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1 16:35:29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篇(1)

建筑业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建筑业中又可以分为建筑装饰业、土木建筑业和设备安装业等三大块。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装饰业愈加显示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如下:2006年14000亿元、2007年16500亿元、2008年17800亿元、2009年18500亿元、2010年21000亿元,保持持续增长。

一、中国建筑装饰业发展特点及现状分析

建筑装饰需求旺盛,市场广阔。我国房地产业、住宅建筑业和旅游商店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小康住宅试点的推动,促进了装饰业的兴旺发达,刺激了装饰市场需求的增长。

1、市场容量大、发展速度快。从建筑装饰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来看,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加,带动了消费结构逐步升级,这些都为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持续、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高。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建筑装饰行业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形成了建筑装饰行业“东强西弱”的发展格局——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等地的企业保持着市场领先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10年底公布的“2009年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中,广东省有40多家,江苏省和浙江省都有10几家企业上榜,区域落差十分突出。

3、以民营企业和内资为主。随着国有建筑企业的逐步改制和改造,建筑装饰行业中民营经济成份已占绝对比重,达到企业总数的95%以上。而且从市场份额来看,行业从外资主导已经转变为内资主导。当前我国95%以上的公共建筑物装饰市场、100%的住宅装饰市场和85%以上的公共建筑物设计市场已被中国企业占领。

4、行业内企业实力有极端化趋势。一百多家的百强企业总产值约占20万家建筑装饰企业总产值的5%,而且,金螳螂、亚厦、广田这样的龙头企业2010年装饰收入便达160亿元,这恰好接近百强企业的总产值的35%,这些数据都显示行业内的企业出现极度不均衡现象。

5、缺乏统一规范。据统计在我国30多万家装饰企业中,具有装饰资质的企业才2万多家,仅占总数的6%,导致建筑装饰行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装修质量难以保障、装修材料以次充好、设计乱收费等行业乱象。规范建筑装饰企业的经营行为,使消费者能够放心明白地消费,正确地选择家装企业,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我国建筑装饰业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装饰虽然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装饰市场总体上兴旺发达,但市场变幻是复杂的,把握好发展态势和基本趋势,对供求双方和市场主客体乃至决策管理部门都是至关重要的。今后我国建筑装饰业的发展趋势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势头仍会迅猛

从建筑装饰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来看,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带来的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以及由于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私人拥有住宅的比例提高等因素构筑了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持续、高速增长的坚实基础。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47%。依然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从个人住宅装饰来看, 我国居民住房需求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 根据我国住宅发展规划,在今后10 年内,我国每年至少要竣工住宅建筑面积2 亿平方米。从公共建筑装饰市场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我国居民的消费在升级,同时随着国际业务的发展,到访中国的外国人日益增加,这将拉动我国旅游业、餐饮业以及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而涉外酒店、会展中心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拉动公共建筑装饰市场的需求。

因此,虽然过去十多年中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保持了20% 的复合增长率,但上述因素的存在将促使建筑装饰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行业结构趋于合理

根据国际同业发展途径来看,建筑装饰行业的设计专业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不可避免,在这一产业升级过程中,无疑要淘汰一批落后企业,同时也出现一批竞争力强、优势明显的优质企业。

虽然我国建筑装饰市场容量很大,并且每年保持高速增长,但由于从业者较多,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经过20 多年的发展,行业市场已经趋向成熟,市场结构也日趋完整。据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评价办公室统计,2011年上半年全国共有装饰装修企业约17万家,下降幅度约为3%,其中有资质的企业约为4.5万家,比2006年增加了3000家,增幅约为7.3%。这表明长期制约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散乱差的状况正在得到逐步的改善,产业集中度正在快速提高,龙头企业群渐次形成,大者恒大、强者愈强已形成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3.建筑装饰将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一同发展

建筑装饰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它的经济、社会效益已显示出来。它涉及建材、轻工、机械、纺织、化工等。建筑装饰的发展能够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首先建筑装饰配套用品绝大多数是轻工产品,发展建筑装饰能够促进轻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其次,建筑装饰需要大量建筑装饰材料,地面与墙面、门窗与家具、卫生间和厨房用品等系列产品已成为新的市场热点。建筑装饰业在促进建筑、化工等行业的发展方面也意义重大。

随着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与住宅商品化步伐的加快,在新世纪,房地产业将继续快速发展。据专家分析,由此将带来装饰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篇(2)

传统的银行结算方式包括现金和“三票一卡”,即汇票、本票、支票和银行卡。后期,又出现了电子汇兑、网上支付等结算方式。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在传统的结算模式基础上,大力进行产品整合和业务创新,有效拓展结算业务内容和结算服务范围。

(一)支付结算网络渠道多样化

随着技术进步及客户对结算业务效率要求的提高,企业网上银行、银企互联、在线ERP等支付结算渠道发展迅速,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网点柜台结算,对营业网点的结算量分流比例逐年增加。另外,企业自助服务进程加快,很多银行都推出对公自助设备,满足企业账户信息查询、转账等结算需求。

(二)现金管理服务逐渐普及

现金管理是银行帮助客户更高效地使用和管理银行账户资金的一项综合金融服务,银行将收付款管理、账户管理、信息和咨询服务、投融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按客户需求打包,从而使客户的资金流动更合理、财务监控更易实现,提高资金的流动率和使用效率。现金管理业务顺应了对公客户加强财务集约化管理的要求,成为银行稳定和争取优质企业客户的战略产品。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随着外资跨国公司不断在我国落户、“走出去”的中资企业逐渐增多以及国内大型企业对现金管理理念的接受和认同,都使得现金管理业务越来越受到重视,被视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三)第三方支付机构参与竞争

随着电子商务和行业网络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类新型支付服务产品和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催生了第三方支付行业。快捷便利的支付工具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帮助行业客户构建全面的线上、线下电子支付渠道和完善的资金清算平台,提高整个行业的资金流转效率。越来越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已进入非现金支付清算服务领域,促进和深化了支付结算市场的快速发展。

(四)基础金融资产服务起步

企业的发展壮大伴随着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及对银行服务的精细化要求:一方面,银行服务需要渗透到企业资金预算、配置和使用环节,实现银行服务与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投资管理、风险控制、机制建设以及资源整合相融合,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对于涉及控制资金成本、提高闲置资金收益率、降低资金风险性等财务管理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有流动性和安全性较好的投资渠道,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银行的结算业务逐步向高效率、个性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商业银行需以结算业务为基础,整合银行内部及外部的相关服务与产品,为企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组合服务,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金融需求。

(五)全球结算服务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国内企业集团公司数量激增,规模不断扩大,跨国业务比重大幅提高,企业集团集约化的资产服务诉求日益显现。与此同时,“走出去”企业境内外运营与金融服务的相互融合日益紧密,对资金结算的要求不断提高,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的特点。我国商业银行正为此积极发展境外业务能力,紧跟企业国际化步伐,丰富全球化金融服务。

二、商业银行结算业务发展状况分析

(一)以活期存款看结算业务的市场格局

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经过多年建设基本完善,客户资金在银行间转账十分便捷。在投资理财手段日益丰富的当下,活期存款余额是反映银行结算服务能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对公开数据的分析展示,我国主要商业银行近年结算服务吸收的公司活期存款市场份额格局比较稳定,四大行占据主导地位,增幅逐年下降,股份制银行波动较大。

(二)银行结算业务的客户规模稳定增长

客户规模包括了结算账户数、客户数、现金管理客户数。银行结算账户是客户除现金外开展货币收支业务的唯一载体,结算账户的数量是反映银行结算服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客户数既反映了银行各类业务的发展水平、潜力,也是银行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现金管理是商业银行稳定和争取大客户的有效手段,现金管理客户是高价值客户中与银行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的部分,其规模是结算服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公开数量比较显示,单位客户的结算服务主要由大型商业银行提供,大银行是保障经济稳定、支持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各家银行都非常重视客户发展,客户规模均保持稳定增长,紧密型高价值的现金管理客户规模的增长率更为显著。

(三)银行国内、国际结算业务均衡发展

客户在银行办理结算业务的比重,反映出客户对银行包括结算服务水平、能力和价格等质量指标的认可程度。由于各家银行人民币结算业务量统计口径存在差异,本文采用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业务量进行比较。

公开数据显示,工行、中行依然分别在境内、跨境结算业务领域保持优势,但这些优势都在相对缩小,各银行都采取了境内外结算业务发展并重的方针,跨境人民币业务增长迅速,商业银行的境内及跨境结算服务能力正趋于平衡。

(四)电子化、自助化是银行结算渠道建设重点

渠道是结算业务发展的载体。公开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的网点渠道数量相对稳定,银行自助机具、网上银行渠道的迅猛发展,电子和自助服务是各银行当前乃至未来拓展的主要方向。

三、商业银行结算业务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

当今中国,政策开放、鼓励创新、信息化发达、全球化程度高、客户资产管理能力与意识不断提升,不论是市场化改革政策,还是互联网结算的发展都为商业银行的结算业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一)挑战

1. 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随着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客户对银行的结算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电子化、综合化等特点,资金归集、跨行收付、跨境结算、优惠套餐、通存通兑、自助服务、账户管理、投资理财、风险控制等需求层出不穷,企业的需求更多的是全方位的金融资产管控需求。银行同企业之间从简单交易对手向长期合作伙伴转变,单纯的贷款、结算等服务满足不了客户的综合性需求,标准化的产品、简单的产品组合不能契合客户的商务模式,银行结算服务面临个性化、专业化、灵活性的更高要求和挑战。

