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7 16:19:12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篇(1)

科学选题是做实校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教师职业的实践性特征、专业成长的自主性特点和校本研修的实践表明:只有研究来自于实践、生成于发展需求的课题,才能有效挖掘教师的研究潜能、激发其探究和创新精神、促进其专业成长。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确立了“从实践中生成、服务于实践”的校本课题选题指导原则,通过“强化反思制度、搭建教研平台和提供资源支持”等措施来引领教师选题,既为选题找到了有效路径,又为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

一是强化反思制度,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依据“以实践为基础、从小处着眼、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发现原则,建立了教学反思制度,确定了问题发现的路径。要求教师将个体初备、集体研备和二次精备的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疑问记录下来,作为教研课题或话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引领教师从教学准备、课堂组织、学生学习过程等具体环节着手,在备课反思中、课堂实践感悟中、学生学习状态观察中、作业批阅的体验中,产生灵感并提出问题。

二是搭建以同学科教师为活动主体的教研承载平台,为课题研究积累资源。相同学科教师使用的教材相同、面对的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状态相近;虽然他们在教法上各有特色,遇到的问题也有差异,但相似环境下的教学体验总会产生一些共鸣,这些共性问题正是校本课题研究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我们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和感悟作为教研活动交流和研讨的话题,并通过有组织的交流和探讨,汇聚群体智慧,提炼并形成有价值的问题。

三是建立校本课题征集和梳理制度,为教师选题提供指导。通过组织教科研骨干力量,对实践中产生的重点、热点或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和整合,列为学校教研课题,编制校本课题研究指南;指导教师依据专业发展情况,以及实践和研修需求科学选题;并通过专家引领,提供培训与学习机会,提供经费等方式,为教师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环境与资源保障。

二、以科学的态度指导研究

科学指导课题研究过程是做实课题的基础保障。以科学的态度指导研究,就是要组织和指导教师依据“重实践、重过程、重创新、重实效”的校本课题研究原则,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方案,创造性地实施研究,力求实现突破、创新和生成等多维发展目标。

制定科学的课题研究方案,是引导研究与探索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高效运行的保证。我们把指导教师做实课题研究方案作为推动“创新”的切入点,引导研究者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定位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预设成果,科学设计课题研究的措施、方法和步骤,形成既充分体现引领和驱动功能,又突出创新与生成作用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案;通过方案的研制过程的引领,使研究者明白:“实践”是课题研究的基础,“过程”是课题研究的载体,“创新”是课题研究的动力,“实效”是达成策略生成、措施生成、方法生成的期盼。

创造性地实施研究过程,需要研究者以“坚持不懈、不畏困难、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实践和探究。课题研究既不是做文章,也不是课时设计,更不是常规的话题交流,而是一个融理论研修、实践和探索为一体的递进性专业认知的深化过程,更是实践能力的生成和发展过程;它需要不断地规划、预设,需要在理论引领下经历反复的实践验证,并在不断反思、提炼、改进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优化策略和方法。其过程既是一个策略实践与方法验证的漫长且艰苦的探索过程,又是一个内化理念、追求创新与实现突破的奋斗过程,在这个不断探索与奋斗的历程中,必然会有诸多障碍、困难及挫折。因此,我们坚持以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指导研究,站在研究者的角度设身处地设想他们可能的困惑和疑虑以及需求;在他们可能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服务和帮助;在他们疲倦时及时给予激励和指导,努力激发其不懈追求的奋斗精神,使他们在体验解决困惑、破解疑难问题的乐趣中,培养奋斗精神,进而生成克难攻关、超越自我的能力与智慧。

三、以发展的思维激励创新

如果说课题研究过程是引领教师实践理念、探索措施和专业研修的发展过程;那么科学归纳与总结成果、深化成果的推介与应用,则是理念转化为常规、成果转化为行动的新起点。只有以发展的思维总结成果,以创新的精神运用和推广成果,成果才能成为创新的生长点,研究才能成为发展的推动力,才能使基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课题研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篇(2)

课题研究水平和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科研实力和教师队伍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准,是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表现,也是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整体科研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所承担的科研课题数量也不断增多,但随之带来的科研课题管理的弊端也越来越凸显。具体表现为:课题立项后不按计划开展研究;高职称、科研能力强的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只作摆设,不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者参与课题研究的精力与时间不够,对课题的研究仅仅停留于初始阶段等等。这些都将严重地影响到课题研究的按期按质完成,致使科研成果质量下降,课题研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提高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水平已成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育科研课题全过程控制的对象

ISO9000/2000认为过程控制就是对过程进行策划,并对整个过程实施控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运行。其指导思想是: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通过过程控制来确保过程的结果符合规定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过程一般都包括:课题立项前的管理、课题实施阶段的管理和课题结题后的管理[1]等环节,因此,对科研课题实施的全过程控制主要就是对课题申报立项、课题实施阶段、科研课题成果鉴定、课题文件资料归档等全过程要素进行必要的控制,确保科研课题质量符合预期效果。

二、教育科研课题全过程控制的内容及措施

1.教育科研课题申报立项控制

课题申报立项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开始步骤。控制内容主要有:课题选题立项控制、课题设计论证控制两个方面。

(1)课题选题立项控制。教育科研课题选题是课题申报的第一步,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性一步,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题的主攻方向、目标和内容,对科研课题研究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控制重点为:课题选题的针对性、创新性、独特性、前瞻性。对此,学院科研处每年都会根据各项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时间提前着手组织申报准备工作,确保课题申报质量,增加课题的立项率。具体措施有:积极主动与上级立项单位加强联系,及时了解课题申报信息、课题选题信息、近期的热点题目信息等信息;通过校园网、宣传栏、公示、电话通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聘请国家、省部级著名职教专家来院进行科研课题申报知识和填报技巧讲座;用科研经费购买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专业书籍,配发给每个系部组织学习,使申报者对科研课题申报所需要求、内容、审批程序有所较详细的了解,确保课题选题的针对性、创新性、独特性、前瞻性。

(2)课题设计论证控制。课题设计论证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确保教育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专家评审课题时最为关注的重点。控制重点是:课题论证设计的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可行性、特色性和创新性;立项依据的客观充分;目标表述的准确、具体、简明;研究内容的切题、具体、完整,研究思路是否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方法是否科学、路线是否合理、先进可行,措施是否具体明确,组成人员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完成条件是否实事求是;预期结果是否明确等。学院制定了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评审审查机制,确保申报课题的高起点。所有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必须先通过本系部专业教师的初审,再由科研处组织学院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会议评审论证,用投票表决的方式评出主题鲜明、优势突出、逻辑严紧、思路清晰、论述流畅的高质量优秀课题推荐申报。

