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质量检查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20 18:00:40

质量检查论文

质量检查论文篇(1)

2)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市县两级政府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管资金投入不足。

3)小型民生工程、农村水利工程相关质量标准尚需进一步完善。

4)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5)开展行政处罚,打击工程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2014年10月对2014年实施的8类141项工程进行检查。抽查结果合格率是100.0%。经过开展“水利工程质量年”三年活动,通过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政府监管和质量管理队伍建设,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水利工程参建各方的质量意识普遍增强,工程实体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2几点体会

2.1增强水利建设质量意识

把以人为本作为质量管理的价值导向;把安全为先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把诚信守法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石。各级水利建设管理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高度重视质量管理,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时刻把质量放在心上并把加强质量管理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时刻牢记保证工程质量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最后的责任底线。

2.2加强水利建设全过程管理

应做好以下7项工作:

2.2.1加强招标投标管理要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选择中标企业。

2.2.2加强项目法人管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遵规组建项目法人,加强对项目法人的管理和考核。

2.2.3加强勘察设计管理勘察、设计单位应建立健全勘察、设计质量保证体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勘察、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2.2.4加强施工管理施工单位应按照合同规定,设置现场施工管理机构,配备项目经理及其他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管理人员,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

2.2.5加强监理管理监理单位应按照合同规定,设置监理机构,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批准的设计文件、工程合同,对工程施工、设备制造实施监理,并对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质量检查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173-02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培养计划中规定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论文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是评价一所高校教育质量以及教学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评价本科毕业生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尺。[1][2]然而,近几年毕业论文的质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如何改善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成为教育部门和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质量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经验和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实践,笔者认为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工作中,既可以不断提高论文的管理水平,又可以加强对论文的监控力度,从而进一步改进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实现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持续提升。[3]

一、PDCA循环理论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是美国质量管理大师戴明于1950年提出的,因此又称为“戴明环”。[4]

(一)PDCA循环的内容

内容包括四个阶段:计划阶段(P)、执行阶段(D)、检查阶段(C)、处理阶段(A)。

具体包括:制订目标、方针和计划,执行计划,检查执行计划的结果,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标准化;对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循环里解决。

(二)PDCA循环的特点

1.各级质量管理都有一个PDCA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滚动向前发展。

2.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循环,而是像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就有了新的提高。

二、PDCA循环是一个周而复始,永不停歇的过程

(一)PDCA循环的应用

PDCA循环不仅是质量管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总结,是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科学程序,也是一种科学管理的工作方法。[5]PDCA循环最初在企业质量管理中应用,后来逐渐应用于市场营销、医药等领域,现在已经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该方法既可以指导实践工作,又可以指导日常生活。

(二)PDCA循环法在改进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中的应用

PDCA循环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其中:P是基础,D是核心,C是手段,A是根本。[6]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使得循环能够上升、提高到新的高度。

1.计划阶段

学生毕业论文计划的制订,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基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毕业论文工作计划,不仅要全面部署,而且要突出重点。一方面要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从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论文的选题、开题、撰写、答辩和评分标准等各方面工作都要规范,形成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等规范的管理文件和标准;另一方面又要了解目前毕业论文的完成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主要原因制订出解决问题的计划措施。

在计划阶段,学院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论文指导教师与毕业生多沟通,在不违反学校毕业论文工作要求和进度安排的前提下,尽量兼顾学生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实习等实际情况。

2.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是PDCA循环的核心,它是整个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学生必须严格按照计划内容实施,老师必须在论文管理关键环节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一阶段有很多具体的环节,包括论文的选题、资料查找、师生见面会、开题论证、撰写论文、答辩等,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同样遵循PDCA 循环法,这就是大循环里面的小循环。

通过执行,一方面使学生熟悉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基本格式和写作规范,初步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些技巧,了解本专业的一些研究内容,掌握文献资料查找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还可对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层次解决,保证论文质量的提高。

3. 检查阶段

检查是整个PDCA循环的手段。为了加强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和考核,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学校必须在毕业论文写作的全过程进行检查。具体包括前期检查、中期检查以及后期检查。

(1)前期检查

前期检查是学校对毕业论文前期工作的检查,做好指导老师和学生的资格审核工作,做好选题和开题等环节的工作。检查内容具体包括:

①检查师资力量配备

A.审核指导教师的资格

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研究生学历,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工作作风严谨、认真负责,应有毕业论文指导经历或设计、生产实践经历。首次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应在具有高级职称、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工作。助教可作为毕业论文辅导教师。

B.审核师生比

为确保指导质量,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作用,各类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应该过高,因此要严格审核 “师生比”。

②审查毕业论文选题

A.毕业论文选题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是否有利于学生得到较全面的训练并巩固、深化和扩大所学专业知识。

B.选题是否结合了生产实际、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建设需要。

C.是否坚持一人一题,数名学生共同完成的课题中是否明确了每个学生应独立完成的任务,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较全面的训练。

③检查指导教师的资料准备情况

A.毕业论文题目申报表、任务书及有关指导文件是否及时下达。

B.任务书中对学生设计的工作计划、分阶段工作要求是否制订。

C.任务书中对学生阅读的参考文献、收集设计所用的资料是否提出了要求。

④其WB 教学环节的准备情况

A.与毕业设计有关的实验条件是否落实;

B.毕业设计的实习工作进行情况。

(2)中期检查

在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做好两方面的检查工作。一方面是对指导教师的检查,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检查。对于指导教师的检查,包括教师辅导学生的时间,以及学生遇到问题老师能否及时地予以解决和帮助;对于学生的检查,主要集中于把握学生毕业论文进度和质量,督促学生按计划进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任务,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确保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3)后期检查

在毕业论文答辩时,院、校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组织好毕业论文质量审查和答辩资格审查工作。重点对学生毕业论文各项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进行检查;检查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检查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的合理性等。[4]

4.处理阶段

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根本阶段。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要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总结,总结成功的经验,制订一个标准,在下一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作为一个参考,巩固成绩。遗留的问题自动转入下一个循环中去,即转到下一届学生毕业论文管理中去解决。如此周而复始,毕业论文质量就会螺旋上升,一届更比一届好。

三、结语

总之,将PDCA 循环法应用于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中,是高校教育改革中的新理念和创新探索,是对毕业论文质量进行全面管理的有效途径。该方法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增强毕业论文管理的科学性,而且会使毕业论文质量得到很好的提升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李适.PDCA循环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7).

[2]张玉胜,温少如.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浅析[J].高等教育,2012(7).

[3]贝金兰.基于PDCA循环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J].科技与企业,2011(12).

质量检查论文篇(3)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网络环境下医学科技的查新质量,以提高医学科技查新工作质量。方法 从怎样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如何提高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技能,提高查新报告撰写质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通过分析交流,可看该所出查新人员通过不同的方法均能够检索到最新的医疗资源,为自身发展及医学宣传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源。结论 在纷繁复杂的网络大环境下,医学科技查新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信息咨询,它不但可以提高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而且可以强化社会的情报及技术创新意识。做好科技查新工作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提高自身素质,在自身素质过硬的基础上提高对于科技查新工作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使医学技术选题、立项以及成果鉴定等可以有一个科学、规范的理论支持,并且可利用现有丰富网络信息,更加有力的推进医学进步及科技创新。

[

关键词 ] 网络环境; 医学科技;查新质量

[中图分类号] R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47-02

[作者简介] 杨艳(1977-),女,四川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

互联网作为联通全球的一个巨大信息网,集合了世界范围内的丰富信息资源。医学信息作为网络资源的一个重要成份,数量大内容多。这些网络资源的共享在很大的程度上有力的推动了医疗进步[1]。医院的科技查新人员通过不断的查新学习,丰富了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为了探讨网络环境下医学科技的查新质量特做此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6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服务的20名科技查新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年龄在24~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2±1.4)岁,所有查新者查新经验均在1年以上,通过交流,分析现阶段的医学科技查新质量。

1.2 方法

从怎样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如何提高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技能,提高查新报告撰写质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2 结果

通过分析交流,可看出该所查新人员通过不同的方法均能够检索到最新的医疗资源,为自身及医学文宣传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源。

3 讨论

3.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得到普及发展后,各种数据繁杂,各式各样数据库编程、五花八门的检索方式给查新人员造成了很多的困扰了一定困惑。因为专业分类不同,有很多的专业数据库在网络上分享,但是查新人员没有充足的时间也不能熟悉掌握各个专业的信息,因此会对其检索效率带来一定的影响。具有关统计学显示使用率较高的万方、维普、清华同方等数据库医学信息重复率超过80%,所以查新人员要对各数据库有明确的了解,熟悉利用搜索引擎,做到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充分发挥网上免费数据库的作用,作为专业数据库的补充[2]。

3.2 提高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技能

3.2.1 准确把握查新要点 在接到查新要求之后要对主要技术内容、目的、查新要求以及查新

关键词 等做好充分的了解,在领会查新课题的实质及需要的深度及范围后,充分使用各种网络工具,通过不断的与用户交流全面了解课题内容,完全理解课题的内容并吃透后找到课题的关键,利用高频词、

