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6 10:52:18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篇(1)

畜牧业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不仅会给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同时还会对其它生物甚至是人类自身的生命与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在对畜牧业污染进行深入分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畜牧业污染的基本概念。

1.畜牧业污染概述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将主要从畜牧业污染的概念和畜牧业污染产生的原因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1畜牧业污染的概念。所谓畜牧业污染就是指在畜禽饲养以及活体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和废弃物,这些排泄物和废弃物会对人类、其他生物以及畜禽自身的生活环境所带来的污染。

1.2畜牧业污染产生的原因。畜牧业污染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经营方式的转变、肥料使用的转变以及种养的分离等几个方面。首先,经营方式的转变;其次,肥料使用的转变;最后,种养的分离。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其向城市周边的转移,这就导致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分离,畜禽的粪便无法得到及时的消纳。

2.畜牧业污染的各类污染源及其造成的危害

造成畜牧业污染的污染源也是种类繁多,不过最主要的还是粪便污染、水质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以及药物残留污染等几个方面,这些污染源对畜牧业的发展也是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与破坏,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2.1粪便污染。这是所有污染源中对畜牧业造成最大污染的一种类型。这种污染在一些规模养殖场比较常见。据有关资料统计,畜禽的粪便和尿液中含有大量的氨气、硫化氢以及硫醇等物质,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对动物自身的呼吸道和嗅神经等带来一定的损害,而且还会极大的危害人类的健康。除此之外,如果将这些含有有害物质的粪便播撒到田地中,又有可能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从而使作物减产。

2.2水质污染。水质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比较常见的就是一些畜禽散养户习惯将畜禽的粪便露天堆放,一旦下雨就会使其排入水中,从而造成水体污染。受到污染之后的水体中通常会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成分,不仅会给地表水带来污染,甚至还会严重污染地下水的水质。除此之外,一些病死的畜禽尸体如果处理不当,同样会给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

2.3病原微生物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处理,很容易就造成畜禽之间疫病的传播,甚至还会波及到人类,给其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比如近几年出现的比较典型的就是非典和禽流感了。这种污染主要是通过一些患病或者是隐性带病的畜禽排出的寄生虫卵等进行的。

2.4药物残留污染。药物残留污染给畜产品以及环境所带来的污染是一种潜在的污染。畜产品中所残留的药物种类比较多,比如兽药、医药、消毒药以及农药等,目前最常见的就是瘦肉精残留了。这些药物一般残留时间都比较长,其所造成的污染也不易消除,在使用时,一定要考虑其残留的因素。

3.应对畜牧业污染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与现象,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以更好的治理畜牧业污染,提高我国畜产品水平,保护环境等。具体来讲,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其一,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其二,加强畜禽污染的环境监测;其三,建立人工生态型养殖场;其四,控制畜禽排泄物,大力发展沼气;其五,严格控制药物残留。

3.1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目前,我国也制订了不少的关于畜牧业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总体来看,有些定义界定比较模糊,而且存在很多很明显的漏洞,这都给相关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和困扰。所以,为了使畜牧业的发展有法可依,应该尽快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进程。

3.2加强畜禽污染的环境监测。要尽量吸取某些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加强对畜禽污染的环境监测力度,一旦发现污染超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以为畜牧业的持续生态发展提供可靠保障。目前有不少的畜牧业生产部门将其污染监测纳入到环境管理工作当中来,积极开展对畜牧业污染现状的调查,以更加科学地掌握畜牧业污染的情况,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3建立人工生态型养殖场。建立人工生态型养殖场应该是未来畜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其主要目标就是减少畜禽排泄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以实现发展利用各种资源的良性循环。其主要的做法就是将农牧、果牧以及牧菜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结合起来,加强对畜禽粪便的无害处理与综合利用,走出一条既环保又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

3.4控制畜禽排泄物,大力发展沼气。要想实现对畜禽废弃物的有效处理,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沼气。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主要是以人、动物的粪便以及植物的秸秆等为加工处理的对象,它不仅可以缓解部分地区能源紧张的局势,还可以对畜禽的粪便加以综合利用,有效减少污染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值得进行大规模推广。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篇(2)

一.突出安全意识,增强绿色理念

绿色畜牧业的发展要求广大从业人员不断更新观念,突出安全意识,明确绿色概念,增强绿色理念;积极吸取新技术新知识。避免对“无公害”、“绿色”、“有机”概念的混淆,杜绝在畜产品销售中滥用“绿色”招牌。要不断加强宣传力度,让绿色意识深入人心,提高“绿色生产”意识,增强“绿色生产”理念,要呼吁社会关心,作为关系人民健康、社会安定、国际声誉的大事,争取得到各行各业的支持。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绿色基地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绿色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资金补助措施,刺激绿色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畜禽养殖标准、兽医防疫准则、兽药使用准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等组织基地生产,规范绿色牧业基地的审批。对畜禽场周围环境的水源、土质、空气做到无污染保护处理,达到绿色畜产品生产要求,做到基地环境符合绿色畜产品规范标准。要定期对生产基地进行监测,实行基地无害化,净化基地生产环境。在品种引进过程中严格实行疫病监测制度,进场前检疫,产出后进行检疫和质量监督。实现“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从源头上保证绿色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三.强化饲料安全,开发绿色产品

绿色、安全的饲料是生产绿色畜禽产品的基石。必须以发展绿色饲料技术为依托,通过科学配方,减少污染,特别是使用安全无残留的新型绿色添加剂代替抗生素和其他合成药品。要以人为本,开发微生物制剂、酶制剂、酸化剂、调味剂、中草药制剂等绿色饲料添加剂,并在生产中推广这些科技含量较高且能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产品,为绿色畜牧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四.狠抓疫病防治,保确绿色生产

抓好动物疫病防治是搞好畜产品安全产出的突破口。要始终把握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突出综合防治措施,避免使用含有激素的药物。要保证防疫、检疫质量,杜绝病害畜禽产品上市。各级财政要安排必要的疫病防治和药品储备专项资金,以加强兽医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疫病防制体系,提高防制水平。抓好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建立和完善动物疫情测报网络,提高诊疗手段;重点抓好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制,有计划地控制和消灭危害严重的畜禽疫病。要加强对畜牧生产的保护,将安全措施落实到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全程中,把好饲料生产、屠宰加工、批发市场、进出口等几道关口,严格控制疫情的发生,降低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

五.健全准入制度,建立绿色市场

要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绿色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多种形式和规范的初级市场,重点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绿色畜产品专业市场。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方式,拓宽绿色畜产品流通渠道。实行绿色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则,严厉打击以“绿”谋财的非法经营活动,规范企业行为,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广“绿色通道”的做法,保证鲜活畜产品的运销畅通。