2.教育科研课题实施阶段控制

课题实施阶段是指课题立项后到课题完成鉴定的全过程,是整个课题研究的中心环节。控制内容主要有:开题论证控制、中期实施阶段检查控制、课题结题鉴定控制、课题经费控制四个方面。

(1)课题开题论证控制。课题开题论证是课题申报立项后对课题研究的再认识,再深化过程,它是课题研究的前提,是顺利完成研究任务的基本保障,是保证课题研究质量的需要。控制重点:课题名称主题确切、特色鲜明;研究综述全面客观;课题研究界定准确;课题研究预期目标定位具体;课题研究内容突出主题和紧扣研究目标;课题研究方法有针对性;课题研究实施步骤、措施可操作。学院科研处对教育科研课题开题论证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即科研课题开题论证首先应在课题组范围内进行,让课题组全体成员全面了解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和具体做法;然后再聘请有关专家、权威开题论证,对课题研究方案提出进一步全面的系统的研讨与审议,就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修改意见和建设,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然后要求课题组根据专家组的修改建设,认真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按修改后的论证方案组织实施,以此提高课题整体研究层次。

(2)课题中期实施阶段检查控制。课题中期检查是课题研究管理的关键环节。其检查方法原则上是按《课题开题论证书》所设计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等逐条进行检查考核。控制重点是:课题研究是否偏离研究方案目标;课题研究是否按计划的内容与进度进行;课题研究过程的资料是否完整齐全等。对此,学院制定有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对课题中期实施阶段各因素加以控制,确保课题有计划、有步骤、按质按量地进行。如学院科研处从课题立项开始,就安排有专人联系对接课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跟踪、督促,并于每年9月份定期组织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对立项科研课题进行一次全面的监督检查,对提前或按进度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未按进度完成的课题则进行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及时调整实际操作与计划的偏差,对于无故不能按期完成或进度缓慢者给予警告批评,直至终止课题研究,撤消课题经费,且课题主持人两年内不得再申报教育科研课题,以此来保持课题成果的高质量。

(3)课题结题鉴定控制。课题结题验收是课题研究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的总结和评价。控制的重点:课题研究内容、最终成果是否按原计划完成;课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创新性、理论性;课题研究的依据、思路、操作、方法是否科学。学院出台了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对成果质量进行控制,如科研课题完成后,课题主持人要及时向科研处提出结题申请,并提供结题鉴定所需的有关材料及社会影响和效果的证明材料,在完成系部初审的基础上,科研处会同有关专家对照其开题论证书的要求进行课题完成情况评审,给出书面结论。对评审合格的课题,学院根据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有关规定给予结题奖,同时作为课题资料公开发表的论文、获奖的课题成果等,还根据不同级别另行给予奖励,确保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率和优秀率。

3.课题文件资料归档控制

科研课题文件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学院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和鉴定验收的重要依据,课题文件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是科研课题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学院科研课题档案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控制重点是: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学院制定有科研档案管理办法,确保课题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如把科研课题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纳入科研管理工作的程序中,列入到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并针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不同阶段的工作特性,明确归档范围、工作目标及具体要求,把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资料完整地收集、积累、整理、预立卷。管理办法中规定:教育科研课题归档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负责日常科研文件的收集,科研处负责督促、指导科技人员作好文件材料的积累工作;科研档案归档的重点是我院承担的教育科研课题各个阶段形成的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特别是教育科学研究阶段形成的作为研究结果依据的原始材料。如:课题申请报告(书)及批件,任务书、合同书及开题论证书,课题研究工作进展和总结,科研成果申请材料及证书,专利申请材料及证书,在专业刊物上发表的教育科研论文,编写出版的专著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科研材料等;科研档案实行教育科研工作和建档工作“四同步”管理。即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归档要求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教研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验收、鉴定成果与验收、鉴定档案材料同步;上报登记、评审科研成果与学院档案管理部门出具教育科研课题归档情况的证明材料同步等。

三、教育科研课题实施全过程控制的成效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起对所有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实施全过程控制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率、结题率、优秀率稳步提高,学院科研工作显现出勃勃生机。至2011年8月,学院共获省部级以上教育科研类立项课题29项,省市级以上论文奖44项,省市级以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2项;在核心期刊或部级期刊上公开349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19篇);公开出版专著5部,课题研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达到了预期效果。

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包括课题申报立项、课题实施阶段、科研课题成果鉴定、课题文件资料归档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对课题完成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教育科研课题实施全过程控制,有利于对课题进行全方位的动态跟踪,有利于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协调,为确保科研课题按预定的目标保质保量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提高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保障。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篇(3)

二、工作目标

1.搭建广阔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2.规范常规管理,提高保教质量

3.注重专项研讨,深化问题研究

4.加强课题研究,推进特色建设

三、工作措施

(一)搭建广阔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1.以“六认真”为抓手,结合“百节好课品牌建设专项活动”,狠抓教学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措施1:充分发挥年级教研组的研究阵地作用,组织组内教师继续学习与解读《指南》,切切实实做好第一备,利用教研组课程审议时间提出疑问,阐述自己观点,有效发挥集体审议的作用,对教学难点可以开展一课多研、同题构的教研,还可以开展园际教研,展开热点讨论。

措施2:借助中心力量,鼓励园内教师认领学科,进行组团活动。(中心领域研究成立了健康组和艺术组),继续鼓励教师参加中心的明师科技网星辰网络培训“健康领域”课程的学习,给予更多教师向名师学习的机会。

措施3:开展“翻版课”分享活动。鼓励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要求外出听课、学习的教并能将优秀教案搬回园内,进行翻版课活动,做到“取经回来”大家分享。

2.密切结合实践工作开展各类培训。

措施1:继续组织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文件;利用好网络培训学习平台,做好外出学习分享与资源共享;挖掘教师身边的优秀事迹,加强师德教育。

措施2: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第四届阅读节活动。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网络,指定精读《评价幼儿的6种简易方法》和《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细节69例》。继续每两周四(分单双周)1小时固定读书活动;业余时间自由阅读;借助网络平台推荐优秀文章,分享各自感悟,使读书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还可在通过各种方式的交流,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措施3:抓好组长培训。本学期园内的2名组长新上任,进一步加强组长培训尤为重要。每月园内行政要保证1~2次参与组内的课程审议、研讨活动,加强组长的引领作用;为了促进组长素质提升,与园内各项活动结合开展,在实践中提升组长的点评课的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

