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3 16:19:20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篇(1)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4-0138-03

1946年拉斯韦尔在由莱曼・布莱森主持的犹太神学研讨班上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堪称为“一部传播学的独立宣言”[1]。

“谁?说什么?对谁说?通过什么渠道?产生什么效果?”是文章开头部分的基本要素,其中的“对谁”中的“谁”就是受众,“效果”即传播效果。

通常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众身上所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通常受众并不是被动接受传播信息的个体,受众是传播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活跃的因素,是产生传播效果的关键。任何传播活动只有被受众所接受,并在受众中产生一定的效果,传播过程才算完整。

一、国防生受众主体的接受心理分析

作为受众主体的国防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时,其教育效果取决于受众主体对教育信息的反映与择取、理解与解释、整合与内化及外化践行等,是源于接受主体本人自觉自愿的意识和行动,单纯的外在强制难以奏效[2]。

无论何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被受众主体真正认同、接受、内化,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对其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因此,优化国防生自身的接受心理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通过对383名毕业国防生的问卷调查分析[3],我们发现他们在接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时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即一般性和特殊性。一般性主要是指受教育者基本的心理矛盾,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国防生接受心理的特殊性。

1.基本的心理矛盾

(1)与教育者的心理矛盾 如果受众主体在认知、情感上认同、喜欢教育者的个人素质及其施教的内容、方法、创设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等,则可能选择、接受教育者所传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否则,将会对教育者传导的心理健康知识产生厌恶、排斥心理。

(2)与教育内容的心理矛盾 如果受众主体现有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教育内容存在差距,就会使其在心理上不认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直到受众主体真正认同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才能自觉地完成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化过程,并将所认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3)与接受环境的心理矛盾 如果受众主体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自然、社会及心理环境与受众主体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相符合,彼此适应,受众主体将产生积极、主动认同的接受心理。否则,则会使其产生困惑、怀疑甚至抵制、逆反等心理。

2.国防生接受心理的特殊性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就是把外在的心理健康知识转化为个体内在的认知,再进一步将认知转化为外在健康的行为方式。这一过程中,在考虑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时,我们必须看到施教系统与接受主体的接受心理之间的矛盾,即基本的心理矛盾的同时,更应关注国防生因其特殊性而表现出的接受心理的特殊性,他们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时的各种心理矛盾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1)能动性与受动性 在对国防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国防生作为受众主体既有其主观能动性,又受外界环境的制约。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把团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在团体教育环境中,国防生因其有极强的纪律性和服从性而使得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外界人为环境的制约,国防生所处的特殊环境影响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受动性。另一方面,在个体教育中,国防生展现了更多的能动性。他们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并能主动调节自己的接受活动,因而表现出主观能动性。

(2)递进发展性 国防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使新健康教育信息内化到自己的认知中,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向健康的方向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不同阶段有机组合而成,国防生健康心理发展每个阶段的某些特征是在上一阶段已经萌芽,而上一阶段的某些特征在下一阶段开始时仍保留痕迹,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

(3)实践活动性 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而是产生于国防生作为受众主体的接受过程中。国防生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是积极的活动者,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反映以及认识的加深、提高与丰富是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日益深化而实现的。

二、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传播效果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效果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向受众传播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引起他们在心理健康知识的获得、心理健康意识的转变、心理健康自我维护能力的提高以及心理健康行为等方面的变化。简言之,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传播效果就是他们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内容而产生的效果,它具有内隐性、恒常性、层次性等特征。

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传播效果集中反映在受众身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心理健康知识的增长,即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看国防生能否对这些内容进行识记、保持、回忆、理解和运用。第二,心理健康意识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传播活动能够改变他们对心理健康的看法和态度,强化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动机。这种意识的转变一方面表现为对固有意识的增强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对固有意识的改变和抛弃。第三,心理健康自我维护能力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自我维护能力其实质是一种技能,主要表现在国防生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困扰和问题时能熟练和迅速的处理,使其对国防生心理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同时,这种自我维护能力和心理健康知识是紧密联系的,“知不知”与“会不会”是两个有机联系的层次。第四,行为的变化。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传播,运用一定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技巧,在国防生心理健康意识转变及自我维护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其行为习惯、行为方式有所改变,使其向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三、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策略

通过对383名毕业国防生入营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约有25.8%的国防生存在心理适应问题,有近13.5%的国防生主动提出心理咨询要求。可见,目前国防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四弱”:一是心理认知能力较弱;二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三是心理适应能力较弱;四是心理应急能力较弱。

进一步而言,国防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挑战,我们在承认国防生入学后一直接受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和教育而心理压力较大这一事实的同时,更需要深入思考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换言之,应更多关注国防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效果。而当前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停留在授课教育的层面,紧贴实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的路还没有走开,同时也没有真正以人为本、遵循信息传播规律,更加切实有效地开展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即从受众心理和传播效果的视角出发,使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最大化。笔者认为,必须在客观分析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基础上,以国防生的接受心理为依据,以科学的传播方式为桥梁,使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最大化。

1.以国防生的接受心理为依据

国防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接收者,是构成心理健康教育传播过程的两极中的一极,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优化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时,应考虑国防生这一受众主体的客观接受心理,并以此为依据。笔者认为国防生的接受心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接受动机不一 国防生接受心理教育的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入学动机的影响。国防生的入学动机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个人理想型、强化自身素质型、解决就业型、迷茫型。如果国防生入学动机不端正,他们在入学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动机也会受到影响。

国防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动机,决定了他们接收信息的成效不同,因而会产生教育效果的差异。而目前,国防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时多数是以课程任务的形式进行,因而会带有一定的被动性和制约性,其接受动机不强,由此会弱化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而,在对国防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依据不同的入学动机而产生的接受动机展开相应的教育活动。

首先,对于个人理想型和强化自身素质型的国防生,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动机较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主要以课程的形式,并辅之以其他形式,就能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其次,对于解决就业型、迷茫型的国防生,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动机较弱,如果简单地以课程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传播效果很难保证,因此,在对这两种类型的国防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以形式活泼的体验活动为主,着重增强其军人核心价值观,打牢从军报国的思想基础,强化爱国观念、激发爱国热情。

(2)接受能力不一 由于个体差异性,国防生的接受能力不尽相同,会制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国防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过程实质是信息传播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信息传播是否能通畅完成主要取决于接受主体本身的素质和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国防生接受技巧存在差异。若国防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而对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反应不灵敏,不会将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灵活运用,很难高效地获取信息,这表明国防生缺乏相应技巧,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信息传播受阻或中断。其次,国防生转换能力出现两极。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实际上是信息的变换过程。国防生在接收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经信息转换,以各种方式对其反应进行信息反馈。有的国防生对信息的反馈是积极的、正面的,有的则是消极、负面的,这两种反馈方式对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何引导国防生将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进行正面、积极的反馈是发挥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点。

2.以科学的传播方式为桥梁

在强调受众心理过程的同时,我们同样要考虑到传播的能动性。信息能不能为受众所接受,固然和受众的心理及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有关,但还和信息的表现形式与传播手段紧密相连。信息表达形式优劣高下的不同,对受众选择和取舍的概率有很大影响。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心理上有着极大的随意性,他乐意接受就接受,乐意接受什么就接受什么,反之亦然。一般而言,受众易于有选择地感知与他们原有的观点、兴趣、动机、态度相同或相似的传播内容,并有选择地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解释。传播者的能动性在于他可以用巧妙的方法使受众接受信息并且相信它,使他们克服对信息的消极看法和逆反心理。科学的传播方式是实现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优化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以下三种传播方式:

第一,信息。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是教育信息的传播活动。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育信息的可靠性与传播效果有直接的关系。教育信息的内容、呈现方式以及信息量都会影响教育传播的效果。如在国防生心理压力管理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和情景剧的方式促使国防生了解其压力源及压力应对方式,使有关心理压力的信息量及信息呈现贴近国防生的接受心理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传播效果。

