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大学生创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6 18:39:15

大学生创业论文

大学生创业论文篇(1)

1.大学生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许多国家在20世纪末已经对创业教育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制定。1989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会上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认为应该“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许多国外的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他们认为应该侧重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能力等方面加强培养。

2.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根据卡兹(Katz,2003)的研究,美国至少有44种与创业相关的学术期刊,并且一直在增加。与此同时,考夫曼基金会资助的全美高校创业教育调查、全球创业观察、高校创业教育年度报告都会定期发表,美国中小企业局的白皮书也一直关注创业教育的发展动态。英国成立了国家科学创业中心和半官方机构泉沟大学生创业委员会,全面负责创业教育。日本高校逐渐形成了“以创业精神培养”为主线的创业教育的概念,认为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应对社会挑战的能力和冒险精神。

(二)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创业教育

我国对创业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始于1990年国家协调组的成立。1999年,国务院在转批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1】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主要有毛家瑞主编的《创业教育系列丛书》和彭钢主编的《创业教育学》。【2】

2.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近几年,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引起教育部、团中央、劳动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得到了蓬勃发展。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8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部属高校率先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并因此形成了三种较为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课堂式创业教育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实践式创业教育模式和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综合式的创业教育模式。但地方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开展的还不够普遍,对课程设置、教学要求、考核标准没有统一的要求,基础教学中的创业教育比较匮乏。【2】

二、“多元化、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的内涵

“多元化、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主要从“多元化”和“立体式”两个方面来理解。“多元化”是指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特点的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立体式”是指结合创业教育的资源整合、途径实施、机制保障等要素开展创业教育。高校在实施“多元化、立体式”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创业教育的对象分为四类。一是全体学生,主要通过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是有技术性创新的学生,着力培养创业学生的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的能力;三是具有管理倾向的学生,重点培养其市场营销、企业运作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四是具有强烈创业动机并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学生,主要通过实训、实战,以及资金、场地等的支持,做好扶持工作。通过“多元化、立体式”的创业教育模式,能够使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者树立起普及创业文化、激发创业意识、培育创业能力、引导创业实践、服务创业孵化的创业教育理念。第一,普及创业文化,有助于推动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实现创业项目的落地,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也体现了高校实现素质教育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第二,激发创业意识,高校在运用各种途径、方式去激起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形成内在的创业动力和需要,从而使得大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成为主动变革;第三,培育创业能力,主要通过专业能力、经营能力、综合能力等一系列心理特征的培养,并不断加以实践,是指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大学生内在的财富;第四,引导创业实践,使创业知识转化成现实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并最终实现知识的最大效用;第五,服务创业孵化,高校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功孵化,将理论转化成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三、“多元化、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和成效

(一)“多元化、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

1.打造通识性创业教育平台

通识创业教育的平台是每一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的基础,能够帮助高校大学生提高职业发展的基本意识。高校在了解社会变革对创业人才需求的同时,应该规范课程设置,把《职业规划与大学生涯》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两门课程纳入到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并按照必修课的要求予以考核,将该课程贯穿大学的四个学年,从创业意识的建立,到创业实践的探索,让学生充分理解、领悟、实践、提升其创业能力。同时,为满足不同学生需求,高校开设《KAB创业教育》、《创新思维开发》、《创业基础与创业案例》、《创业心理学》等创业类“选修课程群”,【3】使学生逐步形成创业知识框架、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提高学生识别商机、整合资源、创建团队、制定创业方案等创业能力。课余时间的培养也是通识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环。高校需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积极关注、探索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需求,给予特色化、追踪式的指导与服务。面向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开设创业“健康门诊”,采取单个指导、会诊指导、授课指导、陪伴指导、咨询指导等形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指导服务;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创业讲座,对重点项目团队实施小班化试点教学,专门邀请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校内外教师、具有丰富创业经历的成功人士进行全程化教学,努力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完整性和递进性。

2.打造专业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从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分析中看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大多来源于创业计划大赛,学生在参与创业作品设计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发挥创业团队的力量,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资源,其本身就是一种创业磨练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的创业思维训练及能力培养。高校需为学生提供创业竞赛平台,通过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素质类竞赛、创业类社团建设等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高校还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在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上,不断探索,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将创业人才培养纳入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中去,同时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清晰地体现出实施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并在相关的课程大纲中适当地加入创业教育的相关章节、案例及实践方案,与显性课程连接。增设与创业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法学等选修课程,弥补创业必修课程的不足,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3.打造实践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通过引入行业认证和实训机构,将典型行业认证要求和企业的实际项目教育纳入到教育培养计划中,不断创新实践教学载体和模式,加强大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组织学生走进教师的工作室(研究所),参与教师创业项目的研究与开发,通过教师及学生的创业项目展示、项目竞争、项目甄选、项目培育,促进教学活动成效由第一课堂向社会实训的有效转变,引导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项目与社会需求、经济发展相契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政策性扶持和市场化配置,促使社会资本嵌入至学生的创业实践,培植学生创业“孵化器”,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与此同时,高校应对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定期组织举办SYB、全球模拟公司实训等创业课程封闭式培训,让创业团队开展创业的虚拟演练,掌握创业的核心要素,拓宽创业的项目渠道,积累创业的实战经验;选拔综合素质高、有创业愿望的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挂职锻炼,近距离接触企业家,开展创业实习、研究企业的运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学习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对在创业计划大赛中的成熟作品或在创新活动中研发的成熟产品,鼓励并支持学生入驻指导站,注册创办实体公司,为学生搭建创业实战平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4.打造孵化型创业服务平台

高校依托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指导、宣传咨询、组织联络、活动策划等方面的作用,搭建组织培育、政策引导、导师帮带、教育培训、阵地支持、信息交流、项目展示、资金扶持、市场对接、人才开发等十大平台,并试将其建设成为职责明确、设施完备、运行有序、服务到位、作用明显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窗口。指导站根据实际需要,可设置模拟公司创业实训教室、项目展示区、创业就业个性化指导区、项目孵化室等功能模块,为大学生免费提供功能强大的创业就业实战训练场所,努力营造“以实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

