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网络规划的定义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3 17:21:11

网络规划的定义

网络规划的定义篇(1)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4G,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LTE尽管被宣传为4G无线标准,但它其实并未被3GPP认可为国际电信联盟所描述的下一代无线通讯标准IMT-Advanced,因此在严格意义上其还未达到4G的标准。只有升级版的LTE Advanced才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对4G的要求)。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4G能够以100Mbps以上的速率下载,比目前家用宽带ADSL(4兆)快20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可见,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正式发放了第四代移动通信业务牌照(即4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均获得TD-LTE牌照,此举标志着中国电信产业正式进入了4G时代。

二、无线网络规划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无线网络规划是为无线通信网络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无线网络发展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

无线网络规划是实际网络建设的指导,因此目标必须具备确定性、专一性、合理性、有效性及可行性。其作为实际网络建设的基础,更应充分考虑实际网络建设中的可能情况,以及对未知的可能情况做具体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规划存在的漏洞或实际网络建设中的可能情况的发生所产生的不可挽回的后果或影响。

无线网络规划的制定从时间上需要分阶段,由此可以使行动目标更加清晰,使行动方案更具可行性,使数据更具精确性,使经济运作更具可控性以及收支合理性。中国电信行业的网络规划一般以三年为周期进行滚动规划。

我国电信行业正处于4G网络建设的初期,在各大运营商启动大规模的网络建设,投入巨量的资金之前,未雨绸缪,对4G网络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规划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未来4G网络的建设和发展方向,也决定了运营商的投资效益和成本回收,更关系到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因此,无线网络规划对于4G的网络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4G无线网络规划的方法

4G无线网络规划应遵循无线网络规划的基本要求,立足于指导4G网络建设,为4G网络发展提供纲领性文件,总的来说,可分为以下步骤:

1、分析无线网络现状

无线网络规划的第一步是要理清当前无线网络的现状,这既包括无线网络的规模、覆盖、容量、质量以及承载的业务量信息,也包括无线网络所处的地理、人文环境和竞争环境。只有通过对大量的现状数据进行科学和严谨的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才能在后续的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去发展和完善。因此,现状的调研与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是网络规划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是后续的预测和决策的首要依据,决定了整个网络规划的方向。在实际的工作中,准确、详实的网络现状数据的获取,往往需要运营商各部门间的密切配合,以及强有力的统一指挥协调。而对于数据的分析,要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统计学理论,充分利用图表和折线等直观醒目的方式,从数量上看趋势,从表象上看本质,进而发现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2、预测用户的发展和市场需求

满足市场的发展与用户的需求是发展和建设无线网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和用户发展的预测,将直接决定4G网络建设的大方向。

4G是面向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主要针对的是数据业务。因此,对于市场需求的分析,要着重分析不同业务对于4G网络的速率需求。要从网络实测数据和理论分析两方面入手,制定有依据,切实可信的不同业务模型。

用户的发展预测要以市场部门的现网用户数为依据,主要是采用联合预测法,即趋势外推法和普及率预测法的联合运用,以减少预测误差,提高预测的效果。

在预测的业务模型和用户数的基础上,可以得到4G无线网络的业务量需求,业务量需求将可以决定未来4G网络资源的投入方向和数量。

3、制定总体发展思路与策略

在完成4G网络现状分析和业务量预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明确目前网络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网络需求的方向。据此,可以制定4G网络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策略。总体思路和策略将解决4G网络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如采用哪种制式组网,使用的频段,覆盖的区域以及覆盖区域的推进策略,为4G网络的建设指明方向。

结合目前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的现状,除中国移动的4G网络已将只采用TD-LTE制式外,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将更倾向于采用TD-LTE和LTE FDD混合组网的方式。

在使用的频段上,工信部已完成了TD-LTE频段的划分:

中国移动获得130MHz频谱资源,分别为1880 -1900 MHz、2320-2370 MHz、2575-2635 MHz;中国联通获得40MHz,分别为2300-2320 MHz、2555-2575 MHz;中国电信获得40MHz,分别为2370-2390 MHz、2635-2655 MHz。

在覆盖区域和推进策略上,三大运营商都将优先保证省会级等一线城市的4G覆盖,然后将基本遵循密集市区->一般市区->县城->乡镇农村的覆盖优先策略。

4、明确网络规划的目标

在总体思路和策略的指导下,将针对网络规划的周期制定网络规划的目标,进一步回答在规划期内将建成什么样的网络的问题,规划目标主要包括网络的覆盖目标、容量目标和质量目标等。

网络规划目标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以前期的调研数据和市场预测为基础,以总体思路和策略为指导,确保制定的目标具有系统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网络目标的制定也应按规划周期分为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切勿好高骛远,也要根据网络建设的侧重点,对目标区分轻重缓急,要对最重要的目标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组织相关人员和专家,认真的研究分析,确保在规划期内有最大的实现可能。

5、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

在明确了网络规划目标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研究分析,为实现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还要对网络建设中可能存在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和问题制定相应的预案,给出指导意见。

对于4G网络规划来说,具体的建设方案一般包括:基站的建设规模,主设备选型和配置方案,电源及配套的建设方案,传输方案,核心网建设方案以及在不同的场景下的建设指导方案。

确定基站的建设规模和主设备的选型和配置方案要以现网数据为依据,结合目标覆盖区域的环境特点(用户分布和无线传播特性等),运用专业的通信仿真软件,对目标区域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分析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为达到预期的网络指标,需要进行多次仿真,并根据每一次仿真的结果,对仿真的网络参数进行调整,最后得到最优的网络配置,根据该配置确定最终的基站的建设规模和主设备的选型配置方案。

电源及配套的建设方案可在基站的建设规模和主设备的选型配置方案确定的基础上,根据无线基站电源和基础配套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目标区域的实际环境情况、现网资源情况和运行维护需要,制定合理可行的建设方案。

确定传输和核心网的建设方案也要以基站的建设规模和主设备的选型配置方案为依据,结合目标区域的传输资源情况和组网方式,在保证网络传输可靠性的基础上,要兼顾传输资源的高效与合理利用。

不同的场景下的建设指导方案即是针对在网络建设中出现的一些典型情况和具体问题,在吸收现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建设方案和策略,统筹分析,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解决意见。

网络规划具体方案,是一般网络规划中所占篇幅最大的部分,它是网络建设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回答为实现目标,网络该如何建设的问题。

6、进行投资及经济性分析

在网络规划的具体方案确定之后,需要对规划期所需要的投资进行估算,并运用建设工程经济学知识,进行经济性分析,通过财务内部收益率和静态投资回收期等相关经济性指标,衡量所制定的方案在经济上是否是合理可行的。

网络规划的定义篇(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中,经常用搭接施工网络来描述其进度。因此,研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就需要探讨搭接施工网络风险的计算问题。施工进度风险是指实际工期超过规定或计划工期的概率。MC(Monte Carlo)方法被用于计算双代号网络或单代号网络施工进度风险[1,2],当然,根据搭接施工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公式[3],也可用MC方法计算搭接施工网络进度风险。MC方法存在计算大型施工网络计划风险所用时间长、计算施工网络时间参数较为复杂等的局限性[4]。许多学者在经典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方法的基础上,探讨双代号网络计划的解析计算方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5,6],但这些成果并不适用于搭接施工网络。因此,本文拟对搭接施工网络进度风险计算作一探讨。

1 搭接施工网络风险计算模型

1.1 时距工序 搭接施工网络计划中相邻工序的搭接关系常用时距来表达。设有这样一道工序,其连接搭接施工网络相邻两工序,使相邻两工序分别与这一道工序为衔接关系,且该工序的持续时间为原相邻两工序的时距,则称该工序为时距工序。时距工序只消耗时间而不消耗其他资源。

引进时距工序后,只需将搭接网络中相邻工序的搭接关系处理为双代号或单代号网络中的衔接关系,即可得广义双代号或单代号网络进度计划。

1.2 搭接关系处理和广义双代号网络 搭接网络的基本搭接关系有4种:从开始到开始(STS),从开始到完成(STF),从完成到开始(FTS),从完成到完成(FTF)。另有两种混合搭接关系:STS与FTF的混合搭接;STF与FTS的混合搭接。混合搭接要求同时满足两种搭接条件。

工序I到工序J存在的各种搭接关系,如表1。该表中的t、t1和t2分别是各种搭接关系的时距。引进时距工序后,各种不同的搭接关系可转化为衔接关系,并可得到广义双代号网络图,如表1。

在广义双代号网络图中,包括常规施工工序、一般的虚工序和时距工序。常规施工工序既消耗时间,也消耗其他资源;一般的虚工序既不消耗时间,也不消耗其他资源;时距工序则仅消耗时间,但不消耗其他资源。当广义双代号网络中的常规施工工序和时距工序具有不确定性时,即为广义PERT网络。

2 广义PERT网络中时距工序持续时间分析

将搭接网络转换成广义PERT网络后,广义PERT网络中的时距工序和其它工序在属性上主要差别在于时距工序不消耗资源,在其他方面没有本质的区别。时距工序的持续时间在实际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确定型和不确定型两种情况。

