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3 17:21:13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1)

Abstract: For an enterprise, in order to build, develop, and be competitive at the same enterpri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the coordination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o keep the enterprise team stabilit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harmony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a necessary condition, is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reate the enterprise cohesion, centripetal for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work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work i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ositive function,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political work advice.

Key words: enterprise; political work;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政工工作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1.1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方面。生产经营工作是每个企业要面临着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也是作为一个企业发展的前提之一。作为一个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除了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充裕的原辅材料等物质条件之外,对企业中的员工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这一点也正是由于人在生产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企业干部职工的素质、经验、水平直接决定着生产工作的有效程度。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在构成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人是其中最活跃因素。就企业中的政工工作而言,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加强与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认识水平,通过相关业务素质与基本能力的介绍,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员工们的生产积极性,也能够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与工作之中。

1.2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从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而言,要想保证企业的内部管理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保证企业内部保持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使企业员工能够认可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使整个企业能够实现认识、目标上的一致,企业才能够有凝聚力、战斗力,职工才有积极。此外,在对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还应该要求政工工作必须要深入到基层中去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基层员工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及时地将员工们的需求与建议反馈给企业的管理层,使管理层在决策的制作过程中能够兼顾到这些员工们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当企业的发展目标与战略决策制定出来以后,还应该通过政工工作及时地向企业内的所有员人都能够参与到企业发展的工作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职工与企业协调发展。

2、政工工作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2.1政工工作可以为企业树立先进的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一个企业前进的方向,理念先进则企业进步,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理念落后则企业瘫痪,很难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理念问题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必须要重视的问题。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自己的发展理念了,并且试图为自己制定合理的发展理念,先进的理念是一个企业进步的灵魂,是一个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企业的梦想。它可以让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脱颖而出,游刃有余。指挥着一个企业向指定目标前进。如果企业没有先进的发展理念,就失去了前进的生机与活力。同样也失去发展的方向。而思想政治工作恰恰可以为企业提供理念上的指导。对于企业的发展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回答企业如何发展,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发现社会中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理念,并且善于将先进思想和先进理念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发展理念,这种发展理念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能真正的为企业提供思想上的困惑,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指引企业不断前进。而不是东施效颦,照抄照搬,让企业觉得这种理念就是一个框架,没有实际意义。对于企业来说,发展理念需要量身定做,才是具有企业特色的理念,才能在同行中显示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可见,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

2.2政工工作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发展,参与市场竞争,在同类企业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具有凝聚力,企业上下,大家齐心协力谋发展才能把企业建设好。只有大家都从企业的发展着想,不贪图一己私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众人拾柴火焰高,企业自然发展好。企业的凝聚力就要靠政工工作来发挥作用。要想让一个企业具有凝聚力,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好,这个企业能不能让大家充满信心的去工作,这对于员工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员工们能够和企业的领导者同心协力,形成默契,才能形成上下一心的和谐局面。同时要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给大家发展目标,让大家热爱这份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充满激情,充满动力。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决策,并参与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让大家知道,企业发展的目的是让大家生活的更好。企业是大家的,大家的命运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员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在企业达到一个发展目标以后要给员工提高相应的待遇。让大家觉得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自然有了主人翁意识。这样大家才能从思想上对企业心存感激,把企业当作自己的依靠,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见政工工作就是对企业员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让大家在思想上统一认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这关乎企业的未来发展,所以,政工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2.3政工工作可以为企业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一个企业要发展,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的优秀文化可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和学习,让他们具有奋发向上的动力,同时也给企业营造一种品牌效应,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政工工作可以让员工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适应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综合条件的变化,构建自我完善的企业文化;政工工作还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在工作中产生共鸣,树立科学的理念,营造知识共享、文化共享、资源共享的良好氛围,形成共同的事业观,确立甘愿为企业发展努力付出的责任感,构建自我超越的企业文化;政工工作可以让企业明确目标,并为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实践和升华,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推动企业的发展,构建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

3、做好企业政工工作的建议

3.1坚持党的思想领导,是国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是国有企业全面协调的发展,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各级党员的健康发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要针对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实在在的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发挥保障作用,变无利为有利。

3.2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建立“大政工”模式。要结合现代企业制度,重新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跳出认识误区,跳出“自我循环”的怪圈,要充分认识理解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政治基础。要保证企业发展,就必须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体优势,建立“大政工”模式,形成全方位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2)

一、徐州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一)中小企业数增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徐州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50户,其中大型企业18户,中小型企业2632户,中小企业总数占全市规模上工业的比重为99.3%。目前已形成了板材家具、生物医药、食品饮料、能源、纺织服装、钢铁深加工、铝制品深加工和以工程机械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等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聚集了1883家中小企业,是徐州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全市规模工业的中小企业实现产值5505.83亿元,同比增长51.2%;实现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79.6%,比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

(二)中小企业效益总体水平较好,但营利能力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徐州市中小型工业企业是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产业层次低,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不高。2011年,规模工业的中小企业实现利润481.86亿元,同比增长63.2%,从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润看,2011年为8.8元,比规模工业少0.39元。

(三)中小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

2011年,全市规模工业的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为53.46万人,人数占规模工业的75.7%。从行业看:木材加工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四个行业吸纳人员最多,从业人员为22.1万人,占中小企业的41.3%;从经济类型看,民营企业从业人员最多,从业人员为46万人,占中小企业的86%;其次是股份制企业为35万人,占中小企业的65.5%。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笔者通过和组织座谈会、电话访问、实地观察等方式,对徐州辖区内部分中小型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在当前经济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徐州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遭遇“盈利空间缩小”、“产能过剩”、“资金紧张”和“招工难”等困境。

(一)成本上升导致盈利空间缩小

在调查中,企业经营者对当前企业面临的最主要困难选择比重最高的三项依次是:“人工成本上升”(80.5%)、“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51.2%)和“社保、税费负担过重”(50.3%),其中,选择“社保、税费负担过重”的比2011年的同一调查提高了7个百分点。受到成本大幅上升的影响,企业的盈利空间缩小,目前盈利“低于正常”的企业占61.7%,比2011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

在企业人工成本和物料采购价格的变化方面,调查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2012年一季度人工成本“上升”的企业占89.4%,“持平”的占8.4%,“下降”的占2.3%。同时,企业经营者预计二季度人工成本上升的压力依然较大,预计二季度人工成本比一季度“上升”的企业占54%,预计“下降”的只占2%。关于物料采购价格,一季度物料采购价格“上升”的企业占58%,“下降”的占11.7%。

(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较严重

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基础建设投资紧缩,制造业市场疲软,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占14.4%,“有些过剩”的占43.8%,“正常”的占32.9%,“有些不足”或“严重不足”的仅占8.9%。纺织、造纸、化纤、金属制品、板材生产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产能“严重过剩”。据徐州宏伟木业反映,受技术研发能力限制和新减排政策实施的影响,工人人数比去年增加,但生产量同比未大幅增长,企业产成品存货增加,开工率仅为30%。在当前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型企业尚且要勒紧腰带,中小型企业就更显得捉襟见肘。

(三)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依然突出

本次调查了解到徐州企业的资金来源,近八成(79.6%)的企业经营者选择“自有资金(利润留成)”排在第一位,其他依次是:“银行贷款”(60.3%)、“民间借贷”(20.1%)、“上市融资”(0.9%)和“发债”(0.2%)。其中,中小型企业选择“民间借贷”的比重相对较高。

目前企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利润留成,但由于一季度企业盈利的下滑,因此目前企业资金紧张状况依然突出。调查发现,目前资金“紧张”的企业占49.7%,资金“宽裕”的仅占6%;资金“紧张”的比“宽裕”的多43.7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1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相对更加严重。

