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动漫专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2:13

动漫专业论文

动漫专业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1-0117-02

[作者简介]刘明(1979―),男,湖南邵阳人,硕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动画艺术和数码艺术理论与实践。

随着我国动漫专业技术水平的发展与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市场对于动漫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往动漫公司往往只看重求职者的专业技术水平,而新时期的动漫从业者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艺术素养和文字功底与理论水平,只有专业技术水平与艺术素养兼备的动漫人才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动漫产业发展的要求。

高校动漫专业大四期间的“毕业论文”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理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动漫专业的“毕业论文”是一门既能体现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又能反映出学生文字功底、综合艺术素养的课程,在高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反映出学生大学期间所学,是学生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次总的检阅。如果能在此期间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那么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从近年来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发现,由于毕业生忙于找工作,没有潜心进行论文写作,写作过程中未做到大量阅读,毕业论文选题针对性不强,研究的技术路线模糊,学生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远未收到应有的学习成效。由于找工作,学生四处奔走也造成毕业论文管理困难,最终造成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不高。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适当提前毕业论文开题时间,避开学生就业高峰期,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加强论文管理,做好开题前的论文指导工作,准确定位论文研究方向,为毕业论文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适当调整毕业论文时间

根据调查,全国多数高校动漫专业开设“毕业论文”课程时间都在大四,在此阶段,学生多为了工作、考研、考公务员而分心,很难沉下心来写论文,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毕业论文存在质量泡沫的问题。

动漫专业是一门技术与艺术含量都较高的学科,为了避免论文成为纯粹的理论空谈,毕业论文多采取设计报告的形式,即毕业论文的内容与毕业设计紧密联系,动画专业的毕业设计以动画短片为主,为了保证工作量,动画短片时长通常在3分钟左右。完成3分钟时长的动画短片,从剧本编写到后期输出成果,至少需要3个月~5个月的时间,这样一来势必造成毕业论文时间延长,大四下学期又为毕业生就业季,此时的学生多为工作四处奔走,很难再安下心来写毕业论文。

因此,应适当调整动漫专业“毕业论文”课程开设的时间以错开学生就业季,为学生静心撰写毕业论文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时间上来说,大三下学期为一个较为合适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学生已经打下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大学主干课程也已经基本修完,具备了一定的艺术素养,对于动漫设计制作流程也已经基本掌握了,可以引导学生开始论文选题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三与大四之间有一个暑假,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时间段开展毕业论文资料的收集与撰写工作,这将为毕业论文乃至毕业设计的开展赢得宝贵的时间,避免学生进入大四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毕业相关事项影响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二、重视做好论文开题工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论文前期的开题报告工作对于毕业论文最终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符合专业要求、切合学生兴趣的选题可以为毕业论文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动漫专业学生属于艺术设计学科,艺术设计学科新生入学前需要加试美术,文化分数相比其他非艺术专业学生要低,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但文字功力与文化水平却相形见绌。在开始选题时往往比较被动,有些有想法的也没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清楚,此时导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开题工作,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优秀论文来逐渐了解毕业论文要求,通过前期开题报告会使学生对选题的意义、原则和方法有明确的认识。

动漫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了避免论文成为纯粹的理论空谈,动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般来说都是设计报告,即论文选题与毕业设计内容保持一致,毕业设计的内容主要为动画短片,也有部分学生选择漫画、原画等。如果只是漫画或是原画,选题就简单得多,与漫画、原画题材名称保持一致即可,倘若毕业设计是动画短片创作,选题就要分得更为细致。由于动画短片创作工作量相对较大,分组时往往由2~3个学生组成,所以在论文选题时,要结合每位学生自己负责的部分来进行。动画短片创作主要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部分,在每个不同的环节,内容又会更细。前期包括文字、分镜头剧本、场景与人物设计,中期根据短片形式的不同分为二维原动画、上色、三维建模、材质灯光、渲染,后期又包含特效与剪辑输出。所以毕业设计选择动画短片的学生在做论文选题时要避免论文出现研究重点与设计内容不符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毕业论文体现一定的研究深度。

三、加强毕业论文管理

要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毕业论文的管理主要包括毕业论文的监督检查制度与毕业答辩的程序。

当前动漫专业毕业论文监督检查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大部分时间不在学校,导致导师与学生间信息沟通不畅,给论文监督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毕业论文的整个指导过程中,导师经常需要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论文写作,必要时导师与所带学生还要以会议的形式讲解相关论文要求,学生不在校使得这些必要的指导沟通工作难以开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论文监督过程中借助现代网络信息化手段,现代互联网技术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沟通交换信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QQ群的方式将所指导学生加入其中,在群共享中上传相关论文写作要求与参考范文等文件,供学生下载学习。通过QQ群的文字输入功能,教师还可以和大家实时进行交流讨论,QQ的文件传输功能也可以非常方便地将学生的论文发送给导师批改,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在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定期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检查非常必要,可以起到督促学生的作用。因此导师可以制定一套论文检查制度,在某个时间段应该完成哪些具体的工作,例如在寒假期间应该基本完成论文的初稿,三月份完成修改稿,四月份要基本定稿,五月份要完成论文的装订胶装工作,具体的时间要求会为论文的顺利完成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严格的毕业答辩程序是毕业论文的试金石。在具体的答辩环节中,要求学生清晰严谨的阐述论文观点与写作思路、论文结构以及写作心得等,并且要结合毕业设计来进行论述。在开始论文答辩前,还应该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导师组依据毕业论文完成情况给出通过或不通过的结论。不通过的学生将需要进行二次答辩,这样的举措会给学生一种紧迫感,避免学生浑水摸鱼。

实践证明,通过加强论文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毕业论文完成的质量,也有利于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中,真正地潜心研究,总结四年所学,进一步提升专业与理论水平。

参考文献:

动漫专业论文篇(2)

1 动漫行业现状及需求分析

动漫行业是国家大力支持和扶持的新兴产业,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等10个部委的《关于支持国产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使国内动漫产业在短时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动漫专业作为一种艺术设计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环境和专业前景,在未来必将得到迅猛的发展。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影视动画产值2010预计可达900亿元人民币,虽然在几年内迅猛增长,但仍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广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人才的培养,带动动漫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根本无法满足爆发性增长的市场需求,所以各地区不断地涌现出一大批的影视动画公司和影视动画基地,动漫从业人员的急剧增加并未带来我国动漫产业的辉煌发展,究其原因,国内动漫产业自主研发和原创能力较底,导致国内动漫产业以引进、加工和运营为主。目前进口的欧美、日韩动漫产品仍占据了我国动漫消费市场的主要份额。因此,培养专业的影视动画设计人才,大力发展影视动画事业,是满足社会行业需求、加速经济增长的必然。但如何培养原创型动漫人才成了高职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

