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2:44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1)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1]。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目前教育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园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来源于生产实践,生产实践需要理论知识指导[2]。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培养的园艺专业人才,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科学实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3]。只有加强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教学,才能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实践教学的形式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园艺专业课程除相对应的正常的实践课教学,各高校的培养方案中基本都设置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专业见习、学年论文实验、毕业论文实验和毕业实习等培养模块进行实践教学,进一步促进理论内容的消化并指导生产实践。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园艺专业都拥有本专业的实验室、校内教学基地、校外教学基地,基本可以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来配合理论教学,但是存在实践教学受学校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排课的限制较多、距离园艺作物生产园较远或交通不便等不足,不能灵活地与当地时令园艺作物的生产紧密结合。为此部分高校大胆创新,推出很多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如校企联合式、订单式、工学交替式、产学合作式、“三位一体”模式等[4],有效地提高了实践学水平。

 

二、关于实践教学的调查反馈

 

1.已经毕业学生的调查反馈。对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4届园艺学专业57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仅有4名同学尚未就业,就业率达93%,其中约占73%的毕业生选择留在高校所在省份工作,但是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从事园艺或相关行业的学生仅为38%,就业现状满意度为50%。从事园艺或相关行业的这部分学生,对于是否坚决从事园艺专业态度不坚定,认为要看待遇情况做决定。

 

他们认为:以前学校安排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对于目前的工作非常有帮助,能够帮助其在短时间内胜任目前的工作,希望学校能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办专业,让学生能够经常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部分学生还提出目前校企合作培养园艺专业的学生,还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管理体制不健全、与专业内容相关度不高等不足。

 

2.在校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的调查反馈。对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5届园艺专业51名参加完毕业实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6%的学生认为,在学校所学专业技能与本专业工作应具备的技能大致相同;67%的学生对合作单位旳岗位安排、工作环境、发展现状感及提供的薪酬待遇比较满意,很快能胜任新岗位;33%的学生感觉有压力,对专业课程没有认真学习而后悔,表示需要努力学习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新岗位。

 

他们普遍认为,毕业实习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企合作,在短时间内收获颇多,不但提高了专业水平,还了解了企业文化和园艺产业现状,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不足之处就是时间短暂、参与的内容太少,如果毕业实习的时间能延长到一年,就能参与一个园艺作物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完整过程,效果会更好。

 

3.合作单位的调查反馈。通过走访大量校企合作单位,调查得知各单位均急需大量园艺专业人才,也愿意与高校合作,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合作单位对所需人才的标准主要有以下方面:能结合天气的变化进行园艺作物的田间管理、对进行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能利用专业知识正确操作、能灵活多变地解决生产当中出现的问题、能发现问题。

 

用人单位对园艺专业人才实践动手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高校对园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必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其成为实用技能型专业人才[5]。

 

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实践动手锻炼得多,基础比较扎实,对园艺行业的工作比较感兴趣,从业后比较固定。而实践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工作兴趣不高,从业后容易频繁换岗位。高校与合作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对园艺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改革冲击力比较大,校企合作教学将更有利于学生就业后对新岗位的适应。

 

三、建议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就业影响很大,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更稳定地参与到园艺行业中。优化实践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删旧补新,做到精内容、重应用、强素质[6],都可以加强实践教学。部分高校给学生建立标本园让学生管理[7],贯穿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和技能操作实践教学;加强与周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完成专业实训实践教学、科研创新实践教学和生产实习实践教学等措施,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8]。

 

部分高校以实习环节作为切入点,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延长实习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育种、田间管理、加工、销售等各环节[9]。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园艺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加强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对于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企业紧缺人才,完善相关企业人才输入渠道[10]。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2)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延伸,其能够通过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与应用能力。在高校园林艺术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的园林艺术专业素质培养具有重要辅助作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园林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做好对当前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意义重大。

1 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必要性

1.1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改革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能够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供支持。因为园林艺术课程是一项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如果园林艺术课程只是一味地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或者因为客观原因导致实践教学水平与理论教学水平不匹配,就会让学生在园林艺术课程学习时,难以正确接收到园林艺术课程知识的信息传递,进而对园林艺术课程产生错误的认识,以至于让学生成为了实践能力较为欠缺的“园林艺术理论人才”,这对于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及其未来职业发展都极为不利。学生要想真正地学好园林艺术课程,就必须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从实践中领悟到理论知识的内涵,使园林艺术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可以相辅相成的发展,为学生的园林艺术专业技能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提高学科教学效果

对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能够为提高其学科教学效果提供支持。园林艺术课程作为园林工程在教育体系当中所开设的专业学科,其对于专业园林艺术人才的培养具有关键影响作用。从园林艺术学科的社会性质与职业定位来看,其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要满足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双向发展,因此高校园林艺术专业课程必须要摆脱掉传统教育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充分重视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让其能够在高校园林艺术课程中与理论知识内容相辅相成,为学生的园林专业素质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园林艺术学科教学效果的进步提供支持。

1.3 积极推动专业进步

园林艺术课程作为园林工程在高校教育阶段的教育表现形式,其在高校教学中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园林艺术专业人才,还能够积极推进园林艺术学科及园林工程技术进步。因为,园林艺术课程是以园林工程的专业知识结构、工作模式为基础而开设的学科,所以说园林艺术课程与园林工程之间具有非常直接的联系,而实践教学作为园林艺术课程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来发现更多、更好的园林艺术视角和园林工程技术,为推动园林工程进步发挥出重要动力支持。

2 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 教学目标的改革

想要实现对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必须先做好园林艺术课程教学目标的改革,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直接指导和最终目的,其在高校教学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指向性作用。虽然,当前的高校园林艺术课程正在通过增加实践课比重、改革实践课教学方法等途径来逐步改善实践课程在园林艺术课程中的地位,但如果不先做好对教学目标的改革,那么无论投入多少资源进行园林艺术实践课程改革,其效果都难以达到最终目标,所以说对园林艺术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改革是实现促进高校园林艺术课程进步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专业管理者都应充分认识园林艺术课程中实践课的重要性,明确实践课在园林艺术课程中的作用,进而将原本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为辅或理论实践双向发展的教学目标改革成为以实践课程为主,理论课程为辅的教学模式,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方面来体现出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以实践课程模式接触园林艺术课程的同时,给予他们一个更为直观的学科认识,树立起他们内心中以实践为主的园林艺术知识学习观念,为园林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真正发挥出实际效果。

