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安全标识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4 16:06:07

安全标识教育

安全标识教育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39-01

学前教育是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的重要过程,在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机构开始出现,有的学前教育机构是属于国营的,有的是私人经营的,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对幼儿的教育和引导都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各种安全危害,为了要确保幼儿的健康安全成长,则必须要在学前教育中加强幼儿安全教育,使得幼儿能够提高安全保护意识。

一、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学校频繁出现的各种安全事故,使得学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学前教育而言,必须要加强学前教育中的安全教育力度,才能使得幼儿的安全得到保障。很多学前教育都是针对年龄较小的幼儿,他们本身对外界的事物和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危险,在面对这些危险的时候,他们自身的防范意识不足、防范能力不够,因此使得幼儿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加强幼儿安全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很多学前教育机构,必须要提高管理者以及教师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从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安全教育纳入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日程中,使得幼儿能够提高安全隐患的意识,并且能够积极加强对各种安全危险的规避。当前很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将幼儿的安全教育放在重要地位,与学校教师一起加强幼儿安全引导。

二、幼儿安全教育的策略

1、加强幼儿日常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幼儿开始与外部世界进行接触的主要场所,他们开始与外界有所接触,认识新朋友,开始学习基础知识。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将安全教育当作一个重要内容,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由于很多幼儿在学习生活中对外界保持好奇心和冲动,因此很容易遇到危险,比如幼儿喜欢玩水,因此很喜欢到一些水池边玩耍,但由于幼儿在玩水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落水现象,他们的自救能力较弱,因此很容易出现危险。对此,必须要加强地幼儿的正确引导,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要对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讲解,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2、以幼儿为主

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全新认知,应该要加强对素质教育以及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应用,教师应该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角色,对于传统的安全教育教育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幼儿听课为主的状态要进行改变,加强对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认识和深入分析,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作为教学的目标,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教师应该要考虑到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完全采用填鸭式教育,而应该要结合一些有趣的活动,考虑到幼儿的接受水平,从而使得幼儿能够明确安全教育的目标,能够学会在任何时间进行自我保护。

3、将安全教育与学前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在开展幼儿安全教育活动时,需要将各种教学活动与安全教育教学联系起来,从而使得幼儿学会在学习中加强安全保护,也可以在安全教育中学到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室内的一些电源开关出设置相应的标记,在楼道中可以粘贴不要拥挤的标记,在窗台和栏杆上可以张贴不要随意攀爬的标记,从而使得幼儿在日常学习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引导,对这些安全标志有一定的认识,从而能够防止幼儿在学习生活中做出一些危险的举动。另外,由于幼儿自身的理解能力并不是很高,因此可以通过有趣的方式来进行安全教育,比如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对幼儿进行引导教育。如讲解一些关于小朋友遇到危险的事例,比如小明和陌生人说话被陌生人带走、小天一个人在外面走路走丢了等,通过这些故事,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解一些常用的技巧,比如遇到陌生人的时候要怎么处理,如果在街上走丢要如何处理,通过不断地讲解,可以使得幼儿的防范意识有所增强,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况,幼儿能够很好地进行应对。另外,为了要对安全教育进行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一些有趣的动画片、视频等,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幼儿园经常会播放一些安全教育小常识,用动画的形式来展示,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各种安全常识有所了解。

4、创设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

幼儿安全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校园内,应该要加强安全管理,对一些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地规避,比如要加强校园保安的巡逻能力,严禁一些来路不明的人进入到幼儿园,防止社会威胁的出现。另外,在幼儿园也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安全教育的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比如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道具,比如进行安全标志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准备一些救护车、消防车等道具,在不同的道具上粘贴安全标志,从而使得幼儿对这些标志有更加深刻地认知,对幼儿的安全行为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5、强化教师和家长的安全意识

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必须要加强地教师和家长的安全意识的培养,使得教师和家长之间可以加强沟通,共同进行幼儿安全教育。比如教师在学校要加强安全引导,家长在家中和日常生活中要结合教师的教育内容加强对幼儿的巩固教育,从而使得幼儿能够对各种安全知识产生更加深刻地印象,从而更好地预防各种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幼儿安全教育,为幼儿安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并且利用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使得幼儿的安全意识能够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安全标识教育篇(2)

关键词:

安全意识;安全教育;模式创新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传统中粗放的管理模式使安全事故多发,影响了职工的生命健康安全,也使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发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安全事故多发容易给职工造成不良影响,使其不安全感增强,并进而影响到行动。同时,受不良意识影响的行为又反过来对安全生产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加强安全管理,不仅要完善制度、健全设施,还要大力提高员工的安全认知、安全能力、安全意识等,改善员工意识中不利于安全的因素,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安全教育模式。

一、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变化

1.积极的变化。在传统的生产环境下,管理较为粗放,思想认识落后,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足,导致生产操作较为随意,不注重操作规范,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很少意识到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来源于意识与行为的不安全性。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也达到空前的高度。加之政府和企业普遍重视安全生产的管理和教育,使广大员工在安全意识上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认识到了安全管理、规范操作对于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参与和配合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2.消极的变化。在经济转型期,人的意识和意识经受着多重价值理念、理想信念的冲击和影响,在此背景下,社会意识呈现杂乱、拜金、浮躁、无序等不良的意识倾向,使人以价值取向上表现得无所适从,茫然无措。企业员工是重要的社会主体,也是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创造者、生产者,面对这样的社会风气,以及社会地位、物质收入等方面的不平衡性、不确定性,使他们面临着较重的压力。一定程度上的消极和浮躁的意识,使企业员工在安全生产中表现得麻痹大意,不服从管理,思想倦怠,心存侥幸,投机取巧等。

