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农业经济管理就业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1 15:56:49

农业经济管理就业

农业经济管理就业篇(1)

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而对高等农业院校内部的教学活动不太关注;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社会对高等农业院校人才质量的评价直接反映在大学生就业情况中。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随着招生与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那种大学一毕业就能直接去单位报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毕业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开始面临着市场化的考验。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应以社会评价尺度为主,即应该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对于大学生的培养而言就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当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与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出现不一致,社会就会不认可学校培养的学生,出现目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而且,高等农业院校内部一般将重点放在农学方面,即重视对农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针对这些情况,加快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以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因此,在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必须强调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一、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USEM就业能力模型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界定

国外学者对“就业能力”的概念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存在诸多不同的理解。例如,国际劳工组织(ILO)则指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是能使劳动力在人才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学者 overtoon(l998)则认为就业能力不是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而是在横切面上与所有行业相关,在纵向上与所有职位相关的能力;哈韦(LeeHarvey,2004)认为就业能力是被雇佣者具有并在劳动力市场上展示的,雇主所需和被认为有吸引力的技能总和;加拿大会议委员会(CBC,2008)将就业能力定义为“个体为实现自己在劳动市场的抱负和潜能而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等等。

在国内,郑晓明(2002)的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国内大多数学者的观点。他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通过对中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西方的研究者还是国内的研究者都还没有得到一个关于就业能力统一的看法。但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就业指导实践来说,一个无法达成共识的理念显然是无法指导实践的。因此,从指导实践的角度考虑我们迫切需要一个相对统一的关于就业能力的界定。本文认为就业能力不同于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指向的是某个具体的职业任务,它特指个体胜任某种特定职业的程度。而就业能力是指在不同工作场所就业所需要的能力,也就是指一般能力或基础能力。这样一个界定有利于不同的高校从自身实际出发,切实改善教学活动,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二)USEM就业能力模型简介

就业能力在国外被称为可雇佣性 (Employability)。并被作为大学毕业生能否合格毕业的一个重要且关键的指标。英 国学 者 PeterT Knight& MantzYorke提出了可雇佣性构成的USEM理论,并建立了由USEM构成的可雇佣性 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可雇佣性 由学科理解力、技能、自我效能感以及元 认 知能 力组 成。如 图 1所示,USEM的四个组成部分相互影响,最终组合成就业能力。

学科理解力是指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够掌握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理解各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技能包括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通用技能则是适合各类职业的综合能力。学科理解力和技能对于就业能力的影响显而易见,除此之外,就业能力还包括自我效能感和元认知能力。班杜拉在 1977年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他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感 ,是指“人们对 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斯塔科维奇和鲁森斯 1998年针对组织行为这一领域给出的更广泛、实用性更强的定义:“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 自己能力的一种确切的自信心,这种能力使自己在某个背景下为了成功地完成某项特定任务,能够调动起必须的动机、认知资源与一系列行动。”“元认知”概念是弗莱维尔提出来的。

按照弗莱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人对于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元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导、调节我们的认知或认识过程,选择有效认知或认识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其实质是人对认识或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对学生来说,元认知实际上就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对自己、学习任务与学习方法的认识,来准确地体察和自觉地控制 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主动地有效地发展 自己。而元认知能力也就是在学习活动中,自我认识、自我控制,以求得 自我发展的能力。简单地说,自我效能感和元认知能力就是 自信心和自我发展能力,它们在就业中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因此 ,本科教学中不但要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应该加强自我效能感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二、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能力

(一)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流向主要分为出国、考研 、考公务员、工作和创业 ,其中真正就业的应该为考上公务员、工作和创业。以近三年本校经济管理类本科学生为例,就业情况基本如下。

1、就业率

怎样才算找到了工作?传统意义上,只有签署教育部统一印制的 “三方协议”才算就业。这是狭义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但是,随着就业体制的改革以及就业形式的多元化,有些大学生虽然找到了工作,但用人单位没有独立的人事权,只能签订临时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事实上,他们已经实现了就业,我们也将其纳入统计范畴,作为广义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近三年本校经济管理类本科学生中,广义就业率的学生数约占其总人数的占90%。

