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9 17:11:24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篇(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网络已经全面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显著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生存状态。在新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大学生,身处网络变革的最前沿,受网络的影响无疑也是最大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面对网络化的浪潮,不仅要充分认识网络化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而且要深刻发现网络化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机遇。高校辅导员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加强对网络平台的利用,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高校辅导员工作在传统工作模式下的不足

1.1当前辅导员工作对学生引导较少。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部分辅导员受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对学生采用灌输理论和“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式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与了解,容易引起学生的消极抵抗或逆反心理,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1.2当前辅导员工作对学生的理论教育多于实践教育。

目前,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普遍存在“只知不行”、“知行分离”的问题。辅导员工作阵地基本上局限于室内,户外拓展活动较少。许多教育课程仅仅限于课堂时间,实践教育和应用远远不够。另外,虽然国内已经有部分高校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多流于形式,比如开一些课程、做一些课件、办一些网站等,有些课件甚至只是文字网络化,图片动画等素材少,也没有什么实例。没有提供网络讨论的环境,就谈不上引导。这种流于形式的教育没有真正利用网络技术来改善教育效果,自然无法吸引学生,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1.3当前辅导员工作难以做到“一对一”的学生教育。

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辅导员很难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与教育。一方面,繁杂琐碎的工作占用了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日常事务的处理耗费了辅导员的大量时间精力,使其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倍感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悬殊的师生配比使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沟通不畅。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总体上按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配备专职辅导员,想要做到“一对一”地联系和辅导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这些问题,如果辅导员善于利用网络平台的话,就可通过灵活安排时间,利用网络实时的“一对一”辅导来解决。

2.基于网络平台开展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优势

2.1网络信息量大,可以充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内容。

在网络时代,只要高校辅导员掌握网络技术,就能找到自己所需的各类信息。网络信息既有时事性的,又有数据库的。时事性信息能在事件发生后极短时间内报道出来,能够使辅导员把握学生当前关注的信息焦点。而数据库中的各种经典著作及党和政府的各时期的方针政策等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可以提升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只要高校辅导员善于利用,就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充实辅导员工作的内容。

2.2网络丰富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形式,提高学生管理效率,增强影响力。

网络的发展使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在网络时代,辅导员工作可以融入网络的各种形式当中,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渗透其中,以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同时,网络作为新的通讯手段,信息传递迅速高效,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例如,辅导员可以建立个人网络平台,更能有的放矢地实现与学生互动,把握和引导其思想趋势。具体说来,辅导员个人网络平台包括辅导员个人的工作日志、E-mail、QQ留言、博客等形式,是一个集教育、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网络园区,也是信息传播、展示风采、互助服务、网上学习及交流沟通的虚拟平台。这样的网络平台既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扩大辐射范围,提高影响力,又有利于辅导员职业的自我发展。

2.3网络使高校辅导员工作可以采取交互的方式,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网络的交互式沟通可以吸引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在思想碰撞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引导。学生在网络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也不再采用“你讲我听,你打我通”单向强制性的方式。网络上的交流可以不见面,不用真名,交流者可以畅所欲言,把平时不愿讲出来的想法在网上都讲出来。而且,网络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的特点,通过这种信息表达,可为师生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感染力强。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学习效果更优于单一的感官感知的效果。网络的交互特点可以帮助辅导员迅速准确地开展日常工作,在工作布置、消息等方面落实到具体个人,提供师生之间有效交互。随着高校网络成熟发展,在学生工作领域构建一张全面的“网”,有助于学生成才成长服务体系完善,告别过去层级递进式地汇报情况和解决问题,采取更为及时和准确的方式,扁平化、统合地处理学生问题。

2.4借助网络,可以使高校辅导员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化。

辅导员工作要达到良好效果,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共同支持。而网络正好为三者的结合提供了方便。网络没有地理上的界限,不同地点的学生都可通过网络共享资源,进行学术探讨和思想交流,并且家长也可随时查询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学校也可随时和家长联系。做到家校结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网络还为社会各界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方便,并能实现家庭与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使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有利于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优势。

3.利用网络平台提升辅导员工作绩效的途径

3.1借助网络平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平台表现形式多样,可以集合多种媒体形式生动地展示,让学生更易接受。熟练应用网络平台可实现与学生良好互动的效果,形成平等沟通模式。构建个人网络平台,可以树立辅导员个人形象、展现个人素质、能力和知识视野,可以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强化个人魅力,让学生消除与老师间的隔阂,在日后工作开展中拉近师生间距离。

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加强学生管理,帮助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通过网络,辅导员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工作:一是加强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如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日常工作布置用网络平台准确传递给具体个人,避免了传统信息传递产生的信度衰减。而需要及时回复的通知也可借由网络平台得到及时准确的回复,有利于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提高工作的普及性。多数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并常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网的方式登录QQ、飞信、MSN等即时通讯软件。通过这些软件可将通知即时发送给学生,方便辅导员和学生之间联系;三是节省工作成本,开展校园文化等活动往往会产生很多文件、总结、图片和录像资料,可将这些材料上传到网络平台,由网络服务器保存原始资料。在这些情况下,既节省了实物成本,又节省了人力成本,还节省时间成本。

3.2利用网络平台,融教育于服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网络平台提出了“班级”群组概念,应用这种“小圈子”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从策划阶段就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地组织活动。活动结束之后,在网络平台上交流各自的心得和经验,提升学生归属感。要把教育融于服务之中,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务,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其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如何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在服务于学生的前提下,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教育,才能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效力。利用网络的隐蔽性特点,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疑问解答,更体现服务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使这个教育阵地在得到广大学生的关注和认可之后,倡导理流的氛围,从而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主导地位。

3.3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家长沟通,展现校园动态。

辅导员可利用BBS讨论版、博客、E-mail、QQ等网络平台来加强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联系。例如,通过QQ邀请家长一起加入到聊天中来,让他们询问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请教教育孩子的方法,辅导员及时地将学生好的表现告诉家长,对于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及时提出忠告,并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样,可解决辅导员进行电话家访的时间矛盾,实现随时在线家访,也给辅导员和学生以及家长情感交流的最大空间,辅导员能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及家长激扬文字,探讨人生。这种交流方式不再有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免去了家长因自己孩子表现不好而直面老师的尴尬。

辅导员亦可借助院系门户网站学生学习和生活动态,让家长可以直观地了解学校工作动态,发挥家庭、家长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积极作用,保证学生教育工作的全面性。从学校到家庭,从老师到学生,“亲其师”就会“信其道”,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对学生的言行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更多的约束力,起到“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3.4利用网络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的平台。

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提供了基础,但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学生辨别能力又不强,这就要求学生家长和辅导员的相互合作,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使学生更有兴趣,更便捷、更有效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大学生自身在校园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靠辅导员有限的工作是很难一一解决的,也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成长。辅导员可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给他们以不同的建议,引导他们自己去网上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然后与辅导员谈出自己的学习体会,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比如:辅导员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有关学习方法、考试技巧、就业技巧、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试、青春期情感处理等方面的资料,针对自身存在问题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

4.结语

网络时代,辅导员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使网络成为辅导员教书育人的课堂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网络成为辅导员与学生有效的沟通与反馈渠道;增强大学生自我发展与成长的积极性,使网络成为辅导员与学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寿萌吉,阮财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效能建设探析[J].现代商业,2008,(33):284-285.

[2]马海艳,高晓霞,王莉.网络时代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J].文教资料,2009,(8):209-210.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篇(2)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4.077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network age, people's way of life and work have changed, which led to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tudent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counselors, in the role of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counselors work has changed, this is not only an opportunity but also a challenge.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on the network era of college counselor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to explore and think.

