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6:51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篇(1)

我公司是以承建电力、水泥、玻璃、玻纤、电子、冶金等工业与建筑安装工程为主的多项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公司下属四个分公司、一厂和一所,在建工程分布广东、山东、河北、安徽、陕西、四川、湖北、江苏、福建、河南、重庆等省市。

由于公司施工队伍分散,地域面广,管理层次多,管理程序复杂。在贯彻执行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公司的质量体系文件结构(如图1)。

由干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层次多,内容也较复杂,因而在文件控制和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我们认为,要使这样一个管理层次多、地域分布广的大型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有必要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这一现代化工具,在质量体系文件和资料的控制、信息的传递和及时反馈体系运行情况等方面,发挥办公自动化一一网络的快速、准确、全面和节省费用等的综合作用。我们设想,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信息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结合,通过信白、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来解决三个关键问题:第一是低费查询及适时信息共享;第二是质量涉及的各部门之间实时的信息交流;第三是搭设企业与企业的供方、分承包方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从而使各方面的信自、准确、及时地传递,随时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动态,可以为实现我公司的管理方针创造有利的条件。

我公司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2000年已建立了局域网,公司各级领导及相关职能处室均设有工作站,网上有各处室的管理信息随时可通过互联网在公司网站上查询。结合贯标工作的需要我们制定了一个建立企业Intranet网的工作计划。

根据计划安排分两个阶段实现Intranet的建设。第一阶段是对公司2000年建立的网络进行扩充和改造,通过网络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远程传递、存储和管理,并进行质量记录汇总整理,使得文件、资料及其他信息的与换版变得更为快捷,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类信息准确、及时地进行汇集;第二阶段完成整个lntranet局域网。由于施企业的分散性,第一阶段完成后仍不能满足体系运行的全部要求,因此就需要采用新技术来实现新的目标。Intranet技术是建立信息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最经济和便捷的选择。首先,Intranet统一的浏览器界面使在质量环上涉及的顾客、供方和企业的经营、服务、工程、质量管理等部门建立了一种使用方便、低费用,不需事先的沟通渠道。其次,基于WEB的信息使任何地方、任何部门的相关人员可随时调用和查询最新的质量文本。再次,基于讨论型的信息交流可以使企业以顾客和反馈为核心的特定的质量问题展开跨部门的协作。另外,通过WIB与企业MIS中数据库的挂接,可以集中MIS上有关质量管理的所有应用。因此可见,构成工ntranet后可以使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充分地显示出来。目前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准备和实施。

目前在网上实施管理的文件与资料共为十一大类,它们分别是:质量保证手册;A级程序文件;B级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部门工作制度;项目部工作制度;项目质量计划;验证人员名单;其它人员名单;项目质量计划运行情况汇总表和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汇总表。

1质量管理手册

质量管理手册目录包含了质量管理手册的全部内容,可按目录逐条进行查询,也可按关键词进行搜索或返回至已查询过的内容。

2A级程序文件和B级程序文件

A级程序文件和B级程序文件都可以按程序的主管部门及质量体系要求查询。

如:程序主管部门企业管理处所属的"A级程序文件”包括:管理职责管理程序;管理评审程序;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程序;质量策划和质量计划管理程序;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和数据分析管理程序等

再如:过程控制下属的“B级程序文件”包括:过程控制程序;施工人员资质控制程序;施工机械使用和维修管理程序等

3作业指导书

该部分包括“工艺”标准、“工法”和“施工方案”三类,每一类采用级联式菜单组织并在屏幕下方给予在线的信息提示,执行相应查询即可阅读相关内容。如“工艺标准”菜单下有:锅炉安装工艺;工业管道安装工艺;煤气管道安装工艺;水泥旋转窑安装工艺;玻璃熔窑施工工艺;钢结构焊接施工工艺等等。

4质量管理制度与项目质量计划

两类文件均可按不同部门或项目部查询(公司部门质量工作制度查询屏幕,项目部部门质量管理工作制度查询屏幕,项目质量计划查询屏幕,略)

5验证人员名单及其他人员名单

备有验证人员上岗资格情况屏幕(略)包括内审名单、无损检测人员名单、质量员名单,计量员名单、材料员名单等,在屏幕上点取任一项即可阅读相关人员的有关资料,还备有其他人员查询屏幕如项目经理、焊工、起重工等(略)。通过输人查询条件,如输入某人的姓名或点取单位检、资质档后,选择其中之一,即可查阅某人或某单位或某类人员的情况,此举不但加强了人员的管理还可以使人才得到合理的使用,并可为培训的需求提供可行的依据。

6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汇总表及项目质量计划运行情况汇总表

两张汇总表(图2、图3)动态地反映了二级单位及项目部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通过汇

总表的填报可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使体系自我改进的机制更加完善。

网上使用的文件均指定为“只读”方式,不得随意修改。对网上用户也根据不同使用要求给予了相应的使用权限。

我们在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系统,使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的过程与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与实施的过程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给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加快了办公自动化的过程。通过组织专项培训,公司各级领导和技术、业务管理人员普遍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地在网上查询质量体系文件和各类体系运行的动态信息,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如上所述,公司计算机联网第一阶段工作已基本完成,虽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要真正使信息化技术与现代化管理思想结合起来,还需要作好第二阶段的工作,完成了基于Intranet的质量体系。

从建立质量体系应用系统的需要来看,它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6.1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和控制系统

除、更新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和相关资料,如质量方针、质量手册、A级程序文件、B级程序文件、项目质量计划、质量事故处理工作制度等文件和资料外,将标准、规范、检验要求、安全可靠性要求、质量记录、质量分析报告等也同时在网上。

6.2建立质量信息研究处理系统

以顾客和各方面信息反馈为核心,对各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质量控制、工期要求和施工进度、安全管理和项目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等环节,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研究处理工作。

6.3建立合同评审系统

利用计算机网络,决速、便捷的特点,通过项目的性质、规模、资金来源、设计进度、工期、质量和顾客要求等各个环节直接组织进行综合性合同评审工作。

6.4建立合格供应方(分承包方)信息和评审系统

由材料设备处(工程管理处)定期经评审合格的供方(分承包方)名录,同时要求各分公司、项目部对其进行年度评审。

6.5建立技术支持系统,扩大对外联网范围,增加网上信息量。

在现有互联网的Intranet信息网的基础上与Internet联网,同时,完善公司内部的技术系统、财务系统、质量系统、物质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发挥计算机网络的整体优势。

6.6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受控管理工作。

目前,我们在网上的体系文件、资料和有关信息等,都是“只读”的,对公司的各类报表管理也做到了分级共享和控制,但如何进一步按BG/T19001-2008标准要求,对文件和资料实施更严格的受控管理,还需探讨和研究,下一步还要做好网络管理和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篇(2)

