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企业投资可行性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4 16:05:51

企业投资可行性分析

企业投资可行性分析篇(1)

[DOI]10.13939/ki.zgsc.2017.09.012

企业对盈余管理进行治理的原因是想要提高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而高质量的财务信息能够减少企业内部的舞弊行为,控制员工的道德风险从而对整个企业进行综合治理,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因此,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

1.1 盈余管理产生的内在动因

导致盈余管理产生的本质动因是想获取私人利益,在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进行分离的,股东往往是不参与日常的管理,而经理人则是对实际管理权进行掌握的。我们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股东和经理人都是在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股东希望的是让企业的财富最大化处理,而经理人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得到高薪酬和低惩罚,这样一来两者之间就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尽量地减少两者之间的差异,企业股东通常会采取绩效考核的方式让企业管理者尽力工作。

股东对企业管理者的绩效考核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其提供的工作报告,其中的财务信息报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因为股东不是企业的直接管理者,因此很多财务信息都不能直接到达股东的手里,而是由企业管理者提供,这样就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当企业的管理者存在私心,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进行虚报,夸大自己的业绩,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财务报告方法让事情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1.2 盈余管理产生的外在需求分析

资本市场需求。现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仍然是很少的,很多企业为了能够上市在会计信息方面进行作假,粉饰自己会计管理中的弊端,进行盈余管理。因为我国法律对上市公司有着明确的规定,因此很多企业为了让自己的企业能够上市,在上市之后能够继续保持,会努力地进行盈余管理。

避税需求。在公司治理结构下进行盈余管理的有很大因素是想避税,更准确地说是合理避税。首先是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完善,有很多的税收政策,这样很多企业想方设法地进行盈余管理。其次是公司的管理者在对会计政策和方法的选择上有着很大的操作空间,税务部门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会以企业的利润为基础,然后计算应交所得税,这就让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缩小。但是企业中也有一些会计政策,为盈余管理的运行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2 企业常见的集中盈余管理行为

2.1 有效利用财务政策

在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中,为了体现财务会计的统一性与灵活性,往往会提供多种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环境,结合企业的盈余目标来选择适合企业的经营处理方式。而在所采取的措施中,增加盈余是最为常见的,这对于盈余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帮助。这种方式的盈余管理是在合法的范围之内,利用国家的财务政策,帮助企业寻找最有利的财务管理方法,属于对国家财务政策的合理使用,是允许的行为。

2.2 挂账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当期所发生的费用,应该立即进行处理,但是很多企业为了对利润进行操控,往往是不会在当时就选择进行处理,而是选择以挂账的方式来使当期盈利,降低企业的费用,具体表现如下:①对于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实行长期挂账。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回对于企业是极为重要的,是企业资金流动运转正常的保障。对于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如果没有及时地收回应该计入当期的损益中,但是很多企业往往是将这些账款进行挂账处理,对企业当期的盈余进行虚增,达到对利润控制的目的。②在建工程挂账处理。对外部分融入资金是很多企业在进行建设固定资产过程中常用的手段,一些借款需要在当期计算利息,在会计制度中规定,这类借款的利息在工程投入使用之前不能进行资本化处理。但是企业如果对固定资产达到使用标准的期限进行控制,就可以将这部分利息计入到当期的建设工程成本中,从而降低了当期的费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③待处理损失挂账。企业的一些损失是由于当期使用不当而引起的,需要在当期进行及时的处理,但是一些损失金额较大的资产会影响企业的盈余利润,因此会选择通过挂账的方式来增加当期利润。

3 提高盈余管理探析投资项目可行性的建议

在公司治理结构下的盈余管理探析投资项目的时候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是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入手,另一方面是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及投资项目的自身层次等。

3.1 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论证

一个完整的投资项目是需要从客观的角度,全面地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投资方希望能够尽量地对风险进行规避,增加企业的盈余。因此可以找到一家评估公司,对投资项目从全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在公司治理结构下企业的盈余,利润才是企业运营的最终目的,在确定能达到盈利目标之后再分析其余几方面的影响因素,在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之后才能确定投资项目是否可行。

3.2 做好市场调研和预测

做好市场调研和预测是对投资项目前期的市场调查工作,分析市场资源和环境,保证投资项目在市场上能够立足。在投资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应该对资源的利用模式以及企业盈利的渠道进行调查,运用科学的方法保证投资项目的可靠。在这期间应该保证对企业未来市场的调查和检测运用的是科学的方法,同时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进行控制。具体来说,应该保证投资项目在资源上、技术上、资金上等都合理运用,在完成市场调研之后,运用专业的知识对资料进行整理,通过数据或者表格的形式,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说明。

3.3 考虑时间的差异问题

企业投资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三种时间差异:投资时间差异、融资时间差异及资金流入与流出的时间差异。这三种差异对于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有着巨大的影响,投资是逐步进行的,很多情况下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或者是协议的签订时间差异,这些因素都对投资项目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考虑企业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的过程中应该将这些因素慎重考虑,充分地计算好每一步进行的时间及耗费的资金,尽量减少资金的浪费,对企业盈余管理进行控制,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4 结 论

客观来说,在公司治理结构下,企业的盈余管理特别重要,很多企业的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需要通过盈余管理来增加企业的利润,这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在盈余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相关的理论和制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方法的科学性也需要进一步地探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盈余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需要建立适合自己的盈余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企业投资可行性分析篇(2)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学术界己开始探讨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如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坎特威尔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总体实力不如发达国家的情况下如何成功实现本国企业的国际化。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有一些企业开始了国际化经营,其经营手段从简单的出口贸易发展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等更复杂、更系统的形式。本文拟从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或管理技能的角度入手,分析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可行性并从企业战略角度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与对外投资相关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简介

第三世界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未由坎特威尔和其学生托兰惕诺共同提出的,该理论的两个基本命题是:

1、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说明了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稳定提高和扩大,这种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过程的结果。

2、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与他们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现有的技术能力水平是影响其国际生产活动的决定因素,它同时也影响着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形式和投资的增长速度。

坎特威尔和托兰惕诺认为,从历史上看,技术积累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发达国家和在发展中国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技术创新仍然是—国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表现为大量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处于尖端的高科技领域,引导技术发展的潮流;而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并没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性,主要是利用其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来掌握和发展现有的生产技术。

该理论从学习的角度论证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的可行性,它说明了我国企业要成功实现在发达国家跨国经营的一个关键是拥有“特有的学习经验”。

二、在发达国家进行投资的一个学习型FDI模型的效益分析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提供了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的一个理论支撑,它表明我国企业要实现一定的投资效益必须通过学习来掌握发达国家企业的先进技术及管理技能,这种以学习为目的的对外投资称为学习型FDI.从短期看,学习型FDI的重心不在于最终产品的有效生产,而是为了获得某种特殊的中间产品(如技术),因此学习型FDI本身在短期内有可能发生亏损或所获利润低于正常利润。但从长期看,学习型FDI是顺应动态比较优势的需要、使企业提高并转换其比较优势的重要途径。下面我们引入一个模型来说明学习型FDI的效益。

