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案例大全11篇

时间:2023-06-30 16:01:46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案例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案例篇(1)

通过对“网络购物第一站”——比购宝(Boogle.cn)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苏宁易购、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苏宁易购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内容简介

《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发展趋势及最新动态,从终端、应用、平台、管道、云、流量等关键要素的角度对移动互联网进行了系统的内涵和趋势分析,并基于这些要素考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新特征。同时,《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各部分都结合国内外移动互联网产业现状及实践案例进行了适度的剖析和对比。

《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适合于移动互联网产业领域设备制造商、终端厂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及内容提供商的战略策划、市场营销、产品开发及运营管理工作相关人员,以及关注移动互联网的高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阅读。《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也可作为移动互联网相关企业的培训用书,还可作为关心移动互联网行业读者的入门读本。

目录

第1章 移动互联网:全新的游戏规则

1.1 互联网的移动化

1.2 移动互联网的乘法效应

1.3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1.4 移动互联网的方向--SoLoMo模式

第2章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驱动要素

2.1 终端:用户价值实现的引擎

2.2 应用:持续激发用户需求

2.3 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助力

2.4 管道:提升用户体验的基础

第3章 终端:移动互联网的突破口和推动力

3.1 终端市场及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3.2 "终端+服务"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商业模式

3.3 跨界竞争趋势

3.4 运营商终端引领模式的构建

第4章 重点应用--应用商店

4.1 应用商店发展现状及趋势

4.2 产业链及商业模式

4.3 典型应用商店运营案例分析

4.4 移动应用开发者概况

第5章 重点应用--社交应用

5.1 社交化的移动互联网世界

5.2 移动社交应用发展趋势

5.3 移动社交应用的商业化路径

5.4 社交应用典型商业模式

第6章 重点应用--位置服务

6.1 位置服务概念及分类

6.2 位置服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6.3 产业链及商业模式

6.4 典型位置信息服务案例分析

第7章 重点应用--移动支付

7.1 移动支付概述

7.2 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趋势

7.3 移动支付价值链及商业模式

7.4 典型移动支付运营模式分析

第8章 平台:开放与合作的基础

8.1 从围墙花园到平台花园

8.2 开放平台案例

8.3 多样化能力集生态系统

第9章 管道:智慧的力量

9.1 智能管道提出的背景

9.2 智能管道的内涵

9.3 建设智能管道的4大策略

9.4 国际运营商的智能管道探索

第10章 云:不再缥缈

10.1 云计算模式及关键技术

10.2 云计算对产业的影响

10.3 云计算发展现状

10.4 移动云计算

第11章 流量经营:关注两个转化

11.1 基于两个转化的流量经营CTR模型

11.2 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变现挑战

11.3 流量转化典型案例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案例篇(2)

应用工厂总经理黎诗佳认为,传统企业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最大障碍是缺乏互联网的基因,缺少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目前来看,各方面做得最好的行业是电商,应用工厂希望帮助传统企业客户实现这样的转型,成为连接客户和解决方案服务商的纽带,为企业提供闭环服务,帮助企业及早把握市场先机。

脱胎于众包模式

构建企业级移动应用B2B平台

应用工厂从众包模式脱胎而来。在国内,“一呼百应”的众包模式并没有得到健康的发展,尤其在互联网行业,进入门槛低,低价竞争、恶意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企业级移动互联网领域,众包模式的一些表象给传统企业带来了“移动互联网=APP”的错误印象,而实际上却复杂的多。基于这种现象,应用工厂开始思考如何把服务做得更深一些,以体现企业级移动市场的本质。

众包模式下,平台仅提供简单的信息功能,开发者和客户只是获得了沟通的渠道。而应用工厂强调服务,将开发作为一种服务带给客户,不论服务商用生成器做模板式开发还是进行定制化开发。除了系统开发,还提供云资源、托管、计费、分销服务等大众化的服务。当然,应用工厂也能做到很小众、很垂直化的服务,比如某合作伙伴开发的“Commercial Check”,是专门针对户外广告的监测服务。

黎诗佳认为,相比众包模式,应用工厂给服务商带来三大价值:第一是品牌价值,中国电信的品牌价值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应用工厂也将把品牌价值放大;第二是数据价值,包括电信和合作伙伴的数据都可以为服务商所用,基于这些数据可以将他们的服务变得更精准、更有效;第三是案例价值,平台已有的案例可以复用,帮助服务商更快地提供他们的服务。

通过线下发展客户是应用工厂的优势。众包模式下,客户主动信息寻求解决方案,而应用工厂除了服务这一类型的客户之外,还会主动去发掘大型客户。当然,这种模式存在“天花板”,即线下人力有限导致了客户覆盖面不够大。因此,应用工厂在这个闭环中创新地引入了商这一层。通过合作商去接触客户,理论上将客户的覆盖范围扩展到无限大。

当然,应用工厂作为整个链条的服务平台,也将商视为服务对象。对于合作商来说,移动互联网也许是一个陌生领域,应用工厂会通过培训阐明移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价值,支持这些合作伙伴快速进入新领域。

对客户来讲,应用工厂能够提供调研规划、数据运营和推广实施等多层面的服务。除了能提供横向的多种选择,还具有纵向的一整套服务能力,这是应用工厂与众包模式最大的不同。应用工厂正是以这种咨询服务的方式,连接上下游服务对象,摆脱众包模式的弊端,真正为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B2B平台。

开放姿态深耕企业级移动互联网“试验田”

依托中国电信天翼空间的资源和品牌优势,应用工厂拥有二十万以上的开发者力量,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与数十家服务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对于服务商资源,黎诗佳持非常乐观的态度,他说:“天翼空间已经聚集了很多开发者,而且作为运营商的开发商店更是聚集了很多大的开发公司,他们需要跟运营商有紧密的合作。”

中国电信提供的运营商能力贯穿整个产业链,不仅能够为平台服务商提供短信、计费、托管等服务,还能为平台客户提供专线接入,并通过终端、号卡资源帮助客户进行移动应用分发。集成中国电信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合作服务商提供行业垂直解决方案,这是应用工厂服务平台的一大特色。

另外,中国电信在政企客户拓展方面的优势明显,这要归根于中国电信与政府和大型企业多年的业务来往。对服务商而言,通过中国电信的平台发展政企客户,项目可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慢到快。此外,互联网以数据驱动,应用工厂的电信用户数据、合作伙伴用户数据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尽管应用工厂在很多场合在打中国电信这张牌,但其并非完全依赖中国电信。黎诗佳多次强调平台的开放性,虽然提供电信的托管、云计算、计费等服务,但不会强制大家使用。黎诗佳说:“我们提供电信云,但合作伙伴也可以选择其他服务商,比如阿里云;电信有计费(服务),合作伙伴也可以引入其他的计费方。”

黎诗佳表示,平台会找准自身的位置,以开放的姿态为上下游服务。“应用工厂是搭台子而不是唱戏,行业垂直的功能让服务商来做。平台对服务商的价值是带来客户,带来数据,带来案例。”他说,“B2B和B2C有所不同,B2C业务的版权归开发者,但B2B业务则归属于企业客户或者平台。如果版权在平台这边,案例便可以复用,提供给更多的服务商。”对企业级服务商的技术团队来说,他们通常将垂直化做得很深,很难复制,而平台的能力之一便是将其复制推广。面对客户的横向需求,应用工厂的汇聚能力、咨询能力可以集众家之长来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客户是上帝,为了维护客户利益,应用工厂给服务商建立了信用机制,在服务商增多以后方便客户选择,这一点与淘宝很像。应用工厂探寻两种做法,一种是借鉴淘宝的方式给予等级标识;另一种是呈现成功案例,将服务商的案例展示给客户以供参考。黎诗佳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定制规则,以达到公平公正的宗旨。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案例篇(3)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9-0191-03

目前,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正逐步成为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推动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进而不断重塑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成为构建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石。中国互联网建设虽然相对美欧发达国家起步较晚,1994年4月才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最初是几K的电话拨号上网,但是发展快速、加速超越、规模宏大。从互联网用户规模、互联网经济发展、互网应用、互联网法治化进程看,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网络大国。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中国互联网,现已成为中国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平台、促进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创新的重要推力、改变人们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媒介。

一、开展互联网经济犯罪研究的必要性

在中国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同时,互联网犯罪相伴而生、蔓延扩散、层出不穷、危害巨大、屡打不止、形势严峻。犯罪分子或以互联网为攻击对象,在互联网上袭击网站,在线传播计算机病毒,或倚靠互联网实施金融诈骗、侵犯知识产权、对商品服务作虚假宣传、走私、洗钱、非法交易、毁损商誉、侵犯商业秘密、刺探国家机密、组织组织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随着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首次超过PC用户,网络无线化、终端便携化、虚拟现实化、风险泛在化、危险叠加化趋势越发明显和严重,犯罪分子将主要注意力转向了移动互联网,制作、、预装、传播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利用伪基站发送垃圾短信和诈骗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机顶盒、电视棒实施侵权盗版、网络隐私侵害、网络诈骗等。互联网犯罪严重危害互联网运行安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严重侵害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经济犯罪以其涉案领域广深、对经济和社会危害巨大的本质特征,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应用技术和互联网信息传输设施、智能终端设备,实施百姓深恶痛绝的各种互联网经济犯罪,是新形势下经济犯罪的新动向、主流和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打击防范互联网犯罪的重点。

