭行业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

本世纪初,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也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煤炭产品及其衍生品需求大幅度的增加,甚至可以说煤炭产品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炭价格不断上涨,2003年,我国煤炭行业开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的“招拍挂”模式,此后,行业整体进入“黄金十年”,煤炭价格上涨到上千元每吨。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步入低谷,国内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包括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高能耗行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这给煤炭行业带来重大的影响,而全球经济低迷又导致国际煤炭价格处于低谷,进口煤炭价格优势显现,国际国内双重打击使得国内煤炭行业形势发展了重大转变,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性的逆转,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从2011年第4季度开始,煤炭行业步入发展艰难期,2013年,煤炭行业利润水平同比下降33.7%,部分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甚至出现亏损,全部煤炭企业、大型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64.03%、66.96%,表明煤炭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的压力。

(二)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总体来看,虽然国家为扶持煤炭行业发展采取了积极的举措,如出台了《煤炭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但目前煤炭行业尚未出现回暖的势头,2014年前2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成本利润率下降到近年来的最低值,仅6.29%,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开滦集团开始出现亏损,中煤集团、神华集团也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由此可见,短期内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其影响可能将进一步扩大。

二、煤炭行业下滑对安全服务企业投资的影响

煤炭行业下滑对安全服务企业投资的影响可以从二个维度来考察,即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不能简单的认为行业下滑必定会导致安全服务企业投资风险加大。

(一)煤炭行业下滑对安全服务业投资的积极影响

煤炭行业下滑导致部分煤炭企业采取停产整顿等举措,这些举措中包括暂停生产对煤矿的安全进行全面的检查,积极构建新设备或者对煤炭机械设备进行检修等等,这些举措的采取必然要求安全服务供应商的参与,如为其提供安全方案等,从而带来了投资机会。实际上,虽然煤炭行业下滑,但其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来却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虽然2013年前4个月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但全年仅下降2%,投资额达到投资5263亿元,2014年前2个月,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5亿元,同比增加10.3%。此外,对于煤炭安全服务企业而言,还可以利用煤炭行业下滑的战略机遇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向煤炭行业领域投资。

(二)煤炭行业下滑对安全服务业投资的消极影响

煤炭行业下滑导致部分煤炭企业陷入资金困境,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从而对安全服务需求处于“有需求无动力”的状态,由于利润水平下降,加上大量的赊销,部分煤炭企业资金周转困难,2013年上半年,山西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应收账款规模达到589.5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1.70%,这就使得其在安全服务方面的购买动力不强,对该行业的投资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其次,煤炭行业下滑导致部分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积极向非煤领域进军,对安全服务需求下降,以产煤大省山西为例,2012年煤炭行业非煤业务收入占比达到59.21%,这种转型发展必然会对煤炭安全服务需求下降。

三、煤炭行业下滑背景下煤炭安全服务企业投资策略

煤炭行业下滑还将维持一段时间,并且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增加,新能源的发展,未来煤炭行业还可能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因此,安全服务企业必须注重投资策略的选择,以控制风险,增加盈利能力。

(一)紧盯需求把握安全服务投资主线

要全面的分析煤炭企业安全服务需求,安全服务企业在投资开发新的服务之前,必须加强对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调研,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其安全服务需求特别是细分领域的服务需求,甚至可以创造性的与煤炭企业沟通,激发其某一领域的安全服务需求,通过明确需求提高投资的有效性。

(二)加强战略合作改变投资模式

首先,安全服务企业要积极谋求与煤炭企业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战略合作应对激烈的竞争,获取服务合同。一般而言,一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以建立,则安全服务企业在竞争上就获得了优势,甚至构建了一道进入壁垒,为获得投资合同提供了便利。其次,要积极谋求与煤炭企业相互持股等方式构建合作关系,安全服务企业要利用煤炭行业积极引进民间资本等机会有选择的进行投资,并利用煤炭企业积极发展非煤业务的机会引进战略投资者,以此形成合作关系,改变简单的依靠服务进行投资的发展模式。

煤炭行业论文篇(6)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关于煤矿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很多煤矿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制度执行。同时,煤矿企业一直以来都没有进行系统的管理以及长远的规划,生产经营目光短浅,一味地强调提高生产经济效益,并没有考虑到有效利用资源,导致大量资源浪费。有的煤矿开采企业存在非常严重的乱采乱挖现象,在工程开采过程中也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这种粗犷式管理严重破坏了煤矿资源,不仅会对煤矿企业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也会不断减少整个社会的内部资源。

(二)随意排放煤矿生产废物,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甲烷气、污水、矸石等大量污染物,如果长期不处理这些废物,直接堆放废物的话很容易污染周围的生态环境,也会增加安全事故发生风险,不仅会威胁到人们的健康,也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三)大力开采煤矿,导致生态失衡

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主要是地下作业,长期在地下开采会使地表出现一定的塌陷。而且,有的煤矿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这种“轻环境、重生产”的开采模式很容易污染河流,使植被枯死,对于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会有严重的影响。