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选择方面,应根据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以国防生容易理解的方式选择和收集适当的信息内容。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呈现,如果信息呈现的组块过小,国防生会感到太浅显而认为是浪费时间;组块过大,有些国防生会感到过于深奥而不胜负担。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呈现应尽可能适合国防生学习接受的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量方面,由于一定时间里,国防生的接受水平的限制,应保持适量的教育信息。

第二,媒体。不同的传播媒体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各种媒体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不可克服的局限,因而,在对国防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选择适宜有效的媒体,才能取得最优的教育传播效果。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教育,其媒体运用更加多样化,主要以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和交互媒体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播。

第三,环境。一般来讲,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还包含校园文化、区队管理、人际关系、教室环境等,尤其就教室环境而言,多以活动桌椅、温馨开放的活动场地为主。教育传播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国防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着强有力的影响。因此,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传播环境,如精心设计传播场所可促成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篇(2)

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常用的干预手段就是派发印刷制品。例如:健康教育宣传单、折页、海报、小册子,有健康教育专栏的报纸或专刊等。

1.1.1健康教育宣传单健康教育宣传单针对社区某个主要任务或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事一议,应急性强,内容较详细,可大量印刷,广泛散发。例如:2003年的SARS,采用了印刷大量的传单一层层下发。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主要信息传播给社区居民,使社区居民能尽快了解真相,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又能引起警觉,减少患病的可能性。

1.1.2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折页是在传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宣传资料。其特点是图文并茂,直观性强,便于理解,制作精美,吸引力强,适用于低文化水平人群阅读,并有操作技能的具体指导。使用宣传折页可以使社区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也能快速掌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方式、预防方法等知识。

1.1.3健康教育海报健康教育海报以其特有的绘画形式和艺术感染力向群众宣传各类知识或观念,尤其受到农民群众的喜欢。在小区宣传栏、工地通告栏、菜市场等场所使用海报,一是能传播非典信息,和传单及折页形成宣传的网状模式,做到人人知晓;二是环境渲染,形成人人关注的氛围。

1.1.4健康教育小册子健康教育小册子需要组织专人编写,装订成册,内容系统,知识性强。此外,其还易于保存,便于反复使用。例如:宣传慢性病预防的小册子放在社区阅览室,方便社区居民自行阅读,使居民能更加详细地了解慢性病的种类、发病症状、原因、预防措施、应对方法等系统知识。

1.1.5健康教育报纸/专刊健康教育报纸/专刊定期出版发行,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是学习健康教育知识和积累信息的良师益友。但它要求组织好征订工作,要求读者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阅读能力。

1.2电子类

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电视台播放的健康教育专题节目适合居民在家里收看,但是不易保存,不可选择,只能掌握一部分知识;收音机由于体积小便于携带,居民只要愿意可以走到哪里听到哪里,但同样存在不易保存,不可选择,只能掌握一部分知识;DVD健康教育宣传片适合居民在社区活动室集体观看,可以互相讨论,可以选择,可以反复观看,但是无法获取最新的信息及咨询。

1.3新媒介

传播媒介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以网络为基础的一系列新传媒,主要是指多媒体电视、网络、手机媒体等。

1.3.1多媒体电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电视出现在各个领域,比如电梯、出租车、公交车、商场、广场、户外大屏幕,甚至是手机。现代生活节奏无法将大量的时间消耗在阅读各类报刊杂志或观看电视节目或翻阅网页,这时多媒体电视的功效就突显了,可以利用公交车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电梯、餐厅、商场等)循环播放健康知识,也可以在等候空隙观看手机电视等。

1.3.2网络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工具之一。它能将知识以图文、声音、动画、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并可以实现人机实时交互。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既可以用计算机编辑制作电化教育录像带,也可以研制开发多媒体健康教育课件,使用触控方式交互,让受众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进行自我学习。网络上既有各地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专业机构网站,也有各种医疗健康社区或论坛,例如39健康网、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新华健康等。网民可以查询自己有需要的健康知识,也可以和网友进行交流或互动。

1.3.3手机短信通过手机短信,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免费定期将健康理念、卫生知识、疾病防治等信息传递给手机用户,开展急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等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还可在重要的卫生日、重点传染病高发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向用户警示性健康短信,提高健康教育的宣传效率。例如:东海县疾控中心与移动通讯有限公司东海分公司合作,开通了“东海县健康教育短信平台”,将健康知识以短信的形式,向全县移动用户宣传和普及,每月发送短信量达到11万条。此外,居民也可以主动定制收费型健康教育短信。针对部分要求对自身健康起到督导及跟踪随访的人群,但又在公共卫生单位职责范畴外的,可与通讯部门联合,通过包月定制收费类信息的形式,让这一类群体主动获得健康知识。例如,浙江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与浙江联通联合公司合作,共同推出了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短信服务。从2004年9月1日起,联通手机用户只需发送一条申请短信,就能定期收到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健康短信,不但可以及时了解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流行病发生、发展的情况,还可以掌握日常养生保健的各种知识。订阅该信息的用户每个月只需花2元就可以收到每天不少于1条的健康短信。

2讨论

社区健康教育的信息传播方法丰富多样,各有所长,但在具体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不可能同时使用所有的方法。这就涉及到传播方法选择的问题,要科学的选择和运用传播的方法,使之达到最佳效果,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根据对象来选择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十分复杂,按照年龄结构,可分为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按照职业,可分为工人、服务人员、学生、职员、干部、无业居民;按照文化程度,可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硕士生、博士生等。因为这种差别的存在,决定了应该选取哪一种传播方式。例如,图文并茂的折页比较适合老年人;知识内容系统完整的小册子比较适合社区医生或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网络比较适合年轻人;广播比较适合出租车司机;电视比较适合宅一族或文化程度偏低的人群;移动电视比较适合上班一族;手机短信基本适合大部分人群。

2.2根据地区选择由于人群居住地区不同,在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要求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在农村比较适合采用广播、电视、宣传画等传播方式;在城市,居住人群多样复杂,可以根据对象来选择传播方式。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篇(3)

关键词:

5W传播模式;城市社区;健康教育

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5W传播模式,即谁(Who)、传播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Whichchannel)、对谁(Whom)和取得什么效果(Whateffect),对现代传播学界影响极为深远[1]。健康教育是提高人群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城市社区是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本文结合5W传播模式研究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进展,为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背景

1.1国外上世纪60年代,芬兰北卡地区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因此芬兰国立卫生研究院针对主要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清胆固醇等开展长期的联合干预,积极宣传健康知识促使人们形成健康生活行为。结果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70年代末比60年代末下降了近25%,1993年比1975年下降了近80%。从1972年起,为期5年的北卡干预项目的直接花费非常少,在全部综合费用中仅占1%,且每年用于人口调查的500万芬兰马克,在当年冠心病治疗费中仅占4%不到[2]。20世纪后期,心脑血管疾病影响着美国某些地区人群的健康。美国曾通过多年社区健康传播及行为干预,如宣传合理膳食与烹调、建立体重干预中心、倡导运动锻炼、实施烟草相关法律法规等,数十年后,心脏病的病死率下降了近50%,脑血管病的病死率下降了近60%[3]。从历史个案上看,国外一些社区健康传播的思路是制定计划及效果评价[4]。即通过社区诊断首先知晓“我要传播什么”,再从干预结果分析“取得什么效果”。

1.2国内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健康教育事业逐步从卫生宣传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到了90年代,健康教育的概念进一步深化,通过传播教育,并逐步获得政策、环境等支持,政府、医院、社区各方共同协作,提升健康水平[5]。2002年魏荃等[6]指出全国试点城市社区健康传播方式有发放纸质资料、播放电子影片及组织居民活动等。2007年某社区组织开展的老年人护理健康教育传播方式包括小组教育、个别指导和病人交流等[7]。2008年上海市某社区的糖尿病患者健康传播研究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方式,来评估社区糖尿病患者对不同传播模式的需求,结果显示医生与患者间人际传播的需求率最高,但该需求的满足程度并不高[8]。目前,我国一些发达城市的社区健康传播方式多样,内容涉及传染病、慢性病、自我保健、食品与营养卫生等,居民可通过健康教育材料、讲座咨询和电子宣传片等途径获取知识。

