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公司经济效益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5 18:12:57

公司经济效益

公司经济效益篇(1)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04―0079―05

旅游业是市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旅游活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然而,我国现有的旅游企业无论在规模方面,还是在竞争力方面,都无法跻身于世界的前列,这就对我国旅游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重新界定我国旅游上市公司,依据旅游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评价旅游企业,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提高旅游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提供参考。

1 上市公司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综述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也显著上升,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方法也各不相同,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证券管理机构和投资者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

EVA(Economic value Added),即经济增加值评价法,是由美国纽约斯特恩・斯图尔特(Stem &Stewart)咨询公司提出的。EVA是指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具体地说就是指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借入资本和自有资本之和)成本之间的差额。EVA是一种业绩评价与激励系统,其目的在于使公司管理者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其行为准则,业绩以企业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增值为衡量标准。

EVA评价方法在计算之前要对会计信息来源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尽量剔除会计失真对评价的影响,增加了计算的复杂性和难度;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上要求所有者将其决策权下放给经理层,而在中国这种管理理论、技术、市场、竞争环境均发展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协调问题,也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问题[1]。由美国的詹姆斯・都德(James Dodd)和陈世民(Shimin Chen)对1983―1992年间的566家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的一项实证研究的结果并不能证明EVA提供比其他指标更多的信息,也就是难于证明EVA强于其他指标[2]。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大卫・诺顿(David Norton)创建了用于绩效评价的平衡计分卡(balanee score card),简称为BSC。该方法是站在企业战略规划管理的立场上,从企业的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4大方面来综合衡量和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非财务指标难以量化是平衡计分卡法的致命缺陷;平衡计分卡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路、构建了一种理论框架,不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评价体系。企业在应用时都须根据自身战略管理的要求及外部环境的特点来选取不同的角度和指标进行平衡计分卡的设计,确定指标权重和业绩评价标准;4个方面的评价标准缺乏共同的尺度;指标不仅需要收集大量信息,还要经过充分的加工后才有实用价值,对企业信息传递和反馈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平衡计分卡只具有相对的准确性[3]。

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方面,目前国内享有较高声誉的是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与《中国证券报》合作推出的“中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排序”,该排序自1996年以来每年都在《中国证券报》公布。其评价方法为:选择“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总额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和“全部资本化比率”作为评价指标,每家公司的每项指标的评分乘以该指标的权数后相加则得到总得分。加权加法评分合成法是综合评价中常用的一类方法,但这种方法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权数选择的主观性;同时这种方法未能考虑各指标间的相关程度,即各指标提供信息的重复程度,而实际中的各种指标间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众多关系复杂的观测变量进行结构化处理,并最终归结为少数几个主因子(不相关)的高效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或主因子。

设p个可观测的指标为x1,x2,…,xp,m个不可观测的因子为F1,F2,…,Fm。则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Fj(J=1,2,…,m)是公共因子,且两两之间正交。

εi(i=1,2,…,p)是特殊因子,只对xi起作用。

aij是公共因子的荷载,是第i个指标在第j个因子上的荷载,或者说是相关系数。荷载较大,说明第i个指标与第j个因子的关系越密切;荷载较小,则说明第i个指标与第j个因子的关系越疏远。因子分析法的目标就是要求能够控制原始指标的因子变量Fij,让其尽可能多地包含原始指标的信息,从而达到明确观测内容、简化观测系统的目的,从而来克服传统评价分析中存在的指标相关性和人为赋权等缺陷。

因子分析法利用数据本身得到各个指标在综合评分中的权重,很好地体现了经营业绩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允性。虽然,选取时期的不同、样本的不同以及样本所处行业的不同会影响到最后的综合评价函数,但却不会降低在同一样本或时期公司经营业绩的可比性,这也是对传统评价方法中“权重一旦确定便很少变动”缺陷的克服。因此,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上市公司经济效益评价,无论作为单独的评价方法还是作为其他评价方法的参考和补充,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4,5]。

2 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范围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初期,相关部门没有对上市公司进行统一的行业分类,上海、深圳交易所根据各自工作的需要,分别对上市公司进行了简单划分:上海交易所将上市公司分为工业、商业、公用事业和综合等四类;深圳交易所则分为工业、商业、公用事业、金融和综合等5类。沪深两市过于简单的划分结果

3.2 实证分析

本文选择了旅游板块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样本容量上来看,样本数(共32家)远超过指标数(10家),符合因子分析的基本要求。此外,由于是同行业的公司,没有行业因素的影响,也使得业绩评价更加科学、可靠。所有指标来源于各公司2004年年报。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中,除了资产负债率为成本型(即越小越好)指标外,其他指标均为效益型指标。因此,需要进行趋同化。为了保持数据间的线性结构,以资产负债率的相反数代替原有指标,其他指标不变,由此得到趋同化后的原始指标矩阵。

3.2.1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

为了消除各项指标由于量纲单位不同所带来的不可比性,利用公式 成分线性表达式,得到各主成分的得分,再根据综合评价指数表达式(*),得到综合评价指数。显然指数越高,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相反,越低则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差,将其按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从得分分布来看,最高为丽江旅游,最低为S*ST一投,业绩基本上是呈正态分布的。从排名情况来看,一些效益好、财务结构合理、运营稳定的企业明显排在前列。

4 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我国旅游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资产整合从而增加企业价值的能力尚不成熟。规范旅游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改善财务状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重组介入利润高增长行业,完善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是实现旅游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游憩地空间特征研究》(400-2006092380)

[收稿日期]2006―10―11;[修订日期]2007―02―09

[作者简介]刘立秋(1965―),女,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分析,E-mail:;赵黎明(1951―),男,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市场研究;段二丽(1982―),女,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项目投资决策研究。

[参考文献]

[1]白华.EVA评价方法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管理,2003,(2):44―45.

[2]Chen S,Dodd J L.Economic value added(EVA TM):an empiricalexamination of a new corporate performance measure[J].Journal ofManagerial,Issues,1997,(9):318―333.

[3]董理.民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因子分析评价法及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6―12.

公司经济效益篇(2)

现在在媒体上,仍是很容易看到“注意力经济”的提法。但这恰是网络经济发生早期的表现。这1时代的假设是:走访率上来了,就能够建1平台,由于基础设施已经经有了。目前,似乎衡量1个网站胜利与否的首要标志是网页走访量的大小。而这个走访量的标尺是日走访量(点击率),有个形象的说法叫日流量,咱们也时常可以听到“Page View"这个词。或者许英文的称法更能让人把网页的日走访量与“眼球经济”联络起来。

走访网页的直接表现情势是“看”,“眼球经济”的提法也10分形象。事实上若不是如斯形象,媒体上也不会1再呈现这个其实不规范的词语。

于是又呈现了网上社区的概念,网民可以看看社区有甚么信息。然而,你1个社区人气旺,还不是1个商业性的公司,你还患上有商业性的公司在你的社区做事情。中国现在社区成员良多是学生、网虫,不是商人,他们缺乏支付能力,可能是聊天以及看新闻。看BBS上写的那些东西,可能是那些闲人、那些在办公室也不干正经事的在上面涂抹。忙人也没那个时间。所以说注意力经济也要看甚么样的注意力,是网虫的注意力,仍是商人的注意力,如果是商人的注意力,才是有用的。

网站如何才能聚患上“人气”? 这是网站经营者挖空心思思考、变着名堂做实验想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又始终解脱不了经营怪圈的影响。不管是哪1类网站,能否引发更多人的关注始终是首要的,“眼球”带来“注意力”,但“注意力”终究能否转化为“经济效益”呢?这1点其实更首要。

咱们在上期曾经谈到,产品的出产者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就要从分析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进程入手。对于网站来讲,就要分析阅读者的行动模式,掌握“知,明,喜,行,惯”的消费者认知进程,使你的终究产品——服务、和由此发生的品牌来吸引消费者,这就触及如何培育以及维持顾客虔诚度的问题了。因而,网站要能真正吸引消费者,要素之1就是品牌以及服务,乃至品牌在很大程度上也要服务来支持,而服务的情势则要知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将所有的服务依据用户需求不断推出、调剂并晋升。这1切都需要与网站的知名度、内容、定位等联络起来,这样网络企业的经营模式终究也就回到了传统产业的经营上来。

公司经济效益篇(3)

近几年来,集团公司审计工作的重点已逐步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效益性审计转变,以效益审计为重点,管理审计、风险导向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其他内容审计共同开展的审计模式已经形成。公司审计处积极响应审计局的号召,审计重心早已站在效益审计的基石之上。2008年审计处开展审计项目12项,其中实施效益和责任审计6项,开展效益审计的比例为50%;2009年审计处开展审计项目17项,其中实施效益和责任审计9项,开展效益审计的比例为53%;2010年审计处开展审计项目9项,其中实施效益和责任审计6项,开展效益审计的比例为66%;2011年审计处开展审计项目10项,其中实施效益和责任审计3项,开展效益审计的比例为30%;可见,经济效益审计已成为我们公司审计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那么,什么是经济效益审计?我们公司为什么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又具有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下面就这些问题结合我们公司的现状做一些探讨:

