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企业人员流失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0:58

企业人员流失论文

企业人员流失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232-02

一、转型期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状概述

面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当今社会中具有突出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要素。在此背景下,大量跨国公司开始进入我国,据国家人事部与人才研究所一项研究显示,目前已有来自14个国家的4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国建立了研发机构。许多跨国公司利用中国本土企业用人机制的弊端,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导致中国本土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人才大量流失。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1999年-2005年,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流失7.13万人,根据赛迪顾问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电子行业的平均人才流失率为24.5%,远高于所有行业的平均值15.8%。中国IT服务行业的平均人才流失率为25.4%,物流行业的离职率有时高达30%,软件行业人才流失率23.6%。我国外资、私营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70%都来自国有企业,据在对京、沪两市478家资产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调查,已有59.8%的国有企业潜藏着人力资源危机,35.1%的国企甚至认为人才流失的情况对其企业产生了较严重的影响。

二、人才流失对国有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1.加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负担。国有企业由于员工流失而造成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包括流出者的流失成本以及寻找和引进新的替代者的成本两部分:企业人才流失会在一定时间内造成企业特定不可替代的职位空缺,员工在企业习得的技术和人文知识、客户关系信息、配合默契构成的生产力都会随着员工离职而丧失;核心管理人才流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管理协调能力;核心技术人员的离职,可能会使得企业内部核心技术甚至商业机密外泄,使企业陷入困境,隐形成本不可估量;而寻找和引进新的替代者的成本可能包括重新招聘、考察和培训周期内的成本及新角色进入的风险成本等。

2.削弱企业凝聚力,不利于塑造优良的企业文化。在国有企业中,人才流失的同时会提示其他员工企业外部的更多的或可能更好的选择机会,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这种心理波动可能会使得员工对公司前景和领导的能力产生怀疑,导致人心涣散,削弱企业凝聚力。同时人才流失常常发生在具有创新意识,与传统文化不太相容的人才群体,结果是导致企业文化朝表面趋同方向蜕变,这是十分危险的倾向。

3.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品牌。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对外合作交流,企业形象不但可以增强企业的信誉,而且也是企业增加盈利的重要的无形资产,而国有企业中离职的人才往往是对企业某方面不满才出走的,可能会在离职后散布不利于企业的言论,影响企业形象。同时合作伙伴或客户若观察到企业核心人才频频离岗,也会不可避免地对未来企业发展前景和合作关系产生怀疑。

三、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剖析

1.企业责任与人才预期不匹配。奥而德弗ERG理论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存在需要、关系需要和发展需要。存在需要更多强调物质满足,关系需要和发展需要则是基于物质满足之上的,更多强调心理契合。企业员工对工作的期待也应类似地划分为对企业提供的经济利益和物质条件的物质期待,以及对企业提供的人文环境和发展机会的期待。具体表现为对薪资水平、福利待遇的关注,同时关注企业上下级同事的关系,渴望得到尊重、渴望自我价值被发现和重视,寻求工作安全感和公平合理的待遇,看重未来培训、开发和晋升机会等。而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由于对体制机制缺乏创新,导致人才流失:

首先,在物质条件的规范型责任上,很多国有企业职工收入水平仍普遍偏低,重要岗位与一般岗位薪酬差距太小,能力及贡献的考核模糊导致薪酬无法与之挂钩,干部薪酬不透明,严重挫伤了员工积极性,导致人才外流。

其次,就企业对员工的人际型责任和发展型责任而言,国有企业长期形成的企业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及“论资排辈”的痼疾迫使大量人才违心地把主要精力用在了经营人际关系上而不是用于本职工作中,能力难以得到提升,企业里有相当部分真正有技术、有能力、有创新思维、有开拓意识和冒险精神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和尊重,甚至受到冷落,产生失落和怀才不遇之感,造成流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部开放的人才市场为人才的重新择业提供了便利,而猎头公司的粉墨登场为企业核心人才流动搭建了“直通车”。与此同时,对于人才的流动和跳槽,国家没有一套成熟、配套的政策,特别是缺乏对人才流出企业利益保障的合理政策和制度,致使人才资源占有上的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即指在人才竞争中,由于采用的竞争战略不同,在一定条件下,竞争优势和劣势一旦出现,就不断加剧,滚动累积,两极分化,形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

2.企业文化缺失或有待改良。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员工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所特有的哲学思想和性格特征。企业文化有塑造、约束、凝聚、导向、激励等功能,是规范员工行为的软约束和凝聚员工的精神领袖。但是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只是一味的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缺乏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

比如在当前这个更加开放、独立、个性的新时代,国有企业中新一代年轻人才迅速成长,尤其是80、90后新生代青年人才的个性文化和人生轨迹具有这个时代所固有的特性,而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中缺少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没有将员工视为与企业相并列的独立主体并尊重其价值观念和发展目标,没有在企业中形成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氛围,同时未能结合新一代人才的心理特点开展丰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员工间缺少必要的情感沟通和兴趣互动,人才各自为政,组织力量只能通过会议、培训等一些传统但未必有效的形式体现。人才在工作和困难面前缺少合作意识,简单靠物质和晋升激励维持工作动力,文化和精神激励空洞苍白。

而有些国有企业虽然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员工在企业文化熏陶下亦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团队合作。但企业文化应根据人才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承受能力加以改良。例如有些企业文化中激励过度,使得员工长期处在压力和紧张的工作氛围中。2008年由慈铭体检联合智联招聘及三九健康网举办的“职场人群健康权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加班文化”等因素使七成职场人群处于过劳状态。工作压力超过压力阈值,员工的不满情绪便会日渐积累,形成对组织的抗拒心理,甚至产生离职倾向。目前工作压力越来越成为影响国有企业员工身心健康、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减少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策略建议

1.人才流失事前预防。首先,从体制上着手,应建立灵活、有活力的人才培养和配置机制。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很容易形成僵化的官僚体制,人才提拔“按资排辈”现象严重,年轻而富于活力的人才往往受不了这种束缚,因此应该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主导的选用人制度。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把真正有能力有活力的人才选拔到核心岗位上。尽量压缩行政层级,实行扁平管理模式,避免形式主义和。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鼓励员工通过正当竞争上岗。很多国有企业一旦出现岗位空缺,应适当考虑从企业内部提拔人才。对在本岗位已经有不俗表现、能力已超越本岗位要求的员工,但暂时又还没有更高一层级的岗位空缺时,不妨对员工辅以平级轮岗,用新的岗位、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让员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该员工能胜任更高层次的工作岗位夯实基础。对于能力普通,业绩一般,但是工作时间长的员工,按时间长短划定级别,确定不同级别的报酬,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心。

加大对员工的培养力度,为员工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培训中除了使员工锻炼技能、提高能力之外,使员工端正工作态度,加强交流亦会使员工产生责任心和归属感,产生对企业的忠诚和依赖。

其次,针对人才流失的新动向,建立人才流失预警。建立如出勤率下降(包括迟到早退现象增加)、违纪率上升、人际冲突的频率加大、工作责任心降低、工作配合度下降、牢骚抱怨增多、对外部招聘关注度上升等各个维度的指标。关注员工的工作负担、满意度、自我期望、人际关系等,人力资源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关键岗位的员工进行测试。

此外,国有企业要提倡符合行业特点和企业特色的健康活泼的企业文化。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起来,形成员工的归属感,使每个人都有所期待。领导要以身作则地执行企业文化,要善于发挥精神和人格的力量来管理和领导企业。

2.人才流失事后管理。对于已经流失的人才,国有企业应抓住其流失的原因采取改善和预防性措施。国有企业应组建危机管理团队。企业人力资源部应将人力资源危机管理列入管理范畴,培训专人组成危机管理团队,由人力资源总监协调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团队成员要有较强的危机意识,比较灵活的信息来源,较强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在员工中有较强的诚信,擅长做人的思想工作,在人才流失发生后能够采取积极主动的挽回和补救行动,让损失减到最小。

同时应建立人才流失情况档案,对已经流失的人才保持密切关注和感情召唤,解决出走前人才的不满和困惑,争取人才回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燕,郑文哲.心理契约违背: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研究[期刊论文]―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7)

2.丁娟娟,郑春梅.构建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预警系统[期刊论文]―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01)

3.刘金诺.汽车企业人才流失危机的预警管理[期刊论文]―上海汽车,2007(09)

4.李建军.谈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风,2009(5)

5.张雪飞.如何构建人才流失预警系统[期刊论文]――科技与管理,2009(02)

6.汤家荣,张跃丽.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期刊论文]―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

7.薛智慧.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现代企业文化,2010(3)

8.郑大伟.钢铁设计企业过冬人才战略[期刊论文]―冶金经济与管理,2010(5)

企业人员流失论文篇(2)

 

随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小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着过高的知识型员工流失率问题。知名人才网站前程无忧对人才流动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中小民营企业人才的流动率超过了50%,远远高于人才的合理流动率15%。中小民营企业中的中高层次人才及科技人员在公司的工作时间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企业管理论文,最短的仅为几十天,最长的也不超过5年。知识型员工过于频繁的流动不仅会对知识型员工自身的发展形成制约,而且已经成为企业公认的利润陷阱,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极为不利论文格式。

一、知识型员工流失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影响

1、可能导致企业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的泄露

中小民营企业的知识型员工往往从事的是具有某种专门技术特长的工作,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他们的流失可能导致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

或商业机密的泄露,这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当这类人员跳槽到竞争对手或者同行业企业或另起炉灶时,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压力。

2、增加企业成本

知识型员工流失导致中小民营企业成本的增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前期为招聘此类人员所花费的招聘费用、培训费用及其他一些直接成本的损失,同时还要花费再次招聘和再培训的费用以及人员空缺所损失的机会成本;二是员工流失前心不在焉造成的生产率损失和从离职发生到新员工上岗前岗位空缺的效率损失。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的离职给中小民营企业带来的成本更为巨大。

3、对其他员工造成思想冲击

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对现有员工的心理造成冲击企业管理论文,使得企业现有员工人心浮动,工作热情相对下降,工作效率降低,不利于员工间的团结和企业凝聚力培养。

二、中小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

1、经营目标短期化,没有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

相当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员工的发展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轻培训,重使用”,他们更多地认为,员工和企业之间都是简单的劳动力买卖关系,他们更愿意在企业需要人才时,找到立即能胜任的员工。员工招聘进来后企业管理论文,就把其放在岗位上埋头苦干,没有将员工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企业把培训仅看作是纯粹的成本支出,对员工的培训需求缺乏足够的关注,造成知识型员工自我价值在工作中得不到实现,而选择离开。

2、忽视员工的薪金、福利保障和精神激励

中小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的薪资、福利与同行业相比一般不具有竞争力,并且企业内部缺少公平性机制,同时中小民营企业很少关注对员工精神层面的激励,而知识型员工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渴望自我价值得到认可,这一系列因素可能导致知识型员工离职论文格式。

3、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当前众多中小民营企业并没有对企业文化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企业搞企业文化建设也只是“跟风 ”现象,照搬照抄一些知名企业的理念企业管理论文,或者自己搞一些“创新 ”,弄些新名词。然而在将企业文化真正渗透到企业内部每个员工身上时,却显得相当乏力,缺乏足够的支持和保障措施,企业和员工在共同价值观上不一致,从而导致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弱,不能激发起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热情。

4、企业领导人的素质相对低下

相当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领导人独断专行,疑心较重,工作方式缺乏艺术性。通常认为,只有自己家族的成员,有血缘、亲情关系企业管理论文,才能放心大胆地委以重要的职位。因此在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中,重要职位均由家族成员担任,其他部门也几乎全是家族成员把持,外聘人员无用武之地。而知识型员工通常具有较高的需求层次,往往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为此,他们渴望通过更高的职位来承担更多的责任,通过更高的平台,充分展现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

另外,多数中小民营领导人在企业内部沟通协调上的时间精力投入十分有限,难以真正了解作为企业骨干的知识型员工遇到的问题和期望论文格式。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论文,很多知识型员工都有过渡心态和短期工作的想法,当双方出现其他不愉快的事情时,极容易引发这些员工的流失。

三、减少中小民营企业员工知识型流失的对策

1、帮助员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员工培训

中小民营企业可为知识型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帮助知识型员工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通过规划个人职业生涯,使他们对自己目前所拥有的技能进行评估,并结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使自己的特长与发展方向符合企业变化的需求。通过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员工培训,既满足了其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企业管理论文,也增强了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降低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率。

2、建立全面的激励机制

知识型员工将物质回报视为衡量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要给予知识型员工合理的薪酬,实施全面的薪酬策略。可采取定制化的薪酬,提供多样的薪酬计划;采取弹性福利计划,比如带薪休假、弹性工作时间、旅游、保险等方式,以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

