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课堂的重要性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9 17:11:25

课堂的重要性

课堂的重要性篇(1)

《礼记・学记》中写道:“善问者如功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向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可见古人早已窥见了提问的重要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开拓学生的思维领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思维水平以及学生的知识缺陷,保持学生的注意稳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所以什么时间问,问什么,如何问,问完之后如何评价学生的回答,这些就成为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一、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提问要重点突出,难易适度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课堂提问必须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抓住重点和难点这个“主峰”,进行突破,带动全局。比如我们在讲解《向心力》一节时,重点和难点就应该是向心力的概念公式以及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讲解和提问时就应该围绕这些问题来设计提问。而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特点这些问题又不宜太难。应该逐层深入,易于学生接受。

2.提问要目的明确,注意连贯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所提问题一定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恰当。含糊不具体的问题,学生的思维难以展开,问还不如不问。所以,在设计提问时,我们要事先计划好,先写在教案中,并加以严格推敲看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够回答上来,前后连接是否紧密。

3.提问要面向大多数同学,以点带面

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然后精选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即要使全体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状态。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吸引所有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个同学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从而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二、课堂提问的方式

课堂提问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么问”。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层递式提问

比如说一些大的计算题学生开始可能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以试着分成几个小问题来提问,让学生逐步解答,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经层层剖析、层层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登上解决问题的高峰,以后学生再面临这类问题时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

2.迂回式提问

迂回式提问是指先不直接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提出与此有关的其他问题,然后瞄准时机,推出要点的提问方法。这种提问能使学生对问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如我们在讲《动量定理》一节时,我们可以提前看视频小鸟撞飞机最后机毁人亡,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讲完之后再问学生如何通过计算来说明这个问题,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这种弃直就曲的提问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类比式提问

类比式提问是指运用类比来提问的方法。它可以在同种事物或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如在讲述磁感应强度这个物理量时可以回顾电场强度这个物理量,从而找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力F,电流强度I,导线长度L都无关,利于学生对比记忆。

4.搭桥策略性提问

搭桥策略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行为活动。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诉学生。比如我们在讲解《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一节时,我们应先回顾提问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内容,进而再问向心力怎么求,然后让学生想象天体运动过程中哪些物理量容易测得,让学生用公式表达出来,最后教师再提示学生转换一下参考系,那么就是太阳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列式,最后提示学生这两个力是什么关系,根据什么定律得出的,从而得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的一般表达式。

三、课堂提问的模式

课堂的重要性篇(2)

一、课堂教学语言具有时代气息

小学社会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知道身边的社会事物和现象,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获得初步的社会知识,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掌握简单的分析方法,通过这些认识社会,了解历史,掌握规律,培养探索科学、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轻重急缓,是根据当前形势背景和社会现实的不同,或生动激烈、或沉着缓慢、或慷慨激昂地再现当时历史现实,引发学生共鸣,激绪,紧抓时代紧迫感。教师就是通过运用语言变化把它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内容的感染力和深刻理解。

二、课堂教学语言具有一定情感色彩

人是有情感之人,课堂是有声的课堂。学生通过教师语言表达、创设情境、解读内容、学习知识、理解内涵。使教学有声有色、充满活力。

社会课程课堂教学语言要充分发挥出她的魅力,要富有文采,饱含感情,做到以言感人,以情动人。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理智上,而且要从感情上分清敌与友、爱和憎,使社会课真正起到教书育人,塑造人格,培养优秀品质的作用,所以教师语言的情感色彩,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那么,怎样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呢?不要矫揉造作,故作惊人之语,不要堆砌空泛的形容词,不要为增加情感色彩而添加情感色彩。“言为心声”――重要的是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对史实有一个公正的善恶观、是非观,对历史人物、社会现象有一份真挚正确的爱憎感情。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语言的表情达意才能感人至深,教书育人的功能才能落到实处。

三、课堂教学语言的语速、音调和深度

课堂教学的语言要有一定的速度标准吗?有人说话快,有人说话慢,似乎并不需要划一。也有些内容不能在极短时间内通过语言从听觉器官输送到大脑,形成概念图像,再现社会情景。教学应不同于茶余饭后的讲故事,天南海北侃大山。它不讲究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情节,听漏又何妨?而社会课程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教学用语,教师的讲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讲课的字字句句都应该让学生听的清清楚楚,吸收进去。如果语速过快,会使学生理解迟缓、衔接不上,脑海中不留印象,难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更谈不上思维活动的伸展,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大受损失。

