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家庭学校社区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06-17 12:40:47

家庭学校社区工作计划

家庭学校社区工作计划篇(1)

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妇联、文明办等部门为成员的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若干意见〉的工作安排》和《邯山区家庭教育“十五”计划》,明确了家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保障措施。

建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家庭教育总体规划的实施、监测、督促和指导,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实。各乡镇办事处也制定了本辖区的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并建立了相应的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和家庭教育指导站。

全区的各小学、幼儿园明确一名副校(园)长负责,制定了一系列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制度和措施。区老干部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动员全区老干部大力开展对青少年的传统教育,区法院成立少年法庭,各学校聘请公安、法院、检察院干警任副校长,定期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全区上下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未一体,全方位、多元化的家庭教育网络。

二、大力宣传,培树典型,让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我们采取专家讲座、征文、知识竞赛、报告会等形式,以青少年家长为重点,大力宣传家教观念。开展了全员参与的家庭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聘请全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吕德忠教授作家庭教育报告会。邀请原市委党校退休教师段荣会为家长授课,举办了3次大规模的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参加活动的家长达9000多人次,深受广大家长的好评。

率先启动了小公民社区星期六志愿者签名仪式,开展“双合格”大讨论。举办了家庭德育教育征文。开办了“启蒙课堂”,对0-6岁宝宝的家长,积极开展科学育儿培训,深受社会的好评和家长的青睐。

各街道办事处、社区以家庭教育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组织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家庭教育专家讲座。

20*年以来,全区共举办443场次的内容丰富的家庭教育讲座,使20489位家长受到了教育。

三、整合资源,创新载体,建立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举办家长学校和母亲课堂,提高家庭成员整体素质。利用学校教室,企业礼堂做教室,聘请社区内热心家庭教育的退休教师、法律工作者、医生等为教师,开办家长学校和母亲课堂。制定了《邯山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家长学校的意见》,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配合教育部门,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以提高家庭成员素质为重点,深化“三优”工程。

目前,邯山区有家长学校126所,其中社区家长学校109所,校班办家长学校17所,示范家长学校28所,还创办社区母亲课堂21所,培训家长11万人次,在校学习的家长48000余人次,家长学校已成为广大家长喜爱的再学习课堂。

(二)关注特殊群体家庭教育,让每一个儿童茁壮成长。一是成立流动人口家长学校。在教学中,我们着重抓了“四个优化”教育,即优化道德行为、优化家庭环境、优化教育活动、优化教育方法。二是创办新婚夫妇学校。对如何做一名称职的父母、怎样进行胎教、育婴常识、婴幼儿生理特点、保健知识等进行培训。三是建立单亲俱乐部。侧重给单亲进行心理调试,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心态,来影响孩子,使儿童能够在不健全的家庭里健康成长。

(三)创办“四点钟课堂”,解除双职工家长的后顾之忧。在全市率先开设了“四点钟课堂”,每天由一名社区干部负责,2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辅导,除做完当天作业外,还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目前“四点钟课堂”已在各社区普及。

家庭学校社区工作计划篇(2)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家家庭的生命质量。帮助家长掌握必需的教育知识,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根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自治区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xx—20—年)》及的精神和《克拉玛依区“十二五”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根据本幼儿园的特点,不断提升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切实发挥家庭教育组织、领导机构的职能作用,以服务家长为宗旨,以提升家长素质为核心,努力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工作重点

(一)夯实家庭教育基础常规工作,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1、指导站的站长要按时参加组织家庭教育工作例会。平时要挂在网上,以方便工作。

2、指导站要按时上传本学期工作计划和期末的总结到校园网家庭教育栏目。期末上报开展各项工作统计表给家庭教育办公室。

3、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要定人员、定时间、定内容。家长培训采用讲座、读书交流会、改革家长会、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等方式进行。指导站每学期一次优秀家庭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家长评选表彰。家长学校工作要做到十有,即有组织、有经费、有场地、有教材、有计划、有教案、有作业、有制度、有考评。

4、网页建设工作。及时更新校园网家庭教育栏目,每月至少上传两份资料,要及时报道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将更新内容后的网址转发指导师QQ群。

(二)重视家庭教育专项问题研究,形成系列化讲座。

1、为提高家庭教育理论,规范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和要求,确定幼儿园分年龄段教学课题设计及其纲目。

2、家庭教育基础常规工作研讨会。

3、安排首期讲师研修班未参加人员培训。

4、征集家庭教育名言及家庭教育指导菜单。

5、家庭教育参赛论文征集。

6、家庭教育公益视频征集及遴选。

7、家庭教育讲座录像课评比。

(三)加强家庭教育队伍能力提升,强化呱呱课堂管理。

家庭学校社区工作计划篇(3)

各校要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稳定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本单位全局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督查到位。

二、完善各项制度

1.婚姻登记制度:倡导教职工实行晚婚晚育,教职工必须依法登记结婚,及时申领一孩服务证,严禁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办理结婚证、一孩服务证必须报学校备案,确保新婚办证率、持证生育率达100%,并纳入学校计生管理,不得漏报。育龄女编外人员也要进行登记,如遇信息变化的,要及时更新,便于日常管理。

2.计生工作报告制度。各校必须及时掌握本单位教职工的婚姻、生育等动态信息,每季度组织育龄女教职工参加计生季度服务,对她们的婚育、孕情等情况进行登记、记录并核对,做到不漏登、不错登。

3.落实计生奖励制度。各校要落实独生子女奖励制度,对独生子女入园入学给予优惠政策,为实行计划生育特别困难家庭在入学方面提供扶持。

三、强化宣传教育

各校要配合人口和计生部门做好计生宣传教育工作,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宣传节点,利用网络、报刊、宣传栏、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基本国策、法律法规、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科学知识。继续推进“生育文明•幸福家庭”促进计划,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树立新型的家庭婚育观、发展观、幸福观,引领家庭追求幸福、创造幸福、感受幸福。各校充分倡导教职工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促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向纵深发展,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加大管理力度

各校要做好本单位教职工的计划生育日常管理工作,落实各项规范化管理措施,保证本校当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独生子女办证率、节育措施及时到位率均达100%。建立健全以满足育龄教职工不断增长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需求的服务体系,满足育龄教职工在生命各阶段中获得计划生育政策和科学知识的教育、指导和服务。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区困难家庭教育救助实施办法》,积极推进“关爱女孩”和计生帮扶活动,充分利用社会各种扶贫助学资金,对在校的家庭困难农村独生子女、二女结扎户子女、贫困女孩等进行优先扶助,使其能够及时得到必要的帮扶,保证其不因贫困而辍学。

