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大全11篇

时间:2022-11-17 10:18:50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篇(1)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及传播媒介的变化,社会化媒体逐渐占据人们生活主流。众多旅游景点地区也开始运用社会化媒体来推广传播旅游资源。红色旅游作为特色旅游的重要分支,以纪念中国共产党革命先烈在战争时期建立重要功绩的地点为载体,勉励旅游者热爱祖国,珍惜当下,能够积极进取。但年轻人对于武汉的红色旅游并没有足够的兴趣,调研发现缘由颇多,其中包含了营销力度不足导致的特色红色旅游含义及意义没有有效传达至消费者,传播媒介渠道单一,没有适应社会化媒体发展速度。本文旨在研究探索社会化媒体背景下的武汉红色旅游推广。

二、社会化媒体在武汉红色旅游业中的应用意义

(一)社会化媒体概念

社会化是以多对多的沟通交流为目的、大众创造的信息为内容、互联网技术为方式的新型大众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经验和观点的平台。例如微博、微信、BBS等媒体,人们可以产生大量原创内容,在对应精准的群体内取得以小博大的传播效果。

(二)社会化媒体对武汉红色旅游的意义

明显提升武汉红色旅游在目标受众中的形象地位。相较于传统媒体,社会化媒体基于对大数据的梳理分析,可以实现对不同人群标签的受众进行精准有目的的传播。从而保障了传播到达率及传播效果。通过精准有效地传播,可以更好地吸引武汉红色旅游的目标消费者。从而更好更有效地提升武汉红色旅游在目标受众中的形象地位。

三、武汉红色旅游现状及潜力研究

(一)武汉红色旅游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对武汉地区红色旅游进行了信息梳理探究。在调研过程中,重点考察调研了辛亥革命纪念馆、八七会议旧址、烈士陵园。经调研发现,辛亥革命纪念馆年轻群体最多,原因在于辛亥革命纪念意义重大,推开了中国新历史的先河,同时设施完善布景美丽,是武汉红色旅游景点的重要景点。烈士陵园记录了革命先烈的壮举,家庭群体居多,目的在于提升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八七会议旧址,则记录着土地革命的成功,让无数贫农过上了能吃饱饭的日子,因此前来缅怀的更多的是中老年群体。

(二)武汉红色旅游潜力分析研究

武汉的红色旅游资源,题材主要集中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重要关键转折性的革命性事件。同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具体的红色旅游景点中,辛亥革命纪念馆、八七会议旧址均与附近景点实现了联动。作为游客,可以轻松浏览武汉重要景色,便于游客安排路线,提升了游客的整体体验,从而有利于招揽游客。

四、基于社会化媒体背景下的武汉红色旅游推广策略探究

(一)利用社会化媒体提升武汉红色旅游景点知名度

随着各种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人们更习惯利用移动端社会化媒体接收信息,同时随着人们生活轨迹的变化,碎片时间占据信息接收的主流时段,而在碎片时间社会化媒体的信息到达度与传播效果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加上社会化媒体的精准传播,通过利用社会化媒体传播武汉红色旅游景点,可以更大范围更高效率的提升知名度。

(二)规范统一社会化媒体传播武汉红色旅游的形式内容

社会化媒体的高效率也伴随着风险。如果传播内容良莠不齐,不能达到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那么其后果无疑是毁灭性的。因此要研究目标消费者的喜好,推送传播受众所喜欢的内容,从而有效将信息植入游客心智中,提升武汉红色旅游景点在游客心中的好感度与地位。

五、结语

武汉具备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优势,但红色旅游传播方式也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受到新一代人群主力年轻消费群体的接受与热爱。本文通过对社会化媒体的研究以及实地走访调研武汉代表性红色旅游景点,得出几条在社会化媒体背景下的武汉市红色旅游景点推广研究的策略建议。红色旅游作为特色旅游的重要分支组成部分,赢得游客的喜爱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探索。

参考文献: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篇(2)

自《纲要》推进实施后,在政策和资金投入推动下,我国红色旅游进入了全面深化发展阶段,逐渐被全社会人民群众接受和认可,发展规模迅速壮大、发展质量较快提升,为老区群众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红色旅游发展也逐渐由外部行政动力转变为内部市场动力驱动,初步建立起自我循环的良性发展机制。

1、红色旅游发展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大力支持。自《纲要》颁布实施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支持下,成立了由14个部委联合组成的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各部委也加强了对红色旅游发展的指导和支持。如为规范各地红色旅游发展,2007年全国红色旅游协调小组第四次会议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五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红色旅游健康发展的通知》。在具体的资金支持上,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至2009年,我国中央政府共安排红色旅游专项资金23.57亿元,新建和改造了235个红色旅游项目;安排专项经费5.36亿元,维护修缮了一大批红色遗存,保护了一大批红色文物;和地方共筹资近68亿元,建设红色旅游重点区域公路3300多公里,新建、改扩建边远地区支线机场12个,建设106个铁路停靠站。

2、红色旅游发展规模迅速壮大、发展质量逐步提升。自2004年中办、国办印发一期规划以来,到2010年底,红色旅游一期规划提出的工作任务和主要目标基本实现。第一,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均已超过了目标任务。6年来,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已接近13亿人次,年均增长18%,综合收入接近4000亿元。第二,红色旅游发展质量进入新阶段。随着中央、地方财政不断投入和社会资金的注入,以韶山、井冈山、延安三个“一号工程”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明显改善,通达条件更加便利,接待能力显著提高,陈展内容不断丰富,红色旅游发展质量有了较大提升,精品体系逐步形成;各地逐渐配套完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

3、红色旅游发展明显提高老区群众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红色旅游发展以红色遗产资源为主线,充分整合老区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可以逐步建立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进而发挥出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推动老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据统计,2007年全国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37.17万人,间接就业人数143.72万人。而从一些先行开展红色旅游的地区来看,红色旅游已经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革命摇篮”井冈山,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旅游兴市”的战略,现已成为海内外瞩目的“红色旅游”胜地,带动了当地旅游纪念品和农副产品的加工生产,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从“红色产业”中获益近2000元,旅游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已超过35%。“革命圣地”延安2007年全市旅游人数突破6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红色旅游已经成为一批革命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二、新时期红色旅游的多功能性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将红色旅游定义为: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的创业史、革命史、奋斗史,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工程;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老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作为一份指导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政治、文化、经济“三大工程”的定义主要着眼于在国家层面红色旅游的社会发展功能,但并没有深入阐释红色旅游作为一类专项旅游产品在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功能[3](P15)。在政治性而必然产生的严肃性面孔下,红色旅游跨领域的多功能属性往往被掩盖,尤其是作为一项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的特性往往被忽略。从近年来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现实看,红色旅游主要体现出以下特性。第一,从供给角度,红色旅游是核心资源公共性、核心产品公益性而又同时具有综合性经济效益的社会事业。从资源内涵分析,红色旅游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争取自由、勇于奋斗、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所传达的是理想主义的爱国情怀、拼搏奋进的民族精神,所依托的是由革命先辈和全国人民创造的红色文化、红色遗存和相关资源载体,因此它应是一项公共性的国家文化遗产。从产品属性分析,红色旅游产品链中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等核心产品,如历史事件纪念地和标志物等,是属于全民共享的精神财富和国家所有的公共产品。但从事业发展的角度,红色旅游除核心遗产资源主要由政府负责保护和修缮、核心产品主要由政府管理和运营之外,产业链上下游的“食、住、行、购、娱”等配套产业主要以市场运作为主实现,无疑具有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效益属性,这同时也是红色旅游之所以能够带动老区群众致富发展的主要功能。第二,从需求角度,红色旅游已经发育了由资源融合化、文化演绎化而应对的多元化需求和大众化市场。《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应“整合相关旅游资源,把发展红色旅游与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工农业旅游等密切结合,形成综合型、复合性的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多数红色遗产资源富集的革命老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优良、民族文化多元的地区,自纲要颁布后,各地所谓“红”、“绿”、“古”、“奇”等多元化资源整合和模式融合已经成为红色旅游发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而红色文化的舞台化、时尚化、节事化演绎及网络化传播无疑更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旅游的市场吸引力。延安市的大型实景演出“延安颂”和“梦回延安保卫战”、江西“中国红歌会”、临沂市的“蒙山沂水”以及重庆市渣滓洞的夜间实景演出和“数字红岩”、“网络红岩”、“红岩联线”等一系列红色文化的创新展示、推广和运营,让红色文化鲜活化、生动化和时尚化,成为青少年教育、大学生修学、老年人怀旧的重要旅游市场。第三,从旅游活动的过程角度,红色旅游是一种易于体验性、互动性、参与性开展的旅游活动形式。红色旅游所蕴含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遗存的大量战斗题材,是十分符合团队拓展培训从而培养合作理念和集体意识的资源;红色年代的农事耕作、手工艺制作等生产活动和大量生活场景是极具教育、体验和怀旧价值的资源;甚至在近现代国际国内形势下,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在建设中面对新形势谋求适时转型发展的伟大历程,都是充满智慧、值得研究挖掘和传播教育的重要教程;而这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伟大事业既和现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又强烈存在于绝大部分中国人的意识中,这无疑加强了对红色体验的渴望。