课堂的重要性篇(3)

人们在社会上的事情总是有头有尾的,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能体会到。当我们思考问题或向别人进行语言交际时,是用一定的语言材料进行的,都是借助于语言实现的。事情有首尾,语言则是有序的。“言之有序”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

在一次课上,讲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以后,为了加深长方体和正方体概念的认识,我在课上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②正方体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③计算它们体积和体积单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由于学生对体积概念刚有所认识,学生由认识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空间概念的又一次发展。教师把形体概念混淆对学生发问,学生在没有充分掌握形体概念的时候就不可能按老师要求回答出来。往日积极回答问题的现象消失了,有的同学也回答不出问题的实质,同学们都闷闷不乐。结果我精心设计的课堂教案,未能如愿完成。我接受了这课的教训,及时修改了教案,注意了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于是在另一个班的课上,只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上我提出: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正方体属于不属于长方体?②长方体能否看作一个正方体?结合实物和图形比较。教师经过这样言之有序的发问,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准确地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对比,我认为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清楚地展示问题,准确、清楚、流利的发问,同时注意发问语言间轻、重、急、缓,引发学生思维,这样引导,学生可以从字面理解,深入到物体的本质,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不断有正确的思路训练,抓住了思路的基础,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二、课堂设疑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是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所采用的一般步骤。课堂语言运用的正确与否,能不能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起来,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在课堂语言运用上,目的是使学生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我在教“圆锥体的体积”时,在学生认识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①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体,它跟学过的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先来观察老师手中的铅笔(一支圆柱形铅笔)。②如果把这支铅笔横切成若干段,每一段各是什么形体?为什么?(圆柱体)③拿起我们使用的铅笔观察,如果把卷笔刀卷过的部分截去是什么体呢?(圆锥体)④现在谁能回答圆锥体与圆柱体之间存着什么关系?(部分与整体)⑤这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用这样的语言回答,学生都能掌握了公式推导的关键,有了清新的思路,推导出公式可牢记不忘。

三、课堂语言要有趣味性。

课堂的重要性篇(4)

从我们的生活中常看到一种现象,衣冠整洁之人向人寻求帮助时更容易获得想要的结果,可是衣衫褴褛邋里邋遢的人似乎就没那么幸运,所以首先要从着装上谈起。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着装要体现端庄大方,不可不休边幅。当我们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一群青春、阳光、时尚并且朝气蓬发的面孔,怎能不受他们的感染。第一次见面,若你的着装太过庄重沉闷,会让学生们误以为你是保守落伍之人,从而与你产生隔阂建立距离感。所以第一次上课时尽量能在着装上,吸引他们的眼球,让大家第一次就喜欢上你,接受你,这样才便于今后的教学。

其次,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清晰性。很多老师,由于执教于自己的家乡,所以授课时不由自主地会使用当地话,体现不出课堂的神圣之处,所以标准普通话的使用能够让学生肃然起敬。语音,语调上也尽量委婉,语速适中如涓涓细雨去滋润他们让你的声音打动他们,从而让你的学生爱上你。

最后,要有一个精心准备的自我介绍。通过对自己基本信息以及兴趣爱好的介绍,尤其注意谈论些能够唤起学生们共鸣的部分,比如说说最近热播的新电视剧,流行的新歌。当你提到的某个名词是学生同样感兴趣的时候,首因效应就在你们彼此间建立起来了。这样便于你与学生间今后开展良好的交流沟通。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说上好第一堂课,能充分实现教学终极目标。第一次见面就是要让你的学生接受你,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走进你,最终爱上你,让你成为一名受欢迎的师者。

课堂的重要性篇(5)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088-01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其强调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认为学生是认识知识、学习知识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是教师、学生。教材三方面的互动,是学生在基本的认知基础上,与教师、教材的对话过程,让学生获得知识后实现知识的生产,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1 生成性语文教学

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学预设创造性的创新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实践过程,语文课堂应该是灵活多变、充满活力的,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多样的课堂表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见证了国语的优美,感悟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不停的交流中完成学习,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是互相依存的形式,在课堂预设中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注意发现不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具有生动性。