措施4:重抓教师成长。做好中国教师远程网全员培训的动员与监督工作,让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通过提供给教师的各种学习方式,拓展教师的视野,通过校本、园本培训加强对代课教师的培训与管理等。

(二)规范常规管理,提高保教质量

1.规范一日活动组织管理,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措施1:要求教师严格遵守一日作息制度,确保幼儿每天有1小时户外体锻,2小时户外活动3小时游戏时间。要求教师和保育员以《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规范》为指导领会其精神,认真做好保教工作。

措施2: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树立“一日活动皆是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把一周课程计划内容有效地落实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加强一日活动各环节的有效管理,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开展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关注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教学的目标和价值点,找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用适合幼儿的方式组织实施教学,提高教学的效度。

措施1——日常的集体备课。一是各组要认真学习、把握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通过合理借鉴、挖掘生成等形成学期课程(教学)计划,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均衡性。(教研组长具体负责)。二是做到有效备课提高效率和质量。要多给老师参与和锻炼的机会,指导老师学会定目标,定领域,找出每次集体活动的重点、难点,预设的解决策略。三是把握好课堂教学质量关。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做到心中有目标,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四是认真写好有质量的教学反思记录,案例评析与反思等。

措施2——以领域为载体,开展组内一课二研活动。重点围绕健康、艺术、社会领域开展一课多上和一课多研活动,定目标、定内容、研教法和学法,并在园内展示,切切实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重研究实效,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工作。

措施3——加强游戏的指导工作。本学期要求同班内两位教师一定要相互切磋交流,反馈游戏情况,加强平行班教师之间的交流,共享游戏资源,从而提高教师领导游戏的能力和水平,让幼儿在爱玩、会玩的基础上,懂得规则意识,学会礼貌交往,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3.做好保教一日活动调研工作

措施1:开展“促进规范、提升质量”调研,确保每月一次调研,继续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规范》《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加强一日保教活动的开展。尤其要关注平常时刻,关注常态教学,关注除集体教学活动外的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

措施2:继续抓实、抓深对班级常规工作的调研,将日常常规性随机调研与园本特色专项调研相结合,真正做到关注过程质量,通过调研发现问题,改进行为。本学期将围绕“保教结合”、“幼儿礼仪行为”和“区域游戏”开展常规调研活动。

措施3:继续加强课程审议工作,落实主题、周、日三级审议,提高集体备课质量;进一步落实“相约课堂”活动,加强常态听课、评课、研课活动的质量。

(三)注重专项研讨,深化问题研究

根据中心业务计划的要求,确定好专项研究的重点,进行深化研究。

措施1:抓一日活动中值得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在明确具体要求的基础上,针对1-2个突出问题开展研究,探索出可操作的方法,然后利用网络平台或沙龙活动开展成果分享。初步想针对“种植园地的创设”、“放学前快乐十分钟”、“美术活动讲评环节”等几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措施2:抓课堂教学研究,转变教学方式,探索有效课堂。依托“百节好课”“优质课评比”“学科组活动”等,营造“关注教学、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氛围,将教学研讨与园本教研、园本培训结合在一起,围绕某一领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措施3:开展游戏研修。根据活动室实际大小尽可能环境创设上做到区域化,材料投放常态化。本学期,我园将继续以“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与组织”的研究为重点,结合日常游戏活动的开展和游戏专项调研、视导、与姐妹园互动等多元化的研讨活动,逐步提高幼儿的游戏的水平,教师的指导水平。本学期将对每个年级中一个班级进行区域游戏的展示。

(四)加强课题策略研究,推进特色建设

本学期我园将继续开展苏州市xx课题第六阶段的研究,完成课题结题报告,梳理有关礼仪的系列资料,以礼仪课题为抓手推进园所特色建设。

措施1:围绕我园课题《新形势下农村幼儿园师幼同步化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在活动内容上通过四大途径来落实和推进。一是开展一系列的礼仪体验性的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亲身体验,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二是举行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主题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三是通过举行礼仪月活动,促使师幼共同自觉遵守幼儿礼仪行为;四是在一日活动中的渗透。以此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措施2:在研究策略上,我们将开展“礼仪个案研究”、“以文学作品为载体”、“富有特色的礼仪月的研究”等,以此探讨科学有效的养成教育方法、途径、策略。另外,继续开展“文明天使晨迎”和幼儿、家长、教师层面的“礼仪小天使”、“明星家长”、“礼仪之星”评比活动,营造文明礼仪教育的浓厚氛围。

措施3.进一步梳理礼仪课题特色资料,并运用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让活动趋向开放、生成、对话,从单一的特色研究转向于幼儿园整体质量的提升,丰实幼儿园特色内涵。

措施4.发挥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特殊价值。接下来我们将和新城幼儿园开展联合科研——幼儿建构游戏的实践研究题研究,重点围绕室内建构开展。

四、工作安排

九月

1.完成20xx师陶杯论文收集工作。(第一周)

2.召开组长会议:教研组台账的整理与教研组计划的撰写(第一周)

3.完成学期初各类工作计划。(第二周)

4.班级环境创设,丰富角色、区域游戏材料、创设自然角等等。(第二周)

5.各年级完成晨间韵律操的编排工作,组织幼儿学会新操。(第二周)

6.组长参加中心的第一轮培训工作。(第二周)

7.启动第四届阅读节活动。(第三周)。

8.组织教师参加中心的旭日工作室活动。(第三周)

9.空班教师参加“星晨网络培训健康领域第一期”培训。(第四周)

10.业务兼课题理论学习“幼儿个案跟踪观察的撰写”。(第三周)

11.礼仪课题活动:

(1)完成课题成果“礼仪手册”的定稿。(第三周)

(2)大班组和小班组结合交往礼仪联合开展“大手拉小手”半日活动。(第四周)

(3)结合国庆节,中班组开展“迎国庆”半日活动。(第四周)

(4)各年级组开展礼仪教学一课二研活动。

十月

1.完成20xx州市陶研会的论文收集工作(第五周)

2.开展园内专项调研:环境与区域。(第五周)

3.研讨活动“种植园地创设”。(第五周)

4.园内开展5年教龄以上教师的优质课评比活动。(第六周)

5.观摩“新城户外建构游戏阶段成果展示”活动(第六周)

6.参加“中心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的观摩活动。(第七周)

7.空班教师参加“星晨网络培训健康领域第二期”培训。(第八周)

8.各教研组开展一课二研活动,(鼓励年轻教师结合艺术、健康领域进行原创教案)

9.礼仪课题活动:

(1)完成课题成果“礼仪随笔与个案”、“礼仪论文”的整理工作。(第九周)