2国内现况及存在问题

2.1传播者近年来,福州市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65名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进行人力资源调查,结果发现学历以大专为主,占45%;专业背景以临床为主,占45%;职称以初级为主,占55%;专业培训率为45%[9]。上海市2011年对19个健康教育专业机构216名健康教育人员进行人力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实际专职人员占83%;平均年龄38岁,35岁及以下比例大于50%。实际专职人员中,学历以本科为主,占60%;医学相关(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及其他医学)人员占57%;职称以初级为主,占43%,中级占37%;平均从事健康教育时间为12年[10]。可见,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人力资源存在2个主要问题:一是初级职称比例较高,该人群经验相对缺乏,不利于分工协作、紧密配合以及群体效能的发挥,从而影响服务质量;二是医学相关专业比例较低,非医学专业人员未经过系统的医学教育培训,缺乏公共卫生的全局观,也会影响健康教育服务及传播质量。

2.2传播内容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传播内容主要有疾病预防、自我保健、食品环境卫生以及生殖计划生育卫生等。南京市主要针对社区慢性病、常见病与多发病,结合老年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与生殖保健、控烟等开展健康教育传播[11]。石家庄市社区专题健康讲座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防治知识为主要内容[12]。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社区居委会开展的健康教育中,受教育人次最多的前3位传播内容是健康生活方式、高血压预防和意外伤害预防的培训、活动和电化教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年健康教育资料发放量居前3位的是健康生活方式、高血压预防和妇女肿瘤预防[1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指出,常见病和慢性病防治、重点传染病防治、健康生活方式以及自我保健等健康知识应成为社区健康教育传播的核心内容。但是,受固化思维或上级指示等限制,社区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易缺乏针对性、计划性和整合性。例如社区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缺乏或片面,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知晓率较低,导致应急准备“知信行”水平较低,心理感受倾向于紧张和缺乏安全感[14]。居民对传播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以及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程度等相关研究较少。

2.3传播渠道最常用的社区健康教育传播方法有语言传播(口头交谈、健康咨询、专题讲座、小组座谈),文字传播(卫生传单、小册子、折页、报刊),形象化传播(图片、照片、标本、模型、演示),电化传播(广播、电视、电影)[15]。上海市某项研究指出黑板报、墙报、折页和宣传手册是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而使用杂志、网络、电子滚动屏等作为载体的较少,使用有线电视的社区占23%,使用4种及以上传播渠道的社区占90%。咨询讲座、资料发放、培训和宣传活动是主要的健康教育方式,居民座谈会、播放教育电视片等相对较少,而一对一辅导最少[16]。社区居民接受最多的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是街头宣传、宣传栏海报以及医护人员面对面咨询,接受最少的活动形式是社区广播、网络远程咨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的电视播放。社区居民最希望接受“交流型”的健康教育传播,即能和传播者进行即时沟通互动,如咨询、讲座和培训等。以居委为基础的社区,一般受各方面限制,电视、广播、网络和短信等媒体难以组织开展,因此,目前社区健康传播的主要媒介是宣传栏、板报、宣传片、讲座、咨询、宣传活动和小册子等。

2.4受众200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接近1.5亿,占全国人口的11%;2008年末全国总人口已超13亿,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1.6亿[17]。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18],大连、沈阳、上海等城市65岁及以上人口自然结构比例均已超过10%。随着城市人口规模日趋膨胀,流动人口持续增加。广州市登记流动人口约700万人,几乎与常住户籍人口数持平[19]。兰州市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2010年总人口增加约55万人,年增长率约为3%[20]。2009年一项调查显示[21],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47000余名流动人口中,20~44岁占2/3;其中16~59岁劳动型流动人口中,接受过初中及以上教育的占87%,接受过高中(中专)及以上教育的占40%。可见,我国城市社区人口存在2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其文化程度较低,对健康传播内容理解较为困难;二是劳动型为主的流动人口不断涌入社区,近年来调查显示其受教育程度有所增加,但受生存环境、资源等限制,未必能及时获得健康知识及技能。

2.5传播效果广州市番禹区2008—2009年某社区178名高血压患者在接受问答式教育、示范性教育和随机性教育后,服药依从率从56%上升至89%,血压正常控制率从57%上升至84%[22]。山东沧州市对201名社区青年流动人口开展一系列健康教育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发现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感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知晓水平均显著提高,意外伤害、由食物中毒引起的急性肠胃炎或肠道感染等发生率也明显减少[23]。健康传播的目的不仅是使受教育者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改变其不良行为。以上短期干预后的评价不能充分说明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如何整合社会、经济效益是一大难题,因此建立一套合理且符合实际的评价体系,对评估健康教育水平具有关键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我国城市社区健康传播效果,应建立健康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基层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康教育专业资格认证体系。传播内容要通俗易懂,形式多样,具有时效性。努力拓宽传播渠道,如设立社区健康咨询服务点,或组织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如广东省东莞市[24]和上海市[25]社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实施干预1年后,糖尿病、高血压的管理率均有所提升。同时,可利用新媒体向中青年人群传播健康知识。相关调研提示,新媒体已成为人们搜索健康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26],其主要受众是35岁左右人群。针对不同受众,选择因人而异的健康教育方式,要科学、客观地评价传播效果,且注重行为评价。评价指标要科学、真实,最好前后统一口径、由专家商讨形成,如健康素养问卷应结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设置题目[27]。综上所述,加大投入资金、大力培养人才、营造支持性氛围、从实际情况出发是提高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质量的四个要点。政府部门应尽量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以提高全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立强,李文芳,张璇.健康传播实用技能[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5.

[2]鲍勇,何园,张静,等.国外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回顾与瞻望[J].中国全科医学,2004,3(7):143-144.

[3]MEYERSMA.Healthyfamilies,healthycommunities.CaliforniaHospitalMedicalCenterexpandsaccessforallthingsfamily[J].HealthExec,2003,18(3):88-89.

[4]BERICB,DZELETOVICA.Healthpromotionandhealtheducation:theoryandpractice[J].VojnosanitPregl,2003,60(4):455-460.

[5]顾学琪.关于健康促进与疾病控制[J].中国健康教育,1998,14(5):10-12.

[6]魏荃,米光明,李枫,等.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现状调研报告[J].中国全科医学,2002,5(7):555-557.

[7]曹心芳,王松耀,张剑.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人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7,4(19):62-63.

[8]戴晓橙,钱海红,李枫.上海市社区糖尿病患者对不同健康传播模式需求的定量及定性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6):50-52.

[9]詹文青,林皞,薛东恩.福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配置现况调查[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4,9(2):130-132.

[10]刘丽,胡亚飞,顾沈兵,等.上海市健康教育机构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1,6(3):188-190,204.

[11]黄岑.南京市社区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9):97-100.[12]姚晓明,李克宁.石家庄市社区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医学动物防治,2011,27(4):370-371.

[13]蔡忠元,陈婷,王路,等.上海市宝山区社区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1):79-81.

[14]戴冉,张晋昕,李伟栋,等.广东省城市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反应和对政府评价的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4):316-320,325.

[15]张傲雪,蒋玉宇,金艳婷,等.不同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进展[J].中国校医,2013,27(2):136-137,140.

[16]胡亚飞.上海市社区健康教育现况调研报告[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4(S1):35-37.

[17]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J].人口研究,2005,29(6):90-93.

[18]黄茹,梁绮君,吕拉昌.城市人口结构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基于中国城市的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9):86-87.

[19]黄锦辉.广州市人口规模调控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20]潘晶.近30年来兰州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演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21]李伯华,宋月萍,齐嘉楠,等.中国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报告———基于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调查[J].人口研究,2010,34(1):6-18.

[22]刘妙仪,邝美华.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9,8(7):28-29,54.

[23]李更生,杨永胜,高永海,等.沧州市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效果[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7):1103-1104.

[24]邱小灵,吴小勇,叶学英.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48-49.