表1 各种搭接关系处理

搭接关系名称

搭接关系示意图

广义双代号网络图

STS

STF

FTS

FTF

STS

FTF

STF

网络规划的定义篇(3)

我国当前三大运营商都在开展4G网络的建设,当前主要研究的课题就是在经营2G网络当中进行借鉴,实现4G网络低成本、快速的建设,将4G网络不断进行优化。本文从无线基站端出发,分析了单个基站的经济效益,针对网络规划和网路优化提出有效的建议,为了网络品质更好的发展,将建设和运维的成本进行降低。

1单站经济效益的估算方法

1.1单站年业务的收入

为了将统计进行简化,业务收入简单区主要分成话音业务是偶然和数据业务收入两个部分。先占基站的话务量和数据流量的基础就是话务统计,站点的话务量和数据流量的规划可以以规划方针为基础,收入市场部门可以提供具体的的单位业务量。当前的现网基站如果支持计费系统,那么可以将每个基站的年单业务收入直接导出来。在站点规划的过程中,市场部门提供的单位业务量的收入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计时周围以年为基本单位,对于突发话务造成的影响可以由此减少。现网中间的歇停闭的基站,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取得年化值。

1.2投资回收周期

对于财务专业性进行全面的考虑,对于回收周期进行投资主要利用的就是静态投资回收期,这种评价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比价基站的价值的时候,对于网络规划人员来说,指标的相对值更加具备意义。静态投资回收期=原始总投资÷投产后的平均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原始投资额作为分子,因此可以预先取得基站的一次性投资,对于传输和核心网部门可以不必考虑,身子对于基站的租金和日常维护等也不必考虑。投产后平均每年净现金流量=单站年业务收入×EBITDA针对现实的情况,基站的投资回收周期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基站密度和话务密度不断变化,单站的年化收益也随之不断发生改变,与此同时,每年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也在不断发生的变化。网络规划人员不必明确绝对值的大小,因为针对无线网络规划,不同区域的基站该指标的大小发挥着更大的指导意义。

2在网络优化和维护过程中利用单站经济效益评估

通过上文的方法,可以将现网全部基站的经济效益进行统计分析。以下是具体的实例:基站主要包括效益型基站和公益型基站两个部分,按照降序的顺序,排列单站的年业务收入,这样就可以明确哪些基站具有最大的业务贡献,也会明确各个区间的实际分布情况,明确高收益和低收益基站的是分布规律。例如某基站的年业务收入的均值达到了235万元,那么我们按照年业务的收入,可以对于基站进行分类,如果对于平均值超过了235万元,那么可以实际定义成效益型的基站,如果低于235万元就是公益性的基站。针对效益型基站和公益型的基站,其维护力量都是有限的,因此制定出来的日常维护策划具有差异化,还要建立应急响应的级别,制定出基站租金的续约的谈判底线。以二八定律为基础,从而将最佳前20基站和效益最差20个基站的清单列出来,对于效益最佳的基站,需要将维护的优先级别进行提高,并且需要将老旧的设备替换掉,并且更换上更加优质和稳定的设备。建立高效益的型的基站,就要承担更大的业务量,所在的区域话务也比较活跃,如果站点存在风险,需要对于周围负荷分担的站点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将搬迁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进行降低。对于效益比较差的站点,对于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逐个分析,如果因为没有得到长期得到有效的策划,或者因为话务迁移,使其长期遭到闲置,这就需要对于主设备资源进行充分的考虑。从网路管理的方面出发,可以结合效益型基站和公益型基站的实际分布情况,从而可以全面的考核相关的规划责任人。

3在网络规划当中理应单站经济效益评估

3.1预估规划站点的年业务收入

规划无线网络的过程中,以行政区域为基础进行有效的划分以建筑的分布密度为基础,使规划区域成为各个不同的片区,以此进行分类,从而建立各个不同的行政区。单位面积年业务收入在估算过程中进行应用,对于载波配置无法进行确定,也无法确定具备防震结果的站点,估算可以利用方针覆盖的BestSever面积×单位面积年业务收入。

3.2预估规划站点的投资额度

处于宏观规划的实际阶段,对于新规划站点的投资额度进行预估,可以利用片区统计模型,以历史投资数据为基础,从而对于新站点进行预估.在上表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投资包括电力引入和接入用房以及天馈系统等等,主设备投资并没有包含在内。各个不同的片区的建设成本差异主要就是在这个部位当中进行体现。投资主设备,可以以供应商的采购价格表为基础,对于各种配置设备进行报价。如果完成了微观规划,那么就是确定了该站点的建设方案,投资额度的预估就会变得更加准确,可以将这个步骤跳过不计较。

3.3规划站点的投资回收期的分析

不同片区利用的建设方式是不同的,投资回收周期之间具有比较明显的差距,如果区域的回收周期比较长,那么就要利用成本比较低的站点,局部可以利用直放站的形式。如果区域的回收比较长,需要认真的分析无线配套的投资,将成本拉高的关键因素找出来,选择出各种方式的控制建网成本。例如针对高山区域,那么具有比较高的电力引入造价,如果确定了建设需求,那么需要可以考虑和其他的单位共建的方式,这样可以节省资本。

4结束语

当今我国4G的规划正在不断的发展,通过本文的介绍,系统的梳理了现网基站,对于4G网站站点的布局发挥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且明确了未来的规划调整,针对4G网络运维之后,可以实现局部优化网络结构,本文可以发挥出有效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叶斌,宋永胜,陈文雄.3D室内无线网络规划优化软件在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4,16:17-18.

[2]何其锐,张明,仲若冰.朗讯科技在3G无线网络规划建设和优化领域的特点和优势[J].通信世界,2015,48:63.

[3]梁海滨,牛小敏,飞.创新无线技术迎接移动数据风暴———专访谢菲尔德大学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实验室主任、“”专家、山东润谱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创始人张杰教授[J].电信技术,2013,06:95-100.

网络规划的定义篇(4)

关键词 网络规划 覆盖分析 链路参数 仿真参数

1 引言

网络覆盖分析是网络规划中的重要步骤,也是衡量一个网络优劣的关键。CDMA网络的覆盖、容量和质量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相制约的,从而导致了网络覆盖规划的复杂性[1]。覆盖分析最重要是要进行链路预算,并且链路预算参数的取值同实际相符,才能得到正确的路径损耗[2]。其次必须进行规划区域的划分,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选择正确的传播模型得到实际的小区覆盖范围。在得到的小区范围内进行业务建模和业务预测,计算出覆盖范围内的小区容量需求,可以判断是覆盖受限还是容量受限,最后确定小区的覆盖范围。

本文研究了CDMA网络规划仿真系统,该系统能模拟CDMA网络的调节机制,通过前反向链路的功率控制自行调节将干扰最小化,实现网络容量的最大化和覆盖的最优化。文章对CDMA网络规划的关键参数提出了新的方法,分析了仿真结果并做了分析比较。实验证明当网络负荷增加到设计负荷时,仍然不用对网络进行大量的RF调整,网络也不会出现覆盖空洞,用户依然能够比较正常地进行通话,并保证网络质量。

2 覆盖分析基本方法

覆盖分析一般分三步进行:调查并对覆盖区域进行区分;进行链路预算;选择传播模型;结合要覆盖区域的容量需求得出网络覆盖范围。

2.1 规划区域划分

在实际的网络建设中,要基于市场需求,考虑今后的用户发展和投资效益,制定合适的覆盖目标。不同的覆盖区域有不同的覆盖策略和要求,所以首先对覆盖区域进行分类。

根据无线传播环境可分为密集市区、市区、郊区(乡镇)和农村(开阔地)四大类。密集市区:建筑物的平均高度或者平均密度明显高于城市内建筑物,地形相对平坦,中高层建筑可能较多。市区:城市内具有建筑物平均高度和平均密度区域,或者经济较发达、有较多建筑物的城镇。郊区(乡镇):城市边缘地区,建筑物较稀疏以低层建筑为主或经济一般、有一定建筑物的小镇。农村(开阔地):孤立村庄或者管理区,区内建筑物较少,或成片的开阔地,或者交通干线。

除了上述四大基本区域类型外,还有山地、林区、湖泊、海面、岛屿等特殊地形,由于各种地形的无线传输环境千差万别,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3]。

2.2 链路预算

链路预算:对通信链路中的增益与损耗进行核算。即计算在一个呼叫连接中、保持一定呼叫质量下,链路所允许的最大传播损耗,从而结合传播模型确定给定地区小区的覆盖范围。链路预算是覆盖分析的核心步骤,通过链路预算考虑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的传播损害差异,在前向和反向两个方向上,很显然实际的覆盖范围应由覆盖较差的一方决定。不同的覆盖范围将造成系统性能的下降,还可能使实际覆盖小区与预期规划不一致。因此,一个优良的系统应在设计时就要做好链路预算,使覆盖区内的反向信号与前向信号达到平衡。