(四)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仍然较大

调研的企业反映去年企业职工工资普遍上涨10%以上,并且预计今年仍有较大涨幅。在调查中经营者认为2012年二季度企业招工“有一定困难”或“有较大困难”,与2011年一季度和四季度相比变化不大。

当问及“企业出现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时,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最高的两项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和“物价上升过快,导致求职者生活成本增加,预期收益下降”,分别为66.4%和53.7%,明显高于其他选项,也高于2011年四季度的调查结果。其他选择比重较高的还有:“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招工岗位技术要求高”、“薪酬待遇低,缺乏竞争力”。

当调查问及“贵企业希望国家或政府在企业招工用工方面提供哪些政策支持”时,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最高的两项是“降税或帮助企业降低生产运营成本”(69.3%)和“稳定物价,降低生活成本,增加企业所在地生活消费成本吸引力”(57.8%);其他依次是:“政府组织培训,提升劳务工技能”、“多提供求职信息/招聘平台/沟通渠道”、“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提升企业所在地吸引力”和“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升区域内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能力”。

(五)多头管理,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对企业行使管理职能的机构有发改委、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工商管理局、科技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商联等,导致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降低了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从面上看,实施工业倍增战略,“大项目推进”、“招大引强”,已经被全市各级领导摆上“头版头条”,全力以赴。“一切为了大项目,为了大项目的一切”,不只是口号也是当前经济工作的真实写照。相比之下,对于成长性好、个体规模较小,但总体上对就业、税收关系甚大的中小企业,重视程度、资源投入明显不够。在对待大项目推进与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存在“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的偏颇,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六)信用度差影响企业信誉

信用状况差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财务帐证不健全,信用等级低。二是企业信誉差,资信状况堪忧。一些小企业甚至出现资不抵债后,企业主一走了之,逃废债务情况。三是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个别企业以模仿他人产品作为谋利的主要手段,假冒伪劣产品时有发现,有的以质量低劣的产品损害消费者。四是偷税、漏税、逃税等行为时有发生。

三、建议措施

(一)加强信贷结构调整,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金配置

各银行机构要认真落实并完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明确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支持专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对符合有关条件的小企业贷款进行专项考核,提高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支持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通过财政税收政策有效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在激励。督促各类银行切实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明确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比例和增速要求,并加强统计和最终用户监测,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清理银行不合理收费和保证金存款要求。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改进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强化银行特别是大中型银行的社会责任。

(二)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管理制度,使规范的民间借贷“阳光化”,积极引导更多的民间借贷资金合规投向实体经济

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要遵循市场原则,减少行政干预,降低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大力整顿金融秩序,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妥善处理企业之间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防止风险扩散蔓延,防范区域性风险。对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要妥善处置。坚决打击违法犯罪金融活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疏堵并举,趋利避害,在有效防范民间借贷的潜在风险的前提下,发挥好民间借贷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合理设计税费优惠政策,完善税制结构

目前由于税收都是一刀切,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能得到税收优惠,很多小企业偷税漏税。减税政策主要涉及增值税和营业税已惠及了大部分的企业,针对徐州丰县小规模的电瓶车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消费税是这些企业比较重的税种,有些企业甚至将盈利的80%用于交税,考虑到摩托车和电瓶车主要销往农村市场,避免税负转移。因此笔者建议在总体减税的基础上再进行结构性减税,结构性减税有的行业要增加,有的行业要降低,有的行业还保持不变。

(四)当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时可适时下调其核定税率或定额

不少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备的账册体系,税务部门难以对其实行查账征收,往往实行核定征收,将实际销售收入按预先核定的应税所得率计算缴纳所得税,如果连销售收入都搞不清楚,就干脆采用直接核定所得税额的定额征收方式,比如集贸市场往往按柜台的台账数定额收税。针对不同时期经济情况,可以适时调整核定税额,让更多中小企业能顺利过冬。

(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中小企业没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厚的待遇,难以吸引人才,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是外因。因此,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首先得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必须确立正确的求才、用才、留才机制及合理的人才流动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中小企业的发展中来;其次,通过科学评估来合理配置人才和建立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挖掘其才能,发挥其潜力。解决好人才的发展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促进人才成长的有效手段。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强调人是有理想、有抱负、有感情的,人性理论的发展则证明人是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的复杂混合体,因而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要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建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杨林,彭彦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2010(11).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3)

前文已述,由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重经营,轻成本”的思想意识依旧在我国施工企业中广泛存在,这与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并不相符,亚需转变。在成本管理意识严重缺乏之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更多的施工企业管理者更关心如何才能寻找到更加低廉的人力劳动与工程物资。殊不知,仅是简单的打压成本价格并不等同于有效的成本管理,甚至有可能会影响施工质量,最终反而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另外,由于成本管控意识的缺乏,使得施工企业缺少对施工项目投标前的成本分析,极有可能导致企业即使中标却因成本过低而亏损,扭曲了中标带给企业的意义。

(二)成本核算与管理机制不完善成本控制能力较差

由于施工企业建筑周期长,占用资金数额大,使其成本核算与管理不同于一般企业。因此,施工企业无法仅简单设置一套成本核算与管理体系,也无法对成本支出从企业整体的角度进行简单核算与管理。施工企业的产品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遍布地域广泛,成本核算与管理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即使施工企业具备相对完善的成本管控机制,但是由于建筑项目的分散、进度不一、要求不一,使得成本管控机制无法有效应用于每一个具体的施工项目。因此,我国施工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能力普遍较差,市场竞争力也因此较弱。

(三)成本与收入的发生时间难以判定配比存在困难

上文已述,我国施工企业的产品特点遍布地域广泛、占用资金数额大、施工进度不一、要求不一,而且通常难以在一个会计期内完成。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成本支出需要与收入两相配比。结合权责发生制原则,施工企业的成本与工程收入需要依据具体会计年度内的完工进度分别确定。但是,由于建筑项目周期长,施工具有连续性,时点价值难以判定。因此,施工企业在会计年度截止时对收入与成本的划分与计算存在一定难度。同时,也给人为调节收支提供了方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四)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人员成本管控责任感不强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施工企业的自身特点,使我国当前的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人员依然受到较多传统财务机制的影响,对成本管控的责任感不强。

二、针对我国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未来发展建议

(一)明确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关键点强化材料管理

在施工企业的成本构成中,材料成本极为重要,大概在总成本约占50%700/0因此,从比例上可以说,材料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一项关键点。对此,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在具体的建筑项目施工前,应严格依据工程图纸申购工程物资。而且,在具体物资的采购前期,施工企业应委派专员对材料价格进行市场调研。如果是大宗物资的采购,可以采取“招标采购“的形式,以保证物资采购的公开性、公平性,以及真实性。除此之外,对于具体负责物资采购的岗位和人员应严加管控,建立健全相关岗位的责任制。物资领用时,领用人员应严格依据图纸,在标准范围内按额度领取。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结束之后,财务人员要编制工程超支(节约)分析表,以加强未来的成本核算管理。

(二)做好前期成本预测与分析工作为成本管控打好基础

成本核算管理的具体状况与科学而准确的成本预测直接相关。因此,施工企业在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过程中,还应做好前期成本预测与分析工作,打好成本管控的基础。前期预测与分析成本的目的是为了根据施工企业的特点编制成本计划、制定目标成本,从而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另外,由于施工企业成本构成复杂、占用资金数额多、工程跨越地域广泛、难以在一个会计期内完成,而且外部环境具有不确定性。由于种种特点,施工企业与其在事后仔细分析成本构成与比例,不如前期做好预测工作,对成本实际支出及时跟进,做好成本的动态管理。