传统课堂上教师的随堂问或满堂答,都呈现了教师更关注教学预设是否得到了使用,学生是否与课堂预设相吻合,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只是一味的跟随,思维过程及思维品质被教师忽略,使学生失去学习热情,课堂变的没有活力,可想而知这样的课程肯定是乏味无比的,教师本身也会觉得枯燥。在新课改下,要使语文课堂成为具有生成性的课堂,在教师与学生的多重组合教学活动中,教师敢于突破事先的备课,抓住新的生成性资源,并引导学生追思,使学生体验到获知的快乐,才把问题与知识相结合,实现生成性语文教学。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是教学的出发点,利用各种因素生成的积极的教学生成资源,构建生成性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具有生成性的。

2 生成的重要性

生成性教学最求的目标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其一是过程的可持续性,使过程一直向着积极的向上的阶段,其二是指对结果的发展。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能一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构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意愿的真实表达,而不是被动的、被迫的,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学生是单独的个体,是一个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只有生成性的课堂才能弥漫着人性的问道,而不是一个生产加工车间,才能使学生学习充满活力,教师授课充满激情。

生成性是一个动态的、多样性的课程的呈现,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成的动力来源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或实践活动,教学的本质特征可以说就是教学者与学习者的交往,通过交往才能明确彼此间的思考及见解,提升知识认知程度、提高文化修养,在具有生成性的课堂里,绝不是根据教师的预设发送信息、学生接受信息这样单方面的互动,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多重组合互动,使整个课堂具有多层次的交流空间,流动信息也不是单向性的,使得整个语文教学课堂在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多层次的状态下进行有效教学。

3 怎样展开生成性教学

3.1创设生成性教学条件

没有周密的课堂预设,就无法做到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的生成,就不会有驾驭课堂的信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优秀教师对与教材及教参的熟悉,能做到背如流,教学的预设也是详尽无比,具体到每一项、每一分钟该做什么,时间与教学内容可以同步,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上都有详细的规定。这种按部就班的教学影响了弹性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新生成的教学资源被忽略,没有利用生成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研究与学习,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整体联系性,因此制约了课堂的生成性教学。

夜阑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要求教师有充足的预设,并预先为学生的参与互动留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为课堂的生成性创造条件,语文课堂教学应有弹性化,在预设中充分考虑动态的、综合的理念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经历,预设各种情形,准备出多种策略,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书内的知识,还要预设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但备教材内容,还要挖掘、发现、使用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深入、充分的掌握,教师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使用文本信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所所富有个性化的灵感、思维,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

3.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相互间的人际交流,这也体现了语文的本质特征。所以要促使课堂生成。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互相间的交流、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创建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是有个性的群体,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特点,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平等对话,从而形成民族、平等的教学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

课堂的重要性篇(6)

1.体育第二课堂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

1.1体育第二课堂的特点和重要性

众所周知,体育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能力、提高觉悟的过程。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要经过技术了解、练习掌握、改进提高、不断巩固练习等几个阶段形成的。而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中达到动作运用自如是难以办到的,再者每个动作都是由认识、实践、再认识、再提高反复练习形成的,从这种意义上讲体育第二课堂是体育课的基础与延伸。所以只有通过在第二课堂的学习才能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可以通过丰富的第二体育课堂,例如我们学校开展的:篮球社、排球社、乒羽社、田径兴趣小组等不同的社团,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弥补自己不足,培养自己对该项目的兴趣,从而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体育成绩,而且锻炼了自己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自己的体育兴趣,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形象地指出体育的重要性:“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没有健康之体魄,难有所作为”。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体育课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身体。只要积极地自主地加入体育锻炼,才能更好地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才能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技术人才。

1.2体育课和体育第二课堂的互补性

学校体育课是直接用来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一门重要课程。高等技术学校的学生全是普通非体育专业学生,所以体育课后学生容易产生疲劳,经常会出现肌肉酸痛、头脑发晕等现象,从而就需要相对较长时间的恢复调整;还有要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也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定的运动情境,在这方面体育第二课堂与体育课有很强的互补性。只有提高第二体育课堂的质量,搞活搞好第二课堂才能更好地为体育课服务。