二、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变化对安全教育的影响

1.对教育过程的影响。安全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主客体互动的过程,需要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易被员工接受和认可。但是,因为员工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变化,使其对安全教育表现出不重视、不认可,甚至抵触的意识。而企业教育管理人员有时采取的方式也不合理,有时过于僵化,如重罚轻教或以罚代教,有时安全教育采取的方式内容过于随意,有时只是简单地看看警示片,或照本宣科等。有的企业员工参加安全教育只是为了应付,在参与过程中心不在焉,使教育流于形式。2.对教育载体的影响。在当前安全教育中,所使用的载体主要有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媒介载体等。受员工安全意识变化的影响,使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载体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有的企业载体单一,仍然沿用传统的集中教育、开会、报告、考试等,员工对此感到枯燥乏味;有的通过宣传画、报刊、网络等载体进行宣传教育,但由于员工受不安全意识的影响,对此不感兴趣,主动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也导致一些宣传载体成为摆设。3.对教育结果的影响。员工对安全教育的不良意识,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而不良安全意识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违规行为处置不当;二是对安全问题简单地以罚代教;三是对违规行为的处理随意性大,不能一杯水端平;四是安全教育和管理人员高高在上;五是安全教育和管理氛围欠缺。以上因素导致员工对安全教育产生逆反意识,使安全教育活动主客体失调,教育效果不理想。当然,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积极变化也促进了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安全意识的变化是安全教育的内容之一,它是安全教育开展的依据,又有利于为安全教育创新提供思路。在企业安全管理教育部门与员工意识互动过程中,教育的思路、理念、方法、载体、内容等不断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员工的意识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有利于使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和教育载体的功能实现最大化。

三、企业员工安全意识视角下安全教育模式的创新

1.教育过程模式。参照ISO09000体系构建安全教育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本质上是过程管理,通过设定目标、制定计划,组织协调,开展以实现目标为宗旨的过程控制。为加强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应按照专业、岗位和层次,实施公共课与专业课教育。其中,公共课的内容为安全管理、法规、任务和形势教育等;专业课按照开采、挖掘、机械、运输等专业岗位,开展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教育。在安全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关注员工意识因素,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常态化开展意识咨询,加强挫折教育,引导其价值观、人生观,及时化解员工的安全意识方面的问题。建立意识反馈机制,加强思想意识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员工的安全意识变化,由管理部门进行研究决策,并制定教育方案,保证每一名员工的思想和意识变化不被疏忽,着力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2.载体开发模式。首先,构建文化载体。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灵魂,也是企业形象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安全教育要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以文化的力量引导员工遵守规章制度,防范安全事故。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指安全设备、安全技术、安全口号和警示标志等;精神文化包括安全理念、意识、环境、氛围等。其次,构建信息化安全教育载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工具,对安全教育信息、事故信息等进行全面收集和分析,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整改。安全教育的信息化载体,并不是把传统的安全教育内容照搬到信息平台上去,而是将安全管理、教育、学习等内容与程序,按照安全教育目标和信息化技术的特点进行有机融合,构建起全新的安全教育理念、内容、组织、模式、技术和评价体系,使其内容更丰富、更易为人接受、更具可操作性。再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是安全教育的软载体,具有传统优势。针对员工存在的安全意识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营造安全文化,营造安全化、民主化、人性化的环境,使员工提高思想、道德和责任意识,从而增强责任心、归属感,达到安全意识的稳定与加强。3.目标模式。新模式下的安全教育目标,就是达到人员、物质、制度和系统等安全生产各个要素的可靠和统一,使各要素自始至终处于被有效控制的状态,达到思想重视,管理覆盖,设备安全,系统通畅等,从而实现安全生产。这一目标又分为人的安全目标和物的安全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安全,就也是说,安全教育的目标主体是人,要使员工达到想、要、会、能四个目标。也就是说,要使企业生产的主体具备安全自主理念,要有足够的安全能力,营造安全的环境。要把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以及安全操作规范等统一到安全教育总体目标中来,使员工增强责任感,把个人的安全、企业发展、社会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团队精神,凝聚强大力量,推进员工安全、企业安全。

四、结语

在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突显,社会意识复杂,这对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了较大冲击,使员工安全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的变化是积极的,即对生命价值的理念增强,更加重视安全生产的规范化。另一方面是积极的,即麻痹大意、不服从管理、思想倦怠、心存侥幸等。员工安全意识变化对安全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从员工的安全意识出发,积极探索构建安全教育的新模式,切实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安全标识教育篇(3)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育;生命安全教育

近年来,生命安全教育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马家爵杀人事件、复旦研究生投毒案、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等重大事件发生后,高校及相关部门将生命安全教育纳入我国理论实践研究的重要范畴。“十二五”发展期间,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的改革发展目标,这将意味着生命安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各高校响应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在体育教育领域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教育成果,但是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育过程中仍存在部分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对此,本文就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缺失的现象进行透析,并探讨其构建策略,以便引导高校学子身心的科学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育领域中加强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目标一致性

高校体育教育以提高学生身体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为基本目标,学生通过体育技能的学习和实践,能够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奠定重要的体能基础。而生命安全教育则是通过外在教育引导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在自然灾害、危险事故面前能够从容不迫,积极应对。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这位两者的融合教育奠定了重要的教育理念基础,并对其教育目标进行精准定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生存技能和身体素养。

(二)内容共生性

高校体育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共生性特征,这便为高校体育教育领域中加强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科学改革奠定了基础,并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体系。高校体育教育以户外教育为主,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同时,高校体育教育的场地、器材及教师均可以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资源,从而保证生命安全教育活动及内容的有序开展,进一步提高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在生命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模拟地震、火灾等场景,对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进行强化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保护技能。

(三)知识相通性

高校体育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在知识体系上具有相通性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两种教育知识能够相辅相成,共同为高校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所服务。生命安全教育重在引导学生提高生命意识、安全责任感,其中需要医疗卫生知识、保健知识等内容作为教育理论支撑,体育教师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含量相对丰富,能够对学生进行规范、系统和科学的指导。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领域中加强生命安全教育,能够在身体素质提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救能力。

二、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缺失的现象透析

(一)生命安全的教育目标模糊

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缺失,主要表现在生命安全教育目标模糊这一层面。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部分教育工作者尚未深入认识到生命安全教育对高校学生人格培养、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仅仅将生命安全教育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一部分内容,以机械、呆板、僵硬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传授,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体育教育方向定位精准性不足,更无法将体育教育的人本化特征和价值引导内涵践行于实际的教育工作之中,体育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的三维目标有所割裂[1]。