二、促进煤矿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从经济上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优化产品结构以及产业结构

煤矿企业应转变传统单一的煤炭生产结构,不断丰富矿区的产品、产业结构,朝着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发展、煤炭深加工等多种方向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煤炭资源的自身优势,通过多样化方式(比如下游产业企业联营、多元持股、吸收外资支持等)大力发展“煤-建材”、“煤-焦”、“煤-化工”、“煤-电”等一些附加值较高、耗能较大的产业,实现煤矿企业经营发展的多元化,也可以慢慢延伸产业链。这种多元化经营发展模式实际上也是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这是将煤矿行业转变成非煤矿行业,将产业经营转变成资产经营,确保矿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

2.建立一套系统的现代营销网络体系,增强企业营销管理能力

煤炭企业应明确当前自身拥有的优势或者未来可能拥有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发展市场,争取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获取最大的盈利,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煤矿企业有必要建立一个高效、灵活的营销组织,同时应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营销人员队伍,不仅掌握多种营销技巧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同时也精通法律法规以及经营核算。其次,煤矿企业应制定一套有效、科学的营销政策,选择一种快捷、畅通、安全的营销渠道。另外应该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全面收集关于产品市场以及营销的信息,加强对相关信息的处理、分析,及时、准确把握市场发展动态,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有力的证据,尽可能避免决策风险,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实力。

(二)加强科技创新实现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

传统煤矿开采技术较为落后,这样不仅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煤矿资源开采效率也不高,在当前高科技不断发展、创新的社会背景形势下,如果煤矿企业不积极创新、改造煤矿开采技术势必会被市场淘汰。为了确保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矿企业应不断创新、改进煤矿开采技术,提高煤矿开采工程的科技含量,进而促进煤矿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推动我国煤矿行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三)从资源角度实现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在煤矿开采工程中主要采用放顶煤综采开采方式,但是由于放顶煤综采的特点,导致工作面采出率相对低下,为此,煤矿企业有必要进一步优化放顶煤综采工艺,将综放工作面的几何尺寸适当进行调整,使初、末采以及端头的损失率尽可能降低。同时还应该进一步优化生产装备的条件以及生产工艺的方式,尽可能避免工作面端头顶煤的损失。其次,煤矿企业应想方设法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变废为宝,经过相关的加工处理后使其成为有用产品,形成煤矿资源的可循环利用。

煤炭行业论文篇(7)

通过矿用McWiLL无线通信系统不仅可实现工业生产的调度管理、无线语音通话和集群调度管理业务,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矿井应急指挥通讯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1.2视频监控

基于矿用McWiLL无线通信系统,不仅可以脱离物理连接的束缚,实现矿井上、下各处的视频监控,还可以满足对实时移动视频监控和一些边缘、死角区域的视频监控要求。

1.3人员定位

矿用McWiLL无线通信系统可以非常轻松的实现手机和人员定位卡的实时定位、跟踪和轨迹再现,满足调度中心对于全矿井人员定位的要求。

1.4自动化数据

通过矿用McWiLL无线通道和数据终端,可实现矿井机电设备的远程数据读取和自动化控制,更进一步的加快了煤矿的工业自动化进程。

1.5环境监测

矿用McWiLL无线通信系统还具有移动监测瓦斯的功能,补充和完善了现有的瓦斯监测系统。

2矿用McWiLL无线通讯系统网络结构

总体网络可分解为核心网络设备、基站设备、终端设备,通过传输层构建组成,如图1所示。

2.1传输层

利用已经建设的IP数据网络作为矿用Mc-WiLL系统网络骨干传输链路,构建基于IP网络的语音、数据等综合业务平台;通过部署矿用Mc-WiLL基站进行构建,基站间传输利用工业以太网构建的自愈光纤环网,系统终端采用无线方式与矿用McWiLL基站进行通讯;根据煤矿的实际网络现状,也可采用已有的其他链型、网状、树形或星型以太网架构进行传输。

2.2核心网络设备

核心网络设备包括业务接入控制器和各个子系统平台。业务接入控制器负责管理、维护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通过设置用户使用权限,控制和管理用户可以使用的业务,包括业务的存储、登记、变更等,并根据以上这些业务信息对用户所使用的业务进行管理,业务接入网关与基站之间通过的IP专网进行交换和沟通。各个子系统平台包括系统网络管理平台、视频监控平台、触屏式调度平台、人员定位平台和工业自动化平台等。业务接入控制器可通过IP网络与原有的程控交换机连接,实现有线和无线语音的互联互通,业务接入控制器还可通过IP网络与运营商提供的语音和数据接口对通,实现广域网连接和PSTN语音接入。