此外,知识型员工不仅关心物质激励,更关心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可以充分授权,营造自由、宽松、便于沟通和信息共享的环境企业管理论文,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组织凝聚力。

3、合同约束

知识型员工入职前企业以采用合同的形式约束其行为,目的是为了防止由于员工流失而给企业带来损害论文格式。比如企业可以与知识型员工事先签订“竞业禁止” 协定,要求员工在离开企业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得从事与本企业有竞争关系的工作,同时应继续为本企业保守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等条款。

4、创建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

知识型员工的成长、发展,需要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具备自主创新、团队精神的文化氛围。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应重视并努力创造一个沟通充分、信息与资源共享、自主创新、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具有团队精神的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来提高知识型员工的活力和企业的凝聚力。

5、企业领导人应充分授权,善于沟通

中小民营企业领导人一方面要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充分的授权,允许员工自主制定他们自己认为是最好的工作方法,而不宜进行过细的指导和监督企业管理论文,更切忌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性地指令;另一方面,要为知识型员工独立承担的创造性工作提供所需的资金、物资及人力支持,保证其工作顺利开展。一旦知识型员工对公司事务有了更强的参与感和更多的自主性,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就会大大增加。而通过授权,公司就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得到更高的效率。

此外,中小民营企业领导人应通过沟通消除因信息不通而造成的知识型员工紧张和不满,有效化解上下级之间、团队之间的冲突,同时,应关爱员工及其家庭,利用感情投入来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

参考文献:

[1]谢保花,谷景立.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6,(12)

[2]李传裕.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为什么会流失[J]. 企业活力,2005,(6)

[3]谭凯.知识型员工的流失[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2008,(16)

[4]王彤辉.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象分析[J]. 经济管理者,2009,(19)

[5]张丽.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及控制机制研究[J]. 企业管理,2009,(5)

企业人员流失论文篇(3)

 

随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小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着过高的知识型员工流失率问题。知名人才网站前程无忧对人才流动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中小民营企业人才的流动率超过了50%,远远高于人才的合理流动率15%。中小民营企业中的中高层次人才及科技人员在公司的工作时间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企业管理论文,最短的仅为几十天,最长的也不超过5年。知识型员工过于频繁的流动不仅会对知识型员工自身的发展形成制约,而且已经成为企业公认的利润陷阱,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极为不利论文格式。

一、知识型员工流失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影响

1、可能导致企业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的泄露

中小民营企业的知识型员工往往从事的是具有某种专门技术特长的工作,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他们的流失可能导致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

或商业机密的泄露,这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当这类人员跳槽到竞争对手或者同行业企业或另起炉灶时,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压力。

2、增加企业成本

知识型员工流失导致中小民营企业成本的增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前期为招聘此类人员所花费的招聘费用、培训费用及其他一些直接成本的损失,同时还要花费再次招聘和再培训的费用以及人员空缺所损失的机会成本;二是员工流失前心不在焉造成的生产率损失和从离职发生到新员工上岗前岗位空缺的效率损失。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的离职给中小民营企业带来的成本更为巨大。

3、对其他员工造成思想冲击

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对现有员工的心理造成冲击企业管理论文,使得企业现有员工人心浮动,工作热情相对下降,工作效率降低,不利于员工间的团结和企业凝聚力培养。

二、中小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

1、经营目标短期化,没有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

相当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员工的发展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轻培训,重使用”,他们更多地认为,员工和企业之间都是简单的劳动力买卖关系,他们更愿意在企业需要人才时,找到立即能胜任的员工。员工招聘进来后企业管理论文,就把其放在岗位上埋头苦干,没有将员工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企业把培训仅看作是纯粹的成本支出,对员工的培训需求缺乏足够的关注,造成知识型员工自我价值在工作中得不到实现,而选择离开。

2、忽视员工的薪金、福利保障和精神激励

中小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的薪资、福利与同行业相比一般不具有竞争力,并且企业内部缺少公平性机制,同时中小民营企业很少关注对员工精神层面的激励,而知识型员工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渴望自我价值得到认可,这一系列因素可能导致知识型员工离职论文格式。

3、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当前众多中小民营企业并没有对企业文化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企业搞企业文化建设也只是“跟风 ”现象,照搬照抄一些知名企业的理念企业管理论文,或者自己搞一些“创新 ”,弄些新名词。然而在将企业文化真正渗透到企业内部每个员工身上时,却显得相当乏力,缺乏足够的支持和保障措施,企业和员工在共同价值观上不一致,从而导致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弱,不能激发起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热情。

4、企业领导人的素质相对低下

相当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领导人独断专行,疑心较重,工作方式缺乏艺术性。通常认为,只有自己家族的成员,有血缘、亲情关系企业管理论文,才能放心大胆地委以重要的职位。因此在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中,重要职位均由家族成员担任,其他部门也几乎全是家族成员把持,外聘人员无用武之地。而知识型员工通常具有较高的需求层次,往往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为此,他们渴望通过更高的职位来承担更多的责任,通过更高的平台,充分展现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

另外,多数中小民营领导人在企业内部沟通协调上的时间精力投入十分有限,难以真正了解作为企业骨干的知识型员工遇到的问题和期望论文格式。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论文,很多知识型员工都有过渡心态和短期工作的想法,当双方出现其他不愉快的事情时,极容易引发这些员工的流失。

三、减少中小民营企业员工知识型流失的对策

1、帮助员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员工培训

中小民营企业可为知识型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帮助知识型员工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通过规划个人职业生涯,使他们对自己目前所拥有的技能进行评估,并结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使自己的特长与发展方向符合企业变化的需求。通过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员工培训,既满足了其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企业管理论文,也增强了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降低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率。

2、建立全面的激励机制

知识型员工将物质回报视为衡量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要给予知识型员工合理的薪酬,实施全面的薪酬策略。可采取定制化的薪酬,提供多样的薪酬计划;采取弹性福利计划,比如带薪休假、弹性工作时间、旅游、保险等方式,以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

此外,知识型员工不仅关心物质激励,更关心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可以充分授权,营造自由、宽松、便于沟通和信息共享的环境企业管理论文,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组织凝聚力。

3、合同约束

知识型员工入职前企业以采用合同的形式约束其行为,目的是为了防止由于员工流失而给企业带来损害论文格式。比如企业可以与知识型员工事先签订“竞业禁止” 协定,要求员工在离开企业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得从事与本企业有竞争关系的工作,同时应继续为本企业保守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等条款。

4、创建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

知识型员工的成长、发展,需要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具备自主创新、团队精神的文化氛围。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应重视并努力创造一个沟通充分、信息与资源共享、自主创新、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具有团队精神的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来提高知识型员工的活力和企业的凝聚力。

5、企业领导人应充分授权,善于沟通

中小民营企业领导人一方面要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充分的授权,允许员工自主制定他们自己认为是最好的工作方法,而不宜进行过细的指导和监督企业管理论文,更切忌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性地指令;另一方面,要为知识型员工独立承担的创造性工作提供所需的资金、物资及人力支持,保证其工作顺利开展。一旦知识型员工对公司事务有了更强的参与感和更多的自主性,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就会大大增加。而通过授权,公司就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得到更高的效率。

此外,中小民营企业领导人应通过沟通消除因信息不通而造成的知识型员工紧张和不满,有效化解上下级之间、团队之间的冲突,同时,应关爱员工及其家庭,利用感情投入来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

参考文献:

[1]谢保花,谷景立.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6,(12)

[2]李传裕.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为什么会流失[J]. 企业活力,2005,(6)

[3]谭凯.知识型员工的流失[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2008,(16)

[4]王彤辉.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象分析[J]. 经济管理者,2009,(19)

[5]张丽.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及控制机制研究[J]. 企业管理,2009,(5)

企业人员流失论文篇(4)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是在技术、资源、管理等各方面展开的全方位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拥有情况是企业间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旦出现问题,极易导致人才流失。建筑施工企业中,人力资源组成比较复杂,一旦管理不到位,更加容易导致人才的流失。人才的流失又分为普通员工的流失和核心人才的流失,其中后者对企业的影响更大,本文将重点剖析核心人才流失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的影响。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方法

本文中出现的一些概念在理论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为便于研究,首先对建筑施工企业核心人才及其流失产生的隐性成本进行界定。

关于核心人才的定义,国内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本文借鉴其中一些学者的观点来界定建筑施工企业核心人才。建筑施工企业核心人才指的是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对本企业有重大影响力,且在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者的人才。他们或占据核心岗位,熟悉企业的商业机密;或掌握企业核心技术,熟悉企业技术秘密;或从事企业核心业务,控制企业关键资源。核心人才离职会削弱企业其他员工的士气,导致他们的工作绩效降低而对企业工作绩效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隐性成本的隐蔽性,使其难以被估计和量化,因此它一直以来都被建筑施工企业所忽视。本文在研究各隐性成本的基础上给出了建筑施工企业核心人才流失隐性成本定义,即:建筑施工企业中由于核心人才流失所引起的一系列企业利益损失及影响,包括:员工低效导致的企业利益损失,对核心人才投资收益的减少值及资本投资效益的损失等。

本文在对隐性成本计量时主要是基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

二、建筑施工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现状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核心人才比普通员工掌握着更多的商业机密、技术秘密,控制更多的资源,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一旦离职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并且建筑施工企业中核心人才的流失较一般人员的流失对企业的影响会更大,持续的时间会更长。

建筑施工企业最大的特点是流动性大,施工项目分布广泛。施工企业多是依据项目的需要来进行人员调配,而项目地点的不固定,使得建筑施工企业人员也需要经常性地流动,这对企业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十分不利;建筑施工项目分布广泛极易导致人才考评信息不能及时收集,加之各项目内外部环境的不同对人才考评公平性的不利影响,往往导致企业很难留住人才;另外建筑施工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尚缺乏科学性,往往只注重规模的扩大,而不注重核心人才的管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建筑施工企业中有才干、工作能力强的人才纷纷流出企业。据中铁十五局成都建设工程公司近五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从企业流失的人员中,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分别占到37%和39%,这些企业流失的人才年龄大多在30岁到35岁,他们基本上都度过了毕业后的过渡期或创业前的准备期,属企业人才队伍中的重要力量。由以上数据可知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核心人才流失是很严重的。核心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最根本的是人才流失导致的成本损失。如何确定这种成本是建筑施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核心人才流失成本构成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核心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影响归根结底是人才流失产生的成本损失。本文把核心人才流失成本界定为两个方面,即: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一)核心人才流失显性成本

建筑施工企业核心人才流失对企业最直接的损失是核心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损失,即显性成本。它包括了两部分内容:对离职员工投入的沉没成本和员工的离职成本。

基于不同的计量基础,对于离职员工的沉没成本有两种计量模式:重置成本计量法与历史成本计量方法。

重置成本计量法是以现在重置企业员工填补职位空缺所花费的成本作为离职人员沉没成本的计量方法。历史成本法是将企业对离职人员的支出按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记录和核算,并将其资本化,作为离职人员的沉没成本。这两种核算方法所包含的内容是相同的,按历史成本信息计量可能违背了现实,不利于进行相关决策;重置成本法力求提供一种与现实同步的信息,更有利于决策,因此采用重置成本法来获取离职员工的沉没成本。离职员工的沉没成本主要包括:取得成本、开发成本。而取得成本具体包括:原始成本、招募成本、选择成本、录用成本、安置成本。开发成本包括:上岗前教育成本、岗位培训成本、脱产培训成本。

员工的离职成本包括:离职补偿成本、离职管理费,另外需要抵减员工缴纳的违约金额。

(二)核心人才流失隐性成本

本文基于上面提到的隐性成本定义来识别建筑施工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隐性成本。

在具体分析建筑施工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隐性成本时,将隐性成本分为两部分:易量化的隐性成本和难以量化的隐性成本。易量化的隐性成本包括:核心人才离职前低效成本、空职成本、新引进人才学习曲线成本、离职核心人才投资收益损失成本。针对这部分隐性成本建立估算函数进行计量分析。难以量化的隐性成本包括:商业机密和技术秘密的泄漏、对员工士气及企业凝聚力的影响、对企业声望和形象的影响、知识技能流失和竞争力的下降、企业客户资源的流失等。这部分隐性成本难以量化,本文只对其进行定性化的分析。

四、核心人才流失成本分析

(一)显性成本计量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显性成本是企业资本的直接流出,其中的取得成本、开发成本均可以采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计量,离职费和员工违约金(员工违约离职时)可以从会计记录中查询,即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法计量。