(三)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前与建设期内要合理安排各项支出

由于施工企业大多数建筑工程都难以在一个会计期内完成,因此在工程正式投入建设之前,施工企业应对每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时期进行计划制定。除了要明确每一工程项目在每一个会计期内的进度之外,对劳务成本等各项支出也要计算明确,为具体的资金拨付做准备。在工程建设期内,对不合理的支出项目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在人员安排上,可以实行“班长派工”制,上岗人数以及具体的用工安排由班长负责,以合理控制劳务成本。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4)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12902

当今社会,企业很多问题发生在一线和现场,问题通常能够解决,但没有人愿意主动解决。由于缺少相应的沟通、反馈、激励机制,基层员工往往对不属于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而负责顶层设计的管理者有时虽然显现出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和热情,但需要通过深入调研等方式才能了解到问题的来龙去脉,且其提出的解决方案还不一定符合实际。基层员工与管理者间缺少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相互牵绊、团结一致的共同点,员工漠不关心的态度和管理中不够高效直接的效率影响了企业凝聚力的效果,制约着企业的深远发展。尤其在当前市场竞争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为企业提出有益的建议,并通过形成建议工作机制逐步构建起企业内部常态化的持续改进完善管理体系,让管理者与员工共同致力于发现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合力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对谋求发展的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1 建议与建议工作机制的界定

(1)建议的定义。建议是指企业员工在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要求的前提下,为企业提出的、有利于企业改进问题的意见。

(2)建议的范围。它可以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但如果从能有效推动企业发展和更符合管理者关注的角度考虑,建议内容应该更着眼于经营管理的重点领域,如在企业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员工对改进流程、方式方法提出的措施和意见。

(3)建议的特点。建议的目的除了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因此应具有先进性、可行性、效益性的特点。

(4)建议的工作机制。围绕员工建议,建立相应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规则,使建议从提出到采纳落实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和有效运转,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 形成建议工作机制的必要性

(1)员工建议是企业实现优化调整的一种方式。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所做出的战略决策调整,更多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调整,既没有充分发挥出员工主人翁的积极性和作用,也没有发挥出员工贴近一线和问题本质的优势。同时员工也有帮助企业改善的愿望。经常能看到一些员工借助于企业内部刊物,以读者来信等形式向管理者反映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建议,这说明很多企业的员工关心着企业的发展,愿意为企业经营管理出谋划策,奉献智慧。而且通过员工建议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可有效促进企业实现“自下而上”优化调整。因此,这种现状为企业形成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提供了孕育的温床。

(2)员工建议对解决企业问题具有更直接的改善效果。正如前面所提,企业很多问题发生在一线和现场,有些甚至就是员工身边的事、手边活,因此很多基层员工就是遇到问题的当事人或看到问题的见证者,他们比上级管理者更清楚的来龙去脉,也更熟悉问题的发生的缘由,应该说对如何解决问题更有发言权。而管理者缺少贴近一线的优势,只能通过调研、检查等方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方案,一来增加了管理成本,二来所提意见未必能切中问题要害。因此,倡导员工积极立足岗位和现场发现问题,并以建议的方式结合问题核心提出解决措施,再由管理者实施员工建议推动问题解决,可使问题解决起来更直接、更有效。

(3)建议工作机制有助于推动企业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很多企业为了改进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也曾开展过一些“金点子”、“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合理化建议”等建议征集活动,这些活动虽然也益处多多,但活动往往属于临时性或短期工作安排,受活动时间限制,改进效果属于一种短期行为,难以长久。且活动更关注建议内容和反映的问题,对建议实施重视不够,缺少对问题解决的有效引导和措施推动。而建立建议工作机制的目的在于,将建议工作融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使其成为常态化管理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持续的推动力,促进建议工作在企业持续、深入开展,同时通过将提建议与实施建议同等重视起来,有效推动企业各类问题的解决,从而进一步帮助企业完善、巩固和提升各方面的运行管理机制。

(4)建议工作机制有利于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统一,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员工积极性为企业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实际上是员工作为企业一员的主人翁意识的最好体现。且员工将建议提出的过程,也是向企业管理者展现个人聪明才智和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而管理者通过采纳员工建议,及时实施建议并对员工进行奖励,则直接搭建了上级管理者与基层员工有效沟通的平台,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员工意见的尊重和重视,能够不断激励员工焕发出关心企业发展、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 形成建议工作机制的措施与方法

(1)建立清晰的工作流程。要让员工的建议变成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并最终落到实处,应该为建议设计从提出到采纳的清晰工作流程,重点应该包括六个关键环节:一是建议提交。员工可以以个人名义或联名的方式,按照企业规定格式向归口管理部门提交书面建议。二是建议受理。归口管理部门收到建议后对建议进行登记编号,并对建议内容是否符合建议要求进行审核,对拟采纳建议纳入评审范围,对不属于建议范围或不能采纳建议予以退回。三是建议评审。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由企业专业部门人员或相关部门人员构成的评审小组,对受理的建议依据应用范围、完整程度、创新性等要素进行评分,确定对建议内容的奖励等级,给予建议人奖励。四是建议实施。归口管理部门对受理建议,尤其是拟奖励建议,进行实施立项,转交相关责任部门予以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实施进度进行跟踪催办。五是建议实施后效益认定。指归口管理部门组织评审小组和财务部门对建议实施后在一定时期范围内产生的效果,依据作用范围、作用时效、改善程度等要素进行评估,确定对建议实施效果的奖励等级,给予建议人和建议实施人员奖励。六是建议奖励。指企业依据对建议内容的奖励等级和对建议实施效果的奖励等级的认定,由相关部门将奖金兑现给建议人和建议实施人员。

(2)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员工提出的建议交给谁、谁先看、谁来评价、谁来奖励,关系到流程的顺畅流转,应在企业内部明确相应管理机构与职能职责,为建议工作机制的形成提供组织保障。一是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职能职责。具体负责制定建议工作机制相关规则、受理员工建议、组织建议评审和建议实施效益认定、协调推动建议实施等日常管理工作。二是明确相关部门职能职责。如财务部门具体负责对建议实施的效益认定,相关部门负责建议奖金的拨付兑现。三是组建评审小组,明确评审小组的职能职责。成立由相关专业人员或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负责对受理建议的评审和建议实施的效益认定。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5)

一、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发展现状

(一)重组整合以来整体发展情况

1998年,中国石油工程技术业务首次实施重组整合,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武装起来的工程技术服务队伍,通过不断的磨合和探索,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经营管控模式,整体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经营盈利水平逐年提高,走出了分离分立初期整体亏损局面,踏上了良性发展轨道。2007年底开始,集团公司按照“两级行政、三级业务”的管理架构,再次推动工程技术专业化重组和业务整合,使走出首次重组困局的工程技术企业,再次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部分企业甚至背负了巨额亏损,例如第一家实施重组的西部钻探,亏损最多时竞高达21亿元。面对再次重组带来的艰难困局,工程技术企业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整体部署,拓市场、抓管控、强管理、重创新,大力推进质量效益发展,亏损局面得到扭转,2015年七家工程技术企业实现收入900多亿元、利润30多亿元,盈利水平逐年提高。

(二)工程技术企业稳健发展面临的形势

经过2008年重组初期的阵痛,以及2009年金融危机的洗礼,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通过抓管理、强基础、提效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要推进工程技术企业实现可持续稳健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油价持续低位震荡,稳健发展形势严峻。2014年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下行和页岩气开发革命,石油供需平衡被打破,油气行业进入不景气周期,呈现出低价格、低回报特点。受此影响,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普遍压缩,工作量大幅减少,工程队伍过剩,供求关系失衡,服务价格降低,工程技术服务进入量价齐跌的窘境。2.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稳健发展压力空前。国家深入推进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宽油气上游市场准入,放开竞争性业务。工程技术企业面临:高端业务受到国际油服公司挑战,低端传统市场受到民营油服强力冲击,油气公司未划转同业技术服务竞争,以及装备制造商通过延伸服务链不断挤占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等“四重压力”。同时,互联网、云计算逐步扩展到勘探开发领域,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和产业优势重塑,技术创新驱动颠覆性技术变革,新能源快速发展,对传统油气业务和服务模式产生剧烈冲击。3.经济社会环境复杂,稳健发展矛盾突出。一是世界石油资源开发的热点地区,其地缘政治问题突出,企业安保、资金、运营风险加大。二是国家新“两法”颁布实施,政府对安全监管、环境保护更加严格,追责更加严厉,企业面临技术、规范、标准、成本等多方面难题。三是国家新出台的天然气价改方案,销售价格下浮与国际油价倒挂,天然气产能建设投资持续压缩,合作开发利润空间缩小。