(二)课程教学的内容有所偏颇

受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体育教育领域中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有所偏颇,强调体育学科和生命安全教育的学科性特征,极易导致相关教育内容无法与民族文化、教育环境、社会发展相契合,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不强。现阶段,绝大多数高校生命安全教育以校纪校风、食品安全、自然灾害、火灾自救等教育内容为主,对学生的情感引导、责任强化、安全理念树立等方面有所忽视,无法从根本上保证生命安全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三)生命安全教育主体不明确

在模糊的生命安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中存在教育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在高校生命安全教育过程中,部分体育教育工作者没有对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进行明确重视,并且对“主体”和“主导”两种教学理念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没有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在学生生命教育内容学习存在的问题时尚未进行有效引导,无法从根本上实现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生命安全素养的双向发展,生命安全教育存在盲目性弊端。

(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失衡

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缺失,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方式和大学生学习方式失衡,教师与学生发展之间难以处于均衡状态,影响生命安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不利于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培养和生命安全能力的提升[2]。从理论上而言,教师的教学方式逐渐朝着理论化和健全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探究生命安全教育的总体课堂教学情况而言,学生的学习方式尚未融入到教师教学方式构建体系之中,教师和教学方式仍占据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地位,学生围绕老师的教学方式开展学习。

三、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树立明晰的生命安全教育目标

要树立明晰的生命安全教育目标,为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重要的理念基础,并为进行系统化、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思想指导,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要借助体育教育目标,明确自身的教育目标,学生在加强体育技术学习的同时,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以此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对此,生命安全教育目标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学生身体能力、精神素养和生命素质三方的系统提升。

(二)建立健全生命安全课程教学内容

要建立健全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为高校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知识,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生命安全知识脉络,从而形成科学的生命安全认知结构。高校要不断与时俱进,迎合时展潮流,针对当前社会生命安全存在的主要隐患,如自然灾害、社会交往、诈骗传销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课程,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意识培养起到重要引导作用。同时,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情况,开设生命安全教育必修课,如自卫防身、野外生存等,以此来满足学生日后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明确生命安全课程教学主体

在明晰的生命安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明确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教学主体,以便更好的处理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在生命安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加深“主体”和“主导”两种教学理念的认识,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对学生存在的认知问题提供更好的答疑思路,以便拓展学生的生命安全思维[3]。同时,学生的发展与认知强化,能够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克服生命安全教育盲目性弊端。

(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并重

在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坚持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并重的原则,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均衡化发展,进一步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命安全意识和生命安全能力。在生命安全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以对话式的平等沟通方式为主,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以便实现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认知结构自主构建的综合发展。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与学生均可以获得自身的互动式双向发展,学生强化自身技能的同时,教师可以提高教学素养,更好的从事体育教学活动。

四、总结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为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是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的重要指导思想,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全化发展,对此,要从教学目标、课程改革、明确主体、模式创新和评价体系构建五方面入手,更好的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舒宗礼.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现象透视及其回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4):502-507.

安全标识教育篇(4)

近年来,油田每年招录近万名新员工补充到各单位生产一线,给油田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强了员工队伍活力。相对油田作业生产高风险的行业性质,新员工在入厂前接受的安全生产教育知识相对较少,如今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如不切实抓好新员工岗前培训和“三级安全教育”,就会给油田安全生产形势形成潜在威胁,因此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1 油田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现状

1.1 新员工安全意识欠缺

近几来,油田招收的新员工大部分是各类高校的毕业生和退伍军人,也包括一部分外雇工。刚进入企业的新员工普遍比较年轻,好奇心切、好胜心强,未经过系统的全面的技术和安全技能培训,安全意识较差,技能水平较低,在这个群体中极易发生违章违纪现象,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1.2 安全教育内容不够规范

目前大多数单位在进行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时,很难找到具有权威性、系统性、专业性的安全教育大纲和安全教科书。有的单位甚至在接受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任务时,临时搜集相关的资料,内容不够系统、专业,很难满足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

1.3 安全教育形式单调难以取得实效

安全教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安全法规、安全常识教育阶段,安全技能教育阶段,工作场所感性认识教育阶段。但通过对各单位新员工安全教育情况的调查发现,多数单位采取课堂灌输方式,教师讲、学员听,培训形式单一,忽视了感知教学和实践,安全教育效果甚微。

1.4 安全教育师资匮乏

目前企业内新员工在进行厂级安全教育时,一般都安排文化程度比较高、授课技巧比较丰富的人员培训,但是在大队(矿)级、基层队和班组级的师资没有充足的来源,更谈不上择优聘用。在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安全教育时,只能从本单位选派安全员或老师傅临时任教。他们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化培训,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安全操作技能欠规范,仅凭个人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授课,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出现概念模糊、操作不规范和用语不标准的现象就难以避免。

2 有效开展新员工安全教育的对策

为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积极推行OHSMS管理体系和HSE管理体系的管理理念,扎实有效地对新员工进行安全教育,针对安全教育的现状,提出以下对策:

2.1 加强安全文化宣贯和责任意识教育

新员工的安全培训,最主要的是培养他的安全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只有新员工具备起码的安全意识,他才会有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才会有进一步学习其他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自觉。安全意识教育是确保安全的无价宝,这是从无数次血的教训中得出的人生真谛。教育新职工要从思想意识上转变观念,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宣贯、安全活动介绍,潜移默化地引导新员工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培养他良好的安全习惯。结合其即将从事的工作,以常见的一些事故案例来教育他,使他具备一定的安全防护能力。

2.2 强化安全教育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要根据国家和油田相关规定编制专门的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教材,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的编制、落实管理工作。要坚持先进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编制不同工种的系统的岗前OSHMS安全教育大纲和安全教科书,重新修订新员工岗前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安全技能、安全防范自救、安全教育等各项考核标准,有利于学标准、统一考核标准、统一上岗标准。

2.3 多措并举培养安全教育师资

从现有安全员、注册安全工程师当中选择有较高文化程度、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相关教师知识培训。要加快安全管理人员考核认证工作,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安全教育,促进职工安全意识的养成和安全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要建立建全安全教育网络,逐步提高岗前安全教育标准化水平,实现企业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良性循环。实施授课教师及导师责任连带制,明确新员工在一定时期内出现问题授课教师实行责任连带,激励相关人员认真授课、注意实效。