一、经济效益审计概念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采用专门程序和方法,取得审计证据,对照选定标准,以评价、衡量和证实被审单位或项目经济活动所体现经济效益的优劣,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种独立经济监督活动。

就我们公司而言,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果或效率,审计通过对公司生产经营成果和资金使用效果的审查,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经营情况的好坏,并进一步发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

二、公司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企业发展以担当社会责任,追求盈利为目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盈利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我们公司作为一个正在做大做强的发展企业,经济活动的投入和成果都十分复杂和庞大,只有做好各项监督和控制工作,才能使公司走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因此,加强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管理效能和经营决策的评审,发现和完善公司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公司提高经济效益十分必要。

(一)公司的发展具有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肥沃土地

我们公司为建筑施工企业,“点多、面广、战线长”是公司近几年的工程管理特点。施工企业生产流动性大、产品形式多样、施工技术复杂、施工组织管理要求高的特点,为公司开展形式多样的经济效益审计提供了条件。经过近年的改革发展,公司已经走上了一条长足的发展之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盈利能力基础不断夯实,发展整体处于上升阶段,公司的发展为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提出了要求:

(1)公司实力增强、每年完成管理产值正在逐年增长,公司的成长需要监督保障

在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指导下,近几年来,公司每年完成的管理产值由2007年完成管理总产值21亿元到2011年完成管理总产值35亿元,五年间公司完成管理总产值翻了1.7倍,实现了巨大的飞跃。未来三年公司的管理产值计划完成100亿元,在建和已经落实的工程共99项,管理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放大。然而,如何管好来之不易的大市场?如何控制好零零星星的各种资源消耗?如何发挥各种投入的效率性?使公司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不刹车、不脱轨,这对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提出了强烈的要求。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判明公司在管理和资源利用上是否经济有效;查明不经济、效率低的原因;揭示公司管理结构的合理性和管理职能发挥的有效性;寻求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办法和措施,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建筑一道防护墙是不可或缺的保障手段,也是我们公司发展的要求。

(2)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使得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刻不容缓

近几年来,公司加大了社会资源的利用。2011年,公司外雇劳务支出7569.65万元,外租机械及设备支出10541万元,完成工程分包产值20亿元。2011年工程分包完成产值是公司当年完成总产值的57%,社会资源的利用已成强势。管理社会资源,变社会资源为已之力,可能是公司走管理之路的发展方向。因此,管好社会资源支出的这个口子,杜绝公司经营效益的“跑、冒、滴、漏”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3)社会资源利用的审计以风险审计和效率审计相结合更佳。

审计处这几年开展了许多题材广泛的社会资源利用的审计,包括:外雇劳务结算审计、外租机械台班结算审计、分包工程结算审计、外购物资审计等。但审计多以核算业务的真实性、准确性为重,审计的方法是通过对内控手续,结算依据的审核核实业务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成了管理风险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的任务。但是,社会资源的利用是否经济?效率是否合理?不开展标准对比和技术分析是无法做出准确回答的。比如,外雇计时工结算中是否存在消极怠工、窝工的费用?外租机械台班费结算中是否有出勤不出力,大车拉小货的费用?采用的施工工法和技术是否有不经济,浪费性大的费用?质量、安全标准的采用是否经济等?都是不可忽视的经济效益审计中效率性审计和经济性审计的重点内容,需要审计查明、核实,并做出科学的判断。

(二)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存在潜在的盈利效应,是公司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审核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合理性、可行性,以促进被审单位提高经济效率,降低经营管理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很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司每年在建项目几十个,选择一些风险控制流程长、管理层级多、控制人员流动大、交接手续要求高的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效益审计,一定能及时发现问题、规避风险,扩大收入的确认,降低不合理费用的支出,提高业务的经济性,达到真实、准确反映企业盈利水平的目的。

(三)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能够控制公司决策、计划的实施,及时防范控制风险、减少执行损失,达到预期效果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经济效益审计是公司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公司决策、计划实施的主要力量,因而在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经济效益审计能有效分析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帮助公司防范各类风险,实现经营目标。

(四)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局的统一发展方向

2012年,徐彬在集团公司审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指出:“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效益审计,促进公司、企业落实深化改革、挖潜增效措施。…审计部门要围绕“深化改革”、“挖潜增效”和“安全、质量、品牌、诚信、服务”等,切实开展好管理和效益审计”。 “帮助企业系统总结好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做法,深入分析效益变化原因,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为公司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助推器作用”。

三、公司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

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是对经营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经济效益审计具有制约、防护、促进和参谋的作用。然而,我们公司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除了具有这些作用外,还应该具有以下四个具体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财务收支的真实核算

经济效益审计被孤立地看成一个审计种类,单独地去实施,不仅认识不准确,也是缺乏效率的。缺乏效率的审计工作在人力、物力既定的条件下必然难于大范围推行。经济效益审计必然涉及到查实账簿资料这一工作环节,只有对账簿资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查实后,对节约、效率、效果所进行的分析认定才有意义。因此,通过经济性审计,可以揭示公司财务活动的恰当程度及其遵纪守法情况,保障财务收支的真实。

(二)有利于堵塞漏洞、节支增效

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被审单位管理水平、管理效率的审查评价,促进单位提高经济效益,降低风险。从经济效益审计的职能来看,它是监督和鉴证,不具有管理的职责。但是,从经济效益审计的实际效果来看,审计评价也好,监督、鉴证也好,都起到了对经济活动控制的作用,为公司堵塞管理漏洞、节约支出、挽回既得利益发挥了作用。

(三)有利于经济责任考核,促进考核工作的深入开展

经营承包是公司采用最广泛的经营管理手段,每年公司都与所属二级单位及项目部签订了《经营承包责任状》,承包指标涉及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评定承包责任人的经营状况?借助审计成果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

(四)有利于公司提升管理水平,为公司做大做强提供了保障

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经营活动审计贯穿于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经营活动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故而能促进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公司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要因地制宜,不要盲目求全追大

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应考虑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知识构成和可借用的专业力量的情况,在公司审计处现有条件下,可以少开展综合经济效益审计或较大项目的审计,多选择某一部门、某个环节或某项业务开展专项经济效益审计。

(二)坚持“一审二帮三促进”

经济效益审计不应只是局限于最终评价,还应进一步帮助被审计单位找出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三)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要有科学的技术方法和评价体系

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是实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效益审计开展有难度,缺乏经济效益审计标准是一个重要方面。建立一套科学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准确评价效益的关键。公司应该建立一套反映管理水平、盈利能力、经营风险控制、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等的评价体系,通过效益评审,揭示公司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公司经济资源的合理使用,打开公司的盈利空间。

建立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科学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能科学的反映公司的经济效益状况;二是有效性,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发现影响公司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了解和确定公司经济效益增减变化的原则,分析公司管理的效益性;三是相关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各项具体指标与所评价的经济活动或业务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四是系统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之间应存在着密切联系,每项指标都应能影响整个指标体系的完整性而又受到其他指标的制约。近年来,集团公司经营管理体制发生了较大变革,供应、销售、投资、资金、会计核算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公司的评价指标体系也要与之相连,形成具有较强适用能力的评价工具。

总之,加强经济效益审计的深入开展是公司发展的需要。2011年集团公司审计工作会议上,王作然在报告中讲到:针对重点业务或重要环节开展管理和效益专项审计,精耕细作、查深查透当好领导的“眼睛”。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当好领导的“参谋”。针对典型企业开展整体管理和效益审计,以点带面当好促进精细化管理的“推手”。这是我们公司为什么要加强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最好诠释。

参考文献:

[1]《审计专业管理知识与实务》中石化集团公司审计管理干部岗位资格培训教材编写组

公司经济效益篇(4)

一、自来水公司经营现状

自来水公司作为主导城镇供水命脉的企业,其供水保障为维持城镇居民日常生活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自来水公司又是自主经营性质的企业,在保障城镇居民饮用水供应的同时,追求经济效益也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就目前我国城镇供水政策而言,自来水公司并不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来进行经营,而是以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来进行运营,但是由于水价的制定主要由政府主导而不是根据市场机制,这就决定了我国大部分供水企业的利润空间非常狭窄。

二、自来水公司面临的困境

(一)相关贫困县级城市供水普及率低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自来水公司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了保障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设施,一些大中城市的供水企业无论是在内部管理上还是供水工艺上都达到了先进水平,相关供水企业无论是净资产还是供水能力都达到了相当规模,供水面积及供水普及率也达到了百分之百。但是在一些贫困县及偏远山区,由于受到地质条件及当地经济状况影响,这些地区的供水企业普及率非常低,再加上供水企业本身成立较早,供水工艺差,相关基础设施也缺乏,这就导致了这些供水企业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居民日常供水需要。

