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2 15:09:32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篇(1)

(二)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高校教师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办法缺少必要的了解,同时缺少必要的财务知识,项目申请编制预算时缺少必要的前瞻性,随意性比较大,对科研过程实际发生的支出不能很好的把握。项目实际报销中提供的票据很繁杂,大部分是易于获取的票据,忽略了最初的预算。项目执行过程中,经费负责人不能及时了解经费执行情况,经常是结题时发现经费支出与预算存在严重不符,需做退回经费或者调账处理。财务部门按照教师提供的发票所开具的详细内容进行会计科目核算,与预算内容不一致。比如打印纸,按照会计科目应该对应办公费,但是有些老师做预算时放在材料里面,实际对应的会计科目应为材料费。这样就导致财务核算和预算编制不一致。

(三)项目结题,经费不结题科研管理部门(如科技处等)会按照科研项目实施的期限进行项目中期考核和结题验收,着重科研成果的验收,但是与财务工作相对独立,容易造成项目已经结题验收,经费还有结余,或者项目初期,所有经费已经执行完毕。现在有些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已经写明项目结题后结余经费收回,这样就会造成项目负责人在结题前突击花钱,这样不利用科研经费合理使用。项目负责人缺少渠道和必要的财务知识,对项目的执行进度了解不及时,不能发现决算和预算的不一致性。财务核算没有预算作为指导,随意性比较大,造成预决算不符。科研业务管理部门重点验收科研成果,对科研经费缺少必要的监督。科研项目的预算、核算、决算管理相对脱节,各部门独立工作,缺少信息共享,没有必要的沟通,造成管理脱节现象,对科研项目的监管存在漏洞,不能有效的促进科研项目开展,转化为生存力。而信息化正是借助计算机网络,传递数据,分享资源,顺畅沟通,实时反馈。

二、通过信息化建设解决现有问题

(一)完善科研管理办法制度建设,着重加强部门合作制度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是管理的准则。经费来源复杂多样,经费管理办法各有不同,高校教师不能明确区分各种经费的管理办法和使用原则,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结合本校实际,联合财务部门、科研业务管理部门等制定详细的科研管理办法制度,明确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使工作有章可循。管理办法制度不仅应包括科研经费的预算、核算、决算及验收考核,结余经费如何处置等各方面,还需借助学校的多媒体平台等多方面进行推广宣传。

(二)搭建以预算为指导,核算为核心,决算为重点的科研项目管理平台高校已经普遍实现以计算机软件为载体的信息化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都采用了财务管理软件,改变了传统的手工做帐。故在科研管理方面也可搭建以预算为指导,核算为核心,决算为重点的管理平台,借助财务软件,编写科研管理软件,软件分为三大部分:预算、核算、决算;完善科研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和院系、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实现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到验收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在财务核算系统中,对科研经费建立双预算指标进行控制管理,即分别对科研经费各控制项的分项控制、与每次到款金额(可用金额)的总额控制。高校教师按照项目申请书中经费使用预算填写科研管理软件的预算;财务部门以预算为基础进行核算;科研管理部门按照核算进行决算,并进行考核。在科研项目申请项目时,申请人进入系统填写预算表,可以在系统中选择预算科目,然后根据不同的项目对预算科目的解释选择会计科目,并填写预算金额提交申请表,这样申请人在申请时就能清楚地了解项目的预算情况。当项目批准下来后,申请人向科研处和财务部门提供科研项目批复、项目合同和其他必要的资料,科研处在审查相关资料后,在系统中选择相应项目的预算单进行批示,系统自动发送提示财务相关预算管理人员批示的等待信息,财务部门预算管理人员在审查相关资料后,对原有预算表进行审核和调整,若批复下来的科研项目额度与原申请预算有差异,则调整预算表,若没有差异,则直接批示。此后,整个项目经费的使用将严格依照批示的预算表执行。项目负责人按照预算提供票据,财务部门按照预算进行核算,项目结题时按照核算内容出具财务决算报告。教师可以利用工号密码进入管理平台一步一步操作,进行提交,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时时接受数据,然后进行审核通过,建立项目。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网上直接进行。如果预算不通过,可以给出不通过的原因,提出修改建议。教师可以在平台上时时看到自己的项目审核进度,并可以查看财务核算是否与自己的预算相符合,如若不符,及时反馈财务部门,进行核实修改。

(三)加强科研项目考核验收,同时进行科研经费结题财务部门审核项目负责人提供的票据,按照预算批复指定核算会计科目。项目结题时可以按照日常核算内容出具项目财务决算报告。在科研项目验收同时,提交科研经费财务决算报告,把项目结题和经费决算同时进行,这样可以避免项目结题而经费不结题。若存在结余经费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执行。在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科研项目管理平台可实时生成财务经费使用报告,便于项目负责人了解项目经费执行进度,分类预算使用多少,合理安排经费使用,争取做到项目实施和经费执行保持同步。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篇(2)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22-01

国防科研项目经费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开展国防科研项目工作而发生的费用,其来源主要为中央财政拨款。由于来源和使用的特殊性,国防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存在不合理、不规范之处,对其监管也有薄弱环节,亟需对其监管进行积极研究。

一、加强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管的重要意义

(一)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制度的内在要求

国防科研项目经费,多由国家财政拨款,军方负责管理,承研单位具体使用。在各个阶段和过程中,不仅要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还要执行军队有关经费管理和监督法规制度,作为承研单位还要执行自身的军队或企业有关经费管理、监督的规章。加强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管是各项财经法规制度的内在要求。

(二)提高国防经费使用效益的迫切需要

项目承研单位既是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方,同时又对项目经费进行监管,这样势必会出现自身监管力度不够等情况,需要项目甲方加强对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的有效监管,跟踪经费流向、规范经费开支内容,提高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达到少花钱或多办事的目的。

(三)促进国防科研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管,在提高经费使用规范性、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同时,也是在提高国防科研项目的质量。因为,有限的国防科研项目经费,如果不能全部用在科研项目上或者使用不合理,那么项目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加强经费监管,促使项目经费使用规范、开支合理,可以为国防科研项目研制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二、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管的现状

(一)各级思想认识有待提高,经费监管力度不够

关于国防科研项目和研制经费总部机关高度重视,近年来又对国防科研项目开展了财务验收,但是对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的过程监管由于种种原因,一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监管力度还比较薄弱,没有真正做到全程监控。部分承研单位对于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认为这是研制项目的钱,只要把项目完成了就行,具体怎么花由研制部门说了算,财务和审计部门的监管显得力不从心。

(二)经费监管手段有待改进,经费使用效益不高

目前,甲方对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管主要体现在源头拨款和项目结束时的财务验收。关于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管平时主要是依靠承研单位的内部监管,承研单位内部监管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领导把关、财务审核、审计监督,这样的传统的经费监管手段对承研单位的一般经费监管效果不错,对于国防科研项目经费这种特殊预算拨款经费监管可能就会出现,按照经费总额花钱,对照指标开支的情况,甚至有的单位把国防科研项目经费当成“万能科目”,其他科目不好开支的经费通过科研项目经费报销,国防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益不高。

(三)经费监管法规有待完善,经费管理规范不强

目前,关于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管方面的有关法规制度,军方主要有《国防科研试制费管理规定》、《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对于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督做了有关规定,但总体还显得不够具体,不能适应所有情况;对于企业目前还没有相关比较明确的法规制度,承研单位内部有的制定了一些内部规章制度,但大多不够全面,很难一致,经费监管的规范性不够强。

三、几点思考

(一)提高财务验收地位,重视验收结果运用

财务验收作为军方对承研单位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管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近年来,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科研经费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但是由于财务验收的地位目前还仅局限于项目验收的一部分,其验收结果的运用还不能和审计结果一样高度,项目进行完财务验收还要进行审计,财务验收力度显得不足,给财务验收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作为甲方监管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的有效手段,需要提高国防科研项目财务验收的地位,强化验收结果运用,替代项目审计功能,使得承研单位重视经费监管。

(二)尝试过程监督管理,建立专项检查制度

过程成本控制作为新的军品价格改革的重要方面,体现了全过程监管的理念。作为项目甲方,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管同样需要从目前事后审核的情况转变到从源头到结束的全过程经费监督管理,尝试结合军品价格改革方法,依托国防科研项目经济师系统,按照项目或时间节点,对国防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监管,对于发现较大超支、乱开支等特殊情况,适时进行专项经费监督检查。

(三)加强持续改进研究,完善监督管理法规

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管是一个不断坚持和持续改进过程,随着新的情况的不断出现,对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管的研究和改进也要不断地进行,疏理新情况、新问题,制定新的监管措施,并制度化、法规化。进一步细化、明确国防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要求,联合国家有关部委制定具有普遍指导性的国防科研经费监督管理法规制度,同时,对于现有的法规制度进行补充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