关键词 、主题词作为检索依据,提高检索准确率。

3.2.2 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搜索方式越来越多,现代医学数据库及网上的各类信息种类多,且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搜索方式,在使用这些检索工具进行搜索时,要对不同检索工具的编排、体例等有详细的了解,全面熟练的知悉其优势功能,操作特点及用法,在实践时可以选择同时使用不同的检索手段以充分的利用各检索方式的优势,快而准确的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医学课题较综合性课题查新更容易选择数据库,但是如果选择不适当也会给查新带来很多困难。所以在进行数据库选择时,要充分注意到学科的专业范围与检索课题相吻合。外文文献检索数据库有Meline/pubMed等,中文文献检索可选CNKI、VIP以及万方数据库等。查新内容如果与产品及成果类有关,则在可以参考课题的需要,查新时即可加选其他数据库,如专利成果类数据库、网络搜索等,使用搜索引擎与其他信息资源作为补充,扩大检索的范围,提高检索的准确度,防止漏检[3]。

3.2.3 在进行检索时要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 在目前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查新人员在进行数据库资源检索,对检索的方式及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检索时涉及的检索内容、手段、字段、结果等都不尽相同,所以这些复杂的条件就要求查新人员要对所查询的数据库的特点充分的掌握,针对所要查询的内容的不同选择与其相同内容的数据库,并按其所使用的数据库特点来做好检索计划。网络环境检索方式下何种检索策略能够优化检索的过程,对于检索的准确行及全面行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检索文献时,查新人员要做到对课题的中心思想充分理解,按照检索需求选定相应的检索词。在检索时要对用户提供的检索词进行有效的判断,尽可能使用医学主题词,若检索结果为零就需要对检索用词进行调节更换,充分利用同义词、近义词、相关词等进行检索。若仍找不到检索文献,就需要重新制定检索策略,对查找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看是否是因所选择的检索词不当或是组配不准确。另外在进行检索时可以使用逼近法,利用上位词将检索的范围进行扩大,延伸检索词的概念外延,之后扩大检索词组的范围同时缩小检索的结果设计范围,并参考检出的结果,不断对检索的方式进行调整。在使用逻辑算符时,要注意简化检索策略,通过其他组合搭配提高检索的效果。如果通过检索后未发现理想的在检索结果,就可以选择多种方式的组配,比如利用检索主题涉及到的

参考文献、政府、行业协会网站等搜索引擎进行检索。总而言之,各种方式的检索只有一个目的,通过不断的选择检索方式,检索到最为满意的文献[4]。

3.2.4 注意提高检索的查全率与查准率,以增强检索有效率 医学查新的目的就是掌握课题的内容需要保持其新颖性及先进程度以为用户提供最为有效的参考。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是获得高质量的检索结果是对查新人员的基本要求。查全查准的前提,尤其是科研立项、专利等方面的查新更需要准确全面。所以在实际查询中查新人员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不但要敬业、务实、探索求新,还需要对各种数据库有基本的了解,做到熟练各种检索,在对遇到陌生课题时,要积极请教相关专家,多与同行交流,平日里可注意收集各类新书、新刊信息。

3.3 网络环境对医学科技查新质量的要求更高

①高素质的查新人员因为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且知识面较广,同时综合分析及判断能力强,可以熟练的掌握检索技巧,可以有效的从纷繁的知识中检索出最为有价值的信息[5]。相对而言素质低的查新人员因为缺乏基本的素质,对文献的理解及判断力不够准确,且检索很难做全面准确。高素质的查新人员其能力也是经不断的培训及实践积累而获得的,其个人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整体提高也对于检索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经培训后他们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抓住文献的主要论点,在使用检索词进行搜索时可以很快的锁定

关键词 ,在查新完成写结论时可以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判断,并给与准确的定位,对查新的过程、结果及所得进行客观的论述。所以说,如果培养一群高素质的查新人员是提高医院查新质量的根本保障,不但能够提高查新的效率,而且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查新的准确率,提高查新的质量[6-7]。

②丰富的文献资源 文献信息检索是查新的基础和保证,它不但要求具备先进的信息系统,同时大网络环境下的丰富数据库资源也是查新准确的一个必要保证。如果没有大量的文献资源作为支撑,那么医学查新人员纵有再高超的查新技巧,也只能是巧妇难为。目前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连接四海内外,各个搜索引擎都相互链接,这样的现状给很多的领导带来的一定的错觉,他们认为只有有了网络就可以搜索到任何的信息,无需专业的数据库。但是虽然网络可以涵盖很多方面的信息,但是网络只作为一个搜索的平台,在进行专业的检索及查新时需要的仍然是网站及数据库信息的紧密结合。所以医学查新机构要及时准确的建立本单位的数据库,根据本单位的大体查新范围及目前的检索现状,通过购买或是创建专门的数据库信息,建立必要的镜像站,可以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提供必要的帮助。若单位出现意外断电、或是断网等情况可以做到不影响工作进程。

③撰写查新报告 查新资源依靠的就是大量的文献资源,认真撰写高质量的网络查新报告是提高查新效率的一个重要基础。丰富的文献资料使得有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相对应,很多查新报告的质量却并不理想。分析其原因为,查新人员不够谨慎认真,又存在一定的懒散心理。查新时文献的检索主要靠电脑,在撰写报告时下载模板,对材料进行分析时靠自己的经验。但是,一个高质量的查新报告并不是上述方式所能成就的,要写一个高质量的报告,查新人员要仔细整理检出的文献,对于相关的文献按照期刊论文、会议文献、成果、专利等几个方面进进行加工整理。对于联系紧密的文献,要根据其研究的范围、文献论点、技术方法、手段、研究结果等进行仔细的比对,分析它们之间所存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查新结论要总结归纳,对比分析关键的技术性指标,要客观、公证地反映查新情况,全面准确的给出查新结论。

总之,在纷繁复杂的网络大环境下,医学技术查新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信息咨询,它不但可以提高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而且可以强化社会的情报及技术创新意识。做好科技查新工作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提高自身素质,在自身素质过硬的基础上提高对于科技查新工作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使医学技术选题、立项以及成果鉴定等可以有一个科学、规范的理论支持,更加有力的推进医学进步及科技创新。

[

参考文献]

[1] 黄玲.网络环境下提高医学科技查新质量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9):107-108.

[2] 孔梅娟,赵建,李风华,等.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医学科技查新工作质量[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3,27(2):15-16.

[3] 王叶宁.网络环境下医学科技期刊的发展初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7):123-125.

[4] 郑萍,王静,罗书练,等.网络环境下医学科技查新质量的探讨[J].海南医学,2013,24(13):1996-1998.

[5] 俞平,李小平,汪莉莉,等. 医学科技查新质量控制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8):56-59.

质量检查论文篇(4)

论文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本文结合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实际情况、专业特点,分析了影响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因素,从多个方面对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论述。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全面检验,是集中训练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活化程度、学识水平和创新思维的主要标尺,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科学地组织各项工作,形成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单位严密组织、指导教师认真负责、评阅答辩严格标准的教学氛围,做到加强“三个突出”、落实“五项检查”,关注薄弱点,制定激励措施,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前提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本科教学体系,是毕业前的综合训练,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升华,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川学校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有效的实施措施,从制度保障、时间安排、场地设备、资金支持等方面切实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环节,并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充实与加强校内外毕业实习基地,有效保障毕Zi9,:计(论文)的各项需求。各教学单位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展前成立由院系主管领导牵头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专业特点与自身特色,制定本院系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审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和成绩评。

二、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影响因素。加强“三个突出”

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缺乏吸引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中常规、经典、虚拟题目偏多,部分课题仅仅是名称、数据等内容发生变化,研究过程模式化、程序化。题目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内容和学生将要就业的单位实际生产状况脱钩,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师资不足。招生规模连续多年扩大,一线教师绝对数下降,导致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上升,加上教师必须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指导教师的精力投入难以保证,工作负荷较重;同时应对扩招需求,教师队伍扩大较快,年轻的新教师直接进入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在指导能力、方法和经验方面的欠缺导致指导质量下降。三是质量监控体系难以实施。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环节多、耗时长的教学工作,为加强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度多、要求多、可操作性差、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致使很多监控环节流于形式。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我校在工作中加强“三个突出”。

1.突出毕业设计题目与教师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

根据我校以工科专业为主的特点,强调毕业设计的实践性,注重工程实践和设计能力的培养。2008年,我校工学类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比例为科学研究l5.5%、生产实践64.2%、教师及学生申报的自拟题目20.3%。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与教师科研、学生实习及拟就业单位生产’科研等相结合,尽量采用科学、技术、生产等领域能体现专业特点的实际问题,题目的内容具有实践性,学生参与热情高,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得到训练和大幅度提高,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突出学科特色,校内指导教师与外聘指导教师相结合

教师比例下降和年轻教师增多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为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学校以建筑类为主的工科特点,我校采取了聘请校外指导教师的方式,既有效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又充实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提高了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指导质量。在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时,学校通过与实习单位签订委托协议书的方式,规定双方的职责与义务,对实习单位资质、指导教师资格严格要求,实行校内校外双师制。外单位指导教师必须是总工或正高工,每位指导教师指导一名学生,一对一指导;校内配备年轻教师作为助理指导教师,加强沟通与规范管理,弥补校外指导教师在校内规章制度和规范方面的不足;助理指导教师负责最多不超过六名学生,实行全程跟踪负责制,同时向校外指导教师学习实践指导经验。校外指导教师的引入,与校内指导教师的传统指导方式和方法也形成了对比,促进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不断改革。几年的毕业设(论文)检查情况表明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实践能力和设计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师队伍也得到了加强和锻炼。