2.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作为园林艺术课程的知识表现形式,其会直接反映出高校对园林艺术课程的认识水平、重视程度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所以要想实现对高校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就必须从园林艺术课程内容人手,通过本质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来带动形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从而更好地实现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园林艺术课程的知识结构、表现形式上,应尽量减少理论知识的比重,多添加实践活动的内容,通过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上的改革,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专业知识,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感受,发现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魅力所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举一反三,学会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园林艺术技能,为他们的专业素质培养提供支持。

2.3 教学方法的改革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3)

一、民办高校园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

民办高校园艺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完整的现代生物科学知识体系、较宽厚的园艺基本知识,掌握较熟练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果树园艺、蔬菜园艺、观赏园艺、设施园艺等方向领域从事现代园艺技术推广、产业开发、经营管理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园艺专业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园艺专业注重“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培养具有基本知识和理论、熟练的基本技能、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园艺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园艺植物生产全过程、管理和科研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园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和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的适应能力。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知识要求: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与园艺生产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掌握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遗传学、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掌握园艺场规划设计、园艺植物栽培、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等方面的技能;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园艺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表达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3.素质要求: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4.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主干学科为园艺学,核心课程有蔬菜栽培学总论、蔬菜栽培学各论、果树栽培学总论、果树栽培学各论、观赏园艺学、设施园艺学、果蔬贮藏加工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

5.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见表1。实践教学总学时为1348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48%。

二、“六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专业实践使学生掌握园艺作物的种类与分类、生长发育与调控、园区规划与管理、良种繁育与选种育种、设施栽培、采后处理、果园、菜园年工作历的制定等生产全过程,了解市场营销方面的初步知识。摒弃“黑板上种蔬菜、栽果树”的理论讲授,构建园艺专业“六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图1)。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践体系、综合实训体系和毕业实践体系构成,重点体现在六个方面(六位一体),在时间跨度上大致是由低年级(1―2年级)向高年级(3―4年级)伸延,在实践的深度、广度和实际应用范围上也是由简单向复杂、综合发展,逐步形成由浅入深、由室内分析验证到生产实际应用,具有梯形结构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课程实践体系的特点

1.课程实验中基础课实验有基础化学实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植物学实验、化学实验等,在第1―3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实验,有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农业气象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农业微生物实验、遗传学实验和土壤肥料学实验,在第3―5学期开出;专业实验如园艺植物昆虫学、园艺植物病理学、生物统计及田间试验设计、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果蔬贮藏加工等课程的实验在第5―7学期开设;其他如设施农业、果树和蔬菜3个方向选修课则分别在第6―7学用开设。基础课实验主要是进行分析测试、以验证理论,掌握试验研究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实验的任务则是配合专业课,解决理论教学中的实践性问题,并逐步为综合运用奠定基础。

2.教?W实习包括植物学、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和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在第2―5学期执行。集中在校内完成理论和实践课中季节性强的实习内容和参观调查,如进行病虫害情况调查、农业气象观测、园艺作物种类识别、物候期观察和教学标本制作。

3.园艺专业实践课是结合园艺作物生产特点而设置的一门实践技术课,集园艺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与实践操作于一体,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总学时240,在第3―7学期开出,内容包括果树、蔬菜、设施园艺的生产与经营,课程综合了基本技能和各项操作技术,三者有机融合,组成园艺作物生产基本技能的主体。

(三)生产实践体系的特点

生产实践体系包括实训课和实践课(包括社会实践)。实训课从大二开始每个学期80学时;实践课在第4―7学期进行,每个学期64学时。根据蔬菜、果树的生产季节安排学生在校内基地从事园艺作物的生产管理,对周边地区园艺作物的生产状况进行调查,参观科研、生产基地,开展园艺产品市场调查和分析。通过训练,较系统地掌握生产管理技术。

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2―3年级,主要是利用假期结合农村园艺作物的生产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和科技咨询,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生产,解答园艺生产者提出的技术问题,了解农业发展和对专业技术的需求。

(四)毕业实践体系的特点

包括毕业实习和创业教育,安排在第6―8学期,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因人而异,力求毕业论文与经济建设和农村实际相结合,分类开展科学研究、生产实践调查总结、专题调查和示范推广。毕业实习在第8学期进行,时间8周,安排学生到科研单位从事试验研究,去生产基地从事实地生产和科技推广应用,熟悉园艺作物生产、采后处理、贮运加工和上市流通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强化训练,努力提高毕业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毕业论文要求全员进行,毕业实践则一部分到招聘单位锻炼,另一部分进入生产管理环节,实行“模拟承包制”,给学生分地块,让其自己种地、施肥和栽树,自己管理,明确责任和义务,承包到人、到组,放手让学生参与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按农业产业的特点,划分为三个模块,学生以其中一个模块为实习的主要内容,兼顾其他一个或两个。三个体系之间相互衔接,彼此协调;在时间跨度上由低年级向高年级延伸,在深度和广度上由简单向复杂,综合发展具有梯形结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实践教学的层次性(阶段性)

第一层次(增强感性认识阶段):主要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学生一进校就接触专业。内容上安排种类识别、基本农事操作,使其了解农作物的种类、生长发育过程、生产用具、园艺设施和园艺植物的生产过程。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 S68-4;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8.061

《观赏园艺学》是长春科技学院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修的专业课程。研究观赏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研究综合运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以实现优质、高产、周年均衡供应观赏植物的生产、管理、应用和经营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1]。它是培养园艺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极为重要和必要的一门专业课程。是深入掌握课程精髓和实践技能高度融合的重要教学环节,对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就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 《观赏园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性质和目的

《观赏园艺学》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观赏植物栽培与育种的基本原理、专业术语和操作技能,能够培养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2],能够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生产能力,锻炼学生在实际生产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2 《观赏园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到位