二、影响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稳健发展的因素

推进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实现稳健发展,既要勇于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和政策环境,更应重视企业内部自身存在的不足。

(一)历史遗留包袱沉重

经过两次分离分立、改革重组,工程技术企业积累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一是人员队伍呈现结构性富余,人工成本高。首次重组后,由于缺少系统性长远规划,企业普遍采取“投资规模拉动增长”的发展模式,造成队伍结构不合理、用工数量庞大、人工成本持续攀高。近年来,虽然通过采取严控队伍规模,实施“三控一规范”、劳务外包、“出五进一”等措施,队伍规模、用工数量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分流、退出渠道,用工老龄化、结构性富余矛盾突出,二、三线人员比例依然较大。二是装备更新欠账较多,老化严重、竞争力不强。工程技术企业装备经过几轮更新改造,装备结构有了一定改善,但本身装备数量庞大以及历史欠账太多,加上严格的投资回报率考核,装备更新速度慢,高端装备不足,不仅市场创效能力低下,也加大了施工安全风险。三是工程技术企业还承担着安保、维稳、防恐以及矿区服务等社会负担。历史包袱、社会负担一时难以得到减轻和消除,既给当前企业发展造成困难,也使得工程技术企业在低成本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和被动局面。

(二)重组改革不够彻底

纵观两次重大工程技术业务重组改革,主要停留在机构拆分合并方面,重组改革不够彻底,使得工程技术企业之间(如测井、物探等),与油公司之间(如井下试油、油建、工程技术研究等),存在市场和业务交叉重叠、相互竞争的情况,致使资源协调难度大,无法发挥协同效应,造成重复投资建设、生产成本抬高、发展效率降低、整体效益较差,损害了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此外,海外工程技术业务方面,在集团公司统一协调下,虽然实施了区域市场划分,但由于各钻探企业经营指标的驱使,仍然没有彻底杜绝内部相互竞争,1+1<2,没有充分发挥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品牌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品牌市场竞争力。

(三)体制机制不够灵活

按照“两级行政、一级业务”管理架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用工、投资、财务、科研、薪酬等重要权力依然集中在集团公司总部,计划经济的传统管控机制和思维模式没有打破。因此,面对多元多变的复杂市场环境冲击,表现出响应速度慢、应对能力差等问题。

(四)科研创新能力不足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是由工程技术创新突破引发的,石油行业未来的发展也必将由工程技术创新驱动。近年来,虽然中国石油工程技术企业加大了科研投入,但由于科研资源相对分散,无法形成合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攻关仍然以“跟随、模仿”为主,且技术研发同质化、批量化现象严重。比如垂直钻井系统、旋转地质导向系统等等,集团内部至少有3家单位在分别研究开发。而在国外,国际油服企业以基础技术理论研究为主,应用技术研究为辅,从而能够始终保持技术领先,比如斯伦贝谢,80%的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只有20%的人员从事应用技术研究。这就是国外油服企业领先于我们的重要原因。

(五)市场定位不够清晰

工程技术企业作为集团公司发展的主营业务,内部市场主体地位并不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市场管控和协调机制,“一对一”关联交易市场机制正逐步被打破,工程技术企业既要面对内部的无序竞争,又要面对民营油服、国际油服、新兴油服在高、中、低端全方位竞争,不仅使背负沉重历史包袱的工程技术企业“腹背受敌”,集团公司整体利益也受到影响。同时,工程技术企业既要承担“服务保障”责任,又要在大力推进“市场化”的引导下完成经营指标,一方面,如果服务保障角色扮演不好,集团公司一体化优势就难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如果市场竞争角色认识不到位,企业效益就会受到影响,让工程技术企业陷入两难境地。此外,在大力实施低成本战略指导下,一方面受百万吨产能建设投资不足、油气收获率不高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油田公司对“低成本”存在一定误读,将“低价格”等同于“低成本”,不断降低服务价格,部分地区的降价幅度甚至超过了50%以上,使本身处于盈亏平衡水平的内部市场价格失衡。

三、推动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稳健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工程技术业务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油气主营业务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要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就必须首先打造出一流的工程技术服务队伍。

(一)明确企业发展定位,持续深化业务重组

1.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坚定“技术+管理型”发展定位,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坚持发展市场化、技术特优化、业务高端化、人员精干化、资产轻量化、管理专业化等“六化战略”举措,破解低油价、市场化形势下,制约发展的瓶颈难题。2.建议持续深化业务重组改革,对工程技术服务业务进行系统梳理。在国内市场,应进一步优化整合工程技术板块内部业务,并根据区域分布情况,重新划分市场,发挥保障优势,杜绝内部相互竞争。按照做精做专的原则,要加快“划转”油公司重组时保留的重合业务,减少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杜绝内部同业竞争。在海外市场,考虑成立国际钻探工程公司,整合优势资源,形成统一品牌,消除分散出击、互相拆台竞争的弊端,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使国际业务真正成为工程技术服务板块“出经验、创品牌、高收益”的高端业务。3.建议借鉴中海油、中石化改革经验,按照运营主体明确,权责统一原则,简政放权,强化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权能,并抓住十以来深化体制改革机遇,适时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程技术服务股份公司,择机挂牌上市。

(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1.着力推进运行机制改革,注重增量与效益,优化管理职能,内部工程技术企业绝对分割的运行管控模式应逐步被打破,在条条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块块整合改革,建立区域运行协调机构,避免队伍“大游行”、装备长距离动迁,构建资源配置协调、运行顺畅、管控有力、富有效率的管理运行机制。2.着力投资运营机制改革,下放投资决策权,让钻探企业根据市场和经营情况灵活决策,把握住市场竞争的主动权。3.着力经营体制改革,下放经营自,让企业有更多的经营决策权,以更好适应市场变化。4.着力推进人力资源改革,加强用工总量分类定向调控,推进非主营业务和主营业务中非核心业务劳务外包,探索富余人员分流退出政策,形成用工总量控制长效机制;通过宏观调控、内部流动和配套政策,充实一线、控制二线、压缩三线,壮大专业技术队伍,稳定操作技能队伍,精干经营管理队伍;继续推进三级机构优化整合,“关停并转”低效无效业务,优化生产组织形式,实施“五定”措施,建立超编超职数预警机制,确保岗位全面精准受控,从而构建能进能出、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用工机制。5.着力推进绩效体系改革,注重双向激励,量化考核指标,积极构建奖罚并重、公平有序、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

(三)创新科技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1.实施严格的攻关课题市场竞争机制,用市场机制选择优秀的科研团队,开展技术研究攻关,并采取合同制形式,量化攻关内容、性能指标等考核标准,严格开展试验应用后评价工作,加快创新技术、工程利器打造进度,构建基础研究与推广应用并重,贴近油气、特色突出、高端领先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2.建议探索建立板块内部研究机构双重管理模式或重组研究机构,避免重复开发、重复研究,形成科技创新合力。3.应统一国际先进技术引进渠道,加强与国际油服企业开放合作,采取“市场换技术”策略,缩短新技术、新利器开发周期。4.以激发技术创新活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重点,扎实推进科研人才“双序列”改革,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创新型人才队伍。5.技术创新方面,重点要加大互联网、云计算与创新技术的融合,加速发展深层超深层安全高效钻完井关键技术与工具,以及低渗透、非常规油气藏高效储层改造技术和装备;着力发展钻井废弃物、压裂返排液处理及回收利用技术,延伸技术服务产业链。