五、开展青春期教育活动

家庭学校社区工作计划篇(4)

(一)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区妇联紧紧围绕《新浦区儿童发展规划》和《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针对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推进家庭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形成条块结合的家教组织网络。我区妇联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注重家庭教育组织网络的建设,先后牵头成立了新浦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新浦区实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活动领导小组等家教领导和研究机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家教工作。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有的学校、社区还建立了家教领导小组、社区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站、“母亲课堂”等家教组织。区、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形成的三级组织网络,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目前,全区已建立各级家庭教育领导机构113个,其覆盖率为100%。全区有51所学校、幼儿园建起了家长学校,办学率为100%,家长参学率为98%,各个社区都建立了“母亲课堂”。

二是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家长学校是传播科学育儿、科学教子知识的重要载体。为全面推进我区家教工作,我区各家长学校本着教学时间上求活、教学内容上求新、教学效果上求实的宗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教学,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家教活动普及家教知识,诸如家教知识讲座、家教经验交流会、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悄悄话信箱、各种竞赛和论文研讨活动。特别是海宁中学、建宁小学家长学校通过建立学校、家庭联系卡,设立心理教育咨询台、家庭教育咨询台、学习方法咨询台,宁中家长报专门解决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变家长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成效显著。家长学校通过上述活动,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真正达到了普及家教知识,传授科学育儿经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目的。2005年海宁中学被评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

与此同时,我区抓好示范家长学校,通过对这些示范家长学校的重点指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使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了全区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提高了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全区有4所家长学校被评为省优秀家长学校,2所家长学校被评为省家庭教育先进集体,有7所家长学校被评为市优秀家长学校,有20所家长学校被评为市合格家长学校。

三是积极探索社区家教工作。社区是未成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家教工作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做好社区家教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04年5月26日区妇联、区关工委、区教育局联合在海宁社区举行全市首家“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母亲课堂”揭牌仪式以及首期母亲课堂开学典礼活动。通过创办“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母亲课堂”,不断拓展家庭教育阵地,努力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结合的教育网格。2005年为了进一步深化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制定下发了“家庭教育进社区工作意见”。2005年“母亲课堂”开课48场,听课家长2043人次,组织家教咨询活动19场次。形成家教调研论文8篇。这项活动的开展得到市妇联、市文明委的高度重视,2005年10月份,市妇联、市文明委在我区召开了社区家庭教育现场会。我区海宁等四个社区被评为“家教示范社区”。

(二)存在问题。

我区家庭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新时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2005年6月,我区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了一次调研,通过这次调研,我区家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家长)来看,尽管目前大多数家长都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造成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认识不当。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使众多的家庭更多地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严重,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

二是方法不当。部分家庭教育的方法失当,弱化了教育的效果。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有的家长封建家长作风严重,家长至尊,不顾孩子的自尊,有的甚至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有的父母在对待子女教育的态度上不一致,使孩子无所适从;有的家长过分溺爱,纵容子女,更有甚者在充当“反面教员”。

三是管教不当。调查中发现,有些家长由于工作节奏快,强度高,压力大,或忙于生意场而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家长对市场经济新形势和未来社会竞争的认识偏颇,对于孩子好斗逞强、贪小便宜、耍小计谋等行为倍加鼓励,助长了不正当思想意识的形成。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由此养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养成追求品牌、迷恋网吧、不求上进、粗暴蛮横的不良习惯。特别是部分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家庭、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相对突出。

第二、从家庭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引导来看,我区家庭教育工作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各级各类学校家长学校的数量不少,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我区现有各类家长学校51所,大部分家长学校都能发挥应有作用,但也有少数家长学校以家长会代替家长学校,很少开展活动,并且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无法担负起传播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的重任。

二是缺少专项经费,使现有的各种家教组织和网络发挥的作用受到一定制约。我区现有家庭教育研究会等领导和研究机构,没于没有专项经费,无法经常地、有效地开展活动,探索家庭教育的新趋势、新规律,使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是目前我区宣传家庭教育知识的专刊、专栏不多,缺少一些可供孩子参与实践的栏目。

四是缺少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实践基地,许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可去之处太少。

二、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机制

全国妇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意见中明确了妇联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家庭道德教育,主要对象是家长,特别是母亲;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提高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主要领域是面向家庭、面向社区。最近新委办(2006)25号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将各项任务分解到区直各部门,其中由区妇联牵头落实的目标任务重点就是发展家庭教育。我们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重任,改进家庭教育的管理,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家长教育理念和技巧的稳步提升,进而推动我区家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一,加强领导,健全家教组织网络。我区要强化家庭教育的组织机构、骨干队伍。近期将根据区和有关部门领导分工的变动,尽快调整新浦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新浦区小公民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等家教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检查落实《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使其真正发挥作用。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此外,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推动创建各类家庭教育组织,如:流动人口家长学校、双休日家长学校、暑期学校、亲子学苑、家庭教育指导咨询站等,形成以各类家庭教育协调机构为主干,各类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站和服务中心为触角,各类家长学校为阵地的条块结合的家庭教育组织网络。要积极培训和培养家庭教育骨干,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家教工作队伍。

其二,依托阵地,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家长的素质关系并制约着家庭教育的水平。各级各类家长学校、亲子学苑、家教指导站是广大家长获取家教知识的重要渠道。当前要花工夫加强对现有各类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家长学校的教学水平。要继续开展示范家长学校挂牌活动,积极探索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办好社区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站和亲子学苑。要依托各类家教阵地,组建家教讲师团进行巡回报告,积极推广成功家长特别是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典型和经验。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有感染力的主题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向广大家长传授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传授如何营造温馨和睦、民主宽松、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的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长观,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水平。

其三,加大投入,广泛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家庭教育事业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尤其要根据《新浦区儿童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强农村中小学图书阅览室等场所建设等等。要从提高儿童思想道德水准入手,以儿童道德实践活动为主导,按照"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精心设计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具有吸引力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参与道德实践,加深道德体验,提高道德修养。要注重发挥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实现家庭德育教育和社会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家庭学校社区工作计划篇(5)

1、构建校内外一体化德育网络。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德育网络,是实施中小学德育的多渠道、多层次、全方面的德育组织体系。其中学校德育工作系统是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主体,负责制订学校德育工作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协调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制订《中学德育大纲》的实施细则,指导德育工作的实施,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社会德育工作系统是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依托,作为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社区教育委员会统筹,社会参与,工委具体落实,形成学校与社会对下一代共管共育之势,实现德育社会化。