设发达国家甲拥有某种生产X所必需的先进技术(或管理技能)T,发展中国家乙拥有生产X所必需的某种不可移区位的要素L.为了利用先进技术有效地生产最终产品X,需要把T、L组合起来。已知技术或管理技能T的交易成本很高,从而甲国向乙国许可T并由乙国组合T、L进行生产的方式是低效的而被排除。余下的可供选择有两种:1、甲国企业到乙国从事FDI.这种FDI需要克服额外的“跨国成本”(由于对外国生产经营环境、民俗风情不熟悉,和文化差异、心理距离、信息障碍等“边界”引起的特殊成本);2、乙国企业虽然难以通过许可证协议获得T,但它可通过辅助性FDI来获取。甲国拥有先进技术T是因为它具有生产技术T的研发环境,故乙国可考虑到甲国从事FDI,雇用当地的工程师、技术人员来收集有关信息,并结合乙国特殊的区位要素和信息等设计、开发具有T功能但比T更适于乙国环境的技术或管理技能T‘。然后便可在乙国企业所有权、控制权支配下组合T’、L从事X产品的生产。这种较T更优的技术或管理技能T‘,最终会使乙国生产经营成本降低。设乙国应用新技术或管理技能T’的时间为t1至t,所节约的成本记为S,则:

S=∫1S[τ,T(τ),T(τ),L(τ)]e-rτdτ ……(1)

(1)式中的r为贴现率,S为成本节约的密度函数。

不过,学习型FDI本身可能使企业在短期内遭受利润损失C2:

C2=1∫0C2[τ,T(τ),L(τ)]e-rτdτ ……(2)

(2)式中t0为学习型FDI的起始时间,C2为利润损失的密度函数。于是选择方式2的特殊成本为C2—S.类似地,选择方式1的额外跨国成本C1为:

C1=1∫0C1[τ,T(τ),L(τ)]e-rτdτ ……(3)

比较C1与C2—S可知,当C2—S≤C1时,选择方式2———乙国到甲国进行学习型FDI较优;当C2—S>C1时,选择方式1———直接由甲国到乙国进行FDI更为有利。

根据以上的分析知道,尽管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学习型FDI具有可行性,但我国企业(乙国)到发达国家(甲国)投资要想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保证通过学习节约的成本足够大,以抵减短期利润损失。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跨国成本(C1)趋于逐步降低的情况下,我国企业更要加快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步伐并予以消化、运用,从而有效、快速地节约生产经营成本。

三、实现有效学习型FDI的战略建议

我国已有一些企业在发达国家进行了或正在进行着直接投资,如海尔、首钢、中远集团等,但是,从目前的财务指标来看,这些国内十分著名的企业在欧美这样的发达国家却不一定是盈利的。毫无疑问,从客观情况看,我国企业“走出去”是艰难的,因此如何在劣势下获得学习型FDI的效果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应是企业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此提出几点宏观方面的建议。

(一)建立学习型组织理念

学习型组织理念是美国管理学专家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的。他认为,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所谓学习型组织(LearningOrganization)是指企业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通过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思维,把学习与工作系统地结合起来,形成有高度灵活性和适应能力的企业组织。目前世界排名前100名的企业中,已有近一半的企业正在以学习型组织为样本进行脱胎换骨般的改造。

由于我国企业的学习型FDI是到发达国家市场参与全球化竞争,这就要求它们必须对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并且在竞争、学习的过程中具备不断寻求新的战略对策和迅速变革及创新的能力。因此,这种理念对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根据后发展型跨国公司及学习型FDI的要求,我国企业首先应该学习、吸收这种先进的组织管理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的交流与合作向著名的跨国公司学习,尽快缩小与先进企业间的差距,并实现学习成本的最大节约。

2、学习型企业的核心内容是重视人的因素。“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资源就是掌握信息、知识和创造力的人才。根据现有的资料表明,我国许多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缺乏人才。因此,深刻体会学习型组织理念、重视人的因素是企业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3、学习型组织对企业家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习型组织要求领导者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者来设计一种能让团队共同学习的环境,这与传统的领导者更注重自身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我国企业成功的国际化发展需要这样的领导者。

(二)树立正确的战略意图

战略意图是指一个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不是指具体计划,所以战略意图就应该是宏观、可以支持企业长期发展的。关于战略重要性的著作早已汗牛充栋,但是我国许多企业实际上还没有达到从长远出发制定战略意图的高度。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日本企业的例子来看战略意图对当今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比如日本的一家挖土机制造商小松制造所在1965年就把自己的战略意图(长期目标)定为“包围卡特匹勒”———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挖土机制造商。那时它的规模很小,甚至在日本国外都没有市场,而且当时它的技术也相对落后,产品范围和设计样式都很少。尽管它不可能制定出在1965—1980年超过卡特匹勒的具体计划,但它的目标是清楚的:打败卡特匹勒,成为该行业的大哥大。小松制造所在1965—1982间根据其战略意图不断构建层层竞争优势,以便实现其长期计划。本田公司也是如此,它在1950年就设想要占领全球市场,而那时它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修理铺,只有50名员工,但公司的战略意图使得它可以超越常规地考虑其资源和竞争优势,从而最富有创造性地来配置其资源。由此可见,对一个公司而言,战略意图就是要瞄准目前还不能进行详细计划的目标。同时,我们必须把战略定位(战略意图)和战略计划及具体的战略措施分开。

企业投资可行性分析篇(3)

2企业投资项目决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同时,投资波动也是决定经济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我国企业现阶段投资的主要问题是:重复建设严重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变化过于激烈,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在部分或者大多数行业中过剩等等。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2.1企业经营的主业与辅业主次不分

对于部分中国老牌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营业收入不相上下,甚至小于其他营业收入,多种制造业与多种服务业收入均在企业营运范围内。经营的业务之间没有联系,不利于领导决策和生产经营,且投资分散,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最后只有进行破产重组。虽然这样的企业在逐渐淡出市场,但留给企业的启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2投资项目管理与决策水平较低

在部分企业投资全过程中,企业虽然把主要时间与精力放在项目实施中,但由于项目实施计划操作性不强,项目工期多有拖延,还不能够真正实现项目的全过程控制;遇到突发事件主要依靠临时决策,改变投资计划内容,极大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由于项目前期研究不足,产品和市场分析不充分,项目决策缺乏数据支撑,主要依靠经验判断。

2.3项目专业分析人员缺乏

在生产制造类企业中,从事项目分析的人员主要为技术人员,或由原来的技术人员转型而来,他们大多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投资等理论知识,导致分析工作难以开展,或难以将分析结果用于项目实际的决策上。

2.4投资决策方法应用不够

经济理论的发展需要与投资实践结合,才能论证理论的正确性并指导实践,但由于企业的投资往往具有一定的急迫性,或者企业不能按照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步骤进行可行性分析,故在投资实践中决策较为粗放,也不能掌握好有效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

3投资项目决策及方法研究

本文认为,企业投资项目决策需要考虑企业总体战略、产品市场可行性、项目技术可行性、项目经济可行性、项目实施方案可行性等方面内容,而关键点是企业战略符合性、项目市场可行性及财务分析可行性。而技术可行性与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相对容易把握,不足以成为决策关键。

3.1投资项目符合企业总体战略是项目成功的基础

企业总体战略明确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定位和盈利水平等,规定了项目决策的基调。投资项目必须在总体战略指导下进行,投资要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投资要体现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投资完成后要能够实现企业要求的收入和利润目标。若投资与企业战略一致(前提是企业有一贯的战略方针),可以在企业原有投资的基础上进行长期的追加投资,或相关业务投资上实现资源共享,以节约企业的整体投资成本。若投资不能与企业战略一致,且企业没有根据投资情况发展企业战略,则该投资即使暂时能够获利,也可能会由于缺少长期资源支撑而最终失败。

3.2对投资项目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市场分析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要实现有效的市场分析,一是需要正确的市场调研结论,通过网络查询、行业报刊杂志、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商品需求、流通渠道、经营条件、竞争对手等方面进行项目市场调研,尽可能地取得完整、确切、及时的市场信息。二是需要运用科学的市场分析方法,根据市场调研报告,对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市场竞争、产品、市场综合等内容进行分析,并对为实现产品生产、销售而开展的项目投资方案进行分析。