二、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一)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进步,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是继大型机、小型机、个人计算机及互联网之后的第五个信息产业发展周期,是当今信息产业竞争最为激烈且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同时也是犯罪分子实施新型经济犯罪的主要场域和工具。移动互联网是移动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网络,是在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固定有线网络互联互通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采用移动无线通信、移动智能终端和移动操作等技术,将移动无线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接入固定有线网络,实现网络设施、终端设备内部或其之间可移动性的互联互通,具有数据交换、多媒体应用、个性化服务等移动应用服务功能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

(二)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特征

1.高速性

主要指移动互联网在发展规模和信息传输方面具有的规模扩张快速、信息传播迅速的互联网空间、时间特性。2011―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从边缘走向主流,移动广告额增长了11倍,移动支付额增长了100倍,移动互联网的投融资额增长了22倍。中国企业在手机芯片等关键技术上的新突破,使数据下载速率峰值可达每秒300MB,传输和交换从语音到数据直至图像的各种信息。

2.移动性

主要指移动互联网在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支撑下具有的网络主体、网络终端设备非固定、可移动的互联网空间位置关系特性。移动用户随身携带无线通信终端设备手机,无论身在何处、位置如何变化,都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即时通信、购物、支付、休闲娱乐、旅游预订,接受各种生活服务。

3.虚拟性

主要指移动互联网在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支持和各种传感设备作用下,将作为自己存在形态的知识、消息、信息、声音、文字等无形电子文本数据转换成与现实世界实体和环境高度逼真、并且使人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多媒体等有形产品的互联网存在形态特性。网上微信通话聊天、网上广告产品推介和网上购物等,都是虚拟性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中的外在体现。

4.开放性

主要指由网络、终端和应用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移动互联网所具有的覆盖范围全球化“疆界”开放、个性化服务便捷化领域开放、应用平台泛在化技术开放、电子商务国际化市场开放、政务信息公开化信息开放的互联网内外关系特性。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国际电子邮件、搜索引擎、跨境电商、政务微博微信、移动政务客户端、远程开放教育等都是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标志。

5.扩散性

主要指移动互联网作为产生和传播信息的主要工具,在用户快速访问网站、超速链接网页、高频网发广告情况下,所产生的信息源由少到多、信息量由小到大、影响面由窄到广的互联网空间信息传播效应特性。互联网时代使网民拥有了“自媒体”的话语权,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发言人”。网络空间中任何一个微小信息都可通过移动互联网放大、聚焦、传播、热炒或者热议,迅速演变成社会舆论热点,产生危害或者促进社会稳定的恶性或者良性效应。

6.便捷性

主要指移动互联网作为即时通信、互动社交、电子商务等应用工具,为用户提供工作生活需求个性化服务过程中,用户在线体验到的服务到位快并且便利的互联网应用服务效率特性。在无线通信、大数据、终端设备等网络技术和物联网的支持下,移动互联网可向用户随时随地提供信息分享、生活服务、线上线下购买交易、在线支付、转账还款服务等。

7.安全性

主要指移动互联网在数字签名与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网络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病毒检测与防范技术、防范网络黑客攻击技术等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具有的网络系统连续运行的可靠性和在网络系统信息存储、传送、使用方面具有的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可控性等互联网应用服务质量特性。移动互联网运行安全,是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和可持续服务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保证。

8.互动性

主要指移动互联网在其开发建设、经营管理、运营服务过程中,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之间交流、沟通、协商、协同,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互联网多元主体行为特性。政府通过政务信息公开网站、政务微视频,向社会各界政务信息,回答企业、非政府组织和网民对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咨询;企业和网民通过微信、微博、网上举报等公共平台,献言献策、表达诉求、投诉举报;用户通过QQ群等网上交友平台,与志趣相投的熟悉或陌生的网友进行在线思想情感交流。

9.智能性

主要指移动互联网通过采用近场通信技术、设备感应技术、蓝牙无线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具有人的某些智慧和能力的互联网技术支撑特性。应用近场通信技术产品内置芯片,便于用户识别、购买真优商品。应用医疗、交通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及时发现用户可能出现的病症,提醒用户调整生活习惯;可以规划出行效率最高、速度最快、到达目的地最经济的路线;可以确定用户位置,实时监测和跟踪。应用语言处理技术,可以进行语言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言合成。应用大数据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可以完成实时语音翻译。

三、互联网经济犯罪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一)互联网经济犯罪的概念

互联网经济犯罪是依附在互联网经济体上的“毒瘤”。定义互联网经济犯罪,应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已将以网络及其计算机为犯罪对象的犯罪罪名纳入到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类而非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类的立法实际和我国公安机关已将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案件侦查权分别交于治安管理部门、经济犯罪侦查部门的司法实际及“三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宜采用以互联网为犯罪工具而非犯罪对象的非实质意义上的网络新型经济犯罪内涵。互联网经济犯罪,是指在互联网经济运行过程中,从事互联网业务、应用经济活动或相关活动的互联网设施终端设备生产者、互联网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互联网用户和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为谋取非法的经济利益,违反国家互联网经济法律法规关于禁止危害互联网经济秩序的规定和不履行维护互联网经济秩序的义务,严重破坏互联网经济秩序,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互联网经济犯罪的外延包括利用互联网从事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等八类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互联网经济犯罪的主要特征

1.高发严重性

这是互联网经济犯罪的总体、客体特征;是指互联网经济犯罪案件总量保持高位、大案要案比重较大、涉案金额高、侵害范围广、现实和潜在危害大、严重危害互联网经济秩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严重危害群众财产安全。以频发的金融犯罪为例,2016年3月,上海市警方侦破缪某以金融信息服务公司为平台的非法集资案,一年零四个月非法吸收社会公众投资近5亿元,涉及投资人3 000余名。

2.团伙谋利性

这是互联网经济犯罪的主体、主观方面特征;是指犯罪分子作案,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作案目标一致、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犯罪团伙或犯罪集团的共同行为和犯罪分子持有的欲快速、大量、低成本、低风险谋得不法经济利益的心理态度。例如,2014年5月,广东省警方侦破“海燕3号”特大黑客信用卡诈骗案。犯罪团伙成员分别负责自编黑客软件窃取银行卡信息、转u窃取信息、网上盗刷或转账牟利。主犯电脑中查获的160万条公民个人信息和银行卡账号,可以直接网上盗刷银行卡信息19万条,涉案金额14.98余亿元。

3.跨界产业化性

这是互联网经济犯罪的主体行为特征;是指犯罪团伙利用互联网的“疆界”开放,在不同省区市、境内外或国内外实施犯罪行为,并且将生产、流通、销售、售后不同环节上的犯罪行为配套组合,按时序和流程加以系统化。例如,制售假冒伪劣犯罪呈现“分散生产制假多点囤积储存人货分离运输真假混杂销售”的特点。2015年7月至9月,广州市警方成功收网3起特大假冒伪劣油集群战役,彻底摧毁以地下生产、销售工场为据点,通过互联网向全国10多个省市销售假冒品牌油的特大犯罪团伙,涉案金额5 800余万元。

4.高速智能性

这是互联网经济犯罪客观方面的技术手段特征;是指犯罪团伙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快的优势和个人具有较高智力水平的素质条件及假借职业活动“合法”名义的职业条件,快速实施伪劣产品销售、虚假信息、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损害、知识产权侵权、赃款赃物转移、销赃毁灭迹等犯罪行为,最大化地降低犯罪成本、最小化地承担犯罪风险、“巧取”不义之财。例如,有的犯罪分子利用网络 VOIP 电话等方式骗取他人信用卡账号密码并使用;有的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借贷公司(“影子银行”),截留投资者资金形成资金池,实施诈骗洗钱非法集资犯罪。

5.隐蔽欺诈性

这是互联网经济犯罪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特征;是指犯罪团伙为了不被发现和免受惩罚,采取各种手段隐其身份、窝点、行踪、罪行和赃款物,不讲诚信,用虚假言行掩盖事实真相和谋取非法经济利益的罪恶动机,用狡诈手段骗人。例如,有的犯罪分子用盗取的虚假身份证明购手机网卡,利用他人身份注册公司;有的将假冒官方网站服务器设在省区市、境内外或国内外的交界偏僻处;有的利用网络聊天、物流快递、网络支付进行假币交易;有的冒充网络客服和各大银行客服,利用互联网搞虚假广告宣传,将伪劣产品和服务伪装成名优产品和服务。

6.延伸扩散性

这是互联网经济犯罪客观方面的危害程度结果特征;是指犯罪团伙利用互联网的网络互联互通、网络空间开放、信息传送高速、应用服务便捷的优势,连续实施直接危害互联网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和向其他犯罪分子、潜在犯罪分子传授各种犯罪方法、反侦查技能,导致出现的犯罪团伙非法经济利益更大化、犯罪群体扩大化、犯罪恶果分散化等严重危害社会的负面效应。例如,2015年9月,江苏省警方破获“10・10”特大网络传销案。该传销组织的高管人员使用手机微信等网络通信工具联系,以所谓虚拟货币“U币”买卖,吸引包括我国在内的23个国家共22万注册会员,涉案金额5亿元。

结语

深入开展互联网犯罪,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经济犯罪的理论与实务研究,对于认清互联网的本质特征和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实施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行为的特点和规律,解决打击防范互联网经济犯罪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升打击防范互联网经济犯罪的效能,确保互联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早日将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案例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9-0033-02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结合。主要是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利用移动通信网或者各种无线网作为接入网络访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的主要区别在于:终端和接入网络以及由于终端和接入网络的特性所带来的独特应用。[1]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移动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移动互联网目前已经成为技术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应用前景最为广阔的新兴产业。以移动智能终端、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迅速兴起,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移动互联网领域课程的学校非常少,人才培养模式还在探索当中。传统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已无法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如能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培养思路和培养方案,就能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生存空间,培养的学生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发展趋势

