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银行从业前景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1 16:35:38

银行从业前景

银行从业前景篇(1)

在传统信贷增速放缓背景下,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电商等机构纷纷凭借各自的优势介入消费金融领域,消费的快速增长及需求升级与发展中的消费金融相互促进。但是相较后两者,银行距离市场远、重视晚、灵活度不足,如何披荆斩棘、破局成功,当下似乎仍没有特别完整可借鉴的模式。业务要做,但要怎么做?尤其是面对来自市场敢于刺刀见红的产业系、电商系和互金系的挑战,银行系消费金融该怎么破局?

好在日渐清晰的政策在释放积极的信号,从“校园贷”整顿、要求网贷公司银行存管到“现金贷”清理,银行的主动作为意识在被市场和监管放大。而经历三年多的野蛮生长,有观点认为,当下的消费金融正如前几年爆发的P2P迎来了发展窗口期,只是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如何在发展业务的同时权衡好内外部关系,成为银行系破局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银行业内的消费数据近两年也在发生剧烈变化。2016年末,我国银行业消费金融规模为5.92万亿元,同比增速23.8%,最近四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6.7%。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2016年末人均余额仅为美国的5%,不到日本的三分之一。

而不论是向内“活客”,还是向外“获客”,银行业已在纷纷“抢滩”消费金融。采访中,交通银行保守预计5年内,银行业消费金融余额将接近20万亿元。而杭州银行预计中国消费信贷规模2019年将达到41.1万亿,是2010年的5倍以上。尽管测算角度和结果不同,但多家受访银行均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随着消费金融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决策层信心坚定,消费杠杆处于相对低位,中国消费金融市场都将是一个增量市场,而目前市场远远没有饱和,仍存在大量的发展空间。

持牌多为银行系

但市场辨识度有限

根据2016年年底的“中国消费金融口碑指数”显示,银行系消费金融品牌普遍持牌,但消费者对银行系的认知度和服务满意度目前比较有限,南京银行参股但以产业资本主导的苏宁消费金融排名第二,而较纯正银行系中,兴业、中银和招联三家做得相对较好。但是由于整体数据不全,多数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成立时间并不长,发展不一,无法从财务或数据上进行全面纵向、横向的比较判断,仅能从股东结构、资源禀赋、产品特点来一探究竟。

从银监会官网看,截至2017年6月底,监管层共计发放消费金融牌照21块,其中18家为商业银行控股或参股,而除了苏宁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分别为本土的产业资本苏宁云商和重庆百货控股,南京银行和重庆银行仅以参股形式,其余均以银行控股为主。

与产业系寻求新业绩增长点,通过提供信贷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以降低本身及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并提升营业利润等意愿不同,业内认为,银行系涉足消费金融领域的目的主要是完善自身消费信贷层次建设,扩大市场份额。例如2016年小额信贷余额占全行贷款总额83%的哈尔滨银行也在消费金融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为什么单独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包银消费金融董事长刘鑫认为,虽然不同银行业务的侧重点不同,但估值差距不大,原因是不同特性的业务在一个大池子中没有体现出独立价值。而消费金融公司的成立有助于在银行把细分领域做细做优,并做大做强。

《投资者报》记者发现,已有持牌公司的控股银行里有着明显的分化:一类是全国性大银行,如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包括隐身在全资子公司永隆银行背后的招商银行;一类是地方性的中小银行,如张家口银行、长沙银行、中原银行、长安银行、晋商银行、包商银行、湖北银行、成都银行;还有一批先行上市的城商行,如北京银行、杭州银行、哈尔滨银行和盛京银行。

从开业速度来看,银行系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队伍增速近两年也在扩大,从2010年的3家,到2014年新增1家,2015年新增6家,2016年新增5家,再到今年上半年新增3家。据了解,一方面,江苏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上海银行、江苏吴江农商行等传统银行的消费金融公司仍在积极筹备中;另一方面,除了华夏银行未公布其他股东,海澜之家、携程旅游、海航旅游等紧贴消费场景的零售服务商也趁机参股进入消费金融行业。

“目前的情况是体量足够大的银行在积极尝试,急于占领市场,做市场的先行者,而互联网和电商企业拥有大量数据,也在往金融方向发展做渗透。此外,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全国性的金融牌照,可以突破旧有银行发展的诸多限制,对区域性的银行具有一定吸引力,但步子迈得太大也有风险,且股东合作、业务模式尚无成熟验证,多数银行还在观望,大家也是边走边看。”某位资深银行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做大消费金融业务

“获客”、“活客”两手抓

不过,不管是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目前的商业银行“@客”与“活客”两手抓,不论是向内巩固加强原有的业务实力,还是向外延展寻求合作共赢,皆为消费金融而来。

可以看到,随着房贷政策收紧、资金价格上涨,曾依赖房贷的银行开始转向消费信贷领域,抢占零售业务的新市场。而不论有无成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今年以来,不少银行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或对原有的消费贷款产品升级,无抵押、无担保、极速放款成为标配,并积极培育新兴的信贷增长点。

在银监会联合教育部、人社部全面叫停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机构的“校园贷”服务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相继推出“校园贷”产品,与此同时,兴业银行针对零售客户推出全流程线上自助信用消费贷“兴闪贷”;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也相继做好了“信用卡”重返校园的准备。

与现有互联网校园贷相比,建设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广东省分行“金蜜蜂校园快贷”主要根据贷款条件、费用透明程度、经营方式与其区别开,主打利率低、期限灵活、可全额提现、且随借随还按天计息,还将依托“金蜜蜂”校园金融服务平台打造校园e银行,充分发挥校园e银行行长团队作用,培养校内金融专家,带动年轻客户在金融安全、防诈骗、诚信意识、契约精神和征信风险方面提升财商。

而尽管没有成立专门的消费金融公司,采访中的多家银行都表达了对消费金融业务的重视和积极的准备。按照统一管理、各负其责的思路,工商银行向记者介绍,早在2015年6月,公司已在银行卡业务部挂牌成立行业内首家个人信用消费金融中心,而今年1月推出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品牌“工银融e借”不仅价格更低,期限更长,PC、手机端操作方便而且还款灵活。而交通银行答复本报称,在加快消费信贷产品的创新,目前主要有专项分期好享贷、无抵押无担保的天使贷和小额现金分期的产品。

“消费金融公司自设立之初就被定位为银行的补充,目的是为了促进银行尚没有动力发展,因此进程缓慢的C端消费金融业务。这种业务按定义来说,就是向借款人发放以消费为目的、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上限为20万元的贷款,同时,规定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发放消费贷款的余额不得超过借款人月收入的5倍。某种程度上,二者也有错位竞争。”上述银行人士表示。

从业务模式看,消费金融公司提品和服务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代付模式,即与商户开展合作,贷款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家,消费者获得商品或服务,并分期付款;二是现金借贷业务,即消费金融公司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现金借贷服务,资金直接发放到消费者账户。

采访中,除招联金融明确为纯线上模式,多数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表示,在重点打造线上渠道的同时,仍采取O2O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消费分期贷、综合消费贷以线下商业模式为主,线下引流、结合线上操作开展业务;数字微贷以线上商业模式为主,线上引流、结合系统自动化审批开展业务。”杭银消费金融方面表示。

摸索之路充满艰辛。2016年苏宁消费金融由于发展客户、提高品牌知名度阶段的加大促销推广投入支出而净亏损1.89亿元,亏损额同比增长207%。但付出总会有收获,据记者了解,随着用户黏性增加,使用场景丰富,大数据支撑营收有望在2017年形成初步反转。根据最新的半年报,今年上半年苏宁消费金融营业收入达1.02亿元,同比增长超136%;半年度利润总额4286.9万元,同比增长129.26%,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超过3198%。

开放、共享、合作

场景化、数字化、移动化

有人f:消费金融领域,场景为王。18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多数由占据明确场景的公司作为重要股东,如中银消费金融中的百联集团、马上消费金融中的重庆百货和物美控股,苏宁消费金融中的苏宁云商,招联消费金融中的中国联通、兴业消费金融中的福建泉州市商业总公司,湖北消费金融中的TCL集团、武汉商联和鄂武商等。

但也有无绑定场景的公司,如包银消费金融,股东仅“三人成行”,分别是包商银行、深圳萨摩耶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百中恒投资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却无线上线下场景供应商。

不过包银消费金融董事长刘鑫对此较为乐观,“天然没场景也是特点,适用各种场景也是需要核心构建的能力。”在刘鑫看来,近年来线上线下场景转换迅速,背靠巨型线上线下企业固然能够获得核心信贷资源,但也可能遭到其他同业企业的合作屏障,而金融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做好自己的事,不在场景里,也可能获得与更多场景的合作机会。“一个电商涉足金融业务,其他电商不会和你合作,因为是竞争关系;所以电商做消费金融可能被限于自己的客户。但我们是独立第三方,业务视角和输出能力,与合作方形成互补。”

银行从业前景篇(2)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其于银行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在全球范围内时有发生,学者们(Calomiris, 1990; Kaminsky & Rienhart, 1996; Demirgü-Kunt et al,2005; Dewatripont et al, 2010)以不同视角探索了金融危机及银行危机发生的机理,得出一致结论:商业银行的过度风险承担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决定性因素。以此次金融危机为例,2003年到2007年期间,银行机构通过高杠杆的使用,大量借入短期、低成本资金,投入到长期、流动性差的风险资产中,最终导致过度风险(excessive risk),因此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行为(risk-taking)是金融和经济脆弱性的根源。面对银行债务担保引发的巨大风险敞口,西方政府进退两难。

此次金融危机,我国银行业并没有受到较大冲击,这能否说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较小?事实和经验证据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业目前面临自身特殊的风险承担特征。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期间投放巨额信贷,违约风险进一步凸显,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不断上升。其次,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行为模式和风险暴露具有较高的同质性,进一步增加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李文泓,2009)。再次,我国仍然停留在隐性存款保险层面,即公众认为国家会对银行所有的经营失败买单,而实际中政府也几乎承担无限责任的隐性存款担保。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加大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动机,为整个社会金融、经济带来严重的后果。

关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问题,已日渐引起了我国学者们的重视,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外部环境(货币政策、资本监管政策)和内部治理结构(大股东控制能力、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高管特征等)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张雪兰和何德旭(2012)利用2000-2010年间我国金融经济数据,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证实货币政策立场显著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并且受银行异质性特征的影响。陈其安和黄悦悦(2011)以14家上市银行2007-2010年季度数据为样本,以超额资本充足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政府监管指标,实证检验了政府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发现超额资本充足率和银行规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孔德兰和董金(2008)选取2000-2007年5家上市银行数据,从公司治理角度,即大股东控制能力、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资本充足率等方面考察其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证实公司治理中各因素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影响,但是影响存在差异。吴成颂等(2014)以2002-2011年13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银行高管特征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结果表明银行高管特征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结果不一致。其中,银行高管学历与银行风险呈正相关,银行高管学历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现显著性倒U型关系,银行高管任期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存在不显著的U型关系。

