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传统漆艺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0 16:15:11

传统漆艺论文

传统漆艺论文篇(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天然漆对器物进行涂装的民族,距今已有七千余年辉煌的漆工艺史。历朝历代每个时期都拥有精湛的工艺,并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留下了丰富的不朽之作,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漆艺发展。然而,近百年来漆工艺在材料技术研究、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产业方面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现代漆艺创作在传承传统方面呈现出断层,曾经璀璨的漆艺在当代面临着形式与内涵观念的缺失异化,在现代方面却没有找到一个新的生长点。这就需要艺术家根据自身的成长环境、艺术创作和生存经验等因素来思考当代人的文化情境与生活境遇之间的关系,在继承传统漆艺的同时探索当代漆艺转化的种种可能性。

一、漆艺的发展现况与其特性

(一)漆艺的发展现状

从7000年前的朱漆髹涂木碗到汉代的漆绘,从唐代的螺钿镶嵌到宋代的一色髹漆器,从元代的雕漆到明清的百宝嵌,可以说漆工艺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存在和发展的,“漆器”在中国漆艺发展史上占主导地位,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虽然千文万华的髹饰令漆工艺更加璀璨,但中国古代的漆工艺主要体现在漆器的实用功能上,而漆器的加饰则从属于器物。而今,由于工业革命的冲击和历史原因,漆艺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与日常的生活不再密切相关,因此丧失了普遍的器用的功能,导致漆器的产业化发展不尽如人意。

(二)漆艺材料的绿色环保性与可持续发展

漆艺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源于天然漆的不可比拟和不可替代性。天然漆在材料上与当今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环保、回归自然的主题是一致的。天然漆是从漆树上采集下来的汁液,漆树是一种落叶阔叶乔木,主要分布在亚洲暖温带和亚热带的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等地区。天然生漆的主要成分为漆酚、漆酶、树胶质、水和其他少量有机物。天然漆经过过滤、提炼可制成茶色的透明漆,将透明漆与色粉相调和,可研制成黑漆和各种色漆,用于漆艺制作。天然漆一经干固就可以形成坚硬的漆膜,具有耐久、防酸防腐等特点,至今为止没能发现任何化学溶剂能够溶解和腐蚀天然漆的漆膜,具有划时代的物理意义。天然漆最基本的功能是一种涂料、一种黏合剂,因此被称为涂料之王,也有“大漆”、“国漆”、“土漆”等美誉。正因为天然漆有着其他任何化工涂料所不具备的众多工艺技法、自身的精神内涵和深邃神秘的光泽和观感,才能得以源远流长。

二、传统漆艺的现代性转换

当漆艺穿越七千年的时光和空间隧道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握住什么,应该如何从传统中找到新的东西,如何用今天的文化眼光及所具备的综合素养和知识能力在当代的知识体系里去重新关照传统?

(一)传统漆艺现代性转换的基础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漆艺的理论为漆艺由传统向现代转换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古代有关漆艺的理论大量记载于经、史之中,最为著名的是明代黄成所著的《髹饰录》,书中总结了四百多种髹漆表现技法,对我们后世的漆艺传播、创作和研究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近代的王世襄先生历经三十余年,对《髹饰录》作了详细的解说,影响深远。沈福文先生编著的《中国漆艺美术史》,朱家谩⑾母起等五位先生编辑的《中国漆器全集》,乔十光先生著的《谈漆论画》,等等,这些漆艺方面的著作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宝藏,为我们今天的漆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中国传统漆艺发展不仅为现代漆艺的转型积累了丰厚的理论基础,更奠定了在材料及工艺技术方面的实践基础。纵观中国辉煌的七千年漆工艺史,历代的漆艺作品几乎汇集了所有我们能够认知的综合材料的使用:木竹、皮革、骨石、金属、百宝等;也几乎汇集了所有我们能够认知的工艺制作手段:描绘、雕刻、镶嵌、磨显、擦拭、推光等。这些综合材料与工艺制作手段在今天仍然不难加以利用,这也为漆艺由传统向现代转换提供了技术实现的可能性。

(二)传统漆艺产业的复兴支持其向现代转型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凝固在传统实用漆艺器物上的艺术价值的重新审视与欣赏,传统漆艺产业出现了复兴的趋势,这也为其向现代转型铺平了道路。当前中国漆艺发展滞后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漆艺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脱离了其“用”的功能性和审美性,延缓了中国漆艺的发展。关注现代中国漆艺产业,不难发现其器型非常有限,缺乏创意,在表现形式上大多仍是沿袭传统,尤其是以明清风格为主,工艺繁缛而复杂,与人们的现代审美趣味产生了日渐明显的矛盾。不可否认,现代工业化手段生产出的器皿,确实有优于漆器的地方,例如价格便宜,生产周期较漆器短等。但漆器产品仍有许多独特的优点:漆器通常是用木、竹等胎料制成,轻便,容易洗涤,不易破碎,绿色环保,且有良好的隔热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特有的美及其深层的文化价值的体现。当代漆艺产业在设计定位上应进一步贴近市场和大众生活,在传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从现代大量的新科技中寻找革新漆艺的方法,使漆艺的材料、工艺技巧和艺术造型等都获得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从而提高漆艺产业的审美价值和产品价值。

三、加强漆文化传播和教育对现代漆艺转换的重要性

(一)漆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首先要建立大众认同的文化氛围。现代漆艺可以借助大众文化的发展,借助建筑、空间、环境、家居等方面发展的大好形势进行广泛传播,从而让漆艺能够得到社会更大范围的了解和认识,引发大众对漆艺的兴趣。漆艺的文化认同要通过漆艺与现代生活的相关性来建立,结合今天社会的生态环境,通过漆艺的魅力来构筑我们生活环境的新形态。其次要拓展漆艺语言的渗透力,通过各种传媒宣传漆艺的文化性质和精神象征,使漆艺的文化特征和语言形态在社会上得到更广泛更深刻的理解,对大众产生影响,使漆艺的文化内涵得以发扬光大。

政府、企业要对现代漆艺发展加大力度予以资助和扶持,建立专门的漆艺博物馆、漆艺收藏馆等并对公众开放;开设专门的漆艺画廊,加大传媒、舆论对漆的宣传和引导;组织各种等级的展览或拍卖,扩大漆艺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漆艺的价值,提高整个社会对漆艺的认同,漆艺就能深深地植根于肥沃的社会文化土壤中。

(二)漆文化教育的迫切性

目前国内设有漆艺专业的高等院校屈指可数,还面临着缺乏资金、设备及师资力量和实习基地等问题,使得中国的漆艺教育和发展受到延缓和阻碍。漆艺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日本和韩国得以很好的保护和发扬。日本和韩国早已在大学教育中设置漆艺专业的学科体系,设有从本科、研究生直至博士的漆艺教育课程,学生们可以在这里接受专业的学术引导、最新的艺术观念和传统的髹漆技艺的熏陶。除此之外,在专门学校和漆艺研究机构也可以接受漆艺教育,在这里学习的目的是使设计、观念和技术能够同时进行,在传统漆艺的基础上对现代漆艺进行创造和发挥,并从生产者角度的教育课程向消费者角度的课程进行转换,把就业与创业相关联。另一个很好的途径是在大学、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百货商店等公共机关和场所开设社会教育等资源的漆艺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可以言传身教,达到广泛宣传和普及教育的目的。日韩两国对漆艺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已经颇见成效,在当前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信息高速传递、科技不断更新的时代,中国应更加重视漆艺教育。

四、传统漆艺的现代性转换的多元化

现代漆艺发展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使现代漆艺充满更多的可能性和创造空间。漆艺自身独特的材质肌理与工艺技术是其他任何媒材和技艺所无法取代的。现代漆艺由传统漆艺发展而来,传统到现代是一个严谨而开放的过程。传统漆艺进入现代空间需要进行观念的转换和表现形式的创新。现代漆艺与传统漆艺在审美标准和制作工艺上有一定的差异,在技法上可以遵循传统的工艺技术手段,但在观念上要融入现代意识。漆艺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服务于生活,因此当代漆艺的发展方向不仅限于工艺美术和艺术方面,鉴于漆艺丰富的表现力、漆材料的兼容性和千变万化的髹漆技法,近年来在展览馆、博物馆、高级宾馆等公共环境,漆艺都从不同维度、多方位地展现这一传统艺术门类的当代面貌。

(一)现代漆艺形态

在现代,漆艺所表现的主要形态及领域:一是纯艺术平面类的漆画。当前中国漆画从材料语言的表达和风格表现上可以归纳为装饰性漆画、绘画性漆画及绘画性与漆性和工艺性综合表现的漆画。二是具有实用和审美功能的漆器。现代漆器在设计上遵循崇尚自然、回归本源的审美诉求,器形更加趋于现代化、简洁化,髹饰方面更加注重个性化、随意化和自然纯朴的情感表达。三是具有三维空间性的漆立体作品。现代漆立体作品在形态上脱离了实用功能而着重展示它的审美功能,将独具东方气质的漆艺表现形式与现代立体造型相结合,是现代漆艺表现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一个飞跃。四是近年来漆艺及漆材料在艺术设计与空间环境方面的应用。只有正确把握当代人们生活环境和审美意识的变化,认识当代居住空间和其内部艺术形式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漆艺的艺术表现力和自由度。由此可见,中国漆艺的内涵已远远超出了传统概念的界定,漆艺创作所蕴含的情感、人性、人文的光辉,个体化的手工痕迹,自然纯朴的情感流露,独特多变、不可重复的人类原创活动力是任何高科技工业生产所替代不了的。

(二)漆艺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漆艺以实用功能为主,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实用需求,到了近代漆艺才进一步显露出它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传统漆艺比较注重造型的完整,传统造型大多工整、严谨、对称,追求完美,注重器物的实用性。就“用”与“美”的关系而言,现代漆艺已从其实用功能中蜕变出来,在很大层面上转到“美”的方面,强调艺术的欣赏性,这是漆艺渐渐淡出日常生活的主要原因。在材料方面,现代漆艺尽可能发挥材质的特性;在工艺方面,有意识地将起皱、断裂、不平、变形等表现形式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装饰方面,不强调过多的装饰,追求漆质、材质本身特有的特性,采用镶嵌、彩绘、堆漆、变涂、莳绘、金银箔等髹漆工艺的既成技法和制作过程中的创新性技法产生特殊的肌理效果,充分体现其自身的自然性、随机性和单纯性,保持并显露手工制作的痕迹,这是与传统漆艺审美上的一个很大差异。