2.3基站设备

基站设备包括地面型McWiLL基站设备和井下矿用隔爆兼本安型McWiLL无线基站。地面性McWiLL基站设备与地面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连接,实现地面无线信号的覆盖;井下矿用隔爆兼本安型McWiLL无线基站提供以太网光\电接口,连接井下隔爆兼本安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实现井下无线信号的覆盖;基站完成网管流和业务流的分离主要是通过VLAN标签,这样更便于业务的控制和管理,有效地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终端设备产生的各种数据、影像和定位信息等一系列服务,基于McWiLL网络建立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无线透明连接,将各种业务无线透明传输至IP有线网络;终端的语音业务和集群调度业务,经由基站和业务接入控制器后完成用户所需接续和呼叫控制功能。

2.4终端设备

矿用McWiLL无线通讯系统可为矿井提供多种类型的终端接入,工业级本安型集群手持终端,可实现集群调度和移动语音业务。工业级本安型智能PDA多媒体集群手持终端,可实现移动语音业务和多媒体集群调度业务,并可在终端上实现各类移动信息化的应用。矿用工业级本安型数据终端提供RJ45以太网接口和RS232接口实现数据和视频接入;可实现各类功能和应用,与核心网络设备中的相关业务平台进行数据交互。

3矿用McWiLL无线系统的优势

3.1可同时实现井上和井下的无线覆盖

矿用McWiLL系统有专用频段(1800MHz),与运营商的频段完全错开,可同时实现井上和井下的无线覆盖。同类各种方案中,仅有McWiLL和WiFi可实现井上覆盖,其余方案均涉及和运营商频段重叠而不能实现井上覆盖。

3.2超长的覆盖距离

矿用McWiLL基站可采用较大额定功率的隔爆兼本安型矿用设备,在巷道中单台基站可实现半径800m,长度1.5km的无线信号覆盖。在井上工作在1800MHz频段的矿用McWiLL基站最大覆盖半径可达到15km。同时,矿用McWiLL的利用空间波束赋形智能天线技术,可大大的提高链路预算,从而保证较大的覆盖范围。矿用Mc-WiLL方案的覆盖范围更远、更大,意味着在同样的巷道长度或覆盖面积下,需要的基站数量远远小于其他方案,从而有效地节省了投资成本,并降低了工程难度。

3.3一体化的多业务综合接入

矿用McWiLL系统综合了数据和语音的优势,可以通过一个系统承载多种综合业务,成为真正宽窄带一体化的多业务综合接入平台,为煤炭行业综合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奠定基础;针对煤炭行业的需求,矿用McWiLL系统可以实现语音、数据等基本业务,也可以承载应急调度、环境监测、人员定位、视频监控等多种业务,真正实现了多业务综合接入平台。

3.4稳定高质量的语音通话和真正的集群调度功能

基于空中接口的高品质的语音通话质量,可媲美有线通话。大大优于完全基于VOIP的WiFi方案。同时,矿用McWiLL宽带多媒体集群系统基于空中接口的下行共享信道实现语音组呼功能,组呼呼叫时延和容量等性能指标均符合集群调度应用要求,支持动态重组、话权抢占、迟后进入、优先级呼叫、强插强拆等传统集群功能,支持无线虚拟专网,通过图形化调度台可实现用户状态的实时呈现、录音监听、视频转分发等指挥调度功能;完整的集群调度功能,可以促进煤矿的生产管理更加高效流畅。

3.5利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光纤环网实现基站传输

矿用McWiLL系统可利用煤矿原有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架构的光纤环网实现井下基站的数据传输;一方面节省了光纤投资和施工难度;另一方面,可利用光纤环网的自愈特性,实现传输线路的高可靠性;这一方面,明显优于TD-SCD-MA系统目前采用的BBU+RRU自建光缆的架设结构。

3.6高数据带宽

矿用McWiLL系统承继了McWiLL无线接入系统的高数据吞吐量的优势。矿用McWiLL宽带系统单基站提供15Mbps的净吞吐量。同时,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实现上下行带宽的灵活调配;这方面大大优于采用公网3G通讯制式的方案。此类公网制式,本身数据带宽较小、上下行带宽不对称,导致上行带宽很小,不能满足专用网络对于上行带宽的高带宽要求。矿用McWiLL系统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其真正可以在煤矿应用中承载视频、数据采集等高带宽应用。

煤炭行业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036-01

1中国煤炭发展现状述评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要求变得日益复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煤炭发展前景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这对以后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详细分析中国煤炭发展前景的一些看法,我国近期的煤炭资源现状,煤炭资源总量据煤炭工业部1981年第二次全国煤田预测汇总统计结果,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0592亿吨。其中,预测煤炭资源量为44927亿吨,煤炭储量为5665亿吨。而在未来的很长时期由于新能源的广泛使用,因此中国煤炭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煤炭行业对于中国的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强我国的竞争能力,而且对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有重要作用,因此煤炭行业的前景分析不仅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而且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煤炭行业产生问题都应该详细分析煤炭发展的前景。无论是表现良好的煤炭企业还是绩效很差的煤炭企业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煤炭行业的前景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煤炭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中国煤炭发展前景的分析强调的是一系列的过程,其目标是煤炭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实现煤炭公司良好的运营,所进行的各种分析的集合体。