2不符合项的不符合事实证据收集

在接收到不符合项并在采取行动之前,组织应立即根据不符合项的事实描述识别和收集引发该不符合项的不符合证据,重构不符合事实,作为开展原因分析的依据性材料。

3不符合项的立即纠正

在确认并接收到不符合项后,组织应针对不符合项采取立即纠正。立即纠正是为消除发现的不符合立即采取的行动,是针对不符合项所提出的具体问题,就事论事,立即解决目前已发现的问题,消除、遏制或减少该问题的发生对产品质量、产品实现过程活动等可能产生的风险和不利影响。在进行立即纠正时不需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立即纠正后不能保证类似问题不再发生。当不符合项事实描述已无法纠正或者可以纠正但成本无法估量或不现实时组织可以不采取立即纠正,此时需作出合理的解释或说明。

4不符合项的原因分析

不符合项的原因分析是整个不符合项整改工作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步,也是不符合项整改工作中最难把握的环节,原因分析的结果决定了不符合项整改的工作方向和后续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不符合项整改工作的有效性、持续性。根据在不符合事实中起作用的主次程度,导致不符合项的原因可以区分为直接原因、起作用的原因和根本原因,这些原因形成一个导致不符合项发生的原因链,原因分析的过程就是按照这个原因链,一步步追溯,直到找到导致不符合项发生的根本原因为止。不符合项的原因分析应该分析出发生该不符合事实的根本原因,当这种原因被纠正以后,将会防止此类不符合事实或者类似不符合事实的再次或重复性发生。组织可以采取很多方法和工具来确定不符合项的根本原因,例如头脑风暴法、鱼刺图、5WHY、RCA分析技术等。在做根本原因分析时,组织应从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策划和运行、工作流程设置的角度寻找和分析不符合事实发生的根源,导致不符合事实存在或发生的根本原因通常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中无文件规定;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中有文件规定,但是不充分或不适宜;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中文件规定完善,但是规定未得到贯彻执行,实施过程未得到及时的监督和检查。

5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含举一反三检查)

纠正措施是指针对分析出的根本原因所采取的对策或行动,目的是从质量管理体系系统的角度出发消除或减少这些原因,以防止此类不符合事实或者类似不符合事实的再次或重复发生,与上述的原因分析相对应,通常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整改:策划、编制并实施新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对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中原有文件规定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规定充分、适宜;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确保文件规定落实到位。同时,组织应组织相关人员对不符合事实相关的文件规定(包括已实施的、修改的的新编的)进行学习和培训,以确保相关文件规定宣贯到位。另外,纠正措施还应包括举一反三的检查内容,检查质量管理体系内其他项目或场所是否有与该不符合事实类似的问题(譬如:对哪些项目或场所进行了检查,发现了哪些问题并且此次一并进行了怎样的纠正,或描述通过检查没有发现类似的问题)。

6不符合项的跟踪验证

在整改计划完成期限到期前,组织应依照所制定的纠正措施完成不符合项的整改工作并对不符合项的整改完成情况进行确认,确认的内容包括:

(1)是否采取了立即纠正或阐明了不予纠正的理由;

(2)原因分析是否到位;

(3)制定的纠正措施是否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4)纠正措施的实施是否有效并能确保类似问题以后不再重复发生。如果制定的纠正措施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组织应重新制定整改计划;如果制定的纠正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完全彻底的贯彻,则应返回相关负责人或部门重新实施整改。组织在确认已完成全部整改工作后,应立即着手整理收集书面整改见证材料并提请审核组对不符合项整改的有效性进行现场验证。整改见证材料应客观、真实、详尽,作为不符合项整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整个整改工作过程的记录和整改效果的支持性证明材料。每一个不符合项的整改过程和整改效果的支持性证明材料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材料单元,应包括不符合项整改单(含不符合项事实描述、立即纠正、原因分析、纠正措施、验证结果、组织意见等)和不符合项整改效果的支持性证明材料(如整改前后的有关文件规定、过程记录、培训记录、检查记录、文件修改记录、图片、照片等)。审核组对不符合项现场跟踪验证,确认组织对不符合项采取的立即纠正、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所取得的结果,确保有客观证据能证实纠正措施已得到实施并有效防止了不符合项的再次发生,在确认这些方面均能达到要求后,审核组给出不符合项闭环的决定。

7后续行动

后续行动主要是用于判断并验证所确定和实施的纠正措施在解决此类问题方面是否持续有效。首先,针对不符合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应该被保持跟踪,以确保被正确实施;其次,对这些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应该有一个周期性评审,以确保这些纠正措施确实达到了预定的效果和持续有效;另外,当评价周期内发生有类似不符合项时,这些不符合项应该得到系统地认真分析,以说明为什么这些纠正措施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并重新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彻底消除类似不符合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篇(3)

二、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各个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设置了以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形式为主的众多贸易壁垒。而产品品质认证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则属于非关税壁垒中的技术壁垒。因此,要想消除贸易壁垒企业采取的主要途径就是获得认证。在国际贸易中,合作双方是否彼此信任,是否迅速达成协议是关系到贸易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由于各个国家语言、标准规范存在着差异,这为合作双方的交流制造了障碍。ISO9001质量体系的建立打破了这种阻碍,为各个国家在产品(包括服务)品质方面建立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认识和共守的规范。因此,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已成为国际间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惯例。

三、质量认证体系的建立

随着受益者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企业产生了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的想法。前期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了质量体系能否顺利建立。例如,在企业内部开展质量意识和标准的培训,这是建立质量体系的基础;企业管理层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是质量体系建立实施的关键;成立领导小组和精干的工作班子,制定贯彻标准工作计划是质量体系建立的保障。质量体系由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构成。在质量体系总体设计过程中,选择和确定质量保证模式和质量体系要素,制定适合本身特点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构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体系结构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在质量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很多企业通过认证后,没有按照精简、效率的原则重新设置组织结构,仍维持着设计不科学不合理、权责不清、执行无力的组织结构,导致企业仍然出现权责不清、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的现象,没有发挥质量体系建立认证后应有的效果。因此组织结构也成为质量体系建立实施的重点难点。在以上工作全部完成后,企业可以以市场、顾客、自身三方面需求为导向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申请第三方认证。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是无等级之分的,而是有信誉之别的,因此国外的认证机构不一定是最好的,过分的迷信国外认证机构是错误的,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对企业进入市场、提高信誉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企业在建立质量体系前,对ISO9000族的了解少之又少。因此单靠企业本身来完成这一涉及方方面面、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目前,多数企业的习惯做法是聘请外部的专家或顾问指导、协助企业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质量体系。

四、做好基础工作,确保ISO9001认证体系有效实施

ISO9001族质量体系建立和认证,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向顾客提供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建立企业的品牌影响。因此,只有持续地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才能实现贯标和完成认证的意义,才不会使企业误入为了认证而认证的歧途。ISO9000族标准是系列标准,各项标准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在系统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企业通过认证的质量体系,一般是经受益者推动方式按标准中三个质量保证模式的其中之一建立的质量体系。这种体系只证明了企业具备了质量保证的能力。从管理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尚不完善的质量体系,因为任何企业都不得不考虑质量的经济性和过程中的安全性等。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c)-0093-01

高等院校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是实现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业务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为了确保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必须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最为关键的就是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全过程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旨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形成制度化、标准化,以利于进行全过程全面跟踪管理,使质量管理在环节上、阶段上紧密相联,从而使质量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全程管理体系、协调监控体系、条件保障体系、目标管理体系、文件管理体系、和综合评估体系等。