(二)“多元化、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的实效

“多元化、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在浙江工业大学进行了试点工作,通过开设“创业管理班”、“KAB创业基础课”,引入SYB创业教育项目,建设大学生创业实验园,组织大学生创业竞赛等,使在校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人数逐年上升,毕业生创业存活率也逐年提高。

1.建立了全面化的制度体系

通过“多元化、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建立了校院两级的创业教育组织体系,成立由学校分管领导任组长,学生工作处、团委、教务处等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规划、指导与协调。学院由学院党政一把手牵头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视为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纳入学院的工作考核体系,促使学院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开展和实施,促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

2.组建起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目前,学校形成了以副教授、中青年骨干为主要力量的校内创业导师队伍,聘请企业老总、知名社会人士、业界精英担任校外创业导师,同时整合指导站的杭州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完成理论功底强、实战经验足的创业导师群,成立了由法律、财务、营销等专业教师(专业人士)和校外企业家组成的学生创业指导咨询委员会,形成了勇于创新、结构合理的的创新型教学团队,提升了创业指导内涵。

3.构建了多样化的教育课程

以指导站建设为重要载体,学校建设完成“必修+选修”的创业教育课程群,实现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专业知识课、创业活动课和素质拓展课的有机结合。实施创业教育,已经覆盖了学院学生总人数的60%以上,并将“创造学生需求”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实现了从“我们让学生学什么、做什么”向“学生现在需要什么我们做什么,学生以后可能需要什么我们创造什么”的理念转变,在普及通识性创业就业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服务、创造服务、超前服务,满足其已经想到、能够想到和暂时没有想到的各类需求,为今后成功创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在创业就业上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4.打造好发展性的创业文化

学院主导的创业文化节、创业计划大赛、“校园最具潜力创业之星”评选等系列校园文化品牌群,促进了创业文化的培育,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适应了现代大学职能发展的需要、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对学生思想行为可以产生持久深入的影响,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充分挖掘、利用学生社团的广泛性、自主性、目标驱动性、组织动态性等特点,积极扶持未来企业加协会、大学生创业联盟等创业型学生社团,加强对创业型社团的专业指导,借助社团的辐射性,广泛开展校园创业活动,积极营造创业文化氛围,从而发挥学生社团在创业能力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5】

大学生创业论文篇(2)

二、研究样本及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参考《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叶映华,徐小洲著,2010)一书中与本文涉及变量的相关量表,确定了最终研究量表。本文采用SPSS17.0作为分析软件。此次的样本是参与填写调查问卷及参与访谈的宁波市在校大学生,共下发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70份,经过分析和整理后,剔除废卷(包括不属于宁波市范围的答题者、漏答、错答与不认真作答)109份,有效问卷共36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6.8%。

三、统计结果分析

(一)统计分析

在有效问卷中,男生201人,占问卷总人数的55.7%,女生160人,占问卷总人数的44.3%。文科生188人,占总人数的52.1%,理科生135人,占总人数的37.4%,工科生38人,占总人数的10.5%。大一学生37人,占总人数的10.2%,大二学生78人,占总人数的21.6%,大三学生139人,占总人数的38.5%,大四学生107人,占总人数的29.6%。

(二)可靠性分析

本文用SPSS17.0中的Cronbach’sAlpha系数测试问卷中涉及的四个量表的有效性,其中创业资源问卷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941>0.7,创业认知问卷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955>0.7,创业意向量表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971>0.7,人格特质量表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969>0.7,说明该问卷的可靠性很好,且四个量表都有效。

(三)假设检验

本研究用SPSS17.0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由于模型中个人特质被假设为调节变量,所以用Enter方法对创业认知及创业资源进行回归分析,而用逐步回归法对考虑个人特质因素后的整个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加入了个人特质变量之后,模型2中的R平方值为0.587>模型1中的R平方值0.492,说明模型的拟合度提高了。因此,H3得到验证。在ANOVA的分析表格中可以看到模型1、模型2的Sig.值均小于0.01,验证了H1、H2及H3的假设。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创业认知”及“创业合作(资源)”对其“创业意向”会产生显著影响;“个人特质”在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模型中扮演着调节变量的作用。大学生创业更多靠的是源于自身的创业激情和热情,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以及乐于在探索中成长的求知欲。新一代的大学生有了较之以往更多的创业机会,政府、高校和社会创业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创业的正能量,鼓励大学生参与并能逐渐成为创业人群中的主力军。

大学生创业论文篇(3)

2.家庭环境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具体地说,家庭环境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硬环境,包括家庭所在地、家庭成员职业、总体收入状况;另一方面是软环境,包括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家庭成员行为举止。抽象地说,家庭环境指的是无形的存在于家庭之中的独特气氛和特殊情调,这种气氛受到家庭各成员之间情感交流和心理情绪,家庭对人的影响和感染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是家庭各成员共同营造的家庭氛围。人从出生开始,其成长过程便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一般是频繁的、多方面的、综合的。我国的传统教育方式不同于西方的开放式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家庭教育也往往过于传统,父母的文化水平、综合素养、价值理念、言行举止都在无形之中对子女的思想观念和心理性格产生影响。在关于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的分析研究中发现,家庭环境中的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情况、家庭创业背景以及家庭成员的支持与鼓励都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据相关研究表明,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率更高,创意意愿更强,大学生更愿意自主创业,这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较多,思想文化先进,人们更加看重自主创业,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较大。据研究发现,父母的创业经历对子女形成创业意愿有极大影响,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接触最多的人,其言行举止等多方面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家庭的教育、支持、帮助、鼓励与大学生形成创业意愿之间成正比关系。另外,户籍所在地是农村或城市也影响着创业意愿的发展与形成,一般来说,农村大学生长期受到农村落后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的影响,致使农村学生思想保守、不敢创业,家庭不支持,缺乏创业资金,导致农村大学生无法形成强烈的创业意愿。而对于城镇大学生来说,则恰恰相反,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水平相对较高,都使得城镇大学生视野开阔、思想开放、眼光前瞻,资金方面也能得到家庭的支持和后续保障,因此,大多数城市大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创业积极性较高。总而言之,家庭教育与环境往往会决定孩子的一生,影响着大学生行为方式、职业的选择、性格的养成等很多方面,更会无形中影响创业意愿。