2、专业对口程度

在上述实现就业的毕业生中,专业对口的三年平均为72%,不对口的占23%,空缺的人数占5%。

3、就业地区分布

近三年,本校经济管理类本科已就业的学生中在湖南就业的52%,广东为8%,上海为 5%,浙江为 4%,四川为2%,其他地区为19%。可见,本校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最主要的是在湖南本地就业。

4、就业行业分布

近三年本校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中,比重最高的是金融保险业,占14%;贸易餐饮业和房地产,分别占12%和10%;交通运输和仓储邮电通信业,占 11%;教育文化和传媒业,占 8%;党政机关和社团,占9%;社会服务业和房地产也有一定的比重 ,其他行业则比较分散。

5、单位性质分布

三大集中分布的单位性质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分别占30%、20%和 18%,接着是外资企业、占10%,政府机关9%,自己创业仅占 0.2个百分点。

(二)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1、样本采集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和许多当地聘用了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企业的高管的约谈;二是针对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已毕业和在校学生发放的《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调查》。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编制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试行问卷,并向本校部分已毕业和在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发放100份进行预测,收回有效问卷95份,经分析修订,形成正式问卷。问卷调查的结果通过ASP+SQL的程序导入到SQLSERVER数据库,然后运用 SQL语句对影响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就业能力的各个构成部分进行分析。

2、数据分析

(1)“学科理解力”方面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高管和65%的学生认为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毕业生掌握的知识过时、知识面较窄。

(2)“技能”方面的现状。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企业高管和学生认为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毕业生专业技能较弱,缺乏基本专业技能,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一般需要经过半年至一年时间的培训才能开展工作。

(3)“元认知能力”方面的现状。经过调查发现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缺少元认知能力。一方面,学生掌握的知识过时、知识面较窄,另一方面,长期的应试教育,被动地受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在课堂之外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够。

(4)“自我效能感”方面的现状。通过调查发现,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和,而且技能的缺乏、学习能力薄弱使得学生的自信心下降,即自我效能感差。

上述情况是根据 USEM模型理论反映出的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能力弱的问题。

三、以培养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模式

根据以上的分析,要提高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就要拓宽专业知识 、增强专业技能、加强学习能力和提高自信心等。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可以围绕上述几个方面进行。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四年的本科教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基础教学阶段 、专业教学阶段和职业教学阶段。如图2所示。

1、第一教学阶段即基础教学阶段,它包括三个模块:基础教学模块、综合能力模块和就业指导模块。基础教学模块包括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理论教学。综合能力培养模块着重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的训练,这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模块由学工部承担,主要内容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图2 基于USEM模型的教学改革三阶段

2、专业教学阶段包括专业教学模块、部门经济管理的基本能力培养模块和就业指导模块。专业教学模块包括必须的专业课程学习。部门经济管理能力培养模块是在第一阶段综合能力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部门经济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可以满足工作单位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模块与第一阶段中的有所不同,应由专业教师承担这一工作,把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具体化。

3、职业教学阶段包括职业教学模块、部门经济管理能力培养模块和就业指导模块。职业教学模块由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或

意向就业单位共同承担。根据就业意向,指导学生学习与工作性质相关的专业知识,以适应今后工作 的需要。职业教学模块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若干个子模块,以供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选择。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模块业由学工部、指导教师和就业(实习)单位共同承担,探讨步入社会后将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尽量缩短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不适应期。

[参考文献]

[1]白剑宇,吴春.基于USEM 模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

[2] LeeHarvey.OnEmployabilitytheHigherEducationA—cademy.2004.

[3]赵付明,张墙玉.高校教学改革要与学生就业工作相结合[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2).

农业经济管理就业篇(2)

目前,随着农业技术科学化方向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得到了高度重视,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是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具体的工作红就需要从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出发,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并在工作中将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出来,对于每个管理环节合理规划,系统化操作,实现专业化经济管理、技术化经济管理,走管理创新道路,推进农业路经济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快速稳定发展。

