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经营技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4 15:07:25

经营技术论文

经营技术论文篇(1)

1景德镇市香榧分布和优良类型

景德镇市3个乡(镇)均有香榧自然分布,有天然生长的香榧(古树)355株,其中有300年以上并且胸径在40cm以上的30株,胸径在30cm以上的有90株,生长发育良好,结实量多。这说明景德镇市具有香榧生长发育的良好立地条件和品种优质的优良类型,为今后进一步开发香榧优良种质资源提供了基础,为进一步研究香榧优良类型的形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环境提供充分的条件。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35.47万公顷,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多样,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和散生香榧遍布全市山区各乡(镇、村),是种植香榧得天独厚的好地方。我所近几年来应用香榧培育技术,已培育优质(播种)苗4.5万株,嫁接苗3.6万株,为景德镇市发展香榧提供了种苗基础。

2景德镇市发展香榧经营策略

2.1加强宏观指导、发扬资源优势

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对香榧发展非常重视,“香榧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省、市领导在考察香榧育苗培育基地时作了指示:“香榧发展市场潜力大,开发价值高,要在现有规模上,加大科技投入,把香榧作为一个产业抓,发展为全省香榧示范基地,为林业经济增长点作贡献”。政府部门要对香榧资源发展规模进行宏观调控,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预测预报,主动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林业部门应根据市场体系建设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经济特征、栽培技术等条件,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有组织、有选择地搞好香榧培育基地的发展规划。要搞好信息流通,认清发展形势,扬长避短,有组织、有计划地建设香榧培育基地,做到发展与市场供需基本保持平衡,防止盲目发展,造成浪费。

2.2香榧经营策略

2.2.1选择优良品种。发展香榧选择品种是关键。景德镇市地区有2个优良品种:细榧、和尚榧,应尽快发展这2个优良品种。要根据香榧的生态特性,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立地布局培育基地,以目前已经确定的2个优良品种作为主要的选择繁育对象,并继续调查和发掘优良类型和单株。调查、分析香榧优良类型和单株的生长环境,以研究香榧生长发育的最佳生态环境。

2.2.2营造模式。必须将立体结构与层次经营相结合,要采取企业+农户、股分制合作经营等多种责、权、利结合又明晰的经营体制,稳步推进、持续发展香榧产业。如2004年,景德镇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以技术入股与香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组建股分制公司,聘请徐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为技术指导,2004~2005年播种(条播)繁苗1.5万株,平均苗高22.6cm,产苗15万株/hm2;2006年,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播种育苗技术又上了新台阶,采用洒播、叶面追肥、浇水渗药(防治小苗立枯病等其他病虫害)等技术又繁育苗木3万株,平均苗高28cm(一年生苗最高为42cm),产苗22.5万株/hm2。

2.2.3基地的选择与建设。按照规模经营的要求,每片基地要相对集中连片,并有一定的面积,使基地建成后都能形成规模。要严格按工程管理强化集约经营,并建立一套由可行性报告、立项、规划设计、作业实施方案、检查和验收到建立技术档案等方面内容组成的科学管理体系,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重点投入,做到造一片,成林一片。

2.2.4关于投资机制。发展香榧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一种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内资、外资等多元投入相结合的发展机制。政府要提供优惠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高效廉洁的审批管理程序来吸引投资者。要着力抓好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转化应用,防止生产大而无当,使这些环节紧密相连,良性互动;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和信息“高速公路”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使景德镇香榧产业化走上高速发展之路。

3香榧培育技术

3.1种子采收与催芽技术

3.1.1采种。育苗用的香榧种子,一般采用细榧或和尚榧的种子,其发芽率高,出苗较整齐。种子要在生长健壮的成年母树上采收,育苗用的种子必须充分成熟,在9月下旬、10上旬当假种皮由青绿色转为黄绿色,开裂露出种子,并有少量种子开始脱落时采收。一般每4kg榧蒲可出种子1kg左右(1kg种子约420粒)。细榧的当年发芽率在92%以上,和尚榧可达85%以上。

种蒲采回后,堆放在阴凉通风处(堆厚不超过20cm,以防止发热腐烂),堆放5~7d,以利于种子与假种皮分离。当假种皮微紫色时,剥去假种皮,取出种子进行播种前处理。

3.1.2催芽。成熟种子胚胎未发育完全,须用湿沙贮藏,完成生理后熟,并达到催芽的目的。选朝南向阳地,挖15~25cm左右土坑,先铺上5cm左右的清水河沙,然后用1层(5cm厚)种子1层(3~5cm厚)湿沙(用手捏沙能成团,手松开时沙团稍经触动即散)相间层积贮藏催芽。堆高35cm左右,上层沙可厚一些,防止种子外露,并起保湿作用,天气干燥时要经常洒水,保持沙子的湿润,发芽率在92%以上。

3.1.3采穗。香榧枝条分延长枝、侧枝、结果母枝、结果枝、萌芽枝等5种。为了使嫁接苗生长有力且早实早丰,在选优基础上,应在树冠中上部选用一年生侧枝或带一年生三叉枝的二年生侧枝做接穗,具体视砧木粗度而定。穗条一般随采随用,若在阴凉处把穗条基部置于湿沙中可保存30d左右。

3.2苗木繁育技术

3.2.1砧苗培育。具体内容如下:

3.2.1.1播种。育苗的圃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水方便、pH值在5.5~6.5的沙质土壤上。10月上、中旬整地,要施足有机肥,施入腐熟栏肥15t/hm2或腐熟菜饼4.5t/hm2。东西向作高床,床宽1.2m,床面要平整,步道深浅要一致,纵向开沟条播。播前需用托布津800倍液或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一般分冬(12月至翌年1月)和春(3月上、中旬)二期播种,行距30~35cm,株距8~10cm,种子胚根向下放在播种沟内,播种量为发芽种子750~900kg/hm2,上覆1层细肥土,厚度为种子横径3倍,约1.5cm左右,上盖稻草等物,用于保湿和防止表土板结。3.2.1.2管理。主要是遮荫、浇水、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播种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苗陆续出土。幼苗紫红色,极脆嫩,幼根肉质黄白色,分布浅。香榧苗怕日灼,揭去盖草后,要及时搭棚遮荫。荫棚高1.8m(有利于圃地和护理),透光度40%左右。香榧苗怕旱需水,尤其在盛夏要视干旱情况适时浇水。要及时松土、除草、施肥,第1年除草要用手拔,次年可轻锄浅削,以避免碰断苗木和伤动根系,肥料一般用10%左右的淡人粪尿,施2~3次。梅雨季节幼苗易发生根腐病,发现病株须拔除销毁,病株松土后用1%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可防止病情蔓延。当年生苗高15~30cm,地径0.3~0.4cm,可产苗15.0~22.5万株/hm2,留床培养2~3年后,可嫁接或定植造林。

3.2.1.3病虫害防治。香榧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和叶枯病,害虫主要为蚯蚓、地老虎、蛴螬、蜘蛛和蚜虫等。发生猝倒病可用0.5∶0.5∶100或1∶1∶100倍半量和等量波尔多液喷雾进行防治,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3~5次,效果良好;发生根腐病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1∶500倍溶液进行防治,每隔5~7d防治1次,连续3次,可抑制病害扩散蔓延,但也要及时拔病株就地烧毁。发现蚯蚓、地老虎、蛴螬为害,可用呋喃丹挖条撒施于苗床上防治地下害虫,蜘蛛、蚜虫可用敌敌畏、乐果类农药喷杀防治。

3.2.2嫁接。具体内容如下:

3.2.2.1接穗采集。在12月至翌年2月,选生长健壮、结实性能好、盛产期的母树,在树冠的中上部剪取生长粗壮、顶芽饱满的一年生侧枝作接穗,要求长15cm以上、粗0.4cm以上,同时采集5%左右的优良雄树接穗,要求花期相遇、花蕾较大、单枝花蕾数多、花枝比例高、年度间变化小、花期长的优良雄株,作造林时配置的授粉雄树苗用。接穗采后要保湿,可用湿毛巾或湿苔藓包裹,长时间贮藏用湿沙露头埋藏于荫凉处,并上盖苔藓。

3.2.2.2嫁接时间与方法。苗木嫁接的时间一般为2月中旬至3月下旬。方法有挖骨皮接、劈接、切接等。常采用劈接法:当树液开始流动而皮层尚难剥离时嫁接,接穗与砧木的粗度要大致相同或接穗略小于砧木。接前略挖去苗木基部土壤,在离根颈5~8cm处截断,再在砧木横截面中央垂直下切一刀,深2.5~3.0cm;抹去接穗下端2/3的叶片,把接穗基部两侧相对各削1刀成楔形,斜面长2.5~3.0cm,与砧木下切长度相一致;用左手大拇指轻轻掰开砧木切口,对齐一边插入接穗,然后用塑料薄膜带将砧木断面和接口严密绑扎,保证接口不露白、不进水,用黄心土将接苗培成馒头状,覆没接穗2/3,只露出梢头。

3.2.2.3接后管理。嫁接后,大田育苗的仍须搭棚遮荫,到9~10月高温过去、天气凉爽后拆去荫棚,拨开培土,露出接口。接穗抽出的新梢幼嫩,过长倒伏时需用小竹竿逐株支撑扶正,基部抽出的萌蘖需及时抹去。培育2年后,嫁接苗高50cm以上,可出圃造林。

4参考文献

[1]万小金,吴晓明,程小东.香榧采穗圃营建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2006(3)32-36.