与上述文献的研究视角不同,本文拟从银行收益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入手,以前景理论为基础,利用我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实证检验收益能不能成为抑制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工具,并最终给出政策建议。

二、理论及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收益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投资组合理论、资本市场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以及最新发展的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

(一)早期银行风险承担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早期的银行风险承担与收益之间的关系非常直观(Knight,1921)。投资者如果选择了风险承担相对高的投资,那么就必须存在一个相对较高的预期回报作为补偿。基于此,预期回报的上下限既不能为负,也不能是无限的。Bernoulli(1954)经过检验最终证实风险承担与收益的关系取决于损失的维度。也就是说,当投资的可能损失越大时,投资者就越不愿意继续进行投资,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逐渐增加。另外,每个投资者对于预期收益都有一个不可观测的最大效用值,而投资者风险厌恶取决于这些不可观测的个人效用水平。

此后,关于风险厌恶和效用方程的研究构成了微观金融理论的核心,并且逐渐扩展至投资者行为和债券市场。Markowitz(1952)的《证券组合选择》提供了一种根据各种证券风险程度提升总体收益的证券组合方法,标志着现代金融投资理论由此开端。该理论同样引入了方差和均值的思想,即利用均值衡量收益,用方差(标准差)度量风险。假设有N种资产可供投资,那么任意一组组合将对应相应的均值和方差,即收益和风险。利用图形表示,则图1中ABC区域内任意一点代表一种资产组合,投资者的目标是收益既定时风险最小,或者风险既定时收益最大。如图1所示,曲线AB满足上述要求,本文称之为效率边界。效率边界上不同点反映了投资者不同的投资偏好。如选择A点代表该投资者具有较强的风险承担动机,选择B点则表示该投资者具有明显的风险厌恶倾向。

继Markwitz后,Sharp(1964)提出若存在一种无风险资产①,则投资者的最佳选择不再是效率边界,而是资产市场线,即图2中相切于效率边界的直线。

基于资产组合理论,Fama & French(1992)假设风险与收益具有正向的线性关系,这一假设符合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偏好和愿意在既定收益下承担相应风险的理论,当前仍然适用。

(二)前景理论与银行风险承担

现代金融理论普遍接受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以及不断更新自己的决策知识等假设之上,然而实践中人们的投资决策并非如此。另外,现代金融理论和有效市场假说是建立在有效的市场竞争基础之上的,而大量研究证实非理性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往往能够取得比理性投资者更高的收益。为了解释现代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市场异象,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放松对理性经济人约束的条件下,以心理学为基础,通过刻画金融机构行为的特征来研究其决策过程。其中,通过修正最大主观期望效用重点研究投资者偏好和风险选择的理论是Kahneman与Tversky(1979,1992)提出的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最大的成功在于将来自于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经济学当中,利用实验对不确定情况下人为判断和决策进行研究和解释。

前景理论是一个描述性范式的决策模型,假设风险决策过程分为编辑和评级两个过程。在编辑过程阶段,个体凭借框架和参照点等采集和处理信息,在评价阶段依赖价值函数和主观概率的权重函数对信息予以判断。价值函数是经验型的,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好的;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收益更加敏感。前景理论也可以利用五大效应加以描述(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效应,前景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公司治理理论认为投资者的偏好是固定的,而前景理论中投资者的偏好会随着参照点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前景理论改变了风险分析模式,提出投资者实际厌恶的是损失而并非风险。

前景理论在解释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中提供了不同于现代金融理论②的思路。前景理论从人的主观判断特别是对风险的感知状况出发,可更有效地探索和了解风险决策过程。特别地,风险决策中的信贷审批和贷款期限决定因素中,信贷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前景理论“为了更好地探索和了解风险决策过程,所以参与到行为中”的研究方法类似于中国传统思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前景理论在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中的研究主要是风险态度与参照点在风险承担动机中的应用。Fishburn(1977)从理论上证实了在投资组合配置上应该采用一种替代风险中性的分析模型,将风险定义为低于特定目标的分布。根据前景理论,如果低于特定目标,决策制定者是风险偏好型的,如果高于特定目标,决策制定者变成了风险厌恶型的。与Fishburn(1977)不同,更多的学者从实证角度对前景理论进行验证。Fiegenbaum & Toman(1988)以美国85个不同行业的3 300家企业为样本,通过会计数据确定了基准回报值作为中位数,将公司分为两组,最终证实与前景理论预测完全吻合。Johnson(1994)对1970-1989年间美国商业银行进行测算,得出结论美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符合下述情况:如果其收益低于既定目标,则银行更加偏好风险。Godlewski(2006)选择了11个新兴市场国家的894家银行作为样本,通过不同变量对风险和收入进行测算,最终发现高于既定目标水平的银行表现出更高的风险厌恶,但低于既定目标水平的银行不一定是风险偏好型的。Nahila & Boujelbene(2012)通过对1999-2008年间10家突尼斯商业银行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论证了前景理论是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重要决定因素――低于目标水平的商业银行更加愿意从事追求风险的行为,而高于目标水平的商业银行表现得更加风险厌恶。Alam & Kin(2012)利用2000-2010年795家伊斯兰商业银行样本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支撑了前景理论在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方面中发挥的作用。

三、实证设计

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机构对于风险承担的态度取决于未来收益状况。如果未来收益是确定的,那么机构会更加厌恶风险;而如果未来损失是确定的,那么机构则会更加偏好风险。在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决策中,参照点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前景理论中的“参照点效应”。本节将采用前景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进行测算。

(一)模型设计

根据Fishburn(1977)对于样本银行的风险偏好测算,风险不完全是预期收益的分布,而是距离目标收入的方程,即:

R(t)=∫t-∞(t-x)αdF(x)

其中,R(t)是风险的测量;t是指目标水平;α是指目标偏离的敏感程度,α>0;F(x)是关于X的概率密度函数。

根据前景理论,R(t)是对低于目标结果的风险承担可能性的测算。α测算银行对于低于目标结果的态度,如果其处于(0,1)之间,低于目标结果的银行会做出更高风险承担的决策;而如果α大于1,则银行会更加风险厌恶。

根据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利用Fiegenbaum(1900)提出的实证模型,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进行实证检验。模型如下:

RISKb=αh+βhRETURNb+εb,如果b属于

高盈利组(h)

RISKb=αl+βlRETURNb+εb,如果b属于

低盈利组(l)

其中,b代表银行(b=1,2,…,97),h和l分别代表高盈利组和低盈利组,α是常数项,βh和βl是高盈利银行和低盈利银行有关风险与收益关系的系数。

(二)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本文采用97家商业银行2003-2013年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数据来源于Bankscope数据库和各银行年报。

在前景理论中,商业银行的收益和风险指标决定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其中,在收益变量的选择上,本文主要采用资产收益率(ROA)指标来衡量每单位资产创造多少利润,体现银行运用其全部资金获取利润的能力;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主要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力;股东权益比率(Equity To Asset,E/A)是股东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资产中有多少是所有者投入的。同时,本文采用净利息差和营业收入比来衡量商业银行收入和信贷行为。NIM和NIRAA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盈利能力的指标,其中NIM是利息净收入与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NIRAA是利息净收入与总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二者数值越高,反映银行获利能力越强。

风险指标变量中,本文选择了不良贷款率(Non Performing Loans/Gross Loans,NPL),这一指标主要反映商业银行低质量贷款的比重,通常用来测算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一旦银行发生不计后果的借贷以及借款者进行高风险的投资,不良贷款会迅速地上升。不良贷款上升代表银行贷款审查的无效、贷款评估的错误判断、贷款信息披露的缺乏。拨贷比(Loan Losses Reserves/ Gross Loans,LLRGL)是坏账准备金占总贷款的比重,可以反映管理层风险态度以及改变银行利润率的拨备情况。该比值越高,代表商业银行坏账准备金越高,因此商业银行拥有越高的风险承担状况。信贷资产比(Net Loan/Total Asset, NLTA,NLTA)比值越高,表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动机越大,相应盈利越高。

(三)实证检验过程及结果

首先,根据收益变量对样本进行分类。在划分标准上,本文采用了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方式,即利用中位数将样本划分为高收益类银行和低收益类银行。然后,分别对两组银行的风险和收益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前景理论中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βl系数应该为负,βh的符号应该与βl的符号相反,且|βl|>|βh|。也就是说,如果实证结果证实βh>βl>0,且|βl|>|βh|,即可证实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可以用前景理论解释,低收益商业银行比高收益商业银行拥有更加强烈的风险承担动机。

表3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低收益组的βl符号基本与预期符合,且全部在1%水平上显著,证明我国低收益商业银行的风险与收益呈现负相关,具有较强的风险承担动机,表现为风险偏好。高收益组的βh系数符号基本与低收益组商业银行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实现了高收益的商业银行并没有表现出风险厌恶,而是同样呈现风险偏好的特征。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高收益类商业银行的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并不符合前景理论,高风险偏好特征明显。

另外,低收益组|βl|均值为259,中位数为111;高收益组|βh|均值为212,中位数为054。显然,|βl|>|βh|,即低收益组商业银行比高收益组商业银行具有更加陡峭的风险收益关系。换言之,低收益商业银行表现出比高收益银行更强烈的风险承担行为,这一点符合前景理论的预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样本中R2较低,最低的只有015。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看,样本容量大于30时,R2的要求可以相应降低。本文中,5组收益指标和3组风险指标的样本均在600左右,所以不能片面强调拟合优度,可以将F值与R2共同考察。考虑到F值较大,且均大于临界值,可认为模型中风险与收益之间的线性关系成立。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证实结论的稳健性,本文利用ROE作为收益标准,将我国商业银行划分为高收益商业银行组和低收益商业银行组,再次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对表3和表4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次实证检验结果十分类似。总体而言,低收益类商业银行的系数βl多数显著为负,表明低收益类商业银行风险与收益之间负相关,表现出较大风险偏好动机;高收益类商业银行的系数βh基本上与低收益类商业银行保持一致,表明高收益类商业银行的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并不符合前景理论,同样表现出高风险偏好。总之,我国商业银行呈现出的风险承担行为,既有与前景理论一致的地方(低收益银行的风险承担表现),也有与前景理论不相符的地方(高收益银行的风险承担表现)。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收益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与国外银行相比,收益仍然无法构成我国商业银行的硬约束,“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尚不能完全实现,即高收益银行不能表现出风险承担的自我抑制,而是同低收益银行一样,仍然保持较高的风险承担动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承载的更多是国家信用。一方面,我国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出现的风险,大部分处理结果均是接管、收购或者救助,部分采取清算和关闭撤销的处理方式后,又得到不同程度的中国人民银行注资或者地方财政支持。甚至一些银行出现的人为操作性风险,最终也由政府买单,大大违背了银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经营理念。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资本监管标准的严格与监管执行的温和形成强烈反差。2004年至2006年三年过渡期中,银监会对资本充足率未达标的银行纠正整改措施不够。2006年底,达标银行资产仅占银行总资产的77%。直到2009年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才全部达标,这已经距离1995年《商业银行法》中提出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过去了整整14年。(2)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仍然未能根本改变传统的以利息收入为主的收入模式。尽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不断增加,但是利息净收入仍然占据65%左右,有的商业银行比例更高。收入模式的同质导致商业银行在业务设计和产品创新上呈现同质化特征,这是高收益银行与低收益银行实证结果出现趋同性的主要原因。