一、中国的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建设也逐步深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获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农业经济管理在政府的支持下,享受了各种优惠政策,推进农业经济大跨度发展。但是,从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农业经济管理中没有从实际出发完善管理体制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这就意味着管理体制上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农业经济围绕着公有制展开,结合使用多种经济模式,使得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面貌,发展的步伐加快了,但是,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存在滞后性,没有从实际出发对于管理体制予以完善,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没有树立较强的农业经济管理意识中国是农业大国,社会经济要获得良性发展,农业经济至关重要,其在中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政府具有针对性地出台一系列政策,并引领农业走上了现代化发展的征程。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起来,第三产业也崛起,但是,多年来的农业发展依然存在滞后性,这时候与工业和第三产业大量地吸引人才,农业经济却没有吸引人才的注意力,使得农业管理人才匮乏,这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非常不利。另外,农业管理人员在从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对于农业管理没有予以高度重视,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比如,一些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没有更新思想,而是依然依赖于传统的思想实施农业经济管理,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都没有创新,没有将农业经济管理放在重点的位置,没有认识到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导致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没有积极落实,这是农业经济发展存在滞后性的重要原因。

二、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从当前农业经济管理情况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呈现出管理理念现代化的趋势;处于信息时代,农业经济管理如果依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就会落后于快速推进的经济发展步伐,所以,管理技术要更新,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中,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离不开财务财务管理,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是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具体的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如下。

(一)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现代化农村经济市场化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中就要遵循市场规律,与农业市场运行趋势相吻合,这就意味着农业经济管理要走现代化发展道路,这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日益激烈市场环境,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就要对农业经济管理结构做出调整,改变原有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发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对于发现模式予以创新[1]。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与信息技术的普及具有直接相关性。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实施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的规模扩大,管理的效率提高。处于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环境中,中国的农业应用信息技术实施经济管理,使得农业科研成果很快地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汇总,农业的生产力提高了,管理水平更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所以,农业的未来发展中,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必由之路。

(三)农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化农业经济管理中,财务管理模式非常重要,需要适应当前的农业发展走创新之路。从当前的农业财务管理情况来看,存在不适合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财务管理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就不能在推进农业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采取管理的作用。农业财务管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没有将先进的经济管理意识注入其中,就会导致财务管理模式比较落后,落实到经济管理层面,就会导致一些问题存在,对农业经济发展非常不利。面对上面的问题,就需要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对于财务管理高度重视,对于财务管理模式予以规范,包括管理行为、财务管理组织形式、财务管理的内容以及所采用的管理方法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比如,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管理上加大了力度,同时对财务管理模式做出了调整,更加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与农村经济管理实现同步,做到两者相辅相成。在具体的工作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定期公开,将公开的日期经过组织统一决定确定下来,在指定的地点公开所有的财务状况,主要的公示方法是用公示栏形式。在公示的时候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每个步骤都要规范操作,不能省去,方式财务公示中存在问题。另外,农业经济管理中,对于每一笔资金都严格监督,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执行,这样可以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的问题。如果发现问题就调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直接责任人,将解决措施制定出来。采用这种方法,农业经济在财务管理更加合理合法,防止出现混乱的状况,对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农业经济管理走创新发展道路,专业管理人才需要放在第一位,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经济管理要求;农业经济管理中要摒弃传统模式,从农业经济管理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农业经济管理走创新发展道路,体制的保障非常重要,对管理体制不断健全,为农业经济管理起到指导和控制作用,促使农业经济管理按照正确的发展道路前行。具体的农业经济管理管理创新途径如下。

(一)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提高对农业经济管理要实现创新,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既要吸引专业人员到农村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活动中,还可以在农民中推广。要注重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充分发挥管理层面的交流作用,使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稳定有序展开,让更多农民接受管理,认识到经济管理与农业技术的相关性,对于农村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性[2]。通过农业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加强管理,引导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产生信任态度,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要从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更多地考虑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用宣传的方式实施管理,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二)农业经济管理体制需要不断健全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应掌握农业技术,做到管理与技术相结合,以更好地开展农业技术管理。实施农业经济管理,实行特殊岗位管理,严格基层农业经济管理部门专业技术岗位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工作,提高农业经济管理队伍整体职业水平[3]。农业经济管理部门要建立有竞争力的用工环境,对于管理程序要不断完善。建立竞争机制是为了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意识,使员工对农业经济管理充满激情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获得良好的绩效。

农业经济管理就业篇(3)

1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

要强化人们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就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全面突显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作用,通过强化对农业经济的管理,来构建社会主义新主体农村。如今,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因素的阻碍,管理工作也比较混乱,这就需要在实际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管理体制加以革新,以此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革新农业经济的管理体制,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的产业化发展。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朝着新的方向前进。面对这种现状,需要强化改革工作,并且加强和农村经济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动农业经济向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2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经济管理不断被肢解