(2)理论学习:教师工作环境礼仪“选自《师德与教师礼仪》p235页”(第五周)

(3)结合重阳节,大班组开展“走进敬老院”半日活动(第七周)

十一月

1.鼓励教师进行原创教案参加“太仓市太仓市优质课评比活动(第十周)

2.组织教师参加清荷工作室之学科组活动。(第十一周)

3.开展研讨活动:区域游戏中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投放(以年级组开展)(第十一周)。

4.组织教师参加幼教中心“环境与区域”专题论坛。(十二周)

5.结合幼儿园一日活动,对各年龄段幼儿进行半日调研活动。(第十三周)

6.各教研组开展一课二研活动,(鼓励年轻教师结合艺术、健康领域进行原创教案)

7.礼仪课题活动:

(1)完成课题成果:礼仪儿歌、礼仪故事、礼仪教案等资料的整理工作。(第十二周)

(2)理论学习:教师外在形象礼仪“选自《师德与教师礼仪》p205页”(第十一周)

(3)结合健康节,开展“我是小小升旗手”活动。(第十周)

(4)结合半日调研活动,重点研讨:礼仪在课堂、游戏中的渗透。(第十三周)

十二月

1.组织教师参加《幼儿发展档案》第三期的专题研究(第十四周)

2.组织教师参加中心“星晨网络培训健康领域第三期”培训(第十四周)

3.开展园内研讨活动:美术作品讲评环节的设计。(第十五周)

4.组织教师参加太仓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观摩展示(第十五周)

5.组织教师参加太仓市园本教研观摩活动(第十六周)

6.组织教师参加清荷工作室之学科组活动(第十七周)

7.各教研组开展一课二研活动,(鼓励年轻教师结合艺术、健康领域进行原创教案)

8.礼仪课题活动:

(1)完成课题结题汇报稿(第十七周)

(2)理论学习:诚实的品质“选自品质塑造孩子的一生”第一章(第十五周)

(3)开展礼仪月系列活动:礼仪活动倡议书宣传、各班礼仪照片宣传版设计、小班穿衣服比赛、中班礼仪儿歌比赛、大班礼仪故事比赛、爱心义卖、颁发礼仪奖状等等。

一月

1.组织空班教师参加“星晨网络培训健康领域第四期”培训(第十九周)

2.组织教师参加“清荷工作室之学科组活动”(第二十周)

3.研讨活动:放学前快乐十分钟(第二十周)

4.召开组长会议,研讨教研组总结的撰写,台账的整理打包并上交。(第二十一周)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篇(4)

一、变观念,树信心,营造科研氛围

   “十二五”期间,由于我校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比较重视,经常过问,亲自督导。不论是哪里有培训的学习班,都能拿出经费派教师前往学习。在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还亲自对教育科研工作做阶段性的小结。由于领导高度重视,措施实施得力,活动方式引入,教师的观念不断发生变化,由不自觉逐步走向了自觉,参与热情不断高涨。我校教育科研的氛围进一步形成。我们始终坚持走“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之路,争取将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

二、定目标,明职责,优化科研机构

    我校领导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专人负责。成立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由副校长分管教科研具体工作。为了使教师能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科研工作中,我们还不断建立、完善了《校本研修管理办法》、《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教育科研考核办法》等。对教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师,实行政策鼓励、精神激励、物质奖励,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教科研热情。多位教师的论文在部级杂志上获奖和发表。同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举办各类科研讲座;积极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及时反映本校科研动态,宣传教科研理论。

三、研课题,谋高效,提升科研能力

    我校至2011年起,就启动了市级“小课题”的申报工作,彰显“问题真、切口小、周期短、过程实、突出用”等特点,明确“基于问题解决、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主旨,引导出40周岁以内的教师们申报了10多个市级级小课题,如《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图式板书增效”的课例研究》、《高年级小学生作文心理活动细节指导的案例研究》、《中年级小学生语文课堂笔记的指导策略》、《中年级小学生计算题高频率错误类型、成因及对策的研究》、《高年级数学课有效追问、深化思维的片段研究》、《生活英语任务驱动、游戏激趣的细节研究》、《小学高年级英语自主互助型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激活想象力的案例研究》、《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安全预防的方法研究》、《中年级信息课“抓两头,促中间”的小组个案研究》等等。这些突出课堂、微观、现场、行动、应用研究的小课题,深受教师们欢迎。先后有20人次参与实施市、区级的课题研究工作,已有1个市级大课题、15个市级小课题结题,形成了市、区、校多级课题研究网络。此外,我校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交流,2014年11月在我校组织开展了东宝区高效课堂研讨活动,我校参赛的三节课节节课都体现出教师对学校课题的研究体会和成果,好评不断,均获一等奖,和兄弟学校间也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学习。与此同时,学校还派出优秀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丰富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成长。一批青年教师在学校的积极培养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正茁壮成长。像周阳、彭珺恺、贺群、陈悦悦、左苏妮等90后教师已逐渐成为教科研骨干。在课题课展示方面,周阳老师为大家做了很好的示范,使大家更为清晰地理解了如何将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抓管理,促落实,完善科研档案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从校领导到教师都非常重视,每项工作都安排有专人负责。对局、室有关文件精神,能及时批阅,安排专人负责办理,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拖拉推诿。“十二五”期间,学校加强对课题实施过程和鉴定工作的管理,制定了课题操作的细则。我校要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但由于客观存在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我们对每位教师的具体要求也不一样:对于一般老师,重在抓好学习,组织听取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讲座,了解有关课题的研究报告,使其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掌握一些课题研究的方法,而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确立一个研究专题,写出简要的研究实施方案,并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实践,通过一堂课,一种教法,体现研究成果,学年末写一份总结。对于骨干教师,则给任务,压担子,承担课题主要研究工作,使之能成为产生辐射效应的科研核心群体。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进程和质量,我们对他们的工作在加强指导的同时,更坚持阶段检查。按照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每学期逐条检查各课题组的落实情况。从各课题立项批准之后,学校对他们的研究过程全程监督,从开题报告撰写、实施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到活动记录和学习材料的整理,再到调研报告、阶段总结的撰写。研究过程落实,各课题组每学期安排一至二次教学研讨活动,每次研讨有明确的目的,及时反馈。根据课题研究,制订好后先对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做到有案可据,制订好针对性的措施,并定期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使课题申报、论证、立项、指导、结题和成果奖励、推广等各项工作运转有序。

五、勤耕耘,善总结,积淀科研成果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篇(5)