5.突出检查关键点,由关键点控制实现全过程监控

理想的质量监控是指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详细了解每名学生、每个环节的实施进度,能够及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适当的反应。但毕业设计(论文)涉及的学生数量众多,耗费的时间在3个月左右,很难将所有的监控落实到位,从而使很多监控环节流于应付制度、填写表格的形式。因此,对质量监控不能全盘一手抓,要分环节,重点查找各环节监控的关键点。环节进行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与管理要求能够直接反映到关键点上,因此可以通过集中精力对关键点进行监督、检查,实现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切实、有效的监控。

三.落实“五项检查”,开展基于监控点的多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的监控

我校制定监控体系过程中,将毕业设计(论文)分为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初期准备与开题、中期进度监控、后期答辩与归档、学期末专项检查五项检查工作,根据监控的关键点,详细制定了检查要求和检查内容,明确教务处、各院系、指导教师的职责和对学生的要求。各院系根据检查内容和时间安排自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对检查情况进行书面总结和提交检查记录。学校组织专家组对毕业工作进展进行专项检查和抽查,加强监督和管理。

1.监控选题源头,严把指导教师资格关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基础,更是完成高质量论文的关键,题目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等后续工作的进行,因此是监控的重要环节。选题环节包括两个监控关键点,一是题目的类型,二是指导教师资格。对题目的监控,要求改变目前由指导教师选定题目的状况,按照题目申报、审查公布、学生选题(学生申报题目)、选题确认流程进行,实行双向选择,严格实行一题的原则。各院系按专业对题目进行类型统计,由教务处进行检查,加强工程实践、教师科研等题目的开设。严把指导教师资格关,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全部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严格控制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最多不超过8人,平均指导学生数小于6人。教师资格、指导人数的监控促使各院系必须吸引校外工程专家,组建校内外指导教师相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

2.强化初期、中期检查力度,确保设计进程

初期检查主要从组织管理工作、教学文件、师资力量的配备、设计选题、物质条件及学生的开题情况等几个关键点进行检查。重点包括课题符合教学培养目标的情况、课题名称、内容、工作量及要求,课题结合工程或科研的实际情况,任务书下达完成情况等。

中期检查主要检查毕业设计进度、教师工作状况、学生设计状况、教研室组织管理等方面。重点包括指导教师、学生到位情况,指导教师对学生课题的了解情况,存在的问题;外聘指导教师的管理、质量保证等措施落实情况等;题目展开情况,是否与进度计划相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初期、中期检查,实现对毕业设计过程的有效监控,确保了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到位情况和设计进度的执行情况,能够及时了解毕业设计进展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5.后期检查严把教学最后关

后期检点包括课题完成时间、写作规范、论文评阅、答辩安排、成绩评定等情况。严格审查毕业生的答辩资格,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不予安排参加答辩。各院系成立由学术带头人、优秀教师等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全面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下设若干个答辩小组,各答辩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所有答辩成员于答辩前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答辩的有关事项,严格答辩程序和纪律,明确评分标准,统一答辩要求,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严格控制优秀率和优良率。答辩完成后,各院系对年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认真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完成对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归档、保存工作。

4.强力度专项检查,促进工作不断改进与提高

我校连续几年来,在学期结束后,由主管校长带队,聘请由校内外一线教学和管理的专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专项检查。根据院系数量成立9个检查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由3~5名校内外专家组成,分别深入各院系,按照文件规范和检查指标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检查日期设在周末,各院系所有领导、指导教师必须到岗,全程陪同,逐项进行。这有利于及时和专家沟通,听取专家意见,学习经验,改进工作。我校已经聘请了多所高校的主管校长、教务处处长、知名教授作为检查组组长人校检查指导,既加强了学校的工作,也学习到了其他高校的宝贵经验,发现改进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促进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查找薄弱点,解决实际问题

1.开展指导教师培训工作

随着学校的发展,学生数量增多和教师队伍的充实,指导教师中新增教师逐年增多,为使指导教师充分了解与掌握学校的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抓住学校的发展定位与培养特色,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学校每年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展前,都组织指导教师集中学习与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相关管理制度文件、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指导技巧、注意事项等内容,并要求各院系进一步根据专业特点和规范要求,对指导教师组织多主题的培训和学习。同时,教师通过集中的学习,能够交流经验,群策群力解决指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2.加强对新专业的指导与管理

新专业开设的逐年增多是许多高校共同的特征。我校将新专业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点对象,加强对新专业的管理和审查,提前与相关院系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编写指导手册、制度规范,制定从选题至最后答辩的工作流程,挑选优秀教师,积极调动优势教学资源,确保新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高质量开展。

五、制定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学生积极性

1.开展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

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活动。以专业为单位按当届毕业生数3%~5%的比例,由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中提出推荐名单,并由学生本人写出3000~5000字的毕业设计(论文)摘要,经所在院系审核,报学校评审小组评审。对评审通过的学生颁发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证书。

2.开展校级优秀指导教师评选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校级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校级优秀指导教师评选的首要条件就是指导的学生中必须有优秀成绩,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指导工作量饱满,指导效果优良,、学生评价高。评选活动增强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是对优秀指导教师指导经验的总结、交流与宣传过程,有助于全校教师的学习、借鉴,对提高指导水平,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良陛循环的推动作用。

5将毕业设计(论文)与校外竞赛相结合

质量检查论文篇(5)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护理质量控制则是保证护理质量的主要手段,质量控制的目标是零缺陷,从而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护理质量控制细化管理是把护理质量控制的内容分解、细化,它依据解决问题学说的原理,系统性的明确一个问题,并制定与问题相关的目标,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论文写作,护理管理。本文回顾分析我院对护士实行精细化量化考核管理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个护理单元进行441次护理质量检查,各科室护理单元根据扣分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与个护理单元进行432次护理质量检查扣分情况和存在的护理问题的资料进行对比。

1.2方法 参考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1],组采用传统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检查,量化考核内容包括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劳动纪律、、护士素质5个方面。论文写作,护理管理。其中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主要内容为:整体护理、病房管理、护士长夜查巡、消毒隔离等考核标准。论文写作,护理管理。其中服务态度占20分,劳动纪律占10分,占5分,护士素质占15分,护理质量占50分,合计100分。论文写作,护理管理。基础上分解细化,新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内容包括:①整体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分解细化为:a: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b:危重症护理质量考核标准;c:健康教育,②病房管理考核标准细化为:a:各科病房管理考核标准;b:手术室药品、物品管理考核标准;c:抢救室、治疗室、换药室考核标准;d:药柜、各种标识专项检查标准;e:无菌物品管理考核标准;f:救护车管理考核标准。③护士长夜查巡考核标准。④消毒隔离考核标准等方面总计25项。实施评分前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明确量化考核的目的、评分方法。比较护理质量检查存在问题及检出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年组采用新的细化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后,护理质量检查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方法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护理质量问题检出率比较(例,%)

 

组别 护理单元 检查次数(n) 问题检出率  

 

质量检查论文篇(6)

作者简介:杨国梓(1982-),女,河北广宗人,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教务处教研科科长;吴平(1965-),女,吉林松原人,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教务处,副教授。(天津 301830)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096-02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设)作为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学习、了解、掌握科学研究的途径和措施,[1]也是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而独立学院一方面建校时间短,毕设管理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另一方面生源质量与一本、二本有差距,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稍弱,教师队伍也相对年轻,设计(论文)指导经验不足。因此,独立学院毕设的质量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健全、具体的规章制度是做好毕设管理工作、提高设计(论文)质量的保障。[2-3]本文以京津地区的三所独立学院(以下分别简称为Z院、R院和S院)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毕设管理办法(主要是组织管理、选题、开题、过程检查、答辩和成绩评定这五个环节)做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以下简称天津学院)的实际,为科学制定针对独立学院的毕设管理办法,使毕设工作过程管理更加合理化提出了建议。

一、组织管理

Z院毕设工作实行学校、专业学院、教研室三级管理。教务处负责组织毕设工作的检查、评估和总结,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专业学院成立毕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毕设的全过程管理,教研室成立毕设工作小组,负责毕设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指导教师对毕设工作的各阶段教学活动全面负责。R院毕设工作由主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各系共同管理和组织实施。教务处负责制定全校毕设工作的总体安排。各系组织指导教师资格审查、题目审查、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的审查、中期检查、答辩以及毕业设计(论文)自评等工作;负责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学生进行毕设的进度、质量、出勤和纪律等情况。S院成立毕设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担任组长,教务主管处长和各教学单位负责人担任组员,负责毕设的宏观组织和管理。各教学单位负责制定本教学单位毕设工作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质量监控和文档管理办法,具体组织落实本单位的毕设工作。

毕设组织管理都是由学校主管领导主抓,教务处负责对毕设工作进行宏观组织、管理和检查,各系、教学单位负责本单位毕设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具体实施。经过三年的毕设工作,天津学院形成了在主管院长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全面负责组织、管理和运作,各系、专业(教研室)、指导教师分级负责并落实完成的毕设工作组织管理模式(如图1)。学院领导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教务处负责制订学院毕设工作进程及管理办法,汇总各系毕设题目和指导教师情况、审定各系的毕设答辩成绩,组织毕设工作的检查、评估和总结,组织开展毕设工作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等。各系是毕设工作的管理主体单位,成立由系主任、专业教研室主任和教师组成的毕设工作小组,由工作小组向各专业教研室布置工作任务,对毕设工作的运行以及运行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全面负责。专业教研室负责毕设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负责选派、确定指导教师,分配毕设任务,组织拟定题目,检查的进度和质量,进行工作总结。同时,天津学院毕设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对毕设工作的各阶段教学活动全面负责。