(四)注重理论素质培养,健全人才梯次队伍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篇(3)

随着科研经费投入的加大,油田公司十分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因此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审计也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各油田公司的科技经费来源有国家拨款、集团公司拨款、股份公司款项和企业自筹。拨款包括科研项目投资性拨款、科研项目费用性拨款、科研机构经费拨款。对于油田内部各二级单位来说企业自筹包括油田内部下拨和所属各二级单位自筹两部分。科研经费支出主要用于科研项目计划实施、科研机构运行、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与维护和科研人才培养,包括科研机构支出和科研项目支出。本文主要探讨油田公司所属各二级单位的各类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一、科研经费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科研课题的立项审计

1.科研课题的立项依据的充分性:科技项目管理部门是否组织了科研项目预审会议,是否对已经列入计划或已经实施的科技项目进行了预审。

2.审查所有申报课题是否都进行了开题论证,开题论证是否由相关专家进行,课题的研究方向、基本方案和方法是否正确、合理;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研究人员是否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已经批准立项的项目是否都签订了科技开发合同。

3.科研项目如需与外单位合作研究,承担单位是否在开题设计报告中明确外协内容、目标、合作单位及经费预算,在合同签订后组织实施。检查合作方是否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掌握有关核心技术、履约能力较强、资信良好的企业、院校或科研单位。

(二)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审计

1.科研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是否依据计划任务书制定科技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进度、人员等。承担科研课题的单位是否落实项目人员组织、所需设备、实(试)验条件和HSE管理等,保障科技项目实施。

2.科研项目主管部门是否组织专家对承担单位科技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承担单位是否依据外协合同约定督促外协单位履行合同义务,顶起对外协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三)科研经费的管理及使用审计

1.确定年度预算和实际发生的科研经费金额,直接用于科研项目的经费金额,拨给所属科研单位的行政事业经费金额,事业经费的管理、使用和核算是否符合公司规定。

2.年度科研项目计划是否有经费预算,经费预算是否有依据;从各年计划及实际运作角度来看,科研经费总额是否与科技发展中长期计划相适应。

3.各科研项目是否编制了经费预算,预算内容是否合理、完整,是否纳入了科研项目计划,是否有审批程序;经费预算调整的依据是否充分,是否有审批程序。

4.科研项目管理单位是否有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及内控制度。获得成果的项目奖金提取比例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经过审核确认。

5.科研项目经费是否按进度或计划拨款,资金是否到位;各项经费支出是否真实、合规、合理。

6.科研项目经费是否按项目进行核算,费用归集是否正确,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乱挤、乱摊现象,是否存在与其他费用项目混淆问题;项目终结时是否进行了财务决算,是否有结余经费,结余经费存在形式和使用方式。

7.科研项目经费在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划分上是否准确,形成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是否已经纳入单位的资产管理,核算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资产流失现象。

(四)科研课题的验收及成果管理审计

1.检查科研项目管理部门是否依据计划任务书和批准的计划任务调整意见,在科技项目完成后3个月内组织验收。验收程序是否符合公司规定,验收内容是否完整。项目验收内容是否包括:计划任务及主要技术经济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主要成果与创新、对外协作研究情况、知识产权与技术有形化完成情况、成果应用情况及前景评价、科技经费决算及使用情况、项目组织管理综合评价情况等。

2.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是否及时提交验收评价报告及验收归档资料,经科技项目管理部门对验收评价报告审核确认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成果登记,并完成验收资料归档。

3.成果管理。科研项目是否进行了成果验收或鉴定,应该申请专利的成果是否已经申请专利。同时依据项目任务书要求,审核项目实施是否达到任务书要求,结合项目成果分析项目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投入产出情况。项目涉及油水井措施实施时间及见效期,依据实际情况合理统计措施效果,以便更好的评价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此外,对于未达到项目任务书目标或未按要求时间完成进度的项目,分析原因,找出症结。

二、科技专项经费审计中应把握的原则、方法

(一)把握科研经费审计内容和重点环节

以科研项目支出为重点审计虚假项目重复申报,虚增预算支出,挤占挪用科技项目经费,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达到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科研经费的效益、效果审计为重点,审计科研经费的投入与产出,是否转化为科技成果,是否转化为生产力,是否存在浪费科技资源的问题。

(二)把握在总体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1.围绕项目管理、计划管理、经费管理等,全面了解和掌握科研经费的各项管理办法和业务流程,以此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

2.围绕科研经费预算分配使用等环节,全面掌握预算分配及管理使用情况。从年初预算批复、分配入手,审计科研项目主管部门管理使用是否合规、及时,分配的科研经费是否合理、合法,二级单位对科研经费是否按预算严格执行。

3.围绕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上报审批等环节,检查科研项目立项是否严格按规定程序运行。

4.围绕科研经费管理环节,审计科技资源的宏观管理是否存在管理分散,部门分割,缺乏权责制衡机制,缺乏跟踪问效和绩效考评机制等。

三、科研经费管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在科研经费管理审计中发现, 挤占科研经费的问题普遍存在, 导致科研经费流失和科研成本失真。此外个别项目在立项、审批、预算经费、核算方式、外协手续及项目验收中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科研经费发放各种补贴、奖金。某单位无依据发放各种补贴***万元,发放奖金***万元。

2.公共费用分摊人为因素较多,无法分清单个明细项目的实际承担额。

3.科研项目外协费用超标。2012年油田公司分四批下达给11个单位科技项目累计94项,金额共计***万元。当年实际决算金额***万元,其中外协费用支出***万元,占当年预算经费的31.89%,占当年实际决算金额的57.04%。

4.存在跨期核算科研经费。某单位2012年某项科研项目结算中,经查凭证附件发现,均为2011年实施的项目费用,总计费用***万元。

5.普遍存在按照合同金额挂账,提前核销项目经费现象。2012年12月某项目付某单位技术服务费***万元,合同签订日为2012年12月11日,起止时间为2012年12~2014年5月31日,该项目当年只是进行了部分前期准备工作,技术服务事项并未真正实施,但技术服务费***万元当年已经计入费用化研发支出,并在年底予以核销。

6.经费预算编制和审批不严谨,存在个别科研课题预算金额与计划金额、费用核销表金额不一致以及对经费预算审核不严,导致经费预算明细表与项目预算总额数据不符等问题。

7.项目验收工作滞后,跨年项目多。某单位9个完工项目,虽然发了验收通知,但有关部门至审计之日还没有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某单位当年有6个项目未组织实施,全部跨年。

8.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由于审计力量所限和科研项目类别多、行业广、专业性强等特点,审计人员未能全面和深入地开展科研项目建设及其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的审计,有的只注重审计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忽视了科研经费效益和效果的审计。审计监督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促进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还没有得到有效、充分的发挥。

四、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审计监督力度

对二级单位科研项目进行审计监督,开展定期检查与抽查来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情况,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严肃性、科研经费支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会计核算的规范性、经费使用的效益性、科研设备购置和使用,以及科技成果转让等方面,进行重点审计。

(二)加大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管理审计

加强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过程和项目实施过程的重视,必要时,开展预算编制情况审计和实施过程的期中审计。项目预算由项目负责人协助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从实际出发,以确保预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对超过一定额度的跨年科研项目,建议对其实施年度决算审计,以便监督科研专项经费的实时使用效果,及时发现科研专项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预算不真实、未按预算运行等问题。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完善审计部门人员结构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篇(4)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合同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方面。合同签订是科研任务的起点,也是科研活动的依据。科学研究是允许失败的,但是科研合同对任务的内容和指标均有了明确的约定,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实际上这种冲突体现了高校自由精神和严格法律约束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科研合同,规范和强化科研合同管理,有助于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一、科研合同概述