Key words network era; counselor; student management; exploration

网络和信息正在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冲击着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特别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行为方面有着极其深刻的作用力,这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以下是对网络上时代高校辅导员加强学生管理方面的思考。

1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是网络发展快速的时代,多数学生在便捷的运用网络学习知识、了解世界的同时,思维方式以及一些价值观点也发生了变化。网络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风貌,给高校的辅导员工作也带去了新的变化,由此以下是对当前阶段高校辅导员所面临问题的研究。

1.1 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容易给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带去负面影响

网络信息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纷繁复杂,不仅含有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素材,还有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的信息。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实效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等让网络处于一个宝藏与垃圾并存的状态之中,学生的心理以及辨别能力还不是特别成熟,所以一些有害于他们思想进步的信息会侵害他们的头脑。比如,某些信息发达的国家利用自己在网络方面的优势和实力,向学生们倾销他们的文化和政治观念,试图抹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此同时,网络上一些不雅视频、图片传播现象也十分严重,这是网络的垃圾和污染,如果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剔除这些信息,那么学生就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蒙蔽,走上与健康生活学习相反的道路。①

1.2 网络的虚拟性对高校学生班集体建设造成了冲击

网络信息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网络的虚拟性,这种虚拟性造成了人们交往方式的变化,并且对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网络虚拟性让人们的主导价值观念以及高校教育者的权威发生了被削弱的现象。学生还不能自由的在现实和虚拟之间进行角色方面的有效调换,这样非常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错位现象和行动失调现象的出现。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网络中度过,现实中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由此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慢慢学生的个性开始变得冷淡和冷漠,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进而对班集体的建设有不利的影响。②

1.3 高校辅导员对网络的迅速发展还不能适应

网络对传统工作有了很大的冲击性,由此很多的学校在这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讲,对网络信息的了解程度有限,也不具备较高的网络知识水平,甚至有些大学生的网络水平超越了辅导员,这样高校辅导员在强化学生管理工作时,就缺少了威慑力和人格魅力以及自身的亲和力。大学生目前已经离不开网络,多种沟通方式靠网络实现,因此需要高校的辅导员工作,从内容上到形式上都能够更加的民主和自由,能够更加生动的开展管理活动,但是学生的这种要求,很多辅导员还缺少思想以及工作方法方面的准备。

2网络时代给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

2.1 工作形式从单一转向多样化

伴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仅只是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而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在QQ、微信、微博等方面上进行沟通,这有利于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动态,并且发现问题能够及时的加以引导。这样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学生活动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辅导员还可以通过网络的关系,与学生展开多种交流活动,让学生的思想在教师的带领下,走进一个正确、健康的轨道上来。③

2.2 辅导员工作在网络影响下工作效率的提升

互联网覆盖面非常广泛,并且还有快捷的搜索功能,高校辅导员可以在网络的作用下去搜集学生工作管理方面的各项信息,然后按照学生的现状和特点去确定自己的工作方式,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和辅导员工作的效率。利用网络社交平台还能够让辅导员所发出的信息更快的、范围更广的传播到学生的手中,改变以往传播效率低下的问题。另外,辅导员还可以在学生管理信息的系统下快捷的查询出学生资料和信息,便于辅导员和教师以及学校的其它部门展开交流,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

2.3 工作资源的丰富性以及工作方式的针对性

辅导员如果想要得到某种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的方式,搜集并且下载自己所需要的各种教学管理资源,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了解学生们日常关注的信息。例如,时事新闻和流行文化等等,另外,辅导员可以利用校园的BBS和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心理感受,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思想倾向性,经常和学生展开多种互动,由此解决学生在学习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让自己的工作也更加具有针对性。④

3网络时代下辅导员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

3.1 强化辅导员对网络文化和信息的认知程度

伴随科学技术以及网络的发展,辅导员工作能力也应该与时俱进,把自己的工作和网络之间实现结合,利用网络管理平台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管理,不仅让网络能够有实现信息传递的功能,还要利用网络和学生之间展开互动,这样就必须加强辅导员在信息以及网络方面的熟知程度,例如,辅导员可以参加一些信息交流培训课程和信息技术交流沙龙,提升自己对网络信息的认知程度。

辅导员不仅需要对网络平台有利用和深化的认识,还要通过多种形式来提升自己对网络平台的使用技能。在具体的工作和实践过程中,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加强自己对网络心理学和网络德育以及网络法律方面的认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而提升辅导员的网络应用技能,让辅导员能够善于利用网络去教育学生,开展对学生的各项管理。利用学生所能够接受和熟悉的方式去传递各种信息,除了这些以外,还需要辅导员在理论创新方面予以加强和完善,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对网络技术中涉及到的难点加以认识和研究,进而遇到困难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克服,勇于实践。⑤

3.2 利用校园网络平善信息交流

网络具有开放性以及虚拟性和平等性的特点,这也是吸引大学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辅导员在充分认识到这种状态的情况下,应该利用学校所拥有的资源去建立高校的信息资源网络,例如,建立起自己专业或者院系的微信公众平台,建立起自己的微信群和QQ群等等,以利于向学生及时的提供一些有趣的活动信息,让辅导员自己和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相互之间更加了解,学生与辅导员也能打破以往的那种约束感和距离感。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也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学校管理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和教师可以有效的融入在一起,消除了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隔阂。校园信息网络的建立,还能让辅导员对一些消极的信息予以控制,抑制传播速度和途径等等,以便于积极的向学生宣传一些政治思想,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吸收网络信息的精华所在,并且从中受到多种教育,例如,法律知识、网络道德知识以及文化知识等等,校园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方便了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也让彼此的情感距离更近。⑥

但是在网络社交平台中,辅导员需要注意的是尊重并且保护学生的隐私。如果学生向辅导员倾诉了自己的心理想法或者秘密,那么辅导员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具体生活中,为学生解决问题,通过相互了解的和交谈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健康的面对学习、生活和未来,引导学生增加对教师的信任感。

3.3 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和学生家长之间进行沟通

高校的辅导员可以利用微信或者其他社交平台以及聊天工具等和学生的家长建立起联系,但是不要让学生认为辅导员是在利用这种方式和家长“打报告”。辅导员要获得学生的信任就要经常和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例如,在网络平台上,经常一些学生的活动照片、学生所获得奖项或者学生的动态等等,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情况,进而使家长和辅导员共同在学生管理中发挥出作用。⑦

在现今情况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和教师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辅导员就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结合自己工作中的具体内容,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进行到底,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让网络信息的积极性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努力为学生建立起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不断更新管理观念,与时俱进,同学生的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以此更好的为高校服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校辅导员在网络时代和网络环境下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别阐述了网络时代下辅导员的工作存在的问题,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机遇以及辅导员对学生管理的策略,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到,高校辅导员工作不能简单的概括为管理,还要深入学生的实际,与学生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了解学生才能实现高效率的管理。

注释

① 郭圣鹏.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修养[J].法制博览,2015.18(16):299-299.

② 程艳.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策略[J].科技展望,2015.20(23):294-294.

③ 苏伟刚.自媒体时代政府网络治理新探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2(5):64-68.

④ 华夏.高校辅导员网络危机事件管理方法的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5.11(9):464-465.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篇(3)

一、引言

社会已经迈进信息时代,互联网作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中重要的一部分,网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创新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挥网络作用,通过互联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时事热点,关注密切联系学生的动态信息,对各类信息进行鉴别,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一方面,帮助学生充分合理网络资源,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觉远离各种"有色资源"的污染。例如,飞信--打通了师生交流的主干道。一名辅导员往往面对200-300名学生,通过飞信群发功能,能随时保持信息畅通。比起传统的班会,飞信以更低的成本体现人文关怀。此外,MSN、微博、QQ等交流工具也在同学中应用广泛,应成为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通道,各种非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不但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而且私密性强,深受学生青睐。

二、学生工作渠道

处于网络时代的高校辅导员的学生工作便必然产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其以数字化网络空间为基础,通过双方互联的方式,来实现信息的直接交流;其适应潮流,使校园的高技术信息网络资源得到完全的利用。它的深入展开,形成网络教育平台,对于高校培养跨世纪高素质新型人才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极其有利的。基于网络,我国目前校园内主要的学生工作渠道有以下几种:

(一)腾讯QQ

辅导员可以通过这了解学生动态,尤其是那些比较内向且不主动同你沟通的学生,这样交流起来就会更加顺畅。同时每个班级都可以建一个QQ群,将班级所有学生都加入班级QQ群中。辅导员可以通过QQ向班级群里任何一个学生发起对话,做到单独交流;也可以在群聊里解决同学们的各种问题,让没有遇到问题的学生们在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能迎刃而解;更为重要的是辅导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谈话,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做好高校辅导员的学生工作。