六.依靠科技创新推广绿色技术

要建立和健全畜牧科技推广体系,把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到一线从业人员,努力把绿色生产技术和意识应用到产前、产中、产后等多个环节。搞好科研、示范,开发推广一批质量优、适应性强、增收效果明显的绿色生产实用技术。要使科技进步覆盖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在每个环节上都要突出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七.依照标准体系,实施绿色行动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篇(3)

(一)概念界定及量化1.草场流转的概念界定及量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03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06年)、《青海省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2012年)等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草场流转全称为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在草原承包期内,承包方以出租、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及其他方式将承包草地的承包经营权转移给第三方从事牧业生产经营的经济现象,遵循自愿、有偿、合法以及不改变草原用途的原则。草场流转包括多种形式,其中草场租赁是当前草场流转的最重要的形式。根据实际调研情况,草场租赁行为中全部出租占到绝大多数,部分出租占到很小的比例,实际样本中会缺失全部出租草场的牧户,因为外出打工出租草场的多是全部出租草场,部分出租草场的往往是草场面积大而劳动力不足的牧户。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农地流转中,只不过在草场流转中全部出租的比例更高一些。鉴于以上两点,本研究所指的草场流转主要指草场租赁这种形式,主要关注草场流转中的租入户和非流转户。草场流转如何量化通常涉及两个指标,一是草场承包面积,二是草场流转面积,其中租入为正,租出为负。2.生态环境效率的概念界定及量化。与农地流转的粮食生产效率类似,本文探讨的草场流转的生态环境效率,是一定的草场流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正影响抑或是负影响程度。由于超载过牧是我国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可以用载畜率这一指标来衡量草场流转的生态环境效率。载畜率=(草场承包面积+草场流转面积)/养殖规模,就是多少亩养一羊单位*,载畜率越高,超载程度越低,越有利于草原生态保护。本文草场流转的生态环境效率用载畜率来衡量。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草畜平衡管理办法》(2005年)的规定,草畜平衡是指为保持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一定时间内,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通过草原和其他途径获取的可利用饲草饲料总量与其饲养的牲畜所需的饲草饲料量保持动态平衡。理论上需要去核算每一个牧户通过草原和其他途径获取的可利用饲草饲料总量,于是用载畜率来表示草原的生态环境效率需要基于一些隐含的假设。假设1是草地类型、草场质量无显著差异,否则不同牧户间的草地利用对草原生态的影响将不可比;假设2是不同牧户通过草原获得的饲草与其他途径获得的饲草的比相同。通常假设1比较容易满足,而假设2则较难满足,不同的牧户之间存在差异,有些牧民会相对多购买一些饲草,有些牧户会相对少购买一些饲草。假设2的不满足将是本文的一个潜在的不足之处,有待另文深入分析。

(二)理论分析宏观上看,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过牧,而超载过牧的背后原因又是牧区的人口压力过大,草原承载不了那么多的人口才会出现超载过牧的现象。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一部分牧户会迁移到城镇生活和工作,减少牧区人口,伴随着草场流转,草场压力得到缓解,即草场流转有助于草原生态保护。微观上看,可以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构建家庭经营模式下的牧民生产函数模型。家庭经营模式下,草原畜牧业是牧民的唯一收入来源;牧民在自己的天然草场上放养牲畜,草场面积为X;牲畜的数量为Y;从事畜牧业的劳动力为L;畜产品价格为P;牧民的最低家庭支出为Z;草畜平衡标准为k/亩/羊单位,严重超载为k/2亩/羊单位。主要考察Y与X之间的关系,将L、P、Z、k设为外生变量。家庭经营模式下的生产函数为:Y=f(X)为了维持家庭收支平衡,存在一个最小养殖规模Ymin,最小养殖规模与最低家庭支出和畜产品价格相关,而与草场面积无关,从而Y≥Ymin=f(Z,P)=ZP。家庭经营模式下,因为劳动力的约束,存在一个最大养殖规模Ymin,其与劳动力相关,而与草场在图1中,纵轴是Y,横轴是X,原点为O,任意一点到原点的直线的斜率为Y/X(是载畜率的倒数)。有两条参考线,一条是Y=X/k,为草畜平衡线,另一条是Y=2X/k,为严重超载线。图形有4个点分别为A、B、C、D。A点表示处于最小养殖规模上同时超载非常严重,B点表示处于最小养殖规模上同时实现了草畜平衡,C点表示处于最大养殖规模同时超载严重,D点表示处于最大养殖规模同时实现了草畜平衡。当X小于Xa时,Y=Ymin,牧民的畜牧业生产处于严重超载线以上,超载非常非常严重。当X大于Xd时,Y=Ymax,牧民的畜牧业生产处于草畜平衡线以下,不超载。当X处于Xa和Xd之间时,点(X,Y)的取值处于梯形ABCD以内,起点是A点,终点是D点,随着X的增大,点(X,Y)从越靠近严重超载线逐步向越靠近草畜平衡先靠拢。简化处理,取BC的终点E,连接AE,DE,将AED作为(X,Y)变化的路径。综合来看,随着草场面积的逐步增大,(X,Y)的变化轨迹为YminAEDYmax,由于载畜率是点到原点的斜率的倒数,于是由图上可以看出,随着草场面积的增大,载畜率逐渐增加。草场面积X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草场承包面积,二是草场流转面积,当不存在草场流转时,草场承包面积大的牧户要比草场承包面积小的牧户载畜率要高;当存在草场流转时,草场承包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草场流转面积越大的牧户比草场流转面积小的牧户载畜率要高,从而草场流转有助于草原生态保护。无论是从宏观的角度看,还是从微观层面的分析,草场流转将有助于草原生态保护。现有的文献对草场流转和草原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只是进行了定性的描述,但是缺乏定量的分析和验证。本文将用实地调研数据来验证草场流转和草原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假设和经济模型

(一)研究假设根据前面的描述和分析,本研究的假设是:草场流转有助于草原生态保护。为了验证这个假说,本文提出如下两个具体待检验假设:假设1:载畜率跟草场承包面积有关系,并且草场承包面积越大的牧户,载畜率越高假设2:载畜率跟草场流转面积有关系,并且在草场承包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租入草场的牧户比不租入草场的牧户,载畜率要高,租入草场面积越多的牧户,载畜率越高