科研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合同。(一)纵向科研合同与横向科研。在实践中,可以根据法人性质将科研合同分为两种类型:纵向科研合同和横向科研合同。纵向科研合同的主体一般是国家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与任务承担单位。常见的行政主管部门包括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国家主管部门;地方科技厅(委、局)、教育厅(委、局)、发改委等地方主管部门;受国家委托归口管理的中科院等其他主管部门。横向科研合同的主体一般是企事业单位。双方就甲方某一需求开展洽谈,签订以四技合同为主的各类科研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技术服务合同)。(二)基础研究合同与应用研究合同。从科研任务的属性上看,可以将科研合同分为基础研究类合同与应用研究类合同。基础研究是高校的主要科研方式。我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过签订的计划书对科研任务、经费使用进行约定,任务要求一般以论文、专利等形式为主。除此之外,各地方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门一般也有相应的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计划,同样以签订任务书、计划书、合同等形式的文件对科研活动进行管理。这类合同基本以纵向科研为主,体现了国家、各地方对科学研究活动的支持。应用研究的主体一般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为主。从国家层面来看,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例,该计划是由原来的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在地方政府层面,以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为例,该计划在整合原有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农业、社会发展)、临床医学专项等的基础上,设立了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解决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这类政府资助的应用研究往往着眼于创新链、产业链,以解决重大问题为目的。除此之外,应用研究的经费来源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会将自己的技术问题通过四技合同、研制合同等形式委托给高校、科研院所来解决。委托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软件开发、配方研究、产品试制等。有别于企业的科研生产,高校往往不具备生产的经营范围,但很多高校拥有特定方面产品研制的许可证,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这类研制合同一般以产品、样机、样件的检验和交付为验收条件,部分还对工艺流程、外协、包装、检测等有非常明确和细致的要求。此类研制合同也是科研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高校科研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有宽松的学术氛围。很多教师的科研方向往往是基于自己的兴趣,体现了高校的学术自由。科学研究是允许失败的,而合同是法律文本,失败往往意味着违约。如何识别出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是科研管理的重要课题。对于科研合同管理的现状,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一)合同审核。高校科研合同审核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够。目前,各高校的科研合同基本由科研管理部门管理。科研管理人员作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上岗前缺乏合同法、专业技能等的正式培训。虽然各高校均有法务,但是法务不可能对任何科研合同进行审核。因此尽管合同审核是科研任务的重要一环,高校中这一重要步骤往往浮于表面或干脆缺失。合同中明确了科研任务的标的、研制计划、金额、履约期限、违约事项等条款,而通常管理人员的审核流于形式,这是合同审核的巨大漏洞,也是合同执行的潜在风险。所谓合同审核,关键就是进行风险识别。如果不能正确地、全面地识别出科研任务和管理的风险,科研管理就是不合格的、空泛的。尤其要注意的是横向科研项目。2.风险识别能力和意识需要加强。第一,甲方以自有资金购买乙方的服务,如果乙方不能达到合同约定的技术指标,甲方必然有追责的权利和动机。第二,如果甲方在合同中将乙方的义务放大,科研合同管理人员没有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导致合同签订后无法完成,乙方必然要承担责任。以某技术开发合同为例,甲方委托乙方开发某组件。双方未能就合同金额达成一致。为保证项目进度,甲方提出签订科研项目先期启动协议,协议签订后给乙方支付部分经费用于前期投入。而在合同中却约定了最终的交付时间。如果双方未能就研发经费达成一致或者达成一致的时间在产品交付日期之后,则该项目在研制期内不能得到充足的资金完成技术任务,存在较大风险。合同审核的任务是识别科研活动中的风险,对风险进行整改,为科研活动的顺利完成保驾护航。(二)过程管理。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合同很难做到全过程的追踪管理,其中也有高校科研特点的原因。1.人员不足。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各部门须遵守全校整体的人员配置。科研管理部门往往面临缺兵少将的窘境。同时,国家对研发的投入持续增长。在高校,无论科研项目还是科研经费均呈快速增长势头,而由于单位编制的限制,管理人员却几乎没有增加。这在客观上限制了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发展。2.权责不清。科研合同的过程管理基本上是合同签订———经费到账———经费划拨。而任务书或合同中对项目节点一般有明确的要求,而科研管理人员鲜有节点控制的行动。科研合同的主体是法人单位,最高管理者即校长是合同实施的责任人。当下许多高校实行的是“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实施负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而在实际中,作为法人单位,机关管理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认清责任是做好管理的第一步。学校是科研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应认真履行法人职责。学校要依据项目合同(任务书)的预期目标和要求,督促科研人员按进度完成各项研究内容,了解项目执行进度和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三)项目验收。项目验收和归档是科研合同执行的终点,是高校科研管理过程的最后一道关卡。验收是考察科研活动是否履行了约定的应尽义务。可根据项目经费来源对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的验收分别加以阐述。1.横向项目验收。横向项目经费一般来源于甲方自有资金。在合同洽谈时已经对合同经费进行过充分的议价,一般甲方对经费的使用不再加以约束,验收的重点是技术指标完成情况。以研制类科研合同为例,合同中标的一般为样品、样机等的测试及交付。样品、样机达到甲方的技术要求并完成交付后,合同自动执行结束。在横向合同的管理中,高校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科研管理部门很少参与横向项目的结题验收,因此项目结题缺乏依据;二是结题后的科研项目经费很少进行结账处理,存在“结题不结账”的问题;三是科研合同等相关文件材料甚少归档处理,导致很多经年许久的项目合同仍积压在科研管理部门,不利于工作的持续开展。2.纵向项目验收。纵向项目由于经费来源为国家拨款,因此既要对技术内容进行考察,还须对经费使用进行审计或决算。纵向项目的验收一般采用会议验收或非会议验收的形式。会议验收即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召开验收会,邀请相关技术、财务、管理等方面专家对项目的技术完成情况、经费执行情况、过程管理情况等进行考察和评分并得出验收结果。非会议验收一般是将项目总结报告、经费决算报告等文本经单位管理部门确认后报送到项目主管部门,主管部门给出结题批复。对纵向科研合同来说,鲜有因任务执行不力而终止或中止的情况,大部分问题在经费的使用不尽符合项目管理规定或预算。以某类基础科研项目为例,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科研项目进行审计,重点考察项目的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的期限和合理性,并出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的结论重点是对于不合理开支的处理意见,项目申报单位须按照意见进行调账整改,并由财务部门出具财务整改报告。申报单位主管部门组织召开项目验收会,从专家库中筛选技术专家、测试专家、财务专家等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现场验收。经过打分、评级并由组长签署验收结论后将所有验收相关文件报送申报单位主管部门,获得主管部门验收批复后项目执行完毕。获得验收批复后项目申报单位对所有文件进行归档。

三、高校科研合同管理对策分析

(一)加强管理人员的法律常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程度直接影响科研管理的水平。通过对科研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使管理活动的依据更明确、方式更合理。管理人员同时应该加强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特别是针对某些专业性较强的科研合同,要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配合项目负责人控制风险。(二)建立重大合同和有争议合同的审核程序。重大合同包括而不限于较高经济效益的合同、较大社会影响的合同。某些高校已经或正在建立数额较大的科研合同的审核程序。通过职能部门和法务部门的共同参与、严格把关,再报高校领导进行审批。有些关乎重大国计民生、国家国防建设的科研合同同样是审核的重点,对于此类合同同样要严格把关,建立合理的合同审核程序。(三)完善科研合同执行期的全过程管理。对合同节点尽量做到严格把控,尤其是管理部门有规定的科研合同或计划。以某类科研项目为例,项目单位需每年报送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及次年研制计划。主管部门根据合同的执行情况安排下一年度拨款计划。科研管理部门需了解合同要求指标和完成情况,及时掌握项目进度及存在问题,如合同执行存在问题需要按要求向主管部门报告,请求延期或中止。(四)介入科研合同验收和全套文件归档。纵向科研合同验收一般有主管部门组织,科研管理部门要对照管理办法和主管部门要求,督促项目负责人全面做好系列材料的准备。横向科研合同结题验收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项目主管务必介入,监督样品、样机等的交付,并做好过程记录。科研合同执行结束后,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协助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进行结账处理,并将项目中所有文件清查归档。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篇(5)

1.管理规定

为规范国家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绩效,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总装备部等国家部委根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预算法、国家审计法、国家票据法、国家政府采购法等法律,国务院有关“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纲要”实施的通知,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其中,与地方科研院所作为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承担国家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最为密切的主要有“《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科技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科发计字[2012]86号)”、“科技部关于印发《科技部科技计划课题预算评审评估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国科发财字[2006]405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通知(财预[2010]7号)”等五个文件。另外,对于不同计划的国家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部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规定,包括“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160号)”、“财政部、科技部、总装备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163号)”、“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7]428号)”等。这些文件对科技部下达的国家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法人职责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国家科技项目财务管理的依据。

2.管理节点和要求

根据管理规定,科技部国家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主要包括四个节点,分别为: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写和申报、项目预算执行、项目财务验收,以及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等。管理要求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项目预算方面强调科学安排,合理配置,严格按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执行预算,杜绝经费使用随意性;二、对项目(课题)经费,包括项目承担、参与单位的自筹经费,要求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对专项经费的使用追踪问效,对自筹经费的到位、使用情况进行考核;三、明晰责权、追踪问效,强调项目(课题)承担单位为项目(课题)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对经费的使用追踪、问责项目(课题)承担单位。