一、全程管理体系

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由不同阶段和多环节组成的创作过程,其质量管理应具体落实到不同阶段和环节之中。一般说来,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通常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以及八个环节,即前期主要包括选题、搜集资料、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四个环节,中期主要包括本文创作、教师审阅二个环节;后期主要包括答辩、成绩评定二个环节。

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管理,应该对其全过程跟踪管理。作为全程管理,就是要对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确定管理目标和要求,管理人员应对每个阶段和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从而保证毕业设计(论文)顺利完成。

二、协调监控体系

建立协调与监控体系,就是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工作正常运行,从而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质量。在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经常出现质量管理工作环节不协调和相互脱节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学生忙于找工作而不能按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从而影响设计或论文答辩进程,干扰了院系教学工作的节奏。此外,一校多区的高校,特别是新校区由于教学设备和设施还不完备,如学生查阅和搜集文献资料比较困难,教师指导工作不到位,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因此,当出现上述问题时,必须加强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尤其是各个校区在质量管理环节上容易出现漏洞和盲点,应及时做好协调工作。

三、条件保障体系

条件保障体系,是毕业设计(论文)顺利完成的物质基础,也是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载体。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学校及院系一定要为学生开放图书馆和实验室,提供必要的图书资料和实验器材。与此同时,还要保障学生能够及时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由于毕业设计(论文)都是在同一时期进行的,因而不可避免出现争抢图书资料和排队实验的问题,所以,学校及院系主管负责人要统筹规划、协调安排,保证每个学生能及时查阅资料和进行实验。与此同时,要协调专门管理人员为学生排忧解难,确保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四、目标管理体系

在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建立毕业设计(论文)目标管理体系。目标管理工作的目的,旨在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其中,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主要包括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技能水平、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能文能武”的应用人才。

五、文件管理体系

教学管理文件,是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体现。要使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进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就必须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过程纳入文件之中,从而形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文件体系。在质量管理文件体系中,主要包括管理标准、管理程序、管理规则、管理计划、管理措施、管理目标、管理监控等,并将选题结果、开题报告、答辩记录和成绩评定等纳入文件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使质量管理工作文件化。

综上所述,构建与创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使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这不仅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而且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方位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工作深入到毕业设计(论文)各个阶段和环节之中。它实质上是质量管理创新的过程,也是逐步规范管理工作的过程,更是将质量管理制度化的过程。这是培养和造成高级专门人才最为关键的教学环节。因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综合评估体系

建立评估体系,就是对答辩、成绩评定两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答辩与评估,是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综合考查和评价,其中主要对毕业设计(论文)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学术价值、创新观点、应用性与操作性等进行综合评估。从质量管理角度来看,在答辩和成绩评定过程中,是否符合学校有关规定,成绩评定是否客观、公正。当答辩专家小组成员出现意见分歧时,应组织重新答辩,然而,再依评定标准作出成绩等级。质量管理最为重要的是制定客观而详细的成绩评分标准,各项标准要明确,如创新性的标准要具体化。

此外,评估体系也包括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对指导教师和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评估。把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都纳入评估体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断地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赵文华.《高等教育系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篇(5)

关键词:ISO9000;供应链;质量管理

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曾经说过: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由此可见,在现阶段质量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质量管理立足于企业内部,其弊端已逐渐显现:2001年世界手机第三大生产商爱立信由于一重要原件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出现差错被迫停产,最终导致其与Sony公司联合生产手机[5]。2005年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最终调查出含有苏丹红的是调料中的辣椒粉,其辣椒粉全部购于河南驻马店一个小调味品公司,据统计由此给肯德基带来的直接损失仅4天就2600万,间接损失更是不可估量。如此类似的事故在企业运营中不胜枚举,可见今日的市场竞争已不是单一企业的质量竞争,而是其所属供应链的质量竞争。实行供应链质量管理是大势所趋。否则由于供应链成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问题造成本企业产品返工、滞销、客户投诉、维修等将造成极大的损失。

一、ISO9000族标准中质量管理四大基石

ISO9000族标准作为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在全球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在2000版ISO9000族标准中对质量管理有如下定义[3]:

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所谓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标。质量策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产品策划、管理和作业策划和编制质量计划三项内容。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通过一系列作业技术和活动对全过程影响质量的人、机、料、法、测量、环境诸因素来进行控制,并排除会使产品质量受到损害而不能满足质量要求的各项原因,以减少经济损失,取得经济效益。

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由目的出发,企业的质量保证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两类。

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企业应确保质量管理实施框架能推动和促进持续的质量改进,使其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能使顾客满意,并为企业带来持久的效益。

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保证涵盖了质量管理的全部内容。朱兰曾经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称为质量管理三部曲。ISO9000族标准中又加入了质量保证。可以说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质量管理的四大基石。

笔者认为这四大基石的关系为:企业首先要制定符合本企业的质量策划,其中要制定要达到的质量目标,然后进行各项活动时要对全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质量控制,测量实际的质量结果,与质量目标进行对比,如果没有达到质量目标,则需要分析原因进行质量改进,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以上活动。如果达到目标则设立更高的质量目标重新进行以上活动。随着不断地这样递升,企业的质量保证才会不断地提高,获得更多的信任。因此,质量管理的四大基石关系可用图1表示:

二、供应链质量管理

自从20世纪60年代供应链的概念出现以来,有关供应链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迅速。供应链是由企业间相互提供原材料、零部件、产品、服务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等组成的经营网络。图2展示了典型的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结构图。由图2可以看出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的组织者和发起者,其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也决定了核心企业担任起供应链质量管理的主体。应重点研究核心企业在实施供应链质量管理时,需要采取的措施和可以利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

物流企业也在供应链质量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供应链中每一个运输环节都会涉及到物流企业,如果没有一个信誉好、服务质量高的物流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的质量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供应链质量管理就是对分布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的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供应链环境下产品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在供应链环境下,产品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需要有供应链成员企业共同完成,产品质量客观上是由供应链全体成员共同保证和实现的,但产品质量的形成和实现过程实际上分布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从图2来看,产品制造质量是由原材料供应商、元器件供应商、装配企业、物流企业和核心企业共同保证的;产品分销质量是由分销商、零售商和物流企业共同保证的;售后服务质量是由售后服务提供者保证的。可见,供应链质量管理十分强调企业间的协同质量保证。并且应重点从核心企业分析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实施。

三、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供应链质量管理实施框架

笔者提出的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供应链质量管理实施框架是受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的定义启发,从质量管理四大基石出发分别从供应链质量策划、供应链质量控制、供应链质量改进和供应链质量保证四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作为供应链主体的核心企业如何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供应链质量管理,每一个方面都给出了具体的理论、措施方法、可利用的工具。

(一)供应链质量管理实施框架之质量策划

1.从理论上讲

作为核心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质量策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质量策划。

(2)选择优良的供应商和物流企业,少而精。

(3)建立统一、明确的质量标准规范。

2.对企业而言

作为核心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质量策划时,可实施以下措施:

(1)设定整个供应链的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标。重点要编制供应链质量管理计划。