(二)易量化隐性成本计量分析

1.离职前低效成本

离职前低效成本是指员工在即将要离开企业的一段时间内因工作热情或生产效率的下降所导致的企业利益的损失。

建筑施工企业的投入包括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建筑施工企业由于人才流失导致了企业利益流出,要保持原有生产效率必须增加资本的投入量,该部分增加的资本投入量正是企业因人才流失而产生的企业利益的损失,也就是员工离职前低效成本。

2.学习曲线成本

在建筑施工企业发生人才流失后,形成了职位空缺,企业需要招募新员工来填补职位的空缺,而往往新员工需要一段时间来熟悉工作的环境、公司文化和工作的流程。在这段时间内新员工的工作效率往往较该岗位原有职工正常的工作效率要低,这样就会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一定经济利益的损失,进而产生了学习曲线成本。

3.空职成本

在建筑施工企业发生了人才流失后,企业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招募到新人才对空缺职位进行补充,在人才重置的这段时间内自然就发生了职位空缺成本。正如前所述,企业的投入包括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因此一旦产生职位空缺就会导致该岗位所投入资本的闲置,产生物质资本损失。另外,由于岗位资本闲置导致其不能发挥原有效能而产生物质资本效益损失。

计算离职成本时,包括两部分:其一,该岗位所投资本在职位空缺期间的摊销成本;其二,正常情况下该段时间内由资本投资所创造的产出值。

4.人力资源投资收益损失

在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导致的隐性成本中还包括人力资源投资收益损失。建筑施工企业招募新员工,对新员工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主要是为了该员工能为企业服务,创造价值,使企业获得收益。假如企业职员提前离职,企业对于该人员的投资收益将会受到损失,这种损失即为人力资源投资收益损失。

员工在企业的时间可以分为培训期和贡献期,其中贡献期又分为实际贡献期和离职后的未实现贡献期。由于人才流失导致了人才延续效应的丧失,形成了人力资源投资收益损失。

本文将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现值计算人力资源投资收益损失。

(三)难以量化隐性成本定性分析

1.商业机密、技术秘密的泄漏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核心人才较普通员工掌握更多的商业机密和技术秘密,而核心人才的流失往往都会伴随产生商业机密和技术秘密的泄漏。无论核心人才是加盟竞争对手还是自己单干,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一些公司承认,他们在挖人才时,看重的不仅是核心人才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所掌握的商业机密、技术秘密。一旦商业机密、技术秘密被泄露,企业面临的将是致命的打击。

2.对员工士气及企业凝聚力的影响

建筑施工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隐性成本中,有一部分是由核心人才流失导致的其他在岗员工情绪的波动而引起的生产效率下降。因为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往往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培养新员工。一旦拥有才能的师傅跳槽离开企业,那他所培养出的人员很可能产生心理波动,甚至产生跟随其一起离去的想法,这样就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降低工作效率,从而使员工的士气与企业凝聚力也大打折扣。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核心人才的流失是与员工士气、企业凝聚力密不可分的,核心人才一旦流失,这部分隐性成本是不容忽视的。

3.对企业声望和形象的影响

建筑施工企业在其所从事的项目类型上都较固定,如:专于从事民用建筑、商业性建筑等。这样,某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易被业内人士所熟知,因此一旦出现核心人员流失,在外人看来,这个企业不能留住人才,很可能损失潜在的人才。这其实是核心人才流失导致的企业声望和形象受损,进而导致的潜在优秀人才的流失。

4.知识技能流失和竞争力的下降

建筑施工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同时会导致知识和技能的外流。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培养一名高级技术人才并非易事,这是由该种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积累是很重要的,员工并不是有理论知识就能解决好一切问题,而工作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同样不可或缺。核心人才的这种经验往往能够帮助施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核心人才流失必然导致技术经验的流失,这本身对施工企业的打击就是很大的,而一旦该流失的核心人才跳槽至竞争对手企业中,或是自己单干,他的丰富经验对本企业将是致命的打击,企业竞争力也将在此过程中丧失。

5.企业客户资源的流失

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机制中,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评定资质等级。只有拥有一定的资质后才有资格承揽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项目。而评定资质等级有一项条件是,企业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如:一级企业要求企业具有的一级资质项目经理不少于12人。还有一项条件是看企业完成的工程业绩,只有企业有一定的工程业绩才能评定相应的资质等级。而企业核心人才往往拥有一定的资质等级证书,他们的流失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资质评级,致使企业丧失很多承揽工程项目的机会,如此便形成了恶性循环,损失了企业的诸多潜在客户资源。

五、结论

本文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来分析建筑施工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成本。

1.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建筑施工企业核心人才流失成本的构成体系。

2.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人力资源价值的货币计量思想构建了估算模型,对部分隐性成本进行了计量分析。

3.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对难以量化的核心人才流失隐性成本进行了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1] 何永煜.企业核心员工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 宫秀滨.我国中小建筑企业核心人才流失问题的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7(25):209-210.

[3] 罗雷.浅析施工企业如何留住人才[J].科技创业,2010,23(3):110-111.

[4] 陈玉和,张玉娟.企业核心员工流失成本分析与计量[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2):83-86,102.

[5] 朱荩予.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 唐棠.试析人力资源离职成本[J].财会月刊(理论),2006(2):65-68.

[7] Lee Hansen W. Developing new proficiencies for human resource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professionals [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2002,12(4):513-538.

[8] 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源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0:22-50.

企业人员流失论文篇(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对企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但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关专家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12家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科技人才情况进行调查,结构显示,煤炭企业人才引进数量不足,但流失趋势较明显。近几年,12家企业每年引进的本科及以上人才分别为965,701,577,549 人,在逐年减少;而每年流失的本科及以上人才数分别为254,270,320,436 人,在逐年增加,人才流失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如何防范人才流失对于国有煤炭企业势在必行。

一、人才流失对国有煤炭企业的不良影响

1.增加企业的成本。当员工离开企业后,为了填补职位的空缺,企业必须重新进行招聘。新员工来到企业后,必须对新员工进行岗位胜任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招聘新员工的费用以及对新员工的培训费用都将作为企业额外增加的成本,列入企业的成本损失。

2.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新员工在对企业的了解和技能等很多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都与老员工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对他们的培训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影响企业的士气。员工之所以离开企业,是由于他们对企业存在严重的不满情绪,例如有的员工对薪酬待遇的不满,有的对企业的人文环境不满等。这种不良的情绪往往会在团队中蔓延,引起团队中其他成员的消极情绪,使很多缺乏工作稳定性和忠诚度的员工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纷纷跳槽。因此,员工流失率过高的现象对现有员工的士气有很大影响。

二、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1.煤炭行业的特殊性。由于受地理位置、工作环境、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影响,导致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第一,地域环境的影响。现代企业的员工不仅考虑自身的生存环境,而且十分注重下一代的培养和发展环境。而煤炭企业大多建在偏远地区,一般都远离省会级城市,在居住环境、医疗环境、教育环境等方面与大城市都有较大的差别,这些都会成为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二,工作环境的影响。煤炭开采业是高危行业,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着瓦斯、煤尘、水、火、顶板等诸多不安全因素,人们对煤炭行业存在很多顾虑和担心。而且,煤炭企业的工作环境差,条件艰苦。这些都是导致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第三,薪酬待遇的影响。由于煤炭行业发展不景气,导致煤炭行业的薪酬水平较低,有的企业甚至不能保证工资的正常下发。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基本薪酬属于员工最基本的保障,如果基本薪酬得不到保障,就会导致员工的不满,最终的结果会导致企业的人才流失。

2.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不合理。国有煤炭企业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还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目前,很多国有煤炭企业在用人时仍然受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影响,在任用、待遇、升迁等方面还是论资排辈,不考虑员工实际的工作业绩和能力,使企业很多人才不被重用。由于人才个人能力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职业前景也非常渺茫,导致很多人才纷纷离开企业另谋他就。(2)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评价时,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仍然停留在领导对员工的主观评价,因此,考评结果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能反应出员工的真实绩效。这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最终会导致对企业丧失信心。(3)平均主义严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煤炭企业内部的平均主义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的一些优秀人才,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感受不到企业的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对企业的不满。

3.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国有煤炭企业认为,培训对于企业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因此,对培训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煤炭企业不仅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甚至将人力资源部门也归入后勤或其他部门论文提纲怎么写。一些煤炭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只对员工进行入职培训,缺乏对员工的中远期培训,一些效益不好的煤炭企业甚至取消了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培训投入的严重不足势必会影响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行。企业的人才非常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如果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学习机会的话,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茫然感和失落感,在这种情况的驱动下,他们可能就会寻找其他的就业机会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4.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国有煤炭企业由于受资金、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过多地看重企业的物质利益,忽视了在文化方面的建设。近期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作了“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17.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上,80%以上的经营者都将此归之于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组织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等。很多煤炭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对于煤炭企业可有可无。有的煤炭企业虽然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不知企业文化应从何处入手,应交给哪个部门,具体应该从事哪些活动。很少有煤炭企业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部门,因此,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在很长时间处于缺失的状态。

三、防范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1.加强对煤炭行业的重视。煤炭行业属于国家重要的资源产出行业,担负着开采煤矿资源的重任,因此,国家应加强对煤炭行业的重视程度。煤炭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致使员工的薪酬水平较低,企业的工作条件恶劣,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为了保证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应增加对煤炭企业的资金投入,还可以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例如:为煤炭子弟考大学开设绿色通道等,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所需人才。煤炭企业应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对于企业的不同人才的薪酬可以适当拉开档次,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工作环境的改善,以留住企业所需人才。

2.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国有煤炭企业为了摆脱人才流失严重的困境,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用人机制。企业应该根据员工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安排适合他的岗位,做到合理用人。同时,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尽量使考核体系做到客观、可行。要依据对员工的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惩。而且,企业还应帮助员工设计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由于受个人价值观、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一些员工想成为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另一些员工希望在专业上得到发展。如果员工的个人目标不能实现,感觉未来的发展前景渺茫,就会缺少工作的动力和热情。因此,国有煤炭企业可以帮助他们设计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培训和管理,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发展规划,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通过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使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和组织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以利于煤炭企业目标的实现。

3.加强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为了避免人才的进一步流失,煤炭企业应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一,煤炭企业应建立与培训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以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煤炭企业应建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培训工作视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建立独立的培训部门,以增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第二,煤炭企业应建立与培训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建立良好的培训制度是促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麦当劳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为了调动员工对培训的热情,将员工的培训与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有效结合起来。麦当劳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主要是学校麦当劳工作手册和现场观摩;如果想升为店长,必须在地区的培训中小学习;如果想升为区域经理,必须到全国的培训中心去学习;如果想升为大区经理,必须到美国的汉堡包大学去学习。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指经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它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等功能。我们可以利用企业文化把员工个人的追求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分散的员工个体力量聚合成团队的整体力量;可以利用企业文化引导员工的言行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吻合;可以利用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有煤炭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来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建设由管理者倡导的、全体员工认同参与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赵芬.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科教文汇,2008,(5).

[2]张彦鹏.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暨对策研究.中国商界,2008,(7).