二、地方科研院所承担科技部国家科研项目所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

1.管理体系未能达到要求

按科技部和财政部对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要求,承担单位必须建立符合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履行国家科研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法人职责,监督、督促项目(课题)参与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规定,按要求使用国家的科研项目经费。但由于地方科研院所一直以来作为承担单位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课题)较少,较多的情况是作为课题参与单位参与国家科研项目的研发,即承担子课题研究,其财务管理系统也是根据地方政府有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建立。而由于地方政府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与国家科研项目的管理要求不完全相同,导致地方科研院所对国家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未能达到国家管理规定的要求。最突出的情况为对项目(课题)预算编报、项目(课题)自筹经费的落实和管理,项目(课题)预算执行,以及对落实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职责等方面的管理未能达到国家科研项目的管理要求。

2.项目预算编报存在的问题

预算管理是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核心,对项目的实施和完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不过,地方科研院所对国家科研项目(课题)的预算编报尚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弱化的问题。项目(课题)的预算通常由项目(课题)组的科技人员完成,通过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上报,财务部门对预算编报基本不参与。由于科技人员对财务管理不熟悉,以预算编报通过审核,获得最多的科研经费为目标,而科技管理部门并不懂财务,对科研项目也不完全了解,对项目(课题)组提交的预算申请难以有效审核、把关,只履行上报手续,使编报的项目预算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导致后续一旦项目申报成功,很难完全按预算对经费进行管理,一方面导致项目经费支出难以确保合理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还给项目完成后的财务验收增加困难。

3.项目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上述预算的编报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地方科研院所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较少,财务管理人员对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要求了解不够透切,地方科研院所在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过程中,对项目预算的执行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A、预算执行进度严重滞后,至项目中期检查时,许多国家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进度不到50%,有些项目甚至不到30%。这主要是预算编报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执行起来比较困难,项目负责人和财务管理人员对(财教[2011]434号)文有关预算调整的要求了解不够透切等原因所致。另外,近年来地方科研院所获得的项目经费较多,许多项目的研究内容有重叠,财务部门慑于国家科研项目的管理要求比较严格,对科研支出尽量不在国家项目经费中列支也是一个原因。

B、对预算只进行静态管理。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不及时。一方面由于项目(课题)负责人和财务管理人员均对“财教[2011]434号文”的精神不熟悉,对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不及时进行调整,没有及时办理预算调整的报批手续。另一方面项目经费由财务部门管理,项目(课题)负责人对预算执行进度并不了解,只是到了项目检查节点时才到财务部门索取有关项目经费的开支情况,对预算执行出现的问题没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总体上导致项目在验收结题时财务验收出现的问题较多。

C、对项目经费没有建立独立账户进行管理。国家科研项目的经费包括二个部分,国拨经费和单位自筹经费。财务部门目前主要按来源对经费进行管理。由于项目(课题)的国拨经费和自筹经费来源不同,在国家项目的经费管理上常出现国拨经费和自筹经费分账管理的情况,不符合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

三、地方科研院所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整改建议

根据上述地方科研院所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搞好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确保完成国家科研项目的研究任务,本文建议地方科研院所在如下四个方面对财务管理进行整改,建立符合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体系。

1.提高科技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对国家科研项目管理的认识

鉴于上述地方科研院所在申报、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过程中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科技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对国家科研项目的相关管理规定不熟悉所致,建议地方科研院所组织科技人员,尤其是负责项目(课题)申报和组织实施的项目(课题)负责人,以及财务管理人员学习国家科技项目的有关管理规定,提高他们对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规定的了解,为申报、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奠定基础。

2.强化项目的预算申报,建立科学的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

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是集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经费落实,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考核为一体的科学管理体制。从现状看,地方科研院所在国家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方面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制度方面尚未建立项目预算编制管理体系,财务部门只负责单位事业费的预算编制和对到位的项目经费进行管理,基本上不参与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科研管理部门受知识结构的限制,只对预算办理申报手续,未能起到审查、把关的作用。而项目负责人预算意识不强,对财务管理和开支项目不熟,预算成了估算,失去规范性和科学性。建议地方科研院所建立项目预算管理体系,把项目预算纳入单位的财务管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财务部门与项目组联合组成预算编制小组,帮助项目负责人加深对科研经费科目的理解,严格审核项目的支出标准及支出结构比例,落实项目的自筹经费,确保所编制的预算符合国家科研项目的管理要求,具有科学性、合规性和可执行性。

3.建立符合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费管理

地方科研院所目前的财务管理制度大多按地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制定,与国家科研项目的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出入,如开支科目并不完全相同,没有包含实施项目承担单位法人管理职责的规定,对项目预算的执行进度和执行质量没有相关的管理规定和考核标准等。建议地方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科研项目的管理要求,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根据国家科研项目的管理节点,利用电脑网络建立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和开支符合性的预警系统,督促项目组按进度和要求执行预算,及时履行项目承担单位的法人管理职责,出现预算与实际执行有出入时,及时依据“财教[2011]434号文”办理预算变更手续,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4.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管理,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科研热情和科技创新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篇(6)

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是指用于农业项目的研究,试验和新产品、新成果推广的经费。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兴农”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对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加,该部分经费的规模日益扩大,加强对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的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新课题。现阶段农业项目验收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严格,在调查中经常发现,很多科研人员,特别是项目负责人在项目验收时经常会说“我们的项目做得很好,各项指标都完成得不错,只是财务上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可能会影响项目的顺利验收”。为什么财务管理会成为农业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的“软肋”呢?笔者现就农业项目经费管理进行探讨。

一、农业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申报时项目预算编制不合理

一般项目科研经费预算主要由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共同编制,很少与财务部门沟通,很多项目经费到账后财务部门才能找到相关的申报部门。科技人员在编制项目预算时的目标只是申报项目,对具体的经费预算不够重视,没有真正意识到所编制的预算对后续项目的实施和验收有着重要意义,只凭经验进行项目经费概算,致使在项目实施时,一些必要的支出无法与项目预算对应,一些支出重复预算,从而出现了资金不足或过剩,导致实际支出和预算严重不符。

(二)项目实施过程中,预算执行不规范,监督不得力

农业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注重的是项目如何实施,如何才能出新品种,取得新成果,而对项目经费支出管理不够重视。盲目认为项目资金预算,就是应对申报审核的策略,课题组的任务就是推进自己的业务,经费如何核算是财务部门独立完成的“数字游戏”。而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预算不熟悉,对项目的具体进度毫不知情,只能通过有关单据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少数项目负责人认为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如何支出要凭自己的意愿来,财务部门无权指手划脚,导致无法通过经费管理来控制项目进程,更谈不上监督效率,严重影响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三)项目验收时,财务忙于调整账务处理

由于农业项目经费管理的政策要求高,因此项目验收时,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经费的财务验收,验收组成员一般都有1-2个财务专家,详细检查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并对照项目的进度和预算进行专项检查。当验收通知到达项目承担单位时,项目负责人开始注重经费使用情况了,并要求财务人员按照预算进行调账,以致财务处理调整得面目全非,造成财务混乱,因而财务验收很难通过,形成财务是项目验收的“软肋”的现象。

二、强化农业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农业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完善项目经费的预算,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避免财务管理成为项目验收的绊脚石,应从如下三方面着手。

(一)科学编制项目预算

项目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应加强沟通交流,共同编制项目预算。财务人员应参与课题立项和可行性报告研究,进行事前监督管理;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时,要从财务角度来设立项目的阶段任务和目标。为了项目核算要求,财务部门要按照财务管理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为项目负责人进行详细、科学的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进一步细化科研项目经费概算,防止预算和实际执行的脱节,确保项目实施时各种开支能在预算中体现,为后续的项目验收奠定基础。

(二)项目实施中严格执行项目预算和开支范围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主管部门和本单位制定的财务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制度,严格按照下达的项目预算执行,项目负责人一般情况下不得调整预算。如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照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严禁擅自调整项目经费预算。如对于科技部下达的科研项目,项目经费预算科目之间的调整,调整幅度超过10%的,必须按程序上报,批准后才能执行;调整幅度不足10%的,需在项目结题报告中详细说明调整的理由、金额等情况,并在项目验收时予以确认。

项目经费要坚持“专项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原则。规范财务审批制度,坚持一支笔审批,财务部门要规范会计科目和银行账户设置,准确进行会计核算,对取得的原始凭证要认真审核,区分项目支出和非项目支出,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和资金管理。及时与项目负责人沟通,提醒项目实施进度与经费使用进度是否配比,对项目资金他用进行动态实时监管,加强项目执行过程的动态控制。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篇(7)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240