[2]王向阳,修丽丽.香榧的营养和功能成分综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20-22.

[3]汪兆炎,黄元照,李忠泉.黟县香榧速生丰产技术探讨[J].安徽林业科技,1997,23(3)20-21.

[4]黎章矩,程晓建,戴文圣,等.浙江香榧生产历史、现状与发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471-474.

[5]徐石华,钱觉寿.香榧早产高产技术[J]新农村,2003,(3)10-11.

[6]徐小彪,李卫华,蔡祖国.香榧的发展前景与栽培利用[J].江西园艺,2004(6):49-50.

经营技术论文篇(2)

1园地选择

建立桃园必须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交通条件等选择园地。桃树在坡地、平地、河滩地都能栽种,但最好选择阳光充足、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风沙较小、水源充足、排水通畅的地块建立桃园。

平地建园要注意地下水位不能过高(不浅于1m)。如果土层下面有粘紧的板结层或僵石层,要先深翻打通。涝洼地不能种桃,桃树耐盐性差,含盐量超过0.14%对桃树的生长有害。因此,盐碱重的地段应先改良,再建园。土壤的酸碱度以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为好。在砾石地上建园时,如果砾石层厚而土层薄(土层不足30cm),要先做去石增土工作。漏水漏肥严重的粗沙地,要先掺良。坡地光照充足,通气良好,果实色泽美观,含糖量高,较耐贮运。但坡地栽桃树要避开积聚冷空气的洼地,否则花期易遭霜冻。

桃鲜、嫩、柔、软,不耐贮运,桃园应建在距城市和消费地点较近,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段,以减少运输环节的损失。

在成年桃园里补栽桃树或在刚刚砍伐不久的桃园里紧接着再次栽植桃树,常表现为生长衰弱,产量低,或出现流胶、溃疡病等病害,严重的甚至在桃树生长几年后突然死亡。这就是重茬问题或被称为再植病。桃树连作时生长不良,因此应避免老桃园重茬栽桃。桃树再植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查清,但相关研究证明,以下几个因素是引起再植病害的主要原因。桃树根、叶、枝条等器官中都含有根皮苷,老桃树的根皮苷在土壤中被水解后,生成氢氰酸和苯甲醛,造成对幼年桃树的危害。另外,土壤中的细菌也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真菌和线虫也可能是引起桃树再植病的原因之一。桃树再植病的发生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由单因子所引起,也可能是由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必须在老桃园栽植,首先应清除剩枝残根(包括一些细根在内),使用熏蒸剂消毒;或先种植其他作物2~3年,以有效消除重茬危害;或采取错坑、挖大坑、换土、晾坑等措施,以减少其不良影响。克服桃树再植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抗性砧木。扁桃和桃杂交的砧木品种,对桃树再植病的抵抗能力较强,栽培品种嫁接到这一砧木上后,在连续栽过两茬的桃园里进行栽种,树体生长表现良好,产量也不受影响。

2栽植方式

桃树为小乔木,自然生长时并不高大,可适当密植。但桃树生长旺,枝叶多,而且具有极喜光的特性,栽植过密时易落花落果、滋生病虫、果实着色不良、树冠内枝条易于衰亡而造成顶部结果、内部光秃的不良后果,因此过分密植对生产有不利影响。适宜的栽植方式要根据地势、气候、土壤、品种特性及管理方式等因素而定。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有如下几种栽植方式:

2.1正方形栽植株距与行距相等,如4m×4m、5m×5m、6m×6m等。这种栽植方式光照分布均匀,有利于树冠的生长。

2.2长方形栽植株距小,行距大,如2m×5m、3m×5m、4m×5m、4m×6m等。这种栽植方式成形后行间受光条件好,便于行间操作,单位面积上株数多,密度大,早期丰产,是今后桃树栽植的发展趋势。

2.3双行带状栽植两个窄行,一个宽行。窄行的株行距可用4m×5m、5m×5m等;宽行的行距可用6m或7m。

山地果园一般为等高线栽植。坡度小于15°可采用倾斜地栽植。山地果园光线好,可适当密植。

3采收

3.1采前的准备桃采收前应先进行估产,根据产量做好采收的各种准备,如采果篮子、果筐或果箱、运输工具以及劳动力安排等。产量估计应根据栽培品种、上年产量、当年留果数量,典型树测定再推算全园产量。加工桃设计到加工辅料、空罐和劳动力的安排等,因此加工桃基地的估产显得更为重要。

3.2采收的时期桃果实的色泽、风味、品质等主要是果实在树上发育过程中形成,采后几乎不会因后熟而增进。因而过早的采收,果实的风味品质、外观色泽均差,产量也低。采收过晚则落果数增加,特别是采前落果较重的品种,如冈山500号、迎庆等,采摘时造成的伤果也多,果实不耐运输,糖分降低,风味变差。因此必须根据品种特性、用途、市场远近等情况适时采收。

目前生产上将桃的成熟分为下述几等;①七成熟。白桃品种果实底色变为绿色,黄桃品种底色呈绿中带黄。果面基本平整,果实较硬,毛茸较密。②八成熟。果皮的绿色大部退去,白桃呈绿色或乳白色,黄桃大部分为黄色。果面丰满,果实稍硬,毛茸变稀,着色品种阳面已经着色,果实固有的风味开始出现。③九成熟。果皮的绿色基本退尽,白桃呈乳白色,黄桃呈黄或橙黄色。果面丰满光洁,毛茸稀,果肉有弹性,充分表现品种的固有风味,着色的品种充分着色。④十成熟。果皮无残留绿色,溶质品种果肉柔软、汁液多、皮易剥离,稍压伤出现破裂或流汁。不溶质品种果肉弹性下降,硬肉品种及离核品种果肉开始发绵或粉质。此时鲜食口味最佳。

经营技术论文篇(3)

景德镇市3个乡(镇)均有香榧自然分布,有天然生长的香榧(古树)355株,其中有300年以上并且胸径在40cm以上的30株,胸径在30cm以上的有90株,生长发育良好,结实量多。这说明景德镇市具有香榧生长发育的良好立地条件和品种优质的优良类型,为今后进一步开发香榧优良种质资源提供了基础,为进一步研究香榧优良类型的形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环境提供充分的条件。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35.47万公顷,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多样,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和散生香榧遍布全市山区各乡(镇、村),是种植香榧得天独厚的好地方。我所近几年来应用香榧培育技术,已培育优质(播种)苗4.5万株,嫁接苗3.6万株,为景德镇市发展香榧提供了种苗基础。

2景德镇市发展香榧经营策略

2.1加强宏观指导、发扬资源优势

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对香榧发展非常重视,“香榧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省、市领导在考察香榧育苗培育基地时作了指示:“香榧发展市场潜力大,开发价值高,要在现有规模上,加大科技投入,把香榧作为一个产业抓,发展为全省香榧示范基地,为林业经济增长点作贡献”。政府部门要对香榧资源发展规模进行宏观调控,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预测预报,主动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林业部门应根据市场体系建设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经济特征、栽培技术等条件,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有组织、有选择地搞好香榧培育基地的发展规划。要搞好信息流通,认清发展形势,扬长避短,有组织、有计划地建设香榧培育基地,做到发展与市场供需基本保持平衡,防止盲目发展,造成浪费。

2.2香榧经营策略

2.2.1选择优良品种。发展香榧选择品种是关键。景德镇市地区有2个优良品种:细榧、和尚榧,应尽快发展这2个优良品种。要根据香榧的生态特性,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立地布局培育基地,以目前已经确定的2个优良品种作为主要的选择繁育对象,并继续调查和发掘优良类型和单株。调查、分析香榧优良类型和单株的生长环境,以研究香榧生长发育的最佳生态环境。

2.2.2营造模式。必须将立体结构与层次经营相结合,要采取企业+农户、股分制合作经营等多种责、权、利结合又明晰的经营体制,稳步推进、持续发展香榧产业。如2004年,景德镇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以技术入股与香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组建股分制公司,聘请徐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为技术指导,2004~2005年播种(条播)繁苗1.5万株,平均苗高22.6cm,产苗15万株/hm2;2006年,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播种育苗技术又上了新台阶,采用洒播、叶面追肥、浇水渗药(防治小苗立枯病等其他病虫害)等技术又繁育苗木3万株,平均苗高28cm(一年生苗最高为42cm),产苗22.5万株/hm2。

2.2.3基地的选择与建设。按照规模经营的要求,每片基地要相对集中连片,并有一定的面积,使基地建成后都能形成规模。要严格按工程管理强化集约经营,并建立一套由可行性报告、立项、规划设计、作业实施方案、检查和验收到建立技术档案等方面内容组成的科学管理体系,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重点投入,做到造一片,成林一片。

2.2.4关于投资机制。发展香榧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一种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内资、外资等多元投入相结合的发展机制。政府要提供优惠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高效廉洁的审批管理程序来吸引投资者。要着力抓好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转化应用,防止生产大而无当,使这些环节紧密相连,良性互动;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和信息“高速公路”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使景德镇香榧产业化走上高速发展之路。