企业人员流失论文篇(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对企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但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关专家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12家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科技人才情况进行调查,结构显示,煤炭企业人才引进数量不足,但流失趋势较明显。近几年,12家企业每年引进的本科及以上人才分别为965,701,577,549 人,在逐年减少;而每年流失的本科及以上人才数分别为254,270,320,436 人,在逐年增加,人才流失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如何防范人才流失对于国有煤炭企业势在必行。

一、人才流失对国有煤炭企业的不良影响

1.增加企业的成本。当员工离开企业后,为了填补职位的空缺,企业必须重新进行招聘。新员工来到企业后,必须对新员工进行岗位胜任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招聘新员工的费用以及对新员工的培训费用都将作为企业额外增加的成本,列入企业的成本损失。

2.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新员工在对企业的了解和技能等很多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都与老员工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对他们的培训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影响企业的士气。员工之所以离开企业,是由于他们对企业存在严重的不满情绪,例如有的员工对薪酬待遇的不满,有的对企业的人文环境不满等。这种不良的情绪往往会在团队中蔓延,引起团队中其他成员的消极情绪,使很多缺乏工作稳定性和忠诚度的员工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纷纷跳槽。因此,员工流失率过高的现象对现有员工的士气有很大影响。

二、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1.煤炭行业的特殊性。由于受地理位置、工作环境、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影响,导致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第一,地域环境的影响。现代企业的员工不仅考虑自身的生存环境,而且十分注重下一代的培养和发展环境。而煤炭企业大多建在偏远地区,一般都远离省会级城市,在居住环境、医疗环境、教育环境等方面与大城市都有较大的差别,这些都会成为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二,工作环境的影响。煤炭开采业是高危行业,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着瓦斯、煤尘、水、火、顶板等诸多不安全因素,人们对煤炭行业存在很多顾虑和担心。而且,煤炭企业的工作环境差,条件艰苦。这些都是导致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第三,薪酬待遇的影响。由于煤炭行业发展不景气,导致煤炭行业的薪酬水平较低,有的企业甚至不能保证工资的正常下发。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基本薪酬属于员工最基本的保障,如果基本薪酬得不到保障,就会导致员工的不满,最终的结果会导致企业的人才流失。

2.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不合理。国有煤炭企业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还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目前,很多国有煤炭企业在用人时仍然受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影响,在任用、待遇、升迁等方面还是论资排辈,不考虑员工实际的工作业绩和能力,使企业很多人才不被重用。由于人才个人能力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职业前景也非常渺茫,导致很多人才纷纷离开企业另谋他就。(2)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评价时,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仍然停留在领导对员工的主观评价,因此,考评结果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能反应出员工的真实绩效。这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最终会导致对企业丧失信心。(3)平均主义严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煤炭企业内部的平均主义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的一些优秀人才,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感受不到企业的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对企业的不满。

3.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国有煤炭企业认为,培训对于企业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因此,对培训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煤炭企业不仅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甚至将人力资源部门也归入后勤或其他部门论文提纲怎么写。一些煤炭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只对员工进行入职培训,缺乏对员工的中远期培训,一些效益不好的煤炭企业甚至取消了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培训投入的严重不足势必会影响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行。企业的人才非常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如果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学习机会的话,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茫然感和失落感,在这种情况的驱动下,他们可能就会寻找其他的就业机会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4.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国有煤炭企业由于受资金、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过多地看重企业的物质利益,忽视了在文化方面的建设。近期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作了“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17.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上,80%以上的经营者都将此归之于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组织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等。很多煤炭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对于煤炭企业可有可无。有的煤炭企业虽然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不知企业文化应从何处入手,应交给哪个部门,具体应该从事哪些活动。很少有煤炭企业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部门,因此,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在很长时间处于缺失的状态。

三、防范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1.加强对煤炭行业的重视。煤炭行业属于国家重要的资源产出行业,担负着开采煤矿资源的重任,因此,国家应加强对煤炭行业的重视程度。煤炭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致使员工的薪酬水平较低,企业的工作条件恶劣,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为了保证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应增加对煤炭企业的资金投入,还可以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例如:为煤炭子弟考大学开设绿色通道等,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所需人才。煤炭企业应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对于企业的不同人才的薪酬可以适当拉开档次,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工作环境的改善,以留住企业所需人才。

2.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国有煤炭企业为了摆脱人才流失严重的困境,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用人机制。企业应该根据员工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安排适合他的岗位,做到合理用人。同时,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尽量使考核体系做到客观、可行。要依据对员工的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惩。而且,企业还应帮助员工设计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由于受个人价值观、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一些员工想成为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另一些员工希望在专业上得到发展。如果员工的个人目标不能实现,感觉未来的发展前景渺茫,就会缺少工作的动力和热情。因此,国有煤炭企业可以帮助他们设计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培训和管理,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发展规划,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通过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使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和组织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以利于煤炭企业目标的实现。

3.加强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为了避免人才的进一步流失,煤炭企业应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一,煤炭企业应建立与培训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以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煤炭企业应建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培训工作视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建立独立的培训部门,以增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第二,煤炭企业应建立与培训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建立良好的培训制度是促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麦当劳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为了调动员工对培训的热情,将员工的培训与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有效结合起来。麦当劳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主要是学校麦当劳工作手册和现场观摩;如果想升为店长,必须在地区的培训中小学习;如果想升为区域经理,必须到全国的培训中心去学习;如果想升为大区经理,必须到美国的汉堡包大学去学习。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指经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它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等功能。我们可以利用企业文化把员工个人的追求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分散的员工个体力量聚合成团队的整体力量;可以利用企业文化引导员工的言行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吻合;可以利用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有煤炭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来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建设由管理者倡导的、全体员工认同参与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赵芬.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科教文汇,2008,(5).

[2]张彦鹏.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暨对策研究.中国商界,2008,(7).

企业人员流失论文篇(7)

中文摘要

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增长驱动力,但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中小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应对人才流失。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相关理论;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北京顶智传扬公关顾问有限公司的人才流失现状,研究了顶智传扬人才流失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顶智传扬应对人才流失的对策:从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制定激励性的绩效考核制度、设置合理的培训方案、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这四个方面去完善管理;从扩大规模以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关怀员工并给予员工自由两个方面去满足员工个人追求。

关键词:中小企业 人才流失 问题 策略

目 录

绪论................................................................................................................................................... 1

一、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相关理论概述 ........................................................................................... 2

(一)中小企业的含义 ........................................................................................................... 2

(二)人才、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的概念 ........................................................................... 2

1.人才 ............................................................................................................................... 2

2.人才流动 ....................................................................................................................... 2

3.人才流失 ....................................................................................................................... 2

(三)人才流失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 2

二、顶智传扬人才流失现状分析 ................................................................................................... 2

(一)顶智传扬简介 ............................................................................................................... 2

(二)顶智传扬组织架构及岗位设置 ................................................................................... 3

(三)人才流失现状 ............................................................................................................... 3

1.整体人才流失情况 ....................................................................................................... 3

2.不同部门人才流失情况 ............................................................................................... 4

3.不同岗位层级人才流失情况 ....................................................................................... 5

4.不同学历人才流失情况 ............................................................................................... 5

5.不同工作年限人才流失情况 ....................................................................................... 6

三、顶智传扬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 7

(一) 公司管理不完善 ......................................................................................................... 7

1.薪酬待遇市场竞争力较低 ........................................................................................... 7

2.绩效考核制度缺乏激励作用 ....................................................................................... 8

3.培训设置不合理 ........................................................................................................... 8

4.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 8

(二)员工个人追求无法满足 ............................................................................................... 8

1.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 ................................................................................................... 8

2.追求个人自由 ............................................................................................................... 9

四、顶智传扬应对人才流失的对策 ............................................................................................... 9

(一)完善公司管理 ............................................................................................................... 9

1.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 9

2.制定激励性的绩效考核制度 ....................................................................................... 9

3.设置合理的培训方案 ................................................................................................... 9

4.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 10

(二)满足员工个人追求 ..................................................................................................... 10

1.扩大规模,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 10

2.关怀员工,给予员工自由 ......................................................................................... 10

结 论............................................................................................................................................. 11

参考文献 ......................................................................................................................................... 12 后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论

截止2016年1月,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7000万,在我国企业总数的占比超过90%以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我国目前经济处于“增速放缓、转型深化”的新常态,为了寻求可持续的长远发展,政府鼓励全面创业。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后,中小企业纷纷寻求转型升级,以求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驱动力。然而,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融资难等自身的劣势,人才成为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中小企业要想顺利转型,必须具有稳定的人才。然而,中小企业的实力远远不及大型企业,因而对人才的吸引力较低,使得中小企业的人员流动较为频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员流动率普遍高于15%的合理值,面临较高的人才流失风险。因此,找到人才流失的原因,并制定出应对措施,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成功转型的关键因素。

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北京顶智传扬公关公司为例

一、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相关理论概述

(一)中小企业的含义

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业,中小企业的划分的划分标准各不相同。在我国,有关中小企业的界定则遵从2011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等四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联合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①。《规定》中从员工人数、营业收入等方面明确细化了农林牧渔、工业、建筑、批发、零售等十六个行业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二)人才、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的概念

1.人才

人才对于企业而言,特指具有岗位胜任力、并能够产生价值的员工。通过研究发现,一般企业往往存在技术、管理、经营、技能这四种人才②。

2.人才流动

广义的人才流动就是指人才改变了其工作岗位、公司、职业、行业、地区等,狭义的人才流动特指企业的人才流失,就是指人才从一个公司变动到另一个公司,就是所谓的跳槽。本文研究的人才流动为狭义的。根据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出,一般企业的人才流动率合理值为15%,一旦人才流动率大于15%,那该企业就存在人才流失问题。

3.人才流失

人才流失特指对企业发展有重大价值的人才并不是企业辞退的,而是主动离开企业,或者指现有在职人才并没有对企业产生价值的情况③。

根据人才是否在企业任职,可以将人才流失划分为两类。一类为隐形的人才流失,就是指人才仍在企业工作,但是由于激励不足等原因,并没有做出对企业发展有用的价值,导致企业发展受阻④。另一类为显性的人才流失,就是指人才由于某种缘由而不再在企业工作,选择跳槽到另一家企业工作,从而制约了原工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⑤。

(三)人才流失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中小企业往往自有资金少,又面临融资困境,规模不大,因而要想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有足够的人才支撑。因而,人才流失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拥有客户资源或者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流失,会直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致命的打击,甚至导致破产;二是如果中小企业存在人才流失问题,在职员工就会人心惶惶,与流失人才沟通交流的供应商、客户就会对公司产生质疑,影响公司的稳定发展;三是一旦发生人才流失,就会付出更多的成本去招新人,加之人才流失成本,使得中小企业的成本大大增加,从而影响其经济效益。

二、顶智传扬人才流失现状分析

(一)顶智传扬简介

北京顶智传扬公关顾问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顶智传扬)成立于2008年,

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北京顶智传扬公关公司为例

一、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相关理论概述

(一)中小企业的含义

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业,中小企业的划分的划分标准各不相同。在我国,有关中小企业的界定则遵从2011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等四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联合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①。《规定》中从员工人数、营业收入等方面明确细化了农林牧渔、工业、建筑、批发、零售等十六个行业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二)人才、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的概念 1.人才

人才对于企业而言,特指具有岗位胜任力、并能够产生价值的员工。通过研究发现,一般企业往往存在技术、管理、经营、技能这四种人才②。

2.人才流动

广义的人才流动就是指人才改变了其工作岗位、公司、职业、行业、地区等,狭义的人才流动特指企业的人才流失,就是指人才从一个公司变动到另一个公司,就是所谓的跳槽。本文研究的人才流动为狭义的。根据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出,一般企业的人才流动率合理值为15%,一旦人才流动率大于15%,那该企业就存在人才流失问题。

3.人才流失

人才流失特指对企业发展有重大价值的人才并不是企业辞退的,而是主动离开企业,或者指现有在职人才并没有对企业产生价值的情况③。

根据人才是否在企业任职,可以将人才流失划分为两类。一类为隐形的人才流失,就是指人才仍在企业工作,但是由于激励不足等原因,并没有做出对企业发展有用的价值,导致企业发展受阻④。另一类为显性的人才流失,就是指人才由于某种缘由而不再在企业工作,选择跳槽到另一家企业工作,从而制约了原工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⑤。

(三)人才流失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中小企业往往自有资金少,又面临融资困境,规模不大,因而要想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有足够的人才支撑。因而,人才流失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拥有客户资源或者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流失,会直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致命的打击,甚至导致破产;二是如果中小企业存在人才流失问题,在职员工就会人心惶惶,与流失人才沟通交流的供应商、客户就会对公司产生质疑,影响公司的稳定发展;三是一旦发生人才流失,就会付出更多的成本去招新人,加之人才流失成本,使得中小企业的成本大大增加,从而影响其经济效益。

二、顶智传扬人才流失现状分析

(一)顶智传扬简介

北京顶智传扬公关顾问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顶智传扬)成立于2008年,

注册资本600万。公司创立之初,其主营业务为品牌咨询与公关传播,服务于多个阳光保险、三星等多个国际知名企业。2013年3月,顶智传扬获得了战略投资,整合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集品牌咨询、公关传播和新媒体营销为一体的品牌整合营销传播服务平台。2015年10月,在由《互联网周刊》和硅谷动力联合的《2015年互联网+公关传播业Top100》中顶智传扬位列第61位。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查询可知,本文中的顶智传扬公关公司隶属于商务服务业。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租赁与商业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为:从业人员

(二)顶智传扬组织架构及岗位设置

如图1所示,顶智传扬属于公关行业,由于公司规模不大,为了工作更加高效,采用的是直线型的组织架构。在岗位设置方面,顶智传扬在总经理之下设置2为副总经理,1位负责公司媒介部与事业一部、二部、三部这几个业务部门,1位负责公司财务部、行政人事部这两个后勤职能部门。媒介部的岗位设置为媒介总监、高级媒介经理、媒介经理、媒介专员。事业一部、二部、三部的岗位设置相同,为事业部总监、高级客户经理、客户经理、文案策划、项目助理。财务部岗位设置为财务部经理、主管、专员。行政人事部仅设立了主管与专员两个岗位。