3.3对投资项目进行正确的财务分析是项目成功的保障

企业项目投资的目标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相应的成本与收益。随着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与实物期权理论进行投资决策和风险分析。

(1)现值法。除了项目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投资报酬率、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静态指标外,要正确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就必须对财务净现值、财务净现值率、财务内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率等动态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

(2)对项目的不确定性进行投资分析。应用净现值法进行的投资决策,是在假定企业投资环境确定性下得出的,意味着企业对投资的未来收益是确知的,没有对影响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这样,企业的投资决策过程就是一个简单计算投资的未来收益与投资成本的比较过程,根据不变的折现率计算投资收益来决定是否投资,要么投资要么永远不投资。实际上,由于客观条件及有关因素的变动、预测技术局限等原因,可能导致项目实施结果与预测结论出现不一致,使项目具有不确定性,项目存在风险。

3.4其他投资决策因素分析

(1)技术可行性与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可分为:一是市场产品(即最终产品)的技术可行性,产品项目研发成功必须要通过小批量试制,来进行工艺验证,需要进行实现一定产量后的产能技术瓶颈分析,一般情况下不具有过大的技术问题。二是投资的产品(即中间产品)的技术可行性,在投资的固定资产上,一般也是使用成熟的产品,即使不够成熟,也可利用国内和国际的资源进行解决,并不存在太明显的技术问题。

项目实施方案主要论证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项目目标。主要对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资金计划制定及项目组人员工作分配计划的合理性进行分析,项目计划因为项目负责人不同而有所差异,企业可以根据已完成项目或其他企业的相关经验数据来判断,一般不具有太大的问题。

企业投资可行性分析篇(4)

一、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如何在日常经营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合理配置资金和资源,变得尤为重要。只有加强投资管理,编制合理的投资方案,才能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投资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对其投资活动进行一系列的规划、决策、实施、监督和反馈等行为,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类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投资方式更加多样性,为各行业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收益与风险总是相伴而生,这就对企业内部的投资管理与控制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企业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可行性分析盲目乐观。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投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缺乏专业研究的盲目投资,这种非理性投资的后果往往会为企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这种盲目乐观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企业投资者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不够重视或是不够专业,没有对外部的宏观市场环境、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企业自身的投资管控水平做充分的认证。另一方面,企业在对项目进行效益评估时对结果理想化,往往没有针对被投资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重要财务数据的分析也只是流于表面,对不同结果的预期不够全面和理性,最终导致结果偏离实际较多,而资金却已经大量投入。(二)资金使用不规范。企业开展投资活动时,内部的资金管理十分重要,如何有效有序地将资金投放到位,并对后续资金实施有效管控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实情况是资金的投入用途和金额与最初的测算和预算大相径庭,管控不到位,资金使用非常不规范。通常而言,企业在做前期的投资可行性分析时,会测算对被投资企业的资金缺口,并明确规定后续的使用范畴。但在投资资金实际使用过程中,却不能严谨地按照计划进行资金管理,这就直接使得资金投向偏离了投资计划,会导致投资结果与预期相背离。例如,资金的投入时点、投入金额、投资周期等方面如果没有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施,不仅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的结果,而且会加大后续监督考核工作的难度。(三)监管跟踪不到位。在投资管控中,完善的监督跟踪体系是投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有效保证。完整的企业投资活动应该包含对事前的可行性分析、事中的监督跟踪、事后的审计评价的全过程管理。目前,很多企业在投资前期盲目乐观,缺乏理性研究,同时对项目投资以后的各项管控也流于表面,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跟踪体系,不能及时发现被投资企业或项目存在的问题,信息反馈存在滞后性,对被投资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掌控不全面,实时监控不到位,影响了企业对未来投资方向和金额的判断力。钱投出去后就不关心了,对钱的真正去向是哪里,钱的投资环境是否发生变化等都缺乏后续监督。这种对走向的把控不清,会使得企业的投资活动缺乏必要的指导,从而使得投资决策缺乏合理依据,影响投资收益。(四)风险防范意识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这个大环境,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企业如果信息闭塞,不去主动了解目前的市场环境和行业趋势,就会使得投资风险大大提升,有损企业的经济收益。风险防范意识必须是贯穿始终的,由于项目投资后评价在我国发展较晚,很多企业更重视项目投资前期的可行性研究,不注重后续的风险管理,这是非常不可行的。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很多企业投资管理时缺少调研意识,对市场信息以及被投资行业的情况不够了解,更不会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特别是跨行业投资的企业,对被投资行业的认识分析不够充分,只看到机遇,没有看到挑战,对所要投资的行业,因信息不对称,调研不深入,或是没有其他充足的消息来源,无法全面掌握目标企业的现实情况,只能从同业类似的经济体中取得数据分析,这样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加大了投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风险管控。(五)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在企业投资管理过程中,投资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实际工作中,投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是一种普遍现象。大部分企业没有针对投资管理业务设立专门的部门和岗位,对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也较为欠缺,缺乏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比如,投资管理人员是否了解被投资企业的具体情况,在后续的投资管理工作中,如何起到监督管控作用,对过程会出现的各种风险如何防范等。如果没有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完善,是很难起到被投资企业的管控作用。所以,投资管理人员如果在日常管理和决策上没有用专业和全局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这对于企业投资管理工作是十分不利的。

三、如何加强企业的投资管理工作

(一)提高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准确性。投资前期的可行性论证工作与投资的成败及收益是息息相关的,决定是否投资的可行性报告必须是真实、全面、客观、科学的。因此,企业在投资前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包括收集各类政策、了解和分析投资项目的内外部环境、投资行业的发展前景及目标企业的经营水平和风险,从而做出全面评估,提出详尽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充分剖析各类机会和风险。同时,企业应做好投资项目的预期报告,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明确投资战略目标、投资规模、能够承受的投资风险和预期收益目标等,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提出合理的投资评价和投资建议,供企业决策层决策。(二)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在投资管控中,企业一定要强化资金的管理工作,一方面做好资金的筹集工作,另一方面要特别加强投资资金的预算管理、投入管理、产出效益管理。首先企业要做好投出资本的预算工作,投资资本应视协议和相关约定合理投入,同时也要关注被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预算,严格控制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其次,资金的投出要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执行,规范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不相容岗位的职务分离制度,明确授权审批制度。严把支付关,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一旦项目出现危机,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预案。再次,企业要定期测算投资的投入产出效益,投入资本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收益,并对结果做出详尽的原因分析,给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此外还要关注对投入资本和收益的收回工作,确保资金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实现。(三)提升监管跟踪体系。企业在投资运营中,必须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投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企业对整个投资过程要实施动态控制。首先,企业要加强项目落定前的监管,前面提及说要提升可行性分析的准确性,但这是市场研究部的工作,到底他们的可行性分析是否严谨可行,需要监管部门和决策部门来判定。其次,在资金投出之后,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要做到及时了解各类信息,包括有利和不利的,特别是对项目运行中不利的影响,应尽早发现,并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最后,企业要提高投资项目的后期评价工作,选择合理的评价方式,反馈相关信息,达到预期目标。企业要完善内控监督体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发挥审计部门的管理职责,对投资项目审核和评价,确保管控工作落到实处。(四)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众所周知,投资有风险,高回报的同时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之时,一定要进行综合的风险评估,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深入剖析大环境政策、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被投资企业的业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一定要多方位多角度了解企业的信息,取得可靠的信息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参照财务指标对相关的项目投资进行决策分析,同时,要对比分析同行业的数据参考,对相关收益、现金流等进行综合考量。为了控制投资风险,企业也可以在条款中约定对赌条款。另外,在投资管控过程中,企业要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感性,一旦发生重大变化,应及时汇报分析,报相关部门决策,是否需要重新制定相应的方针策略,从而有效解决经营难题。同时,作为投资者一定要理性对待投资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逆转的风险,如果结果已经完全背离预期目标,要学会止损,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今后的投资中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减少盲目性。(五)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对项目运行中的管理人员,首先,企业应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管控水平,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管理人员应及时了解各项财会准则及金融方面的政策,熟悉被投资企业的投资环境和相关风险,做到外部和内部的双重管控,并且有能力分析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数据反馈,切切实实地在实际监督管控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企业应建立并完善业绩考核制度,定期对专管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人员应该给予奖励,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对工作胜任能力的肯定,激发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企业投资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当重视并加强投资管理。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管理工作应当是贯穿始终的:在投资前期,企业应充分认证,形成科学谨慎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在投资过程中,应当做好监督管控工作,提高投资管理能力,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在投资后期要做好审计评价工作,努力提升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春珠.探析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9(11):123-124.