针对上述结论,我们建议:首先,鉴于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较强的风险承担动机,加上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尚未显性化,必须通过外部约束商业银行尤其是高收益银行的风险承担。其次,加快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不仅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条件,还可为民营和小型金融机构创造一个与大型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竞争环境,推动民营银行等中小银行的发展,增加金融服务供给,缓解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面临的融资约束,同时还有助于防止商业银行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最后,通过银行业务多样化,打破银行业务同质化趋势,建立收益约束银行风险承担的机制。

注释:

①无风险资产指收益率为正,风险为零的资产。

②现代金融理论认为过度风险承担行为大多是由公司治理机制无效,银行资本监管无力,过度市场竞争和制度法律环境恶劣等原因造成的。

参考文献:

[1]Alam.N, & Kin.B.T. Risk-taking behaviour of Islamic banks: application of prospect theory[J].Qualitative Research in Financial Markets, 2012(4):156-164.

[2]Bernoulli D.Exposition of a new theory on the measurement of risk[J].Econometrica, 1954(1):22-36.

[3]Calomiris.Is deposit insurance necessary?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1990(2):283-295.

[4]Demirgü-Kunt, KaracaovaliB, & LaevenL.Deposit Insurance around the World: A Comprehensive Database[J].World Bank Policy Working Paper, 2005(4)

[5]Dwatripont M, Rochet.J & Tirole.J. Balancing the Banks: Global Lessons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M].Oxfor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0.

[6]FamaE.F, & FrenchK.R. The cross-section of expected stock returns[J].Journal of Finance, 1992(2): 427-462.

[7]Fiegenbaum A, & TomanH. Attitude toward risk and the risk-return paradox: Prospect theory explan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88(1): 337-363.

[8]Fishburn P.C. Mean-risk analysis with risk associated with below-target return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s, 1977(2): 126-166.

[9]Godlewski C.J. Regulatory and Institutional Determinants for Credit risk taking and Bank′s default in Emerging market economics: a two step approach[J].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 finances, 2006(5): 183-206.

[10]Johnson.H.J, Prospect theory in the commercial banking industry[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Strategic Decisions, 1994(7):73-89.

[11]Kahneman D, & A.Tversky. 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Econometrica,1979(3): 263-291.

[12]Kaminsky, & Rienhart. The twin crisis:The causes of banking and balance of payment problem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6):473-501.

[13]Knight,F.H.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M].New York, Harper and Row,1921.

[14]Markowitz H.M. Portfolio selection[J]. Journal of Finance, 1952(3): 77-91.

[15]Nahila Z, & BoujelbeneY. Prospect theory and Tunisian Banks′ risk-taking[J].The IUP of Behavioral Finance, 2012(3):19-26.

[16]Sharp W.F. Capital asset prices:A theory of market equilibrium under conditions of risk[J].Journal of Finance, 1964(9):425-442.

[17]陈其安,黄悦悦.政府监管、市场约束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J].金融论坛, 2011(10):56-61.

[18]孔德兰,董金.公司治理机制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11):38-42.

[19]李文泓.关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逆周期政策的探讨[J].金融研究, 2009(7):7-24.

[20]张雪兰,何德旭.货币政策立场与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2000-2010)[J].经济研究, 2012(5):31-44.

A Study on the Commercial Banks′ Risk Taking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Theory

LIU Qing-yun1, YANG You-zhen2

(1. Facult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 Taiyuan 030006,China;

银行从业前景篇(3)

景德镇是享誉中外的瓷都,但在上世纪90年代景德镇陶瓷产业一度陷入低谷期,银行贷款15亿元被悬空或逃废,金融对陶瓷企业采取紧缩及至放弃的政策。2003年起,在“重振瓷都雄风”的政策支持下,景德镇的陶瓷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实现了年均40%的增长速度。2012年末,景德镇陶瓷产业产值达21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4.22%,陶瓷产业贷款余额21.65亿元,目前全市大小陶瓷企业达3000多家,陶瓷产业从业人员约为15万人。

按理来说,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引发金融的大力支持。但从整体来看,目前景德镇余化县对陶瓷产业的支持仍显不足。首先是供血不足。2012年末,景德镇市各项贷款余额308.12亿元,其中对陶瓷行业贷款余额却仅为21.65亿元,只占贷款总额的7.03%。而同期陶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0%,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对陶瓷产业的信贷支持偏弱,陶瓷产业发展资金供需存在一定缺口。其次,金融对陶瓷产业的支持力度也不均衡,贷款投向不尽合理。从银行间信贷投放看,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投向陶瓷产业的贷款占陶瓷产业全部所得贷款总数的40%,而国有银行贷款却不足50%。2012年,相对于全市大小3000多家陶瓷企业,银行信贷支持陶瓷企业1016户,信贷覆盖面只有34.05%,其中,银行机构以10多亿元的陶瓷行业贷款,重点支持了特地、金意陶、法兰瓷、骏马陶瓷等十多家大型陶瓷企业,从而导致其他陶瓷企业户均贷款普遍偏低,大多数的中小陶瓷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只能转而求助高成本的民间融资,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正常发展。此外,从贷款期限结构看,以陶瓷生产和项目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占比较大,而以陶瓷日常经营、陶瓷销售急需的流动资金贷款投放显得不足。最后,金融机构对陶瓷产业支持方式也比较单一。银行贷款仍为陶瓷产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信用证、保函等业务较少,特别是针对陶瓷产业的金融创新产品和特色服务如艺术品抵押更显不足,金融服务品种少、层次低,配套服务相对滞后,无法满足陶瓷产业生产经营单位对信贷资金的需求。

以上现象表明景德镇金融支持陶瓷产业水平有待提升。一是金融体系有待完善,新型金融组织活力需进一步提升。在景德镇,从机构格局上看,除交通银行外,还未设立有其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更没有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金融机构。从金融服务水平看,各金融机构在管理体制、市场地位、业务品种方面,基本雷同,导致其经营目标集中,金融创新产品少,竞争力相对低下;新型金融组织短期内难以发挥其主力军角色作用。2012年末,景德镇成立了2家村镇银行和3家小贷公司,其贷款余额为10.04亿元,难以形成有效的信贷供给能力。

此外,截至2012年末,景德镇全市的6家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仅有3.48亿,普遍存在资金规模有限、担保能力不足等问题。而且银行目前也只与有政府出资背景的担保机构开展业务。2012年末,这些担保机构仅为5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担保贷款2.12亿元。

可以说,景德镇市金融机构对陶瓷产业的支持力不足既有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陶瓷产业不良债务被悬空的阴影影响,也有目前陶瓷企业本身财务制度不完善、不透明的因素,企业难以提供有效的担保或抵押,银行又将陶瓷业定位为高风险行业,慎贷理由显得更加充分。(作者单位:人民银行景德镇市中心支行)

银行从业前景篇(4)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全方位、系统化的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我国的旅游业还会持续保持良好的态势。而银行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银行的特色服务能够增强旅游系统的科学性,使景区的整体功能更加多元化,不仅能够实现银行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还能够促进本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构建本地旅游特色银行是实现银行自身与本地旅游业共同提升的双赢举措。因此,本地银行必须尽快调整业务的经营方向,从本地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探索与创新,从而找准银行服务旅游业的切入点,促进本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一、进一步增设本地旅游景区银行卡自助终端服务

首先必须在当地旅游景区进一步增加离行式ATM。在旅游景区的重要区域以及人流密集处包括餐厅、宾馆以及售票大厅等地广泛布放ATM,同时要对离行式ATM的全部交易内容按照基本跨行交易类型进行利益的分配补偿,要特别注意要布放银行可自助售票终端,同时为了有效降低售票机的运作成本,可以选择在原有自助终端的基础上,升级软件从而保障银行卡自助购票功能的实现。从实际观察来看,在景区游客量较大的旺季,通常景区的售票窗口无法承载更多的游客需求,因此景区迫切需要自助售票终端的布放,布放自助售票终端不仅方便了游客,提高了景区的工作效率,更节约了人力成本。自助终端的布放还能够更好地提升旅游景区的整体服务形象,增强景区的辐射力。

二、以旅行社为载体在旅游景区提供便捷的刷卡消费服务

旅行社本身是景区的目标特约商户,同时旅行社也是团体旅游消费的第一组织机构,旅行社有着不可忽视的强大买方优势,这对于旅游业受理市场的拓展来说无疑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如果收单机构可以在旅游景区深入拓展服务范围,逐步普及部分酒店、餐饮、景区门票以及停车场等刷卡服务,不但能够避免游客随身携带大量现金的安全风险,还能够与景区联合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刷卡优惠,更可以将支付方式进一步延伸至手机以及景区一卡通等,从而使景区管理更加方便化、透明化与规范化,有效地提升游客对于景区、旅游城市以及银行服务的满意度。因此银行要以旅行社为重要载体,在旅游景区进一步提供便捷的刷卡消费服务,与旅行社结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密切关注本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当前,我国的许多景区都相应成立了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有效地对景区进行了科学的管理与统一的规划,大型景区旅游公司的出现也加大了景区扩建的规模和力度,而银行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银行的特色化服务对于景区的全面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银行必须要时刻关注我国旅游业改革的相关政策、步骤以及时时动态,特别是景区发展的基本方案、规划以及项目投放等,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推出适合于旅游业项目发展的金融服务,从而为本地旅游景区的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四、将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作为加快受理市场建设的重要部分

根据九部委《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银行可以把包括由建设部管理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由林业部管理的国家森林公园,以及这些旅游景区所在地作为受理市场建设的重中之重,针对这些景区范围内以及周边地区营业额百万以上的商户以及星级酒店等商户进行银行卡的受理。此外,坚持点与面的有机统一,增强特色银行服务的辐射力,大范围开拓旅游合作区域的受理市场。