(二)经济模型验证草场流转和草原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就要看草场流转对草原生态保护有无明显作用,用线性函数表示为。其中,y代表载畜率;S1代表草场承包面积;S2代表草场流转面积;参数2代表草场承包面积每增加一单位,载畜率的变化;参数2代表草场流转面积每增加一单位,载畜率的变化。对于参数1:如果草场承包面积和载畜率不相关,那么1显著为0,即承包面积小的牧户和承包面积大的牧户,载畜率无差异;如果草场承包面积和载畜率正相关,那么1显著为正,即草场承包面积越大的牧户,载畜率越高;如果草场承包面积和载畜率负相关,那么1显著为负,即草场承包面积越大的牧户,载畜率越低。对于参数2:如果草场流转面积和载畜率不相关,那么2显著为0,即流转牧户和非流转牧户、租入面积小的牧户和租入面积大的牧户,载畜率无差别;如果草场流转面积和载畜率正相关,那么2显著为正,即草场流转面积越大,载畜率越高;如果草场流转面积和载畜率负相关,那么2显著为负,即草场流转面积越大,载畜率越低。

三、数据来源和实证分析结果

(一)数据来源和样本的基本情况本文分析所用的数据来源于对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和甘肃省天祝县的实地调研,有效样本总共209户,其中内蒙古四子王旗100户,甘肃省天祝县109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采取调查员和牧户座谈的方式。1.内蒙古四子王旗。调研组于2012年5月对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6个纯牧业嘎查共100户牧户进行了实地调查。查干补力格苏木位于四子王旗中部,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纯牧业苏木,草地类型*以温性荒漠草原为主,草畜平衡标准为30亩/羊单位**。全苏木总面积3186平方公里,下辖8个嘎查,包括饲草料基地嘎查1个,生态移民嘎查1个以及纯牧业嘎查6个。2011年该苏木总户数为1371户,共计3866人,落实所有权的草场面积达396.9万亩,6个纯牧业嘎查常住牧户为771户。样本牧户占总牧户的比例为13.0%,样本牧户平均常住人口4.03人,平均劳动人口2.34人。100户样本牧户中,59户为蒙古族,49户为汉族,户主年龄36~45岁的居多,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居多。表1显示了受访样本的草场经营情况。100户受访牧户,总经营草场面积81.80万亩,平均每户草场承包面积6099亩,平均每户草场经营面积8180亩,总养殖***33480羊单位,平均每户养羊334.8羊单位,平均每户载畜率为24.43亩/羊单位。在100户中44户存在草场流转,草场面积由平均每户4158亩增加到平均每户8888亩,平均每户的载畜率为28.04亩/羊单位,56户不存在草场流转,平均每户草场经营面积为7624亩,平均每户的载畜率为24.27亩/羊单位,从简单统计上可以看出,存在草场流转的牧户比不存在草场流转的牧户载畜率要高,超载程度要低。2.甘肃省天祝县。调研组于2013年8月对甘肃省天祝县5个乡镇11村子共205户牧户进行了实地调研。天祝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武威市南部,祁连山东端,属青藏高原区,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区位优势明显。全县总人口23万人,其中纯牧业人口17.13万人。天然草原总面积621.2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587.1万亩,其中禁牧面积160万亩,草畜平衡草原面积427.1万亩。天然草原是天祝县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有温性草原、山地草甸、灌丛草甸、疏林草甸、高寒草甸五类。主要放牧畜种为牦牛、绵羊和山羊。草畜平衡标准为6.19亩/羊单位*。在11个调研村中,6个村子存在草场流转,4个村子因为草场面积小没有也没法围栏到户而不存在草场流转,1个村子因为全村禁牧也不存在草场流转。在6个存在草场流转的村子中,总计牧户114户,有效样本109户。在109户样本牧户中,平均常住人口为4.62人,平均劳动力人口为2.67人,平均从事牧业劳动力人口为2.37人,71%为藏族,其余为汉族或其他民族,户主年龄以36~55岁的居多,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居多。表2显示了受访样本的草场经营情况。109户受访牧户,总经营草场面积6.12万亩,平均每户草场承包面积**307.5亩,平均每户草场经营面积561.4亩,总养羊25650羊单位,平均每户养羊235.3羊单位,平均每户载畜率为2.84亩/羊单位。在109户中,60户存在草场流转,草场面积由平均每户356.5亩增加到平均每户817.8亩,平均每户的载畜率为3.78亩/羊单位,49户不存在草场流转,平均每户草场经营面积为247.4亩,平均每户的载畜率为1.69亩/羊单位,从简单统计上可以看出,存在草场流转的牧户明显比不存在草场流转的牧户载畜率要高,超载程度要低。

(二)实证分析结果在上述理论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运用Eviews7.0软件对前面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见表3。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回归方程为:y=9.859+0.00208S1+0.00161S2+ε甘肃省天祝县的回归方程为:y=0.186+0.00736S1+0.00155S2+ε实证分析模型中的F值都小于1%,并且模型的R2分别为0.42和0.52,说明模型估计结果整体显著,拟合度较高。系数估计及相应的t统计表明,本文的两个假设均得到验证。草场承包面积的系数显著且大于零,表明载畜率跟草场承包面积有关系,并且草场承包面积越大的牧户,载畜率越高,越不超载;草场流转面积的系显著且大于零,表明载畜率跟草场流转面积有关系,并且租入草场的牧户比不租入草场的牧户,载畜率要高,租入草场面积越多的牧户,载畜率越高,因此草场流转有助于草原生态保护。系数的值代表载畜率变化与草场面积变化的比,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回归方程为例,当草场承包面积增加1000亩时,载畜率增加2.08/羊单位,当草场流转面积增加1000亩时,载畜率增加1.61亩/羊单位。在两个研究假设得到验证的基础上,本文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不管从自然科学角度认定的草畜平衡标准是多少,草场超载的主体是草场面积较小且未进行草场流转的牧户。因为草场面积较大的牧户比草场面积较小的牧户载畜率要高,在草场承包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草场流转的牧户比未进行草场流转的牧户载畜率要高。(2)草场流转有助于草原生态保护。一方面是因为租出牧户的退出,另一方面是因为租入牧户通过草场流转增加了草场经营面积,载畜率上升,减缓了草场压力。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篇(4)

[中图分类号] F3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5-0228-01

基层畜牧养殖业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环境的卫生状况,引进的品种好坏,动物的营养是否到位,饲养管理是否合理,预防的疫病水平高低以及畜牧业产品是否安全等等。以上多项任务方面如果有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或者漏洞,对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来说都是堪忧的,所以对于基层畜牧养殖业的产品质量以及安全等方面要着重强调以及关注。