2.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冲击。经过短短十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无论在业务运营模式、业务整体规模,还是业务发展范围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三方支付平台借助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广泛地参与各类支付服务,以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满足了银行现有资源难以覆盖的客户群体的支付需求,并且成为现代支付体系中活跃的、颇具发展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银行的基础支付功能、传统中间业务领域、潜在客户和存贷款、系统安全运行和未来创新发展构成威胁和挑战。

(二)机遇

1. “大数据”为银行带来的机遇。首先,“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了解相比过去有本质不同。“大数据”不但让我们能把握客户现在的状况,也可以完整地了解其过去,并与同行业中的企业比较,得出准确结果。其次,可多渠道与客户开展互动,全面评估客户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为改进服务提供了最大便利。第三,“大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竞争结果。

2. 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一是拓展了银行业务范围。2009年开始,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实现直接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结算业务品种,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及新服务种类和新项目研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二是促进国际结算量增长。人民币的国际化方便了国内企业在境外的经营,方便了境内外客户的交易结算,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境内外分支机构开展人民币跨境联动业务和大幅增加国际结算量,为其生存和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3. 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短期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导致利差收窄,使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水平遭受冲击,但长期来看,通过市场化的利率配置资金,能够突破金融抑制,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改善投资质量。利率市场化加速银行业竞争程度,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与收入结构得以改变,进而盈利能力也将得以完善。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将促进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从高度依赖存贷款利差的盈利模式向低经济资本占用的中间业务转型,这无疑会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尤其是结算业务带来难得的机遇。

四、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一)信息化银行时代长尾理论的实践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的网银用户急剧增加,网银交易量井喷式增长,网上银行以及新兴起的手机银行业务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随着上网变得越来越廉价和普及,中小客户的比重在快速提高。银行能够以更低廉成本向潜在客户推广产品或者向现有客户进行交叉销售,便捷地实现中小客户的规模效应。

新的环境下,银行可以按网络客户的结算交易特点进行细分,根据同类客户的行为特征打造最适合的金融产品,使客户的消费者剩余和银行收益都达到最大化。在长尾理论越来越流行的网络时代,网上银行业务领域可以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种类别的客户,及时、动态地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

(二)大数据将引领新的营销模式

大数据正催生新的营销手段。随着客户需求的差异性逐渐增加,如何在以规模取胜的传统营销理念基础上,精准定位不同客户的消费行为,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商业银行营销活动的重心。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据挖掘技术进一步成熟,定量管理成为提高营销水平的必要手段。数据挖掘在精准营销的应用主要涉及客户行为细分、交叉销售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构建精准营销体系。

大数据还可以支持更有效的客户流失预警及挽留。据有关数据分析,企业争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大约是保留一个老客户的7倍。商业银行如何保有自己的客户,如何展开客户挽留行动问题至关重要。通过对结算数据的挖掘分析,建立客户流失预测模型,分析客户流失倾向,以便于在客户流失之前进行预警,并给出量化指标以衡量该客户流失的可能性。通过模型,银行业务人员可根据每个客户流失可能性大小进行客户排序,找出流失倾向较高的客户群体,结合这些客户对应的分群特征,采取相应的客户挽留策略,以进行更加精细的客户保有措施,提高客户挽留的成功率。

(三)打造银行互联网金融结算业务核心竞争力

面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冲击,商业银行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是结合市场需求,进一步丰富电子支付产品,加快手机支付、电话支付、在线分期付款等产品的创新实践,提升客户体验。二是将现有标准化的支付产品向两端进行功能延伸,为垂直行业提供个性化的电子支付解决方案。三是拓展与电子商务市场的合作,直接介入电子交易支付链,为其提供账户管理、支付、资金结算、资金监管、信用担保等服务,实现客户资源共享和业务优势互补,提高电子商务服务水平。四是发挥好商业银行融资业务的传统优势,创新 “结算+融资”新产品,为资质良好的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应链金融服务。五是可以充分利用央行最新推出的“第二代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俗称“超级网银”),通过“一点接入、多点对接”的系统架构,为客户提供具有统一身份验证、跨行账户管理、跨行资金归集的一站式网上支付管理新平台。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篇(3)

关键词:

中西方 传媒行业 多元化 对比性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科技深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信息技术带动了很多行业的发展,传媒行业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报纸、杂志、电视都是较为传统的媒介,信息时代的到来引入了新的传媒力量,如互联网、手机等。事实证明,这些新的传媒方式让人们身边的信息传播的速度变快、传播范围变广。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传媒行业的这种多元化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我国传媒行业的多元化发展现状

相较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处于摸索阶段,存在较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传媒产业结构、人才机制和信息技术上。

1. 传媒产业结构混乱。2011年1月,阳光中国・2011传媒发展年会在北京召开,在年会上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宋建武先生代表大会的组委会了《2010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报告结果显示相较于前一年,我国报纸种类下降了0.31%,平均期印数下降了1.5%,而总印数下降了0.86%,报业发展有待提高;[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广播电台的广告收入在全国广告收入中占比由3.6%下降至3.52%;而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初步统计,2010年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被传媒业所看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扩展到4.2亿,互联网普及率升至31.8%。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传统传媒和新兴传媒行业的分配十分不均,各种传媒方式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是我国传媒产业结构比较混乱的表现。[2]

2. 传媒产业人才稀缺。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校在培养人才时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被忽视。这种情况导致我国媒体产业缺乏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较强的综合性人才。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较晚,因此我国产业的管理能力整体较弱,传媒行业也不例外。目前,我国较多传媒从业者都缺乏专业的职业培训,对于传媒产业的经营和管理的规律缺乏一定的认识、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较弱。由此可见,我国的传媒领域在人才的选用、培训等方面的管理有待加强。

3. 传媒业产品竞争力较低。现阶段,我国共有3000余家电视台,这个数量比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电视台总数还要多。由此可见,我国算得上是传统媒体中的领先者。但是数量并不能代表传媒产业的发展水平。我国虽有很多电视台,但是电视台却存在很多问题,如规模小、竞争力较弱等。这种混乱的传媒产业结构导致我国很多电视台的节目质量较低,从而使得传媒业的产品竞争力较低,阻碍了传媒产业的发展。[3]

二、中西方传媒行业多元化发展状况对比

1. 行业结构上的对比。作为一个传播信息和服务大众的行业,传媒行业的产业必须能够加强和其他领域之间的合作。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传统传媒方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媒方式在传媒行业的地位逐渐稳定。在传媒行业的这种发展趋势下,西方很多国家都逐渐实现传媒领域的产业融合,将全球的传媒行业并购。西方国家传媒业中的这种并购行为在20世纪90年代便开始流行起来,这种并购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传媒行业的多元化、全球化发展,让世界各国的信息最迅速、真实且完整地展现给观众,这种并购行为推动了西方国家传媒业的发展。我国传媒行业的产业并购行为较晚,导致传媒行业的多元化发展缓慢,是我国传媒行业所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

面对传统媒体的竞争力逐渐下降的情况,我国传媒行业并没有作出相应的改变,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媒体行业的发展观念。这种传统的观念阻碍了新兴媒体方式在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导致我国的传媒行业依旧以传统的传媒行业为重心,严重阻滞了我国传媒行业迈向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步伐。

2. 行业产出上的对比。公开数据显示, 2010年美国报刊的广告收入为275.6亿美元,同比幅度下降了27个百分点,这种幅度是美国报业的第9次下滑,这说明了西方传统媒体的衰落,但是在报纸广告下降的同时,网络广告收入却快速上升。2009年,美国的四大网络公司(谷歌、雅虎、微软和美国在线)的网络广告收入总额为326.42亿美元,比2008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左右,其远远超过报纸的广告收入。除了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都出现这样的状况,这些状况都证明了传统媒体的衰退和新兴媒体的兴起,这是一种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很多西方国家都将传媒投入着重放在新媒体发展方式上。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广告市场规模虽然从1981年的1.1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899.56亿元,但是仍然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其中,广告收入所占GDP的比率为0.63%,远远低于美国的水平;广告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率为1.75%,和国外某些发达国家的比例也相差悬殊;2008年人均广告收入为143.04元人民币,而美国在1989年就达到了人均499美元。从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传媒行业的产出存在一定的差距。

3. 行业技术上的对比。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逐渐离不开信息技术,传媒行业亦是如此。以电影传媒为例,西方很多国家的电影逐渐占领我国电影市场,而他们成功的原因在于电影给了观众很独特的视觉享受,如美国《变形金刚》《钢铁侠》等这类能够让观众叹为观止的电影。这些电影中的特效大多都是用技术制作而成的,能够让人感受到激情,这种激情正是我国电影缺少的。这种来自于媒体技术上的差异使得我国的媒体行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严重阻碍了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另外,据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的统计,1998年中国国内生产了499部电视剧。虽然电视剧数量较多,但是从电视剧质量上看,很多电视剧粗制滥造,题材雷同,大约只有1/4在电视媒体播放,资金的浪费严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我国传媒业技术上的不足。

三、促进我国传媒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对策

1. 完善传媒单位体制的改革。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提高传媒行业的生产力,有必要将经营性质的传媒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发展形式。《中国文化报》是我国第一家部委主管整体转制的报纸,其建立了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主要包括董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等。在2010年10月,辽宁日报集团成为全国都市报作为非时政类的媒体转制的试点单位。