将农业体系分为很多个部门,农业部门将会被逐渐缩小为“农民农业”,如此一来,农业发展的弊端也就会不断出现。首先,会影响到农业发展的积极性。我国的经济体制将工业和农业逐渐分离开来,随着经济活动的开展,只要一方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就会对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其次不管是劳动生产率,还是土地利用率都表现出低下的现象,所以使得农业偏向工业方向发展。因中央对于地方的农业并没有给予足够的投入,所以将农民放到了高价生活用品的消费者以及低级农产品的生产者的位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农民生产农产品的积极性,农民也逐渐将注意力放在较高的非农产品的生产上,进而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1]。

2.2不能抓住农业经营管理的侧重点

农业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易出现管理不明确的问题,这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进步产生影响。人们一直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遵循“春种秋收”的发展模式,但是,对于人们对农产品的输出和加工并不重视,所以使偏远地区的农产品也没有办法向城内输送,这就造成了很多农产品无法向外销售的现象[2],从而使农产品被浪费,影响农民的正常收入。建立我国的经营管理体制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农民的温饱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负担,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就现在的政策情况看来,政府只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农业生产方面,因此,根本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实际的解决,农业管理的方向也因此偏失,未能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3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3.1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在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之下,现代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要想高效地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就必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有农业资源信息、农业教育信息以及农业管理信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所谓的信息技术也就是农业知识的获取、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农业管理信息等。在实际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时,需要充分使用卫星、网络资源共享以及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3]。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时,需要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实现对农业科技的利用以及开发。此外,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也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3.2结合实际抓住农业经济管理侧重点

农业经济管理就业篇(4)

1.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目前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复杂性。我国没有针对农业经济发展和管理建立相应和配套的管理体制,农业经济管理与我国目前农业的发展相脱节。无法对农业的整体发展进行指导,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2.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了解不够。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以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一些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于我国出台的相应农业经济管理法规和制度并没有足够重视,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效果,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

3.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技术存在不足。我国目前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技术存在诸多不足。在进行农业经济与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是以传统的管理技术和方式进行管理,缺乏对于现代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这就导致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效率低下,无法达到农业经济管理应达到的效果。

二、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发展趋势

1.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是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发展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农业经济以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要想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就需要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来对农业的整体发展进行管理,要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改变原有的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模式。

2.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在进行农业管理的过程中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能够大大提升农业管理的整体效率,同时能够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能够更加有效和便捷的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如果将信息化的管理技术深入到农业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就能够将目前的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3.产业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发展途径。通过产业化的发展机制能够使我能农业经济发展,达到更高的市场化程度。同时通过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能够实现农业产品的标准化,提升农业产品的整体质量,使我国的农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创新性的体制管理。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只有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和发展制度,就能够保证我国农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高新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经济战略结构的调整,培养大量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三、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建议

1.重视农业经济的管理与发展。要想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质量,首先要重视农业经济的管理与发展。我国的相关农业发展部门应当针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同时应当出台相应的农业经济管理政策,定期地进行农业经济教育和培训,让农业经济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2.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通过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能够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能够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转变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理念,促进农业结构的转型。能够对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进行深度的加工,促进我国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应当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整体创新能力,以先进的农业发展技术来推动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3.充分保障农民的整体利益。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保障农民的整体利益。这就要求我国相关部门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要能够调节各方面的矛盾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防止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出现贪污腐败和不作为的现象。同时政府部门应当转变自身的职能建设服务型的政府,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就业篇(5)

1前言

中国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的重要不言而喻。但是,农业经济现代化起步较晚,农业经济的管理很多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而现代化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并不多见,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目前国内农业经济发展的诸多弊端。由此,现阶段,注意研究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现状

2.1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低

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是实际政策的执行者,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不少管理人员仍然以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严重滞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现实需求。而且,不少管理人员信息不畅,新颁布法律法规不重视,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整体效果,而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2农村经济管理与农业的发展相脱节

我国目前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复杂性。我国没有针对农业经济发展和管理建立相应和配套的管理体制,农业经济管理与我国目前农业的发展相脱节。无法对农业的整体发展进行指导,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2.3农村经济管理技术水平不高