二、选题

选题是论文工作的起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要求,难易度、工作量适中,保持50%以上的更新率,尽可能结合社会实践、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任务,是三所独立学院选题共同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R院还提出了提倡不同专业(学科)间的联合选题,实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天津学院还规定工科专业结合工程实践类型的课题所占比例不小于80%。

在选题程序方面,Z院分四个阶段进行。申请阶段:题目由指导教师提出;公布阶段:题目经专业学院审核及教务处确认之后,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向学生公布;确定阶段:实行师生双向选择;任务下达阶段:指导教师填写任务书向学生下达执行。R院的题目确定程序是:指导教师填写题目申请表,报系审查,系主任签字。S院题目的确定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学生根据所在系(院)公布的题目自由选择,各系(院)再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师指导的能力进行调整后确定学生的题目。天津学院选题先由指导教师给出拟选题目,上报系里,由系主任审核,确定具体选题;然后给学生召开论文选题大会,再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论文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和具体论文题目。选题完成后,如果学生想更换论文题目,可将题目上报系里,提出申请重新选择指导教师。学生选题完成后,毕设任务及有关要求由指导教师在毕设工作开始三周内以《毕设任务书》书面形式下达。

三、开题

三所独立学院都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前期调研与资料收集、文献检索等准备工作,完成开题报告。天津学院则要求指导教师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调查,审定调查提纲,各种类型题目都要就地就便、力所能及地组织学生深入厂矿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学习经验,收集资料。独立进行毕业实习的,要备有毕业实纲,调查后要写调查报告交指导教师审阅,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学生在完成查阅文献、毕业实习或实地考察后,再完成选题报告。这样,学生更好地了解了题目、完成开题,也为论文的顺利进行打好了基础。

四、过程检查

建立一个针对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对保证设计(论文)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Z院指导教师每周至少指导一次,了解毕设的进展情况,指导学生,并做好指导工作记录。同时实行考勤制度,学生请假须经指导教师同意。中期检查工作要求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记录》;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根据工作进度适时检查和评估。R院指导教师制定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并做好记录,教务处随机抽查。期中检查由系主任组织专门小组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各专业分课题组织中期汇报,学生需口头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检查日程通知教务处,教务处随机抽查。S院毕设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监控,常设机构在教务处。各教学单位毕设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监控。检查采取教学单位自查和学校抽查两种方式进行。中期检查由指导教师对学生当面进行检查,要求每名学生口头报告。在每学年第一学期的第2周由教务处向教学单位随机抽取毕业设计(论文),组织有关专家审阅。

天津学院为保证毕设质量从四个方面入手(如图2):第一,加强学生管理,印制下发学生毕设工作周记,要求学生必须从进入毕设第一周开始认真记录,并对每周进行的实验、上机、实习、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等内容进行详细记录。第二,调动指导教师积极性,指导教师必须每周对学生的毕设工作进行指导,填写指导教师指导内容并签字。第三,充分发挥各系毕设工作小组作用,定期组织检查各专业教研室毕设工作进展、质量保障情况,并加强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等关键环节的检查。第四,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成立院级毕设检查组,负责对毕设教学过程中各环节进行质量监督、检查,随时掌握毕设的进展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反馈至各系,以保证毕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天津学院的毕设工作检查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进行。前期:重点检查指导教师选聘到岗情况,课题进行所必需的条件是否具备,毕设任务书是否下达到每个学生等;中期:着重检查毕设的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后期:重点对设计(论文)撰写的规范和质量认真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院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及毕设工作结束后,要求各系就阶段工作做出详细总结,促进各系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

五、答辩和成绩评定

Z院、R院和S院的答辩工作由各系成立答辩领导小组(答辩委员会)领导本系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并负责聘请答辩委员会成员,分成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前,评阅教师、指导教师确定学生是否具有参加答辩资格,通过评阅后再交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组织答辩。除此之外,S院还安排有院级答辩,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学院随机抽查部分学生参加。参加院级答辩学生可不参加系答辩,答辩成绩以院级答辩为最后成绩。

天津学院的答辩工作分为小组答辩、系级答辩和院级答辩三个级别。所有具备答辩资格的学生必须参加小组答辩,不少于5%的学生参加系级答辩,2%左右的学生参加院级答辩(随机抽查)。各系组织系级答辩,将核定后的毕设成绩和答辩工作总结报教务处。院级答辩由教务处组织实施。三级答辩以学生所参加的最高级别答辩所给定的成绩为准。每个学生参加完小组答辩,还都有可能被抽到参加系级、甚至院级答辩,而成绩也会以最高级别答辩的为准,这样必然督促学生认真撰写、修改论文,积极准备答辩,从而保证了设计(论文)的质量。

成绩评定方面,Z院和S院毕设成绩均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构成。以百分制计算,Z院占总分的比例分别为30%、20%、50%;S院为25%、15%、60%。R院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Y)的评定按百分制记分,采用结构评分的办法,公式为:Y=0.05X1+0.25X2+0.2X3+(0.5/n)∑Xi(X1为开题报告成绩、X2为指导教师评分、X3为评阅教师评分、Xi为答辩小组每位教师评分,n为答辩小组人数)。评分时指导教师、评阅教师与答辩小组成员分别按百分制给分,然后按此公式计算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天津学院的毕设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含学习态度和工作表现、查阅文献能力及外语水平、选题报告、设计的水平等项)、评阅人评分和答辩评分三部分组成,以答辩为主。评分内容、质量标准和赋值范围按百分制分配,各系根据专业和毕设方式特点予以细化,并分别制成相应的评分表,以供评分和统计分数时使用。天津学院给了各系充分的自,由教学系决定各部分的权重更具灵活性,使各系结合各专业特色制定更科学的评分规则。

三年来,天津学院结合三届学生的毕设管理实践制(修)订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对毕设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都制订了细则,逐渐加强了毕设管理,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完成这项工作的自觉性,保证了设计(论文)撰写和答辩的质量,使毕设工作有了明显改观,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质量检查论文篇(7)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全面检验,是集中训练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活化程度、学识水平和创新思维的主要标尺,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科学地组织各项工作,形成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单位严密组织、指导教师认真负责、评阅答辩严格标准的教学氛围,做到加强“三个突出”、落实“五项检查”,关注薄弱点,制定激励措施,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前提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本科教学体系,是毕业前的综合训练,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升华,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川学校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有效的实施措施,从制度保障、时间安排、场地设备、资金支持等方面切实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环节,并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充实与加强校内外毕业实习基地,有效保障毕Zi9,:计(论文)的各项需求。各教学单位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展前成立由院系主管领导牵头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专业特点与自身特色,制定本院系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审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和成绩评。

二、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影响因素。加强“三个突出”

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缺乏吸引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中常规、经典、虚拟题目偏多,部分课题仅仅是名称、数据等内容发生变化,研究过程模式化、程序化。题目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内容和学生将要就业的单位实际生产状况脱钩,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师资不足。招生规模连续多年扩大,一线教师绝对数下降,导致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上升,加上教师必须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指导教师的精力投入难以保证,工作负荷较重;同时应对扩招需求,教师队伍扩大较快,年轻的新教师直接进入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在指导能力、方法和经验方面的欠缺导致指导质量下降。三是质量监控体系难以实施。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环节多、耗时长的教学工作,为加强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度多、要求多、可操作性差、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致使很多监控环节流于形式。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我校在工作中加强“三个突出”。

1.突出毕业设计题目与教师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

根据我校以工科专业为主的特点,强调毕业设计的实践性,注重工程实践和设计能力的培养。2008年,我校工学类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比例为科学研究l5.5%、生产实践64.2%、教师及学生申报的自拟题目20.3%。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与教师科研、学生实习及拟就业单位生产’科研等相结合,尽量采用科学、技术、生产等领域能体现专业特点的实际问题,题目的内容具有实践性,学生参与热情高,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得到训练和大幅度提高,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突出学科特色,校内指导教师与外聘指导教师相结合

教师比例下降和年轻教师增多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为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学校以建筑类为主的工科特点,我校采取了聘请校外指导教师的方式,既有效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又充实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提高了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指导质量。在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时,学校通过与实习单位签订委托协议书的方式,规定双方的职责与义务,对实习单位资质、指导教师资格严格要求,实行校内校外双师制。外单位指导教师必须是总工或正高工,每位指导教师指导一名学生,一对一指导;校内配备年轻教师作为助理指导教师,加强沟通与规范管理,弥补校外指导教师在校内规章制度和规范方面的不足;助理指导教师负责最多不超过六名学生,实行全程跟踪负责制,同时向校外指导教师学习实践指导经验。校外指导教师的引入,与校内指导教师的传统指导方式和方法也形成了对比,促进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不断改革。几年的毕业设(论文)检查情况表明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实践能力和设计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师队伍也得到了加强和锻炼。

5.突出检查关键点,由关键点控制实现全过程监控

理想的质量监控是指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详细了解每名学生、每个环节的实施进度,能够及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适当的反应。但毕业设计(论文)涉及的学生数量众多,耗费的时间在3个月左右,很难将所有的监控落实到位,从而使很多监控环节流于应付制度、填写表格的形式。因此,对质量监控不能全盘一手抓,要分环节,重点查找各环节监控的关键点。环节进行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与管理要求能够直接反映到关键点上,因此可以通过集中精力对关键点进行监督、检查,实现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切实、有效的监控。