(二)缺乏政策支持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群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因此保证自来水的供应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讲,国家公共供水事业政策主要倾向于大中城市。尤其是十六大以来,对于农村供水事业的大力投入,也使得农村供水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供水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是诸多县级城市却没有得到国家供水事业政策的支持,或者说支持力度不大,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工艺投资上得不到充足资金,这就给这些供水企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供水质量得不到保障,供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供水成本太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给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一些供水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难以走出恶性循环。

(三)固定资产投资大

有些县级城市由于存在较大的财政困难,再加上供水企业的公益性质,相关县级政府往往优先考虑当地经济建设,对于供水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大,因此供水企业的基础设施投资只能由企业自身承担,再加上城镇化的扩大,供水网管又要适度超前,这些问题势必会给供水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投入,然而供水企业只能靠收取水费来维持运营,所取得的经济利润甚至都不能维持企业管理成本费用,供水企业缺乏资金积累,然而又要面临巨额投资成本压力,这就给供水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提升自来水公司经济效益的措施

(一)控制供水成本

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与基础设施投资压力过大是造成供水企业成本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供水企业在保证供水质量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加强成本控制管理。一是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将供水企业经济效益与目标责任紧紧挂钩,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将目标分解至员工个人,保证员工各司其职,最重要的是要转变供水企业员工因效益差而带来的消极心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主动性。其次是要加强水费收缴效率,在实际收缴过程中,供水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水费欠缴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供水企业要成立专门机构专职进行收缴工作,同时,在收缴过程中还要注意方法,一是要加强法制宣传,二是要加强跟踪管理,保证收缴工作常态化。

(二)提高供水工艺水平

任何企业要想降低生产成本就必须要改进生产技术,这是任何企业都公认的一个生产原理,这一原理在供水企业中也同样适用,而供水企业中最重要的技术就是供水工艺水平。一是要运用高新技术优化自来水管网,除此之外在对自来水管网进行规划时还要结合城镇化的推进情况使自来水管网更加经济合理,同时还要对各种供水设备及设施进行科学管理。二是要科学调度,保证日常测试到位,同时还要制定严格的设施维修管理制度,确保测试常态化。

(三)建立合理的水价及水费机制

自来水的价格通常是由政府来制定的,但政府在制定价格时还要充分考虑市民的承受能力,因此,自来水公共用品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在提升经济效益上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政府在充分考虑社会效益时还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政府在进行自来水定价时要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来保证供水企业运营的市场化。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供水企业投资成本大是供水企业经济效益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政府要加大供水企业扶持力度,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上要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在保证供水企业满足城镇供水需求量的同时还要保证供水需求的质,这就要求政府在供水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及工艺改进上给予资金支持,为供水企业减少成本负担。

公司经济效益篇(5)

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耗用的人力资本、物力资本和费用开支举行节制;纠正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的偏差,把施工成本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施工项目利润的实现。主要针对如何进行矿建公司施工成本控制方面进行阐述自己的观点。

施工成本的节制首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动手:

一、施工阶段人工费的控制

人工费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直接从事工程施工的建筑安装工人以及在公共现场直接为工程制作结构件、运料、配料等工人的工资、奖金、工资性津贴、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社会保险、公积金等。近几年因为社会人工本钱不断提高,使矿建公司人工费远远高于定额中的市场价格,因为人工本钱延续走高,导致企业平均利润率延续走低,因此,在矿建公司中人工费的节制尤其重要。正常人工费一般约占施工总成本的20%左右,可是矿建公司的人工成本占总施工成本的比例却高达35%以上,致使人工费亏损严重。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调拨配置劳动力,使人工成本占用比例尽量降到最低水平,以纸质管理上造成窝工迹象,这是人工费下降的主要方案之一。

首先,应从用工数量上控制人工费支出。目前由于公司地理位置偏僻,招聘井下施工人员要求较低,独立完成工作能力不强,人浮于事、存在窝工现象。以后招聘工人要以有经验、懂技术的熟练工人为主,并不断加强安全、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工人的胜任能力。同时,按照施工计划、工程施工量合理安排施工人数,做到不窝工、不怠工,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生产能力。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技术优势,要做到合理安排各道工序、各项工种的用工人数,使各工序工种之间衔接协调有序,避免窝工;另外,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用工数量的考核与管理,适时调控用工人数。

其次,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进行适当的工资改革,应根据不同的工种与人员、结合人力资源市场价格,合理确定人工单价;设定固定工资加计件工资的薪酬管理办法,使人工成本和效益直接挂钩,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把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范围控制在20%-25%范围之内,将人工费支出严格控制在清单报价之内。

二、材料成本的控制

材料是施工成本的主要项目之一,在工程施工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所以加强材料成本控制,是提高公司效益的重要途径。

首先,应该按照工程施工项目、工程进度,制定科学、严密的材料采购计划并按照计划严格执行。

其次,应加强材料采购环节的控制,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按照材料需求计划分期分批采购材料,以保证材料的及时供应、减少资金占用成本,从而保证工期。对大宗材料采购要以招标形式进行采购,供应商在竞争对手面前往往会报出自己的最低价格,使公司掌握价格的主动权,同时可以避免暗箱操作。对于价格较低的零星材料采购,采取询价方式,询价时不应仅限于“货比三家”,要进行更多比较、更多了解市场价格,询价员应该熟练掌握各种材料市场价格。有的材料价格随季节性波动,要在采购时点、使用时间、资金占用、仓管成本等方面求得平衡点,从而使综合成本控制在最低。

第三,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材料耗用定额,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将材料耗用纳入绩效考核,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对于超定额使用的材料按照超定额的金额给予一定比例的罚款,对于节约的材料给予适当奖励。

第四,严格控制采购环节的腐败现象,做到阳光招标,材料采购过程严禁由一人或一个部门完成整个采购的全过程,要设立询价、采购、结算、验收不同的物资管理岗位,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发现串标、恶意中标、质次价高的材料,追究采购人员的责任,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杜绝腐败现象。

第五,严格控制材料收发环节,材料验收入库要有库房保管员、技术专工、使用部门及相关人员共同参与验收,对不合格的材料一律拒绝接收并查明原因,将供应不合格产品的供应商列入黑名单,进而保证材料入库关;发放环节要明确工程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按照用料计划支出材料,把好材料发放关,杜绝浪费现象;材料保管环节,要严加看管,避免材料认为原因造成丢失、损毁。制定严格的材料保管制度,责任落实到人,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失、毁损追究个人责任。

第六,加强大型周转性材料的管理与控制,大型周转材料主要包括钢管、脚手架等,其特点是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减少周转材料的占用期间,加速周转,防治损坏。周转材料的购置、报废、处置应由公司设备部负责上报上级公司,经上级公司审批后方可处置。对于价值大使用次数少的大型周转材料尽量采用租赁方式,以减少资金占用成本。设备部要建立周转材料租赁台账,由专人负责保管,按照租赁期限及时归还,对于租赁期间被损坏的周转材料要追究使用人的责任。

三、机械使用费的控制

机械费用是指为完成工程项目而投入的机械设备在使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折旧费、人工费、日常修理费、大修费、安装拆除及进出场费、燃料动力费、养路保险费等。机械使用费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在工程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应该控制机械使用的支出。应当在每年年末根据下一年的工程作业量,初步确定下一年机械设备的使用规模和数量,合理安排机械的构成比例。

第一,正确核定机械使用成本,准确进行会计计量,这是控制机械费用的重要环节,统计、计算资料和数据力应准确。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图,编制机械使用计划,对于自有的设备要做到加强保养、维护、合理使用;对于租赁来的设备要做到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另外,要制订《机械使用费管理实施细则》,要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及具体指标,并认真贯彻执行。

第二,设备部制定《机械使用费考核办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考核办法,作为成本控制的考核目标之一。对机械成本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应按月进行考核、核算和分析,查找节超原因,寻求下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做到奖惩分明。制定《机械使用费的控制模式》,把机械成本与机械操作人员的工资利益直接挂钩,机械的操作人员应以机械责任成本为指标,实行工、料、机综合承包制。在机械施工中,将人工费按照机械物耗、费用分解到具体工程中,以确定内部单位工程数量、结算单价。对于那些不能直接完成产量和机械物耗的机械岗位,应按照岗位职责、技术水平、劳动强度等因素制定考核标准和分配办法。对于那些不具备工、料、机承包的机械作业,应按照机械台班的产量定额,对机械使用中的可控物耗实行定额管理和控制。

第三,由于,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规模,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能力和投标的资格,承揽的生产任务对机械设备的现有规模也有不同的要求,当施工任务充足时需要有相应的机械设备作保障;而当施工任务不足时,要给不需使用的机械设备寻找使用途径,设备部应根据设备的闲置期间制定租赁期限,建立对外租赁设备台账,到期及时收回,以保证自行使用,对收回的租赁设备要进行认真检查,如有损坏要向及时向租赁方收取赔偿费。

由于矿建公司刚成立三年,资本积累少、注册资本金较低,所以,对大宗采掘设备应以租赁为主,项目部应根据工程需要计算租赁设备的使用期限,设备部负责设备租赁牵头事宜,由计划经营部、工程部、通防部、安监部、财务部等参与设备租赁合同的签订工作,对年租赁费在20万以上的大额设备租赁要采取招标形式租赁,对租赁的设备做好保养、维护工作,充分发挥设备使用的功能,提高生产效益。