三、红色旅游发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篇(3)

前言

随着红色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升温。实践证明,红色旅游对于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推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偏远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在休闲时代,消费者对“体验”的需求会空前高涨,世界经济形态也将因此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过渡。使得红色旅游产品自身暴露出一些不足,特别是单一的观光性产品,难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奇等个性化需求,致使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不足,严重阻碍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将红色旅游产品的营销置于体验经济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对于提高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等综合能力和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效益也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体验经济要素融入绝色旅游产品的必要性

1.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益。体验经济从旅游者表象的和潜在的需求出发,当旅游者的需求被充分发掘出来,他们会自觉地为体验付费。一方面,旅游者体会到体验的美妙感觉后,其消费行为往往受非理性因素的支配,这时,他们只要认为通过进一步的货币支出可以得到更高级的体验,甚至是高峰体验,必然意愿支付额外的费用;另一方面,体验经济下旅游产品的开发比在服务经济下更具多样化和个性化,这就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利润空间。例如在拉脱维亚的港口城利巴雅,有一座100多年前沙皇俄国建造的监狱。用红砖建成的监狱是一座二层建筑,位于高墙内。打开铁门进入其中,可以看到,在黑暗的单人牢房的墙壁上刻有“我想回家”等犯人的笔迹。据导游讲,监狱曾经用来关押苏联军队的政治犯和扰乱军队内部纪律者。在苏联军队撤退后,自1997年被关闭,这里就成了一片废墟。如今,该国将这座在苏联解体后被关闭的监狱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人们可以在这种另类旅游项目中体验到囚犯的生活。游客们走过两层楼内阴暗的走廊,依次参观前克格勃监狱内部牢房,沿途可以感受到混合着血腥汗渍和悲惨过去的气息。如果额外消费,还可体验 “遭受虐待”,体验严刑拷打的感觉,参与模拟处决,体验被处死的感受,也可以在牢房内过夜,不喝水、不睡觉。这个项目一经推出,不仅吸引了国内各界名人,而且还吸引了欧洲人前来参观。

2.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社会效益。体验文化,就是指通过人的感觉器官与思维能力,对所经临的环境与过程,进行体会与感验。旅游者通过购买一个设计水平较高的产品,不仅能够学习知识、丰富经历、完善自我,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所有这一切都在无形中使产品的社会效益得到发挥。例如,旅游者通过参与红色旅游产品中的各种体验活动,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红色旅游文化,这令他们不由自主地对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更真实的了解和体会,从而将会珍惜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另一方面,革命老区人民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凝聚力得到加强和振奋民族精神,他们将会为革命老区美好的明天而拼搏。

3.有助于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效益。体验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使人的品味和格调有所提高。在文化的引导下,旅游者势必容易得到较高层次的体验,而非单纯的感官体验。从旅游者角度看,他们若能得到精神的启迪,就说明产品的文化效益得到了有效发挥;从红色旅游角度看,若旅游者可时常参与体验型红色旅游产品的消费,那么整个红色旅游的文化氛围会日益浓厚。这两方面都是红色旅游产品文化效益得到提升的表现。在体验经济的指导下设计红色旅游产品,必然要牢牢把握红色旅游的文脉,充分展现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的文化底蕴,使各个活动项目围绕特定主题展开。

二、红色景区体育旅游产品的内涵及不足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参观浏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党中央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传统教育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工程。它融政治性、教育性、观赏性与一体,具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是一项专项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有利于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而且有利于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红色旅游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阻碍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可观性差。红色旅游依托的是革命历史遗存。由于中国革命的人民性、艰苦性和流动性,加上反动势力对革命根据地的疯狂反扑中对革命遗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红色产品存留下来的革命遗物数少、量小、陈旧、分散、具有内容、场地、线路等方面的局限性,一些著名的纪念地只是孤零零的普通民宅、庭院、或小船,与其他旅游景点相距甚远可展现、可参观、可吸引的内容有较大差距令旅游者难以尽兴。

2.时效性强。由于政治性因素和市场化因素对红色旅游的客源变化影响明显,红色旅游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一般时段主要受市场调节,有较大纪念活动受政治因素影响。因此,红色景区接待高峰主要集中在三个黄金周和纪念日前后。

3.旅游形式单一。大多是以参观重要纪念遗址和纪念物为主,基本上是“一张桌子、一条凳、一块床板、一盏灯”内容的解说也如教科书式的呆板平淡,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市场吸引力差。

4.客源市场面窄。红色旅游的发展主要依靠两种力量在支撑:一是集体组织学习考察,红色旅游因其特殊的思想和政治意义得以发展;二是一些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的老一辈无产阶级,他们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充满了怀念与深情。

三、红色旅游产品的营销

1.以体验思维的新视角审视红色旅游产品的塑造。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品牌时代,培育红色旅游产品品牌将是红色旅游竞争的关键。创品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红色旅游又是一项新兴的旅游活动,创造产品品牌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在体验经济中,应强调以品牌为核心的体验式营销:针对红色旅游景区资源特色,作好景区的形象规划,利用著名红色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形成自己的产品消费市场,大大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降低产品的宣传成本。如开发如“重走长征路”旅游产品品牌,使旅游者对旅游地产生未见其形,先领其意的效果。

2.注重红色旅游产品主题的新奇性与创意性。旅游者的眼球只会被具有独特性和创意性的主题所吸引,因此同类题材的红色旅游产品可以构思风格迥异的主题,实现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对于周期性的体育旅游产品来说,要善于随着环境的变化对主题做相应的调整,使主题对旅游者永远具有新鲜感,并借此迎合或者更加深入地开发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在紧密围绕主题的基础上升华和演绎主题,可以深化旅游者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在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体验景区的各种自然元素与人文元素从而获得难忘的美好体验。例如以高科技手段再现红军的某些战争场面,如群马奔驰的蹄声、嘶鸣声、枪声、炮声、火光、硝烟等,通过高科技都是能艺术再现的,而且更逼真,增强景区的感染力。在纪念二战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纪念馆中,以色列政府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再现历史场面,使参观的每一个人从内心感到震撼。

3.为旅游者创造体验的机会。在体验经济中,强调的是通过客户参与、客户互动、客户创造等方式实现客户的自我价值实现和全新体验,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假如不考虑旅游者的体验,就可以把他们当作纯粹的观众来对待,在活动方式上仅仅选择静态的欣赏和观看即可。但是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旅游者要求登上舞台做主角,通过身心的全面参与获得体验。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可开设一些体验式、参与式的体育旅游项目。注重多种旅游形式相结合,扩大“红色旅游”的活动内容,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在产品设计上要有鲜明的时代感,增加“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如通过设计“四渡赤水”、“打游击战”等与红色旅游相关的体育旅游产品既可扩大红色旅游的产品链,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增加体育旅游爱好者,延长旅游者的旅游时间,又可给游客以全方位的切身体验,提高对游客的感染力,增加红色旅游产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4.满足旅游者个性体验,利用多种旅游资源形成复式开发。由于组合型红色旅游产品能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为旅游者提供多种体验和感受,增加旅游者的体验消费价值,其吸引力往往大于单项旅游产品。以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为依据,选择受旅游者欢迎、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旅游产品进行组合设计。在红色景区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与绿、古、蓝、俗、新相结合。用“红色”感召市场,用“绿色”、“古色”等拓展市场,如红、绿(自然生态)结合,红、古(历史文化)结合,红、蓝(海洋)结合,红、俗(民俗风情)结合,红、新(新都市风情)结合等等,形成优势互补,打造综合性产品,产生叠加吸引,从而参加旅游者的多重体验,以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能起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篇(4)

abstract:the red tourism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forms of tourism, so seeking new development philosophy is a urgent matter for red tourism development under the situation of limited competitiveness after fadeaway of policy support. the coming of experience economy offers a number of rare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experience-based development can effectively solv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red tourism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key words:red tourism; experience economy; experiential development