2、整体规划一体化德育工作。

首先,整体规划校内外德育工作。根据中央和地方有关德育工作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既要制定德育工作整体实施规划和德育活动方案,又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岗位责任制和义务责任制、德育工作常规、学生礼仪常规、班主任工作制度,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德育网络联席会议制度等项德育规章制度。这样,就把学校日常德育工作纳入到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工作的轨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严格执法抓落实。为了充分发挥德育规章制度的管理作用,应当重点抓执行方面的措施。一是运用综合管理的方法抓落实,反复宣传教育,严格检查督促,重视常规指导,坚持德育工作“年计划、月部署、周安排、日检查”,切实落实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二是三位一体的德育相互配合,反复训练,形成习惯,从而使各途径的德育工作过程形成制度化。

二、走出学校德育误区,增强学校德育实效

1、走出学校德育误区。

首先,在德育工作的反思中,我们看到导致学校德育工作低效的误区:一是德育指导思想上和评价上重智轻德、重分轻能;二是德育目标和内容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三是德育途径和方法上片面强调他律而忽视了自律。

2、增强学校德育实效。

增强学校德育实效,必须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重视基础,强化实践。

一是整体构建学校德育创新模式和德育基本原则;二是在德育操作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德育内容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个方面进一步明确要求,从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大系统进行整体构建德育体系,为学生打好做人做事的基础。 转贴于

三、走出家庭德育误区,提高家庭育人水平

1、走出家庭误区。

一是家庭教养不当,有的过分保护,有的过分干涉,也有的严厉惩罚;二是只顾关注孩子的智力和身体,忽视了品德和心理;三是缺乏民主平等式的家教,有些孩子在家庭中几乎没有发言权、参与权和选择权,许多孩子自身的事情也要由家长说了算。

2、提高家庭育人水平。

提高家庭教育人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家长的素质,协调家育与学校德育的关系,使二者趋向一致,和谐统一。

学校应开办家长学校,遵循为社会服务、为家庭服务的办学宗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宣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介绍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解释深化教育如何与学校教育配合,从而有意识地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发挥出富有成效的综合教育作用。

四、走出社会德育误区,实现德育现代化

1、走出社会德育误区。

由于较长时间学校自成体系、封闭办学、垂直管理的教育体制,造成了其他部门、社会上其他人教育观念的淡化,他们片面地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就是教师的事,不但使得教育与社会严重脱离,而且使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脱节。又由于单一的、孤立的办学形式和在教育内部把普教、职教、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相互隔绝,使得教育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经济忽视教育,学校教育设施和社会教育资源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家庭教育和社会现实中市侩庸俗、没落腐朽等消极因素的影响,又与学校德育相悖,“课堂思想教育一个钟头,不如家里父母一根指头,也不如公共场所和影视中的一个镜头”。

家庭学校社区工作计划篇(6)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2-0025-05

帮派是指为共同的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本文所说的帮派特指学生帮派,指的是由一伙兴趣相投的未成年学生组成的群体,该群体有着自己的领袖和内部分工,它的行为和目的不具有合法性。通常情况下,学生帮派所实施的行为有着暴力倾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伤害,如打架、斗殴以及害等;二是心理伤害,包括威胁、胁迫、疏离关系、嘲笑外形等言语侮辱和人格侮辱;三是财产损失,如抢劫、敲诈勒索。学生帮派的形成主要源于家庭、学校、社会、同伴和个人,是几个方面不良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帮派是客观存在的,单个学校杜绝学生帮派的存在有可能,在所有学校杜绝学生帮派的存在几乎不可能。学校应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包括政府、社会公益组织等)的支持和配合,把新的学生帮派消除在萌芽阶段,对业已存在的学生帮派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法减少帮派及其帮派成员的数量,直至其最终自然消亡,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在于预防学生加入帮派,这是对帮派的釜底抽薪之法。国外在预防学生加入帮派的策略上有很多比较成熟的教育方案(计划)和实践经验供我们借鉴。现就国外预防学生加入帮派的策略作一介绍。

一、早期教育计划:从源头上阻止学生加入帮派的可能

早期教育对于阻止儿童加入帮派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适当的早期教育,让儿童学到感兴趣的知识与技能,找到自己乐于从事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会相应压缩其参与帮派的空间。在这个方面较为突出的有加拿大的“蒙特利尔预防治疗计划”(the Montreal Preventive Treatment Program)和美国的“高瞻帕里学前教育方案”(the High/Scope Perry Preschool Project)。

“蒙特利尔预防治疗计划”旨在预防社会经济地位低下阶层的男孩子在幼儿阶段就产生扰乱纪律的行为。该计划表明,家长教育与7~9岁的男孩子的个人社会技能训练相结合能够引导具有行为的学生远离帮派。家长平均接受17个学段的培训,这些培训强调对儿童行为的监视,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强化,惩罚的有效利用以及家庭危机的有效处理等。男孩子们接受19个学段的培训,这些培训强调亲社会行为和自我控制技能的提升。培训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对他们采用了教导、同伴效仿、自我教育、强化偶然性以及角色扮演等方法。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家访的过程中,及时与家长沟通教育儿童的适切方式,与家长进行信息沟通,以免儿童较早误入歧途。其他与家长教育相结合的儿童早期发展计划也有效地预防了儿童过早地加入帮派。

值得一提的是“高瞻帕里学前教育方案”,该方案是1962年开始实施的,其研究对象是123个来自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家庭、而且智商得分在70~85之间的儿童。他们是在生理上没有缺陷的3至4岁儿童,在学习上存在着困难,研究者将其中的58个儿童分到了方案组,而将剩下的65个分到了控制组。小组的划分考虑到年龄、智商、社会经济地位及性别。就方案组的儿童而言,要做的是设法通过积极的学习方式来促进他们的智力和社会能力的发展。他们周一到周五每天学习2.5个小时,时间持续两年。师生比例是一个教师对5或6个儿童。教师每周到每个儿童家里家访1.5个小时。此外,家长每周与其他家长和实施方案的教师举行一次碰头会。对于这两组学生,研究者跟踪调查,收集了他们4~11岁每年一次的数据,以及14岁、15岁、19岁和27岁的数据。实践证明,“高瞻帕里学前教育方案”取得了积极的结果,这些结果使参与这个方案的学生犯罪率低下,青春期怀孕者较少,而且在社会生活中较少依靠他人。同时,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学业成绩、受雇用机会以及家庭稳定性都要比受控制的那一组要高得多。①