为了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学校开展了《内高班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实践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引领内高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科学规范、务实高效的安全教育管理之路。现把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情况梳理概括如下。

 

一、梳理国内外学生校园安全研究现状,针对内高班特点,找准研究的着力点

 

校园安全教育是世界性课题,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针对学生的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做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保证师生人身财产安全是国内外教育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国外的专家学者对中小学校园安全的研究相对于国内的研究而言较早,他们尤其注重安全教育的研究,其内容丰富而实用。在维护校园安全的实践中,许多国家的总体思路都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的方法措施有安全教育、预防演练、派驻警察和利用高科技这四个方面。国内的专家学者对于校园安全的研究相对较晚,其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于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分类、产生原因和应对措施三个方面。

 

我国仅教育部于2002年9月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为维护校园安全也采取了许多措施,这些措施对于维护校园安全、保障学生的生命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当自然灾害袭来,人为校园恶性事件频发时,师生的人身安全遭到威胁,校园安全稳定被破坏。

 

我校内高班全部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内高班学生也是新疆“三股”势力渗透的目标,内高班教育工作对于民族团结和新疆的长治久安具有深远、决定性的意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力普及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内高班学生的政治觉悟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是治疆防恐、防民族分裂的根本之策。因此,做好内高班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研究的着力点放在“内高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方面,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模式,并让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可贵,从而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采取及时正确的自救、互救措施,以此减小对生命安全的威胁,为学生在校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确定研究目标,落实研究内容,建立有效的课题研究工作机制

 

一项行之有效的课题研究,必须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内容,以保证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实践意义。

 

1.研究目标

 

(1)学校发展目标。学校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加强软件建设,切实提高办学质量。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与管理,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为有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保障。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让他们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安全发展的观念,在教学中除对学生进行智育培养外,还必须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平常除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管理外,还必须大力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努力提高教师安全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3)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目标。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与脆弱,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防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保证学生在身体、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4)理论实践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模式,探索学校内高班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新方法,以建立安全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2.研究内容

 

(1)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通过对师生消防、交通、食品卫生、用电、体育运动、网络、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宿舍等安全意识调查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安全知识教育、法律法规教育、行为规范教育、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规范师生安全行为。

 

(2)安全管理策略研究。探索切实有效的内高班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

 

(3)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构建特色的内高班安全文化。

 

(4)学生安全行为的养成教育研究。探索内高班独特政治、文化环境下的学生安全教育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学生行为安全的良好习惯。

 

3.研究方法与工作机制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为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并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

 

(1)抓组织,建立课题组。(2)抓制度,建立例会制。(3)抓学习。(4)抓实践。(5)抓网络。

 

三、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形成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针对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关键问题方面形成有效突破,还要教育实践中进行检验,是一个按程序推进、科学规范的过程。因此,课题研究要形成严谨科学的研究成果,必须分步实施,扎实推进。本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5.3——2015.4) 、 实施阶段(2015.5——2016.5)、总结阶段(2016年6月至2016年10月)三个阶段。

 

通过课题研究,以期形成以下科研成果,来引领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1.制度汇编。完善内高班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确定安全管理模式。

 

2.校本教材。编辑完成校本教材《安全教育》。

 

3.专题研究成果(论文集)。完成论文集《内高班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实践研究》的编辑出版工作。

 

4.研究报告。完成《内高班安全教育与管理实践研究》的研究报告,通过专家组的结题评审。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开展课题研究之前,要弄清 “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怎么保证研究”“研究的结果是什么”这样五个基本问题。理清这个头绪,我们进行课题设计、开展课题研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时,思路就会比较清楚,课题意识就会更强,真正做到以研促教。

1 课题内容的来源和课题名称的确定

弄清课题内容的来源,确定一个好的课题名称,是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

1.1 课题内容的选定

研究课题,即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师的课题应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类是自己感触最深的、有所体会的观点,想通过科研来提升;另一类是自己最感困惑的、疑虑最大的问题,想通过科研来探明。虽说这些课题不见得新颖,但都是老师们真情实感,这样的课题操作性强,实在,有价值,有生命力。

1.2 课题的名称

项目名称通常是在所研究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用一个语句陈述出来。本研究是最高度一般的课题,课题的名称限制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内容。它包括了研究的对象、方法和范围这三部分,被称为主题名称的三大要素。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学生、老师和教材等。有时,我们也可以使用副标题进行限制,研究范围缩小,我们只需要研究范围内的问题。

2 明确研究意义

论证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以及方法论意义。课题研究意义的撰写是根据研究状况引发而来的,我们的新视角和新观点、与新措施对于现实教育教学的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应体现:(1)教育科学价值,形成新认识。这种新认识对于教育学领域的补充、更新等作用。(2)教育改革价值,即实践意义,能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重在体现课题研究对现实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的管理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教育决策等发挥的重要作用;(3)方法论意义,即课题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对于当前教育教学研究在方法上的意义,没有方法论意义可以不写。

核心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的界定需要主题概念和主题表达(也叫关键词)的定义,意义和特点,这个定义是暂时的,是课题组的认识和假设当前,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核心概念,内容和范围连续可调,深化和完善。

第四,寻找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研究通常包含政策的基础上,依据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证明了一些法律规定的合理和现实的研究,在国家教育法规可能是存在的,也是当前国家教育政策。

理论基础,是提高研究的重要报告的理论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反映了该课题的研究,是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差异。是指导理论的选择,并对研究具有支持作用。要求:(1)少而精;(2)针对“问题”;(3)可以指导操作;(4)表达简明,准确,具体的实施要点,涵盖的主题。实践的基础上,以证明其可行性的研究实践。

3 课题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和熟悉研究思路、方法

这里涉及的是“怎么研究”“怎么保证研究”这两个问题。

3.1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是本课题要最终达到特定的目的,问题要解决具体。确定好研究的对象,一个是必须考虑的课题要求,另一个,必需考虑好课题组的实际工作条件和工作的水平。课题的主要内容的研究目标,和一个目标可能是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

3.2 研究思路、方法、步骤和安全

3.2.1 研究思路

包括介绍自己的研究项目,目标和过程的每一步措施,研究假设,根据科学理论解决问题的猜测,定向的结果做了研究,在研究中的作用的限制和标准。

3.2.2 研究方法、措施

研究方法通常指的是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在该种研究方法的研究中指出,解决任何问题的方法如何使用等。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对比研究、调查研究。措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表达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3.2.3 研究步骤设计

设计和研究活动应该把每一个主要的活动作为一个研究步骤,主要活动包括讲座,组织学习活动的特殊理论,去访问,教育研究,开展教育实验,现场观察,教学课堂观察和评价,专题讨论,交流经验等。这是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部分。