(2)核心企业应该建立起对供应商和物流企业全面、准确、动态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以往企业的绩效表现进行评价,对于绩效表现好的供应商应给予激励措施,对于绩效表现不好的供应商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对企业的绩效评价应该为动态的,根据所供应产品的重要度不同,可以设定不同的绩效评价周期[3]。本文由中国收集整理。

(3)供应链质量策划中需要审核供应链所有结点企业的存留必要性。供应链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结点越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多,对于核心企业而言,质量管理的难度也就越大。

(4)核心企业应该对供应商的原材料质量和生产过程质量提出要求。在描述商品质量标准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准确,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格式以便能够消除和供应商之间因为对商品要求的理解不同而造成商品质量下降[1]。

在实践当中,作为核心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质量策划时,能采用以下技术和工具:

决策支持系统;AHP方法;动态博弈;Nash均衡;树图;甘特图。

(二)供应链质量管理实施框架之质量控制

1.从理论上讲

作为核心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质量控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供应链结点企业间应实行事前质量控制。

(2)核心企业应加强对供应链结点企业质量的监督作用。

(3)核心企业和其他结点企业应加强合作关系。

(4)建立实时的质量信息反馈协调平台。

2.对企业而言

作为核心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质量控制时,可实施以下措施:

(1)打破企业围墙,与重要元件供应商和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除了用契约的形式书面约束,更要在企业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氛围和思想。

(2)核心企业在得到其他结点企业信任后,可以派相关人员进入企业质量监测与检验部门,这样可以消除送货后抽样检验,发现供应产品合格率不符合标准返回造成的损失。或者可以专门设立一个组织可以协调质量任务、分布质量计划以及监督企业间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

(3)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整个供应链范围内的质量信息共享、质量信息反馈和质量优化。

(4)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质量统计分析工具分析供应链质量问题环节,并进行质量预测。

(5)核心企业应对分销商进行严格管理,产品交给分销商但是销售权不能同时转移。应对其销售价格、最终用户、跨区销售进行严格的登记,防止出现恶意竞争。

(6)选择先进的物流企业,争取对物品的流动情况可以实时追踪。

在实践当中,作为核心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质量控制时,能采用以下技术和工具:

管理信息系统;条形码技术;直方图;控制图;散点图。

(三)供应链质量管理实施框架之质量改进

1.从理论上讲

作为核心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质量改进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核心企业应从整个供应链角度出发在成本控制下进行合理质量改进。

(2)依据木桶原理,重点改进供应链薄弱环节[2]。

2.对企业而言

作为核心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质量改进时,可实施以下措施:

(1)在供应链管理中建立专门负责持续改进的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供应链质

量改进的目标和策略,进行企业间项目策划及利益冲突协调,对供应链质量改进成果进行监督及评估、奖励。

(2)企业可以尝试使用价值分析法或者应用系统分析技术分析整个系统的构成因素,来确定整个供应链系统是否在最优状态下运作。

(3)通过数据挖掘或者统计分析技术发现供应链的薄弱环节,核心企业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技术、人员、设备或培训帮助改进薄弱环节,确保质量系统融合。

在实践当中,作为核心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质量改进时,能采用以下技术和工具:

数据挖掘技术;因果图;亲和图;关联图;优先级判定矩阵;PDPC法;雷达图。

(四)供应链质量管理实施框架之质量保证

1.从理论上讲

作为核心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质量保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出现质量问题,应以正确、诚恳态度回应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社会。

(2)争取全球知名质量认证机构认可。

2.对企业而言

作为核心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质量保证时,可实施以下措施:

(1)要求供应链结点企业向核心企业出具质量保证计划书。同时一级供应商有责任保证由二级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得到同样的保证。

(2)核心企业最好在产品的设计中就让专业的国际测试机构或全球知名的认证机构参与。及时申请目的市场的认证,将极大地帮助核心企业确保高效的产品生产流程,节约成本,从而让整个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满意[4]。

(3)重要产品以及服务应争取得到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的认可。

在实践当中,作为核心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质量保证时,能采用以下技术和工具:HACCP;KCDS;LINT。

四、结论

传统企业质量管理重点集中在企业内部过程,而对外部过程关注较少,上下游结点质检是一种纯粹基于定单约束和验收约束的质量关系,结点之间相对封闭和缺乏合作。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供应链质量管理,在众多研究质量管理的文献中,给出供应链质量管理措施的文献并不少见,但是并不系统,笔者在本文中重点提出了基于ISO9000的供应链质量管理实施框架。

本实施框架包括四个板块:核心企业供应链质量策划,核心企业供应链质量控制,核心企业供应链质量改进,核心企业供应链质量保证。

每个板块都包含以下三部分:

第一,核心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质量管理时应遵循的原则。具体地给出了每个板块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从理论高度对供应链质量管理进行指导。

第二,核心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质量管理时可实施的措施。具体地给出了每个板块可以实施哪些措施,从实践方面对供应链质量管理进行指导。

第三,核心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质量管理时能采用的技术和工具。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好的质量管理工具,可以大大提高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效率。

以上内容将对企业从传统质量管理模式转变为供应链质量管理模式提供全面的指导,对其具体实施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篇(6)

2.药品质量管理理念的现状

在药品GMP实施20年的今天,部分药企理念仍处在“检验论”阶段;更多的企业能够自觉实施药品GMP,仍处在“生产论”;很少“设计论”;提升到“风险论”的企业更是少的可怜。如果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博雅”,“完达山”事件或许就不会发生;齐二药,华联,佰易事件就可能避免。介于每种理念都存在局限性,药品质量管理理念在继承原有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设计论”虽然不仅局限于药品研发,但是侧重点还是在于药品研发设计;而“风险论”就是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贯穿了药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目标是在形成药品质量管理的整个过程都要实现风险管理,因而,其更接近药品质量控制的核心,更能保证药品质量。我国的药品质量管理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形势不容乐观,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任务艰巨。

3.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还有待健全

比如新版《中国药典》的颁布实施,企业是按照注册标准执行还是按照药典执行,要求不清楚,要靠企业自己去判断决定,不好把握。再者,从《药品管理法》可以看出,只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药典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利制定药品质量标准,可是新药的质量标准还有一些补充说明申请的标准,通常是由申报单位自编自制,然后交付药品评审中心、国家局进行审查和批准。药品质量管理标准只有国家药品标准和炮制规范,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并非如此。进一步健全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还是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发挥作用,使药品生产企业积极提升质量管理的理念并建立更有保障的质量管理体系。

3.1药品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

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需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药品生产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已经比较完善,我国在2010年版GMP第二章第四节中,虽单独提出了质量风险管理的理念,《药品召回管理办法》中也有融入这个理念,但是之前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将此方面考虑在内。建议在修订其他相关法规的同时考虑更先进的理念。国家管理部门需要使用法律的手段加强药品生产企业提升药品质量管理的积极主动性。

3.2药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更上一层楼

2010年版GMP提出:“与药品生产、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都应当经过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要求相适应。除进行本规范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外,还应当有相关法规、相应岗位的职责、技能的培训,并定期评估培训的实际效果。”由此可见,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的队伍建设,对改善药品质量管理的现状也起到了作用。作为药品监管的执行者,不能缺少专业知识,不能只凭感觉解决问题,要依靠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药品质量管理人员在加强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树立法律意识。