1 基层畜牧养殖业在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

1.1 引进的品种质量不过关,严重限制了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畜禽品种的引进工作决定了畜牧业养殖是否能够成功,但是对于一些基层的养猪场来说,其引进的畜禽良种操作过程中非常不科学规范。而种猪的质量决定了猪群的生产效益以及生产的性能,而有部分养殖户为了眼前的利益,目光短浅,为了节省一点成本,就到周围一些不正规的地方购买畜禽种,造成了畜禽的品种很劣质,因为这些地方的整体卫生环境很差并且伴随着防疫不过关等等问题。长期以往,会导致整个的养猪场生产效益低下,导致最后的倒闭关门。还有部分养殖主从一些小商小贩的手中购买畜禽种,不仅存在卫生不过关的问题,而且会存在许多的疫病。举例来说,养鸡场的场主,在购买回鸡苗后,会发现鸡的成活率不高,而且很容易患病,死亡率也比较高,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概率,更为严重的是阻碍了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1.2 动物饲养的营养不高,比较单一

养殖场主为了节省成本,不愿意多花钱去购买更多营养丰富,并且适合商品畜禽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得的饲料。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非常不注重动物的营养搭配,手边有吃的就喂给动物吃,完全不考虑营养[2]。举例来说,在一般的农户家里,大米、小麦以及玉米等农作物,通常都是作为动物的主要喂养饲料,完全没有考虑到要加入一些富有营养的饲料。因此,动物对大米、小麦以及玉米等农作物在实际上的吸收率比较低下,不仅浪费了粮食,而且饲养的效果也比较差。饲料的单一以及普遍缺少营养等状况存在的比较多,从而导致了整个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不够强大,而且还很容易造成相关疾病的发生。

1.3 养殖环境不佳,管理观念落后

一般来说,养殖场主在管理经营模式上比较简单粗放,没有形成统一规划的经营管理模式,再加上养殖的环境比较差,导致了整个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脚步止步不前。因为一个好的养殖环境,能够实现科学养畜禽的基本保证。然而商品畜禽的养殖结构比较简单,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以及布局,导致了许多的养殖场冬季寒冷而夏季酷热。举例来说,对于养鸡场而言,产蛋期的母鸡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温度以及光照,会严重影响到产蛋量。一旦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导致鸡患病[3]。由于养殖场的管理者的管理工作理念落后以及保守,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管理手段,那么终将导致畜禽的商品率低下,生效率也逐渐低下。

1.4 疾病的防控不全面,免疫制度不佳

养殖场的畜禽安全问题是一大主要面临的问题,动物的防疫病工作也比较复杂繁重,对于基层畜牧养殖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关,因为大部分的养殖场在技术以及资金方面受到限制,再加上免疫的制度也不是很完善,在免疫方面的人才非常稀缺,因此很难采取相应的解决手段,导致养殖场的部分经济丧失。

2 基层畜牧养殖业的解决办法

2.1 严格把关畜禽的品种

为了保证畜禽的品种的质量能够过关,作为一名合格的养殖场主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真且积极的开展对动物的性能测定,对其选种的工作要高度重视并且辅以科学的操作手段;第二,引进的品种需要从非疫区引进,对其进行严密的检查,调查当地的具体情况,看是否发生过疫病的情况;第三,可以聘请有专业知识或者经验丰富的养殖场主或者相关的动物专家对其进行仔细的把关,在引进相关动物品种后,对其幼苗进行一系列的消毒活动。

2.2 培养创新的管理理念

养殖场主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管理知识库,学会与时俱进而不是墨守成规,转变创新的管理观念,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能够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让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2.3 完善好防疫病的制度

防疫工作是现阶段对于养殖场来说是否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每个养殖场在养殖的过程中都应该建立适合自己的消毒工作以及动物的免疫程序,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畜牧养殖业在管理工作方面对于农村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水平高低,由此可见基层畜牧养殖业的管理措施在整个基层畜牧养殖业的操作过程中有多么重要。因此,提高对基层畜牧养殖业的管理措施,能够保证基层畜牧养殖业的稳步前进以及发展。

参考文献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篇(5)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022-01

一般认为,为了防止像草原这类公共池塘资源发生“公地悲剧”,政府需要强制性地推行产权私有化。但公地悲剧的概念首先强调的是人具有私心的假设,即“经济人”假设。而玛曲牧民是否是“经济人”,需要深入牧区做实际调查。

一、玛曲草原概况

玛曲草原位于黄河母亲河上游地区,素有“亚洲第一牧场”和“高原水塔”的美称。1991年以来,玛曲草原干旱现象加剧,草场沙漠化扩大,鼠虫害严重,许多泉水干涸,河水减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二、从制度层面探讨玛曲草原退化

藏族在玛曲地区长期过着游牧生活,半个世纪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一直很好。玛曲草原的大规模退化是伴随着近十几年来草原经营制度的变迁而出现的。1982年政府在玛曲实行牲畜承包到户,短短10年,牲畜数量几乎翻了一倍。1993年政府开始把草场分小片划分到户。1995年,草场承包责任制在全县范围内正式启动。到2003年,96%的可利用草场承包到户,参包牧业人口占全县牧业总人口的96.2%。至此,草原集体经营基本转变为单户经营。

政府推行这种草畜双承包的责任制,实际上是为了明晰私有化产权。它的理论依据源自哈丁的“公地悲剧”理论。为了防止公地悲剧的发生,政策分析家们长期寄希望于这样两种制度安排:一是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安排往往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巨大的实施成本和监督成本。另一种制度安排就是彻底的私有化,以利用市场的力量来阻止悲剧的发生。这两种制度安排一直被认定为公共自然资源管理模式的不二选择。玛曲地区近些年的政策实施,实际上就是两种制度选择的体现。

但公地悲剧的发生是基于人具有私心的假设。现在一般认为,这种假设条件过于苛刻,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既然前提条件不能保证成立,那么它的结论适用与否也就值得商榷。其实连哈丁自己也讨论过人们为了集体的利益而聚集在一起制定限制人们行为规范的案例。我们在玛曲草原调查时发现,当地牧民确有着非常强的集体行动意识,他们形成了一种在承包责任制前提下的自主联合放牧模式。很显然,牧民们能做出这种决策便说明他们不是纯粹的经济人,不会自动走向公地悲剧,相反,他们会为了避免公地悲剧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三、牧民联户经营案例1

为了充分了解当地牧民的草地联营意愿, 2008年5月到9月,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我们对联户现状做了进一步的摸底工作,发现在调查的三个社区中,联户率都在60%以上。以下是调查中的具体案例。

玛曲县欧拉乡欧强4队共29户牧户,其中17户组成一个稳定的联户体,另12户冬季草场单户,夏季草场因水源限制而联户,属半联户体或不稳定联户体。草场承包时,经内部协商,17户牧户就开始联营放牧,直到2005年,一直没有制定牲畜数量限制协议,牲畜增加较快,草场质量明显下降。此时年长的牧户提出限畜建议,各个牧户考虑到家族威望、亲情关系,都接受了这一建议。限畜协议为:无草场的人(承包时没有出生的人)可牧养8头牛,12只羊,不能养马;有草场的人可牧养12头牛,16只羊,1匹马。此协议从执行以来,至今没有一人违约。牲畜数量每年大家集中清点一次,以互相监督。限畜才三年,草场明显好转,牲畜也较以前健壮,故大家都愿意继续执行下去。17户联户体内部,草畜平衡协议约束力强,牧业合作生产频繁,资源(如剪毛刀、纺织器具等)共享程度高。