CNNIC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了3.7个百分点,普及率增长幅度与2012年情况基本一致,整体网民规模增速持续放缓。与此同时,手机网民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规模达到5亿,年增长率为19.1%,手机继续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而新网民较高的手机上网比例也说明了手机在网民增长中的促进作用。2013年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3.3%,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

2013年是移动互联网市场加速“重塑、培育、共建”的一年,快的打车等打车软件的出现让出租车市场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PC端网站的日均覆盖人数基本保持在2.3亿人次上下并趋于停滞,而移动端APP的日均覆盖人数则呈现持续上涨接近2亿,移动互联网的日均覆盖超过互联网成为必然。[3]4G的商用,虚拟运营商的进入,无不显示着移动互联网市场正在经历着深刻的行业变革。移动硬件普及、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带来的市场容量扩张将为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持续增长提供内源动力,而行业参与者的增加也将为市场竞争注入鲜活的力量,移动互联网市场正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正在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与培养情况

1.人才需求情况

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偏向硬件,一类偏向软件开发。从目前的招聘需求来看,后者的需求更大。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包括手机终端游戏应用软件开发、移动增值业务开发和其他嵌入式系统应用软件开发等。移动互联网人才通常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的最大特征和基本要求。第二,复合型人才。移动互联网本身结合了移动通信和传统互联网两个不同行业,并且在很多传统行业上进行多样化的应用,因此移动互联网人才复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第三,学习适应能力强。移动互联网行业变化日新月异,一个新的应用可能很快得到普及,也可能很快走向没落,所以必须具备快速学习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

2.人才培养情况

目前移动互联网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处于供需失衡状态,缺口比较大。高校的培养机制、专业设置和市场的需求之间有一定的脱节。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并没有“移动互联网”专业,目前国内一些学校都是依托相关专业开设移动互联网方向。就通信工程专业而言,国内高校都偏向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方向。

为了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紧跟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进行改革和尝试。

三、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对于传统的通信行业,移动互联网具有自己特有的行业特征,所需求的人才必须是复合型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移动通信技术,还应该掌握软件开发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教学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对最终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根据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定期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首先由通信工程专业骨干教师讨论培养方案,根据行业的变化确定交流考察的重点。接着由学院组织相关教师,采取向社会问卷调查,走访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与历届毕业生座谈等多种形式,弄清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及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根据通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内容。同时,还需协调学校相关授课部门,讨论培养方案的可行性,最终确定通信工程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1)实行分专业方向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对专业课按不同的方向实行分专业培养并设了专业方向类课程,重点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技术性。模块课程主要以专业课程为主,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在专业方向上将通信工程的专业课程分为通信网络和通信软件两个方向。

(2)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理论课程体系由三个不同层次的平台构成,如图1所示。第一层次是公共基础教育平台,该平台主要由国防与安全教育模块、思想政治教育模块、体育与健康教育模块和通用基础教育模块组成。第二层次是专业基础教育平台,是在公共基础教育平台课程的基础上,为专业教育平台课程提供学习基础的课程。第三层次是专业教育平台,分为两个方向,即:通信网络方向和通信软件方向。

(3)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鉴于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态势,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了认识实习、课程设计、工程实践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共计40周,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比例近44%。为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在所开设的所有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中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创办于2002年,近几年来,通信工程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主要采取了引进、培养、访问交流等几个环节,并且注重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有教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具有硕士学位17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所占比例为100%。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我校属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不但理论知识丰富,更需要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尤其是擅于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来解决工程实践的教师,所以师资队伍的培养应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具体采取用了以下几个措施:第一,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由有经验的教授和专家做导师,从青年教师的教学、工程实践及学科方向、科研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和培养,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青年教师不仅能从导师那里学到教学经验,而且导师的思维方式、人格魅力都会对青年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举办课件制作大赛,提高教师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能力;选派青年教师到省内外高校盯课、学术交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或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目前已有5名教师到深圳NC中兴通讯学院进行课程培训,实现了教学内容与通信技术发展的同步更新,保证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长效性培养。

3.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4]我校在2007年投资200多万元与中兴通信和H3C公司联合建设了通信工程实践基地。[5]整个通信工程实践基地包括程控交换平台、智能网平台、光网络传输平台、宽带接入平台、数据通信平台五大系统,并提供包括中兴通信的NC程控交换、网络通信工程师认证,以及H3C的数据通信工程师认证。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建设的通信工程实践基地有助于学生及早接触业界,了解专业学习方向,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交织使用,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并具备了针对此类系统设备的上岗工作能力,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链接。今年我校与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签订了大学计划项目,共同建立了“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创新实验室,还将建设“Android平台仿真开发实验室”,可以给通信软件方向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环境。

四、总结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移动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本文从国内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志辉.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J].电信科学,2009,(10):30-36.

[2]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

2004.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案例篇(5)

电信业合作竞争研究 

西安电信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基于期权博弈的四川省3G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中移动存续企业改革模式探索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优化研究 

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电信企业竞争力分析——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个案分析 

顾客满意影响因素研究 

论中国电信服务业规制改革 

天津移动通信公司营销战略及集团客户定制化服务研究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山东省通信公司互联网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数据仓库的电信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河北省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研究 

中国联通增值业务竞争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电信企业员工e-Learning培训模式研究 

安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比较 

我国电信业的政府规制改革研究 

辽宁通信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中国网通大庆分公司成本管理研究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融资模式的战略选择 

基于流程再造的某电信公司组织结构优化设计 

中国电信企业大客户关系管理 

我国移动通信企业客户维系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电信业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电信业的启示 

吉林省移动通信公司GPRS业务推广方案探讨 

吉林市电信公司宽带业务市场拓展分析 

小灵通长春地区销售渠道研究 

郴州移动通信公司企业文化创建研究 

青海省数据通信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联通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论西安大唐电信公司ERP项目对企业战略规划的支持作用 

中国移动品牌管理研究与探讨 

西安吉尔通信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诊断研究 

经营分析系统理论探讨及其在移动通信公司的应用研究 

国内外电信运营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国网通南方公司在新时期的竞争战略研究 

对我国电信业改革的理论探讨 

移动通信业营销渠道整合与优化探析 

 

 

江苏电信对分公司绩效管理的优化研究 

广东中小短信服务供应商产品发展战略 

中国第三代移动牌照的发放 

电信增值业务的商业模式研究 

中国电信产业组织研究 

试建固定电话成本测算模型 

江苏联通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河南通信网运管理战略思考 

论中国电信产业有效竞争 

河南网通宽带业务市场营销策略问题研究 

我国电信行业客户流失管理的建模、分析及应用研究 

阳光通信公司营销渠道系统研究 

电信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中国移动网上教育系统建设及其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湖南移动公司短消息市场分析和前景预测 

C电信公司CRM研究 

Geert Hofstede理论框架下电信行业企业文化测度的实证研究 

四川移动组织再造研究 

B公司运营商渠道变革研究 

中国联通重庆分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重庆移动公司应用客户关系管理(CRM)实例研究 

TCL移动通信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虚拟电信运营模式的研究 

中国电信业管制制度的选择 

彩信业务发展模式研究 

重庆联通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研究 

玉门油田酒泉基地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论中国电信行业企业文化建设 

政府改革对政府管制网络型公共事业的影响——论电信竞争 

平衡记分卡在海南移动的应用实施 

电信建设项目投资评价分析研究 

吉林省通信公司大客户满意度分析 

吉林省通信公司公众电话市场细分研究 

吉林省电信传输局激励机制的设计与实施 

中国电信产业SCP分析及中国联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3G”市场研究 

客户关系驱动因素研究及实证分析——以电信行业为例 

吉林移动通信公司3G市场拓展策略研究

吉林省电信公司传输网络发展研究 

基于神经网络的客户离网预警管理研究 

项目管理在新兴电信运营商的应用研究 

基于创新客户服务理念的客户服务体系建设 

 

 

ORACLE ERP实施方法论及其在通讯企业的应用 

四川省无线市话营销调研 

四川移动通信公司技术服务质量的评价研究 

国际电信服务贸易自由化下的中国电信改革 

电信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电信服务业的政府规制研究

铁通长沙公司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顾客价值管理理论在黑龙江移动呼叫中心的应用研究 

长沙电信产品经理负责制实施研究 

中国联通长沙分公司营销战略研究 

湖南电信公司组织变革与员工心态特征研究 

计费方式和绑定周期在电信运营商的运用 

中国联通发展战略浅析 

湖北电信发展战略研究 

电信大客户个性化营销方案研究 

四川省移动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以小灵通案例研究中国制度企业家行为模式 

成本控制和信用控制在AK通信公司中项目上的应用研究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渠道体系分析与对策研究 

 

吉林省通信公司运营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方案

客户关系管理及其在电信企业中的应用 

吉林省网通声讯业务市场拓展策略研究 

长春市通信分公司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通信企业营收稽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平衡计分卡在长春市电信分公司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吉林网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与策略 

影响移动通信消费者转换服务商意愿的因素及转换附加行为研究 

 