3.2.4 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包括人员保障,政策性担保,担保资金和物资,保障机制。(1)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2)课题研究范畴。如果集体工作,来说明如何分工与合作。(3)课题研究组织。这是集体研究,总的协同或方面研究分层形式。(4)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项目督导组,实验教师。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12-02

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然而以往高校基础学科多侧重于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职能,较少关注其科学研究的高等教育职能,因此相比于应用学科,基础学的科研发展一直处于劣势。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对基础学科的科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冲击,从自身长远发展来看,科学研究也是制约基础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推进基础学科科研发展已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制约高校基础学科科研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教师管理制度、融资渠道建设、科研激励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推进高校基础学科科研发展的措施。

一、高校基础学科科研发展的重要作用

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社会基本发展规律,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基本知识[1],虽然不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却是应用学科科研发展的基础和后盾,并从根本上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因此,缺乏雄厚的基础学科科研实力作为支撑,不仅会制约应用学科的科研发展,长此以往,整个学校的科研进程也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基础学科的科研发展对高校教学质量亦有促进作用[2]。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基础课教学更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基础课教师从事科研,有助于培养其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有助于发现新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而教师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又会通过言传或身教有形无形地影响学生。现代大学生已不满足于按教科书或讲稿教学的传统模式,他们希望在课堂上听到新知识、新理论,了解科研的新成果、新发展,如果教师能够在基础课教学中引入该学科自己或他人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不仅可以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更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制约高校基础学科科研发展的主要因素

1.教学任务繁重。基础学科承担了全校数学、物理、英语等公共课的教学任务,加之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致使基础学科教师的教学任务日趋繁重,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占用了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并且一个合格的教师还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因此许多教师无暇顾及科学研究。

2.项目申请困难。除了教学任务繁重,项目申请困难也是制约基础学科科研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目前的科研管理体制下,高院科研项目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3],一是纵向研究课题,即部级、省部级的科研项目,一般多为基础科学和经济建设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它的解决对于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横向研究课题,多为单位与单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设立的科研项目,一般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技术应用问题,横向课题不太强调理论上的贡献,而重视所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否切合实际,是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体至基础学科,其侧重于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和社会效益不如应用学科快速明显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横向课题申请,因此基础学科的项目来源主要依赖于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等纵向研究课题,项目来源较单一,申请竞争也较大。

3.教师科研积极性不高。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但是在传统教师管理模式下,只要教师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也能评选先进和优秀,而且教学工作还可以带来不菲的课时收入,因此,许多教师不愿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科研上,“重教轻研”的现象由此产生。另外,一些青年教师科研经验不足、科研能力较弱,如果学校和学院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管理,将会导致青年教师想作科研却无从下手,从而挫伤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三、推动高校基础学科科研发展的主要措施

1.改革教师管理制度。高校科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拥有一支科研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升基础学科科研水平的关键[4]。针对基础学科教学任务繁重的特点,必须改革现有教师管理模式,以缓解教学压力、促进科研发展。首先,充分发挥教师专长,安排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少代课或不代课,保证其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其次,在津贴计算、职称评定时向专门从事科研的教师适当倾斜,既补偿了科研教师缺少的课时收入,又能激励教师的科研热情;第三,为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应鼓励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教师成立科研团队,以增强整体科研团队实力,同时培养团队其他教师的科研能力。

2.加强融资渠道建设。加强融资渠道建设可以有效推动高校基础学科科研发展[5],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基础学科科研管理者要积极拓宽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尽可能满足科研人员对经费的需求。首先,鼓励基础学科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争取更多的纵向科研经费支持;其次,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争取外部捐资和横向科研项目;再次,加强与其他院系的联系,积极承担各类子项目,在学校内部争取科研支持。

3.实施科研激励机制。为促进基础学科科研发展,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及科研效率,科研管理工作者应根据教师对利益追求的层次和内容的不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首先,激励应因人因时而异。不同层次、不同时期的教师有着不同的需求,例如青年教师活跃勤奋、工作热情高,但在生活上刚刚自立,经济上的需求占据其主要地位,因而在实施激励时应多给予经济上的补贴;而对于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教师,其学识水平、研究能力、教学能力相对较高,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带领学科建设与发展是他们的需求重点,因此应着重让他们做科学研究,并鼓励他们积极申请重大、重要科研项目[6]。其次,激励应采取多种措施。除物质奖励外,对于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院系还可以利用非经济报酬使其更具有受重视感和满足感,例如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高层次的培训、参与院系决策机会等。

参考文献:

[1]张东娇,杨韬.对我国基础科学政策的思考——谈基础研究的战略重要性[J].黑龙江史志,2009,213(20):9.

[2]赵雄燕,肖继君,马劲松,孙占英.论高校科研对教学的提升作用[J].河北化工,2010,33(12):76.

[3]孙政荣.教学型高校科研可持续发展措施的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55.

[4]张年国.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8).

[5]周斌.我国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现状及其改进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9,20(6):47.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篇(8)

1、课题题目《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学校发展》

调研的重点:调研学校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改进的策略和措施。

牵头领导:*

参与处室:行政办公室、人事办公室、实训处、后勤处

参与人员:*

2、课题题目《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调研的重点:调研我校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况,发现问题,提出特色专业建设和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

牵头领导:*

参与处室:教导处教科室党办

参与人员:*

3、调研题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

研究重点:调研当前影响和制约我校学生管理和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从学生行为习惯、住读生管理、育人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的策略和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处室:德育处团委

参与人员:*

二、开展调研的步骤

1、调研课题组根据调研题目,深入到基层,通过座谈会、发放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对学校在科学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掌握学校在实现科学发展方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通过调研,摸清情况,吃透问题,找准症结,提出对策。:

2、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由领导班子成员或指定专人撰写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撰写: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2.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3.采取什么的科学措施来着力解决问题;4.要求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三、调研要求

1、各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结合各自负责的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力求找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整改的思路及做法。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篇(9)

“教改研究”是教育科研的形式之一。“教改研究”是特指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一种致力于改革教育实践现实的科学探索活动。它在实施上总是自觉地运用有关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提出新颖的科学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并将之投放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修改完善方案和措施系统,最终促进教育现实的变革。同时,也在这种改革活动中产生出一套可供借鉴的改革方案。这种活动在研究的划分上属开发性研究。在不同的学校对这种活动可能有不同的称谓,例如:有的叫“教改实验”,“教改课题研究”,“教育科研”……。