链路预算为有效分配有效无线资源、合理进行网络规划提供依据,在CDMA无线设计时,对前向链路预算进行估算意义不大,原因是前向链路预算不可预测因素较多,而在反向链路预算中,各种因素或为已知或可准确估计,因此结果较为可靠。一般来讲CDMA系统主要是反向受限,计算反向链路更有实际意义[4]。

2.3 传播模型的选择

传播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移动通信网小区规划的基础。可以说传播模型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小区规划是否合理,运营商是否以比较经济合理的投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的无线传播环境千差万别,传播模型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一个优秀的移动无线传播模型要具有能够根据不同的特征地貌轮廓,像平原、丘陵、山谷等,或者是不同的人造环境,例如开阔地、郊区、市区等,做出适当的调整。

3 仿真关键参数设置

为了进一步分析规划阶段给出的相应配置的无线性能,需要特定的CDMA网络规划工具对规划结果进行评估。对CDMA这样的复杂系统,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制约,理论上的覆盖预测值往往误差较大,而采用系统仿真,则能够通过模拟系统工作过程,得到更加精确的满足容量需求的覆盖结果,从而合理估计网络规模和投资规模,指导运营商在容量、覆盖、质量三者间寻求最佳点。华为的U-Net仿真系统能仿真这个网络的调节机制[6]。

本文采用仿真的方法对网络规划的覆盖进行分析。在仿真关键参数导频强度的设置上提出了一些方法。

3.1 导频信号强度Ec/Io概述

Ec/Io:这是一个反映手机端当前接收的导频信号(Pilot)的水平[2]。手机开机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搜索导频信号,如果搜索不到有用的导频信号,手机就无法正确识别网络。很多时候,手机经常会处在很多基站重叠覆盖的区域,也就是有很多导频的区域。各个导频之间也会相互干扰,形成导频污染。Ec表示手机当前接收到的可用导频信号强度,Io表示手机当前所接收到的所有信号(有用信号+干扰信号)强度。所以,Ec/Io就表明手机当前所接收到的有用信号占所有信号的比例。反映了手机在这一点上多路导频信号的整体覆盖水平。Ec/Io越大,说明有用信号的比例越大[5]。

在某一点上Ec/Io大,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Ec很大,在这里占据主导水平,另一种是Ec不大,但是Io很小,也就是说这里来自其他基站的杂乱导频信号很少,所以Ec/Io也可以较大。后一种情况属于弱覆盖区域,因为Ec小,Io也小,所以RSSI也小,所以也可能出现掉话的情况。

在某一点上Ec/Io小,也有两种可能,一是Ec小,RSSI也小,这也是弱覆盖区域。另一种是Ec小,RSSI却不小,这说明了Io也就是总强度信号并不差。这种情况经常是BSC切换数据配置出了问题,没有将附近较强的导频信号加入相邻小区表,所以手机不能识别附近的强导频信号,将其作为一种干扰信号处理。 

3.2 小区边缘导频信号强度设置

网络的覆盖规划通常是在建设前期,通过一定技术方法预测未来的网络覆盖能否满足容量需求。本文首先考虑网络规划在空载时设置的导频强度,通过工程容量设置,计算证明在后期的网络发展阶段能满足用户需求。

在系统空载时取不同导频比例,地物损耗取值在0~25dB之间变化的情况时,覆盖规划标准Ec/Io值变化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在规划中的网络空载期,当我们在覆盖区域测试时只要地物损耗小于15dB时,应该取的覆盖标准应该为-7dB。当基站与测试地点之间的地物损耗大于15dB时,小区边缘的导频强度恶化的速度加快。

规划时用75%反向负荷,计算出小区边缘导频如表1所示:

以上的计算以及分析给出了一个预测网络覆盖性能的一个依据,在规划时期进行室外测试时,测试地点与基站天线之间的地物损耗小于15dB时,通过天馈调整只要保证小区边缘Ec/Io接近-7dB左右,这样就可保证当网络容量增加到设计容量时,既不用对网络进行大量的RF调整,也能保证网络质量,从而可以大大减轻以后优化工作的强度。

4 建立仿真

对仿真参数分析后必须建立仿真论证。网络仿真的意义首先在于对运营商网络建设的工程指导作用。作为必要的输入条件,通常需要获取被规划区域的无线传播环境、基站参数(站址站型;馈线型号及长度;天线型号、方位角、下倾角、挂高;信道元素数据、发射机设备参数等)、传播模型、话务模型等信息,其中以话务模型的建立尤为关键。这些输入参数越精确,对提高规划结果的可信度越有利。

4.1 建立话务模型

CDMA网络,业务覆盖范围取决于前向和反向链路空中接口的话务,因此话务建模对研究网络的覆盖有很大的意义,话务建模的逻辑图如图3所示。

业务类型:共有Voice,1X-Data EV-DO三种,在系统中根据不同业务类型设置上下行编码因子,上行信道各种速率的概率,人体损耗等,根据系统默认设置。

手机终端:UNet仿真系统默认有RC1-RC5,EVDO_HAT六种,RC1,RC2用于语音业务,RC3-RC5用于1xRTT语音和数据业务,EVDO_HAT用于DO业务。根据系统默认设置手机的最大最小发射功率,天线增益,噪声系数。

移动类型:50km/h,90km/h,Pedestrian三种,根据用户不同的移动类型设置一下三个值:T-add:扇区成为手机终端的最优服务小区所需的最小EC/IO;T-Drop:扇区离开手机的EC/IO;Min EC/NT:上行最小EC/NT值。

用户行为:分为普通用户和繁忙用户,设置不同类型用户的ERL。

话务环境:在系统中根据地域环境设置四种不同的话务环境Dense Urban,Urban,Suburban,Rural。仿真时根据不同的话务环境分配数量不同的用户密度。

本文根据实际工程从某地市网管得到的数据设置话务模型参数,网络数据如表2所示:

4.2 仿真流程

在仿真操作中,首先如上所述输入必要的仿真条件,然后在电子地图上用不同的多边形划分不同类型的规划区域,如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农村,通过计算输入规划区各种业务的话务量,并将相应数量的各种业务终端按一定的权重撒入规划区的各种地物之上,即可开始迭代仿真。最终输出运营商所关注的各种网络性能指标,如覆盖范围和覆盖概率、导频污染情况等。由于有详实的仿真结果数据做参考,这样使运营商能全面、透彻地了解未来网络的运营质量,从而针对性地开展建网工作。

U-Net系统是根据Monte-Carlo算法进行仿真的,根据话务地图中的手机用户数量和密度,随机地在地图上分配用户的位置及用户行为,然后对收敛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收敛则完成一次仿真,否则重新分配用户,直到收敛为止,如图4所示。

5 仿真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仿真技术参数设置新方法,从小区覆盖导频强度和小区边缘覆盖率两个方面进行仿真论证。

5.1 小区覆盖导频强度分析

某市的小区覆盖导频强度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接收导频Ec/Io反应出网络在空载阶段和达到设计负荷阶段下的覆盖质量和干扰水平。本文采用的网络负载因子为75%。

在实际工程仿真中,我们取空载时小区边缘的导频强度的覆盖标准应该为-7dB,从表3中看出网络规划空载期的导频强度大于-7dB达到97.6%以上,这时可以认为网络调整好了。根据网络建设需求,在网络达到设计负荷阶段要求在网络达到设计负荷阶段Ec/Io高于-12dB的区域占总规划区域的95%以上。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接收导频的Ec/Io高于-12dB的区域占总规划区域的98.7%,没有出现覆盖空洞,满足网络需求。

5.2 小区边缘覆盖分析

某市的小区边缘反向覆盖仿真图如图6所示。

决定覆盖质量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小区边缘覆盖率,定义为:在小区边缘接收信号大于接收门限的百分比。本文中的小区边缘的定义:小区负荷达到规划时预期的负荷时,由前反向受限方确定的覆盖半径处。

在实际工程仿真设置中,空载时我们要求小区边缘的最低Ec/Io为-7dB,网络达到设计负荷时小区边缘要求的最低Ec/Io为-12dB,解调门限Eb/Nt根据不同的业务速率、移动性设置,对于IS-95的9.6kbit/s语音方案,7dB是一个业界公认的值[7]。从表3中看出网络规划阶段空载期的小区边缘覆盖率大于70%的地区达到99.3%以上 ,这时可以认为网络调整好了。在网络达到设计负荷阶段,小区边缘覆盖要确保话务繁忙时的网络指标。根据网络建设需求,要求在网络达到设计负荷阶段小区边缘覆盖率高于70%的区域占总规划区域的95%以上。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小区边缘覆盖率高于70%的区域占总规划区域的98.1%,满足网络需求。

6 结论

由于CDMA技术自身所具备的诸多特性是互相关联和影响的,从而决定了无线网络的算法设计、网络规划各个阶段都需要于仿真技术做预测分析。本文针对CDMA网络覆盖的复杂特点,对网络的规划中的覆盖分析做了详细的研究,在仿真关键参数核心步骤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最后在U-NET仿真系统中对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实验证明当网络负荷增加到设计负荷时,仍然不用对网络进行大量的RF调整,网络也不会出现覆盖空洞,用户依然能够比较正常地进行通话保证网络质量。通过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满足预计网络容量下的覆盖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红亮,陈岩,袁旭明. CDMA网络覆盖问题及优化措施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0701.