本课程实践教学效果受气候条件、生产季节、教学环境、实验材料、园艺设施、经费条件等多方面限制,使实践教学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2.2 实践教学计划和环节不够完善

教学内容安排不够科学,时间安排过于生硬,质量无法保证。师生互动环节不够,多数仅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最重要的实践操作。

2.3 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不严谨

教师和学生皆偏重对理论成绩的要求,实践环节考核方式不科学不严谨,导致学生重视程度有差距。

3 《观赏园艺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法

3.1 积极筹办“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

当前实践教学由于经费不足、资源紧张等原因,教学效果不理想,筹办建设“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与其签署协议、挂牌合作,可使企业和学校“双赢”。通过签署协议和挂牌的形式建立长期合作、定向培养,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企业也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直线式课堂”[4]。推动“产学研”合作,以岗位实践促进专业学习。

3.2 优化实践教学计划和环节

本课程实践教学包括综合实验、实习和实训三大环节。鉴于教学内容受季节、环境等条件制约,在实践教学中可灵活安排三大环节开展时间,使实践教学的开展更加丰富、科学而严谨[5]。比如,生共同走出课堂现场教学到育苗温室、植物园、花卉市场及其风景园林区,或使学生亲自管理观赏植物的周年管理等,都有助于提高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学会思考、比较、总结和归纳,使实践教学内容直观化、生动化,从而提高实习效果。

3.3 制定严谨且灵活的考核方式

结合我校最新版的人才培养计划,针对本专业教学现状,课程总成绩包括出勤、平时表现、实践报告。出勤率不得低于20%,否则没有期末成绩;平时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动手能力、课后作业(作品)三个部分;实践报告要求及时上交,记录准确。通过以上要求,大部分同学能准确独立地进行常见观赏植物的识别、繁殖、栽培、管理等工作,实现从学校到就业的无缝对接。

4 结语

《观赏园艺学》是园艺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有一定特色。学生必需通过实验、实习和实训这三大环节的综合操作,才能深入理解理论,用于指导生产。针对本课程现状和植物生产需求,促进了教学模式的转变,进行了系列改革与创新,校院系大力支持,师生配合,走出一条新型、特色的《观赏园艺学》的教学新路线,使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针对《观赏园艺学》课程在我校实际开展情况,以培养长春科技学院园艺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协作精神、实践技能、创新意识为目标,本文提出一些教学改革建议,以期为其他植物生产类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孙铭,辛丽红,周金梅.《观赏园艺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交际,2015,(08).

[2]周英,赵俊伟,张子戌,范如永.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文教资料,2008,(12).

[3]薛梅.园林专业“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03):98.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236-02

1 园艺专业的发展趋势

园艺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当前我国园艺产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因而对园艺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必须适应这一变化趋势,进行积极的改革、探索和创新,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2-4]。本文结合我校开设园艺专业的工作实践,对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2 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园艺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太窄,过分强调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忽视“宽口径、广适应”的“博才”教育(通识教育),从而导致了学生专业知识面较窄(如观赏园艺专业学生缺乏应有的果树和蔬菜学知识等),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现代综合集成的系统思维能力与触类旁通、驾驭不同知识的能力,组织管理经营知识能力较弱,尤其是缺乏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不强,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局面[5-6]。因此培养什么样规格的人才成为新世纪高等园艺教育的关键议题,我们认为只有大力培养园艺创新型人才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7-9]。

3 林业院校园艺专业特色及专业定位

观赏园艺是园艺专业的特色,木本园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和果树园艺是林业院校园艺专业的优势。无论是在科研还是教学方面,均将木本观赏园艺(盆景赏石、根雕艺术)、果树园艺和绿地规划设计以及特种蔬菜栽培与加工作为重点,重视木本园艺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盆景赏石、根雕艺术为优势项目,尽量突出林业院校的特色和优势,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产、学、研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 林业院校园艺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园艺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与创新人格的人才。以及熟练掌握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还具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富有幽默感、独立性强、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良好个性品格特征。园艺创新型人才除具备坚实的园艺专业知识技能与一定的创新精神外,还应具有良好的社会交际才能,完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高组织领导才能,懂经营,综合协调能力强,熟悉市场分析与经济学原理等等[10-11]。

5 园艺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等农林院校应当积极探讨建立全新的园艺人才培养方案,大胆进行系列课程综合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考试方法等各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园艺专业人才[12]。

5.1 实施素质教育,注重个性发展

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统一高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与个性特征,正确处理好知识结构的“专”与“博”的关系,分类发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与潜能。

5.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积极性以及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复合而成的统一主体的作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5.3 加强实习实践教学

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应重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实验与实习,建立良好的园艺实验教学基地与校外基地,应建立相对独立的园艺实践教学体系。在园艺实验场应积极争取条件,安排学生从制定生产计划到栽培管理以及采收处理全过程均由自己动手操作,以不断提高学生园艺栽培学、育种学、保护学、商品学等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在重要的生产季节,合理安排校外实习、参观、调查。高标准要求学生毕业论文,让其从实验论文设计、实验过程、结果分析、论文撰写、报告等方面独立进行,以使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5.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应不断注重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个性培养,学校可以定期采用集中培训、讨论、派出学习、进修、在职培养、自学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业务水平,实施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积极“导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性思维、开放性思维)、类比思维等去探索未知,开拓未来,使学生不断由知识的继承者向知识的创新者转变。

5.5 优化课程设置

对现有的园艺专业课程进行重组、优化,在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应加大学生选修课程的比例与灵活性,鼓励学生选修园艺专业相关课程外的一些课程,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为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参加社会实践与科技下乡活动,不断煅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等。

6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6.1 专业定位合理

本专业的定位符合社会需要,切合我校实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6.2 办学思想明确

林业院校园艺专业办学思想明确,专业定位合理,基本符合国家和湖南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制定了专业分期建设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

6.3 符合社会需要

在确定专业定位的过程中,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园艺专业的现状和人才需求,在对全国有关高校园艺类专业办学点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在多数农林院校中相继开办了园艺专业或专业方向,但培养的人才尚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对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据统计[13-16],全国各地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如各级林业局、农业局、园林局、城建局、农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林大中专院校等单位从事园艺的专业人才匮乏,每年人才需求缺口达5000-10000人。可见,在林业、农业等专门院校中设置园艺专业,并加大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形式相适应的客观需要。