随着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消费能力的飚升,人们的消费观念已悄然发生变化,许多旅游者早已不满足原有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希望购买参与性更强的旅游产品,“体验式旅游”悄然升温,成为现代旅游最具开发潜力的部分。WWW.133229.cOm红色旅游作为一专项旅游产品,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体验型开发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体验型开发的概念

旅游体验是以体验作为核心吸引力的用于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的综合性的旅游活动,是旅游者心理与旅游产品间的互动过程。它强调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与融入性,强调游客对文化的、历史的、生活的、习俗的体验。美国学者派恩与吉尔摩根据参与的主动性与投入程度,将旅游体验划分为娱乐型体验、教育型体验、遁世型体验和审美型体验4种类型,认为每个旅游者的旅游经历都是以上四类体验的不同程度结合。四类体验的中心集合点就是美好的甜蜜地带(sweetspot),在这个地带,活动对象达到一种“畅爽”境界。

体验型开发就是以旅游景区为剧场,以景区建设为布景,以食、住、行、游、购、娱为道具,以旅游者为中心,为旅游者创造难忘的回忆。景区开发立足于创造游客难忘经历和感受,即以游客体验为中心来选择、利用资源,开发旅游项目。体验型开发能摆脱资源限制,通过对同一资源体验方式和体验深度的改变,创造出不同的体验效果,从而吸引游客重复消费,使景区获得持续发展[1]。

二、红色旅游的特点

红色旅游所依托的旅游资源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在崛起和发展的过程中与革命传统教育密不可分,目前,其发展特征有别于其他专项旅游。

(一)红色旅游受国家特殊的政策扶持

红色旅游景区本身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担负着大量思想教育的任务,带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质,享受政府特殊的政策扶持,如拨款、定期进行维护、维修等。

(二)红色旅游的市场吸引力有限

把革命纪念地、革命圣地纳入旅游的范畴来发展,就决定了红色旅游的发展需要按旅游经济规律办事。但基于以下原因红色旅游的市场吸引力有限:(1)绝大多数红色旅游吸引物是以零散的、资源单体的遗址、故居、纪念碑、陵墓、纪念馆的形式出现,所反映的革命文化的内涵也是片段的、单一的,很难开发出成规模的、有深度、有连续性的旅游产品;(2)红色旅游的吸引物很多是革命战争时期遗存的文物和旧址,一般比较简陋,就其外观来说与故宫、颐和园、石窟艺术、皇家陵寝等文物古迹相比,可展现和吸引的内容有较大差距;(3)红色旅游具有的政治色彩,使展示、讲解及关联性产品的开发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红色旅游以观光产品为主体

从各地开发的红色旅游产品来看,体验式的特种旅游产品很少,大都是滞留时间短的观光式的旅游,有的更是以一个纪念碑、纪念馆、故居会址等展示,缺乏体验元素。

(四)红色旅游的客源消长有明显的规律性

除一般的市场因素造成的淡旺季影响外,政治性因素对红色旅游的客源变化影响明显,旅游客源呈现出波浪式的起伏运动,整体状态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5年、10年一个高潮,50年和100周年的纪念活动就是大高潮。

以上特征造成红色旅游在政策扶持消退后难以持续发展。突破瓶颈,寻求新的开发理念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体验型开发成了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红色旅游体验型开发的必然性分析

(一)体验经济时代对红色旅游开发的要求

产品经济时代的旅游价值量的衡量是物质产品,服务经济时代旅游价值量的衡量是游客满意度,体验经济下衡量的标准变为对旅游产品带给游客的体验内涵和收益上,体验是产品的核心[2]。体验经济是以需求为中心,强调需求结构升级,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考虑生产的经济形态。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设计好的、标准化的旅游产品,而是希望能亲自参与设计自己的旅游线路,和旅游经销商共同完成其所需旅游产品的生产,从而体现个性化的特征[3]。反映在红色旅游中,就是旅游者不仅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品评红色文化的行迹,更应该以参与者的角色去把握完成对红色精神内涵的深度体会[4]。

目前红色旅游景区无论是革命胜地还是伟人故居,大都是物品存列配以图片文字解说,表现方法陈旧,文物的陈列没有从游客视角考虑问题,在娱乐、教育、遁世和审美体验的创造性设计方面显得很苍白。

体验型红色旅游开发,就是要深入地挖掘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而不同地融入地域文化,以旅游者为中心,从娱乐、教育、遁世和审美体验入手多方位整合旅游体验元素,在旅游过程中为游客创造“重回革命年代”的难忘经历, 让游客参与其中,寓教于乐,努力提高红色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使旅游者愿意为这种美好的回忆付费。这是顺应体验经济时代潮流的必然。

(二)旅游的本质与体验的本质具有同一性

旅游的本质属性可以从旅游者的产生来了解。对旅游者的产生具有恒定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所以能够激发人类产生旅游的需要,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丰富性与人类各自居住环境的局限性和单调性,构成了人类生活环境与地表环境间微小与宏大、单调与丰富的尖锐矛盾。正是这对矛盾激发着人类最本能的内在心理——好奇心[5]。

可见,旅游的本质属性在于在差异化体验中丰富精神生活,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旅游就是在时间和地域的跨越中,从对那种与自己习惯的文化和环境存在差异的另样文化和环境的体验中,寻求审美和愉悦等精神享受的活动。[6]体验的结果不仅在当时当地产生一种生理或心理的满足,而且当离开那种特定时间和特定地域之后,给旅游者留下的还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忆享受。

体验是一种参与经历,它能为参与者提供身心享受,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从本质上说就是指人们以个性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系列值得回忆的事情[7]。因此旅游包含着体验性的诸多精神要点。不论哪一种方式,都是得到一种精神享受,他们与旅游的本质都是一致的,甚至是浑然一体的。旅游本身就是体验的一种主要方式,体验经济魅力以旅游来充分展示。

红色旅游作为专项旅游的一种,旅游者进行红色旅游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旅游愉悦和精神享受。拉动经济、思想教育只是连带效应。让旅游者在参观游览、参与活动和互动交流过程中获得愉悦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不知不觉、自觉自愿地学习知识、了解历史、接受教育、陶冶身心[8]。因此,在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遵循旅游的相关规律和理论,改变传统开发模式,在保持红色基调的前提下,增加旅游者愉悦为基本导向的体验型开发,顺应旅游者体验心理需求,就是红色旅游向旅游本质的回归。

(三)红色旅游体验型开发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红色旅游体验型开发的重要基础。

1.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体验的重要基础。体验型开发要求给旅游者创造审美体验。良好的审美体验必须以蓝天、碧水和青山为依托,以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保障。只有得到精心保护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并转化为现实的良好的旅游审美体验。因而,体验型开发更注重景区的环境保护,以构建良好的景区视觉形象,避免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带来负面影响,达到给旅游者一种美好而难忘经历的效果。

2.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利于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红色景区呈现原生态的历史感和沧桑感,才能使游客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这种体验才能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

3.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延长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红色精神发生在红色年代,但却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传统一脉相承,并且深深地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把红色精神的挖掘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原真性地再现革命年代,延长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很多红色景区在开发时,没有很好地将红色精神与本地历史文化脉络整合,使红色精神和地域文化成两条关联不大的平行线,因而没有较好地展现红色精神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最终影响了红色旅游的魅力,妨碍了红色旅游产品历久弥新生命力的发展,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4.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实现综合开发,丰富旅游产品的保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能使红色与绿色(生态旅游)相映,凸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使红色与彩色(民族风情)互动,利用民族风情和红色旅游在空间上的重叠,宣传多彩的民族文化;使红色与古色(历史文化旅游)融汇,增加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这样在保持红色基调的前提下实现红色旅游景区的综合开发和深度开发,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增加红色旅游魅力。