[25]陆燕波,聂丽娟,祝捷.社区高血压患者建立自我管理小组的效果评价[J].上海护理,2012,12(3):47-49.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篇(4)

一、医院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住院患者居住和活动比较集中,流动性大,预防疾病知识缺乏,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不稳定,加之患者健康状况差,病情复杂,抵抗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给传染病的流行与播散造成了有利条件,使这部分人群成为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的高危人群。2003年非典暴发流行就发生在医院。在传染病流行中,高居首位且最活跃的可控因素是不正确的健康观念、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所以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类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在传染病防控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实施步骤

(一)组织

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组员包括医政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由组长统一部署,形成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局面。

(二)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

每年制定本年度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基本内容、时间、方式、课程安排等。根据季节、流行病学特点并结合当前传染病流行现状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做到每月都有不同的主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健康教育内容。

(三)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在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健康传播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使机体获得良好的免疫功能。健康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1)群体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讲座、板报、宣传栏、条幅、广播、滚动屏、宣传折页、宣传画、网络等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召开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防控传染病主题宣传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健康知识咨询活动,提高患者的兴趣和传染病防控能力。

(2)个体健康教育:包括就诊时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及电话咨询服务,内容包括讲解传染病发病特点、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用药知识等,提供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建议,及传染病患者追踪随访。

(3)开展健康教育半小时活动:住院患者每日要进行半小时健康宣教活动,将传染病防治知识列入医院宣教计划,并与实时传染病流行与防控情况相结合,及时调整和更新宣教内容,以确保宣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教育效果评价和分析

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住院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在查阅有关资料后自编调查问卷,主要调查患者对常见传染病(甲流、肺结核、乙肝和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8 份,有效回收率为94.8%。开展健康教育前患者总体回答正确率只有18% 。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防控传染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9%以上。全面开展健康宣传,尤其是开展健康教育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1)医院健康教育对传染病防控效果显著:所在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习惯明显改善,防控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说明以多种形式开展的健康教育有效,且健康教育半小时宣教活动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其不良卫生习惯的最直接有效途径。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篇(5)

2广开渠道,开拓多元化数字化健康教育传播平台

同样依托“三年行动项目”,整合以往的资源,开拓了涵盖目前新媒体的几乎所有数字化形式和信息化渠道来开展数字化健康教育,多元化展示健康教育资源。概括为“一线三屏多应用”的多维度立体化传播系统。

2.1一线,即12320和12356卫生计生热线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的2个政府热线整合归并后,现有人工咨询、语音、传真、短信等系统服务,是市民百姓的健康顾问。它的知识库系统全方位支持业务人员和自动语音系统对公众的咨询服务。

2.2三屏,即网站(电脑屏)、IPTV终端(电视屏)、社区终端(触摸屏)

2.2.1网站本单位主办了“健康在线”网站和上海市12320卫生热线服务网。目前健康在线网站的主站与二级域名网站“上海市健康教育资料库”、“上海大众卫生报电子报”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杂志门户对接,分科普门户和专业门户两方面,面向社会大众与专业人员开放共享信息。

2.2.2IPTV数字电视IPTV依托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按照知识结构组织制作电视节目。同时通过需求调研,还制作多种针对性的电视节目,如访谈、健康讲座、科普小品等。IPTV健康栏目将市民特别关注的各类健康信息科学的、标准的、不受时空限制的传递出去,既形式新颖、又强调主题内容,既体现实时性、又突出互动性,既保证宣传的送达率、又注重宣传的接收效果,能够满足市民不受时间限制、无限次回看、可以互动、个性化强等要求。

2.2.3触摸屏终端数字化健康教育触摸屏使健康信息“触手可及”,使科学、权威、及时的健康信息实现共享。截至目前,触摸屏终端有56个,分布于本市所有17个区县,安装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居民较为集中且能方便使用的地方。终端直接与上述12320知识库和健康教育资料库对接,全方位展示相关信息。

2.3多应用适应新媒体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及时开发了手机APP,创建了机构为主体的公众微博微信账户和微网站,形成了移动终端的多维度应用体系。

2.3.1手机APP目前开发了“预防脑卒中、远离禽流感”两个手机APP应用程序,“预防脑卒中”是健康管理与健康教育集成的系统,“远离禽流感”主要是一个健康宣传程序。

2.3.2微博、微信借助新浪、腾讯等公共互动平台,开展微博、微信的健康传播。

2.3.3微网站开发了12320卫生热线微网站,以适应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手持终端用户的需求。“健康在线”微网站正在开发之中。

3夯实基础,构建强大的数字化健康教育管理系统和支持环境

为达到进一步深化“健康教育先行”理念,逐步实现健康信息科学化、规范化、便捷性和可及性的目标,必须为数字化方面夯实基础,做好保障。为此,近3年来,升级改造本单位的中心机房,开发了各个相关应用系统,拓展了渠道,初步构建了全市社区终端基层网底。根据信息流程环节,归纳出以健康教育信息资源中心为核心的信息收集整理、审核、等环节的多维度立体应用模式,并形成了一系列机制保障信息流程的各个环节科学合理运行(图1)。健康教育资料作为健康教育事业最重要的数据元素,建立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健康教育数据库,通过先进的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数字化健康教育多维度立体应用模式的信息化系统架构由五部分组成:基础设施、数据层、业务支撑、系统应用、表现层(图2)。基础设施主要是硬件环境和网络支持。数据层的核心就是健康教育信息资源数据,包括各种知识库和数据库。业务支撑主要是数据层和系统层的信息化处理。系统层就是为支持数据层运行而开发的各个软件系统。表现层就是对公众开放的各个传播平台和渠道。同时,还加强了信息安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的“软环境”建设,使各个系统得以互联互通,安全协同地运行。

4任重道远,数字化健康教育发展展望

健康教育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我们的数字化健康教育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离公众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随着本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对数字化健康教育的前景充满信心。

4.1利用“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大力推进健康教育信息化2013年5月上海市经信委李耀新主任做客“民生访谈”[4]时透露,上海正在形成国内最大的个人健康数据库,光纤用户超过700万户,比例接近60%,家庭宽带平均速率接近8M。本市已成为国内WLAN覆盖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智慧城市建设为健康教育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可打造覆盖全市“市区县社区”三级健康传播信息网络,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健康教育互动信息平台,共享信息化建设成果。

4.2建立健康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逐步形成全市统一、完整的信息化建设标准,主要包括:针对健康教育的信息化工作标准、信息系统开发标准、业务数据交换标准等,指导全市区县健康教育信息化工作。最终建立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传播主体的、公益性的、服务模式多样的全方位、多层次数字化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服务于本市乃至全国公众科学素养、健康素养、信息素养、媒介素养等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4.3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全市健康教育服务水平各健康教育机构都拥有大量的图片、视频、动画及音频等健康信息素材,各有所长,应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打破机构间的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互联互通,需要加强与相关信息系统数据交互,如上海健康信息网(健康档案信息库)、家庭医生系统(健康管理数据库)等。依托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网络技术的数字化健康教育,其内涵不仅仅是电子素材,还应该能够实现信息管理、交流互动等功能。

4.4建设健康博览馆,利用数字技术发展参与式互动体验场所在信息化时代,身临其境的互动式、体验式的健康传播是虚拟化技术不可替代的。健康博览馆可通过各种数字化健康多媒体互动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资讯。

4.5新媒体和移动应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527亿(占834%)[5]。为此,数字化健康教育在新媒体移动终端应用的前景和意义重大,新媒体成无可规避的健康传播手段。为了适应这一新需求,还需要不断探索健康传播的新形势、新内容、新模式。56做好数字化健康教育的评价公众需求是引导数字化健康教育发展最直接、最关键的风向标之一,以数字化健康教育为核心的“智慧健教”也要向一体化整合与多样化呈现方向努力。数字化健康教育以公众需求为参照的形成、过程和效果评价,是促进其良性发展的依据。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篇(6)

【关键词】 农村妇女; RTI防治; 健康教育材料制作应用;