2中国煤炭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大型的煤炭公司的突然倒闭,暴露了我国的煤炭发展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揭示了我国的煤炭发展过程中的严重问题。由于我国对环境监控的日益严格,在政府宏观经济路线考虑下,内需不可能像工业投资那样对刺激经济增长短期立竿见影,钢铁、电力原本产能过剩,煤炭产能过剩也是随之而发生的事件。所以煤炭行业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1煤炭行业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

由于现阶段煤炭行业很多企业是属于国有类型的企业,因此对于煤炭企业的监管,缺乏严格的措施和手段,因此监督既是对企业自身进行监督管理,这个过程存在很多的阻力,没有任何组织倾向对煤炭行业进行监督管理,即使采取了某种措施监督和管理,很多时候这些行为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很少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煤炭行业的高层管理者不愿意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控制制度,来约束自身和员工的行为。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也淡漠监督因素,认为对于煤炭前景的分析和预测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但是为了煤炭企业的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煤炭前景的分析和预测不可或缺。

2.2煤炭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观念落后

很多煤炭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头脑中,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煤炭前景的分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一线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也不了解煤炭前景的分析所涉及的过程及目标,因此即使制定完善的煤炭企业控制制度,也很难付诸实施,将煤炭企业的发展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认识到预测煤炭行业的前景对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有的管理者甚至认为加强煤炭企业的制度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对煤炭企业发展的一种制约和束缚,会加大煤炭企业的工作负担。观念上的偏差在煤炭行业的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有的煤炭企业甚至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实施各种管理和分析制度,因此现阶段的煤炭工作人员还存在很多观念的问题。

3提高现阶段煤炭发展前景的相关措施

现阶段理论界对中国煤炭发展前景的研究还刻意追求西方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很多制度规范的实施仅仅刻意的去模仿西方的中国煤炭发展前景的行为准则制定和实施,因此其结果总是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西方中国煤炭发展前景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层次的研究中国煤炭发展前景在西方企业的使用范围和产生起源。中国煤炭发展前景涉及到深层次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中国煤炭发展前景,应该从其法律文化因素追求。其次,中国煤炭企业也具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国情和特点,所以会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

3.1构建有利的组织文化加强煤炭行业的观念转变

现阶段,企业文化的研究一直是企业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煤炭行业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煤炭行业的正常运行都有重要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文化是一种无形却充满力量的影响力,它对组成整个企业的成员起到约束凝聚、以及协调组织的作用,文化可以凝聚一个企业的集体力量,推动煤炭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财富无法创造出绚烂的文化,然而一个企业凝聚的文化却可以给煤炭行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财富,一个企业建立独特的文化理念,那么这个独特的文化理念无形中就会为煤炭行业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煤炭行业最终获得生产经营丰收的硕果。组建煤炭行业文化内控管理模式,必须具有超前的风险意识,才能使煤炭行业的文化理念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逐渐成长并完善。

3.2完善煤炭企业的管理机制

良好的煤炭行业规范制度是煤炭行业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煤炭行业如此,对于任何社会单位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煤炭行业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那么煤炭行业的运营必然会收到良好的结果。现代企业的四个基本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些特点都是良好企业规范制度的基本表现。煤炭行业的规范制度包括两个方面:“软”因素和“硬”因素。软的方面强调煤炭行业必须以人为中心,在煤炭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切实考虑到煤炭行业的员工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硬的方面要求煤炭行业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单单的表现在纸面上或者口头上,必须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无论是员工还是高层管理人员违反了规章制度,都要受到相应处罚,那么在这种条件下煤炭行业才能长久稳定的发展。

3.3建立清晰的煤炭评估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包括很多方面,对于煤炭行业来讲,可以有财务绩效,员工工作绩效,产品绩效,虽然不同的绩效衡量煤炭行业运营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公正与实用。如果任何绩效考评标准不能够体现公正与实用,那么也不会取得良好的发展结果。例如,对于财务绩效如果失去了公正,那么投资者会依赖错误的信息,这样对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造成很大影响,煤炭行业的员工的薪酬绩效评价若失去实用和公正,会导致员工消极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煤炭行业的发展效果。因此煤炭行业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时刻体现体系的公正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发展。

4总结

通过对煤炭行业的详细描述,发现煤炭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煤炭行业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人员观念落后等,为了分析煤炭行业的前景,维持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很多改进措施,例如,构建有利的煤炭行业文化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才能使得我国煤炭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COSO.煤炭行业整合框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煤炭行业论文篇(9)

一、引言

煤炭价格是煤炭行业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价格直接反映着煤炭供需关系的变化,并调节着供需双方的资源配置和生产经营活动,它是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和企业进行资源配置及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基础之一。我国从1993年起逐步放开煤炭价格,到2006年电煤指导价格放开,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煤炭价格体制的改革。但由于煤炭市场和煤炭行业的特殊性,致使煤炭市场价格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本文通过对我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现状的分析,从政府管理经济的视角,对煤炭价格的形成和煤炭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力争对煤炭市场价格机制的完善给出理论支撑和改革思路。