二、创业环境下培养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方法

1.政府政策支持刚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往往缺乏创业启动资金与创业实践经验,因此,为了更好地鼓励大学生创业,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成功创业,国家和政府应针对大学生创业制定颁布相对完善的法律政策,以优化创业环境,从政策上对大学生创业给予肯定、帮助和扶持。具体而言,政府应当为有创业意愿且有具备创业条件的大学生以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可以对大学生初期创业期间的税收进行免除或减少,并为大学生提供贷款扶持,针对大学生创业成立专项扶持基金,政府应在政策上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创业条件,尽量降低大学生创业成本,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步入自主创业行列之中。另外,政府还要充分利用其部门的信息条件和行政职能,为大学生提供全面广泛的国内外创业信息,促使创业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凭借政策优势强化创业意愿。同时,政府应强调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及其重要性,促使其变为社会热点问题,从而引导媒体的关注,扩大宣传广度与力度,逐步提高人们对创业的重视程度。倡导勇敢积极的创业精神,提升敢于积极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精神,并逐步形成强烈的创业意愿。

2.学校的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创业教育同样影响着创业意愿的形成。高校教育应就大学生创业形成系统化、全面化的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建立创业计划、树立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素质、增强创业技能,引导大学生合理科学地进行创业项目选择。在帮助大学生形成创业意愿的同时,要防止大学生过于盲目地进行创业。第一,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应添加多种创业教育课程,通过创业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创业知识,掌握相关创业理论。创业课程设置的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要想形成创业意愿,应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开始,而要形成创业兴趣就要充分了解创业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对创业知识的了解,明确创业的优势所在,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第二,高校应增加更多的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创业实践,激发创业意愿。比如在校内举办各种创业比赛,用这种形式为大学生创造创业实践的平台,锻炼创业技能,促使创业能力的提高及创业实践水平的提升,在实践中了解创业的真正意义,使大学生有更加强烈的创业意愿。第三,高校应加强创业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对创业指导老师实际创业指导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创业教育的关键在教育上,因此,应着重加强教育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建设,只有高水平、专业能力强的创业指导教师,才能给予大学生以正确的创业指导,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创业建议,才能更好的培养创业意愿,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论文篇(4)

其次,创业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确定自己的创业目标,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具备和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像法律、营销、财会、金融和贸易以及人文知识等,这样遇到困难自己能迅速相出解决的方式。第三,要具备敏锐的眼光,能够发现机遇并能迅速抓住机遇。第四,要具有创新思维,敢于打破陈旧观念,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了解社会的变化,掌握科技发展的新动向。除了这些,还要具备自警自省意识,在创业中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能为了成功就不顾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走上歧路。最重要的是要有敢于担当,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当然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也是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即使创业成功,也不能放松追求和进步。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备创业思想和创业素质的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了几次质的变化,开始的高等教育是作为“就业教育”而存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凭借专业知识找到对口的工作;随着市场的变化,尤其是自主择业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又成为“择业教育”,学生选择那些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然后找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因此高等教育也要顺应时代潮流,以培养创业人才为主。

二、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创业是国家和民族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资源。当前,全社会的人都在对马云、马化腾这样的创业人才津津乐道,但很少有人具备他们那种创业素质和创新精神,这样一方面和大学生缺少创业素质有关,另一方面和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也有关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创业素质其实和家庭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有些家庭比较贫困的,孩子在幼年时期就有长大后要改变家庭的愿望,这就是创业素质。但很多家长并不支持孩子的创业素质的形成,害怕失败,不能正确地去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失败的思想,总是希望孩子平安度过一生,哪怕生活不富裕,只要不是太穷就行。像目前很多大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并不是他们自己的想法,而是家长的强烈要求。在这些家长眼里,“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还顽固地存在,总以为成为国家干部才体面,至于工作是否和孩子的志愿相符都可以不管,工资不高也没关系。这种求稳、要体面的思想严重妨碍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很多高等学校还存在教学误区,主要是教师尚不具备创业教育的能力和思维,在教学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在思想上、观念上将创业和专业相结合。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教学体系不完善,创业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体系工程,要有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但目前我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都相对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国外的创业教育都受到国家扶持,但目前我国在创业教育方面缺少国家支持,国家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这些都使得我国的创业教育严重滞后。

大学生创业论文篇(5)

二、大学生创业方式解析

要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同时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大学生创业的方式,了解不同创业方式下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周围创业学生的分析,笔者将改变以往对创业方式的划分,从创业时间、创业途径、创业内容三方面分别分析大学生创业的方式,以及各种创业方式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以便能够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就业教育提出针对性意见。

(一)按创业时间分为在校创业和毕业后创业

1.在校创业。在校创业的学生往往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定位,在校期间便选择创业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相对于毕业后创业的学生,在校创业者起步早,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校创业也存在一定困难,创业活动和学业的矛盾是最为突出的一点。大学生在校的最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课程的时间安排较固定,而创业活动所需的时间比较灵活。如果学生能够合理安排,兼顾学业和创业,则是最为理想的状态。但是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往往很难兼顾好学业和创业。着重于学业者,其创业活动只能比较缓慢进行,较之毕业后创业者没有太大优势;着重于创业者,忽视专业学习,对其长远发展有不利影响。况且,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业也是创业的基础;最糟糕的情况是既没有完成好学业,又没有成功创业。面对学业和创业的双重压力,学生很可能捉襟见肘,为了创业放松专业学习,又因为创业效果不理想再抓专业学习,结果学业、创业都没有成果。在校创业的形式主要取决于学生能否有效地做到两者平衡。