二、社区援助计划:从环境中压缩学生加入帮派的空间

社区是学校的外部环境,学校教育需要社区的帮助与支持。好的社区教育使学校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会在预防学生加入帮派方面发挥正面的作用。在这个方面,较为突出的是美国的“芝加哥区域工程”(the Chicago Area Project,CAP)和“团结之家”(the House of UMOJA)。

“芝加哥区域工程”,作为一个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计划,是于1934年由克利福德•R•肖(Clifford R. Shaw)发起的。当时该项计划得到了芝加哥大学有名望的社会学家的支持。肖认为,工业社会中的青少年犯罪是社区环境恶化的产物,因此他创设了“芝加哥区域工程”来作为对青少年进行辅助教育的平民社区组织。其目标是通过激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自我更新来预防青少年犯罪,当然也有利于阻止青少年帮派的形成。由“芝加哥区域工程”资助的社区委员会成员是青少年犯罪高发地带的社区居民。该工程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有组织的娱乐,如资助男孩俱乐部和体育联盟;第二,寻求改善社区环境,如由社区居民发起的地方公园清洁活动和夏令营;第三,直接干预青少年犯罪,如社区里一些义工们为帮派成员提供指导。街道上的义工发现有青少年被逮捕或者在校遇到困难的时候,同警方或校方交涉。“芝加哥区域工程”发起的委员会从20世纪30年代的3个增长到20世纪60年代的80个。② “芝加哥区域工程”有力地阻止了学生帮派的产生和发展。

“团结之家”是由费城的戴维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成立的独特的平民社区组织。起初,加入“团结之家”的成员有90%是青少年帮派成员。自那以后,“团结之家”也就一直向那些家庭不完整的、情感上有问题的或者某些方面有欠缺的青少年提供帮助。这为青少年带来了归属感、认同感和安全感。到2000年为止,“团结之家”已经将500多个受到恐吓的、挫折的和被孤立的青少年学生成功地转化为自信的、胜任的、关心他人的和建设性的公民。③

三、学校防护计划:从动机上消除学生加入帮派的企望

能否真正预防学生加入帮派,关键还在于学校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学校采取措施的得力,有助于消除学生加入帮派的动机,减少其加入帮派的可能性。在这个方面做得较为突出的有美国的“帮派抵制培训计划”( Gang Resistan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挪威的“反欺侮计划”(Anti-bullying Programs)以及美国的“你能行计划”(Se Puede)。

“帮派抵制培训计划”1991年起源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帮派抵制培训计划”基于学校的执法官员在课堂上实施的课程。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并让学生获得针对青少年犯罪、暴力和帮派诱惑的免疫力。“帮派抵制培训计划”强调传授学生生活技能,帮助他们避免解决问题时的犯罪和暴力。此项计划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中学课程,也叫做核心课程。地方执法官员通过接受培训获得资格,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向他们进行教育。“帮派抵制培训计划”中的暴力预防技能和生活技能课程可帮助学生有效避免破坏性的行为。二是小学课程。执法官员向4年级和5年级的学生提供6周的教育。小学课程的目标在于预防暴力的同时,让执法部门与青少年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关系。三是暑期活动。该计划中的暑期教育和娱乐活动对学生实施13周的认知、社会和建立自尊的课程。四是家庭活动。该计划中的家庭活动由6个亲子学段构成,向学生提供协助引导和多层次的关系建立机会。这些学段以生活技能训练为重点,旨在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决策技能,并强化家庭中的健康行为。此项活动旨在通过巩固单个的家庭来促进社区的稳定。“帮派抵制培训计划”的效果在1995年的一次评估中得到了肯定。1995年,由国家司法学会(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联合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at Omaha)进行了一场评估工程。历时五年的研究表明,参与“帮派抵制培训计划”的学生当中较少人成为帮派的受害者,更多人对帮派持有否定态度而对执法活动持有赞同态度,同伴们携手参与亲社会活动的比率增加了。④

“反欺侮计划”是挪威卑尔根大学的奥尔维乌斯(Olweus)教授于1983~1985年领导和发起的全国性学校干预帮派的活动。反欺负计划分为学校、班级和个体三个层次。学校层面的措施包括组成预防欺负合作委员会,分发无记名的学生问卷评估欺负的性质和蔓延情况,对委员会成员进行培训,发展监督合作体系,采用针对欺负的全校规则,让学校员工讨论该计划有关的帮派问题以及家长的参与;班级层面的措施包括强化针对欺侮的全校规则、与学生一起举行定期的会议以增进认同感,以及与家长进行信息交流;个人层面的措施包括对实施欺负的学生进行干预、对那些被欺负的学生进行干预、以及与相关学生的家长进行讨论等。⑤ 对“反欺侮计划”的评价表明,学校欺侮事件的发生率有着实质性的下降。

“你能行计划”是上个世纪90年代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实施的。该城区当时拥有5000个学生帮派成员,他们占学生总数的1/4。当然,该地区也是帮派犯罪的高发地带。针对这样的问题,“你能行计划”将教师、律师、学校保安人员召集在一起,共同应对每天发生的暴力、帮派和吸毒事件。为了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该计划通过如下几种措施来阻止学生加入帮派。首先是个人辅导与小组辅导相结合,让学生对帮派有着科学的认知;其次是实施反帮派的课程,让学生认清加入帮派的危害;再次是树立正面的典型;最后每个月的周末举行一次野营活动,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生活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你能行计划”的实施,让学生获得了良好的课堂行为和学业成绩,当然也极大地降低了犯罪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他们加入帮派的动机。⑥

四、课外支持计划:从时间上减少学生加入帮派的机会

学生放学后、周末和假期的时间是学校很难顾及的。在这些时间内,如果没有正确的监督和引导,那么学生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诱惑从而走向歧途,或者因为遇到挫折而加入帮派。有鉴于此,在美国一些地方实施了“课外计划”(After School Programs),旨在为教学时间以外的学生提供支持,让学生在成人的监督和引导下,获得健康的成长,从而没有机会接触帮派或者加入帮派。“课外计划”往往是由地方学区或者外部机构来实施。“课外计划”的时间是下午3点到6点、周末以及假日。在这些时间内,家长通常因为没有下班或者还有其他的事情而没能及时监督和管理自己的孩子,而这个课外计划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缺,不让孩子暴露在可以学坏的环境之下。其主要内容是对于这些儿童实施包括教育、娱乐、电脑教学、自由玩耍、体育、手工艺、田野旅行、爱好、游戏等在内的活动。“课外计划”实施地点在校园或者周边。“课外计划”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提供了重要的教育与发展环境。这些计划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教育场所,也为这些孩子的父母减轻了压力和负担;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牢固的关系;为学生提供了经历艺术、文化、生活技能及娱乐方面新活动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锻炼领导技能的机会;为学生增添了与同伴建立友好联系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发展语言技能的机会。⑦ 而这一切都有助于进一步挤压学生接触不良社会风气的时间,让学生在成长阶段获得一个相对纯净的环境,从时间上减少学生加入帮派的机会。