1.3体育第二课堂的自发性

参加体育第二课堂的学生,基本全是自主报名参加的,根据自己个人的喜好,自发性地报名参加,不带有任何强迫性和压迫性,同时第二课堂内容的丰富多彩,课堂的指导老师区别体育课堂的随和性和随意性,也是学生自发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和体育必修课相比较,第二课堂显得更活泼,更自由,也就更具有吸引力和自发性了,不像法定的体育课那样带有强制性和规范性。

1.4体育第二课堂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我们学校第二课堂取得的成果,我觉得学校的第二课堂对学校的教育,起了一定的分流全面提高的作用。例如我们学校在没有第二课堂之前,学生在没有课的情况下,或者在课余的时间的时候,就不知所为,无所事事,从而经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自从学校开展多彩丰富的第二课堂后,好大一部分的学生就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找到了自己的组织,积极加入到学校第二课堂中来,充分发挥施展自己的才能,寻求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仅搞活了学校的第二课堂的气氛,而且为学校培养了各方面的人才,有的还为学校争得了荣誉。由于第二课堂的出现,我们学校的不愉快的事情的发生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所以说第二课堂对学校的教育有很大的控制分流作用,同时还为学校培养了更多的优秀人才,体育第二课堂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2.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的对策

2.1开展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体育第二课堂的模式直接影响着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和开展效果,应建立一套能促进学生多参与、多样化、高水平高效率运作的机制。内容要丰富多样,指导老师要严格制定第二课堂的教学指导计划,保证第二课堂的完整性和有序性,同时为了避免指导的片面性和单一性,老师要安排一些好的学生协助辅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老师要把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课外体育训练、体育竞赛和体育宣传教育等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同时教师利用活泼的教学方法,避免过于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所以我们学校的第二课堂就开展了很多不同的运动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选择,同时在每个社团下设立了社长、负责人等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作为篮球社的指导老师,我看到了第二课堂的希望,通过和学生的共同学习,目前我校篮球社开展得有声有色,经常通过比赛,出海报的形式,不断提高篮球社在学生中的影响。我相信只要不断地努力提高,体育第二课堂的作用将越发地重要,越发地不可或缺。

2.2指导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方面有绝对的发言权,在学生中产生着良好的影响,体育教师不能只立足于上好体育课,应该转变观念,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第二课堂活动,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通过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优化舒畅心境,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技术的学习。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所以,在我校篮球社的学习中,基本都是以学生自己练习比赛为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引导作用。“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给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更优美的环境。

2.3培养学生骨干,带动全面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绝对的主体,所以培训学生骨干并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也就不容忽视。体育教师可以对体育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特别的指导,从而在开展第二课堂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其协助老师进行指导,互帮互学,全面提高,同时减少了老师指导的片面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该项目更好地在学校开展。在我们学校刚刚开展篮球社的时候,真正会打篮球的人全校屈指可数,但是就是通过发挥这部分人的骨干作用,从而带动了很多人加入篮球社、加入到篮球运动中来,再通过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会打球的人越来越多,喜欢篮球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学校今年还特意多举办了一次全校性的篮球比赛,比赛水平有所提高,竞争更加激励,在学生中的影响更大,更可喜的是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去看比赛,从而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学校篮球的发展。

2.4体育第二课堂开展的针对性

从我们学校体育第二课堂开展的情况来看,刚开始有篮球社和足球社两个社,由于篮球具有好的群众基础,加上经常有比赛,所以成果明显;而足球社由于各方面原因现在基本消亡,因此我觉得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不是随意的,只有在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制订与具体实施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照体育法的要求,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比如基础设施的好坏、男女生的比例、体育教师人员结构等各方面因素,开设有针对性的体育第二课堂,并且投入适合的必要的人力物力才能提高第二课堂的质量,搞好第二课堂。比如我们学校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由于有领导的重视、开展内容的多样性以及建立了老师和学生的和谐合作关系,并总结篮球社的成功经验,所以目前我们学校的每个社团都开展得很好,有声有色,而且规模在不断地壮大。由以前单一的篮球社,发展到有适合学校学生需要的乒羽社、社等不同的社团,而且每个社团都举办了相应的活动。体育第二课堂目前已经成为我们学校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觉得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是可行的,希望兄弟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有自己特色的第二课堂。

3.结论

体育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终身体育思想和健康第一的思想的重要环节,是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第二体育课堂的开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有意识地参加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只有全体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学校体育第二课堂才会经常持久。通过我们学校开展第二课堂取得的成效,我觉得开展第二课堂具有必要性,更具有可行性,希望体育第二课堂能在全面推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应有的效能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远航.浅谈现代教师职业素质结构.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