科研经费包括企业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两部分。专项经费按照其来源不同,包括国家地方政府部门拨付、上级单位拨付以及合作单位获得专项经费后划拨三种情况。自筹经费指根据申报立项合同书内容确定的配套经费支出部分。科研经费问题不仅仅涉及使用过程,还应包括从科研立项申请到项目结题验收全过程;不仅涉及经费开支内容,还应包括制度建设、内控管理、审计监督、绩效评价等多方面。文中就科研经费全过程管控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

1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立项预算依据不足,导致验收决算偏差大。一方面是科研项目组成员更注重科研成果方面的材料编制,对相关科研制度、财务制度、费用项目不熟悉,所编制的预算未以预期研发过程拟涉及的项目为依据,按补助目标额倒算投资预算,虚增或扩大预算费用类明细,随意性大,为后期项目验收埋下隐患。另一方面是科研与财务部门往往未直接参与预算编写过程,对预算审核不够严禁,注重材料是否齐全,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2)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内控制度缺失。经费使用权责不明确,未能实施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对经营管理、资金拨付和费用结算各环节是否存在不合规或弄虚作假、截留资金等违规的情况,项目预算调整、项目组成员变动等是否履行相关手续,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擅自调整科研经费预算情况。

(3)报销手续不齐全,费用列支不准确未建立有效的科研经费归集制度,套用经营项目费用报销签批手续,将经营费用列入研发项目中,测试费、会议费等报销材料不齐全。企业设立的研发项目往往结合在经营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倘若经费发生不足,往往采取调用生产经营费用冲抵。如差旅费、测试费用、材料费用等,此类现象时有发生且难以发现。主观上,财务人员难以把握项目执行进度,难以判断项目组是否按项目进度使用科研经费,难以督促是否按时办理了经费归集手续,难以验证是否完成了项目进度任务。因此,一些项目组因项目进度滞后于立项合同书规定的研究工作计划,会将未到验收节点的项目费用核算到其他项目,待其他项目结题时,再将项目经费转回到本项目上,以满足投资额不足的需求。

(4)会计核算不规范,未完全落实“专账核算管理”。一是企业普遍会根据科研管理制度规定,设置科研项目专项核算,收到拨款列入递延收益核算,对费用性支出便设置在“管理费用-研发费”。但是科研项目涉及固定资产购置,研发设备支出未纳入科研项目核算,验收编制决算表时直接将固定资产列入研发设备中,无法从科研明细账中查询取得,有重复列入其他研发项目的可能性,套取专项资金补助;二是设备费、材料费和燃料动力费混淆,会议费、差旅费、国际交流与合作费混淆,劳务费和人工成本费用混淆,将项目组人员的工资计算在内,以抵足投资支出额;三是未区分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全部费用化处理,更严重的未区分专项费用和自筹费用支出,直接主观臆断处理。四是造成所得税计算不准确。科研经费支出全部费用化后,对应予以资本化的费用被提前处置,部分费用提前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造成国家税收流失。

(5)科研项目资源管理混乱、设备存在重复购置、验收末期突击采购现象。科研人员发生变动或离职时,没有及时办理或未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导致人工费用列支与实际不符,严重时甚至项目负责人变动时,直至项目验收仍未重新选定人员。

(6)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评价难量化国家对效益评价没有统一标准,科研项目所形成的最终成果主要是论文和专利等,但对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评价,经济效益需要从后期投入生产经营的效果中才能了解,对其是否完成了立项时提出的效益目标难以量化。

2解决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1)多部门全过程参与预算编制管理。一份可靠的科研预算计划是保证项目经费有序开支的基础,是保证顺利通过验收的根本。预算编制时,科研管理部门应组织科研项目组与财务部、资产管理部等多部门参与,提高科研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参照经营项目评审管理模式,企业内部可设立科研预算评审小组,负责预算编制二次审核,提高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重点审查以下方面:①科研预算编制是否符合课题研发内容,有无列支课题难以涉及的费用;②是否准确划分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③各类经费是否列出明细预算,研发时间长的是否分解出各年度预算,是否符合研发立项进度计划。

(2)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的动态监督和阶段性检查。对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加以明确,理顺各部门的关系,使工作有章可循。明_职责划分,科研部负责科研项目全过程协调、管理,由财务部进行科研经费归集核算及经费决算验收,资产部门协助科研仪器设备采购、使用管理,由内部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合理性,外部审计机构对归集核算的准确性进行专项审计。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有效的内控保障。自完成科研项目立项后,科研管理机构就应对经费使用进行动态监督和检查,科研与财务部门互相配合,将合同书约定内容与项目进度、经费归集情况互相比对,在科研立项、预算编制、经费使用及核算阶段及早介入,实行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及时发现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科研项目研发全过程防范科研资金风险,实现合同书约定的预期目标,确保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3)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学习和把握有关科研政策,建立健全内部科研管理体系。以政府C构及上级单位申报、验收要求为线索,以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为依据,以符合国家政策法规为准绳,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建立一套与之配套的内控管理制度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包括:科技经费预算申报管理制度、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科研经费归集制度,科研经费结题审计制度等。

(4)科研经费核算规范和精细化管理国家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均规定了“专项管理、单独核算”的基本要求,企业要按照要求设立二级及以下科目,并建立项目辅助核算。购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应通过“研发支出-设备费”“研发支出-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科目进行过渡后转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实现资产、费用全口径专项管理核算。

在具体审核经费支出时,项目组、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要关注资金的开支范围是否符合预算书的有关规定,是否准确划分出专项和自筹费用,签字权限是否合规,是否报销非科研相关的办公费、交通费、差旅费等,是否利用票据报销套取现金。严格科研管理审批流程,当科研人员变动以及项目结题后,财务资产部门和科研部门要对固定资产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按期终止资产费用、人工费用。同时,财务人员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升对文件政策制度的认识水平,提高科研费用管理手段,同科研管理部门、项目组研究设定几个科研项目符合资本化情形的节点特征,一同甄别科研费用的资本化情形。

(5)建立科研考评机制并落到实处科研预算中有一项绩效支出,可针对此预算建立科研项目绩效考评体系,对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参与人员均纳入考评范围,除科研组成员外,还包括科研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提高参与主动性。

(6)构建经济效益财务分析预测模型根据各项经济效益财务指标的逻辑关系,结合项目收益率水平预测。企业在日常会计核算时,应加强项目辅助核算,于科研项目与经营项目的关联性入手,从收入、利润、税收等方面直接反馈产生的经济效益。

(7)提升信息处技术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运用水平运用技术化手段,将预算、费用申报审批采用网络协同办公模式处理。按照合同书预算栏目限制报销项目,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防止出现报销预算项目外费用科目,保障费用规范列支,费用统计、归集进度实时提醒,实现信息共享。在数据信息达到一定规模后,还可以根据大数据挖掘出科研项目预算各项明细间的规律性,进一步指导其他科研预算的编制工作。

3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存在的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涉及前期立项、中间费用归集管理,后期的验收和绩效评价多个方面。只有正确认识到上述问题并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加以改善,辅助信息化平台的良好运作,各部门与项目组互相协助,必定能够顺利完成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勇科研院所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模式探究[J].财经界,2015(23).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篇(8)

科研部门的主要产品是科研成果,为了提高科研的质量,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以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为借鉴,对科研部门如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些探讨。

1 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

当管理与质量有关时,称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它可以有效达到质量改进。ISO 9001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质量管理体系。

2 科研项目质量管理的全程控制

2.1 项目立项阶段(设定质量目标)

科研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科研项目的质量目标很难完全用量化的方法控制,只能是定性、定量方法的结合,在科研项目的计划中对项目的质量计划往往也是作部分量化,大多是规范性的要求。结合科研项目的特点,以管理过程为基础进行质量控制,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科研项目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用尽可能低的成本达到尽可能高的质量水平,并注意在管理和效果间取得平衡。

从提出需求开始,到签定科研项目协议为止,是项目管理的关键。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组织和评审项目申报书、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和签订项目合同。

2.1.1 项目申报人应根据《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以及当前的研究热点,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明确项目的研究方向,确定拟申报的项目名称和关键词。

2.1.2 项目立项查新。项目申报人应查阅与项目相关的研究内容,了解该项目的研究背景,判断自己的项目是否已有人开展了相近的研究工作或其研究深度。

2.1.3 项目申报人应综合以上内容填写《科技项目计划申报书》。科研管理部门根据项目情况组织本部门学术委员会和有关专家(与自己项目有关的专家应回避)进行审核,科研管理部门应将专家评审意见及时反馈,合理归纳与采用。