五、国外预防学生加入帮派的策略对我国教育管理者的启示

国外预防学生加入帮派的策略对我国教育管理者有很多启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教育管理者只有先了解学生加入帮派的原因,方能对症下药。学生加入帮派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第一,家庭的不良影响。有的父母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有的父母对孩子独断专行,从不尊重孩子的人格,甚至非打即骂,导致孩子以暴易暴或极其懦弱;甚至有的父母本身劣迹斑斑,孩子从小模仿,自然也就行为不端。还有的孩子生活在贫困家庭或单亲家庭,孩子从小既物质匮乏又情感饥渴,这些都给不良的学生帮派活动留有可乘之机。第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我国青少年被一个多种社会矛盾急剧冲突、东西文化碰撞、多元人生价值观激荡、多层生活方式交叉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所包围,学校周围的多种不良场地,如网吧、散布着性的电子游戏场所、台球、迪吧等,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青少年。第三,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主要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对学生教育主要是知识的传授,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够,有的学校虽然也经常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但机械呆板,简单粗暴,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还是以学习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导致部分成绩差的学生挫折感和自卑感很强,他们往往通过加入帮派寻求虚假的尊重和一定的“地位”。第四,部分青少年学生的自控能力差,自我约束力不强。青少年的道德意识、法制意识及分辨能力相当差,因此很容易受外界的负面影响,使得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中学生崇尚“黑社会老大”、“帮派帮主”的派头,由此产生了某种心理需求从而导致其加入帮派。

其次,教育管理者应针对学生加入帮派的原因,借鉴国外预防学生加入帮派的策略采取相应的对策。除以上提到的国外的策略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育管理者要寻求国家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支持,制定更完善的青少年保护措施,使他们免遭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不良侵害。对社会的不良现象,政府应该加大打击力度。第二,教育管理者应积极寻求家长、社会的配合支持。教育界流行一句话,5+2=0。可见单纯的学校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影响有限,甚至微乎其微。教育管理者要改变关门办学的思想,积极地和家长以及社会的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形成合力,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第三,学校内部应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把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学校应适应儿童,而不是让儿童适应学校。学校制定的关于学生的规章制度、学校的教学内容以及开展的各项课外活动等等,都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以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为根本。

注释

① John J.Wilson.The High/Scope Perry Preschool Project.[EB/OL]..2007-05-12

③ House of Umoja[EB/OL]..2005-9-13

⑤ Olweus Bullying Prevention Program[EB/OL]..2007-06-05

⑥ Profile No. 60.Se Puede San Juan,TX[EB/OL]..2007-07-28

⑦ Krista C. Diedrich,Carol K. McElvain,Seth Kaufman(2005).Beyond the Bell:Principal’s Guide to Effective Afterschool Programs:Tools for School Improvement[EB/OL].eric.ed.gov/ERICDocs/data/ericdocs2sql/content_storage_01/0000019b/80/28/ff/60.pdf.2007-8-1

参考文献

[1] James C. Howell(2000).Youth Gang Programs and Strategies[EB/OL].ncjrs.gov/pdffiles1/ojjdp/171154.pdf.2007-07-28.

家庭学校社区工作计划篇(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区计生委安排,我街在春节期间,积极开展了慰问计划生育家庭和基层人口计生工作者“双慰问”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他们生活中实际困难,营造和谐稳定氛围。

  (一)开展走进基层慰问活动。

  我街计生办在春节前夕,积极开展走进基层慰问活动,召开座谈会,向一年来辛勤工作计生主任们进行了慰问,大家畅所欲言,总结一年来取得成绩及对今后计生工作提出意见及建议,对今后做好计生工作起到了很好促进作用,座谈会受到了很好效果。

  各社区计生协会召开由协会会员、楼门长、志愿者参加新年茶话会,对一年来协会工作给予肯定,并感谢协会会员对计划生育工作支持,大家纷纷表示在新一年里,将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做好人口计生基础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使我街计划生育工作搞得更好,并对协会会员进行了慰问,并送上慰问品,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关怀,增强了协会凝聚力,拉近了我们与协会会员距离,对协会工作起了促进作用。

  (二)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慰问困难家庭活动

  我街各社区计生协会充分利用春节有利时机,结合 “真情助困进万家”活动,与民政、妇联等部门紧密配合,入户走访社区计生困难家庭、单亲困难家庭,外来务工流动人口等,送去了党和政府温暖。共慰问困难家庭700余户,其中计划生育伤残家庭2户、单亲家庭150余户、低保边缘户320余户、新生儿独生子女家庭50余户,送去了米、面、油,吊钱、福字、对联、计划生育宣传品、儿童小围嘴等,并带去区政府对困难家庭关怀及慰问。

  春节慰问工作总结3

  春节来临之际,按照地委和自治区总工会《关于2016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送温暖活动的通知》要求,哈密地区工会于1月13日至21日开展迎新春劳动模范及困难职工座谈会及走访慰问活动,现将慰问情况总结如下:

  一、慰问活动开展情况

  1、春节前夕,由地委、自治区总工会领导亲自带队,地区工会领导陪同走访慰问10户困难职工和困难劳模。

  2、1月21日地区工会召开困难职工及劳模座谈会。来自11家企事业单位的53名困难职工和来自各行各业的30名自治区级以上劳模相聚在这里,以座谈形式感恩社会、畅谈梦想、展望未来,共同表达对祖国的感恩、对梦想的期盼、对前景的憧憬。座谈会由地区工会党组书记劳尉然主持,地区工会主任李梅彩向困难职工和劳模介绍了哈密地区上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和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并鼓励劳模和困难职工要顺势而上,继续当好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时代进步的先锋队,秉承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幸福的传统美德,自立自强、树立信心、爱岗敬业、争做贡献,共同为建设最美哈密増光添彩、再创佳绩。