[2] Kyong Il .Kim等. CDMA系统设计与优化[M].中国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3] 李志军. cdma2000 1x&EV-DO覆盖规划及方法分析[J].电信技术,2009年03期

[4] 康亦佳. cdma20001x反向链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网络规划的定义篇(5)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每天我们的生活都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新事物新事件,表达新事物、新概念、新观念的网络流行语由此应运而生。这其中,比如“宅、卖萌、秒杀、正能量”等词语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广泛应用在我们生活中,因而被纳入到通用语言的阵营。有一部分词汇,以一批名称用语为例,它们被附上某种“内涵”之后,所指发生变化,意义上出现粗鄙化、庸俗化的倾向。这类词语一方面可能给人们的交际带来困扰,另一方面干扰着健康和谐的语言环境。因此,因势利导地进行网络语言的规划是必要且必然的。

一、名称用语的粗鄙化现象

曾几何时,“大虾、斑竹、恐龙、菜鸟”等先锋“潮”词在网络生活中流行,给我们的语言生活吹来了一股清新时尚之风。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网络的快节奏下,它们基本淡出人们的视野和应用中,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批新词新语。这一波又一波的变换中,有好的语言现象,当然也不乏那些粗鄙化、庸俗化的语言现象。笔者以名称用语为例,选取时下流行的网络词语,以此分析网络语言的现状及规划问题。

干爹:中国历来有拜干亲的习俗,民间“认干妈、干爹”的事儿时有发生,这是一种具有浓烈人情味的现象。但是今天的“干爹”则因为某些事件而蒙上了一层暧昧的色彩。于是,有干爹发话了,“闺女,下次别叫爹,叫我叔叔吧”。

校长:2013年5月份,因某校校长猥亵案,“校长开房找我”系列图片在网络上走红。由此,大批校长“躺着也中枪”。因此,绰号为“谭校长”的谭咏麟在其演唱会上第一句话便是“以后不要叫我校长”。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青睐的,象征高风亮节等高尚情操,是多么高洁的象征啊。而现在的作为网络流行词则特指。此处,引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再恰当不过,“节操碎了一地”。

叫兽:“教授”的谐音,即对部分道德等行为不端的教授的谑称。如此称谓,不仅是对大批崇高、令人敬畏的学者教授的连累和不尊重,而且囊括了对大学教育的亵渎。

骚年:“少年”的谐音,对比较闷骚、的少年的调侃。不可否认,这个词有一定的表现力,但是对于正在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青少年来说,还是耳濡目染一些传统主流的教育比较好。

以上例词主要是运用谐音或是意义引申的手法给某些词语冠上一定的表达色彩。无疑,它们在表达某些方面很有表现力,但是依旧阻止不了它们庸俗粗鄙的气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喜欢根据某人内在或外在的突出特征给人起外号,比如“小胖、王麻子、大个子”等,以此表达我们之间的亲昵感情。这些称号听上去比较粗,但也无伤大雅反而很亲切自然。在社会生活中,网民发挥其幽默、创造性,常常给某类社会群体起外号,比如管“形象好气质佳又有钱的男士”叫“高富帅”,管“高校毕业生低收入群体”叫“蚁族”……这些词简洁有力,符合审美范式,被广泛传播流通于通用语言之中无可厚非。若以诸如“叫兽、粪青”等词给某些群体贴标签,就有违道德规范。显而易见,这些词普遍具有粗鄙化的倾向,难登大雅之堂。这部分词汇一方面影响了原有词汇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它们只流行于网络一定范围之中,虽没有通行于公众的语言生活,但是如果不及时因势利导,就会妨碍正常的语言交际,对大部分人来说,也造成了一定的“语言污染”。

二、网络语言与语言规划

网络语言自出现和使用一直伴随着各种争议。由以上名称用语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语言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复杂性,既包含好的语言现象,又充斥低俗、不规范的语言现象,于是有的人赞成使用,有的人极力反对。因此,网络语言的规划首先应该对网络语言有正确而规范的认识。

(一)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我们语言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信息时代,我们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社交都是在虚拟空间进行的。网络语言是时代、社会变迁的记录,是新时期文化的载体,它彰显的是网络时代新一代人的言语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网络语言以其诙谐性、经济性、多样性、创新性、形象性等特点为人们青睐,也为人们的情感诉求、表达提供了出口。比如“蒜你狠”、“楼脆脆”、“元芳,你怎么看?”这类网络语言能够诠释人们对某种社会现象或是社会矛盾的看法,反映了群体的价值诉求。除此之外,网络语言丰富了传统的语言系统,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可以说还具有一定的语言和语言学价值。

网络语言的确在某些方面给我们的语言生活带来了冲击和挑战。首先,网络语言参差不齐,有些吸收了外来词、港台词,有些掺和了数字、字母,有些乱用谐音、别字等,因此鱼龙混杂,不规范的现象时而有之。比如在有些论坛上可以看到“JS”、“CJ”等字母词,这些词就让人觉得不知所云。其次,某些低俗、不文明的网络语言在贴吧、论坛里横行。这些都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语言污染”,给我们的交际、教育和汉语的纯洁性等带来影响。

总之,我们要以公正、客观、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语言,通过语言规划引导其合理发展。

(二)网络语言的规划

语言规划是指“在一定群体和时空范围内,人们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文字的作用而对其形式、功能、与其相关的各种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意进行的前瞻性调节活动”[1]。结合有关学者的观点,语言规划可以划分为语言的地位规划、语言的本体规划、语言的传播规划三种类型。其中网络语言的规范化问题属于语言的本体规划范畴。

语言学家豪根说,哪里有语言问题,哪里就需要语言规划。社会的大发展时期,网络语言的蓬勃发展为语言规划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语言,进行有意识的、前瞻性的干预、调节活动对于保障国家利益、增强语言文字的服务交际能力等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网络语言规划是“一个既有现实意义又极具前瞻性质的战略问题”。

语言规划是一项涉及面广、面向未来的系统性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尊重各方面的不同声音和发展规律。因此,结合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对网络语言的规划应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1.对网络语言的规划要结合网络语言的特殊性,尊重语言本身的发展规律,以交际为要义。语言的本质功能是方便人们更好地交际。网络语言规划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社会功能,解决交际中出现的问题。网络语言不同于传统使用的语言,它在语法或是词汇等方面的失范可能并不影响人们的使用,比如“羡慕嫉妒恨”、“很×很××”等。因此,网络语言规划要有所鉴别,有所取舍,顺乎自然,因势利导,做促进工作。

2.依托媒介平台,增强人们语言使用的规范意识。媒体对语言的传播有举足轻重的推力和影响力,媒体自身应该具有使命感,自觉遵循各项语言规范标准,提高语言修养。今天的媒体确实在这方面有待改善。比如,有些媒体为了赚噱头,吸引大众眼球,使用一些低俗的词语,一些微电影中“傻逼、操”等不雅词汇频繁出现。语言环境是环绕在我们生活中的无形的一部分,为了促进语言健康、和谐发展,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意识,活动在虚拟空间中的网民也要注意自己的素质。

3.依托行政,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以部分网络语言的粗鄙化来说,网络语言不但是语言问题,还涉及一个国家、民族的形象、道德问题。冯骥才说,一个民族文化的粗鄙带来的问题,不仅是对自身文化的损害,而且导致民族素质的下降。如此,国家应该对其予以重视,有关机构或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监管。在这方面,国外有些国家已经有所行动。法国民间组织“法语的明天”,既力主阻止英语对法语的污染,又坚决防止法语的粗鄙化。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1972年曾将7个粗鄙英文单词列为亵渎性脏话,规定禁止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等公共媒体使用,1974年美国最高法院正式同意FCC规定,使之上升为法令[2]。

4.加强教育阵地的防守。教育应该是网络语言规划的重中之重,因为它关乎孩子们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分清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适用的场合,并且尽力防止网络语言向校园渗透。当阅卷老师在试卷上看到“泪流满面”被写成“内牛满面”,看到“姑娘”被写成“姑凉”,看到“苦逼、屌丝”,他是否真该“泪流满面”了呢?