2 培养动漫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的重要性

当前动漫人才的紧缺使我国的动漫教育规模在短时间内急剧扩张,全国各地开设动漫专业的院校遍地开花,由于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被投放到市场的动漫专业学生往往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动漫人才培养走上了快车道,人才质量却在逐渐下降。原因之一在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动漫教育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培养的动漫学生对中国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民俗等知之甚少,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及艺术素养的培养,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转化,缺乏艺术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缺乏人文精神,导致动漫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不高,没有稳定的核心价值观,缺乏原创能力。从业后无法满足动漫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更无法引领中国动漫走向国际市场。中国动漫的唯一出路就是坚持走原创道路,培养动漫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是坚持走原创道路的重要途径。要发展中国的动漫产业,必须大力发扬、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这在当前的动漫产业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对高职院校的动漫学生尤为重要。坚持培养动漫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是职业院校发展动漫专业的根基。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培养,需要注意调整课程结构,弥补高职院校学生底子薄的现象,努力既提高学生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又提高学生的原创能力,培养原创型的复合性动漫人才,推动中国动漫积极发展,创造中国动漫的辉煌。

3 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教育研究

在高职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要真正加强动漫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必须进行如下方法和途径的尝试。

3.1 弘扬中华动漫文化,注重本土传统文化的挖掘

在中国的动漫领域中,要想成为一位原创型动漫人才,关键是要弘扬中华动漫文化,注重本土传统文化的挖掘。中华动漫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五千年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动漫文化传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动漫产业,要全面认识中国传统动漫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弘扬中华动漫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动漫家园。加强中华优秀动漫文化传统教育,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动漫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与动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坚持不懈地抓好移风易俗,改造和发展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节庆内容、风俗、礼仪。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有足够的文化资源可以挖掘,我们要掌握好、运用好中华动漫文化、传统文化,不能让他们成为别人原创性源泉,我们要在本土传统文化的挖掘上呈现出自己的原创性。我们要在弘扬中华动漫文化和挖掘传统文化基础上,创作出属于中国民众的原创性动漫作品,这样才更容易占领国内本土市场。大力推进中国动画文化品牌的确立,宣扬中国民族的动漫特色,是动漫产业辉煌的必由之路。

3.2 加强“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动漫道路,要求动漫专业的学生必须加强“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制订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培养原创型复合性动漫人才。进行动漫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课程安排。其一要增设专业创新性课程,树立“文理相通、文理互补、文理相长”的教学思想,确立优化动漫课程、推进素质培养,不断完善社会人文课程、实现课程的优化和整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二要营造人文素养的大环境。在高度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赋予专业课程人文的因素,将动漫设计与人文的知识结合起来,赋予其更加鲜活的内容及思想深度。其三加强品德教育,强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先要从自己、从身边做起,把认真学习,孝敬父母,关心集体提升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度来认识和实践。其四注重生活情趣和才艺的培养。真、善、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智体美劳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在人文素质的养成中有着重要的陶冶功能。以上是加强动漫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最佳方法和途径。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艺术的认知和修养。具备艺术素养,主要是具备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艺术修养的深浅决定着其动漫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因此,动漫设计人员为更好地从事动漫艺术创作,承担社会责任,就必须不断学习、锻炼和培养。鼓励学生积累人文知识,内化人文精神,提高艺术素养。多读、多看、多想、多参观高质量的动漫作品是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加强艺术修养,除了欣赏优秀的作品,走近生活、走近社会也是必要的,但这不是普通的生活,需要你仔细观察,慢慢品味。积累丰富的经验和广博的素材。动漫创作的灵感其实来自于生活、取自生活。动漫具有艺术特征,创作是通过艺术的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思想转化为具体生动,鲜明可感的艺术形象,它需要动漫设计人员不断思考,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的教育研究,应用其方法和途径,提高动漫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是全面推动动漫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动漫专业论文篇(3)

中国分类号:G718.5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视,各地区动漫节、动漫创意产业园、动漫专业越来越热。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发展,促进动漫的制作技术日趋成熟,提升动漫产品表现能力;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化改革完善动漫产业的产业链条,动漫作为一种新兴的劳动密集型、智力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的朝阳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各地方院校紧随大势,开设动漫课程,招收动漫专业学生,正式将培养动漫人才纳入学院的人才发展规划中。

以我院为例,我院艺术学院2010年开始开设动漫专业,首次招生100名,情况比较乐观,2011年招生人次33人,2012年招生7人次,2013年招生6人次,招生数量逐年减少,学生就业情况不甚乐观。动漫产业专业人员的紧缺与学院招生及就业率低之间矛盾,使我们必须反思我们专业建设上的缺陷与问题,面对院校开设动漫专业招不到学生、招到学生得不到就业的尴尬处境,我们尝试分析存在的四个问题:

(一) 动漫观念陈旧,认知存在误区

在中国,普通大众对于动漫的定义就是动画片,对于动画片的定义就是给小孩子看的小短片,这样的动漫作品做出来的毫无新意,说教倾向过于明显,内容幼稚。这种认知的误区,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直接导致受众群体范围过小、固化,十年如一日的中国动画片也接受了作为小孩子娱乐时间的消遣,固步不前。我们有一些动漫专业的学生在认知上也存在这样的认识,成为限制他们理解动漫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 动漫环境闭塞,基础薄弱

安阳作为一个内陆城市,整个动漫环境落后,没有良好的动漫氛围,动漫文化节、动漫文化产业园等动漫文化欠缺,以动漫为核心的文化企业稀少,动漫产业链条不完整,虽然有大量的动漫产品消费,却没有完整的动漫文化产业链条,导致动漫文化基础薄弱。

(三) 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课程设置上,由于我们高职院校的更多的强调技术的竞争,所以我们学院的课程向学生在电脑制图技术上倾斜,大部分的课程是与美术、制图、技术等相关的技术类学习,这样的定位符合技术类院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但缺乏理论基础的技术,并不能推陈出新,使学生缺少了不断创新的能力。

(四) 师资力量不足

这是困扰高职院校开设动漫专业的最重要的限制之一。动漫作为一种高度凝合智力、财力、时间的劳动产品,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保障。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又懂技术创作的优秀人才是我院在动漫人才引进中急需解决的;先进的设备是制作动漫作品的工具,欲先攻其事,必先利其器,功能齐全的计算机设备是完成动漫作品制作的基本保障。

(五) 学生实践能力欠缺

高职类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倾向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注重在短时间内完成技艺的学习,但由于本地的动漫文化基础薄弱,专门从事动漫作品制作的企业极少,同学能够实践的机会也很少。职业院校毕业没有毕业作品的硬性要求,所以学生即使掌握熟练的电脑技术,实践能力却依然欠缺。

如何能够走出目前动漫专业这种培养人才的困境,我们可以有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培养正确的动漫意识