6.4 课程体系富有特色

确定了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制订了密切相关又自成体系的培养方案。

6.5 教学方法先进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以利于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强调理论的学习,又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结合生产科研项目进行实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7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分析

7.1 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从课程设计看,能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园艺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园艺专业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刻苦认真,善于思考,成绩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平均成绩为80.5分,平均70分以上占97.8%。

7.2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是重要的实践环节,对选题、选配指导、指导职责、文本规范化、评分标准和过程提出了监控。重点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并通过检查和评估加以落实。具体指导过程中,尝试改革指导模式,变单个导师指导为多个导师相互渗透的群体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有效提高了综合素质。

7.3 思想道德与身心素质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思想品德与文化素质总体情况良好。园艺专业学生中有85%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每年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一是通过科技扶贫、文化宣传、支持扫盲、社会调查等形式,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活动;二是学生利用假期参加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宣传广告和社区活动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4 社会需求

近十年来,花卉产业、生态农业和城市绿地建设的大规模发展,社会正需要大量具有园艺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良好,一次就业率达80%以上,其中男生100%就业。

总之,通过近几年的改革,我校已初步建立了新的农科园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专业的外延,而且更丰富了学科专业的内涵,给农科专业赋予了崭新的活力,使新专业渐显出厚基础、宽口径、多学科、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特色,从而大大增强了专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OL].省略/jiao_yu_fa_zhan_498/20060323/t20060323_133480.shtml,2005-07-28.

[2] 教育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基本情况[N].中国教育报,2002-7-30(4).

[3] 教育部高教育司.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4] 孙中范.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A].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2002-2003 年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罗正荣.新一轮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36-340.

[6] 柳李旺,章镇,侯喜林.等.新形势下园艺创新创业人才特征及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1.增刊,36-38.

[7] 许学明.高职教育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56-58.

[8] 吴会昌,李凤光,高丹,等.园艺专业主干专业课新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24-25.

[9] 孙红绪.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8):35-36.

[10]邹佩文.园艺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7,(1):123-124.

[11]教育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基本情况[N](中国教育报).2002,7,30.第4版.

[12]吴善超.基础研究创新与人才培养[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9,12-14.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6)

100多年来,我国园艺专业高等教育从最初的蔬菜、果树或花卉等单一的学科门类,至1998年国家教育部将全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按照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人才的教育改革方向,将原有的果树、蔬菜和观赏园艺专业合并为大口径的园艺专业。目前,随着社会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我国各大农业类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园艺专业。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园艺专业成立于1958年8月,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成立初始,园艺专业包括蔬菜和果树2个学科,归属内蒙古农牧学院农学系,在1960~1965年归属植保系,在1965~1988年,重又划归农学系,在1988~1998年归属园艺系,在1999年,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林学院合并成立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专业重新划归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2004年增加了观赏园艺方向。到目前为止,园艺专业经过数辈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已建成蔬菜学(自治区重点学科)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园艺学一级学科1个,蔬菜学、果树学和观赏园艺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并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野生特有蔬菜种质资源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1个。

目前,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园艺产业将不断的深化。在这一时期,社会将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必然要求一些高素质、高技能、懂经营和善管理的园艺人才。近年来,我国园艺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已成为高等农业院校培养的主要对象,其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以及高等教育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我国园艺高级人才队伍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农业高等教育的成败以及社会对农业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整体评价。而园艺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科学试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虽然各高等院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笔者针对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实践与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1.1,1办学规模扩大的同时增加了园艺专业学生实习的难度。目前,大多数高等农业院校热衷于扩大招生、办学规模、兴建基础设施、购买科研仪器设备等“硬件”上,而在人才培养、教育和教学质量提高等“软件”上的投入较少。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本科院校一般处于从属地位,这与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基地有很大的关系。而大多数农业院校新校区建设及空地利用等都会考虑占用校区内的园艺实习基地,将学校就近的基地取消或迁往较远的地方,从而增加了园艺专业学生实习的难度。目前,该校正在土左旗的海流图和土右旗的职业技术学院建立500hm2和100hm2的实习基地,建成后可有效地解决各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但这2个基地据呼市有30km和150km的距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

1.1.2学生招生规模扩大,实习基地的设施、设备配套不完善。我国从1999年开始扩大了高校的招生规模,而一些学校在招生数量增加的同时配套的设施、设备没有跟上,导致学生在实习的时候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集中在667~1333m2地的空间,每组只有一些简单工具,有的还无法做到人手一件,大多数学生只能“袖手旁观”。

1.1.3部分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认识不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专业教师由于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分配给实践教学的课时相对较少,存在应付式完成实验实践环节的现象,而且所开设的实验课内容单一、与实际生产脱钩,和现代园艺发展的新技术和新趋势差距较大,同时所开设课中验证性较强、综合性实验较少、针对性较差,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只是按照试验指导手册按部就班的完成试验,试验中缺少独立思考环节。最后的考核大多数都以撰写实验报告为主,根本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从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差,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园艺产业的要求。

1.1.4实践经费投入比例较小。目前虽然多数高等院校增加了总体实习经费的投入,但物价上涨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了均摊到每个学生的实习经费较少,从而使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大大降低。而园艺专业本身实践性较强,黑板上种地根本不能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1.2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普及化,高校招生规模已经达到一定的数量,但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相对滞后。该校的教学资源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2.1实验室空间不足、仪器设备老化。近年来该校用于科研的实验室面积有所增加,但用于本科教学的实验室面积基本没有变化甚至有所减少。学校虽然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买新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但绝大多数都用于研究生的教学或教师科研,很少对本科学生开放,导致用于本科教学的设备落后且数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本科生实验中往往会出现一组学生的人数远远超过规定的人数的一倍至数倍的现象。

1.2.2建设中的基地还未达到实习要求。从1999年以来,学生人数在逐年的增加,但校内及距离学校路程较近的教学基地面积在逐年的减少,不能满足学生的课程实习需求。虽然校外基地和距离学校路程较远的教学基地面积有所增加,但由于新建基地配套实施跟不上,实用性较差,同时存在学生校外实习的安全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的需求。