课堂的重要性篇(7)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人交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新教材采用的以语篇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围绕语篇阅读,开展语言能力训练和语言知识学习,为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提供了可能。

1 研究性学习与英语课堂教学

从知识类型的层面,英语课堂需要研究性学习。

记忆型知识。英语作为外国语,它的习得离不了语言知识学习。其教育形式只能是单向传递式的,即教师讲学生记,学习者通过大量的诵读、记忆、模仿、操练来习得和掌握。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接受学习”。

操作型技能。语言的掌握还要学习者大量的实践练习。单纯的机械记忆显然不适应语言学习的特点和需要。教师讲授应该结合学生的提问、讨论、练习和应用等各种形式。这时,教师仍然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并掌握学习内容。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显著地增加了,这就形成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探究型能力。语言是工具,学语言丰富学生探询世界的手段而不是学习的目的。有目的的探究或研究性学习,把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和创造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在探究中学习语言和学科知识、发展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建构自学机制。因此,应该提倡研究性的学习。

从课堂教学的步骤来讲,英语课堂可以也应该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语篇阅读活动结束以后,学生的思维不应停止,可引导他们在围绕话题进一步探索或进行辨证思考。通过话题面上的扩展、主题意义上的深入或不同观点的对比,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同时,学生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语言知识,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练习和巩固已有的语言技能,其学习效果大大优于脱离实际的练习。因此,新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介绍的复习-呈现-操练-练习-巩固模式可改写为语言知识讲授-操作技能训练-探究能力开发的新课堂结构。

2 研究性课堂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课堂学了具有开放性(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研究的内容、方式各异)、探究性(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和实践性(强调学生把学到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的特点外, 还表现出独特的课堂特色:

延展性:研究性课堂学习的选题是基于课堂学习的话题或技能进行的拓展,如知识面的扩大、话题的深入或论点的辩异等。要求学生在掌握课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拓展性学习中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扩大知识面并构筑新的知识技能平台。

协作性:英语的习得需要一定的语境,即交际实践。英语研究性课堂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就是模仿真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另外协作研究可让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各尽所能;也能避免少数学生一言堂而部分学生胆怯畏难的心理。

参与性:基于课堂的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不一定也不必要都在课堂完成。师生在课堂上的工作主要是题目的选定、研究方法的探讨、分工的明确、成果的评价和经验的交流;而研究的过程,改进的步骤可放在课后。研究的成果不宜评判优劣,而应鼓励学生参与不同话题和途径的研究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总之,研究性课堂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课堂的重要性篇(8)

一、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教学内涵

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本班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等因素,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各自特定的方式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形成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富有创造性的个性。所谓英语个性化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在一切教育的时空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价值,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潜能,以至使学生在遵守普遍性原则的前提下,能真正有效地按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用英语进行交际。

例如,在教学“Healthy food”模块时,从学生喜欢的饮料入手,让学生畅所欲言,What’s your favourite drink? My favourite drink is…然后过渡到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My favourite food is rice/meat/chicken/noodles/fish.句式训练较熟后,让学生分组讨论: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and drink? Are they healthy food and drink? 等问题,每组成员都积极参加小组活动,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教师如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合理选取素材,模拟语言学习的环境,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一定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要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对于教学情境的选择,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择的教学情境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或能成为新知识生成的感性材料,或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其次,教学情境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倍感亲切;其三,教学情境是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这样的主题学生愿意参与讨论,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有见解可发表。英语课堂只要学生能开口也乐于开口就有了成功的可能。因此,在一堂英语课中,我们要精心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层层推进教学内容,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不断地设置新的教学情境。极大限度地诱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多开口,努力营造一种学生兴致盎然、跃跃欲试的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作好铺垫。

二、创新英语教学“以生为本”的内涵

(一)把“生”当人,使“人”成为人

我们的学生首先是人,是有尊严有人格有感情有人权的人,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忽略这一简单的道理。英语课堂是学生调动自身经验,接触语言材料,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发展和提高的学习过程,学生英语素养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因此,学生独特的言语经验和生活体验相当重要。一个人的英语素养不是一次考试能准确反映出来的,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在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不把学生当人看,既是对人权的践踏,也无法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兴趣,无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创新英语教学要跨越过度功利,复归人性关怀,尊重学生人格,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二)关注每一个学生差异