最后,值得思考的是:网络语言在产生之初相当于“行话”,只通行于小范围之内。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加速了语言的传播,部分网络语言就可能在某些推力下走进公众生活。比如“屌丝”一词,最初出现在一个贴吧里,后来在某些事件的影响下被越来越多的人跟风使用。尽管相当一部分人不赞成该词的使用,但依然阻止不了该词的成功逆袭。因此,如何对网络语言在产生、兴起、传播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节,并且如何把握好调节的力度是语言规划仍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三、结语

我们要在充分认识网络语言的基础上,冷静应对,遵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辩证统一和积极稳妥的方法论原则,通过对网络语言适度的调节和干预,营造和谐的语言环境,引导语言健康、协调、科学的发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网络规划的定义篇(6)

物流点之间道路的选择,城市、企业内部网络线路铺设,自来水管路的布置,天然气管路的安放等等涉及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这些都可以用《运筹学》的知识来减少成本,优化线路。Excel的计算功能非常强大,利用Excel的“规划求解”功能求解最小生成树应用到上述方面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意义。

任意两点之间至少有一条边相连的网络图叫做连通图,一个不含圈的连通图称为树。根据树的性质,对于有m个点,n(n≥m)条边的网络图经过去边之后,最终得到m个点、m-1条边的树。如果对网络图各边赋权,则权数和最小的树称之为最小生成树。应用到生活当中则是线路最短、成本最小的网络图。在传统的运筹学里求解最小生成树有避圈法和破圈法,避圈法和破圈法对点和边较少的网络图求解最小生成树具有简单方便的优点。但在点和边较多的情况下,则避圈法和破圈法有些不知所措。Excel是常用的办公软件,它所含的“规划求解”附件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国内外学者也研究过利用Excel中的“规划求解”来求最小生成树,邱爽[1]曾借助Excel规划求解找寻最小生成树,但需要定义每个点的流入量、流出量、净流入量和流入流出合计量,对于复杂的网络图,很容易漏掉一些点的流入流出量。也有一些专门的软件可以求解最小生成树,但终究不如excel软件使用普遍。

对于一个网络图,每一条边都可能成为树的枝,最小生成树要求经过网络图里每一个节点,所以用excel求解最小生成树时首先需要将任意一点出发的每一条线路全部列举出来,而且还需要将反向的线路也列举出来。这在Excel中使用复制粘贴功能很容易实现。根据树的定义,连通图必须经过每一个节点,并且网络图里的边最多经过一次,这样就构成了规划求解的约束条件。现在以一个网络图为例来求解最小生成树。

有V1、V2、V3、V4、V5、V6、V7七个点构成如图1,各边权数如图所示,求最小生成树。

用Excel求解的基本步骤如图3所示:

1)列出所有正向和反向的边(以流入流出表示线段的首尾端点)。

2)列出各边的权数。

3)O置0-1变量(0代表不经过这条边,1则代表经过这条边)。

4)列出所有节点。

5)利用Excel中“sumif”函数对各节点进行有条件求和。

6)设置目标函数为权数与变量乘积后求和。

7)所有的边最多只能走一次。

8)运行“规划求解”得到最优解。

9)根据最优解画出网络图,去除多余的那一条边。

运行“规划求解”,具体参数如图4。

网络规划的定义篇(7)

1前言

随着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日益普及和Internet技术的突飞猛进,各个企业和单位都组建自己的局域网,并且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变得越来越拥挤,冲突不断发生。如何规划好一个企业的网络,使其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较低的时延以及比较高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是一个企业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为其提供了最好的解决方案。VLAN可以把一个网络划分成一系列功能相同的广播域,这样能较好解决网络风暴,增加可管理和安全性。

2 VLAN技术

(1)什么是VLAN技术

VLAN,又称虚拟局域网,是指网络中的站点不拘泥于所处的物理位置,而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加入不同的逻辑子网中的一种网络技术。VLAN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可将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按工作需要组合成一个逻辑网络,同时VLAN的划分可缩小广播域,以提高网络传输速度,由于处于不同VLAN的计算机之间不能直接通信,从而使网络的安全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相比较传统的局域网布局,VLAN技术更加灵活。

(2)VLAN技术的优点

VLAN是为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问题和安全性而提出的一种协议,这种技术的引入,最大优势如下:

①控制网络上的广播风暴

交换机断电后内部不保存每个端口与其连接节点的MAC地址对应关系,因此在启动时需通过广播信息来填充表项。当网络中节点足够大时,广播包急剧增加,大大降低了网络性能,影响其他正常信息包的传输,从而引起广播风暴。VLAN技术的访问控制机制可防止交换网络的广播风暴,保证用户带宽。

②确保网络安全性

因为一个VLAN就是一个单独的广播域,VLAN之间相互隔离,这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确保了网络的安全保密性。人们在VLAN上经常传送一些保密的、关键性的数据,保密的数据应提供访问控制等安全手段。一个有效和容易实现的方法是将网络分段成几个不同的广播组,网络管理员限制了VLAN中用户的数量,禁止未经允许而访问VLAN中的应用。此外,通过路由访问控制列表、MAC地址分配、屏蔽VLAN路由信息等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和保障网络资源安全。

③简化网络管理工作

对于交换式以太网,如果对某些用户重新进行网段分配,需要网络管理员对网络系统的物理结构重新进行调整,甚至需要追加网络设备,增大网络管理的工作量。而对于采用VLAN技术的网络来说,一个VLAN可以根据部门职能、对象组或者应用将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用户划分为一个逻辑网段。在不改动网络物理连接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地将工作站在工作组或子网之间移动。从而实现了网络物理结构和虚拟子网的无关性,简化了网络上对于用户搬迁、增加、修改等的操作,方便了网络的维护和管理,降低了网络维护费用。

3 VLAN的划分

(1)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

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是根据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来划分。根据端口划分是目前定义VLAN的最广泛的方法,IEEE802.IQ规定了依据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来划分VLAN的国际标准。这种划分方法的优点是定义VLAN成员时非常简单,只要将所有的端口地址定义一下就可以了。缺点是如果VLAN的用户离开了原来的端口,到了一个新的交换机的某个端口,那么就必须重新定义。采用这种办法,网络管理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需要完成网络的动态管理,不需要因用户位置的改变而修改配置。

(2)基于MAC地址的VLAN划分

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是根据每个主机的MAC地址来划分,即对每个MAC地址的主机都配置其属于哪个组。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当用户的物理位置移动,即从一个交换机换到其他的交换机时,VLAN不用重新配置,所以可以认为这种根据MAC地址的划分方法是基于用户的VLAN划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初始化时,所有的用户都必须重新进行配置,如果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用户的话,配置是非常累的。而且这种划分的方法也导致了交换机执行效率的降低,因为在每一个交换机的端口都可能存在很多个VLAN组的成员,这样就无法限制广播包了。另外,对于使用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来说,他们的网卡可能经常更换,这样,VLAN就必须不停的配置。

(3)基于网络层协议的VLAN划分

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是根据每个主机的网络层地址或协议类型(如果支持多协议)划分的,虽然这种划分方法是根据网络地址,比如IP地址,但它不是路由,与网络层的路由毫无关系。它虽然查看每个数据包的IP地址,但由于不是路由,所以没有RIP、OSPF等路由协议,而是根据生产树算法进行桥交换,这种方法的优点首先是用户的物理位置改变了,不需要重新配置所属的VLAN,而且可以根据协议类型来划分VLAN,这对网络管理者来说很重要,其次这种方式不需要附加的帧标签来识别VLAN,这样可以减少网络的通信量。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效率低,因为检查每一个数据包的网络层地址是需要消耗处理时间的(相对于前面两种方法),一般的交换机芯片都可以自动检查网络上数据包的以太网帧头,但要让芯片能检查IP帧头,需要更高的技术,同时也更费时。当然,这与各个厂商的实现方法有关。

(4)基于IP组播的VLAN划分

IP组播实际上也是一种VLAN的定义,即认为一个组播组就是一个VLAN,这种划分的方法将VLAN扩大到了广域网,因此这种方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且也很容易通过路由器进行扩展。当然这种方法不适合局域网,主要是效率不高。

(5)基于规则的VLAN划分

基于规则是最灵活的VLAN划分方法,具有自动配置的能力,能够把相关的用户连成一体,在逻辑划分上称为“关系网络”。网络管理员只需在网管软件中确定划分VLAN的规则(或属性),那么当一个站点加入网络中时,将会被“感知”,并被自动地包含进正确的VLAN中。同时,对站点的移动和改变也可自动识别和跟踪。整个网络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路由器扩展网络规模。

4 VLAN的实现

整个广电网络有多个基层台站组成,物理位置相对分散,不利于内部网络的管理和IP地址的分配。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把广电网划分为多个子网,只能以物理端口划分,以各台站为相互独立的局域网,即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必须一致,这样显然不能满足实际情况的需求。

(1)VLAN规划

如果在各基层台站的交换机上建立以IP规则定义的一个VLAN,将这些物理地址不一致的划归同一业务部门所在的“逻辑工作组”,就形成了一个以逻辑地址为基础的VLAN了。不同VLAN之间传输的数据包由设置于交换机内部的虚路由端口转发,以实现VLAN之间的通信。下面以整个广电网络中的某一基层台站为例进行具体介绍。

我台站网络业务主要分为办公、视频、技术共三大板块,各自在物理上隔离,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在具体应用中可将其分成三个VLAN,即VLAN1001、VLAN1002和VLAN1003。整个网络选用华为S6503三层交换机为核心交换机,采用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方式,与节点相连的端口将确定它所驻留的VLAN。具体配置如下:

(2)创建、删除VLAN

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创建VLAN并进入VLAN视图或删除已存在的VLAN。在系统视图下进行下列配置。