现在的中国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就管理技术层面而言存在诸多不足。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农业经济的管理仍然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技术和方式,缺乏现代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受此影响,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效益低下,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未来农村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3.1农业经济管理走向现代化

未来农业经济管理走向现代化管理模式是大趋所向,就目前而言,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基本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而想要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就要求我们从现代化的角度考虑问题,重新审视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处理好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3.2农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农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能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节省农业生产中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损耗,更为便捷地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指导。而且,信息时代越早来临,实现加快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夙愿就越早实现,也就更有利于国内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3农村经济管理迈向产业化

迈向产业化的发展趋向,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发展途径。通过产业化的发展,国内农业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将更高。同时,产业化时代的来临,将有助于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能大大提升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体制管理走向创新型

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只有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和发展制度,就能够保证我国农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高新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经济战略结构的调整,培养大量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4搞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建议

4.1思想上重视农村经济管理

搞好农业经济发展,思想上,就应该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地方农业发展部门应针对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制定切合实际的法律法规,出台对应的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经济培训和教育,让民众更清晰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4.2行动上保障农民整体利益

就农业经济管理而言,保障农民整体利益,是任何时候都必须要尊重的事实。由此,地方部门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协调各方利益,调节各方矛盾,切身保护民众的自身利益。地方政府能顺应时展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4.3体制上注意科技创新

农业经济管理就业篇(6)

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也是当下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方向。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动态进程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必须要深化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对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深度思考,帮助农村经济发展者更好的理解农业经济管理。而且当下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紧迫感持续增强,农业经济管理将会面临多变的社会环境,许多管理问题也会愈发显著,基于此应该积极的总结出农村经济发展视角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将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进行提升,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各级政府重视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因素。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体现。首先农业经济管理可以将农村各项资源的权属关系进行明确,并且将农村发展的相关资源进行统筹以及配置。最终可以将农村的经济资源进行高效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高效运转,逐渐的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到农村经济当中。其次则是农业经济管理可以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整体的规划与指导。因为受到传统农业经济的影响,给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局限,但是农业经济管理却能够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并且提供一系列的支撑与保障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最后农业经济管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将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进行破除,针对某些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进行调整。逐渐的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实力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正是因为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当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管理必须要持续进行优化,才能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所以农业经济管理必须要正视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缺陷,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够持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二、农业经济管理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化程度不足农村经济一直处于我国经济板块当中发展较为滞后的,其在各种信息化建设上远远赶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而农业经济管理当中存在的信息建设不足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传递效率以及数据分析,如果无法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运营效率,就会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效率。而且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缺少足够的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加上许多农村区域缺乏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人才,所以信息化建设通常就会被搁置,造成农业经济管理缺乏相应的信息化体系。

(二)农业资源价值挖掘不充分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以农业资源价值挖掘为基础。但是许多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对于农业资源的挖掘并不充分,缺乏足够的重视度,尤其是农村经济结构十分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基础。而且许多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于农业资源的价值缺乏深入的理解,认为农业资源的价值挖掘没有实际作用。正是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农业资源价值无法进行充分的挖掘,不能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性动力。最后就是欠缺相应的农业资源价值挖掘工具无法对各项农业资源进行整合统筹,不利于农业资源价值的挖掘。

(三)欠缺农业经济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当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当中并没有相应的评估环节,无法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估。而农业经济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面临许多问题。是某些流程存在着不规范化的问题,都需要评估环节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整理,以期对后续的农业经济管理流程进行改进优化,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然而多数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当中欠缺评估环节,不利于对农业经济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调整。

三、农村经济发展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对策

农业经济管理就业篇(7)

所谓的农业经济管理,指的就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业生产、交换以及分配和消费等一系列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有计划的组织、控制以及协调,并对参与经济的人员进行激励,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我国对农业经济的管理起步较晚,根据我国农业经济学与农业企业管理科学的发展时间来看,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产生于20世纪的中期。随着杜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农村实行改革以后,农村的农业经济管理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我国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内涵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我国对农业经济微观和宏观规律的总结;另一方面是对西方有关农业经济的引荐,在结合我国农业经济现状和我国历史上对农村经济学的阐述发展而来的。

2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具体办法

经济杜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为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新的杜会形势下,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对农业经济管理方法、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实现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对于激发农业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实现杜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有促进作用,同时,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对杜会的进步也同样具有促进作用。