(三)人才流失现状

顶智传扬自2013年获得战略投资进行资源整合以来,业务量急速增大,对于人才的需求急速增长。尽管公司通过猎头、网络招聘等多种渠道不断的吸引人才到公司就职,但每年也有大量的人才从公司辞职,造成人才流失,产生了较大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为了增加深入分析顶智传扬的人才流失的原因,必须更加清楚的了解顶智传扬人才流失的现状,就必须对顶智传扬近3年的人才流失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为下文的研究奠定基础,最终使得顶智传扬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获得提升。具体数据分析如下:

1.整体人才流失情况

经过公司行政人事部统计,公司最近3年的人员流动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顶智传扬2013-2015年人才流失相关数据

32.5%、33.33%、36.84%,均高于15%,因而顶智传扬的人员流动为人才流失情况。根据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中国公共关系业年度调查报告(2013-2015)》,我国大陆境内的公关公司2013-2015年人员流失率分别为26.9%、26%、30%,也均高于15%,说明我国大陆境内的公关公司所处的公关行业存在整体的人才流失情况。结合表1数据,可以得到顶智传扬与同行业人才流失平均水平的对比图,如图2所示。

图2 2013-2015年顶智传扬与同行业人才流失平均水平对比图

如图2所示,2013-2015年期间,顶智传扬人员流动率均远远高于同行业平均

值,说明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顶智传扬人才流失情况更为糟糕,存在较高的人才流失风险。且2015年人员流动率的增幅远远大于2014年人员流动率的增幅,如果这种走势继续保持,那么顶智传扬的人员稳定性较差、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对于公司业绩及发展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而顶智传扬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较大的威胁。

2.不同部门人才流失情况

是这一数据是因为这两个部门的员工总数较少,实际上,财务部在2013与2015年人才流失人数均为1人,行政人事部2014年人才流失人数也为1人,而这两个部门在其他时间的人员均为变动。在顶智传扬其他部门的人才流失中,公司事业部门的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事业一部、二部、三部的人员流失率远远高于媒介部,而事业三部的人员流动率已经在2015年超过了40%,而事业部门掌握公司的客户资源,事业部门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顶智传扬的业务规模增长。

3.不同岗位层级人才流失情况

对顶智传扬近3年来的离职人员的岗位层级进行统计,得到表3。

表3 顶智传扬2013-2015年离职人员岗位层级统计数据

根据表4得到其离职人员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顶智传扬2013-2015年流失人才的岗位层级分布图

从表4和图3可以看出,顶智传扬近3年内的流失人才中,最多的为普通员工,占比为71%,远远超过流失人才总数的一半,而排在第二位的是基层管理者,主要指公司各部门的主管,占比为25%,为流失人才总数的四分之一。一般岗位层级越低的员工对职业提升的需求更大,所以人才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因而顶智传扬应该加强对普通员工的激励。

4.不同学历人才流失情况

对顶智传扬近3年来的流失人才的学历情况进行统计,得到表5

根据表5可以得到顶智传扬流失人才的学历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

从表5和图4可以看出,顶智传扬近3年流失人才中,最多的是研究生及以上的员工,占比高达47%,其次为本科员工,占比为38%,而专科员工占比为15%。不难发现,学历越高的员工流动性越高,这类员工往往素质较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更受客户欢迎,容易被竞争对手以更大的诱惑抢走,因此,顶智传扬应该想法留住这部分人才。

5.不同工作年限人才流失情况

对顶智传扬近3年来的离职人员的工作年限进行统计,得到表6。

表6 顶智传扬2013-2015年流失人才工作年限统计数据

根据表6可以得到顶智传扬近3年离职人员工作年限分布情况,如图5所示。

图5 顶智传扬2013-2015年流失人才工作年限分布图

从表6和图5可以看出,工作年限方面,顶智传扬近3年来流失人才数量最多的是工作经验1年以内的,占比40%,其次是工作年限1-3年的,占比27%,然后是工作年限3-5年的,占比24%,而工作经验1年与1-3年两项的总和为67%,说明公司工作年限在3年内的员工稳定性极差。

综上所述,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顶智传扬整体人员流动率远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现在面临较高的人才流失风险。在公司所有部门中,事业部门的人才流失情况最为严重。对近3年的所有流失人才按照岗位层次、学历、工作年限进行特征分析,发现公司流失人才呈现出低岗位、高学历、短工作的特征。

三、顶智传扬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般影响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因素有社会因素、企业因素、员工个人因素三大类型,本文仅从企业与员工两个层面进行影响因素探索。根据顶智传扬近3年的行政人事部门的员工离职记录,深入分析其人才流失特点,可以总结出顶智传扬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管理不完善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有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顶智传扬作为一家公关公司,员工学历普遍较高,这类人群更加追求“自我实现”。而顶智传扬之所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才流失情况,主要就是因为公司仅仅成立了8年,其规模较小,管理不完善,使得员工“自我实现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其管理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薪酬待遇市场竞争力较低

对近3年的91名的流失人才的离职访谈记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对公司福利待遇不满意的人数有85名,占比高达93%。顶智传信所处的公关行业属于商业服务业,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薪酬较高,属于高新行业。同时,公关行业的信息流动较为快捷,不同公司间的员工极易得到彼此的信息,工资透明度较高。根据《中国公关行业2015年度调查报告》,2015年我国大陆公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薪资为10588员,而顶智传扬2015年员工平均薪资仅为9878元,低于行业平均薪资,与行业排名前10的公关公司相比,相差较远。众所周知,人才都

是通过所获得的薪酬待遇来评判其价值,且往往希望获得更好的薪酬待遇,较高的薪酬待遇能够更加吸引与留住人才。通过顶智传扬2015年的员工平均工资与行业平均值的比较可以发现,顶智传扬的薪酬待遇没有达到行业均值,很难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2.绩效考核制度缺乏激励作用

作为一家知识员工密集的企业,顶智传扬自成立之初,就清楚科学的绩效考核对于公司发展有助推作用,为了突出团队理念,最终采用3600的考核方法,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期望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但通过流失人才的离职访谈记录可以发现,有76%的人员对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并不满意,特别是流失率较高的事业三部,100%的流失人员在离职访谈中均认为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并不公平,虽然他们的薪资要高于其他部门员工,但是现有绩效考核体系并没有体现出他们的工作贡献,缺乏业绩等关键指标,也没有将薪酬福利待遇与其贡献挂钩,因而虽然近3年公司业绩突飞猛进,但是他们的薪资涨幅远远低于业绩增长幅度,使得他们内心极度不平衡,大大降低了其工作积极性,最终导致其离职。

3.培训设置不合理

顶智传扬作为一件公关公司,特别是最近几年在新媒体方面业务的拓展,对员工自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要求很高,因而行政人事部对员工从入职起就安排了大量的培训,但大部分的培训仅限于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这使得培训没有针对性,培训效果不好。同时,培训时间大都为晚上或者周末休息时间,而顶智传扬的员工本身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每周的工作时间高达50小时,使得员工的短少的业余休息时间被占用,流失人才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员对此有较大的抱怨。

4.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一个公司的良好风气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沟通技巧、以人为本等文化氛围中。卡兹曲线表明:组织内在一起工作的人员,在1.5年~5年这个期间里,信息沟通水平最高,获得成果也最多。顶智传扬顶智传扬近3年来人才流失率都在30%以上,每年都要引进大量的新员工,截至2016年9月1日,公司工作经验不足1.5年的员工占比为45%,接近员工总人数的一半,这些新员工由于彼此之间的相处时间较短,信息沟通效率低,公司文化无法再短期内对这些新员工产生影响,而公司员工素质普遍较高,都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这样很容易产生员工个人价值观与公司文化的冲突,不利于顶智传扬良好企业文化的形成。此外,顶智传扬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内耗比较严重,使得员工在公司很压抑,最终导致人才流失。

(二)员工个人追求无法满足

1.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

在离职访谈中,有一半左右的员工在离职原因的选项中选择了“职业发展”,而这部分员工的工作年限往往在5年以内,而且学历以本科与研究生及以上的员工为主。这类员工对职业有更高的追求,他们更重视工作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能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上。顶智传扬的行政人事部对近3年的91名员工的工作去向做了跟踪调查,有43名员工离职后再工作的公关公司排名在顶智传扬之上,这些公司的规模更大,企业实力更强。顶智传扬尽管在2013年获得了战略投资,近几年业务增长速度较快,但是仍然是一家小型企业,拥有的资源远远不及大型企业,一些流失人才就是因为想要寻求更好的公关公司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平台。此外,顶智传扬的组织架构调整速度较慢,远远不及企业业务增长速度,使

得公司内部的岗位相对比较固定,无法给一些业务能力强、专业能力强的员工更高的岗位及发展空间,经过统计发现,有35名员工离职后再工作的岗位层级比原来有所提升,说明流失的原因是顶智传扬无法给予他们更高的职位与权利。

2.追求个人自由

顶智传扬近3年的业务量增速加快,尽管不断的引进人才,但是人才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使得员工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经常加班、熬夜,工作压力巨大,与家庭人员相处的时间较少。同时,虽然《劳动法》有严格的休假制度约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员工向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甚少主动申请休假,而顶智传扬也很少对员工在这方面表现出关怀。一些员工到了已婚年龄,想要享受家庭生活,想要更多的生活自由,因而做出了离职的选择,使得公司也因此承担了一部分的人才流失。

四、顶智传扬应对人才流失的对策

通过对顶智传扬人才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顶智传扬可以从完善公司管理与满足员工个人追求两个方面应对人才流失。

(一)完善公司管理

顶智传扬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公司管理机制,以实现员工个人需求的满足,提高员工忠诚度,以应对人才流失。

1.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顶智传扬应该提升公司的整体薪酬福利待遇水平,行政人事部可以在内部进行一次薪酬福利待遇需求调查,了解清楚员工对于工资在行业所处的水平、额度期望,并明确员工所期望获得的福利待遇。然后重新设计公司的薪酬福利体系。比如可以将公司员工的工资先涨至行业平均值,然后以公司主要竞争对手蓝色光标的工资为基准线,对于想要引进和留住的人才,其工资可以高于其10%-20%范围内,并提供带薪旅游、外出培训等福利待遇,对于核心人员可以采用合伙人制,以此使得公司的薪酬待遇更具市场竞争力。

2.制定激励性的绩效考核制度

顶智传扬在制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制度的同时,应该建议与之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从考核办法、周期等多个维度对现有的绩效考核制度进行改变。

0考核办法方面,不再采用360,而是采用OKI的绩效考核办法,这种方法既强调

了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又通过关键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考核,能够将员工的个人贡献很好的呈现出来,且考核结果与薪酬福利待遇相挂钩,使得员工的个人成就感被满足,最终实现有效防止人才流失。

3.设置合理的培训方案

针对培训内容、时间安排不合理而造成的人才流失的问题,顶智传扬应该从实际员工与公司需求出发,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首先,应该针对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员工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比如刚进入公司的员工应该进行入职培训,前3天的主要内容为公司简介、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办公区域及员工所关心的食宿、基本的福利待遇等问题,后1个月的主要内容为部门内训,可以安排部门内的老员工以老带新的方式让员工熟悉工作岗位;在职老员工的培训应该根据不同岗位进行设置,比如中层管理技能、媒介专业知识、客户沟通技巧等 ,每个人员都参加针对性的培训。其次,培训时间应该合理,应该不占用员工的休息时间,尽量在工作中灵活穿插进行,以降低员工的工作负担,从而增加员工的满意度,可以有效规避人才流失。

4.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而顶智传扬要想营造想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按部就班地渐渐进行。第一,在现有后勤职能人员的基础上,由副总经理成立一个企业文化部门,由各部门负责人与行政人事部成员组成;第二,由企业文化部牵头,通过问卷、访谈、讨论等多种方式调查了解顶智传扬企业文化需求与现状,及同行业竞争对手、实力更强的企业的企业文化状况,确定顶智传扬企业文化内容体系及建设目标、实施方案;第三,企业文化部应该按照实施方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采用激励措施、培训等多种手段,在企业内部循序渐进的推广新的企业文化。同时,鉴于顶智传扬所处的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公司应该及时结合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的内容进行修正、完善。

(二)满足员工个人追求

顶智传扬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实现员工个人追求的满足。

1.扩大规模,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鉴于顶智传扬现阶段的业务增量较大,可以考虑扩大企业规模,进行增资,先由小型企业变成中型企业,对现有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对于新的组织架构中的管理岗位尽量从内部招聘,将对企业发展有较大价值的员工赋予更高的职位与权利,以满足公司员工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的需求。

2.关怀员工,给予员工自由

一方面,针对工作压力大、熬夜的问题,公司通过扩张规模,招聘更多的员工来降低单个员工的工作量。另一方面,鉴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顶智传扬可以改变现有办公形式,对于业务岗位的员工,在公司工作年限超过3年以上的员工,当工作时间每周超过40个小时的时候,可以采取在家办公的形式,这样可以让员工享有更多的工作时间自由。此外,公司可以每年组织集体带薪旅游,对于工作业绩佳的员工可以携带家属,这样可以体现出员工关怀,让员工在工作中也有与家人相处的自由,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稳定性与忠诚度。

结 论

本文通过研究得主要到两个结论:一是顶智传扬人才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公司管理不完善和员工个人追求无法满足两方面,管理不完善表现为薪酬待遇市场竞争力较低、绩效考核制度缺乏激励作用、培训设置不合理、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而员工个人追求无法满足表现为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追求个人自由;二是建议顶智传扬从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制定激励性的绩效考核制度、设置合理的培训方案、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这四个方面去完善管理,从扩大规模以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关怀员工并给予员工自由两个方面去满足员工个人追求。

本文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对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从公司与员工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研究建议。但是受限于研究水平与时间,论文选取的案例为中小型的公关公司,提出的建议对于其他类型中小企业的借鉴作用有待进一步验证,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选取其他类型的中小企业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裴正金.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1(11):57-5.