(四)体验型开发是提升市场竞争的良好方式

目前,红色旅游产品要在政策扶持消退后经受住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产品的市场竞争,保持永恒的魅力和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然要以市场为导向,关注消费时尚,顺应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否则,就可能是阶段性的产物。而红色旅游体验型开发注重旅游者的情感需要和参与体验, 在产品的打造上营造一种体验氛围、制造一种体验环境、设计一种体验场景,通过策划各种活动项目,打造一个娱乐、教育、遁世和审美的高享受的体验过程。体验型红色旅游开发顺应了时代潮流, 迎合了旅游市场的需要,是提升红色旅游产品市场竞争的良好方式。

(五)红色旅游体验型开发符合教育规律

红色旅游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承载和传递光荣革命传统、先进革命精神及优良民族品质等,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在认识活动过程中,通过红色旅游的开展,旅游者对“吃、游、行、住、购、娱”等产生体验性想法。如果红色旅游的产品单一,体系不健全,项目缺乏亲身参与的体验性,那游客就会在旅游过后对其景点乃至整个红色旅游产品产生排斥或怀疑心理,情况严重时会产生否定甚至逆反心理[9]。所以,游客的切身体验对思想品德教育功效的达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情感活动过程中,由于体验型开发模式更注重旅游者的情感需求,增加景区体验元素,通过让游客真实地感受到革命年代的氛围,使旅游者更好地了解革命历史,理解红色精神。这样,旅游者会对教育者及教育内容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在红色旅游未来的发展中,应在保持红色基调的前提下,创新性开发顺应旅游者思想品德教育意识活动过程规律。

参考文献:

[1] cohen e.traditions in the qualitative sociology of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8,15(1):29-46.

[2] 贾秉瑜.体验经济视角下旅游产品体验性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2007.

[3] 张雅敏.红色旅游发展走向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8):46-47.

[4] 陈志永,李育.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术探索,2005(10).

[5] 刘振礼,王兵.中国旅游地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6] 张源.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产品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篇(5)

目前,陕北各个市(区)县在“十一五”规划中都把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列为了重要的规划内容。特别是结合红色旅游资源,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将红色旅游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陕北红色旅游的兴起

1.红色旅游形成的背景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出现,60年代渐具雏形,80年代随大众旅游的兴起而加速发展,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则兴起为专项旅游产品。2004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在此推动之下,全国的红色旅游迅速地发展了起来。当前,红色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旅游活动。而红色圣地则成为全国人民心中永恒向往,陕北也成为这些永恒圣地中的一大亮点,随之兴起了一股红色旅游热。

2.红色旅游的含义

所谓中国的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陕北的红色旅游具有以下三个功能:

第一,独特的教育性。主要指以了解和学习中国革命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为游客营造一种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第二,独特的革命历史性。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中的一些旧址、陈列的物品有着及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段革命历史的一个很好的见证,可以让人们切身的体会到实地实景的厚重的历史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独特的体验性。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的参观、瞻仰与学习活动的综合。它与游客的亲身体验和参与是分不开的。例如在陕北开展的“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的参与性活动,真正的达到了寓教于游的目的和境界。

陕北红色旅游的这些特点相比于其他地方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二、陕北发展红色旅游的特殊优势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陕北作为一块正在迅速崛起的“红土地”,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里,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诗史,给革命后代留下了永远值得学习传承的伟大精神和永远值得寻访缅怀的红色圣地。据统计,延安市对外开放的红色旅游景点已达13处,其中4A级3处,3A级2处,2A级3处,主要有: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瓦窑堡、洛川会议旧址以及全面展示共产党13年延安历史的延安革命纪念馆。“革命圣地、延安精神”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品牌,陕北也成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榆林市红色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主要开发了米脂杨家沟、佳县神泉堡、靖边小河村、吴堡川口等革命旧址。随着延安市“1510”工程和米脂“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项目的完成,大陕北范围内的红色旅游就会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发挥出综合的优势,产生巨大的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把握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陕北红色旅游资源的富集,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不能因为其“富有”就忽视了对它的保护,而且必须按照文物保护所应有的规律和规范性要求进行,不仅要保护文物本体,还要保护文物的环境风貌。

红色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的旅游资源,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积极实施精品红色品牌战略,不断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建设步伐。

三、陕北发展红色旅游的步骤

1.从纵向深度丰富延安红色旅游产品,深入挖掘红色旅游产品内涵

一方面,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的档次水平,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可以使用声、光、电的形式展示中共在陕北十三年的光辉历史画面,还可以精心塑造的蜡像等形式,生动地再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历史人物。

另一方面,把红色旅游与体验式旅游相结合。随着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发展,人们既需要接受旅游文化的熏陶,又需要消费舒解身心、趣味性强、参与性强的产品。而体验式旅游则迎合了这一发展趋势。

2.加强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与地方特色资源的整合

横向扩展大陕北红色旅游,全力打造红色旅游中新的景点,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销量,把红色与寻根祭祖旅游、黄河文化旅游、草原黄土文明,陕北民俗风情游等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形成陕北地区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有效的延长红色旅游的周期,使产品更充实,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

3.突出红色旅游的产业特点,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优先开发当前被国家列为红色旅游线路中的纪念地,暂时不具备开放条件的要做好当前的保护工作。所以,陕北旅游业发展,应该抓住中央实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一号工程”的大好机遇,重点改造建设好延安、榆林两地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故居等景区景点建设,使其成为陕北红色旅游的“名片”。

4.突出红色旅游个性

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就是说它可以和很多旅游形式相结合。所以就需要很好地处理红色旅游独特性和复合性的关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有意识的培育红色旅游中的一些新的增长点。

陕北有党中央在陕北十三年给我们留下的近四百处革命旧址,同时还有浓厚的黄土风情文化等品位很高的旅游资源。因此,必须搞好红色旅游资源与这些旅游资源的整合,连点成线,区域成片,形成整体,共同做大做强。

四、结论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篇(6)

所谓中国的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陕北的红色旅游具有以下三个功能:

第一,独特的教育性。主要指以了解和学习中国革命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为游客营造一种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第二,独特的革命历史性。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中的一些旧址、陈列的物品有着及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段革命历史的一个很好的见证,可以让人们切身的体会到实地实景的厚重的历史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独特的体验性。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的参观、瞻仰与学习活动的综合。它与游客的亲身体验和参与是分不开的。例如在陕北开展的“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的参与性活动,真正的达到了寓教于游的目的和境界。

陕北红色旅游的这些特点相比于其他地方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2.红色旅游形成的背景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出现,60年代渐具雏形,80年代随大众旅游的兴起而加速发展,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则兴起为专项旅游产品。2004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在此推动之下,全国的红色旅游迅速地发展了起来。当前,红色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旅游活动。而红色圣地则成为全国人民心中永恒向往,陕北也成为这些永恒圣地中的一大亮点,随之兴起了一股红色旅游热。

二、陕北发展红色旅游的特殊优势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陕北作为一块正在迅速崛起的“红土地”,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里,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诗史,给革命后代留下了永远值得学习传承的伟大精神和永远值得寻访缅怀的红色圣地。据统计,延安市对外开放的红色旅游景点已达13处,其中4A级3处,3A级2处,2A级3处,主要有: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瓦窑堡、洛川会议旧址以及全面展示共产党13年延安历史的延安革命纪念馆。“革命圣地、延安精神”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品牌,陕北也成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榆林市红色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主要开发了米脂杨家沟、佳县神泉堡、靖边小河村、吴堡川口等革命旧址。随着延安市“1510”工程和米脂“转战陕北纪念馆”项目的完成,大陕北范围内的红色旅游就会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发挥出综合的优势,产生巨大的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把握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陕北红色旅游资源的富集,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不能因为其“富有”就忽视了对它的保护,而且必须按照文物保护所应有的规律和规范性要求进行,不仅要保护文物本体,还要保护文物的环境风貌。

红色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的旅游资源,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积极实施精品红色品牌战略,不断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建设步伐。

三、陕北发展红色旅游的步骤

1.从纵向深度丰富延安红色旅游产品,深入挖掘红色旅游产品内涵

一方面,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的档次水平,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可以使用声、光、电的形式展示中共在陕北十三年的光辉历史画面,还可以精心塑造的蜡像等形式,生动地再现、、等革命历史人物。