2.1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方法的创新

现在的杜会已经发展为一个信息全球化的信息杜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各行各业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也逐渐的在实施信息化的方针。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也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方法,对农业经济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随着杜会和时代的进步,我国虽然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农业整体的状态有所改善,但是我国还面临着新科技技术的挑战。因此,我国应该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方法,对农业经济管理实行信息化的管理。

2.2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

农业经济发展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农业经济产生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农业经济管理比较落后造成的。实现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是农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直都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但是随着杜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更新速度的加快,我国农业在科技技术环节还比较薄弱。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拓宽农业资金的来源,如果单单依靠国家的农业科研资金来发展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农业部门要扩大农业资金的来源,确保有更多的资金来购买先进的科研设备,为更好的研发农业新产品创造条件,通过研究出来的作品,获得更多的资金进行农业的科研,实现农业科研资金的可持续战略,达到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的目的。

2.3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

要想实现对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首先就要树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意识,客观的对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用创新的眼光来看待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该问题,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以往传统模式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严重的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农业新技术的实施中,有的农民因为受到了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还是按照原来的施肥方法对所种植的农作物施肥,对新推出的科学技术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因此,要注重对农民思想的教育,帮助农民实现思想的转变,让农民接受新的科学思想,正确的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种植农作物。

农业经济管理就业篇(8)

1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多,地区范围大,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这也就导致了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局面,如何平衡各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当代农业经济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经济发展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发展农业经济需要农业经济管理者有效的协调;最后,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与快速发展的农业经济相适应。

2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基层政府认识不到位

在当下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政府对发展农业经济的认识不充分,国家在许多地区推行了新农业建设,然而,许多基层政府没有充分掌握新农业建设内涵性的东西,忽视农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位置,因此,新农业建设带来的效益并不大。

2.2农民群众信息化意识薄弱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农业信息化生产已经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然而,处于经济不发达、交通闭塞的偏远地区,农业种植区教育和信息技术水平有限,农民群众信息化意识薄弱,对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力,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了生产水平的高低。

2.3农业经济管理缺乏核心动力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去大城市工作,从而导致农业劳动力逐渐减少,许多走出去的劳动力不愿意重返家乡参与到农业建设之中。加之青壮年的外出务工,也造成了农业建设力量的缺失。

3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基层政府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

对于解决基层政府对于农业经济管理认识不到位的现象,首先应当使基层政府明白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深化改革农业教学模式,发展农业教育事业,为农业经济管理培养有用人才;另外,基层政府应加强人才流失意识,树立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理念,同时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修缮破旧房屋、道路,加快自来水工程建设,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修建农业文化体育场所,提升农民身心素质。

3.2给予农民、大学生优惠政策,吸引青壮年、大学生回乡建设

农业建设缺乏技术人才,这就需要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到农业搞建设。国家应适当给予农民、大学生优惠政策,鼓励其回乡建设,这不仅解决了农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难题。

3.3倡导保护环境,鼓励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并且良好的环境可以给予庄稼良好的生长环境。国家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工厂排放污水、废弃等污染环境的行为,严禁公民恶意放火、燃烧秸秆的行为。另外,政府应鼓励农民适当使用化肥、农药,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土地和地下水的污染。

3.4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模式

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模式基本上是产量扩大策略,如建国初期为了根据英美的发展步伐,而在农业开展了不正确的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模式,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根据国内外发展需求来对已有的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模式进行创新,不能单单依靠提升农业产量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关注环境对农业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更好的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5借助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效果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推动传统农业经济逐渐向知识型农业经济过渡,从而为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提供便利。目前,随着“云计算”服务的发展,可以有效的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其可以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丰富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以更好的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就业篇(9)

农业的发展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农业的经济水平达到了相应的高度,不仅可以提升农村的经济发展,还会对社会的平稳发展提供帮助。实际上,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农业的经济管理,这与当地农村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经济政策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农业经济管理这一艰巨而庞大的工作。

1农业经济管理简述

农业的经济发展可以直接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并且能够保证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对农业、农业经济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广义上看,农村经济管理指的是一种管理活动,而这种管理活动是以国家的经济政策方针、社会经济条件、市场环境为依据的;狭义上看,农村经济管理需要与市场经济条件和市场环境想节后,然后根据国家在经济上当中政策方针,制定农业经济将来的发展目标,在这个工程当中,不只是要对信息化再生产过程当中需要的要素进行计划、决策、控制和组织协调,还要对生产资料当中的生产过程进行计划、决策、控制和组织协调,让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具规范化和法制化。