(四)规范内部市场机制,理顺定额价格体系

1.从维护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整体利益出发,建立有效的内部市场管控机制,明确关联交易存续企业区域主体、市场主导地位,规范内部企业竞争行为,杜绝内部无序竞争;必须大力压缩民营队伍资质数量,严格国际油服和新兴油服企业市场准入,减轻市场冲击压力。2.规范内部市场的同时,工程技术企业应眼睛向外,深挖潜力,坚持市场化竞争方向不动摇,由油田市场为主向油田市场、社会市场兼顾转变,积极参与社会市场竞争,靠理念、靠技术、靠质量、靠服务、靠沟通赢得业务信赖,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大力开展一体化技术总包服务,不断拓宽增收渠道。3.围绕做强做优井筒工程技术服务,注重延伸业务领域,由钻探业务为主向钻探业务、油气合作、技术服务等多元业务并举转变,发展优势业务,积极延伸配套业务,大力拓展潜在业务,培育发展新动能。此外,在内部价格体系方面,应从集团公司层面及时准确传导价格信息,客观揭示油公司、工程技术企业的价格空间和价值贡献,通过油田百万吨产能建设投资成本写实,确定统一的定额标准体系。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6)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坚持以党的十精神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员工摆在第一的位置,强调员工的主体地位,对自己的员工负责,坚持内涵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员工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优化工作环境,共享发展成果,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忠诚和服 务于企业,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为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从而赢得用户的忠诚和支持,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和凝聚力,在激烈的市场市场竞争中永远勇立潮头,立于不败之地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尊重人,融洽人际关系。一是从尊重职工的立场出发,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注重激励职工自我成长内在潜能,引导职工自己去思考问题、明辨是 非,让职工在自我成长中体验自我完善,提升全面素养与人生境界。二是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善意的批评,不歪曲事实,不偏 听偏信,不打击报复,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正确处理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关心他人生活、安全和健康,关心他人的成长和进步,建立 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营造 “平等的、宽松的、和谐”的氛围。三是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依法参与企业管理的民利,发挥员工在决策中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坚持把关系企业发展的重大 决策和涉及员工收入分配、职业安全健康、劳动保护、教育培训等切身利益的问题,纳入职代会议题进行审议。对涉及到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问题交员工 充分讨论,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减少失误,使员工切实体验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把领导的决策变为自觉的行动,积极地搞好生产经营,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四是善于发现员工优长,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让其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华。

第二,善待人,创造良好条件。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要善待员工,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千方百计地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千方百计 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千方百计地发挥员工的潜能,千方百计地帮助员工增强生存和发展能力,为职工创造一个优美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 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安全责任感,实现管理由被动向主动、互动转变,赢得员工倾情奉献的良好局面。二是在鼓励和帮助员工实现自身价值、奉献企业的同时,也要 切实考虑他们物质上、精神上、感情上、生活上的需要,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薪酬和福利、提供增长才干的机会,帮助和促进员工人个发 展。三是开展丰富多彩、高雅健康、寓教于乐的文化误乐活动,引导每位员工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缓解职工心理压力,调整职工不良心态,使职工愉快地上岗,从而激发员工报效企业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真正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把工作当做人生的理想和事业的追求,产生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不断追求卓越,不断挑战极限,推动企业实现永续经营、持续发展。

第三,关心人,营造和谐氛围。一是大力培育共同理想,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实现员工价值、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做到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让企业真正成为职工的家。二是将“全心全意服务员工,全心全意依靠员工”融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细节,把企业发展建立在员工全面发展的基 础上,真心实意地关爱员工、真心实意地服务员工、真心实意地学习员工、真心实意地接受员工的影响,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把员工的满意看作员工工作态 度的“晴雨表”,深入职工群众之中,开展谈心交心活动,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理解员工的处境,个性和爱好,发现企业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四是大力宣传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付出的员工所作出的努力,对一些员工的缺点和思想问题也应充分理 解。同时要切实帮助企业职工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把对思想的关心和物质利益的关怀结合起来,从而把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企业发展上来。五是大力倡导 “学习光荣、学习有用、学习实惠”和“学技术风光、学技术吃香”的学习理念、“自主管理、自我超越”和“快乐学习、舒心工作”的工作理念、“感恩、善念、 包容、快乐”的做人理念,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强化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的提升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创造比、学、赶、追的良性竞争环境,使每名员工都能有良好思想道德素养,掌握岗位业务知识、娴熟的岗位操作技能、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准确无误的工作执行能力,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成为工作骨干和复合型人才。 六是关心爱护先进典型,要在政治上维护其形象,肯定成绩,修正不足,使典型长期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工作上要适量交任务、压担子,多鞭策、多支持,为先进 典型提供良好的发挥示范作用的舞台。同时,生活上要特别给予关爱,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扶持,使典型减负减压,轻装上阵,无后顾之忧。企业管理者 应主动做好先进典型的减压阀,以平常心对待典型,让典型在赢得荣誉之后能够享受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第四,激励人,搭建发展平台。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 “岗位是平台,人人可成才”的人才理念,指导帮助员工设计好个人职业生涯,帮助员工实现个人目标,为员工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 能干事的人的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真正感到在企业里有干头,有甜头,有奔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主观能动和自身潜能,为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 自己的贡献。二是推行首席岗位制和工从技师考评制,根据各个不同工种或岗位,设立“首席职工”,负责工作协调、难题处理等,在待遇上享有高于普通职工的奖 金系数和岗位津贴,使员工在工作实践中亲身体感受只要勤学肯钻、技术过硬,无论搞技术,还是在一线操作岗位上工作,同样也能得到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立足 本职岗位,爱企如家,公而忘私,勇于奉献,在关爱企业活动中发挥生力军作用,自觉维护企业稳定,为企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三是在企业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中,强调通过意愿管理、个别化管理、满足人才个性需求和成就感,实现自己意愿,人力资源部通过调查做到“八个了解”,即:姓名、籍贯、出身、家庭、经历、 特长、个性、表现;“八个有数”,即:工作表现、身体状况、学习情况、经济状况、家庭成员、住房状况、兴趣爱好、社会交往、个人意愿,并记入档案,通过观 察、考核掌握每个人才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分析达到个人意愿要求的难易程度,针对性地做好工作;通过沟通、掌握每个成员的心态变化,适当调整岗位、工 作、专业,使人才的工作与自身性格、意愿、动态要素水平相适应;根据人才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变化,不同时期提供必要的培训,使其水平得到提升,通过级别晋 升使其得到相应薪酬待遇;按照贡献大小,实行特薪和特奖;通过目标激励,支持激励、关怀激动、榜样激励、集体荣誉激励、数据激励、领导行为激励、创新激励 等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想像力、创新力、提升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台湾著名学者曾仕强在谈到中、日、美三国企业文化时说:中国的企业文化就是“安人”,如果把人安顿好,他自觉了,工作就好了。“安人”不是“管人”,我们 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传统观念难改,总是想着法子琢磨人、治人、卡人、缺乏人性化管理。事实上,人才对企业的忠诚,是企业管理者用“心”换来的,只有管 理者用“心”,人才才会安“心”,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智。实践证明:“职工的心,是企业的根”。企业既是一个大家庭,又是生产经营单位。员工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和客体,又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和企业利润的获得者。归属感既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员工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又是赢得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实现企业方针目标,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重要动力之一。所以,大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7)