另一方面,把红色旅游与体验式旅游相结合。随着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发展,人们既需要接受旅游文化的熏陶,又需要消费舒解身心、趣味性强、参与性强的产品。而体验式旅游则迎合了这一发展趋势。

2.加强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与地方特色资源的整合

横向扩展大陕北红色旅游,全力打造红色旅游中新的景点,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销量,把红色与寻根祭祖旅游、黄河文化旅游、草原黄土文明,陕北民俗风情游等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形成陕北地区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有效的延长红色旅游的周期,使产品更充实,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

3.突出红色旅游的产业特点,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优先开发当前被国家列为红色旅游线路中的纪念地,暂时不具备开放条件的要做好当前的保护工作。所以,陕北旅游业发展,应该抓住中央实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一号工程”的大好机遇,重点改造建设好延安、榆林两地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故居等景区景点建设,使其成为陕北红色旅游的“名片”。

4.突出红色旅游个性

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就是说它可以和很多旅游形式相结合。所以就需要很好地处理红色旅游独特性和复合性的关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有意识的培育红色旅游中的一些新的增长点。

陕北有党中央在陕北十三年给我们留下的近四百处革命旧址,同时还有浓厚的黄土风情文化等品位很高的旅游资源。因此,必须搞好红色旅游资源与这些旅游资源的整合,连点成线,区域成片,形成整体,共同做大做强。

四、结论

旅游是产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旅游项目更具有无限的活力与魅力,旅游借文化以获得新的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民族历史文化、区域文明共同组合而成文化旅游的基本内容。正是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特色的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饮食、建筑、园艺等等使得旅游富有文化内涵,而文化的持久性也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因。

旅游文化的塑造是通过分析和评价旅游地的文化背景,立足旅游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确定旅游文化的主题。旅游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构成旅游地的特殊文化背景。它是旅游地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过程中,通过文化的创造、交流和融合逐渐形成的各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精品。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并将对今后旅游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产生持续影响。

因此,如何促进陕北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是陕北旅游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篇(7)

前言

随着红色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升温。实践证明,红色旅游对于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推进国民经济 社会 发展,特别是偏远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在休闲 时代 ,消费者对“体验”的需求会空前高涨,世界经济形态也将因此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过渡。使得红色旅游产品自身暴露出一些不足,特别是单一的观光性产品,难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奇等个性化需求,致使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不足,严重阻碍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将红色旅游产品的营销置于体验经济的背景下进行 研究 ,对于提高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等综合能力和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效益也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体验经济要素融入绝色旅游产品的必要性

1.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益。体验经济从旅游者表象的和潜在的需求出发,当旅游者的需求被充分发掘出来,他们会自觉地为体验付费。一方面,旅游者体会到体验的美妙感觉后,其消费行为往往受非理性因素的支配,这时,他们只要认为通过进一步的货币支出可以得到更高级的体验,甚至是高峰体验,必然意愿支付额外的费用;另一方面,体验经济下旅游产品的开发比在服务经济下更具多样化和个性化,这就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利润空间。例如在拉脱维亚的港口城利巴雅,有一座100多年前沙皇俄国建造的监狱。用红砖建成的监狱是一座二层建筑,位于高墙内。打开铁门进入其中,可以看到,在黑暗的单人牢房的墙壁上刻有“我想回家”等犯人的笔迹。据导游讲,监狱曾经用来关押苏联军队的 政治 犯和扰乱军队内部纪律者。在苏联军队撤退后,自1997年被关闭,这里就成了一片废墟。如今,该国将这座在苏联解体后被关闭的监狱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人们可以在这种另类旅游项目中体验到囚犯的生活。游客们走过两层楼内阴暗的走廊,依次参观前克格勃监狱内部牢房,沿途可以感受到混合着血腥汗渍和悲惨过去的气息。如果额外消费,还可体验 “遭受虐待”,体验严刑拷打的感觉,参与模拟处决,体验被处死的感受,也可以在牢房内过夜,不喝水、不睡觉。这个项目一经推出,不仅吸引了国内各界名人,而且还吸引了欧洲人前来参观。

2.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社会效益。体验文化,就是指通过人的感觉器官与思维能力,对所经临的环境与过程,进行体会与感验。旅游者通过购买一个设计水平较高的产品,不仅能够 学习 知识、丰富经历、完善自我,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所有这一切都在无形中使产品的社会效益得到发挥。例如,旅游者通过参与红色旅游产品中的各种体验活动,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红色旅游文化,这令他们不由自主地对革命 历史 、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更真实的了解和体会,从而将会珍惜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另一方面,革命老区人民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凝聚力得到加强和振奋民族精神,他们将会为革命老区美好的明天而拼搏。

3.有助于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效益。体验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使人的品味和格调有所提高。在文化的引导下,旅游者势必容易得到较高层次的体验,而非单纯的感官体验。从旅游者角度看,他们若能得到精神的启迪,就说明产品的文化效益得到了有效发挥;从红色旅游角度看,若旅游者可时常参与体验型红色旅游产品的消费,那么整个红色旅游的文化氛围会日益浓厚。这两方面都是红色旅游产品文化效益得到提升的表现。在体验经济的指导下设计红色旅游产品,必然要牢牢把握红色旅游的文脉,充分展现其作为爱国主义 教育 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的文化底蕴,使各个活动项目围绕特定主题展开。

二、红色景区体育旅游产品的内涵及不足

红色旅游是指以 中国 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参观浏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党中央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传统教育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工程。它融政治性、教育性、观赏性与一体,具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是一项专项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有利于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而且有利于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红色旅游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阻碍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可观性差。红色旅游依托的是革命历史遗存。由于中国革命的人民性、艰苦性和流动性,加上反动势力对革命根据地的疯狂反扑中对革命遗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红色产品存留下来的革命遗物数少、量小、陈旧、分散、具有 内容 、场地、线路等方面的局限性,一些著名的纪念地只是孤零零的普通民宅、庭院、或小船,与其他旅游景点相距甚远可展现、可参观、可吸引的内容有较大差距令旅游者难以尽兴。 2.时效性强。由于 政治 性因素和市场化因素对红色 旅游 的客源变化 影响 明显,红色旅游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一般时段主要受市场调节,有较大纪念活动受政治因素影响。因此,红色景区接待高峰主要集中在三个黄金周和纪念日前后。

3.旅游形式单一。大多是以参观重要纪念遗址和纪念物为主,基本上是“一张桌子、一条凳、一块床板、一盏灯” 内容 的解说也如教科书式的呆板平淡,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市场吸引力差。

4.客源市场面窄。红色旅游的 发展 主要依靠两种力量在支撑:一是集体组织 学习 考察,红色旅游因其特殊的思想和政治意义得以发展;二是一些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的老一辈无产阶级,他们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充满了怀念与深情。

三、红色旅游产品的营销

1.以体验思维的新视角审视红色旅游产品的塑造。全球 经济 已经进入品牌 时代 ,培育红色旅游产品品牌将是红色旅游竞争的关键。创品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红色旅游又是一项新兴的旅游活动,创造产品品牌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在体验经济中,应强调以品牌为核心的体验式营销:针对红色旅游景区资源特色,作好景区的形象规划,利用著名红色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形成自己的产品消费市场,大大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降低产品的宣传成本。如开发如“重走长征路”旅游产品品牌,使旅游者对旅游地产生未见其形,先领其意的效果。

2.注重红色旅游产品主题的新奇性与创意性。旅游者的眼球只会被具有独特性和创意性的主题所吸引,因此同类题材的红色旅游产品可以构思风格迥异的主题,实现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对于周期性的 体育 旅游产品来说,要善于随着环境的变化对主题做相应的调整,使主题对旅游者永远具有新鲜感,并借此迎合或者更加深入地开发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在紧密围绕主题的基础上升华和演绎主题,可以深化旅游者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在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体验景区的各种 自然 元素与人文元素从而获得难忘的美好体验。例如以高 科技 手段再现红军的某些战争场面,如群马奔驰的蹄声、嘶鸣声、枪声、炮声、火光、硝烟等,通过高科技都是能 艺术 再现的,而且更逼真,增强景区的感染力。在纪念二战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纪念馆中,以色列政府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再现 历史 场面,使参观的每一个人从内心感到震撼。