1.2.3从事实践教学的老师能力有限,人员缺乏。由于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多从事科研、行政任务工作,很少从事实践教学活动,而新进的年轻教师学历高、实践能力差,导致了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和教辅人员严重不足。

1.3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缺乏实践性

园艺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没有熟练的动手技能,就不能解决园艺生产的诸多问题,纸上谈兵,黑板上种蔬菜、果树和花卉,算不上合格的专业人才。

1.3.1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实践课的比例较少。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园艺专业的教学计划都沿用20世纪的教学计划,甚至是20~30年前的教学计划,这样的计划与实践严重脱节,即使是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也多少会涉及到公共课学时多、专业课学时少、“看人定课”、实践课学时少、“工学结合”不突出等问题。就该校来说,公共课学时占理论课学时是61.2%(包括公共课平台、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而实践课占理论课的22.5%,占总学时的18.38%,但现在大多数高职类的园艺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的学时在总学时中已超过50%。

1.3.2实践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教师都是各大高校博士或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缺乏讲课及实践指导的经验,同时动手操作能力也较为欠缺。据不完全统计,中部、东部高校园艺专业的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约占81%,而西北部也占到53%。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授课基本是“书本――黑板――笔记本”或“书本――幻灯片――笔记本”的模式,虽引入了多媒体教学,但课件内容层次不齐,有的只是书本内容的简单重复,有的课件内容甚至是十几年前的内容,使教学和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很难学到实践中真正的内容,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一般能力较差,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也是造成本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实践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信息不畅通、水平难以提高,即使学校提供进修的机会,但部分老师也会由于刚刚成家或小孩年龄小而放弃进修机会;再有部分教师满足于已有的工作状态,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力度不大,这也是目前农业院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且已经成为园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限制因素之一。

1.3.3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科研创新能力,实践技能低。现有的高等园艺教育体系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尚显不足,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实验等环节,从而使学生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较差,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影响到硕士研究生生源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园艺事业后继人才的培养质量。

1.4园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

1.4.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①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距离城市较远,交通不便利,单一服务教学,既不能真正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生产科研的需要,起不到示范作用,缺乏真正的专业服务平台;②受到教学计划、内容和条件的限制,校内实习基地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③实训内容落后,由于教学计划的落后,导致实训内容与用人市场严重脱节,难以满足市场需求。④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目前该校的实习基地管理存在2种模式,一种是实习基地由系里管理,另一种是由学校的科技园区管理,这两种管理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系里管理和科技园区管理都较粗放,两者没有有机结合,互相之间还存在沟通不畅的现象,各按各的思路在发展,没有做到科学统一。

1.4.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①校外实训基地多数是“人情”基地,既不能持久稳定,又不具备可控性。对于企业来说,效益为重,它没有培养学生的义务,因此作为校外基地的企业对学生实习不会投入太多,实训条件和效果无法保证。②学校与企业共建互赢基地数量少,几乎微乎其微。由于学校注重学生培养,企业注重经济效益,两者目的不同,在经营理念上存在分歧,在实习共赢上必然有一定的难度。③缺乏真正满足实践教学体系需要的校外基地“互补群”。由于目前的大多数农业类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实力较弱,和企业联合,对企业的科技支撑力度不够,因此无法形成有效的“互补”。④很多学校在校外开拓试验、实习基地,由于距离学校远、交通及管理不便、经费不允许等具体原因,许多教师望而止步,无法真正开展田间试验,大部分课题只能以盆栽或简单试验取而代之,造成学生毕业论文工作量偏小,设计不合理等现象,学生论文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

2 改善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2.1提高学校各环节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经过10多年的大学生扩招,各农业高等院校在硬件建设上已经得到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办学条件、学校规模、招生人数等方面。但随着上学人口的逐年减少,目前部分高校已出现了大学生招生质量下降、人数减少等问题,今后高校的发展已不再是拼“硬件”,而是拼“软件”,即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等。因此高校应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加大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力度,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购买相应的实践教学仪器和设备,满足学生实践教学要求;同时对实践基地较远的地方,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及管理措施;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

2.2改革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实践性

针对目前教学计划落后的问题,各高校因组织相关的教师,深入企业,考察各类企业的生产现状,调查人才需求情况,根据考察结果,聘请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一起将栽培、育种、植保和采后等各门主干课程的实践部分进行相应的调整,力争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园艺专业教学能够适应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要求。

同时,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进企业带薪实习,主要完成种苗生产、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园艺植物整形与修剪、设施园艺植物栽培管理等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可针对园艺植物季节性的田间管理内容,因地制宜地制订实习内容,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园艺植物生产管理的基本技能,掌握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做到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再有,还可开展合作社经营和管理等创新实验,提高学生管理园艺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最后,还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3提高教师实践素质

学校可以定期采用集中培训、与相关企业联合、考察等多种形式,使教师能够深入实践、了解企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尤其对于新进教师在做好岗前培训、提高其对教师师德的认识同时,需安排到企业实践锻炼半年到1年时间,然后开始少量代课。并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对教学质量高并不断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并取得较好成效的教师,要在职称评定、奖金分配等方面给予倾斜。

2.4控制在校生人数,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园艺学院(系)在招生时应当提高园艺专业学生的报考分数,从中选择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进入高校接受园艺教育,同时也可以吸收其它专业的优秀学生转入到园艺专业学习。只有提高园艺学院(系)的门槛,严格控制园艺专业学生的数量,才能保证该专业学生的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5参与科学研究,拓展实践范围,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园艺产业科技化只有通过园艺专业人才培养得以实现。园艺专业学生不仅要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科研进展,还应当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完成从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研究与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整套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研究技能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前参与不同类型项目研究,拓展实践范围。

2.6加强试验、实习基地的建设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7)