四、间接费及其他直接费的控制

间接费是公司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及各职能部门在该施工项目上发生的全部费用。首要控制措施,首先,是精简管理机构人员,下降人工成本;其次,是合理制定治理规模与治理条理,削减间接费支出。其他直接费首要囊括施工工程中产生的材料二次搬运费、暂时设施摊销费、生产工具使用费、查验实验费等,要根据工程预算制定合乎的其他直接费用付出定额。

公司经济效益篇(6)

一、施工阶段人工费的控制

人工费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直接从事工程施工的建筑安装工人以及在公共现场直接为工程制作结构件、运料、配料等工人的工资、奖金、工资性津贴、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社会保险、公积金等。近几年因为社会人工本钱不断提高,使矿建公司人工费远远高于定额中的市场价格,因为人工本钱延续走高,导致企业平均利润率延续走低,因此,在矿建公司中人工费的节制尤其重要。正常人工费一般约占施工总成本的20%左右,可是矿建公司的人工成本占总施工成本的比例却高达35%以上,致使人工费亏损严重。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调拨配置劳动力,使人工成本占用比例尽量降到最低水平,以纸质管理上造成窝工迹象,这是人工费下降的主要方案之一。

首先,应从用工数量上控制人工费支出。目前由于公司地理位置偏僻,招聘井下施工人员要求较低,独立完成工作能力不强,人浮于事、存在窝工现象。以后招聘工人要以有经验、懂技术的熟练工人为主,并不断加强安全、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工人的胜任能力。同时,按照施工计划、工程施工量合理安排施工人数,做到不窝工、不怠工,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生产能力。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技术优势,要做到合理安排各道工序、各项工种的用工人数,使各工序工种之间衔接协调有序,避免窝工;另外,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用工数量的考核与管理,适时调控用工人数。

其次,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进行适当的工资改革,应根据不同的工种与人员、结合人力资源市场价格,合理确定人工单价;设定固定工资加计件工资的薪酬管理办法,使人工成本和效益直接挂钩,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把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范围控制在20%-25%范围之内,将人工费支出严格控制在清单报价之内。

二、材料成本的控制

材料是施工成本的主要项目之一,在工程施工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所以加强材料成本控制,是提高公司效益的重要途径。

首先,应该按照工程施工项目、工程进度,制定科学、严密的材料采购计划并按照计划严格执行。

其次,应加强材料采购环节的控制,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按照材料需求计划分期分批采购材料,以保证材料的及时供应、减少资金占用成本,从而保证工期。对大宗材料采购要以招标形式进行采购,供应商在竞争对手面前往往会报出自己的最低价格,使公司掌握价格的主动权,同时可以避免暗箱操作。对于价格较低的零星材料采购,采取询价方式,询价时不应仅限于“货比三家”,要进行更多比较、更多了解市场价格,询价员应该熟练掌握各种材料市场价格。有的材料价格随季节性波动,要在采购时点、使用时间、资金占用、仓管成本等方面求得平衡点,从而使综合成本控制在最低。

第三,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材料耗用定额,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将材料耗用纳入绩效考核,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对于超定额使用的材料按照超定额的金额给予一定比例的罚款,对于节约的材料给予适当奖励。

第四,严格控制采购环节的腐败现象,做到阳光招标,材料采购过程严禁由一人或一个部门完成整个采购的全过程,要设立询价、采购、结算、验收不同的物资管理岗位,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发现串标、恶意中标、质次价高的材料,追究采购人员的责任,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杜绝腐败现象。

第五,严格控制材料收发环节,材料验收入库要有库房保管员、技术专工、使用部门及相关人员共同参与验收,对不合格的材料一律拒绝接收并查明原因,将供应不合格产品的供应商列入黑名单,进而保证材料入库关;发放环节要明确工程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按照用料计划支出材料,把好材料发放关,杜绝浪费现象;材料保管环节,要严加看管,避免材料认为原因造成丢失、损毁。制定严格的材料保管制度,责任落实到人,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失、毁损追究个人责任。

第六,加强大型周转性材料的管理与控制,大型周转材料主要包括钢管、脚手架等,其特点是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减少周转材料的占用期间,加速周转,防治损坏。周转材料的购置、报废、处置应由公司设备部负责上报上级公司,经上级公司审批后方可处置。对于价值大使用次数少的大型周转材料尽量采用租赁方式,以减少资金占用成本。设备部要建立周转材料租赁台账,由专人负责保管,按照租赁期限及时归还,对于租赁期间被损坏的周转材料要追究使用人的责任。

三、机械使用费的控制

机械费用是指为完成工程项目而投入的机械设备在使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折旧费、人工费、日常修理费、大修费、安装拆除及进出场费、燃料动力费、养路保险费等。机械使用费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在工程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应该控制机械使用的支出。应当在每年年末根据下一年的工程作业量,初步确定下一年机械设备的使用规模和数量,合理安排机械的构成比例。

第一,正确核定机械使用成本,准确进行会计计量,这是控制机械费用的重要环节,统计、计算资料和数据力应准确。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图,编制机械使用计划,对于自有的设备要做到加强保养、维护、合理使用;对于租赁来的设备要做到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另外,要制订《机械使用费管理实施细则》,要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及具体指标,并认真贯彻执行。

第二,设备部制定《机械使用费考核办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考核办法,作为成本控制的考核目标之一。对机械成本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应按月进行考核、核算和分析,查找节超原因,寻求下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做到奖惩分明。制定《机械使用费的控制模式》,把机械成本与机械操作人员的工资利益直接挂钩,机械的操作人员应以机械责任成本为指标,实行工、料、机综合承包制。在机械施工中,将人工费按照机械物耗、费用分解到具体工程中,以确定内部单位工程数量、结算单价。对于那些不能直接完成产量和机械物耗的机械岗位,应按照岗位职责、技术水平、劳动强度等因素制定考核标准和分配办法。对于那些不具备工、料、机承包的机械作业,应按照机械台班的产量定额,对机械使用中的可控物耗实行定额管理和控制。

第三,由于,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规模,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能力和投标的资格,承揽的生产任务对机械设备的现有规模也有不同的要求,当施工任务充足时需要有相应的机械设备作保障;而当施工任务不足时,要给不需使用的机械设备寻找使用途径,设备部应根据设备的闲置期间制定租赁期限,建立对外租赁设备台账,到期及时收回,以保证自行使用,对收回的租赁设备要进行认真检查,如有损坏要向及时向租赁方收取赔偿费。

由于矿建公司刚成立三年,资本积累少、注册资本金较低,所以,对大宗采掘设备应以租赁为主,项目部应根据工程需要计算租赁设备的使用期限,设备部负责设备租赁牵头事宜,由计划经营部、工程部、通防部、安监部、财务部等参与设备租赁合同的签订工作,对年租赁费在20万以上的大额设备租赁要采取招标形式租赁,对租赁的设备做好保养、维护工作,充分发挥设备使用的功能,提高生产效益。

公司经济效益篇(7)

一、引言

近几年,作为世界上水果罐头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我国水果罐头产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长上,而且反映在品种、技术、企业和市场等方面的变化中。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安全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国内外对水果深加工食品的需求逐年增加,特别是国际市场的消费量更是增长迅猛,而我国的相关产业发展及技术水平仍然较为落后,产量及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际市场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M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拟对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扩建,提出了24000吨水果和蔬菜深加工项目,新引进罐头生产主要工艺设备190台(套/组),年加工能力将由原来的14000吨增加到24000吨。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对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风险水平等做出判断,从而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为此,本人将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理论体系与M公司24000吨水果和蔬菜深加工项目实际密切结合,从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分析、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等方面对本项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二、项目概况

本项目选址位于S镇的经济开发小区,选址区域内自然条件适宜,交通便利,公共配套设施齐全,适宜项目建设。本项目总的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其中,将建设一座库容量为5000吨的冷库(含速冻间),建筑面积为4300平方米;气调库1100平方米;冷库配套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扩建800立方米污水处理池,购置安装制冷和气调设备,并根据生产产品的需要购置罐头生产设备、包装设备及检测设备等。

本项目冷库设计高9米,层高2层,框架结构,外饰面采用高档自洁净墙涂料,内墙采用瓷砖饰面,达到卫生标准。保温层采用熔重40公斤/立方米聚氨酯保温,内墙保温层厚度120毫米,外墙保温层厚度180毫米,设计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物地震基本烈度为八度设防。污水处理池有效容积800立方米,采用厌氧工艺,砼浇筑,内壁刚性防水。冷库制冷设备使用某冰山集团活塞式氨制冷设备,低温冷藏库温-18~-21℃,气调库库温1~3℃,确保贮藏后果品硬度、口感、外观等综合指标符合国际市场标准。

三、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分析

根据现行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本项目实际,本文将选取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等动态指标,以及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等静态指标,并通过这些指标的计算对本项目的经济效益状况做出分析和判断[2]~[3]。所选取的各项指标汇总详见表1。