二、我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现状分析

从1993年试点开始,我国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已经持续16个年头。目前,我国煤炭价格市场化机制改革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宏观政策层面已经确定煤炭价格市场化机制,电煤价格市场化改革全面展开,煤炭价格市场机制基本形成。但是,我国目前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还并不完善。

1,我国的煤炭价格没有反映煤炭资源的价值

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理论,价格应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是我国的煤炭价格却没有反映其真正价值。世界各国都把煤炭列为可用竭的资源,但是其资源价值却没有在其价格中体现出来。一是煤炭价格没有反映资源获取成本,获取资源支出和勘查前期费用需要通过成本进行补偿,而现有的煤炭价格中并未完全反映这部分资源成本;二是煤炭价格没有反映资源开采后的环境恢复成本,因煤炭开采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治理和补偿费用,煤炭成本中缺失比较多;三是煤炭价格没有反映资源枯竭后的煤矿转产成本,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矿必将随资源枯竭而关闭退出。煤矿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转产和人员安置。所需资金没有来源。

2,煤炭价格制定仍受政策性因素影响

虽然目前宏观政策再次明确电煤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但是,煤电价格之争却并没有结束。由于电力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目前电煤价格仍然受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一是许多方面仍在以行政手段干预电煤价格,搞行政行为的“煤电价格联动”。二是各地在实践中还存在大量的重点合同电煤价格。存在文件上的市场手段与实践中计划手段相矛盾的“双轨制”。三是在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实力的对比中,由于电力企业的垄断地位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作用,削弱了煤炭企业定价的话语权。因此,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仍然不会一蹴而就。还将受到观念、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困扰。

三、我国煤炭行业市场价格形成及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虽然我国煤炭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基本建立。但是,现在的煤炭价格并不能反映煤炭的真实价值,这主要是由于煤炭价格并不能反映煤炭作为矿产资源的真实价值,体现在煤炭价格的形成过程中则表现为煤炭生产成本构成的不完全。本文以矿产资源价值理论为基础,对煤炭价格的形成进行理论分析。

1,一般矿产资源价值构成

从社会再生产角度看,理论界关于矿产资源价值构成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资源地租理论;二是资源耗蝎理论;三是外部性理论。这三种理论各有侧重,从而也就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质,从这些理论出发,在确定一种具体的资源的价值时。既要从所有者具有的所有权角度考虑其由于具有对资源的独占地位而应获得的对资源开采利用的收益,同时也要考虑资源的稀缺性补偿和对外部不经济的消除成本因素。

2,现行的煤炭成本构成

现行的煤炭生产成本构成基本沿用了1993原能源部统一执行的《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框架范围内,并没有重大的调整。煤炭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矿井生产成本、块煤筛选成本、维修费用、安全费用、其他费用和期间费用。

煤炭成本的不完全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完全反映资源获取成本;二是没有完全反映资源开采后的环境恢复成本;三是没有反映资源枯竭后的煤矿转产成本。煤炭完全成本分析。所谓“完全成本”,是在资源价值理论支持下。为使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得到全面补偿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非常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资源产品成本概念。

煤炭环境成本具有较为突出的行业特点。从目前煤炭环境成本的构成范围来看,环境成本补偿不足,需要结合煤炭再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煤炭环境成本的特点,对煤炭环境成本进行完善。

3,煤炭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煤炭行业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TD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069-02

随着国家建设对煤炭需求量的大幅度提高和煤炭生产规模的扩大,煤矿事故仍时有发生。2000年-2010年,煤炭产量由9.89亿t增加到32.4亿t,百万吨死亡率由5.71%减小到0.749%,尽管百万吨死亡率已经大幅度降低,但是这个数字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国内外对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很多,但是对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不太成熟,澳大利亚的Glennon[1]应用Zohar的方法进行了安全氛围的问卷调查,并推广到各个工业领域;美国的Brown和Holmes[2]同样采用Zohar的方法进行了问卷,应用到食品加工、化工、钢铁和纺织等行业;Cooper[3]提出了相互作用的安全文化模型,该模型涉及行为、心理和环境三方面因素,构成三角关系,其动态特性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人员组织系统的要求,鼓励多层次分析;任志宏[4]针对当前煤炭企业建立安全文化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丁士杰[5]运用安全文化相关理论,从物质安全文化、规范安全文化、行为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等四个方面,对沛城矿的三位一体化模式进行了分析论述,结果表明,沛城矿实现了本质安全化。该文就煤矿事故致因,研究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机制。