促进现代漆艺的多元化发展,需要从现代审美观念的美术潮流中获取灵感,并将传统漆艺的精髓进行提取重建,借助于漆艺材料的特殊表现力,致力于漆艺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使其重新回归现代社会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之中。

随着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活样式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普遍,人们越发追求一种文化的差异,尤其是对传统的民族的本土的固有的东西,反而会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需求,这种需求对于漆艺来说是一种现代形态的回归。中国人对天然漆的创作源泉和感受有其特有的东方特点和气质,漆艺所表达的精神领域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是中国人的情感和思维的一种深度表达;漆艺从传统来说是源于东方的材料的一种创作行为和形态,更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是浑厚、和乐、幽谷、深邃、静穆、庄严等高贵品质的体现。漆艺作为一种东方传统文化,它的意义远远不止是艺术家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区域文化之间关系的一种需要。现代漆艺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在深入挖掘、弘扬传统漆艺精华的同时,更加关注现代意识和创造性的引入,更加关注漆艺进入人们的生活空间和精神生活,加入与时代同步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理念,使现代漆艺走向更加宽泛、兼容、多元的发展趋势,完成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艰巨课题。

参考文献:

[1]沈福文.中国漆艺美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传统漆艺论文篇(2)

中国古代的漆画,依附于瑟、奁、盘、棺、案、屏风等之上。“并没有出现绘画意义上的漆画,或者说漆画仍然依附于漆器,并没有独立。”中国漆画的独立崛起于20世纪下半叶有其必然性: 一方面因为我国有着几千年传统漆艺的文化积淀; 另一方面受国外绘画形式、思想观念的影响。正如漆画家乔十光所说: “开漆画独立之先河的是越南。中国漆画的独立便是在越南磨漆画的刺激下,在现代艺术观念的启发下,在当代中国漆画家创造性劳动中完成的。”

中国漆画的独立与发展,伴随着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批判浪潮,在一片历史文化的否定与肯定的矛盾中逐步成长起来。从漆画被社会肯定的那一刻起,漆画艺术就肩负着历史的、社会的、民族的责任。怎样把我国悠久的漆艺传统发扬光大,漆画艺术怎样适合时展的需要,怎样保持漆画艺术的民族独特性而立于世界画坛,成为漆画艺术的艰巨使命。不但如此,漆画艺术还要面对当代知识结构的深入化,哲学美学重新定位,美学的价值判断、含义、范畴等方面的挑战。例如,维特根斯坦的分析美学认为“美是什么的简明回答是:美是很多不同的事物,但还没有很好地了解,就把‘美’这个名词用在它们身上了”。分析美学词语的多义性、隐语性、含混性冲击着传统意义上的美学。并正在引起传统美学向人类学本体论美学的变革。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肯定了人类学本体论美学的价值,指出美学的多元化 :“真理是一个由许多方面构成的整体,因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去接近它”。另外,心理分析学的无意识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感知理论、新批评派和结构主义对艺术作品的客观分析等,都在冲击着传统美学,当然也冲击着原有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人们已不满足于外在地解说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不满足艺术是革命武器的规定”。

漆画艺术怎样随着时代而发展,怎样面对传统和现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问题,其研究工作是巨大而艰难的。也许要靠几代人不断地努力才能完成,这也是每一位漆画艺术工作者的使命。

一、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培育漆画艺术的民族独特性

中国用漆的历史悠久,漆工艺的发展是随着技法的创新而不断前进的。中国漆画从一开始便与材料、技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身的制作过程、技巧技法和国画、油画有着本质的不同。漆画的语言特征,离不开“漆”的特性,它是构成漆画语言的物质基础。乔十光说: “在漆海中立定精神。”漆的透明与半透明,蕴藉含蓄、浑厚透泽,本身具有天然之美。漆画艺术的磨与画、平与亮、漆性和绘画性,都是漆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漆性和绘画性的统一便成为衡量漆画好坏的标准。”同时,漆性与绘画性又要分两方面来看,“因为技艺的精湛代替不了精神的创造……不谙漆的特性,离开漆材料和技法,用漆的材料去模仿其它画种,也创作不出好的漆画”。漆画的独特性在于漆的独特性,也在于材料、技法和漆的特殊语言,如“堆雕”、“罩染”、“变涂”、“研磨”、“镶嵌”等。综合来讲,漆画艺术是“漆(漆性)”、“画(绘画性)”、“艺(艺术性)”、“术(技术性)”四个方面的高度统一。这也是漆画艺术区别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别于中国画的“笔墨”。

漆画艺术在纯粹审美意义上的独立相对于国画要晚许多年,自身的审美学也显滞后。但是几千年的漆艺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思想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漆画艺术的立足点,我们可以从中国表现性文艺与传统文化方面一脉相承的关系上来认识漆画艺术的审美意识。中国的文化传统,无论是政治、经济、文艺,还是人生观、世界观都受儒家、道家、禅宗的影响。在以它们为根本的哲学范畴中,又包含了审美的众多观念,因此,绘画、工艺品、文学、书法的一些美学原理无不根源于这个历史传统。民族绘画新形式——漆画艺术的审美意识,也可以以此为基石展开探讨。

中国的艺术既非单纯的表现,也非单纯的再现。美学家李泽厚的观点恰到好处 :“我们可说中国艺术是‘再现’的,但它‘再现’的不是个别有限的场景、事物、现象,而是追求‘再现’宇宙自然的普遍规律、逻辑和秩序。同时又可说‘表现的’,但它表现的并非个体的主观的情感、个性而必须是能客观地‘与天地同和’的普遍性情感。” 这有别于西方现代艺术的那种带有非理性或反理性倾向的,对内心情感乃至无意识的本能的表现。二是辩证法则的自觉运用,如“一阴一阳之谓道”。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哲学中,最富于辩证思想的是老庄哲学,另一个就是《周易》哲学。“中国古代艺术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辩证法则,从根本上来说是以《周易》哲学的阴阳、刚柔等对立面的统一的思想为依据的”。 “中国绘画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则以哲学的方式,通过对远近、大小、高低、虚实、疏密、主次、深浅、浓淡等关系的辩证处理去完成的。”

道家的哲学、美学主张人的自然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不仅是道家、道教的最高信仰,也是全体中国人心目中最高真理的代称”。道家的这种“朴真为自然”、“人心通天心”的人格理想也影响到中国传统的表现性文艺。

此后的禅宗对绘画艺术的影响,正如方立天在《中国佛学心论》一文中所讲的那样,它重视心的顿悟,以内在的体悟为审美活动的基础。禅须悟,画也须悟,达到万法在我,我即万法,也即心物一体的最高境界。禅宗追求恬淡空寂的意境,擅长萧疏简淡的画法,推动着绘画风格的转变。

漆画艺术要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根觅源,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以发展漆画艺术的民族独特性。这也是一项艰巨而且意义深远的课题。

二、漆画艺术借鉴融会中西方文化创新的可能性

漆画艺术创新有几个条件: 一是对传统漆艺的研究,对传统文化观念有选择地吸收。新生的中国漆画艺术,从传统中脱胎而来,便先天地具有东方文化风采。但我们不能原封不动地继承传统,而是要根据现代的知识、观念使传统更加深入化 ;二是要具有现代意识,即所说的时代性、时代意义。漆画艺术从独立的时期来看,它更善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 ;三是要具有开放性。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相互借鉴已是时展的需要。西方现代主义,便是接受东方(如日本的浮世绘)与非洲艺术的影响,而取得发展的。“但是借鉴外来文学艺术绝不能脱离民族文化传统,民族审美意识,去做毫无创造的模仿。”

在此,让我们从中西艺术体验与诠释的过程中去发掘漆画艺术观念创新的可能性。

从中西方审美标准来看,在西方美学史上,美通常被划分为优美和崇高两大类。 而在中国美学史上,美则通常被划分为阴柔之美(优美)和阳刚之美(壮美)两大类。西方的崇高论来源于康德的“外在的星空与存在我内心的道德法则”。美学家沈清松在《中西美学的比较与会通——以庄子为中心的探讨》一文中说,“康德认为崇高是感性与概念的差距,是人面对无限而自觉渺小与敬畏”。“正因为宇宙超出一切可呈现的限制之外,所以包容一切,这就是崇高的定义。”阴柔之美是一种包容广大的、内敛的、柔顺的、静态的美。阳刚之美则是一种“大”美和“刚健”之美,是自然生命生生不息、坚不可摧的力量。

一个惯常的结论是:中国艺术是传神的,重写意;西方艺术是科学的,重写实。“传神,这是我们民族艺术美学的一个很高的境界。”西方的艺术以科学的眼光来面对、分析艺术,重视“法规”、“数”、“比例”这样的观念,这一点与中国的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中西方两种艺术形式又有某些相同之处,如“精神方面的特质”。

作为中西艺术标准的比较与会通,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两种文化体系的区别和联系,一方面还需要拿出兼收并蓄的宽容。漆画艺术的传统与现代结合,借鉴融会中西方文化,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艺术审美学理论的借鉴与吸收,必须要经过本民族的“消化”以后,才能为本民族的艺术形式服务。

三、漆画艺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美学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我们从唯物主义发展经历的三个基本形态来看,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从最初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水、火、气作为世界的本原,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的结构作为世界的本原,再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便是一种科学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形态。