转变学生对于动漫的认知误区。动漫不只属于孩子,也属于成年人,制作精良的日本动漫在全球拥有相当数量的成人受众;不只是说教,也有传承文化、大众娱乐等功能。动漫观念的培养与纠正,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动漫作品内容,也会改变学生的动漫选择题材。纵观美国动漫作品,因为受众的分级与定位清晰,使动漫作品能有深刻的内容与广泛的选材。

(二)创造良好的动漫环境

良好的动漫环境是长期发展动漫产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动漫文化基础薄弱、环境闭塞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也不是一个学院能够改变的,但我们可以走出去,亲自去看看大城市的动漫文化节、动漫文化产业园,或者带回来影像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丰富学生们的见识,在小范围内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爱上自己所学习的专业,能够体会动漫文化核心价值观中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

(三)加深专业理论学习

加强专业理论完整与深入学习,深厚的理论能够完整的表达动漫作品的内容,能够拓展动漫作品的表达形式,是动漫作品不断创新内容与形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动漫作品质量的有效途径。系统完整的动漫理论学习不只是动漫技能的理论,还包括世界各地动漫发展史、动漫产业发展模式、动漫内容创意产业等内容的学习,动漫理论的学习能够促进动漫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四)增强师资力量

增强师资力量的发展是发展我院动漫专业的重要途径。不断的引进优秀的动漫人才,在理论、技能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的学院派人才与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的实战派人才都是我院发展动漫专业急需的;加强与专业院校的教师交流交换,能够学习先进院校的先进教育经验;引进客座教授等社会的优秀人才,为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看动漫专业的不同发展方向,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动漫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创新。动漫产业作为创意产业,深刻的诠释了动漫的核心价值所在,一部好的动漫作品将传统的内容进行创意组合,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作品形式与作品内容,吸引广大的受众。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将传统文化不断的与国际文化相结合;注重创新型思维的培养,刻意的将传统故事颠覆,换成新的讲故事形式;注重生活小细节的观察,培养学生细微的观察能力,通过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4年的冷门专业中动漫专业名列其中,作为一种新兴的专业,作为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专业,它的困境是暂时的,通过学院不断的加强学科建设,通过改革与创新,相信我们的动漫专业一定可以走的更长远,为国家的动漫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促进动漫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动漫专业论文篇(4)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 1200 多所高等院校开办动漫及相关专业或课程,[1]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形成了三种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设计师型人才培养模式,一般由艺术设计学院开设,先期学习艺术设计与动漫设计基础课,后期学习电脑软件类课程并培养动漫设计与创造能力。二是历史沿革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多是高校依据自己原本优势学科,后添加一部分课程而形成动漫专业。三是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学校多是职业技术类院校,这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多是技能型人才定位,培养模式以短、频、快为基本特点。[2]

整体而言,我国高校动漫人才培养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很落后,专业课程安排没有体现应用型、复合型特色;教学计划是普通高校或中专动漫专业教学计划的翻版;教学方式模式化,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专业教材应用性不强;培养目标不能适应市场、社会的需要等。[3]因此,建构并验证一套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及适应性的高校动漫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国内动漫教育领域研究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我国借鉴国外动漫教育经验,结合国内动漫培养资源及人才需求特征,研究开发了一套校企联合的高校动漫人才培养模式。所谓校企联合,是指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育和学生参加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4]

一、校企联合的高校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

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联合培养动漫人才,涉及的最根本问题是在哪些方面可以合作,在哪些方面可以互动,在哪些方面可以实现双赢,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商业问题,是两个主体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走在一起。高校需要的是办学效益与良好的就业率,企业需要的是优秀的人才与快速的发展,学生需要的是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和成就感。为此,校企联合首先要明确联合内容。校企之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合作空间。

1.学校与企业共建专业与课程。所谓校企共建专业,是指高校与企业依据市场人才需求调查与人才培养资源调查,通过资源共享,共同开办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共建专业的最大好处是适应市场需求,就业率高。所谓共建课程,是高校与企业通过资源调查与共享,共同建设开发课程,促进学生形成相应知识与技能。师资共享是最主要的合作点,开发的主要课程应该是以动漫理论为基础,以项目制作为载体,以能力形成为目标。

2.学校与企业共建动漫研发中心。所谓共建动漫研发中心,是指动漫企业与高校依托项目合作,共建动漫研发制作实验中心。在该中心,高校可以提供科研项目、实验设备设施和学生,企业提供生产项目与员工,校企通过资源整合,共同研发、创造、制作动漫项目,从而产生相应回报。在项目研发与创制过程中,教师、学生、员工可以提高业务与能力水平,学生毕业后,也可以与合作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或项目合作协议,这样既可增加就业率,又有助于企业与学校提高业务水平。

3.学校与企业可以通过学制对接,共同完成学生学业。典型合作内容就是“3+1”模式。所谓“3+1”是指高校四年制动漫专业教育中,前三年在高校学习动漫相关理论课程,第四年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完成毕业设计。实习实训与毕业设计均以实际项目的参与制作为主要载体,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如此既可以夯实动漫专业的理论系统,又可以形成实际技能,消除校园与企业之间的壁垒,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4.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这个合作典型代表就是订单式培养模式。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与企业就某种动漫人才需求规格进行交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然后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最终形成毕业生为企业所用的合作培养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是按需培养,全员参与,定向就业。因此,订单式培养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受益的良好目的。

5.学校与企业可以通过资源置换进行合作。所谓资源置换,是指高校或企业通过互相为对方提供优势资源以换取短缺资源,从而实现双赢的合作方式。比如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动漫制作设备,以换取企业对高校学生与教师的培训;或者反过来,企业为高校提供动漫制作设备或场地,以换取高校优秀科研项目的参与权、知识产权的优先转化权或员工培训机会等。

二、校企联合的高校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 基本设想

通过对我国动漫产业发展总体特点以及细分的动漫产业链条的分析与把握,结合本土文化、政策资源、高校资源的基本概况,着眼实际,充分前瞻,本着对我国现有高校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的修正,进行校企联合的高校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基本设想如下:招录美术类考生,采用四年学分制的教育机制。一、二年级开设动漫专业基础课(必修)、文化修养课(必修)、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四个课程模块,主要培养目标是夯实专业理论基础、道德基础、文化基础。三年级依据学生个人兴趣及高校与企业培养资源,结合黑龙江省动漫人才市场需求特点,以适应与适当前瞻为原则,让学生分专业方向分流学习,如影视动画方向、动漫制作方向、动漫产品运营与营销方向、动漫创作方向等。开设专业方向主干课程模块(必修)、动漫专业选修课模块。主干课程以项目课程为主开设。一、二年级在高校授课,师资来自高校。三年级虚拟项目课程及动漫专业选修课在高校授课,三年级实际项目课程在高校实验室或企业进行授课。以高校师资为主,企业师资为辅。三年级主要培养目标是夯实专业方向理论,初步具备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年级进行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主要课程是实际项目课程,包括企业项目与学校科研项目两类。毕业设计通过,修满学分者可以取得学士学位。四年级全部在企业授课,以企业师资为主,高校师资为辅。