2.赵飞.浅谈如何降低中小企业员工流失率[J].价值工程,2012,31(19):171-172.

3.潘超平.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激励机制的建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4):65-66.

4.张关,魏星月.浅谈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7):148-149.

5.郑蕾.对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4(31):85-87.

6.曹书全.我国中小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5(2):105-106.

7.高雪,张立焕.民营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29):185.

企业人员流失论文篇(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企业已走向人才全面竞争的时代,谁占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但我国当前企业普遍面临着人才过多流失的情况,因此,分析人才流失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已成为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特点及对企业的影响

某大学对国内62家民营企业所做调查也发现,民营企业中的中高层次人才及科技人员在企业的工作年龄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最长的也不过5年,流失人员中大部分有一定的专长,是企业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国企业的人才流失呈现出以下特点:有一定工作经验、年龄较轻的人才易流失;专业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和专业业务人才易流失;部分热门专业及紧俏专业人才易流失;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易流失;经营型、复合型人才易流失,流失人才的去向主要是同行业企业甚至是竞争对手。

企业的人才流失过大,轻者会对企业企业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重者会直接葬送企业的发展前程,其具体危害如下: 首先会加重企业的人力重置成本(如招聘、培训费用),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其次会在在不同程度上带走了企业的客户资源和商业、技术秘密,使企业竞争处于劣势;再次会对企业的商誉形成负面的冲击力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最终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去否认人才流失原因里面的宏观环境变化因素无疑是掩耳盗铃。近年来,国家的劳动人事制度有了很大变化,企业用工制度变得灵活,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阻碍人才流动的壁垒逐步消失,市场经济建设的日臻成熟,使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为知识性人才流动提供了动力,地域发展的差别和人们就业观念更新,使人才的流动、流失成为必然。而造成企业人才流动的最深层次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内部,也就是企业的人才观念,企业的用人制度和机制问题,具体如下:

1、现行的薪酬体制不公平。在企业中,大部分问题归到底都是由薪酬分配机制引起的,。薪酬分配体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公平。员工的薪酬决定了他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关系到他的生活质量与活动空间。因此,员工的薪资问题是员工极为看重的问题,所以企业的员工自然会拿自己的薪酬和贡献去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横向比较就是拿自己薪酬、贡献同社会上和本企业的相同、相近岗位去比较,纵向比较就是拿自己薪酬、贡献同社会上和本企业相同、相近岗位的过去相比较,而一旦企业的薪酬水平与同行相比没有竞争力,或者员工薪酬的内部分配不公平,付出与得到在横向和纵向上不匹配,没有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员工就会有提薪的期望,如果这种的薪酬待遇的期望得不到满足,员工也会萌生离职念头。

2、激励机制不健全或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员工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如发奖金、增加福利等和精神激励如表扬、晋升机会、培训、旅游等,企业如果建立起了健全合理的激励手段,在调动员工主动性和积极性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传统的企业中和成立时间较长的企业中,往往存在:激励机制不健全、手法单一、缺乏针对性和论资排辈现象严重的情况。如企业大锅饭现象严重,根本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或虽有一定制度但没有等到严格的执行,凡事按平均主义执行,“皇帝由大家轮流坐”;有多数的企业在使用激励手段的时候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员工的任用、待遇、晋升、奖励、培训、旅游、休假等以资历分配,而不是论绩效分配,种种的激励手段都集中到那些“过去的好员工”身上。殊不知,这样的激励机制不能正确评估其对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如此执行下来变了味的激励机制伤害了多少年轻的优秀人才的心,严重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使他们心灰意冷,丧失对企业的信心,以致做出离职的行为。

3.职业生涯发展受阻。优秀的企业应该有一个优秀的用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体系能清晰地让员工明白,通过自身绩效的提高,未来的职业发展通道和职位是什么样的,相应的薪酬是怎么样的。而有些企业在这方面的规划模糊,没有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员工在工作时心中没有长远的职业发展计划,进取心便一落千丈。如果员工在企业长时间得不到升迁机会或职业发展通道受阻,工作很多年,还是在原地踏步,即使是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上面的那层天花板根本就没有上去的可能,往那么离职就成为了他们的唯一选择。

三、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研究

从上可知,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寻求留住人才的对策也应当是多角度、全方位的。要应对企业人才流失,笔者认为企业应以下几方面努力:

1、为人才搭建竞争性和公平合理的薪酬绩效制度。薪酬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流向,竞争性薪酬是指一个企业的薪酬水平与其它企业的薪酬水平相比较时的竞争力,也就是说企业是否实行了行业50%点位以上的薪酬水平。在竞争性的市场中,若企业薪酬低于市场水平,在人才竞争全球化的今天,就很难避免人才流失。

转贴于

在设计了竞争性薪酬的定位后,企业要在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的基础之上,搭建公平合理和切实可行的薪酬体系。彻底摒弃那种换汤不换药的和不痛不痒的考评方式。从岗位关系、责任内容、技能要求、学历标准、工作经验、环境条件等方面入手,对岗位进行了深入的分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因素评分法,从多维度的具体要素入手开展了岗位评估,然后提取关键业绩指标。考评中要打破以往的“大锅饭”的中庸思想,实现公正、客观、量化地考评员工的工作,健全公平合理的执行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企业才能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铺设了筹码。

2、完善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所谓多种激励机制是指非薪酬方面的激励手段象发奖金、增加保险、津贴、补助、福利等和精神激励如表扬、晋升机会、培训、旅游等等。按照马斯洛的金字塔需求层次论,通常人的五个层次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受人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呈阶梯式分布。所以企业在运用激励手段时也要有针对性,讲究艺术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激励手段在吸引、留住人才方面的作用。如推行弹性的自助福利计划,即由企业给予员工一定的福利点数,员工可在点数范围内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挑选福利项目,使福利政策能够更好地满足雇员的个性化要求,如此量身定做自然对员工有较强的吸引力。再比如采用内激励、外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措施,留住人才,即对人才的外激励达到一定程度后(奖金、待遇、晋升),要适时采用内激励(成就、责任、能),为人才发展提供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培训,使人才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再比如同样的激励手段和方式,给予新员工和老员工、给予家庭条件好的与家庭条件不好的、给予外籍员工和国内员工所起到的激励效果是不同的。

3、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职业生涯管理关注的是员工的发展需要,这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根据员工的价值观、兴趣爱好、职业意向等情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出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并帮助员工逐步地去实施这一计划,以此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增强员工的献身精神。

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同配套,企业要加大培训开发的力度。通过培训开发,提高员工素质,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加速各类员工在职业生涯上的成长。事实上,是否能获得更多的培训,是高素质人才选择工作岗位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实践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还同企业是否形成公平竞争的用人、晋升机制有关。在企业中,要形成由贤者担任领导职务,为能人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有专长、有头脑的人积极参与决策。企业要不拘一格地选拔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着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各种人才成长,完善的内部机制,使更多人才在职业生涯规划上顺利成长,从而留住人才。

4、培养企业文化核心凝聚力。企业文化是员工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对职工心理有巨大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如有的企业文化注重情感管理和参与管理,加强与员工的意见沟通和情感交流,努力创造畅所欲言的文化氛围。有的企业文化把“沟通”纳入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首先让员工参与管理,有效沟通。企业通过合理化建议、改善提案,“经理信箱”等方式来收集员工的意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其次是注重绩效考核中的上下级沟通。通过正式的工作总结,定期的座谈会,非正式的走动管理,表扬和批评以及工作空余时间的闲聊等方式进行沟通,管理者与员工讨论工作业绩,分析潜在的障碍和问题,帮助员工确定目标,对员工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提出建议。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它形式无法比拟的,它弘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造的是一种氛围,容易拴住“易流动人才”的心。

总之,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核心工作,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HR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用以人为本的思想角度去探析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留住人才,不同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防止员工流失。但无论什么方式,都要以人为本。只有企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发展规范并贯彻实施,才能达到为本企业留住人才、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共同实现的目的,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1]安鸿章主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出版社出版.2007年第2版

企业人员流失论文篇(9)

当今,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对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谁发挥了人才资源的作用,谁就能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据报道,当年我国第一批从事“863”计划的年轻技术人才至今已所剩无几,有的出国、有的去了外企,现如今企业中技术型人才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核心技术人才的外流带走了企业的核心商业机密,包括客户、融资关系以及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特别是中国加入到世贸组织以来,大批国外企业进驻国内市场,也势必在国内寻找和培养大量技术型人才,这也加重了国内企业技术型人才流失。在现代企业中,技术型人才拥有专业知识资本,在组织中独立性、自主性较强,由追求终身就业的饭碗向追求终身就业的能力转变,因此导致人才流动频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不断的改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保持人才的合理流动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内人才队伍的整体优化。

随着人才流失现象的日益严重,流失过程中也暗藏着惊人的成本和对公司利润的损害,对企业利润产生巨大的内耗。美国管理学会(AMA)报告显示,替换一名雇员的成本至少相当于其全年薪酬的30 %。对于技能紧缺的岗位,此项成本相当于雇员全年薪酬的1.5倍甚至更高。因此如何吸纳、留住人才成为知识型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减少知识型企业人才的流失,如何摆脱因企业人才流失的困境,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者应当关注的一大课题。

我国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张五常曾说过:劳动和知识都是资产。每个人都有头脑,会作自行选择,自作决定。我要指出的重要特征是,会作选择的人与这些资产在生理上合并在一身,由同一的神经中枢控制,不可分离,跟这些资产混在一身的人可以发奋图强,自食其力,自我发展或运用,也可以不听使唤,或反命令而行,或甚至宁死不从。对人才流失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人才流动理论和模型研究,其次从研究内容及研究对象来讲,从人才流失内在动因进行探讨,这对以往人才流失的研究范围是一个有力的补充。最后通过需求层次理论及战略式激励理论,研究企业应对人才流失的办法。

二、技术型人才的定义

人力资源是开发自然资源,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动力量。发展经济的决定因素是人力资源而不是自然资源,其中人力资源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才资源。字典上对“人才”的解释是: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参照国内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各种资料,一般对“人才”有这几种界定的范围:

(1)以学历层次为界限,把“大专及大专以上”的人界定为人才资源;

(2)以学位级别来界限,把“学士及学士以上”的人界定为人才资源;

(3)以职称为界限,把中级职称以上的人界定为人才资源;

(4)以奖励级别为界限,把获得某种社会公认的重要奖励(如市级、省部级以上等等)的人界定为人才资源。

技术型人才是指能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为企业不断创造价值。技术型员工从事的并非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而是能够在易变与众多不确定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资质,来应对可能变化的情况,为企业技术研究的进步不断做出贡献。技术型员工是企业中的劳动者,这与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员工”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另一方面,技术型员工拥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其又有“资本性”的一面,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技术型人才的管理就更具难度与挑战性。

企业的技术型人才具有稀缺性,一方面表现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专业人才的供给数量不足,导致企业间相互争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才呈现非均衡分布同时其价值难以按照市场化的标准来衡量,导致不同企业对于人才的开发培训具有相对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稀缺。由于人才稀缺性,人才一旦流失很难找到一个同样的,因此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技术型人才的流失现状