从考试分数看,的确有高低差异,即所谓优生和差生;从学习过程看,也会有差异,即能力的强弱;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定某些学生没有前途,甚至无可救药,因而冷眼以对。学生的差异除了水平的差异,还有爱好的不同、个性的不同。即使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甚至英语成绩也不理想,也不见得是学生的不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形式、英语活动、教师的教学教育方式和手段等都有可能有问题,这恰是我们英语教师应该反思的地方。我们老师眼中不要只有“优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机会,更多耐心,更多关爱。“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应成为创新英语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

课堂的重要性篇(9)

长期以来,教师都以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支粉笔驾驭着课堂。课前的备课完全依赖教参、教辅材料,对教材中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都是根据教参,教师在备课时原版照搬,一字不差地抄写到备课笔记上,而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对目标的达成、重点的强化、难点的突破,根本没有涉及,导致教案只是“纸上谈兵”,只是应付学校或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对整个课堂教学根本没有实用价值。

基于这样的情形,笔者认为要想真正有效地备课,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材和教辅材料中的讲解说明,完全吃透本版教材在知识点方面的编排体系、特征,辩证地使用现有资源,其次要从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等方面出发,编写出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案和适合本班学生学情的学案,这样的备课才能取得实效。如在教学苏科版物理教材“浮力”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学生见识面较狭窄、思维较单一,所以在教学浮力定义时,就不能只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上的四张图片让学生总结概括,而应该选取较为常见的生活情境(如充满气的气球按到水中会浮上来),让学生自己切身感受到浮力的存在,认识到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二 要展示备课中的个性,不要闭门造车和拿来主义

时下,在教师实际备课中出现了一些极端行为:一是部分老龄教师思想保守,不懂得学习和借鉴,在备课时往往都是凭借经验、一意孤行、闭门造车,使用自己用了多年的教学设计,根本不顾及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新要求;二是刚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由于平时接收的信息量大,善于通过现代网络、同学、同行等不同路径获得备课的资源,直接使用别人的电子版本教案,不管是适用与否;再有在中年教师群体中也存在着一些得过且过的人,他们的备课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马虎了事,糊弄检查。

所以,要想让备课落到实处,让备课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必须建立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实施备课的“三部曲”。

首先,初备。所谓初备就是所有教师都要在集体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阅读其他参考资料,明确本章节与其他章节、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所处的地位,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为集体备课,深入切磋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复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根据初备过程中的所获、所思、所疑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相互讨论、交流、探讨,然后由中心发言人介绍讲课的内容,叙述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整体构思,如理论框架、重点和难点、逻辑结构、内涵外延、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然后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补充完善,达成共识,最后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教法,设计板书,安排教学步骤,布置课后作业……由主备人撰写出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下一步教师的个性备课提供教案蓝本。

最后,个性备。每个教师根据复备课中的要求,在遵循总体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备课元素,设计出凸显个性特色的教学环节。如对课堂的引入方法上,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方式。

三 要体现教法学法指导,不要知识点的罗列与架构

课堂的重要性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88-02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从做教案到实际授课这一过程中,我们常常思考以下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课才能称为是优秀的课?一堂精彩的课和课程中的哪一个环节息息相关?笔者想通过此次研究探明这些问题的答案。本次研究的对象不使用任何中间语言的直接教学法,用直接法授课一般分为“导入”、“练习”和“确认”三个步骤,田中(1988)提到,“导入”是将新的语法句型向学生提出并让其加以理解的阶段,“练习”是在导入中出现的新知识得以加强运用的阶段,“确认”过程是为了掌握学生运用新知识的程度。笔者认为在初级日语的课堂上,“导入”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什么如此认为呢?对于零起点的学习者而言,如果在没有完全理解新出语法句型或者词汇的基础上,即使进入之后的“练习”、“确认”阶段,也只会导致学生最后越学越困惑。

本研究选取学生中反响较好的课堂活动教学为研究对象,旨在探明“导入”过程给学生的学习欲望及课堂整体氛围带来何种影响,并且作为课堂活动的其中一环与优秀课程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二、关于“导入”的先行研究