四、结语

根据McCarthy等学者的结论,在集体行动意识很强的社区里实行完全的私有化是不适合的。事实证明,草地联户经营模式是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特征相吻合的高效草地利用模式,是玛曲草地经营模式转变的方向和出路。这种经营模式制定了一系列复杂的规则以保障制度的运行,使玛曲牧民摆脱了公地悲剧理论中的“经济人”宿命,最终甚至避免了公地悲剧的发生。对政府而言,若能充分利用这些原生“制度”,不仅能制定出有效的政策,还能大大降低执行与监督的成本,使玛曲草原经济发展与草原保护协调进行。

参考文献

[1]《玛曲县志》编纂委员会.玛曲县志(1991-2004)[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5

[2]2008年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翻译小组.草原牧区管理:核心概念注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篇(6)

作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畜牧业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畜牧业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可是在畜牧业经济发展期间,往往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导致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为此,找出新的途径来推动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研究的新方向。

1畜牧生态经济相关概述

1.1畜牧生态经济内涵

畜牧生态经济是指在畜牧业发展期间,需利用相关科学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不断提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在此基础之上使得畜牧业生态资源能够被科学合理的利用,实现畜牧生态经济的有机循环目标。立足于生态环境角度,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对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在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

1.2畜牧生态经济的现状

畜牧生态经济与传统畜牧经济相比在功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畜牧生态经济对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并且改变了以往的粗放型发展的方式,发展速度有所提升。畜牧生态经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融合,在畜牧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将科学技术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构建出更加和谐、高产的畜牧经济循环发展体系。但实际上,很少地区重视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尽管这些地区在实际的生产期间已经实现了对资源的有效控制目标,对于环境也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在取得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可是,大多数的畜牧生产期间,很多生产者对于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够了解,极大的束缚了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速度。出现该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很多畜牧生产人员缺少先进的思想意识,没有高度重视畜牧产品的安全性,没有应用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进行生产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将导致当前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2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2.1重视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确保畜牧生态经济能够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便需要相关人员重视畜牧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对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相关地区在发展畜牧经济的过程中,需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并拓宽畜牧经济的发展渠道,以此监理更加完善的宣传体系,最终为畜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相关单位还需要梳理畜牧生态经济生产的消费观念。由于生态消费是一种具有绿色的消费模式,该种模式在物质生产以及生态生产等方面存在着极高的要求。为此,消费者在消费期间必须明确生态消费理念,在树立低碳、绿色消费观念的进行消费。生态生产主要指在畜牧生产期间将质量安全放在生产的首要位置,对消费者的消费安全等给予高度重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服务于消费者,为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2.2需提升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政策的支持与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将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加大对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与监督力度,确保畜牧生态经济能够更好的发展。政府部门还需要结合畜牧生态经济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畜牧生态消费措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保护畜牧经济市场的发展;加大对畜牧生产的扶持力度,也是推动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重视畜牧产品的加工等,为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

3总结

畜牧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帮助人们实现健康生活的目标,也能够为人们营造绿色生活环境。要保证畜牧生态经济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便需要相关部分重视宣传工作的实施,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畜牧生态经济,让参与人员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到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之下,不断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最终有效的提升畜牧业市场竞争力。

作者:阳磊 周燕 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农业局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篇(7)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1-0083-02

海北州特色农畜产品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如祁连白藏羊、海北羔羊肉、牦牛肉、牦牛酸奶、藏区青稞、北方小油菜等。由于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破坏少,环境污染小,这些农畜产品绿色无污染、品质高、有特色,符合现代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尤其是海北羔羊肉、牦牛酸奶、门源油拥有很高的市场知名度,但是形不成规模,形不成产业,形不成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这些特色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因此,要实现特色产品的最大经济效益化,必须走农畜产品深加工的路子,实行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的路子。

1 集约化的概念及原则

1.1 概念

集约化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经营方式,是把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投入到较少的土地上,采用集约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同粗放型农业相对应,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来增加农业品产量的农业。

1.2 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集约化经营试点工作既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急于求成,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让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加强引导,政策支持,项目和资金的倾斜扶持,进行小范围试点,通过自身反复实践探索,真正形成一套适合本地农牧业发展的集约化经营模式。

2 集约化经营的主要模式及特点

2.1 股份制

这种模式主要是参与经营的农牧户以土地、牲畜、基础设施设备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统一生产经营,经营收益按股分红,并由入股户自助选定经营负责人、监督人,年终根据盈利状况按股分红,剩余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其特点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

股份制经营的模式初步探索了农业专业化路子,转变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按股分红"较为科学合理,是符合生产资料向种殖能手集中的现代农牧业发展要求,但从目前全州实际情况而言,组织管理难度大。

2.2 租赁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畜牧大户、种植大户、种养能手对草原、土地、基础设施设备按一定的价格租赁并进行适度规模经营。被租赁土地的农牧民则外出打工或从事二、三产业。其特点一是形式较为简单,易操作,解放了土地上多余的劳动力;二是土地集中连片养殖、耕作,种植结构趋于优化,增强了科学种养的应用,提高了机械化程度,提升了土地的利用价格和产出效益;三是保证了被租赁土地农牧户的收入。

土地租赁经营模式近几年来在农牧区发展较为广泛和迅速,它有利于生产资料向种养能手集中,适于一定规模经营,但本质上没有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利于农牧民共同富,而且有随着土地等生产资料价格的市场波动带来的不稳定性。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篇(8)

【关键词】

畜牧学概论 农业经济管理 教学改革

进入21世纪信息化时代以来,畜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加大。随着我国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转变,社会对畜牧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在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如何使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快速成长为满足现代化畜牧业生产管理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新世纪人才,是畜牧业领域乃至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

1目前《畜牧学概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学生来源文理科兼有,教学难平衡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同时招收文科和理科类学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课程里有关动物遗传、育种、繁殖等内容需要学生有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储备,文科类学生却并不具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补充这些知识,同一个班的理科生就要进行二次学习,这极易引起理科生的厌学情绪。

1.2课程设置不合理,难以满足学生学的实际需求

课程常常要连续三节甚至四节,导致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对教师的注意力。同时,有关畜牧业发展的新的科研成果每天都在大量涌现,课本知识的更新速度无法及时,内容的脱节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知识观、学习观,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此外,授课教师也容易过多地强调畜牧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能从本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弱化学生生产管理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本专业学生的最终要求。