1 煤炭企业事故原因分析

我国煤矿事故在工矿企业生产事故中最为严重。2010年,全国发生煤矿事故1403起,死亡2433人,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749,远高于美国的0.04,俄罗斯的0.34,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是阐述煤矿事故诱发机理的理论,也被称为煤炭事故模式。这种理论能够通过事故模式分析使矿工更深入地认识和剖析事故原因,认识事故的本质,且有利于进行事故调查分析、事故预防以及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为煤炭工业事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矿工人身安全。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有5大类,12小类,表面上都是物因,其实并非如此。从宏观角度来说,造成煤矿事故频发的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

1.1 客观原因

造成煤矿事故频发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三方面:(1)煤炭需求增加刺激了煤矿超能力生。(2)地方中小煤矿违规开采造成煤矿事故频发。(3)煤矿安全投入欠账严重。由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煤炭企业安全投入赊欠太多,仅国有重点煤矿就有约1/3的存在不同程度的采掘失调和技术水平接续紧张等问题。

1.2 主观原因

造成煤矿事故居高不下的主管原因也主要有三方面:(1)矿主追求高额利润忽视了生产安全。(2)煤矿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安全培训不到位。矿工专业素质低,再加上一些乡镇中小煤矿为了节约费用,没有及时和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和安全培训,造成违规操作而出现事故。(3)煤炭企业管理落后。

2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机制

2.1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及功能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是预防事故发生的一种“软”对策,其目的主要是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机环境关系和良好的安全氛围,在人的态度、观念、意识和行为等方面形成无形到有形的影响,控制员工的安全行为,以期实现减小人为事故的效果。安全文化是预防事故的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工具。

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安全的因素很多,但是归根结底是人的安全素质、安全意识、态度等。尤其对从业人员自身素质比较低的煤炭企业来说,安全文化的建设对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简单地讲安全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凝聚性: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能使全体矿工在安全的价值、行为目标和准则方面保持高度一致,形成心理认同的整体力量,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以期符合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

导向性:不同的矿工,其安全的价值观念、安全意识以及所表现的安全行为都不同,这会给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而安全文化对全体员工提出了统一而规范的要求,对矿工有很强的号召力,能够指引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符合规范的要求,规范行事。

规范性:安全文化使矿工认同安全价值观、目标、以及行为准则,实现自我规范。

激励性:煤炭企业特有的安全文化倡导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都来来自于矿工的实践经验总结,并指导矿工的行为。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矿工都以这个尺度衡量自己的工作方法、实际操作,以及在团队中的作用,从而促进矿工及时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辐射性:煤炭企业处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长期以来,由于中小煤矿无节制的掠夺式野蛮开采,引发大量的煤炭事故,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良好的煤炭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影响本煤炭企业,而且能引起社会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影响社会大文化。良好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重视企业与社会间的和谐发展,促进两者得共同繁荣发展,主动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同时,还可以对本企业员工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培养,而影响整个社会,所以良好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可以辐射到社会,对社会这个大环境产生影响。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这五种功能对煤炭安全生产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已得到了很好的证明,早期的煤炭生产主要靠技术手段,而现在在技术手段成熟的条件下,对于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安全管理力量占主导地位,必须强化安全管理;在这些基础之上,安全文化的力量成为对人类的安全决策起推动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安全文化的“执行力”非常重要,成为影响本企业以及社会安全生产的决定性要素之一。

2.2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机制

安全的核心价值观是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层,煤矿的安全制度和安全习惯对应着煤炭企业的制度文化,矿工的行为对应着煤炭企业的行为文化,矿工通过进行煤炭生产活动,自己的安全意识、思维和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单一得技术和设备并不可能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7],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操作的安全性。煤矿的安全措施最终还归结到矿工的行为上,不健全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潜在地威胁着煤炭的安全生产,而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将矿工的行为控制在煤矿期望的范围内,从而保证了煤炭的安全生产。

煤矿的核心价值观影响着煤矿的制度和矿工的行为习惯,若多少矿工公认某行为是安全的,则这种行为会被多次实施,慢慢地就变成了习惯。不安全的行为很可能成为事故隐患。因此,核心价值观在煤矿安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煤矿的安全文化氛围影响着矿工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最终影响煤炭的安全生产和效益。矿工的行为对煤炭安全生产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影响,最终影响到煤炭生产的效益。

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需要一定的安全文化载体才能体现出来,是煤矿的表层现象,不同于安全文化,如煤矿集团的图书馆、企业内部刊物、文化娱乐服务中心,文艺晚会等等。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机制原由,描绘了煤炭企业安全文化预防事故的方法,由此可知,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精神层直接关系着“人因”的两个方面和“物因”,因为人的意识决定其行为,因此,煤矿安全文化的精神层面相当重要,对指导矿工的行为,以及改善安全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可以针对矿工的失误,更具指导意义。如果一名矿工的安全价值观和意识都很强,他就会积极学习安全知识,主动减少工作失误,更不会冒险;煤矿的安全制度主要是约束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一种企业文化,发扬安全行为,纠正不安全行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各层准确而具有针对性地对应着事故的各致因因素,以煤矿的安全文化纠正不安全行为,减少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3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对煤炭安全生产的影响