3香榧培育技术

3.1种子采收与催芽技术

3.1.1采种。育苗用的香榧种子,一般采用细榧或和尚榧的种子,其发芽率高,出苗较整齐。种子要在生长健壮的成年母树上采收,育苗用的种子必须充分成熟,在9月下旬、10上旬当假种皮由青绿色转为黄绿色,开裂露出种子,并有少量种子开始脱落时采收。一般每4kg榧蒲可出种子1kg左右(1kg种子约420粒)。细榧的当年发芽率在92%以上,和尚榧可达85%以上。

种蒲采回后,堆放在阴凉通风处(堆厚不超过20cm,以防止发热腐烂),堆放5~7d,以利于种子与假种皮分离。当假种皮微紫色时,剥去假种皮,取出种子进行播种前处理。

3.1.2催芽。成熟种子胚胎未发育完全,须用湿沙贮藏,完成生理后熟,并达到催芽的目的。选朝南向阳地,挖15~25cm左右土坑,先铺上5cm左右的清水河沙,然后用1层(5cm厚)种子1层(3~5cm厚)湿沙(用手捏沙能成团,手松开时沙团稍经触动即散)相间层积贮藏催芽。堆高35cm左右,上层沙可厚一些,防止种子外露,并起保湿作用,天气干燥时要经常洒水,保持沙子的湿润,发芽率在92%以上。

3.1.3采穗。香榧枝条分延长枝、侧枝、结果母枝、结果枝、萌芽枝等5种。为了使嫁接苗生长有力且早实早丰,在选优基础上,应在树冠中上部选用一年生侧枝或带一年生三叉枝的二年生侧枝做接穗,具体视砧木粗度而定。穗条一般随采随用,若在阴凉处把穗条基部置于湿沙中可保存30d左右。

3.2苗木繁育技术

3.2.1砧苗培育。具体内容如下:

3.2.1.1播种。育苗的圃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水方便、pH值在5.5~6.5的沙质土壤上。10月上、中旬整地,要施足有机肥,施入腐熟栏肥15t/hm2或腐熟菜饼4.5t/hm2。东西向作高床,床宽1.2m,床面要平整,步道深浅要一致,纵向开沟条播。播前需用托布津800倍液或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一般分冬(12月至翌年1月)和春(3月上、中旬)二期播种,行距30~35cm,株距8~10cm,种子胚根向下放在播种沟内,播种量为发芽种子750~900kg/hm2,上覆1层细肥土,厚度为种子横径3倍,约1.5cm左右,上盖稻草等物,用于保湿和防止表土板结。

3.2.1.2管理。主要是遮荫、浇水、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播种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苗陆续出土。幼苗紫红色,极脆嫩,幼根肉质黄白色,分布浅。香榧苗怕日灼,揭去盖草后,要及时搭棚遮荫。荫棚高1.8m(有利于圃地和护理),透光度40%左右。香榧苗怕旱需水,尤其在盛夏要视干旱情况适时浇水。要及时松土、除草、施肥,第1年除草要用手拔,次年可轻锄浅削,以避免碰断苗木和伤动根系,肥料一般用10%左右的淡人粪尿,施2~3次。梅雨季节幼苗易发生根腐病,发现病株须拔除销毁,病株松土后用1%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可防止病情蔓延。当年生苗高15~30cm,地径0.3~0.4cm,可产苗15.0~22.5万株/hm2,留床培养2~3年后,可嫁接或定植造林。

3.2.1.3病虫害防治。香榧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和叶枯病,害虫主要为蚯蚓、地老虎、蛴螬、蜘蛛和蚜虫等。发生猝倒病可用0.5∶0.5∶100或1∶1∶100倍半量和等量波尔多液喷雾进行防治,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3~5次,效果良好;发生根腐病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1∶500倍溶液进行防治,每隔5~7d防治1次,连续3次,可抑制病害扩散蔓延,但也要及时拔病株就地烧毁。发现蚯蚓、地老虎、蛴螬为害,可用呋喃丹挖条撒施于苗床上防治地下害虫,蜘蛛、蚜虫可用敌敌畏、乐果类农药喷杀防治。

3.2.2嫁接。具体内容如下:

3.2.2.1接穗采集。在12月至翌年2月,选生长健壮、结实性能好、盛产期的母树,在树冠的中上部剪取生长粗壮、顶芽饱满的一年生侧枝作接穗,要求长15cm以上、粗0.4cm以上,同时采集5%左右的优良雄树接穗,要求花期相遇、花蕾较大、单枝花蕾数多、花枝比例高、年度间变化小、花期长的优良雄株,作造林时配置的授粉雄树苗用。接穗采后要保湿,可用湿毛巾或湿苔藓包裹,长时间贮藏用湿沙露头埋藏于荫凉处,并上盖苔藓。

3.2.2.2嫁接时间与方法。苗木嫁接的时间一般为2月中旬至3月下旬。方法有挖骨皮接、劈接、切接等。常采用劈接法:当树液开始流动而皮层尚难剥离时嫁接,接穗与砧木的粗度要大致相同或接穗略小于砧木。接前略挖去苗木基部土壤,在离根颈5~8cm处截断,再在砧木横截面中央垂直下切一刀,深2.5~3.0cm;抹去接穗下端2/3的叶片,把接穗基部两侧相对各削1刀成楔形,斜面长2.5~3.0cm,与砧木下切长度相一致;用左手大拇指轻轻掰开砧木切口,对齐一边插入接穗,然后用塑料薄膜带将砧木断面和接口严密绑扎,保证接口不露白、不进水,用黄心土将接苗培

成馒头状,覆没接穗2/3,只露出梢头。

3.2.2.3接后管理。嫁接后,大田育苗的仍须搭棚遮荫,到9~10月高温过去、天气凉爽后拆去荫棚,拨开培土,露出接口。接穗抽出的新梢幼嫩,过长倒伏时需用小竹竿逐株支撑扶正,基部抽出的萌蘖需及时抹去。培育2年后,嫁接苗高50cm以上,可出圃造林。

摘要:对景德镇市香榧资源的分布以及香榧经营策略进行了叙述,并从育种、苗木繁殖、嫁接等方面介绍了香榧的培育技术,以期能指导香榧的生产和经营。

4参考文献

[1]万小金,吴晓明,程小东.香榧采穗圃营建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2006(3)32-36.

[2]王向阳,修丽丽.香榧的营养和功能成分综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20-22.

[3]汪兆炎,黄元照,李忠泉.黟县香榧速生丰产技术探讨[J].安徽林业科技,1997,23(3)20-21.

[4]黎章矩,程晓建,戴文圣,等.浙江香榧生产历史、现状与发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471-474.

[5]徐石华,钱觉寿.香榧早产高产技术[J]新农村,2003,(3)10-11.

[6]徐小彪,李卫华,蔡祖国.香榧的发展前景与栽培利用[J].江西园艺,2004(6):49-50.

经营技术论文篇(4)

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以此展开的跨越国界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传统跨国经营的理论,然后从政府和民营企业两个角度分别论述了怎样构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撑体系。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指导理论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大多建立在企业拥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如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资源配置理论,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和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这些理论模型都认为利润驱动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动机,且通常将海外子公司视为“海外市场进入者”或者是“母公司专有技术转移的接受者”,并认为企业的专有优势只存在于母公司,只有母公司才是知识发展与扩散的承担者,对外投资的企业必须拥有超过当地企业的独特优势。由于在海外经营会比国内经营发生更多的额外成本,因此,如果一家外国企业各方面的条件与本地企业一样的话,那么它在进入外国市场后就会处于不利的位置,或根本无利可图。传统跨国经营理论在指导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发展,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该理论也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这些理论始终以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垄断优势作为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条件,而对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经营的解释受到限制,因此正受到大量实证分析的挑战。

现代跨国公司理论

现代跨国公司理论认为,企业决定到海外去投资,不是为了利用他们现有的竞争优势,相反,他们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这是因为,开展跨国经营的企业首先可以获得技术外溢的好处,技术外溢又带来了尾随优势和干中学效应。技术外溢在优势企业与劣势企业间是非对称的、单向的过程,即追随者从领先者处得益的过程;尾随优势是指缺乏优势企业与优势企业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时,前者可能会从当前的生产技术及正在从事的研发活动中获得更多好处;干中学的效应是指落后国家或行业不用经过专门的研究与开发,而在技术外溢的过程中边干边学就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技术外溢与技术创新不同,技术外溢不需要大量的投资和研究,且可以发生在行业间,因为许多行业虽然生产的产品不同,但使用的很多要素都是相同的,当某一行业提高要素使用率的时候,通过尾随优势和干中学效应也将受益于其他行业。技术外溢包括国内技术外溢和国际技术外溢,并且国内技术外溢比国际技术外溢快得多。事实上,技术的溢出和扩散效应对经济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溢出和扩散效应随着地理距离的扩大,作用呈下降趋势。因此,Fosfuri和Motta(1999)指出,没有技术优势的企业通常也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原因是由于缺乏优势的企业通过开展跨国经营可靠近技术领先者而便于学习和获得领先者的技术,从而提升其长期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大量实证研究也证明了现代跨国公司理论的观点。2003年的数据显示,除香港、澳门以外的地区,我国对外投资额排在前3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而近年来对欧盟的投资也稳步上升。相对于当地企业来说,我国投资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均缺乏竞争优势。另有学者在对我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动机进行调查后发现,母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被列为企业在英国投资的首要动机,市场扩张和获得海外市场、技术信息也成为主要动机。而降低成本和获得较高的利润已不是现阶段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动机。这表明了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不是利用其现有的自身优势去谋求利润或者其他资源,而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