据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底,我国国内的A股市场中共有45家左右传媒类的上市公司。这样的现状说明传媒单位体制的转制是我国传媒产业的必然趋势。针对这一现状,传媒行业都应该不断完善体制的改革。通过完善传媒行业的改革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传媒行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2. 优化传媒行业的产业结构。作为十分有潜力的行业,传媒产业必须摆脱过去留下的传统思想,应该认清当前的传媒发展形势,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增强企业实力,提高竞争能力上。当面对全球各国传媒产业的挑战时,我国传媒企业应该理性地反思,找到自身的不足,并依照自身状况和需要准确地制订发展计划,通过与西方国家的合作和交流,来扬长避短。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我国传媒行业应该在传统产业的发展基础上,努力增强新兴传媒行业的竞争力。就传统的传媒行业而言,其在我国传媒行业中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传媒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更好地规范传统传媒行业的发展,应该健全和完善对传统传媒行业的管理机制。就新兴传媒行业而言,要不断地汲取西方国家的管理经验,将其摆在传媒行业发展的重心地位,让我国的传媒行业能够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另外,我国传媒行业还需要加强与国际传媒行业的并购,实现传媒行业的全球化发展。[4]

3. 实现传媒行业的转型。我国传媒行业当前的发展还有待提高,而这种提高必须结合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等因素。所谓传媒行业的转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型。当前我国很多传统媒体还没有意识到新信息技术带给传媒行业的变化。这里所提到的观念又包括人才管理观念和信息技术观念,人才管理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尊重员工的想法和个性,让他们能够不断地给传媒行业带来惊喜。而信息技术观念是指要学会接受和适应信息时代下的技术水平和发展前景。其次,结合我国传媒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要想挽救传统传媒业的发展,必须实现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利用网络和数字技术来更新传统媒体,使我国传统的传媒业能够快速地适应数字时代的需要。最后,传媒行业的转型还需要以技术为驱动。百度、网易、腾讯、新浪、微软等传媒都是技术企业,这说明新的媒体形式都是以新技术为前提的。因此,要想成功地实现传媒行业的转型,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提高传媒技术一方面能够激发用户的潜在需求,如苹果公司通过实现产品和技术的融合打造了iphone、ipad等产品, 有效地激活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用户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技术激发了用户的需求,用户的需求也促进了技术的提高。[5]

综上所述,我国和西方国家的传媒行业发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结构、投入和技术上。随着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和新传媒技术的出现,传媒行业和信息行业之间的联系也会日益紧密,这也是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所在。这一点恰好是我国传媒行业中的最大缺点,国家应该注重开发和运用信息技术来推动传媒业的发展。另外,还需要加强与国际传媒业的交流,汲取更多宝贵的经验,将传媒和技术有效地结合,共同促进,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传媒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3] 黄蓉.中国报纸产业化进程中的制度选择[D].华中科技大学,2007.

[2] 刘蓄瑞.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电视生存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篇(4)

一、引言

P2P网络借贷行业在国外诞生以来发展形势大好,而国内在经过2007年至2010年的缓慢发展阶段进入了行业整合期,2013年和2014年,互联网金融的火热,促进了P2P的快速发展,国资背景与银行背景的平台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增长了借贷双方的信心,2015年对于P2P行业是一个新的起点,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的落地为P2P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2016年是互联网金融纳入“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监管细则的出台迫使不合条件的平台被清洗出行业,使得该行业的发展环境更加合法合规,行业将会有一个良性发展。

二、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

我国的P2P网贷行业几乎是与国外同时期出现的,成立于2006年的宜信公司就带有P2P借贷的色彩,然而由于它还从事其它业务,并不是一家专门的P2P平台。2007年成立的拍拍贷,是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P2P网贷公司,2007年到2010年之间,P2P网贷行业都处于缓慢发展阶段。直到2011年以后,各类平台纷纷建立,比较有名的有红岭创投、人人贷、陆金所、E速贷、温州贷等。2015年底全国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达到一个高峰,有2595家,伴随监管细则的出台,截至2016年8月底,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已经下降至2235家。

在2015年之前,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行业无监管使得P2P平台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10年网贷平台仅有10家,2013年就达到了800家,翻了几十番,2015年相比较2013年,平台数量增加2倍多,达到了2595家;在2015年12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出台以后,不少问题平台被迫关闭,平台数量有所下降,《暂行办法》正式颁布以后,在明确的监管制度之下,P2P平台在数量上的减少会变成平台质量的上升。

截止到2016年6月,P2P网贷平台覆盖范围已包括28个省级行政区(除港澳台),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广东、北京、浙江、山东、上海、江苏、湖北、四川、安徽以及福建,分别有417家、299家、287家、256家、216家、115家、82家、69家、63家和52家,其他省市的平台共有490家,经济发达地区的网贷行业发展快,平台数量较多。

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监管不严等原因导致平台质量良莠不齐,平台数量增加的同时也有部分平台因为经营不善、互相挤兑等原因倒闭或是跑路,甚至有的平台成立之初就已酝酿庞氏骗局,从上线到跑路不到一天。2011年到2015年,问题平台数每年都在递增,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问题平台数为515家,这意味着在监管细则颁布之后,网贷平台将会面临优胜劣汰的情况。

在网贷成交量方面,从2011年至2015年每年以成倍的增幅增长,2011年的网贷成交量仅为31亿元,2012年成交量为212亿元,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成交量相比较2012年,翻了几番,达到了1058亿元,2014年相比2013年,成交量增长了约2.5倍,2015年的成交量将近万亿,达到了9823亿元,截至2016年8月底,P2P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达到了25815.09亿元,尽管《暂行办法》的颁布使得网贷行业面临转型,问题平台被淘汰,平台数量减少,但是2016年1~8月份的成交量大体是在上升的,1月份的网贷成交量为1303亿元,8月份就达到了1910.3亿元,增幅达到了46.61%。

网贷行业的高收益率,是吸引投资者的一个原因,在2015年之前,由于互联网金融的火热,以及股市的复苏,网贷行业的综合收益率比较高,在网贷行业成长初期,2012年综合收益率为19.13%,在2013年综合收益率达到了惊人的21.25%,相比传统金融收益率高了数倍,在2014年和2015年,受到股市的影响,以及供求失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网贷收益率下跌,降到了13.29%,在2016年1月份网贷综合收益率为12.18%,相比2015年的收益率下降了1.11%,受《暂行办法》以及互联网监管细则的颁布影响,网贷平台的综合收益率持续下跌,在7月份的网贷综合收益率为10.25%。

三、P2P网贷行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基于内外部环境对研究对象的态势分析,研究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将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一)优势

1.交易成本少、效率高。P2P网贷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网贷平台而不需要门店交易;另外,在互联网普及的环境下,P2P网贷使每个经济参与者都可以使用和传播信用,使得信用交易的进行非常便捷,从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而且在P2P网贷平台上一般不需要提供额外的抵押担保,且手续简单,审批时间短。

2.收益率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年利率一般在3%左右,而P2P网贷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10%~22%之间,远远高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年利率。高收益吸引了众多投资人参与到P2P网贷交易中,这也使得该行业的贷款金额连年上升。据网贷之家统计,全国P2P网贷的贷款余额累计6212.61亿元,比2015年年末网贷的贷款余额增加了将近2000亿。

(二)劣势

1.信贷审核机制不健全。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整个P2P网贷行业还没有形成一套良好的信贷审核机制。尽管多数网贷平台都声称自己的在信贷审核方面做得很好,实质上只有几家大型成熟的平台拥有比较规范的信贷审核机制,以保证信贷审核工作顺利进行。

2.技术风险大。P2P网贷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发的,因此网络信息技术风险对它的影响比对传统借贷模式的影响要大得多,一旦发生信息技术问题就会出现业务中断、数据安全、网络支付和应用系统等方面的风险。

(三)机遇

1.市场需求大。我国存在主流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巨大空白市场,有大量普通消费者、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的借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如果P2P网贷平台可以为这类群体提供一定的资金供给,又可通过合适的方法控制风险,使其总体信用环境有所改善,就能实现帕累托改进,发挥对主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补充作用,促进整个市场的优化。

2.政策支持。2016年8月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暂行办法》的颁布,为行业的规范、长期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为平台从业者树立了一个行业标准,使得P2P告别了“无监管,无门槛,无规则”的时代。

(四)威胁

1.市场有限理性。P2P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借贷模式,对于投资者的专业性没有要求,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虽然P2P发展迅速,但是借款人和投资人之间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投资者会做出有限理性甚至是盲目的投资行为,很容易会出现羊群效应。

2.行业风险。P2P网贷行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尽管地方政策鼓励P2P行业的发展,但相关监管细则的出台则会造成不符合条件的平台被清退从而致使这些平台的投资人情绪恐慌,最后造成平台被挤兑,出现大面积倒闭现象。第二,行业发展的时间较短,缺乏市场周期的考验。目前国内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如果这个趋势对平台中的借款人产生严重的影响,存量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将承受巨大压力,从而引发大面积违约。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随着网络搜索、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的发展,信贷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会得到缓解,信贷渠道得以疏通,为借贷双方创造方便交流的平台,降低信贷交易成本;其次,P2P网贷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普通消费者、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融资之间的投融资需求,而其衍生模式P2B则更加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

目前国内P2P网贷行业拥有很多优势,在其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征技术风险较大、信系统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是相当不利的,同时《暂行办法》的颁布,使得P2P行业的发展进入了平稳期,无法取得合法经营通行证的平台势必会淘汰。

(二)建议

第一,强化风险内控机制。平台的内部控制机制主要是在风控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一方面建立起完备的风控部门并制定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制度,另一方面则加强技术研发,保护客户信息安全、避免交易出现漏洞,保障平台持续运营。而行业风险方面,经济环境是不可控因素,信用风险要引起重视。

第二,公开披露信息、加强行业自律。国内很多平台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大如陆金所这样的平台信息披露都不够透明,尽管不能要求P2P公司像上市公司一般公开公司的信息,但是大致的财务数据还是有公开的必要的。《暂行办法》的出台在这一方面做了要求,对于平台的信息披露应当实时监督。

第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当前国内的征信系统并不完善,只有商业银行可以对接央行征信系统,对于新型金融而言,只能依靠后期发展慢慢积累客户的信用信息,而平台之间信息隔离,则会造成对客户信息了解不全面,从而引发违约风险。央行的征信系统可以部分开放,对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大型平台可以对其开放,哪些平台能够获得对接征信系统的资格,这就涉及到平台监管与评级的问题。同时,可以要求平台将各自借款人的数据报送征信系统,从而使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国文.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防范与监管[J].武汉金融,2014:9-11.