马克思主义美学,就是在其哲学的范畴内,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出来的。艺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显著特点。20世纪下半叶中国漆画的发展,正是伴随马克思主义美学,并以它为指导的。如乔十光的漆画作品《青藏高原》,美术评论家夏硕琦有评语: “掌握了多种工艺技法的基础上,对当代现实生活作诗化认知和艺术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创作出他的艺术语言的。”这个现实生活,就是那一时期的人们对改革以来的祖国繁荣景象、美好山河、各民族风情风韵的一种诗化。对新生活、新社会的一种美好理想的表达。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原有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解决不了目前艺术实际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当代绘画作品中已经有许多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社会效应”范围之外,不再强调艺术的社会功利性,而转向人内在的精神状态、生存状态的表述与表达上,或标新立异,展示个人的主观观念。艺术形式和风格多种多样,主题不再是单一的社会效应,艺术形式走向多元化。他们或者吸收传统,或者借鉴西方现代美学主要从心理讲艺术的观念。

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我们一方面要学会“理解”,一方面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将是一种必然,它必须能够涵盖现时代的特点——高度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使社会文化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21世纪是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漆画艺术将博古通今,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美学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①乔十光:《漆画技法与艺术表现》,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1996。

②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传统漆艺论文篇(3)

【关键词】高校;漆艺;学科建设

中国漆艺在20 世纪下半叶开始从民间进入高校成为一门学科至今已过半个世纪,高校漆艺教育在这半个世纪里,一直成长在各种争论里:一方面是大漆流传了7000 年璀璨瑰丽的传统工艺需要传承和保护;一方面是日用品、陈设品需要产业化的漆创意产品设计;一方面逐渐从工艺美术中抽离成为纯粹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的当代漆画;一方面携各种新媒介而成长起来的漆空间,在漆艺发展的形态上面临着多极化的发展方向,导致的争论是高校艺术教育其他学科不曾有的分歧。于是在各种论文、刊物、研讨会、学术讨论中,高校漆艺教育者往往面对漆艺的前世今生的不同语境和主张而六神无主。我们就试着在这样的多重语境下,探讨高校漆艺在美术教育中的学科建设。

一、漆艺定位不明给高校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带来的误区

漆艺是以漆作为媒材千年来流传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因此一直以来我们都用“漆艺”这个词来统称所有与漆相关的艺术作品与行为。在过去这不成问题,因为漆艺就是指代的传统漆器或漆平面艺术品。但在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文化创意的快速发展,使漆艺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分支与形式,甚至大大地拓宽了漆艺术的外延与内涵,使之走向纯粹的绘画艺术和工业产业化的产品设计等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漆艺大大发展了,但对漆艺这个统称的新的理解没有形成,漆艺等同于传统漆器艺术的理解将我们思维绊住,给本来就“不太景气”的高校漆艺教育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漆艺术”的学科定位决定高校的漆艺研究与发展方向,以及能否培养出好的漆艺术专业人才,学生们进入专业院校后学习漆艺术的培养目标的关键在于学科定位,而学科定位不明确带来教学上的困难,学生学习的误区,哪怕是最早开设有漆艺课程的四川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各大高校都面临同样的难题。造成这样的难题事出有因。漆艺课程最早始建于工艺美术学校,因而,漆艺课程和专业自然就被划分为装饰艺术或工艺美术的学科范畴中,随着其他学科譬如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艺术设计等学科建设的逐步发展,漆艺也就连同装饰艺术、工艺美术等专业一并被划入了设计学科,这样的划分也成了近年来漆艺学科定位中最大的争议与分歧点。

二、国内高校现状

大多数高等艺术院校并没开设漆艺专业,漆艺还仅仅是一门课程,包含在设计专业之中,孤零零地存在。漆艺术是漆技法语言与器物、绘画、空间等结合而成的不同产物,而学科分类的不明确导致漆艺术在教学中的目的性也不够明确,漆艺学习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漆艺教学要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培养学生技法语言、绘画、设计等多方面的素质,而且这几方面都要达到相应的高度。但目前在很多高校的漆艺课程中,工艺、绘画与设计常常都包含在被称为“漆艺”的同一课程中进行学习而显得很混乱,出现这种原因正是因为漆艺的学科定位不明确,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生认为漆艺专业毕业后无对口的行业就业,也无明确的发展前景。而师资、硬件设施不足更导致了漆艺教学模式陈旧单一且片面。

三、正视漆艺术的多元发展方向

现今,我们所说的漆艺术早已不仅仅是漆器艺术,在近几十年来,作为纯粹绘画艺术而发展起来的当代漆画,携各种新媒材而发展起来的漆空间,与新兴发展起来的陈设设计紧密结合的漆产品等漆艺术表现形式早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都日新月异,新媒材的介入也成为漆艺术生存、复兴、发展的必然道路。作为高等院校的漆艺术教育者,我们必须正视漆艺术本身具有多向度的特征。如同我们所说的动画学科早已细分成前期设计、原画、动画、后期合成、动漫周边设计、微型实景搭建、漫画、插画等各种专业,而设计也早已细分成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各种设计学科,仅仅在视觉传达设计这一专业内也细分出版式设计、VI 设计、网页设计等完全不同的各种课程和学生未来可选择的发展方向,尽管它们都基于平面设计的理论,甚至使用一样的软件制作,学习的三大构成等基础课程也如出一辙,但到专业学习阶段都有基于自身特色的完整教学体系。漆艺术也是一样,漆艺在每个方向上都有着无穷的可能性,传承与创新并存的漆器,走向纯粹走向当代的漆画艺术,与壁画、环境艺术相结合的漆空间,与创意产业、新兴的陈设设计紧密结合的漆产品的各个不同课程的完整体系,让学生明确不同漆艺术的学习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是高校漆艺学科建设必须完成的事。

四、明确绘画、工艺与设计在漆艺课程教学中的关系?漆艺术是基于使用漆作为媒介和技法进行最初的学习的,因此无论漆画、漆器或是漆空间、漆产品在最初都会将各种漆材的基本工艺作为漆艺学习的基础课程。而正如前文中提到的问题现状,想要让教师明确绘画、工艺与设计在漆艺教学中的关系,在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时就必须将漆器、漆画、漆空间和漆产品的课程分开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未来发展规划,让学生在学习漆艺的范围内有更清楚的细分。鼓励学生将其他专业进行交叉学习,相互影响和开拓思路。譬如漆画作为纯粹的绘画艺术门类在学习的课程体系中安排更多的造型基础、画稿创作等课程;漆器的学习重视传统工艺的精妙;漆空间更多与壁画专业相互交叉,着重于对三维空间和新材料运用的艺术性研究;漆产品多与陈设设计专业互助,走产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五、结语

漆艺从民间工艺进入系统学科的时间尚短,而漆艺本身对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的要求让它在高校尚未能得到完整及严谨的学科建设,作为古老而年轻的艺术,这一学科就像漆这种媒介一样具有包容性,漆艺最好从美术教育的学科分类开始就正视自身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与已有的师资力量、软硬件设备和自身学校的发展相结合,走适合自身的学科发展道路。

注释:

*本文为四川音乐学院资助科研项目,项目名称:高校漆艺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CY2013019)。

参考文献:

[1]陈若鸥. 路在何方——高校漆艺教学畅想[J].艺苑,2014(6).

[2]张玮. 漆艺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方法研究[J]. 品牌,2014(7).

传统漆艺论文篇(4)

一、引言

中国哲学讲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蕴含着博大的哲学玄机。大漆又名天然漆、国漆、土漆、生漆。漆画是从漆艺中脱胎而来的,是一门独立的传统绘画形式。漆的凝重、华贵、高雅给人以静穆之美;漆的含蓄、蕴藉、多变,给人以神秘之美。但是,进入当代艺术发展的时期,漆画却停滞不前、没有体现当代性、绘画性、潜在的精神内涵。

二、当代漆画的特征

当代漆画在继承传统技法、材料的基础上,运用独特的色彩语言、丰富的材料,大胆地引入其他艺术表现技法,漆画的表现内容及手法,都呈现出更为多样的形式和特点。

2.1 材料的丰富性

材料是漆画作品的物质基础,现代漆画大量运用了新材料、综合材料,丰富了漆画艺术的表现力。漆画作者运用了聚氨酯合成漆和腰果漆,带来了许多新的发现和创造。品种繁多的合成漆具有性能优良、不泛黄、耐晒、干燥短等优点。同时,不同种类的材料综合运用在作品中,使漆画效果更为丰富多彩。入漆的颜料除了传统的银朱之外,还有石黄、钛白、钛青蓝、钛青绿等;综合材料还有金银箔、铅、锡、贝壳、蛋壳、木片、石片、骨、角、塑料、纸、有机玻璃等材料,产生了不同的质感和肌理。

2.2 工艺的多变性

漆画的技艺中,撒、贴、埋、磨四种之外,还有绘制、刻划、镶嵌、研磨、罩染、泼洒、堆塑等。如今漆画作品中的操作方法、视象效果,都能在水墨画、油画、版画、浮雕等画种找到渊源。各类画作中的刮、泼、印、蚀、弹、喷等技艺综合交叠,扩展了漆画的艺术的表现力。如漆画家在木板上直接刮漆灰,然后刻画出图形,再部分贴金银箔、部分上色、部分罩漆、部分打磨,将传统制作底胎到研磨的过程都打散,根据画面需要局部运用,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创新效果。

2.3 题材的多样化

随着漆画题材内容的变化、材料技法的发展,作品的风格也逐渐多样化。各种类型的画法和内容都可以融入到漆画中,并吸收日本、越南漆画的营养,通过多种艺术语言的交融,拓展了更多漆画艺术的魅力。漆画创作中写实的风格向平面装饰和抽象方向发展,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创作者赋予作品新的表现手法和组合形式,形成了一种新的题材和表现,也使漆画作品越来越丰富。

2.4 门类的延展化

漆艺可和其他材料结合使用,因此就可在木雕、石雕、金属雕刻等上作漆艺,也可在脱胎方式成型后,再用漆来处理。漆雕塑和漆装置,都可以说是漆的立体造型,一般是以脱胎的方法为主要造型手段,也有用麻、纸浆、网状金属物等为造型依托,也有用漆、灰来直接塑造成型的。[1]同时,传统漆器工厂以实用功能为前提,结合漆艺和现代家具的设计进行创新,使现代漆艺家具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在现代首饰设计中也运用了漆工艺,在构成形式、个性化、设计思维及设计灵感等方面都给首饰领域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都不同于传统首饰。