目前,从我国的国情和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普遍较低,不具备利用技术、管理、R&D、规模等竞争优势进行对外投资条件。因此,以海默等为代表的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不能指导我国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其原因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民营企业平均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规模优势;第二,民营企业普遍技术水平较低,R&D投入严重不足,缺乏核心技术优势;第三,管理方式落后,企业决策呈现出经验性、随意性和独断性,缺乏管理优势。因此,民营企业的现实条件决定了现代跨国公司理论是其进行跨国经营的理论支持。我国应大力支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在母国技术外溢比较大的产业部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得先进技术,这些产业部门包括低污染、低耗能产业,新技术、新设备、生物技术、新能源产业以及空间利用和第三产业。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持体系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政策支持

政府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时,应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和社会支持。政府应为民营企业建立国际信息搜寻网络,利用政府的驻外机构,针对民营企业所需的市场、技术、人才、政策信息,搜集所在国相关资料,反馈给国内市场;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国家应鼓励相关部门和相关组织成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机构,针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解决,增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能力;政府应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从事跨国经营的民营企业一些政策上的倾斜和优惠,以支持他们更多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政府应参照发达国家制定的扶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政策措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建立与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相配套的金融与保险体制,设立专门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为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民营企业的海外经营活动。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理念支持

民营企业要树立跨国经营的理念,应认识到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获取国际竞争力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且应意识到企业国际化不只是简单的地域扩充,还包括企业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国际化。应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国际化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实事求是,从自身实际出发,科学确定国际化的时间、合理设计国际化的路径。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竞争优势,培养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支持

民营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求得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其是否能形成并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民营企业需要构建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跨国经营战略。首先,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要明晰产权,并建立和创新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监督机制,建立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坚定不移地走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的发展之路。其次,要加强管理创新,不断地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民营企业在早期的发展中,由于受限于特定的环境与体制,其经营活动不规范,同时,市场与客观经济环境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民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也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来调整、提升管理水准,以支持企业日益纷繁复杂的经营活动。再次,要加强科技创新,创建独特并富有创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而以创新为龙头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为挖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了必要的内部环境和基础。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表明,创新是维持企业在同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企业只有在技术、营销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因而,民营企业应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及时针对自身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瞄准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态势,实行技工、技贸相结合,依靠所在地高校及相关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后,要提高民营企业产品质量的价值保障。价值保障是一种有效过程,它要求企业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其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不受影响。只有产品质量的价值保障提高了,才能改善民营企业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策略支持

Michael E•Porter的价值链理论指出,企业创造的价值来自于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把握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控制了整个价值链。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典型的后发展型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的初期没有能力像大型跨国公司那样创造企业的全球价值网,其现实的选择就是根据企业已有的能力系统和外部环境选择价值链上的一两个关键战略环节作为其突破口,以集中资源,建立相对竞争优势。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人才支持

在新的形势下,民营企业实现跨国经营,尤其需要人才的支持,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持,走出国门不可设想。这里所说的支撑民营企业走出国门的人才主要是指具备开发能力、开拓能力、既忠诚又爱国的人才。我国多数民营企业不能获得更快发展,首先在于缺乏这类人才。因此,民营企业要有一种紧迫感,应尽快采取措施,搞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力资源的开发放在企业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二是制定出跨国经营的人才开发战略,包括稳定和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员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增强员工的积极性等;三要创新民营企业用人制度,积极探索适应国际人才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选择企业需要的人才。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方式支持

民营企业由于受资金和规模的限制,营销环节一般比较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跨国经营活动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销售行业、金融行业、物流配送行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与互联网技术更为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这也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民营企业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降低营销成本和采购成本。电子商务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有极大的适用性,可以为企业节省经营费用,减少中间商的盘剥,提供更多的出口贸易机会,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节约交易时间,弥补信息不足。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其善于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优势,发展个性化营销,既按照消费者的要求进行小批量试制,又可生产出与众不同的商品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

参考文献:

经营技术论文篇(5)

于雅婷系全营养辨证施膳项目负责人、国家举重队中医调控专家。她还是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膳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理事、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国特效医术首席专家。

在2008年北京奥运科研攻关期间,她组织完成全营养辨证施膳理论及技术常规研究,与科研组长赵鹏共同编著《中医日常饮食养生法》、《竞技运动全营养辨证施膳技术研究》;主编《全营养辨证施膳学》和《中医临床辨证施膳》等,荣获“2008~2009年中华健康管理杰出人物”、“亚健康事业开拓者”、十一五中国健康管理“特别贡献人物”等称号。

2006年,于雅婷参加了培训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营养科研人员中医营养调控的工作。在培训工作期间,大胆提出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进行运动员营养调控的设想,这一设想得到国家举重队科研负责人赵鹏博士的认可。由此,于雅婷成为国家举重队2008年北京奥运会科研攻关成员。

转贴于论文联盟

功夫不负有心人,于雅婷在赵鹏博士和众多名中医师的帮助下,通过对比运动员和志愿者的经络导电性与生理生化数据,从营养学、诊断学、经络学、系统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多角度,进行运动员营养与疲劳恢复研究,找到了关系到人体营养与食物原料调配关联的规律,自主创新了以传统中医学理论为基础,辅以人体经络导电数据进行辨证分析的现代中医食疗理论、技术、研究方法及应用系统。依照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副主席李振吉的建议,将这一现代化中医食疗技术及应用系统命名为“全营养辨证施膳(qbs)”。

qbs使中医食疗首次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使中医食疗拥有了现论和学术系统,拥有了临床应用规范,拥有了现代研究方法和研究系统,成为现代化中医食疗技术。

2009年,于雅婷参加的课题“备战2008年奥运会国家男女举重队训练监控和营养恢复体系的研究”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第29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贡献一等奖”。

经营技术论文篇(6)

[DOI]10.13939/ki.zgsc.2015.06.012

1 引 言

19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涌现出大批高技术企业,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高技术企业得到迅猛发展,但企业整体水平还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当前市场竞争愈演愈烈,高技术企业的经营现状更不容乐观。对高技术企业而言,除了掌握先进的技术、强大的研发力量外,对营销能力的运用也至关重要。然而,现有关于营销能力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的相关研究,并没有考虑到高技术企业所处市场环境和企业本身的特殊性,已有研究并不能适用于高技术企业,所以从高技术企业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其营销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对高技术企业的发展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高技术及高技术企业特征

高技术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现阶段有关这一概念的研究已得到学术界、管理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国家科技成果办公室在征询国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高技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高技术是建立在综合科学研究基础上,处于当代科技前沿的,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和增强国家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具有明显的战略性、国际性、增值性和渗透性,是知识人才和投资密集的新技术群。[1]高技术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发现基础上发明的技术,是对国防和社会经济意义重大的技术,是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高技术赖以建立的现代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具有知识密集度高的特征;高技术的使用往往带来经济超常规发展甚至是跨越式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有着重大意义。[2]而高技术企业也与传统企业有所区别:首先,高技术企业所处市场环境更为复杂、更具动态性;其次,高技术企业无论是在人员、资金、技术投入上,都远高于传统企业;再次,高技术企业所承受的经营风险高于传统企业;最后,高技术企业所获得的经营效益也要高于传统企业。

基于以上现有对高技术、高技术企业的研究结论,可以明确高技术企业具有以下主要特征:首先,高技术企业具有知识密集、智力密集的特征;其次,由于高技术企业所处市场环境更具不确定性,高技术企业的经营也更具风险性;再次,R&D是高技术企业的核心,具有极强的创新特征;最后,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应用周期迅速缩短,这也使得高技术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生命周期短的特征。

3 高技术营销能力内涵及构成要素

近几十年来,营销能力理论受到管理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对营销能力进行了大量研究,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主要包含三种角度:资源视角下的营销能力被定义为包含企业人力资源或资产、市场资产和组织资产的复杂的组合;[3]过程视角下的营销能力则指的是企业运用收集到的知识、技能和资源来满足市场中相关业务的需求的过程;[4]能力视角下的营销能力则直接被称为企业促进和销售各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要并实现企业赢利目标的才能。[5]对高技术企业而言,无论是从哪种角度界定的营销能力内涵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所以本文在高技术企业特征的基础上,综合有关营销能力的资源、过程、能力研究视角,将营销能力定义为企业通过获取营销资源并在经营过程中将之高效运用以满足市场需求,进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能力。

在众多对营销能力的研究中,由于对营销能力的理解、研究侧重点的不同,营销能力的构成要素也没有统一,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在市场营销管理过程的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企业特征和现有相关研究,剔除不适用的、添加更具代表性的营销能力构成要素,将营销能力分为市场知识能力、战略营销能力、营销运作能力、全员营销能力以及动态营销能力。