五、根据客户的类型,提供多元化服务

银行要全面分析客户的类型,根据客户的基本特征以及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推荐适合于客户所需的金融产品。首先是对重点关注行业、客户和项目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多元化并且差异性的金融服务。同时,根据本地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改革情况,结合转让或拍卖景区景点经营权,可以适时推出以门票收益权质押、景区设施抵押等担保贷款产品;其次,要进一步考虑本地区范围内宾馆业的经营规模,如果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偏小、经营效益一般以及经营季节性强的特点,则要谨慎介入信贷产品,对存量贷款宜逐步退出,以吸收存款,提供中间业务和个人业务产品为主;最后要与旅行社一道,除吸收存款外,还可以推出旅行社统保工作,推动旅游保险业务的发展。

六、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加强本地旅游特色银行的构建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其不仅关系到银行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关系到本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从长远角度来说,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及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成败。因此,我国的银行业务必须要顺应时展的形势,与时俱进,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特色服务,从实际出发,综合考察旅游业对于银行服务的现实需求,从而使特色银行真正成为本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银行从业前景篇(5)

一般来说,所谓的利率市场化是由市场的供求来决定金融机构在市场的融资水平,换句话说,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上融资的利率水平。在全面利率市场化后,跟传统的利率相比较,它主要是根据市场的供求来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家对市场利率水平的调控力度。实际上,利率市场化是将金融利率的多少交由金融机构来决定,在央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给予金融机构极大的自主权,让他们在根据自身资金的状况与对金融市场变化的动向的判断的前提下,进行利率的调节。并且,还进一步通过金融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

(一)提升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就是通过金融业务、证券交易与贷款等项目来获取自身的利益,并进一步得到发展壮大的。而在利率市场化后,对金融市场来说,很大程度上带动了金融市场交易的活跃力度。对银行来说,金融市场的需求变化对利率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银行也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来进行利率的调控,能够进一步达到刺激金融消费、提高金融消费者投资力度的目的,在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经营利润。其中,利率市场化主要是由金融市场的供求变化而决定的,把市场作为利率调节的主体,将市场的变化作为利率调节的一个参照值,在此基础上,更有利于构建金融监督的管理体系。这样既能够提高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的监督与管理,创造良好的经营管理环境与市场竞争环境,还能够有利于商业银行及时的掌握市场供需变化的信息与动向,把握市场变化的普遍规律,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推动金融领域的革新,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对银行的发展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在实行全面利率化的背景下,银行间的竞争加剧,逐渐的白热化,商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下,取得一定的发展与利润,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在商业银行发展的市场环境改变的背景下,极大的冲击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模式,如果没有在市场需求的背景下,完善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将会阻碍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创新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模式,从改变金融业务单一的现状,提高金融的服务质量等等手段入手,提高商业银行的创新力与核心竞争力,才能够促进商业银行的长久发展。

三、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存在的挑战与不足

(一)存贷款业务的减少

对商业银行来说,存款与贷款是其传统的主要业务,也是获取利润的来源之一。但是,基于市场利率变化的背景下,金融消费者为了进一步做到规避风险,就会相应的减少投资力度,这样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与贷款业务减少,降低了银行的利润,长久以此,就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益与安全保障。在现行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面对业务减少的问题,会被迫的发行银行的债券,来获取相应的资金。而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的增加,并且资金的进一步流动也会加大银行存贷比。这样,存贷款业务的减少,使得银行失去了传统的稳定性收入的来源,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商业银行的风险加大

在市场利率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变得更加的复杂,竞争加剧,市场的波动情况极大的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利率,可以说,利率的波动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直接挂钩。而市场利率在金融市场的变化下,会一直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波动越大,带来的风险也就越大,这无疑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一旦,利率波动的幅度超过了银行的可控程度,就会使银行的发展陷入到巨大的经济危机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银行经营管理的压力与挑战。

(三)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

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而言,也不例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人才是经营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利益,规避风险,需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参与银行的管理工作。但是,就目前来说,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一方面,缺乏专业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也缺乏对员工的管理技能培训,以便加强人员自身的素质,进一步面对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带来的挑战。

四、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利率风险管理机制

面对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进一步加大的问题,在完善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着手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机制,提高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部门,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能力。利率风险管理部门要全方面的收集市场利率的波动的信息,并做好风险预防的方案,协调好商业银行利率与市场需求利率之间的关系,从事前就做好处理风险的准备工作。另外,风险利率管理部门还应该要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着手建立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系统和风险的分析方法,加强抵抗风险的能力。这样,全面的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机制,有利于完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不足,并进一步的做好规避风险的工作,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行。

(二)创新人才管理与培养机制

银行从业前景篇(6)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8-0114-03 中图分类号:F830.46 文献标识码:A

一般来说,票据融资业务中的“小客户”指注册资金少,经营规模小的贴现企业客户。该类客户具有经营范围广泛,企业基础资料与业务量不相符,对资金流动性要求时效性强等特点,公司名称多以“XXX商贸公司”、“XXX贸易公司”、“×××咨询公司”、“×××物资公司”等出现。由于票据融资业务对贴现申请人要求门槛较低,加之操作手续简便和贴现利率较低,迎合了“小客户”的经营特点,极易受到“小客户”的偏爱和追捧。它们往往利用票据融资业务的这些特性,大量办理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贴现业务,实现自身的经济目的,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广大“小客户”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资金链条紧张的情况下,为达到融资目的和实现收益目标,对该业务的依赖性明显增加。

而这些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贴现业务对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和风险防控能力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所以,商业银行要提高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保障贴现资金安全已成当务之急。

一、“小客户”办理没有真实贸易背景贴现业务的动机分析

(一)客观条件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十条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切实加强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236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各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条件办理贴现业务,所办理的每笔票据贴现必须要求贴现申请人提交增值税发票、贸易合同复印件等足以证明该票据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书面材料。必要时,贴现银行要查验贴现申请人的增值税发票原件,不具有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不得办理贴现。”这一条款明确了真实贸易背景的具体审查要求。

由于我国票据制度规定企业办理票据贴现业务时需提供真实的贸易背景,向申请贴现银行提供增值税发票、购销合同等相关跟单资料,而随着经济生活的扩大化,很多自然人和小企业也参加了社会经济活动,他们出于各种原因无法或不愿取得正规手续,同时对资金的需要又十分强烈,这就给“小客户”充当票据中介,为其他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便利,创造了相当大的客观市场环境和利润空间。“小客户”往往通过帮助企业或个人把没有真实贸易背景,或在票据背书环节前后手的关联关系、逻辑性不够强,不符合银行贴现条件的票据进行包装,以满足银行贴现要求,拿到资金。

(二)主观意愿方面

“小客户”办理没有真实贸易背景贴现业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满足自身的融资需求,二是实现利差收益或佣金收入。其通过办理没有真实贸易背景贴现业务实现经济目的的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1 “小客户”在正常的支付性票据之外,参与包装贴现一些融资性票据,赚取佣金收入;

2 “小客户”使用自有资金高利率买入“光票”,进行必要包装后,向银行申请办理贴现,收回资金,赚取利差;

3 “小客户”利用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于票据贴现利率的客观条件,帮助企业先开票,随后贴现,拿到钱存入银行,实现套利,进行利润分成。

二、“小客户”虚构贸易背景的主要手段

购销合同方面。“小客户”通常采取与前手签订虚假贸易合同的方式,虚构商品交易关系,其交易合同内容的逻辑性不强,表现形式有合同标的物超越其经营范围、买卖合同方向与汇票转让方向相反、合同日期晚于税票日期、合同过期失效、合同主要内容要素不全、合同重复使用等。

增值税发票方面。“小客户”往往利用银行业务人员对税制规定不太了解的特点,采取伪造、变造增值税发票,先贴后废,废票重用,一票多用等手段,以达到鱼目混珠,偷梁换柱,满足贴现业务所需要的交易背景要求。

三、“小客户”办理没有真实贸易背景贴现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十五规定:“依照《票据法》第一百零五条的规定,由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贴现或者保证,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该金融机构与直接责任人员依法承担连带责任。”从司法解释上明确了金融机构在贴现商业汇票的真实性贸易背景审查时所应担负的责任。由于“小客户”通常采用虚构贸易背景的方式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一旦审查不严,对票据进行了贴现,将给银行资金安全和合规经营带来较大风险隐患,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使银行面临资金风险。通常情况下,对票据包装,需提供虚假的增值税发票和购销合同,为法律所明令禁止,属违法行为。“小客户”办理大量无真实贸易背景贴现业务,其贴现业务量远远大于其自身经营实力,如一注册资金50万元的“小客户”,一个月内在同一银行累计贴现业务量达1亿元之多。根据法律上不成文的深口袋原则,假如“小客户”发生不履约行为,银行通常情况下不得不为其中的损失金额买单,并遭遇声誉上的损害。

(二)将使银行面临违规经营风险。“小客户”利用虚构的贸易背景,通过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办理贴现,变相融资,利用贴现资金回流,放大银行信用,给银行经营带来极大的风险。票据融资业务一直是外部监管部门检查的重点,一些操作方面的不合规现象,加大了商业银行受外部监管部门处罚的风险。

(三)将使银行面临法律风险。在办理票据业务过程中,如当事人出现资金紧张或恶意欺诈,以银行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贴现违反有关票据法律或制度规定的理由,拒绝还款,银行就会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威胁到资金的安全性。

(四)容易诱发内外勾结案件的发生。在“小客户”办理贴现业务过程中,如果有银行工作人员或基层经营机构出于承揽业务,完成业务指标和收取一定数量的好处费的目的参与票据中介,在其中充当角色,很容易诱发内外勾结案件的发生。

(五)容易虚增银行经营成果。“小客户”大量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贴现业务,一方面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也使银行的存款、

承兑、贴现等经营指标出现虚增的现象,不能如实反映银行的经营成果,导致管理层经营决策失误,影响银行的长远健康发展。

(六)容易助长银行的短期行为。“小客户”在某家银行大量办理贴现业务,这一“期限短、风险小、周转快”的业务操作模式使得部分基层经营机构过度强调票据融资业务的有利性,风险意识弱化,没有真正认识到此类票据融资业务潜在的风险,短期经营行为明显,不利于银行主营业务的拓展和自身竞争能力的提高。

四、防范对策及政策建议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对票据融资业务的认识。商业银行要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内控合规的关系,特别是各级管理者要提高对票据融资业务风险的认识,坚持合规经营,不能片面追求业务指标和短期利益,为“小客户”大量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贴现业务,虚增规模,而忽视风险控制,加大银行的信用风险、道德风险以及法律风险。

(二)优化内部激励约束和考核机制,引导票据融资业务科学发展。商业银行应根据内部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发展票据融资业务,将票据融资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业务,而不是一项过度依赖的业务,票据融资业务发展模式也应逐步由追求规模的粗放型转变为追求收益和风险平衡型的发展模式。

(三)调整优化客户结构,把好客户准入关。商业银行要着力围绕自身授信客户和重点客户开展票据融资业务,重点支持信用评级较高的生产经营性企业和授信客户,做支付性票据,从源头上杜绝叙做融资性票据的可能性。按照“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客户的业务单据”的原则,做好“小客户”贴现资格准人和审查,从严把握,严控“小客户”的贴现业务规模。