三、当代漆画发展的制约因子

精湛的漆艺以特殊的形、色、质地,承载着东方人精神情怀和文化。但是中国传统漆艺近现代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传承、发扬、重视。漆艺传入日本、越南后却大放异彩。中国大漆世界为何是这般处境?其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子。

3.1 文化素养因子

中国历史上的书画艺术家多为文化修为高的士大夫。漆画家作者应具有娴熟的漆艺、扎实的艺术功底和广博的文化。漆画家首先应是画家,又是漆艺家。漆画艺术的人比重很小。而且,在这部分人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工艺美术品的研究者和工艺美术制作的工匠,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在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上仍乐于追求表面装饰性和材料技法,因此,使漆画在表现上有很大的局限性。[2]社会对漆画的关注很少,普通人不了解,甚至艺术院校的很多学生也一知半解地认为漆画是贴蛋壳、贴金箔的技艺。

3.2 艺术观念因子

众说纷纭的漆画艺术观念,影响着漆画艺术的进程。传统文化几千年来都没有把漆画纳入到绘画主流中来,主流文化仍是士大夫文化,中国画长期首居画坛,工艺类绘画很难占据一席之地。美术界许多人依旧把漆画当作边缘绘画,而社会上绝大多数人不知漆画;美术理论界运用陈旧的观念研究、对待漆画,难以促进漆画艺术发展。

3.3 漆画认知因子

当代漆画作品过多追求漆艺表现,而不是真正的漆画。创作者在观念上仍然滞后于其他艺术,重视技术性、工艺性,而忽略了艺术性、精神性;很多人认为用大漆的漆画才是正宗漆画,但是腰果漆与化工漆的出现,其使用的便利与色彩的鲜亮更受到漆画家的喜爱,因此就有了大漆与非大漆的争论;越南漆画又叫磨漆画,制作工艺少不了打磨,有人认为少了打磨,就是未完成的、不正宗的漆画;漆皱在传统漆艺中被认为是失败的表现,当代漆画中却作为创作抽象作品的手法。

3.4 宗派纷争因子

民间与院校的漆画各有优势,民间能够相对自如的运用漆材料和漆工艺,更好地体现了漆语、漆味;院校具有扎实的绘画基础,作品中的绘画性更强。但漆画艺术的话语权基本都在院校。民间不赞同院校漆画的宽泛的题材、程式化的表现、浅淡的生活表现,而院校则鄙视民间作品的工匠气,两者之间的纷争一直在持续。

3.5 市场流通因子

市场是文化经济发展的杠杆,很多成功的艺术家、艺术种类都有强大的市场支持。漆画至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体现不了应有的价值。漆画家付出多于其他画家的健康和精神代价,但在市场上漆画远远低于国画、油画。拍卖会上成交的作品多为1万元至3万元,而10万元左右的作品无人问津。就收藏家来说,由于大众对漆画知之甚少,其市场尚未打开,短期内也不会没有丰厚的回报。

四、漆画发展的推动措施

当代中国漆画的发展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事业,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深刻解读漆画的内在文化精神,建构好漆画艺术的理论体系,建设漆画研究、教育机构;其次扩大漆画艺术的影响力,普及漆画的知识,组织宣传漆画活动,通过展览、研讨推动多画种间的对话和交流,开展漆画艺术主题展、学术展、双年展、系列展、个展等形式的展览;再次要培育漆画潜在的市场,逐步建立完善的漆画艺术市场机制,以开拓广泛的发展前景。

五、结语

中国的大漆世界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艺术媒介,它蕴含着独特的理论智慧,体现着东方民族的哲学思维和传统的文化精神。如今要促进漆画艺术的发展,就要充分发挥漆画艺术语言的丰富性、多元文化的融合性,吸收古今中外各种艺术门类的精髓。通过漆画的色彩语言、材料语言、构成语言,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希望社会及公众更多地关注漆画艺术、回望中国的传统大漆世界,更期望大漆世界能带给我们一份内敛、深沉的色彩和静谧、平和的气息。(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传统漆艺论文篇(5)

早在七千年前,漆器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的发明创造最早出现在我国,作为我国历史久远的传统文化。我国作为漆工艺的发源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具有一定的影响的。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或早或晚、间接直接的被我国的漆器工艺所影响。传统漆工艺跟随历史的发展的脚步不断的传承,作为传统文化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空间。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文化的传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对其在室内设计中的研究应用不仅传承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漆画的工艺价值的研究最终实现将这门古老的传统工艺真正应用到室内设计当中。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通过研究找出传统工艺为设计所用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

一、传统漆画传统漆画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在空间围合界面中的应用

传统漆画作为室内设计的元素之一为空间设计服务,体现空间层次,丰富空间界面的同时也能体现传统漆画本身的价值。传统漆画在空间围合界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隔断和墙面的应用上。(1)传统漆画在隔断上的应用隔断在室内空间设计中通常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带有漆画装饰的隔断既能起到遮挡视线的功能也能起到装饰空间的功能,丰富技法和多样的材料使得传统漆画作品具有强烈的空间视觉冲击力。(2)传统漆画在墙面造型设计上的应用墙面作为室内空间设计中的重要部分,是影响身处空间内部的使用者心理感受的最直接的因素。无论是将以传统图案为主或者以现代设计元素为主的漆画运用到墙面造型设计中,都应考虑墙面的整体性和空间的视觉感受。

2.传统漆画在家具与陈设品上的应用

(1)在家具上的应用传统漆画工艺在家具上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清时代,经过家具的发展演变,在图案造型、材料、工艺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将传统的漆画工艺运用到家具中既要考虑家具结构、工艺技法等实用性,也要符合空间使用者的审美需求。(2)在陈设品上的应用陈设品作为室内空间设计的另一大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空间设计的风格与格调。室内空间的陈设品通常分为以平面形式为主的漆画、漆盘以及漆艺小品,漆器、器皿、漆艺灯具等桌面摆台陈设物品和空中悬吊的陈设品几大类型。传统漆工艺在家具和陈设的运用使得这些陈设品被赋予特殊的审美价值。实现环境空间中传统工艺的直接应用和间接的体现,从而使得这一应用实现了空间氛围的烘托传达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漆画工艺在室内设计中的定位和发展趋势

1.漆画在室内设计中的优势

传统漆画增强了空间的文化性也能增强空间的艺术氛围的表达,同时使得空间设计具有相应的民族文化的特征。漆画不仅仅是装饰手法,也能对室内空间设计进行综合的表达。(1)使用漆画装饰,使室内空间环保,使人有亲近自然之感传统漆画所用的天然生漆相比于各种装饰装修材料来说,不含有普通的装饰装修材料的化学成分。天然生漆所具有的环保性的优势是其他化学装饰材料所不能替代的。无论从实用性还是从环保的设计理念上,都将给予我们设计思维的启发。(2)将漆画布置于室内空间,有艺术化的装饰效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传统漆画的特点,不管是平面的漆画、漆盘还是立体的漆器作品,都能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创造出不同质感和肌理的漆艺作品。在室内空间设计中,不管是大面积的整天装饰的运用还是局部小面积的漆艺作品点缀,都能增强空间装饰的艺术效果,增强空间的趣味性。(3)将漆画用于空间装饰,是民族特色的体现中国传统漆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丰富的材料、奇妙的肌理营造精神空间层次的需求。传统漆画在室内设计当中的应用,要考虑其漆器品的使用功能需求外,还需要深层次的考虑其民族性和文化传承性。从而使室内空间层次更加丰富。(4)通过传统漆画的应用体现空间使用者的个性在当今工业化发展迅速的时代,机器带来的批量化重复使得我们生活的环境缺乏个性。使用者在相同布局的空间中渴望不同的、适合自己需求的个性化的空间设计。传统的漆艺技法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不可复制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表达,不仅能够表达出空间设计的个性还能体现使用者不同的文化艺术修养。

2.漆画在室内设计中的定位

(1)强化空间表现设计是一种通过计划构想,将方案运用技术手段表达的并实习完成的过程,也是运用形式美法则将界面、空间等设计要素进行有条理的装饰美化过程,包括对空间的组合、分割、联系等处理手法都是为了创造安全、舒适的理想内部空间环境。(2)体现材料特性材质作为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既要满足生态环保的需求也要满足人们对材质肌理、色彩等的审美需求。传统漆画的重要材料之一天然生漆的自然成分与合成的涂料相比,在使用上虽不具有便捷性优势,但却是空间环境创意和个性体现的重要方式。

3.漆画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1)作为装饰材料的应用装修材料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色彩变化、肌理变化、不同的材料及工艺的体现来完成空间从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漆画本身作为装饰材料应用在空间设计中可以丰富空间的层次,同时通过大面积的涂、撒和局部打磨表达生态设计的理念。(2)独立表现其材料和肌理传统漆画材料的肌理、质感以及其与内部空间的界面设计、色彩设计的相互关系对于室内空间设计的环境和氛围的营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传统漆画通过室内空间设计的形式美法则来研究材料的特性使空间设计更具有感染力。

三、结语

研究传统漆画在室内设计中的融合应用,不仅使得漆画这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展,也充分的发挥了其在材质本身以及技法上面的优势,使其完美的应用到室内空间设计中。传达漆画艺术的意境与室内设计理念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给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吴永明.中外漆画研究简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吴志国.漆画文化鉴赏分析[J].湖北文化文艺文摘,2000(01).

[3]毛安明.漆画艺术与心中室内设计发展[J].贵州文化研究社,1999(01).

[4]刘宁宁.漆艺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9(03).

[5]蒋广喜.让材料说话—关于漆画语言[J].当代艺术,2010(01).