需要注意的是:

①缺省VLAN(即VLAN1)无需创建,也不能被删除。

②创建VLAN时,如果该VLAN已存在,则直接进入该VLAN视图;如果该VLAN不存在,则首先创建VLAN,然后进入VLAN视图。

system-view

[S6503]vlan1001

[S6503-vlan1001] name video

[S6503-vlan1001] vlan 1002

[S6503-vlan1002] name tech

[S6503-vlan1002] vlan 1003

[S6503-vlan1003] name office

(3)给VLAN 指定端口;

当需要为VLAN 增加以太网端口或删除VLAN 的某些以太网端口时,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实现。请在VLAN视图下进行下列配置。

表2 为VLAN 指定端口

缺省情况下,系统将所有端口都加入到一个缺省 VLAN(即VLAN 1)中。

我们采用静态划入方式,配置如下:

将端口36-40分配给vlan1001

[S6503-vlan1001]port interface ethernet 0/0/36-40

将端口8-16分配给vlan1002

[S6503-vlan1002]port interface ethernet 0/0/8-16

将端口17-32分配给vlan1003

[S6503-vlan1003]port interface ethernet 0/0/17-32

(4)配置三层交换机

给VLAN分配IP地址有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两种,这里采用静态分配方法,配置如下:

[S6503]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01

[S6503-vlan-interface 1001]ip address 10.10.69.1 , 255.255.

255.0

[S6503-vlan-interface 1001]quit

[S6503]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02

[S6503-vlan-interface 1002]ip address 10.2.70.129,255.255.

255.128

[S6503-vlan-interface 1002]quit

[S6503]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03

[S6503-vlan-interface 1003 ] ip address 10.2.69.1 , 255.255.

255.0

[S6503-vlan-interface 1003]quit

[S6503]save

5 结束语

VLAN技术的使用为解决网络配置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方法,随着局域网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VLAN技术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用户在网络设计、更新、扩展及配置的过程中带来前所未有的灵活性。

网络规划的定义篇(8)

中图分类号:TP39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3-0000-00

1、IP地址规划的重要性

IP 地址的合理规划是网络设计的重要环节,企业网络必须对IP 地址进行统一规划才能得到有效实施。IP地址的规划与设计,影响到网络的性能、扩展和管理,也必将影响到网络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能够有效的规范网络IP 地址和管理IP地址,并且能够有效的节约网络地址资源,也包含企业的经济资源,是目前企业网络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Internet 和 IP 相关技术经历了快速发展。最初的网络设计没有预料到 Internet 的普及速度如此之快,网络主机的数目激增,是无法预料的。IP 地址可用数量正在快速耗尽,为了解决内部IP 地址短缺和有效的节约公有IP 地址问题,笔者提出了私有IP地址和网络地址转换 (NAT)两项网络服务有机结合的地址规划方案。

2、IP地址规划解决方案

为了有效的解决企业内部IP地址的短缺和管理问题,可在路由器或专用服务器上配置DHCP服务进行配置与管理。

DHCP服务器可以实现为每一个新接入的主机分配IP地址、子网掩码、缺省网关、DNS等参数。与静态配置IP 地址相比在管理的工作量上要减少很多,并且利用配置DHCP服务还能实现跨子网传播。

为了有效的节约公有IP地址,同时也为了节约企业支付WAN的经济负担,可在路由器或专用服务器上配置NAT服务进行配置与管理。

NAT 的应用,使得内部网络主机可借用合法的IP 地址来访问Internet资源。当请求的流量返回时,合法 IP 地址便可重新回收,以供内部主机的下一次 Internet 请求使用。有了 NAT,网络管理员只需设置一个或少数几个 IP 地址,便可通过路由器为主机提供服务,而不需要为加入网络的每台客户端提供唯一的 IP 地址。

3、IP 地址规划实施

本实例中将在RA路由器上配置DHCP服务和NAT服务。一台路由器为DHCP服务器,另一台路由器将DHCP申请转发到DHCP服务器,同时配置静态和动态NAT配置以及NAT 过载。

最佳做法是在全局配置模式中配置要排除的地址,然后创建 DHCP 池。ip dhcp pool 命令创建具有特定名称的地址池.必须配置可用地址,指定 DHCP 地址池的子网号码和掩码。使用 network 语句定义可用地址范围。还应使用 default-router 命令定义供客户端使用的默认网关或路由器。

任务一:配置DHCP服务器。

(1)定义 DHCP 在分配地址时的排除范围。这些地址通常是保留供路由器接口、交换机管理 IP 地址、服务器和本地网络打印机使用的静态地址。

RA(config)#ipdhcpexcluded-address172.16.10.1172.16.10.10

RA(config)#ipdhcpexcluded-address172.16.20.1172.16.20.10

(2)配置地址池的具体信息。

RA(cofnig)#ip dhcppool product

RA(dhcp-config)#network172.16.10.0255.255.255.0

RA(dhcp-config)#dns-server 172.16.40.2

RA(dhcp-config)#default-server 172.16.10.1

RA(cofnig)#ip dhcp poolsale

RA(dhcp-config)#network 192.168.11.0255.255.255.0

RA(dhcp-config)#dns-server 172.16.40.2

RA(dhcp-config)#default-server 172.16.20.1

在复杂的分层网络中,企业服务器通常是位于服务器群中。这些服务器可为客户端提供 DHCP、DNS、PROXY等服务。问题是,网络客户端与这些服务器通常并不在同一子网上。因此,客户端必须找到服务器才能接受服务。客户端经常使用广播消息寻找这些服务器。

本例中的DHCP等网络设备需依赖第2层广播才能起作用。当提供这些服务的设备与客户端不在同一子网上时,它们便不能接收到广播数据包。因为DHCP服务器与DCHP客户端不在同一子网上,所以应使用ip helper-address接口配置命令配置R1转发DHCP广播给DHCP服务器R2。必须在涉及的每个接口上配置此命令。

RB(config)#int f0/0

RB(config-if)#ip helper-address 172.16.30.2

RB(config)#int f0/1

RB(config-if)#ip helper-address 172.16.30.2

任务二:配置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

ISP使用静态路由到达RA以外的所有网络。不过,给ISP发送流量之前,RA将私有地址转换成公有地址。因此,必须以公有地址配置ISP,这些公有地址是RA上NAT配置的一部分。

ISP(CONFIG)#iproute219.168.200.240 255.255.255.240 s0/0/1

RA(config)#ip route0.0.0.0.00.0.0.0219.168.200.226

RA(config)#routerospf 1

RA(config-router)#default-informationoriginate

任务三:配置静态NAT。

使用 NAT 提供对 Internet 的访问。因此,DHCP 服务器分配动态 IP 地址给网络内部的设备,而启用 NAT 的路由器则保留一个或多个有效 Internet IP 地址供网络外部访问使用。当客户端发送数据包到网络外部时,NAT 将客户端的内部 IP 地址转换为外部地址。对于外部用户来说,所有进出网络的流量均具有相同 IP 地址,或者是来自同一地址池。

(1)静态映射公有IP地址到私有IP 址。

RA(config)#ipnatinsidesourcestatic172.16.40.254219.168.200.254

(2)指定内部和外部NAT接口。

RA(config)#ints0/0/1

RA(config-if)#ipnatoutside

RA(config-if)#intf0/0

RA(config-if)#ipnatinside

(3)利用地址池配置动态NAT定义全局地址池。

R2(config)#ipnat poolcompany-nat-pool219.168.200.241 219.168.200.246 netmask 255.255.255.248

(4)创建扩展访问控制列表,以便确定转换哪些内部地址。

RA(config)#ip access-list extendednat

RA(config-ext-nacl)#permitip 172.16.10.0 0.0.0.255any

RA(config-ext-nac)#permit ip 172.16.20.0 0.0.0.255any

(5)将地址池与访问列珠绑定,建立动态源地址转换

R2(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NAT poolmy-nat-pool

(6)NAT 过载。

NAT 过载可以将多个地址映射到一个或少数几个地址,因为每个私有地址也会用端口号加以跟踪。NAT 过载利用 Internet 上的服务器确保每个客户端会话使用不同的 TCP 端口号。当服务器返回响应时,源端口号决定路由器将数据包路由给客户端。它还会检查是否请求过传入的数据包,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话的安全性。

RA(config)#no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NAT poolcompany-nat-poolRA(config)#no ip nat pool my-nat-pool 209.165.200.241 109.165.200.246 netmask 255.255.255.248

配置与动态NAT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不是使用地址池,而是使用interface关键字来识别外部IP 地址。因此没有定义NAT池,利用overload关键字可以将端口号添加到转换中。已经配置ACL来确定转换哪些内部IP地址,并且已经指定哪些接口是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所以只需配置以下命令:

RA(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NATinterface s0/0/1overload