(四)加大对“小客户”贴现业务贸易背景的审查力度。商业银行要按照票据管理制度要求,将票据真实性和贸易背景真实性作为核心审查原则,逐笔核实贴现申请人提交的增值税发票原件并通过登陆税务局网站或拨打纳税服务热线电话等方式,对发票真伪进行查询。对“小客户”提供的票据进行严格区分,对于没有真实贸易背景资料或不能认定具有真实贸易背景资料的票据,禁止贴现。

(五)逐步压缩开办票据贴现业务基层机构数量,限定其业务范围。商业银行要实施对基层机构的差异化管理,针对基层机构与“小客户”接触较多的实际情况,管理部门要坚决取消那些达不到内控要求和所在地区经济环境差的基层机构的办理权限,逐步减少开办票据贴现业务的基层机构,不给“小客户”留出交易对手。同时对基层机构办理票据贴现业务的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将准入的票据限定在其自身授信客户和所在二级分行签发的票据,杜绝其与外部其他客户的票据业务往来,有效防范内外勾结案件的发生。

(六)提高对“小客户”的贴现价格水平,拉长贴现业务审批环节。商业银行可采取提高对“小客户”的贴现报价水平,不给“小客户”包装票据盈利的利差空间,使之无利可图,从而减少或断绝与银行业务往来;从票面审验、跟单资料审核、查询查复、风险审签、有权签字人审批等环节逐级进行审批,拉长审批链条,使之无法满足“小客户”对贴现资金的时效性要求。

(七)加强对从事票据业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力度。商业银行要选派业务能力强、人品好的员工从事票据业务,要防止员工与客户熟识形成关系网络,充当“小客户”的中介;对员工个人或其家属的个人账户进行重点排查,监控可疑交易,对违规充当“小客户”的中介的操作人员,不管是否造成损失,都给予严肃处罚。教育员工算好作案后的“六本账”:身心俱废的健康账、前途丧失的政治账、一落千丈的名誉账、众叛亲离的亲情账、朋友隔绝的关系账、行动受限的自由账,使员工明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一旦作案,即使能一时得逞,也必将难逃法网。人财两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

[2]胡德胜,李文良,中国票据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王丽丽,徐志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百问[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阙方平,票据市场运作原理与实践[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7

银行从业前景篇(7)

{3}吴雨,刘铮,李延霞.网络银行“踢馆”未来银行啥样.决策探索(下半月),2015,(02):80

{4}苏雪燕.蚂蚁金服联合博时基金等推出全球首个电商大数据指数.http:///fortune/2015-04/09/c_127672642.htm,2015-

04-09

{5}朱彤.初探网络银行在我国的可行性.现代商业,2014-08:77-78

银行从业前景篇(8)

全球旅游发展的历史表明,城市旅游业是各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已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旅游业综合性强、成长性强、带动面宽、市场空间广阔,是优化城市经济结构、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旅游业也是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引擎。如何把旅游业做成银川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2011年4月以来,笔者参加市政协专题调研组,以“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为切入点,对我市旅游产业情况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调研。在掌握大量信息资料的前提下,根据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客观分析了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就我市旅游业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措施提出了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供市委政府决策参考。

一、银川旅游业最近几年的主要成绩(一)银川旅游业发展不断有新思路银川市旅游业的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路走来的。“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三个中心一个目的地”的城市建设新定位,明确了以“西北风情”和“运动休闲城市”建设作为重点的战略新目标,从而使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断引向深入。

(二)银川旅游的业绩有新增长

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95.87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6.48亿元,同比增长28.5%;接待入境游客1.5万人次,同比增长37.2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06.83万美元,同比增长48.72%。

今年1-5月,以门票为例,不但保持了平均百分之二十的增长速度,西部影城和黄沙古渡更有同比超过30%、40%的上佳表现。

(三)银川旅游产品呈现新业态

在镇北堡影城、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中华回乡风情园、水洞沟、黄沙古渡等,成为我市面向国际、国内中远程市场的主干景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的同时,在产品结构上,以乡村旅游为代表的度假休闲型产品成为我市旅游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颐和生态园沙漠高尔夫、西夏城自驾车营地等中高端旅游产品为代表,标志着我市\"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建设迈开步伐。会展旅游、沙地湿地生态旅游和休闲运动蓬勃发展,标志着我市旅游业正在逐步由单一产业型业态向复合型、效益型产业业态转变。

(四)银川旅游景区打造获新成果2010年,以出卖“荒凉”闻名天下的镇北堡西部影城,继续领跑全国旅游民营企业和区市旅游业。在他们改建了售票大厅,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开展多项民俗表演,提升服务档次等不懈努力之后,荣膺5a级景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殊荣。打破了过去银川没有一家5a级景区的尴尬局面,激励了银川旅游业界的创新精神,提升了银川旅游业的水平和地位。另外,银川市还荣获“2010第二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奖,进入了“2010中国城市榜全国网民推荐的中国旅游城市”前20名。

(五)多元化投资为银川旅游添新活力“十一五”期间,以西部影城为代表的民营景区,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同期国有景区。目前,伴随着黄河金岸的建成通车,华夏河图、长河湾国际生态旅游度假中心等一批投资规模大、起点高的生态旅游项目相继落户我市,为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后劲。

(六)银川旅游营销有新拓展

在旅游营销方面,始终坚持“内引、外联、远扩”的战略和“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联合宁夏旅游在重要客源市场新闻媒体制作广告,共同邀请媒体记者来银采风、踏线,改变传统促销方式,牢牢锁定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地区等重点市场,加大了在西安、太原、兰州等周边省区市场的促销,加入了中国西部帝王陵区域旅游合作联盟等。今年为共同打造西北风情旅游目的地城市,联络协调了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大景区,于3月4日成立了银川市旅游促进委员会,从体制机制上为强化银川旅游营销工作搭建了平台,提供了保障。

二、银川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银川旅游业总量还不够大、发展还不够快据统计,“十一五”期间,银川市国内游客接待平均增长量19.55%,都没有突破20%的份额。

银川旅游2006-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银川旅游总收入占gdp的4.8%,远远低于西安的12.5%,桂林的15.18%,昆明的13.4%和扬州的13.7%,甚至也低于西部邻近的延安的8.64%和西宁的7.41%。这说明银川旅游总量不大,尚处于行业发展的自然增长阶段。分析其原因,凭实力银川可能与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的西安、桂林等城市没法比,但应该不比西宁、延安和榆林差。目前的差距之大,与我市旅游发展缓慢,重视程度不够,主观能动作用发挥不好不无关系。

(二)银川旅游要素和旅游市场发育不全首先是“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健全。在“吃”上,缺乏在国际国内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景区及其周边的餐饮规模普遍较小,档次低、卫生状况差、特色不明显,农家乐仅“乐”了一张嘴;具有回族特点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专营市场尚未形成,难以吸引更多旅客,特别是穆斯林前来观光旅游。

在“住”上,行业缺乏统筹规划,高中低档次业态比例不合理。去年在银川的一些国际、国内大型会议和旅游高峰期,出现“一房难求”现象。旅游饭店业普遍存在“半年闲”的窘境,淡旺季问题突出。

在“行”上,银川东线已有3个4a级和1个3a级景区,却不通公交。银川贺兰山东麓开通或加密的旅游交通线路车辆遭到民营中巴车的围堵。旅游汽车公司无场站,旅游专线全部亏损经营。

在“游”上,“有说头、少看头、没玩头”是目前银川大多数景点的通病。旅游景点作为一种产品不能吸引人、留住人,吸引不了回头客,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景区还仅仅停留在观光层面。景区文化创新能力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与游客的互动参与性、娱乐性结合创意少,缺乏核心竞争力“四度”:产品差异度、品牌知名度、顾客忠诚度、市场美誉度。

在“购”上,虽然银川自古就是“塞上江南”,特产丰富,作为“购”的原材料如“五宝”或叫“新五宝”等的基础条件很好,但在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一直以来缺少产业规划、产业园区和具体政策,基本处在自由发展、无序竞争、自生自灭的原始发展状态。在“娱”上,银川唯有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能让游客留下“真好玩”的赞语,其他景区文化创意缺乏,与游客互动参与性、娱乐性结合差。城市旅游产品内容单一,夜间文化生活单调,缺少娱乐性和有震撼力的演艺表演,缺乏旅游文化浓郁氛围。

其次是旅游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旅游企业没有一家产值过亿元的,旅行社尚无国内百强上榜企业,银川旅游企业整体呈现弱小散的状况;旅游市场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等未能建立,与旅游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等产业要素市场未能有效培育,旅行社、酒店、景区等企业融资困难,创意人才匮乏,管理人才奇缺,“用工荒”现象突出。

(三)国有景区遭遇体制机制瓶颈国有景区(点)旅游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与民营景区相比始终处于下风。过去为鼓励创业,稳定人心,把西夏王陵景区和贺兰口岩画景区特设两个正处级事业机构,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今天看来,体制已不适应两大景区的发展需要。旅游新产品大多是创意产品,需要“短平快”,如果为搞一项创意项目,申请手续走机关程序,就难免赶不上趟,成明日黄花。现有的用人机制缺乏吸引力和灵活性,僵化的用工制度留不住人才,企业难有创新活力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调研中,国有景区齐声喊“不要钱,要政策”。看来我们的政策稀缺,体制不灵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

(四)银川大多数景区旅游资源环境堪忧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植被和景观因自治区林业厅下属单位违规建设墓地受到破坏;镇北堡影城的景观天际线受到损害;水洞沟明长城上空的高压线、周边制砖厂严重破坏原生态人类遗址景观,红山湖水资源因宁东宝丰集团发生污水泄漏事故造成严重污染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拜寺口景区农户、平吉堡农场职工迁出景区范围问题没有解决等等。

(五)银川旅游缺少总体规划和具体政策支持银川至今没有出台宏观指导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西安市2005年一次性投入200多万元编制旅游总规,并连续完成了六个配套规划,形成了一个由宏观中观到微观,由市级到区县到景点的各级规划体系。科学发展需要规划先行,否则就像西夏王陵博物馆一样,若干年后又要推倒重来。待批的银川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送审稿),尽管旅游部门作出很大努力,内容很充实,但因缺少总规参照,往往在关键处缺乏高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发[2009]41号文件下发已一年半时间,银川却没有结合实际的具体落实文件。

银党发[2004]33号文件《中共银川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内容很好,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落实得不理想,以致“力争到201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700万人次”的总目标落空。所以,旅游业发展政府主导不到位是不争的事实。