3.为旅游者创造体验的机会。在体验经济中,强调的是通过客户参与、客户互动、客户创造等方式实现客户的自我价值实现和全新体验,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假如不考虑旅游者的体验,就可以把他们当作纯粹的观众来对待,在活动方式上仅仅选择静态的欣赏和观看即可。但是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旅游者要求登上舞台做主角,通过身心的全面参与获得体验。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可开设一些体验式、参与式的体育旅游项目。注重多种旅游形式相结合,扩大“红色旅游”的活动内容,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在产品设计上要有鲜明的时代感,增加“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如通过设计“四渡赤水”、“打游击战”等与红色旅游相关的体育旅游产品既可扩大红色旅游的产品链,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增加体育旅游爱好者,延长旅游者的旅游时间,又可给游客以全方位的切身体验,提高对游客的感染力,增加红色旅游产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4.满足旅游者个性体验,利用多种旅游资源形成复式开发。由于组合型红色旅游产品能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为旅游者提供多种体验和感受,增加旅游者的体验消费价值,其吸引力往往大于单项旅游产品。以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为依据,选择受旅游者欢迎、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旅游产品进行组合设计。在红色景区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与绿、古、蓝、俗、新相结合。用“红色”感召市场,用“绿色”、“古色”等拓展市场,如红、绿(自然生态)结合,红、古(历史文化)结合,红、蓝(海洋)结合,红、俗(民俗风情)结合,红、新(新都市风情)结合等等,形成优势互补,打造综合性产品,产生叠加吸引,从而参加旅游者的多重体验,以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能起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篇(8)

前言

随着红色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升温。实践证明,红色旅游对于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推进国民经济 社会 发展,特别是偏远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在休闲 时代 ,消费者对“体验”的需求会空前高涨,世界经济形态也将因此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过渡。使得红色旅游产品自身暴露出一些不足,特别是单一的观光性产品,难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奇等个性化需求,致使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不足,严重阻碍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将红色旅游产品的营销置于体验经济的背景下进行 研究 ,对于提高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等综合能力和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效益也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体验经济要素融入绝色旅游产品的必要性

1.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益。体验经济从旅游者表象的和潜在的需求出发,当旅游者的需求被充分发掘出来,他们会自觉地为体验付费。一方面,旅游者体会到体验的美妙感觉后,其消费行为往往受非理性因素的支配,这时,他们只要认为通过进一步的货币支出可以得到更高级的体验,甚至是高峰体验,必然意愿支付额外的费用;另一方面,体验经济下旅游产品的开发比在服务经济下更具多样化和个性化,这就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利润空间。例如在拉脱维亚的港口城利巴雅,有一座100多年前沙皇俄国建造的监狱。用红砖建成的监狱是一座二层建筑,位于高墙内。打开铁门进入其中,可以看到,在黑暗的单人牢房的墙壁上刻有“我想回家”等犯人的笔迹。据导游讲,监狱曾经用来关押苏联军队的 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 犯和扰乱军队内部纪律者。在苏联军队撤退后,自1997年被关闭,这里就成了一片废墟。如今,该国将这座在苏联解体后被关闭的监狱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人们可以在这种另类旅游项目中体验到囚犯的生活。游客们走过两层楼内阴暗的走廊,依次参观前克格勃监狱内部牢房,沿途可以感受到混合着血腥汗渍和悲惨过去的气息。如果额外消费,还可体验 “遭受虐待”,体验严刑拷打的感觉,参与模拟处决,体验被处死的感受,也可以在牢房内过夜,不喝水、不睡觉。这个项目一经推出,不仅吸引了国内各界名人,而且还吸引了欧洲人前来参观。

2.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社会效益。体验文化,就是指通过人的感觉器官与思维能力,对所经临的环境与过程,进行体会与感验。旅游者通过购买一个设计水平较高的产品,不仅能够 学习 知识、丰富经历、完善自我,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所有这一切都在无形中使产品的社会效益得到发挥。例如,旅游者通过参与红色旅游产品中的各种体验活动,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红色旅游文化,这令他们不由自主地对革命 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 、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更真实的了解和体会,从而将会珍惜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另一方面,革命老区人民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凝聚力得到加强和振奋民族精神,他们将会为革命老区美好的明天而拼搏。

3.有助于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效益。体验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使人的品味和格调有所提高。在文化的引导下,旅游者势必容易得到较高层次的体验,而非单纯的感官体验。从旅游者角度看,他们若能得到精神的启迪,就说明产品的文化效益得到了有效发挥;从红色旅游角度看,若旅游者可时常参与体验型红色旅游产品的消费,那么整个红色旅游的文化氛围会日益浓厚。这两方面都是红色旅游产品文化效益得到提升的表现。在体验经济的指导下设计红色旅游产品,必然要牢牢把握红色旅游的文脉,充分展现其作为爱国主义 教育 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的文化底蕴,使各个活动项目围绕特定主题展开。

二、红色景区体育旅游产品的内涵及不足

红色旅游是指以 中国 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参观浏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党中央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传统教育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工程。它融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性、教育性、观赏性与一体,具有很强的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经济和文化功能,是一项专项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中,将革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有利于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而且有利于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红色旅游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阻碍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可观性差。红色旅游依托的是革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遗存。由于中国革命的人民性、艰苦性和流动性,加上反动势力对革命根据地的疯狂反扑中对革命遗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红色产品存留下来的革命遗物数少、量小、陈旧、分散、具有 内容 、场地、线路等方面的局限性,一些着名的纪念地只是孤零零的普通民宅、庭院、或小船,与其他旅游景点相距甚远可展现、可参观、可吸引的内容有较大差距令旅游者难以尽兴。 2.时效性强。由于 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 性因素和市场化因素对红色 旅游 的客源变化 影响 明显,红色旅游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一般时段主要受市场调节,有较大纪念活动受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因素影响。因此,红色景区接待高峰主要集中在三个黄金周和纪念日前后。

3.旅游形式单一。大多是以参观重要纪念遗址和纪念物为主,基本上是“一张桌子、一条凳、一块床板、一盏灯” 内容 的解说也如教科书式的呆板平淡,难以

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市场吸引力差。

4.客源市场面窄。红色旅游的 发展 主要依靠两种力量在支撑:一是集体组织 学习 考察,红色旅游因其特殊的思想和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意义得以发展;二是一些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的老一辈无产阶级,他们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充满了怀念与深情。

三、红色旅游产品的营销

1.以体验思维的新视角审视红色旅游产品的塑造。全球 经济 已经进入品牌 时代 ,培育红色旅游产品品牌将是红色旅游竞争的关键。创品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红色旅游又是一项新兴的旅游活动,创造产品品牌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在体验经济中,应强调以品牌为核心的体验式营销:针对红色旅游景区资源特色,作好景区的形象规划,利用着名红色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形成自己的产品消费市场,大大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降低产品的宣传成本。如开发如“重走长征路”旅游产品品牌,使旅游者对旅游地产生未见其形,先领其意的效果。

2.注重红色旅游产品主题的新奇性与创意性。旅游者的眼球只会被具有独特性和创意性的主题所吸引,因此同类题材的红色旅游产品可以构思风格迥异的主题,实现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对于周期性的 体育 旅游产品来说,要善于随着环境的变化对主题做相应的调整,使主题对旅游者永远具有新鲜感,并借此迎合或者更加深入地开发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在紧密围绕主题的基础上升华和演绎主题,可以深化旅游者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在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体验景区的各种 自然 元素与人文元素从而获得难忘的美好体验。例如以高 科技 手段再现红军的某些战争场面,如群马奔驰的蹄声、嘶鸣声、枪声、炮声、火光、硝烟等,通过高科技都是能 艺术 再现的,而且更逼真,增强景区的感染力。在纪念二战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纪念馆中,以色列政府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再现 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 场面,使参观的每一个人从内心感到震撼。