传统漆艺论文篇(6)

文化底蕴鲜为人知

2001年,在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永乐“剔红牡丹花卉大圆盒”以1287.37万元的高价成交,创造了中国漆器拍卖成交的纪录。2006年,香港苏富比曾以606.3万元的高价拍出一件清代“乾隆剔红御制诗笔筒”。同年中国嘉德以550万元拍出了一件清代“乾隆脱胎朱漆题诗菊瓣形盖盒”。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朝宣德“剔红双螭荷叶式盘”以497.3万元成交。保利2010年秋拍中清乾隆漆刻御制诗仿“周兕觥”以515.2万元人民币成交。由此可见,在收藏界,漆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学的代言者早已被具备独到眼光的藏家所关注。

笔者认为,从时间上划分,漆器可分为古代漆器和现代漆器,古代漆器由于不宜保存,存世量稀少,且人们对古代漆文化并未深入了解,因此古代漆器的价位目前还在低位,它们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有待于人们的发掘。现代漆器由于社会文明的演变,民众的日常生活习惯已和旧时大相庭径,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科技产品推陈出新,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使得传统的手工艺文化逐渐没落,并和古代传统文化之间的过渡出现断裂,产生了文化空白区。

令人感慨的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从未间断过中国漆艺的文脉传承。日本的漆艺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随着漆文化在民间的深入推广和发展,日本已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点的漆工艺。日本著名民艺学学者柳宗悦曾说:“美的物品必然形成美的生活,而美的生活必然培养出美的情操。”实为漆艺文化的高度概括。

近观我们福州,不为太多人知晓的是,她自古以来便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漆都。始于清乾隆年间,为髹漆大师沈绍安所创的福州脱胎漆器堪与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齐名,是中国“工艺三宝”,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沈绍安首创的脱胎漆器技法,更是开创了漆艺文化的新面貌。

漆艺阵地亟待维护

据《福建省志》、《福州市志》、《福州市名产志》等相关资料记载,1889年巴黎国际博览会,沈正镐首次送作品参展,即获金奖,开始了向全世界展示风采的历史。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沈正镐选送《莲花盘》、《茶叶箱》参展,获头等金牌和得奖执照。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沈正镐创作的《古铜色荷叶瓶》、《大梅瓶》获得头等金牌和最优奖状。1911年意大利都朗世博会,沈正恂选送的脱胎漆器观音佛、大花瓶获得头等金牌奖状。1915年美国巴拿马世博会,福建省漆制器获大奖章,为大会最高奖级;沈正镐的作品《松鹤漆器盒》和林源记、工艺传习所、福庆安、双兴等机构提供的各种漆器获得银质奖章。

然而时至今日,福州漆艺一片安静,波澜不惊。曾作为漆艺界翘楚的福州漆艺似乎黯然失色已久。随着九十年代福州“一脱”、“二脱”两个厂的相继关门,福州工艺美术(漆器)研究所的关闭,福州漆艺界开始渐渐出现荒芜景象,市场份额急剧缩小,且市面上粗制滥造的劣品横行,极大地损害了漆艺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此外,由于漆器制作时间长、技艺难、成本高,使得能坚守住这片传统工艺文化阵地的人越来越少,纷纷离散。

传统漆艺论文篇(7)

江西现代漆画创作的个性特点

1.完美融合传统漆艺与现代绘画

江西现代漆画创作者十分注重融合传统漆艺与现代绘画的研究,探索传统技艺手段与现代表现主旨的结合,倡导彰显现代社会生活与现代创作者的主体意识,拓展多元化、全方位的漆画艺术制作手法,以达到与现代绘画的完美融合。在传统漆器技艺的基础上,融合多样化的绘画方法,江西现代漆画形成了独特的现代漆画艺术语言。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伴随日益频繁的中外艺术文化交流,国外现代美学绘画的部分先进理念逐步传入国内,被国内艺术家们所熟悉。江西现代漆画创作者受到国外现代美学绘画先进理念的影响,基于借鉴传统漆画创作特点,汇集各种绘画之所长,形成了江西现代漆画流派。传统漆艺制作手法强调运用细腻化,给人以巧夺天工之妙。现代绘画题材与形式丰富多彩,立意与构思新奇多变,有益于艺术家自由抒写情感。现代漆画是在传统漆器工艺性的基础上,将多种绘画加以融合,从而表现现代漆画多元化的绘画性的。江西现代漆画创作者兼容并蓄多种绘画形式和理念,吸收各门艺术的特色与技法,形成了江西现代漆画艺术风格。

2.多元化漆画创作风格发展取向

早期的江西现代漆画主要侧重于写实。江西现代漆画在表现真实物象的基础上,超越表现纯装饰的内涵,借鉴国外绘画的明暗创作原则,具备了突出的写实性。不论描绘山水风景还是描写人物风俗,江西现代漆画写实创作风格都给予了充分诠释。虽然由于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江西现代漆画逐渐融入了多种创作风格,但是大部分江西现代漆画创作者仍然非常注重写实的表现。抽象性现代漆画是艺术家精神升华的艺术表现。江西现代漆画表现的抽象性是由于结合创作者理性的探索与作品特殊的材质而偶然融合形成的。在现代漆画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将自身的抽象体验与漆艺彼此融合,逐渐形成抽象性的风格。江西现代漆画无论在构图与形象上,还是在线条与色泽上,抑或在图案化处理具体形象中都强调形式美的处理,融客观对象于多样变化的形式之中,获得艺术美的装饰效果。在江西现代漆画中,写实性、抽象性与装饰性等不种风格并存,写实风格抒发了创作者直观的感受与体验,抽象风格表达了创作者感受的升华与结晶,而装饰风格则概括了客观物象的理性内涵。

3.蕴含现代漆画潜在的精神追求

江西现代漆画是一种兼容传统美学与现代表现的绘画形式。有关美的理解与诠释,从古至今并没有本质性的改变,江西现代漆画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较为深远。随着现代漆画的不断发展,漆画技法也在不断地完善与更新。尽管如此,现代漆画必然也需要去理解与运用美,蕴含于传统漆画作品中的精神追求也同样是现代漆画作品的需要。江西现代漆画创作者总是在不断探索现代漆画艺术美的体现,丰富现代漆画艺术的内涵。在传统美学理念的指导下,江西现代漆画不仅赋予作品以美学内涵,而且推动了漆画艺术的传承创新。美学思想不仅彰显了艺术表现自我的魅力,而且突出了艺术构思与创作的理念。立足于传统美学理念,江西现代漆画不断吸收现代美学思想,将漆画发展到一个更高而崭新的境界,深化了漆画的内涵。正是以传统美学理念为中心指导,结合现代美学观念,江西现代漆画创作才体现了漆画艺术的魅力,将古老的漆画艺术绽放于现代审美形态之中。

江西现代漆画创作的传承创新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艺术观念在不断更新,江西现代漆画创作也需要不断传承创新,才能够实现漆画创作者的表现目标。虽然江西现代漆画的传承创新是基于现代元素的多元化传承创新,但是并不意味着江西现代漆画传承创新具有随意性。无论漆画材料与技法的传承创新,还是题材与观念的传承创新,每件优秀的现代漆画作品都应该首先能够作为优秀的艺术作品而存在。

1.材料方面的传承创新

作为独立的画种,现代漆画材料的独特性是其立足之本,不仅是与其他画种有所区分的根本所在,而且天然给观赏者以一种材质美的感受。现代漆画材料的创新既是对现代社会生活的适应,也是新时代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现代漆画材料的传承创新为其提供了更多能够选择的创作材料,而现代漆画创作的发展又推动了现代漆画创作材料运用的革新。运用新材料创作现代漆画更益于现代漆画创作者观念的表达,使每件现代漆画作品都成为艺术作品。在熟知现代漆画创作材料特性的基础上,创作者才能够完美地开发与运用现代漆画材料,使现代漆画的材质美获得更充分地体现。材料显然是现代漆画创作中不容轻视的元素,由于创作材料运用的广泛性给现代漆画带来了无限可能的创作空间,因此提高了现代漆画材料传承创新的重要性。现代漆画材料的传承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达现代漆画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而现代漆画材料的传承创新又会推动现代漆画的发展。在现代艺术逐步多样化的大背景下,江西现代漆画运用创作材料将更具有广泛性与综合性,也将吸引更多的创作者投身于现代漆画创作材料的传承创新实践中去。

2.技法方面的传承创新

在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下,传统漆艺已然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技法。虽然传统漆艺对现代漆画创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单纯依靠传统漆艺技法显然是无法完美实现现代漆画表现需求的。社会时代在不断发展,思想观念在逐渐转化,传统漆艺技法理应顺应潮流,不断传承创新。在创作者不断的努力下,现代漆画技法层出不穷。现代漆画工艺材质的丰富性令人交口称誉,也体现了现代漆画的独特艺术面貌。若将传统漆艺与现代漆画创作更完美地融合,就应该灵活创新利用各种漆画创作技法与材料。相同的创作材料通过不同的创作技法可以形成不同的漆画样式,既发挥创作材料的性能又能够彰显漆画材料的独特魅力,说明与表达主题。现代漆画材料的不断丰富,技法的不断创新,固然是现代漆画自然发展的选择,但是现代漆画创作绝不应过分重视技法,否则沉迷于丰富的技法当中就会丧失艺术本身的意义。技法只是现代漆画的一种表现手段,技法的创新固然需要围绕画面表现效果,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表现作品内在的艺术内涵。如若没能表现现代漆画作品的艺术内涵,则无论多么高超的漆画技法也仅是技艺罢了,而不能称之为艺术。当然,假若现代漆画创作者忽视技法的修炼,也会使现代漆画作品表现趋于简单化,既无法充分抒发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又无法引起观赏者的兴趣,这显然无益于现代漆画创作的发展。概而言之,江西现代漆画的传承创新,既应该重视江西现代漆画技法的修炼,也应该掌握好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均衡,才能够有益于江西现代漆画的发展与创新。