人才流失是企业中人才流动超过其合理限度的部分。人才流失是指企业中企业关键作用的人才非单位意愿地流走,或失去积极作用的现象,人才流失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今世界人才已不再属于某一个地区、某一部门或某一国家,人才属于整个世界,属于全人类。人才交流和信息交流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人才的流动对信息技术的交流与更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前全球化的形势下我国面对冲击最大的不只是产品市场、而且还有人才市场,经济的一体化使得人才竞争与人才流动国际化,全球作为一个开放大市场,人才流动市场化将势不可挡。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出走”,前者是水的运动规律,后者是人才流动规律。人才的流动除受各种经济规律制约外,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组织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人们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必然会离开不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而选择适合自己成长与发展的环境,进而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人才的流动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具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权与工作的自主决定权。不同的企业或部门之间,不同的地区或国家之间人才的流动已十分频繁,人才流动呈现出一种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面对人才市场的竞争,小到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人才的流入与流出应当是平衡的。否则,就会造成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然而,由于经济、管理、信息等各方面的差距,人才流动往往会出现失衡的现象。人才严重流失就是人才流动失衡的表现。在人才流动过程中,人才流失会严重影响和制约一个集体或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仅会造成人才的浪费,而且对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其最终必然会导致人才流失。因此,在人才的流出与引进过程中,只有做到人人皆有用武之地,才会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的到来,才能最终避免人才的流失。

零点调查公司、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和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工作合作完成《企业危机管理现状》中指出,59.8%的国有企业中存在着人才危机,35.1%的国有企业认为人才危机对企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四、技术型人才流失对企业所造成的影响

根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完成的“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数据表明: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型人才成为企业、社会中的稀缺资源,也成为人才市场争夺的主要对象。技术型人才流失现象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类型企业中间具有不同的流动趋势。

地区流向:贫困地区-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大中城市-核心城市,呈现出梯形分层流动。企业类型的流向: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外商合资企业-本土外商独资企业-新进入的外商独资企业。

在某管理咨询公司(睿仕管理咨询公司)2010年1月对683名被访者的在线调查发现,你与上司进行职业讨论的频率的调查显示,每3个月1次的占到15%,一年2次的占到17%,一年1次的占到30%,而从不与上司讨论的占到37%,同时调查还发现,绩效最优的组织比一般组织为员工创造的职业发展机会多近3倍。

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高需求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其流动性一般比其他员工要高。人才资源成为当前企业最重要的资本,企业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依靠人才资源。人才资源的流动可以带来技术、资金、信息、管理的流动,而人才资源的流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危害。

(一)消极影响

技术型人才流失会迫使企业重置人才,产生大量成本。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造成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企业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招募到新的员工,并且通过培训,使得新员工能够尽快胜任工作,因此这就给企业增加了招募成本以及培训成本。同时新员工进入到企业中能够胜任工作、能否对企业忠诚,也都使企业的成本上升。

技术人才的流失会带走关键的技术,使得企业项目中断甚至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损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员工的离开会造成士气的下降,凝聚力减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比如,一家科技企业想挖来一个技术总监,绝对不只是看中他的个人能力,一定还希望得到他的技术资料和开发管理经验 等;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可能导致科技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泄露。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带给科技企业的将是极大的损失,尤其是当这些知识型员工跳槽到竞争对手企业或另起炉灶时,科技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

企业对人力资源更替成本的模型

人才的流失可能导致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由于知识型人才掌握某种专门的技能,所以一旦他们离职,企业可能无法立刻找到可替代的人选,那么这一关键岗位在一定时期内会空缺出来,这势必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甚至可能对科技企业形成严重的损害。

人才流失对企业声望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在当今商业资讯传递迅猛的时期,一个企业发生人才流失现象,不管人才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离开企业的,很快就会被媒体报道,再经过人们的不断传递,影响面不断扩大,一些不利于企业的言论就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传开。一个不断流失人才的企业,在人们不清楚原因的情况下,将会造成多猜忌,各种传言,这些都将对企业精心塑造的形象带来损失。就流失员工自身来讲,一个员工主动离开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对企业一定程度的不满,又少了在企业内部的约束,也不可能像在企业里一样,尽心尽力的维护公司的声望了。因此,他们在对外的交往中,可能自觉或不自觉的损害企业的声望。再者,企业声望的降低,也必然提高企业招聘与维护人才的成本。华为公司前员工另起炉灶,引出知识产权官司,经过媒体的不断报道,不能不说对华为公司从经营到声望造成了巨大影响。

(二)积极影响

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才流动能够淘汰企业当中的不合格员工,引进高素质人才,适度的企业人才流动率能

够给企业带来生机与活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上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好的表现。对于高新技术、管理具有很大的挑战,对于一个复杂的任务工作,需要不同专业的人才分工与配合,大家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兼收并蓄,才能迎面挑战,因此专业人才的不断组合就促成了人才的流动。

五、企业应对技术型人才流失的办法

(一)招聘阶段

招聘程序要科学合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岗位说明书,对应聘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例如员工的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工作动机等。同时对招聘的岗位要有客观、真实地介绍,避免员工进入企业后产生心理落差。在招聘阶段通过合同约束来保护企业的机密,同时对关键岗位设置离职壁垒,例如离职一定期限禁止从事与本企业有直接或间接竞争的行业,或者承担一定的离职赔偿,通过增加员工离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员工的流失。

(二)培训阶段

通过讲座、参观、文化活动将企业文化扎根于员工心底,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企业应当为员工在入职前制定长远的职位规划,因为如果员工对于自己的职位与职业生涯抱负以及个人预期的奋斗目标不相符,且很难有调整的机会的话,在日后就很容易产生“跳槽”的倾向。

(三)正式工作阶段

1.为员工构建沟通的平台。企业人才的如果在工作中如果存在不满,如果缺乏开放的沟通渠道,一旦不满淤积,就会萌生去意。特别是技术型人才,由于去其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以及自我意识,因此对于企业的不满会相对多一些。公司应当定期发放不记名调查表。及时了解员工对于企业、管理者的看法。

2.制定合理薪酬制度。定期对本地区、同行业进行薪资调查,获取一手的薪资信息,从而制定出符合公司又具有竞争力的薪资支付水平。以此来解决外部公平性问题,有利于避免人才的流失。同时,公司要给员工尽量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旧国企的员工管理方式,会磨灭员工的斗志,特别是对于技术型人才来说,他们需要通过挑战性的任务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人才之所以离开企业,是因为其自身发展与企业给予他的满足感不匹配。当新员工进入到企业中,首要考虑的是高薪酬,以此来满足自己在衣食住行上的需求。当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后,企业人才便会寻找更高的追求,这时企业就需要在提供高薪酬福利的同时,只能出晋升、发展的机会,合理的薪酬体系包括岗位技能基本工资、灵活的奖金以及自助式福利体系构成。让企业人才通过这些方面,感受到自己在组织中的重要性,也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满足技术型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由于技术型员工的教育程度、工作性质、工作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员工,因此就形成了其特有的思维方式以及心理诉求。因此企业不但要满足技术型人才的高薪需求,还要提供能力提高与事业发展的机会。

4.开辟技术晋升渠道。为技术型人才提供公平、透明、动态的晋升机制,建立双轨制晋升通道,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人才流失的冲动。

(四)员工离职阶段

企业应当正确对待人才的流失,对于即将离职的员工进行正确沟通与记录,以此来分析和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漏洞,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企业就应当为人才提供方便之门,把他们视为终生的朋友和资源,并保持联络,使其“流” 而不 “失”。例如麦肯锡咨询公司为离职的员工建立花名册,形成特殊的“校友录”,以确保离职员工与企业始终能够保持紧密的联系。

由此可见,在经济发展的社会大潮中,人才流动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人才流动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企业既要保持一定的人员流动比例,又要有效地吸引、保留住技术型人才,使他们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李业昆,企业人才流失状况的判定.[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唐小宁,公司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2009.6

刘相龙,所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大连理工工商管理硕士论文.[D].2009.6

周群益,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J].2011年第5期

孟庆森,IT企业人才流动问题研究,北京工商大学硕士论文.[D].2007.5

吴月华,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问题研究--BASES公司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论文,2008.6

谢晋宇,雇员流动管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谢晋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4

王一江、孔繁敏等,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杨晓梅,IT企业人才流失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

李业昆,企业人力资源状态评价方法.[M].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1

廖仲毛、平杰,国企如何打好人才保卫战.[J].工人日报企业周刊,2005.8

王杨,试析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关键人才流失问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月

刘焱华,企业如何打好“人才牌”——国有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面面观,施工企业管理.[J].2010年03期防止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对策,商场现代化2007.10,中国期刊网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房屋管理局)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王丽娟.技术性贸易壁垒趋势及对策,2011(10):66-68.

企业人员流失论文篇(10)

 

国企改革20年以来,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据调查资料显示,59.8%的国有企业面临人才资源危机,35.1%的国有企业认为人才危机对其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已成为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人才流失对国有企业的影响

1.增加企业的成本。人才流失会造成国有企业职位上的空缺,迫使企业必须重新进行招聘,越是重要的职位重新招聘的费用就会越高。企业对流失员工的培训费用、招聘新员工的费用以及对新员工的培训费用,都将作为企业额外增加的费用列入企业的成本损失。

2.损失企业的无形资产。人才在流向其他企业的同时,不仅带给国有企业职位上的空缺,同时也带走了企业的无形资产,例如:企业的新思想和新构思、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企业的技术和工艺以及企业的经营理念等。这些无形资产的损失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3.企业的业绩受影响。国有企业的人才在企业中占据核心的地位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他们所起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性。企业的一些项目和业务会因人才的流失而搁置或取消,不但使企业蒙受预期收入损失,而且会对企业产生间接的成本损失,这种损失是长远的,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

二、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1.薪酬制度不合理。由于受传统分配制度的影响,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薪酬水平缺乏外部公平性。国有企业的基本薪酬水平和非国有企业相比普遍偏低。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基本薪酬属于保健因素,如果员工的保健因素得不到满足,会严重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会导致员工对企业的不满。因此基本薪酬水平偏低是导致国企人才流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2)薪酬水平缺乏内部公平性怎么写论文。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内部还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思想。企业优秀人才和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差距很小,并未体现出对人才的充分重视,这将影响企业人才的积极性。(3)薪酬形式单一。多数的国有企业还保持着“工资+奖金”的薪酬形式,这种单一的薪酬形式很难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4)个人收入未与绩效挂钩。企业人才的个人收入与绩效相脱离,企业人才的付出和所得不相匹配,这也是导致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2.用人机制不合理。国企的用人机制还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目前,很多国有企业在用人时仍然受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影响,在任用、待遇、升迁等方面还是论资排辈,不考虑员工实际的工作业绩和能力,使企业很多人才不被重用。由于人才个人能力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职业前景也非常渺茫,导致很多人才纷纷离开企业另谋他就。(2)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评价时,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仍然停留在领导对员工的主观评价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因此,考评结果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能反应出员工的真实绩效。这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最终会导致对企业丧失信心。

3.缺乏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国有企业的领导很少和员工沟通,不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员工也很少在领导面前讲真话,他们经常会感觉到被冷落、不被重视,因此,企业内部气氛紧张,缺少一种健康的、积极的文化。而且,企业内部“帮派”现象十分严重。当涉及到加薪、升迁等利益时,帮派之间会出现勾心斗角的现象,不是帮派内部的员工会受到排挤。企业的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健康发展,因此,纷纷跳槽到其他的非国有企业。没有一种健康的企业文化来支撑企业的发展,终将会导致大量的人才流失。

4.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国有企业非常忽视对员工的培训,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种考虑:一是担心员工经过培训后,技能提高的同时会不断要求企业加薪,而增加企业的成本;二是担心员工培训后离开企业,企业将白白浪费培训成本;三是担心员工培训会耽误企业的工作。而企业的人才非常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如果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学习机会的话,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茫然感和失落感,在这种情况的驱动下,他们可能就会寻找其他的就业机会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应作为国有企业留住人才的长期举措。

三、国有企业防范人才流失的对策

1.完善企业的薪酬制度。不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导致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完善薪酬制度对于国有企业非常重要。在完善薪酬制度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薪酬的内外公平性。参照非国有企业的薪酬水平适当提高国有企业的薪酬水平,还要本着重视人才的原则,将企业人才的薪酬和普通员工的薪酬适当拉开差距。(2)将薪酬形式多样化。国有企业应建立一种多样化的薪酬形式,尤其对于特殊的人才,可以设计特殊的薪酬形式。例如:可以考虑实行年薪制和股票期权等激励措施。(3)将个人收入和业绩相挂钩。应该将员工的业绩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以此来决定员工的个人收入。

2.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国有企业为了摆脱人才流失严重的困境,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用人机制怎么写论文。企业应该根据员工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安排适合他的岗位,做到合理用人。同时,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尽量使考核体系做到客观、可行。要依据对员工的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惩。而且,企业还应帮助员工设计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由于受个人价值观、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一些员工想成为管理者,另一些员工希望在专业上得到发展。如果员工的个人目标不能实现,感觉未来的发展前景渺茫,就会缺少工作的动力和热情。因此,国有企业可以帮助他们设计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培训和管理,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发展规划,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通过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使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和组织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以利于国有企业目标的实现。

3.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国有企业的领导应该主动摒弃往日高高在上的作风,不断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培养一种平易近人的性格,在企业内部建设一个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应该利用企业文化建立企业核心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把员工个人的追求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分散的员工个体力量聚合成团队的整体力量,逐渐驱散企业内部的“帮派”现象,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和谐的企业文化。

4.建立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员工只有不断地接受培训和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为了满足员工适应工作和提高自身技能的需要,在间隔一段工作时间后,可以派他们到本地或外地,或国外去进修学习。只有员工不断地发展、进步,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进而带动企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培训与教育也是吸引、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教育和培训应作为国有企业激励员工的长期举措。

参考文献

[1]张艳艳.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商业经济,2010,(9).