(二)校园BBS

BBS讨论区的创建给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场所。在这里师生可以发起话题各抒己见,也可交流彼此经验或分享成果等等。在这里它可以保留较长时间的信息,基本没有时间限制,这与作为即时通讯工具的QQ相比就大有不同。它已在高校学生平常习惯且喜爱的校园信息交流、休闲、舆论和交友平台上落叶生根。事实上它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门户网站。

(三)微博

如今,微博以其公开化、即时性、互动性等的特点,迅速发展成为继QQ之后的一个全新信息交流平台,深得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成为影响其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微博具备的特点就使得微博信息传播的动态性空前增强,对高校辅导员利用微博进行学生工作是极其有益的。

(四)飞信

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款功能强大的沟通工具,能实现消息短信语音等多种沟通方式的综合通信服务。它安全方便、费用低廉、省时省力。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沟通上时,飞信沟通更及时、便捷和高效率,另外微博飞信能覆盖三种不同形态(完全实时、准实时和非实时)的客户通信需求,特别适合发送临时的和紧急的通知,及时督促学生到位。大批信息快捷准确传达使飞信可以在日常辅导员工作中用于日常信息、师生交流、学习交流以及对毕业生的教育管理和就业信息发微博布等。相信飞信的适当运用会对辅导员的高效工作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三、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学生工作开展

由上文可知,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以腾讯QQ、校园BBS、微博和飞信等为渠道,这些与生俱来的平等性与无权威性特点使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具亲和力,更有效地开展学生工作。

(一)建设校园网络

高校辅导员通过QQ群、BBS和微博建立自己的“校园信息网”,且设法使其占领高校网络阵地。高校辅导员可利用此提供即时性的主题让广大师生畅所欲言,还可以创建群讨论组。创建一支精干的由学生、老师和领导组成的BBS网络评论队伍。这种评论不但文风与学生更贴近,还最具有可读性与操作性,往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高校辅导员校园网络创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健全的信息资源,还可过滤、监控消极的信息,利用现代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吸收正确信息,使大学生的思想或心理健康成长不受侵害,甚至可以入情入理地和风细雨的从正面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二)开展各种主题活动

高校辅导员可利用作为宣传阵地的校园网络,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与深入开展各种形式各异的党团及其他主题活动,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容易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学习生活的引领,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集中到实际中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发挥其潜力,增长其各方知识,掌握多个生活技能从而提升自身素质。

(三)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辅导员可利用网络共享功能在网上开展专题讨论、提供专题讨论的资源,从而利于引导学生在相应时期内针对某些专题展开多角度的跟贴讨论。他们还可以根据此功能开展征集意见活动,这样既可以围绕某一专题征集意见,还可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无记名的投票表决或征集惫见,相关情况还可自动统计结果。他们还可以抓住网络交流平台的参与资源共享性的这些特点,根据学习热点,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加强学习,使学生乐中有学,促进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发展。

四、总结

在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学生工作方法也逐渐地发生变化。高校辅导员应该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通过腾讯QQ、校园BBS、微博等新兴渠道建设校园网络,开展各主题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达到沟通及时、点对点和点对面,实现资源共享,给网络时代高校的学生工作谱写新乐章。

参考文献:

[1]申荷永,高岚.心理教育[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4]吴增强著.学习心理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篇(4)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各类网络新技术的应用,高校的网络化建设也经历着前所未有发展和变革。在这变革中,网络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参与公众舆论、表达个性意见、进而影响其思想、学习、生活的重要平台,网络舆情也随之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方面。高校辅导员作为承担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指导服务的主要工作者,如何把握网络舆情主阵地,全面了解网络舆情、及时把握舆情动向、引领舆情方向、处理舆情危机,已成为新形势下辅导员一项新的工作要求和挑战。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与特点

        网络舆情是指公众在互联网上表达对某一社会“热点”或“焦点”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在高校,校园网络更是一个能够形成公共意见、可以自由交流和辩论的公共空间。网络舆情的形成是学生意见表达到一定量度和强度,即一方面要看学生借助网络空间对某一问题发表的议论和意见达到一定的学生比例,另一方面要看期诉诸意志的坚定程度,应表现为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对坚持某一意见态度明朗的指向。在互联网上不同学生的意见经过广泛的交流、碰撞、退让、融合来进行彼此较量、修正、融合,进而形成一个个网络舆情。校园网络舆论也经历了议题的来源阶段、舆论领导及其意见产生阶段、网络意见扩散和放大阶段、网络舆论的形成等几个阶段。从高校网络舆论形成的过程来看,突发事件的激化、社会热点问题的触发以及与师生利益密切相关事件的引发这几方面原因及易引发形成网络舆情。高校网络舆论形成中也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舆论形成迅速,具有时实性与交互性,传播较难控制。(2)内容多元与分散,追随主流话题,贴近校园生活。(3)凸现网络语言特点,表达多为非理性。

        二、辅导员参与网络舆情工作的现状分析

        笔者于2011年3月在宁波大学开展辅导员参与网络舆情工作的调研,其中向辅导员发放并收回有效调研问卷65份,被调查人数占全校辅导员人数的73%,同时,对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也作了相关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反馈出辅导员在网络舆情工作中的以下几个方面情况:

        (一)对网络舆情工作重要性的有较大的共识,但在网络舆情工作中的技能略显不足

        随着网络舆情对高校现实工作的影响,辅导员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在对某高校辅导员调研中发现,有50%辅导员认为掌握学生网络舆情“非常重要”,50%辅导员认为“比较重要”;57%辅导员认为掌握学生网络舆情对本职工作“紧密相关”,39%辅导员认为“有一定关联”。在调研中还发现,辅导员在网络上基本拥有qq、博客、社交网站等众多网络工作平台,但仍有38%辅导员认为自身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掌握与运用“不太擅长”,有62%的辅导员在网上浏览学生舆情的基本情形是“经常浏览只是偶尔发表意见”。由于辅导员自身网络技能、舆情研判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的相对欠缺,导致辅导员在网络舆情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二)关心关注网络舆情,但有效的工作应对机制尚未完善

        辅导员对网络的关注度较高,有40%辅导员每日会关注网络舆情,对校内突发事件、校内热点问题、社会事件和热点问题的反应等方面较为关注,同时,辅导员也具备了相对较高的网络舆情的工作意识,对网上出现的反动非法言论、易引发个体或群体安全事件、诋毁学校声誉等情况会即时上报职能部门。网络舆情工作对当前高校工作来讲,是一个全局性的工作,一般是由一个或多个部门牵头、基层单位全面覆盖的体系,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还要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网络舆情工作要求与具体职责,针对不同的舆情有不同的应对方式,特别是要在网络舆情危机应急处理机制中进一步发挥辅导员作用。在学生网络舆情信息员队伍的建立上,有53%辅导员认为“非常必要”,有40%辅导员认为舆论领袖的培养对网络舆论引导来说“非常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只有44%的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有这样一支队伍,32%辅导员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舆论领袖,有22%的辅导员认为需要学校加强舆情引导队伍建设。

        (三)对网络舆情工作研究分析不足,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相对缺乏

        调研发现,有25%辅导员认为自身在学生网络舆情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网下事务过多,对学生网络舆情关注不够,有19%辅导员认为对网络上有学生舆情不能有效掌握全貌,有11%辅导员认为缺乏对学生网络舆情的分析研究。辅导员又承担着较多的教育管理指导服务的职能,因此工作具有基层性、繁琐性、复杂性等特点,大部分(尤其是新任辅导员)大部分时间忙于网下具体事务,对于新的网络工作缺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研究。网络舆情工作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网络素质和道德的培养,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对目前学生在网络舆论中的道德行为也有客观的评价,有31%辅导员认为当前学生在网络舆论中的道德状况比较好,62%认为一般,4%认为比较差;有38%辅导员认为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无克制地宣泄个人情绪”,其次37%认为是“盲目转贴、跟贴”,有21%辅导员认为在对学生进行网络行为教育方面有待加强。