2.4 围绕安全教育目标灵活开展培训

安全标识教育篇(5)

2评估指标的含义

(1)满意度满意度指标的含义主要指的是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后,受教者的主观感受情况,重点是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后,受教者对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与方法、施教者、教品教具是不是感到满意,是主观性的指标。

(2)影响力影响力指标的含义主要指的是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后,受教者道路交通安全受教的知识、态度与意识、行为与技能的变化情况,考虑的是影响受教者的情况,是客观性的指标。

3评估流程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效果评估,相对于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项目的效果评估要简单,评估形式采用施教者“自评估”的形式,评估流程主要如下。

3.1评估准备

第一步:明确评估目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评估的目的是为基层交警部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服务,测试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供交警部门自查、自评,通过反馈控制持续改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第二步:明确评估主体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评估主体是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施教者,主要是基层道路交通警察。

3.2评估实施

第一步:随机分组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施教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分组时考虑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的均衡,希望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组间系统误差最小。第二步:事前评估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前,对控制组的受教者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测试,测试的主要内容为受教者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受教者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与态度改变情况、受教者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自报告行为改变情况三项内容。第三步:事后评估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后,对实验组的受教者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测试,测试的主要内容为受教者主观感受——满意度情况、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受教者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与态度改变情况、受教者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自报告行为改变情况四项项内容。其中受教者主观感受——满意度情况测评,除测试是否满意外还需要受教者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施教内容、施教的形式与方法、教品教具以及施教者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做定性分析使用。

3.3评估分析

第一步:对比分析分析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受教者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掌握情况、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与态度改变情况、受教者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自报告行为改变情况三项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将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的差别作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直接提升的效果,这是纵向对比。除此以外,相同教育主题在不同的受教人群上的效果对比,称之为横向对比。第二步:综合分析分析实验组受教者主观感受——满意度情况、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掌握情况、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与态度改变情况、受教者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自报告行为改变情况四项内容,进行定量化评分,通过专家问卷法得到各项具体指标之间的权重,综合分析,得到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总得分,明确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整体效果。并对受教者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施教内容、施教的形式与方法、教品教具以及施教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归纳。

3.4反馈控制

第一步:结果反馈道路交通教育活动过程中受教者反映的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施教内容、施教形式与方法、教品教具以及施教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整理归纳结果以及对比分析、综合分析的结果,寻找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步:结果控制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评估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进行改善,以更好地开展下一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3.5结果存档

第一步:活动材料存档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开展的相关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频、视频等进行整理,存入档案或数据库。第二步:评估材料存档对评估过程采集的问卷资料和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存入档案或录入数据库。第三步:评估结果材料存档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效果评估分析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存入档案或录入数据库。第四步:结果反馈控制资料存档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效果评估结果分析所得出问题和下一步整改意见的资料进行整理,存入档案或录入数据库。评估实施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安全标识教育篇(6)

对于负责航标规划、管理和维护工作的航标处来说,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以说安全是航标处的生命,直接关系到航标处的兴衰,而安全工作的好坏又与航标处员工特别是工作在施工现场第一线航标工的素质息息相关。由于航标专业的单一性,决定了一部分航标管理以及工作人员无法通过“人才流动”的方式获得,因此短时间内难以得到大量的人员补充,并且受历史和客观因紊的制约,我国现有航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通偏低,所以挖掘内部潜力、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才是提高航标管理队伍安全素质的根本途径。

下面,本人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了几种提高航标工安全管理的几种有效方法。

1、加大事故追查力度,实施事故责任认定

安全系于责任,责任重于泰山。失去了责任,随之而来的就是哭声、是血泪,是家庭的破碎,是企业的泥潭,是社会无法承受之重。凡事都应遵循法规、准则,安全也不例外。幸福和痛苦,仅在一念之差,只缘于你触碰了那本不该碰的“高压线”。安全关乎你、我、他,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有可能以你、以我、以他,甚至更多的无辜生命为代价,在岗一天,就要尽职一天。岗位上的一时疏忽,也许留给你的是一世的苦痛与不幸。

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岗位,用违章事例、“三违”人员亮相和“三违”处罚等对航标工进行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安全责任教育,给广大航标工打好思想上的“预防针”,让航标工在强大舆论和制度的双重约束下,安全意识始终跟上时代节拍,在生产过程中自觉履行岗位职责。

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受历史和客观因紊的制约,仍有少数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不足,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思想根源。因此,只要出了事故,不管是主管领导,还是普通航标工,都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追查,无论查到谁的责任,都必须按规定严肃公开地处理。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电化有形教育

航标维护是航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环境恶劣、危险系数大的艰苦作业。航标工中绝大多数文化程度低,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结构老龄化比较严重。因此,培训教育难度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课堂式的安全培训教育方式难于适应新时期的航标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客观要求。应该从传统课堂式培训逐步向电化与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从感观上直接刺激,使安全教育培训更加形象、直观。因此,积极安排航标工在空余时间学习,并多放映电视教育片,来提高航标工的学习兴趣,让培训教育发挥出“政治上引导,生活上关心,技术上帮助,文化上提高”的积极作用。

组织航标技术人员按工作海区实际情况编写各种培训材料,并把它们制作成安全教育卡。每张卡片涵盖了本岗位的应知应会、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安全警句、事故案例等内容约100题,便于携带,方便航标工学习,有利于航标工的自学与互教,使航标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本岗位的操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为更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提供一种有效的培训手段。

针对航标工普遍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单位可以投入部分资金搞好安全教育长廊建设,形成全方位的安全教育网络,有效地提高职工安全意识。首先,制作大幅安全宣传标语,悬挂在航标站以及海标船的醒目地方,做到每月更换一次;其次制作安全警句标语标牌,悬挂在主要通道和各作业点,做到随时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切莫违章作业。并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对获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提高航标的积极性,加深安全教育培训效果。总之,安全教育切忌枯燥乏味和流于形式。

3、完善培训教育规章制度,实施强制管理

由于部分航标工人思想认识不统一,结构老龄化比较严重,因此在安全培训教育上长期存在着应付多、走过场多、被动型教育多、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从而导致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差。为此,应从完善安全教育培训规章制度入手,重新规范教育培训工作,把教育培训效果作为考核这项工作的主要指标,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重点抓好新航标工人安全教育培训、班组长写安全电教片的观后感、职工随身带教育卡、现场抽考等几个方面的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为了保证管理制度的落实,采取月抽查考核办法,每月评比安全教育培训先进工作者一次。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有效地保证安全教育培训效果。