[2]葛庆稳.对当前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4年第2期中旬刊:48-50.

[3]高勇.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中的中美比较分析及启示[J].改革探索,2015:37-40,45.

[4]王曙光,孔新雅,徐余江.互联两金融的两络信任:形成机制、评估与改进――以P2P网络借贷为例[J].金融监管研究,2014年第5期:67-76.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篇(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及消费水平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的需求差异日渐明显,大众化超市竞争日益激烈并趋于饱和,而高端超市仍然存在一定的空缺,因此高端超市应势而生,这是市场进一步细分的结果。高端超市在我国属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而深圳作为我国发达地区的代表,城内的高端超市现状如何?生存的环境又如何?这值得我们去探究。如果能给出一些建议为深圳市高端超市的发展给予一定程度的借鉴,又何乐而不为呢?

一、高端超市

高端超市是一种目标群体为高端消费者、高收入阶层的超市,其商品为高端日用消费品,其中包括高档的包装食品、生鲜食品、护肤化妆品及进口产品等。

二、深圳市高端超市行业状况

1.数量、规模及商品品类

目前,深圳市高端超市数量一共是9家, 面积一般在2500至5000平方米之间,经营的商品主要以进口商品为主,剥离了百货的服装和家电品类(如表所示)。

2.选址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深圳市的高端超市一般选择在人气旺盛的大型高端购物中心,在高端的商圈当中。

3.店面情况

高端超市在装修装潢上下足了功夫,档次明显高于一般的卖场。装修现代、时尚,装修装潢材料尽选高档,布局的设计采用现代化的创意元素,比如华润的ole’。

4.服务状况分析

从设施和人员上,都强调优质的服务水平。设施上,配套足够的停车场,凭小票免费停车,足够的休息座位,储物柜,洗手间等,甚至有的超市引入了自助结账终端机,让顾客自行刷卡结账。在人员上,服务员不会打扰顾客,在有需要是耐心专业地服务顾客,有的店面的店员要求全是本科毕业生以上,英语达到四级以上水平,特别强调口头表达能力。

5.价格定位

高端超市是价格的高地体现了它的“高”,10元一颗的草莓,几十元一个面包,30元一个日本苹果,500元一斤的牛排;也不会有天天特价之类的促销手段。

6.消费规模

高端超市的目标群体是金字塔的顶层群体,属于窄目标群体,规模较小,不以数量取胜。不管是从作者亲眼看到或者是从报道上看到的,目前深圳市高端超市的消费者规模均比较小,店面比较冷清,出现“曲高和寡“的状况。

7.盈利状况分析

高端超市的收入就是商品销售收入,没有大卖场的“进场费”、“上架费”、“节庆费”;地处豪华商圈,租金高昂;店员素质高,人力成本较高;装饰装潢的成本也高。所以,高端超市是属于高成本高投入。一般在培育初期,高端超市几乎不可能盈利。应该说,深圳高端超市的发展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消费规模小,因此目前的盈利状况不乐观。

三、深圳市高端超市生存环境分析

1.宏观经济发展分析

2.消费者状况分析

(1)深圳市消费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

深圳市2013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53元,排名全国前列。

(2)深圳市人口构成

深圳市是我国第一批开放城市,毗邻粤港澳地区,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均较多,有着很多的港澳商人和外国人口。深圳市一个年轻的城市,人口年龄也比较年轻,从深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深圳市15-64岁人口为9156398人,占88.40%。

(3)深圳市消费者行为分析

3.竞争状况分析

(1)高端超市之间的竞争

目前,深圳市共有9家高端超市,它们的商品品类大同小异,大多数均为进口商品,即使像ole’的产品更加侧重于欧美,而BLT的商品更加侧重于东南亚,但它们之间存在替代性,它们之间的竞争依然比较激烈。

(2)平价超市对高端超市的威胁

平价超市商品品类更多,同样具有进口商品专柜,价格更加实惠,购物氛围更加浓厚,对高端超市产生了竞争。

(3)其他商业业态对高端超市的威胁

社区超市、连锁店、便利店、百货店等业态对高端超市同样存在威胁。

(4)其它地区商业对深圳高端超市的威胁

深圳周边地区尤其是香港商业对深圳高端超市形成强有力的竞争。

4.深圳市本土文化分析

通过对深圳市高端超市现状的探究以及对其生存环境的分析,可知深圳市高端超市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较多的优势和机会,同时也存在劣势和威胁。

1.S(优势)

(1)商品品质好。

(2)超市装饰时尚高档并有特色,给消费者以购物享受的氛围。

(3)店员的素质较高,提供的服务比较优质。

(4)选址在人流较多的大型商务区。

(5)有较强的购物体验。

2.W(劣势)

(1)商品价格很高。

(2)盈利模式单一。

(3)目标群体较窄。

(4)促销手段比较单一。

(5)客户管理不够精细化。

3.O(机会)

(1)深圳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者人均可支配收入高。

(2)深圳城市发展已经到了商业主导的阶段。

(3)深圳市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较快。

(4)深圳市旅游资源丰富。

4.T(威胁)

(1)面临着相邻地区尤其是香港商业的威胁。

(2)面临着其他商业业态的竞争。

五、关于深圳市高端超市发展的建议

深圳市高端超市的发展以及盈利过程,就是一个发挥优势、抓住机会及转变劣势、减少威胁的过程。因此,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勿盲目开店和扩张

深圳市共有6个市辖行政区,但却已经拥有9家高端超市,分布在5个行政区里,几乎每个行政区有两个,这对于窄目标群体的高端超市来说,会带来激烈的竞争,不利于深圳市高端超市全局的发展。况且,高端超市在我国都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一个很成熟的经营和盈利模式,许多门店因为扛不住发展初期的高昂成本的压力而关门闭业。因此,不能盲目开店和扩张。

2.留住本地消费者,结合地缘优势及旅游资源吸引外地消费者

深圳市消费者消费水平高,高端消费者群体相对较多,有了这个基础,深圳市高端超市可以打本土牌、亲情牌,留住深圳本土消费者;同时,深圳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因此结合深圳的旅游资源,吸引外地的高端游客,以及过境香港的游客以及港商。

3.保证高端商品品质和服务水平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篇(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及消费水平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的需求差异日渐明显,大众化超市竞争日益激烈并趋于饱和,而高端超市仍然存在一定的空缺,因此高端超市应势而生,这是市场进一步细分的结果。高端超市在我国属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而深圳作为我国发达地区的代表,城内的高端超市现状如何?生存的环境又如何?这值得我们去探究。如果能给出一些建议为深圳市高端超市的发展给予一定程度的借鉴,又何乐而不为呢?

一、高端超市

高端超市是一种目标群体为高端消费者、高收入阶层的超市,其商品为高端日用消费品,其中包括高档的包装食品、生鲜食品、护肤化妆品及进口产品等。

二、深圳市高端超市行业状况

1.数量、规模及商品品类

目前,深圳市高端超市数量一共是9家, 面积一般在2500至5000平方米之间,经营的商品主要以进口商品为主,剥离了百货的服装和家电品类(如表所示)。

2.选址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深圳市的高端超市一般选择在人气旺盛的大型高端购物中心,在高端的商圈当中。

3.店面情况

高端超市在装修装潢上下足了功夫,档次明显高于一般的卖场。装修现代、时尚,装修装潢材料尽选高档,布局的设计采用现代化的创意元素,比如华润的ole’。

4.服务状况分析

从设施和人员上,都强调优质的服务水平。设施上,配套足够的停车场,凭小票免费停车,足够的休息座位,储物柜,洗手间等,甚至有的超市引入了自助结账终端机,让顾客自行刷卡结账。在人员上,服务员不会打扰顾客,在有需要是耐心专业地服务顾客,有的店面的店员要求全是本科毕业生以上,英语达到四级以上水平,特别强调口头表达能力。

5.价格定位

高端超市是价格的高地体现了它的“高”,10元一颗的草莓,几十元一个面包,30元一个日本苹果,500元一斤的牛排;也不会有天天特价之类的促销手段。

6.消费规模

高端超市的目标群体是金字塔的顶层群体,属于窄目标群体,规模较小,不以数量取胜。不管是从作者亲眼看到或者是从报道上看到的,目前深圳市高端超市的消费者规模均比较小,店面比较冷清,出现“曲高和寡“的状况。