1.3教师队伍的水平与实际要求有差距

教师的授课水平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高校中研究型教师的比重逐年加大,这类教师缺乏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授课的素养锻炼,很难在短时间内把握授课节奏。而且学术工作做的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倾向于把知识点讲得既全面又细腻,导致出现“唯知识至上”的授课模式,不给学生留知识点上的任何“困惑”之处。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机会,不能培养学生对知识“质疑”和“批判”的意识。尤其是新进教师,由于没有常年教学工作的积累,无法形成自己成熟的教育理念与思想,也难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帮助。

2《畜牧学概论》教学完善的建议

教学是一项技艺,有一定的规律和章法可循。因此,高校首先要坚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指导。虽然传统的教学方法现今正不断地受到新型信息技术的挑战,但传统的教学方式绝不是一无是处,千百年来形成的教学模式一定有其可取之处[1]。各专业必须实事求是,从其培养目标出发,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和改革。针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畜牧学概论》课程的课堂教学,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调整授课内容引入“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现代化的设备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畜牧业生产中,且自动化程度还在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职业目标是“对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并对人员进行激励,以达到预期目的”[2]。因此,课堂上教师除了教授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外,必需着重引入现代高效畜牧业生产管理中的新内容。以养猪生产为例,要更加重视饲料中的霉菌毒素问题、要提高对高产青年母猪重要性和分胎次饲养重要性的认识、强化现代员工管理、提高电脑控制设备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等等。“微课”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升级形式,已在中小学教育中被广泛提及,但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较少。但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在课堂上一样存在注意力得不到缓解的问题,“微课”同样可以大有作为[3]。对本课程而言,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点外,“微课”还能很好地展示生产的实际过程,更好地为达成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如将一畜牧业生产示范场运营中的饲料营养配比、育种架构设计、疾病防控、销售、环境保护、成本核算、员工培训等各个重要环节录制成“微课视频”,教师针对“微课”视频内容,站在“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随时与学生交流“微视频”中的内容,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更能加快学生毕业后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2.2调整授课形式,引入“工作情景”教学模式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每个人低头仿佛都身处于“一个独立的世界”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尤其是大学生。骤然从高中均一化的集体生活中走出来,跳出父母的视线,加上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控制力,大学生非常容易孤立自己。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提高。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需的一项重要技能恰恰就是“协调工作人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意识到本专业的特殊性,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学生“所说”,透过学生“所说”感知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所想”。为促进课堂上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以往的教学模式改革中提及最多的是讨论式教学[4-5],但这是针对单个学生个体的教学方式。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着重需要的是协调能力,需要他人的配合。因此,在课堂上还要锻炼他们彼此间合作的能力。如根据“微课”视频,在课堂上引入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情景”,设立小的项目论题,让学生以生产管理者的身份,采用分组讨论、课堂分享等方式对某一工作情境进行分析处理,不但可以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可以提高他们解决矛盾的能力;也可以设定大的宏观问题,以养猪生产为例,可以设定诸如“如何使猪的身生产性能和利润更高效,场区花钱的最佳方案如何制定,如何激励员工”等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统筹管理能力。

3结语

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在《畜牧学概论》课堂上调整授课的内容和形式,综合引入“工作情景”和“微课视频”等多种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管理协调能力,最终更好地为完成本专业的终极培养目标服务。

作者:乔瑞敏 任广志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文晶,王果胜.教学方法的历史发展及其改革趋势[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3(12):55~56.

[2]刘海波.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22):46~47.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篇(9)

[中图分类号] S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54-01

一、制约因素

1.由于我县是畜牧大县,畜牧养殖主要依靠粮食生产,加之牲畜对粮食需求量不够,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为有效缓解了这一矛盾。我县利用人工种草养畜,解决了冬草料的供应,避免了牛羊等草食性动物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现象,保障了畜牧业的稳步发展。

2.促进种植业与养殖业紧密结合,提高畜牧业产值。利用冬闲农田种草,进一步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的结合,提高了农牧业的生产率和利用率,丰富的饲草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3.畜牧业发展、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促进畜牧业持续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用现展理念引领畜牧业,统筹城乡、农牧一体化的发展。兼顾公共卫生、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安全,实现畜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以及质量、效益、速度同步增长,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

二、利用国家退耕还林还草

1.利用我县天然草场保护与建设项目机遇,改善和恢复草地植被。要合理规划区域,保证质量,杜绝牲畜进入禁牧、更好的发挥其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时,在其中补播适宜的牧草,促进牧草产量的提高。全面完成农牧民信息数据库与草原技术测定工作,有效保护草原生态。

2.积极调整季节放牧的做法,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创新意识,打破畜牧业发展的传统模式,积极调整畜群结构,改变传统饲养方式,严格实施“草畜平衡”制度,促进生态与畜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强化草原监理执法力度,有效遏止违反草场保护的行为坚定不移地落实关于草原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草原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乱挖滥采等涉及草原保护的违法行为。防止草原生态再受破坏,严格维护“草原法”的权威,做到“依法治草”和“草有人护、责有人负”,树立“保护草原为荣、破坏草原为耻”的生态文明观,依法保护草原生态。

三、传统养畜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1.加快改造传统畜牧业提升现代畜牧业的转变,各级政府应依靠发展畜牧业优惠政策的引导,调动牧民积极性,全面开展民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建设饲草饲料基地,着力解决饲草饲料,加快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进程,进而做到维护恢复自然草原植被,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使我县的畜牧业走上一条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加强牲畜品种改良

1.提高畜牧业质量效益,要在稳定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与效益人手,树立起以质量为根本,以效益为中心,商品率以及牲畜个体产量和畜产品质量等效益指标来衡量畜牧业发展水平的全新观念,并通过大力实施牲畜品种改良,疫病防治,努力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第一根据不同畜种的繁育特性,合理确定畜群内部基础母畜、后备母畜和种公畜比例,通过保优淘劣加大出拦,形成基础母畜比重高、周转率高、持续发展的畜群结构。第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牲畜良种化程度,提升牲畜质量和效益。进一步调动农牧民的品种改良积极性,推动牲畜品种改良工作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第三要依法加强对种畜禽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畜牧法》等法律、法规,严格实行种畜建档立卡,并纳入网络化管理轨道。严格落实畜禽资源保护制度,规范种畜禽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完善种畜生产、饲养、引进、销售等主要环节的跟踪服务。

五、营养结构

1.随着社会需求、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猪肉需求量越来越少,对山羊,牛肉为主的草食牲畜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加,肉食结构逐步转移到以高蛋白、低脂肪、无污染、无残留为优势的山羊肉上来。羊、牛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低胆固醇的优点,羊肉所含的亚油酸对保护人体健康有重要作。