武钢通信公司职工持股研究 

移动通信行业技术进步战略研究——中国联通CDMA业务实证分析

江苏电信宽带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深圳电信大客户营销战略研究 

中国网通湖北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SC移动公司营销渠道再建设研究 

呼叫中心客户满意度的研究 

十堰电信员工离职倾向实证研究 

四川移动公司信息化战略研究 

公司资源和首动优势:基于中国电信设备行业FDI的实证分析 

广东电信3G发展战略研究 

新兴电信运营商渠道建设与管理研究 

移动通信企业客户管理模型与方法研究 

我国电信行业竞争环境的研究 

全面预算管理在XX电信企业的应用研究 

完善曲江县电信分公司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电信企业员工职业承诺状况实证研究 

广东省电信实业集团公司员工离职问题的研究 

电信研究院知识管理研究 

培训需求分析四角度模型在广州移动的应用、反思与改进 

 

 

韩国网络电话进入中国的营销战略研究 

广东电信3G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政府管制对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影响研究 

解析山东联通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及现实意义 

电信企业提高网络运行效率研究 

关于激励性股票期权制度的探讨 

大连通信公司小灵通顾客价值研究 

虚拟通信网络运营的若干问题研究 

从品牌和服务角度分析中国联通的竞争力 

虚拟长话运营业务的设计与推广 

德州移动客户服务满意度研究

广东有线视讯宽带网市场发展战略研究 

神州电信移动视频电话业务商业模式设计及策略分析 

北京移动3G业务营销策略研究—如何应用市场细分方法制定有效营销策略 

移动通信行业分析报告 

战略成本观念在电信企业的应用

中国移动的营销渠道策略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企业竞争策略和政府管制的研究

中国联通投资价值评估 

广东电信实业集团通信营销服务网络的战略研究 

 

 

电信经营分析与平衡计分卡应用 

W移动通信公司客户离网研究 

宽带视讯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北京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某移动通信公司营销渠道研究 

肇庆电信增值业务发展研究 

多媒体彩信增值业务的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放松管制对我国电信市场影响的研究 

中国电信XX市分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的规划研究 

四川移动基础信息数据库项目的实施及其应用 

锻造凉山移动的核心竞争力—凉山移动竞争战略研究 

中国电信PHS发展研究 

电信网间结算价格的成本评估分析 

中国联通公司导入CRM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本地电信的管制与竞争 

天津联通移动通信发展战略研究与实施 

大连移动通信公司客户价值的财务分析 

中国电信产业的规制选择 

S电信公司业务退出战略研究 

电信CRM中的数据挖掘 

省域通信网可靠性与经济效益的研究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在电信领域经营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陕西移动通信公司客户价值评价及提升方法研究 

中国电信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创新研究 

电信运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移动通信行业顾客满意度评价及应用研究 

中国电信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分析 

市场主导战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商务智能在电信企业的应用研究 

电信基础设施的退废评测与投资 

移动通信投资收益的实证分析 

四川农村移动通信市场投资问题研究 

电信业客户忠诚度及其对策研究 

电信市场客户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电信业务支撑系统软件开发的需求管理 

广西电信发展战略与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南宁市宽带市场的营销战略初探 

项目管理在通信网络工程中的应用 

广西电信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移动通信网络中基于动态位置区的移动性管理策略研究 

中国铁通成都分公司渠道体系分析及建设 

电信运营企业的增值服务营销模式探讨 

 

 

广西电信运营组织问题研究 

电信接入网建设项目时间管理研究 

联通公司客户维系研究 

关于构建学习型电信企业问题的探讨 

广西电信市场细分标准的探讨及对营销的启示

GXL电信公司营销战略分析 

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探析 

关于柳州电信实施营销再造的研究 

电信企业执行力问题研究 

二十一世纪中国电信运营商竞争战略研究 

基于主渠道的河池电信市场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广西电信3G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吉林网通小灵通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关系营销理论在吉林联通CDMA业务中的应用研究

广西区电信有限公司网上营业厅实施探讨

项目管理在电信计费帐务系统项目中的应用 

中国电信企业文化研究 

项目管理在《桂林市2002-2003年黄页电话号簿》出版中的应用 

中国移动增值业务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联通重庆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广西电信整体薪酬制度发展研究 

中国铁通成都分公司的发展战略分析 

3G技术环境下我国电信运营商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产业链角色定位问题研究

中国电信行业的有效竞争研究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电信成本管理研究

电信专业学位论文题目(二)

 

新、马电信业的开放及其借鉴 

竞争态势下厦门电信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垄断与竞争的制度成因 

某省农村电话成本测算与分析研究 

某国信通信有限公司新时期的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研究 

世纪交替:某电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 

《案例》:我国电信服务市场政府管制策略 

《案例》:某市电信局组织变革探讨——基于竞争优势的组织变革 

《案例》:迈向网络化社会、创造企业新优势——某电信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 

《案例》:移动通信某市公司——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的发展战略研究 

《案例》:某电信——长话业务竞争策略 

《案例》:电信发展战略——电信开放与加入WTO的战略研究 

《案例》:高负债率——某市通信公司的问题及治理 

《案例》:调动企业资源,创造服务优势——某市电信大客户服务分析 

《案例》:××电信特种业务分局—“二次创业”的战略重组与战略实施 

《案例》:IP电话——投资机会与策略 

《案例》:163电子邮局点燃人才危机的导火线——探讨某市电信的人才激励策略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政策研究 

某市电信局奖酬机制研究 

管制或竞争——中国电信产业管制问题的政策分析 

联通寻呼黑某分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的研究 

BPR在联通某分公司市话项目的运用 

信息时代移动通信企业的发展和应采取的对策 

网站企业化经营模式研究 

《案例》:某通信公司——因应形势变化的战略思考 

《案例》:某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致力实现中国的移动通信梦 

《案例》:某电信培训中心——制定市场化战略,迎接市场挑战 

中国电信互联网增值业务公司化运作策略研究 

中国联通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网络经济下湖南电信企业经营策略研究 

传统电信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创新方案及案例分析 

某省电信经营战略研究 

我国加入WTO对电信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门户网站未来经营战略 

IP电话业务发展前景及电信因应对策分析 

中国电信某市分公司竟争战略的研究 

从发事达公司的经历探讨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 

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组合预测方法及应用 

某省电信传统固定电话长途业务研究 

中国电信程控新业务促销策略研究 

中国移动公司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市场营销和服务策略 

某市电信宽带网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对外开放与发展研究 

ISP市场竞争与技术服务质量的评价 

《案例》:讯华公司——困境中的战略思考 

《案例》:中国电信某公司——市场与投资分析 

《案例》:三星传呼——衰退期的战略思考 

《案例》:新意网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 

《案例》:某市电信网管维护中心——重构电信网络运行的管理体制 

《案例》:某省电信公司——加强战略成本管理、迎接市场挑战 

《案例》:某通信发展有限公司——宽带增值业务的发展 

《案例》:某电信公司——电信服务满意度分析与对策 

《案例》:某电信公司——发展无线市话业务,拓展移动通信市场 

《案例》:佛某移动通信公司——居安思危发展战略思考 

《案例》:某电信局——宽带业务拓展策略 

《案例》:某电信管理信息系统 

《案例》:把握机会,合作致胜——日本多科莫公司成功推广无线上网业务的研究 

《案例》:S移动通信公司及其网络部——从官商向优质服务提供转变 

《案例》:BS电信有限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研究 

zb电信宽带城域网方案设计与实施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某移动通信公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研究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营销策略研究 

入世与中国电信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 

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 

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和网络股定价分析 

竟争、管制——中国电信业市场研究 

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CRM在S市移动运营公司大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电信产业国际化发展研究——兼论中国电信产业国际化战略 

SX移动通信公司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研究 

论国内门户网站的发展战略 

中国通信制造业的风险分析 

中国电信的大客户关系管理 

电信服务的技术经济分析 

新时期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CM公司网络营销策略分析及调整方案 

加入WTO对中国电信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移动市场竞争与技术服务质量评估方法的研究 

.电信发展战略研究—某电信发展与职工教育问题探索 

电信公司竞争战略与营销策略研究 

关于某移动通信公司创建移动服务营销的系统研究 

某省长途电信线路局薪酬制度的分析和改革设想 

某电信CS战略研究 

《案例》:招商船务公司与G通信发展公司——重塑企业文化问题的探讨 

《案例》: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SZ分公司——成长与发展中的竟合 

《案例》:某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案例》:某市银线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案例》:某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案例》:某电信公司 ——在市场开放过程中的客户保持策略 

《案例》:某电信公司 ——宽带业务市场营销策略 

《案例》:某省电信公司——建立科学的业务成本核算体系 

《案例》:某电信公司——完善培训体系,适应企业战略重点的调整 

《案例》:电信某公司——公话业务营销策略 

《案例》:博大互联网公司——战略方向的选择 

《案例》: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基于提升服务质量的营销渠道战略 

《案例》:T电信公司——业务流程重组 

《案例》:W局通信导航维护处——业务流程重组 

《案例》:SIM移动电话公司——市场营销管理问题探讨 

《案例》:M电信局——小灵通无线市话业务营销策略 

《案例》:GTE制造公司——变革中的市场营销 

竞争性 电信市场的营销战略研究 

《案例》:A通信(中国)有限公司的战略改造——面对市场变化的企业战略改造 

本地电信业务计费账务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 

竞争性电信市场的营销战略研究 

CRM管理及其在电信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某市电信客户关系管理问题研究 

中国电信改革的机理分析 

电信服务业及中国国际竞争策略分析 

中国铁路通信产业实证研究 

区域数据通信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 

现代电信企业的战略管理 

CC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期权方案设计 

H省电信公司互联网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产业融合与政府规制改革——以电信产业为例 