[2]尚福成.企业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2020(7):64-67.

[3]徐良才.企业投资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管理观察,2019(14):23-24.

企业投资可行性分析篇(5)

1投资项目决策的概念与内涵

本文中所指投资是直接投资,是形成固定资产的主要形式,投资形成的“产品”不是社会需要的最终产品,只能是中间产品,而中间产品最终要服务于最终产品。投资项目是指为特定目的而进行投资建设,并含有一定设备仪器、建筑或建筑安装工程,且形成固定资产的建设项目。投资项目决策阶段是项目建设之前的全部活动,即设想、提议、论证分析及决策过程,但不包括筹资。投资项目决策的任务是通过分析论证,确定项目做不做和怎样做。同时,这里的投资与一般的购买有区别,投资目的是获得预期的收入,而这种预期收入可能是不确定的。虽然人们可以凭借经验对未来发生的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但这种预测是不准确的,即投资具有不确定性。

2企业投资项目决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同时,投资波动也是决定经济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我国企业现阶段投资的主要问题是:重复建设严重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变化过于激烈,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在部分或者大多数行业中过剩等等。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2.1企业经营的主业与辅业主次不分

对于部分中国老牌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营业收入不相上下,甚至小于其他营业收入,多种制造业与多种服务业收入均在企业营运范围内。经营的业务之间没有联系,不利于领导决策和生产经营,且投资分散,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最后只有进行破产重组。虽然这样的企业在逐渐淡出市场,但留给企业的启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2投资项目管理与决策水平较低

在部分企业投资全过程中,企业虽然把主要时间与精力放在项目实施中,但由于项目实施计划操作性不强,项目工期多有拖延,还不能够真正实现项目的全过程控制;遇到突发事件主要依靠临时决策,改变投资计划内容,极大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由于项目前期研究不足,产品和市场分析不充分,项目决策缺乏数据支撑,主要依靠经验判断。

2.3项目专业分析人员缺乏

在生产制造类企业中,从事项目分析的人员主要为技术人员,或由原来的技术人员转型而来,他们大多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投资等理论知识,导致分析工作难以开展,或难以将分析结果用于项目实际的决策上。

2.4投资决策方法应用不够

经济理论的发展需要与投资实践结合,才能论证理论的正确性并指导实践,但由于企业的投资往往具有一定的急迫性,或者企业不能按照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步骤进行可行性分析,故在投资实践中决策较为粗放,也不能掌握好有效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

3投资项目决策及方法研究

本文认为,企业投资项目决策需要考虑企业总体战略、产品市场可行性、项目技术可行性、项目经济可行性、项目实施方案可行性等方面内容,而关键点是企业战略符合性、项目市场可行性及财务分析可行性。而技术可行性与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相对容易把握,不足以成为决策关键。

3.1投资项目符合企业总体战略是项目成功的基础

企业总体战略明确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定位和盈利水平等,规定了项目决策的基调。投资项目必须在总体战略指导下进行,投资要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投资要体现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投资完成后要能够实现企业要求的收入和利润目标。若投资与企业战略一致(前提是企业有一贯的战略方针),可以在企业原有投资的基础上进行长期的追加投资,或相关业务投资上实现资源共享,以节约企业的整体投资成本。若投资不能与企业战略一致,且企业没有根据投资情况发展企业战略,则该投资即使暂时能够获利,也可能会由于缺少长期资源支撑而最终失败。

3.2对投资项目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市场分析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要实现有效的市场分析,一是需要正确的市场调研结论,通过网络查询、行业报刊杂志、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商品需求、流通渠道、经营条件、竞争对手等方面进行项目市场调研,尽可能地取得完整、确切、及时的市场信息。二是需要运用科学的市场分析方法,根据市场调研报告,对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市场竞争、产品、市场综合等内容进行分析,并对为实现产品生产、销售而开展的项目投资方案进行分析。

3.3对投资项目进行正确的财务分析是项目成功的保障

企业项目投资的目标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相应的成本与收益。随着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与实物期权理论进行投资决策和风险分析。

(1)现值法。除了项目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投资报酬率、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静态指标外,要正确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就必须对财务净现值、财务净现值率、财务内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率等动态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

(2)对项目的不确定性进行投资分析。应用净现值法进行的投资决策,是在假定企业投资环境确定性下得出的,意味着企业对投资的未来收益是确知的,没有对影响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这样,企业的投资决策过程就是一个简单计算投资的未来收益与投资成本的比较过程,根据不变的折现率计算投资收益来决定是否投资,要么投资要么永远不投资。实际上,由于客观条件及有关因素的变动、预测技术局限等原因,可能导致项目实施结果与预测结论出现不一致,使项目具有不确定性,项目存在风险。

3.4其他投资决策因素分析

(1)技术可行性与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可分为:一是市场产品(即最终产品)的技术可行性,产品项目研发成功必须要通过小批量试制,来进行工艺验证,需要进行实现一定产量后的产能技术瓶颈分析,一般情况下不具有过大的技术问题。二是投资的产品(即中间产品)的技术可行性,在投资的固定资产上,一般也是使用成熟的产品,即使不够成熟,也可利用国内和国际的资源进行解决,并不存在太明显的技术问题。

项目实施方案主要论证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项目目标。主要对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资金计划制定及项目组人员工作分配计划的合理性进行分析,项目计划因为项目负责人不同而有所差异,企业可以根据已完成项目或其他企业的相关经验数据来判断,一般不具有太大的问题。

(2)投资项目伴随的经营基础和经营计划分析。即对企业整体的市场营销计划、产品开发计划、质量保证计划、内部控制计划等进行分析,考察新增投资项目及其最终产品对经营体系的适应性,以便进行经营调整。

(3)项目后评价对投资决策的影响。项目后评价是出资人对投资活动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同时,相关评价分析资料也可服务于投资决策,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帮助。

总之,在分析的最后,需要进行项目的方案比选与决策。通过对项目的整体分析,得到各投资建设方案的市场、技术、经济等可行性分析结论,根据企业对风险的好恶,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

企业投资可行性分析篇(6)

股票代表的是企业的资产和业务发展状况,买股票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买企业的股份,也就是对企业进行的资金投入,是对剩余资金的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投资。在投资前,股民都会对企业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这样才能避免高买低卖的赔钱投资。