3.1 市场知识能力

市场营销管理过程最先强调的就是发现和评价市场机会,对高技术企业而言,发现和评价市场机会是有些片面的。高技术企业的市场环境变化多端,有很多市场机会是稍纵即逝,甚至是隐性的,是需要企业自己去及时把握、深入挖掘的,市场知识能力强调的就是企业获取、应用市场知识的特点。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市场知识能力界定为企业通过获取、分析包括顾客知识、竞争对手知识在内的市场信息的能力。

3.2 战略营销能力

对市场营销管理而言,细分市场和目标市场的选择是营销活动的“总指挥”,它决定了企业要从何种战略角度策划营销活动,对高技术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企业经营的风险性,都提醒高技术企业必须要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开始着手营销管理;市场营销需要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营销战略,发掘市场潜在需求、明确市场细分目标等。[6]综上所述,本文将战略营销能力界定为企业通过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的营销战略制定和执行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位置的能力。

3.3 营销运作能力

在营销管理丛林中营销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众多学者提出的营销能力构成要素中也都包含有营销策略的内容,这些研究指出当企业能够充分和有效应用产品、渠道、价格与促销这些营销工具时,不论是对组织还是个人都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所以营销策略通常是每一个企业都具备的,营销运作能力也被看作为成功实施营销策略的支持和保障。高技术企业具备强大的营销运作能力,既是对企业营销活动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也是对企业营销战略的有效支持。

3.4 全员营销能力

高技术企业具有知识密集的特征,创新特征也极为明显,这是其与传统企业的最大区别,这一特征也需要在营销能力中得以体现,全员营销能力正强调了这一特征。有学者曾指出:营销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专门行为[7],对高技术企业也是如此。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不仅需要销售部门,也需要其他部门的积极参与,以技术部门为例,营销人员只有在技术部门的支持下,才能全面、充分了解产品特性、优势,才有助于产品的销售。所以对高技术企业而言,要以市场营销部门为核心,研究开发、生产作业、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部门统一以市场为中心进行营销管理。

3.5 动态营销能力

随着Teece研究的动态能力理论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动态能力在营销领域的应用,但目前很少有学者专门研究动态营销能力的内涵。本文在充分分析动态能力的相关研究后认为动态营销能力应从两个角度考虑:由外而内的动态性、由内而外的动态性。其中由外而内的动态营销能力强调的是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即企业能够有效感知市场变化并迅速做出正确反应、进行组织调整的能力;[8]而由内而外的动态营销能力则强调企业的主动性,是指当企业处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时,需要预见市场需求的变化并做出反应,能够挖掘市场的潜在需求,进而引导企业营销活动。

4 高技术营销能力的提升对策

(1)通过加大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和利用提升企业市场知识能力。高技术企业要提升市场知识能力首先需要明确市场知识需要从竞争对手和顾客两个层面考虑,并且要相互区分;其次需要掌握有效应用市场知识的能力包含的具体内容: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定期收集顾客、竞争对手的信息;对其中的无效信息予以剔除,从而避免后期分析过程中产生误差;能够基于以上信息进行合理、准确的分析以为企业营销活动的进行提供基础;为了企业的持续性成长,要对顾客进行跟踪服务,具体而言就是要保有详细的顾客信息档案,以为顾客提供更为细致、到位的服务。所以,高技术企业的营销部门要对市场信息有清晰、准确的认识,特别注意对市场知识的分析和利用,这是高技术企业把握市场机会、抢占先机的首要因素。

(2)通过明确企业营销战略目标提升企业战略营销能力。市场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程度的不断扩大使得众多企业都将营销活动提升到战略层次,但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营销战略却仅仅是“纸上谈兵”,并没有将战略落到实处,大多企业只是对市场进行了划分,随后采用差异化战略以区分顾客群体,却没有明确企业的营销战略目标。而战略管理的定义明确地指出企业通过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就是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于企业营销战略同样如此,只有明确了企业的营销战略目标才能使企业围绕这一目标开展营销战略管理活动,才算是企业真正具备了战略营销能力。对于现阶段的高技术企业而言,要提升企业的战略营销能力就必须从根本上明确企业的营销战略目标。

(3)通过确定企业重点运营内容整体提升企业营销运作能力。对于所有企业而言,营销运作能力是企业进行营销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最需要清楚企业的营销运作重点。例如对于联想企业而言,其分销能力是众多企业都无法企及的,这就是企业需要重点把握的,而在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方面则可以采取合作、收购等方式进行,可见企业通过划分经营重点,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营销运作效率,有利于企业更合理地应用企业资源。通过明确企业的经营重点,削峰填谷,在整体层面上提高企业的营销运作能力。

(4)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沟通提升企业全员营销能力。高技术企业的知识密集、智力密集和极具创新性的特征使得企业中技术信息有一定的集中性,但对于营销部门而言,同样需要掌握企业的技术信息以更好地进行营销活动;另外,企业的技术部门也只有在营销部门提供的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才能研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综合考虑以上内容,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无论是对技术研发部门,还是营销部门都至关重要,所以高技术企业只有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使各部门能够充分、有效利用市场和企业信息才能使全员营销能力发挥最大作用。

(5)通过发现顾客潜在需求、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提升企业动态营销能力。本文提出的高技术企业动态营销能力需要从两方面来考虑:对于由内而外的动态营销能力而言,如何从现有顾客群的消费习惯、特征等因素中挖掘顾客的潜在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引导顾客的消费行为是企业提升动态营销能力的关键。相比于传统企业所处市场环境,高技术企业的市场环境更新速度极快,顾客的消费行为也是千变万化,如果企业能够了解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基于这些需求指导企业研发活动、开发新产品,就可以通过有效吸引消费者,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行为,从而实现比竞争对手更大的收益。对于由外而内的动态营销能力而言,如何快速察觉市场环境的变化是企业提升动态营销能力的关键,因为只有准确察觉到市场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竞争对手的变化,企业才能够在第一时间针对这些变化做出调整,保证企业营销活动的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动态营销能力。

总之,对高技术企业而言,首先需要对企业的市场知识能力、战略营销能力、营销运作能力、全员营销能力和动态营销能力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然后要基于各种营销能力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改进现有不足,实现企业提升营销能力、争取市场竞争优势的最终目的。

5 结 论

随着高技术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复杂程度的不断扩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对企业的营销部门而言,营销能力的应用效率也越来越低,因此研究如何提升高技术企业营销能力应用效率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本文以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性地分析了其营销能力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并相应提出了提升对策,丰富了营销能力理论的研究,提升了营销能力理论的实际应用性;另外,本文提出的营销能力构成要素及营销能力提升对策也为高技术企业的营销管理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未来需要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检验高技术营销能力构成要素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胡学刚.高技术企业的界定[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27-29.

[2]我国高技术产业分类与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对高技术产业相关概念的基本认识[J].中国统计,2003(3):12-13.

[3]Mller K,Anttila M.Marketing capability―A key success factor in small business?[J].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1987,3(2):185-203.

[4]Vorhies D W.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ing capabil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Strategic Marketing,1998,6(1):3-23.

[5]Dutta S,Narasimhan O,Rajiv S.Success in high-technology markets:is marketing capability critical?[J].Marketing Science,1999,18(4):547-568.

经营技术论文篇(7)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离发达国家创新所具有的现代化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企业缺乏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企业创新系统运行机制,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是软件设施,即企业制度—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举措。

    根据掌握的文献看,学术界有关从公司治理视角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尚不多见。对其进行研究散见于各类技术创新和公司治理的研究中,因此,本文先对公司治理内涵进行剖析,然后将公司治理中的因素和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性进行文献综述。

1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最早的概念源于西方。其英文原文(corporate governance)国内也翻译成“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机制”等,也有海外华人译为“公司督导机制”,这些概念的含义并无根本差异,意思是一致的。

    大多数学者认为,公司治理是关于公司所有权(即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配置的制度性安排。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公司治理首先表现为一系列规定了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成文或有形的行为规则与程序。decd在《公司治理原则》中指出:“公司治理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这种制度安排规定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等利益相关者的地位和职能,以及其行使职能的合法途径,包括:董事会必须代表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监督经理人员,并负责向股东等利益相关者披露经营状况,经理人员在董事会领导下负责具体经营,不能违背股东利益等。由此可见,公司治理中3个重要的因数是:股东、董事会和经营者。

2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关系

    tylecote和conesa从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的经验数据中发现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是具有高度的决定性作用,并且指出各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差异性与部门专业化优势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但是tylecote和conesa的研究是基于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定性分析得到的,这种理论分析远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方法,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对美英公司治理模式和德日公司治理模式对于企业经营行为影响的优劣一直争论不休,直到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日本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停滞,似乎表明了英美模式是较优的。我国学者华锦阳(2002),通过分析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产生的各方面影响,指出公司治理作为一种制度框架,对企业的技术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传用。并指出只有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有足够认识.并将其变革纳人与技术创新协调进行的轨道,才能推动技术创新,进而推进国企改革进程和企业绩效的提高。而徐金发和刘翌(2002)认为企业治理结构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企业经营者持股水平的提高、具有强烈支持企业创新意愿的机构投资者的引人、董事会规模的缩小、外部董事数量的增加、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设立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职责分离都有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3公司治理因素与技术创新综述