(二)校企联合的高校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培养目标的厘清

总体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具体目标:依据不同的动漫专业方向,制定略有差别的培养目标。破除动漫等于美术加多媒体技术的传统目标观,培养综合型的一专多能人才。所谓“一专”是指学生在某一专业方向能力极其突出;(转第页)

(接第页)所谓“多能”是指学生具备其他动漫方向的基本发展素质;所谓“综合型”是指学生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思维基础,能创造性地研发、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动漫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如下:具备较好文化基础、影视新媒体和动漫创作必备基础知识和理论;能够从事与电影电视等媒体制作、动画剧本改编、动画原画、动漫创意设计和编导、游戏研发与设计、动漫产品营销与运营等全面创造性人才。具体培养目标依据不同专业方向略有改动。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动漫创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影视动漫设计及制作的技能;初步具备影视动漫作品的编导和科研能力;熟悉动漫项目的运营、管理与流程。

2.课程体系设置

第一学年开设的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模块:美术基础课、动画技巧、影视理论以及相关电脑软件操作课程。公共必修课模块、公共选修课模块。文化修养课模块。

第二学年:专业基础课模块。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模块。动漫专业课模块:动漫概论、动漫流程与制作、动画运动规律。动漫基本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动画画面分析与分镜头设计、动画场景设计、摄像基础、动画技法设计。文化修养课模块。

第三学年:分方向的专业课模块。具体方向有:平面动漫创作方向: photoshop 软件操作、flash 动画制作等。三维动漫制作方向:3DMAX、MAYA 等三维软件操作。影视制作方向:摄影摄像、After effects、premiere 等。动漫产业运营与管理方向。影视动漫编剧与编导方向。动漫专业选修课模块:动漫史、动漫策划等。

第四学年:企业实习实训、毕业作品设计。

3.教学模式的拟定

教学制度是招收美术高考生,有条件的学分制。一、二年级采用班级集体授课,在高校使用班级或实验室授课,师资来自学校。三年级部分教学采用小组授课,部分教学采用班级集体授课,以学校师资为主、企业师资为辅。四年级部分教学采用小组授课,部分教学采用个体指导,以企业师资为主、学校师资为辅。

4.教学方法的确定

动漫基础课程模块、动漫专业选修课模块、文化修养课程模块、公共课程模块采用讲授法教学。动漫专业课模块、动漫技术课程模块采用演示法教学。项目课程模块采用实践法教学。实习实训与毕业设计采用实践法、作业法教学。

5.评价机制的确定

考核原则是,理论是否掌握、能力是否形成。所有课程通过考核记学分。理论课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项目课、实习实训、毕业设计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进行考核。在学校授课的理论课、文化课、公共课采用试卷考试。在学校授课的选修课采用作业考察。在学校授课的实验课、项目课程采用实际任务的结果是否完成加以考核。实习实训课程与毕业设计采用专家小组评议进行考核。

(注:本文为2013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校企联合的高校动漫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3B0010)

参考文献:

[1]北京商报.全国已有千所大学开设动漫专业.[Z].http:///20080219/n255233448.shtml

[2]陈林彬.动漫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新闻界,2009(4).

动漫专业论文篇(5)

[关键词] 动漫服饰 专业化培养 交叉专业

随着与日俱增的动漫热潮在我国的迅速蔓延,中国动漫队伍和动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对动漫专业化的舞台展示和动漫服饰设计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动漫服装设计、服饰产品开发及人才培养与国外相比仍然落后,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因为服装与动漫在产业领域上有着较大的差距,在教育领域又分属不同的专业学科,人才培养缺乏跨学科、跨专业的有效平台。所以,动漫服饰设计与动漫人才专业化培养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一、动漫服饰市场与就业前景分析

动漫是指借用服装、化妆、道具等通过真人扮演来还原动漫作品及动漫游戏中的角色。假扮成真的动漫具有强烈、直观的视觉冲击效果。

动漫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美国迪斯尼创建首座迪斯尼乐园,为招揽游客,聘请人来装扮成“米老鼠”供游客拍照合影。这些“米老鼠”被视为现代的始祖。八十年代风靡日本,随着日本动画、漫画、人偶、形象秀等动漫文化的发展,不仅形成了日本现代动漫文化,也成为了日本一种繁荣的产业。中国的动漫起步比日本、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要晚。1993年后陆续出现在中国香港、台湾,1998年在大陆内地开展了动漫展,这才出现个人动漫。而近几年,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频繁举办的动漫展、动漫艺术节,为动漫爱好者搭建了动漫形象展示和动漫艺术服装展示的大“秀”台,使动漫比赛从最初少数个体爱好者的个人表演,发展到现在的社团化、公司化的大规模专业化公演。

动漫热潮的兴起,使时装产业与动漫有了广泛的合作,不仅推动了动漫产业的发展,使服装市场得到空前的扩展,同时也对众多领域产生广泛影响。在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法国等动漫产业发达国家,动漫业、设计业、服装业密切合作,从动漫角色的服装设计到具有动漫特色的服饰产品开发,形成了一个设计研发体系,既拓展了动漫衍生产品的发展空间,同时带动起服装服饰制造产业的日趋兴旺。作为一种文化创意产业之一,其市场有着待发展和可发展的无限商机以及广阔的就业前景。

二、学科交叉构建专业化培养平台

目前,我国动漫服饰与动漫仍处于一种模仿阶段,它的“繁荣”仍受制于国外动漫业,专业人才匮乏更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要想摆脱市场需求多、专业人才少、人才培养相对滞后的局面,迫切需要拓宽专业口径。因为动漫服饰是一个包罗万象、满目琳琅的文化体系,它既与动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扮演着动漫中的角色;它又展示着包裹在角色躯体上的衣裳和与之有关的装饰及饰物,与服装服饰一衣相连。而动漫是以服装为中心,以动漫人物为灵魂,通过肢体语言和行为的技巧――穿衣、步法、形体语言、定位亮相等来最大限度地展示角色的魅力和穿着的艺术效果,通过对动漫人物的生动模仿和传神演绎,传达动漫角色意识和审美内涵。因此,动漫是动漫与服饰艺术结合的良好载体。动漫服饰又是伴随着动漫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新生领域( 罗芳林.论动漫中的服饰设计.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是服装设计、动漫艺术与表演行为艺术学科相互交叉的一个新方向。由于研究对象的跨越性,动漫服饰设计与动漫专业化人才培养必须是服装设计学、动漫设计艺术与表演行为艺术等专业学科相互交叉,密切合作。交融专业学科的内容和规律,吸收动漫、服装、表演等专业学科特长和精华,使动漫艺术向服装设计延伸,同时将成熟的服装设计理念融入到动漫表现环节中,形成动漫、服装、表演专业学科之间的协同效应,才能探索动漫服饰设计与动漫专业化人才培养独特的规律。