一、企业会计披露对股市的影响

由于我国企业表现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立的状态,使得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无法享受到同等的企业信息资源,作为上市企业的投资者之一的股民,主要依赖上市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获得股市投资信息及决策。但由于很多方面原因,上市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可靠性、充分性都大打折扣,无法成为投资者决策的可靠依赖性条件。比如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的失真,使股票投资者无法真实的分析企业的经营状态及企业的正确的发展趋势,使依靠企业披露会计信息做决策的投资者风险性增大,易动摇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很多,有一些企业甚至会故意隐瞒、漏报公司会计信息。在保护企业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却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使依赖企业会计信息做投资决策的股民利益受损。如一企业,在上市前通过调整财务报表虚报企业净利润,将前一年的销售利润转移到下一年,在企业销售“利润截期”上做文章,制造盈利假象,使投资者难以掌握实际的企业状态,造成股票投资的失利。还有企业会计信息的滞后披露等现象,都严重影响了股市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切身利益。消弱和扭曲了股市对企业的资源调配功能和资金筹集作用。如企业亏损发生时,企业会计信息的滞后就会导致投资者以为企业仍在盈利的假象,造成投资者风险投资增高,一旦企业亏损严重,该企业的股票就面临大幅度的下跌,使该企业股票投资者受损。可见上市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对于股票投资者的决策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我国股票市场法制建设的不完善等因素致使上市企业公布的会计信息的可利用性不高。而股市又是一个风起云涌投资场所,股民可供参考的投资信息及其有限。一不小心也会“一日破产”的,所以说投资要谨慎,决不可盲目。广泛收集材料,利用会计学方式分析预测,提出合理的、理性的投资意见,再结合实际状况进行投资,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小。

二、利用会计学知识对上市企业进行分析

在现实的股票投资实践中,一般的股民往往会有以下经历。“熊市”出现时,市场冷淡,股市萧条。“牛皮靠稳”时,股票出现大幅度上涨趋势,股民观望,行动的人很少。“牛市”形成后,股市就被炒作的热火朝天,但大多数股民利润不多,股票实际的综合指数在下跌。在整个股票市场形成了一种高买低卖的形式。股票市场向来都是高风险、难掌控,收获和损失很难评估和预算的,怎样才能看清股票的长期价值,避免对股市的盲目投资的。

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获得和掌握的是关于上市企业的一切信息,特别是企业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企业发展前景趋向信息,管理人员和股东的相关信息及企业背景信息。首先,股票既然是上市企业股份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且代表的是企业的资产和业务发展动向。那么首要的问题就是深入了解上市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上市企业在国家经济大环境下的可能发展趋向。这种分析不是简单的人云亦云,也不是只关注上市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得到的。应该广泛收集材料,以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等资料作为基础,用不同的会计分析法去评判、分析和研究。第二,用会计的知识对上市企业的偿还能力进行分析。任何企业的运营都离不开资金的流动和支持,企业必须有充足的资金资源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增长的发展,企业的股票才能稳定上涨。对于上市企业的偿还能力分析主要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关系分析。尽可能正确的掌握企业的短缺偿还能力和长期偿还能力。把企业的经营状况、所属行业支持点等因素结合起来,对企业的流动资产趋向及资产负债率、资产报酬等指示客观看待,多方面认识和分析。第三,对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主要是对股权资本和债券资本的构成及比例关系的分析,这点直接影响着上市企业的盈利状况和长期偿还能力。第四,对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分析。企业的经营效率是企业经营能力的体现,企业经营能力强,其营业周期、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流动资产的周转率等方面就比较稳定,反之就会很糟糕,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盈利是企业经营能力、生产销售活动、财务管理水平等方面成绩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运营的最终目标,上市企业的盈亏直接关系着该企业股票的涨幅。因此投资者对企业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第五,对企业的分红方案的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好,盈利稳定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连续的、稳定的现金分红。客观上,企业如处于高速成长期间对资金的需求就会很大,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现金分红的状况。但是,现金分红是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现金流量充足的体现。对该企业的股票价值起到一定的决定性关系,因此也是我们分析的重点之一。

总之,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企业的偿还能力、盈利能力等各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们要将各部分结合起来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估。使我们对企业的发展趋向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使我们对股票市场的投资有更多的保证,减少股市投资风险。

三、小结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首先我们对于投资就要有一个客观的、理性的认识,绝不可以偏概全,认为是投资就会有回报。其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股市投资的利弊和风险性,在投资前要积极、广泛的收集企业的会计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筛选、判别、分析,使我们对企业的发展趋势的判断更趋于理性化,更具有正确性,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股市投资的理性投资和盈利性目的。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即使是最全面的,最真实的分析和判定也有一定的误差,利用会计学知识对于股票的短期的、长期的价值的判断也不能保证其绝对盈利性,由于各种因素所造成的不可预知的风险概率还是存在的。因此对于股市投资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积极筹划、理性投资、淡然结果。以一颗平常心化解股市的风起云涌。

参考文献:

企业投资可行性分析篇(7)

(一)筹资风险成因分析

1.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资产负债率过高,容易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融资困难、融资成本增加、形成资金链断裂等风险;二是资产负债率过低,会导致企业不能很好的运用财务杠杆,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2.融资规模过大。当前,很多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济利益,对行业现状以及市场环境并没有进行仔细的分析,只是盲目的进行融资和扩张,但是却忽略了融资过多,容易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和股权稀释等问题,给企业造成过巨大的偿债压力和控制权转移等风险,从而影响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3.金融市场环境的影响。随着金融市场政策的紧缩,很多企业获取资金的难度也相应增大,从而导致企业的债务筹资成本上升。同时,资本市场预期不理想,市场竞争激烈,使得企业出现股权筹资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导致企业在进行股权筹资时成本上升。

(二)筹资风险防控策略

1.建立完善的筹资风险预警机制。筹资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筹资情况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评价。筹资风险预警机制是建立在企业各种财务数据基础之上的,因此,就要求企业财务数据必须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1]。筹资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能够及时修复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企业筹资决策更具科学性。

2.优化资本结构。企业最佳资本结构是筹措资本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化。根据优序融资理论来看,企业最佳的融资方式就是实行先内后外的融资方式,其中在外部融资中应该先进行债权融资再进行股权融资。当前,很多企业内源融资无法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大量的资金需求,因此利用外部融资是解决资金问题的关键。我们上述分析过资产负债率过高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偿债压力,特别是在国家相关政策发生变化时,企业容易发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所以,企业应该适当的增加内源融资,在需要外部融资的时候,要合理安排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的比例,确定符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的最佳资本结构,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投资风险成因分析及防控策略

(一)投资风险成因分析

1.投资风险管控意识不强。当前很多企业对于投资风险的管控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企业决策层投资风险管控意识淡薄、盲目跟风投资、对市场风险分析及市场前景预判不准等方面,从而导致企业对投资风险缺乏有效的管理,容易造成企业投资风险加剧。

2.投资报告缺乏科学的分析。企业在编制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时候,对投资报告缺乏科学合理的分析,对未来市场的发展预测不准,对国家的宏观政策把握不当,导致投资报告缺乏可信度,影响投资效果,甚至导致投资失败。

3.投资方向存在偏差。随着环保意识全球化发展,人们对于低碳环保行业的投资越来越重视。但是很多企业为了获取短期的经济利益,过度投资一些污染严重、能源消耗量大的项目,不仅对环境具有较强的破坏力,从长远发展来看,也并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投资风险防控策略

1.创新投资风险管控理念。要想加强企业投资风险管控工作,首要任务就是创新投资风险管控理念,为企业强化投资风险管控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根据国家的发展形势,以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为基础,从我国市场改革形势出发,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将投资风险管控工作作为贯彻落实我国市场改革的首要任务,大力提升企业投资风险的管控意识和能力。