二、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加强指导教师管理

园艺专业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实地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新疆各地州、县电大来说是切实可行的。但是由于部分地州、县电大的重视度不高、投资力度小,使得园艺相关单位不愿意和电大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导致部分实践基地的说法有名无实,因此建立相关的合作机制,维护好实践基地是非常重要的。新疆地域辽阔,农业生产气候资源优越,适合葡萄、哈密瓜等园艺作物的生长,被称为“瓜果之乡”,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农产品近百余种。如阿克苏地区拥有家喻户晓的“糖心”红富士苹果,阿克苏电大可以和知名的国家有机果品生产基地—红旗坡农场合作,学生在其基地里即可完成对红富士苹果相关课题的集中社会实践任务。除此之外,新疆的特色农产品还有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哈密的哈密瓜和大枣、库车小白杏、精河枸杞、伽师甜瓜、焉耆茴香、吉木萨尔大蒜、下野地西瓜和南疆喀什、和田的石榴、巴旦木、薄皮核桃、无花果等。各地电大均可结合所在地的园艺产业特色,和园艺相关公司、政府部门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合作基地的园艺作物管理,通过与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接触还能使学生了解到最新、最实用的管理技术,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由于各地州、县电大具有园艺背景的教师资源匮乏,目前多采取聘请当地其他农业类高校或者事业单位有园艺学科背景、达到一定资质的专业人员来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指导教师的水平和责任心是关乎电大学生完成社会实践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需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和考核制度。对于指导学生出色的指导教师可以在待遇上有一定的倾斜。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指导教师的管理方面可以借鉴其他省级电大的经验,例如福建电大在探索园艺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过程中,充分利用园林教学基地的力量,积极争取和当地园艺相关政府单位协作。他们通过聘请合作的福州市园林系统的部分高级工程师参与实习管理,组成以园林局总工程师、教学基地以及福建电大的园艺专业责任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织学生按地域和工作单位为单元,分成若干实习小组,分散到各个实习点进行实习,每小组均有一个指导教师带领,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基地为依托、以实习为核心的生产实习管理体系。

三、合理、系统地安排社会实践

新疆电大园艺本科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集中安排在第四个学期,时间安排在每年的5月份或者10月份,为期五周。集中一段时间完成实践环节固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并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例如塔城电大2011秋园艺专业的学生,全部来自园艺行业,只能利用周末进行社会实践。要集中五周的时间来完成实践任务是不现实的。除此之外,时间安排与园艺作物的生长周期存在矛盾。园艺植物生长周期长,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并不能较好地观察作物的生长全过程,会受到植物季节性生产周期和环境的影响,很难使实践教学中的各项技能训练与生产实践相统一,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形成一种技术应用上的脱节。因此,要合理、系统地安排社会实践,打破常规,灵活安排。在制订社会实践计划时需提前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社会实践可以穿每学期的课程实践中,结合在课程生产实习中学习的内容,不断积累材料和数据,为社会实践做准备。如前所述,拥有特色农产品的地州、县电大在学生社会实践的选题上可以缩小选题范围,结合当地的产业优势,集中力量组织学生完成高质量的社会实践。

四、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

新疆电大园艺专业的学生由于年龄、职业特点、学习需求等不同,使得对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不同,不能像普通高校一样开展实践教学。普通高校的学生社会经验少,理论知识较好,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外的实习基地进行实践,采取统一提交实习报告的考核方式。电大则需针对系统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实践方式和考核方式。以博州电大为例,目前有80%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和专业相关,20%的学生从事的职业和专业相关性较小。因此结合不同的学生人群,可以设计灵活的考核方式。

(一)对于从事和园艺生产相关工作且成绩较好的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可以结合自身岗位完成社会实践,考核方式以调查报告为主。成绩一般的学生需要结合在实践基地的生产实习,以实践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对于在工作岗位上有重大创新或做出较大贡献的学生,可以免修免考,直接获得社会实践的学分。

(二)对于从事园艺相关管理工作的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可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调查等方式了解本行业,考核方式以文献综述或者调查报告形式为主。

(三)对于本职工作和园艺专业不对口的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需要结合在实践基地的生产实习,以实践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8)

园艺类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学以致用,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根本保证。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已把技能实训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专门环节,其中主要包括蔬菜栽培、果树栽培、设施园艺、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等。通过实习,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为深刻。

1 园艺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训

课程实践包括每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实习等内容,是提高课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

毕业综合实习是学生在完成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课程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实习是专业实习、工作实践与择业紧密结合的纽带,目的是使学生在实习期间选择并获得就业的良好机会,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经过深入了解园艺植物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育种手段等,用所学专业知识加以分析判断,为撰写毕业论文和进行毕业设计作好充分准备,为最终就业创造良好机遇,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2 目前园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实践教学资源紧缺

园艺类专业是由原来的果树、蔬菜、花卉3个专业合并而成的,这样可以增加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但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需要安排的课程和教学内容都很大程度增加,相应也增加了实践教学量。再加上高校增多,连续扩招等原因,导致社会实践教学资源出现严重不足。

2.2实践教学深度不够

由于受教学资源短缺的影响,很多实践课程难免出现走过场、浮于形式的现象,更多的是带学生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下生产过程,并不能真正满足学生亲自动手的需求,也违背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

2.3实践教学体系不合理

目前,高校实践教学有课程实践、专业劳动、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但由于受实践条件的限制,各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尽相同,出现实践教学安排时间衔接不合理,内容安排不全面,出现空当和重叠等现象,不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3 在园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广泛推广日光温室的重要性

3.1我国日光温室的发展背景及现状

日光温室是当前园艺生产的主要设施,也是现代化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日光温室设施从节能、环保的发展战略,在我国已发展多年,它的发展给我国传统园艺、畜牧、水产和农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我国农业现代化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和锦绣的前景。是集现代化农业、农业新型材料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它集中了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土地利用率高、劳动生产率高等特点,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也是世界各国提供绿色食品的重要措施,同时拉开了我国园、林、蓄、牧、渔百花齐放的序幕。

3.2日光温室的战略意义

目前,由于全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的影响,各国均把节能技术放在首位,而日光温室设施作为一种高效节能园艺设施悄然而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局部地区开始在冬季利用不进行人工加温的日光温室生产耐寒蔬菜。80年代中期,在原有基础上又全面改进,尤其是各项节能保温技术和节能保温材料方面,使得在我国寒冷地区,在完全不加热或有及少量加热的温室内,实现了严冬季节生产喜温蔬菜瓜果的突破,推出了“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日光温室产业作为我国设施农业产业中的主体,近20年来已成为种植业中效益最高的产业。它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蔬菜淡季供应、增加农民收入、节约能源、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安置就业、避免温室加温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平衡了我国南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全面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3.3日光温室在园艺类实践教学中的利用价值