2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现在,我国正在不断的提升综合国力,所以比较重视工业发展方面的经济管理,从而忽略了农业发展当中的经济管理,因此导致农业发展当中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实际生活当中,农村不具备前沿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不能及时了解和认识经济管理制度,从而不能以很高的管理制度对农产品的生产、分配、消费等进行管理,以致降低了经济管理水平。比如,在对农业经济的工作进行开展的时候,我们通常采用合作制的形式,这就会导致出现分配不合理的现象,进而引发经济纠纷,这些现象的发生就说明我们在管理制度方面不具备完善性。

2.2缺乏专业的管理队伍

在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一支具备专业知识的管理队伍。但是,现在的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对于能否开展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我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专业管理队伍的缺失问题。因为农村无论是在地理位置、经济条件还是管理水平上面,都不可以与城市相提并论,因此,就极度的缺乏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性人才,这对于农村经济管理而言是硬伤。

2.3管理模式存在滞后性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当中,人们都是采取纸笔形式记录和管理数据,但是如果数据的工作量太大,就会在记录、整理方面出现一定的难度,从而降低了经济管理水平,并且不能够达到理想的经济管理效果,这就体现出来农业经济管理的滞后性。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目前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对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拿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和管理策略,让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3.1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加强重视自身管理职责

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息息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农业的经济发展提高重视,不只是要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工作引起重视,还要知道作为管理人员,自身应该具备怎样的管理职责和任务,在管理工作的实施工过程当中,管理人员要采用规范的方式进行管理。目前,国家正在大力的进行新农村建设,因此,当地政府应该要提高对农村经济重视度,清楚农业经济管理的价值,并且要举办农业管理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培训合格了才可以上岗,在培训期间,要让管理人员能够明确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和对其社会发展的影响性,进而让管理人员充分的认识自身的管理职责。

3.2制定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每一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用管理制度进行支撑,这样才可以让工作的开展具备目的性。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们需要发展农业经济,而农业经济的发展方针则是合理的管理制度,这样才可以加快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帮助加快新农村的发展,同时增进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第一,我们需要改革户创新现有的经济管理制度,根据当今新农村的发展态势来改变管理方针,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必须要符合时代的当地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改革主要有以下三点内容:首先,对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向做出改变,在传统的农业结构当中加入经济结构,融入当今的经济发展木事,进而加快农村的整体经济发展;然后,对农产品的外形进行改变,这是因为产品的包装盒食品的安全息相关,这种做法除了可以打开市场,增加销售量,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渠道;最后,在传统的农业当中融入新科技,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进而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产量。

3.3重视民众利益,加强完善利益管理机制

在经济发展当中,民众的利益居首位,所以为了发展新农村经济管理我们需要重视和维护民众利益,解决矛盾纠纷,进而完善管理机制。

4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经济管理需要与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为了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我们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和改革,以期能够为国民经济我稳步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农业经济管理就业篇(10)

2.缺乏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就目前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形势来看,农业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国家领导、相关部门、各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并相继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来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国身处基层的一些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和认识上缺乏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理解,忽视了农业经济管理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不能与时俱进的思想认识导致在农业经济管理中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很多原来可以避免的漏洞也会因为工作的疏忽而显现出来。

农业经济管理就业篇(1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可最大程度地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经济整体发展势头就会变好,从而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国家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发展,要求做好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扶持和优惠政策,要求打造美丽乡村,完善农村基础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现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而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基于此,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分析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探究优化举措。