2.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分析,严控过度投资。要不断强化企业决策层对投资项目的风险意识,重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分析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可行性分析,对于投资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重点定量分析,保证投资决策科学合理,严控过度投资。此外,还应当加强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的透明化,将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及时准确的公示,从而形成有效的多方位监督。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投资效果综合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促使决策层更加慎重地进行投资决策,提高投资项目的成功率。

3.加强投资项目执行期和经营期的管理。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进行的可行性分析,只是基于决策阶段市场环境的分析,随着投资项目执行期和经营期的到来,市场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企业应当重视加强投资项目执行期和经营期的动态管理,根据项目的实际进展合理调整项目规划,以此来保证投资项目在执行期和经营期的管理都在掌控之中。

三、流动性风险成因分析及防控策略

(一)流动性风险成因分析

1.应收账款和存货变现能力较差。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变现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因此,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转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慢且占用大量资金,就可能导致企业出现流动性风险;同样,如果企业出现大量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也可能导致企业出现流动性风险。

2.资金预算不准确导致产生资金缺口。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于生产成本、投资成本、资金周转等方面的资金预算不准确,忽略了通货膨胀、利率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不能合理的筹划资金收支,盲目乐观地多预计资金收入,少预计资金支出,这样很容易产生资金缺口,导致企业出现流动性风险,如果不能妥善处理,甚至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二)流动性风险防控策略

1.扩大直接融资渠道。直接融资由于没有金融中介机构的介入,企业直接从资金盈余方获得所需资金,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相比间接融资方式,直接融资还大大地降低了融资成本。发行股票、债券以及民间融资、商业信用等是最常见的直接融资模式,企业应该扩大直接融资渠道,改善资本结构,促进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获得所需资金,从而避免企业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企业投资可行性分析篇(8)

(二)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将投资计划作为企业战略实施重点与战略紧耦合

所谓战略,布鲁森•亨德森在《战略的起源》中提出,企业战略是引导并推动一家企业获得成功的一体化选择。因此,将资源部署到所选择的活动上的过程即为业务规划、投资规划形成过程。而规划是主动地去寻求一种能够发展可持续竞争优势并将其不断扩大的行动计划,投资计划是企业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企业以战略目标、资产布局调整目标作为投资计划指导原则,保证投资计划与战略方向、规划目标的一致性。第二,投资计划采用“W”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制定方法,将企业战略自上而下贯穿到各下属公司,并要求下属公司以企业战略目标、规划目标对标,及时调整本公司投资计划,即通过集团整体规划指引各单位发展规划,通过上下贯通的战略规划确定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以有益于保证集团及业务部门的目标、资源配置及支持机制保持统一,实现战略规划对投资计划的指引与约束。

(三)加强投资计划管理方法研究,建立科学的投资计划管理方法

第一,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打破传统投资计划制定以定性分析为主思路,以定量、定性相结合方式展开。定性分析即对宏观经济、政治环境、企业战略符合性、项目合法合规性等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即以数据分析为主,建立多种分析模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模型边界条件。建立投资项目经济性模型,对项目经济性(如IRR、NPV)进行指标分析;建立投资结构分析模型,确定资源配置结构和区域布局;建立投资规模优化模型,根据规模与效益的敏感性分析识别最优投资规模;建立项目学习曲线模型,根据项目学习曲线确定项目投资计划及资金安排。第二,推进投资计划管理精益化。引入精益化管理理念,根据企业管理成熟度水平逐步实现精益化管理。年度投资计划逐步做细,要求投资计划逐步分解至季度、月度,提升投资计划编制准确率。推动企业3年滚动投资计划编制,提升长期投资预测的准确性,控制企业整体投资方向与节奏。第三,提升投资计划管理灵活性,鼓励企业捕捉市场机会。将企业投资总额分为计划内投资与备用资金两部分,在计划内投资总额外预留一部分备用资金。与之对应,投资项目分为计划内投资项目与计划外备选项目两类。计划内投资与备用资金的比例划分依据所在企业投资计划管理成熟度确定,成熟度高的企业可适当放大备用资金比例,允许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项目研况及时调整投资计划,提升投资收益。第四,引入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投资计划管理,加强投资风险分析。企业投资计划管理不仅是投资计划编制环节,更需遵循“PDCA”(计划、执行、验证、改进行动)流程。搭建信息化平台,建立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库,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加强投资项目风险分析,采用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对项目的不确定性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企业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应性投资项目。

企业投资可行性分析篇(9)

    (二)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将投资计划作为企业战略实施重点与战略紧耦合

    所谓战略,布鲁森?亨德森在《战略的起源》中提出,企业战略是引导并推动一家企业获得成功的一体化选择。因此,将资源部署到所选择的活动上的过程即为业务规划、投资规划形成过程。而规划是主动地去寻求一种能够发展可持续竞争优势并将其不断扩大的行动计划,投资计划是企业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企业以战略目标、资产布局调整目标作为投资计划指导原则,保证投资计划与战略方向、规划目标的一致性。第二,投资计划采用“W”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制定方法,将企业战略自上而下贯穿到各下属公司,并要求下属公司以企业战略目标、规划目标对标,及时调整本公司投资计划,即通过集团整体规划指引各单位发展规划,通过上下贯通的战略规划确定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以有益于保证集团及业务部门的目标、资源配置及支持机制保持统一,实现战略规划对投资计划的指引与约束。

    (三)加强投资计划管理方法研究,建立科学的投资计划管理方法

企业投资可行性分析篇(10)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资本市场也逐渐走向成熟。股权投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市场活动,它不仅为投资方带来了客观的投资收益,还促进了目标企业的发展。但股权投资伴随的风险较大,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投资方巨大的利益损失。所以,股权投资活动初期,投资方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工作,只有掌握目标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一、财务分析对股权投资的重要作用

股权投资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一种较为常见的投资行为。顾名思义,股权投资是指投资方通过购买目标企业股票来获得该企业经营收益分配权或控股权。在我国资本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股权投资行为也逐渐规范化,投资方想要实现目标收益和避免投资风险,就必须对该投资项目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如分析目标企业所属行业信息、分析目标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才能确定该投资行为的可行性。财务信息能够最直观的反映一家公司或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更能从侧面反映出该公司或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所以,财务分析又是股权投资分析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投资方通过查看财务分析结果,来了解目标企业过去经营阶段的财务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出目标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以及该股权投资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从而使投资方做出最正确的决策。但财务分析工作并非那么简单,其涉及的内容十分庞大,并且对目标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具有较高的要求,财务分析工作人员还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以及工作经验,才能准确挖掘出目标企业财务信息中蕴含的潜在具有价值的内容。

二、股权投资的财务分析要点分析

财务分析是股权分析中的关键环节,该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股权投资项目是否能实现预期收益。过去,由于财务分析工作出现问题导致的股权投资风险比比皆是,这更加说明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财务分析工作是否能真实反映目标企业财务、经营各类情况,一方面取决于目标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是否全面、真实,另一方面取决于分析工作者对财务数据蕴含的潜在信息是否能准确挖掘。通过思考目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类型以及财务分析工作的实际目的,可大致把财务分析工作分为以下几点内容:(1)通过目标企业的损益表来分析出该企业过去阶段内经营业绩增长情况,如该企业业绩是否处于稳定增长、平衡不变或持续下滑这三种情况,从而进一步反映出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损益表还能分析出目标企业过去阶段内的盈利能力,并推敲出未来阶段内是否具备上升空间。(2)通过目标企业资产负债表来分析出该企业的经营效率,而经营效率最能直观反映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并且,通过核算目标企业的负债率来查看该企业是否处于健康的负债状态。(3)对企业现金流表的分析也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现金流表最直接反映目标企业现金流状态,通过分析现金流可看出目标企业经营情况是否真实以及过去阶段内融资活动是否合理。总之,财务分析具体含有以上几点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注意诸多要点,以下将全面讲述各财务分析工作的要点:

1、对目标企业业绩增长的分析

对目标企业业绩增长的分析是财务分析工作的重点内容,其分析目的在于查看目标企业过去阶段内的业绩增长情况,从而掌握企业内部销售、管理水平以及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大小。若目标企业在过去阶段中业绩情况一直处于起伏不定或负增长的状态,则可判断出目标企业暂时还不具备成长性。而投资方进行投资行为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利益,若是目标企业不具备上升空间且业绩不理想,那么该项投资就失去了价值。在业绩增长分析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一味的注重业绩的快速增长。虽然业绩快速增长是目标企业缓步发展的表现,但并不说明该企业就具备获得大量业绩的能力,如阶段时间内市场环境变化导致企业销售量增大等。(2)查看目标企业业绩是否处于稳定增长。一个稳定增长的业绩可以说明该企业处于健康的、良好的发展状态,并且该企业具有较强的执行力。

2、对目标企业盈利水平的分析

(1)有效分析目标企业盈利水平。需要对企业的毛利率和经营利润率进行有效核算及分析,毛利率指的是企业核心业务产生的利润和该收入的比值,而经营利润指的是总体经营利润和实际收入的比值。分析这两项比值可以看出该企业核心业务销售成本及经营成本情况,从而反映该企业的盈利水平。(2)对企业过去阶段内盈利水平波动进行有效分析。首选需要判断盈利水平波动是否属于正常范畴,若是不属于正常范畴则需要找出盈利水平波动的原因。如行业及市场环境的变化、政策的变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及销售能力的变化等。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准确评估目标企业的盈利水平。(3)对目标企业运营效率的分析。目标企业运营效率也是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内容。运营效率是评价一个企业业绩质量的重要指标,如某一企业虽然业绩良好,但由于下游客户拖欠尾款导致企业流动资金长期处于不健康的状态,这就说明该企业的业绩质量较差,同时也反映了运营效率低下这一问题。企业的运营效率通常是通过存货周转率及应收账周转率分析得出,具体如下:A、分析企业存货周转率可看出该企业存货情况,以及该企业存货变现能力的高低。存货周转率低的企业会由于挤压的货物造成大量的储存成本,并且限制了企业资金的流通,对企业的发展有诸多不良的影响。早存货周转率的基础之上,投资方还需要分析存货周转时间,越短时间内周转掉货物的企业其运营效率越高,同时伴随着的存货周转风险越小。B、分析企业应收账周转率可看出该企业的业绩质量。应收账周转率高的企业往往资金要比周转率低的企业更加充实,并不宜触发该方面的财物风险。同时,企业应收账周转时间短也说明了该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主导地位,并市场竞争力大。总之,通过分析以上两点可得出目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业绩质量以及该企业过去资金运作是否处于健康状态。(4)对目标企业债务的分析。对目标企业债务的分析主要是掌握该企业真实的资产结构以及负债情况。企业过重的负债会带来大量的利息成本,使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增大。一家企业想要稳定发展就必须合理控制负债率,但投资方对目标企业债务分析不仅仅需要从债务表面进行考究,还需要通过分析该企业行业整体情况、外界市场环境等因素。(5)对目标企业现金流的分析。现金流的分析也是财务分析的重要环节。企业现金流不同于利润、负债等其他财务信息,企业可操作的空间较小,它反映的情况也更加接近真实。实际的现金流分析可分为以下几点内容:A、对企业营业现金流的分析,查看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大小。通常情况下,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越大,则说明该企业业绩质量越高,股权投资越具备可行性。B、对企业融资现金流进行有效分析。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查看企业历史融资规模,二是查看企业营业现金流是否和历史融资现金流量对等。C、对企业投资现金流进行有效分析,一方面查看企业投资结构是否合理,另一方面查看企业投资资金是否用于实处,避免出现假借投资名义转移资产的情况发生。

三、股权投资中存在的财务陷阱及防范措施

在股权投资活动中,存在诸多财务陷阱,针对这些常发的财务陷阱,投资方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检查及预防,才能有效避免投资风险。具体如下:1、目标企业为了某种利益而进行恶意筹资。如目标企业经营并非真是需要资金,而是管理者想通过筹资来获取利益。这一陷阱,还需要投资方对目标企业的现金流、生产经营等情况进行系统的考究,并掌握目标企业对于投资金额的分配,从而避免目标企业把投资金额拿到主营业务之外的经营活动中。2、公司盈利水平不合理导致的投资风险。这一陷阱是由于目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夸大盈利信息,从而提高筹资能力。针对这一陷阱,投资方还需要对目标企业整条产业链进行合理分析,如上游供应商提供资源的价格、对下游客户的销售价格,以及销售环节中各类运输、存取、损耗的成本,从而真实掌握目标企业实际盈利能力。并且,还需要收集该行业其他企业经营盈利信息,查看目标企业是否处于该行业盈利正常范畴,并找出低于或高于正常范畴的原因,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依据。3、对目标企业在供应商、客户及行业内其他企业群体中的口碑进行调查,查看目标企业信誉是否良好,若是信誉不佳及在行业内口碑不好的企业,对其进行股权投资必然会伴随着诸多风险。总之,做好股权投资中的财务分析工作,还需要对财务陷阱进行全面的排查,只有确认该投资活动中不存在财务陷阱,才能有效降低投资风险,从而避免投资方利益受损。四、总结财务分析在股权投资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投资方制定投资决策的有效依据,并降低投资风险发生的几率。想要做好财务分析工作,需要牢牢掌握各个分析环节的要点,不能只是针对财务报表的表面进行分析,还需要进一步挖掘这些财务信息蕴含的潜在含义,从而根据这些财务信息掌握目标企业最真实的经营状态。在做好财务分析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投资风险防范意识,对投资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陷阱能够及时发现,从而避免投资方利益受损。

参考文献

[1]科勒.价值,公司金融的四大基石[J].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李东卫.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青海金融,2009(5):35-37.

[3]沃斯.公司财务分析[J].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叶有朋.股权投资基金运作:PE创造价值的流程[J].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5]王怡靓.民营企业引入私募股权基金的效应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1).

[6]宋娟.私募股权投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管控研究[J].财会学习,2016(2):19-19.

[7]刘媛媛,黄卓,何小锋.私募股权投资与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1(8):59-62.

[8]王颖.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5X):10-10.