2.1.4 《科技项目计划申报书》经评审合格,填写《项目评审/推荐意见表》。经批准后,签订合同。合同评审记录随质量记录一同归档保存。

2.2 项目研究阶段(制定质量计划和质量控制)

此阶段是科研项目全过程的重点和核心。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包括科研项目的开展和控制两个方面:一是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提供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对项目的各种支持条件,对所依托的项目或子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对其经费开支进行监督,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核算,审批仪器设备支出、协作费用支出等。二是对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反馈的监督检查机制,了解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在合同签订后,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承担科研项目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质量、进度;负责组建项目技术组。负责人应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策划。策划应建立在项目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书面的项目组织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内容应包括:项目的详细分拆情况、到某一阶段的任务与要求、实验的具体方案、人员的分工情况、重要节点的设置与检查方法、经费的使用计划、风险分析等等。项目组织实施方案应真实客观反映项目的实施路线,同时也是考核个人工作的依据。

项目组成员运用正确的设计方法进行具体的科研设计工作,对项目成品的质量和进度负直接责任。

在项目组织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定《项目专项质量计划》。报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专项质量计划》进行科学性、合理性审核。

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全过程中项目组和各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及协调工作;负责监督项目工作进度有否按计划进行,《科技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报告表》(由项目组填报,科研管理部门核对);有关信息应形成记录,并作为质量记录在项目结束后归档保存。

科技项目计划申报书的主要内容为项目概况、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实现目标、关键技术、效益分析、项目实施方案、进度安排、经费预算、本部门审查意见。

科技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报告表的主要内容为项目概况、项目进展情况、经费使用情况、投入产出分析、下年度实施计划。

2.3 项目审核阶段(质量改进)

对科研项目的总结评价(审核),就是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学术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性的绩效评价。福建省环科院对项目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采取项目负责人、部门审核、院部审核和审定的三级审核制度,科研项目质量管理中的三级审核制度是科研单位全面检查项目完成情况,提高科研项目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手段。对实施过程进行认真策划,注重项目负责人作用的发挥,对预研项目的主要过程实施分阶段质量控制,有利于掌握研究进度和解决关键技术,从而实现研究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

项目研究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技术总结,应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单位就项目名称和关键词进行技术查新并出具《技术查新报告》。及时编制《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项目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首先进行内部审核,填写《技术文件内部审核单》。《科研项目内部审核单》的主要内容为项目概况、项目负责人审查意见、责任部门审查意见、科研管理部门意见、院技术审核意见、审批或审定。项目组应根据部门审核、院部审核的意见再次组织编写人员进行修改并编制修改说明。

2.4 验收阶段、成果鉴定(质量保证)

验收过程主要是对研究项目的审查,包括科研工作总结报告和财务决算审计报告,验收部门对照任务书的有关内容(如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预期成果、关键技术、技术文件)进行,并仔细核算财务决算报告和审计报告,确保项目以通过验收。

成果鉴定是确定预研成果水平的重要手段。鉴定时应尽可能收集证明成果水平的客观评价资料,如文章发表的档次、数量、被引频次、查新报告、成果的反响与应用情况等,鉴定结论应准确科学。

项目组根据验收意见修改完善报告,形成科研报告终稿。经审批后,项目负责人应填写《科技成果鉴定/验收申请书》,同时准备申请书附件正式向验收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科研管理部门应协助项目负责人做好专家评审工作。项目通过鉴定/验收后,项目负责人应填写《科技成果鉴定/验收证书》,送项目下达部门确认,《科技成果登记表》,报送有关部门。并按《环境科技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归档。

2.5 科研项目归档

科研档案是指在科研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科技文件资料,是科技活动的真实记录。严格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在科研质量管理中十分重要,可以保证科研工作的准确性和科研记录的完整性,利于基础资料的保存并使其发挥应有的科学价值。

科研活动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技术文件和记录,科研项目验收(评审)通过后,项目责任人应按《科研项目成果归档目录表》中所要求的内容提供归档材料,以保证科研成果及时归档。

其中原始记录是科研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技术文件主要包括研究活动产生的记录:项目建议书、申请书、合同、调研报告、研究方案(实验记录、检测记录、讨论记录)、总结报告、验收报告等。

科研项目管理活动产生的质量记录记载了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的监督管理情况,如《合同评审记录》、《项目专项质量计划》、《技术文件内部审核单》、《信息交流记录表》等。科研档案工作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追溯科研成果的源头,应高度重视管理,把科研课题档案工作与科研计划、检查、验收和成果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同步管理。

3 结论

ISO9001系列质量体系已被世界上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广泛采用,在产品或服务责任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已成为一项重要的预防性措施。按照ISO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科学合理、职责明确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建立文件化的科研过程质量管理。各机构(单位)通过第三方审核,为顾客提供了质量保证。对于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机构(单位),说明已建立了一个完整质量体系;能够有效控制项目研发(生产)过程的质量;具有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力。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在不断改进中得以完善的,该体系进入正常运行后,仍然通过内审、管理评审等自我评价手段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监督控制,使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保持完善。定期评审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寻找管理中的差距和改进的机会,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才能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使认证资质的持续有效。

参考文献: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篇(9)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政府对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投入资金越来越多,大力支持科研发展,科研整体实力逐步提高。各种科研项目研究经费不断增加,而相应的财务管理方式方法却没有跟着调整,财务管理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问题逐渐凸现,且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科研负责人对课题经费管理意识淡漠,材料采购自主性大,固定资产管理薄弱,绩效激励比例偏低,内部自制凭据转账,项目管理机构分散、科研政策碎片化,项目验收信息不透明等。有些是研究所内部管理的层次的问题,有些是研究所管理体制问题,有些是课题负责人管理科研经费的观念问题。本文采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通过分析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完善材料采购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政性资金效益考核体系、增加管理层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统一科研项目管理机构、顶层设计科研制度、建立项目申请、评审验收公开等合理化建议,促进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公益性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251-02

收稿日期:2015-06-10

作者简介:张久祥(1975-),男,北京人,公共管理硕士,高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纳税筹划等。

一、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记录和计量中国经济发展前进步伐的中国企业会计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并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随着新世纪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具有预算会计特点的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现在科研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多渠道、业务种类多样化、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要求。本文采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目的是通过阐述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揭示出财务管理面临的紧迫问题,分析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提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进一步转变财务管理的理念,探索促进我国公益性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良性发展的新途径。公益性科研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不能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当前的会计核算体系不能满足单位微观管理的需要。公益类科研单位由于预算资金管理模式的局限,支出是预算执行的方式,核算支出是为了预算管理服务的,具有较强的宏观意识,忽略了微观管理的要求。造成上述问题既有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问题,也有科研负责人管理科研经费的观念问题。

二、公益性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材料采购随意性强

科学研究中所需材料由课题负责人自行确定供应商,与供应商协商确定价格后,课题组秘书采购,以财务报销形式代替材料采购,省略了材料采购申请、验收入库、领用出库等多个环节。这种管理方便科研课题组材料采购,节省了人力和采购时间,但却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财务管理的控制风险。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以报销代替采购的财务管理方式,增加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也增加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风险。

2、固定资产管理薄弱

科研项目经费中经常采购专用设备和办公设备,科研项目研究结束验收之后,所采购的固定资产在管理上存在下列情况:在科研项目中重复购置设备;科研设备使用效率不高;一些需要在异地建立科研基地的项目,所购置的固定资产在课题验收结题后出现无人管理的情况。研究所内的项目在结题后,固定资产处置程序流于形式。异地购置的固定资产缺少异地处置固定资产程序的透明度。在某些科研项目中,普通的办公性固定资产占比重较大,影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

3、科研项目预算批复与预算执行不符

公益性科研单位由于科研的特殊性,科研项目小组通常负责科研项目的争取和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及最后的结题等,对于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关注不够。加上部门间配合度低,故经常出现科研业务开展与预算执行进度不符、资金拨付与预算执行不一致情况。科研项目负责人管理多个课题,经常在不同科研课题之间、相同科研课题不同预算科目之间进行帐务调整,造成申请预算与预算执行不一致。一般是哪个科研项目先结题就先行使用其经费,使科研项目支出与科学项目研究缺乏相关性。科研项目负责人在课题验收时通过调帐来实现财务验收,不符合国家课题经费管理的相应规定,严重违反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规定。有些科研人员,因为申请课题不多,为了安排其他科研支出,经常会保留部分科研经费。在课题结题之后,将此经费转入自主管理的课题经费,脱离了专项经费管理规定的监管。这种情况在科研单位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严重影响国家财政资金的效益。