比如:动漫的设计是以动漫人物为范本的,追求强烈的个性审美特征,其表演的情节人物模拟要求达到形神俱备,表现服饰与人物角色形象要求和谐,这些与动漫、服饰文化密切相关的因素,给传统服装设计学和动漫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动漫设计以动漫人物为范本,动漫角色设计的服饰,就必须符合服装设计“针对具体对象”的要求,遵循现实中的服饰设计的规范,可以借鉴服饰设计理论及原理;动漫角色服装又不同于传统服装,它针对动漫作品或动漫游戏中的特定角色,或唯美可爱、或讽刺幽默,并融入动漫夸张、变形特点,各部分尺寸偏离了人体工学,各部件的搭配缺乏季节的逻辑,服装上面的图案也不仅仅是装饰,而有着强大的故事背景(罗芳林.论动漫中的服饰设计.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因此,动漫、服饰以及动漫行为表演艺术,在设计理论上的密切联系,使得这三个专业学科存在着理念上的重合和专业学科上交集的可能。

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的优势在于,一是基础宽厚,知识面广:必须掌握或了解三个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知识的交融,产生新知识:将三个专业学科的知识,相互交叉融合,成为新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的萌发点,更容易有所创造;三是专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产生综合能力:彼此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在实践中拓宽知识面和宽厚的基础,有利于形成综合能力;四是能力的创新性,通过三个专业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融合而达到对原来的知识、能力的超越,即能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来思考,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迸发;五是知识互动、互补:专业学科的交叉、融合极大地拓宽了科学研究的视野,丰富了专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专业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三、动漫服饰设计与动漫专业化的课程设置

如何搭建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平台,具体课程如何设置,课程内容如何安排,课程结构怎样铺设,课程的标准又应该如何制定……。诸如此类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对动漫服饰设计与动漫赖以生存的课程环境进行认真研究,调整、整合和创新服装设计、动漫设计相关课程,拓宽和延伸所涉及到的表演、化妆艺术,以及装饰饰品、道具等专业领域,建立动漫服饰专业化的课程体系,推动专业课程建设。

1、课程设置宗旨:

按照跨专业学科课程融合的总体思路,整合动漫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以及表演、化妆、道具等专业课程,构建以动漫、服装艺术设计为主,其它相关专业为辅的相互依托的交叉专业学科体系。

动漫专业论文篇(6)

一、国内动漫受到特殊时代的政治文化影响,出现停滞不前

由于中国动漫片的发展历程与中国整体文化发展轨迹一致,都深受特殊时代政治文化的影响,在20世纪60,70年代一度停滞不前,在世界动漫片的发展总趋势下,显示出严重滞后的局面。但毕竟中国动漫曾有过“中国动漫学派”的辉煌,中国动漫师精湛高超的技艺一直为世界动漫界所折服;因而,与中国动漫实践的一流技术、二流故事、三流产业相对应,长期以来中国在动漫理论研究上的最大成就也局限于技术技艺的研究。除每年出版的《中国电影年鉴》中附属有中国动漫片生产及发展的概述,另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散见于期刊杂志外,纵览中文动漫理论研究成果,尤其是专著,大多是与动漫技术知识和指导相关的内容,关涉动漫技术的研究占据了中国动漫理论研究的主要空间,当然这也与中国的动漫技术在世界动漫界的地位相当。

但中国动漫要以动漫产业的形式快速发展,这种研究状况急需要改变,因为动漫理论和动漫实践存在着互动关系。随着中国动漫产业的起步,尤其是动漫产业被列入“十五”规划后,动漫理论研究开始呈现春意,动漫理论研究领域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部分非技术的动漫基础文化理论专著和论文,在动漫技术教材中也开始出现阐述动漫文化观点的走势,总结近年来的动漫理论研究

祝普文教授于2003年主编出版的《世界动画史(1879- 2002)》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世界(包括中国)动漫历史和现状的专著,也是中国较早得到课题资助的动漫史研究。两卷本的全书分总论和分论,总论对动漫片的定义、动漫的制作、动漫的形态、动漫的产生和发展、动漫的艺术特征、动漫的功能和效用、动漫的产业链等有关动漫的基础理论问题和基本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祝普文教授在动漫的价值功能研究中,提出了显性效用和隐性效用的观念,认为动漫片的娱乐功能、商业功能、实用功能归属显性效用;审美价值、意识形态载体功能则分入隐性效用,进而提出正是“(娱乐目的)建筑起动漫的产业平台,带动了一系列相关联的产业链的正常运作”的观点。分论钩沉索隐,用独立的四编分时期详细介绍了美国、俄罗斯、日本和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的史,每个时期的代表动漫作品的内容、摄制人员并附以影片评析,对经典动漫则设定专节阐述,资料较完整,全书配图几千幅,具有较高的学术及资料价值。在祝普文教授出版《世界动画史》(中国卷)后的两年中,中国又出版了两本中国动漫史的专著,一本是2004年张慧临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另一本是颜慧和索亚斌著写的于2005年出版的《中国动画电影史》。2004年,张慧临的硕士论文《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集结成专著出版,此项研究得到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国家课题的资助。作者研究回顾了中国动漫艺术的历史进程,将中国动漫史分为开创期、发展期、特殊时段、复苏和转型再创业时期,分别概述各时期的制作情况和特点,在介绍中国动漫故事时对部分典型动漫形象做了造型介绍和个性评述。

二、国内动漫缺乏一定的审美特征

在回顾20世纪中国动漫之所以在国际动漫界获有“中国学派”之誉时,张慧临认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并贯穿于此后30年的中国动漫创作的风格特征可以总结为审美特征的两元性和功能特征的教化性,并对审美特征的程式化和意象化及功能特征的教化性进行了例举分析和说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搜集了中国早期动漫漫画、动漫电影和动漫先驱的一些珍贵图片资料。

三、风格的陈旧

由颜慧和索亚斌著写的《中国动画电影史》(2005年)是“百年中国电影研究书系”中的一本,其中的《中国动画电影史》是对动漫专题史的独立研究,按照中国动漫发展的历史进行脉络叙述,表述了对中国动漫历史观念的融汇和整合。在分时期介绍中国动漫概况和阶段特点的同时,还对每个时期的部分优秀代表动漫作品进行了主题内容、造型设计和风格特点等方面的分析,其中对部分动漫形象的造型、背景设计、动作设计和音乐创作做了介绍。在“总结和回顾”中,书中将中国动漫作品的题材分为了“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成语、寓言故事’,、“宣教片”、“童话故事”、“现实题材”五大类;对中国动漫的民族化风格的成功探索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中国动漫的现状进行了思考。《中国动画电影史》是对中国动漫片系统研究的尝试,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和资料价值。