    本文通过公司治理中3个重要因素:股东、董事会和经营者,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简要的综述。

3. 1所有权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1)所有权属性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所有权属性是指企业所有者是公有还是私有,目前理论界的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私人股相比于国有股更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margolis (1999)通过对美国能源产业r&d投人的研究发现,由于该产业中r&d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造成该产业中技术创新的所有权模糊,以致技术创新投资的长期低回报。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私有化更加能够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同时可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增加私人股份,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madden和savage,1999)。因为,私人投资的r&d比政府投资的r&d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性更强(liddle,1997 )。从我国国有企业所有制发展来看,经历了由国家控股的国有制形式到国家和私人集体控股和私人控股的股份制形式。但很多企业的产权还是不明晰,虽然我国政府多年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收效不大,产权结构的一体化还是重要原因,因为高度集中于政府的所有权形式,使企业自身的创新收益权和创新资源自配权未得到明确界定,导致企业动力的不定(刘三林等,2000和夏冬,2003)。产权优化(包括所有权结构调整)和产权激励是解决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缺乏的重要举措(张旭升,1998和萧延高,2001)。

    (2)股权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股权结构表现为大股东持股水平和经营者持股水平。股东和经营者对企业技术创新收益的关注重点不一样。经营者关注于公司的短期收益,不愿意进行r邑d投人,而股东关注于企业的长期投资收益。因为技术创新的高风险会给经理带来工作的不安全感,经理人的收入与公司业绩密切相关,而这不同于股东,股东可以通过不同的股票组合降低自身承担的风险(baysinger } kosnik和turk) 1995)。根据委托理论,当所有这和经营者利益目标更趋于一致时,管理层会提高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反之,股东和经营者之间不适当的关系将导致企业短视行为,将对技术创新产生限制作用。大股东可以通过监督经营者的行为,限制管理层牺牲股东利益,谋取自身利益的行为,来增强市场运行的有效性(shlerifer和vishny,1996)。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有正面影响(hosono, tomiyama和miyagawa, 2004 )。但,在不同的国家影响力并不一样。i,ee和o’neil(2003)通过对美国和日本不同行业(汽车、化工、通信、计算机、电子、制药和能源)公司的研究发现,由于文化和治理模式不同,所有权结构与企业技术性创新之间的关系在美国和日本的公司中有所不同,在美国公司中,股权集中度与研销比正相关,但在日本公司中,股权集中度与研销比没有关系。

3. 2经营者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众多因素中,最高管理层(即经营者)是技术创新强有力的支持中的一个最要的因素(na-kahara,1997)。企业家的具体工具是创新,即他们借以利用变化作为一种新的实业和一项新的服务机会的手段(德鲁克,1989)。但是任何创新活动都是有风险的,在一项有关企业引人新产品的实证研究显示,成功的概念小于20%(crowford,1997)。同时,经营者具有风险偏好性,这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着关键的影响作用(daniel, 2000)。如果经营者属于风险厌恶者,则会减少高风险性的技术创新投人( hill和sne11,1988)。在一定条件下,经营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不仅取决于其胆识以及掌握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对经营者的激励。根据委托理论,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越一致,经营者就越有动力为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努力工作,从而会提高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因此,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势必会影响其技术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对技术创新类型的选择(杨建君,2007)。设计和实施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促使经营者与所有者的目标尽可能一致是保证经营者努力工作的关键,也是企业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hoffman和hegarty,1993)。激励经营者可以通过提高经营者持股水平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徐金发、刘翌,2002)o zahra等学者(2000)对中等规模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证研究发现,经营者的持股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显著相关。

    从经营者自身的角度出发,经营者的工作能力会影响其对技术创新类型的选择,经营者杰出的工作能力和对技术创新机会的敏锐嗅觉对企业的产品创新非常重要(夏冬,2003)。经营者的工作态度与产品创新正相关(gary,1998)。

    综上所述,企业家的创新决定是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权利的综合反映,而创新能力的发挥又受到创新动力和权力的影响(杨建君,2002)。

3. 3羞事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1)董事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将董事会规模分为小规模和大规模。董事会规模的扩大表现为有不同背景、经历以及专业知识的人士进人董事会(judge et al. , 1992) o董事会规模的大小会对技术创新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理论界有3种观点:①根据理论和组织行为学理论对于一定规模的公司而言,过大的董事会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因为董事会规模的扩大,会使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所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管理知识以及财务知识等在董事会能不更好地实现互补,有利于在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吸收不同的意见,减少企业技术创新风险。② yermack(1996)和zahara(200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企业技术绩效及创新活动是负相关性。相对于规模较小的董事会来说,规模相对较大的董事会通常是更多样化,更容易发生争论和没有凝聚力,规模相对较小的董事会可能更容易应对飞速变化的环境(lipton和lorsch,1992)。他们还指出董事会通过监控能力发挥作用,随着董事会规模的增大而增大,但由此带来的成本超过了其所带来的收益,比如:缓慢的决策制定速度和对分享风险的偏离。董事会规模的扩大还会使董事会产生搭便车的动机,这种情况在技术创新项目成败对董事实际损益影响并不大的条件下更为明显。董事会规模缩小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刘翌,2002)。③董事会的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yermack, 1996),及当董事会规模扩大时,对技术创新水平不断增加,当董事会达到一定规模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最高,随后,随着董事会规模的扩大。企业技术创新呈下降趋势。

    (2)董事会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根据董事会人员是否在企业任职的情况,董事会结构分为内部董事与外部董事。内部的董事是指在企业内担任一定职位的董事。外部董事是指不在企业任职的董事,他们与公司无潜在的利益冲突,也成为独立董事.2001年,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规定上市公司在2002年6月30日前,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独立董事。至此,我国上市公司正式引人独立董事制度。外部董事数量的增加,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设立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刘翌,2000)o john &.zahra(1991)认为,企业总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运营,通过引人与外部环境相联系的董事,企业可以有效地处理这种不确定性,帮助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化解面临的各种危机,增加企业组织的生存可能性,配置更多的资源于创新活动和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社会关系。

    (3)两职合一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领导权结构指的是董事和总经理的两职合一的问题。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wright etal. (1996)认为,问题的存在导致经营者主要关心个人财富、职位安全、权力威望以及个人效用最大化,因而会严重影响和削弱他们对创新的追求。董事和经营者的目标不一致,就会导致公司在重大决策时产生利益冲突(morris,1964)。如果通过对经营者实行股权、股票期权以及其他与当期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安排可以使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保持一致,可有效提高经营者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jensen and meckling,1976)。如果总经理担任董事长,他对技术创新的态度直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选择(杨建君,2002)。所以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合一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经营绩效的提高(zahara et al. ,2000)。

经营技术论文篇(8)

1.引言

现代企业生存的核心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而这些创新离不开企业的技术研发,R&D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只有适时、适量的进行R&D投入,企业不断创新,才能促进企业发展。企业的技术获取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购买核心技术、模仿,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我创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因此R&D投入对企业至关重要。R&D投入促进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经营业绩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国内外文献显示,国外学者一部分认为R&D投入与经营业绩正相关,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R&D投入与经营业绩负相关,国内学者大部分认为R&D投入与企业经营业绩正相关,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R&D投入与企业经营业绩无显著相关性。本文就信息技术行业R&D投入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做出研究。

2.研究现状分析

在对R&D投入的效果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都作出了深入研究,但大多数学者在研究时选取的研究对象,研究的时间范围,样本的剔除方法不同,导致最终结果不同,但是大多数的研究结果显示R&D投入对企业经营业绩有促进作用。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在研究时间范围上比较旧,R&D投入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的研究已经是个常见的研究课题,早期的一些学者做过方面的研究,大多数数据来自2008年以前。在选择的研究对象方面,大多数学者都集中在R&D投入数据容易获取的制造业行业,对新兴的行业信息技术行业研究甚少。

3.研究设计

3.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对106家深圳证券交易所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2010年至2012年的相关财务数据整理的过程中得出:其中有56家企业由于上市时间不足三年或2010年至2012年期间的R&D投入没有被披露或没有被连续披露,因此本文最终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信息技术行业50家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2年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其中27家上市公司属于创业板,对这50家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的R&D投入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

3.2变量选取

本文变量的选取包括自变量的选取、控制变量的选取和因变量的选取,自变量为衡量R&D投入的相关指标,因变量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指标,由于本文选择的样本为规模大小、财务状况不相同的50家公司,为了使本文的结论更加有说服力,因此选取了控制变量。

3.3研究假设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认为企业加大R&D投入,必定会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但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拿出证据来证明这样的推论,因此本文基于此,提出假设,以深市信息技术行业2010年至2012年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

总体假设:在深市信息行业中,企业的R&D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正相关,即以衡量R&D指标为自变量,以衡量企业经营业绩指标为因变量,以企业规模、财务杠杆为控制变量,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的经营业绩有正的影响。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深市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R&D投入强度与企业经营业绩指标正相关