教改研究能力是教育科研能力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专门的教育科研能力。教改研究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有认识层面的,也有操作层面的。教改研究操作能力“是指在整个改革和研究过程中将各不同环节具体化、操作化,并使之顺利完成,产生作用的一种能力。”通常情况下,这种能力至少包括以下要素:

1、 审视教育现状,发现研究课题的能力

① 对教育现状是否有深刻的认识

② 提出的问题更趋向于工作问题还是科学问题

③ 所选的课题是否有独到的视角

④ 建立课题主要靠《选题指南》还是自选

⑤ 是机械使用《选题指南》还是有创见的运用

2、 运用有关理论、原理、政策,提出改革思路的能力

① 主研人员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政策水平如何

② 是否有完整清晰的改革思路框架

③ 其改革思路经验的成分多还是理性思考的成分多

④ 其改革思路的理论、政策支撑程度有多高

3、 在一定改革思路的导引下制定改革措施的能力

① 改革措施是否体现了改革思路

② 改革措施的新颖程度

③ 改革措施的适用程度

④ 改革措施思路的广度和可比较程度

⑤ 改革措施论证的充分程度

4、投放改革措施及修改改革措施的能力

①改革措施是否以具体的形式得到了落实

②对改革中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判断分析是否准确

③是否运用了合适的研究方法

④是否运用了科学的检测方法

⑤能否开展实质性的研讨并提高研讨活动的质量

⑥是否能根据结果恰当的修改措施

5、对研究现象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①课题的收敛程度如何,是否有成型的研究成果

②认识的深刻性、科学性如何

③《研究报告》论证的严密程度如何

④《研究报告》表达的流畅、生动、丰富程度如何

⑤资料整理的规范程度如何

“教改研究操作能力”集中在教改课题研究活动中显现,同时又在教改研究活动中形成,研究操作技能是它的显现标志。因此培养或检测教改研究操作能力都应考察教师在教改研究不同环节中的驾驭程度。

二、关于影响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因素

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既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又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制约和影响因素是其培养过程中必然考虑的。

从主观上来看,教师的需要与动机、教师的价值取向与其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提高是成正相关的。现实中有的教师因为缺乏对教改研究的正确认识,总认为教改研究是一种很神秘的、高不可测的东西,或认为此种活动与考试关系不紧密,有点搞花架子;有的教师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好书,让学生考好试,搞研究应该是科研工作者的事;有的教师认为搞研究费时费事,影响教学,得不偿失,……。凡此种种,均使一些教师要么对教改研究望而却步,要么对之嗤之以鼻,更不要说提高研究能力。

在此种情况下,作为研究者,组织者,培养者则要注重引导。事实上,我们所倡导的教改研究的价值取向是很明确的,只要参与进来,神秘感是很容易被打破的;从另一个角度看,教育教学的改革与优化与当前社会对教育的直接要求(分数)本身也是一致的,并不矛盾;另外,教师向专家学者型转化,在更高的意义上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教改研究也是一种必要的形式。

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与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成为教改研究操作能力发展的瓶颈。一般说来,教育理论基础扎实的教师更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教育现实,对现象作出更合理的解释,其思路的科学性更强,更有深度;而教育理论知识缺乏的教师很难做出高水平的课题,通常表现为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浅尝辄止,就是在接受培训和指导的过程中接受能力也比较弱。

从客观上来看,研究环境的营造,学校研究目标任务的下达,研究工作制度的建立,配套的奖惩制度的实施都会影响到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四川长宁县教改研究发展的较好的同古中学明确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口号,长宁中学专门制定有教育科研的奖惩条例,安宁中学要求教师工作项目化,竹海中学制订有严密的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办法……。事实证明,教改研究越受到重视,研究氛围越浓的学校,其教师教改研究能力的提高越快。

另外,教师工作量的大小、教学任务的繁重程度与其教改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无明显相关。事实上,一些工作量大、任务特别繁重的教师教改研究能力的提高并不受到太大影响。

三、关于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培养的途径和形式

1、途径

①、组织各种培训是基本途径。

尤其对初学者而言,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培训可以将基本的知识比较系统,比较简洁地传输给学习者。连基本知识都不了解,一切都是空的。我们组织的各种培训的确让教师们收获很大。

②、让学习者亲自参与操作教改研究项目是主要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显现的,也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的。培养能力的目的也在于要更优质高效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就一个教改课题的运行而言,从课题的选择到方案的设计,方案的实施修改,现象的观测分析,成果的整理总结,无不由教改研究操作能力来支撑。要培养一个教师的教改研究操作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到教改研究的实践中去砺炼。

③、实施教改研究项目的组织管理是重要途径。

加强组织管理的目的是使活动落到实处。例如一些课题只重立项、结题,不重研究过程;一些课题虽成立了一个庞大的研究组织,但实际上是一个人唱独角戏;一些课题立起来后干脆就没人过问,成为空题……。这些实际上是组织管理出了问题。从小的范围(比如一个课题)来看,加强管理有利于促使研究者真实地开展研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能力;从大的范围来看(比如一个学校,一个县),加强管理有利于营造健康的研究氛围,激励研究活动的开展,激励研究者提高自己。

2、形式

①、办讲座。宣讲培训教改研究知识、教育科学理论、教育政策等。

②、读书。组织研究者广泛阅读教改方法、教育理论等书籍。

③、讨论。学习者讨论交流对教改研究的认识、感受、经验等。

④、观摩。实地观摩,学习别人操作教改研究的方法、经验等。

⑤、指导。专家或管理者对从事教改研究的教师进行指点。

……。

四、关于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培养的方法及策略。

1、方法

①、学习整理思辩法。要求研究者在听完讲座、接受了指导、读完书后采用一定的方法,认真整理、思考、掌握其要领。

②、比较法。要求学习者在听、看、读了其它人的做法后,与自己的做法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之处。

③、模仿法。仿照别人的做法。

④、改造法。在别人的基础上加进一些新的东西。

⑤、争论法。针对一种做法展开争论,在争论中找出更新的办法,从而提高自己。

……。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12-01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它是将教育教学研究重心下移到学校的研究活动,但认真观察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特别是深入教研组或备课组的活动中,就能明显感受到校本教研呈现一种形式花哨、实效不好的状况,造成这样结果的直接原因就是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的引领不足。