2.毕业后创业。毕业后创业的学生在专业基础和自身素养上具有一定优势,经过大学期间的学习与实践,会为自身创业提供知识、综合素质、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条件。特别是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时,其专业能力能够给予较大帮助。但是,毕业后创业的学生较之在校创业的学生起步较晚,部分学生是将创业作为在没有升学和受雇后的第三个选择,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存在创业意识不强、缺乏经历、准备不充分等问题。毕业后创业的学生在经历创业途中的挫折时往往很难坚持,甚至有些大学生由于缺少准备和创业知识,受到不法集团的欺骗。因此,对于毕业后创业的学生,创业取决于其创业意识、毅力和对创业的准备是否充足等方面的因素。

(二)按创业途径划分为学校衍生企业、家庭产业和自主创业

1.学校衍生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学校利用其学术科研优势创办企业。这类企业通常拥有充足的人才资源、学校的技术发明等有利条件。拥有技术发明或与学校联系紧密的学生能够通过创立学校衍生企业来实现创业。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实现创业,又拥有专业技术支持、专业指导、人才基础等多方面的优势。但也存在着问题,首先,机会较少,创立这种企业需要一定的机遇;其次,需要与校方协调;最后,参与的学校人员在企业内的时间有限。据有关研究表明,尽管我国学者的创新是有效率的,但目前来看,他们的创业能力尚未得到很好的发掘,在大学衍生企业的战略前瞻性和成长方向上,学者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贡献[2]。

2.家庭产业。部分创业者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经商的创业者往往会选择与父母相同的经营方向。通过家庭创业的学生往往能够得到家庭的有利支持,也能够从家庭中获得各项有利的资源,有着上手快、资源充分、持续性强等优势。创业者同时能够将自己的专业与经营方向相结合,促进经营活动的创新。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创业选择性较低,学生本身无法选择家庭的经营方向,选择完全不同的经营方向又会失去其优势;其次,创业自主性较低,创业者往往不能完全决定其发展方向,在决策时会受到家庭因素影响;最后,创业者所学专业可能与家庭经营方向联系较少,所学知识在创业活动中难以得到应用。

3.自主创业。大多数创业学生都进行此类创业,是“白手起家”的类型。前两类创业学生需要得到学校或家庭提供的外部机会,但并不是所有的创业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他们需要自己从无到有开始创业。此类创业学生往往会从选择成本较小的项目开始做,目前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类广告宣传也都是此类项目。这类的创业学生缺乏指导,往往会面临较大的困难,但是,此类创业者也有自主性强、灵活方便等有利条件。

(三)按创业内容分为校园、销售等

1.校园。通过从事校园方式创业的学生通常从在校期间就开始经营。随着高校的发展、当今大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和职业能力评定制度的发展,许多大学生会选择一些课外培训来提升自身竞争力。由此,许多针对大学生的各类培训机构应运而生,这些由校外人士开设的机构,招聘一些在校学生作为校园,为机构在学校内招收学生。

2.销售类。销售小型商品成本低,资金回笼快,不需要过多专业知识,自然成为创业的重要形式。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销售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创业的选择。“开网店”如今已经成为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词语,随着各个成功的网店出现,电子销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为电子销售时间安排较为自由,适合大学毕业生,同时适合在校大学生创业。加盟连锁店是销售产品进行创业的另一个选择,许多连锁品牌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加盟制度,配套齐全,拥有专业指导,启动资金少,也吸引了一批大学生创业者[3]。

三、根据大学生创业方式改进高校创业教育

自1998年清华大学在国内管理学院中率先为MBA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同时举办了第一届清华大学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后,各大高校纷纷开始学习进修创业教育。随着各大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一些问题浮现出来。当今大学生创业体现出时代性的特征,为此,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时应进行个别化的指导[4]。针对上文对大学生创业方式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对自己的发展有一个详细的规划,才能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职业规划对大学生有着重要作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都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对大学生实现其人生价值有战略意义[5]。通过职业规划,大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创业方向的学生能够通过在校期间为创业做准备。将创业意识教育与职业规划相结合,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创业意向。通过职业规划,可以减少大学生创业准备不充分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加强在校学生实践机会

缺少实践是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6]。许多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时,往往局限在理论授课层面,很少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不只是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还是为学生提供职场锻炼机会。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职场实习锻炼的机会,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工作环境。针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计划的在校学生,学校可适当为其提供条件支持,鼓励学生在校内实行创业计划。拥有学校衍生企业的高校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能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的同时,也能为企业自身储蓄人才。

(三)充分利用创业类大赛

部分毕业后创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创业意识淡薄,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也怯于付诸实践,高校可利用创业类比赛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和激情。参赛选手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的同时,应拥有详细的创业计划,并在比赛过程中能够与同有创业计划的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与专家学者或创业成功者密切交流,使自己的创业计划更加合理和科学。这些学生创业的计划性和组织性上都具有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校创业的不利因素。通过此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使有在校创业意向的参赛学生能够将创业计划付诸实践,赢在“起跑线”。

(四)宣传政策的同时加强防范意识教育

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创业,有着许多优惠政策,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时可向学生宣传国家鼓励政策,帮助学生了解政策,将优惠政策宣传到位,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有利条件。同时,应加强对创业大学生的防范意识教育,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和对国家政策的不了解,很可能被一些不法商业机构欺骗。与此同时,各类大学生创业的招商项目层出不穷,其质量参差不齐,也有诈骗集团通过这种方式非法集资。因此,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时应向学生说明国家政策,同时加强大学生对各类信息的辨别能力,谨防被不法机构诈骗。

大学生创业论文篇(6)