据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可知,事故是人、技术手段设备以及企业交互作用的结果。只有管理失误、技术(设备)失效以及违章等多种因素在时间和空间相重合时,才能共同导致事故的发生,但是最终的原因追溯到安全管理,而安全文化又是安全管理的根本。

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纠正的实例分析,由图可知,事故发生频率随着不安全行为纠正实施时间的加长而周期性地下降;且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纠正的实施起初,0~8月,事故率明显急剧下降了;短期安全局面的好转过后,有出现了事故发生率的高峰,这可能是矿工在安全局面出现好转后思想警惕性的放松,事故率高峰后又出现了其发生率的急剧下降,之后,在长达40个月的时间里,安全局面都相当可观,在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纠正实施的50个月时,事故率降到了最低;随着安全局面较长时间的延续,矿工和煤矿管理者在可观局面的背后而出现了思想疏忽和骄傲的情绪,在随后的约40个月内,又出现了一个周期性的事故高峰率。除了精神层面的文化之外,煤矿安全物质文化也借助安全设施、防护设备以及安全工程技术手段等营造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消除事故中的“物因”隐患。

由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机制可知,事故的各个致因因素与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各组成层准确地相对应,煤矿安全文化可以对矿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因此,煤矿安全文化是煤矿预防事故发生的强有力工具。

4 结语

(1)煤炭企业良好的安全文化可以提高矿工的安全素质,营造和谐的人机工作环境,为煤炭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煤炭企业通过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可以准确地进行煤矿事故致因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避免人造成事故。

(3)目前,仍有部分煤矿没有重视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再加上煤炭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对煤炭的安全生产造成较大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大煤炭企业主体安全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煤炭行业论文篇(11)

我国煤炭企业的国企并购行为主要从2004、2005年开始。2006年,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我国政府对煤炭的开发重点做出了调整,由“新建为主,整合为辅”转变为“整合为主,新建为辅”。由此,煤炭行业进入了以资源整合、提升改造为主要形式的“大整合时代”。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钢铁、电力等相关产业发展放缓,煤炭的市场需求减弱,对煤炭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很多中小煤矿经营陷入困境,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我国煤炭行业也陷入了“整合重组年”。在国家政策的领导下,各地纷纷停顿整合中小煤矿,开展相关企业集团的并购重组行为,掀起了煤炭行业的并购重组热。最初的并购基本由两家央企中国神华集团和中煤能源集团主导,2009年开始,更多的大型煤炭企业开始加入并购的热潮,煤炭企业进入并购重组高潮。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并购重组工作仍在在有序进行。

二、文献综述

综观对我国煤炭并购的研究文献,对煤炭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一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吴吟(1998)分析了煤炭产品结构现状及煤炭产业的竞争环境,并对改善煤炭产业竞争结构提出了5点设想;潘克西(2002)对我国煤炭集中度进行了客观地分析、评价,并与美国煤炭市场集中度进行了对比,对我国煤炭市场结构研究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李艳梅(2007)基于“集中度-利润率”假说,运用回归分析对1990年~2005年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和所有权集中度与利润绩效和安全绩效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市场集中度提高有利于对利润绩效和安全绩效的改善;刘冰(2008)以黑龙江龙煤集团和龙兴集团的合并为例,采用实证研究法对煤炭企业合并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炭企业合并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势力;赵国浩(2010)基于产业集中度的角度,对山西省煤炭行业资源整合进行了定性分析,阐述了资源整合的益处及可能存在的问题;郭凯(2010)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2008年、2009年我国发生并购重组的煤炭上市企业进行纵向比较,得出煤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整体绩效提升的结论;同年,陈小毅利用煤炭企业百强数据说明了公司利润率与市场份额正相关,并运用CDW方法分析了煤炭利润率与集中度正相关关系;颉茂华(2011)运用产业集中度,并结合产量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对煤炭产业并购重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煤炭产业目前处于分散竞争阶段,应该继续实施并购重组战略;李志强(2011)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煤炭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集中度与利润率关联度大,进入壁垒与安全绩效关联度大。

但是上述研究也有一些不足:第一,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第二,研究侧重于煤炭市场结构与并购绩效的因果关系研究,忽略两者之间的动态传递研究;第三,忽略了国家推动煤炭企业并购重组前后政策变化,对两者关系的结构性影响。

三、理论模型及变量设定

建立VAR模型之前要确定模型的滞后期,可采用AIC信息准则和SC信息准则两种方法。建立模型后对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根据AR图若得到所有点均落在单位圆内稳定,可对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研究。脉冲响应考察系统收到冲击后的动态过程,方差分解则研究干扰对预测误差的影响。