  这次座谈会共慰问困难职工53名、劳模30名,共发放慰问金及特殊困难帮扶金12.5万元。

  3、两县一市总工会分别在春节前夕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二、慰问人员及慰问金发放情况

  (1)本次全地区共走访慰问400名困难劳模及职工,其中:地直55户(劳模2户)、哈密市125户(劳模25户)、巴里坤县176户(劳模48户)、伊吾县44户(劳模0户)。将发放慰问金27.4万元,其中:地直6.1万元、哈密市7万元、巴里坤县10.7万元、伊吾县3.6万元。

  春节慰问工作总结3

  

  20xx年春节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局、镇党委重要指示,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离退休教师和困难教师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春节期间,我校把走访慰问离退休教师、困难教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学校自接到县教育局、镇党委要求后,学校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认真安排,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在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离退休教师,对于发扬我党关心爱护老干部的光荣传统,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排出离退休教师、特困教职工名单,并成立走访慰问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做好组织慰问的具体工作。

  二、创新形式,丰富内容。

  我校离退休教师虽只有两人,但居住分散,针对以上情况,校领导对慰问小组明确分工,利用春节前几天时间对他们进行慰问。

  第一小组由校长带队到沈庄村对教师进行慰问,向他传递了上级领导和校领导的温暖关怀,组织对他以前所作的贡献是肯定的,对他的付出表示真诚的谢意,同时简单的向他介绍了我校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真诚的希望他对我校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

  第二小组由副校长带队对峰山村沈志民教师进行慰问,送上微薄的礼品和温暖的关怀,了解实际困难,能当时给予解决的当场解决,当场不能解决的带回经校委会讨论寻求方法解决,确实不能解决的要给予情况说明,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的的心坎里。

  第三小组由后勤主任带队对在岗困难职工进行慰问,对他们一年来克服家庭困难、辛勤工作表示肯定,对他们的努力付出表示感谢,学校会尽全力帮助他们,真诚的希望他们照顾好家庭,理解党和学校的温暖,继续努力工作。

家庭学校社区工作计划篇(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区计生委的安排,我街在春节期间,积极开展了慰问计划生育家庭和基层人口计生工作者的“双慰问”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

  (一)开展走进基层慰问活动。

  我街计生办在春节前夕,积极开展走进基层慰问活动,召开座谈会,向一年来辛勤工作的计生主任们进行了慰问,大家畅所欲言,总结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及对今后计生工作提出意见及建议,对今后做好计生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座谈会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各社区计生协会召开由协会会员、楼门长、志愿者参加的新年茶话会,对一年来协会工作给予肯定,并感谢协会会员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支持,大家纷纷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做好人口计生基础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使我街计划生育工作搞得更好,并对协会会员进行了慰问,并送上慰问品,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拉近了我们与协会会员的距离,对协会工作起了促进作用。

  (二)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慰问困难家庭活动

  我街各社区计生协会充分利用春节有利时机,结合 “真情助困进万家”活动,与民政、妇联等部门紧密配合,入户走访社区计生困难家庭、单亲困难家庭,外来务工流动人口等,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共慰问困难家庭700余户,其中计划生育伤残家庭2户、单亲家庭150余户、低保边缘户320余户、新生儿独生子女家庭50余户,送去了米、面、油,吊钱、福字、对联、计划生育宣传品、儿童小围嘴等,并带去区政府对困难家庭的关怀及慰问。

  春节慰问活动总结2

  20XX年春节来临之际,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离退休教师工作。现将我校春节慰问活动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春节之前,我校把走访慰问离退休教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学校自接到县教育工会《关于春节期间开展慰问特困教职工及退休教师活动的通知》文件后,学校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此文件内容,通过学习,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在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离退休教师,对于发扬我党关心爱护老同志的光荣传统,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主要领导指示工会排出离退休教师名单,同时将特困教职工名单一并上报到校委会,校委会研究决定对离退休教师走访慰问的同时对在职特困教师进行慰问,学校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参加走访慰问工作,成立走访慰问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做好组织慰问的具体工作。因我校离退休教师较多,学校根据情况分成三个阶段进行慰问。把领导的温暖关怀送到每个困难教职工和离退休教师家中。

  二、创新形式,丰富内容。

  我校离退休教师较多,且居住分散,有少部分人年龄较大不能行走,针对以上情况,校领导对慰问小组明确分工,利用春节前一段时间对离退休教师进行慰问。

  第一阶段到对居住在县城的离退休教师进行慰问,向他们传递了上级领导和校领导的温暖关怀,组织对他们以前所作的贡献是肯定的,对他们的付出表示真诚的谢意,同时简单的向他们介绍了我校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真诚的希望他们对我校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

  第二阶段对居住在县城年龄较大不能行走的离退休教师到家中进行慰问,送上微薄的慰问金和温暖的关怀,了解每位老龄离退休教师的实际困难,能当时给予解决的当场解决,当场不能解决的带回经校委会讨论寻求方法解决,确实不能解决的要给予情况说明,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离退休教师的心坎里。并对生活困难的教职工进行慰问,发放了节日慰问金。

  第三阶段由我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亲自在家组织本县行走方便的离退休教师座谈会,把能行走的离退休教师请到学校来,首先带领大家参观我校的校容校貌,介绍了我校的布局和面临的校园北扩和食堂扩建工程,他们对我校的布局赞不绝口,对校园北扩和食堂扩建工程表示大力的支持。接着带领他们走进我校的汇报室,观看了学校的展牌和各种奖杯,介绍了我校近期在教育教学中所取得的成绩,通报了我校xx年工作开展情况和20XX年的工作计划。恳请离退休教师对我校的发展献计献策,为维护和促进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做出贡献,最后在学校食堂共进午餐。

  三、相互了解,增进感情。

  我校慰问组通过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离退休教师进行春节慰问。在走访慰问中,我校领导向各位离退休教师通报了我校xx年工作开展情况和20XX年工作计划,重点介绍我校过去的教育教学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宣传介绍我县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的成绩,倾听了离退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以走访慰问为契机,加强与离退休教师的思想沟通,准确掌握离退休教师的`思想动态,对离退休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慰问组都认真听取,对离退休教师提出的困难能当时解决的全部当场解决,当场不能解决的提交校委会研究后都及时给予解释说明,鼓励离退休教师发挥自优势,以实际行动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建设天下凤凰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勉励离退休教师积极养老,科学养老,鼓励家庭子女尽心尽孝,使离退休教师健康长寿,欢度晚年。通过慰问交谈,离退休教师对我校的发展和建设天下凤凰充满了信心。通过慰问交谈,组织和离退休教师之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相互之间增进了感情。