三.落实“五项检查”,开展基于监控点的多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的监控

我校制定监控体系过程中,将毕业设计(论文)分为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初期准备与开题、中期进度监控、后期答辩与归档、学期末专项检查五项检查工作,根据监控的关键点,详细制定了检查要求和检查内容,明确教务处、各院系、指导教师的职责和对学生的要求。各院系根据检查内容和时间安排自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对检查情况进行书面总结和提交检查记录。学校组织专家组对毕业工作进展进行专项检查和抽查,加强监督和管理。

1.监控选题源头,严把指导教师资格关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基础,更是完成高质量论文的关键,题目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等后续工作的进行,因此是监控的重要环节。选题环节包括两个监控关键点,一是题目的类型,二是指导教师资格。对题目的监控,要求改变目前由指导教师选定题目的状况,按照题目申报、审查公布、学生选题(学生申报题目)、选题确认流程进行,实行双向选择,严格实行一题的原则。各院系按专业对题目进行类型统计,由教务处进行检查,加强工程实践、教师科研等题目的开设。严把指导教师资格关,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全部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严格控制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最多不超过8人,平均指导学生数小于6人。教师资格、指导人数的监控促使各院系必须吸引校外工程专家,组建校内外指导教师相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

2.强化初期、中期检查力度,确保设计进程

初期检查主要从组织管理工作、教学文件、师资力量的配备、设计选题、物质条件及学生的开题情况等几个关键点进行检查。重点包括课题符合教学培养目标的情况、课题名称、内容、工作量及要求,课题结合工程或科研的实际情况,任务书下达完成情况等。

中期检查主要检查毕业设计进度、教师工作状况、学生设计状况、教研室组织管理等方面。重点包括指导教师、学生到位情况,指导教师对学生课题的了解情况,存在的问题;外聘指导教师的管理、质量保证等措施落实情况等;题目展开情况,是否与进度计划相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初期、中期检查,实现对毕业设计过程的有效监控,确保了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到位情况和设计进度的执行情况,能够及时了解毕业设计进展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5.后期检查严把教学最后关

后期检查重点包括课题完成时间、写作规范、论文评阅、答辩安排、成绩评定等情况。严格审查毕业生的答辩资格,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不予安排参加答辩。各院系成立由学术带头人、优秀教师等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全面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下设若干个答辩小组,各答辩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所有答辩成员于答辩前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答辩的有关事项,严格答辩程序和纪律,明确评分标准,统一答辩要求,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严格控制优秀率和优良率。答辩完成后,各院系对年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认真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完成对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归档、保存工作。

4.强力度专项检查,促进工作不断改进与提高

我校连续几年来,在学期结束后,由主管校长带队,聘请由校内外一线教学和管理的专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专项检查。根据院系数量成立9个检查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由3~5名校内外专家组成,分别深入各院系,按照文件规范和检查指标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检查日期设在周末,各院系所有领导、指导教师必须到岗,全程陪同,逐项进行。这有利于及时和专家沟通,听取专家意见,学习经验,改进工作。我校已经聘请了多所高校的主管校长、教务处处长、知名教授作为检查组组长人校检查指导,既加强了学校的工作,也学习到了其他高校的宝贵经验,发现改进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促进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查找薄弱点,解决实际问题

1.开展指导教师培训工作

随着学校的发展,学生数量增多和教师队伍的充实,指导教师中新增教师逐年增多,为使指导教师充分了解与掌握学校的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抓住学校的发展定位与培养特色,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学校每年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展前,都组织指导教师集中学习与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相关管理制度文件、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指导技巧、注意事项等内容,并要求各院系进一步根据专业特点和规范要求,对指导教师组织多主题的培训和学习。同时,教师通过集中的学习,能够交流经验,群策群力解决指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2.加强对新专业的指导与管理

新专业开设的逐年增多是许多高校共同的特征。我校将新专业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点对象,加强对新专业的管理和审查,提前与相关院系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编写指导手册、制度规范,制定从选题至最后答辩的工作流程,挑选优秀教师,积极调动优势教学资源,确保新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高质量开展。

五、制定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学生积极性

1.开展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

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活动。以专业为单位按当届毕业生数3%~5%的比例,由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中提出推荐名单,并由学生本人写出3000~5000字的毕业设计(论文)摘要,经所在院系审核,报学校评审小组评审。对评审通过的学生颁发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证书。

2.开展校级优秀指导教师评选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校级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校级优秀指导教师评选的首要条件就是指导的学生中必须有优秀成绩,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指导工作量饱满,指导效果优良,、学生评价高。评选活动增强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是对优秀指导教师指导经验的总结、交流与宣传过程,有助于全校教师的学习、借鉴,对提高指导水平,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良陛循环的推动作用。

5将毕业设计(论文)与校外竞赛相结合

质量检查论文篇(8)

监督抽查是政府实施产品质量管理的一种制度,交通运输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简称行业监督抽查)是交通运输部对进入交通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市场,并影响交通运输安全和工程建设质量以及有关单位或用户反映质量问题较多的产品,进行有计划的抽样、检验,并对监督抽查结果公布和处理的活动,是行业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一种方式。统的行业监督抽查包括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的内容,通过组织、实施、信息、抽查后处理等过程得以体现。抽查体系除涉及相关组织、实施、协助、被监督等实体单位外,还需配套法律、法规、管理政策和相关技术保障条件作为支撑。鉴于行业监督抽查相比国家监督抽查而言尚处于起始阶段,循序渐进、有重点地对管理和技术内容进行研究,逐步完善行业监督抽查体系是解决问题的着眼点。本文将对行业监督抽查管理体系近期需要明确的产品准入制度、抽查能力支撑、抽查舆论监督等进行系统论述。

1产品准入制度

1.1产品准入制度总体要求

产品准入是一个综合运用各种质量管理手段限制不合格品进入市场的过程,涉及事前预防型准入和事后补偿型准入两种方式。具体而言,事前预防型准入主要是通过检测、认证、生产许可等事先预防手段保证产品的质量,防止其进入市场的方式,而事后补偿型准入是当出现质量事故后,通过采取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如建立黑名单制度,强化事前预防型准入条件等来控制产品质量的过程。监督抽查产品的准入,主要关注的是当不合格品出现后,如何规范不合格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防止不合格品再次进入市场的行为,准入过程涉及不合格信息的采信、准入条件的限定、后续监督、质量追究等内容,需要综合运用检测、认证、黑名单制度等多类质量控制措施。如何协调这些措施,保证产品准入条件和制度的合理性,国家尚处于起始研究规划阶段,目前仅在相关文件中提出了一些总体性的要求,具体如下:《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简称纲要)在“创新质量发展机制”中提出了“强化质量准入退出机制”的要求,其中规定:发挥质量监管职能作用,对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及资源浪费的行业和产品,严格市场准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对涉及人身健康、财产安全的产品和重要敏感进出口商品,进一步严格质量准入条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建立健全缺陷产品和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对不能满足准入条件、不能保证质量安全和整改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依法强制退出。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坚决依法取缔。同时,在《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3年行动计划》中提出严格高耗能、高污染、质量低劣项目的准入和退出管理要求。《纲要》在“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中提出了“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要求,其中规定了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加大对质量失信惩戒力度的要求。同时在《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简称2012年行动计划)中有关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中提出了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做好质量失信“黑名单”建章立制工作,公布一批严重质量失信企业的要求。《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检验检疫规划)提出:综合运用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生产许可、市场准入、监督抽查、进出口商品监管、原产地证书签证管理等多种手段推进主题主线服务工程的要求。《检验检疫规划》在丰富国际合作内容中提出:推动质检立法国际交流,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以及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我国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此外,《检验检疫规划》中还要求:建立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完善质量信用信息机制,建立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公布失信企业名单的相关要求。

1.2行业监督抽查产品准入制度

当行业监督抽查出现不合格情况后,明确不合格产品信息,尽快制定相关整改方案,并就相关责任方追究质量责任,同时,为了杜绝相关企业生产的不合格产品再次进入交通运输行业,限定准入条件,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实施有效监督,是确保抽查真正发挥实效的保证。总体而言,行业监督抽查产品准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问题发现、问题整改、改进措施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不合格信息采信、整改方案制定、整改实施、质量追究、准入条件、后续监督等要素,如图1所示。

2抽查能力支撑

2.1抽查能力支撑总体要求

监督抽查的实施具体由检验机构来完成,确保检验机构的能力是保证抽查有效性和公正性的前提,也是抽查能力支撑的具体体现。检验机构的能力保障涉及机构自身的人、机、物、料、环、法、测的相关要求和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国家对检验机构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提出了要求,具体如下:《纲要》提出,应加快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技术机构资源整合,优化检验检测资源配置,建设检测资源共享平台。加强政府实验室和检测机构建设,对涉及国计民生的产品质量安全实施有效监督。《2012年行动计划》提出,应强化检验检测技术保障,在食品、玩具、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组建检验检测技术联盟。《检验检疫规划》中提出了强化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管理,制定配套监管规范,完善考核、评价、监督及责任追究机制,规范检验鉴定行为。积极推动检验鉴定市场开放,将监管重点转移到对检验市场、检验机构的管理和对产品质量总体状况的监管,引导第三方检验机构有效发挥作用。同时提出完善国家质检中心、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省级、地市级和县级检测机构和区域性中心常规实验室建设,形成有效覆盖检验检测需要的检测技术机构网络。深化技术机构用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内部管理改革,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等要求。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委托检验行为规范(试行)》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承检工作规范》以期规范实施监督抽查的检验机构的委托检验行为,提高工作质量,促进检验机构建立健全自律机制。