1.1大学生创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定位

高校还没有真正将创业教育放在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位置,没有看到创业教育对高校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虽然经过多年的探讨,但就是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还只就是停留在表面和口号上,没有纳入学校整体育人体系当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创业教育只就是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另外,大多数高校管理者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缺乏研究,没有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统筹考虑,创业教育的实施只就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评估,以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报告、创业讲座等形式代替系统的创业教育。出于经费和安全的考虑,创业实践活动也就是停留在校园内,没有真正体现出创业实践活动的价值。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被动性、片面性和盲目性。多年来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使大学生已经形成了墨守成规、被动服从的思维定势,被动地接受着有关创业教育的信息,没有主动深入思考创业教育与自身的关系。而这些被动接受过来的信息使大学生产生了对创业的片面理解。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认为创业只就是找不到工作后的无奈之举,在校期间只需要学好专业知识,毕业后找份工作就可以了;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认为创业高不可攀,需要高科技、高资本的投入。创业成功率偏低的事实,更使大学生对创业避而远之,不敢身涉其中。即使有些大学生接受了创业教育,并积极投入其中,但对市场和自身缺乏理性分析与判断,不做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盲目追求热门行业等。

1.2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不完善

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一个完善的保障体系。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缺乏、课程建设严重滞后,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不完善。创业教育师资无论在数量还就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成为制约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瓶颈”。一方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时间不长,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另一方面,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很高,既要具备创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高校教师有理论知识而无创业实践经验,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或者创业者大多有创业实践经验而无理论知识。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多就是转任或者兼职,这些人员不仅缺乏创业经历和创业实践,而且相当部分人员把创业教育作为自己的分外工作,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大学生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着对师资素质要求较高而又急需大量教师的矛盾。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开发、设计体系,课程建设严重滞后。国内高校创业教育主要通过引进、改编或者自编教材,开设独立的创业教育必修课或者选修课。从具体的讲授内容来看,很多就是从国外特别就是美国直接翻译过来的,或者就是将一些零散的创业实践经验稍加整理汇总而成,简单空洞,与大学生的专业特色和高校所在的地方特色结合不紧密,过于笼统,多为“就是什么”一类价值层面的知识,缺乏“怎么做”这些操作性知识的传授,偏离了创业教育本质与价值。创业教育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缺乏个性,与实践脱节。创业实践活动就是创业教育最重要的课程方式。因此创业教育必须注重创业实践环节,重视学生创业活动的真实体验。虽然目前一些高校陆续开设了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课程,但由于多种因素,特别就是缺少相关企业的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大多停留在较低层面,如校内自主承包商业项目、开店铺等,无法更近地接触复杂的社会环境,或者就是创意仅仅停留在纸上。资金、人力、场地的缺乏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并限制了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由于创业教育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问题,教师仍把灌输知识放在首位而忽视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倾向于采用最易操作的讲授式教学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就会误读创业教育的真意,反而会降低创业意识,严重背离了创业教育的价值和本质。

2依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创业教育主要有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和引领作用:促进社会、高校、大学生加深对创业教育的认知;为创业教育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保障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引领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实现创业教育的真正价值。

2.1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凭借其强大的宣传、协调、教育功能可以有效促进社会、高校和大学生加深对创业教育的认知,营造一个浓厚的创业氛围。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广泛宣传,使社会各方面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协调大学生创业涉及到的各个方面,使之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较好的服务和保障。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关系发生根本改变,创新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各个国家加大对科研与教育的投入,以保证本国在全球科技与创新领域不被淘汰,创新型经济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的代名词。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创业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机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构建一个由政府、企业、高校、科研等部门和机构参与,科学合理、在一定的内部机制运行下的网络系统。其中,企业就是行为主体的核心,教育和培训就是知识生产、运用和传播的重要环节,整合高校与社会其他部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企业和科研机构都要积极地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

2.2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很好地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同时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也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创业理想就是大学生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理想、崇高的信念,为大学生提供强大的创业精神动力。如果失去了这一精神动力,创业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和疏导两条基本原则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发展观,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地内化为思想和行为指南。一方面,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刻理解和认识人的创造性,勇于接受新事物、挑战新机遇,积极涉足新领域、开拓新事业。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也激励着大学生面对现实事物敢于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质疑,萌发推崇创新、追求创业的意识和行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会更加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主体性,产生主体意识,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适时有效地疏导,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以及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地结合自身专业和实际,树立为国家和民族不断进取的创业理想,勇于承担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

大学生创业论文篇(7)

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大学生就业成为民生问题的重要方面。缓解就业压力,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途径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创业已经逐步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开展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不断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措施,以创业带动就业也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可以成为拓宽就业途径的积极有效措施。

1.2创业教育是推动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竞争性、创新性和法制性。为适应这些特点,就要求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宽广的视野,善于捕捉信息,有果断的决策能力,敢想敢干、勇于创新,有经济头脑,注重经济效益,讲究工作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善于社会交往,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这些素质的培养,正是创业教育的着力点所在。”可见,从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初步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到现在随着社会市场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适应社会市场发展必然趋势的创业教育,必然成为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

1.3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岗位必然出现变化,对符合岗位需求的现代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的需求,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创业教育在对创业型人才进行培养过程中,要求创业型人才具备完善的人格结构、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并且需要在此基础上学会整合各种资源,能够主动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尽快地转化为产业、服务、产品等有价值的生产力,还要学会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创业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1.4创业教育可以推动地区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目前,知识经济社会推动了智力资源时代的出现,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加大。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家也十分重视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总理在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要求高等教育不断重视和加强创业教育,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人才需求的变化,并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出大量的创业型人才,并通过完善创业支持体系推进创业活动的开展,将知识、技术、科研向社会生产力转化,从而推动地区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2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严重脱节

经调查发现,农业高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距离过远,主要停留在理论讲授层面,与专业教育脱节严重,不能紧密结合专业学科开展相关的技能培养和实践操作。创业教育应该立足于专业特点,紧密结合专业教育开展,而目前农业院校的创业教育仅仅是理论讲座、课外竞赛活动等形式,无法渗透到教学环节当中去,更没有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很有必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2.2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农业高校由于自身的特点,办学方式相对封闭,缺乏与社会市场的联系,教育培养方式与社会发展和现代企业的距离较远。除少数教师参与社会机构、企业团体的授课、策划管理,创办产业实体外,更多的教师还是愿意选择传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方式,督促学生考研、增强应试能力等见效快的培养结果,不愿意积极挑战创业教育所需要的理论和实践,从事长期潜在性的创业教育,学校的支持力度和改革步伐也跟不上,导致创业教育力量十分薄弱。