4、发动全体职工,实施监督机制

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点,不一定人人都会自觉地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所以还必须在各个生产环节上辅之以各种安全监督措施,使其在偏离安全生产规范时加以提醒和制止。强有力的安全监督就是要教育职工只能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使其自觉遵守安全规程。监督可分为专职监督、兼职监督、领导监督、亲属监督和群众相互监督等。一般做法,要求监督人员在发现违章行为时,不能简单地说教,要有耐心地将为什么违章的道理讲给违章人员听,让违章者从心理中信服,彻底根除违章根源。通过全员全方位的监督教育,来规范每—个航标工的安全行为,确保事故苗头早发现、早解除。

5.突出重点,实施专业培训

安全技术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航标工操作技能和自我防范能力,以及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因此,应根据各航标工种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规范化操作培训。

(1)抓好“兵头将尾”的安全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他们安全管理水平

班组长是安全生产直接指挥者,班组长的素质如何对安全生产有直接影响。这类人员培训,主要以施工现场为主,采取半脱产培训形式,强化对班组长的安全培训。

(2)抓好海标船船员的安全技术培训

安全标识教育篇(7)

1.问卷设计

问卷主要从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知识、信息安全技能和信息安全伦理4个维度对学生的素养水平进行考察,共32道试题。问卷采用内部一致性较佳的李克特氏5点量表进行设计,试题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5种不同的回答方式,分别记为5分、4分、3分、2分、1分,部分试题如表1所示。

2.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信息安全对学习、工作、生活非常重要,需要遵守一定的信息安全法规和网络道德规范,但不少学生信息安全知识比较匮乏,防范技能较弱,无法正确识别信息安全风险并进行有效防护。以信息安全技能维度为例,调查结果显示,36.3%的学生不能够正确设置Windows、Office、E-mail等的安全密码;41.4%的学生不能够定期整理和备份重要资料并存放到安全介质,36.2%的学生不能够识别出不良网站(如钓鱼网站、挂马网页);5.5%的学生计算机操作系统受攻击时,不能快速做出修复;超过6%的学生在计算机出现一般的硬件故障时,不能自主维修。此外,从近年来不断涌现的青少年网络犯罪(如熊猫烧香病毒事件等)和高校信息安全事件可知,以高智商为特征的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络犯罪的“易感人群”,信息安全素养整体水平偏低,亟需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进行提升和改善。

二、面向培养全过程的信息安全教育方案

基于对高校学生信息安全素养的现状分析,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4个方面提出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安全教育方案,并结合本科学生培养过程,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旨在促进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的深入开展。

1)信息安全教育目标。目标是信息安全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起着重要的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作用。总体目标可描述为通过信息安全教育,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作用,具备较强的敏锐性和责任感,掌握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有效规避信息安全风险,具备良好的信息安全伦理道德。

2)信息安全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作为整个方案的核心,是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基础。本文根据学生的培养周期和自身发展需要,设计了课程教学与主题教育两类信息安全教育内容,既保持内容体系相对完整,又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

3)信息安全教育方法。信息安全教育应根据内容特点和目标指向,灵活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原理演示、操作实验、角色扮演、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易化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信息安全意识的教学方面,可通过举办信息安全警示教育、播放信息安全谍战影片、组织失泄密案例分析研讨会以及张贴信息安全意识海报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信息安全危机意识。信息安全知识的教学方面,可通过开展知识讲座、知识竞赛、问卷调查、发放信息安全知识手册、印发保密教育宣传材料等方式,使学生的信息安全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得到稳固提升。信息安全技能的教学方面,可通过计算机动画进行技术原理演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信息安全技术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平台,模拟信息安全攻防过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防范和处理技能。

安全标识教育篇(8)

1.2体育教学资源现状体育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教学中往往有从事某专项的体育老师身兼数职教授其它项目,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和安全问题突出。体育场馆不完备,体育设施陈旧,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很多高职院校由于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维护经费投入不够导致体育场馆不完备,运动场地器械条件较差,体育器材种类和数量非常少,可供学生实践的部分有限,并且起不到安全保护作用。

2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

2.1高职院校传统安全意识薄弱

2.1.1教师方面因素。现有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下,过分片面强调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技能的形成,教学内容偏“竞技化”,忽略了学生的接受性和差异性,从而容易引发各类安全事故。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学生的体育参与活动起主导作用。由于安全意识薄弱,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没有充分备课,尤其是没有对每个学生的身体体质健康状况充分了解,以致所设定的运动项目、运动量、考核指标过于笼统,以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的体育运动效果,不仅不科学,还可能对个别力不从心的学生造成身体损伤,甚至引发严重的人身伤亡事故。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准备活动时,往往会流于形式,甚至干脆不做就要求学生进入剧烈运动,这是学生在体育课上出现肌肉损伤、韧带拉伤等事故的主要原因。另外,高校对体育教学不重视,在教学选择、课程安排方面比较随意,教师缺乏专业素养,课上不能准确把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导致部分学生体力不支、疲劳过度、情绪低落。教师所做的保护措施不到位,保护时站错位置,事故发生时往往错过保护时机,使学生受伤。

2.1.2学生的安全思想意识严重匮乏。大部分高职学生在体育活动参与中会比较活泼和兴奋,自身的安全意识认识不足,而在活动中又偏偏喜欢冒险,对于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活动也积极参与,这更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在对抗性的竞技活动中有的学生无法控制自身情绪,情绪失控时容易与其他学生发生语言或肢体上的冲突,甚至引起打架斗殴,引起重大的校园事故。尤其是在篮球或足球运动中,争强好胜的学生因不满比赛成绩,就可能与对方发生争吵,从而引发争斗。

2.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缺失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安全教育的作用是保护生命、保护健康、增进健康并能适应社会。但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健全,教师普遍缺乏专业素养,部分教师还是“门外汉”,仅仅是国家课程计划的被动执行者。故各个高职院校重视体育生命安全的程度都不高,责任心也不强,导致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严重缺失。