2.2行业监督抽查抽查能力支撑

实施行业监督抽查,其广度取决于检验机构的数量,其深度则由检验机构的能力决定,而能力则包括检验机构自身的能力和检验机构间的协调配合能力。

2.2.1检验机构的数量分析

目前交通运输部对检测机构的管理涉及科技司和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原部质监局)两个部门,科技司主要负责管理交通评审组涉及的35家检验机构;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主要负责工程建领域相关的检验机构的管理,其中,公路工程类中,综合甲级100余家、综合乙级1000余家、综合丙级1000余家、交通工程专项10余家,桥梁隧道工程专项70余家;水运工程类中,材料甲级30余家、材料乙级100余家、材料丙级80余家、结构甲级20余家,结构乙级40余家。

2.2.2检验机构能力建设

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或出具的报告,其科学、准确、公正是检测机构工作的根本宗旨,对工程项目(或产品)进行合格检测,是法律赋予检测机构的权力。质量检测机构具有监督职能、仲裁职能和技术职能,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交通基础建设项目的质量(或交通产品质量),对交通基础建设项目的质量优劣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科学、准确、公正是检测工作的3个关键要素,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质量声誉。(1)科学性,是质量检测机构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检测项目(产品)的各项特性值,取得科学的依据,以求准确地、客观地评价项目(产品)质量水平。同时要提高工作效率,来保障检验报告的时效性,确保检验报告的实用、科学。(2)准确性,必须严格地按照检测程序进行检验,其他以保证执行标准准确、检验方法准确,出具数据准确、判断结论准确,质量分析准确,综合评议和汇总分析准确,向上级及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和情报准确。(3)公正性,公正性是质检机构工作最重要、最本质的特性,只有检测公正,才能数据公正,公正的数据才有真正的法律效力。才能对所有的受检对象(项目、产品)提供相同的服务质量。科学、准确、公正的检测工作,是检测机构的通过不断的自身能力的提高而获得,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质。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及时了解相关检测新方法、新技术。严格按照委托检测的标准及规范进行检测工作,绝不出具不负责任的检验报告。不断提高语言、文字、图表表达能力、判断能力。(2)合理配备设备,确保环境符合检测要求。检测设备是否合理与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因此,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要符合检测工作的需要,要建立仪器设备的定期校验制度,确保检测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对于检测的环境,如温度、湿度、试验场地等也均要符合检测方法的要求,对温湿度要按国标规定的控制范围有专人控制,专人记录,必须责任到人。试验场地必须满足试验要求。(3)精心检测,提高检测工作质量。对于检验工作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对仪器设备要做到勤检查,能预先排除仪器设备故障因素,仔细对照检测程序,稳步操作。检测结果及时记录,对检测原始数据不轻易涂改。(4)加强检测机构的内部审核。为使质检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确保检测工作的科学、准确、公正,质检机构内部必须按照已经建立的质保体系定期进行内审、管理评审。(5)加强法制观念,严格遵守检测机构的行为规范的要求。

2.2.3检验机构协调机制

检验机构的协调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针对特定的抽查产品,合理安排检验机构实施抽查,同时保证抽查的质量。由于实施行业监督抽查的检验机构能力各不相同,为了利于抽查的实施,有必要根据检验机构的授权范围及相关技术能力,就不同产品区分牵头技术机构和地方承检机构,并对相应机构进行公示管理。同时在开展行业抽查时,应明确各机构抽查的区域,各类机构的相关职责,同时实施必要的联动抽查。另外,基于地域分布情况,考虑组建检验检测技术联盟,规定联盟内的相关检验机构的抽查的方式、工作规范、管理要求等。协调机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

3抽查舆论监督

抽查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监督实质上还包括舆论宣传的相关要求。《纲要》提出,应加强质量舆论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质量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质量管理先进典型。加强质量舆论监督,加大对质量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震慑质量违法行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质量舆论宣传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各类媒体客观质量问题信息。同时《2012年行动计划》也提出大力宣传质量法律法规和先进典型,加大对质量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的要求。《检验检疫规划》提出密切与新闻媒体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充分依靠媒体力量,有效应对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加强新闻宣传培训,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大新闻力度,规范新闻行为。“舆论监督”的实现需要两个环节:一是提供足够的舆论信息,形成舆论的事实和情况;二是在拥有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理性的、坦率的评论。整个舆论监督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现阶段,鉴于行业监督抽查的范围较小,相关诚信制度正在建立过程中,舆论监督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主要应集中在交通运输行业系统,对于加强新闻宣传培训,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大新闻力度,规范新闻行为等国家和相关行业普遍采取的方式,目前还不宜实施。较为可行的方式是通过交通主流媒体,如报刊、网站等实施相关抽查信息的报告制度。为有效开展上述工作,首选应确定开展舆论监督的相关负责机构,其次应与相关交通主流媒体明确信息的具体要求。

质量检查论文篇(9)

本院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护理质控小组及护理部对各科室的护理人员管理实行持续质量改进(CQI),并与职称晋升、年终评优职、“5.12”护士节的评选区、市级先进个人直接挂钩。2年来,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不断上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本院临床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共85人,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29.58岁。其中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4人,护师29人,护士40人;本科38人,大专39人,中专8人。

1.2 方法

1.2.1 成立CQI小组 成员由护理部、护理质控小组成员、各科护士长共同组成CQI小组,确认项目负责人,由质控组长承担。为了保证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使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工作能顺利进行[1],分别把以上成员分成3组,分别为:⑴护理质量监督组;⑵业务水平提高组;⑶病人满意度提高组。

1.2.2 各组评估内容 根据护理部的检查标准,确定以下内容来评估。⑴护理质量监督组确定考评的内容有:病房管理,护理管理,护理安全,专科、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制度,护士长夜查房。⑵业务水平提高组:理论、操作考核,参加业务学习、订阅护理杂志,投稿等。⑶病人满意度提高组:服务态度、给病人解决问题、技术水平、宣教等内容;为了不同科室病人的需求,以明确服务内容,了解病人期望,分别设计了住院、急诊、门诊等病人满意度调查表[2]。

1.2.3 制订目标 护理工作质量分达95分以上;护士理论考核达90分以上(闭卷考)操作考核达95分以上;参加业务学习达90%以上(举办时间一般在晚上,中班人员无法参加学习);论文投稿和订阅护理杂志有大幅度提高;病人满意度达到95%以上。

1.2.4 实施

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业务水平、病人满意度进行评价的是为了保证护理人员工作达到连续、动态监控的效果。CQI小组把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突击检查结合起来[3]。专项检查由质控小组成员中专科护士每月1次的专人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由护理质控小组成员及护理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7项(护理质量监督组确定考评的内容6项和病人满意度调查)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定期检查为护理部每季度1次和质控小组每月1次的检查,不定期检查主要是科室间的交叉检查。突击检查由护理质控小组负责人及护理部主任对每季度存在问题最多的项目或以安全隐患为目标的针对性检查。CQI小组根据7项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每季度对每个科室进行评分,每年分别汇总7项护理质量分,取平均值为最终质量分。CQI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进行考核,科室护士长每月对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进行考核,最终汇总取平均值为最终评价得分。业务学习和论文撰写根据护理部的统计。发现问题及时改进,CQI小组每个季度在护士大会上进行工作小结、讨论,肯定改进后优点,找出下一步需要改进的问题,及时修正目标、措施,保证了CQI方法的顺利实施。

1.2.5 统计学处理 将调查结果输入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009年与2011年,实行CQI前后护理工作质量、理论、技术操作考核成绩经方差齐性检验F=1.28,1.21,1.22。用F界值表,F0.05(84,74)在表中查不到,可查F0.05(75,70)=1.47,得P>0.05,两组方差齐,有可比性。见表1。

2.2 2009年与2011年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士参加业务学习、投稿论文、订阅杂志情况见表2。

从表2可见:2009年与2011年CQI前后护理人员参加业务学习、投稿论文、订阅杂志分别经χ2 检验,P均

2.3 持续质量改进后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见表3。

从表3可见: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病人的满意度比较经χ2检验,P

3 讨论

3.1 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理论、技术操作考核成绩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4]。实行持续质量改进前,护理人员忽略了照顾病人的临床过程,持续质量改进的新模式则更加关注质量督导的全过程。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后:(1)护理人员学会了运用CQI方法,使用科学的思维方式,逐渐形成独立的观察、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2)护理管理者根据质量的反馈与改进、追踪,更加全面的认识本科室的存在问题,把责任落实到人,使护理人员更主动提出改进方法,把问题改进措施落实到位,使她们形成主动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在护士长每月对护士理论、技能进行考核的同时,护士更加意识到理论、操作等学习的重要性,促使护士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形成良性竞争。从表1可见:实行CQI前后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

3.2 护士参加业务学习、论文投稿、订阅杂志持续质量改进后比持续质量改进前增加 为了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要更新观念,加强基础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实施CQI后,本院订阅各种护理杂志的护士达90%以上,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积极撰写论文,每年论文投稿均达10~13篇。实行CQI不仅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还增强了护士的进取心,形成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良好氛围。从表2可见:实行CQI前后参加业务学习、投稿论文、订杂志的护士人数有显著性差异(P

3.3 病人满意度提高 CQI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进一步深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做到接待病人要有问候声,操作配合要有感谢声,不足之处要有道歉声。在CQI考核中,本院每月测评病人满意度,护士根据考核标准,自觉检验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与成效,做到护理时真正为病人着想,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从表3可见,实行CQI前后病人的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陈丽芳,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实践[J]. 护理管理杂志,2006,6(2):23-24

[2] 陈爱萍,孙红,姚莉蔡.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3-124.