经估算,本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税前净现金流量第1年为-4530.0万元,第2年为-301.8万元,第3~11年为2694.8万元,第12年为6563.9万元;本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税后净现金流量第1年为-4530.0万元,第2年为-593.1万元,第3~6年为2403.4万元,第7~11年为2401.8万元,第12年为6218.0万元。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及相关数据计算可得,本项目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6.2%,税后为30.6%,均大于规定的基准收益率10%;本项目的税前财务净现值为9227.8万元,税后为7466.2万元,均远大于0;本项目的税前投资回收期为4.05年,税后为4.50年,均短于同行业类似项目的平均投资回收期水平。由此可见,本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经济效益状况良好。

经估算,本项目计算期内的年均息税前利润总额及年均利润总额均为1980.28万元,年均净利润为1683.2万元,年均利税总额为2118.88万元;本项目总投资5420万元,项目资本金为2420万元。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及相关数据计算可得,本项目的总投资收益率为36.54%,资本金净利润率为69.55%,项目投资利税率为39.09%,均明显高于本地区类似项目的盈利水平,由此可见,本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经济效益状况良好。

表1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汇总

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说 明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正指标,只有当指标值大于或等于规定的基准收益率时,项目才可行。

财务净现值FNPV 正指标,只有当指标值大于或等于零时,项目才可行。

投资回收期 反指标,只有当指标值短于行业平均值时,才可行。

总投资收益率 正指标,只有当指标值大于等于行业平均值,才可行。

资本金净利润率 正指标,只有当指标值大于等于行业平均值时,才可行。

投资利税率 正指标,只有当指标值大于等于行业平均值时,才可行。

注:上表中CI表示现金流入量,CO表示现金流出量,i为基准折现率。反指标表示该指标值越大,项目的经济效益状况越差;正指标表示该指标值越大,项目的经济效益状况越好。

四、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1)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项目盈亏平衡分析主要是根据项目正常生产年份的产品产销量、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产品价格、销售收入和税金等计算项目的盈亏平衡点。该盈亏平衡点一般用盈亏平衡时的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4]~[5]:

项目盈亏平衡分析反映了项目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盈亏平衡点越低,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就越强,抗风险能力越强。

本项目计算期内的年均固定成本为3173.86万元,年产品销售收入为16390.0万元,年均可变成本为11097.2万元,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为138.6万元,则本项目盈亏平衡时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为:

由此可见,只要当本项目的生产能力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61.58%,项目即可实现盈亏平衡,项目具有一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整体风险程度较低。

(2)项目敏感性分析

项目敏感性分析主要考察项目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对项目的投资、成本、价格、产量等主要变量变动的敏感程度。项目对某种因素的敏感程度,一般敏感性系数来反映,其计算公式具体如下[6]:

本文对本项目的敏感性分析主要针对项目基本数据中的销售收入(产量或价格)、经营成本及固定资产投资这三项不确定性因素,分别考察这三项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或降低5%幅度时对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影响,以判断其单因素变化对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敏感程度。项目敏感性分析结果详见表2。

表2 项目敏感性分析结果表

序号 不确定性因素 变化率(%) FIRR(%) 敏感性系数

基本方案 30.6%

1 销售收入 5% 43.9% 8.69

-5% 17.3% -8.69

2 经营成本 5% 19.6% -7.19

-5% 41.6% 7.19

3 建设投资 5% 29.5% -0.72

-5% 31.7% 0.72

综上分析可得,当这三种不确定性因素变化幅度为±5%时,项目的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最低为17.3%,仍然高于规定的基准收益率10%,由此可见,本项目具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项目整体风险较小。

在这三种不确定性因素中,本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对销售收入的变化最为敏感,其次为经营成本,最后为建设投资,这就要求M公司必须密切关注水果罐头市场的变化,对市场的未来走向做出正确的预测,并以此指导项目改扩建及以后的经营管理,以切实增强本项目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同时,M公司还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尤其是成本管理,降低人、财、物等方面的成本消耗,以提高项目最终的经济效益状况。

五、结语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是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人通过对M公司24000吨水果和蔬菜深加工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研究,对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知识体系及实践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项目经济效益评价可以通过指标分析全面反映项目的经济效益状况;通过项目不确定性分析反映项目的风险状况等,从而为相关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周惠珍.投资项目评估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14.

[2]崔淑梅,滕玉波,门晓杰,等.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进一步研究[J].技术经济管理与研究,2004(5):38-39.

[3]赫丛喜,薛红艳.投资项目论证中经济效益评价的内容与方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100.

[4]周亚力.投资项目评价中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几个问题[J].工业技术经济,2005 (10):141-142.

公司经济效益篇(8)

会计审计是一种为我们普遍了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对于当今公司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是发展经营,做大做强公司企业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会计审计工作是否精准合理几乎对企业有着关乎存亡的影响。合理的会计审计工作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公司企业减少成本、明确发展方向,而且可以帮助公司企业加强自身管理能力,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直接增加企业利润。清晰地明确会计审计和提高公司企业效益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帮助会计人员等公司相关人员找到使企业实现更好发展的策略。

一、会计审计与企业经济的显著特征

会计审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以一种特定的模式,对经济交易进行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和监督,提供经济信息,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首先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其职能主要用来更准确、直观的反映、管理、控制公司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所以说会计审计能为公司的金融管理提供高质量的财务资料,并加入到决策过程中,以谋求再大的程度的经济利益。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劳动和服务的对外交换过程中经各方面的努力所获取的劳动节约,通俗说法即为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获取尽量多的经济利润。

(一)会计审计的职能与特点

根据课堂理论知识的介绍,会计审计所体现职能总体上来说有应分为两个方面,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在会计计算方面,会计师通过一系列专业手段和基本工具,从数量上真实、完整的体现各个项目的经济进展情况,良好的提供信息以便于公司企业加强经济管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监督职能是与会计核算相对的另一项职能。监督的对象主要针对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这两个职能也决定了会计的职业特点,它是为不同主体、对象提供服务、管理的一种手段,并且要通过一定的数理形式、理论依据,更加直观形象的反映各个对象的发展状况,并督促其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所有的企业都是为利润而生存,由此可知,创造利润在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况且,提高经济效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对企业和国家来说,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巨大财富。提高经济效益,将会产生更多的产品和劳务,从而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率,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经济效益更大的好处在于可以增加国家的收入,有利于带动国家经济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在经济效益提高的过程中,投资效益和资源的利用率也必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高,由此可以换机我国人口与资源不协调的压力,极大地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就各公司企业自身而言,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为自身发展的未来提供保障,而且还可以保证企业的资本充足以便进行投资和运营。

二、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市场上丛生了很多新型企业,同时,公司企业面临的同行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已逐渐成为新的需求。经济效益是现代企业的核心,保障现代公司企业经济活动的有力手段主要依靠内部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围绕现代企业的开展,在多个方面为公司提供保障,在提高公司经济运转能力、自我检测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本公司的综合实力和行业影响力。

(一)内部经济管理审计方式的先进性

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迫切的需要公司企业内部经济效益的开展。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企业性质和产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国家没有投资与管理的双重权力,也早已无法深入的参与公司企业的利润分配,取而代之的管理者则是企业自身。在这样的体制之下,传统意义上的财务审计工作只能够审查企业经济活动是否违规合法,逐渐的不能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与之相对的是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建立在数据的真实性上的,在此基础上,内部经济管理审计方式公正客观而且全面多样,可以在根本上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经济效益审计对现代企业的促进作用

经济效益的审计工作可以促使现代企业自觉地填补自身漏洞、挖掘原有潜力,并进一步提高管理经营水平。随着公司企业经营活动日益现代化、多样化,经济效益审计从检测并能评估各部门的内部控制模式入手,在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搜寻管理执行方面的漏洞,并对此做出精准、合理的评估判断,得出结论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经济效益审计往往可以控制现代公司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公司计划。在很大的范围内控制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关键时刻可以极大地减少公司企业的损失,避免伤害公司的根本利益,以达到审计的效果。

三、总结

会计审计是提高公司企业经济效益的迫切要求,在企业的经营中主要服务于经济效益。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科技水平突飞猛进,合作工作也更加精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在于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水平。而在于一个企业之中,来考核经济效益的基础人员是会计审计人员。基于此,企业从自身做好,坚持完善会计审计的多项基本工作,并进一步扩展关于会计方面的信息,大力执行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两个特性职能,这样,能够在多元文化、经济形势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快速发展积蓄实力,为更好服务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和文化保证。

参考文献:

[1]任红林.关于起我国审计机关效益审计实践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7,(5)

[2]龚传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模式[J].中国内部审计,2006,(6)

公司经济效益篇(9)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170-03

一、理论的说明

假设两个同一完全竞争行业的公司A,B,有相同的净资产E,总资产规模也相同。也具有相同的主营业务利润R。不同之处在于A公司三项费用控制的好,体现为三项费用CAROEB。A为绩优公司,B为绩差公司。绩优公司的业绩指标是绩差公司的倍,记为N(R)。