四、艺术特征的缺失

2005年8月,许靖和汪扬同期编著出版了《读动画—中国动画黄金80年》和《读动画—世界经典动画》。前者将20世纪中国动漫起源至20世纪90年代近80年的中国动漫史大致分为七个阶段,简洁地归纳和生动地评述每一阶段的动漫生产状况和特点,搜集整理了中国动漫史上93部动漫。后者分动漫电影和动漫电视剧两章节介绍了29部外国动漫。两书以半文学半资料汇编的笔调介绍了每部动漫的内容和生产班底,包括有些动漫的幕后花絮和获奖情况。其后的2006年,有一本较高文化分析价值的动漫专著出版,就是陈奇佳的《日本动漫艺术概论》专著中,作者选择日本动漫为具体的分析个案,在对日本动漫与漫画艺术的探讨中,作者从艺术的特性和艺术表现手段方面分析了部分典型的动漫形象,并以此来讨论动漫艺术的生成机制与当前文化产业的关系问题。作者认为,日本动漫无论从艺术水平还是从动漫产业发展的成熟性而言,在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综合地看,日本动漫所到达的艺术境界,迪斯尼作品也不能望其项背。在介绍了日本动漫6个阶段的发展要略之后,专著分4个章节分别从史诗的品格、现代生活的反映与反省、狂欢精神、动漫叙事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日本动漫作品的艺术特征,提出从日本动漫看中国动漫发展的根本问题的观点,对中国动漫艺术问题进行了包括“艺术问题乃是动漫产业的基础性问题”、“动漫绝不是道德的图解”、“中国动漫须认真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戏剧性强的故事创意应成为动漫作品艺术构建的核心环节”、“必须重视各种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必须认真考虑动漫接受对象的全民性特征”、“需重视行业知识的表现与介绍”、“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学习不是简单模仿”内容的九议。陈奇佳的这本专著具有较高的动漫理论建树。

五、创意的缺乏,无法满足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

景宏的论文《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日本学刊》,2006年第4期)讲述了日本在平成萧条时期,日本动漫产业在曾经盛极一时的金融、地产、制造业难以重振的一场社会经济文化的大转换背景下,由一个原先被轻视的大众文化,凭借其出色的故事、生动的形象、高超的影像技术,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占据了三分之二的世界市场,出口值超过日本钢铁等工业品,并在经济上产生连锁效应和雪球效果的“发家史”。提出动漫及其衍生物的成长,是以创意为资源,实现了极少耗能,不影响环镜,既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要,又能增强国家软实力发展的观点。用日本在“失去的十年”中完成了无形资产的增值的动漫史案例,为中国动漫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六、国内动漫产业的独立性不够明确

动漫专业论文篇(7)

一、国内外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动画制作历史悠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曾风靡一时,我国动漫受众多为孩子,而动漫产业发达的国家,动漫早已面向整个社会群体。当我们开始认识到动漫是一个产业的时候,欧、美、日、韩的动漫已经大规模地进到我们的市场当中。所以当我们的动漫行业开始起步的时候,既有借鉴又有压力。

(一)国内和国外动漫产业差距

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在业内人士交流过程中,谈到国内和国际先进国家差距问题时,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动漫游戏产业不缺资源,不缺资金,也不缺人才,但缺原创,缺产业,缺产业链,缺品牌,缺精品,缺大师。一些业内人士更多的体会是,搞动漫游戏产业一定要追求原创,一定要追求品牌,一定要有自己的价值定位。我国和动漫国际大国,比如美国、日本、韩国相比,我们的产品品质不高,产品不够丰富,产生世界影响力的作品还不多。特别是我们的产业效益不高,产业链比较短。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动漫市场的直接消费群体约有5亿人之多,蕴含极大的潜力。但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盗版、原创培育机制不全、评价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二)国内原创动漫周边产品的开发

动漫产品其实可以涵盖包括漫画、动画、游戏及其他衍生产品,这些衍生品之间能够实现互为转化,形成上下衔接的多元化产品。也就是说,原创动漫作品的跨界开发,可以衍生出数额巨大的消费点。比如美国一部投资4500万美元的《狮子王》,其衍生产品收入就高达 20 亿美元。但我国目前大多数动漫制作商和生产商一般只是靠发行来赚钱,动漫作品的盈利空间极为有限。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香港“红筹之父”梁伯韬旗下意马国际以8亿多港元收购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衍生品版权管理方动漫火车集团,成为香港公司对内地动漫企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笔并购交易。巴啦啦小魔仙,洛克王国等衍生产品也都在积极发展中。2012年中,腾讯游戏又基于旗下泛娱乐实体平台——腾讯动漫发行平台,与集英社和万代游戏达成战略合作,不仅引进11 部经典漫画的电子版权,同时也将经典漫画之一《火影忍着》改编为网络游戏《火影忍着Online 》。

二、国内高等院校动漫周边设计人才培养

众所周知,从2010年到2012年,动画专业已经三年被亮了红牌。是因为该专业存在就业危机。但事实上,行业内外总是在讨论动漫高端人才匮乏的问题。目前我国开设动漫专业的本专科院校已经超过1200所,动漫相关专业达到1877个。当前无论是高校还是从事动画方向的人都难以摆脱对技术操作能力过分追求的怪圈。动漫人才的培养已经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瓶颈”期。而相继而来的动漫衍生品市场的繁荣,值得我们关注。

(一)国内高校动画周边设计专业开设情况

上海设计学院院长吴小华在接受中国文化报采访时认为“除了动漫衍生品开发过于滞后之外,目前动漫衍生品开发缺乏的专业团队,也是动漫衍生品市场不尽如人意的一个原因。动漫衍生品的设计迫切需要专业人才,而目前国内市场上从事动漫衍生品设计的,多半是从其他设计行业转行而来。动漫衍生品缺乏专业化的设计团队。据我了解到国内除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动漫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等少数院校开设动漫产品设计方向相关课程外,几乎很少开设动漫衍生品设计的专业课程,致使动漫衍生品产业链比较单一。纵观我国高校动画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大部分动画专业院校对衍生品设计不够重视,对它的发展潜力认识还不到位,从而使动画衍生品开发领域的人才缺口问题更加突出。

(二)我院动漫周边设计课程教学

动漫周边产品的成功,首先在于外在形态,也就是动漫形象是否让大众欢迎。这不仅考验设计者的基本美术功力,同时要考验设计者对动漫产品美学原则的了解。本门课程是在学生大三时开设的,他们已经掌握了设计基础相关理论知识、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二维/三维设计软件。完全能够准确的做好动漫形象的表达工作。除此之外,本课程还要围绕周边设计流程讲解包括卡通玩具的造型设计、玩具材料及工艺学、玩具造型及结构设计、玩具模型制造、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点。我院动漫周边产品设计工作室,着眼于动漫周边产品的开发,研制和生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这个过程中营造一种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高校开设动漫衍生品设计工作室,同时吸引其他设计公司参与到动漫衍生品设计,推动动漫衍生品的设计和品牌推广。”