7.盈利状况分析

高端超市的收入就是商品销售收入,没有大卖场的“进场费”、“上架费”、“节庆费”;地处豪华商圈,租金高昂;店员素质高,人力成本较高;装饰装潢的成本也高。所以,高端超市是属于高成本高投入。一般在培育初期,高端超市几乎不可能盈利。应该说,深圳高端超市的发展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消费规模小,因此目前的盈利状况不乐观。

三、深圳市高端超市生存环境分析

1.宏观经济发展分析

深圳市2013年全年本地生产总值14500.23亿元,比2012增长10.5%。人均生产总值136947元/人,增长9.6%,按2013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2112美元,接近韩国的人均生产总值2.6万美元。应该说,从生产总值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来看,深圳处于经济的发达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城市非常注重商业服务业的发展。

2.消费者状况分析

(1)深圳市消费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

深圳市2013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53元,排名全国前列。

(2)深圳市人口构成

深圳市是我国第一批开放城市,毗邻粤港澳地区,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均较多,有着很多的港澳商人和外国人口。深圳市一个年轻的城市,人口年龄也比较年轻,从深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深圳市15-64岁人口为9156398人,占88.40%。

(3)深圳市消费者行为分析

在高端消费者当中,存在几种情况:一是高端消费者的家庭日常采购均由家长或者保姆代为采购,代购者比较讲究平价和实惠,不到高端超市消费;二是高端消费者到香港进行消费,“2011年深圳市民专门赴港购物的年消费总额超200亿元,加上赴港商旅的购物消费,达400亿元,在香港逾4000亿港币的年零售总额中占一成。”;三是到高端超市消费的消费者所占的比例较少。

3.竞争状况分析

(1)高端超市之间的竞争

目前,深圳市共有9家高端超市,它们的商品品类大同小异,大多数均为进口商品,即使像ole’的产品更加侧重于欧美,而BLT的商品更加侧重于东南亚,但它们之间存在替代性,它们之间的竞争依然比较激烈。

(2)平价超市对高端超市的威胁

平价超市商品品类更多,同样具有进口商品专柜,价格更加实惠,购物氛围更加浓厚,对高端超市产生了竞争。

(3)其他商业业态对高端超市的威胁

社区超市、连锁店、便利店、百货店等业态对高端超市同样存在威胁。

(4)其它地区商业对深圳高端超市的威胁

深圳周边地区尤其是香港商业对深圳高端超市形成强有力的竞争。

4.深圳市本土文化分析

2013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1062.8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10.4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29.2%;非户籍人口752.42万人,占比重70.8%。可以看出,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多。另外,深圳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洗礼,深圳人民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的情怀,对新生事物以及外来事物的认知和接受速度较快。

四、深圳市高端超市SWOT分析

通过对深圳市高端超市现状的探究以及对其生存环境的分析,可知深圳市高端超市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较多的优势和机会,同时也存在劣势和威胁。

1.S(优势)

(1)商品品质好。

(2)超市装饰时尚高档并有特色,给消费者以购物享受的氛围。

(3)店员的素质较高,提供的服务比较优质。

(4)选址在人流较多的大型商务区。

(5)有较强的购物体验。

2.W(劣势)

(1)商品价格很高。

(2)盈利模式单一。

(3)目标群体较窄。

(4)促销手段比较单一。

(5)客户管理不够精细化。

3.O(机会)

(1)深圳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者人均可支配收入高。

(2)深圳城市发展已经到了商业主导的阶段。

(3)深圳市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较快。

(4)深圳市旅游资源丰富。

4.T(威胁)

(1)面临着相邻地区尤其是香港商业的威胁。

(2)面临着其他商业业态的竞争。

五、关于深圳市高端超市发展的建议

深圳市高端超市的发展以及盈利过程,就是一个发挥优势、抓住机会及转变劣势、减少威胁的过程。因此,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勿盲目开店和扩张

深圳市共有6个市辖行政区,但却已经拥有9家高端超市,分布在5个行政区里,几乎每个行政区有两个,这对于窄目标群体的高端超市来说,会带来激烈的竞争,不利于深圳市高端超市全局的发展。况且,高端超市在我国都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一个很成熟的经营和盈利模式,许多门店因为扛不住发展初期的高昂成本的压力而关门闭业。因此,不能盲目开店和扩张。

2.留住本地消费者,结合地缘优势及旅游资源吸引外地消费者

深圳市消费者消费水平高,高端消费者群体相对较多,有了这个基础,深圳市高端超市可以打本土牌、亲情牌,留住深圳本土消费者;同时,深圳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因此结合深圳的旅游资源,吸引外地的高端游客,以及过境香港的游客以及港商。

3.保证高端商品品质和服务水平

高端超市之所以“高”,除了体现在价格高以外,更应该体现在商品品质和服务水平的“高大上”。因为,高端的消费群体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他们需要的是商品品质以及良好的服务。保证商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不仅仅是深圳市高端超市要做的,也是全国高端超市要做的。

4.高端超市之间差异化营销,采用高端的促销方式

深圳市高端超市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端超市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为了避免重蹈大众化超市同质化竞争的覆辙,高端超市在门店规划时就应该采取差异化的经营方式,在店面装饰、商品品类、服务方式、客户管理等方面进行差异营销。在促销方式上,尽量避免大众化超市降价等方式的促销,而是采取“文化节”、“食品节”、“推介会”等高端的促销方式。

参考文献:

[1]赵子暮.高端超市“高”在哪[J].中国商贸, 2011(22)

[2]张磊.高端超市的经营定位与挑战[J].商业经济,2010(12)

[3]范小青.消费升级催生高端超市[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0(11)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篇(7)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叉车年产量也由2.2万多台增长到了最高峰的31万多台,增长了10多倍。但是从2011年之后,中国叉车年产量开始了高位震荡,连续三年(包括2013年),叉车销量始终徘徊在30万台这个量级上,并且具有持续徘徊的趋势。

叉车行业如何定位、如何发展?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叉车行业产生哪些影响?就以上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供业内人士参考。

一、世界叉车行业现状

目前,叉车在技术上分为欧系和日系。欧系叉车以林德叉车为代表,特点是行走系统采用静压传动,车体采用上下车架组合式,中间有硅阻尼减震器减震,整车具有微动性能好、噪声低、传动精度高的特点。日系叉车一般以丰田叉车为代表,特点是行走系统采用液力传动,车体为整体式车架,具有传动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上世纪80年代后至2000年前,世界叉车年销量在40万~70万辆左右。2000年后,中国叉车行业崛起,使世界叉车的销量迅速达到了90万台以上,如图1所示。从2009年以来中国叉车销售量始终占世界总销量的近30%,如图2所示,并在2011年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31万台。因此,中国叉车市场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

按照销售额排序,目前世界上著名的叉车公司为:林德、丰田、海斯特、荣格莱西、美国克隆装备、三菱、PARTEK、曼尼通、克拉克等,这些叉车企业占据了全球大约50%以上的市场。

我国著名的叉车企业是合力、杭叉等等,若按照销售数量排名可以进入世界前列;按照销售额排名,估计可以进人前十。这两家中国企业占据了世界大约15%的叉车市场份额。

二、中国叉车行业现状

我国叉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开始到1978年,是中国叉车业的起源阶段。

其标志性事件有:1953年上海生产了首台非机动搬运车;在1958年的中,沈阳电工机器厂研制了仿苏的1.5吨电动平衡重式叉车;大连叉车总厂(原大连锻造厂)研制了首台5吨的由解放汽车改装的内燃平衡重式叉车;上世纪60年代后,上海交通装卸机器厂研制了首台3吨内燃平衡重式叉车;山西机器厂研制出了首台1吨平衡重式汽油叉车。这些成果,点燃了中国叉车行业的星星之火。

第二阶段,1978-2000年,是中国叉车行业规范和发展的阶段。

这一阶段全国的叉车产量在1万-3万台之间,也有少量的出口。2000年,出口0.48亿美元。进口10.92亿美元,逆差大约0.44亿美元。这是我国叉车行业向国外同行学习和叉车制造技术飞跃发展的时期。也是大量人才成长的时期,为今后叉车行业厚积薄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性事件有;

一是,原机械部工程农机司在国家层面上实施了行业归口管理;在技术管理方面,由原机械部起重所内部成立叉车设计研究室,作为全国叉车技术开发归口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成立了原机械部工程机械军用改装车试验场,并在试验场内成立了叉车检测研究室,作为叉车产品质量和试验检测的归口部门;在学术研究方面,由原机械部直属的宝鸡叉车厂设立的《叉车技术》杂志编辑部,成为叉车行业唯一的内部学术刊物≥在标准制定方面,由原机械部统一领导,叉车行业由起重所牵头,参考原苏联和国内汽车行业的标准,凝聚行业集体智慧。首次编制了三个标准:JB2390-1978《0.5-10吨平衡重式叉车基本参数》、JB2391-1978《0.5-10吨平衡重式叉车技术条件》、JB3300-1983《0.5-10吨平衡重式叉车试验方法》(目前这三个标准已进行了三次修订,但仍在使用)。

二是,根据以上三个标准,在原机械部的领导下,由起重所叉车设计室牵头,组织行业进行了第一次叉车统型设计,绘制了1吨、2吨、3吨、5吨四个吨位级的平衡重式叉车的统图并推广,为在全国实现规范化配套奠定了技术基础。