2.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不够完善体育教学师资力量不足,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和安全问题突出。体育场馆不完备,体育设施陈旧,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体育器材质量不达标,安装不牢固,所设位置不合理,日常维护与整修工作不到位,场地平整度差。比如,跨栏架破损、体操垫较薄等,这些都是威胁生命安全的潜在因素。

3实施安全教育的对策和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3.1明确体育安全教育目标,培养教师体育安全意识和职责感作为体育教师,应该熟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能够以安全标准为前提合理设定体育教学目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向学生说明可能带来人身伤害的危险动作,让学生明白应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完成运动指标,并且教会其如何处理运动创伤或其他紧急情况。通过明确动作要领、安全知识和事故伤害,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安全威胁的预见性。

3.2提高学生安全意识,重视体育安全教育学生的体质测验和医务监督是必须做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生命安全的概念,让学生提高事故防范意识。建档整理每一位学生的疾病史,在课堂教学中避免让身体条件不适宜剧烈运动的学生参与不适合的体育项目。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定期与家长沟通,避免教学中出现安全事故。

3.3根据体育教学规律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有一定规律可循。运动前的准备活动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这一点。一般可组织学生参与伸展体操、集中注意力练习或小游戏来使学生舒展筋骨。除此之外,也是告知学生对即将开始的训练项目做好心理准备。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须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设定训练项目。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场地和器械,学生所接触的体育器械由教师检查合格后再使用,目的是对学生加强保护,避免人身伤害事故发生。

3.4加强体育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在体育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方面,要求校领导和体育课任课教师有明确的法制观念,健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制度,组织体育工作者认真学习《教育法》、《体育法》和《教师法》。专设安全监督领导小组,在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巡视,全程监控安全问题,由此形成一套长效机制,带动全校师生共同关注运动安全课题。

3.5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参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体育课运动项目购置体育器材,划定场地,确保与体育相关的活动顺利实施。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安全问题,在资金方面给予体育部以充分的支持,除了提供适合体育运动的场地以外,还应该强化场馆的改造或扩建工作。体育器材以及场地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大高校应该重视起来,新购置的体育器材须配有质检合格证,场地设施由专人监管,尽量不在场地设施或器材方面出差错。

安全标识教育篇(9)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幼儿是充满希望的人群,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家庭未来的希望,保证幼儿健康以及安全的成长是一种社会责任。幼儿在幼儿园当中集体生活,因此幼儿园安全教育问题应当引起重视。①安全问题与幼儿的生命息息相关,影响到家庭辛福以及社会稳定。由于多方面原因,近年来在幼儿园当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屡见报端,幼儿的安全牵动着家长的心,也被社会所广泛关注。幼儿园当中安全教育所承担的任务是使幼儿能够认识与掌握安全常识与基本安全技能,实现自我保护与保护他人的目的,本文分析了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与改进安全教育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1 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由于部分幼儿园没有对幼儿实行有效安全教育,再加上幼儿本身的因素,就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因为幼儿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且对于周围的事物往往具有强烈好奇心,另一方面幼儿的生活经验较为缺乏,协调身体的能力也较差,独立能力缺乏;因此,幼儿往往不能够正确判断危险事物,当出现危险时不能有效保护自己,意外伤害发生时不仅对其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也会影响到其心理的正常发育。②当前,在幼儿园当中,安全教育现状如下。

1.1 教育内容不具备全面性

幼儿园为了能够满足家长的需求,在教育幼儿时过于注重智育,而安全教育却被忽视。与安全教育相关的内容过少,安全教育能够取得的成效无法得到保证,这就有可能增大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幼儿园在每个学期当中只进行三次或四次安全教育,而这些教育内容多数只涉及到常见问题。例如教师告诉幼儿注意预防摔伤,不要同陌生人进行交谈以及过马路的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等。这些口头化的叮嘱对于安全事故的预防是显然不够的,叮嘱之后,幼儿还不明白危险事物的躲避方法,保护自己更是无从谈起。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因玩具器材导致幼儿受到伤害的比例最高,摔伤为其次,跌伤位居第三。对此教师应使幼儿树立起安全保护意识。

1.2 教育目标不具备明确的定位

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开展安全方面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保证幼儿身心能够健康发展。③这一目标是安全教育活动所应坚持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因为这一目标能够指导与规范幼儿身心实现健康发展。在相关规范当中,要求安全教育应可以帮助幼儿获取安全方面的常识,并能够学会自己保护自己。但是就目前的具体实际而言,大部分幼儿园当中的教师在定位教育目标时,还不能够实现明确化,因为不具备明确的定位,所以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时,不能明确教育内容、教育程度以及教育规范。

1.3 教育形式不具备多样性

目前,教师在对幼儿开展安全方面的教育时,说教形式是主要教育形式,此种教育方法过于单一。因为幼儿思维与成人不同,幼儿所产生的主要思维是感觉运动以及形象思维,感觉思维产生于思维对象,要使幼儿形成思维,则应采用实物以及具体操作的方法。目前,教育幼儿的主要形式为讲故事;在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进行指导是另外一种教育形式。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一次户外活动当中,因一位小朋友在爬台阶时不小心而导致摔伤,于是教师就将这件事作为例子告诫其他幼儿在户外要注意安全,同时告诉幼儿如果再出现摔伤情况,就将户外活动时间减少。笔者认为该教师没有对此类突况进行深层次的渗透,教育幼儿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教师在教育方式上采用了警告与威胁,在这样的教育形式下,将会使幼儿对于户外活动产生惧怕与抵触心理。