同时,通过项目课程的实战教学,在“交融式”校企合作机制下,教师深入到校企合作基地,深入了解现代企业生产过程,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针对现场存在的生产技术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明显提高,充分弥补教师队伍的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学生到校企合作基地,直接体验企业现代化大生产,顶岗实习或参与企业研发工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成果涵盖了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单幅和多格漫画、插画图书;设计开发动画电视剧、动画音像制品等。我院技术成功案例包括将动画元素和雕塑相结合,历经两年研发的《动画基础造型》卡通模型教具,有效填补了国内动画专业基础教学用具的空白。还有将动画设计原理和动画检验仪器功能结合,自主研发《动画专业可视化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课件,填补了动画专业教学软件的空白。

小结:

2012年的7月份文化部联合财政部、广电等10个部委下发“十二五”时期动漫发展规划,与“十一五”相比,主要希望围绕动漫品牌来做产业。同年11月文化部又下发一个文件,是关于国家动漫品牌建设与保护。可见国家对动漫周边产品开发的重视程度。培养相关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高校动漫专业开设相关课程。这样能够保证从事动漫周边设计者,在系统完善地对衍生产品进行策划、设计、运营的同时,时刻注意把握市场的新动向,设计出即保持自己的设计风格又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参考文献:

[1]罗文茜:《动漫“新大陆”——国内动漫衍生产品开发现状及高校动漫教育面临的挑战》,装饰,总第179期。

动漫专业论文篇(8)

二、成都市高校培养动漫专业人才的对策建议

其一,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动漫专业人才的创意思维。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概念,是“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行业”。①要将动漫专业学生培养成原创性动漫人才,首先要培养其创意思维,提高其创意意识,提供其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创新欲望。成都市各高校应大力加强文化艺术素质教育,邀请艺术家来校举办各类艺术讲座,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还应增加创意课程比例,举办校园创意活动,通过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引导相结合,激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其二,培养创新实践型师资力量。高校培养动漫专业人才,创新实践型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团队除了要对课程理论知识有深刻认识,更要具备实战经验。成都市各高校可以聘请在动漫企业担任过管理职务的优秀人才担任学生的导师,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需求的良好对接。其三,加强校内外实践合作基地建设。成都市各高校对动漫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密切关注本市动漫产业的发展。通过动漫行业协会、动漫企业、学校联手合作,直接参与和推进动漫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强调文化艺术的市场化、商业化,而在知识传承和文化创新的本质要求下,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又必须确定重视实践的观念,建设培养创意人才校内外合作培训基地。”②成都市各高校应搭建校级动漫产业研发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动漫专业论文篇(9)

动漫设计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在各方面都还很薄弱。所以通过加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学科建设,提高本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学科建设的表现是专业设置,而专业的基础是学科。从发展顺序上来讲学科要先于专业,无论是专业划分还是课程设置都要在学科的统筹下。一直以来,各类别的专业院校视自己为象牙塔,一味追求学术理论的提高,弱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产业发展急需的是技术人员。中国动漫产业想要发展必须要走中国特色道路,需要一批极具创意的从业人员,为我们开辟出一片新天地,然而动漫产业更需要大批具有实践技能的人才,将创意转换为产品。2000年,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只有北京电影学院,每年的毕业生寥寥无几,同时约有一半的学生在毕业后没有选择去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各类职业院校和高校纷纷开设了动漫设计专业。然而在教学中,本科高校偏重理论知识研究而忽视技术的可操作性,职业院校过分强调操作能力,忽略理论基础学习,并将操作能力简单理解为几种软件的学习,无论是哪种都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河南省共35个高校开设了动漫设计专业,商丘市开设动漫专业的有商丘师范学院、商丘工学院两所,商丘学院在2012年申请开设。部分高校动漫设计课程设置属于“撒网式”,将所有设计的课程门类全部开设,这就导致了学生学到的东西多而浅,如何依托河南动漫产业发展基地进行人才培养以及高校和职业院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是目前各开设专业高校主要需要攻克的内容。首先,学科建设需要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通过自身的学习与提高,教师可以讲创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带入课堂中来,进而加速了学科整合。其次,动漫学科是讲究实践的学科,而服务于社会需求的实践需要熟练的技术,最终是将这种技术转化为物质财富。而物质财富可以循环投入到学科建设中去。最后,学科建设还需要有强劲的硬件支持,建设有先进设备的实训实验中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多的参与到实践中去。

地区动漫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方向

(一)优势与政策保障

动漫专业论文篇(10)

一、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娱乐的需求开始不断增长,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由生产型主导社会向消费娱乐型主导社会过渡,包括动漫游戏在内的数字娱乐及文化创新产业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国家相关动漫产业政策相继出台,动漫产业已俨然成为当今中国炙手可热的朝阳产业。据统计,2009年全国共制作完成322部国产电视动画片,共计171816 分钟,比2008年增长31%。而相关这一数据从1993年至2003年,国产动画片的生产数量仅为46000分钟,平均每年动画片的产量不到4200分钟;新开播了4个专业的卡通卫视频道,即北京卡酷卡通,湖南金鹰卡通、上海炫动卡通和广东嘉佳卡通。国内动漫产业发展迅速,上海、长沙、广州、深圳、杭州等78个动漫(动画)产业基地(园区)已初步形成。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地都将动漫游戏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给予大力扶持。如深圳提出建设“创意设计之都”和“全球创意城市”的目标,推动动漫产业、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上海以游戏企业为龙头,四大基地全面推进,引领长三角文化创意发展;杭州以动漫为特色,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发展大文化产业;成都以手机游戏为重点,引入著名企业集群打造“西部娱乐硅谷”。动漫产业基地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动漫产业的迅猛发展。

一大批动漫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诞生,动漫产业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众多实体产业,如浙江的中南集团、广厦集团、横店集团等民间和国际资本纷纷进军动漫产业;动漫产品及相关收益大幅度提高,一项专项调查显示,2008年北京市动漫运营收入已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了10.1亿元,而杭州动漫产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也达到了5.14亿元;每年的动漫展会更是热闹非凡,据统计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共有美国、法国、丹麦、日本、韩国等4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参展人员达到了161万人 ,这些现象似乎预示着中国的动漫产业真正进入了春天。

然而事实证明这些表象只是虚假的繁荣,是政策催化的产物,中国的动漫产业并没有取得实质上的进展。动漫产业链是指围绕动漫产品的融资、制作、发行、播出、衍生产品开发与销售等活动组成的相互依存的产业链。动漫产业利润的70%以上都来自动漫衍生产品开发与销售,动漫衍生产品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了动漫产业的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上,国内动漫产业相对国外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国内动漫产业收益主要来源于播出版税、稿费或加工费等,仍然停留在一个非常基础的层面上,这与美、日、韩等很早就把目光放到动漫衍生品所带来的巨大回报上的战略眼光不可相提并论。2004年,日本从动漫播出和动漫相关产品获取的收入已超过90亿美元,其中,动漫衍生产品收入为56亿美元,占总收入的62.2%,同年,美国动漫产业总收入56亿美元,其中衍生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70%,而我国在该年度动漫产品的全球收入仅有1.8亿美元,其中衍生产品的收入为0.36亿美元,仅占总收入的20%。