质量检查论文篇(10)

作为高等院校本科教育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全面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按照工作过程,毕业设计可划分为初期(动员和准备)阶段,前期(开题和审查)阶段,中期(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阶段、后期(答辩和论文审查)阶段和末期(成绩评定和总结)阶段等五个环节。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措施,不断改进和加强毕业设计各环节监控,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1 初期监控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力保障

1.1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要求和规范

高校应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修订和完善《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条例》,形成规范的《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实施办法》,从管理制度入手,向校、院、教研室三级机构明确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同时,为保障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实施,院系还需制定《毕业设计工作纪律》、《毕业设计 (论文)指导教师工作守则》、《毕业设计 (论文)答辩评审标准》,《毕业设计 (论文)成绩评定办法》等,为指导和规范毕业设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2]。

1.2 切实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校、院、教研室三级机构领导和教师应深入实际,加强动员和宣传,向学生阐明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综合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全面考察了大学生前三年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扎实程度,与学位授予密切相关;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后续解决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为日后深造夯实基础,也帮助学生完成工作岗位的顺利过渡。只有切实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阐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1.3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善毕业设计基本教学条件

高校应不断加大经费投入,通过资源整合,布局调整,加强建设,形成具有合理布局,完善结构,规范管理,开放氛围的校、院两级管理的教学实验中心构架,使教学实验室的管理与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升级,为毕业设计提供基本设施保障[2]。

2 前期监控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坚实基础

2.1 建立完善的题目审查机制,严格把控题目质量

提高题目质量是提高毕业设计整体质量的关键,题目的选择应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结合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实验室建设等实际问题,做到多专业相互渗透、多学科相互交叉、校内外相结合[3]。校、院、教研室应各自成立由多名有丰富教学、毕业设计指导和教学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的专家检查组和学校专项工作组,层层审查,严把出题关,确保题目质量。

2.2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后续发展选题,选题实行双向制

高校应动员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后续发展选题,选题实行“题目公开,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制度[1]。对于读研的学生,鼓励其选择与科研及实验室建设相关的题目;对于就业的学生,鼓励其选择与生产实践相关的题目。“量身定制”的选题不仅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和认真程度,也为学生今后深造、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3 引导学生深入调研,严把开题质量关

开题是毕业设计的首个环节。学生需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在充分了解课题研究领域的基础上完成以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论文基本构架和技术方案、进度安排为主要内容的开题报告。教师可在选题前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各类期刊、文献、技术标准等资料的特点及电子期刊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引导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开展探究。对设计中存在具有共同性、关键性的重点问题开展广泛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高质量的开题报告。

3 中期监控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点步骤

3.1 加强过程管理,监督教师规范指导

指导教师是否全程悉心指导和答疑交流决定了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教师的投入程度对毕业设计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按照要求,教师每周应进行不少于两次的一对一指导,指导过程须严格按照进度安排和计划,并填写指导意见表。院、教研室成立的毕业设计检查小组负责全程跟踪监督,对教师指导情况、学生纪律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

3.2 坚持中期检查“预答辩”,严格把控工作进度

在毕业设计进度接近一半时,应坚持实行中期检查及“预答辩”制度。针对学生,主要检查开题报告、文献资料翻译和阅读情况、论文进展情况、遇到的困难和提出的解决方案。针对指导教师,主要检查指导情况记录表、论文任务书、工作任务进度表。同时,各教研室划分由3~5名指导教师组成的答辩小组,对学生开展“预答辩”,让学生提前熟悉答辩流程和规范,掌握规范的答辩PPT制作技巧。对于外出到其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毕业设计的学生,还需派出检查小组到学生所在单位进行实地检查,加强双方沟通交流,确保学生按进度完成相关工作。

“预答辩”结束后,学生和教师分别根据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和检查情况填写中期检查表上交学院。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辅导员、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应从多方面协调,及时沟通处理解决。中期检查结果不理想的学生和教师,学院需查明原因,及时上报备案,在后续工作中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毕业设计工作按进度实施。

4 后期质量监控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决定环节

4.1 规范答辩资格审查,切实保障论文质量

为提高答辩的规范性和质量,答辩前,学生的毕业论文需经过两次评阅和审查,才能取得答辩资格。指导教师在认真审阅论文的基础上,从文献翻译、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论文工作量、研究的创新性、应用性、规范性、论文存在的不足等方面给出综合评价意见打分,并提交至院系专家评委组进行评阅。两次评阅完成,通过学院集中审查合格后,方取得答辩资格。

教研室、院系集中审查完毕后,校级毕业设计检查小组按照一定比例(不少于20%)以盲审的方式抽查学生论文,抽查范围应覆盖所有专业、班级、题目类别(科研、实验室建设、文献综述等)、题目难度及毕业设计工作形式(校内、校外、校企联合),并给出盲审意见书。结论为合格者,准予答辩;结论为少量修改者,修改后经学院评审通过准予答辩;结论为大量修改者,修改后报送学院评审,学院同意后报送校级专家组评审,专家组通过后准予答辩;结论为不合格者,不予答辩。

4.2 改革答辩模式,确保答辩公正公平

论文答辩是毕业设计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使成绩真实、准确,学院应不断完善答辩模式,确保答辩的公正性、公平性、客观性。

4.2.1 交叉答辩

传统答辩往往在同一个课题组进行,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熟知,妨碍了答辩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学院应扩大答辩组织范围,组织不同专业的教师作答辩评委,既能严格要求,也能从不同的学术视角提问审查,给学生启发。

4.2.2 评优答辩

对于毕业设计完成出色,第一轮答辩评定为优的(下转第184页)(上接第172页)学生,开展全院范围内的第二次评优答辩,评委组由不同专业具有丰富教学和毕业设计经验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部分学生组成,经过公开评审之后,确定优秀名单。

4.2.3 争议答辩

对于第一轮答辩成绩较差,成绩为“中”以下的学生,需按照第一次答辩评委意见修改论文,参加由学院组织的二次争议答辩。最终成绩以第二次答辩成绩为准。

5 末期监控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良好收尾

5.1 确立成绩评定原则,加强成绩评定规范性、公正性

作为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成绩评定应遵循准确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公平性、正向引导性、过程评价性和环境相对性的原则。为使评议能客观反映毕业设计质量,成绩评定应改变以往的以答辩结果为最终成绩的方式,采用结构分数体现质量。其中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成绩、论文成绩(含盲审成绩、评优成绩、争议答辩成绩等)、综合评定(平时成绩、文献翻译成绩等)所占的比例建议为1:2:3:3:1,各部分成绩如何评定,学院应给出详细的评分标准,其中成绩为“优秀”的论文不应超过15%。

5.2 引入重复率检测机制,加强学术规范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科学引用文献资料,坚决杜绝论文撰写过程中抄袭已有文献资料、伪造数据或篡改已有研究成果等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学校应引入重复率检测系统,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当年应届毕业论文总数的25%左右进行抽检。其中,申报评优答辩的论文必须进行检测且重复率不得高于20%,各个学院及系室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加大抽检范围。对于重复率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学生,论文成绩视作不合格。

6 结语

毕业设计综合考查了学生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进行独立科学研究,将理论全面应用于工程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只有从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积极采取质量监控手段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规范制度,才能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郝继升.毕业设计的特点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7(5).

[2]李俊龙,胡锋,吉东风,李海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8).

质量检查论文篇(11)

由于多方面原因的交互作用,导致本科毕业论文:(1)重视程度下降。(2)缺乏必要的(时间、经费和资源)保障条件。学生找工作与做论文时间冲突,敷衍塞责;学校投入经费少;实验室生均资源严重不足。(3)学校管理不到位、教师责任心不强势必严重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除了高校扩招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负面影响(普通高校师源、生源质量差,教学条件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外,高校原有的在精英教育背景下形成的毕业论文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目前大众化教育形势,师生主体与主导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这些也是造成上述不良结果的重要原因。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是:(1)学校管理过于程式化,且疏于过程管理。目前仍普遍奉行多年来一贯采用的以行政手段分配师生和收缴存档文件、辅以控制答辩时间、事后检查存档文件,管理思想僵化,管理模式落后。时下毕业论文工作能与过程管理相关的只有中期检查,但它是指导教师检查学生的,有时也是走过场,针对教师工作的检查却是空白。没有对学生论文实验情况、工作量、论文及相关文件质量进行普查或抽查,并将其纳入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更严重的是近年忽略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论证及其工作检查,导致论文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应用价值等均被忽视,而结合教师科研的好课题和严谨的实验方案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论文的重要因素[3]。这种管理模式易使部分教师产生懈怠心理。(2)教师惰于或疏于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要求不严格,指导不尽责。有的指导教师整天忙自己的事情,对学生关心、指导不够,治学不严谨。(3)学生应付心态强,组织纪律差。有些学生在心目中未将做毕业论文放在重要位置,总想在短时间内不费力就完成论文,不注重质量。不少学生对实验研究和写作内容不求甚解,应付了事。更有甚者,抄袭、摘录他人论文,编造实验数据和结果。在做毕业论文期间常见的是学生行踪失控,未形成学生主动汇报行踪的制度。(4)实验技能差,写作水平低,答辩准备不充分。不少学生工作不认真,做事不动脑。实验做得不好,缺乏创新;论文内容不充实,逻辑不清晰,表达不顺畅,分析不透彻。(5)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不合理。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将毕业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但因该学期是学生集中找工作、毕业实习、考公务员、考研复试时间,大多数学生均无充分时间做毕业论文,故毕业论文工作进度和论文质量难有保障。 