2.3学生对创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农业院校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所学的专业学科基础性较强,普遍对创业教育认知不足。调查发现,23%的学生认为应该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9.6%的学生认为应该系统学习创业知识,11.2%的学生认为应该把创业课程作为必修课,21%的学生认为应该把创业教育作为选修课,42%的学生认为参加课外创业活动和创业大赛就行了,12%的学生知道国家和地方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59%的学生对政策知道的不全面,没有具体印象,23%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2.4创业教育缺乏必要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等农业院校校园文化环境相对封闭,国际视野、校企共建意识和文化氛围不够开放,创业教育起步晚,创业文化培育与积淀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在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程度上达成共识,缺乏对创业理论知识、创业教育实践、创业成功案例的广泛宣传,并且校园创业实践活动形式也比较单一。此外,由于学校对创业教育的支持投入力度不够,致使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方面有所欠缺,这显然没有跟上国家所倡导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教兴国和文化强国战略的步伐,急需改变现状,积极打造创业校园文化环境。

3对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的构想

3.1立足农业院校特点,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模式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的全过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理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培养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环境、教育氛围”。应该充分立足于农业院校的特点,把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当中,积极推动培养目标明确、教学计划合理、课程设置科学和实践教学活动丰富的创业教育模式的建立,实现创业教育与农业院校专业、学科结合,知识传授中融合创业人才培养,传授创业知识结合专业学科,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推进计算机创业模拟平台和企业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构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3.2多管齐下,全面推进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

创业教育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甚至具备一定的创业经验和技能。承担创业教育教师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创业教育质量。针对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推动农业院校创业教育校际交流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网络建设,共享创业教育资源,并通过举办农业院校创业教育项目论证会、研讨会、交流会等方式,促进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互动沟通、取长补短,使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此外,积极寻找农业院校独特的学科、专业优势,大力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国家和各地的创业计划大赛,有条件的农业院校还可以选派教师参加国外先进的创业教育项目、国际校企交流,开拓承担创业教育教师的视野,不断提高创业教育师资水平。

3.3建立专门管理机构,改革学生、教学管理体制

成立专门机构对创业教育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促使创业教育的发展正规化。目前,大部分农业院校尚未建立创业教育专门管理机构,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农业院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并且导致了管理分散现象的出现,导致创业教育发展局面不协调。可见,成立创业教育专门管理机构,才能实现对学校创业教育有计划的进行安排部署,通过充分发挥管理机构的作用,并且能够通过专门管理机构加强校际之间、学校与政府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体现创业教育的开放性特点。此外,应该加强学生管理、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按照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真正在教学运行过程中实现弹性学制,进一步拓宽课程选择的范围,积极创建以创业理论为基础、创业能力培养为根本、创业实践为重要内容的创业教育体系,并完善大学生创业活动、参加创业比赛的鼓励政策,以形成科学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大学生创业论文篇(8)

二、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构建的有效途径在学生正式踏进社会之前,校园是他们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的形成对于学生生存发展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心智发展的成熟化,这对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意义重大。从时展特征及社会需求出发,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了文化氛围构建的必要性,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为今后的创业做好心理准备。除此之外,学生本身也不仅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而是表现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在正确的引导和推动下更好地理解校园文化、拓展校园文化,这对于当代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优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尝试创业除了需要必要的心理素质之外,创业勇气和创业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成功的创业者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这一方式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与人相处的原则,借助团队合作等方式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心理体验对于今后创业都是重要的准备,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展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的创业奠定基础。

(三)有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外部环境,校园文化是帮助大学生创业的核心条件,通过各种校园规章制度、行为目标导向以及价值导向等内容来发展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构建必要的创业动机,这都是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促进作用。积极向上的创业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社会责任感与社会道德感,这在行为约束方面也有积极影响。随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种类的日趋增多,频繁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学文艺、科技创新以及各类型志愿服务等都是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培养过程,同时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必要的实践平台。除此之外,校园文化的广泛性特征还表现在信息传播和收集方面,出于今后的创业需要,大学生需要在现代社会中形成必要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分析能力,作为重要的综合信息传播与交流媒体,校园文化的存在为学生各类信息的获取提供了空间和平台,学生可以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学会更好地对各类信息进行处理与分类,借助辩论、演讲及各类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自我信息辨别能力,这对于大学生今后创业势必将带来积极的影响。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的过程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形成与完善的重要过程,这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补充。

大学生创业论文篇(9)

1.2创业团队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由于受到高校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养成了“按书本”办事的习惯,不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发散思维和创新,使得创业团队的管理和发展缺乏生机和活力。

2基于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

根据目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借助我校管理学院的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模拟现实经济环境和社会最新需求与动态,让学生进行实战模拟演练,本文以公共事业管理和信息管理两个专业为例进行了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问题的探讨,由于两个专业从专业特色和就业方向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样既可以提高研究成果的普遍性,也可以充分验证所提方案的合理性。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2.1创业团队的组建。团队组建是整个实战演练的基础,要求参与者自行选择角色,角色确定后,由团队负责人在两个专业内自由选择团队成员。成员确定后,各团队需要马上确定自己的企业文化,并建立起相应的知识共享与奖励机制,进而促进每个成员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

2.2确定各创业团队的管理制度,并进行规范化表示。企业制度设计关系到整个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要求各创业团队凝练出自己的管理制度,并由指导教师或聘请的专家进行指导和完善。团队运行过程中,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对自己的制度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和完善。

2.3让多支创业团队进行联合实战演练,设计相应的竞争机制,目的在于引导团队间模拟市场环境选择竞争或合作方式。通过团队间的竞争演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市场的环境,又可以让学生积极进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生创业论文篇(10)

二、“两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

浙江省地处沿海,长期以来都是商贾云集的商业中心,有着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浓厚创业氛围和创业背景。尤其是“两创”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更是为本省的创业活动注入了更有利的能量,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外部环境支撑。