3.造型方面的传承创新

有关造型的理解,传统漆艺创作者比较简单化。传统漆艺创作者在造型上通常要么局限于某些细节的深入刻画,而忽略表现给观赏者精神内涵,要么关注程式化造型表现。相比于传统漆艺创作者,现代漆画创作者的素质具有明显的提高,现代漆画创作者对造型的理解也更为深刻。创作时,现代漆画创作者会依据画面的布局而抽象归纳人物造型,充分把握形体典型特征造型,并加以灵活变通。现代漆画创作者具有较强的造型意识,理解造型的形式内涵与意味,承载更多的画面精神内涵。在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时代,现代漆画的造型也呈现出多元化,既可以是写实的造型、具备的造型、自然的造型,也可以是夸张的造型、变形的造型。像其他造型艺术那样,现代漆画与生活密不可分,并且具有审美作用。此外,现代漆画造型会受到现代漆画材料工艺与制作等因素的制约。总之,在新的时代观念冲击下,江西现代漆画的造型表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题材观念的传承创新

现代漆画题材的传承创新主要由现代漆画观念的传承创新而决定,现代漆画创作者不断将全新的艺术观念融合于现代漆画创作中来。对现代漆画题材的丰富与创新,现代漆画的观念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现代漆画的创作观念指引了现代漆画作品创作的发展方向与艺术风格。艺术家创作时总是存在中心的艺术思想贯穿于艺术创作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产生了新的现代漆画艺术创作语言。相比于以往,现代漆画创作者关注现实生活与拓展漆画题材的程度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一批现代漆画创作者的带动下,现代漆画创作观念具有了改观,许多现代漆画创作者努力尝试现代漆画题材的创新。现代漆画创作者若想创作出优秀的艺术品,就应该勇于解放思想,不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局限与束缚,不断更新现代漆画创作观念,拓展现代漆画的艺术空间,形成新的现代漆画艺术语言与艺术观。现代漆画创作需要突破传统观念的局限与束缚,但不应完全脱离传统漆艺,而应从传统漆艺中汲取营养。历史悠久的传统漆艺为现代漆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江西现代漆画创作应该尊重传统,选择性吸纳传统营养元素,并注入现代精神内涵。确立江西现代漆画创作多元化的认知观念,共同发展各种风格的现代漆画创作艺术,形成江西现代漆画创作多元化发展的新景象。

总而言之,现代漆画正在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而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人们所熟识。已作为独立新兴画种的现代漆画,尚显年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在日新月异的时展背景下,江西现代漆画创作者应该不断进行现代漆画创作实践探索,提高现代漆画创作理论水准,以促进现代漆画艺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漆艺论文篇(8)

一、漆器漆器现状分析

漆器距今有着约七千年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通过将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由于漆器具有耐湿、抗高温、不易被腐蚀等特点而受消费者的喜爱。漆器在中国有着较久的历史,漆器艺术它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充满独特的中国传统特色,孕育着深刻的美学思想。

漆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漆器最早出现在7000多年,漆器匠人对传统漆艺进行借鉴,不断创造和发展着中国漆艺,并且形成了一套漆器制作的完整体系,中国漆器制造工艺在世界上始终处于领先水平。同时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生活的提高。漆器从古至今便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包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差异化物品的需求。漆器的发展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极高的收藏意义。

与此同时,漆器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挑战。漆器由于制作流程繁琐,原料价格昂贵,原料的特殊性也会使手工艺人在制作过程中出现过敏等原因,导致漆器价格普遍较高,多作为收藏品出现,其受众人群较少。同时中国传统漆器的创新性较低,漆器的生产缺乏新意,以生产仿古产品作为主要内容,所生产的产品无论是造型、功能、装饰、纹样、颜色、审美都很难满足人们现在的需求。此外,漆器制作流程复杂,制作周期长,其质量会受手工艺人的手艺、原材料和气候等因素影响,产品品质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同批量化生产商品相比,具有一定劣势。如若在制作过程中某一流程出现问题,会影响漆器的整体品质。由于漆器的制作周期长,工艺复杂,许多年轻人不愿学习漆器的制作与此同时,艺术类院校较少设置漆器工艺这一专业,使得漆器的传承受到挑战。低质量和假冒漆器产品在漆器市场盛行,也给漆器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但是中国政府近年《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政策详细提出对于传统工艺美术技术和传承的保护政策,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扶持的作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给漆器带来新的方式和手段,这也给漆器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二、质量管理在雕漆类漆器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漆器逐渐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同时手工匠人对传统漆艺进行借鉴不断创造,形成了一套漆器制作的完整体系,使漆器生产水平大幅提高。但目前漆器行业任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管理中质量管理的管理方式对漆器的设计、生产进行约束,对于保护中国的漆器文化并将其发扬十分关键。质量管理是指在产品设计生产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和准则,并通过对流程相应环节进行一定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对于漆器制作而言,质量管理需要贯穿漆器设计制作的整个生产链中。对漆器生产进行质量管理,首先应该对漆器的生产流程进行制定,确定参与流程的主体及其活动。再运用规定、监督、考核等方式对每一项活动进行协调、合作与控制。

雕漆的制作流程十分繁琐,工程量也十分庞杂。本文主要选取:设计、制胎、光漆、画工、雕刻、烘干、磨光七个步骤进行论述。

三、雕漆制作质量管理案例

雕漆需要根据客户需要由设计者进行设计创作,客户需求对其的制作起到关键性的指导作用。雕漆设计可以分为造型设计、图案纹样设计、工艺设计三个部分。在雕漆设计阶段,首先应确定产品的造型,明确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实用功能,并考虑产品的造型是否与其功能项匹配,运用人机工学等理论对漆器的造型进行评判。其次,对漆器的纹样设计进行质量管理,在设计时可以结合造型设计和纹样设计两方面展开,考虑雕漆造型同纹样是否搭配,避免文质不相符或画蛇添足的现象。最后,还对雕漆的制作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对产品制作工序、制作工艺、所需资源进行详细规划。漆器在进行制作之前应进行漆器设计,在这一阶段需要对漆器的原材料和制作法进行预先设定,从而达到预想的艺术目的。此外还应设计清晰的雕漆制作流程图,实现对雕漆制作的质量管理。

在制胎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胎料的选择,雕漆胎料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胎料有不同特点。其次要对胎体的形状和制作工艺进行质量管理,是胎体的形状同类型相匹配。在雕漆光漆流程中应设定光漆标准,光漆制作流程周期较长,易出现工艺粗糙,阴干时间过短、漆器层次感弱等情况。针对不同的产品,对其漆料选择、光漆工艺、厚度控制、时间间隔和光漆的次数运用具体数据进行控制,从而避免工艺缺失和赶工等现象,并配监督和考核措施对光漆流程进行监控管理。在雕漆画工流程中,应当针对不同的画工手法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艺人们的制作方法和制作质量。并实行奖罚制度,防止赶工、怠工现象,有效的带动艺人制作积极性,从源头提高漆器的绘画质量。其次,在画工之前,应从漆器的用途和胎体的类型各方面考虑纹样的题材、尺寸,并对其进行规范和确定。最后,绘制完成后应对绘制作品进行检验和修改,特别一些较大批量生产的漆器采用制版复印的办法,在印制完成后应注意对画面缺失部分进行补画修改。

在雕刻环节中,应准备大小形状不同的雕刻刀,以便完成由浅至深的雕刻。其次,应制定相应的雕刻标准,规范雕刻艺人的雕刻行为,对作品的制作提出标准,并对艺人的制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在漆器的烘干和磨光阶段,针对漆器不同种类型而需要,在依靠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对烘干室标准、烘干时间、烘干方式进行制定。在漆器烘干前,应按标准对烘干环境进行检查,然后按进行烘干。在漆器的磨光阶段,应明确其流程,确定漆器的烘烤、磨砺、抛光、作里、擦拭、上光等一系列工序,防止工序的缺失和工序的倒置。此外还应制定漆器的磨光标准,以此保证其其表面的色泽和质地的光滑,使漆器能够将本身的美感展现出来。在漆器最终完成后,配备相应的座、架、盒等配套艺术,从而增加它的美观程度。

传统漆艺论文篇(9)

一、《髹饰录》并没有规范漆器

漆器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漆工匠在实践中发明了很多技术,古代漆书《髹饰录》详细地记下了这些技艺,这本书成为制漆人的圣经,就像药典《本草纲目》一样。当代漆器的创作者正是借助《髹饰录》,展开对漆器工艺配置进行挖掘和试验,发展新的技艺配置。尽管可以将《髹饰录》看成是漆器的工艺配置大全,但漆器的工艺配置没有终极和僵死的规范,可以根据当下的创作感觉和创作观念予以重新解读,根据当前的创造目的和创作需要,改变和调整其技术配置,创造出新的技术配置,以最终创造新的漆器。

传统的漆器工艺并不具有永恒和根本的规范性,其适合于古代的文化条件和文化目的,满足当时人们的审美要求。随着历史的改变,人们的审美要求也在改变,现在毕竟年代不同,社会文化和物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艺术观念丰富多彩,人们的审美要求与古代也相差迥异。当今时代的人对古代技艺的审美,完全不同于古代人的审美心理,增加了许多当代文化的审美要求,这些审美要求对正宗漆艺来讲更多是异质审美现象。因此,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现代漆器创作,必须对传统漆器的工艺技术进行重新配置,来探寻技艺的可能性、实验性和审美的异质性,只有这样,漆器才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要求,成为当代文化的一部分。就像现代中医使用中药的传统和古老的药典,是根据现代人个体差异的身体情况对药典进行重新配置,对药典中配置的一些药采取减量、去除、增加等方法,对药典进行重新配置。所以对传统漆器文献的解读,不仅是一种遵守性的解读,还是一种创造性的解读。由此可以认为,正宗和国粹的漆器工艺是不存在的,漆器历史是由丰富的漆工艺个案组成的,其中各种技艺的要求可以大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比如精致的技艺和粗狂的技艺的对比和矛盾,然而各种技艺都应该是平等的,没有高级和低级的区分,不同的技艺造成漆器面貌的丰富多彩,而不是单调和整齐划一的面貌。因此,“正宗”是一个消极的概念,因为其会束缚实践,妨碍艺术和工艺的解放。人们提倡漆器艺术和工艺的解放,就是让技艺脱离任何中心论,包括习惯的民族样式,关注个人的感觉、观念和目的,这是人类文化的共同特性。个性恰恰是当代艺术的普遍观念、共同智力、共同经验和共同想象。因此,正宗和国粹的概念是当代漆器要警惕的概念,应该解构这个概念。