生殖道感染(RTI)是指发生在女性生殖系统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性传播疾病,内源性菌群失调和医源性感染,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严重危害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1]。为了探索农村社区针对性强、可推广、能提高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RTI)防治知识水平,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农村妇女的实际需求,采用喜看易懂的健康教育材料;结合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2],能有效提高目标人群的RTI防治知识水平和防护意识,有效降低了妇女生殖道感染,达到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3]。

我们根据重点人群、重点方法、重点疾病、重点危险因素,开展实施了针对性的生殖道感染防治健康教育

1 生殖道感染防治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及目标

1.1 重点目标人群 传播的重点目标人群前六位依次是:已婚育龄妇女、青春期少年、贫困人群、流动人口、青年男子。通过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目标人群RTI和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经期/性卫生行为形成率,包括安全套的使用率;定期RTI检查的检查率和治疗率。传播知识:妇女RTI疾病的传播途径、防治知识和健康行为,定期做妇科检查的好处等。传播方式:同伴教育、听医生讲课、录像片、图画、小册子等。

1. 2 预防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缺乏相关知识及健康行为、不洁性卫生、夫妻合用毛巾和盆、医源性感染、缺医少药。

2 优选材料,提高健教质量

2.1 材料优选 遵循卫生科普既要强化卫生精品知识[4],突出科学性的特点,又要遵循普及的规律,紧紧围绕科学性、生活性、趣味性、教育性的原则进行健教材料的选定。健康教育材料,本着“以人为本”,突出农村妇女“听得懂、看得见、学得会、记得住、做得来、传得开”的“六个得”原则,注重妇女RTI防治中知、信、行的建立与提高,发挥妇女和家庭两个积极性,深入、广泛、持久地开展农村社区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篇(7)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1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modeofcountryMCHhealtheducation.Methods:AccordingtothedifferentmanagementpatternofManasiCountyRuralMedicalInstitutionstocarryouttheworkbydirrerenthealtheducationmode,5yearslaterweknowtheknowledgeandbehaviorformationratesbysamplesurvey.Results:LanzhouwanisthehighestofbothrateswhichvillagewasdoworkthroughtheclosecombinationofMaternalandChildServicsandHealthEducationwork,the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asmainandthemasscommunicationasasupplement.MCHhealtheducationhasacertaintimelimit,soduringtheface-to-faceeducationwemusttakeeasylanguageandselectthemostimportantinformationtomakethemaxeffectofinformationacceptancerate.Conclusion:ThebestmodeofMCHhealtheducationisinvolvementoffamilyandcommunityandface-to-facecommunication.

KeywordsCountryMCHhealtheducationPattern

健康教育是促进居民健康行为的重要手段,在农村特别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农村,传统观念各异,居民接受健康教育的形式更是不同。2006年在玛纳斯县12个乡镇中,选取了4种不同的乡村管理模式,面对3个不同的民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5年的实践2011年按不同民族、不同乡村管理模式抽取了4个乡镇进行评估:认为家庭与社区参与、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是乡村级妇幼卫生健康教育的最佳模式。在人与人面对面开展宣传教育过程中,宣教者可以因人而异地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选择受众最需要的知识传递信息,达到信息接受率最大化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确定抽样乡与抽样人群:①抽样乡是根据玛纳斯县民族集中居住情况而定:以哈族群居为主抽取清水河乡、以回族群居为主抽取凉州户镇、汉族人群比例较大抽取了兰州湾镇和六户地镇。这4个乡镇的村医管理模式也不同:清水河乡为乡村一体化管理,全部村医由卫生院下派;兰州湾镇和凉州户镇村卫生室为非盈利医疗机构个体经营,六户地无村级网,全部工作由乡卫生院承担。②抽样目标人群:以7岁以下儿童花名册登记为基础,将调查时5岁以下儿童母亲在家人员排序,每个乡抽取100人,抽足为止。

问卷内容设定:根据世界银行贷款卫生九项目妇幼子项目核心信息30条为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共出问题30条。健康行为形成设定了孕期检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儿童定期体检和预防接种、母乳喂养、家长与孩子交流等7个行为。最后是妇幼保健知识来源、需求满意情况调查。

为保证调查问卷真实、可靠,内容完整有效,对参与调查人员进行了培训,包括提问方式、技巧,问卷的填写与审核,要求调查人员不得将自己的认知意见提供给调查对象,以免干扰答题结果。

结果

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调查结果,见表1。

正确行为形成调查结果:①孕期检查行为形成率100%,能自觉按预约时间完成孕产妇系统管理者75%,早孕建卡检查率60.32%,概念错误是影响系统管理率的主要因素。②住院分娩率99%,地州级医院分娩11%,县级医院分娩87%,乡级医院分娩1%。③产后访视率719%,“坐月子”不能见外人这一民俗是产后访视行为形成率低的原因。④母乳喂养率965%,其中纯母乳喂养率805%,尤以牧区最高达到了90%。一是牧区人均经济收入偏低难以承受人工喂养的高额费用;二是哈萨克民族有母亲一定要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孩子的风俗,使得母乳喂养成功率较高。⑤儿童体检行为:主动带孩子定期体检率745%。需要或村医通知带孩子体检的家长183%,72%的家长认为体检没有必要拒绝带孩子定期体检。⑥免疫接种:主动按时接种家长785%,需要电话通知才来接种的家长215%。⑦与孩子交流:经常流855%,很少交流12%,不知道该怎么交流25%。

知识来源与满意度调查结果:妇幼卫生信息来源此项调查结果显示,4个乡镇抽样人群妇幼卫生信息来源主要集中在医院医生宣教、村医讲解、电视、看发放宣传材料4个方面,在需求调查中受众接受妇幼保健知识最喜欢的是面对面的宣教方式。见表2。

分析:①从4个不同的乡镇5岁以下儿童家长知识知晓率情况可以看出:村级网健全结合妇幼保健综合服务内容采用面对面人际传播为主大众传播为辅的兰州湾镇最高;第二是村级网健全、健康教育采用媒体大众传播为主人际传播为辅方式的凉州户镇;第三为无村级网健康教育采用大众传播的六户地镇,清水河乡采用的是乡村医生面对面人际传播,模式比较单一,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均最低。由表1中还可显示知识知晓率与行为形成率正相关,妇幼保健知识和提供的服务是紧密结合的,且服务时限较短,每个阶段所宣教内容都是家长要行动的知识,做好健康教育是提高妇幼保健工作的有效措施。②兰州湾镇乡、村级两级保健网络健全,乡妇幼专干和村医队伍相对稳定,村医整体医疗水平较高,均能承担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和儿童健康体检,并开展了儿童社区早期发展工作,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这个乡将妇幼保健服务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的是以面对面人际传播模式为主,对个体服务时能因人而异,选择受众最需要的知识传递;同时这些知识又直接引导受众行为,得到阳性强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六户地镇无村级网底,健康教育工作采用的是每月集中开展综合服务时同时举办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单和问卷的大众传播模式;每次知识点多,受众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没有教育后的行为强化,付出了劳动,但在评估中知晓率没有达标。④清水河乡哈萨克族95%,村医为乡卫生院下派属一体化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受众依从性较差,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另一原因是我县制作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均为汉语,自治区提供的资料多为维吾尔语;仅凭乡村保健人员一次的口头讲解,没有文字图片资料的强化,加之村医在县级培训中接受汉语言教学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在评估中效果最差。⑤凉州户镇虽然为回族居民,但使用的是汉语言,距离城镇较近,加之村级网底健全,采用的是大众传播为主人际传播为辅的模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县、乡专干的宣教和健康教育资料的发放在提高知识知晓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评估中知识知晓率达到了88%,完成了目标任务。⑥知识来源调查以医务人员提供面对面即人际传播模式最受欢迎,妇幼健康教育目标人群是一个动态人群,具有较强的时限性,孕期短短10个月、产时十几个小时,儿童也有各自的年龄特点,而且知识内容较多,采用大众传播一是目标人群不好锁定,二是讲课内容重点过多不易记忆,三是知识知晓后如不在时段没有机会行为强化知识易丢失,效果不如人际传播能因人而异选择受众最需要的知识和最乐意接受的方式传递信息,达到信息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最大化的效果。