3.为旅游者创造体验的机会。在体验经济中,强调的是通过客户参与、客户互动、客户创造等方式实现客户的自我价值实现和全新体验,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假如不考虑旅游者的体验,就可以把他们当作纯粹的观众来对待,在活动方式上仅仅选择静态的欣赏和观看即可。但是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旅游者要求登上舞台做主角,通过身心的全面参与获得体验。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可开设一些体验式、参与式的体育旅游项目。注重多种旅游形式相结合,扩大“红色旅游”的活动内容,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在产品设计上要有鲜明的时代感,增加“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如通过设计“四渡赤水”、“打游击战”等与红色旅游相关的体育旅游产品既可扩大红色旅游的产品链,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增加体育旅游爱好者,延长旅游者的旅游时间,又可给游客以全方位的切身体验,提高对游客的感染力,增加红色旅游产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4.满足旅游者个性体验,利用多种旅游资源形成复式开发。由于组合型红色旅游产品能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为旅游者提供多种体验和感受,增加旅游者的体验消费价值,其吸引力往往大于单项旅游产品。以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为依据,选择受旅游者欢迎、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旅游产品进行组合设计。在红色景区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与绿、古、蓝、俗、新相结合。用“红色”感召市场,用“绿色”、“古色”等拓展市场,如红、绿(自然生态)结合,红、古(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结合,红、蓝(海洋)结合,红、俗(民俗风情)结合,红、新(新都市风情)结合等等,形成优势互补,打造综合性产品,产生叠加吸引,从而参加旅游者的多重体验,以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能起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篇(9)

目前,陕北各个市(区)县在“十一五”规划中都把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列为了重要的规划内容。特别是结合红色旅游资源,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将红色旅游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陕北红色旅游的兴起

1.红色旅游形成的背景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出现,60年代渐具雏形,80年代随大众旅游的兴起而加速发展,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则兴起为专项旅游产品。2004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在此推动之下,全国的红色旅游迅速地发展了起来。当前,红色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旅游活动。而红色圣地则成为全国人民心中永恒向往,陕北也成为这些永恒圣地中的一大亮点,随之兴起了一股红色旅游热。

2.红色旅游的含义

所谓中国的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陕北的红色旅游具有以下三个功能:

第一,独特的教育性。主要指以了解和学习中国革命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为游客营造一种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第二,独特的革命历史性。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中的一些旧址、陈列的物品有着及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段革命历史的一个很好的见证,可以让人们切身的体会到实地实景的厚重的历史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独特的体验性。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的参观、瞻仰与学习活动的综合。它与游客的亲身体验和参与是分不开的。例如在陕北开展的“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的参与性活动,真正的达到了寓教于游的目的和境界。

陕北红色旅游的这些特点相比于其他地方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二、陕北发展红色旅游的特殊优势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陕北作为一块正在迅速崛起的“红土地”,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里,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诗史,给革命后代留下了永远值得学习传承的伟大精神和永远值得寻访缅怀的红色圣地。据统计,延安市对外开放的红色旅游景点已达13处,其中4A级3处,3A级2处,2A级3处,主要有: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瓦窑堡、洛川会议旧址以及全面展示共产党13年延安历史的延安革命纪念馆。“革命圣地、延安精神”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品牌,陕北也成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榆林市红色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主要开发了米脂杨家沟、佳县神泉堡、靖边小河村、吴堡川口等革命旧址。随着延安市“1510”工程和米脂“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项目的完成,大陕北范围内的红色旅游就会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发挥出综合的优势,产生巨大的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把握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陕北红色旅游资源的富集,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不能因为其“富有”就忽视了对它的保护,而且必须按照文物保护所应有的规律和规范性要求进行,不仅要保护文物本体,还要保护文物的环境风貌。

红色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的旅游资源,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积极实施精品红色品牌战略,不断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建设步伐。

三、陕北发展红色旅游的步骤

1.从纵向深度丰富延安红色旅游产品,深入挖掘红色旅游产品内涵

一方面,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的档次水平,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可以使用声、光、电的形式展示中共在陕北十三年的光辉历史画面,还可以精心塑造的蜡像等形式,生动地再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历史人物。

另一方面,把红色旅游与体验式旅游相结合。随着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发展,人们既需要接受旅游文化的熏陶,又需要消费舒解身心、趣味性强、参与性强的产品。而体验式旅游则迎合了这一发展趋势。

2.加强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与地方特色资源的整合

横向扩展大陕北红色旅游,全力打造红色旅游中新的景点,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销量,把红色与寻根祭祖旅游、黄河文化旅游、草原黄土文明,陕北民俗风情游等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形成陕北地区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有效的延长红色旅游的周期,使产品更充实,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

3.突出红色旅游的产业特点,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优先开发当前被国家列为红色旅游线路中的纪念地,暂时不具备开放条件的要做好当前的保护工作。所以,陕北旅游业发展,应该抓住中央实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一号工程”的大好机遇,重点改造建设好延安、榆林两地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故居等景区景点建设,使其成为陕北红色旅游的“名片”。

4.突出红色旅游个性

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就是说它可以和很多旅游形式相结合。所以就需要很好地处理红色旅游独特性和复合性的关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有意识的培育红色旅游中的一些新的增长点。

陕北有党中央在陕北十三年给我们留下的近四百处革命旧址,同时还有浓厚的黄土风情文化等品位很高的旅游资源。因此,必须搞好红色旅游资源与这些旅游资源的整合,连点成线,区域成片,形成整体,共同做大做强。

四、结论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篇(10)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出现,60年代渐具雏形,80年代随大众旅游的兴起而加速发展,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则兴起为专项旅游产品。2004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在此推动之下,全国的红色旅游迅速地发展了起来。当前,红色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旅游活动。而红色圣地则成为全国人民心中永恒向往,陕北也成为这些永恒圣地中的一大亮点,随之兴起了一股红色旅游热。

2.红色旅游的含义

所谓中国的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陕北的红色旅游具有以下三个功能:

第一,独特的教育性。主要指以了解和学习中国革命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为游客营造一种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第二,独特的革命历史性。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中的一些旧址、陈列的物品有着及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段革命历史的一个很好的见证,可以让人们切身的体会到实地实景的厚重的历史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独特的体验性。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的参观、瞻仰与学习活动的综合。它与游客的亲身体验和参与是分不开的。例如在陕北开展的“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的参与性活动,真正的达到了寓教于游的目的和境界。

陕北红色旅游的这些特点相比于其他地方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二、陕北发展红色旅游的特殊优势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陕北作为一块正在迅速崛起的“红土地”,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里,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诗史,给革命后代留下了永远值得学习传承的伟大精神和永远值得寻访缅怀的红色圣地。据统计,延安市对外开放的红色旅游景点已达13处,其中4A级3处,3A级2处,2A级3处,主要有: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瓦窑堡、洛川会议旧址以及全面展示共产党13年延安历史的延安革命纪念馆。“革命圣地、延安精神”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品牌,陕北也成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榆林市红色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主要开发了米脂杨家沟、佳县神泉堡、靖边小河村、吴堡川口等革命旧址。随着延安市“1510”工程和米脂“转战陕北纪念馆”项目的完成,大陕北范围内的红色旅游就会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发挥出综合的优势,产生巨大的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把握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陕北红色旅游资源的富集,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不能因为其“富有”就忽视了对它的保护,而且必须按照文物保护所应有的规律和规范性要求进行,不仅要保护文物本体,还要保护文物的环境风貌。

红色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的旅游资源,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积极实施精品红色品牌战略,不断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建设步伐。

三、陕北发展红色旅游的步骤

1.从纵向深度丰富延安红色旅游产品,深入挖掘红色旅游产品内涵

一方面,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的档次水平,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可以使用声、光、电的形式展示中共在陕北十三年的光辉历史画面,还可以精心塑造的蜡像等形式,生动地再现、、等革命历史人物。

另一方面,把红色旅游与体验式旅游相结合。随着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发展,人们既需要接受旅游文化的熏陶,又需要消费舒解身心、趣味性强、参与性强的产品。而体验式旅游则迎合了这一发展趋势。

2.加强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与地方特色资源的整合

横向扩展大陕北红色旅游,全力打造红色旅游中新的景点,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销量,把红色与寻根祭祖旅游、黄河文化旅游、草原黄土文明,陕北民俗风情游等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形成陕北地区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有效的延长红色旅游的周期,使产品更充实,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

3.突出红色旅游的产业特点,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优先开发当前被国家列为红色旅游线路中的纪念地,暂时不具备开放条件的要做好当前的保护工作。所以,陕北旅游业发展,应该抓住中央实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一号工程”的大好机遇,重点改造建设好延安、榆林两地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故居等景区景点建设,使其成为陕北红色旅游的“名片”。