假设该经济景气度上升,产品价格上涨。使得两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R上升,N(R)对R求导得:N′(R)=-,在不考虑三项费用大于主营业务利润的情况下,该导数为负。

可见,当行业景气度上升时,绩优公司业绩比绩差公司业绩倍数在缩小,换句话说,绩差公司的业绩占绩优公司业绩的比例在上升,表现为绩差公司的经营的改善。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这种改善并不来自管理层的努力或者公司层面的任何主动的措施,仅仅是由于行业景气度上升带来的一种现象,因此,在对公司的业绩进行分析(无论是考查股权结构,利润分配政策等等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还是以公司业绩增长情况为基础确定高管薪酬)时,经济波动对绩差绩优公司的这种影响都是应该剔除的因素。

另外,一个由经济波动带来的显然的结果是,同样的ΔR,由于绩差企业的基数较小,从而对绩差企业会引起更大的增长百分比的波动。

由于上面的分析做了很多简化,现实中各项数据均处于波动中,那么在实际中是否还存在这种现象呢?下面我们利用一些行业的上市公司的多年的业绩数据对这一现象是否存在作实证研究。

二、研究背景

经济增长反映一国经济总体的状况,当经济增长率较高时,经济处于繁荣时期,市场需求旺盛,公司的盈利水平较高且具有良好的预期,所以良好宏观形势是公司发展所需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伴随着经济增长过程中会引发需求结构的变动,于是供给为适应需求又引致社会上各个公司生产和销售的变动,进而引发了公司的收益变动。因此 ,宏观经济活动会对公司收益产生影响,这已经被人们所认识。近3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过程中,对公司的发展起了强大的带动作用。国内外对中国的各种商品和劳务需求的增大,给中国公司带来了巨大商机和丰厚的利润。所以 ,中国公司收益与经济增长的同步效应该是明显的。以前关于影响公司绩效的因素研究仅仅停留在一般性和微观个案的研究层次,缺乏总体化和系统化的研究,大部分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成果都是直接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或托宾Q值等为公司绩效指标,而较少考虑公司绩效与宏观经济的同步性。近几年来, 很多学者热情关注“ 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而对于“微观经济的宏观影响”却较少研究。这样就在评价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不断兑现,中国公司面临的是跨国公司的大量涌入,新技术、新产品开发速度不断提高,这些变化及其不确定性对中国公司各种经济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公司生产、经营运作活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势必对不同治理结构的公司绩效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对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反映越敏感的公司越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

已有的文献有对宏观经济变化对公司绩效变化影响的分析,还未见到对宏观经济变化对绩差绩优企业绩效变化影响分析的文献。李斌、尹晓峰(2008)论述了国内生产总值和利率两个宏观指标对公司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的关系,分析了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同步效应,采用收益非同步性指标对中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展开了实证研究。通过应用计量方法剔除宏观经济指标对公司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影响的部分,采用收益同步性指标对收益的非同步特征进行实证测度。考察收益的非同步性指标,测度了收益的信息含量 (修正的公司的绩效指标), 又将其作为绩效指标,来考察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公司收益信息含量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公司收益波动中公司基本面信息所揭示的比例平均为 12%左右,而公司外部信息解释的比例达到 88%,中国公司基本面信息含量指标的数值还相当低, 收益同步效应十分显著。

三、数据的选择和实证研究

(一)数据的选取

数据选取的原则。(1)选择行业内企业能够进行竞争的行业。基本原则是该行业内存在相当数量的企业,且企业能够比较自由地进入或退出。(2)选择先天资源差异较小的行业。不同企业由于先天资源以及技术上有较大的差异,其绩效往往不具有可比性,所以,在行业的选取中不包括这类行业。(3)选择受原材料供给及价格营销小的行业。对于粮食、水产、肉类、制糖、木材加工等初级产品加工业而言,由于较大程度上受到原材料供给及其价格的影响,一般也不予考虑。有色金属加工业受不同矿产资源的影响较大,具有较强的异质性,故也加以排除。(4)剔除上市工业企业中被ST和PT以及财务明显不正常的样本。这里财务不正常是指净资产收益率大于80%的情况,这些因素对在做分类对比时,对平均值有很大负面影响。对曾经有过亏损的企业也进行了剔除。(5)与官方统计划分行业标准口径一致原则。根据以上标准以及行业选取原则,根据1997和2007年年报数据,选取深市和沪市12个工业行业74家上市公司。行业分别为: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塑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从上市公司年报中得到净利润、营业利润、股东权益等数据。

(二)绩效指标的选取

我们选取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考虑到公司可能存在的非主营业务的投资收益利得的情况,我们进一步用营业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净资产)来对结果进行验证。

(三)数据的处理

我们将每家公司的11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数字加总,这样得到74个加总数据,按这74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将加总数值低的37家公司作为绩差组,将加总数值高的37家公司作为绩优组。绩差组的37家公司每年的37个净资产收益数据做加总,这样得到绩差组的11年的11个数据,相应的绩优组也有11个数据。总体74家公司的每年净资产收益率加总,这样得到的11年的11个数据作为经济景气度的指标。所有的数据(见表1)。

对表1中绩差/绩优数据和总体业绩数据做speraman相关分析,结果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82。

表1中的数据对应的图形为:

从图中可以看出,绩差组的净资产收益率波动要比绩优组大,在经济景气度下行时两者的差距变大。在经济景气度上行时,两者的差距变小。经济景气时,所有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布表现的比较集中,而经济不景气时,净资产收益率的数据分布相对则比较分散。相应的业绩增长下降的百分比波动也很大,时而大比例增长,时而又大比例下跌。而绩优组的业绩相比要稳定的多。这样就体现为,经济景气时,所有公司之间的分化减小,而当经济不景气时,绩优绩差公司间的分化巨大。

对上述74家公司的营业利润/净资产数据进行上述类似的处理,未能得到如上正相关的结论。我们希望增加样本数据,因此放弃了行业限制,用162个公司1995―2006年的营业利润/净资产的数据做了上述类似的处理,得到的数据见表2。

对表2中绩差/绩优数据和总体业绩数据做speraman相关分析,结果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8。

表2中的数据对应的图形为:

从图中同样可以看出,绩差组的净资产收益率波动要比绩优组大,从而相应的业绩增长下降的百分比波动也很大,时而大比例增长,时而又大比例下跌。而绩优组的业绩相比要稳定的多。这样就体现为,经济景气时,所有公司之间的分化减小,而当经济不景气时,绩优绩差公司间的分化巨大。

四、结论

本文说明,如果以绩差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比绩优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一个指标,那么这个指标在经济景气度上升时将上升,在经济景气度下降时将下降。体现为经济景气时,绩优绩差公司业绩分化较小,而经济不景气时,绩优绩差公司业绩分化巨大。另外,如果考察业绩增长的百分比,绩差企业相比绩优企业在经济景气度上升时,增长的百分比更大,而在经济景气度下降时,业绩下降的百分比也更大,即业绩指标的波动很大,而绩优公司则要稳定的多。由于这样现象的存在,在对公司的业绩变化进行分析(无论是考查股权结构,利润分配政策等等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还是以公司业绩增长情况为基础确定高管薪酬)时,经济波动对绩差绩优公司的不同影响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尤其在对一些主观方面的因素,股权结构的变化,公司内部政策的变化,高管的变化等等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时,这种由于客观规律造成的绩效变化都是应该剔除的。

参考文献:

公司经济效益篇(10)

现代公司理财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以著名财务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的MM定理为标志。这一时期著名的公司理财理论还有威斯顿(Weston)模型,科普兰德(Copeland)的公司价值评估理论,马科维茨(Markowits)的资本组合理论,夏普(Sharpe)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等。这些公司理财理论的产生促进了财务管理的发展,也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理财观念,使公司理财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现代公司的理财观念和方法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受国外发达国家理财观念的影响,公司的财务管理逐步升级,由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逐步走向资本的运营,以证券市场为主体的资本市场把人们的理财观念引入一个新的境界,股票泡沫的神奇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巨大风险使人们增强了对理财观念的重视,以内部控制和风险导向为主体的公司理财逐步形成一种新的理财理念。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现代公司的理财观念转变类型以及由此产生的观念及管理手段的创新,对增强公司的获利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十分的迫切性。 一、现代公司理财观念转变的主要类型

现代公司理财观念的转变是公司内部条件改变和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是公司理财观念的进步和时展的客观要求。不同的公司由于各自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不同,其理财观念的转变状况也有所不同,从公司发展的一般情况出发,现代公司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的理财观念转变类型:

1、从盲目追求权益资本筹集向合理筹资结构观念转变。从资本成本最低化的筹资原则出发,公司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权益资本特别是发行股票筹资,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在所有的筹资形式中股票筹资的资本成本是最高的。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初期,由于证券市场的不规范、大股东内部控制以及管理层的舞弊等原因,使得众多的上市公司不按照规定向股东分配股息或因经营不善难以向股东进行分配,使得权益资本变相转化为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随着我国对上市公司治理力度的加强、对证券市场规范化建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不分配、会计信息失真和大股东控制等弊端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违规操作以及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已经难免退市的惩处,公司的筹资理念正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正在逐步由盲目追求权益筹资向讲求筹资成本的最低化和筹资结构的合理化转变。