[2]翟晓峰.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吉林地质,2005,(6).

企业人员流失论文篇(11)

人力资源是流动的资源,人才市场是开放的市场。困扰当前企业的一大难题就是人才的流失,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许多企业高层或核心人员跳槽到本是竞争对手的企业里去,会给原来的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而另一种人才流动即集体跳槽因其波及面大,有可能在短期引发原企业的人事震荡。现代企业的竞争主要取决于人才的竞争,这样就给当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不少学者从多方面寻找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就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提出企业减少人才流失的对策。

一、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的问题

1.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现象

据《北京日报》调查,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外商投资企业凭借高于国内企业1~2倍的工资、国外进修培训和带薪休假、贷款买房、买车、旅游等福利条件,已经挖走了20%的优秀人才。由于人才竞争的加剧和流动障碍的打破(户籍制度和档案制度的改革),员工的高流失率已成为困扰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的严重问题。根据调查统计:中关村IT公司(主要是互联网企业)的人才流动率在20%以上,而其他行业只有10%。数据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处于高速流动中。

2.人才流失给高科技产业带来的风险

人力是一种资源,人才是一种贵重资源。人才流失无疑是企业贵重资源的流失,人才流失给高科技产业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科技企业人力资本重置投资成本

人才的流失使企业必须重新招募和培训新员工以满足对人员的需求,增加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对高科技企业而言,一个优秀员工离职以后,优秀员工离职所留下的职位空缺迫使企业重新花费一大笔成本培养或是寻找接替者,其间所耗费的时间成本还给了竞争对手有利的追赶机会。

(2)商业技术泄密:人才流失带给企业的危害,是和其离职前在企业肩负的责任相对应的。人才流失到同行或竞争对手方面,对企业的危害更是致命性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尽失,市场被对手所侵占,企业因此在和对手的竞争中失去优势。

(3)企业竞争力下降:首先,良好的团队因某些核心员工的离职而遭到破坏,掌握某种专门技能的人才流失可能导致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执行中的任务因此被迫中断,企业经营效率大大降低,因而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其次部分流失的高级人才所带走的核心技术或成熟技术以及带走的客户网对高科技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增加了企业竞争成本。

(4)动摇企业人才队伍的人心:人才的流失对员工的心理和企业整体工作氛围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人才离职的“示范”作用会造成企业内部士气的低落,动摇企业人才队伍的人心,工作效率下降,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效忠心,容易形成连锁的不良反应。

二、造成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的成因分析

1.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的内在动因分析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止高科技人才的流失,首先应该就人才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和需求期望的实现程度:根据激励――保健理论,员工工作满意感与工作报酬、地位、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管理风格等有关系。科技企业的员工自主性、独立性强,对他们来说,工资收入高、工作时间灵活、工作内容丰富、员工地位平等是工作的必备条件。

(2)员工的个人因素: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的另一个内在动因就是员工的个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习的平台:很多高科技企业员工是将企业当作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跳板,在企业工作对他们而言就是为了获得工作经验或是学习相关技术,一旦目的达到,他们就会选择待遇更高、发展空间更大的企业服务。这种情况常见于企业招聘的新人或是大学生。

②年龄、学历、性格等员工个人特点:员工离职率与年龄负相关,与学历正相关。年龄越小,学历越高,流失率也越高。从性格上看,爱冒风险的人比性格稳重的人的流失率要高。

③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性、个性化和创新精神等特点。他们希望通过流动到更优秀的企业学习新知识,实现其人力资本的增值。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大多是知识型员工,这种特征使知识型员工本身就有较高的流动意愿,不希望终生在一个组织工作。

2.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的外在动因分析

从人才流失的内在动因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员工产生离职意向后,离职行为能否真正发生还受外部条件的约束,具体分析如下:

(1)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劳动力市场人才供需比例是影响员工离职的重要环境因素。劳动力市场供需比例与员工流失率负相关,劳动力市场上人才供需比例越小,员工流失率越高;供需比例越大,员工流失率越低。

(2)行业生命周期:同是科技企业的人才,但不同的科技企业其具体产业环境特点也存在差异,因此,行业生命周期也不同,从而对科技企业人才流失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即人才流失与科技企业所处的具体产业环境有关。

当行业处于创业期时,科技企业急需扩充人才,但人才市场上却缺乏此种人才,加上此时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因而人才流入业内与流出业内的频率较高,员工流失率较高,流失曲线基本上高于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流失率(附图1)。

图1

(3)组织约束程度:科技企业人力资源制度约束对员工流失率也有较大影响,员工流失率与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的制度约束程度负相关。人事档案制度控制严格的科技企业员工流失率低于均衡流失率,反之人事档案制度控制力弱的科技企业,员工流失率就会高于均衡流失率。

3.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的内外因综合分析

员工是否产生离职意向取决于员工自身对工作的满意度,而离职行为是否发生还受劳动力市场人才供需比例、行业生命周期以及组织约束等外部条件的限制,内因和外因对员工离职行为的发生产生综合影响。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员工没有离职意愿的条件下,无论外部因素是否有利,员工都不会离职;在员工有离职意愿的条件下,外部条件只要有利,员工一定会离职,外部条件不利时,员工是否离职取决于离职的收益――成本比较,如果员工离职后收益大于离职成本,离职行为就会发生。

目前,对高科技企业来说,外部环境是有利于员工离职的,因此高科技企业在面对现实环境的条件下,主要应从改善内部因素,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满足员工的需求与期望等方面来稳定员工,以降低流失率。

三、解决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现在,已找出造成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如何留住人才是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高科技企业的竞争力。

1.建立公正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用优厚的待遇挽留人才

(1)建立体现人才劳动价值的酬薪制度。首先,每个员工都渴望自己付出的努力和工作成果得到企业的肯定和承认。绩效考评对留住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对人才而言,他们最关注的是绩效考评是否客观公正,因为这直接和薪酬、福利、晋升及能否受到别人的尊重密切相关。其次,建立以业绩和效益为基础的分配机制,向关键岗位和特殊人才倾斜,真实、客观地反映人才的价值,正确的评价人才对企业的贡献值。以此为依据,制定在行业内有竞争力、对人才有激励性的薪酬。要合理拉开薪酬差距,要保证薪酬有提升的空间,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体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

(2)靠待遇留人。首先,是物质待遇,待遇留人永远是一个有效的方式。著名的德勤咨询公司的一位总监说:“钱是很重要的。如果工资待遇没有竞争力,那么,你在此基础在薪资方面上所搭建的高楼大厦就会倒塌”。具体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岗位工资的作用十分重要,应该保持其公正性,保证工资制度的内部与外部一致性,但并非绝对的平均。企业与其竞争对手,企业内部同样的工作岗位间的工资水平多少有些出入。不过,其他方式的奖励或待遇会将这种差异补偿平衡。让员工了解工资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企业的工资制度是基于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企业应该让员工了解这些情况并及时解释差别。

②浮动工资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销售提成、个人奖励、集体奖励、利润分成、特别贡献奖励和股票期权。大多数企业都采纳了浮动工资制度。推迟一些形式浮动工资的发放,确实能起到稳住员工的作用。

③企业福利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高于法定最低标准的养老金、住房福利及医疗保险等福利项目。企业自己运营的住房贷款计划,能很大程度上的留住员工的心。

2.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努力做到“制度留人”

(1)岗位选人与能力定位的原则。企业在人员使用安排上,一度延续的是“因人设岗”的做法。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弊端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取而代之的是“以岗定人”的做法。此外,还应重视能力定位原则,即启用新人(及群体),依据能力设定岗位,实行“能力定岗”,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这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2)引入和强化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考核晋升,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企业要大胆选拔创造型、开发型人才,要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注重工作实绩,不要“唯出身论”、“唯文凭论”,要以实绩论英雄。

(3)优化人才结构观点。人力资源配置的过程实质上是使结构趋于合理化的过程。结构观点要求在人员配置上遵循合理结构原则,不仅要考虑个人素质,更要考虑群体素质。理想的配置结构应该是各取其长、优势互补。能力水平高中低结构要适宜,不能为了追求某个“效应”而步入形式主义;年龄结构要老中青相结合。

(4)实施科学激励工程,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科学的激励工程和有效的约束机制也是留住高科技人才的一项重要对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期权激励:期权激励是组织把部分期权奖励给对组织做出重大贡献的员工;员工持股计划是指员工认购单位一定的股份。两者都使员工和组织有了共同的利益基础,更容易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统一。

②培训激励:组织可以把培训机会作为奖励来鼓励那些核心员工或组织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这样既使员工个人的人力资本得到升值,反过来也增强了其对组织的忠诚度。

③约束机制:所谓约束机制,其本质是对员工的行为进行限定,使其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一种行为控制。它使得员工的行为始终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约束机制的核心是企业以绩效考核体系和以任职资格体系为核心的职业化行为评价体系。通过以上两种体系的推行可以实现员工对组织的被动忠诚。最终形成良好的企业运作机制。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人才的主人翁意识

文化力就是竞争力,文化力是凝聚力、环境力、素质力的结合,文化力可形成一个拴住人心的环境,从而从内心深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

(1)构建组织文化,提升组织凝聚力。组织文化通过培育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氛围,以此激发出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为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2)要尊重和认同员工。尊重和认同是员工情感管理中的最重要的部分。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到了一定的阶段就有了被尊重和认同的需要了。现代企业中员工的素质普遍都比较高,因此要求被尊重和认同成为他们工作是否快乐的最基本要素。现在很多企业都在企业文化中强调“以人为本”,其实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所有的人都视作企业大家庭中的一员,要公平地对待他们,要爱他们,要让员工感觉到被重视。

(3)让员工树立“主人翁”的心态,更好地为未来拼搏。第一,让员工有对企业知情的机会。企业不仅要将所有可以公开的文件、制度、政策等向员工及时地公布,企业管理层还要定期向员工传达企业发展的最新情况及对未来的展望。员工往往把企业管理层看成企业的核心、掌舵人,亲自聆听来自他们的声音,感受到他们的决心,必定会增加个人的信心。企业不仅要向员工传达利好的消息,也要及时地向员工说明当前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挫折,只有以坦诚的方式公开真相,才能取得员工的理解和信任,也才会出现员工和企业同舟共济的局面。各级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应该把知情权当作塑造员工主人翁精神的一个重要工具来使用。第二,有脱颖而出的机会。企业摈弃“论资排辈”的陈旧管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员工的晋升完全是以绩效来衡量的(当然人品也是重要的考核环节),这就为渴望成长、希望承担更大责任的青年才俊提供了绝好的事业平台,让他们在大风大浪中锻练自己,是管理者的英明和大度,是对优秀人才的最佳奖赏,也是情感管理中的上乘境界。

4.重视员工的培训,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

培训是企业给予人才的一种福利,一个不能提高人才的技能和观念,没有人才发展机会的企业是很难留住人才的。人力资源是高增值性资源,它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补偿和发展。只要他们在企业工作的时间愈长,企业得到的回报就愈大。综上所述,高科技企业必须正视人才流失问题的严重性,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通过全方位措施,充分考虑人才的价值取向和成就动机,将以上因素针对性的考虑和应用,更好地吸引人才,从而提高高科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邓丽明.管理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诚.人力资源管理的12课堂,中信出版社,2002

[3]马凌.引导培训服务方可实现双赢[J].现代家电, 2005,(5):54-56.

[4]陈企华.怎样留住人才.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2.

[5]朱永新.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张碧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