二、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实践及效果 

(一)实施半程与全程导师制,增强师生责任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2005级到2010级均从大三起实行导师制,自2011级起将从大一始试行导师制。导师制的实行,有利于强化人才培养,学生无论学业上还是生活上的问题都可得到导师的大力帮助,就业方向设计和人生规划也能得到更多指导,毕业论文工作更便于提前谋划、扎实推进。师生责任明确,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 

(二)提前完成毕业论文,为学生赢得更多的考研及就业时间,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 

2008届到2011届,食品学院在第6学期就启动毕业论文工作,不少教师从大二学生中物色人选参加其科研项目研究或开展创新实验教学研究,并令学生以此为基础提前完成毕业论文。 

2007年下学期,笔者(本文第一作者,本节下同)指导04食工(2)班学生李琦完成了毕业论文《龙葵红色素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研究》(校优秀论文,以其为基础的在《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第6期上)。2008年下学期分别指导05食质(3)班学生王岩和赵程程完成了毕业论文《用废食用大豆油制备O/W乳化剂的研究》(院优秀论文,以其为基础的论文已被《中国食品学报》录用,拟2011年第4期发表)和《乳化冷餐油的抗氧化研究》(院优秀论文)。2009年下学期分别指导06食质专升本班学生郭静、06食质(1)班学生杨萍和管美青完成了毕业论文《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冷餐油抗氧化研 

究》(院优秀论文,以其为基础的论文已被《中国粮油学报》录用,2011年第7期发表)、《板蓝根中靛蓝、靛玉红的提取及含量测定》和《大青叶葡萄果酒的研制》。 

2009年暑假,笔者指导07食质班学生吴海舟、杜开祥、李晓彤、王雯,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完成了毕业论文全部实验工作。这4名学生在2010年4月中旬与2006级学生一起参加并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且表现突出,受到答辩委员会的表扬,开了食品学院学生提前一年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毕业答辩的先河。其中,王雯在《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年11期上,吴海舟在《中国酿造》2011年第2期上,李晓彤论文已被《食品科学》录用,预计在2011年底前可发表。这4名学生中有3人获优秀毕业论文。 

2011年5月,笔者指导08食质(1)班学生罗岩完成了“紫薯红色素提取及抗氧化稳定性研究”实验和毕业论文,该生已与2007级学生一起参加并通过了毕业答辩。 

2011年上学期,笔者指导09食质(1)班学生祖若琪,用化学热力学法测定白酒中乙醇含量,已完成实验。2011年暑假,笔者指导该班学生韩金柏、邓玉云完成了紫薯发酵酒研制实验;指导该班学生杜金荣、罗响完成了苣荬菜和苋菜多糖提取与测定实验;指导09食质(2)班学生陈玉同开展了大豆油煎炸过程中性能劣变测定实验,已完成总实验量的一半,2011年下学期可完成全部实验。笔者拟于2011年下学期指导09食质(1)班学生张影、董亚雪、刘卫、于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豆制品研制系列实验,从原料选优与处理、凝固剂选择与复配、制作工艺条件优化、颜色控制、品质评价等诸方面入手开展研究,计划该学期完成所有实验,现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以上10人预计在2011年寒假完成论文撰写,可与2008级学生一起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提前完成毕业论文的2004级到2007级学生多数都在第7学期联系好了工作,如李琦、王岩、赵程程、杨萍和管美清、杜开祥分别与重庆某乳业公司、完达山乳业公司、北京某区疾控系统、山东青岛某食品企业、湖北黄冈某企业签约;吴海舟等两名学生分别考取南京农大和东北农大研究生;一名学生自主创业,从事肉品加工与经销。至第7学期末,这些学生全部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国二考试,3人考取质量体系内审员资格证,4人考取食品检验工资格证,4人考取初级营养师资格证。 

实践证明,提前做毕业论文可使学生在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技能、论文写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诸方面得到更早、更好的锻炼。有些知识在实践中边干边学,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很有促进作用。尤为重要的是提前了解了更多的专业领域新技术和研究热点,开阔了视野。同时也使学生看到了自身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 

(三)管理模式校方由“管”变为“理”,师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师生积极性,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从2008年起,食品学院不断对毕业论文管理模式改革、创新,使管理模式更加灵活,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工作理顺了,毕业论文质量也提高了。2008—2011年食品科学系4年的毕业论文情况统计表明,提前完成的毕业论文优秀率平均为27.5%,比正常完成的论文优秀率的16.2%高出11.3%,效果显著。近4年毕业论文(总数分别为136、150、162和127篇)与前3年毕业论文(总数分别为59、138和133篇)质量相比,平均优良率提高9.9%,中等率下降12.5%,质量提高明显。 

2011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还出台了《本科生创 

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对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增记学分,这项政策得到好学上进学生的普遍欢迎,已有不少大二、大三学生纷纷主动联系导师,并表示努力做好实验,写出优秀论文,争取在专业期刊上发表。 

三、改进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认识 

(一)在导师制框架下提前开展毕业论文工作 

有的研究者提倡在第7学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第8学期撰写论文和答辩[4]。笔者认为:(1)应在大一起实施的导师制框架下,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活动,将毕业论文工作从大二全面铺开,在大三全部结束;(2)将以往教学计划中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从第8学期挪至第5至第6学期,时间不排定在教学计划中,由师生自行安排;(3)毕业实习仍在第8学期,与用人单位的就业岗前培训和试岗相结合,同时将第6学期的专业实习并入毕业实习,实习周数和学分均合并。在教学计划中舒缓第5、6学期课程节奏,紧凑第4、7学期课程节奏,并在第7学期提前考试,期末前将学生在校所有成绩、学分登记完毕,为其在第7、8学期找工作提供准予毕业证明。这样,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毕业论文答辩、质量检查和存档,以利于毕业论文工作质量的提高,对提高就业率亦大有益处。 

(二)毕业论文管理办法和程序日益科学化 

有实践者提出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毕业论文工作管理方法[5],还构建了较完善的管理体系[6-8]。笔者认为,各校应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具体情况,在共性化框架下保持特色。我们提倡的做法是:(1)按每个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与论文质量情况施行导师动态津贴制。(2)对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进行奖励。(3)取消毕业论文材料申报、审批、报销制,因其过程烦琐又无法实施,消极影响甚大。(4)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作用,真正形成答辩由学生提出、指导教师核准、系(教研室)审批和筹备、答辩委员会现场组织实施、院检查和指导、校教学督导监督的工作程序,消除院、校管而不理,系理而难管,上下情达不畅,责任不清,教师作用得不到发挥等现象。(5)学校对院系考核只针对是否及时制定和下发工作标准,是否适时地认真组织、协调、检查和指导,进度是否控制得当,存档文件是否合理,检查结果是否公示等,不针对具体文件质量。(6)强化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对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以院为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毕业论文工作检查,取消以导师检查代院系检查、督导事后检查代过程检查的做法。列出检查项目、检查标准,确定检查人员,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对检查结果公示;加强答辩管理,杜绝形式主义。答辩前学生所有存档文件均由其指导教师检查、审核好,否则不准参加答辩。若检查中发现参加答辩学生的文件不全或不符合要求,则视为指导教师的教学差错或教学事故。答辩后立即上交所有纸质和电子文件,且院系不再指派专人检查、整改和审定,直接存档备学校检查。若学校检查中发现问题,按相应管理办法处理,唯一的质量责任人是指导教师,切实将毕业论文质量问题消灭在答辩前;学校教学督导组最后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委员会的工作进行检查,抽查毕业论文,监督答辩的组织、实施。 

(三)高校全员重视、参与,大力投入,不断探索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情况的一次大检阅,是铺就由学校迈向社会道路的基石,各方都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而言,有的人以此为起点步入科学的殿堂,有的人从此再与论文无缘。以往的大学教育非常看重毕业论文,因为它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少用人单位也很看重毕业生的论文研究方向和质量,因为它是毕业生能力和敬业精神的标志,而这两点正是人才聘用的标准之一。 

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能映射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师的学风教风,毕业论文的质量体现着师生的科学态度和综合水平。人才孕于过程教育,学校犹如工厂,学生好比产品,高质量的产品需要精心选料、科学设计、精细加工,更要在成本和精力上舍得投入。优秀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各方尽心竭力,在责任与使命感召下倾爱心于育人,尽才智于履职,才能搞好人才培养工作。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亦应如此。 

毕业论文质量高低、其工作开展得是否顺畅与高效,关键在于管理模式科学与否。社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多变性,要求高校不能定位于培养“定型产品”。品不同型,则模无定式。人才培养的质量无顶峰,方法无至上,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亦然,无一劳永逸之模式,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才能使毕业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越旺.困窘与失矩——当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 

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 

2010,(7). 

[3]郑思春.指导完成高质量生物学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些实 

践与体会[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4A). 

[4]钟其鹏.近三十年来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教学研究述评 

[J].钦州学院学报,2010,(2). 

[5]李雨峰,王玫黎.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新思路[J].科教文 

汇,2010,(9上旬刊). 

[6]吴永梅,阮文彪,郝福玲.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管体 

系探索[J].安徽农业通报,2010,(4). 

[7]刘兴江.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