(一)政策、法规环境

“两创”战略下,浙江省着力开拓“全民创业”新局面,将大学生创业作为重点扶持工程,为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创业,浙江省政府早在2007年便出台相关规定,规定指出,高校毕业生凡进行个体经营的,两年内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自登记日起可免交3年的相关登记、管理类费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时,若经费不足,可向当地银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2-5万元,期限不超两年,到期还款,财政部门还会给予50%的贴息。而后浙江省还针对大学生创业群体提供专门的创业资助资金,大学生在毕业两年时间内进行创业活动的,推行项目无偿资助或商业贷款贴息等形式的资助行为,供大学生创业者选择。其中,项目无偿资助主要对于那些有具体项目且实施性较强的高校毕业生,资助金额可为2万、5万、8万、10万四个不同等级。商业贷款则是给予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以50%的贴息,贴息额度最高可达1万元。

(二)经济环境

浙江省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各省前列,特色鲜明的“浙江经济”,为当地的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基金支持。“两创”背景下,浙江省积极创设“浙江省青年创业创新基金”,利用创新竞赛的方式,引导、激励青年大学生提升自主创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同时借助创业扶持,指导青年大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领头人。扶持对象主要为三类人群:大学生群体的创业创新项目;企业或务工青年的创业创新发展;农村青年发展来料加工和现代农业。资金扶持方式为“借、贴(奖)、还”。利用竞赛、奖励、贴息贷款等方式对创业青年进行一对一指导,保障创业的可行性与实效性。浙江省还针对毕业两年内且家庭困难的创业大学生,设立了“浙江大学生创业基金”,为这类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及实战培训,对创业项目进行评估之后,给予资金资助,资助方式为一次性资助、贴息或无息贷款,并进行创业全程指导。

(三)场地环境

创业场地是创业活动中的立身之所,更是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培植土壤和孵化基地。“两创”背景下,浙江省积极开拓科技创业中心,提供适宜大学生创业的环境与服务,其中涵盖办公场地、物业管理、法律咨询、财税政策等服务。以大学生创业为龙头在省内的各大高校中创建创业园区或基地。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近2000平米的“全真”大学生创业园,其中由大学生创办的公司达40余家,涉及超市、旅游、网络、创意设计等各个领域,学校为这些大学生提供经营办公场地及基础设施,让大学生在真实的创业环境中体验创业过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创业大学生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生在基地中完成创办公司全过程,从企业初始时期的申报、审核、登记、发证,到经营期间的缴税、接收监督,都在基地内模拟完成。在“两创”战略的催发下,浙江省内的各大高校陆续创办“创业孵化园”“大学生创业园”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前期的模拟创业环境,在高校创业基地中的创业活动使大学生拥有更加真切的创业体悟,更好的掌握专业的创业技能,为大学生后期在社会中的创业奠定实践基础。

(四)教育环境

在全国的大学生创业浪潮中,越来越多的“浙江因子”引起了广泛注意,浙江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学生创业浪潮中的弄潮儿,而这些离不开的是浙江高校持续开展的创业教育。在“两创”总战略的指引下,浙江高校纷纷响应号召,在校内对大学生开展一系列创业教育活动。如,温州大学自2012年始,便在校内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选修课,学校聘请知名企业高管担任“创业导师”,以实践创业经历指导大学生合理的进行自主创业。杭州师范大学以“创新创业”为契机,在每年的4、5月份开展文化月活动,目前共完成创新创业项目80余个,在学校中营造出了积极地创新创业氛围。义务工商职业学院利用义务小商品城的环境优势,支持、引导大学生进行网络创业,仅2013年该校毕业生创业率超过10%。浙江万里学院针对大学生创业实行四年一贯制创业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以规范的制度用以管理,以专业的师资进行引导,以合理的课程开展教育,以专门的资金予以支持,同时创建创业基地与创业孵化园以供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创业软、硬件环境支持,仅2013届毕业生就有133人成功开展创业活动,创业率为2.68%。浙江省内还有很多高校,举办模拟创办企业实训与竞赛,开展创业调研,建立创业指导站,力图给予大学生全方位、一体化的创业教育环境。

三、“两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环境的SWOT分析

大学生创业环境复杂,涉及因素多,既有宏观环境,又有微观环境;既有硬环境,又有软环境,如何有效发挥当前创业环境中的优势,改善或降低环境的劣势,紧抓和利用环境中的机会,规避或协调环境中的威胁是政府、社会及高校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上文中对“两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的分析可看出,当前浙江省在”两创“战略”的指导下创业环境正在逐步的完善之中,但是与创业者心中理想的创业环境还有所差距。因此,对“两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环境进行SWOT的分析,对于深入剖析创业环境,为大学生营造更加完善的创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势

1.大学生自身优势。大学生年轻、热情有活力,具备充沛的创业激情及不怕输、不服输的创业胆量。没有家庭负担的他们可以毫无畏惧的迎接各种创业挑战,甚至是失败。并且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知识水平,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速度快,领悟能力强,擅长网络技术,可以更快、更广的了解创业信息与咨询,这些都是大学生特有的创业优势。2.浙江省的社会文化优势。浙江自古以来就是商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更是以快速发展的势头成为商业发达城市。在这个商贾云集的省份中,有很多学生家长从商,思想观念都较为开放,整个省份中的商业氛围浓郁。加之浙江人文环境有的崇商精神,使浙江省拥有占省内总人口十分之一的经商群体,在如此庞大的经商群体和经商氛围感染下,浙江省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富矿。

(二)劣势

1.缺乏经验。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系统的社会关系网络,创业项目不够成熟,还没有与社会建立起相互关联的信用档案,融资借贷困难。2.资金不足。政府虽然出台相关的创业借贷政策及扶持基金,但是申请资金支持和贷款的程序繁杂,资金的缺乏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最大瓶颈。