讨论

建立完整的村级健康教育网底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提高乡村两级保健人员健康教育技能是保证传播质量的关键。充分调动乡村各类人员的力量,利用村委会妇女主任、计划生育宣传员、村医建立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网底;乡村健康教育人员作为与目标人群的密切接触者和妇幼保健信息的传播者,其保健技能和传播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传播的效果,因此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乡村健教人员的培训非常重要。

明确重点人群人际传播效果和重点人群行为改变是妇幼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是否成功的关节点。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手段依目标人群因有所侧重,相辅相成。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以大众传播为主,人际转播为辅;而在乡村级则以人际传播方式为主,大众传播为辅,传播渠道和媒介的多样化与使用性相结合是保证健康教育传播效果重要手段。

在民族地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要消除语言文字等方面造成的交流障碍。宣传资料、音像制品的制作要使用不同的语言文字根据不同区域、民族、文化层次制定不同的宣传方式,问卷式教育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将健康教育与妇幼保健综合服务有机结合,利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机会对目标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基层妇幼保健综合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是影响目标人群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相关行为改变的重要因素,要增强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行妇幼保健综合服务与健康教育活动的良性互动和双赢。

参考文献

1张娟.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的做法和体会[J].江苏卫生保健:学术版,2010,12(1):36-37.

2李娟.基层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工作探索.江苏卫生保健,2011,2.

3初俊萍,李忠新.结合实际开展妇幼健康教育.中国实用医药,2010,28.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篇(8)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011-01

随着计算机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平面设计也开始逐步被应用到多个领域之中,成为多个领域中不可获取的重要环节。本课题中我们将进一步针对健康教育传播材料中的平面设计应用课题做出阐述和分析。

一、平面设计基本要素以及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的重要性

平面设计主要是通过创意、构图、色彩三个基本的要素二构成的。在健康教育的传播活动之中健康信息主要是以健康教育材料为信息的载体进行传播的,然而健康教育平面材料是健康教育材料众多中的一种平面材料,主要囊括了报纸、杂志、期刊、小册子、墙报、挂图、广告等多种形式。这些平面材料主要是通过平面设计的创新及新颖性来向人们提供一个更为快捷的信息传送平台,让人们能够通过对平台的关注成为健康信息的使用者及传播者。

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是作为健康教育平面材料设计的最根本的基础,平面设计在健康额教育平面材料的制作中显得尤为关键,然而其要素是扮演了主角的角色。平面的设计者通过以健康传播信息为主体,对受众群体进行目标的锁定,然后在通过对大众的需求进行结合,把握设计的关键点来确定表现形式。让受众人群能够看过图像及图文来引起共鸣。所以,作为设计人员是需要掌握全面的健康知识以及设计水平的。

反之,如果说设计人员存在专业知识上的匮乏那么不仅仅不能够实现对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的传输,一定程度上还会对受众人群产生一定的误导。

二、平面设计的要素在健康平面材料中的具体应用

1.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创意构思的应用

创意是作为平面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同时也是一种赋予文学修辞的艺术形式,它的基础主要是来源于生活。健康教育平面材料通过个性化的创意来进行传播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传播的目标及受众人群、文化背景等等方面因素来进行考虑,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将僵硬的医学信息通过主题的形式来简要鲜明的向人们展示。比较好的创意是通过大小的对比形式、色彩上的变化、字体符号、动物和人物等等形式来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让这些设计的画面能够更好的迎合人们的需求,以此来作为传播的切入点,通过传播信息的个性符号让受众人群能够直观的通过信息中做到传播的内容。

2.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的构图应用

构图通常都是为了能够更为合理的对健康教育平面材料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一般都是通过图形、、色彩及文字三者主次关系来进行表达的。作为设计人员通过对整体传播方案的策划及主题内容、受众人群、宣传的范畴进行确定,以此来为设计人员提供更好的构图思路,实现对版面完善及调整。

例如在拒绝吸烟的广告传播问题上。可以通过白色为构图的底图然后图中可以设计出一只手上拿着一支烟进行接力棒的传递,然后在旁边则可以通过另外一只手打上拒绝的文字,字体设计上需要由大、中、三个字体来对主次关系进行组合排列让整个广告突显出更为简洁、生动的视觉冲击画面。对此,设计者在构图的应用中需要注意对整体构成视觉的效果作出研究,在构图中一定要考虑构图能够对受众人群的视觉产生吸引。

创新图形提高受众视觉的冲击力。图形在平面的设计中最为关键性的作用就是通过它来对影响及色彩进行表达,通过视觉上的语言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就可以准确的对图形做出信息的飙到。通过创意图形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是必不可少的图形类型之一。通过多种图形及形式的表达来完成创意图形的搭配。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随处可见的禁止吸烟的表示,一个香烟上面标识出红色的禁止表示,既简单还明确让人们都能够一眼联想到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场景。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之中还会将一些医学的图片创意成为好可爱的漫画图形,以此来清晰的表达出所要传递的信息,通过图形创意是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的,这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的设计中起到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及意义。

特色文字提高受众情感魅力。文字与图形不同,图形是能够做到无国界的传播,而文字是存在一定的局限的。但在健康平面材料中文字作为关键突出的要素之一。部分文字不仅仅是单独使用以围绕图片来进行相应的解说及搭配的,大部分都是通过块状为主字数上不宜提多,还有一些是根据不同的内容及编写来配合整体的风格形成格局布局特色的文字设计。例如说,在中意传播健康材料的文字上设计可以充分的使用中国水墨元素来对中医的健康问题进行传播,这会个受众人群眼前一亮的视觉冲击,非常有利于传播中医知识。

增添对受众人文的关怀。色彩总会是给人们带来一种希望全新的生活气息,在平面设计之中色彩作为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形式,通常情况下都要比图形、文字等等更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与语言池,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的设计中通过合理应用色彩的方式来突显出健康教育材料宣传的主体,能够更好的让受众人群理解。设计人员可以对健康信息的主体进行选定,然后在进行主色调的揣摩辅助通过色彩的搭配来给受众人群带来视觉上的感官。在设计中经常能够看见的就是通过色相、名都及不同色彩的搭配来表现出版面的主次关系。健康传播之中关于卫生疾病相应的标志设计都是色彩给人关怀的体现。例如说艾滋病的标示是红丝,这会给人一种关怀及坚持的感觉,所以在设计中色彩搭配的应用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

平面设计的要素就是通过更多新奇的表现手法来吸引大众,所以健康应该是充分的融入到设计之中的。在对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的相关设计中,一定要秉承健康的理念,作为设计者更是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素质,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及医学知识,以此来更好的完成设计。

参考文献

[1]_怡,任正安,贺加.健康传播中健康素养和媒介素养的教育反思[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2(03).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篇(9)

【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111-02

开展健康传播活动,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疾病预防的意识和技能,已经成为公认的解决公众健康问题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卫生宣传日的设立旨在强调健康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希望引起公众对卫生问题的重视和对健康工作的关注,并动员社会群体普遍关心和改善当前的卫生状况,推广和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1 做法

每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主管部门都会根据最新卫生统计数据的年度报告,制定当年的卫生日宣传活动主题。这些健康主题为我们的宣传活动提供了方向和指引,使我们的工作有了政策和理论依据。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成立以来,发挥专业优势,以卫生日宣传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传播活动,在普及公民基本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方面做了有益尝试。

1.1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2011年3月24日,是第16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组织各城区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在人民广场搭建宣传台,摆放健康教育教育宣传板,为市民提供结核病防治的健康宣传材料及现场咨询。同时,联合宽城区、二道区在天津路小学、英俊社区举办了结核病防治知识讲座。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地区和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科学防治知识和政策,努力提高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和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2012年3月22日,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联合长春市传染病医院、长春信息港、长春交通之声广播电台、二道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道区东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道区东盛小学启动了“1+1健康我做主”2012年结核病日系列宣传活动。1+1自选模式让市民自由选择自己所需的疾病专题,专家根据受众需求给予讲解。这种模式让百姓接受健康知识由被动变主动,提高了健康讲座的质量与效果。3月24日,在长春信息港推出“结核病日专题宣传页面”,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的15位专家详细地给市民介绍了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及患者就医的注意事项。