        三、辅导员网络舆情工作应对建议

        (一)强化高校辅导员在网络上的角色意识,主动把握网络工作阵地

        一是校园网络积极的建设者。辅导员要积极参与学校、学院主题教育网站、论坛的规划和建设,特别是针对学院的学生的特点设计有特色、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校园主题网站,通过主流网络平台加强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主题讨论、网上讲坛等,及时各类学生关心的学习生活信息和正面权威信息。同时辅导员还要对新型的网络手段和工具及时加以应用和深入,要善于运用qq(群)、博客、论坛、校园bbs及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站等作为工作中必备的“网络利器”,合理规划并搭建各类各级班团组织的相关网络平台,建立与现实组织对应的网络集体,为网络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组织基础。

        二是网络舆情有效的观察者和引导者。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学生在网上更容易说出平时不敢说、不便说的话,网络也成为辅导员了解学生真实想法、收集各种学生信息的一个重要阵地。辅导员在网上首先是要保持一个普通网民的身份,在网络上关心关注学生的言论,融入学生,聆听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参与重要问题的讨论和进一步询问解答,对网络上的学生思想和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总结,才有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在网络环境中,辅导员作为网络舆情引导者的角色要求是既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质,又具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和评论技巧。一方面作为学校要加强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素养的培养,多开展各类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讨论及重大形势政策的深入解读,同时更要注重对辅导员网络技能和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培养,加强典型案例讨论和资深网络评论引导员的经验传授;另一方面,作为辅导员自身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把扎实政治理论基础、提高人文科学素养及个人品德修养作为基本要求,同时更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提高网络技能,不断提高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增强网络教育的实效性。

        三是网络上的服务沟通者。坚持网上与网下结合,在网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服务内容,在现实中协调解决学生在网上提出的相关困难和问题。辅导员在网络环境中应采用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服务工作。在集体服务上,要为广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如在政治思想方面,结合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及时把有关权威评价通告给学生,并加以适当评论引出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学习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类有用的竞赛、活动及讲座信息,介绍好的学习方法,树立优秀学子的榜样风范;在生活上,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类勤工助学、实习实践、社会公益活动及安全防范等信息。在个人服务上,通过网络的快捷性和隐秘性,对个别学生在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进行个别沟通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效疏导。针对网络上学生的舆情焦点,除了作好有效的网上引导外,辅导员还应及时把相关情况和问题上报有关部门和领导,并针对需要事后解决的问题情况反馈到网上,充分发挥联系网络与现实工作的纽带作用。

       (二)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研判,在高校各类突发、危机事件的网络应对机制下发挥应有作用

        在高校当前网络环境下,凡是现实中的危机都会在网上体现,凡是网络上的焦点问题都具有引发现实中对抗的可能性。虚拟的网络与现实的危机紧密关联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网络舆论促使危机事件产生新形式、新特点,网络时代所特有的基于网络舆论的危机就是一种新型危机。高校必须完善创新危机管理体制,加强危机管理框架的系统构建,加强危机队伍建设。作为参与学校学生管理一线的辅导员要全面了解学校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要求。首先,根据危机管理原则,辅导员要重点做好危机的预警工作,也就是在舆论危机的潜伏期,及时发现先兆。如在发生校内外重大事件时要加强对网上学生舆情的关注密度和广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学校,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在网上形成的焦点问题进行及时收集分析,根据内容的链接、来源(原创与否)、性质(负面与否)、负面等级、点击量、评论量等几个方面进行判定,将有可能诱发危机事件的舆情加强反馈,为学校是否启动预警机制作好决策基础。当学校启动相应的预警机制后,要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立即开始动态跟踪,从增长速度、议题显著度、意见分布等方面加强对网络舆论的跟踪,同时密切关注现实舆论情况,随着形势的发展进行第一时间有效反馈。其次,在危机爆发期和蔓延期,要配合学校作好舆论的缓释工作。将学校对事件的实情或解释实情通过网络及时传递给学生,以树立舆论的权威,消除恐慌和猜测,同时,对网上舆论加以进一步引导,促进危机向转机方向发展。再次,在危机衰退期配合做好反思工作。加强对每一次危机事件引发的原因、处置过程中是否存在失误、能否再次避免发生等问题进行总结研究,提高辅导员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处理的能力。

        (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积极培育“舆论领袖”和学生网络信息员队伍

        辅导员要善于指导各类学生组织加强网络建设,提高学生在网络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在开展网络舆情工作中,更要把“舆论领袖”和学生网络信息员队伍作为有效的依靠。在高校校园许多网络舆论事件中,网络当事人或由网络信息联络起来的大学生装网民群体之间的呼应往往比较积极,而与高校的教育管理者之间却缺少互动。因此,辅导员要主动去发现网络舆论事件中能影响他人意见和选择、引导着舆论走向的声音,发现那些热衷于传播消息和表达意见、拥有更多媒介源和消息源及众多“粉丝”的“舆论领袖”,特别是要在学生骨干和资深网民中发现并培养“舆论领袖”,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在各类舆论事件中强化主流言论,形成网络舆论的最强音,以带动整个舆论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信息员队伍,实行组织覆盖,在班级、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设立信息员,明确学生信息员的职责,加强对其网络知识和网络舆论引导技能培训,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信息收集、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同时可指导学生信息员开展网络舆情研究,可以校园网民、网情为对象,设计相关课题,开展问卷、访谈、舆情分析等调研工作,为今后网络舆论引导方向、方法储备舆论及经验。

        (四)加强对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规范网络舆论行为

        网络媒介素养是网络时代人们应具备的一种重要的素养,它是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以及在网上获得、辨别、利用信息和参与活动的能力。辅导员在现实工作中要结合各类载体和平台,让当代大学生去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网络传媒资源,通过相关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自觉抵制反动、色情、暴力等信息垃圾的入侵和虚假甚至非法网络舆情的产生和传播。首先要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效地融入网络素养的培育中,培养大学生健康文明的上网方式和言论道德,结合相关课程和活动大力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文明上网自律公约》以及《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网络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树立“爱国、守法、无害”网络道德标准,促进网络道德自律;其次,要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走出“网络孤独”、“网络成瘾”阴影,正确对待网上人际交往,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网络心理和人际关系,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优秀班团网站评比、网上名人堂、网络主题短信创作大赛等等;再次,要坚持“网上”与“网下”共同教育的原则,听取学生不同舆论的声音和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反馈,及时调研和分析学生的网络素养改进提高状况,在现实的工作体系中加以完善和巩固。 

参考文献:

[1]于亚光,王想平.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策略选择[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3).

[2]张再兴,张瑜.加强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j].高校理论战线,2006(5).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篇(5)

引言

“信息化”已成为21世纪的时代潮流,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基础设施已得到全面的建设,我国各个领域都深入进行了信息化、网络化。高校作为教育领域的主要场所,网络已经给高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做好网络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已成为高校高度重视、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1. 网络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心

1.1大学生的“三观”教育

传统的媒体如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等的传播是需要经过一个严格的审查流程的,因此,传统媒体传播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然而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之后,WEB给人们带来了信息自和个性化,使得信息传播的约束力遭到严重的削减,“黄”“赌”“赌”等通过网络渠道入侵到大学校园之中,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有害信息以及负面情绪,西方国家占据着网络技术的绝对优势,在网络上大肆宣扬其价值观、道德观。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流时,难以去粗取精,辨别真伪,极易导致学生意识形态的扭曲。大学是学生确定自身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三观”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未来成长道路[1]。有鉴于此, 网络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应将大学生的“三观”教育作为工作的重心,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宣扬正能量,求真去疑,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1.2大学生的心理教育

统计表明:80%的大学校园有自身的校园网,90%的男生和63.5%的女生在大学校园中接触过网络游戏,在接触过网络有效的男生中有4%的学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2]。可见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网络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需品,上网以成为他们的习惯,一天不上网学生就容易产生失落感,断网后精神萎靡、头昏脑胀、烦躁不安。网络成瘾造成了学生自我迷失、角色错位等一些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对其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网络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关注学生的网络状态,当出现沉迷网络的学生时,应该及时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帮助他们走出游戏的阴影,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2. 网络时代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机遇