德州联通CDMA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电信改革与重庆电信公司发展战略 

电信普遍服务问题之研究 

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电信企业宽带应用服务运营模式研究 

甘肃电信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甘肃省C网三期扩容项目分析 

顾客满意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移动通信企业为例 

关于西藏自治区电信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思考 

广东电信公司控制会计系统分析及应用 

湖南电信“小灵通”市场营销探讨 

某省电信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某移动通信公司经营战略研究 

入世后某省移动通信公司的发展对策研究 

某省移动通信公司移动电话运营市场竞争分析 

从规制与竞争理论看中国电信业的改革 

我国电信价格管制问题研究 

河南电信传输网的发展策略 

中国电信运营商经营策略探讨 

某市电信客户关系管理的探讨 

中国移动电话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某市电信局计费帐务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我国电信运营业市场结构及产业政策研究 

从搜狐网站的成长看中国门户网站的发展战略 

 

关于西藏自治区电信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思考 

CC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期权方案设计 

四川电信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模式研究 

 

联通竞争组织管理的研究 

某省数字集群通信发展研究 

某市电信探讨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电信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某省数据通信业务营销策略初探 

电信市场的政府管制模式与实践研究 

某电信公司数据专业人员管理现状及对策 

某省联通CDMA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与研究 

某电信资本结构优化:理论及战略研究 

移动通信企业经营分析系统的构建与管理研究 

关于电信基础设施有效利用的若干研究 

某市本地电话网络改造建议 

某省联通CDMA网络竞争策略分析 

湖南省电信公司数据通信的发展战略研究 

湖南移动通信公司服务营销的渠道模式研究 

沪州电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竞争背景下湖南电信营销渠道的建设与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在电信行业的应用研究 

兰州电信无线市话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某国有电信运营企业资本预算管理研究 

入世后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的激励机制研究 

 

 

试论中国联通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数据挖掘在通信行业CRM中的应用研究 

四川电信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模式研究 

四川省电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四川移动公司移动数据市场的营销策略 

四川移动以价值为核心的投资管理研究 

苏州联通CSM用户满意度调查研究 

苏州联通顾客满意度测量工具编制研究 

太月通信商的发展战略 

通信产品营销战略的研究 

通信网间互联互通问题研究 

网络产业的规制改革与竞争——以中国电信业为例 

西安电信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心理契约与人力资源管理:网通案例分析 

移动通信企业构建服务营销战略体系研究 

移动通讯市场分析及江苏移动通讯公司战略选择 

岳阳移动通信公司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指挥通信系统智能支撑平台设计与应用 

中国电信企业经营者评价与激励机制的研究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优化研究 

中国电信业的有效竞争研究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战略分析与选择 

中国联通CDMA营销战略研究 

中国联通合肥分公司移动通信营销渠道管理与创新 

中国联通四川分公司数据通信主干网的规划与建设 

中国通信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通信行业上市公司并购分析 

中国移动X公司大客户服务质量研究 

重庆网通信息港市场竞争策略 

淄博市通信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淄博通信分公司创建学习型企业研究 

淄博通信公司激励机制的研究 

电信业的竞争和中国电信业对外投资 

成都电信公司成本管理效率分析及改进研究 

成都市电信分公司业务发展的分析和研究 

电信产业的价格管制研究及其实证性应用 

电信市场细分策略研究 

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及应用——中国电信产业竞争力分析 

电信业重组后运营商的营销战略研究 

论中国电信市场的无效竞争 

四川电信业务创新战略研究 

四川省移动通信公司的市场竞争战略探讨 

四川移动通信公司客户维系策略研究 

通信小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中国通信价值链的调整——通信增值业务运营商的生存与发展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中小型宽带网运营商发展战略研究 

江苏电信宽带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四川省移动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湖南电信公司组织变革与员工心态特征研究 

长沙电信产品经理负责制实施研究 

铁通长沙公司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国际电信服务贸易自由化下的中国电信改革 

电信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电信服务业的政府规制研究 

中国联通长沙分公司营销战略研究 

顾客价值管理理论在黑龙江移动呼叫中心的应用研究 

四川移动通信公司技术服务质量的评价研究 

四川省无线市话营销调研 

ORACLE ERP实施方法论及其在通讯企业的应用 

基于创新客户服务理念的客户服务体系建设 

计费方式和绑定周期在电信运营商的运用 

项目管理在新兴电信运营商的应用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进步的中国电信企业创新 

中国电信产业SCP分析及中国联通发展对策研究 

电信建设项目投资评价分析研究 

客户关系驱动因素研究及实证分析——以电信行业为例 

论中国电信行业企业文化建设 

黑龙江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重庆联通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研究 

虚拟电信运营模式的研究 

连云港电信公司的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电信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湖南移动公司短消息市场分析和前景预测 

中国移动网上教育系统建设及其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中国联通竞争战略研究 

试建固定电话成本测算模型 

论中国电信产业有效竞争 

我国电信行业客户流失管理的建模、分析及应用研究 

河南网通宽带业务市场营销策略问题研究 

电信增值业务的商业模式研究 

中国电信产业组织研究 

河南通信网运管理战略思考 

中国第三代移动牌照的发放 

移动通信业营销渠道整合与优化探析 

广东中小短信服务供应商产品发展战略 

江苏电信对分公司绩效管理的优化研究 

中国网通南方公司在新时期的竞争战略研究 

对我国电信业改革的理论探讨 

大唐电信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中国移动品牌管理研究与探讨 

陕西省电信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GZ电信公司信息化现状及建设研究 

吉林网通公司竞争力的价值链评析及战略选择 

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研发系统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研究 

论西安大唐电信公司ERP项目对企业战略规划的支持作用 

西安吉尔通信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诊断研究 

经营分析系统理论探讨及其在移动通信公司的应用研究 

我国移动通信企业客户维系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株洲无线市话“小灵通”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研究 

中国电信企业大客户关系管理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融资模式的战略选择 

中国网通大庆分公司成本管理研究 

电信企业大客户关系管理方法研究 

辽宁通信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辽宁移动IP电话市场预测分析 

松下通信公司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评价与选择研究 

我国电信业的政府规制改革研究 

安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比较 

基于流程再造的某电信公司组织结构优化设计 

电信企业员工e-Learning培训模式研究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战略分析与选择 

基于数据仓库的电信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顾客满意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优化研究 

客户关系管理在电信行业的应用研究 

电信改革与重庆电信公司发展战略 

重庆网通信息港市场竞争策略 

产业融合与政府规制改革——以电信产业为例 

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通信网间互联互通问题研究 

中国移动X公司大客户服务质量研究 

甘肃电信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电信普遍服务问题之研究 

西安电信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兰州电信无线市话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通信行业上市公司并购分析 

竞争背景下湖南电信营销渠道的建设与管理 

湖南电信“小灵通”市场营销探讨 

岳阳移动通信公司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电信企业宽带应用服务运营模式研究 

长沙电信公司无线市话业务拓展及策略研究 

湖南省电信公司数据通信的发展战略研究 

湖南移动通信公司服务营销的渠道模式研究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案例篇(6)

基于这几个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观点,一是从基础用户数据来看,中国是全球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是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不是落后的地区。二是我们这一代人都经历了没有互联网和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但对于上世纪90 年代后出生的人来说,他们生于互联互通和网络化的时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就是基础设施,他们从不知道没有互联网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因此,未来所有企业和个人都会具备两个基本属性 :即互联网属性(包括移动互联网)和金融属性。

下面我希望用四个案例来说明,清科集团过去投资和合作的一些项目中,有关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发展之间的各种联系。

第一个案例是网上内衣品牌“梦芭莎”, 这是清科集团过去曾投资的一个项目。2008 年清科投资梦芭莎时,它的月收入是20万,他们将内衣的渠道搬到互联网上,去年月收入2亿左右。互联网成为了“贸”的渠道。

第二个案例是网络上比较有影响力的融360,当有人需要贷款,又不清楚银行的信贷产品、车贷房贷利率如何计算时,用户可以通过融 360的平台寻找最适合它的贷款产品,平台提供导流量。通过导流量整合更多银行的产品,进而开发自己的理财产品。

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到,互联网作为渠道或者信息匹配的通路,在传统各行业内都是有很庞大的机会的。例如目前中国依靠进口的最大企业没有自己的电商平台,中国每年电子元器件进口 5 万亿,其中很多元器件的交易还依赖线下进行,而且是通过外资分销商。因此,仅是渠道这一方面,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建立平台去对接,也是前景很广阔的事情。

第三个案例是“唱吧APP”,超过1亿的注册用户。最有号召力的明星在唱吧中与粉丝互动能产生3000多万的收入。这就是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结合,产生巨大的增量,盘活媒体资源。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案例篇(7)

引言

2012年以来,智能手机的普及速度加快,至2014年我国的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5亿。手机产品的科技进步使得屏幕越来越大、运行速度越来越快、消费者的上网体验越来越好。随着我国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三大运营商加大4G业务的推广力度,不断降低上网接入费用,消费者不再担心上网流量不够,企业也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会。2015年的双十一为阿里巴巴创造了912亿的惊人销量,移动端占比达到68%,两个数字的背后说明移动互联网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带来了巨大变化,已经成为企业必须重视的网络营销形式。移动互联网随时在线的特性,正在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加快了学生了解世界的速度。无论是企业营销营销平台和营销形式的变化,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都在推动教学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因此探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变得非常有意义。