三、大力发展银川旅游业的几点建议(一)进一步增强发展银川旅游业的紧迫感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和可持续发展产业,也是关联度大、牵引性强的产业。发达国家如日本,2003年就确立“观光立国”战略,美国奥巴马总统2010年3月签署《2009年旅游促进法》,他们都从国家发展战略强调发展旅游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带动的产业有100多个。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1个旅游从业人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间接就业5.7人。随着我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长到4000美元,大众旅游已悄然降临我们的生活。王歧山副总理今年4月讲,“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将达每年两次旅游。中国旅游业巨大的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巨大的潜力正在逐步放大。以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出台和今年5.19中国旅游日的确立为标志,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银川发展旅游,既有国家对产业性质的明确定位,又有2010年5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发[2009]41号等文件政策支持,又有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地位和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特有旅游资源禀赋的优越条件。我们发展旅游不愁市场,又有资源,何不放手一搏?旅游产业是个无止境的产业,当下的我国旅游发展已进入深化阶段,其显著标志就是:旅游客源从自然性增长到竞争性增长,旅游市场从等客上门到开拓客源,现在已明显地走上了竞争客源这样一个阶段。所以要认清银川旅游所处的境遇和地位,抛弃漫不经心,增强竞争意识和发展旅游的紧迫感。

(二)把银川确立为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目前,我们为银川这座城市确立的旅游发展目标较多,比如“西北风情旅游目的地”、“运动休闲城市”、还有“塞上湖城、休闲之都”等等。目标多、口号多说明银川资源丰富,可塑性强,但还是太零散,缺乏高度浓缩和提炼。我们应该站在国际国内的高度,在旅游坐标中寻找银川的地位。既要有战略的眼光,又要有历史的眼光,还要有技术的眼光。我们认为把银川打造成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是合适的。目标高悬才能激励斗志,才能心无旁鹜地去追求梦想成真,才能以更高的起点、更高的规格、更严的要求来规划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事实上,银川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位、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和塞上江南的美名,其资源禀赋足可以与之相匹配。第一,灵武恐龙化石、水洞沟古人类遗址、贺兰山岩画都是华夏文明的见证。这些资源不仅吸引国内游客,也同样吸引国外游客,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第二,银川旧称“宁夏城”,是“塞上江南”最精华的地段,这座移民城市厚重的文化积淀有待世人开掘。大庆可以为“铁人”王进喜建一座纪念碑式的陈列馆,银川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移民文化也是可以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第三,西夏古都也是银川独有的资源。如果我们以一种创新思路和包容精神去囊括国内外所有的西夏文化遗存,一定可以使“西夏古都”的内涵丰富起来,其震撼力远不止是观赏王陵的沧桑荒凉。第四,回族风情虽说不是唯一,但首府地位使我们尽享优越。我们可以凭借这种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中心地位,把主体民族的文化展示到极致。“回族风情”这张牌不但国内客源市场大,世界穆斯林都是潜在的客源(当然,银川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远不止这些)。第五,从西部影城等品牌景区(点)的实绩看,银川不乏有识之士和旅游实战专家,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再加如能向外广揽人才,银川旅游产品与资源优势得到深度结合,从而实现脱胎换骨的品位提升,成功实现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是可以期待的。届时,银川旅游做到“国内响当当,国外有影响”并非空想。

(三)政府主导旅游产业发展责无旁贷政府主导,不仅是国家政策规定,也是国内旅游发展最成功的经验之一。近年来,由资源枯竭型城市而成功转型为旅游城市的河南焦作市、山东枣庄市,以及旅游发展取得世人瞩目成就的四川省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不遗余力地坚持政府主导战略。我市近年来旅游业虽然成果明显,但是仍属于旅游欠发达城市,这就更需要坚持政府主导战略。为此我们建议:一是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银川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以宣传、旅游、发改、财政、规划、国土、文化、交通、体育、卫生、安监等部门为成员,主要负责本市旅游发展战略与改革措施制定与组织实施,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事宜。二是尽快高起点编制银川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以及重点区域重点景区的规划,构建完善旅游规划体系。三是尽快出台针对性强、简练实用的支持银川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以信息化建设推动银川旅游转型升级。建设集旅游信息咨询、旅游引导、旅游投诉与管理、旅游信息于一体的公共信息平台。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以及商业购物网点、重点景区、酒店宾馆等公共场所合理布局信息终端,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功能。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五是健全旅游监管体系。以发展旅游的眼光,充实旅游监管部门人员编制,成立旅游执法监察大队,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加大对旅游景区资源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对文物景区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的监管。对旅游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制定应急预案,对队伍机制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员经费保障,以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四)下大力完善银川旅游产业要素建设在“吃”上,做大做强清真餐饮品牌,以回族科学卫生健康的饮食文化营造银川吃的地方特色。其次要加强和规范旅游餐饮市场管理,建设地方特色餐饮一条街。

在“住”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我市目前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旅游饭店业发展现状,加强发展规划,优化结构,引导不同星级饭店均衡发展,为旅游饭店项目规划、立项、论证、审核、设计等做好服务工作。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

在“行”上,要在出台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同时,做好城市旅游的专项规划。开通银川东线、宁东旅游区和永宁中华回乡文化园的公共交通。协调自治区交通厅,早日解决西线高家闸和东大门过河收费站“卡脖”现象。解决旅游汽车无场站问题,对亏损的景区旅游公交专线应该给予财政补贴。

在“游”上,文化是旅游的核心,也是旅游景点的灵魂。纵观银川现存的各种自然历史人文景区,其最高层面的文化分类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应该是:华夏文明、西夏遗存和回族风情。在三大文化特色的景区中,最具潜力的应该是贺兰山岩画。太阳神岩画可以作为银川旅游的标志,银川可以“岩画之都”向世人展示。只有确立了主打产品,银川旅游才有方向。深入挖掘在银川大地上的华夏文明、西夏遗存和回族风情的文化内涵,把一批地方特色的景区打造成一流的旅游产品,旅游的吸引力才会真正增强。

在“购”上,银川是“塞上江南”,物产丰富,特色资源享誉海内外。银川地方不大,但游客很少空手而回。

从吃穿用到文化艺术用品、纪念品都别具特色。建议制定出台旅游商品发展中长远规划及扶持发展政策。

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持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尽快建设银川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和旅游商品购物一条街。

在“娱”上,要象西部影城那样不断以新创意增强景点与游客的参与性和娱乐性。要不断推进与文化部门、高等院校和艺术团体的合作,紧密联系旅游景区,研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活跃旅游文化氛围。规划建设银川夜间文化娱乐街区,推出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丰富银川旅游夜间消费生活。

针对银川旅游文化短腿,应该整合各方力量,尤其是文化艺术界要为银川旅游宣传开展创作征集一首歌、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乃至散文诗歌大型征文活动,继续鼓励类似《西夏乐舞》、《月上贺兰》文艺形式的创作展示;扶持诸如西夏陶艺大师李五奎等的旅游产品创作生产销售;支持西部影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北方民俗文化的转型发展。特别要珍惜银川历史文化名城这张名片,进一步挖掘“塞上江南、西夏古都、回族风情”三大特色文化内涵,争取把贺兰口岩画、西夏王陵和中华回乡文化园景区(点)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旅游产品,整体提升银川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五)破除银川旅游发展体制和机制建立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律的行政管理体制。借鉴中卫经验,整合旅游资源,组建银川市旅游集团公司,加强统一管理。以贺兰山东麓国有景点为试点,在有效保护文物和生态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分离管理权和经营权。探索旅游景区一体化管理的路子。重点解决西夏王陵、贺兰口岩画和滚钟口景区由事业改企业,以激发活力,增强景区自我发展能力。

银行从业前景篇(9)

银行股是前期被调控最为严厉的板块,也是2007年业绩预告最可能超预期的板块,同时又是基金2008年最看好的板块。这个板块能否在市场中崛起,将是大盘蓝筹股整体能否走强的指针。

银行股近期是利空和利好相互纠结。从政策来看,各类紧缩政策对银行股而言形成打压。尤其是刚过新年,央行就削减了中国银行200亿元2008年新增信贷额度。由于中国银行成为2008年唯一一家被压低信贷额度的大型商业银行,此举一出即引起多方猜测。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央行从中国银行开刀,打响了“从紧货币政策”之年的关键一枪。这势必会对商业银行2008年的盈利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另一方面,银行的前景目前来看仍然乐观,而且稳定增长的确定性较大。其原因,是银行的盈利增长模式仍能维持。银行业的盈利增长主要来自存贷差,因而,如果贷款规模不增长,那么银行的增长动能就将下降。可以预见的是,中国银行200亿元贷款额度的削减,自然造成业绩增长下滑的预期。但乐观地来看,由于经过去年6次加息,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短存长贷的特征,将使得其存贷差扩大。商业银行完全可以通过毛利率的提升,来减缓贷款规模不增长所带来的业绩增长压力。

原因二在于两税合一的政策,这是今年银行业所面临的新的增长动能。对银行来说,这不仅是税率的降低,而且还包括扣税基数的降低,银行业的实际税负将在2008年大大下降。有行业分析师预测,浦发银行等高税负的商业银行在2008年的实际税负下降幅度将超过20%,银行的盈利能力将因此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当然,人民币升值,乃至加速升值依旧是银行业处于景气周期的基石。

和其他行业相比,银行业不仅在综合指数中所占权重较高,值相对合理,同时危及整体行业前景的不确定因素也较少。而其他大盘蓝筹股,诸如前期大幅上涨的钢铁股,由于铁矿石价格上涨,以及定价权转嫁的难度,可能在2008年遭遇较大难题。而被普遍看好的煤炭行业,则由于估值相对高企,从回报角度而言也非合适投资时机。电力、石油等政策主要型行业,由于无法在产品上转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也面临诸多难题。在多事之秋,银行业相对而言是成长最为确定、估值又相对合理的大市值板块,因而不论从何种角度而言,银行股仍将是基金等机构的主要投资方向。

在出现深幅调整的情况下,下跌之后的银行股或许可以迎来一个买入的好机会。

资金可能成为短板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对大盘蓝筹股而言,估值高企以及后续资金增长的匮乏将使得“挤出效应”愈演愈烈。

回顾过去两年的牛市,如果说2006年的上涨是由股改引发的政策性上涨,那么2007年的牛市就是价值重估和业绩增长推动下的牛市。从2007年初至今,上证综指上涨98%,深证成指上涨151%,沪深300指数上涨142%。按照一些分析师的统计,如果分解沪深300指数涨幅,在142%的涨幅中,盈利预测上升对指数贡献率60%,2007年预期利润增速从年初的26%提高到58%,而市盈率上升对指数贡献了40%,2007年市盈率从年初的22倍上升到38倍。可以说,2006、2007年两年是历史上少见的估值水平与公司业绩提升具备较高可预测性的时期,股票投资的风险与预期收益配比非常诱人。