2、从单纯追求成本控制向实现全面内部控制观念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许多公司存在对最低成本法的误解,把最低成本法归结为“公司内部节约、挖潜、改造等”,把一定生产经营条件下的生产成本最低作为追求的目标,其结果造成了不讲求规模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成本观念具有动态的含义,最低成本原则的本质内涵应是追求规模经济下的成本相对最低,不讲求规模经济和最大经济效益的成本最低是没有意义的。在公司的理财观念中,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成本控制,认为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存有偏见。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高技术产业中,公司内部控制应是全方位的控制,除成本控制外,还应包括:现金流控制、物流控制、商品流控制、人才流控制、生产过程控制、管理过程控制、组织机构控制等等,是一个完整的控制工程,而且最优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各种控制活动协调发展、优化配置、实现最大控制效率的动态控制系统。

3、从不讲信用向不断提高诚信观念转变。信用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公司的信用观念相对比较低下,公司中为了短期利益不讲求信用的现象比比皆是。为规范市场行为,我国公司亟需增强信用观念,这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减少或避免三角债、偷漏税金等现象,促进公司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等具有重大意义。公司信用观念的创新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公司只有建立良好的信用观念,才能不断适应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对我国公司理财观念与行为的影响,不断建立和完善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公司市场竞争的良性循环和高速发展。

4、从经验性理财决策向科学性理财决策观念转变。理财决策是公司财务人员在财务目标的总体要求下,通过专门的方法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遴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财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公司的理财决策停留在定性决策为主的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公司理财决策提出了科学化、规范化、定量化、民主化的要求,把决策效果提高到了决策工作的首要位置。公司的理财决策不能再停留在低效率、高风险的状态,而是提高到战略决策的位置,使公司的全体人员都来重视理财决策,参与理财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理财决策的有效形。

5、从追求经营的安全性向风险导向经营的观念转变。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与收益并存,呈现正比例的变化趋势。公司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较高的收益率就要有敢于承担风险的意识。但是,敢于承担风险并不等同于冒险,公司经营者承担风险的能力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是经营者自身素质与经验结合的结果。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大多公司的风险意识淡薄,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差,再加上我国开放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公司的经营者自身素质相对较差等。公司的经营长以安性为目标,追求无风险经营,这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相违背的。现代公司的经营者应面对市场的挑战,在经营中培养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在面对风险、规避风险的过程求得高收益和快速发展。

6、从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向重视人才和促进技术进步的观念转变。在公司原有的理财观念中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使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弊端明显地显露出来,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不考虑风险的大小、不与投资进行比较以及容易引起短期行为等弊端,使利润最大化理财目标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人们已经认识到短期的利润最大化不会促进公司长期的发展,往往会适得其反。公司竞争的核心不是短期内利润的多少,而是人才的竞争以及技术的进步,公司只要有了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才是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的理财观念已经开始由片面地追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向争夺人才以及先进技术转移。

7、从负债经营观念向资本运营观念转变。我国公司理财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开始从国外引进了负债经营的观念,根据西方的理财理论公司负债率应保持在50%-70%之间为宜。公司负债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负债的节税效应和资本的规模效益加速资本的运营与扩张。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育成熟,公司的经营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负债经营转向资本运营转变,即把公司的全部有形和无形资产均看作是可以增值的价值形态的资本进行经营,通过资本购并、控股、股权交易等多种方式实现公司资本的迅速膨胀,彻底改变了公司过去单纯依靠自有资金积累发展公司规模的经营观念。目前资本运营已经成为现代公司规模扩张与发展的主要手段,资本运营的观念正在现代公司中形成和成长。

8、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向讲求综合效益的转变。追求经济效益是公司经营的根本目的,长期以来,公司追求经济效益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降低。公司在自然资源开采方面,由于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资源的开采效率,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对资源造成了破坏;在产品生产方面,存在着资源利用的浪费,生产排放的“三废”对环境也造成了污染,生产的产品不适合市场需要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在生产力布局方面存在着重复建设的现象,以及布局失衡、不讲求规模效益等问题。因此,在我国现代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象。公司的效益观念应该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体。现代公司的理财观念也应逐步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向实现综合效益的共同提高转变。

二、现代公司理财手段的创新

根据西方国家的财务理论,公司理财以筹资、投资和现金流为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引起公司理财观念转变的同时也促进公司理财手段的创新。从我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实践考虑,现代公司应主要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财手段的创新:

1、筹资手段的创新。公司传统的筹资以接受直接投资、公司留利、借款和商业信用为主要方式,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使得国外的许多新型筹资方式逐步引入我国,目前在国内公司中已经开始使用的新型筹资方式,主要有:融资租赁、风险投资、天使资金、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及可转化债券、发行专项基金、BOT、补偿贸易等。这些筹资方式在改变着我国公司的决策者和经营者的理财观念,把资本运营作为主要的经营方式,并且许多高新技术公司也在探索更加新型的筹资方式,如并购筹资、组合筹资、概念筹资等形式。

2、投资手段的创新。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公司的投资范围逐步扩大,投资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投入实务资本参与利润分配和以项目投资为主要方式的投资理念受到冲击。公司生产经营投资已经不再是公司投资的唯一方式,以公司运作为投资对象的资本运营投资以及股票、债券、基金、期权、期货等投资方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高;在投资的形态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投资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已经成为公司投资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司投资的范围也有当地扩展到外地,从国内扩展到国外。投资手段的创新是在公司理财观念的影响下产生的,又反过来使公司的理财理念进一步升级,从而使公司的发展速度以及规模扩展程度发生超常规发展。

3、分配手段的创新。长期以来,公司的剩余利润一般是由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凭借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来参与分配。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逐步成为公司总资本的一个构成部分,凭借其评估价值在总资产中的比例参与公司利润分配。技术进步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使公司的获利来源也由生产经营领域扩展到多种渠道,并且使许多公司的非营业利润扩展到大于营业利润的程度。同时,参与公司利润分配的对象也在不断随之发生着变化,其中以人力资本参与公司利润分配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也是公司未来利润分配的一种必然趋势。另外,在上市公司的分配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非投资性的特种股票在限定的条件下参与公司利润分配,也使公司利润分配超越了物质资本所有者的界限。总之,公司的剩余利润分配,影响着公司的发展,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分配手段的创新目的在于促进公司的持续发展。

公司经济效益篇(11)

中图分类号:D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291-0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学的蓬勃发展,经济学的思维深入到法律的背后探究其效益和价值,用经济学检验法律制度是否真正服务于作为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将经济学所注重的私人利益引入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利益中,让国家司法职能发挥其保障民主、服务公民的功能,让司法体系的运作高效合理发挥其救济的功能,而不是借着正义的筹码成为勒索受害者的工具。

一、司法公信力概说

(一)司法公信力的概念

公信力的概念,学术界主要存在广义说与狭义说。狭义说认为司法是指法院作为依照法律法规等定纷止争的活动,这里的人民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其行使的审判权便是司法权。本文采取狭义说,认为司法公信力是指公众对法院在依照职权和程序处理纠纷的诉讼过程所形成的信任和心理认同。可见,“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具有双重维度的概念。从权力运行角度,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权在其自在运行的过程中以其主体、制度、组织、结构、功能、程序、公正结果承载的获得公 众信任的资格和能力;从受众心理角度,司法公信力是社会组织、民众对司法行为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它是司法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映。包括民众对司法整体形象的认识、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期望和信念等,也体现为民众自愿配合司法行为,减少司法的运行成本,以提高司法效率。综合而言,司法公信力是司法与公众之间的动态、均衡的信任交往与相互评价。”

(二)我国的司法现状

现阶段,我国司法公信力建设虽在不断进步,但现状却依然不容乐观,大众对司法仍然充满了不信任与质疑。信任-信用下的司法公信力一方面包括司法机关对程序、结果等因素的信用、履行承诺客观上所获的信任程度,一方面包括司法机关对信用方的责任以及在实际上对公众的期待与信任所做的回应。“司法部门既无军权,又无财权,不能支配社会的力量与财富,不能采取任何主动行动。故正确断言:司法部门既无强制,又无意志,而只有判断……司法部门绝对无从成功地反对其他两个部门;故应要求使它能以自保,免受其他两方面的侵犯。”司法行政化、政治化、功利化,使得那些将信任司法,急需司法保障公平公正、保障人权的公众为此蒙冤。“侦破”念斌投毒案的警察翁奇锋升职为公安局刑侦大队中队长,打着“命案必破”的幌子利用司法,宁愿错抓也不错放,所谓的司法正义成为其政治表演的名利场。

念斌经过三次上诉、八次审理、十次开庭,曾四度被做死刑宣判,终因证据不足而无罪释放,也是司法公信力改善的体现。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法院能知错改过,使得司法的权威性、公正性进一步提高。