3.3有待建立更加严格的药品分类标准

进一步规范药品的分类,也是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的途径之一。药品分类的混乱给药品质量关管理工作平添出很多的困扰。国家药事管理部门规定,药品名称应该遵循“一药一名一方”的基本原则,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某些药品在省级甚至部级标准中都存在同名异方,同方异名的问题。比如板蓝根冲剂,1995年版的《中国药典》已经收载,但一些省份仍然用“某某省方”。这就使不同处方的板蓝根同时在药品市场上流通。为了使减少药品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制定有效严格的药品分类体系,也显得尤其重要。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25日

一、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企业文化又是一种实践性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活动的总和,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也是人们认识、探索、肯定和发展自身的一种方式。学习型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导入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引领和支撑企业成长为学习型企业的一种组织文化,它是对企业文化的创新性延伸,也是整个企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企业在长期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为:以系统思考为主线,把自我超越和改善心智模式这两项理念的突变与团队学习这项组织制度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动力机制,并以此形成一种长久生存、发展的信念和精神力量,使整个企业充满创造性,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自觉地、不断地修正自己,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本质

(一)学习型企业文化鼓励个人学习和自我超越。学习型企业的学习包括三个层次: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个人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基础,只有通过个人学习,组织的学习才成为可能。同时,倡导员工必须有一种自我超越的精神追求,通过自我超越,敏锐地认识到自己知识力量的不足和学习的需要,将学习作为一种真正的终生学习。这样,企业就以个人追求不断学习为起点,不断提升组织的智力水平和创造力,使企业在飞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因此,倡导员工个人学习和鼓励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的基础。

(二)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开放、创新、应变。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应是一种开放型的文化,鼓励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开放、交流和学习是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同时,在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时代,具有能够快速改变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的又一特点,它要求组织必须有一种创新应变的人文精神,使企业能根据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组织的知识基础,让员工不断地更新观念,开阔视野,积极参与组织变革和企业文化创新,增强组织的应变能力。在竞争日益加剧、商业模式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培育一种开放、创新、应变的企业文化是保持强大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三)强调整体的企业文化。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整体观点的重要性。这里的整体观点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企业员工特别是领导层要把整个组织看成是一个“智能生命体”,即要让组织具有整体意志与整体传力;其次,领导者应以整体、系统的眼光看待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员工的错误,对于出现的问题应结合多方面因素共同考虑,避免决策失误。

(四)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一种展开全方位“学习”的企业文化。它始终把“学习”作为其重要特征加以强调。“学习”精神主要从四个方面体现:一是“终身学习”的精神;二是“全员学习”的精神;三是“全过程学习”的精神,即要求“学习”贯穿于每一环节,使组织的每一步都打上学习的烙印;四是“团体学习”的精神,即以“团体学习”促进个人成长,达到完善企业文化的需要。

(五)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自我精进的企业文化。人是企业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资源,企业文化的各个部分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本质。每个人都有渴望自我精进的内在需求,企业文化鼓励员工们相互交流、持续学习,实现自我超越,从而使员工们的工作热忱得到充分激发,且更富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在ISO9001质量体系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在80年代初引进质量管理,逐步在全国大中型企业开展和普及。1987年3月ISO9000系列标准正式,1994年又代号GB/T19000 idt IS09000族标准。2000年12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将2000版GB/T19001-2000idt ISO 9001:2000(《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作为我国国家标准,经不断改进一直沿用至今。本人通过对自己所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全过程具体参与,深入观察IS09001标准监督审核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通过走访调查其他类似企业,发现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在ISO9001质量体系管理过程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施IS09001标准的目的存在问题。很多建筑设计企业出于相互效仿或是对企业包装的考虑,在同行竞争、市场宣传时可以谋取便利,为获取认证证书而突击认证。当要接受监督审核时,建筑设计企业组织几个人突击准备资料,应付认证监督,这就使文件规定的方法不能指导实际的操作,给实际执行造成困难,这样突击的效果使企业的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并没有明显变化。企业拿到证书后,各项工作仍沿用传统做法。这样的短期行为,无法保证设计产品的质量,也难以纠正和预防质量上的问题。这与质量标准的精神背道而驰。

(二)建筑设计盲目选择认证机构和咨询公司。只要能获得证书就行,有的建筑设计企业干脆找咨询公司全权代劳,将实施认证方面的所有任务与工作全交给了咨询机构,要求咨询公司根据所掌握的企业情况文件,代作内审。另外,建筑设计企业不注重考察认证机构的背景,有很大的随意性。谁能够保证该企业通过认证,就和谁家合作。

(三)质量目标不具体。一般建筑设计企业都有相对明确的产品市场定位,但却没有明确的质量定位,虽然企业规定质量方针为“质量第一,用户至上”这样口号式的不具体、未量化的质量目标,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不知道如何达到这样的质量目标,也就相当于没有质量目标了。

(四)建筑设计企业本身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代表随意选任。管理者代表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人物,有的建筑设计企业在任命管理者代表时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通常委派能抽出时间与精力去应付文件编制和现场审核,但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联的人员,要么委派没有质量管理经验与专业知识,无力潜心钻研ISO9001质量标准的人员。这都会造成管理者代表无法制定合理而明确的质量方针或目标,无力自行领导编制企业质量文件,只能凭空想象或盲目抄袭,最终不能适应建筑设计企业的需要。

2、对领导层的审核流于形式。由于建筑设计领导层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获取认证证书,没有上升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的高度,为保住证书,建筑设计内部审核只能流于形式。

3、内审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内审员常常得不到被审核单位的配合,内审工作甚至被抵触,部分领导不理解不支持,缺少积极从事内审工作的内部环境。另外,内审工作缺乏激励机制,内审员均是兼职,建筑设计企业没有建立对内审员合理的补贴制度,内审员缺乏从事内审工作的动力。一些建筑设计企业对受审核单位在内审中所发现不符合项的奖惩规定不合理,使得内审员与受审单位的关系受到影响,给内审工作带来压力,使建筑设计企业不能通过纠正及预防措施来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五)人员素质较低。建筑设计企业缺乏有效管理人才,企业主管人员关心的首要问题是建筑设计企业的近期效益,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及战略考虑,没有对和企业质量管理有影响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和素质培训,很多员工对此不熟悉,甚至一无所知,导致认证工作无法开展和执行,更谈不到体系的持续改进。

(六)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存在问题。建筑设计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意识都较薄弱。质量意识、科学、规范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没有深入到管理的各个层次中。如出现不合格品时,不敢公开,私下处理,使问题无法暴露在监督审核的过程当中;质量记录以临时补充为主,平常在设计管理过程中不重视整理和收集;统计技术停留于作一两张图表应付认证审核,只作定性分析,忽视有效性和经济性。