二、贵州经济发展

从欠发达的状态走向发达的发展过程,是贵州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宏观方面:人均收入方面,在2007年按当年汇率计算,全国约2520美元,贵州约945美元,方才突破人均800美元――是全国最后一个突破这一指标的省份。三次产业比例上,2007年为11.3:48.6:40.1。按照钱纳里标准模型衡量,2007 年,我国已接近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并有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全国的工业化综合指数为50,北京和上海都是100,广东省也达到83,而贵州省的工业化综合指数仅为13,在全国居末。因此,从以上数据显示贵州不仅位于工业化发展初级阶段,而且水平和速度也在全国排名居后。

近年来,在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下,贵州发展速度有了较快地提升。最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季度按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累计值(%)来看,贵州增速排名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排名第二,2014年排名第二,2013年全年排名第一。而从总量上,2011、2012、2013三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排名是26,并且截止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仍未突破万亿元大关。尽管贵州的经济发展增速可观,然而,因基数过小,贵州仍然是一个欠发达的地区。

图1 1978年-2013年贵州三次产业构成

进一步地从三次产业的变化来观测贵州省工业发展――1992年,贵州省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的比例为35.7:35.9:28.4。2001年至2012年,第二产业平均增长速度为13.3。2009年-2013年五年间,第二产业的平均增速达到了15.5%。显然,制造业已成为在贵州地区经济中的重要角色。其中,因为在税收贡献上表现突出,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吸收新增就业岗位的主渠道。2009年,贵州省委十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研究部署大力推进贵州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我省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的生产深度

从古典学派的角度看, 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专业化和分工发展的过程。而经济发展方式在从重数量到强调结构的变化中,一个集中地体现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因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化方面的表现,笔者认为值得关注。将生产深度(即“附加值/产值”)作为工业化发展的一个观测点。下图是贵州经济发展进入快速通道以来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中私营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生产深度图。

图2 2007年-2013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生产深度

图3 2007年-2013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国有控股企业生产深度

图2中,平均每年生产深度达到32.6%。同时,七年间,2007年-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生产深度均30%以上,而2013年则为28.2%,这一变化令人关注,比较符合实际的原因是由于受经济发展调结构的政策和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影响。图3为同期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的生产深度。可见,2009和2011年私营企业的生产深度高于国有控股,而其他年份国有控股的生产深度表现优于私营企业。

四、建议

近年来,贵州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所面临的矛盾也很突出。如何根据我省这样一个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特点,发挥非公有经济私营企业的活力,我们的建议是:

(1)政策法规:首先是做好“开源”,资本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因,因此利用金融服务业市场开放扩大的契机,改善金融发展环境;办好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同时,适时有条件的发展其他融资平台,促进多种融资渠道的形成;其次,由于思想观念,历来有把公有制经济发展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看法,从而导致了一些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公平待遇问题。对此笔者建议创造条件,逐步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难――调整并强化相关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主要体现在区域银行为小微企业、乡镇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以解决其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和融资难等问题。

(2)破除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受阻还存在着缺乏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管理培训、创业辅导、科技扶持、投资咨询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再者社会上“仇富”、“怕富”和“劫富济贫”等不正常的心态,都阻碍和严重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要逐步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创业发展环境和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8)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始终把党员发展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结合实际,认真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坚持做到优化结构、健全机制,不断提升发展党员质量,取得积极成效,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但随着国有企业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发展党员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党员发展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一,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一方面,直接从事生产一线、辅助单位的党员总数偏少,直接造成这些单位有些党内活动难以有效开展,特别是一些关键岗位、艰苦岗位和重要部位,党员数量难以满足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需要。另一方面,党员队伍青黄不接,由于当前经营形式严峻,国有企业职工队伍更新较慢,新鲜血液较少,造成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失调,离退休党员越来越多,在岗党员与离退休党员比例越拉越近,各项党建工作开展较为困难。第二,新党员发展源头不畅。受职工自身素质、工作环境、市场经济等因素影响,中年职工入党积极性不高;青年职工存在认识、价值观偏差,思想比较活跃,价值观趋向多元化,部分怀有投机心理和浮躁情绪,把入党视作捞取政治资本的必要条件。第三,个别党支部书记综合素质偏低。个别党支部书记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的要求,对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党建工作是“虚”的,经济工作才是实在的。很多是从行政转岗的,还有兼职的,搞管理、生产没问题,但对党务工作不精通,要么抓而不紧,要么抓不住重点。第四,发展党员工作不平衡。国有企业本部、二级单位党建基础较好的单位发展党员工作扎实,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相对比较薄弱。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国有企业出现了大量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方向。在建立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过程中,部分民营企业投资方、企业聘请的职业经理人对党建工作不重视,认为企业作为经营主体,搞好生产经营是第一任务,实现经济效益是最终目标,企业党组织工作无所谓,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建立党组织的重要性,这就造成部分企业党组织机构不健全,党组织生活难以正常开展,发展党员工作滞后。

二、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的建议

(一)科学规划、严格程序,保持党员队伍适度规模。一要科学制定规划。一方面结合党员队伍建设实际,制定发展党员长远规划。规划要坚持控制总量原则,以党员队伍数量占集团职工数量的比例保持平稳为总基调,以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升质量、发挥作用为总目标,使党员队伍建设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符合自身发展规律,体现科学性;根据党员队伍整体状况,对发展党员的数量、结构、分布等分别提出调控目标,体现导向性;坚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把规划建立在统筹协调、充分论证基础之上,使基层党组织好遵循、能落实,体现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坚持长远规划与年度计划相结合,每年末研究制定发展党员计划,并根据基层单位规模、现有党员数量等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细化分解,各基层党组织严格按照分解计划落实发展党员工作,党员数量增长始终要保持适度规模。二要强化源头管控。要坚持源头控制,把发展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上。建立“入党积极分子信息库”,从申请入党人员中优中选优,将那些政治素质高、工作表现好、培养条件成熟的优秀分子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纳入信息库,未经入库备案人员一律不予发展。加强动态管控,全面掌握信息库内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工作情况、学习培训等信息,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严格“三表”管理,统一发放《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预备党员考察鉴定表》、《入党志愿书》,杜绝突击填表、事后补表等现象发生。三要严格发展程序。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细化发展流程,把入党程序规范为4个阶段(即入党申请人阶段、入党积极分子阶段、发展对象阶段、预备党员阶段)、16个环节,各个环节明确具体内容和要求。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把好“六关”、做到“六不发展”。即把好培养关、培训关、政审关、考察关、审批关和转正关;坚持没有经过集中学习培训的不发展,没有经过一年以上培养考察的不发展,没有经过政审或政审不合格的不发展,手续不完备的不发展,政治思想一般、工作业绩不突出的不发展,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查清或党内外争议大的不发展。

(二)突出重点、调整比例,优化党员队伍整体结构。一要优先在生产一线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分布结构。深入开展把生产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技术骨干的“双培养”活动。优先发展在一线岗位上作出突出成绩的生产技术骨干入党,做到区队车间有组织,苦、脏、累、险岗位有党员。注重把党员培养成生产技术能手,依托各级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不断提升广大党员业务素质,在安全生产、技术攻关第一线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要优先在35岁及以下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深入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健全完善团组织“推优”工作程序,明确“推优”重点,真正把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符合党员基本条件的优秀青年及时吸收到党组织队伍中来,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三要优先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文化结构。在发展党员数量上有意识地向高知识群体倾斜,重点培养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高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加入党组织,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发挥这部分人员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健全机制、加强督导,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规范有序