(三)机遇

1.“两创”背景下政府的政策扶持,优化了本省大学生创业环境。“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战略背景下,政府结合本省实际,为大学生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税收减免政策、贴息贷款政策、注册登记绿色通道政策等,政府与高校共建的创业实践园地与孵化基地,这些都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创业奠定了发展基础。2.“两创”背景下高校的引导、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必要的教育培训。如高校开展的创业课程培训、创业平台、创业竞赛等。(四)威胁日新月异的创业市场,竞争对手不断增加,大学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创业压力;竞争对手不断推出新型替代产品,创业市场变化较快;另外,金融危机以来,各企业融资难、借贷难问题愈加突出,企业的资金流动出现危机;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面临多方面威胁。

四、完善大学生创业环境的建议

(一)健全政府宏观政策环境

浙江省作为部级创业型城市,应在“两创”战略指引下,始终将“调动全社会创业激情,挖掘全社会创业潜能,消除影响创业的障碍机制”作为政府政策目标。一方面,依据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群体的特征,制定相应的长远发展规划,构建覆盖整个创业企业的政策体系,其中包含市场竞争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市场准入体系、成果转化等,营造出更加适合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和创业平台。针对大学生创业指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孵化、融资、培训、科技创新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在创业后期进行适当的财政优惠和补贴。

(二)优化金融经济环境

“两创”背景下,浙江省虽然不断加大对创业大学生的金融支持,但是繁琐的资金申请过程,还是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诸多不便,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创业资金难题。优化浙江省金融经济环境势在必行。第一,为了使更多创业大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享受到基金支持,解决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可拓宽财政筹资渠道,为创业大学生简化资金申请和发放流程。还可以利用社会资金创建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以政府引导为前提,利用市场运作的方式,结合专家管理,选取前景好、风险大、创业初期资金不足的创业大学生进行投资。第二,降低创业大学生向银行借贷的门槛,简化借贷流程。浙江省有着较为发达的金融体系,中小银行较多,运行机制相对灵活,贷款的优惠产品和政策也较多,但是还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者所设立的针对性“小、急、频”贷款,政府应加大对这些银行的扶持,针对其发放的小额贷款,创建风险补偿机制,并给予一定的补偿。银行方面应结合大学生创业特点设计与之相适宜的贷款产品,同时降低创业大学生的借贷门槛,简化流程,让创业大学生获取到实质性的贷款资金扶持。第三,为应对金融危机后企业融资难问题,可建立以知识产权质押为形式的贷款,为以技术型、创造型项目为创业点的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第四,高校创建大学生创业基金。现今,浙江省创建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的为数不多,然而,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阵营,应利用自筹资金或与联合企业集资的形式创建高校内大学生创业基金,获取资金帮助的同学,可以在创业赢利后归还这部分创业基金,使其可以继续资助其他创业大学生,由此在学校中建立良性循环的借款机制。

(三)强化本土人文关怀环境

浙江省作为创业大省,本就有浓郁的创业氛围,在此基础上,可着力引导、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在全社会中形成关注、关怀大学生创业者的和谐环境。首先,强化社会中的诚信环境,大学生创业者社会经验较少,需要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予以支撑,因此,应在全社会中营造出诚实信用的社会氛围。政府应强化其内部的诚信体系,建立政务公开及失信约束机制。在社会中培育诚信组织,针对大学生创业者构建开放的信用网络,为大学生提供完善的诚信环境。其次,大力弘扬浙江省本土的浙商精神,浙商精神作为浙商特有的精神文化财富,其精神内涵是当代大学生创业的重要精神力量。高校应以浙商固有的勤奋务实、敢为人先、诚信为本、永不满足、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创业教育宗旨,倡导、引领大学生学习、借鉴浙商创业经验,以浙商精神鼓舞自身创业发展。

大学生创业论文篇(11)

近几年创业教育的兴起,高校越来越多的创业大军涌入到变化的市场。一方面高校的专业设置愈加具有实用性,注重专业的可操作性和使用性,紧跟市场需求,专业的创业易操作、易起步。一方面学生能够在校就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尤其是校企合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实践机会。不断证明了在高校中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立足于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长远发展。

2.行业领域发展为专业人才创业提供更多机遇

专业领域的行业发展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是长期和有效的,专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发展,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带动专业的发展。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电子商务领域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更多该专业学生的创业机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创业,从事淘宝或是微商等进行在线交易,创业成本低、风险小、收益快,都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带来机遇和挑战,也是运用专业知识创业的最佳选择。

3.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更多创业型专业人才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层次低等问题,需要创业的融入,以激活市场化意识,改变传统产业,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如旅游英语专业的一位贫困大学生利用地域旅游和专业优势,自己创业开设家庭小旅馆,通过网络渠道为预订房间和景点,接待外来游客提供一条龙服务。

二、高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单一在教育中融入创业知识和理念会使教育空洞,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实践平台等方面都要探索结合创业教育。实施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将成为必然,融合的路径方式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理念融入到培养模式

高校专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本专业领域的高级人才。创业教育理念的建立是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和提高创业能力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吸收创业知识拥有原始创业活动出发点。构建创业教育理念,需从思想上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拥有创业激情和创业原动力。

2.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培养计划中

专业教育培养计划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蓝图。在专业教育培养中,高校各专业需要如何教、怎么教、教什么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注重培养计划的全面和整体设计,把实用型人才培养和创业型人才培养放在同等高的位置,逐步探索适合高校自己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

3.课程设置增加创业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改革,主要将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以培养大学生具有创业精神和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立足于成功创业校友和行业顶尖企业合作创业课程,投入到精品创业课程的建设与投入,并将新理念的创业教育引入课堂。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入创业教育理念

由于高校教育的专业化培养只专注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其结果是导致学科之间孤立学习,形成知识和技能结构单一的人才,制约了本专业与其他领域的联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需要引入到创业教育中,更注重学生和市场的需求,帮助大学生建构择业和就业的主动性。

5.实践平台的搭建

校内要把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创业大讲堂、创业比赛、创业社团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在校内的创业热情。同时要加强创业基地建设,给予学生创业实践空间,如建设大学生团队“创业园”,学生不但可以获得创业知识和理论,体验创业实践过程,增加创业成功率。校外与企业合作,带动创业项目,如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创业课题和创业项目,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拓展项目,从而提升学生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