二、用实验性巩固传统工艺

漆器的传统并未完成和终结,其延续到当代,当代漆器也是漆器传统的一部分,但其工艺技术可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漆器,当代漆器的重要特征是实验性,实验漆器就是漆器传统的当代特征。人们对漆器传统的认同和解释除了面向过去,也要面向现代和当代,漆器传统的当代部分就是当代漆器,比较人们已经熟知的工艺,当代漆器技艺异质经验色彩浓厚,属于实验性工艺,这并没有淡化漆器技艺的本质,反而使漆器的文化内涵提高,可以说,技艺的实验性和异质性是对漆器工艺的当代性要求。

对传统漆器工艺的当代性解释,就是将脱离具体和特殊时代内涵的技艺,看成纯粹、中性、可变的技术程序和话语程序,自由的配置,为新的审美和观念的目的服务。另外是向其他文化的技艺学习,拓展漆器技术的疆界,将漆器从机械化、标准化和知识化的工艺中解放出来,成为具有个性和综合色彩的工艺实践。实验性可以使传统性漆器工艺发生激烈的分化和变革,促进它们更新和发展。

三、漆艺知识化的弊端

漆艺教材将工艺规范成知识化的东西,工艺的历史性显然被忽略了,漆艺被知识化和教条化,变成与环境和历史目的无关的抽象工艺绝活,原本是民间的普通工艺,变得极其娇贵,成为正常历史环境不能承载病态的工艺,这是漆器目前的现状。事实上,传统漆器

并不是纯粹和规范的技艺,而是历史性的工艺实践,被当时的文化观念和工艺实践条件束缚,是历史的产物,具有历史偶然性。因此,当代漆艺如果要重新进入历史就应该与当下工艺条件链接,与当代文化观念链接,与个体实践链接,参与当代的文化讨论和竞争,而不能安于非历史状态,不能安于被国家保护的状态,应该从奔跑的历史那里夺回失地和生存空间。

四、漆器工艺重视个体发明

漆器重新进入历史的关键就是与当代文化观念链接,重视个体工艺的发明。如对材料、实践的个体性配置,包括工艺运作过程、劳动力的消耗、时间的消耗,都必须通过个人切身体验和个人的实践来重新配置。

在漆器教学上,应该提倡实践至上、动手至上、行为至上和创造至上的原则。就是说,让一切工艺技术既具有集体和传统历史背景,也必须通过个人实践运作和配置的感觉来重新产生,必须反对照本宣科地应用现成技术。当代漆器的工艺操作是个体配置的工艺操作,个体配置的工艺由个体无意识编码而成,这样的工艺配置就是实验性的工艺,这是漆器教学和创作的正确之路。由此当代漆器教学必然是实验式的教学。

规范和传统的漆艺常识并未放弃,它们仍然是基础,是实验工艺的技艺资源,其推动实验性的工艺实践,是实验工艺的推动和启发因素。传统技艺的作用是看它们能不能与当下工艺条件结合,不能结合的,不管出自什么专家和权威,都没有必要坚持。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给他们学习信心。

五、自我修行的工艺

在我国古代漆器和日本漆器那里,可以看到一种极致的工艺,那是一种出自自我修行的工艺。可以说,一切教育的最高境界和一切实践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修行的境界,工艺的极致就是自我修行的工艺,新漆器通过推崇自我修行的工艺,可以把漆器工艺推向不可想象的极致,用工艺实践实现改造人们感觉这一艺术的最高目的。在当今急功近利的情形下,自我修行的工艺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这个时代的艺术和工艺过分关注功利和效用,文化感知、行动的超越性和解放性,即异质性被实用性压制了,新漆器恰恰可以复兴对极致感觉的追求。

传统漆艺论文篇(10)

一?前言

大漆又谓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是漆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这一历史记载,印证了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使用大漆最早的国家。七千多年来,大漆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和生动的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各个发展时期的美学意识和文明指标,记载了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漆也因此具有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传统漆艺衍生和发展为现代漆画,现代漆画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和束缚,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吸收借鉴其它画种之长处,在材料运用上把蛋壳、螺钿、金属等融入大漆之中,在艺术追求和艺术风格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既有对传统漆艺的继承和坚守,也有对大漆语言的解构和异化,因此也带来了创作理念、表现形式、材料运用等诸多方面的争议,同时这种争议也有力推动了现代漆画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在此背景下,从历史源头及其发展过程探讨大漆的艺术表征、文化内涵、民族精神,无论对传统漆艺的认识和传承,还是对现代漆画的创作理念和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大漆创造了漆画艺术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漆的最初意义在于器用。《韩非子·十过》记载,尧“斩山木而财子,削锯修其迹,流漆墨其上”而作为食器,禹“墨染其外,而朱画书其内”而作为祭器。这之后,大漆的运用更为广泛,如殷商时代,漆液中不仅已开始搀合各色颜料,并且出现在漆器上粘贴金箔和镶嵌松石的工艺,许多漆器器表髹有红漆或黑漆的装饰纹样,纹饰装饰技法有写实与变形夸张两种,且有单色或多色描绘,如在器物上绘出包括雷纹、蕉叶纹、夔纹、龙纹、虎纹、饕餮纹、弦纹、圆点纹等复杂纹样,有的还在器物部分花纹上镶嵌有刻着涡纹的蚌泡和不同形状的松石,因其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而且漆器制作工艺较成熟,不仅成为汉唐“金银平脱”技艺之滥觞,也被视为我国漆画历史之源头。这之后,我国漆器工艺历经商周直至明清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明代《髹饰录》记载的漆工艺表现技法就达497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漆是我国漆艺材料的主要媒材,凡千百种的漆之工、漆之艺也是由大漆这一主要材料衍生而出的,漆艺的技术本体和工艺规律、质地品格和形态面貌、功利价值和人文意义都是由大漆的物质性所决定的。虽然现代漆画的入漆材料十分丰富,但并不等于替换或者放弃大漆。大漆创造和支撑了漆画艺术,它是联系漆材与各种材料的基础,也是艺术家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可视化图式语言的媒介物。

三?大漆记载了中华文明

大漆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和生动的语言记载着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目前我国考古挖掘的各个历史的漆器作品,无不凝结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无不闪烁着中华文明的悠久与辉煌,引领人们走进厚重的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第三文化层出土的木碗,江苏吴江梅堰发现的棕色彩绘陶器,依然闪耀着鲜艳的漆泽,诠释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意蕴;黄陂盘龙城遗址出土的木椁板,安阳殷墟发现的浮刻木器,反映了商周时期较高的漆工艺水平;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彩绘神怪龙蛇及狩猎乐舞的小瑟,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的鸳鸯盒,江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蚌鸟兽盘结而成的采绘透雕小座屏,代表了战国时期漆器制作文化;汉魏时期的漆器,既有直径超过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的钟等大型漆器物,也有薄胎单层或双层的漆奁等小型器物,技艺更为复杂,手法更为多样;隋唐时期的漆器既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纹的堆漆,也有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和用金银薄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宋代漆器造型线条圆润流畅、光泽朴素大方,元代雕漆的淳朴浑成、精致玲珑等,这些漆器虽历经千年而形貌犹新,清晰记载着中华文明的创造与发展轨迹,同时也展现着大漆的特性和艺术魅力。耐高温抗盐碱、防腐蚀防渗透,深邃厚重、温润质朴,是大漆的物质特性。正是这一特性彰显了大漆深沉、含蓄、浑厚、优雅的独特材料美感,也正是这一特性使得漆器作品历久弥新,始终焕发出永不衰变的艺术魅力,把悠久辉煌的中华文明记载下来、传承下去。

四?大漆体现了民族精神

大漆是一种文化底蕴深厚的特殊材料,也是具有无限张力和魅力的民族语言。大漆固有的神秘、深厚、含蓄、温润的独特材料美感,本身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它以这种神秘、深厚、含蓄、温润的品格,创造了一种富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精神的漆器、漆画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华文化认知和精神品格,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理念、价值规范、审美理想,也培育了我国人民特有的审美视角、思想情感。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黑地彩绘漆棺,大漆所描绘的画面飞扬流动、云气纹的线条自由奔放,展示出气势磅礴和旋转不息的动感,真实再现了汉代人民重气势的审美习惯和深沉雄厚的美学追求,给人一种生命和力量的震撼;唐代漆器一反以动物纹为主的装饰题材,大量采用了花草纹、人物山水纹等,构图自由华丽,呈现出一派盛唐之风;宋代漆器区别于唐代的丰满富丽,代之以清新淡雅的风格,以器身线条优美、色泽素雅为特色,呈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反映出一种理性、含蓄和内向的美。传统漆器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漆器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表征上,更重要的是它的广泛应用。从目前出土的我国古代漆器来看,漆器从战国时期就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家具如几、案、床、枕、席;容器如盒、奁、匣、樽、壶、觞;乐器如瑟、琴、笙、笛;兵器如甲、盾、弓、弩;如座屏、木鹿、博具;葬具如棺、笭床、木俑、镇墓兽、虎座立凤等。由此可见,大漆所创造的漆器和漆艺文化已广泛地融入到社会之中,深刻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这也正是人们面对大漆而不禁产生一种强烈的文化归属感的根本原因。