对于怎样提升我校校本教研质量?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探索。

1.强化学习,确定方向

在我们学校,担任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的一般都是有经验的骨干教师,而根据教师成长的规律,这些骨干教师也自然进入了职业倦怠期。这就要求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加强学习,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提升敬业精神和教育教学能力,让他们有引领校本教研的基础。在校本教研的开展过程中,教研组长要根据本组教师的实际,确定好教师师德修养、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发展方向,准备好相应的学习材料,在每次校本教研的时候,首先进行共同学习和探讨。这样的引领式学习,可以激发中老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可以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师德修养。同时通过共同学习,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通过共同研讨,可以建立学术争鸣的氛围。教研组长们可以事前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如学校订发的《教学参考》、学科专业杂志等。

这些活动的准备和开展都能促使教研组长们明确校本教研的方向。作为教研组长,在引领教师们学习、反思之前,自己必须先学习、先反思,明确教育教学的重、难点,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困难和解决措施,明确引领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手段,明确教育科研的方向和计划等等。

2.科学规划,计划周详

所谓科学规划,就是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和本教研组教师的认知特点,明确校本教研每个阶段的重难点、解决的具体措施、检测的手段和方法。作为教研组长,首先要对本学期、本学年、三年的整体校本教研进行科学的规划,这就包括理论学习、教学进度、教育科研、教师培养、教学改革、学生学法等方面。教研组长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学标高、教学的流程(模式)、学生学法的指导、学生学习习惯的规范等;还要根据本组教师的水平与特点,确定理论学习的方向、教育科研的关键、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途径、青年教师培养的重点等。这些规划中一定要注重科学性,应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应该采取分层递进的原则,青年教师的培养应该从师德和规范开始抓起,教育科研应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努力做到“小切口、深研究、大效益”的操作思路。

在整体的规划制定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学期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绝不仅仅是工作安排,一定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能力,确定本组工作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操作措施。从工作计划的具体内容而言,主要包括:学生情况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教育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措施、学生学习习惯如何规范、应该指导学生哪些学法、教育科研的重难点和解决办法等;最后才是教学进度,每周(每次)活动的中心发人。教研组长只有在每学期开学之初就未雨绸缪,校本教研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细化措施,落到实处

作为教研组长,要解决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师培养、学生辅导等一系列问题,要细化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一定具有可操作性。如:在教学研究上可以采取集体研究与分层研究相结合的操作;课堂训练题和考试题可以采取细目表协作模式;教育科研可以采取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配套的方法;教师培养可以采取“导师、助教”制;学生辅导可以采用“四定”操作程序,等等。现就这些措施简单地阐述。

3.1集体研究与分层研究:从本学年度起我校实行分层递进教学,把同一年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层次,而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多数都担任了高层次班级的教学工作。而他们在校本教研中也处于“话语霸权”地位,这样的校本教研对任教低层次班级的教师针对性就不强,甚至还会误导他们,这就要求校本教研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也必须开展分层研究。集体研究主要研究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进度等年级教学的统一问题,而分层教研是同一层次的教师针对本层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研讨教学标高、教材的处理、作业和训练的取舍等问题。一般来说,校本教研至少要用一半以上的时间进行分层教研,同时在教师安排上也要让任教不同层次的教师队伍中都要有“领头羊”,让他们对本层的教学工作负责。

3.2细目表协作模式:课堂训练的效果比学生作业的效果好,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很多学校所采用的课堂训练题不是随机拼凑就是原题“下载”,质量普遍不高,效果不理想。造成的原因就是校本教研中不重视,一般就是随便叫一个老师找一套题就了事。而细目表协作模式是要求教研组长或组内骨干教师作为负责人,先根据确定的训练内容制定 课堂训练的双向细目表,然后将出题任务分配给每一个教师,让他们根据细目表的要求去选择或编写习题,最后由负责人统一定稿。这样可以提升教师们的参与热情,减轻他们的工作量,提高课堂训练的质量,同时也可以通过训练效果反馈教师出题的水平,提升教师的能力。对于不同层次的班级或者半期考试,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3.3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配套:教育科研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但容易在教育科研中出现“两头热、中间冷”的状况。在校本教研中开展教育科研,教研组长首先应同大家一起商定本组要开展的课题,同时要求每个教师根据大组课题自己选择一个小课题。要让教师们学会研究、感受研究、喜欢研究,教研组长就要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要让研究工作制度化,注重研究的过程,应用研究的成果,要达到“研究即工作,工作即研究”的满意效果。

3.4新老教师互助制:新老教师结对子是很多学校用来促进教师队伍发展的手段,也是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途径。作为教研组长,应该把教师的发展作为校本教研的重心,要充分利用校本教研的活动锻炼和提升本组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如校本教研时要求青年教师先发言,开展组内青年教师说课、上课比赛,等等。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都得到提升。

3.5“四定”的学生辅导模式:教师辅导学生时,各教研组或备课组应该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的四定辅导工作。每学期开始,教研组长都应该根据学校和年级的要求,确定和辅导对象、安排好辅导人员和地点,明确辅导的内容,同时对教师的辅导工作进行相关的检查和督促。这样才能提升辅导的实际 效果。

4.系统管理,注重帮扶

校本教研的管理涉及到三个方面――学校、年级和教研组长,在这三者中,教研组长最为关键。根据校本教研的特点,教研组长应该实行“菜单式”管理模式。

科研课题研究措施篇(1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区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精神,增强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努力探索出一条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将教育科研寓各项活动之中、各项工作之中,切实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促进广大教师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和成长的职业生活方式。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工作目标

1、做好“十一五”课题实施及课阶段性总结工作;

2、进一步深化校本研究工作;

3、培养科研骨干市级1名、区级4名、校级5名;

4、实验教师能独立撰写实验计划、实验报告和教学案例;

5、出一本科研成果集。

(二)工作措施:

1、完善《公滨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定期组织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奖励科研成果。将教师承担科研课题以及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作为教师个人评优、晋级的必备条件。

2、搞好课题管理和科研档案管理,注重对研究过程的管理,科

研小组经常监督检查、指导服务,明确分工,指派专人负责课题管理和科研档案管理。

3、组建科研团队引领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微观研究。

4、启动实施课题研究责任制、课题研究活动制度,增强领导及实验教师的责任感,形成研究习惯。

5、依据“专家引路、骨干带头、全员参加”的培训模式,大力

普及推广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

6、继续实施校内科研骨干认定制度,实行校、区、市逐级推荐政策。

7、加大我校教育科研宣传力度。及时与上下级传递最新信息。

三、具体安排:

三月:召开教育科研工作会议 宣读修改后的科研奖励办法

实验教师确定本年度的研究主题,开学初交研究计划,学期末交研究总结 每学期上交两份课题研究方面的教育案例和六篇教学反思 组建科研团队 对教师进行科普知识的培训

四月:实验教师隔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

五月:聘请专家指导讲座

六月:科研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 各级论文的评审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