企业投资可行性分析篇(11)

1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可行性研究是在建设项目的投资前期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手段,有助于对拟建项目的投资进行合理选择[1]。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大部分投资项目都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投资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发展。然而有些企业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缺乏认识,对其分析论证不充分,甚至有些企业并未真正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因此并没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效益水平。在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可行性研究基础工作不扎实。编制一份高质量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成立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可行性研究小组,做大量的基础工作,并针对项目收集大量的、可靠的、及时的资料,作为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内容,以满足企业决策需要[2]。基础工作是否认真细致,收集的材料是否完整可靠,直接关系到可行性研究的质量。然而企业的相关研究小组人员,由于项目的主客观因素而只是随意地凭借现有的资料和主观推断,编制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此而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其过程不规范、依据不充分、内容不全面、分析不深入、针对性不强,无法发挥可行性研究所应有的作用。

1.2 评价指标的选择性使用。在很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评价指标数目很少,并且没有系统性,只为单方面地满足某一规定要求[3]。有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只选择使用有利于项目开展的指标,而对不利于项目的指标则加以忽略或放弃,如在财务评价中只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而忽略对其偿债能力指标的分析论证,从而根本无法全面地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判断。

1.3 投资单位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缺乏认识。许多投资单位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对可行性研究不加以重视或片面地重视可行性研究。他们把可行性研究只当做是为了“走过场”,或是怀有目的只提供给某些相关方面看的,以获得其支持,从而他们缺少对可行性的分析研究。重视对技术可行性的评价,忽视对经济合理性的评价;看重对财务评价,而忽略对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敏感性分析和风险分析等[4]。

1.4 企业可行性研究偏重短期利益。许多企业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只注重项目的短期利益,或孤立地对本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缺乏以企业的战略目标来指引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从而忽略了对企业现阶段所有的项目群的整体方面的可行性研究。这往往导致企业为了眼前利益而损害了企业长远的发展,为了局部的利益而破坏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2 企业投资效益的影响因素

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的发展和变化,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机会,也带来了威胁。企业在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选择时,都将会以战略发展的眼光来对企业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合理配置资源,发挥企业独具特色的潜在价值,从而确定使投资的项目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对企业战略环境的分析包括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或条件分析两部分。

2.1 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外部环境一般包括宏观外部环境,即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地理环境,这是企业一般所共处的环境,企业能否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和分析这些因素,对企业的投资成败有着巨大的影响;微观外部环境,即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状况,认清行业环境因素有利于了解行业总体情况,发现行业中存在的威胁与机会;运营环境,即与企业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直接发生关系的客观环境,这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环境。企业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不但受到企业环境因素的制约,同时也依赖于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并通过企业工作影响着环境的变化[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动态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2.2 企业内部环境。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的了解分析,将会意识到其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机会。然而也只有具备了能够利用这种机会的内部条件的企业,这种机会才是企业现实的机会。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时,其自身的条件将会对其有很大的影响,自身条件的优劣势决定着企业的投资效益。企业内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将由企业资源、组织结构、核心竞争力、执行力与创新力所决定。

2.2.1 企业资源因素。每个企业都拥有一定的资源,不明晰企业资源和利用资源的能力,就无法正确地制定战略。对企业资源分析可以有效地协调获得的资源,从而满足特定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益。企业的资源可以分为实物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无形资产等四类。

2.2.2 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分工是协作的前提,但又离不开协作,否则,分工就会失去意义,造成组织效率低下,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益。企业组织结构的形式很多,基本的组织结构形式有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子公司和分公司、网络结构和虚拟组织[6]。每一种组织结构形式都具有自身的特性、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企业组织结构不可能一经建立就十分完善,应随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动而实施组织结构的局部或整体调整,保持组织的高效运转。

2.2.3 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内在关键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独特技术、机制和文化优势,直接决定着项目投资效益的高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竞争优势的基础,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核心市场营销能力、有效生产能力及市场应变能力[7]。

2.2.4 企业执行力。所谓企业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要完成企业的最终目标,就要靠企业主体的实践活动,即通过员工的执行能力把企业的发展蓝图变成现实。因此执行力是把企业规划变为客观现实的重要载体,对企业的兴衰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因。执行力可分为个人执行力和企业执行力。个人执行力取决于个人能力以及工作态度,个人能力是基础,工作态度是关键。企业执行力是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这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以及企业所有个体执行力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

2.2.5 企业创新力。企业要永续经营和不断地茁壮成长,关键是要持续创新与突破。尤其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积极主动地创新与突破,更是重要的成功之道。企业创新力是指企业不断创造新思想、新观念,并运用这些新思想、新观念,通过科技进步、市场开拓、管理升级和文化建设等具体创新内容,为企业带来利润和效率,获得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8]。创新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目标创新、技术创新、领导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以及环境创新等六个方面。

3 项目可行性研究与企业投资效益的联系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益,企业所获得的效益也将决定着企业对可行性研究的重视程度,虽然一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会花费额外的投资成本,然而这却也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为前提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企业投资效益之间的联系可以用图1来表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企业的投资效益由企业的内部环境决定,即企业的资源、组织结构、核心竞争力、执行力和创新力,并受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投资效益的提升也能增强企业的内部实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内部实力的增强,将会使得对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做得更加深入、更加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可行性研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益。由此可知,无论是对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还是企业的投资效益,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环境,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4 改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企业投资效益的途径

从项目可行性研究与企业投资效益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可以知道,要改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企业投资效益,关键在于把握好企业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努力改善企业内部环境,增强企业的内在实力。改善企业内部环境主要可以考虑决定其内部竞争力的五个方面。

4.1 企业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是从企业内部条件出发,把企业经营活动的价值创造、成本构成同企业自身竞争能力相结合,与竞争对手经营活动相比较,从而发现企业目前及潜在优势与劣势的分析方法,是指导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活动的有力分析工具。价值链分析的关键是认识到企业不是人、资金、设备等资源的随机组合,如果不将这些资源组织进生产经营中来,保证生产出最终客户认为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那么这些资源将毫无价值。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价值链分析都应该放在产业价值活动的系统中进行。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能够更加清楚企业内部条件及其竞争的优劣势,从而更加全面地对这些资源进行规划使用,提升其使用价值。

4.2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建立并不是一步就能十分完善,它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优化,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企业组织结构是动态的,随着经济全球化下日益激烈的竞争,组织结构必须坚持按照效率性、专业化的分工协调及有效监督控制原则进行创新,走产品、产业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构建新型企业组织结构,推行扁平化管理[9]。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是一种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裁减人员、使组织的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次越少越好,以便使组织最大可能地将决策权延至最远的底层,从而提高企业效率的一种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团队组织。在扁平化管理下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以及协作型团队组织,从而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实力。

4.3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的丧失将导致企业无法估量的损失。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维护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成长。企业要将自身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为竞争优势提供源泉,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益。

4.4 提高企业执行力。企业的目标都是通过员工的执行能力把企业的工作任务完成而得以实现的,执行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强而有效的执行力将会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为企业带来可靠的效益[10]。有效地提高企业执行力首先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对完成目标任务取得较为一致的认同。保证企业执行力应该有奖惩分明的措施,不然人们就没有动力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企业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应该逐渐地把执行力变成一种习惯,从而在良好的企业执行力文化氛围里有效提升执行力,形成一支优秀的执行力团队。

4.5 培养企业创新能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提高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努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速生产设备的更新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进,增强管理创新及文化创新,综合提高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是企业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必由之路[11]。营造有利于员工创新能力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弘扬员工个性品质,充分发挥员工主体性作用。尽可能建立鼓励员工创新的多层次激励制度,努力创造良好的学术研究与交流环境,大力倡导集体合作攻关的风气,经常开展有领导有组织的创新活动。

5 结论

本文讨论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与企业投资效益之间的联系的分析,得出了影响企业投资效益的主要因素在于企业自身的内部条件。因此,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企业投资效益,关键在于把握好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从企业内部出发,不断巩固和提高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刘晓军.工程经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38-140.

[2]李开孟.我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60年的回顾和展望[J].技术经济,2009,9:66-72.

[3]韩艳,张庆军.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 提高企业投资效益[J].云南冶金,2008,5:63-65.

[4]马广军.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7:132-133.

[5]陈一君.战略管理―理论与实务[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6]王利平.管理学原理(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01-219.

[7]中国建材资讯.论企业核心竞争力[J].协会工作通讯,2007:62-64.

[8]孙祥纬,许洪贵.论企业创新力[J].企业天地,2009,3:33-35.

[9]王玲.企业组织结构的探索与创新[J].安徽财经大学,200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