H1:R&D投入强度与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正相关

H2:R&D投入强度与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正相关

假设2:深市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技术人员比例与企业经营业绩指标正相关

H1:技术人员比例与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正相关

H2:技术人员比例与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正相关

4.结果分析

在企业规模、财务杠杆的控制下,对50家上市公司2010至2012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偏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R&D投入与企业经营业绩没有显著相关性,这种观点在国外不存在,在国内有部分学者支持该观点,国外研究结论不同于国内的研究结论的可能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大量投入研发费用,但却不注重效果。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很多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在R&D投入方面进行盲目投资,例如,企业大量进行R&D投入,却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大多数投入不能创造出新的技术或产品;企业积极R&D投入,并努力创造出新产品或新技术,企业其他部门却不能很好的运用该技术或不能将新产品进行很好的推广。

(2)企业招聘大量技术人员,却不能充分利用。据相关调查可知,我国很多我国很多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在技术人员的投入方面给予重视,但却不能很好的利用,例如,企业岗位设置不合理,使部分技术人员难以施展自己的特长;企业没有适当的激励措施,不能激发员工的斗志及潜力。

5.对策建议

针对本文对深市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R&D投入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分析中揭示的问题,为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注重R&D投入产出效率。首先对于任何要研发的技术、新产品,进行事先的充分准备工作,认真研讨,多方位进行分析,对于任何企业,R&D投入不宜过高,过高会出现资金的周转、产出的效率等方面的问题,R&D也不宜过低,过低会出现企业陷入一潭死水,在市场中没有竞争力。其次对于企业内部,各部门要做好内部协调,尽量使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最大。

(2)注重技术人员的投入产出效率。由于对大量技术人员的非充分利用,因此首先在岗位设置上,充分挖掘技术人员以及高素质人才的潜力;其次,企业应有一些有必要的激励措施,激发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多的努力;再次,提高企业员工自身的效率,使企业员工的产出比例增加。(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中环.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后的实证检验,科技管理研究,2013,(10):42-45

经营技术论文篇(9)

1 引 言

2 高技术及高技术企业特征

基于以上现有对高技术、高技术企业的研究结论,可以明确高技术企业具有以下主要特征:首先,高技术企业具有知识密集、智力密集的特征;其次,由于高技术企业所处市场环境更具不确定性,高技术企业的经营也更具风险性;再次,R&D是高技术企业的核心,具有极强的创新特征;最后,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应用周期迅速缩短,这也使得高技术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生命周期短的特征。

3 高技术营销能力内涵及构成要素

近几十年来,营销能力理论受到管理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对营销能力进行了大量研究,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主要包含三种角度:资源视角下的营销能力被定义为包含企业人力资源或资产、市场资产和组织资产的复杂的组合;[3]过程视角下的营销能力则指的是企业运用收集到的知识、技能和资源来满足市场中相关业务的需求的过程;[4]能力视角下的营销能力则直接被称为企业促进和销售各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要并实现企业赢利目标的才能。[5]对高技术企业而言,无论是从哪种角度界定的营销能力内涵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所以本文在高技术企业特征的基础上,综合有关营销能力的资源、过程、能力研究视角,将营销能力定义为企业通过获取营销资源并在经营过程中将之高效运用以满足市场需求,进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能力。

在众多对营销能力的研究中,由于对营销能力的理解、研究侧重点的不同,营销能力的构成要素也没有统一,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在市场营销管理过程的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企业特征和现有相关研究,剔除不适用的、添加更具代表性的营销能力构成要素,将营销能力分为市场知识能力、战略营销能力、营销运作能力、全员营销能力以及动态营销能力。

3.1 市场知识能力

市场营销管理过程最先强调的就是发现和评价市场机会,对高技术企业而言,发现和评价市场机会是有些片面的。高技术企业的市场环境变化多端,有很多市场机会是稍纵即逝,甚至是隐性的,是需要企业自己去及时把握、深入挖掘的,市场知识能力强调的就是企业获取、应用市场知识的特点。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市场知识能力界定为企业通过获取、分析包括顾客知识、竞争对手知识在内的市场信息的能力。

3.2 战略营销能力

对市场营销管理而言,细分市场和目标市场的选择是营销活动的“总指挥”,它决定了企业要从何种战略角度策划营销活动,对高技术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企业经营的风险性,都提醒高技术企业必须要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开始着手营销管理;市场营销需要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营销战略,发掘市场潜在需求、明确市场细分目标等。[6]综上所述,本文将战略营销能力界定为企业通过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的营销战略制定和执行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位置的能力。

3.3 营销运作能力

在营销管理丛林中营销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众多学者提出的营销能力构成要素中也都包含有营销策略的内容,这些研究指出当企业能够充分和有效应用产品、渠道、价格与促销这些营销工具时,不论是对组织还是个人都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所以营销策略通常是每一个企业都具备的,营销运作能力也被看作为成功实施营销策略的支持和保障。高技术企业具备强大的营销运作能力,既是对企业营销活动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也是对企业营销战略的有效支持。

3.4 全员营销能力

高技术企业具有知识密集的特征,创新特征也极为明显,这是其与传统企业的最大区别,这一特征也需要在营销能力中得以体现,全员营销能力正强调了这一特征。有学者曾指出:营销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专门行为[7],对高技术企业也是如此。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不仅需要销售部门,也需要其他部门的积极参与,以技术部门为例,营销人员只有在技术部门的支持下,才能全面、充分了解产品特性、优势,才有助于产品的销售。所以对高技术企业而言,要以市场营销部门为核心,研究开发、生产作业、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部门统一以市场为中心进行营销管理。 3.5 动态营销能力

随着Teece研究的动态能力理论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动态能力在营销领域的应用,但目前很少有学者专门研究动态营销能力的内涵。本文在充分分析动态能力的相关研究后认为动态营销能力应从两个角度考虑:由外而内的动态性、由内而外的动态性。其中由外而内的动态营销能力强调的是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即企业能够有效感知市场变化并迅速做出正确反应、进行组织调整的能力;[8]而由内而外的动态营销能力则强调企业的主动性,是指当企业处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时,需要预见市场需求的变化并做出反应,能够挖掘市场的潜在需求,进而引导企业营销活动。

4 高技术营销能力的提升对策

(1)通过加大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和利用提升企业市场知识能力。高技术企业要提升市场知识能力首先需要明确市场知识需要从竞争对手和顾客两个层面考虑,并且要相互区分;其次需要掌握有效应用市场知识的能力包含的具体内容: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定期收集顾客、竞争对手的信息;对其中的无效信息予以剔除,从而避免后期分析过程中产生误差;能够基于以上信息进行合理、准确的分析以为企业营销活动的进行提供基础;为了企业的持续性成长,要对顾客进行跟踪服务,具体而言就是要保有详细的顾客信息档案,以为顾客提供更为细致、到位的服务。所以,高技术企业的营销部门要对市场信息有清晰、准确的认识,特别注意对市场知识的分析和利用,这是高技术企业把握市场机会、抢占先机的首要因素。

(2)通过明确企业营销战略目标提升企业战略营销能力。市场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程度的不断扩大使得众多企业都将营销活动提升到战略层次,但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营销战略却仅仅是“纸上谈兵”,并没有将战略落到实处,大多企业只是对市场进行了划分,随后采用差异化战略以区分顾客群体,却没有明确企业的营销战略目标。而战略管理的定义明确地指出企业通过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就是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于企业营销战略同样如此,只有明确了企业的营销战略目标才能使企业围绕这一目标开展营销战略管理活动,才算是企业真正具备了战略营销能力。对于现阶段的高技术企业而言,要提升企业的战略营销能力就必须从根本上明确企业的营销战略目标。

(3)通过确定企业重点运营内容整体提升企业营销运作能力。对于所有企业而言,营销运作能力是企业进行营销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最需要清楚企业的营销运作重点。例如对于联想企业而言,其分销能力是众多企业都无法企及的,这就是企业需要重点把握的,而在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方面则可以采取合作、收购等方式进行,可见企业通过划分经营重点,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营销运作效率,有利于企业更合理地应用企业资源。通过明确企业的经营重点,削峰填谷,在整体层面上提高企业的营销运作能力。

(4)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沟通提升企业全员营销能力。高技术企业的知识密集、智力密集和极具创新性的特征使得企业中技术信息有一定的集中性,但对于营销部门而言,同样需要掌握企业的技术信息以更好地进行营销活动;另外,企业的技术部门也只有在营销部门提供的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才能研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综合考虑以上内容,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无论是对技术研发部门,还是营销部门都至关重要,所以高技术企业只有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使各部门能够充分、有效利用市场和企业信息才能使全员营销能力发挥最大作用。

(5)通过发现顾客潜在需求、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提升企业动态营销能力。本文提出的高技术企业动态营销能力需要从两方面来考虑:对于由内而外的动态营销能力而言,如何从现有顾客群的消费习惯、特征等因素中挖掘顾客的潜在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引导顾客的消费行为是企业提升动态营销能力的关键。相比于传统企业所处市场环境,高技术企业的市场环境更新速度极快,顾客的消费行为也是千变万化,如果企业能够了解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基于这些需求指导企业研发活动、开发新产品,就可以通过有效吸引消费者,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行为,从而实现比竞争对手更大的收益。对于由外而内的动态营销能力而言,如何快速察觉市场环境的变化是企业提升动态营销能力的关键,因为只有准确察觉到市场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竞争对手的变化,企业才能够在第一时间针对这些变化做出调整,保证企业营销活动的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动态营销能力。

经营技术论文篇(10)