4.突出红色旅游个性

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就是说它可以和很多旅游形式相结合。所以就需要很好地处理红色旅游独特性和复合性的关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有意识的培育红色旅游中的一些新的增长点。

陕北有党中央在陕北十三年给我们留下的近四百处革命旧址,同时还有浓厚的黄土风情文化等品位很高的旅游资源。因此,必须搞好红色旅游资源与这些旅游资源的整合,连点成线,区域成片,形成整体,共同做大做强。

四、结论

旅游是产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旅游项目更具有无限的活力与魅力,旅游借文化以获得新的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民族历史文化、区域文明共同组合而成文化旅游的基本内容。正是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特色的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饮食、建筑、园艺等等使得旅游富有文化内涵,而文化的持久性也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因。

旅游文化的塑造是通过分析和评价旅游地的文化背景,立足旅游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确定旅游文化的主题。旅游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构成旅游地的特殊文化背景。它是旅游地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过程中,通过文化的创造、交流和融合逐渐形成的各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精品。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并将对今后旅游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产生持续影响。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篇(11)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05302

红色旅游的兴起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红色旅游既能满足旅游者求知、求异的旅游需要,更是旅游者的一种精神追求。红色旅游作为政治工程和文化工程,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红色旅游资源传达给旅游者的教育和引导是显而易见的,经历红色旅游,广大干部群众可以更加充分认识和深刻体会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从而不断坚定广大干部和群众对党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红色的教育意义可谓重大。

1 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

1.1 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的世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西方国家针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和平演变从未停止过。公民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各样精心伪装后的的嘴脸,很难进行准确地判断。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思想还未完全成熟,容易被西方不良思潮所利用。要使他们适应新时期的新形势、新问题,就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理性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我国从2004年开始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其本质之一就是要通过红色旅游,加强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经过红色旅游实践体验,去深刻感受和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政治境界。让公民心灵接受洗礼,思想得到净化,意志得到升华。通过旅游,以轻松快乐的方式接受到深层次的思想教育。通过对红色旅游产品的亲身体验,促使公民能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革命历史,更加深刻地感悟革命前辈的精神价值和崇高理想,坚定不移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2 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旅游是新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中华大地上,留下了无数个蕴含着革命先辈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面对死亡无所畏惧的革命奉献精神的战场,他们那种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伟大情操,是鼓励和指引每一代华夏儿女的巨大精神财富。通过对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可以让公民在红色旅游中学习到革命烈士和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精神,弘扬中国共产党人不畏牺牲、矢志不移、勇敢顽强、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中华儿女在心中牢记热爱党、热爱祖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奋斗。

1.3 道德观念教育

红色文化传播是培育社会主义文明道德风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方法。公民道德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党和政府正在积极着力于处理社会公正和分配公平的社会问题。协调公民之间的关系,以使社会关系和环境和谐融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力保社会公平正义等等。然而,要做好上述事情,还需要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红色旅游是对老一辈革命家们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等的革命高尚道德观念的重要展示。通过红色旅游,可以促进公民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道德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全国人民不断提高道德建设。

1.4 价值观教育

“红色旅游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其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特点,使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精神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入耳、入脑、入心,增强教育的效果,从而激发人们为老区、为国家、为社会的发展而贡献自己力量的奉献意识,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功利思想盛行的今天,部分公民的价值取向也开始出现一定的偏差。对于物质文明的过度追求,会使其价值观念步入歧途。这些功利思想严重地腐蚀着公民的精神,也对青少年儿童的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应该充分利用历史教育这个载体,以红色旅游为重要的教育形式,让公民在游览革命胜地的过程中,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促进公民树立准确地价值观和人生观,促使人们坚定信念、追求理想、追求真善美、贬抑假恶丑。红色旅游有利于公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1.5 精神文明教育

红色旅游资源蕴含的革命精神是中华传统精神的脊梁。红色文化所蕴藏的乐观向上、追求理想、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公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大作用。红色旅游有助于帮助公民树立健康的精神风貌,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进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红色旅游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适合各个不同阶段的公民,公民可根据自身喜好和需要进行选择性游览学习,通过其适用性强的特点,使红色旅游成为帮助公民讲文明树新风,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

1.6 历史文化教育

红色旅游目的地所富含的革命历史文化知识,很多是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通过红色旅游,公民可以身临其境,去近距离感受革命历史文化对于视觉和心灵的冲击,通过对革命旧址和文物的客观环境的参观学习,使人置身其中,触景生情,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革命岁月,可以使公民学习到的书本上的历史文化知识得以验证和升华。通过这种寓教于娱的旅游活动,让公民和红色资源和文化得以互动,枯燥无味的历史资料变得形象生动有趣。在这样特殊的客观环境里,身临其境,睹物思人,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光辉的奋斗历程,感受党的阶级和时代的先进性,其教育效果要比一般历史教科书和影视剧来得直接和明显。

2 遵义红色旅游资源概述

遵义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是国家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培养的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在全国红色旅游有很高的地位。遵义是红军发展壮大之地,是中国革命由曲折走向胜利的转折之地,红色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遵义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苏维埃银行旧址、旧居、博古旧居、红军山烈士陵园、突破乌江、娄山关战斗遗址四渡赤水各渡口、遵义县革命委员会、遵义群众大会会场遗址、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等80余处。遵义会址旅游景区、四渡赤水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3 提升遵义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策略

3.1 精心设置教育情境

以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等为背景,打造红色影视外景基地。为游客设计参与性强的实景基地,让游客可以自由地融入情境中,去仿佛如亲身感受革命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形成强烈的感官刺激,使游客精神得到升华。应该加强遵义红色影视作品的创作力度。要以遵义为背景,以民主革命为主题并加以创作渲染的影视作品。中国共产党在遵义留下了许多英勇奋斗的足迹,这为遵义创作各种记录或反映当时革命情况的红色影视作品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和《长征》等。此外,遵义红色旅游的发展中,要注重红色精神文化的营造,必须在红色旅游景区注入足够多的精神文化元素,让游客在旅游中感受精神文化气息,打造出精神文化氛围浓郁的旅游景区,促进精神文化的传播,发挥红色旅游的育人作用。

3.2 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教育内容

遵义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中,应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有针对性地开发红色精神底蕴深厚的旅游教育产品。一方面可以通过现代技术,以集声、光、色效果的方式来对红色文化史料和遗留物进行综合展示。如遵义会址、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等重大事件的其史料及遗留物。另一方面可以开发互动性和体验性较好的各种旅游产品。寓教于娱,像举办红色文化知识有奖问答,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穿红军服,走长征路,体验红军生活等等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丰富的红色旅游活动,让游客在快乐中学习红色文化知识,增长红色文化见识。

3.3 以专业学术研究带动民间学习

遵义应该形成研究红色文化的良好学术氛围。可以依托遵义师范学院的教育部红色文化研究基地等专业性的研究机构,引导民间参与红色文化史料的挖掘和研究。在学术界形成一定的影响力,逐步打造成全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研究基地。并借助专业的研究,带动全民参与红色文化学习的热情。可以举办专业的红色文化研讨和特定红色纪念活动,调动全社会参与红色文化学习。这样,就可以使遵义红色文化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更好地传播到人们心中,进而提升遵义红色旅游的教育效应。鼓励进行红色文学作品的创作。通过有效的媒体传播,激发游客探索红色文化知识的兴趣。此外,遵义应该定期举行红色旅游论坛峰会,针对发挥遵义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这一方面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实现其教育功能的最大发挥。

3.4 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文化修养

一方面通过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推动深层次红色教育型旅游活动的开展。可以聘用国内的在旅游业领域管理经验丰富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人才,创新和策划一系列具有教育意义的旅游活动,促进遵义红色旅游中教育功能的最大发挥。另一方面要注重遵义红色旅游的专业人才培养。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红色文化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操作性策略,确保培养出的红色旅游人才的适用性。在培养的方式上,以专业培训为辅,自学为主,让红色旅游人才队伍系统地学习和了解遵义红色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弘扬遵义红色文化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在工作服务中自觉地传播遵义红色文化精神,发挥遵义红色文化精神对社会的教育意义,提高遵义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遵义应该在今后的红色旅游规划中,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的突出优势,打造精品红色旅游品牌。通过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打造全国一流的红色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