三是,2000年叉车列入了国家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

四是,在原机械部的领导下,由试验场牵头,在1983年和i989年进行了两次全国内燃叉车行业的集中考核,评出了杭叉CPC30(3吨)和原北京叉车总厂的CPCD10(1吨)型叉车为国家优质产品,另有5个企业的相关产品获得了部优产品。通过行评,查找问题并不断改进,整个叉车行业的产品质量有了大幅提高。

五是,在原机械部的领导下,开始技术引进,1981年北京叉车总厂、大连叉车总厂引进了三菱技术;1085年安徽合力、宝鸡叉车引进了TCM技术。

六是,主要零部件配套,1987年上钢三厂专门为叉车行业开模并轧制了14号、16号门架C形异型钢。根据日本技术,叉车行业的门架型钢由CC型改为焊接的CJ型;为了提高3吨叉车的动力性,应杭叉的要求,新昌发动机总厂首先将485扩缸为490发动机,此款发动机现在已成为国内3吨叉车主要的配套机型;按照日本TCM技术,由中南传动厂开发了传动系统刚性连接的结构;同时,浮动蹄式制动器、悬挂式V法铸造的配重在行业上逐渐推广使用。

此外,在这一时期,16家叉车企业在镇江成立了中联叉车公司,后来成员发展到17家,中联叉车公司的生产量约占全国叉车年产量的80%左右。

第三阶段,2001年到现在,是中国叉车高速发展的阶段。

主要代表性事件有:

一是,2000年后,受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影响,国内出现了国企改制浪潮,其中改制最成功的是浙江杭叉股份公司,其产量由改制前的0.24万台左右,增长到了现在的近7万台。这一时期,大量的民营企业进入到了叉车行业,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叉车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是,2002年10月,由试验场牵头,成立了机械产品国际采购协作委员会,通过在国际上采购叉车关键零部件,跨越式地提升国产叉车的产品质量,推动了产品出口量。2006年,按照“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策略,组织行业在辽宁宏昌轧钢厂采用OEM的形式,开发出了叉车C、J形门架异型钢,结束了中国没有J型钢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10个型号的叉车门架异型钢,有力地促进了叉车行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也促进了叉车的出口。

三是,2001年中国加人了WIO,同年中国工业车辆协会加入了世界工业车辆统计协会(WITS);2003年叉车调入国家特种设备管理目录,实行特种设备许可证管理。境内企业实行制造许可制;境外进口产品实行型式试验许可制。

四是,中国叉车的销售量由2000年的22348台发展到2012年的288666台,2011年销售量达到313847台,创造了历史最高点,如图3所示,占到世界叉车总量95万台的近三分之一。2005年,出口2.96亿美元,由逆差开始变顺差,2012年出口达到了15.69亿美元,同2000年相比增长了32倍多,如图4所示。

五是,在产品规格型号上,已经基本与国际接轨,原来只有大连叉车厂才能生产的25吨以上的叉车,现在合力、杭叉、美科斯、三一重工等都具有了同等的技术力量;叉车起重量的范围达到了0.5~46吨,高度14米,基本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叉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1 国内外叉车市场形势分析

从国际上看,金融危机后,虽然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由于欧美市场复苏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低端产品的出口具有受制于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趋势。目前实施的“噪声指令”、“振动指令”等法规,显然是充分利用了WTO规则,针对欧盟以外国家的低端产品而制定的技术贸易壁垒。这些为叉车出口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倒逼我们的叉车品质向中高端发展。由于2013年下半年后,新兴国家的经济由放缓开始回暖,为中国叉车行业扩大出口增量提供了方向。

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经过两年多的增速下滑后,2013年下半年也出现了企稳回暖的趋势。今后我国由于兼顾就业和通胀的双重压力,GDP总体会长期保持在6%-8%的增长区间。过去那种GDP在两位数字的增长将会变为历史。中国即将进入中后期的工业化时代。而叉车行业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使国内聚集了大量生产“同质化”叉车产品的产能,出现的问题是:高端产品缺失、低端产品过剩。国内中、低端叉车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价格持续走低。以销量最广、自重为4.5吨的3吨内燃叉车为例,每台售价跌到5.6万元以下,售价与自重比低于1.4,几乎零利润。

2 园内叉车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发展趋势

①叉车出口在稳定欧美市场的同时,逐步转向新兴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

②行业调整已经开始。随着一些叉车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其中部分企业将会被有实力的公司兼并重组,实现产品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如安徽合力兼并江苏力达。另一部分企业只能自生自灭。同时,不排除看好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在国内收购、重组混合型的叉车企业。

③高速发展必然引发重复建设,最终导致产能过剩。如果我同的经济增速今后进人平稳增长时期,那么叉车行业的现有产能无法在短期内完全释放,竞争将愈发激烈。因此,如果没有独特的技术,新进入的叉车企业会面临生存问题。

④竞争必然加快技术创新,以叉车专利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将会引领叉车行业的发展,例如浙江佳力科技的防爆叉车,由于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单台利润率行业最高。

(2)技术发展趋势

①清洁排放是叉车技术发展的首要方向。“十”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欧盟、美国、日本均制定了非道路车辆的分阶段排放法规,我国也制定了非道路车辆的强制性标准,许多省市都在近期要推行“国三”排放标准。目前,我国在清洁排放上遇到的问题有;发动机的共轨喷射技术,三元催化后处理技术等减排方面的专利技术均南国外持有。随着清洁排放已经成为叉车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叉车企业一定要加紧自有技术的研发。

②轻量化设计将是叉车设计的重要准则之一。由于能源的不可冉生性,石油价格持续上涨。节能降耗已成为叉车技术发展趋势。节能就必须降低自重,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叉车由于是一个成熟的产品,轻量化设计的余量很少。但对我国叉车企业而言,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例如宁波如意叉车公司,门架采用高强钢来设计,在确保外形尺寸等技术参数不变的前提下,2吨电动叉车的自重仅为3428吨,其重量降低了20%以上。这说明即使成熟的产品,同样可以实施减重设计。

(3)不同品种叉车的发展趋势

①相对于内燃叉车而言,电动叉车市场需求的比例将会持续、快速提高。

②电动叉车的励磁方式,将会按照串励、他励、交流、永磁等的顺序换展。

③内燃叉车中,由于天然气叉车在清洁排放上可以达到“国四”的排放要求;在经济性上,可以节省大约40%的费用,在动力性、蓄能方式、持续工作时间上都优于电动叉车。因此,天然气叉车将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例如安徽合力已经开发成功CPTD35型天然气叉车。④生产汽油和柴油叉车的企业,应当关注国家的排放政策和发动机的技术进步,以及石油价格的走势,整体上增速会放缓。

(4)叉车产品差异化竞争的发展趋势

①具有特殊用途的专用叉车,将会。被不断开发,例如称重叉车、专用的冷链叉车等。

②随着地价上涨,适用于立体仓库的10米以上的高起升叉车市场将会扩大。

③为了避免门架对驾驶员的遮挡,通过驾驶室旋转或其他方式实现司机正向行驶的特殊叉车,有可能被开发出来。

④适用于更加严格爆炸环境的C级防爆叉车应当予以开发。

⑤随着劳动力短缺,自动导向叉车(由电缆或红外线控制)也将快速发展。

⑥为适应工作对象而配套的属具类叉车将会发展更快。

⑦由于新增市场销量的放缓,叉车产品由向销售数量要利润,逐步转向追求单台销售利润率,迫使企业的产品定位向中、高端发展。

(5)产品营销模式的发展和变化

①叉车的营销模式也将会发生多元变化,除了传统直销、代销外,以租代销、先租后销等销售模式也将快速发展。

②二手叉车市场将会随着租赁市场和循环经济的发展,逐渐规范并发展起来。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篇(8)

[中图分类号]F276.3;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158-02

一、信用评价

信用评价是以一套相关指标体系为考量基础,标示出个人或企业偿付其债务能力和意愿的过程。

二、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的难点

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的难点在于,无法对中小企业行业发展潜力、经营发展和偿债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能力产生怀疑,造成中小企业信用度缺失,进而出现融资难的现象,导致企业发展与企业信用逆反现象,使得企业信用降低。

三、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能有效处理那种难以完全由定量方法处理的复杂问题的方法。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若干层次的系统,在每一层次按照一定准则对该层元素进行逐对比较,并按标度定量化,形成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以及相对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得出该元素对该准则的权重。

(一)运用层次分析法的优势

层次分析法是从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外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将行业状况、经营状况、管理状况、财务状况等作为层次影响因素,对各层次因素进行细分,进一步对成本结构、盈利能力、负债能力等二级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得出各二级细分因素在企业信用评级中的权重比例以及评分结果,银行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等依据最终指标评分结果对中小企业所处行业状况、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风险性和收益评价,确定是否给中小企业实施贷款业务。

(二)层次分析法步骤

4.最终得出信用评价得分=100*权重。

四、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选择

(一)行业状况

掌握行业的特征和风险程度,就能掌握被评价者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从行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来判断被评价者的基本风险。考察的因素有:成本结构、行业周期性、行业盈利性、产品替代性。

(二)经营状况分析

要全面地评价企业信用,还需要分析企业身的经营管理风险。包括:经营策略分析、管理控制分析、管理层素质经验、组织结构分析。

(三)管理状况分析

企业的管理状况、领导层的素质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是对企业信用程度分析的必要环节。