2.利用微生物资源。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类生物构成了生物循环主链,其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是转化还原者。畜牧业活动主要是对植物和动物资源的开发,种草养畜转化为肉、奶、毛、皮等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市场需求、实现草食畜牧业一条龙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

根据我县草食畜牧业发展及冬闲地种草养畜的实际,积极宣传种草养畜,抓好科技培训,加强技术指导,搞好示范工作,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发展畜牧业是我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是维护威宁县恢复植被,绿化环境生态平衡的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发挥草畜平衡责任主体的作用,提高农民对种草养畜平衡的认识,牧草是牲畜的饲料基础,草地是草地畜牧业的基础,两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创造环境、完善政策、是推进畜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举措。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篇(10)

1.1概念分析

畜牧产业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实体,比如养殖农户、涉农企业、畜牧养殖合作社等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其中,畜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涵盖了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从最初的生产到最终的销售,所有环节都从属于产业一体化的经营范畴。由此可见,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实际上就是在进行畜牧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将畜牧产业涉及的各项工作联系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发展链条,从养殖到加工再到分销进行全面统一的管理和调配。在畜牧产业中应用这种一体化的经营方式,是对畜牧产业的一种延伸和丰富,将养殖、生产和销售有机融合到一起,增加了畜牧产业生产过程中的商业属性,改善了以往过于分散的经营模式,能够将畜牧产业有限的资源集中到一起,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翻倍,还可以促进畜牧产业市场化的早日实现。

1.2种类分析

就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的应用情况来看,在应用过程中具有多种改进模式,由于各国对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的认识有所不同,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差异性的经营类型。通过对各种类型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企业集团三种类型[1]。1)以合作社为主要形态的一体化经营模式。该种经营模式构成的前提是参与人员皆出于自愿,在自发的情况下形成一种松散的组织结构,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在这一组织中,参与者的权利趋于平等,无论是加入还是退出都没有过多的限制,在利益分配方面也将公平放在首要的位置。这种合作社构建目的在于为参与者谋福利,而不是为合作社本身增加经济收入,社会服务性质较为明显,组织内部的管理人员皆由参与者民主选出,进一步保障了组织经营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并且更易得到参与者的支持。2)突出专业行业协会性质的一体化经营模式。该种经营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针对性较强,仅围绕某一行业或者某一体系进行经营管理活动。与合作社相同,该组织也注重社会服务的实现,对收益盈利方面没有过多的关注。在实际经营活动中,该组织能够起到代表组织成员表达意愿的作用,可以更好地表达农民的真实需要,帮助参与者获得政府更多的帮助,能够对生产销售活动进行集中管理,扩大产品或者行业在市场中的影响范围。3)以集团形式存在的一体化经营模式。该种模式是三种类型中规模较大的一种,其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经济上的利益,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会与参与者之间形成一种共赢的关系。在该种模式中,普通农户作为生产者,而企业则作为销售者和管理者。通常情况下,企业会事先与参与者制订出明确的生产计划,并负责给予参与者技术以及生产资料方面的支持,当农户完成基础生产活动后,企业再进行后续的加工、销售等工作,这样既减少了农户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也强化了企业的生产资源供应,使得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不断紧密,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了强效的保障[2]。

2国外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举例分析

国外应用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的国家有很多,每一个国家都在应用过程中将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与本国实际情况融合到一起,强化该项经营模式在本国的应用价值。要想对外国成熟的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进行研究,需从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程度较高的国家入手,通过深入系统的分析,从中总结出应用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需要注意的规律和原则。

2.1美国

众所周知美国在世界经济上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美国在农业经济方面长期处于超前位置,是发达国家中的典型代表。美国不仅在电子科技方面长期领先,在畜牧产业经营方面也表现突出。就美国产业结构来看,畜牧产业是美国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每年都要对外输送大量的畜牧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市场。而美国之所以会在畜牧产业经营方面取得如此高的成绩,主要是因为美国重视畜牧产业一体化发展,包括在养殖基础设施、科学技术、饲料兽药配套、产品加工、物流运输、市场销售、产品溯源体系等方面寻求多种方式的一体化合作经营,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节约生产成本。在美国,牧场是饲养牲畜的基础单位,其中绝大多数的牧场都由家庭经营,但是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科技程度上都要明显高于我国家庭畜牧业生产。实践证明,美国绝大多数的家庭农场都对合作社极为认可,有的家庭牧场甚至会同时加入多个合作社。这样就可以使得每一个家庭牧场都得到统一化的管理,将生产与销售联系到一起,避免畜牧产业生产与市场之间出现割裂。以家禽养殖为例,美国进行家禽养殖的家庭有很多,其中绝大多数家庭都在合作社的支持下形成了孵化养殖一条龙的生产方式,养殖户还会与加工销售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加工销售企业会给养殖户提供设备、饲料等多方面的帮助,而养殖户主要的工作就是达到企业的养殖要求,将合格的肉鸡和鸡蛋出售给合作企业,再由加工销售企业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分销。

2.2澳大利亚

与美国相同,澳大利亚在畜牧产业发展方面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将畜牧产品分销到世界各地,是澳大利亚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所以,澳大利亚政府对本国畜牧产业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并大力倡导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在本国的应用。首先,澳大利亚很早就意识到了经营规范对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制定了与合作社相关的各项立法,旨在保证合作社运行的合理合法,对广大参与者的利益进行更全面的保护。其次,澳大利亚目前已经实现了畜牧产业的信息化管理,很多农户在合作社的支持下,开始借助互联网络探寻新的销售渠道,构建出畜牧产品销售电子商务模式。实践证明,网络销售扩大了澳大利亚畜牧产品的销售范围,并且通过网络与合作社进行联系,也增强了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合作,提升了销售、结算的效率。现阶段,很多澳大利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的有益之处,积极与农户建立起了合作关系,这为澳大利亚畜牧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推动力量。

2.3日本

日本在亚洲各国中经济实体较为突出,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日本虽然在国土面积方面不占优势,但是由于土地利用集约思想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因此日本仍然在有限的国土范围上建立起了较为先进的畜牧产业经济。以养鸡产业为例,日本在鸡养殖一体化经营上较为灵活,可以通过商社对畜牧业生产进行带动,也可以在农村内部组织农业协会推动畜牧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就前者而言,所有的生产销售活动都在商社的控制范围之内,供应链上的所有工作都处于统一的管理之中,无论是孵化还是最终产品的销售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初级生产者的农户仅提供场地和养殖服务,除此之外,包括鸡雏、饲料等全部由商社负责。就后者而言,其没有涉及商社的力量,整个组织内部都由农户组成,因此农协肩负起了加工和销售的责任。通常情况下,农协会组织农户共同投资建立生产加工设施,进而依靠农协完成生产到销售的全部工作。这样做能够减少农户对企业的依赖,降低了企业对农户的盘剥,让农户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益。