网络技术使得师生能够异地进行沟通交流,突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推陈出新,网络已经渗透到了校园的各个角落。在以前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形式主要开会、会谈以及授课等,而在网络时代之下,辅导员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WEB、E-mail以及各种聊天交友工具来开展工作。例如,辅导员可以通过博客发表言论引导舆论,可以通过学生网站公示、告示,可以向班级群上传学习资料等等。总之,网络拓宽了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渠道,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形式变得多样化。虽然网络环境下有些人肆无忌惮的发表一些错误言论,但是事情具有两面性,网络同样营造了一个让人们吐露心声的空间,更容易反应人们生活中遭遇的困惑[3]。因此,网络时代下,辅导员可以通过浏览学生博客、空间动态、聊天群信息等,及时的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思想上遭遇的难题,进而加以解决。

3.网络时代下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策略

3.1搭建权威网站平台,以点带面,传播正能量

当前,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一些错误危险言论甚嚣尘上。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一个人的学识有限难以一眼就分辨出真假伪劣,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之下助其传播,另一方面则是缺乏相应的权威网站进行辟谣、辨伪存真。因此,学校建立权威网络平台,传播正能量,有利于建立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4]。另外,建立的网站平台应该一扫“大而空”、“说教浓”的现象,要根据青年人的喜好、学习需要进行内容的丰富,内容应该囊括学习知识、生活信息、时事新闻、不文明现象曝光、任务访谈秀以及辟谣专栏等,而且内容的展现形式应该根据年轻人的口味而定,积极使用视频剪辑技术以及FLASH动画进行内容的表达。

3.2建立预警反馈机制

网络具有传播迅速而广泛额特点,因此,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场所。听八卦、骂学校、攻击人身等在许多学校的网站上屡见不鲜,导致许多学生在潜意识层对许多积极乐观的言论存在抵触心理。为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辅导员一方面要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及时的处理,另一方面学校要建立起一套可行的预警反馈机制。通过设立专门人员从事网络舆论的管理工作,设定“收集信息―识别危机―发展预测―决策―处理”的工作流程,努力做到及时发现处理校园网络中的危险言论。

3.3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时俱进

思想观念的高度决定了个人的成就高低。在网络时代的大潮下,辅导员要有效地开展工作,一方面需要借助外界工具,另一方面需要提升自身能力。辅导员不应固守经验,以经验为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系统,提高自身能力。在网络背景之下,辅导员的网络应用技能成为关键,辅导员要善于将新兴、时髦的网络应用于教学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网络终究是外在的工具,工具产生的效果最终由使用者决定。因此,辅导员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对网络环境下德育、心理学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努力使自己能够应对一切网络危机。

4.结语

总之,网络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高校辅导员要在网络时代下做好自身的工作,不仅需要利用网络渠道来解决网络问题,积极利用各种网络应用传播社会正能量,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只有通过“两手抓”,辅导员才能得心用手的处理网络环境下层出不穷的问题。(作者单位:1.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2.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学毛.浅谈网络时代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2011,4(09):30-31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篇(6)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兴媒介,以其信息量大、涉猎范围广泛、传播速度快及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便捷性、隐匿性等特点迅速被高校大学生认识和接受,已成为高校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主要工作者,也是学生生理、心理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样地为辅导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也带来了方便,不过表现在现实中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少,如何应对网络带来的新问题,明确工作方法,解决新生的矛盾,也逐渐成为网络时代辅导员的工作重点。现实的环境要求辅导员要大胆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动应对新的挑战,善于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当代科技日新月异,而青年学生则往往是新事物的最早接受者和使用者,辅导员深知面对这样一个群体,仅用传统的话语系统是不够的。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其应用的深入,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络聊天等现代传播方式和载体,便成为大学生辅导员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新工具。

网络时代下的辅导员必须充分认识网络时代下辅导员工作的机遇和挑战,认真研究网络时代下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网络时代下辅导员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确保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高校网络文化阵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可靠接班人。

一、网络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工作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传统时代下,辅导员的工作要靠授课、开会、谈话等形式开展。在网络技术的不断推进下,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可以利用QQ,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细致地给予解答和解决;可以利用个人博客发表言论,改善形象,引导正确舆论;可以利用手机短信、E-mail等即时通讯工具和学生平等地、无障碍地沟通,深入同学的心灵深处;可以利用校讯通、飞信、学生群、校友录等新闻、通知和公示,提供学习、生活资料下载,展示优秀人物和团队,倡导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网络具有信息量大、检索快捷、形式多样、交流直接、预警及时的特点,可以极大地提高辅导员工作的覆盖面、有效性和及时性。一方面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找到工作所需的消息、资讯,并通过网络快捷的传输;另一方面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将消息实时、动态更新,减少了很多口头传达所需的时间和重复。通过网络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记录、查询和统计学生的基本情况,还可以促进各个辅导员之间和辅导员与学校其他部门老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大大提升工作的效率。

(三)工作针对性更强。传统的德育大多数采用课堂讲课的方式,学生则被动地在一个封闭的课堂里接受“灌输”。网络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网络社会一方面有一些人无所顾忌地在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甚至错误的消息和言论,但另一方面又营造了一个人们可以袒露心扉的空间,人们反而更容易流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反映出现实社会中的困惑。辅导员可以通过参与网络活动,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情感方面的困惑,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使我们的德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二、网络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难度。首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辅导员需要面对的问题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而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有可能下降。这不但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量,而且也从工作方法、工作技能、工作途径等多方面给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给大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网络强大的娱乐功能浪费了很多大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07年7月份的数据显示,大学生每周上网的时间平均为16.8个小时。通过互联网来“看碟、聊天、打游戏”已经取代了体育运动,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

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许多大学生认为在网上发表言论不用负任何责任,大学生在网上谩骂和人身攻击在各个网站随处可见。网络还导致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减弱,甚至出现心理疾病。对于在学习和就业双压力下的大学生无疑是一个逃避现实残酷竞争的“避风港”。

(三)网络成瘾危害严重。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1月份的数据显示:大学校园中80%有校园网,90%的男生和63.5%的女生接触过网络游戏,在90%接触网络游戏的男生中有4%曾沉迷网游。网络成瘾对大学生造成了角色错位、人性异化、自我迷失、道德失范、学习成绩下降、身体健康受损等多种问题。例如,学生为去上网使出各种手段,如上课请病假、跳墙、偷窃,等等。网络也给学生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如脊椎病、颈椎病、眼睛疾病、头晕、睡眠不足、面部肌肉辐射、焦虑症等,更甚者还会导致死亡。

三、网络时代辅导员的工作方法

(一)提高综合素质,适应时展。面对网络文化的新形势、新挑战,辅导员不能固守原有的经验和模式,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积极主动地占领网络阵地。首先,辅导员要具备更高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能够熟练地将思想政治工作应用于复杂的网络中;其次,辅导员要不断地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网络应用技能;要善于将新兴的网络技术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服务工作结合起来,成为网络技术应用的先锋队;最后,辅导员还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对网络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克服困难,大胆实践,力求能够驾驭网络危机、网络谣言和网络成瘾等复杂局面。

(二)搭建网络平台,传播先进文化。思想政治网络平台的建立,不仅要保证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类网站存在着数量少、更新慢等缺点。很多网站的宣传内容存在着摆成绩多、见问题少,说教多、分析引导少等通病。这就要求辅导员首先要摆正态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设计、制作和维护中去;突破思想政治网络平台的单调、死板的一面,坚持走“综合化”建设的方向;要本着对同学成长、成才负责的信念;要主动结合青年大学生的喜好,开设辅导员信箱、优秀人物访谈、不文明现象曝光、心理健康测试、生涯规划指导等栏目;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特别是年轻人比较喜欢的FLASH动画、视频剪辑等技术来改善传统网站单调的缺陷,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成为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引导人、教育人、服务人的网络平台。