4、偏低的绩效激励比例制约科研人员积极性

公益性科研单位的科学研究具有社会性和公益性的特点,然而很多科研项目负责人社会责任淡漠,只重视科研经费的申请,而轻视科研成果的产出。公益性科研单位内部控制流于形式,责任划分、量化、奖惩制度不明确。公益性科研单位重视申请科研项目经费金额,轻视使用,即使使用中出现问题,也是尽可能减轻处置,而没有认识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单位科研声誉,不利于申请科研经费的效率。多数公益性科研单位没有设立相应的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内部审计,从而削弱了科研院所执行内部控制的自觉性。目前,科研项目中间接费用的5%用于科研人员绩效激励,比例偏低,未能激发科研人员全心搞科研。也没有解决科研人员随着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增多其待遇就随之提高的问题。

5、项目管理机构分散

我国的科研项目审批存在多个机构都可以批复科研项目经费的情况。有的科研人员科研信誉意识薄弱,用同一个科研项目内容向不同的机构申请项目经费,研究内容没有本质区别。有的科研单位在某些科研领域研究实力较强,该单位参加项目评审人占评委比重高,故申请科研经费成功率高,导致某些单位在某些领域形成垄断优势,影响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造成国家财政资金浪费。科研项目管理机构多,不同的科研项目对应不同的制度。对同一科研项目,因为是在不同的地方申请的,就需要执行不同的规定,造成科研人员产生各种困惑,影响科研政策的执行。

6、项目立项、评审、验收信息不透明

我国科研项目验收成果由主管部门保存,未向社会公开。目前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由单位享有专利权,科研专利社会成果转化率低。科研资金使用情况及研究成果情况向社会公开不够,使用财政资金进行科研立项、评审、验收缺乏社会监督,造成科研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套取科研资金现象时有发生。科研项目验收通过后,科研专利成果转化率低,科研项目对社会发展贡献率不高。

三、公益性科研单位完善财务管理的建议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需从科研项目申请立项、评审验收、成果利用、科研经费的使用、科研设备及材料采购管理等方面完善,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促进国家科研实力进一步提高。

1、完善材料采购制度

公益性科研单位采用以采购代替支出的管理制度,存在内部控制管理风险。公益性科研单位应根据科研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材料采购制度,明确材料采购的流程,确定采购范围,加强单位集中采购的力度,制定材料采购申请、验收入库、领用出库制度,确保材料采购公开化、透明化。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公益性科研单位应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行统一采购,制定详细的固定资产采购、使用、保管、处置制度。制定异地采购、使用、处置固定资产制度,加强异地固定资产的管理。科研项目所需物资要有专门机构统一采购、协调使用,并指定专人保管,这样才能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建立财政性资金效益考核体系

公益性科研单位研究成果不仅涉及科学研究,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在专利、技术上有成就,还很可能造福社会。有的科研项目属于基础理论研究,其研究成果在短时间内并不能产生效益,如何考核并评价其效益,需要建立科学绩效评价体系,从定量和定性方面分析,考核科研项目的绩效。应建立科研人员及科研单位的信用信息平台,科研人员申请项目与个人及单位的信用信息关联,信用高的个人和单位可以申请重大课题,信用不高的个人及单位只能申请一般课题。激励科研项目人员重视科研成果,减少科研人员关注在非科研事情上的时间。国家应加强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管理和利用,放松对科研项目科研情况的过程管理。合理区分应用科学和基础科学,加强应用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研成果利用效率;加大基础科学项目投入力度,保障基础科学项目促进应用科学项目的发展。提高科研人员绩效激励比例,激发科研人员积极科学科研。

4、增加管理层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公益性科研单位内有盈利的内部部门,应将其设为二级机构,建立事业单位的内部机构,强化法人责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科研单位的事业部制,独立对内、对外开展服务,对内提供合法的票据,这样既能提供科研服务,又能增加研究所的经济效益,还解决了研究所使用内部自制票据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问题。

5、加强科研课题预算与决算管理

科研课题组课题管理应由专人负责课题申报和决算的验收,并定期与财务、科技部门沟通,预算合理化,决算严格化,提高预算的执行率,精细化管理预算,减少资金与科研进度不一致的情况,提高预算、决算的准确度。放宽对科研课题预算项目的管理,预算项目在保证科研需要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科研进展及国际发展形势,在一定的金额范围内,合理调整课题预算,并报项目主管单位审批备案。加强对课题结余经费的管理,及时收缴课题结余经费。鼓励科研单位积极管理科研经费,对信誉高、科研成果突出、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的单位,可实行用课题结余经费继续支持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

6、公开项目立项、评审、验收相关信息

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应充分调查研究,建立国家统一的项目管理平台,由单一部门管理科研项目,顶层设计科研制度,避免政策出自不同部门。放松科研政策预算约束,公开项目立项、评审、验收等相关信息。对于初次科研项目评审,采取不透露申报单位及人员的秘密评审机制。建立国家项目评审专家资源库,对于国际前沿领域的科研项目,国外该领域的顶级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提高科研项目的国际前沿性。建立客观公正的科研项目评审机制。

国家科研经费主管单位,应从国家角度,顶层设计规章制度,统一管理,明确职责,强化监督,广泛利用科研成果,发挥科研成果社会效益。科研单位应该从内部制度设计管理层次,明确审批权限,规范经费使用,加强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避免申请用途与实际使用用途分离。对科研人员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强调科研经费使用的严肃性,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经费。国家财政应及时解决公益性科研单位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应收缴结余的科研经费。加强公益性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国家整体科研实力,促进更多科研成果的形成,为社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篇(10)

关键词:纵向科研经费 预决算 偏离

一、高校纵向科研经费预决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高校是国家科技研发的主要力量。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增加,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大幅增长,已经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而高校科研经费中大部分为纵向科研经费(笔者所在的学校纵向科研经费占科研经费总额的75%),纵向科研经费是指从省部级及国家各个部委层面上申报批准立项的财政性经费,主要组成有:(1)部级项目经费:指中央和国家各部、委、厅、局、办等部门代表国家立项拨款的科研经费;(2)省部级项目经费:指国家各部、委、厅、局、办自设项目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兵团)委、厅、局、办等代表地方政府立项拨款的科研经费;(3)地(厅)级项目经费:指各地(厅)级地方政府及部门自设项目经费。纵向科研课题经费一般金额较大,少则十几万,多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多年来,高校纵向科研课题在结题验收和审计检查中发现经费实际支出偏离了批复预算的范围或预算额度,预算调整频繁,有的课题甚至完全偏离预算,即预决算“两张皮”问题突出,这也是纵向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对规范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提升科研信誉至关重要。

高校纵向科研课题预算和决算偏离,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重要原因:第一,纵向课题承担人大多是学术型专业人员,因忙于教学和科研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学习和掌握科研经费管理文件和相关财务制度规定,即使有所了解也存在对科研经费管理文件等相关制度理解不清、概念模糊等问题,从而导致预算编制盲目、预算调整频繁、随意性大。第二,预算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因预算科目没有与核算系统中支出科目勾连,科研预算科目没有通过账务系统自动控制,会计人员在实际报销纵向科研经费时只针对票据内容合理性进行报销,而无法考虑是否按预算科目的内容和额度进行报销。因无法实时控制,导致预算和决算的最终偏离。

二、对策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认为加强以下两方面的工作有助于解决预算和决算“两张皮”问题。

(一)加强培训,做好预算编制和报销支出的指导服务工作

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 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 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等文件内容,每年在项目申报时,相关职能部门就预算编制及财务规范报销等事宜对科研承担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而重点指导课题承担人对纵向科研经费中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预算相关支出内容范围的理解和掌握,根据课题需要正确归集相关费用,科学编制课题预算。重点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正确理解和掌握纵向科研经费中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内涵。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 号),科研预算经费包含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间接费用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使用费,以及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无法单独计量而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水电暖等费用;一般性管理费,指单位为课题管理而提取的管理费用;绩效支出费用,指为提高科研工作的绩效,鼓励和调动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发生的奖励性质的支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民口科技专项、公益性行业专项、有关行业专项等纵向课题经费参照该口径设定预算开支范围。

2.对直接费用中部分预算科目列支内容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1)设备费。设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或租赁使用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对于设备费国家在科研专项经费中是严格控制的,鼓励共享、试制、租赁,对于确有必要购买且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要提供购买仪器设备的必要性及购买仪器设备的性能、价格及以后共享方案等说明报告。购买的仪器设备形成固定资产的要统一按照国家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其购置和报废统一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该预算不得列支固定资产日常维修费及耗材,办公室或实验室日常维修改造费用。