1、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1.1移动互联网营销的新变化

(1)社交工具带来的微营销

微信这类社交工具的迅速普及在拉近各个关系圈的同时,也在牵引着智能手机用户随时在线。除了实时的文字、图片的交流,增加了视频、音频的分享,交流内容越来越生动,信息含量更大。很多企业看到微信带来的市场推广机会,构建自己的微信平台,利用二维码导入客户,并精准的推送信息。朋友圈的分享讨论也成为了营销活动的关注和延伸。为企业营销、产品营销带来了变革。

(2)移动互联网营销的特征

移动互联网营销更加突出精准营销,利用背后的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精准的推送客户关心的信息;通过摇一摇、集赞等互动形式增加了客户的关注,利用设定的话题、场景可以引起与客户之间的互动交流来帮助企业和消费者双方互相了解;更丰富的内容、更多的视频资源,都改变了以电脑为接入终端的营销手段,也在创新着营销模式。

(3)支付工具正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文/李峰支付宝、微信通等支付工具的线下推广,为手机支付打开了方便之门。这些工具这在推动OTO的进展,线上线下的融合,不仅迅速改变传统的渠道策略,使得传统门店成为一家家体验店,而且苏宁云店的出现也在推动传统企业重视渠道变革。

1.2移动互联网给学生带来的变化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在线,大量的时间用于聊QQ、微信、看视频和新闻,从积极的方面讲可以提高学生的联系程度,也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广度。学生只要愿意可以及时了解政治、经济大事,但是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分析判断能力不足,还不具备准确把握事实的能力。

1.3移动互联网给教学资源带来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为教学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资源,除了互联网本身的资源,QQ、微信平台的应用会产生更多的信息资源。而且以前以文字、图片、声音为主的网页形式,正在增加更多的影像视频资料,使得营销表现形式更加生动形象。无处不在的网络广告,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更有深度的商业文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广泛的教学资料。

2、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然企业的营销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就必须实施更新。因为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接触互联网资源,教学活动也就需要适应学生的新变化,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痛点设计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营销规律,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能力。因此实施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3、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学教学的改革内容

3.1教学资源改革

互联网有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丰富而鲜活的营销案例,实时的营销信息都为教学资源改革提供了基础。教师可以在依靠自己关注营销资源的同时,发动和要求学生共同收集营销信息,然后再分阶段整理营销资料,加工形成案例库,而且可以做到不断更新。案例包括企业产品上市推广案例,企业之间发动营销战的案例,以及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深度剖析案例。这些案例可以成为营销教学的极好素材,也是学生课下阅读拓展的教学资源。

3.2教学方式改革

由于学生掌握信息的速度和接触信息的广度已经超过了教师接受信息的程度。所以以前师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教师已经不能靠过去老旧的案例打动学生,而只能依靠综合分析能力征服学生。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一些营销方法和营销理论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以及从一些典型案例中提炼出营销规律的能力。所以要改革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环节,给学生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实施翻转课堂,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市场调查能力、推销观点的能力以及营销方案的撰写能力。

3.3作业评价改革

学生作业是评价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手段。学生在整个学期对QQ群平台的贡献,学生在资料收集、文案撰写、课堂展示中表现出来的市场调查能力、推销能力、策划能力应当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平时成绩要改变以教师评价为主的成绩评定方式,改为以学生评价为主的成绩评定。对学生贡献的评价要交给学生,对文案、课堂展示的评价要有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成绩公平感,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继而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4、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4.1教师要不断学习

教师要有随时充电的意识,利用好移动终端不断学习。教师有比学生更广泛的圈子,每一届的学生、教师之间、朋友之间都在不断为任课教师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把握更新的信息,并能够抽象提炼出一些新的规律,成为授课应用的素材。教师也应看到“师不必贤于弟子”已经成为现实,面对几十名学生,他们的兴趣和关注点不同,信息搜集的速度也很快,所以教师也应当向学生学习。通过学习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开展教学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4.2抓住新产品推广机会传播营销方法

新产品营销随时在发生,手机、汽车的新品,房地产的开盘活动,既是产品的性能展示,又是各种新产品促销手段的密集应用。微信圈、各种资讯网站、各种视频网站的综合利用,扩大了新产品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广度。因此教师应当抓住某一新产品的上市机会,和学生一起分析其采用的营销手段和产品定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新鲜感,也可以使学生学到现在企业正在用的最新鲜的营销方法。4.3及时跟进事件营销每当社会上出现一些大型事件,比如三聚氰胺、瘦肉精、3.15、地震、奥运会、禽流感,都会发现很多有意义的营销方法。或者企业慷慨赞助、或者企业在消费者的不满意下危机公关都充满着营销智慧。教师此时要对这些事件给予及时的关注,不断引导学生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企业应对的方式,营销的手段带来的利弊,带领和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会更容易理解事件营销、公共关系,深刻地领会营销道德、关注社会利益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4.4通过话题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更多的在课堂中引入讨论方式,设定一些实际应用题目引起学生的讨论。比如企业为什么做市场调查,怎样做市场调查?为什么改名、为什么开发新产品,如何定价、如何看待朋友在朋友圈内的推销、二维码应用方式等都可以是讨论题目。根据课程的进展,以及社会当时发生的实事比如每年“双十一”带来的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移动互联网到底给营销带来了什么影响,企业应当如何面对这一渠道挑战?颠覆传统渠道?进而去思考传统的批发商、零售商该何去何从,销售管理方式该如何变革等

4.5师生实时互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教师要应用好QQ群、微信群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关注互联网营销,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利用好课上课下的时间,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既要掌握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又要把握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要时刻围绕着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目标去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营销调查能力、营销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以及规范写作能力,要将表现较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要对课堂表现好的同学给予正面的鼓励,而对表现不够好的同学也要多沟通,不轻言放弃,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领会和掌握基本的营销知识和营销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吉义,李文娟,黄剑平,章剑林,陈德人.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01).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案例篇(8)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5-0135-02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同时,为响应国务院总理于 2015 年提出的“互联网+”计划,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互联网+”已变得十分重要。这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因此,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革新势在必行。

1 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一些问题

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不够清晰,教学内容过多过杂,教学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没有体现“互联网+”的思想,没有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应用案例教学内容等。

1.1 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通过调研许多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公共课,发现很多院校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义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目标,将两者的教学目标相混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办公及常用软件的应用等等,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奠定必要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比计算机课程的范围更加广泛。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偏重的是计算机技术性的知识,而信息技术课程偏重于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来解决生活、工作的问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传输信息、整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2 课程内容过多过繁

我们国内大多数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浓缩、简化而成,课程内容繁杂、陈旧,缺乏针对性,不能及时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作为非计算机专业课,一般都安排2学期,每周2学时,共72学时左右,但是课程内容却非常繁杂,几乎浓缩了计算机方方面面的知识点,从计算机基础理论到办公软件的使用,从常规媒体技术到多媒体技术,从网络的应用到信息的查询,从各种硬件的使用到各种软件的学习,这就给教师带来了异常艰巨的任务,时间紧内容繁多,学生也消化不了那么多的知识,出现了厌学情绪,好像是什么都学了,但学习过的内容根本就掌握不了。

1.3 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重复的一些内容

高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存在重复的现象,例如:powerpoint、word等办公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已经在中小学重复学习过。

1.4 课程内容的人文关怀缺失、没有体现“互联网+”的思想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行业的飞速发展。而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人文关怀缺失,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不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专业情况,学生需求,理论性太强,普遍性太强,没有针对性,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在“互联网+”时代,没有涉及到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应用案例教学内容。

2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革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立足于“互联网 +”, “互联网 +”便是将当前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促进行业的飞速发展。因此,高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实用,实效,行业结合”为原则,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应避免与基础教育阶段重复的内容出现,也要把握好内容的难度和深度,适当拓展一些新兴技术和工具的使用,增加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应用案例。

2.1 删减陈旧、已学过的内容

对于高职学生已在低年级学过的或陈旧过时的内容要尽量删减,例如,对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曾经学习过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里还列出了详细的操作演示步骤。没必要重复讲授的内容要尽量摒弃或更新,所以在高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中无需再次出现,要以提高篇(应用案例)出现,比如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制作课件,制作汇报材料等。

2.2 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为使信息技术教学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设置为必修课+选修课的模式,其中必修课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基础部分,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基础知识应包括以下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网络应用及常用软件、移动网络办公设备。这些课程内容属于信息技术中的基础知识,因而将其作为必修课;其中选修课是根据不同学科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开设的课程,如面向工科类专业学生开设《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或《c++程序设计》课程,面向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数据库技术》或《网页设计》课程,面向艺术类专业开设《图形图像处理》或《Flas制作》课程,面向师范类专业开设《课件制作》课程等。这些课程内容是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提升和拓展,作为学生的后续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来选修不同的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该进行调整,循序渐进,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和需要来选择自己学习的内容。

2.3 突出网络应用及常用网络软件课程内容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大幅提升。引导学生有效地使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搜索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大量的数据中高效地检索出有价值的信息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是当前学生一项必备的生存技能。其次是掌握各种网络软件的使用,才能更好地使用和加工处理这些信息。如迅雷、Flashget、电驴、BT等常用下载软件的使用,会下载在线视频,会在论坛附件上传,软件下载,视频下载;压缩解压缩软件的使用; PDF阅读器的使用;各类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如:微信、MSN、QQ ;微博的使用;邮件的使用等等。应该掌握的网络应用方法如:寝室宽带安装及设置,校园WLAN 接入,手机 WIFI 接入。业局域网软硬件共享,常用软件的下载、安装及使用,各种邮件的管理和使用,远程协助等。