四、建筑设计企业建构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思路

通过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在ISO9001质量体系管理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企业只重视短期效益,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在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建设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为有效提高企业软实力,结合建筑设计企业特征和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有关理论,在构建学习型建筑设计企业文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组织和制度建设为核心,促进学习型建筑设计企业文化发展。建筑设计企业的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建立应该以组织和制度的建设为基础,这也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柱。将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建设组织化、制度化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筑设计企业除了创建相关的制度、组建学习型组织外,在具备了一定的组织结构基础后,还要着重塑造组织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培养组织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围,管理者应从顶层设计、带头学习、模范执行等方面开展。

(二)实施适当的人力资源政策,构建和改善学习型企业文化氛围。除了提高员工素质外,建筑设计企业还要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用人政策,为构筑先进的建筑设计企业文化创造有利条件。如成立于1812年的美国花旗设计企业,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声誉最响的全能建筑设计集团,可以说是学习型建筑设计企业文化的典范,其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鼓励员工加强学习,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实现了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花旗”文化。

(三)建立知识管理体系。企业要形成知识共享、协同发展的企业文化,必须要建立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管理体系,通过采用信息系统,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在技术层面上为营造学习型企业文化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技术平台,以保障和促进集体学习、信息共享、合作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实现。知识管理强调知识分享的重要性,知识管理策略的重点是对基于特定任务的专业知识的获取、解释及传播。通过各类知识管理项目、活动及系统的开发和运作,可以将基于特定任务的专业知识显性化及共享,使其得以更有效地利用,从而形成一种知识共享的文化。知识管理的过程可分为需求分析、建立、分发、使用、评价和更新六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应的技术提供支撑。知识管理技术就是指能够协助人们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知识的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它是一个技术体系,涵盖了知识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的各个环节;同时,它又是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这些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整体的知识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知识管理服务。

(四)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促进和激励机制。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促进和激励机制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要对为建立学习型组织作出贡献的员工给予肯定,使他们得到相应的利益;二是要进一步激励员工从企业的发展出发,为企业进行更加卓有成效地学习和创新作出更大贡献。学习型组织的促进和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建筑设计企业物质激励的着眼点应是在组织内部拉开不同知识层次和学习、工作能力层次的报酬档次,并将员工的报酬和他们与同事的合作关系挂钩,以鼓励有效的学习和团队沟通。建筑设计企业的精神激励主要是要通过营造鼓励学习、祟尚创新的文化氛围,给予员工信任、理解、尊重、继续学习和发展机会等方面的激励。建筑设计企业通过建立这些激励机制,为培育学习型组织及其文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构建知识型企业文化应该以人为本,提高建筑设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学习型企业的建设要以人为本,无论是提供建筑设计服务、开发建筑设计产品还是进行建筑设计创新,其行为主体都是建筑设计企业的员工。建筑设计企业除了传统上的不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员工操作技能等岗位教育外,还要注重提高员工的各项素质,鼓励员工开拓创新,这也是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的重要一环。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编.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2003.11.

[2]宋俊超.浅析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创建[J].前沿,2007.11.

[3]杨永根.中小企业如何推行IS09000标准[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1.11.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篇(8)

一、质量保证金制度上升为行政法规的必要性

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质量,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在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相对于其它消费者而言,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更容易受到损害。这是由于旅行社业务经营特点决定的:第一,旅行社为旅游者提供的服务是一种无形商品,旅行社预先向旅游者收取费用,往往在较长时间后才向旅游者提供服务,具有远期交易的特点。在国际和国内的旅行社,都存在着利用远期交易的特点预收大量费用,然后携巨款逃匿的现象,或者利用预收的费用从事股票、期货贸易等风险极大的交易活动,使得旅游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第二,旅游者只有在消费后,才能判定旅行社提供的服务是否符合约定,一旦旅游者的权益受到损害,又不像消费物质商品那样,及时得到保修、保换或退赔,由此产生的权益纠纷极难解决。第三,大多数中小旅行社由于投资少,办公地址和办公设备都是租赁的,一旦发生损害旅游者权益的事情,旅行社自身几乎没有赔偿的能力。

由于旅行社预收旅行费用款项较大,涉及的旅游者数量较多,社会影响面广,一旦出现问题,不仅防碍旅行社自身的发展,而且损害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世界上旅游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质量保证金制度来保护旅游者的利益。如日本在《旅行业法》和《旅行业法实施要领》中对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缴纳的数额、缴纳的程序、保证金的退换、继承等都作了非常具体的规定。泰国《旅游业暨导游法》中规定,旅行社应以现金、泰国政府公债或由泰国政府担保本金与利息的国营企业债券等方式缴纳保证金。我国台湾的《旅行业管理规则》中规定经营旅行社应首先向交通部观光局申请筹设,依法办妥公司设立登记后,符合条件者,经核准并交纳旅行社保证金、注册费后,发给旅行社执照,方可营业。为了进一步强化质量保证金制度,在今年通过的《旅行社管理规则修正案》中又将保证金的数额提高了。此外,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韩国和西班牙等国也实行了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这些国家都把质量保证金制度上升为法律或者法规,以法的形式来规范旅行社的经营秩序,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旅行社的行业管理和监督,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相并存的新趋势。由于旅行社营业范围的扩大和组团业务的增多,旅行社本身所承担的风险更大,更容易出现侵犯旅游者权益的问题,尤其是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一个旅游团往往涉及数十万元的费用,一旦出现问题,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护。为了切实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质量,使质量保证金制度行之有效,在实际操作中有法规依据,使质量保证金制度真正成为行业管理的强有力的手段,有必要将质量保证金制度上升为行政法规,在正在制定的《旅行社管理条例》中作出相应的规定。

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就保证金赔偿问题作出处理

《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规定的权限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做出支付保证金赔偿的决定”。有人认为,此条规定与现行法律相抵触,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无权就旅行社对旅游者的权益损害作出赔偿决定,因为旅行社和旅游者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二者之间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作为侵权人,旅行社应承担什么样的民事赔偿责任,应由司法程序来决定,即由人民法院通过审理后裁定。作为行政机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只能有权依法对违法的旅行社实施行政处罚,包括对旅行社作出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和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等处罚,而不能就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的权益纠纷作出裁决。

实际上,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行政机关除了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直接管理行政相对人外,许多时候还必须以第二人的身份来对民事纠纷进行处理。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处理又称专门行政裁决。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机关处理民事纠纷主要有:对林木、林地权属争议的处理;对土地权属争议的处理;对水事纠纷的处理;对草原权属争议的处理;对水面、淮涂权属争议的处理。此外,专利法、邮政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保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商标法和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规定了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处理。例如,《商标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对侵犯注册商标权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侵权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请求处理,有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通知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期满不,又不履行的,由有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规定,违法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它食源性疾患的,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损害赔偿要求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有责任受理,并依据法律的规定作出损害赔偿的行政裁决。当事人不服裁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

因此,依据我国的立法例,行政机关可以就法律、法规规定的部分民事纠纷实施行政裁决,这是通过行政法律程序对部分民事纠纷实行的法律保护,是快捷、合理地解决部分民事纠纷的有效方式,也是我国司法程序的必要补充。可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除了依法行使职权,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旅行社实行管理外,完全可以以第二人的身份来对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的权益纠纷作出专门行政裁决。

三、关于质量保证金制度立法和执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篇(9)