日光温室从诞生就是作为设施园艺服务的,而现在已成为世界上园艺生产的主要设施,其种类繁多,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市场广阔,应用上也非常灵活。基于此,它本身也成为很多园艺专业的学习内容之一,也是园艺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场所,日光温室在选材上有塑料膜、PC板材、玻璃等,对场地要求不高,高校可根据自己的校园面积和学生数量选择合适的建造面积,无论是在教学和实训中都有很大利用价值,且建造可行性高。

日光温室的研究涉及很多领域,包括农业、环境学、工程学、能源利用学、热力学、计算机自动化等。在进行果树、蔬菜、花卉生产上的技术也日趋成熟。可以满足园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多学科需要。其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能全年观察各种园艺植物生物学特性,参与蔬菜栽培管理、销售全过程及果树的修剪、嫁接等操作技能;能全程参与苗圃地的准备,种子播种、种苗的出圃及销售全过程。

第二、学生能参与各类盆景的造形、修剪、养护及销售等全过程。

第三、承担《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农业气象》、《花卉学》、《花木学》、《花卉育种学》、《鲜切花技术》、《插花艺术》、《组织培养》、《无土栽培》《园林植物栽培》、《花卉病虫害防治》《土壤肥料学》、《花卉应用》、《盆景学》,等近 20 门课程的实训,实习任务。

第四、学生能直观地了解设施园艺的设施构造,能熟练操作及参与日常维护。

第五、有利于教师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此外,日光温室的建设还能为社会提供面向具有同等学历人员的学历教育,面向下岗人员的转岗培训,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面向企业在职职工的岗位培训等,能起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温室生产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园艺生产的主要方向,高校建造日光温室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阵地,即符合市场需求,与市场紧密结合,又能满足学生大量实践教学内容需要,有利于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使日光温室能更好地服务教学,在温室日常管理模式,园艺植物种植安排、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9)

中国分类号:S6

重庆三峡学院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三峡移民工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诸如库区生态环境治理、农业安全建设、园艺植被恢复、山地城镇园林景观规划等。这些机遇和挑战亟需大量本学科应用型人才进行长期的实践与探索。我校园艺专业作为一个新型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经验不足。目前可利用独有的地理优势和三峡库区特色,以学校教育转型为契机,以专业发展为导向,极力探寻符合本地区特色本专业前景的实践教学模式。

1库区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近年来,学校面临教育发展的重大转型契机,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探索更提上日程,通过实地见习,科研项目的参与,不仅提高同学们的动手技能,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优秀复合型技术能手[1]。园艺专业的设立就是以本科实践教学为主,利用独有的地理优势和三峡库区特色,立足三峡,服务库区,以科研促教学,为三峡库区和西部培养优秀的应用型园艺人才。

2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位

结合库区特色,以省部共建园艺园林实验教学中心、“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发展平台,对于薄弱的实践环节精准定位,狠抓过程控制,加强管理,构建新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训和创新实验”三个层次,以“夯实基础、注重专业、突出创新、重视应用”的原则,构建基于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三峡库区山地城镇园林和园艺,改革实践内容与项目,提升教师科学技术水平,逐步将园艺专业建设成集教学、实训和研发为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3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3.1实践教学需走进企业。市场领域大量的公司和企业比如花卉苗木基地、种子公司、园林工程公司等,这些公司都具有常见花卉、蔬菜、果树苗木的先进生产水平。深入到这些一线企业进行实战模拟训练,在每道工序都有同学们发挥知识之地,这些机会更切合学生将来毕业从事的行业和工作环境。借此平台,同学们可将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应用。通过实地勘测,苗木的动手栽培、田间大棚管理,园艺产品营销等环节,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知识的领会和应用能力,练就本领,积累经验,同时也有了市场利用价值[2]。此外,企业方面也在经营与管理方面得到了技术支撑和减少费用管理的支出。

3.2实践教学需学做科研。每年学院教师都有部分科研项目,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跟随导师做科研课题的工作,来发挥所学的理论知识[3]。比如实验的操作,仪器的使用,温室大棚苗木的培育和养护,园林方案的设计程序等。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锻炼,更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能深切提升学生分析问题,激发创新思维和提升具体解决问题能力,既有助于学生毕业论文的开展,又为后期的考研深造打下基础。这样一来,实践教学效果明显,也达到了专业培养的目标。

3.3实践教学需深入社会。学生利用暑假、走基层、三下乡等活动时间,通过社会实践,调查山峡移民带来的库区消落带生态安全问题,植被资源恢复、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走进基层,深入一线,使学生真正接触园艺作物在一线生产中的具体环节[4]。结合社会问题,三农问题,与专业相关的生产、市场、流通和销售等进行调研实际社会中所带来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从书本走入大田生产,在真正的生产环节中掌握部分操作技能,拓展综合训练能力[5]。学生可以亲身观察到作物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查找资料、请教指导教师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结语

本校园艺专业以立足三峡,服务库区为遵旨,依靠自有的区域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通过长期的实践教学方法的摸索,不断积累经验,大胆革新,从而使改革成果更有利于库区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和特色,为库区培养大批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园艺人才。

参考文献

[1]钱春,刘察君,尹克林.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250―252.