一要健全民主监督机制。要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周。推行发展党员“票决制”,即基层党支部在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召开支部党员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使广大党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行使民利。二要完善督导考核机制。坚持日常督导和年度考核相结合。不定期组织开展发展党员工作专项检查,及时发现纠正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场指导,限期整改。每年定期组织党建工作考核,将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基层党组织年度评先挂钩。三要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坚持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发展党员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党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制度。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介绍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发展党员工作中不坚持标准、不履行程序和培养考察失职、审查把关不严的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对违章和有关规定发展党员的典型案例要及时进行查处和通报,对违反规定吸收入党的,一律不予承认,切实维护发展党员工作的严肃性。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9)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055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103- 02

1 前 言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笔者接触到了管理学课程,从中了解到执行力的概念。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执行力是管理文化的核心,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

带着求知求索的渴望,笔者利用假期在家乡所在地的工矿企业,对企业执行力情况作了一些调研。在笔者的家乡吉林辽源当地最大的企业是矿业集团,还有一些生产汽车配件、铝型材、塔吊等制造业企业,其经济总量占当地GDP一半以上。其中“煤字当头”的工矿企业要求具有高度的执行力,煤炭和煤机装备的安全生产、生产的优质高效无不以执行力为支撑。据对工矿企业的不完全调研所了解到的情况,可初步概述为:企业的执行力整体向上提升,个别存在差距,问题需要解决。

执行力整体向上提升。当地大型煤矿企业战略目标定位科学准确,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跨入年产千万吨的行列,经济总量有了较大增长;在总量增长的同时,百万吨伤亡率得到了严格有效控制,员工收入增加了,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矿区和谐稳定,员工幸福指数有了较大提升。针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煤炭市场下滑的新形势,工矿企业的发展能够适时转向,大力发展非煤产业,进军新型建材业、建筑业;煤机制造企业也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走上了创新发展之路,多元化发展有了较大收获。

但是,在个别中小型工矿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问题需要解决。在个别职工身上与整体提升执行力的大气候相比形成反差的是存在五种差距、不足。一是有较为懒惰,不愿意执行现象。二是有缺少主动性,不及时执行现象。三是有个人主义较为严重,不执行现象。四是有岗位业务技术水平较差,不会执行现象。五是有拖拉扯皮,不想执行现象。

问题的成因:一是个别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不过硬。缺少大局意识、进取意识、奉献意识,缺少在工作上的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组织纪律观念不强。二是个别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不过关。其能力胜任不了现实工作。三是所在单位对存在上述现象的职工教育管理不到位。没能因势利导地及时对其帮助、引导、说服、批评、规范乃至给予组织上的、经济上的、纪律上的相应处理。归结起来说,执行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缩短差距、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对策措施就是加强执行文化建设。执行文化的本质是企业执行力,执行文化建设的核心目的是提升企业执行力,促进企业管理向更高水平迈进,促进企业效益向更高水平发展。因此建设执行文化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一个客观要求,是促进经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谐厂区建设的一项政治任务。

针对执行力上存在的问题,应结合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为本,建设执行文化,坚持“五位一体”、做到“五个同步”、开展“五项活动”(参见图1)。

2 全面协调,坚持“五位一体”

要坚持“提炼理念、审视战略、梳理制度、评定执行力、提升方案”“五位一体”。

要从企业实际出发,提炼出企业职工普遍认同的执行理念;要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从执行力的角度,对企业战略再度审视;对现有制度和流程进行梳理,使制度和流程更加有利于企业执行力的提升和企业效益的改善;以执行为标准,对企业的组织、个人的执行力现状进行评定,进而为改善组织、个人的执行力水平找到充分、科学的依据;结合企业实际,研究制定出适合企业执行力的提升方案,从而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提升企业的执行力。

3 统筹兼顾,做到“五个同步”

建设执行文化,做到提升执行力,必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只能通过激励,激励就是以人性化管理为主线,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产生与发展,提升执行力。应在以下五个方面同步激励。

3.1 要在发挥基层领导者对职工激励的影响力上以身作则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10)

合理化建议制度又称为奖励建议制度,改善提案制度,创造性思考制度。企业内员工发现现行管理程序、办事手续、工作方法、操作程序、工具、设备缺陷等有需要改善的地方而主动提出建设性的改善意见或构思,称为“提案”或“建议”。公司选择优良且有效的提案加以实施,给予提案者适当的奖励,这种有系统地处理员工提案的方法,就叫合理化建议制度,也被称为“改善提案制度”。在物业管理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外部的业务工作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肯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与缺陷,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潜伏着一定的管理危机,合理化建议的有效推广与采纳将有效地激发企业员工积极参与解决企业存在问题的动力,将会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

一、合理化建议的推行与采纳能有效地凝聚企业的向心力,增进企业的主人翁精神

推广合理化建议是发挥企业员工主人翁作用,凝聚企业向心力的有效形式。积极地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客观反映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反映了员工对企业的热爱,也是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的一种良好的体现。作为有责任感并寻求发展壮大的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在重视常规物业服务的基础上,寻找企业发展的增长点,而后做强、做大企业,以应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管理盲点与缺陷,如何有效可持续地发展,不断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才能建设好企业发展的平台,而在物业服务企业中推行合理化建设,将是突破企业管理瓶颈的有效载体。

笔者所在的物业服务企业所管理的泉州市远太大厦,作为侨乡泉州首座高层商务大厦,在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后,由于客观的原因,远太国际商场以破旧落伍的分割格局,卖场充斥着为数较多以贩卖假电讯、电子产品的不法商家,成为当时贩卖假电讯产品市场的代名词,远太商场一度成为泉州商业物业的一大污点,商场物业的价值严重贬损。商场物业管理公司急业主之所急,为繁荣远太国际商场,彻底改变商场面貌,扭转商场运作的不良局面,企业及时采纳了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并进行了可行性研讨,研究如何有效地搞好老旧商业物业的改造及进行商务运作,使业主物业保值增值,提升物业的价值,促进物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可行性策划方案,经过充分的改造项目的酝酿,提出了商场改造的总体规划与方案,通过向业主返租,与商场业主进行签约,商场设施设备的改造,商场的装修,大型品牌商务企业的引进等一系列的商务运作,远太国际商场的面貌焕然一新,商场迎来了繁荣发展的第二春,商场的火暴也带动了远太大厦的兴旺,提升了业主物业的价值,增加了物业的含金量。在而后的物业服务过程中,物业服务企业的员工在总结了远太国际商场改造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又提出了更好的合理化建议:大厦引入苏宁电器、招商银行等单位后由于上述单位实行内部管理,自行负责辖区内的物业事务,物业管理单位不用对远太商场的内部实施服务与管理,因此,远太国际商场的物业服务状况及劳动强度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管理力度相对降低。通过深入的挖潜,在对大厦内的秩序维护岗位进行合并与调整,通过整合,大厦内的秩序维护员队伍从15人减少到10人,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另通过对大厦设备科值班场所的调整以及人员的合理调整,设备人员由原来的7人减少为4人,减员不减工作质量,通过资源的合理组合与精减,实现资源的经济最大化利用,大厦的节能降耗上做文章,实现了每年增加10多万元的收益。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促进了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关心企业发展,时刻关心企业的健康发展,及时发现服务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取得了企业发展与个人成才成长的双丰收。

通过合理化建议的有效推行,积极倡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多提合理化建议,通过合理化建议的采纳,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增进了企业的活力,那么企业就能产生一系列有效地经济与管理效益。从而增进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与荣誉感,激发员工的参与意识,增进企业的向心力。