(2)专用材料费。专用材料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消耗各种必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而发生的采购、运输、装卸和整理等费用。专用材料费预算不得列支生产经营性材料、基建材料、普通办公材料。

(3)测试化验加工费。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学校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发生的检验、测试、设计化验及加工等费用。在课题承担单位(合作单位)内进行测试化验加工,测试化验加工部门应为独立经济核算单位,不是内部独立经济核算的单位,不能列支测试化验加工费,测试化验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设备使用费、专用材料费等相关费用可在相应预算科目内列支。

(4)燃料动力费。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等费用。这里强调的单独计量是指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消耗的水、电、气、燃料可以通过装表计量,或可以按照其标注的单位时间平均消耗及预计运行时间计算计量。实验室日常运行的水、电、气、暖等支出应由间接费用开支,不能在直接费用中开支。应由个人负担的汽油费、过桥过路费等,不能在此预算中列支。

(5)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不支持购买通用性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也不支持日常手机和办公固定电话的通讯费、日常办公网络费和移动上网卡费,以及实验室日常基础条件建设性的资料购置和软件购置;不支持专利维护费用。

(6)劳务费。劳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研发人员(如在校研究生等)和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从2015年起劳务费预算不再做比例限制,课题承担人根据实际需要测算。这里劳务费发放人员包含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研发人员如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临时聘用且与承担单位或合作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人员(含社会保险费);返聘的退休人员以及临时聘用的非全日制用工人员(不含社会保险费)等。

(7)其他费用。其他费用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法归集到所有直接费用预算科目的支出。该预算科目属于申报课题时预算审查环节特别严格审查的一项内容,要求预算必须与课题密切相关且有理有据。其他费用预算可以列支财务验收审计费用、为新增设备安装使用的需要而对实验室进行小规模维修改造的费用、科学考察或科学试验所用交通工具的租赁费或燃料费、土地租赁费、临床试验费、入户调查费、举办培训费、青苗补偿费等;不得列支财务咨询业务发生的费用;不得列支课题实施前发生的各项经费支出、奖励支出以及不可预见费。

3.对预算调整事项的解释说明。

(1)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课题组申请,承担单位审批,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在财务检查、结题验收时确认。

(2)设备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间接费用不得调增。

(3)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课题实施中发生的三项支出之间可以调剂使用,但不得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趋势。高校财务部门可以启用高校财务管理平台系统,对科研经费尤其是纵向科研经费从项目立项、项目设置、科目设置、预算额度控制功能方面强化管理,减少甚至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例如在天财高校财务管理平台5.0系统中,首先,在科目设置时,单独设置一套纵向科研支出科目即预算额度控制科目。其次,在纵向科研项目立项时,使用纵向科研支出所用科目(额度控制科目)加以限制。再次,在项目额度字典里,将纵向科研支出科目(额度控制科目)与纵向科研项目明细预算科目相勾连,即纵向科研支出科目(额度控制科目)与预算明细科目设为一致,可以在纵向科研支出科目(额度控制科目)下级再设明细科目,以对应预算科目中具体的经济内容。最后,将国家批复的预算按照明细预算科目的金额录入额度控制系统中,通过控制纵向科研支出科目达到控制预算科目额度的目的,如下页所示。

按照国家纵向科研经费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纵向科研支出科目可以按照设备费、测试化验加工费、专用材料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知识产权、差旅费、会议费、国际交流合作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印刷费、科研协作费,一般管理费、绩效支出、管理费补助进行设置并将其初始化到财务系统额度控制字典中去。各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科研支出的实际需要可以在三级支出科目下面再设置四级明细支出科目,以明确预算科目支出明细的具体内容。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化,财务人员报销纵向科研经费时,如果报销支出在预算科目范围及金额内,账务系统会自动保存,如果报销支出不在批复明细预算科目内或有超预算额度情况,账务系统自动提示且不能保存,这样实现了纵向科研经费在支出范围和支出额度上的自动控制,减少了人为因素,维护了纵向科研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可以有效解决纵向科研结题验收和审计检查中预决算“两张皮”问题。X

参考文献: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篇(11)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1-0155-01

每年国家科技部及各地方科技主管部门会根据全国及本地区经济、社会活动规律、行业发展态势等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并制定符合产业发展要求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计划项目申请指南,按照一整套科学化、系统化、流程化管理的模式,鼓励有关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积极跟踪所处领域的科技前沿态势,掌握高精尖技术,积极申请有关项目,对于申请成功的单位予以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支持。

1 科研项目的申请及立项

1.1 指南的

每年年初科技部及地方科技主管部门会年度科技计划申请(征集)指南(各地方主管部门视自身的情况不同,指南的时间不同),例如国家科技部年初下一年度国家三大主体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征集指南,笔者所在的河北省科技厅每年在第二季度下发下一年度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及申报指南。

1.2 项目的选择与立项

作为企业科技项目管理团队,在接到有关的项目申报通知后,应依据指南中的申报要求制定本单位的项目申报计划,并确立项目负责人。企业在申请计划中需要考虑项目的立项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实施方案、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预计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专项经费的申请金额以及自筹经费的配套等情况,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同时,按照项目的支出情况,编制项目财务预算。

1.3 填写项目申请书

企业登录科技主管部门的网站在线填写申请书(推荐书)、预算书或下载电子版表格填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打印纸质材料后,加盖承担单位的公章,提交到主管部门。

1.4 主管部门的审核与批复

科技主管部门将组织业内知名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重点检查企业的研究内容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指南中的要求,企业是否有充足科研条件完成国家及地方科技计划,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建设情况等等,最后提出专家组意见,并最终决定是否立项。

1.5 项目立项与项目经费下拨

项目通过立项,科技主管部门将通知企业正式填写项目任务合同书和经费预算书,并于项目执行前拨付专项经费,项目开始实施。

2 项目绩效评估及中期检查

2.1 项目绩效评估

1)年度工作报告。项目在执行期内,为了更好的掌握项目的执行情况,年底前,科技主管部门将通知承担单位编制项目年度工作报告,承担单位需将本年度科技工作的开展情况、指标的完成情况等进行上报。

2)编制项目决算报告。第二年年初,科技主管部门将要求项目承担单位提交项目决算报告,承担单位需要将上一年度项目的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并上报。项目承担单位依据国家及地方科技专项经费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对国拨专项经费及企业自筹经费进行核算统计。

2.2 项目中期检查

科技主管部门届时会亲临企业,认真听取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并对项目经费的支出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可以说,中期检查是项目验收的提前预演,决定着项目能否按时、按质、按要求顺利结题。

3 项目结题验收

1)提交验收申请。项目结题后的三个月内,承担单位要向科技主管部门提交项目验收申请,并开始着手项目验收的各项准备。项目验收分为技术验收和财务验收两部分,技术验收主要是检查项目是否完成、项目指标是否达到预期指标、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成果产出情况、对经济社会效益的推动作用等。财务验收主要是检查承担单位专项经费及自筹经费的支出情况。

2)专项经费审计。企业在准备审计之前,首先需要对经费科目支出情况进行核算、统计,并将财务报销凭证及各类发票提前收集完整,复印后统一将复印件交予会计事务所,由会计事务所核算审查后编制审计报告。

3)填写验收总结报告、工作报告。承担单位登录科技主管部门网站下载项目验收的管理要求及验收报告附件材料,按照报告书的要求填写相关内容,总体来看,验收报告分为:验收申请书、验收工作总结报告、验收技术总结报告、验收证书以及草拟的专家验收意见等。这一阶段,项目承担单位还需准备项目汇报PPT。

4)召开项目验收会(验收形式分为:会议验收、函审验收等,本文以会议验收的方式进行介绍)。

验收会现场,项目负责人通过PPT介绍本项目的各项完成情况,专家组通过听取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审查有关资料,现场考察项目的运行情况、科研设备投入情况、科研经费实际支出情况、承担单位内部的组织管理制度后,经过质询和讨论,最终形成验收专家组意见,并由验收专家组组长签字确认。科技主管部门领导参考专家组组长的意见,最终宣布项目是否通过验收。

5)验收材料的提交与归档。验收通过后,项目承担单位需要按照科技主管部门的要求将验收汇报材料进行提交,同时拷贝电子版验收材料,一并提交科技主管部门进行归档,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复盖章后,项目正式结题。

4 结束语

随着全社会对科研投入力度的加大,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有机会承担国家及地方科技开发计划。同时也需要企业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使用科研经费,同时需要企业强化自身的监督和审核机制,使科研经费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助力企业科技创新的腾飞和提升,使我国科技创新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2]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科技部科技计划管理和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国科发计字〔2006〕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