黄(2002)参考田中(1988)和宫地·田中(1988)将课堂内的“导入”教学活动分为“对话导入法”、“问答形式导入法”、“直接导入法”、“场景设定导入法”、“实物导入法”五种类型,下面将对这五种“导入”类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1.对话导入法。事先准备好含有新语法项目或句型的对话,并将此对话通过磁带播放或者老师一人分饰AB两角来演绎,让学生从语境中去推敲新语法或句型的意思用法。

2.问答形式导入法。教师先准备好含有新语法新句型的日常会话问题,然后向学生提问并让其回答,以此使学生自觉去推敲新出句型的含义。

3.直接导入法。教师直接提示“接下来我们将学习……”,直接导入新句型语法项目。

4.场景设定导入法。通过设定使用有新句型语法项目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情景对话去理解新出知识。

5.实物导入法。使用比如像时钟,或者图片,卡片,录像等实物,导入新出学习项目。

三、课堂教学活动分析

优秀课程是由各种各样的要素组成的,虽然课堂开始后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要,但是授课开始前教师的主场控制力也十分重要。

1.授课开始前的阶段。初次上课时,强力抑制住自己紧张的心情等待着学生们的到来,但是到了上课时间,学生们还是没有全部到齐,一般教师这时都会抑制不住自己紧张的情绪,频繁地边看表边等待学生。但是在一次课堂上,为了缓和紧张的气氛,和学生一块儿边数人数边等待着学生。在确认完学生人数后,再点名。在这期间迟到的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教室。老师一边向每位迟到的学生亲切地问好,一边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手头上的工作。就这样,师生之间通过这些微小的细节不用任何的言语也形成了一种亲近感,为之后制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做了良好的铺垫。

2.授课开始后的阶段——新课导入。

直接导入法:

T:昨日は動詞のテformを勉強しました。今日は何を勉強しますか。(昨天我们学习了动词的テ形,那么今天要学习什么呢?)

S:イ形容詞です。(イ形容词)

T:あ、いいですね。レッスン6を勉強します。(对的,我们今天学习第6课)

之后开始直接对所学内容讲解说明。对于那些有预习新课的学生,老师对此进行表扬。

问答形式导入法:

讲授日语形容词时,教师常用问答形式进行导入。这既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又能使学生有种日语学习的成就感。

T:これは何ですか。(这是什么)

S:かばんです。(是包)

T:(自分のかばんを指しながら)先生のかばんは小さいです。(学褧者のかばんを指しながら)~さんのかばんは小さいですか。大きいですか。(指着自己的包说)老师的包很小,(指着学生的包说)某某学生的包是大?还是小?

S:~さんのかばんは大きいです。(某某学生的包很大

……

使用图片实物等进行导入:

导入形容词新课内容时,如果使用母语或者其他中间语言授课,可能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东西,换成直接法授课的话,教师就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到底懂了多少。

因此,这节课上,本人除了使用画有实物的图片以外,另外还当场利用了教师的手提包,学生的书包,手表等实物进行讲解,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

T:(自分の小さいかばんを指しながら)先生のかばんは小さいです。小さいです。(学褧者の大きいかばんを指しながら)~さんのかばんは大きいですか。小さいですか。(指着自己的小包说)老师的包很小,小。(指着学生的大包说)某某学生的包是大?还是小?

S:(笑いながら)~さんのかばんは大きいです。(边笑边说)某某学生的包很大。

T:先生の時銒は安いです。~さんの時銒は高いですか。安いですか。(老师的手表很便宜。某某学生,你的手表是贵?还是便宜?)

S:私の時銒も安いです。(我的手表也很便宜。)

将相反意义的形容词成对导入:

一旦明白了“白い”的涵义,可能谁都会想了解其反义词“黒い”。与其杂乱无章地介绍各种各样的形容词,不如将互为反义词的形容词成对地讲解,让学生更加记忆深刻。

T:(かばんの絵を鈯せながら)これはかばんです。これもかばんです。これは大きいです。これは小さいです。(给学生展示画有包的图片)这是包。这也是包。这个很大。这个很小。

S:大きいです。小さいです。(大。小。)

……

设定情景进行导入:

有些形容词仅仅靠图片还不能充分表达事物的性质,例如“親切”(亲切)等形容词,虽然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关于“親切”(亲切)的图片,但是学生还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这时,教师突然将笔扔给学生。莫名其妙的学生将老师扔过来的笔还给老师。这时,