2.4 增加各种新兴工具、技术的应用课程内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出现,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设备,为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比如利用手机美颜相机功能进行图片的简单快速处理。利用各种app进行快速处理信息;了解安卓、苹果和微软三大移动设备操作系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云桌面、虚拟化等新技术的出现,信息技术课程应增加这些计算机领域的最新元素的课程内容,更能迎合高职学生的新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慕课”的出现,引发了高等教育的剧烈震荡,“慕课”改变了几千年来的教育模式,也意味着信息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时代的来临。因此,高职信息课程应增加这些课程内容:介绍国内外“慕课”;介绍一些开放的网络教学平台;介绍一些公开课;介绍一些专业论坛;介绍在论坛主题,论坛回复,上传下载图片、附件等的在线论坛互动基本操作;介绍博客、Second Life网络社区、网络实时会议等互动学习的操作;介绍加入相关的QQ群、微信公众号进行学习交流;介绍“云”存储与备份等等。

2.5 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增加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应用案例课程内容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了提高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专业领域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而,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时刻与实践结合,时刻关注信息技术的新兴技术、工具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力争做到每一次的课堂学习能为今后的工作岗位服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实用性,教师就要在教学内容上多下工夫了,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与时俱进并增加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应用案例,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电子表格和数据库时要增加相应的案例教学内容,比如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案例有:个人简历,报名表,班级学生一览表,成绩排名表等等;与今后工作岗位相关的案例有:财务报表,工资表,产品成本统计表,进出口统计表,仓库产品一览表,销售统计表等等,应当应用案例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调整。

总之,高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改革势在必行,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发展必然要站在“互联网+”潮头的前面,面对愈发严峻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显得尤为重要,应该从现实需要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作为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进行积极改革,对学生实施按需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其适应时展新形势,从而将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赵萍. 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的变革[J]. 智富时代,2016(5):183-185.

[2] 张焕俊.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J]. 新课程研究,2016(3):46-47.

[3] 林刚.刘宗国. 秦硕谦.《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建设的缺失及对策研究――对现有部分教材的内容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5(15):71-74.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案例篇(9)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1-0034-03

Survey on Mobile Clud Computing

ZHAO Hua1,WANGHai-kuo2

(1.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7, China; 2.Nanjing Army Command College 210045, China)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omote Mobile Cloud Computing’s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oncept and essence of Mobile Cloud Computin. Studied the service model of Mobile Clud Com? puting. Summarized the successiful cases of Mobile Cloud Computing in foreign countries.And then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loud computing in China.

Key word:cloud computing; mobile Internet; Mobile clud computing; service model of Mobile clud computing

在我国,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十七大报告提出“新五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把信息化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2010年人大政府工作报告计划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提到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信息化建设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主要指网络通信和计算机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融合促进了移动云计算的发展,移动云计算机正成为商业领域备受关注的亮点。

1移动云计算在信息时代的崛起及发展

1.1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过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专家使用期。计算机是庞大、昂贵的科学计算专用设备。第二个阶段是个人计算机的时代。计算机变为个人工作、娱乐的家用电脑。随着网络的普及,计算机进入第三个阶段―因特网时代[1]。由高性能服务器通过网络为多用户提供服务的Client/Server模式得到广泛应用。然而,C/S模式对带宽、计算、存储等资源的高要求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因此,信息技术又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P2P技术、Web 2.0等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每个用户既是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是资源的提供者,由多个用户共同分担庞大的计算、传输及存储需求。目前,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两个热点。

1.2移动互联网

相对于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更多强调的是使用蜂窝移动通信网,随时随地且在移动中接入互联网并使用业务。常特指手机终端采用移动通信网(如2G、3G、E3G)接入互联网并使用互联网业务。随着2007年苹果公司iPhone的推出[2],移动互联网正成为通信业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Web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移动互联网业务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移动互联网以移动应用特有的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优势,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同时,移动互联网业务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为移动通信带来了无尽的应用空间。目前,移动互联网业务正从最初简单的文本浏览、图铃下载等形式向固定互联网业务与移动业务深度融合的形式发展,正成为电信运营商的重点业务发展战略。

1.省略是最著名的软云运营商之一,提供企业资源规划(ERP)应用服务[7]。软云为用户省去了套装软件安装、维护、升级和管理造成的麻烦,因为应用程序完全由软云运营商集中管理。

云端的基础设施层面一般由服务器、数据库、存储设备、并行分布式计算系统等组成;平台层面一般由运营、支撑和开发三个平台组成;应用层面主要提供软件、数据和信息等各种应用。

3移动云计算的成功案例

1)加拿大RIM公司的黑莓企业应用服务器方案

加拿大RIM公司面向众多商业用户提供的黑莓企业应用服务器方案[5],可以说是一种具有云计算特征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该方案中,黑莓的邮件服务器将企业应用、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连接在一起,让用户通过应用推送(Push)技术的黑莓终端远程接入服务器访问自己的邮件账户,从而可以轻松地远程同步邮件和日历,查看附件和地址本。除黑莓终端外,RIM同时也授权其他移动设备平台接入黑莓服务器,享用黑莓服务。目前,黑莓正通过它的无线平台扩展自己的应用,如在线CRM等。以云计算模式提供给用户的应用成为了RIM商业模式的核心。

2)苹果公司的“MobileMe”服务

苹果公司推出的“MobileMe”服务是一种基于云存储和计算的解决方案[6]。按照苹果公司的整体设想,该方案可以处理电子邮件、记事本项目、通信簿、相片以及其他档案,用户所做的一切都会自动地更新至iMac、iPod、iPhone等由苹果公司生产的各式终端界面。此外,苹果公司的iPhone以及专为其提供应用下载的Apple Store所开创的网店形式已经得到了移动终端厂商和移动通信运营商的一致追捧,聚集了大量的开发者和使用者,提供的应用数量超过100 000种,下载次数超过30亿次。

3)微软公司的“LiveMesh”

微软公司推出的“LiveMesh”能够将安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脑、安装有Windows Mobile系统的智能手机、Xbox,甚至还能通过公开的接口将使用Mac系统的苹果电脑以及其他系统的手机等终端整合在一起,通过互联网进行相互连接,从而让用户跨越不同设备完成个人终端和网络内容的同步化,并将数据存储在“云”中。随着Azure云平台的推出,微软将进一步增强云端服务的能力,并依靠在操作系统和软件领域的成功为用户和开发人员提供更为完善的云计算解决方案[7]。

4) Google公司面向移动环境的Android系统平台和终端

作为云计算的先行者,Google公司积极开发面向移动环境的Android系统平台和终端,实现了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有机整合;实现了语音搜索服务;提供了定点搜索、Google手机地图、以及Android上的Google街景功能。

RIM公司的黑莓邮件服务和苹果公司的“MobileMe”服务[6]代表了手机厂商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模式,微软的“LiveMesh”和Google的移动搜索则代表了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模式。两种模式都实现了跨领域、跨层级的资源与服务整合,所提供的应用和服务都具有信息存储的同步性和应用的一致性。移动云计算让各种服务的表现令人赞叹。

4我国发展移动云计算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大量互联网数据被聚集在北美的数据中心,国家的数据安全以及国民个人信息隐私的安全令人忧虑。国家在“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网络融合已成为业界共识,尤其是通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我国若能充分利用电信运营商拥有的丰富网络带宽资源、数据中心丰富的IT资源和机房配套等巨大基础设施网,搭建真正的公共移动云计算平台,向公众提供端到端的优质服务。通过移动云计算,我国将可能用较低的投入、较快的速度来创建自有的数据资源和知识资源,提高对世界知识总量的拥有率、转化率和使用率。我国要在信息化时展中抢得先机,就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孙少陵.云计算变革下电信运营商的机遇及中国移动云计算探索[J].移动通信,2010,11:20-24.

[2]张晓林.云计算概念、模型和关键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10,16(4):38-42.

[3]兰天.移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报告目录)[EB/OL].[2009-08-18].省略/index.php/archives/2077.

[4] MUTTIKI,BARTON C.Cloud security technologies[J].InformationSecurity Technical Report,2009,14(1):1-6.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案例篇(10)

郑东云将ICT2.0诠释为3G与互联网的结合。他表示,在IT与CT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传统以浏览、搜索、电子商务等应用为核心的互联网业务体系和以移动电话、短信、彩信、WAP、移动定位和移动支付等应用为核心的移动通信业务体系也在不断融合,构建成新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体系。

思信业务品牌正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业务体系下,传承思域无疆,信通世界的业务理念,构建3G@Internet的新业务模式,为企业客户的IT系统插上翅膀,为企业客户的信息流,物流,资源,人员开拓新的渠道,创建更加便捷高效的沟通方式,从这一思路延伸开去,思信业务的定位也就呼之欲出了。之前,企业和行业用户的大量IT系统是否可以移动化,或者说利用移动通信技术使之更加便利快捷呢?在新的移动互联网中,利用传统通信技术能提供的移动定位、移动支付等应用,能否为企业和行业用户带来新的价值呢?