近年来蓝猫、喜洋洋和灰太狼、腾讯QQ等动漫形象的衍生产品开发和销售使得国内动漫衍生品市场有了长足进步。蓝猫衍生产品涉及音像、图书、文具、玩具、服装、鞋业、食品等十几个行业,其全国专卖店有2400余家。十七个大类6000余种衍生品2003年销售收入达20亿,创汇2000余万美元。但相比国外动漫知名企业,仍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动漫衍生产品的落后局面。以迪士尼为例,迪士尼由卡通形象的经营发展到依据卡通形象制造玩偶特许经营,并通过“迪士尼专卖店”向市场直接推出与迪士尼相关的产品。迪士尼的产品种类已达2400种,迪士尼专卖店800余家分布在9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迪士尼品牌的消费收入就有21.93亿美元。并在全球建立了5个迪士尼乐园,为其带来99.25亿美元的收入。

二、我国动漫产业人才现状

导致我国动漫产业落后的原因很多:缺乏原创作品、播出渠道过窄、版权保护不利、产业链不完善等,而究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长期的动漫人才策略尤其是动漫高等教育的不完善导致的,只有不断地完善动漫人才高等教育体制才能起到釜底抽的效果,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动漫产业的各种疑难杂症。国内动漫人才缺失是制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首先是动漫人才总量不足。中国电视家协会卡通艺术委员会数据表明全国动漫人才需求量约为15万人。而目前我国专门从事动漫产业的人数仅为1万人。

其次是某动漫产业通才的缺失。由于我国动漫产业长期从事OEM,人才结构明显不合理。国内动漫人才集中在技术制造领域,而创意、角色、编剧人才和专业的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人才培养上的缺陷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截止2007年2月国内有447所大学设立了动漫专业,1224所大学开办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设计动漫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达6.4万人,在校学生46.6万人。但由于师资严重短缺或者人才培养观念的问题,当前动漫教育的课程设置上还是以技术为先和培养低端技术人才为主,培养高技术运用和创新的研究生、博士生严重不足,在创意、营销方面的人才也有所忽略。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尽快改变,不但严重影响我国动漫教育的质量,而且会危及我国动漫生产和制作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有就是高端人才匮乏,其主要原因是动漫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一方面,大部分国内一流的动漫制作人才都在为国外动漫产业打工,从事动漫原创的人才并不多。另一方面,由于动漫产业收入较低,导致大量人才转行或者是身兼数职来稳定收入,相当多的动漫专业毕业生从事网游等其他行业,这也给国内动漫制作带来许多困难。

三、我国动漫产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建议

我国的动漫产业迫切需要有更多的具备资本眼光、市场研判能力的专业运营人才,成为企业核心人物;需要更多的具备坚实文化素养的创意新锐、掌握最新研发技能的专业设计人才加盟制作团队;需要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按照市场需求和和动漫产业的发展趋势,完善动漫产业人才培养机制、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结合在动漫产业现状、动漫高等教育现状及动漫产业未来发展要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动漫产业通才的培养

加强培养精通动漫产业管理各个价值链环节的人才,一方面,高校在源头上为企业培养专门的动漫产业通才,给企业开发动漫产品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才能把整合动漫产业变为现实。另一方面,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高校的深造,掌握产业运作的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为动漫产业的整体运作提供战略指导。

2.加强动漫产业各环节专才的培养

进一步加大力度培养动漫产业各环节专业人才,如动漫文学、动漫传媒、动漫衍生产品开发与设计。通过动漫产业通才的运作,实现不同类型专才之间的无缝对接,最终促进动漫产业蓬勃发展。

3.建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机制

加强与动漫企业的互动,充分发挥动漫企业和高等院校的积极性,支持动漫企业与高等院校共同建设动漫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为企业培养真正需要的人才,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教育,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养一批面向动漫产业的多层次、实用型、复合交叉型的创新型人才。

4.高校及研究机构应加强对动漫产业研究以及相关教材的编写

现有的有关于动漫产业的理论研究和书籍绝大多数只限于动漫产品设计的方法,与动漫前期创作、动漫传播以及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与营销方面的书籍少之又少,这种状况不利于高等院校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整个动漫产业的发展。高校及研究机构应加大资金投入及教学研究力量丰富和完善动漫产业各领域的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以期推动动漫产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永新:动漫衍生产品营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R]: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

[3]郑林:世界动漫产业发展概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动漫专业论文篇(11)

二、河南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教育改革措施

第一,全面评估专业设置,严把动漫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关。高职院校要对动漫专业教育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确保专业方向设置的合理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一要紧密关注当前动漫市场的发展走向,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发展目标;二要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合理分配理论课和技术操作课的时间比例,加强学生的实训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动漫设计和制作;三要引入评价机制,每个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测试,严格要求学生的作品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作能力;四要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聘请动漫公司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动漫技术创作指导,组织有动漫基础的年轻教师到动漫公司分批培训和进修;五要加大动漫专业的教学设施投入,确保有足够的教学设备让学生进行动漫学习和创作。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核动漫专业设置条件,认真分析和评估动漫专业办学水平,严把动漫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关,针对“三率”(录取率、报到率、就业率)低的学校,逐步削减其动漫专业的招生计划甚至取消其动漫专业的招生资格。

第二,积极推进校企联合,实现产学研对接。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主观需求。校企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动漫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而且有助于企业储备高质量的人才,帮助高职学生实现毕业和就业的无缝衔接[4]。同时,校企合作不仅能解决高职院校师资不足和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还能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不断提升河南省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河南华豫兄弟动画集团联合中州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高校,启动了河南动漫产学研校企合作联盟,充分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与优势互补,构筑了动漫技术研发、人才培养、项目制作为一体的合作平台,为河南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第三,实施灵活的考试、考核方式,扩大人才培养范围。高职院校的动漫专业教育应采取灵活的考试、考核方式,扩大人才培养范围,招收更多有潜力的学生。2012年河南省启动了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参与试点工作的7所高职院校中有4所学校开设了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此项试点工作不仅提高了学校的招生自主性,还能使学校招收到具有专业资质的学生。教育主管部门应允许更多的有实力的高职院校参与单独招生工作,高职院校也应把动漫专业纳入单独招生工作,扩大招生范围。此外,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动漫专业的成人教育及相关的认证培训工作。成人教育入学门槛低,适合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进修学习。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有侧重性,针对学员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缺乏相关理论知识的实际情况,多开设动漫专业基础理论、本土文化(特别是河南文化)知识、动漫制作流程等提升学员专业素质的课程。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聘请行业专家,开展动漫专业的认证培训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动漫专业人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