四、实证研究

(一)数据说明 本文研究选取的时间段为1993年~2011年,这是因为我国从1993年放开了除电价外的商品煤价格,取消了中央财政对统配煤矿的补贴,煤炭企业改变了之前的计划经济模式,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变量的数据如表1所示: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从上述协整检验可知,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为了确切的分析变量LNCR4、Be与M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各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选择滞后期为1,检验结果如表4。由表4可知,原假设“LNCR4、Be不是M的格兰杰原因”的伴随概率分别为0.0022、0.0504,在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原假设“M不是LNCR4、Be的格兰杰原因”的伴随矩阵分别为0.2498、0.6479,在10%的显著水平下接受原假设,因此认为LNCR4、Be分别与M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LNCR4是M的格兰杰原因,Be是M的格兰杰原因。但是LNCR4和Be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五) 模型结果分析 将模型整理后得到:

u=7.758921-2.124563LNCR4+0.981245Be t∈[1993,2003]19.066571-6.527381LNCR4+0.981245Be t∈[2004,2011]

从上式可以看出:第一,无论是2004年之前还是之后,市场集中度对百万吨死亡率的影响都是负效应,进入壁垒对百万吨死亡率的影响是正效应。第二,以2004年为界,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与百万吨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2004年之前,煤炭产业集中度,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124563,2004年之后,煤炭产业集中度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百万吨死亡率下降6.527381。这是因为煤炭企业的并购重组改善了煤炭企业的市场结构,促进了安全绩效的大幅度提升。但是无论2004年之前还是之后,进入壁垒与百万吨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进入壁垒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百万吨死亡率上升0.981245。煤炭行业煤炭进入壁垒的提高伴随着安全绩效的降低,意味着矿难并不是只发生在民营的中小煤矿中,一些规模较大的煤矿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煤矿的安全水平的下降。

(六)动态关系 由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变量LNCR4、M均服从I(1),并且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在建立VAR模型之前,根据AIC信息准则和SC信息准则确定出模型的最优滞后期为1。

从上式可知, 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行业集中度之后一期增加百分之1,百万吨死亡率下降1.266456。

由于脉冲响应和方差分析要求模型稳定,根据AR图检验,得到所有点均落在单位圆内,说明满足稳定性条件。从图1可以看出,煤炭行业集中度对百万吨死亡率的冲击始终为负向冲击,第1期,集中度对百万吨死亡率的冲击效果不是很明显,从第2期开始,集中度对百万吨死亡率的冲击开始显著,呈现出持续且持久的负向影响。图2显示了百万吨死亡率的方差分解,利用方差分解的方法可以将百万吨死亡率的单位增量分解为一定比例的自身贡献和行业集中度的贡献。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预测期的增加,行业集中度对百万吨死亡率各期预测误差的贡献度逐渐增加,最后稳定在了80%左右,说明行业集中度的冲击对百万吨死亡率的影响很显著,对煤炭行业的安全绩效有促进作用。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考虑到煤炭企业战略并购引起煤炭市场结构突变的可能性,引入虚拟变量,运用变结构协整分析,对煤炭市场结构与安全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然后运用基于VAR模型基础上的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技术,对研究煤炭市场集中与对安全绩效的动态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变结构协整结构说明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与百万吨死亡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分别与百万吨死亡率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百万吨死亡率与市场集中度正相关,与进入壁垒成负相关;国家对煤炭企业进行并购重组,我国煤炭市场结构和安全绩效之间的协整关系在2004年发生了改变,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明显受到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改变市场集中度对安全绩效的影响加大。第二,研究发现,市场集中度对百万吨死亡率的冲击呈现持续的负向影响。煤炭企业并购重组,提高了煤炭市场集中度,集中度的提高对煤炭安全绩效有着积极的意义。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促使我国煤炭健康稳定发展:一方面,国家继续推进煤炭企业战略并购重组,撤销取缔小煤窑,整顿改造中小煤矿,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煤炭市场集中度,优化市场结构,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进而提高安全绩效;另一方面,煤矿的安全隐患不止存在于民营中小煤矿,规模以上煤矿也要加强煤炭安全监督和管理,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提高煤矿职工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

参考文献:

[1]吴吟:《煤炭产业竞争结构分析》,《中国煤炭》1998年第8期。

[2]潘克西、濮津、向涛:《中国煤炭市场集中度研究》,《管理世界》2002年第12期。

[3]李艳梅、杨涛、张雷:《中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与绩效的实证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

[4]刘冰、徐斌、王彩霞:《煤炭市场界定与煤炭企业合并效应分析》,《山西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5]赵国浩、车康模、卢晓庆:《基于产业集中度视角的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分析》,《煤炭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

[6]郭凯、刘海风:《基于DEA的我国煤炭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中国煤炭》2010年第6期。

[7]陈小毅、周德群:《中国煤炭市场集中度的实证研究》,《当代财经》2010年第2期。

[8]颉茂华、杨森、王媛媛:《煤炭产业并购重组绩效评价实证分析》,《煤炭经济研究》2011年第1期。

[9]李志强、赵守燕、尤会杰:《煤炭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联度分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

[10]张世英、樊智:《协整理论与波动模型 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