2 改进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的对策

2.1 使安全教育活动的形式变得多样化

一般而言,如果教师只是采用说教式对幼儿进行教育,那么就很难实现教育目标。对此,可以将安全教育融入到美术、语言以及音乐等活动当中,从而使教育形式变得生动化、形象化以及直观化,在教育时由浅入深,使幼儿逐步了解自我保护的一些常用方法。在教育时,也应结合幼儿思维具有的特殊性,进行针对性教育。例如,在教幼儿认识鼻子时,可以将自编故事以及猜谜语等形式融入活动当中,以便使其清楚保护鼻子的方法、鼻子的功能以及外形构造等,学会保护鼻子。④也可以让幼儿观察图片,并进行讨论,对行为对错进行判断,开展保护教育。因为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且活泼好动,所以可以在教育形式中融入角色游戏。例如,可以让幼儿玩医生与病人的游戏,让幼儿自主选择扮演病人或医生的角色,“医生”要及时帮助“病人”包扎以及止血,或进行紧急救治。在角色游戏当中教育幼儿安全方面的知识,能够让幼儿得到亲自操作以及练习,在操作练习当中不但增加了保护自身的能力,还能够懂得自救。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环境,来教育幼儿,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学会保护自己。可以在幼儿园的楼道以及墙壁等区域张贴一些带有安全警示的标志,以便随时提醒幼儿,要保护自己与注意安全。在教育幼儿安全方面的知识时,应将集体教育作为主要的形式,如果个别幼儿存在危险行为,则应开展针对性的个别教育,让其了解到自己行为的危险性。

2.2 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随时教育幼儿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当中,笔者认识到,有效的安全教育应于日常生活当中有所体现。例如,在对幼儿进行晨检以及午检的时候,教师应当仔细查询幼儿的安全情况,并询问幼儿是否已经知道安全防范知识,从而向幼儿灌输安全意识。教师晨检以及午检是应及时了解幼儿的安全状况,例如身体健康状况,是否在口袋当中装有危险物品以及其他异物等。当幼儿进入幼儿园时,应保证其安全,对于发现的安全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此外,如果日常生活当中幼儿遇到了危及自身安全的因素,则教师要及时教育他们,让其树立起安全防范的思想。告诉幼儿乱吃东西以及将纸团塞入鼻孔当中是不安全的,将会伤害到自己,如果遇见其他人出现了上述行为,则应及时向老师报告,并采取积极的方法加以解决。在教育时,应注意使幼儿增强认识与分析危险行为以及因素的能力,进而保证其预见以及判断危险行为与危险因素的能力能够得到提高,从而在幼儿的思维当中建立起安全方面的意识。

2.3 对幼儿保护自身的能力进行巩固以及发展

教师教会幼儿保护自身,这就离教育目标的实现更近了一步。教育幼儿安全方面的常识,不可忽视幼儿同伴之间的影响。要教育幼儿从别人遇到的危险以及困难当中,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以及吸取教训,进而通过探究与摸索保护自身的手段。在幼儿园当中,摔伤的常见原因是滑倒,对此应教育幼儿如果出现摔倒则可以用手撑地,从而减小伤害;如果幼儿能够有效掌握保护自身的正确方法,那么便可以使保护自身的技能得以提高。⑤此外,还可以指定幼儿当“安全检查员”,并让小小检查员负责每天定时检查幼儿园的活动区域,如果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向老师报告,并张贴安全标志以达到警示的目的。如果发现同伴存在危险行为,则应及时纠正。如此一来,小小检查员不仅要检查同伴,同时必须以身作则;在轮流担当检查员的过程中,幼儿保护自我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便会得到明显提高。

2.4 使幼儿养成良好行为方式

安全教育受到行为习惯的影响,两者相辅相成,只有让幼儿养成较好的行为方式,才能使其有效避免伤害。例如,在上楼梯以及下楼时,应靠右走;在玩耍时,应谦让别人,避免拥挤;要系好鞋带,吃饭时不要打闹或嬉笑,在喝水前应先试探一下水温。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反复强调,以便培养起良好习惯。如果幼儿能够保持良好行为方式以及行为习惯,则教师应予以鼓励,让幼儿在激励当中进一步优化自身行为习惯。

2.5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以便共同促进安全防范能力的提高

教育幼儿关于安全方面的内容,不能离开幼儿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同步进行教育,才能实现安全教育目标。因为一些安全教育内容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家长教育幼儿安全知识,将能够有效提升幼儿安全防范的意识。幼儿园可以定期将家长召集在一起,并与家长进行交流;听取家长关于教育幼儿的意见,教师与家长相互沟通,保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性。此外,也可以向家长普及一些安全教育知识,并采用问卷、交谈等方法调查家庭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教师也应将幼儿在幼儿园当中的情况告诉家长,如果以一些幼儿喜欢将尖锐物品带在身上,那么就要告诉家长随时注意对幼儿的口袋进行检查;如果幼儿的鞋底过硬或容易被鞋上饰物所绊倒,则应提醒家长及时更换鞋子。如发现幼儿在加重出现危险行为,家长要及时教育。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当中,保护幼儿安全是首要工作,其他工作进行的基础也是保护幼儿安全。幼儿园要做好安全工作,则不仅要完善管理措施以及相关硬件设施,还应强化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能够使幼儿自我防范能力与安全意识得到增强,从而保证顺利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幼儿来说,在安全知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空白,防范能力也相对缺失。因此,幼儿园应教育幼儿安全常识,帮助其树立起安全意识,同时要注意不能简单将安全知识灌输给幼儿,而是将生活经验荣誉教育当中,使教育方式变得生动形象化,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实现安全教育目标。

注释

① 韩继雪,张红艳.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J].山东教育,2009.18(33):902-903.

② 郑秀枝.全教育从娃娃抓起——谈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J].陕西教育,2010.27(19):7261-7262.

安全标识教育篇(10)

调查发现:目前安全教育活动大多内容枯燥随意大,缺乏系统性,时间没有保障,教育形式多以单纯说教为主,效果有限。

1.2幼儿安全防范意识弱,自我防护能力差

测查结果显示:安全意识薄弱,52.4%的幼儿会把小珠、小豆等异物放入口、鼻、耳中;安全知识经验匮乏,在几种禁止标志指标中,只有10.4%的幼儿表现良好。火灾中简单自救及逃生技能调查,则有71.88%幼儿不合格。

1.3家长安全教育知识匮乏

家长对幼儿的自护能力培养意识淡薄,教育知识匮乏,对幼儿的危险行为和不良习惯普遍姑息迁就。

2策略

2.1注重环境育人

2.1.1将安全教育与幼儿日常生活环境结合

将安全规则要求渗透在校园环境营造中,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如在走廊拐角处、盥洗室便池边、饮水桶前、电源插座旁等处,贴上幼儿设计的各种安全标志,时刻警示幼儿注意行为安全,强化安全意识。