  四、解决困难,务求实效。

  本次春节慰问重点关心年龄偏大、长年患病、家庭特殊困难的离退休教师和在职教师,坚持把走访慰问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教师和在职教师解决燃眉之急。本次对年龄偏大、长年患病、家庭特殊困难的离退休教师和在职教师慰问时,不仅对他们进行精神上的关心,并给予物质上和经济上的帮助。特别是对身患尿毒症的陈岩松老师,学校给予1000元困难补助金,让陈岩松老师过了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

  春节慰问活动总结3

  20xx年的虎年春节是渝中区实施“幸福社区,邻里如亲”活动以来的第一个春节,为在这样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让和谐、幸福的理念深入到社区每个居民的心中,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社区居民特别是一些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以及春节期间仍坚守在工作一线的同志的真情关怀,从而让社区邻里都能过上一个祥和、温暖、平安、幸福的中国年,石油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深入发动,多方筹措,统一安排春节慰问系列活动,在社区间营造了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

  一、早重视,早组织,早部署。

  街道领导高度重视春节慰问工作的开展,元旦刚过即组织召开了街道党工办、武装、社建科、计生办、妇联、团工委、社会保障所平台等多个部门以及社区主任和各口专干共同参加的春节慰问专题会,对慰问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下发了慰问方案,并对具体工作提出了要求。要求各社区务必早调查、早上报、早慰问,确保在春节前完成慰问工作,并做到专款专用。

  二、细排查,广宣传,入基层。

家庭学校社区工作计划篇(9)

二、高校居家养老人群医疗服务模式思考

采用多样化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形式,满足不同类型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社区医疗服务需求:①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高校医院提供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的形式,特点是政府通过为居家养老居民购买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券、健康保险或居家护理险(如长期护理保险、临终护理险)等确保居家养老人群享有健康服务。我国尚不富裕,由政府全部承担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并不实际,但可通过发放政府购买的部分医疗项目免费服务券、提高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报销比例、提供专项补贴鼓励老年人购买健康保险及长期护理保险等保险产品、针对弱势老年人开展无偿或低收费的基本保障社区医疗服务等等,以体现尊重生命,人人享有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②按生活自理程度分类服务形式:根据生活自理程度把居家养老老年人分为生活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3种人群,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特点是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各取所需。有研究提出对生活能够自理者主要开展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组织适宜的体育锻炼康复训练等活动,与居民订立契约式健康保健合同;半自理及不能自理老年人应开设家庭病床,定期上门巡诊,为照护者提供护理常识和技能培训,外出就医时提供上门接送等特殊服务。③按病症种类服务形式:根据老人所患病症种类,提供专项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特点是有很强的针对性,方便同类患者一起管理,提高效率,针对病症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由医疗服务团队修订实施健康促进计划、健康目标、评价效果等。如美国有专门为社区老年痴呆症患者提供的特别护理服务。研究表明通过实施多因素干预措施可降低社区老人跌倒发生率,居家医疗服务可强化城镇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促进血压的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家庭学校社区工作计划篇(10)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扶贫方式一是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合理地开发矿业,有计划地进行能源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业;二是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把贫困地区开发和发达地区发展结合起来,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三是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和中等专业学校、高等院校等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对口支援,组织能工巧匠和技术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培训科技人才;四是国家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减免一定的税收,资金适当集中,统筹安排,配套使用。

一、教育扶贫的意义

教育扶贫就是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得到他们所要的教育,通过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和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来实现征服自然界、改造并保护自然界的目的,同时以较高的质量生存。

二、国家层面出台的关于教育扶贫的相关政策

(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

1994年4月1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通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力争在20世纪内最后7年,集中力量,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个计划是20世纪后7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

(二)《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是经国务院批准制定,旨在解决西部“两基”问题的计划。

(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两免一补”实施步伐有关工作意见的通知(〔2005〕7号)

“两免一补”政策是指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主要内容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其中中央财政负责提供免费教科书,地方财政负责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四)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

(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2011]54号)

营养健康计划是我国自2011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就餐问题的一项健康计划。中央财政先后拨款160亿元用于解决2600万贫困地区学生吃饭经费不足,先后利用公益组织的希望厨房、桂馨厨房、春苗厨房、幸福厨房、免费午餐等项目为我国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教育部力争2013年全国农村小学都建立食堂。

(六)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教学[2012]2号》

三、贵州省教育扶贫工作的实施情况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从2004年起,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为“阳光工程”)。

贵州省人民政府从2004年开始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以解决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难以提升从业的岗位层次的问题。

2004年贵州省有阳光工程培训机构298个,培训计划为80000人。

2005年贵州省有阳光工程培训机构289个,完成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120936人;

2006年贵州省有阳光工程培训机构305个,完成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101813人;

2007年贵州省有阳光工程培训机构292个,完成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107515人;

2008年贵州省有阳光工程培训机构316个,完成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104274人;

2009年贵州省有阳光工程培训机构327个,完成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108500人;

2010年起取消了普通农民工培训,增加了资助贫困户子女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和“雨露班”教育培训试点工作,共有培训机构353个,培训人数164988人。

其中: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149968人,占年初计划的149.97%,培训后全部实现转产;初级技工(含专项职业技能)培训12007人,占年初计划的120.07%;“雨露计划・圆梦行动”试点2000人,占年初计划的100%;“雨露计划・助学工程”试点首批经过公示合格的资助对象有1013人,占年初计划的50.65%。

(二)雨露计划

“雨露计划”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特色,以提高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中职(中技)学历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政策业务培训为手段,以促成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途径,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达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最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贵州省雨露计划培训形式主要包括: “企业招工+培训+就业”培训、农业产业化技能(含技术骨干)培训、助学工程、初级技工培训、民族民间技术艺术培训。

2010年从全省范围内选择了条件较好的12所职业技术院校开展“雨露计划・助学工程”试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00万元,资助1013人,资助对象均为农村高中毕业生,每人补助4000元。

2011年加大了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投入1500万元,范围从高中毕业生扩大为高中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实施“雨露计划・助学工程”的学校有贵州省建设学校等24所职业学校,招生计划5263人,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