二、成高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的新理念

美国高等教育界认为,学校可以通过仔细控制的管理改革来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他们相信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可以成功地移植到教育中来。

将教学和全面质量管理有机地结合,就会产生一个全新的理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笔者以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全面质量管理同样可以运用到成高毕业设计(论文)中,以期将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问题提升到成高教学发展战略层面上,以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为中心,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其教学质量。

三、成高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TQM是通过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来实施各项管理活动。成高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来实施各项管理活动――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监控、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因此,该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质量体系策划、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形成质量文件三个阶段。

(一)质量体系策划

1.明确成高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可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三者相互衔接、逐步提高。

(1)近期目标,可定位在建立、健全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标准化运行程序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严格控制、保证质量,确保其质量能顺利通过教育部授权的相关质量认证。

(2)中期目标,可定位在保证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标准化运行程序和质量认证标准,为实现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方针和目标作可靠保障。

(3)远期目标,可定位在参与创建我国成高标准化运行程序和质量评估体系,主持或参与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及其相应的质量技术领域中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并能在质量评审、认证工作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确立在成人高教体系中的地位。

2.明确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指的是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考察质量保障活动的各要素和要素关系。

(2)目标性原则:指在建立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要围绕质量控制过程,合理选择要素,组织协调各种保障力量,来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3)规范性原则:指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质量保障活动的进行要有依据,克服随意性,使教学和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4)持续性原则:指要从持续提高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发展管理观出发,持续地管理和不断地改进,从体系的组织制度上确保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结构要素的确定与分析

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精髓,笔者从教学的过程及多年工作经验来尝试构建成高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始于学生,根据学生的需求,学校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策划并做教学输入,进而开展全员性的教学过程,期间不断地进行教学质量的测量与控制,并进行教学质量的分析和提出改进的措施,最后输出教学结果,让学生得到满意,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其中教学全过程(包括教学输入、教学过程和教学输出)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全过程(包括教学质量策划、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质量改进)彼此相连,相互作用,共同运动,从而构成了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运动体系,使其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保障和持续改进。

1.学生。学生连接着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首末两端。学校管理者依据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质量管理策略,并通过教学质量管理作用于教学全过程。教学部门依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通过教学全过程提供教学服务和教学效果。

2.战略与领导。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战略主要包括学校需完成的任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战略对策四个方面,从抽象到具体,从视野宽到视野窄,从操作性低到操作性强,它们之间形成递进关系。领导主要指方针目标的制定者,在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对各层次的教学质量活动起着指挥、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同时担负着教学资源的提供和保障作用。

3.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管理。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两个典型的动态过程,即教学全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过程。教学全过程包括教学输入、教学过程、教学输出。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包括教学质量策划、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运行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决策基础上,这种决策强调以事实为依据。因此,必须加强对成高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全过程的周密设计、监控和调适,以保证各个环节的质量,从而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4.持续改进。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是为了不断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和效益。由于成人教学的每一个层面都有可能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所以每个人、每个层次、每个部门都有改进的职责。它具有前瞻性,计划性。

5.全员参与。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追求全员参与的意图在于承认并发挥每个人的积极作用,这里的全员包括教职工,也包括学生。具体地说,全员参与一般是通过授权和决策让教职工和学生为质量管理做贡献。

四、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戴明环(PDCA)运行

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重要一部分,又称其为“PDCA循环”。PDCA循环是一项工作从头至尾有效进行的保证,是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流程,在质量管理方面具有相当大的适用性,它分别代表Plan,Do,Check,Action四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即代表着计划、执行、检查、行动(总结处理),四个阶段。

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戴明环(PDCA)运行是按照已经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结构和要素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其运行是按照预先制定的管理程序,不断循环,不断修正质量目标和完善质量管理的环节,也就是遵循PDCA循环的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育教学质量。

(一)P阶段(教学质量体系策划)

由教务部门制定总体毕业设计(论文)的策划方案,规定详细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制订一系列管理文件,用于规范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制订详细的质量检查评估标准,建立科学的、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综合评价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是进行检查评估的依据,是指导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标准和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制定、完善教学文件。

2.建立监管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3.动员布置。

4.确定毕业实习地点和指导教师。

5.落实选题和毕业实习工作计划。

(二)D阶段(教学质量管理运行)

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过程。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二部分。

1.毕业实习。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毕业实习计划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收集、调研、测试、分析汇总等工作,同时,完成毕业实习工作日志、毕业实习工作总结、学生实习鉴定表和读书笔记等。

2.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对于大部分成人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可能是第一次,在学生眼里是不可及的东西。教学重点应侧重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规范、论文写作程序,为以后开展相关工作打基础。同时,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认识和体会。在撰写阶段,指导教师着重指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撰写能力。指导教师从论文构思、拟定撰写提纲、撰写初稿、修改、定稿、到打印成册等环节严格把关。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是否符合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保证按工作计划进行,是完成任务的前提。符合规范的毕业设计(论文)方能参加评审和答辩。因此该阶段是质量监控的重点。

(三)C阶段(教学质量评审)

包括两项工作:一是由成立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评审每个阶段的阶段性成果;二是将检查结果与原“计划”比较,没有达到计划要求,是什么原因?需要采取的措施;形成阶段性检查报告;提出整改意见、建议;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保障。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篇(10)

作者简介:王放银(1965-),男,湖南邵东人,邵阳学院教务处,教授;王业社(1974-),男,湖南武冈人,邵阳学院教务处,副教授。(湖南 

邵阳 42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课题(课题编号:2010243-351)、邵阳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课题编号:2010JG3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073-02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总结和终极检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表征,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的主要评价内容,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近年来,邵阳学院作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体、文学与管理学为两翼、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科学构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一、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重视不够

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视不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跟专业课程设计差不多,无非就是走形式、走过场,反正都能过关;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就业关系自己一生,毕业设计(论文)远远没有就业重要,常常要等到学校中期检查后甚至毕业答辩前两三周才正式开始做毕业设计(论文),其质量自然无法保证。

2.教师重视不够

近年来,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部分指导教师认为毕业生找工作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重大事情,如果不让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似乎不近人情。此外,由于教师自身学术水平欠佳,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无创新,甚至常常是“老面孔”,学生基本上可以照葫芦画瓢,起不到综合训练的效果。

3.教师精力投入不够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不但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科研任务,工作量较大,精力投入常常不足,个别教师甚至较长时间都没有与学生见面,结果导致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过松,缺少必要的指导

4.学生精力投入不够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企业招聘优秀员工心切,招聘活动普遍提前,第7学期就已接连不断;多数学生也出于就业压力,花费大量精力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活动,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精力投入。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方案是否科学、过程是否正确、操作是否规范、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计算是否合理、设计说明书和论文是否编写规范等问题没有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马虎应付,傅衍了事,甚至还有个别学生有抄袭现象。

5.选题不恰当

选题时避重就轻、避难就易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学生选题范围过大,超出了本科生的研究范围;有些学生选题过窄,无法开展研究;有些选题与专业结合不紧密,或根本与专业无关;有些选题过于陈旧,缺乏创新,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6.工作条件有限