一、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存在滞后性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村各个方面建设出现新变化和新特点,农业经济管理应当依此转变,作出相应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农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是,农业经济管理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主要表现在管理机制还有不少问题,与新农村建设不能保持一致,有明显的滞后性。这种情况下农业经济管理不仅不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有时候还会拖慢农业经济的发展脚步。现在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劳动力少和土地大量闲置的问题。农业经济管理针对这个问题没有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和整改措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部分是老弱病残,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低下,导致农业生产效益差,致使大量土地未能得到利用,浪费严重。农业经济管理中不注重农业生产观念转变,致使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生产力水平得不到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达不到预期,进而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管理集中在生产方面,忽视招商引资,农村企业过少,不能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二)未能落实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农业经济发展与其他领域的发展一样,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必须以创新推动发展。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产业结构单一和不合理,所以经济管理要从这方面着手。现实情况是,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时,整天高喊产业结构调整,但是这项工作的落实状况却不理想。管理中出台一些和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的措施,不过没有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未能让农民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的好处和重要性。导致农民不愿意改变,生产依然以经验为主,所有人长期坚持一种生产模式,种植一样的农作物。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生产过剩,而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两者具有较大矛盾,不仅影响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会造成农业资源浪费,即使丰收也不能提高收入,反而造成农产品滞销和贱卖,不利于农民收入增加,严重阻碍农业经济发展。

(三)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各项政策向农村倾斜,在农村和农业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并制定了很多扶持农业发展政策。这些为农村与农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不过由于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有限,在制定经济发展策略过程中,存在目光过于短浅的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前瞻性不足,没有兼顾农业经济的未来发展需求。在农业经济管理下,农业经济确实有一定增长,但是不能持久增长。农业经济管理缺乏管控,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不到位。农业经济管理相关措施停留在口号上,没有真正落实到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后果是农业升级和转型速度缓慢。

二、农业经济管理优化举措

(一)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解决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有导向作用,是农村摆脱经济发展困境、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这就要求农业经济管理要提高成效,而这依赖于良好管理机制的支持。新农村建设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农业经济管理中要转变观念和思维,坚持全农业发展。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发展优势,以及发展障碍因素等,在明确这些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经济管理目标。根据目标落实的实际需要,相关部门需出台一些管理细则和措施,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各项措施能够执行下去,真正起到引导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农业经济管理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应从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和需要出发,制定各项管理措施,提高科学性和操作性,能够顺利推行和实施,帮助农业经济升级和转型。这样农业经济管理就能最大化发挥作用,在科学引导和管理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大量闲置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管理要解决这个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针对农村以老弱病残为主、生产能力低下、土地流转政策不够灵活、农业用地浪费等问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土地流转,虽然过去也有相关政策,但是要依据形势变化进行创新,提高土地流转的灵活性,确保农业用地可得到最大化利用。首先,农业经济管理要全面了解本地区农业用地的实际情况,掌握闲置土地面积并做好统计和记录。其次,要完善和创新土地流转政策和制度。土地流转和承包要市场化,除了可提高土地承包价格,让农民从中获利,同时还能让土地用途变得多样化。土地流转市场化,一些企业就会被吸引,在农村承包土地建厂。农村产业就会朝着多元化发展,建厂可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有助于农村劳动力回流,企业创收的同时农民也能获益,就近打工收入会增多,达到盘活农村经济的目的。

(二)重视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好三农问题农业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让农业经济发展更具有活力和持久性。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浪费大的问题,针对当前农村劳动力少的问题,应在管理中改变小农意识,从自产自销朝着合作社和农场模式发展。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劳动力、资产等,倡导建立农村合作社,或者进行农场式经营,由文化知识水平高的人员管理。各类资源集中起来,实现共建共享共用,减少农业资源浪费。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农业生产下,各种资源得到统筹和最大化利用,农业生产收益会变大,不仅有利于农业经济持续和快速发展,还能使农民获取分红,收入进一步提高,最终解放思想,加大对这种生产模式的支持。农民在生产中以经验为主,不愿意尝试种植新品种,害怕有风险。因此,必须大力纠正农业生产结构单一问题。管理中多做宣传,做好新品种推广,并要做好示范园建设,组织农民参观学习,传授种植技术和经验等。农民种植新品种,不仅有利于农产品种类多样化,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还能最大程度地防止生产过剩导致滞销而大量浪费、产量大却收入低等问题,促使农业经济增长。另外,农业经济管理中要根据本地区气候、自然环境等,鼓励发展林业、畜牧业等,推动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和多样化,实现全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也会更好。现代人生活品质提升了,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增大了,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中要推动绿色农业与特色农业发展。根据气候条件,建立绿色农业生产项目,同时要不断完善产业链。农业生产既要向市场提供农产品,又要发展初级加工和深加工产业,实现一条龙服务,减少生产消耗,同时也能提高本地区的农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