在此背景下,2008年的市场起点就比2007年高很多。第一个表现是估值水平更高。2007年初市场点位是2600点,2008年初市场点位是5200点,2007年初沪深300的估值水平是22倍市盈率,而到年末2007年动态市盈率是36倍。换句话说,如果动态估值仍然维持27倍市盈率,那么相应地,由于2007年的业绩基数比较高,2008年业绩增长的绝对数就要比2007年初的预期高很多,这在美国经济可能放缓的背景下,似乎非常困难。

另一个问题是资金。从资金来看,目前中国的贸易顺差仍然较大,因而从根本上说流动性泛滥的前提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从储蓄占总市值的比例来看,2007年初居民储蓄约为16万亿元左右,当时的流通市值是2.5万亿元,总市值是10万亿元。目前,居民储蓄规模仍是16万亿元左右,但不同的是,目前的流通市值达到了7.6万亿元,已经是2007年初水平的3倍,总市值36万亿元,是年初的3.6倍。这就意味着,即使2008年有同等规模的储蓄资金流入市场,对市场的影响力也将小于2007年。

这些因素对大盘蓝筹股的整体上涨将是“噩耗”。换言之,2008年大盘蓝筹股若要上涨,其所需要的资金推动力,将是2007年的几何级倍数。更何况从资金流出来看,再融资和IPO,以及诸多大盘股的限售流通股增加,推动大盘蓝筹股上涨的资金推动力似乎略显不足。

当然,市场是动态的。尽管大盘蓝筹股面临估值和资金的双重短板,但并不代表其中没有机会。相反,市场短暂的非理性下跌往往为大盘蓝筹股提供了买点。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今年行情可能进入牛市“中场休息”阶段、市场资金供给主要以“存量调整”方式展开的背景下,股市有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挤出效应”,即部分有长期竞争优势的股票将会上涨。在这种情况下,看好大的投资方向、把握长期的市场走向,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把握结构性机会

尽管大盘蓝筹股整体估值不低,不过比起估值离奇的中小盘股而言,大盘蓝筹股的优势还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在整体估值较高、资金供给无法大幅增加的前提下,2008年行业以及个股之间的“挤出效应”将不可避免地加强,具有长期竞争力的大盘蓝筹股仍将是最具有“比较优势”的投资品种。

招商证券2008年特别提出了“以大为纲,以增为目,虚为实先,虚实结合”的投资思路,可供投资者参考。“以大为纲”是指侧重寻找能够产生大型企业的一个行业,“以增为目”指的是在这里面寻找具备高增长潜力的行业龙头公司,“虚为实先”指的是侧重配置金融、地产这两个经济行业,而“虚实结合”是指关注实体经济里面具备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潜能的行业。依此思路,银行和地产依然是最好的选择。

银行从业前景篇(10)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类型:A文章编号:1001-6260(2008)02-0085-08

一、导言:文献综述与评论

通货膨胀是如何产生的?从成因上分析有凯恩斯主义者强调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ost-push)、货币主义者强调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以及结构性通货膨胀(structure inflation)。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论战中,规则论者强调通货膨胀的可控性,认为因为短期菲力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而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在货币供给外生性情况下,央行有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由于动态不一致(dynamic inconsistency theory)以及政治经济周期的作用(the political business cycle),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有制造通货膨胀、增加就业和产出的动机,因此建议实施货币政策规则。Rogoff(1985)提出将货币政策委托给既有相机抉择又有灵活性的保守的中央银行家,则事后通货膨胀可以下降。其逻辑关系是在央行独立性、浮动汇率制度背景下,保守银行家决定货币供给,其偏好与通货膨胀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保守中央银行家(中国为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偏好,或者说通货膨胀偏差(inflation bias)如何决定?理论上影响偏好的因素很多,比如公众态度(Maier and Knaap,2003;Maier andBezoen,2004)、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来自银行、保险、政府等,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对于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给与的权重(中国货币政策目标是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对两者权重不是很明确)、政府偏好对保守中央银行家的影响程度,以及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自身的教育与职业背景等(Belden,1989)。国内外学者从宏观经济角度对通货膨胀已经做出了大量研究,而本研究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教育与职业背景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理论基础是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早期所受的教育影响了他们对于通货膨胀危害性的理解和认识,且后天的干中学效应(Learningbydoing)没有改变其对通货膨胀的理解。劳动经济学文献显示,个人教育和职业背景在个人提升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Gildea, 1990;Havrilesky,1990)。而职业背景不仅加深了他们及其所在行业对通货膨胀的理解和认识(如房地产等行业明显喜好通货膨胀),更主要的是他们代表了一定利益集团的利益。

国外学者最早研究教育、职业背景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是Belden(1989),他发现,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以投票决定经济政策时,委员的教育和职业背景、目前经济所处的状态等对投票有决定作用。Gildea(1990)、Havrilesky(1991)和Chappell(1995)研究了教育、职业背景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Ghlmann和Vaubel(2007)分析11个国家和欧盟1973―1998年的数据,发现:在央行独立、浮动汇率下从最长职业背景考虑,在5%的置信水平内,保险公司背景和中央银行背景委员比政治家有更低的通货膨胀倾向。如果在央行独立、浮动汇率下从所有职业背景考虑,在10%的置信水平内非中央部委部门公务员背景的委员,在5%的置信水平内中央部门背景的委员、银行背景委员和保险公司背景委员,都有负的通货膨胀倾向;在1%置信水平内,中央银行背景的委员也有负的通货膨胀偏好。中央银行背景委员比政治家有低的通货膨胀倾向。在综合考虑了教育背景、最长和所有职业背景、央行独立性与不具有独立性、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制度后,他们发现工会领导人和政治家有通货膨胀倾向,相反,来自保险公司和政府部门的委员比政治家有更低的通货膨胀倾向,尤其是在央行工作的经济学家比一般经济学家有更低的通货膨胀倾向。在央行独立、浮动汇率下,法学专业背景的委员比经济学专业背景的委员有更高的通货膨胀倾向。研究支持了政治经济周期理论。但中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下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教育、职业背景与通货膨胀存在什么关系,国内尚没有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其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教育、职业背景与通货膨胀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第三部分从国际比较视角研究中国与他国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职业、教育背景分布特点;最后给出简要的政策结论。

二、中国实证分析

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教育背景划分为经济学、工商管理学、法学、工程学和其它,委员有跨学科学位时本文仅考虑最高学位的教育背景(样本中仅2个人存在这种情况)。考虑中国具体现实,且结合国外文献(Gildea, 1990;Havrilesky, 1990),职业背景有两种不同的划分:一是只考虑此人任命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之前最长的职业背景;二是考虑到样本中此人所有的职业背景,且分别赋予相同权重。职业划分为:银行家、保险公司管理者、经济学者、地方政府官员、中央部委官员、企业管理者、农民、中央银行官员。由于中国1997年才开始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调整也不是很频繁,样本选区从1997―2006年,样本区间比较短。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委员的教育、职业背景资料来自新华社播发的个人简历。样本区间以自然年为单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组成年内有调整的以中国人民银行年底公布为准。

1.描述性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第5条规定,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由以下人员构成: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2人、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1人、 财政部副部长1人、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行长2人、金融专家1人;第6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为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当然委员。条例规定货币政策委员会由11人组成,但是2000年开始由12人组成,2001年增加为14人,2002年增加到15人,此后一直稳定在14人。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数从1997年到2006年分别是:11、11、11、12、14、15、14、14、14、14。2003年6月,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加强了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主要变化有:增加国务院分管金融业务工作的副秘书长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增加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单位;为更全面、充分反映银行业对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意见,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代替原来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作为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单位。据认为调整后的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人员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从而有利于发挥其货币政策咨询议事作用,有利于货币政策同其它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有利于充分反映社会各方面对货币政策制定的意见。

表1是1997―2006年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教育背景、所有任职与最长任职、年通货膨胀率、年经济增长率、年失业率分布表。从表1可以看出,历年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学历结构中经济学占绝对优势,为56%,各年总体稳定在7人左右,工科背景一直稳定在2人,占15%左右,再次是管理学与法学背景的委员。经济学背景占绝对优势是因为经济学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大体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其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相关系数很大,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按规定多由经济金融部门人员组成。从最长任职经历来看,中央部委、银行和央行占前三位。一个显著变化就是:2001年以前,曾长期任职于银行的官员比例很大,36%左右,但是2001年后,有银行经历的官员只占不到10%;相反,中央部委背景的比例从2000年的不到20%迅速上升到2006年的57%。增加中央各部委背景的委员可以使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现更多宏观经济部门对通货膨胀的反馈,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央行工作背景的官员所占比例从1997年最初设立时候的19%,提高到2002年的36%,最近几年稳定在20%左右。中央部委和央行背景的委员合计占77%。所有职业背景看,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和银行管理者居前3位。但是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央部委工作背景的人员比例逐年提高,地方政府工作背景的委员各年基本稳定,银行管理者工作背景的人员逐年下降。所有职业背景和最长职业背景人员变化趋势反映了中国货币政策执行的特点、中国体制的特点以及中国官员的提拔方式,即看重地方工作经验,同时更加注重把握全局工作的能力。

2. 统计分析

Ghlmann和Vaubel(2007)认为,估计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偏好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要区分中央银行是否具有独立性、汇率制度是浮动汇率制度还是固定汇率制度,央行有很强的独立性、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偏好更容易体现在通货膨胀上。他们还认为,即使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货币政策委会委员也有能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对政府提出建议,其对通货膨胀也是有影响的。他们在固定汇率、央行非独立性下对教育背景和最长职业背景的研究表明,在1%置信水平内,法学教育背景人员有正的通货膨胀偏好;在5%置信水平内,地方政府公务员职业背景和银行背景人员有负的通货膨胀偏好。

本文的模型如下:

一些文献认为货币政策影响通货膨胀的滞后期为2~3年(Batini,2000)。Gerlach 和Svensson (2003)认为欧元区为9个月滞后期。王志强(2000)利用1990―1997年的月度数据,证明货币供应量对GDP时滞为4个月,对物价时滞为8个月。卞志村(2004)利用1995年1月―2003年3月的月度数据证明狭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对GDP滞后时间为7个月和8个月,对CPI滞后时间为3个月和6个月。由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规定:“货币政策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度,在每季度的第1个月份中旬召开例会。如果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或者1/3以上委员联名,可以提议召开临时会议。”因此,正常情况下,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每年至少有4次会议,经济政策至少有4次调整的可能,考虑到我国货币政策几个月的时滞,认为在1年研究的样本期内可以不考虑时滞问题。

本文分别讨论教育背景、职业背景(最长)、职业背景(各种职业背景)以及其组合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由于样本区间较小,教育背景与最长职业背景的组合、教育背景与所有职业背景的组合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本文不予考虑。