21世纪是品牌经济主导市场发展趋向的时代,随着出版业市场化、产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①,在我国,科技期刊已经迈入了一个个性化、品牌化出版的时代,而且其品牌驱动作用和品牌效应更加突出。所以,借鉴国外知名品牌期刊的经验,充分认识科技期刊品牌的价值,将期刊的经营模式从产品经营转变为品牌经营,建立品牌经营的理念,制定品牌化出版的发展战略,是摆在科技期刊经营者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②-④。

一、我国科技期刊品牌化建设状况与影响因素

1、期刊学术质量对品牌建设的影响

科技期刊的办刊质量直接关系到期刊的生存与发展。而影响科技期刊办刊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稿源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据相关文献⑤报道在我国当前的科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中,其中能够达到国际首创水平的论文仅仅占所有的4.5%;而在国内属于首创的论文则仅占13.4%;这表明在我国科技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大部分的质量很难与国际高水平论文比较。在我国,SCI收录的我国95种科技期刊中,其中影响因子在1以上的期刊有11种,其中影响因子在2以上的期刊有2种⑥。这表明我国科技期刊虽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但真正具有国际期刊品牌影响的期刊却凤毛麟角。对期刊意味着“生命”,其质量,特别是学术质量和研究论文的创新性是期刊品牌建设的核心。这就要求加强期刊的学术策划和组稿,注重跟踪国家重点科研攻关课题,并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编委会中在各领域具有学术带头人的作用,调动编委策划组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快审通道”对具有国际首创或国内首创性论到快审快登,限时发表,提高创新成果的首报率,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权威性。

审稿工作则是科技期刊进行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严格的审稿能保障科技期刊办刊水平。校对是根据原稿核对校样,纠正其中的差错,提出相关的问题,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为科技期刊把握好最后一道工序。这就需要编校人员通过培训提高基本的理论修养,进行扎实的专业训练,开阔知识视野,并培养广阔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⑦。

2、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人才因素

在科技期刊品牌培育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有一支认真、负责且有专业化水平的作者队伍、编辑队伍及经营管理队伍,这样才能保证科技期刊的内容质量,而期刊的质量正是一个期刊品牌的立足点。在众多人才中,编辑队伍则是决定期刊成败的关键,这主要是由于编辑可以从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对期刊所发表文章进行把握⑧。编辑队伍的专业化与学者化,要求编辑不仅是某一专业的学者,还应是一位编辑学的学者。在国内外,科技期刊通常都是需要非期刊内部的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组成的编委和审稿队伍,他们是科技期刊学术治理机构和学术决策组织的重要形式,而这支编委和审稿队伍的组建及其管理对于经营好科技期刊,提高期刊质量均有着重要的作用。高层次化、国际化的编委和审稿人员有助于期刊吸收国外优质稿件,加快稿源的国际化;另外,还可以提高科技期刊品牌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这些专家也为期刊品牌培育发挥着“品牌载体”功能和“形象代言人”的作用,提高科技期刊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读者。实践证明,国内外著名品牌科技期刊无不凝聚着相关学科众多著名学科带头人和专家⑨。综上所述,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期刊的编委对于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科技期刊的编委中拥有“两院”院士及外籍院士占7.5%,博士生导师占48.2%;这说明在这些科技期刊编委会中凝聚了大量相关学科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⑩。除了科技期刊品牌的创建受上述因素影响外,还需要期刊管理人员具有超前、高度的战略观念,善于经营和管理,具有信息资源、专家资源、学术资源和学科的独特优势,还需要对现如今的科学技术有着独到理解,这样才能在一定的高度上为期刊发展制定经营策略。

3、科技期刊品牌形象培育与品牌营销

在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过程中,科技期刊品牌形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构成期刊品牌的要素中,科技期刊品牌营销宣传是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期刊的质量、特色、权威性和影响力是科技期刊品牌形象形成的核心要素;特别是科技期刊品牌形象培育及营销,这是期刊品牌培育的重要内容。如近年来内地学者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上知名的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这就说明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上知名的期刊上已经被内地学者视为一种学术荣誉、水平和地位的象征⑾。这主要是由于科技工作者对期刊品牌的心理评价首先来自标志、内在品质、整体形象、自身文化、外在风格,只有在封面设计、期刊的标识设计、背景色调设计、栏目的设计与选择等方面给读者和作者以视觉上的差异化效果,从而抓住读者和作者的视线。品牌科技期刊不仅仅要有设计上的吸引力,还必须具有与期刊品牌相匹配的品牌信誉,在读者和作者心目中树立起公平、公正、严格、负责的品牌形象,这是维护期刊品牌忠诚度的法宝,也是保持期刊品牌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要保持科技期刊品牌形象的稳定性,让读者和作者对品牌期刊持续保持良好的看法或印象。良好的品牌形象还需要策划人员进行宣传,使其在广大读者和作者中扩大知名度,将期刊普及度增加,提升和体现期刊品牌的溢价能力。具体可以通过主办和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展览会、学术论坛可有效地提高期刊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据统计⑿,我国的科技期刊在各种会议营销活动中出现的频次还比较低,而在国际性的会议营销活动中就更少见。这就直接导致期刊经营收入依赖国内纸版期刊发行收入、版面费、审稿费等传统期刊的盈利模式,还没有真正体现出品牌溢价价值。

二、我国科技期刊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科技期刊品牌建设意识不强

在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实践中,有一些期刊缺乏品牌建设意识,无品牌标识,大部分没有组织参与国际期刊展会宣传。这就要求广大科技期刊从业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品牌建设,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从思想上树立品牌战略意识,构建期刊品牌识别系统,转变观念,树立期刊品牌的自我品牌,向着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2、科技期刊品牌国际化程度低

一个国家出版的学术期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学术发展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它是科技传播交流和研究成果存在的主要载体。而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还是非常有限的,尚缺乏像Science、Nature这样的真正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国际品牌科技期刊。相关文献报道⒀我国科技期刊中国外学者投稿量仅占全年收稿总数的0.26%,而且在国际上被引用最多的期刊亦未超过5000,影响因子仅为2.0,与引用为32万的Science杂志比起来,还有较大差距。针对目前存在的现状及问题,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即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规律,革除目前众多科技期刊中小、散、乱的结构性弊端;建立起自己的学术期刊检索数据库体系,进行品牌化经营,建立自己的科技和社科文献品牌体系;通过期刊风格的定位,内容的整合创新,建立自己的学术期刊评价国际话语权;同时利用网站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经营知名度,找到品牌建立的路径。选准目标,重点打造,择优扶持,构筑自己核心竞争力⒁-⒃。

3、科技期刊品牌维护与管理不到位

目前,在我国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中缺乏有效的维护与管理,未能将其纳入期刊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科技期刊品牌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缺乏国家层面的“科技期刊品牌”发展规划,而且有些学科期刊方向与内容严重交叉重复。另外,政策导向和学术评价体系偏颇。这就要求调整学术评价体系和政策导向上的偏颇现象,实施正确的政策导向,倡导创新性论文;并在人才和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方面给予倾斜和引导。

4、科技期刊品牌营销推广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品牌的营销和推广仅仅局限于期刊编辑部层面,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这就要注重期刊品牌形象策划宣传,特别是期刊形象识别的培育和塑造;实施期刊名牌战略工程,是推进我国科技期刊品牌化建设的重要措施;足够的资金支持是成就期刊品牌建设和培育的前提,特别是在期刊品牌形成的初期,应加大扶持力度⒄;而且还需要在国家层面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①孙德华,《WTO进程中科技期刊品牌经营的战略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5):504-509

②陈勇智,《对〈学会〉杂志品牌化经营的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79-281

③王领全、李德强,《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发展与经营策略》[J].《天津科技》,2008(2):93-95

④马智、赵建逸,《科技期刊品牌化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4):263-236

⑤于晓庆,《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与发展策略》[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195-197

⑥金东,《论科技期刊的营销意识与营销方法》[J].《编辑学报》,2011(3):241-243

⑦刘远颖、刘培一,《论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2):191-194

⑧⒂王粤华,《浅论科技期刊品牌的树立》[J].《职业时空》,2010(10):56-57

⑨陈其宏,《测绘期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测绘》,2011(5):62-63

⑩王应宽,《中国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发展与经营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3):285-290

⑾袁桂清、蔡丽枫,《中外医药卫生科技期刊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3):340-345

⑿⒃赵恒煜,《综合性科技期刊品牌化路径探析》[J].《广东科技》,2012(2):50-51

⒀周华清,《品牌——国内学术期刊发展的突围策略》[J].《出版科学》,2011(3):62-67

⒁张玉琳、毛蜀、张昊 等,《期刊网站的口碑效应》[J].《编辑学报》,2010(6):527-529

经营技术论文篇(11)

>>2013年10月天津自考真题

>>2013年10月天津自考答案

2013年10月天津自考科目(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 (一)、电工原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应用 、办公自动化 设备、 电子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 、物理(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 服装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本科 两年 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 数控技术 专科 两年 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 本科 两年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 VI )、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 本科 两年 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 动漫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 本科 两年 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 生物技术 专科 两年 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 生物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 食品工程 专科 两年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 本科 两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景观园林 本科 两年 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 新闻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 小学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 专科 两年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教育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