(三)加强舆论引导,建立预警机制。高校是各种有害思想渗透的主要对象,校园网络已经明显地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听信八卦”、“诬蔑老师”、“谩骂学校”、“人身攻击”等在各个高校的校园网上屡见不鲜。导致很多学生在上网时,潜意识地对正面的引导信息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对于复杂的斗争形势,辅导员要争取主动、自觉地占领网络阵地的制高点,大力弘扬科学思想和先进文化,勇于回应错误思潮,充分运用思想教育的政治优势,建设高校洁净的育人环境。要敢于向一些看似无序、嘈杂的虚拟社区进军,要引导学生从“发泄、谩骂、偏激”的坏习惯中跳出来,倡导“平等、尊重、沟通”的网络文明风尚。要特别注意将教育和服务相结合。不论是在网内还是网外,辅导员不应该只是一个“说教者”,更应该是一个服务者。针对后勤、教学、就业等实际问题,要求辅导员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后疏通各个相关部门,切实解决学生的困难。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告知同学们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网络公民,用人格魅力和处事作风来改变虚拟社区的风气。还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对虚拟社区有文明、道德贡献的虚拟人物给予实际的奖励,以弘扬健康的舆论氛围。例如,对于网上的热点问题要在现实生活中采取措施,特别是及时正面权威的信息引导舆论发展,形成以权威信息发表渠道化解或弱化舆论危机事件的有效机制。

(四)开展网上活动,文明网络环境。首先,辅导员要与时俱进地改变对网络活动的态度,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所有的网络活动都类似于网络游戏,对学习、生活都是有害的。要正确地认识到有很多网络活动对青少年是有益的,有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其次,要学会利用网络的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比如可以在网上开展“班级风采展”、“活动图片展”、 “个人博客展”等网络活动都可以得到同学们的热烈反响;最后,要学会依靠学生来开展网上活动。不但要依靠学生来开展活动,还要学会培养网络人才队伍,负责活动策划、网络宣传、网络技术等,只有这样将学生网络人才队伍组织起来,才能突破“游击队”的模式,建立“正规军”。此外,还可以确立班级学生信息群的维护和管理者来负责班级网络活动的相关策划与建设。这样,对于引导同学们合理利用网络,净化网络氛围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保证社会主义的学习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知作为辅导员是任重而道远的,辅导员应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育人的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各高校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篇(7)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繁杂性、紧迫性和突发性,使得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不强。另外,大部分学校思政主管单位还不够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建设,无法给辅导员提供相应的培训,且网络思政管理工作都是由普通辅导员兼任,没有专门针对网络和思政结合的网络辅导员,导致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弱小,非专业性突出,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辅导员对思想政治的高度觉悟。

以辽宁大学为例,辽宁大学现有在校学生22000人,网络辅导员只有6名,与学生数量的比为1:3666,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和浩瀚如海的网络信息,单单只靠6名网络辅导员来开展网上思想教育工作,解答学生多样复杂的问题以及心理咨询,很明显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①

2 目前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网络辅导员队伍组建机制亟需完善。虽然,当前已经有高校意识到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其建设进度与形势发展对其提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专职网络辅导员数量有限、日常辅导员及思政教师的角色职能没有充分发挥。网络辅导员整体专业素质、知识结构不合理等。而网络环境的复杂和上网大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多,无疑给高校网络辅导员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2)网络辅导员队伍沟通机制有待增效。专家、家长、教师及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健全的沟通机制有待建立。在网络平台下,学生可能只与团队中的某一个人沟通。而学校是一个集体性的大家庭、大环境,其性质决定了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因此网络辅导员不但要与学生实现有效沟通,在辅导员团队成员之间也要形成一种有效沟通机制。这样才能实现信息的及时交流,从而及时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3)网络辅导员队伍培训内容有待专业化。培训是提高网络辅导员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高校网络辅导员缺乏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了解,缺乏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缺乏对有关网络法规和网络道德的了解,这必然出现网络辅导员工作效率低、效果差的现象。而当前高校对网络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和理论知识的教育仍然大部分等同于校内普通辅导员的培训机制,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更谈不上是专业化。

3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3.1 建设网络辅导员队伍组织机构

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是以专职网络辅导员为核心,日常辅导员及思政教师为辅。同时根据网络思政教育的特点,网络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及学生骨干也纳入到高校网络员辅导员队伍中。高校还可以设置网络辅导员办公室,自上而下建立相关组织机构,从而明确大学生网络辅导员队伍内部与外部的组织层级关系和责任范围。

3.2 提高网络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1)提高网络洞察力和网络思想政治水平。网络时代信息复杂,一些不良信息经过加工,其真面目不易被识别,极具欺骗性。这就要求网络辅导员要具有极强的洞察力和较高的思想觉悟。网络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增强自身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性、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道德水平,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网络上的信息做出正确分析和判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发挥思想教育的引导作用。

(2)增强网络知识及技术。信息时代,要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网络辅导员就要掌握完备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间树立威信,有发言权,才能在网络上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及时准确的评论。同时辅导员也要有自主学习意识,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和思想观念。合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培训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强化网络道德与网络法规素质。网络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和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其发展趋势。通过开设网络道德和法规课程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及法律意识培养。提倡文明上网,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其在网络环境下的道德意志和情感责任。

3.3 完善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

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辅导员队伍的选聘方法和标准,考核制度是否民主合理,激励机制是否有效。因此,建立健全网络辅导员队伍选聘、考核制度及激励机制是完善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的重中之重。

(1)建立严格的选聘制度。建设网络辅导员队伍的就要把握好选聘这一关键环节。只有严格落实选聘环节,才能真正将专业素质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人才吸引到网络辅导员队伍中。只有网络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才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高校要优化选拔机制,切实提高网络辅导员的业务水平。

(2)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可以有效提高网络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利于对网络辅导员团队的科学管理。多种考核机制相结合,坚持终结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考核机制结合、上级部门考核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对辅导员素质及业务水平、科研能力及学生对其工作的认可度等进行全面考核。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五个层面。这表明人的需求是多次层、多元化,而且需求层次也因人而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网络辅导员进行激励,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可以给予网络辅导员物质激励,比如提高岗位津贴、优化工作环境等;其次给予精神激励,比如职务聘任、晋级奖励等。最后也可以通过培训进修及考评职责等方式对网络辅导员进行信息激励。尤其要注意的是各种激励机制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高校要采取多种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网络辅导员的有效激励。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篇(8)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电脑已经成为许多老百姓家中的必备电器,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三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2012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5.64 亿,互联网的普及率为 42.1%。大学校园是互联网应用最多和普及率最高的地方之一。在我国众多网民当中,大学生又是最为活跃的群体。在当今大学生当中,智能手机的普a及率很高,让大学生们随时就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同时,手机微博客户端的运用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想法及见到的事物于网络。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平时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接触也是最多的辅导员,如果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大学生产生很好的交流,是高校顺利开展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掌握和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确实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和问题并最终实现育人目标非常重要的途径。

一、思政工作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思政工作的技术欠缺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将思政工作在网络平台上的开展看做是软任务,较多的出现在比较常见的网络平台,没有对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网络行为缺乏完整的干预体系,使一些不良信息和行为方式趁虚而入。有个别辅导员,不能把现代网络与传统教育合理结合,只习惯于对学生单向灌输。学生在被动地的情况下应对辅导员,从而降低了自主意识,个性需要无法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满足,所以会很难融入到当代大学生当中。

(二)当今大学生在网络上收到的不良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收到不良信息的侵害从而迷失方向。一部分学生被虚拟的网络世界所迷惑,面对网络上消极的思想言论,形成了无聊,但是不上网又不知道做什么的纠结心理,慢慢的沉溺于网络的虚拟当中。另外,大学生们下载软件、抄袭论文等剽窃他人知识产权成果的行为十分普遍。较为容易获得的网络资源使大学生们不在去努力学习,产生了在网络上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的懒惰心理。

(三)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网络互动沟通交流不够深入

做为高校辅导员,日常的工作对象不仅多而且复杂,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平台使“一对一”的传统模式变成“一对多”的新的交流模式,让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时效性提高。部分高校的辅导员没有学生平等互动的观念,没有消除与学生产生的距离感。这造成大学生随便的就发泄自己的不满,更加随意的支配上网的时间,甚至让他们感受不到自身价值,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

二、构建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提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高校辅导员所做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实最根本的就是为大学生们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扰,大学生们更愿意通过网络反映出来他们在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和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就需要辅导员更加主动的去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网络生活,建立为学生服务的工作理念,熟练运用各种网络平台,如果学生们在网络上有对学校的意见或者建议被辅导员第一时间发现,并且得到回复和解决,就使学生们获得被关注感,荣誉感,这样一来就会使辅导员在学生们中间的可信度大大增加,大学生们对于学校的归属感也会大大的增强;高校辅导员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辅导员思政工作网络平台团队