二、合理化建议的推行与采纳能有效地挖掘企业潜力,减少损耗、增加收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节约能源、减少损耗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主题,有效地开展“节能减耗”工作,对于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我国来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情,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的一种良好的体现。在开展“节能减耗”的活动中,物业管理企业大有可为,物业管理小区存在着大量“节能减耗”可挖掘的资源,给有作为的物业管理企业提供广阔的天地。在物业管理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有效地开展“节能减耗”工作,减轻小区业主的负担,增进物业管理单位与小区业主的互信与理解,历来是物业管理服务过程的一个重要课题,也给企业员工发挥聪明智慧提供了表现的舞台。小区公共用水、用电的公摊过高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物业服务企业,地处泉州金融街的远丰阁商厦,公共用电、用水公摊费用过高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合理化建议的推行,企业员工们查找原因,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有针对性地查找原因,分析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成立技术改造小组,对相关设施设备的有关缺陷与问题进行技术改造及处理,并通过有效地小区公共用水用电的管理,成功地降低了小区公共水电费用的公摊,改造后3个月,远丰阁商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商厦内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得到充分的保障,公共部位的用电量明显下降,公共用电费用明显减少,商厦内的供水系统的稳定性也得到充分的保障,供水管道的渗水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减少了公共水费的开支,通过科学改造,大大地降低了远丰阁商厦的公共水电的开支,商厦的公共水、电公摊也由改造前的每单元户每月40多元降低到20多元,降幅达到了50%以上。通过改造,有效的减少了小区业主的公共水电费用的公摊,维护了业主的利益,受到了商厦业主的广泛认可,业主们认可了物业管理单位的有效作为,业主与物业管理单位的关系也进一步融洽,远丰阁商厦的物业管理服务费用的收费率也上了一个台阶,有效地改造与管理也受到了业界的好评,远丰阁商厦也被评为市级优秀管理大厦。

走集约化管理是物业管理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物业小区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并进行集约化管理,是有作为的物业管理企业的重要体现。为更好地搞好企业管理,整合物业小区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锻炼物业项目经理与管理人员,走集约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公司吸收了企业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大胆进行了经营与管理上的创新,将公司所管理的物业服务小区进行整合,合并进行有效地管理,并同步进行了小区物业经理的岗位轮换。物业公司果断采纳合理化建议,将远太苑小区、中行宿舍、远丰阁进行整合,合并为一个服务管理中心进行管理,即远太苑服务管理中心。此外,还对远太大厦、静远阁进行了整合,也合并为一个服务管理中心进行管理。通过以上两个小区的整合,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平稳过度、稳定磨合。通过物业管理项目的合并管理,一方面减少了工作人员,提高了管理效率,锻练了队伍;另一方面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开支,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物业管理行业作为微利性的服务行业,要做强、做大企业,只有走多元化的发展之路,通过物业服务业务项目、服务内容的延伸、扩大物业服务企业的经营规模,来达到一定的管理规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拓展物业服务的内涵与外延,走科技型、效益型、创新型发展道路是领先型物业管理企业的前进方向。在做好基础性建设的基础上,业务项目进一步拓展,除了保障公司所属物业管理小区的电梯维修保养任务以外,还取得了业务上新的突破,开始介入电梯的销售,并承接了大量的对外电梯维修保养业务。目前,电梯公司的业务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长期以来,小区水损问题困扰着物业管理公司,无偿地承担着代收代缴水费的工作,负担着水损损耗,背负着水管维修、保养的任务,增加物业管理的设备维修成本,还时常承受着替自来水公司挨板子、遭白眼的打击,引发了业主以此为借口而拖欠物业服务费用,突出的问题,制约了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公司采纳了合理性建议,对中山花园小区、远太苑小区进行了“一户一表”改造,与泉州自来水公司进行20次-30次的协调与沟通,促成了“一户一表”改造的落实。为使改造工程顺利进行,工作人员进行了充分的发动,进行了大量的宣传解释工作,促成了两个小区的水改工作的顺利完成。水改过程体现着工作过程的艰辛,水改成功凝聚着工作人员心血,也实现了节能减耗、增收节支的良好结局。

三、合理化建议的推行与采纳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合理化建议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的形式,通过合理化建议的采纳,充分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消除企业内部诸多的问题与不利因素,起到了凝聚企业员工向心力,稳定企业员工团队的作用,为在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力有效的支撑,使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新一轮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给物业管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给物业管理企业带来新的挑战,物业管理企业能不能跟上社会与行业的发展,将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企业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时刻关心企业的健康发展,正视企业中存在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成熟物业服务企业的职责。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优秀物业服务企业的胆识。物业服务企业要稳步持续地发展壮大,需要在管理机制与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利用上进行一定整合,修正存在的问题与缺陷,通过合理化建议的推广与采纳,充分利用有效的决策性分析,深入挖掘潜力,努力创造资源利用的经济最大化来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为企业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通过合理化建议的推行与采纳,能充分地发挥企业的集体智慧与凝聚力,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与方案,通过有效地吸收,达到了促进企业创新的目的。从大量的实践案例来讲,通过企业的管理创新,就能激发企业员工深入挖掘企业的潜力,通过管理创新,才能突破企业内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缺少创新、士气不高形成的发展瓶颈,也就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积极进取、务实高效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没有发展壮大,不能持续高效增长,不善于科学发展,将会被时代抛弃。当今的物业管理公司力求平稳发展,但客观的外部环境可能会发生变化,如何来进行有效地应对呢?通过合理化建设的推广与采纳,集聚企业员工的集体智慧,形成有效的决策以及相应的应对机制与办法,走市场化的道路,做强做大企业,就能在行业的风浪中站稳潮头并得发展。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篇(11)

目前,多数国有企业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改制、重组,建立起了以完善的法人制度为基础,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标志的新型的现代企业制度,更好地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是改制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职工群众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改制企业必须运用好合理化建议活动这个有效载体,凝聚起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促进企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是改制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化建议活动有利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使改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牢牢地抓住机遇,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改制以后,大多数企业跨入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行列,即使在国有控股企业中也有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存在。十七大报告同时指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上这些政策是我们党从现阶段中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实际出发所做出的重大决策。改制企业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实现使企业发展更快,对社会贡献更大,让职工收入更高的改制目的,本身就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体现。

2.合理化建议活动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促进生产经营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市场竞争的规则是优胜劣汰,改制企业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通过经济技术创新、转换经营模式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开展合理化建议则是促进企业挖潜改造、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的最佳途径之一。改制企业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可以不断革新技术方案,发挥现有资金、设备及人力资源优势,把各项消耗指标降至最低水平。要努力学习、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使企业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合理化建议活动有利于发扬民主,增强改制企业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危机感。企业通过合理化建议活动这个平台,鼓励职工就生产技术、内部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一方面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便于企业领导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为国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认识到发展道路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其忧患意识:再就是体现了对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尊重,对于加强基层政治文明建设,发扬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危机感增强了,就会更加关心企业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状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企业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去。

4.合理化建议活动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先进管理理念,促进职工利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的和谐统。合理化建议大多数来自职工群众,其中有很多内容是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可以让企业领导更好地倾听职工的呼声,大力推行亲情式管理,结合企业实际及时地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业、解难事,在维护好国家、企业利益的同时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使三者的利益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改制企业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搞好改制企业工会的组建工作。工会是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企业在改制以后,很多人在思想上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认为企业改制了,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工会组织可有可无,出现了削弱工会职能的现象。为此,各级工会组织要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和“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使工会组建与不断变化发展的企业状况相适应,会员发展与不断壮大的职工队伍相统一,工会组织体制的延伸与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协调,力求使改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此外,改制企业中已经建立的工会组织要有所作为,积极地开展工作,切实履行职能,配合企业行政,紧紧围绕生产经营,扎实有效地把征集合理化建议活动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深入广泛地开展起来。

2.突出维护职能,认真搞好两个维护。要激发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热情,工会就必须突出维护职能,认真搞好“两个维护”。“两个维护”体现在改制企业中就是工会应努力维护好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只有企业发展了,才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要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关心职工生活,注重安全生产,随着企业的发展,使职工群众的生活条件、劳动条件、作业环境等不断得到改善,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参加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等活动,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只有搞好“两个维护”,才能形成企业、职工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真正实现双赢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