从表2可以看出,法学、工科和经济学教育背景对通货膨胀率在5%置信水平下存在显著影响,经济学的影响为0.81,法学为1.1,工科影响为2.2,文学和管理学背景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不显著。回归结果告诉我们,虽然总体上这3个学科都有正的通货膨胀偏好,但是相比较而言,经济学背景的委员有更低的通货膨胀偏好,而工科背景的委员则有相对较高的通货膨胀偏好,法学背景居其中。这也许是因为偏向文科的委员对通货膨胀有更深刻的学理上的理解。

职业背景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的回归结果显示,最长职业背景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中,各变量影响都不显著,即使考虑了经济增长因素后,结果仍然不显著。所有任职背景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回归不显著,但是若增加经济增长率变量后则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率变量和中央部委职业背景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经济增长率的系数为2.2,中央部委背景变量的系数为-0.44,这表明通货膨胀率对经济增长率有促进作用,1%的通货膨胀率导致经济增长率提高2.2%,这也与基本经济理论符合,即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存在。中央部委背景的委员有明显的通货膨胀厌恶,这可能与他们对1989年和1994年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的危害记忆犹新,也体现了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宏观经济政策更加重视通货膨胀而不是失业的理念。这也与Ghlmann和Vaubel(2007)的研究结论一致。

注:**表示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回归结果显示,考虑了经济增长率后教育背景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货币政策委员会所有任职背景在不考虑经济增长率情况下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最长任职背景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都不显著。由于篇幅的原因,本文不再列出这些结果。为什么影响不显著呢?Cukierman(1994)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都不相关,因此在央行独立性假定下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教育职业背景与通货膨胀就更不相关了。

还有可能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使得货币内生性增强。据统计,中国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已经从1997年的41.3%上升到2006年的108.5%。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比例的增加导致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丧失。中国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见表3。

分析表明,虽然中国央行独立性较差,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职业背景(最长任职经历)对通货膨胀没有显著作用,但是从表5可以看出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并不比央行独立性强的国家高。原因可能在于中国不存在诺德豪斯所谓的政治经济周期,央行没有利用相机抉择政策制造通货膨胀促进就业的动力。Fuhrer(1997)认为通过汇率安排将本国货币钉住价格稳定国家的货币可以成功地稳定通货膨胀。Mckinnon (2005) 也认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通过钉住美元成功稳定了通货膨胀。

三、国际比较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最长任职背景与通货膨胀统计检验不显著,这是由于中国不具备上述分析的一些前提条件。但是正如Rogoff(1985)所说,职业、教育背景对个人的通货膨胀偏好形成是有影响的,理论上与通货膨胀是存在一定相关性的。为此,本文认为进一步的国际比较研究很有必要,尤其是与西方大国中通货膨胀率比较低、宏观经济稳定国家的比较研究。对比中国与美国等12个国家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的教育背景,表4表明总体上经济学背景在各国货币政策委员会中都占最大的比例,其次是法学。在低通货膨胀国家如德国、比利时和瑞士都是经济学教育背景占第一位,法学占第二位,管理学占第三位。在中国、工程专业占第二位,这在各国中是比较独特的。而法国、英国等大国都是法学专业背景占第二位。

从表5可以看出,总体上看、大国来自企业的比较多,货币政策操作可以更好地反映和听取企业意见,而我国来自企业的委员相对较少;小国倾向于央行官员,与国家经济单一、规模较小有一定关系。在低通货膨胀国家,如德国、比利时和瑞士,任职最长职业背景包括:地方政府、央行和企业等。我国为中央部委、银行和央行。美国情况比较特殊,侧重专家学者,法国、德国侧重于企业。中国侧重于中央部委,也反映了中国央行接受政府领导,统一贯彻执行政府经济政策的经济理念。从趋势上看,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和银行背景的官员比例下降,而企业家、政治家和经济学者所占比例增加。而中国如表1所示,中央部委背景的委员比例显著提高,央行背景的官员所占比例也显著提高。

表6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所有任职情况。小国如比利时,丹麦、荷兰和瑞士有央行背景的人员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这与表5是一致的。大国如德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央行背景的人员都占很大比例,法国中央政府、央行、地方政府背景和经济学者所占比例也是较大的,美国来自经济学者、银行、央行与地方政府背景的人员占前四位,中国依次是中央政府背景、地方政府背景、银行背景和央行背景。因此从国际比较看,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职业背景与西方大国分布基本一致,唯一区别是经济学家和企业背景委员所占比例偏少。

四、结论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劳动经济学理论,即在不考虑外界因素,或者外界因素干扰较小情况下,个人主要依靠自己所受教育和工作经验做出决策。研究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教育背景中工科、法学、经济学与通货膨胀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且工科有最高的通货膨胀倾向,其次是法学,最低是经济学。本文研究同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最长任职职业背景与通货膨胀关系不显著,即使考虑了经济增长率后仍然如此。所有任职职业背景与通货膨胀率关系中,中央部委工作背景与通货膨胀率显著负相关。

通过与西方国家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职业背景、教育背景与西方大国有很强的相似性,即委员职业经历结构广泛,既有地方背景,也有中央、企业和银行背景,体现了大国货币政策的特点。

本文还发现,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人员中经济学者背景和企业背景的委员比例偏少,这不利于我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广泛听取不同专家的意见,因为经济学家对经济形势的看法往往分歧较大。现有委员组成中没有企业代表,由于我国是“世界工厂”,工业产值占我国GDP很大比例,因此货币政策不能不广泛听取企业的意见。

最后,一个新的趋势是,近年来,我国具有中央部委和央行职业背景的人的比例显著提高。这是我国最近比较突出的新特点。

参考文献:

卞志村. 2004. 中国货币政策外部时滞的经验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3).

马光. 2003. 关于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宏观经济表现的实证分析[J]. 经济科学(4).

欧阳矩华. 1999.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货币政策效果[J]. 上海金融(3).

托马斯 L B. 1999. 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BATINI N. 2002. Euro-area inflation persistence[R]. 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201.

BELDEN S. 1989. Policy preferences of FOMC members as revealed by dissenting votes[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 Banking, 21: 432-441.

CHAPPELL H W, HAVRILESKY T M, MCGREGOR R R. 1995. Policymakers, institutions, and central bank decisions [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47: 113-136.

CUKIERMAN A. 1994.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monetary control [J]. Economic Journal, 104: 1437-1448.

FUHRER J C. 1997.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inflation targeting, monetary policy paradigms for the next millennium [J]. New England Economic Review, Jan/Feb: 19-36.

GERLACH S, SVENSSON L E O. 2003. Monetary and inflation in the euro area: a case for monetary indicators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50: 1649-1672.

GILDEA J A. 1990. Explaining FOMC members' votes [M]// Mayer T.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merican monetary polic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11-227.

GHLMANN S, VAUBEL R. 2007. The 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background of central bankers and its effect on infla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51: 925-941.

HAVRILESKY T. 1990. The influence of the Federal Advisory Council on Monetary Policy [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 Banking, 22: 37-50.

HAVRILESKY T, GILDEA J A. 1991. The policy preferences of FOMC members as revealed by dissenting votes [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 Banking, 23: 130-138.

MAIER P, BEZOEN S. 2004. Bashing and supporting central banks: the Bundesbank and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J].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 923-939.

MAIER P, KNAAP T. 2003. Who supported the Deutsche Bundesbank [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ling, 24: 831-851.

MCKINNON R 2005. China's new exchange rate policy: will China follow Japan into a liquidity trap [J]. The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 50: 463-474 .

ROGOFF K. 1985. The optimal degree of commitment to an intermediate monetary target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0: 1169-1189.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flation and the 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Background of Monetary Policy Commission Members

LI Yongning WU Lianda

(School of Finance,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2.PostGraduate School,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银行从业前景篇(11)

大数据的出现与发展为我国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机遇,同时也使得银行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当前,我国银行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仍存在业务处理流程缺乏规范性、核算主体多样化、风险防范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针对上述问题,如何进行合理化的解决,是银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

大数据背景下的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充分的将信息技术和银行的会计业务进行有机结合,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使我国银行业进行完善自身的系统建设,以实现会计数据,银行信息以及金融数据的整理和共享,进而为银行的会计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大数据背景下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推动数据大集中的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优化我国的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对银行的会计信息建设进一步强化,但是,目前在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对于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严重的阻碍,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业务处理流程缺乏规范性

纵观当前,我国大部分银行在进行业务处理的过程中都没有规范化和统一化的执行标准,不同的银行各自为政,都分别拥有自身的会计信息系统,并依据自身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业务的办理。因此,这就导致我国的各大银行在内部体系上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业务处理流程M行规范,同时也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对我国银行整体的竞争力产生了严重的削弱作用。

(二)核算主体多样化

银行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固定有效的核算主体,但是在目前的各银行运行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对业务进行核算的主体并不是固定的、统一的,而是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各银行依据自身网点分布的情况,对不同的网点所赋予的权力也不同,因此,不同的网点都会作为一个独立的核算主体而存在,同时也具备相应的体系和处理规范,这对于全国范围内的银行核算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麻烦,也不利于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统一和规范化。

(三)风险防范能力差

当前,我国大部分银行的风险防范体系都不完善,因此,在对于风险的抵御上也缺乏相应的防御能力,而过我大部分的银行针对风险都是一种事后总结行为,在风险发生前并没有对风险加强监督,更没有切实可行的监督系统,因此这对于银行的运转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其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对于银行的经营来说更是增添了新的风险。

三、大数据背景下银行业会计优化路径探索

上文中着重分析了目前银行会计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按照实施数据大集中的要求以及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来设计大数据背景下银行会计信息系统,以保证对我国银行也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巩固起市场竞争能力。

(一)优化管理流程,改善经营模式

大数据的实施,主要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支撑,而大数据不仅仅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大集中,同时更多的是对银行体系内的各个部门运行数据实现数据大集中,这样做的结果就在于可以对银行内部的管理起到促进加强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实现集中式的管理,并且将客户的需求作为银行发展的导向,不断的开展金融创新,同时也可以推出新型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不断的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其次,银行实现数据大集中也不应该仅仅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信息系统的改革和创新之上,同时也要关注与数据大集中进行配套的管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上,对银行的会计加强管理,不断的提高风险的抵御能力,对业务进行实时监督,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不断的加强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建设步伐,提高银行的管理效率。

(二)改进业务处理流程

在数据大集中的背景下对银行信息系统进行构建,就要对各个银行系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流程进行改革,不断对账务处理流程进行简化,同时也要规范会计业务以降低运营风险,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三)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监督管理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在数据大集中建设加强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的强化监督和管理。所以,必须要我国银行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监督和管理,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同时也要加强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其风险处理能力,减少风险,降低损失,以促进在大数据集中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依然可以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主要存在业务处理流程缺乏规范性、核算主体多样化、风险防范能力差等问题,若要实现在当前背景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优化必须从优化管理流程,改善经营模式;改进业务处理流程、加强监督等方面入手,从而实现大数据背景下银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