4、结语

IP地址规划是网络的第一步,也是网络管理的关键。为以后的网络故障排查和网络扩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网络规划的定义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尤为迅速,电力行业对新科技的需求也逐年增加。近年,许多电力企业着手进行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但是过程不尽人意,而随着城网改造的进一步加深,GIS作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支撑平台,又一次在电力企业中得到了重视。GIS是采集、存储、检索、操作、展示和分析地理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城区配电网规划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应用好GIS,开发一套适合实际生产和管理的电力GIS应用系统是我国电力企业目前工作的重点。

1 在城区配电网规划建设中引入GIS的必要性和意义

GIS能将需要规划的城区电网直观的显示出来,使配电网规划过程更具交互性;GIS具有空间分析、资源分配和最佳路径选择的功能,利用GIS可将配电网规划时优化规划程序的搜索空间大大缩小,从而辅助规划人员避开山地、河流等不适宜的位置,方便的选择变电站站址和架空线走廊,使规划结果更符合实际,更经济科学。

城区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要求规划人员不但要掌握电力历史和现状的负荷以及负荷的分布情况,还要求规划人员收集大量的有关城市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的各个领域的用户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规划和管理等,所以,仅仅依靠传统的规划方法会导致大量人力、财力和资源的浪费,不能满足电网建设和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也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求,因此,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方式使有限的电力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在电力系统中,输电网络、配电网络、变电站及设备、用户及负荷等资源均是按照地理位置分布的,必须结合地理环境采用地理空间数据结构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因此,在城区配电网规划建设中引入GIS非常有必要。

2 GIS在城区配电网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2.1 GIS的应用功能

GIS可根据用户的需求、供电区的具体情况以及电网的电压、电源、负载等属性用颜色、曲线、土层、透明度等来区分显示,保证规划人员在规划中可灵活应用上述功能,并进行重点设备的查询;在供电方案的拟定中,GIS可根据用户项目的地理信息,结合线路走廊,有针对性的避开重载线路,拟定备选接入点,并测算接入方案的长度,能够有效的提高供电方案的合理性,缩短方案的批复周期;GIS可预判工程所在地的环境、房屋情况,预估勘测方案,通过现状、规划等各类数据的重叠,指导配电网的设计和建设工作,提高设计和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对于突发状况,能起到节省时间和资源的作用;可通过测距和搜索功能,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在报修故障的时候,将设备名称或电网地名输入并搜索,就可定位目标区域并给出最佳路径;GIS系统之前已对历史方案进行了完整的保存,可通过对历史数据数据的叠加、对比、分析,结合城市和配电网的发展进程,为决策者提供有效、可靠的经验数据。

GIS软件几乎不需要进行维护,但是由于其主要工作是更新电网及关联数据,所以,为了保证GIS系统软件的长效运行,需要建立数据维护长效机制,同时要整合多个系统的采集和维护流程,保持数据的一致性,避免数据出现差错,也为促进系统的协调与发展提供保障。

2.2 变电站选址的实现

在进行城区配电网规划中,可充分利用GIS系统空间网络拓扑关系代替配电网络拓扑,做配电网的选址规划,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非技术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对配电网规划带来的问题和影响,还可以使数学算法计算的复杂性大大降低。

由于配电网络拓扑中包含了地理信息、电网运行信息、开关逻辑关系信息等,建立起来很复杂,所以用道路网络拓扑代替配电网络拓扑是可行的。首先,配电网络出线敷设方式是沿道路架设或地埋的,与道路网络拓扑的网络形态相吻合;其次,变电站的选址规划不需要考虑实际配电网络的开关逻辑关系和运行状态,可以将道路网络拓扑看作是配电网络的全拓扑,用它代替配电网络拓扑进行分析计算;这种利用空间网络拓扑关系替配电网络拓扑做变电站选址的办法解决了以往方法只能做整体理论规划的局限。

基于GIS的拓扑进行分析的时候,用户只需要借助网络拓扑分析的一系列功能分析即可,为实现电网最短路径及最近设备的查找、服务区分析、选址分析等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法。在选址问题方面,基于GIS最基本的网络拓扑分析是最短路径分析,可以实现中心点选址,分析出最短的线路长度和最小的线路总长,即最佳选址位置所在的顶点最大服务距离为最小和到网络图中其他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距离总和为最小。

2.3 现有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

在很多电力企业中,GIS系统担负着配电班组多台工作站每天大量配电数据的录入和查询工作,CPU的负荷过重,导致数据查询速度非常慢,且服务器是单机运行的,对GIS服务连续运行没有任何保障,系统一旦出现故障,GIS所有的服务都会停止,且恢复时间长;当前,很多数据的备份是工作人员定期的备份在计算机上的,如果计算机出现故障或者长期无人备份,运行中的数据库就得不到保障,一旦数据库损坏,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GIS所有的图形数据和查询数据都是通过同一台防火墙进行传输的,造成防火墙压力过大,容易导致数据丢失和操作不响应等通信障碍。

3 结语

城区电力系统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具有电网广域性、设施分散性、设备多样性、信息量大、信息接口复杂、电网电压等级多的特点,这就要求在城区配电网规划建设中充分应用好GIS良好的拓扑分析和转换能力,对城区配电网的分布、属性和相关信息进行及时的了解和监测,从而提高城区配电网规划建设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合理性,提高城区配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实用性。相信在电力企业的共同努力下,GIS将会不断提高电力规划建设的信息技术水平,促进城区配电网的快速科学发展,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网络规划的定义篇(10)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全球网络空间,而由此引发的网络空间安全即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美国打着“维护国家利益”的旗号在网络空间积极扩军备战。2002年12月,美国海军率先成立海军网络司令部,随后空军和陆军也相继发展起自己的网络部队。2010年5月,美军建立网络司令部,统一协调保障美军网络战、网络安全等与电脑网络有关的军事行动。据媒体报道,今后网络司令部还将从900人扩编到约4900人。最近,美军网络司令部司令基思·亚历山大透露,美国正组建40支网络安全部队,任务是打击对美国发动电子攻击的威胁。其中13支主要专注于“进攻性”行动,另外27支负责网络安全监控、相关培训和后勤支持,所有40支部队将在2015年秋季前全部建成。而且美国积极将“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引入网络空间,利用电脑病毒等跨国破坏性的网络武器进行攻击。美国利用“震网”病毒跨网袭击伊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10年6月,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发现一种名为“震网”的蠕虫病毒。同年9月,国外多家媒体开始披露,伊朗核设施被“震网”病毒攻击,纳坦兹铀浓缩工厂约20%的离心机报废,受其影响,伊朗制造核弹的计划最早要延迟至2015年。2011年11月12日,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伊朗一军火库在测试新式弹道导弹时突然发生爆炸,多名导弹专家丧生。有专家判断,爆炸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导弹电脑控制系统感染了“震网”病毒。

与此同时,美国凭借其军事、科技超级大国的优势,一步步铸造着网络空间安全的技术差距,一步步拉大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信息技术鸿沟。技术壁垒体现为网络空间专项技能人才的竞争。例如,在战术层面的防卫战斗中,修补网络,从原来的媒介重建服务器到加强防火墙等,都需要网络管理人员和自动化系统。在作战和战略层面,需要有经验的计划人员和领导人进行决策,以便对带宽有限的通信排列优先顺序,进行分配并加以实施,进而对网络攻击开展全面的指导,提高网络恢复能力。在这些方面,美国现已具备绝对的优势。

因此,国际社会要更多地关注因特网发展问题。对西方国家的网络技术霸权,发展中国家要反对西方国家利用网络技术控制国际互联网,争取平等的国际互联网管理权和自主管理本国网络,既要有理有利地进行斗争,要求西方国家给予网络技术支持,履行好网络权利和网络义务,更要努力发展本国自主的网络技术,加强与有关国家的网络协作,从而共同抵制西方的网络霸权。

政治角度:“反恐为名”诡辩与“利益至上”原则

“棱镜”计划事件曝光以来,对于斯诺登的大义之举,世界各国表面上忌惮美国实力,出言谨慎,私下却大多拍手称快。更有拉美一些国家公开支持对斯诺登进行政治庇护,采用各种方式对斯诺登进行支持和声援,把斯诺登称为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人权斗士”。俄前美女特工安娜·查普曼还公开高调宣称希望与斯诺登结婚。面对这种情况,美国不是认真检讨自己,调整自己的网络安全战略,公开向世界道歉,而是以“反恐”等借口百般解释和抵赖。

奥巴马和多名情报官员出面为“棱镜”计划辩护,强调该项目得到美国国会、司法机构和行政分支的授权和监督,符合本国法律,该项目便以“反恐”为名,在世界通行无忌。任何国家的法律,其生效范围仅限于本国的行政管辖区域(此谓“”),在他国领土上,必然要依照他国的法律。美国的行政执法范围也不得超过本国管辖区域,但其却跨越大洋,去他国执法,这种行为相当荒谬!