随着当代大学生参与社会的意愿不断提高,这样一来就需要辅导员树立网络管理及监控意识,进一步明确作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中的网络角色定位,对于大学生对当今社会一些热点为题的看法也要提高注意力。如国家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高校辅导员应该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形势政策教育,并且需要对学生们的各种不解和困惑有针对性的总结,提升大学生们在对待社会问题时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们对于各种的社会问题能有一个理性的、正确的认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针对社会上的一些突发事件容易引起大学生,作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的一线,更应该全面了解学校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篇(9)

2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角色

2.1学习者和推动者

贾德芳等指出,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数量巨大,来源广泛,使得传统教育模式中辅导员在信息量的占有上处于优势地位的局面被打破。面对90后学生利用和掌握网络等新媒体技术比很多辅导员还要精通和熟练,辅导员自身的素质无法很好地与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相适应等问题,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推进的过程中,辅导员要敢于争做信息时代的学习者和交流者。在事务性工作之外,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挤时间花时间给自己充电,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及时更新信息和知识,将新媒体技术用于实际工作开展。同时,辅导员要真正融入到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学会利用这些新的媒介手段,在学生中去普及和助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优秀平台,促进教育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2整合者和监管者

高校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多元化以及区别于其他网络文化的创造性、思想性和学术性等特点。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教育引导的重要参与者,需要整合多样化的新媒体技术,以贴近和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为根本,找到与学生日常事务工作及教育引导工作的结合点,保证网络资源利用的有效化。其次,在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使用网络的监督和新媒体的管理,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上舆论氛围,实现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的合力。

2.3引导者和教育者

辅导员的个人魅力表现为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性,是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竞争力。借助新媒体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要不断更新观念,跟上学生的步伐,掌握新媒体技术,以更加灵活及时有效的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开设优质的辅导员博客或主页,通过自己在网络文化中的躬行实践给学生树立榜样,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成为更受学生欢迎的引导者和教育者,促使教育引导的方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

3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工作思路

3.1建立学生事务工作平台

面对高校学生日常事务工作信息量大、内容繁杂等特点,网络作为新媒体的重要媒体形态,对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系统化和时效性起着积极作用。一是要对QQ群、飞信、微博、邮箱、微信平台、博客、专题网站等网络工作方式进行筛选和归类,明确不同的网络途径在日常事务工作中的作用发挥机制,加强具体工作开展的针对性,使学生事务从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管理。二是网络工作平台要体现师生共建,充分发挥班委、党员、辅导员助理等学生骨干力量在年级、班级网络平台中信息和工作开展中的助推作用,保证各类消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各项事务工作实施开展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3.2打造网络之家助推教育引导

在各种网络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辅导员——学生一对一谈话、主题教育、班团活动等教育引导的实效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安排紧凑及辅导员有时在事务性工作中难以抽身的困难,借助相应的网络工作方式,开辟教育引导的新途径,打造充满关爱的网络之家。例如通过QQ群或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党员之家、科创之家、留学之家等,给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营造严谨优秀的学风氛围;其次辅导员通过自己的博客或主页以及专题教育网站,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选择、大学规划等开设分享专栏,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3.3借网络窗口展辅导员魅力风采

辅导员的个人魅力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其个人魅力除体现在平日工作生活的一言一行外,也包括观念的更新和知识的学习。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博客或主页以图文并茂的活泼形式,成为展示个人魅力风采的重要窗口。辅导员要善于利用这一窗口,找准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引导的观念,跟上学生的步伐,加强对网络技术的学习,熟练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技术;以贴近大学生的需求为本,加强辅导员博客或主页建设,结合图片、视频、文字记录学生的成长点滴和自身的成长感悟,精心设置版块,如温馨提示、日常事务、出国留学、随笔闲谈、视频分享、时事政治、你们的大学生活等,以丰富博客的内容和形式,提升辅导员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篇(10)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化,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在为高校师生带来便利与帮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威胁。那么辅导员作为学生政治教育和素质培养的重要力量,就不能忽视网络这个对自己和学生越来越重要的工具。

一、高校学生网络行为特点

1、网络普及性高 。

随着高校电脑的普及和高校软件硬件的快速建设和发展,许多高校都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很多学生宿舍都有多台电脑,并配备了网络设备。几乎每个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网络。

2、网络文化丰富多彩。

网络以其多元而丰富的文化内容吸引着人们,对于充满活力、好奇心强、兴趣广泛的青年学生来说,尤其具有吸引力。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寻求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资源。

3、需求量大且类型复杂。

据一项调查,高校学生上网的数量占35岁以下上网人数的81.3%。由于网络可以提供各个层面及层次的内容,所以大学生上网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

4、交流的需求最大 。

在目前的高校大学生中,通过电子邮件、博客、QQ或个人网页达成人际交流,已成为绝大多数学生经常甚至每天必做的事情。

二、高校网络行为辅导的必要性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并由于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和易获取的特性,加之青年学生求知欲高需求面广等特点,“上网”成了绝大多数高校学生课前课后的选择。目前,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喜忧参半。

(一)积极的网络行为有:1、学习类。使用网络登陆各种数据库、电子图书馆、电子期刊网,有助于便捷而全面地获取专业学习所需的资料,也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存;2、社会工作类。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媒介和平台更好地从事社团工作,或者在实习或社会实践中,更好更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能力;3、娱乐类。好听的音乐、经典时尚电影、智力游戏等带你进入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丰富了高校学生的业余生活;4、通讯与自我表达。网络极大地增进了人际传播与交流,通过电子邮件、各类论坛、博客/网页和ICQ、MSN等各种网络工具,高校学生可以更便捷地交流。

(二)不恰当使用网络行为如:1、沉迷网络以致学业荒废,成绩下降,逃避现实,引发了各类社会问题;2、聊天、交友乃至网恋。有的还由于网络交友导致了诸如网络诈骗、情感波动等问题;3、接受不良信息。如色情网站、反动言论和国外反动势力的网络渗透、迷信思想等等;4、进行乱纪违法行为。极少部分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来剽窃他人成果,盗取他人财物,以网络交友为名行欺骗之实。因此辅导员有必要且刻不容缓要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认真的指导。

三、高校网络行为辅导的具体方法

1、深入了解各类网络行为,及时了解学生们在网络中的动向。

高校辅导员的网络辅导,应该建立在对网络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总的来说,网络对于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来说,还是个相对新鲜的事物,并没有一个成体系的工作方法,所以辅导员应该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切实了解自己所负责的学生究竟有哪些网络行为,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又存在哪些问题.努力了解各种网络行为的特性和优缺点,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要根据其特点来进行网络行为辅导。

2、主动正面出击,倡导积极的网络行为。

辅导员不能仅仅被动地应对学生使用网络行为出现的各类问题。辅导员应该正面出击,善于使用各种网络工具和技术,例如利用BBS、论坛、博客主页等来召集学生们进行网络讨论;同时在此过程中调动班委和有号召力的被信任的同学,一起组织交流讨论研究,使得辅导工作更好更广地开展。精力充沛的辅导员还可将网上和网下工作结合起来,做一些长期的研究。从而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天地。

3、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青年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重、自制能力差等特点,但同时他们也能够明辨是非,愿意听取意见。因此,网络行为辅导要做到循循善诱。因此辅导员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常识和心理学方法。必要的时候,应该向正式的心理部门求助。

4、加强网络道德和网络心理教育。

要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学习,但同时又要杜绝抄袭,恶搞等不良行为。对于“网络自闭症”者,则要引导他们走出虚拟社会,安排、组织他们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让更多的同学与他们进行交流,使他们走进现实生活,感受真实的情感交流。

5、坚决抵制不良的网络行为,抵制毒害思想的侵蚀。

对于网络上流传的反动言论、不健康的思想,要坚决抵制。此外,网络还充斥着许多色情、血腥、迷信的不健康信息,辅导员在网络行为辅导工作中如果发现学生在接受这类信息,应该果断采取行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但同时也要注意教育方式。