1.2 世界卫生日

2013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主题是“控制高血压”。长春市卫生局、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联合朝阳区卫生局、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南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开展了“控制高血压”的宣传活动。南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长春市第一家成立高血压俱乐部和糖尿病沙龙的中心。

活动当天,60余位高血压沙龙成员和社区居民参加了高血压沙龙活动,听取了长春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宋刚的防病知识讲座;在健康小屋开展自助测量血压和体重活动,并由专人记录测量的结果并存档;同医务人员一同入户,为居民发放宣传单,每一位俱乐部成员都成为高血压病义务宣传员。为配合此次宣传活动,南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咨询台,进行义诊咨询。同时采取悬挂宣传条幅、彩旗,发放宣传单、折页,摆放展板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市、区两级的健康教育工作者也积极地参与了此次宣传活动。

1.3 世界帕金森病日

2012年4月9日,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和长春晚报合作推出“求医问药”QQ群栏目,长春市中心医院帕金森病门诊的专家做客QQ群,与百姓互动,接受媒体记者和市民的提问,回答百姓关心的问题。4月11日,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联合长春市中心医院、长春信息港合作推出帕金森病日专题宣传页面。在信息港开辟专版页面,12位专家分别从帕金森病常见征兆和症状,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等方面提供相关稿件30多篇。

1.4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2011年4月是15日,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联合吉林省肿瘤医院、长春电视台、城市晚报社共同推出“2011我与健康有约会”大型健康教育公益活动。活动在天津路小学启动,专家的“肥胖与儿童健康”专题讲座,受到孩子和家长的欢迎。随后在南关区吉大二院民康医院、经开区东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的“乳腺癌防治知识”讲座也得到居民的广泛认可。

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和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长春欧亚卖场合作,在肿瘤防治宣传周,联合举办“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疾病”大型义诊咨询活动。利用休息日,换了环境和场合,医务工作者现场表演太极拳、歌舞等文艺节目,做疾病知识宣传的同时,解除了百姓的顾虑。14位专家打破科室、病种限制,在咨询、初诊这一阶段与百姓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充分调动了受众参与健康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1.5 世界无烟日

2011年5月31日,长春市启动控烟宣传月活动。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丁春生主任做客长春人民广播电台、长春信息港民生直播间,就“室内公共场所禁烟”、“控烟知识与技能”与市民进行在线交流。6月23日,丁春生主任在长春师范学院为大学生做了“远离烟草,走近健康”为主题的控烟知识讲座。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庄严宣誓,郑重承诺:戒烟拒烟,关爱健康,珍惜生命。

2012年5月31日,在长春电视台2号演播大厅,长春市创建无烟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长春市卫生局、长春市教育局、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了“长春市中小学校园控烟情景剧表演大赛”和“学校控烟手抄报创作大赛”,激发了公众汲取健康知识和参与健康实践的热情,积极营造了全面控烟的良好社会氛围。

2013年6月1日,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联合长春市各城区、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牡丹园联合举办了大型控烟知识宣传及健康义诊活动。活动现场,各单位组织所辖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专家,设立义诊咨询台,与参与市民进行了面对面的控烟知识宣传和互动。来自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健康教育志愿者20人排练演出了倡导健康美好文明生活方式,内容贴近宣传活动主题的歌舞节目,二道区疾控中心表演了控烟三句半的小节目和歌曲,积极营造了全面控烟的良好氛围。

1.6 全国高血压日

2010年10月8日,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和长春市卫生局健康办的工作人员,在净月潭森林公园开展了以高血压日宣传为主题的徒步活动。步行途中,向过往的市民发放高血压防控指导手册等宣传材料,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以高血压日为契机,2013年10月,长春市卫生局、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举办长春市健康教育专家走基层下社区系列活动,邀请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外科学系、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医院外科学系刘雪来博士,以“香港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为题,给二道区的机关公务员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做了精彩的讲座。2013年10月12日,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联合朝阳区红旗街道办事处、朝阳区疾控中心及辖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长春市朝阳公园共同举办 “健康心率,健康血压 ”高血压日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现场社区医生为参与市民免费测量血压,发放长春市高血压防控指导手册、控烟指导手册等健康宣传材料,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高血压防控专家、控烟专家、心理健康专家、营养师为市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1.7 联合国糖尿病日

2011年11月13日,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启动糖尿病防治宣传周活动,组织各城区开展系列宣传活动。11月22日,中心许兆瑞副主任做客长春民生网,做糖尿病专题讲座。

2013年11月13日,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联合宽城区卫生局、宽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糖尿病日主题宣传活动暨长春市“健康教育专家走基层下社区”宽城区专场讲座义诊活动。邀请吉林省健康教育巡讲专家、吉大二院老年病科主任杨文教授,以“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糖尿病的关系”为题,给社区居民讲授了糖尿病的用药、饮食要点和调理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现场为居民提供免费的义诊、咨询服务。

1.8 世界艾滋病日

一年一度的艾滋病日宣传让人民广场成为了红丝带的海洋。每年的12月1日,长春市健康教育中心都会参加长春市卫生局组织的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在工人文化宫门前,悬挂宣传主题条幅,设立咨询台,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外出打工,预防艾滋”等防治手册,向过往的行人进行防治艾滋病宣传。

2 结果

长春市以卫生宣传日为契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传播活动,向受众宣传了健康生活方式、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引导社会各界和群体关注健康问题,提高了社会群体参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识。通过以上的宣传活动,全面推进了“健康长春行动计划”,向受众传播基本健康知识的同时,对其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养成、基本健康技能和素养水平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讨论

3.1开展多种宣传形式和渠道的传播活动

健康教育机构要结合当地实际,围绕卫生宣传日的宣传主题,制定宣传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还要针对不同人群的喜好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健康传播。根据卫生宣传日的宣传主题,在农村乡镇组织健康大集,进行健康知识巡展、巡讲。在城市基层社区开设健康教育大讲堂,开展健康技能面对面培训;组织座谈会或研讨会、讲座等活动,或采取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开展相应宣传。在城市广场、街道等人员密集的场所举办大型街头宣传,开展健康知识宣传、义诊和咨询活动,活动时可采取悬挂宣传条幅、彩旗,发放宣传单、折页、手册,摆放展板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宣传日期间还可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媒体刊播公益广告及宣传标语。借助网络(电子邮箱、门户网站)、移动多媒体(手机短信、微信)、数字电视等新媒介传播手段,开展卫生宣传日的健康传播。

学校、社区、医院、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通过主题班队会、健康大讲堂、讲座、义诊等形式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于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实施特殊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关健康教育教材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引导企业做好员工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普及职业卫生和健康相关知识,减少职业相关健康损害和职业病的发生。

3.2注重传播技巧,提升健康传播效果

健康传播过程中,要根据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从不同学历、收人人群对传播渠道的可及性,充分利用权威媒体主渠道的作用,有所侧重地将公众所需要的核心信息及时、准确和适度地提供给公众。谈话类电视节目,环境布置营造温馨、亲切的氛围,消除观众紧张情绪,使收视无距离感;专家讲座、通过热线与观众即时交流时,尽可能摆脱给专业人员上课条条框框的思维,深入浅出地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医学现象,以求在受众的认知范围内产生共鸣。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篇(10)

自媒体在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自媒体传播比较自由,传播的方式比较个性化,有时候信息的隐蔽性也很强,有可能使得一些不良信息扰乱整个信息的传播环境,这使得自媒体的开放多元性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他们思想单纯,好奇心强,有可能会被一些不良信息所蒙蔽,这将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干扰。同时,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交往的虚拟性不断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在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经验减少,但是,虚拟的人际交往不能代替现实的人际交往,长期以来,自媒体会对大学生的现实交际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要做好自媒体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结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篇(11)