同时,“棱镜”计划事件充分暴露了美国在人权上的虚伪性。此前,美国总是挥舞着人权大棒肆意侵犯他国、干涉他国内政,甚至抛出“人权高于”的论调,根本目的是为其国家政治利益服务。“棱镜”计划事件还充分暴露美国长期以来对全世界各国人民的隐私权、通信权、网络聊天权、网络信息权的肆意践踏,而且一旦行为曝光,就认为美国国家利益受损,马上另行一套。比如,国会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约翰博纳把斯诺登称为“叛国者”,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米勒声明,针对斯诺登的刑事调查已全面展开,美国“正在尽一切努力将曝光者抓获归案”。美国对他国出于人道主义对斯诺登的同情与支持,也是横加指责、频频施压,甚至恫吓。

舆论角度:“污蔑诽谤”宣传与“佯装受害”造势

面对中国经济、科技的崛起,部分美国媒体和政客格外敏感,总喜欢戴着“有色眼镜”指责中国进行“剽窃”、“阴谋”。而炒作“中国黑客”,显然既能取悦美国国内民众、吸引政治关注,又能对中国施加更多技术限制。一些美国人不断宣扬“网络珍珠港”威胁,即美国的电网等重要基础设施可能因遭受网络攻击而瘫痪,并将其他国家树为威胁。美国政府、媒体和企业多次“合唱”,炒作所谓的“‘中国黑客’威胁”,近年来,谷歌、军火商、美国商会、美国宇航局等都声称遭到“中国黑客”的攻击。2012年11月,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甚至发表年度报告称,中国已成网络世界最具威胁性的国家,但是美国在提供证据方面却始终显得含混而模糊。其一而再、再而三地将“黑客”的帽子扣向中国,无非是为其网络空间扩军寻找理由和假想敌,在网络领域渲染“中国”,为美国遏制中国战略提供新理由。美国是想借此转移世人的目光,将矛头指向中国。但实际上,美国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在网络空间的攻击能力远超任何国家。

美国以“网络自由守护神”自居,却又将网络作为实施对外干涉与颠覆渗透的“利器”,正不断加速推进网络军事化与实战化。美国一面诬陷其他国家支持黑客的网络攻击行为,一面自己暗中介入“世界黑客大会”、“黑帽大会”等黑客聚会,深入研究黑客技术、广泛招募黑客,以加强针对他国的网络战法。美国甚至招募服刑中的黑客,作为“网络空间战专家”参加情报机构或网军。有数据表明,中国是世界上遭受网络攻击最多的国家之一,仅在2012年12月,就有境外3049个IP地址通过植入后门程序对境内11295个网站实施远程控制,其中位于美国的IP地址数量居首位,共向境内4240个网站植入了后门程序。

制度法规角度:“规制霸权”约束与“为所欲为”侵犯

在网络空间,美国凭借优势,一直主导着道德、技术和规范的制高点,把持着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通过相关战略文件力推“基于自由、个人隐私和信息自由流动”的网络核心原则,将互联网自由作为普世权利,向全世界灌输网络空间“负责任的国家行为”和“国家义务”等理念,努力为“网络空间可接受的行为”制定标准。

2011年5月16日,美国白宫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报告,阐述美国“在日益与网络相联的世界如何建立繁荣、增进安全和保护开放”的问题。这是继2009年的《网络空间政策评估》报告、2010年的《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之后,奥巴马政府第三步有关网络空间安全问题的政策性、纲领性文件和路线图式计划,其内容与目标已从美国自身的网络空间范围扩展到全球网络空间。正如奥巴马在序言中所称,它是“美国第一次针对网络空间制定的全盘计划”,目的是“使网络空间有一个开放、可共同使用、安全和可靠的未来”。这充分反映了美国战略思维的忧患意识和战略视野拓展意识,面对日益扩大的网络空间、日益增多的网络威胁,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国际社会网络安全规则制定上先行一步,抢占先机。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这是美国第一次把其国际政策目标与互联网政策结合在一起,将此项努力与二战后建立经济和军事安全的全球框架相提并论,将外交、军事和网络安全议题进行了整合。

美国一直在谋求掌控制定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与安全规则机制的主导权。日后,美国将通过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以及国际组织等双边和多边方式,宣传与推进美国全球互联网战略,设置有关国际互联网发展、治理、自由与安全的全球议题,掌握全球互联网发展与安全标准及规制的主导权。

然而,美国在约束他国的同时,自己却制定双重标准。斯诺登透露了“棱镜”计划中有关美国针对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从事网络间谍活动的细节,并称他掌握上述指控的证据。香港《南华早报》6月22日晚在其网站上消息称,斯诺登表示,美国国家安全局曾入侵中国电讯公司以获取手机短信信息,并持续攻击清华大学的主干网络以及电讯公司Pacnet香港总部的计算机,该公司拥有区内最庞大的海底光纤电缆网络。斯诺登曝光了美国的“棱镜”计划,美国无法自圆其说,便以“反恐”的名义欺骗世人。既然是“反恐”,为何不联手中国共同打击恐怖势力,何以偷偷摸摸?

美国在牢牢控制国际互联网的前提下,在全球推行网络自由、反对网络审查,这有利于西方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通过网络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有利于保持和强化西方的网络霸权地位,维护和拓展西方国家的利益。

网络规划的定义篇(11)

近年来,电力通信网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业务种类也逐渐增加,以往的网络管理方式很难满足发展需求,如何管理和规划电力通信网,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面临挑战

电力通信网的网络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可系统分为以下四点:网管系统的质量、互操作性以及可持续性,以及网管技术的融合[1]。(1)可持续性。在建设和发展电力通信网的过程中,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扩大网络的容量和规模,业务需求逐渐增加,这就对网络的灵活性、安全性以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网管系统应该注重网络建设的可持续性。(2)互操作性。电力系统建设一般采用不同厂家的网管系统和通信设备,因为没有统一标准的网管以及通信设备接口,所以网络管理系统中的设备只能按各自设备厂家的接口连接,当升级通信设备时,各厂家的接口也会随之变化,就会严重影响网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3)管理技术融合。网络管理涉众多的技术类型,涉及范围大,例如:人机界面以及数据库技术等,还有很多网络管理技术,主要的网管技术有面向数据网和计算机网的SNMP、面向网络互连的OSI、面向电信级的TMN、面向系统互连的CORBA、面向分布处理的ODP、还有WEB、JAVA等。所以,网络管理要考虑多种管理技术的融合。(4)网管质量。随着网络管理的功能逐渐完善和发展,网管的质量也需要随之提高,例如:客户需要动态定义网管故障级别,也就是不在开发和运行系统之前定义故障级别,而是网管用户使用后按需进行自动、动态的定义。

二、TMN体系结构

网管系统TMN时通过一个具有统一接口标准的体系结构,将电信设备与操作系统互连,形成一个标准化、自动化的网络管理体系。TMN的体系结构包括三个方面:信息结构、功能结构以及物理结构。(1)物理结构。物理结构是用来描述物理接口及实体的结构类型。物理实体是其基本的结构单元,主要包括:MD协调设备、WS工作站、QA适配器、NE网络单元以及OS运行系统等。物理实体对应着特定的功能实体。(2)功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用来描述功能分布的,功能块是其结构基础。TMN有五种功能块:MF协调功能、WSF工作站功能、QAF适配功能、NEF网络单元功能以及OSF运行系统功能。①OSF运行系统。运行系统功能主要是处理管理通信信息,控制、协调或监视各通信管理任务的完成。OSF分为网元管理层、网络层、服务层以及商务层。②NEF网络单元。主要是实现通信设备的功能、为通信设备以及网管系统提供接口。③QAF适配。QAF可以提供非TMN管理实体间的互联接口,TMN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统一管理全网系统,QAF可以为非TMN接口的设备之间提供接口适配。④WSF工作站。工作站功能主要是一种为信息管理用户提供TMN信息解释的手段。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用户编辑输入、屏幕数据维护、TNN接入、支持分页、窗口、屏幕和菜单、确认和格式化输出、确认和识别输入、安全登录和接入终端等。⑤MF协调。TMN的Q3接口属于管理接口。但是很多设备没有Q3接口,只有QX接口。MF就是实现QX和Q3之间的转化,从而实现OSF。(3)信息结构。信息结构是基于目标的,可以描述各功能块信息管理特性,主要结构基础是通信模型、组织模型、信息模型以及管理层模型。

三、网络管理和规划的原则

电力通信网建设中,网管系统、标准以及技术支持的选择都应遵守相关原则,从电力通信网络管理和规划的实际出发,满足网络发展的需求。网络管理的设计和规划要向功能多样化、标准化以及网络化方向发展[2]。

(1)网络化。网络化主要包括三点:第一,网管系统相互兼容;第二,各网管系统的独立性;第三,网络分成:网元管理层、网络管理层、网络服务层。(2)标准化。第一,统一标准的建立,直线不同厂家接口兼容;第二,数据库面向对象模式,电力管理动态化。(3)多样化。网络管理具有多样化的功能: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资源管理、拓扑管理、安全维护以及账目管理等功能。

四、网络管理及规划的注意事项

网络管理及规划要与网络的发展相协调,一切联系实际,从而保障网络管理的成熟性和实用性。网络管理要基于模块化,采用规划统一、实施分期、适当提取的设计原则,选取最佳的网络管理方案。

公文、讲稿、总结怎么写?

专家解答,全程指导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