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司法公信力

信用本为经济学概念,指的是理性的利益预期。在司法层面的信任本质也是利益预期,“不过,与对经济利益的预期不同,对司法的信用是基于司法权力公正高效权威地为权利服务的预期。”信用也是一种道德资源,具有脆弱性、易碎性,如果对其的破坏作用来自司法系统,损害后果将比来自民间的破坏严重得多。由此,信用将经济学领域的社会资本和信用―信任说下的司法公信力联系起来,成为贯穿二者的纽带。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理论认为,人是以其占有的有限经济资源的最小代价去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的效益。人的决策过程是在成本与效益之间理性权衡,将这种分析运用到法律制度对人的行为的规制之中,用经济学的理论去评价和检验法律制度的作用 、影响,将会开辟新的视野,获取新的发现。

当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行使诉权,向国家请求公力救济,而诉权的提供基于国家赋予和司法许可时,国家与请求当事人便形成了供求关系。

(一)供给需求关系下的司法公信力

经济学上的需求不同于期望,是建立在有支付能力上的愿意和能够,公民对于诉权的需求也如此,形成因素包括商品本身价格,替代品、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规模等。公民获得作为商品的诉权需要支付费用,而诉权行使费用并不具有福利和补偿性质。

1.需求。根据需求规律,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商品需求量同价格是此消彼长的。消费者的购买力同其司法制度的需求量成反比,当正义与公平的维护超出当事人购买力,使其无力承受经济支出时,当事人只能放弃司法途径,寻求其他救济或放弃维权。从消费者偏好来看,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重家族、重血缘、重伦理的差序格局下,人们惯于将道德凌驾于法律之上;礼的观念仍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将争讼看做是坏事,不愿将纠纷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期待更多的非讼方式,这也牵涉替代效应。经济学上的效用是指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方式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满足的度量,反映到司法制度上即为司法制度的信用指数及与之对应的公众对司法制度的信任度。司法制度越是权威,信用度越高,对于当事人的效用越好,当事人选择信任司法制度的可能性就越大。

2.供给。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价格,生产技术、生产要素的变动等。

经济视角下,司法制度下个国家与公众是交易关系,国家作为诉权的提供者,既追求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在收取诉讼费用的同时,还要维护借以实现治理社会的法律秩序。若价格过低,国家供给诉权的质量将受到影响,不利于司法信用建设;供给能力体现在国家在保证诉权质量下立法、执法水平的高低;国家的司法供给还要考虑司法成本,在当代社会矛盾下,国家职责不仅仅包括维护法治秩序,还有经济、教育、医疗、国防、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职能,司法公信力的建设也要兼顾立法成本和执法成本。

(二)成本效益分析中的司法公信力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针对某一特定行动综和分析其成本支出和预期收益,在成本和效益之间寻找最优方案,力图达到最低成本和最佳收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资源有限的世界中,效益是一个公认的价值。表明一种行为比另一种行为更有效当然是制定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法边际均衡论认为“法是主体间各种法主张所形成的社会效果的最佳边际均衡,是一种在对自身利益充分认识的条件下,能够达到最佳社会效果的主体间的正确合意。”这为司法公信力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1.司法成本

司法成本可根据经济学上的总机会成本理论分为先行成本和隐形成本。司法预算、诉讼费等以金钱支付为表征的为显性成本。“凡是不直接以金钱支付但隐含着金钱支付的时间、距离、程序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耗费即属隐性成本。如期限、管辖、诉讼的合并与分离等。”

司法成本最显著的体现为司法预算。国家为了维持司法机关的正常运行,保证司法活动的开展,以及司法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需要财政的充分支持 。对于当事人而言,依据负担原则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除了要为国家诉权埋单,支付案件受理费,申请费,为了增强自己胜诉的可能性,其诉讼费用还包括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等支出的费用;根据案件的不同,诉讼的程序设置也不同,一般而言,诉讼程序越复杂,对司法资源的利用越多,当人事购买司法产品的成本越大,这也督促当事人节约司法资源,有效率地维护公平;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司法成本体现在诉讼时限上,尽管司法资源可以反复利用,案件不能及时审结,司法资源无法为他人充分利用,国家司法人员也要为案件耗费精力,司法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因此受到影响。

司法公信力的建设与维护也同样需要成本,理性的经济人力图把成本降至最低,用最少的投入和牺牲最大限度地维护公正,实现司法目的。“如果大多数公民都确信权威的合法性,法律就能比较容易地和有效地实施,而且为实施法律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耗费也将减少。”

2.司法效益

经济学上的“效益”是指“以最少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果,或用同样的资源消耗取得较大的效果。”建立在西方“资源稀缺理论”上的效益理论,追求以最小的资源实现最大的利益,将效益理论延伸到司法领域,便产生了司法效益问题。

司法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途径,使得司法效益的内涵更为丰富,其外延“包含了司法经济效益、司法政治效益、司法社会效益及伦理效益。”可见,司法效益的考量是建立在公正与效率基础上,综合考虑其经济利益,柔和了现代伦理与功利主义的要求。司法不仅要保护当事人的利益,还要考虑案件的社会影响,这在英美判例法系体现的更为明显,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将会成为以后审理同类案件的依据。

三、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途径

(一)借助媒体监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活进入互联网时代。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司法公信力建设的途径得到了扩展,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网络舆论成为公民参与司法、民意进入司法的新渠道。现今社会的网络舆情主要通过新闻跟帖、网络论坛、电子邮件、网上签名、Blog、微博(即MicroBlog)、BBS、Wiki等途径传播。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司法进程,充分行使表达权和监督权,对增强司法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司法过程在民众心中仍然充满神秘色彩,通过新媒体,司法机关可以将司法活动过程用方便公众了解的方式进一步公开。司法公开是评价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加强公开,可以为公众和司法机关实现良性互动创造条件,使公众减少对司法机关的猜忌,司法机关在判案的同时,也能够真正结合法律与民意。

2013年在山东省济南市进行的审判贪污、受贿、案件,司法机关采取了网络微博直播的方式,使媒体和大众能够即时了解案件审理进程,为媒体公众监督司法做了良好示范。网络的力量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得到强有力的验证,但如果这股力量没有理性的驾驭,对正常的司法活动的危害将是危险的,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二)简化诉讼程序

诉讼程序设置的主要价值是维护和保障实体权利的实施,同时还直接影响诉讼费用,程序越复杂,诉讼费用也就越高,过于冗长的诉讼程序,不但耗费时间,还占用司法资源,其综合经济效益较低。民事诉讼中新增的小额诉讼程序就只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程序公正也是一种民主且重视人权保障的公正,一般包含四个要素:参与、可信、中立和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复杂而冗长的程序设置并不意味着公平正义,而是给司法腐败预留了空间,导致借司法不当得利的出现。

封建人治的漫长历史使得公民“找关系”心理严重,如果保障公正的程序不能让公众明了易懂,那么程序法将等于摆设。法制社会依然代替不了人情社会。

(三)法官队伍建设

我国司法还不够独立。现实中司法腐败现象屡见不鲜,监督机制的匮乏使得司法价值贬值严重,司法的信用缺失使得司法无法赢得公众的信任。作为公权力与私权利互动的纽带,法官的低素质使得效率与公平无法兼得。公正的获取如同黑市交易,法官凭借其独特的地位,将公正的价格肆意提高,甚至不惜践踏公正。富人可以利用黑白不分的“正义盲官”维护自己的权利,甚至不正当利益;穷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却要遭受法官的“潜规则”,遭受所谓维护公平的司法机关的又一次,不得不选择相对更具有经济效益的途径,或者干脆放弃维权。

在我国,基层法院要处理近70%的案件,使得基层法官的工作强度很大,但其工资待遇却仍处于“基层”程度,付出与回报比例严重失调。同时,基层法官因其地位较低,往往得不到其职位因有的尊严。2014年7月19日,北京39岁的基层法官张毅辞去职位,结束其16年的法官生涯,并在网上晒出了工资条。月资5 555.8的他称离职是因为没有职业荣誉感。其后又有几名法官相继辞职。优秀法官不断流失,加重了法官队伍的低素质状况,其质量无法满足大量的诉讼需求,反而给司法公信力建设增加了负担。

参考文献:

[1] 贺日开.司法权威的分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25.

[2] 吴卫军.司法改革原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12.

[3] 尼克拉斯・卢曼瞿.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M].铁鹏,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

[4]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 章武生,左卫民.中国司法制度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

[6] 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7] 周天玮.《法治理想国》――苏格拉底与孟子的虚拟对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 刘玉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司法公信力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53.

[9] 杨喜平.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司法公信力[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39.

[10] 关玫.司法公信力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41-42.

[11]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杰伊(John Jay),麦迪逊(James Madison).联邦党人文集[M].程逢如,在汉,舒逊,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31.

[12] 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402.

[13] 刘少军.法边际均衡论――经济法哲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46.

[14] 加布里埃 A 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M].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36-37.

[15] 李艳华,潘爱仙.论司法效益[J].法商研究,1997,(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