2.1.2将教育内容渗透在主题活动环境中

如:在“马路上的安全”主题中,在走廊或活动室专门开辟一块空间,设置安全教育主题墙,根据主题活动开展的线索,将各种安全标志图片及幼儿对标志的认识与判断图片,逐一呈现在主题墙中,让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和活动的实践体验中,获取安全知识接受安全教育,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2.1.3将教育内容融入游戏情境中

在游戏区里,为幼儿准备了红绿灯标志,设置了人行横道、十字路口等,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还可以为幼儿设计各种安全棋,如:熟悉社区环境的社区棋、乘车安全棋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长安全知识,提高自护意识和能力。《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生活化、直观化、常规化的体验式环境教育,以幼儿易于接受、乐于践行的潜移默化方式,有效解决了安全教育枯燥抽象教条化问题,明显提高了教育效果。

2.2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纲要》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的要求,引导我们要把安全教育要渗透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各环节,形式丰富多样,让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参与过程。

2.2.1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将安全教育从外在于教学活动的具体保障措施,内化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精心设计、安排系列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过程。如,小班主题“能干的我”,通过“安安全全玩滑梯”、“不跟陌生人走”、“防止抓咬伤”等系列活动,培养幼儿的安全和自护意识。中班主题“安全标志大揭密”,通过观看课件、收集标志、组织讨论、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让幼儿学会辨别各种交通安全标志,增长知识。大班主题“安全运动”,则开展“我是安全检查员”活动,让幼儿查找日常活动中存在安全隐患,共同讨论、了解应该引起特别注意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设计安全运动的规则标志,张贴于公共活动区域中,主动宣传。

2.2.2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

充分利用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自救技能训练。如,在区角活动做交通警察的游戏,懂得过马路时要等绿灯,走斑马线;利用情景表演游戏“小兔乖乖”中创设的情景:“你一个人在家,有个陌生人敲门怎么办?”“、想看电视了,怎样插插座?”“、水和饭菜很烫,你该怎么办?”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设想各种自救自护的方法并进行反复练习,懂得在第一时间采取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提高自护能力。

2.2.3安全教育渗透日常生活

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安全教育的最好载体。如,晨检时,保健员要注意检查幼儿口袋是否有尖锐的器具或小珠子之类的东西。午餐时,要注意提醒幼儿餐前要洗手,以防病从口入,吃饭时热汤热饭要吹一吹再吃,以免烫伤,吃饭时不说话以免噎着。教学活动时,教幼儿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锐的东西。户外活动前,教师要告诉幼儿整理好衣冠、鞋带,上下楼梯要靠右走。活动中要注意不狂奔乱跑,避免摔伤、跌伤。玩大型玩具时,帮助幼儿先制定规则、注意安全。自由活动时,教师要时时关注幼儿,不要抛、扔或互甩玩具、不攀爬栏杆、窗户,防止安全事故。

2.2.4安全教育走进节日活动

幼儿园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是开展安全教育的契机和重要的载体。它将安全教育与游戏、表演、歌唱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有机融

合、自然呈现,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创编、表演,有效提升安全意识和能力。如“六一”节安全童话剧编演、“元旦”亲子安全游戏创编体验、“六一”安全歌曲编演等节日活动,都可以成为安全教育的最好载体。

2.3构建家园社区互动机制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社区既有丰富的安全教育的资源,但也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家庭、社区对幼儿安全教育作用是幼儿园无法取代的,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尽快构建家园、社区互动的桥梁和科学机制,形成教育的合力。如定期举行家长讲座、开辟安全专栏、家长开放日、网站等途径,让家长了解安全教育相关知识,指导运用正确方法进行安全教育。假日前的公开信,让家长有意识在假期中抓好安全教育。建立校园信息库,储存幼儿相关资料信息,开辟安全栏目,针对问题进行互动。邀请参与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和体验。信息的沟通和机制的建立,改变了家长教育的观念和方法,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教育质量和水平。而消防大队、派出所、交警大队、街道社区是安全教育的重要资源,应努力挖掘社区安全教育资源,使安全教育更加直观有效。如定期邀请相关人员来校面向师幼、家长讲解安全知识,让幼儿参与社区活动,到实地参观、调查、实践,拓展安全认知,有效增强安全意识和安全应急处理、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标识教育篇(11)

安全教育以学生为重点,同时也要对校长和教职员工进行教育。

二、安全教育的目标

1.小学阶段安全教育的目标是:初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了解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基本的安全常识,掌握在紧急状态下避险和自救自护的简便方法,熟记急救电话和必备电话号码,具备初步的分辨安全与危险的能力。

2.对教职员工安全教育的目标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遵守安全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规程、规定;掌握组织各类大型活动的安全知识、审批程序及处置突发事故的方法;具备分辨安全与危险的判断能力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掌握各类安全知识和紧急状态下自救自护的方法;掌握识别学生心理疾病和正确处置的方法;认真履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职责,学会运用法律保护学生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4.对校长安全教育的目标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将安全工作列人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和检查;掌握和自觉遵守国家颁布的各类安全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规程、规定和办法;熟悉组织各类大型活动的安全措施和审批权限;根据地域、环境、季节变化,有针对性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防范事故发生和妥善处置突发性事故。

三、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对师生的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意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社会治安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预防教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预防触电、溺水和煤气中毒教育、校内活动安全教育、校外活动安全教育、防震安全教育、校舍安全常识教育、生活中各类安全教育等。

尤其要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安全、受到不法侵害时的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加强师资培养培训,通过学科渗透、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优化育人环境等形式,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避免自伤、自残事故发生。

四、安全教育的工作措施

1、健全组织系统,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分管主任为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层层签定责任书。

2、将安全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关心并参与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积极学习安全知识,并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中小学安全须知》、《小学生安全教育》等现有宣传教育资料及部分年级课本中有关的安全常识,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3、要把安全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中。结合社会实践、日常生活、节假日及各种大型活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场合、不同季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4、每学期至少在开学初、期中、放假前进行三次。使师生掌握紧急状态下撤离、疏散和自救自护的方法。

5、认真落实七部委确立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并突出活动主题,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