(四)财务状况分析

企业的财务状况决定了企业的信用基础,任何企业的信用都要以财务基础为保障,企业财务与企业信用互相制约。因此,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是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的关键。

五、层次分析法评价应用

(一)对某小企业基本信息状况进行层次分析法处理

以下是对某一小型太阳能企业基本信息的考察,搜集资料数据,掌握本企业所在行业基本情况。

成本结构:固定成本相对其他企业较大,流动成本适中,盈利能力一般;太阳能产业作为新型能源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行业盈利能力强,太阳能资源作为新型能源,绿色环保,加上技术先进化,企业利润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逐渐增加;行业依赖性大,同行业替代品较少,初步预测未来五年无新型产业能替代太阳能产业。通过专家学者对太阳能企业的行业分析,依据数据统计建立中小企业的初始矩阵图(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管理状况),初步确立各指标的相对权重。

在此我们建立信用评价结果集。这里以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标准来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度,即评价集为V=(优、良、合格、不合格)。参数指标如下:40~50为优,30~40为良,20~30为合格,20以下为不合格。

(二)小太阳能制造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分析

从上表统计本小太阳能制造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得分来看:

1.出于行业发展分析:太阳能产业正处在新能源开创初期,作为新能源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总体经营状况发展可观,本小企业能够正确的进行产品分析和市场评价,运用正确的经营策略,能保证企业在以后发展中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良好的企业经营状况能够给企业带来良好的信用评价。

3.企业内部管理较为科学,组织结构适中,管理者知识技能和管理素质给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软条件。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

4.企业财务是公司一切事务发展的基础,良好的财务状况决定了企业具备较强的发展能力。企业总体处于一个好的发展状态,盈利能力较强,负债比率较低,说明企业值得信任,正常条件下不会出现资金信用缺失问题。

综述,企业总体信用度处在高分位置,表明企业信用度比较高,除企业自身存在小部分问题之外,总体信用能给银行评价机构一个可信赖答复。从企业信贷风险和银行收益角度考虑,银行可以给予本小企业一定金额的融资贷款业务,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制度、产品创新。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篇(9)

一、引言

财务经营状况评价是对企业过去某段时期染营运转情况的直接反映,也是企业调整经营管理决策,制定战略发展规划的主要依据,对于企业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多变,更要求企业应该注重加强对财务经营状况的评价分析,通过构建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准确掌握企业经营运转实际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监管预警和分析防范能力,指导企业作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

二、企业财务经营状况评价及评价体系概念

企业财务经营状况评价分析,主是对企业的财务评价,由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按照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核算资料以及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等相关的资料,对企业财务运行情况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所进行的分析。企业财务经营状况评价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同时为企业的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主体提供相应的财务会计信息。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则主要是开展财务评价工作的一系列相关工作体系,内容方面包括了财务评价的主体?财务评价的客体?财务评价选择指标以及财务评价的方法。

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一方面能够通过对相关财务管理数据的分析,对企业的实际财务运营状况等进行准确的掌握,对企业的管理决策以及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依据;另一方面,通过财务经营状况评价分析,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及时进行控制管理,以免出现较大的财务风险造成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损失。

三、企业财务经营状况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1.财务评价分析内容方面不够全面。当前,很多企业在财务评价分析管理方面,主要是进行趋势和比率分析,在财务分析的内容上,重点是对成本费用?净利润变化等方面的分析。在其他方面,比如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分析不够,更缺少对企业有关的发展潜力?竞争力以及企业产品质量的分析。

2.财务评价分析对企业的现金流量以及资金结构分析不到位。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评价分析往往是根据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等数据得出的,这也造成了企业的财务评价分析结果具有较大的滞后性,很难对企业的现金流?偿债结构?应收账款情况等进行及时的分析判断,不利于为企业的风险防范控制提供相应的指导。

3.财务评价分析的信息化水平不够。现阶段很多企业财务管理方面虽然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但是在财务评价分析方面,缺少相应的功能模块,财务评价分析主要依赖于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开展,财务评价分析的规范化和准确度较差,不利于得出精准的财务评价分析结构。

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评价分析体系构建研究

1.充分明确企业财务经营状况评价分析的主要目标及方法。开展企业财务经营状况评价分析,主要是为了全面准确的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以及经营现状,通过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进行评价,并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排查整改。财务经营状况评价分析方法,主要是确定企业财务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对象以及评价指标,并根据评价指标对照评价标准,得出财务评价分析结论,进而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相应建议。

2.全面准确的设置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评价指标体系。财务经营状况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企业财务经营状况评价最关键的要素。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评价指标方面,重点是选择企业的盈利能力,包括企业的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报酬率等指标;偿债能力,主要是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营运能力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近期支付能力系数等指标。在企业的现金流量评价指标方面,主要选择现金收益率、现金流量比率、现金到期债务比率?现金周转率等指标。在企业的发展能力评价分析方面,主要应该选择资产增长率?销售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指标。此外,准确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还应该综合选取一些非财务指标,主要包括产品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员工工作积极性?企业创新能力等指标,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分析。

3.改进财务评价分析方法。在企业的财务评价分析方面,应该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开展财务评价分析。在方法的选择方面,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等采用比较、比率分析、因素分析、趋势分析等分析方法。重点是应该充分利用好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积极采用智能化的财务评价分析系统,重点对企业的现金流量等关键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准确的对企业经营运转实际进行把握。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做好财务评价分析结果的有效运用。如果财务评价分析中存在着现金流指标差异较大?发展能力指标问题突出等,应该及时查找问题根源,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五、结语

促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经营状况评价分析,作为内部经营?财务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在财务经营状况评价方面,应该明确企业财务经营状况评价的基本目标和原则要求,完善指标体系,强化评价结果运用,以更好地指导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业务管理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篇(10)

关键词:

经济管理;财务分析;应用

财务分析需要财务人员具有专业的技术方法,以评价企业的运营能力以及各项经营和分配活动。企业的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财务分析结果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随着企业经济管理范围的扩展,管理内容也有所增加。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言,采用财务分析的方法非常重要。

一、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内容

中国的企业进行财务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分析企业的内部环境;其二为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对于企业内部环境进行财务分析,就是对企业在某一个发展阶段的经营情况指标化,之后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决策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财务分析,就是将企业所具备的资产利用率以及经济偿还能力进行指标化,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以分析结果作为投资理财参考项,确保企业投资的正确性。

二、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方法

中国企业进行财务分析中可以采用四种方法,其一为比较分析法;其二为趋势分析法;其三为因素分析法;其四为比率分析法。

(一)比较分析法

企业的财务分析中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将企业在某一段时期的发展情况量化为数据指标,根据指标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差异性比较。

(二)趋势分析法

企业的财务分析中采用趋势分析法,就是将企业的百分比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对企业的某一段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获得企业的宏观发展方向,基于而对企业的战略发展做出决策。

(三)因素分析法

企业的财务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时候,主要分析财务报告中与企业经营状况相关的有关因素,通过分析结果审视企业经营发展中出现某些问题的原因。

(四)比率分析法

企业的财务分析中采用比率分析法,就是分析企业财务的比率值。与其他的财务分析方法相比较,在企业财务分析中采用比率分析法,所获得的分析结果更为直观。比率分析法也是目前企业中所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

三、企业经济管理中财务分析所发挥的作用

(一)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对企业经济管理状况充分了解

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的经营者提供可参考性数据,使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资金运行状况有所了解。特别是资金周转中是否存在问题,都可以直观性地判断,并及时地采取解决措施,确保决策正确,确保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获得顺利展开。

(二)根据财务分析结果作出企业决策

采取财务分析的所获得结果可以将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揭示出来,同时也会以数据的形式明确地反映出资金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关于企业的资金运行状况以及企业的盈利情况,都可以从财务分析数据中反映出来。通过财务分析数据,企业管理人员能够预测企业未来发展情况,以具有针对性地制定投资计划。

四、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应用财务分析的有效措施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分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在财务分析中存在着局限性,就会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受到影响。这就需要针对财务分析工作进行改革创新,以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

(一)对财务分析的作用以正确认识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一些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超过60%的企业并不进行财务分析,40%的企业虽然进行财务分析,也是进行形式化的财务分析,而且平均每年只做一次。存在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在医院,企业对财务分析的作用并没有予以正确认识。企业要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就要对财务分析产生认知,这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分析的认识度。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将财务分析落实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以此为主要的放大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内容进行分析,并基于此而制定企业战略发展方案。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都要与财务部门配合参与到财务分析工作中,以使得财务分析的作用发挥出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

(二)将企业财务分析管理制度构建起来

1.财务分析部门要独立运行。企业要提高财务分析效率,不仅要将财务分析部门建立起来,而且还要确保财务分析部门独立运行,以使得财务分析工作有效展开。企业要支持财务分析部门引进高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有能力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展开。