6、抓住契机适时宣扬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

在社会上的年轻人中,类似塔罗牌、星座与算命等信息较为流行,这种现象在高校中也有相应的体现。对于这种与网络结合起来的流行文化,一味地说教未必会是最好的选择。辅导员可以以此为契机,邀请有关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专家来开设专门的讲座,传授专门的科学知识。因此,辅导员也应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多吸收一些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让自己的思想不断地“升级”,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够正确、全面地引导学生。

7、对于利用网络进行违法违纪行为,一定要阻止、批评、教育,必要时还要向有关的部门汇报和求助。

总之,高校辅导员承担着教育、培养学生成长的责任,所以在网络信息化的今天,辅导员应该积极指导学生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网络,及时纠正不良思潮和观念对青年学生的侵蚀。与此同时,还应该时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播先进思想,维护高校正常秩序。应该说,日渐发达的网络所带来的浩如烟海的信息,对辅导员的政治思想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抵制由网络传播的不良思想,是一个非常重要与急迫的课题。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篇(11)

[作者简介]常敏(1977- ),女,江苏泰兴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南京 21002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072-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互联网正在迅速发展,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深广的最强势媒体。2012年以来,我国新媒体用户数量又创新高,新媒体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信息传播的最重要途径,在对高等教育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更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实践和研究的新领域。

一、新媒体对高校学生成长的影响

1.新媒体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目前,中国新媒体的应用和发展凸显出以下三个明显特点:一是建立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在线通信已经成为互联网应用最广的板块,使得社交功能持续增强;二是新媒体上的信息流强劲地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思想表达移动化传播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导致思想表达功能明显提升;三是新媒体逐渐发展成为文化、娱乐型平台,网络新闻是网民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智能终端的普及推动着阅读、游戏、视频、音乐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新媒体的文化、娱乐功能稳定拓展。新媒体的这三个显著特点都深深吸引了广大学生,受到学生的欢迎,其中微博的吸引功能最强。根据《中国微博行业研究报告(2010―2011年)》,微博用户数量由2010年底的6311万猛增至2012年12月的4.15亿,19岁及以上的微博用户占比已达到88.81%,中国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已经过半。

2.新媒体日益成为学生社交的新平台。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上,任何一名学生都能掌握话语的主动权,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终端即时更新信息,无论身在何处,只要能上网都可以随时随地知道发生在他人身边的事情。新媒体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学生的生活,以其丰富的功能解决了青年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需求,成为教师和大学生都非常关注的对象,迅速成为大学生的社交新平台,但是新媒体的多维辐射传播模式增加了信息源的控制难度,互联网的交互性和传播分散化影响了大学生对信息的判断。目前,87.3%的受调查人士表示,他们一般会通过微博了解公众对社会事件的看法,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通过手机、平板等的信息传播,可以说达到了“秒互动”的程度,填补了网络终端无法覆盖的死角。

3.新媒体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中国微博蓝皮书”显示,在微博用户中表达自我感情的占74.3%、记录生活的占59%,分享观点的占55.7%、休闲放松的占54%、搜集资讯的占47%,了解朋友状态的占41.6%。在新媒体的世界里,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环境,可以让大学生寻找到共鸣和心理安慰。新媒体平台上说话者的平易性和亲和性,使得广大学生更容易与新媒体“零距离”接触,并进一步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新媒体的开放性、交互式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以往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网络公开课”等形式的课程促使大学生的学习朝着自主性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学习知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通过网络自由学习知识。但是,由于通过网络学习存在快速化解决问题的现象,大部分同学仅仅是搜索自己想要的答案,没有逻辑推理和演算过程,使传统学习过程中分析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大为减少,也降低了学习效率,这是目前大学生网络学习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网络学习的弊端。

二、新媒体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变化

1.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重视新媒体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随着互联网在我国高校的迅速普及,在网络上运行的“ QQ”“微博”等互联网产品,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给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党中央以及教育部多次下发关于大学生网络教育的通知,如2000年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0]10号);为了提高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和科学化水平,教育部分别在2011年6月17日、2012年9月5日举办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评选活动的通知,要求辅导员围绕有关教育内容开设个人博客。教育部连续两年举办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网络评选活动,说明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教育的巨大影响,得到了政府的重视。现今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强烈吸引着青年学生,成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新事物,但是学生们很难把握正确的方向,在面临社会热点问题时,常常会参照当下新媒体网站的舆论倾向。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需要在工作中主动参与了解新媒体网站的各种动向,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互动、交流,引导大学生理性围观,这也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重视新媒体的主要目的。

2.新媒体改变了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沟通方式。新媒体时代,由于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和人际交往方式,许多大学生很少去运动场和图书馆,与同学接触了解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沉溺在网络世界。网络社区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使大学生找到排解内心孤独、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和宣泄压力的天堂。通过网络世界,他们足不出户就能轻松交友和便捷购物,但是过度依赖虚拟网络,会造成回到现实生活难以适应的问题。因此,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采取学生欢迎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好相应的沟通和交流。

3.新媒体改变了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同时也改变了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终端设备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网上搜索答案成为大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最佳途径,登录网络社交工具成为大学生网络第一行为,也是大学生课外生活的主要方式,所以辅导员要借助新媒体连接学生的课外生活。辅导员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建立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渠道,把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开展充分而又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新媒体加大了辅导员工作的难度。如今大学生每天很多时间都与“新媒体”相伴,与教师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少,传统的教育方式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渐行渐远。在这样的情况下,辅导员的工作场所需要从现实世界延伸至网络世界,在新媒体世界和现实世界中同时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实现对大学生的有效教育与管理。此外,在新媒体带来的巨量信息影响下,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政治敏感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冲击,部分学生甚至触犯了法律,折射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白点和死角,更增加了学生工作的难度。

三、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工作的应对策略

在高校,一般一位教师上一门课,而辅导员则伴随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这就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必须了解和使用新媒体,借助新媒体拓展与学生交互的空间,增加与学生全方位接触的空间和机会。

1.积极拓展新媒体教育空间,搭建与学生交流的新平台。为进一步缩小与学生的距离,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人、成才,高校要建设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主题网站和微博,构建学生网上精神家园。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人人网等新媒体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及时答疑解惑、排忧解难,与学生进行真心的交流,让学生倾诉内心深处的问题,打破大学生的心理警戒,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难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在更大范围内让学生对社会、学校和教师产生认同感,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新媒体贴近学生思想动态,关怀学生的心灵世界。新媒体是记录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网络工具,更是反映大学生学习生活动态的风向标,因此新媒体对于辅导员了解学生动态、掌握突发事件信息等有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就要充分关注微博、微信、人人网等新媒体。一方面,要主动信息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贴近大学生的心灵世界;另一方面,要做好新媒体舆情的分析,保证新媒体言论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对出现的敏感信息进行准确判断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将负面言论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给大学生正确的导向和指引。

3.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新媒体丰富的内容、快速的传播方式不仅拓展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使得他们的交流和沟通更加便捷和畅通,也给大学生提供了学习最新知识的平台。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教育平台,结合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猎奇心理和网络判断力不足的特点,相应开设大学生网络平台素质培养课程,培养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鉴别能力,增强对网络负面信息的抵抗和免疫能力。

4.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时下很多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目的是“关注自我”,他们喜欢虚幻的网络空间,但是网络空间无法替代现实生活。辅导员要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角度和适应大学生成长多样性的需求出发,创造条件为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搭建平台,吸引大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倡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他们的注意力从“自我小天地”转向“社会大舞台”,从“数字符号”移向“现实生活”,通过多种有吸引力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新媒体,让新媒体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大学生自我宣泄和娱乐心情的空间,更成为他们学习进步和成长成才的空间。

5.创建学校学生教育官方微博和教师个人微博。笔者的抽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愿意接受学校和教师通过网络进行沟通教育。目前,高校教师大部分拥有人人、微博账号等,可以与学生及时交流沟通信息。一方面,高校与相关学院部门要设立“官方微博”,客观公正的信息,为大学生以及提供迅捷透明的服务;另一方面,要鼓励辅导员建立个人微博,开启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新窗口,同时构建连接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四方的开放社区,为有关联的四方人员构筑有限开放的新媒体圈子。辅导员要在新媒体圈子中掌握话语权,成为主导人物,从而最大化地发挥新媒体各种媒介和手段的积极作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全方位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尹韵公.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金振邦.“微博”时代来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