高校扩招后,原有教学场地、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难以满足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需求;尤其是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学校现有实验设备无法满足其要求,而到校外进行试验又涉及到经费不足的问题。

7.管理不到位

学校虽然制订了毕业设计(论文)实施、检查、评分等的具体管理规定,但实施细则往往并不一定很完善,特别是缺少行之有效的过程监管办法,过程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指导也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1.理念

(1)制度领先,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严格的规章制度是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根本保证。学校必须根据学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及相应的质量标准,从制度层面和源头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指导教师的遴选、任务书下达、选题与开题、方案设计、试验研究与设计计算、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评阅与评分、总结归档等环节,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处于可控范围内。

(2)以人为本,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集中体现为全员、全程、全面的质量管理。全员是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人人有责,相关人员都要做好本职工作,参加质量管理工作;全过程是指要全面把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环节或相关因素,构建一个科学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推行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工作方针,不断改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是指要以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为中心,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切实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与质量标准,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

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主体不仅包括学生及其指导教师,还包括教辅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可以说,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人人有责。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质量形成于全过程”的科学理念,[1]重视学生、指导教师、教辅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协同合作,发挥质量管理的激励功能,优化人、财、物等教学资源配置,建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型”、“事后审核型”转变为“事先预防型”和“过程控制型”。[1]

(3)系统集成,[1]持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是由质量标准的制订与实施、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反馈及其运行调控等环节构成的闭环式回路系统。有效及时的信息反馈是质量监控的基础,学校必须建立通畅的毕业设计(论文)信息反馈系统,重视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工作,注重反馈与调控的相互作用,避免出现“监而不控”的现象,促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持续提升。

2.原则

(1)目标性原则。[2]教学质量监控要及时发现甚至能提前预测偏离于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任务的各种偏差,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预防、纠正偏差,确保教学任务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全员性原则。[2]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人人都是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中的一分子,学生是主体,学校是基础,职能部门是核心,教师是保证。

(3)系统性原则。[2]教学质量不但与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有关,还广泛涉及教师、学生、办学条件、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诸因素,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构成的网状教学管理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4)全程性原则。[3]毕业设计(论文)必须从方案制订、指导教师遴选、选题、任务书下达、选题、开题、试验研究与设计计算全过程、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评阅、评分、总结归档等各个环节对毕业设计(论文)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

(5)可操作性原则。[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不但要有利于监控目标的实现,又要保证监控体系科学、完善、简单、便于操作。教学质量评价应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仅有定量评价,监控工作量过大,将导致监控体系难以执行;仅有定性评价,又会使评价结果模棱两可,将导致质量监控流于形式。

(6)发展性原则。[4]构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就是要通过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环节的信息收集、整理、诊断与反馈,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通过质量监控,力求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更加规范,不断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1.构建实践

(1)确立校系二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体制。建立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体制,是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基础。根据学校实际,我们确定了校系二级管理、以系管为主的管理体制,明确规定各系是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的主要执行者,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工作的基础和主体,切实增强系主任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学校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务处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教学质量监控处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监控工作。

(2)建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建立科学、完善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及其环节工作规范是建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前提。学校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从指导教师的遴选、课题的选定与学生选题、开题、教师指导与过程管理、答辩与评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经费使用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并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各阶段检查与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3)推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全年全覆盖制度。教务处每年下学期开学不久即下达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通知,要求各系制订切实可行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并在期中以前完成指导教师遴选、课题下达与学生选题等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学生积极准备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工作,使学生尽早接触课题,允许学生提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为日后的就业工作留出更多的时间。

(4)强化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监控。实施毕业设计(论文)前期、中期、后期检查制度,组织学校教学督导团和校内专家逐系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情况检查。前期重点检查毕业设计(论文)计划与指导教师落实情况、选题质量、开题情况,中期重点检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完成情况及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后期重点督察毕业设计(论文)评阅、答辩、成绩评定、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与评审等环节的科学性、严谨性,切实落实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审批制度与双向选择机制、开题报告审核制度、答辩资格审查制度、成绩评定的约束机制,强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管理。

(5)实施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励制度。为调动师生积极性,每年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学校都开展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评选工作,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及其指导教师均给予适当奖励,颁发荣誉证书,记入档案,并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汇编成集。

(6)坚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制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各系要对本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总结,客观评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校内专家对全校毕业设计(论文)按比例进行随机抽查与质量评价,进一步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为改进今后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2.实践成效

多年来,我校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管理,构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推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推动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高了师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极大地调动了指导教师、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学生自觉、主动、认真、积极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较好的训练和提高,达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目的。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有60余篇优秀毕业论文公开发表,“水族文字输入系统”等4项毕业设计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每年都有优秀毕业设计被企业采用,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党传升,罗梅娟,吕廷杰.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1-74.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篇(11)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评价指标

Key words: total quality control;graduate thesis;evaluating indicator

中图分类号:C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224-02

0 引言

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是反映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情况的重要参考因素,国家有关部门先后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也为提高现阶段我国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状况做出了新要求。探索毕业论文质量问题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中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探索研究生毕业论文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

选题时敷衍、写作时词穷、审查时恐惧,是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存在的严重问题。由于最开始选题范围的不恰当,使得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无法顺利完成,有些学生只是简单堆砌前辈的研究成果,不能提出新观点、不能突破前人。而还有些仅仅只是提出了某种观点、说法或模式,缺乏背景评述,容易让人忽视它的创新价值。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不容乐观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一些高校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保证仅仅停留在结果控制。本文拟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一套相对系统、完善的经济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2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质量经理费根堡姆(Feigenbaum)就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思想的概念。国内学者刘波(2015)将TQM的基本内涵简要表述为保持质量持续改善和根据事实来管理,并将其核心特征归纳为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全员参与管理的“三全”思想[1]。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都具有普遍适用性。

3 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构建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

3.1 研究方法

首先收集汇总湖南省内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的相关信息,研究各学科研究生毕业论文现有评价体系的特点、已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实证研究部分运用抽样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获取的相关样本数据系统地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相应的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检验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明确不足后改进方案。用实践检验理论,积极进行创新,以弥补认识上的不足。

3.2 样本收集

确定研究对象:湖南省内具备研究生培养资格的有代表性的院校。收集数据方法:通过电话访谈,被选取大学的官方网站收集资料以及查找期刊或研究报告等资料获取相关数据。

3.3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构建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评价指标

Ludmila N.(2015)认为取得TQM成功的关键在于发展新的形式和方法的教育活动、建立新的联系、了解有效的管理的所有过程[2]。Madalina Militaru(2013)提出引入TQM到教育教学的管理环节能够帮助培养单位掌握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和建立自己的想法[3]。宋明和张传燧(2012)认为“全面”的定义不仅限于最后产品质量的“全面性”,还包括“全过程”的培养和“全体人员”的参与[4]。

本研究以湖南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三所高校的经济学研究生论文评价指标为蓝本进行系统分析后,建立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 结语

本文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视角,综合考虑了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各个环节,对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然而,由于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管理过程十分复杂,本文针对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所构建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也还存在着一些尚未完善的方面。在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中,应在大量丰富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在实践不断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对指标体系进行不断完善,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波.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6):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