2012年安排“雨露计划・助学工程”财政扶贫资金2000万元,有省旅游学校等35所职业学校实施该项目,招生计划4980人,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雨露计划・圆梦行动”是运用国家财政扶贫资金资助农村贫困家庭的莘莘学子圆大学梦,帮助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因学致贫问题的智力扶贫新模式。按照“资助一人,脱贫一户”的理念,贵州省从2010年开始启动实施的一项新的智力扶贫模式。2010年安排扶贫资金800万元,资助了2000名农村贫困学生,每人获得财政扶贫资金4000元资助;2011年为扩大贫困家庭受益面,将资助对象扩大到二本招生的农村贫困学生,安排扶贫资金2000万元,一次性资助5000名农村贫困学生。

(三)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国家免学费为主,以校内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顶岗实习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

1. 国家助学金

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是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业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

2. 国家免学费

国家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籍一、二年级在校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涉农专业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以及三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及顶岗实习困难专业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对在政府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一、二年级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标准由财政给予补助。免学费资金由中央财政统一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与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

3. 顶岗实习

安排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学生到企业等单位顶岗实习,获得一定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

4. 奖学金

地方政府、相关行业、企业安排专项资金设立中职学生政府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和定向奖学金。

5. 学校减免学费等

中等职业学校每年安排不低于事业收入5%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校内奖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

6. 其他形式资助

鼓励和支持有关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积极参与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四)普通高中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1. 国家助学金

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资助面约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

2. 学校减免学费等

普通高中要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3-5%的经费,用于减免学费、设立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

3. 社会捐资助学

完善捐资助学相关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等面向普通高中设立奖学金、助学金。

(五)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黔府发〔2013〕1号)

我省“两基”工作于2009年通过了国家督导评估验收,基本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但由于基础薄弱、欠账较多等多方面原因,全省义务教育仍然处于低水平、不稳固、易反复阶段,同时,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现。为此,省人民政府决定实施教育“9+3”计划,即巩固提高9年义务教育和实行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四、贵州省教育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培训质量有待提高。目前的培训大多还停留在短期的培训层面,由于培训时间较短,这种培训更适合劳动技能含量低的工种,一些技能型工种,除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培训外,还需较长的时间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

二是培训的资源比较欠缺。目前开展培训的机构主要还是现有相对条件较好的职业技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不少培训基地基础设备还不齐全,师资力量还不够强,缺乏教学培训经验和成熟的培训教材,加上培训对象的素质普遍还较低,水平差异较大,这也给培训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三是培训的方法有待创新,对接企业还需加强。一些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的设置比较简单,实施雨露计划的学校只注重学历教育,技能培训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简单的技能往往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开展多次培训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四是资金扶持力度还需加强。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宣传力度不够,再加上不少农民对转移培训和招工的信息知之甚少,因贫困在现有的培训扶持政策标准下,有些贫困农民尚无能力参加培训基地的培训,尤其是一些高技能性工种的培训,同时培训机构的办公经费缺乏激励机制,政府必须加大培训资金、设备等各方面的投入。

五是缺乏后续的跟踪服务。受助学生的就业、农民工的转移培训就业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业的稳定性往往较低,对重新推荐就业问题、帮助解决工作方面做得较少。

五、教育扶贫任重道远

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连片特困地区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一些地区的贫困依然面广程度深,一些扶贫手段,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移民搬迁,既代价不菲,又很难奏效。之所以难脱贫,除了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根本上还是因为“素质型贫困”人口素质不高,缺乏技能,它直接影响‘造血’能力,他们普遍缺乏脱贫致富技能,农业科技普及率低,市场经济意识不强。虽然一系列的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使农村贫困地区的人民得到了实惠,比如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让贫困家庭孩子不愁上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孩子们吃上可口的午餐;推行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让贫寒学子走进大学;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免学费政策,让农村学生不花钱就能学技能。但这些成绩离教育扶贫的目标还相差甚远,要想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教育扶贫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六、探索教育扶贫新思路

给政策、给资金、给项目,能有效拉动特困地区发展,但根本还是要授之以渔,培养有知识、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升特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给钱不如给本事,扶贫要打“职教牌”的扶贫理念己成为很多地方扶贫工作的重点,扶贫先扶教,治贫先治愚,扶贫的长久之计是提高人口的素质,让他们用知识和技能去创造财富创造新生活。

为此,各职能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教育扶贫的有效途径,如贵州省2013年开始启动实施的教育“9+3”计划,资助更多的贫困子女接受“学历+技能”教育;大力新建职教园区,使职业教育集团化集群化发展;组建了铜仁职教集团学校,加强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对中职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指导各区县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培养适用人才;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的通知》将职业教育办进园区,解决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和企业用工困难的问题。

教育扶贫工作的探索和实施就是要把扶贫的问题用扶智的办法来解决,就是要通过教育把更多的人从原有的恶劣生存环境中解放出来,以能力救助为核心要素,通过让更多的山区贫困学子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地区的脱贫问题。特困地区的学生将来会用知识和技能反哺大山,他们是带领家乡脱贫致富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家庭学校社区工作计划篇(11)

全市社区(村)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区(村)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贯彻落实《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发挥社区(村)教育功能,努力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区(村),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全市社区(村)家长学校的总体目标是: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完善基本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提升家庭教育科学研究和指导服务水平,建立与社会管理创新相适应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模式,基本建立起家庭教育法律政策制度,推进家庭教育工作进一步科学化、法制化、社会化。

全市社区(村)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向社区(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向家长介绍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营养保健常识,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加强自身修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二、具体措施

1.社区(村)家长学校管理工作以镇(区、园)妇联为主,教育、民政和关工委等部门协同,行政事务由主办单位负责。

2.各镇(区、园)党委、政府要重视关心社区(村)家长学校建设,努力为家长学校提供适当的物质支持。

3.社区(村)家长学校要做到有阵地、有制度、有计划、有队伍、有教材、有台帐。

4.社区(村)家长学校应将辖区内0—18岁儿童的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要以“三优”(优生、优育、优教)教育为重点,积极探索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新途径和新方法,同时对特殊家庭(贫困、离异、留守、流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5.社区(村)家长学校每年至少开设专题讲座2次,并通过咨询、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开展工作。

6.社区(村)家长学校要结合本社区(村)实际,每年开展1—2次亲子道德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等有利时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

7.社区(村)家长学校工作人员,要定期参加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掌握家庭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社区(村)家庭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8.社区(村)图书馆、阅览室要有家庭教育方面的刊物,并积极动员社区(村)家长订阅有关家庭教育报刊杂志,作为普及家教知识的辅助读物。

三、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