[2]张楠.园艺园林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lo(5):30―31.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10-02

园艺是国内外科研与教育的重要领域,随着中国园艺产业相关国际交流的增多,需要更多的园艺专业方面的人才,特别是英语能力较强的专业性人才[1]。这就要求在校学生或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熟练阅读国外相关的专业文献、新闻,并能够与国际同行熟练地用英语交流,以掌握国内外本专业发展前沿与最新动态,用以指导日后的生产实践。

一、园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教师英语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热情不高。国内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师一直由本专业教师担任,专业教师一般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虽然专业功底深厚,但英语教学技巧与水平有限,教学仅停留在专业英语课文阅读与重点句子翻译层面[2]。教师过分注重科研,忽略教学,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教学责任心不强,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上应付了事,教学质量差。目前,专业英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是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模式,缺少汲取新知识、提高学术水平的热情和动力。

2.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国内农业院校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很吃力,再加上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的学生专业词汇功底浅,很少并且很难进行外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不能够及时获取国际性的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

3.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平庸。当前,各院校开设的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与综合性学术英语之间缺乏衔接性,英语课程大多围绕专业英语词汇及文章内容的讲解,这种教学内容设置忽视了对学生专业英语技能层面和语言层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各高校所用的教材主要有自选原版英文教材和自行选编教材两种形式,自编教材内容编排过于古板、陈旧,还有的教材内容难度偏高或者涉及的专业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满足专业要求[3]。再有,各高校通常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的讲解,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比较死板,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英语语感的培养,最终导致我国专业英语缺乏创新性的局面。

二、本项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特色与成效

作者在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一系列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改革如下。

1.改“填鸭式”式教学为讨论、互动式教学。本次改革主要是扔掉以往“填鸭式”式教学方法,积极采用课堂互动式教学,即每节课留有10分钟的专业阅读时间和10分钟的读后讨论时间。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讲授的重点、难点,设计课堂讨论内容,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析具体问题和个别现象。以小组为单位做出总结,小组间再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分析,最后由老师总结,本次教学改革中运用“互动式”教学取得了很好成效。

2.启发式教学。本次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中广泛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很多园艺专业英语相关问题情境,加大专业英语活动课教学力度。提前布置学生课下阅读园艺方面具有前沿性的科学研究文献,了解国际上关于园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与科研成果,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结合PPT课件进行讲述,个别重点难点由教师讲解、补充。课堂通过启发、小组讨论、总结,对学生循循善诱。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同时增强了课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3.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利用大三学生生产实践,把英语课堂改在实践基地,利用案例的方式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参加果蔬栽培与工厂化生产实习时,教师把预先下载打印好的国际先进园艺产业的设施果蔬生产相关英文文献及新闻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我国与其他国家先进生产技术的差别。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三、提高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1.提升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具有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突显学科的特殊性,做到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背景知识的有机统一[4]。首先,通过英语教学培训与自我学习来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与信息化思维探索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例如,在园艺专业重点培养一名专业教师,专门到师范院校进行英语教学课程与实践经验的学习,提高教师英语教学技巧。提高教师专业前沿领导力,参考网易公开课相关课件准备授课内容。其次,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记录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例如,学校教务处等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每年举行一次全校各个专业英语教学评估或者教学模式改革竞赛,竞赛结果记入教师考核,用这种方法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最后,学校出台相应政策协调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比如担任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在专业及科研成果上考核轻一些,或者把英语改革成果记入职称评定与业绩考核中。

2.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式教学。针对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专业英语教师要通过教学课堂气氛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检验学生的专业水平与英语阅读能力,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个别辅导。课前分组时,每一小组既要有英语好的学生,也要有水平差的学生,要求英语水平高的学生任务要难一些,多一些,比如进行引文专业文献的查阅与阅读等,同时对水平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同时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提高英语能力的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利用小组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其次,专业英语教师利用专业知识雄厚这个优势,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词汇功底与英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国际上园艺方面最新研究动态。

3.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正确选用教材。园艺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应该设置成包括园艺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园艺学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初级学术论文写作,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课堂英语互动交流与讨论活动。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应该设置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由具备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承担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教材选用方面,为学生选用一些内容新颖、并且实用的教材,选用一些各个院校普遍都评价很高的教材。同时,专业教师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多所院校合作的形式为本专业学生自编教材,内容要新颖,难度适中,具有本专业国际前沿性。自编教材一定要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以新颖、实用为宗旨完成教材的编写。

4.采用理想的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彻底实行启发式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采用集讲解、质疑、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手段于一体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5]。确定以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为主导,同时结合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进行园艺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应用多媒体教学分期采用讨论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走上讲台,增加课堂互动时间,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之中。其次,教学中教师要精讲、泛讲相结合,注重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而不是过分地强调英语本身。重点讲授园艺专业词汇,要侧重其专业性与实用性,并要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尽短的时间内掌握它们。最后利用专业实习、实践的机会把英语课堂改在实践基地进行,使科研与专业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结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夺走了学生主动表现的机会,抹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园艺专业英语同样要求教师能够采取新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变过去“一支笔,一个本”枯燥单调的教学方法,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互动,通过同学与老师交流的语言实践,提高英语表达和应用能力。启迪学生应用英语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园艺英语教学事业,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型拔尖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亚灵.园艺专业英语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97-201.

[2]魏湘萍.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对比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12):213-214.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11)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2―0078―01

中专主要以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故特别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本文以中专园艺专业实践课为例,就如何进行创新教学进行探讨。

一、加强中专园艺专业课教学的必要性

1. 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更加优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绿色、健康、美好的生活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特别是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对城市绿化、美化的需求越来越大,艺术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培养园艺专业人才的园艺课程,应该顺势而为,应时而变,将传统的教学实践内容进行改革创新,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园艺实践型、创新型、高素质园艺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着力加大对学生园艺创新理念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 是提升人才素质的需要。正因为定位失准,教法落后等原因,才导致所培育出的中专园艺人才的市场认可度不高。一是基础知识肤浅,基本技能较差。由于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定位和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甚至于有的学生根本不会动手操作,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二是重专一技能而轻综合素质。传统的中专园艺实践课程一般只是注重园艺基础技能的培养,而在园艺市场营销方面却不够重视,导致这些人才对园艺市场运作流程、规律和发展趋势不够了解,更不会预测市场的发展变化,从而降低了市场竞争实力。

二、中专园艺专业实践课创新的策略

1. 科学定位,注重前瞻性。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需定位。中专学校应加强对园艺市场现状的全面深入了解、预测,从而准确地制订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坚持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园艺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园艺人才,坚持把社会实际需要作为园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指南。二是坚持发展眼光,超前判断。在全面深入了解社会需求现状的基础上,要切实摸清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摸清人才需求变化的规律和基本趋势,注重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在准确判断未来发展后,迅速制订目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