T: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さんは親切ですね。(谢谢。某某学生真亲切)

S:(明るい表情をしながら皆笑う)親切です。(表情轻松,大家笑着说)真亲切。

就这样,学生才真正意义上明白了“親切”(亲切)这个词。

肢体语言导入:

课堂的重要性篇(11)

中国分类号:G623.71

我国的一些地方正在实行教育改革,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推进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但是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一直是教师们努力的方向。音乐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门课程是不可或缺的,它也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对音乐课程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根据目前音乐课程学习的具体情况对课堂学习的模式进行改革,将课堂音乐学习的氛围变得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还有利于完成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学生不仅在学习中度过了愉快的时光,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接下来我们主要对音乐学习氛围对学习效率的积极作用进行详细的论述。

1 高效课堂的概念

高效课堂就是教学目标完成的很好,学生学习的效率很高,教学效果比较好的课堂。常规课堂主要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而高效课堂在这个基础上还对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所取得的效果有一定的要求。所有的教育院校和教育工作者都在研究高效课堂教育,这也是当前教育工作所研究的重要课题。效课堂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来达到教学成果和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它能达到如下文所描述的效果。

1.1 效率最大化

效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程度。高效率学习主要在课程课堂的容量以及课内外学生学习压力等方面体现。高效课堂能使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最大,让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掌握尽可能多的内容,而老师教学的效率也能随之提升,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起来也轻松。

1.2 效益最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就是效益的体现。它一般体现在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品质素养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高效课堂能针对每个学生学习的特点、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方面来营造一个激发其学习热情的课堂氛围。

2 小学音乐课堂气氛现状

就目前而言,小学音乐已经被作为提高学生素质,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一门艺术学科。即便音乐已经被视为一门素质教育学科,但是许多教师还是存在一些老旧的思想,他们对音乐的学习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仍旧停留在课堂上教授普通音乐知识的层面上,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学习的氛围就调动不起来。传统思想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也是许多院校和教师对小学音乐学习不重视的原因之一,许多学校对音乐课程安排的时间相对较少,而在一些条件比较艰苦的农村,音乐的课时就更少了,再加上一些教师喜欢占课,所以音乐学习的时间就更为稀少,连课程学习时间都保证不了,学生对音乐就更加缺乏了解,本身对音乐的兴趣就不高,再加上学校对其不够重视,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不高,自然而然学习的效率和教学成果都不够理想。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从课堂外来着手,比如举办音乐歌唱大赛、合唱大赛等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用这种办法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那么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相应的提高,就)有利于教师营造高效课堂, 现实情况是,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缺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自然而然这样的课外活动举办的就少了,对营造高效课堂缺少足够的动力。

3 营造动静相宜的课堂氛围

所谓动静相宜, 就是指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动和静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动的意境和静的意境结合产生一种新的意境。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不可能只有一种存在方式,它必须是动静结合的状态,不然就会对自身的存在造成影响。古人常说:“日中则移, 月满则亏, 水满则溢, 物盛则衰”,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 如果一个事物, 仅仅只有静而不存在动, 整个事物乃至事物所处的环境都会给人一种单调乏味没有生机的感觉,而如果反过来只有动的话就会让人的内心产生浮躁喧嚣的感觉,只有动静结合才能带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所以这个道理也应该运用到音乐学习的课堂上来,动静结合能使整个课堂的氛围活过来,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热情都会被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不费劲儿,老师教起来也会很轻松。

老师要注意把握动静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如果过于强调课堂氛围而忽略了知识的学习,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只知道这节课很开心,学到的东西却没有多少,这就是过于侧重“动”的后果。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在把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后要在恰当的时机将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穿去。比如在学习一首歌的时候, 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收集相关的材料,例如音乐器材的引入, 将原本死的知识弄活后再带到课堂上来,学生对其就会充满兴趣。音乐不仅是一门学科,它更是一门艺术,所要它需要聆听,在课堂上可以播放音乐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学会自己思考,再将思考后的结果与其他人分享,这也是动静结合的体现。动静结合的课堂能营造高效课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会比较频繁,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学质量都会被极大的提高。

4 结语

总之,老师需要进行观念转变,学校也要给予音乐学习足够的重视,围绕音乐教学科研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可以购买教学器材,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动静结合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的学习中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达到教纲上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