2.财务部门要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将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起来。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所需要获取的财务信息也会有所不同。企业经济管理的用户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即企业的内部用户和企业的外部用户。在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所分析的内容包括三种,即内部财务信息、外部财务信息和专题信息。所有的财务信息都要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调整,构建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以满足企业经济管理的需求。首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即对财务人员要对企业的收入情况和之处的情况进行分析,作出比值,同时还要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和员工的资金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将所有的分析结果指标化,从中就可以对企业的经济运行能力、资金运行情况以及企业可能面临的债务危机有所掌握。特别有好详细分析企业的资金运作情况,以达到企业资金有效利用的目标。其次,分析企业的预算执行状况,以使预算结果对企业的指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为了确保企业的项目预算科学合理,就要分析企业执行预算所具备的能力,特别要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企业的项目运行情况和完成情况,使企业的领导人员通过财务分析结果就可以了解企业现行的运行状况,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再次,分析企业的资金筹措情况。企业资金的运行是否处理良性状态直接关乎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所以,对于企业的资金筹集情况进行分析,直接关乎到企业运行的资金保障问题。如果企业经营遇到了瓶颈,从资金的运作上就可以有所体现,财务分析则可以将资金的运作情况以数据化显示。为了确保资金运行顺畅,企业就要不断地扩展资金筹集的途径,企业的资金引进途径反映了企业的发展情况。对企业所引进的资金进行分析,并明确这部分资金在总资产额中所占有的比例,就可以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有所了解。

(三)根据经济管理需要对财务分析方法予以改善

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财务分析,需要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以确保财务分析方法有效。通常而言,财务分析中如果采用比较分析法,通常是对会计报表、定期动态的比率、会计报表中的各个项目以及环比动态的比率进行比较;财务分析中采用比率分析法,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效率比率、构成比率以及相关比率;财务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差额分析法和连环替代法.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工作需要以及分析的内容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6]。对于分析方法不合理的问题,要及时地完善,以确保财务分析科学有效。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财务分析所发挥的作用是需要高度重视的。企业在制定财务报表以及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财务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内容、方法以及在经济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基于此而提出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应用财务分析的有效措施,以明确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冷宜丰.简析财务分析对企业经济管理的意义及应用[J].工程管理,2014,4(36):117—117.

[2]李蛟.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J].商情.2011(29):157—158.

[3]孙灵娜.财务分析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新财经.2013(11):335—335.

[4]褚新绘.浅谈财务分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应用[J].中国经贸导刊,2014,16(20):45—46.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篇(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财务信息“产品”如不更新换代,就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本文以上市公司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来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以期对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和体系有所完善,并透过报表的数字,看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些许参考。

一、财务报表的概念

所谓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指上市公司将各自的相关会计资料转化成公司管理的一个方式。一般说来,财务报表涉及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上市公司报表对各方使用者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公司而言,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是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判断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渠道,为企业项目投资、全面发展具有极大的价值意义。对社会公众而言,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是了解这家企业的参考依据,财务报表是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的综合表现,是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展现,也通过财务报表了解公司财务状况的主要途径。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涵及目的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是公司的综合信息的集成,是公司对外展现自我竞争力,吸引投资者,重要的融资方式;对内规划公司投资方向,库存及资金管控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上市公司的情况。对于公司高管层,作为公司的经营者,从财务报表中关注公司的经营业绩,销售规模;作为投资者,从财务报表中关注获取的投资收益状况,为自己规划理财制定策略,是持续持股还是及时处置;从银行角度,他们更关注资产负债率以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性,同时,财务报表可以反映该公司过去的经营状况,可以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考察上市企业的信用情况和偿债能力,根据分析结果,来确定是否对该企业进行借贷业务,尤其对各大银行来说,在向企业授信时,银行要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严格分析,这是银行进行借贷工作的必经程序。所以报表对不同的使用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有着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三、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

现在我国国内常用的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大概有十几种。现列举几种:

第一种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对比较对象有计划数、上一期数、历史最好水平、国内外先进行业水平、主要竞争对手情况等进行分析。如:某煤炭能源公司,既可以与本公司历史最高水平进行比较,也可以与行业龙头公司的报表数据进行对比,以查找差距,保持优势。

第二种为因素替代法,因素替代法是对构成企业的综合指标的各个因素以及会计报表的构成因素进行分析。该方法常用于成本分析,如公司考虑成本波动系由于人工、原料还是其他费用的因素导致成本波动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控制公司总成本。

第三种为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通过根据数据情况判辨项目的变动趋势,分析利益得失,达到了解企业的主要项目、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目的。

第四种比率分析法,比率反映的企业资金的流动状况,是判断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依据,通过比率可以了解到企业的资产管理情况,反映资产周转状况及企业的权益状况。

结合第三、四种方法,对某煤炭能源公司连续三年的毛利率作如下分析(见表1)。

该公司系大型煤炭能源公司,从分项毛利构成,可以分析其在煤炭黄金十年期间内,相关主业的毛利较高,但从趋势分析,有逐步降低的波动,故通过报表分析,可以从昨天预判未来。

除此之外,财务报表分析法还有比重法、项目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具体分析指标法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分析需要,结合使用。

四、完善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一)财务报表的完善

有效的财务报表分析,需要建立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才能更好地解读会计数据。因此,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是完善财务报表的重要手段,所谓分析体系就是科学的应用各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充分结合公司的行业背景信息、分析公司现行的竞争策略,在定量、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体系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

财务报表要想更精确、更能反映公司的财务现状,财务分析者可根据各自的要求,将财务报表的结果与客观因素结合考虑,进行综合判断,修正误差,这样的做法能使报表的结果更接近实际。财务分析的科学性体现在面对不同的资料不同情况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并将其有机的结合、灵活的运用,全面分析报表资料,综合后得出最有用财务信息。例如:比率分析与趋势分析可以结合使用。这两种方法是互相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

(二)财务分析方法的优化

优化财务分析方法为现代管理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需要更多更高的管理会计来提升公司的管控水平,在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为公司转型升级,创新盈利提供动力。优化财务分析方法首先是要收集和阅读相关数据信息和财会资料,初步了解待分析的上市公司的企业大致状况。由于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行业环境都是可变的因素,一切资料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局限在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资料上都存在片面性,也缺乏权威性,这样出来的报表分析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得不到大众的认可。

在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财务分析人员还应结合企业内部因素加以分析。总体说来,内部因素是指上市企业自身产生的一些会影响财务报表精确性的因素。这一方面因素既包括了积极方面影响情况,例如技术部门开发新产品、综合利用能源,引进先进技术或专利投入生产、更新或增加机器设备、增加长期资金等,也涉及负面情况对公司财务情况造成的不利影响。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是完成财务分析任务的手段,但其不仅仅是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理财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财务关系日趋纷繁复杂,财务分析的任务也日益多样化。财务分析既要为国家宏观管理和企业微观管理提供信息,也要为企业的其他外部利害关系人和投资者提供信息。因此,不仅仅依靠借助一两种分析方法,更需要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发挥财务分析的总体功能效应。

将涉及财务报表各种有机联系起来进行全面分析,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手段和统筹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抓住重点,避免多重线性相关,才能做好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工作。争取在进行财务比率分析之前就对被分析企业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以便减少和控制财务分析中的误判行为。具体来说,财务分析人员应先明确分析目标,评价企业经营者的诚信度及其综合素质,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及企业的文化理念,评估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资源状况,弄清企业的发展阶段,收集和阅读企业的发展战略,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和遵循情况等,为全面实施财务报表的分析做好充分准备。

(三)财务分析指标的改进

财务报表指标的改进不仅需要对纯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更需要通过对该上市企业的行业背景分析和对财务报表附注分析的来全面完善。

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其所在行业的背景和发展状况,加强对行业背景信息的了解,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及时分析出企业在当下在行业环境竞争中的优势以及了解本行业内的竞争企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与详细解释。完善财务报表附注分析,有时候可以避免对简单的财务指标片面解读可能造成误解,因此财务报表分析必须结合会计报表附注进行解释。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时,应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及报表附注的信息,联系其他相关信息,仔细深入地分析、研究,才能提高对企业整体情况的理解,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可以通过对重大事项、主要的收入、利润来源、关联方交易等事项的披露把握附注分析重点和要点。

在分析财务报表之前,必须了解企业的经营策略,这是指为了评估企业所拥有的获利潜力和经营绩效的持久性,财务报表中各项资产的收益情况是衡量企业未来绩效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评断企业债偿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财务分析要建立在企业运营的实际状况上和对企业的经营策略的分析上。同时,选择指标时还要考虑到企业所处的行业,因为不同的行业,它的行业背景和环境特征,对上市企业的资产结构和报表项目都有所影响。

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财务报表的分析过程中,结合非财务信息对指标的解读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不仅仅是数据的分析,仅仅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不能保证财务报表的分析质量,如果在市场环境普遍不理想的情况下,公司经营状况即使是零利润也不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差。尤其是对刚起步的企业而言,即使各项资产的增长率偏低也不能对其未来发展做出否定的判断。因此,财务报表的各项指标分析要将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结合在一起,才能精准分析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

五、结束语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概括地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公司要进行有效决策,还需在报表基础上进行有效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就是运用财务报表数据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为财务计划决策、预测提供广泛的帮助,也可以为投资和债权人以及潜在投资和债权人,确定投资政策和方针,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评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决策和管理能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为企业不断挖掘自身潜力,降低成本,合理运用资金,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由此可见,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使用者虽然关注的角度不同,但都要靠这些分析出来的数据来对企业的未来做合理的预测。

总之,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对经济活动与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它属于会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财务报表具体的分析比较,可以全面深刻地认识上市公司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正确评价经营成果,明确问题和原因存在,促使该公司制定出有效地改进措施,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生产经营正常发展。同时财务人员也应充分了解其含义,理解其表达的动态过程或趋势,并且注意其时效性。这既是提升财务人员自身业务能力的要求,也是发挥财务工作管理职能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广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2004(10).

[2]王金娟.浅谈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J].商,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