一、概述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部,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居住着汉、藏、土、回、蒙古等22个民族。{1}地处高原,气候寒冷、低氧、早晚温差大、紫外线强、空气干燥,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对当地人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建设和国民整体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较低的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受客观条件限制,居民卫生习惯、生活方式、基本健康技能、健康生活理念、医患人员更好地沟通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导致一些本可以预防的疾病,未能及时预防,严重威胁到居民的健康。因此,提高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素养,帮助居民主动、自觉维护和促进自己及他人健康将成为改善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

二、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素养的?F状

健康素养水平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三个方面的内容,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2013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在这三方面的素养水平分别为20.4%、10.6%、12.5%,依旧处于较低水平。{2}

(一)家庭健康素养水平尚处在低级阶段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都有重要的影响,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健康的生活习惯要从小培养,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幼儿健康水平提升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步。

1.日常习惯。在走访了天祝县松山镇蕨麻村、哈溪镇友爱村、华藏寺镇韭菜沟村及红大村后,我们发现,因受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地方文化传统、经济状况、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来广大农村建厕数很少,且普遍都为旱厕,位于农村地区的学校基本也是以旱厕为主,使得孩子从小未养成便后冲洗的习惯。二来,农村并无专门的垃圾桶或者垃圾处理场所,生活垃圾大都堆放到一个地方,或者用来填炕(农村睡的土炕,一般用牛粪、羊粪、麦秆等其他生活废弃物焚烧加热)生火。

2.饮食文化。当地居民饮食以牛、羊肉为主,多吃面食,且由于地处高原,饮食口味偏重,喜欢喝茶,喜欢饮酒。藏族酒文化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有亲朋好友来访,必须有酒招待。此外,在当地牧区我们发现,由于要外出放牧,未能按时吃饭,暴饮暴食的现象普遍存在。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的生活方式,给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成为当地的高发病症。

3.生活卫生。农村地区普遍经济落后,随着近几年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仍未得到根本改观。有的地方饮用水都困难,更别说勤洗衣、勤洗澡了。广大农村人口约有一半至今未养成早晚刷牙的卫生习惯,洗澡也由于缺乏基本条件支持,未能得到保障。

天祝农村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卫生设施条件落后,居民即使获取了相关健康信息,但缺乏从日常行为改变的条件保障,整体健康素养水平尚处在低级阶段。

(二)传播机制陈旧,造成“无效传播”

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始终停留在“单向的传授”,传播仍是以发放宣传册、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始终停留在“你说我听、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传播内容未能有效传递到居民,缺乏传授之间的互动交流,未能形成较好的传播效果,甚至出现“无效传播”。

调研中,我们发现当下,该地区居民使用最多的大众媒体仍为电视,该地区居民在接触电视媒体时,一方面,由于居民普遍文化程度较低,“重娱乐,轻应用”的倾向突出;另一方面,居民对电视媒体传播的健康信息持怀疑态度的较多。尤其减肥、整容、美体、整形等大量伪健康信息充斥在电视中,使得居民不厌其烦,加之,许多兜售虚假健康产品的节目,更加深了居民对电视媒体的不信任度。

此外,智能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在该地区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能够自如利用手机搜索信息的居民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层面,老年人及家庭妇女对这方面的功能使用不多,更多的是用手机来与外界沟通、跟亲朋好友联系等。而能够自如运用手机、互联网查阅信息的年轻人对健康的关注程度并不高。所以,总的来说,该地区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功能基本处于缺失状态。传播机制陈旧,是导致传播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三)传播主体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作为传播主体的传播者,是影响传播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霍夫兰提出的信源可信性效果证实: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3}因此,对于传播者来说,树立良好的形象,专业的权威性是争取居民信任和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乔治梅森大学教授Gary Kreps在“健康传播与中国癌症信息调查”国际工作坊上也指出,“健康传播中存在着一个矛盾――拥有最好的传播途径的人他可能没有最好的健康信息,但是拥有最好健康信息的人他却可能没有最好的传播途径,我们需要为有最好途径的人提供高质量的健康信息”。{4}

作为专业领域的传播活动,需要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担负起传播的责任,目前作为传播主体的主要有两类人员,一类是医务相关工作人员,这一群体虽然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但是缺乏传播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另一类是编辑、记者、主持人等传媒类人员,这部分人员具备专业的传媒知识,但是对于健康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深度不够,知识定位失范的问题普遍存在。

传播主体水平偏低,是造成传播效果欠佳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层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健康传播的基石,承担着向广大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综合性卫生服务的功能,但是长期以来,基层卫生院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人才匮乏,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未能有效提供服务。

(五)健康传播内容未能满足居民需求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原有的农村结构已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新农村环境下,农民不再是单一以耕地为主要生计手段的传统农民,大量拥有产业意识和复合化社会角色的农民,是新农村发展的最大劳动力。{5}此外,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公共生活空间的萎缩,使得传统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举步维艰。新型农村的建设,对健康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

调研中,我们发现该地区居民更希望了解一些慢性病相关知识和用药知识及日常疾病预防知识,慢性病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入高速增长状态,这一现象在农村地区发展尤为迅速,高额的医疗费用使得农村居民不堪重负。以往,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也曾以发放宣传册、义诊、讲座、张贴标语等多种功能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但收效甚微。

三、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策略

(一)健康教育进家庭

家庭作为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对于提高社会整体健康素养尤为关键,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家庭着手,最基本的,从注重日常健康饮食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居民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

(二)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丰富健康传播活动的形式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是公认的普及健康素养的有效办法之一,利用大众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1.甘肃省“推动健康中国行”活动。如甘肃省结合“推动健康中国行”活动,紧紧围绕“合理用药、享健康”的主题,借助“村级三件事”开展合理用药宣传活动,大力组织实施村级三件事,具体是:每家一个健康保健工具包、每村一面健康文化墙、每月组织一场健康沙龙活动。目前,健康保健工具包已覆盖甘肃省150万户家庭,积极发挥基层医务人员的力量,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2.发挥媒体功效,推动健康传播。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向农民普及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卫生知识,在保证所传达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更要兼顾居民对知识的接受消化程度,结合浅显易懂的案例,开展健康教育。

(三)健全农村地区传播机制

在农村地区由于血缘、人情、面子等因素影响,使得人际传播在乡村传播中占据核心位置,要想农村地区健康传播取得好的效果,就应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有效结合。

而在人际传播中,充当“意见领袖”的村干部,扮演了重要角色,大众传播中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都需要居民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文字理解能力,由于目前留守家中的居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大众传播的大量信息需要村干部再次转换后,以人际传播的形式传递给居民。健全农村地区传播机制,应高度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强化舆论引导。

(四)打破学科壁垒,融合多学科力量

健康传播属于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涉及医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领域。在发展之初,它就是建立在多学科的发展成就之上,因此,做好健康传播,学科间的融合非常重要。当前,学科间存在壁垒,融合度低,造成了研究的局限性。

(五)强化手机、互联网新媒体的传播效力

相较于传统的四大媒体形式,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引起了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传播机制的创新使其成为健康传播的有力工具,为健康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农村地区居民虽然对新媒体的使用度不高,但是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及大学生群体的带动,必定会给农村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机遇。此外,购买指定智能手机还可享受政府补贴,使得智能手机在农民中也越来越普及,微信的使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新媒体对自己生活带来的意想不到的便利。

(六)提高传播主体的专业水平

提高作为基层传播主体的乡镇计生专干的专业水平,对乡镇计生专干进行农村20种慢病管理知识轮训,融入基层健康管理服务队伍,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健康教育和管理机构。

四、?Y语

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除了需要国家、社会和政府的关注,更需要发挥大众媒体的健康促进作用,从传播主体、内容、途径等方面着手,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同时,加大对大众媒体的监督与管理,保证传达给农村居民真实有效实用的健康信息。

注 释:

{1}天祝藏族自治县概况[M].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23.

{2}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