五?大漆展示了时代风貌

包括漆艺在内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始终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的影响;同时,艺术以一种完美的形式和特有的文化视角,把握时代脉搏、展示时代风貌、推动时代进步。大漆以独具魅力的艺术语言、独特的审美视角,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如新石器时期的漆器,再现了原始居民的生活情景和对美的追求,反映了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以黑、红为主调,图案纹饰繁褥而有规律,朴素而又华美,充满了神秘诡谲和无拘无束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眷恋和对神秘未知世界的执著追求;秦汉时期的漆器由于受道教文化和佛教思想的影响,漆器作品大都采用阴柔的曲线,婉转流畅且 变化多样,反映了秦汉时期天地合一的哲学思想;唐代漆器在艺术境界上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富丽堂皇的漆器工艺金银平脱,华贵雍容的螺钿工艺,古朴醇厚的“素髹”唐琴,气势恢宏的夹纻佛像,无不显现出唐代人民卓越的创造力和超乎寻常的表现力,生动反映了大唐盛世的景象;宋代漆器在艺术形式法则上注重整体与局部、简洁与繁缛、文字与图案等多方面的统一,它所呈现出的是寂静而典雅的风格特征,表现的是标新与优雅的艺术形式,追求的是一种清淡和严谨的创作思潮,蕴含着中国儒家、释家、道家文化影响和精髓;明清时期的漆器无论制作题材还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都更为丰富多样,同时也蕴含和反映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内涵和时代风貌。由此可见,我国漆艺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漆艺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和发展的,并以“器以载道”、“漆以载道”的文化理念反映了历史和时代风貌,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思维方式塑造了民族风格,彰显了民族特色,弘扬了民族精神,发展了民族文化。

六.结束语

历史的车轮步入21世纪,我国漆艺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衍生和发展出一种独立的画种——漆画艺术。如何发展漆画艺术,如何打造漆画艺术品格,如何进行漆画艺术创作,是当前学术界最为关注和孜孜探讨的重要课题。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坚持继承与创新有机统一。所谓继承,就是要学习和传承传统漆器艺术表现形式,用大漆这一创造漆画艺术的主要媒材和民族语言,展现时代命题、抒写时代篇章、反映时代内涵;所谓创新,就是要始终立足于丰厚的民族文化,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广阔的胸襟,积极吸收和借鉴包括绘画艺术在内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把技艺与思想融为一体、材料与表现完美结合,并在实践中锤炼和培育独特的艺术品格,以此推动我国现代漆画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 刘称奇.现代漆画技法—走进漆画[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16

传统漆艺论文篇(11)

20世纪40年代末期,沈福文、雷圭元等先驱将漆艺作为传统艺术引入到学校教育并设置为课程,为漆艺进一步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沈福文先生更是把漆器教学发展为与国画、油画具有同等地位的四川美术学院建院三大专业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国掀起的漆画热潮中,很多学校除了开设相关漆艺课程,有的还进一步发展独立为专业。通过数十年的教学,培养出了大批的漆艺人才,他们中的大部分成为现今国内漆艺界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漆艺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其教学具有不同的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旧有的教学机制显然不适应现实需要,其中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笔者认为有四点值得思考。

一、课程教学定位模糊的问题需要解决

当前的漆艺教学是由传统漆器教学发展起来的,涵盖了漆画和漆器两大部分,是培养学生材料运用能力和工艺表现技能的重要手段。漆艺教学最早出现在工艺美校,后来进入高等美术院校后被划入工艺美术或装饰艺术范畴,因此漆艺长期存在于工艺绘画和装饰艺术体系中。近年,由于漆艺在众多的美术展览中所表现出的强烈视觉震撼,其传递出的绘画性特征越来越得到艺术界的关注和肯定,漆艺的学科定位由此出现了变动迹象,比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等就率先将漆艺同国画、油画、版画、壁画等画种共同纳入到了造型艺术之中。因此,漆艺教学在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的学科定位值得大力关注。

当代漆艺从1986年正式以独立画种参加全国美展以来,以其强烈的个性化精神属性和工艺特性而让人震撼,但与此同时,也容易让人产生漆艺靠的就是工艺的认识,漆艺的绘画性和工艺特性也一直是漆艺界争论的重要话题,这些显然是不恰当的。现代漆艺发展的历史证明,漆艺作为小画种,也要具有纯艺术的品格才能体现出存在的价值。

院校是艺术教育的土壤,漆艺在其中的学科定位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技能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以及将来的专业发展价值取向。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注重设计思维训练,而绘画学科则重在造型能力的培养上。设计依附市场需求而存在,创新多变离不开客户和社会的要求。装饰艺术依附于器型存在,受市场利益驱使和其他画种风格影响的特征明显,从绘画角度讲缺少学术创新和独立的审美价值。绘画艺术要求学生表露材料肌理等手工绘制技巧,追求作品的个性化、大艺术特征,表达对情感的真挚感受。而漆艺要作为纯艺术,具有独立艺术存在的价值,要从设计和装饰中“解放”出来,找准定位。要在漆艺学习的开始阶段,引导学生树立与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一样的创作理念,注重造型基础训练,这对漆艺教学的发展将会更加有利。

二、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完善

当前国内高校的漆艺教学,基本上以漆画教学为主,但在教学目标方面,基本分为两类方向:一类以美术学院为主的本科院校,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强调对学生的学术性和实验性教育,但在对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缺乏必要的延伸能力培养;另一类是以高等职业院校和工艺美术学校为主的专业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非常重视,但在绘画创意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明显不足。就目前全国范围来看,当代漆艺教学应该是多方位、立体式发展的,但高校漆画方面的教学成果相对更为突出,如四川美术学院的漆艺专业,学生基本以漆画的创作为研究方向,教学培养的目标也定位为漆画艺术家。但是长期以来漆艺的教学基础都是以工艺为前提,与培养目标形成了较大反差。围绕这个问题,有关人士在2001年的首届中国漆画提名展上曾进行了理论探讨:作为漆艺人才的培养,在现存的工艺美术培养模式下培养当代主流艺术家是不切实际的,并且这种培养模式的延续必将导致漆艺在绘画领域的长期非主流地位。因此,漆艺专业的学生在保持工艺性的基础上,加强一定的绘画修养是必要的,当代漆艺的发展需要与其他画种的融合,对漆艺人才的培养也应是多样性和开放性的。

三、必须始终把握传统漆文化的主体认识

对于漆艺教学来讲,强调学生对传统漆文化的尊重和回归是非常必要的。传统漆文化包括媒材的使用和技艺的运用,这两个方面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

传统漆艺的语言是以大漆为基本媒材的。乔十光先生就曾反复强调过,漆艺只有依靠大漆和材料这个基础,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漆艺独具魅力的美学品格,同时具有传统漆文化文脉的延续性。如果放弃了这个特点,就等同于放弃漆画的立身之本。

但是,随着漆树的逐年减少,大漆开采量不断锐减,在传统漆艺教学中普遍使用大漆的做法不现实。加之各个院校的实际教学条件、培养目标和教学水平的因素,因此,采用更为方便的合成漆为媒材的教学方法在很多院校不断被推广。虽然合成漆与以大漆为主要媒材的漆艺在工艺程序上有某种类似,但两种漆的漆性差异还是很大,制作方法及最终效果也有许多不同之处。由于没有引用大漆作为主要媒材教学,某些院校通过教学完成的漆艺作品是大量的毫无漆性可言、没有任何漆语言的普通油漆装饰画,导致了学生对漆艺认识观念的偏差和误解。

现代漆艺是开放性的、多样化的。学生在掌握传统髹饰工艺的基础上,是可以尝试其他适宜漆艺术表现的新型材料和外来技法的。古人曾有云:“凡能入画者皆可用。”蔡克振先生也说:“传统是常,创新是变,常中有变,变中有常。”但近年来,大量地使用聚氨酯给漆艺的品性敲响了警钟,完善和普及漆艺的教学理论体系,让大漆作为漆艺的主要文化标志变得尤为重要,我们要让学生对丰厚辉煌的中华传统漆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材料也是漆艺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材料和工具的便利,为专业漆艺创作和扩大漆艺创作队伍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以中国画的发展为例,也曾经历画家自己动手制作画布、加工画纸、研磨和调配颜料的手工操作历程,而现代绘画工业已完全可以提供各类需要的基本材料和画具。所以,漆艺教学的发展也必然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四、漆艺教学需要不断创新

1.教学观念上要与时俱进,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摆在首位

教学观念上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目标上的与时俱进,但长期以来,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一直是院校教育的薄弱环节。漆艺教学的目的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踏入社会后的个人专业素养和专业延伸能力。

就目前的院校教育来看,不论是专业的美术院校,还是以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职业院校都存在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摆在当前漆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大,教师怎么指导就怎么去做,自己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业的制作完全变成了教师创作、学生协助的过程,一旦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实际的专业问题,更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塑造和专业延伸了。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摆在首位,注重学生独立艺术品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的专业沟通,积极引导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立创意,为学生将来的独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队伍要不断完善

在目前的高校漆艺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通常是落实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的布置。在教学实践中,这一切的实施通常由讲师或助教来完成。采取这样的教学安排的好处就是讲师和助教一般都比较年轻,和学生更容易沟通,同时也更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具有很大益处。但同时,由于讲师和助教的理论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成型,在指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中经验还有欠缺,所以造成了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还面临着障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妨采取“走出去、迎进来”的办法以提高教学水平,“走出去”就是不能把眼光局限在校内,而应放眼校外,多从外界吸收新知识、新思维;“迎进来”就是聘请校外专家、民间艺人来校指导或担任一定教学工作,以达到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同时可以成立专业漆艺工作室,使其能够灵活而有效地集中全国漆艺各领域最高水准的一批人来教学、讲座或指导,借用“他山之石”来组成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3.要有完整的教学体系

明代黄大成所著的《髹饰录》在今天的中国漆艺界依然是经典,这部著作中的很多内容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给以发扬。比如《髹饰录》中对材料和工具提到的篇幅比较多,所以需要教师仔细讲解各种材料的用途和特点;对于工具,除了少数外,大部分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去制作完成,通过制作工具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工具性能,好的工具和材料是学习各种漆艺技法的基础。

在教学体系中,还需要让学生明确对“工艺性”的理解。漆艺教学在技术掌握不到位时就追求艺术性,甚至利用技术的不足来达到一种不可预知的艺术效果,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在这方面,日本的漆艺教学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日本漆艺界认为:工艺中必须先在“工”上,即技术和时间上花大量精力,然后才会有“艺”。所以花足够的时间对技术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是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的漆艺教学,有学习技术的良好教学设施和优秀的教学传统。对于当前的漆艺教学,还有很多值得思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对教学负责、对学生的专业发展负责,同时也为漆文化的延续和未来负责,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