3国外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带给我国的经验启示

从我国现阶段的畜牧业现状来看,还存在两大矛盾问题:一是畜牧养殖业还是以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为市场主导,这种小微型生产经营方式同外部蓬勃发展的大市场之间如何对接融合是个大问题。二是畜牧业的规模生产效率不高,在整个市场经营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如何在技术上、经营上、规模效率上实现突破显得尤为重要。借鉴国外畜牧业一体化经营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实施畜牧业产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是推动问题解决的有效措施。

3.1搞好一体化组织建设

通过对几个代表性国家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国家在开展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通过合作组织的形式进行,将合作组织作为一体化经营的关键。虽然每一个国家构建的合作组织有所不同,并且不同合作组织所发挥出的效用也有所差异,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些合作组织都是实现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不可或缺的平台。鉴于此,我国在进行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构建的过程中,也应在农村建立多种合作组织,将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引入畜牧业经营体系,使得我国在进行畜牧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将生产、加工、销售联系到一起,将产前、产中、产后等不同的工作融合成统一的整体。当然,合作组织的建设与选择应与合作对象的情况、生产实际等保持良好的适配性[3]。

3.2注重立法保护

澳大利亚通过相关法律的制定,实现了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的规范性,只有健全的法制法规才是合作一体化最好的保障,这一宝贵经验应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没有健全的法制保驾护航,靠行业协会、靠企业单位、靠养殖户自身的摸索,是很难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当前我国在农业产业一体化合作经营立法方面一直存在很多的疏漏,如果能够在构建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的同时,以法律作为保障,就可以对该模式的应用进行合理的引导,规避风险,进而提升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在我国应用的成功概率。

3.3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

当前我国政府对畜牧产业发展影响较小,并且没有针对畜牧产业经营模式给予明确的引导。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该方面确实有不足。推动畜牧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建设,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调节、服务功能,处理好政府、农户、企业、合作组织、市场之间的关系[4]。政府要注意到农户、合作组织、企业之间的不平等性,要尽最大可能降低三者一体化经营过程中的不对称,保证农户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获得应得的利益。

3.4加强一体化经营的扶持推广

相关部门应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畜牧业生产企业或组织能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扶持,政府也可以以补贴、预付款等方式把资金投向畜牧业。在美国,政府在农牧业信贷利息补贴上大量投入,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且逐年增加。荷兰、瑞典等国家为养殖户的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模式提供担保,以帮助农户可以在相关合作社、私人银行获得农业贷款项目。对于养殖户加入一体化经营的公司,可以以低税或减免税收的方式进行扶持,这样能调动多方的生产合作积极性,有效增加收入,较快集聚资产,更早地完成一体化经营的原始积累。当然,政府的扶持只能是一个引导作用,重点还是需要运用市场手段,促进竞争,建立稳定紧密的一体化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比如在生猪养殖生产经营一体化中,作为农场主来说主要是提高劳动力、养殖技术和养殖场地、设施投入,而一体化中的相关企业则负责向养殖场提供饲料、药品等生产资料,深加工企业则负责收购、屠宰、加工生产和销售等,通过这种一体化合作的形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经营风险,形成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模式。

4小结

虽然畜牧产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我国各地在畜牧经营方面都有着较好的基础,但是就畜牧产业经营模式来看,仍旧保留了大量的传统陋习,无法促进畜牧产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找到更好的发展路径。而外国畜牧产业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则在该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能够与市场经济融合到一起,增加畜牧产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同时畜牧产业的经营方法、经营理念等也随着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的出现而有所变革,有效地实现了畜牧产业的创新。因此,我国应将国外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作为一种成功的经验范例,引入我国畜牧产业发展之中,以达到修正我国畜牧产业经营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志明,黄勤楼,缪中纬,等.南方农村优质肉鸭一体化生产模式构建与产业化应用[J].福建畜牧兽医,2014,36(6):44-47.

[2]蒋小松,何志平.以畜牧业经营机制创新推进农民稳定增收[J].决策咨询,2014(6):29-31.

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篇(11)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2-0059-01

生态保护在二十一世纪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国家的经济建设还是产业能力增长,都不能忽视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开发。而在中国新疆地区的草地畜牧业已经开始出现草地面积大规模退化的现象,寻找现代畜牧业的新型发展路径刻不容缓。我国新疆地区一直是畜牧业的产能大省,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对传统畜牧业的冲击,传统畜牧业的一些客观弊端不断暴露出来,经济增长方式滞后、科技水平与当今经济不符以及产业的动能逐渐降低等。

1 现代畜牧业的经济内涵

现代畜牧业作为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包括两方面含义:它是指畜牧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才出现的,就是说它是在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技术应用于畜牧业之后才出现的;是指现代畜牧业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其内容和标准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畜牧业的内涵也会不断的扩大 。

现代畜牧业就是在传统畜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现代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和装备及经营理念武装,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优质生态、高产高效的产业。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商品市场化、服务社会化为特征。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畜牧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开展集约化条件下的畜牧业生产体系中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全面而又系统地进行畜牧业生产活动,使畜牧业生产向着高产、优质、高效和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

2 现代畜牧业的意义

整个世界经济体制都在变革,原有的传统经济体暴露了很多经济上的弊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跟不上当今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便为新型的现代畜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要求原有的小型个体生产要逐步转换脚步融入到发展迅速的大型经济市场,要求原有的脱节的经济链条要重新扣紧,形成系统规范的产-销一体经营模式。畜牧业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发展滞后,固步自封的发展模式。作为连接工业和农业的中间链条,畜牧业发展要真正思考新型经济下的发展步伐,才能产生与时代同轨的经济效益。

3 新疆地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对策

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尊重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能不顾现实的超越,更不能消极滞后。实现新疆从畜牧业大区向强区的转变,打造全国最强的畜牧产业体系,建成最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充分发挥畜牧业在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新特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是优势,发展现代化是方向,科学技术是支撑,保持和发扬区域特色是关键,强化政策措施和组织领导是保障。

首先,要重视有机畜牧业的发展,就当今社会经济体制而言,有机畜牧业不仅能最大化的优化产业结构体系,也能真正意义上改善畜牧业所带给土地的压力,缓解一直存在于家畜饲养和草地利用之间的矛盾,而且这样的经济机制也能很好的诠释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与环保的有机结合。并且,就我国经济而言,有机商品市场的前景越来越好,市场潜力越来越大,这也是有机畜牧业的重大商机。积极促进有机畜牧业在新疆地区的发展能合理的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优化产业模式。因此,有机畜牧业的发展和扶持是建立健全新疆畜牧业发展的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