事实上,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复制传统互联网业务早已不是新鲜事。企业“手机报”应用就是一个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而思信这一产品要做的,就是将原本通行在互联网上的企业或行业用户的应用平滑过渡转移到通信网络上来,并为之加入通信网络所能提供的新价值,从而创造一个3G化信息化承载平台。

同时,移动互联网和思信产品也为思特奇带来了转型提升的机会。在运营支撑系统方面,思特奇具有14年经验,市场地位已经稳固。但是,如何寻求新的突破和增长点,一直是思特奇思考的问题。借助思信产品,思特奇得以完成从单一支撑系统提供商到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业务范围更加全面,能为更多客户提供服务。

思信:将信息化3G化

郑东云介绍,思信产品线的创意最早来自于《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当时行业信息化发展承担着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责任,运营商也纷纷转型,一方面承担这一责任,另一方面看到了企业客户这一蓝海市场。而运营商面向行业客户直接提供综合信息服务整体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思信产品线应运而生,正是连接运营商到企业客户端到端解决方案整体链条中中间一环。

思信的品牌“CiC”的意义就是通信(Communication)和信息(Information)的融合,它主要提供的是面向企业客户的ICT融合解决方案。

例如,传统的水、电和燃气计费需要抄表员上门抄表,成本高、效率低,还会由于住户家中无人而无法计费。而现在,通过在计量表上添加移动通信模块,可以实现数据自动采集。通过部署在水、电或燃气公司的思信一体机服务器,用户数据可以与企业的OA系统、邮件系统等业务系统进行耦合后,面向广大的手机群体提供信息沟通,例如通过短信发送账单,使整个过程大大简化。

以上例子只是思信应用的一个缩影。郑东云还向记者介绍了两个最为普遍的行业应用:移动公文审批和企业WAP网站。在移动审批系统中,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用户可以随时得到从企业OA系统发出的工作信息和公共信息。通过安装在手机上的客户端,用户可以登录OA系统,进行工作审批。而企业网站的手机化方案中,已有Web网站的企业不必再进行投入开发WAP网站,而只需要部署思信的相关中间件,系统就能将Web网站进行简化,生成适合手机浏览需求的网页,企业也免去了维护更新两套网站系统的麻烦。

针对不同的合作伙伴,思信将产品划分为三个系列:思信标准产品、思信集成产品和思信行业应用产品。其中,思信标准产品是整个产品系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添加新的应用,就构成了多种多样的思信解决方案。

思信标准产品包括了思信一体机、语音一体机、企业彩信报、移动OA和PushMail构成。它提供了多种通信能力的集成和最基础的原子级产品,能提供相对标准的功能和服务。

在标准产品基础上,思特奇为行业软件开发商提供了一系列中间件,构成了思信集成产品系列。通过这些中间件,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或IT服务提供商可以将思信中间件提供的移动定位、彩信发送等移动通信能力与自有产品进行耦合,从而进一步完善产品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而面向特定的行业,思信与合作伙伴共同退出了行业应用产品系列。通过在标准产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行业进行定制,思信产品已经衍生出针对物业管理行业的移动物管、针对税务行业的税信通、针对餐饮企业的餐饮CRM以及针对政府的民声热线等覆盖8个重点行业的应用产品。

思信的三个产品系列针对的用户各不相同。对于已经有成熟IT系统的大型企业或行业用户,用户选择思信集成产品,与企业原有的OA、ERP或CRM系统耦合,即可具备思信产品所提供的通信能力,实现对移动终端的信息发放和采集;而对需求较为共性,需要快速实现的中小型企业,则可以选择思信标准产品实现最为基础移动信息化需求,或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思信行业产品。

打造共赢产业链

“思信的目标,是成为移动运营商和企业用户之间的桥梁。”郑东云如此描述神州数码思特奇公司给思信系列产品的目标。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单凭思特奇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郑东云表示,思特奇希望联合诸如企业IT集成商、内容及应用提供商、独立软件开发商、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力量,打造完备产业联盟,共同完成这一目标。

“思特奇拥有的,是多年服务于电信行业积淀的经验和资源。”郑东云介绍,思特奇拥有14年面向运营商核心系统的服务经历,在思信产品的推广上也将主要发挥在运营商端的优势。面向企业客户方面,思特奇更希望能联合对用户更为了解的软件及应用开发商等合作伙伴,来共同推进思信产品的应用。“真正懂电信业务的思特奇是产业链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环,真正懂客户业务的IT系统集成商是客户密切的合作伙伴”是思特奇提出的价值链定位。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案例篇(11)

推拉并举 提升边际利润

在话音时代,语音业务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换句话说,用户越多,利润越高。但是,当我们慢慢步入数据时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从话音时代到数据时代,虽然流量不断增加,但是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运营商的收入并没有随之上涨,边际利润其实是下降了。”诺基亚西门子通信-网络咨询及系统集成部门大中华区总经理罗杉表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利润增长速度已经慢下来,这正是运营商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

事实确实如此。美国电信运营商的纠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美国第二大运营商AT&T因为iPhone而获得了众多用户,但也正因为iPhone吸引了太多使用数据业务的用户,造成AT&T网络的拥堵,最终使得AT&T遭受到用户的“炮轰”,许多用户因此愤然离去。美国第一大运营商Vorizon Wireless也陷入了两难境地:设立诱人的收费模型来加大数据业务推广力度与数据使用量上升导致网络维护成本上升似乎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运营商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降运营成本

企业要提高利润,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提高收入和压缩成本。对于运营商面临的两难境地,罗杉表达了他的看法:“运营商需要提升网络及服务的效率,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利润的增长。”

为此,罗杉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

第一, 在网络管理方面,建设智能网络。智能网络可以让运营商实时分析网络性能和用户行为,从而把网络资源分配到客户需要的应用上,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效率。

第二, 在服务管理方面,对客户行为进行分析与追踪,提供差异化管理。这种差异化管理能把运营商的平均人头收入提升到最高水平。

第三, 引进一些高效率、低能耗的解决方案,包括绿色基站、太阳能充电等。这些方案可以降低网络能源的消耗和能源成本。

在罗杉看来,提升网络及服务效率是运营商在2010年必须关注的问题。2010年年初,中国电信表示,将缩减购买设备的投入,重点进行网络的优化和部分网络的升级。改善客户体验

“2009年下半年,他们逐渐感觉到,网络KPI(关键绩效指标)的改善并未降低客户投诉量。”罗杉向记者介绍说。罗杉所说的他们就是运营商。过去,无论是中国联通还是中国移动,都有所谓的用户体验。这种用户体验更多是看网络指标,例如一些技术型的KPI。运营商的表现是与其网络的KPI相关联的。

罗杉道出了运营商的改变:“目前,运营商们已经发现,网络KPI的改善并不能直接改善用户体验。比如,从终端内容的切换到用户界面的变化等,这些都不是从KPI指标能看出来的。”如今,运营商已经开始关注整个业务生命周期。从了解、购买、享受到服务,从终端界面到网络、业务质量、客户投诉,运营商要全面改善用户体验。

拉个性客户

推广产品的有效方式有两种:拉动式与推动式。“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中,拉动式是最重要的推广方式。”发表此观点的是中国移动研究院业务研究所副所长封令隽。

封令隽举例说:“在传统互联网业务的推广上,很多方式都属于拉动式,比如病毒式营销、上网停车、摘菜。从市场调研的结果看不出用户有此类需求,但通过病毒式营销方式可以带动使用者身边的人参与进来。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拉动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业务推广方式。”

但是,在拉用户的同时,运营商必须改变以往仅用功能价值来吸引用户的传统观念,要注重对其他价值的利用,包括经济价值、情感价值。“我们以前比较重视功能价值,比如提供标清的视频服务。但对其他价值,我们缺乏考虑。”封令隽表示。

如今,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最好的例证就是博客的兴起。“日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博客的国家。”封令隽介绍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70%的博客文章是通过手机发送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作为张扬个性的一种手段,移动业务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业务体现了用户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至于具体产品能不能被广大用户所接受,还要看运营商如何提升用户的价值。”正因为手机是消费者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手段,运营商在数据业务逐步兴起之际,更应该通过“拉用户”的营销手段,向用户传递更多价值,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抢占一席之地。

兴商业模式

“是什么在支撑谷歌的市盈率?”罗杉抛出了这个问题。随后,罗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简单来说,谷歌拥有‘通用能力’,即可以分析用户的行为,比如用户喜欢什么样的东西。通过这种通用能力,谷歌可以找到其他的商业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运营商正好具备了这项能力。“在整个移动互联网领域,如果运营商能够整合这一能力,就可以将这些能力包装成不同的形式,然后进行销售或是与产业链中的其他伙伴进行合作。”罗杉表示,“随着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人越来越多,这一能力所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也会越来越多。”

平台切入 掌控数据业务

在业务层面,传统互联网和目前的移动网络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传统互联网是去中心化的,即在业务与应用上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而在移动网络中,情况却恰恰相反。

众所周知,移动网络是中心化的网络。运营商拥有十足的控制权,所有业务都是围绕运营商这个中心派生出来的,但是,这一状况正随着移动网络带宽的增加、数据业务的兴起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发生着改变。

“未来的数据业务和原来电信网要发展的数据业务是不一样的。未来数据业务的集成点在网络的边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林涛表示。

蒋林涛提到的网络边缘实际上有两个点。蒋林涛介绍说:“一个点在运营商网络的边缘,是可以组织的。另外一个点在终端,即终端可以直接组织业务。”

iPhone的崛起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苹果通过建设自己的应用商店,通过改善终端的应用体验,将移动应用的控制权紧紧握在自己的手中,让AT&T变成了数据流通的管道。

“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很多运营商在抓终端的原因。中国移动也要搞自己的操作系统,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业务,不然边缘就不易控制了。”蒋林涛介绍说。

蒋林涛认为,国内运营商目前面临几个机会:“操作系统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中国移动目前也在做操作系统。第二个突破口是硬件平台。第三个机会是嵌入式浏览器,这也是开发智能终端时必须考虑的关键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