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9 17:24:15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篇(1)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是由人的认识需要引起来的,如果没有认识的需要就不会有思维的进一步发散。而认识需要往往是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新情况所引申出来的,学生往往对有的问题并不是十分熟悉,不能够立刻解决,这时学生就会从内心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去积极探究和思考。所以,数学教师要善于将那些枯燥的、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形象的、生动的、有利于学生接受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圆的定义》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不能做成三角形的、方形的或者椭圆形的?对这种情况,学生就会感到新奇、自然、充满乐趣。再如,在讲解《三角形的相似判定定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讲一个有关的数学故事:古希腊的金字塔是人们旅游的重要圣地,然而竟然没有人知道它的高度。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我们可以测算出来”这时,学生就会急切地想要知道其中所蕴含的的数学奥秘,主动学习的情绪就会很高。

(二)挖掘知识的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从教育学的规律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就包含在所学的知识中,因此,教师要学会去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知识魅力,通过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其实,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和魅力远比分数和考试的刺激更加强烈,它能够抓住学生的思维和心理,吸引学生去努力学习,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例如,教师在讲授《等比级数求和》这节内容时,可以通过故事导入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古时候印度国王打算赏赐发明出64格的国际象棋大臣西萨,让西萨随便说什么都满足,而西萨却说只要麦子就行,要第一格中有一粒,以后的每格中都是前一格2倍,这样的64格全部摆完就行。国王认为西萨的要求太低了。在讨论探究中,学生也认为西萨的要求太低,其实并不然。这时,数学老师就可以在黑板上结合64格知识算出麦粒总数。在这样的情景下,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的知识和我们要学习的《等比级数求和》有直接的关系,一下子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相关的活动,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相关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手、口、脑的协调进步产生学习的兴趣,发展个性和特长。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篇(2)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49-02

一、引言

随着21世纪新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教育科学理念在不断发生着改变,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就要从其创新精神和革新意识方面入手。现在我国的高中基础教育面临着难得的教育教学发展机遇,未来的主要教学模式就是意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为了将探究性教学模式引入到高中教学教育中,老师将把高中数学分为研究型课题和学生互动性的探究,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中主要对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推动高中数学教育的探索性教学。

二、高中数学教育体系分析

建立健全完善的高中教学体系,就要明确高中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自身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

1.精神素养教育。人文素养和精神教育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有健康的品质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数学精神上升到更高层面的话,就是指人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体现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等,也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真理的追求和求真务实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有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2.知识教育。数学知识教育主要分为知识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两方面。知识技能是指教科书上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知识更好地加深理解;而数学思维是指一些逻辑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就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研究并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三、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在一些学校和老师的教学思想中,认为高中的学习资源都是为高考而准备的,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不喜欢学习,影响高中数学的教育质量,与教育的精神方向背道而驰。高考其实是我国选拔高等人才的一种考试制度,学校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重点,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2.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永远是老师在教,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教授的内容,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适当地交流,老师对学生缺乏了解,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还有学校和老师为了赶教学任务,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

3.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没有以人为本,不尊重学生的地位,没有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对学生性格的充分关注,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长时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不具备主动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高中数学教育的探究性教学研究

探究性教学是指高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探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记忆和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得出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

高中数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对教科书中的例题进行探究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用数学的思维模式进行解释和解决,其实,现实生活和数学是紧密相连的。

1.多多鼓励学生对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扩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知识的源头,也是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对他们的想法和观点给予表扬和赞同,激发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多维发散扩展能力。

2.在数学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参与研究,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研究,最终把问题解决。还有就是在探究问题时,让学生找出数学定理的依据,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发现数学定律,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3.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进行对高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是学生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主要途径,在实践中,掌握到问题的第一手资料,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提高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五、结语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培养学生的多维扩展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改进,在评价时,学会反思,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使自己的优点得到施展,还有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激励广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培养具有创新性的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季伟松.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浅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6).

[2]袁志强.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研究[J].华东大学师范学报,2012,(26).

[3]刘洪翔.高中数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调查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5).

[4]薛晓黎.关于数学史在高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9,(16).

[5]齐红.高中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4).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篇(3)

二、中专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中专数学属于一种有意识的教育学生、影响学生、[1]培养学生和塑造学生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该项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风格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影响作用主要是指数学教学活动可以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2]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问题并自行解决问题;[3]培养作用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旨,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学生自身具有能动性、可塑性和创造潜能等特点,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工作时可以依据这些特点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规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实践能力。塑造学生主要是指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三、提升中专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质量的策略

第一,创建素质教育课堂。加强中专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教师应该协同学生一起创建和谐、高雅的素质教育课堂,共同挖掘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因素,引导学生逐层提高自身的数学技能和思想道德修养。而且,教师理应和学生平等、和谐的相处,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先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学好基本理论,能够将知识转换为精神财富。为了有效整合素质教育因素,促使中专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基础化,教师应借助网络技术为学生列举一些贴近生活的基础性数学习题,让学生逐渐养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以致用。而且,教师理应辅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具体、清晰的表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启发学生的心智。素质教育强调发扬学生的天性特点,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应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让全班学生认真思考问题并积极浅谈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由教师做总结,这样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启迪学生的心智与潜能,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第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数学知识和数学家精心研究的成果密不可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理应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故事,或者让学生分组讲解数学家的故事,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数学家精益求精、勇于质疑和创新的精神。例如在讲解数学方程时,让学生倾听华罗庚和陈景润的故事,告诉学生:华罗庚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在14岁时因为家境贫寒而辍学,热爱学习的他没有因此而气馁,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华罗庚在杂志上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后来又相继出版了《堆垒素数论》和《多个复变数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当青年教师陈景润读完《堆垒素数论》以后给华罗庚写信说:“我读了你写的《堆垒素数论》,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经过反复核算,发现有一个问题的计算错了。这好比是在明珠上蒙上了一粒微尘,希望您能更正”,华罗庚立刻重新审视《堆垒素数论》,发现自己果然有错,他虚心承认了错误,并邀请陈景润参加数学研讨会,为数学界推荐了一个优秀人才。教师在讲完这个故事以后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故事中的素质教育因素,像永不气馁、刻苦学习、严谨、虚心、自信等,引导学生坚持认真学习,敢于质疑和创新,虚心承认错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挖掘中专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因素可以促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知识,形成严谨、高尚的数学思想。教师在进行中专数学教学工作时应注意为学生创建幽默、高雅的素质教育课堂,启迪学生的心智,结合数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谦虚、谨慎、严密的数学素养。

作者:张芝明 单位:辽宁省营口市信息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熊妍茜,张辉蓉.数学与艺术融合在中专数学教育中的途径探析——基于《艺术与数学》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篇(4)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新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学数学是培养小学生思维逻辑的主要学科,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合理性数学教育的整体效果发挥着重大影响。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师语言教育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现状入手,揭示语言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性,的探究如何采用更好地方法策略来提高语言教育的效果。

一、小学教育语言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缺乏语言教学意识

缺乏语言教学意识,难以用巧妙地语言讲解数学知识,容易导致数学教学过程中频繁出现问题。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高的学科,小学生的智力水平有限,思维能力也不足,很难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而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师习惯于沿着传统理论式的教学方式,一味向学生灌输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导致理解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根本没有完全弄懂这些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会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艺术性和灵活性

缺乏艺术性、灵活性的课堂教学容易导致教学模式的单一,数学对于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数学教师如果无法运用灵活的语言向小学生传递数学概念,对数学概念缺乏分析和研究,就难以使小学生领会概念的来源以及推导出的过程。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概念的导出过程的情况下进行概念的记忆和背诵,很难长期记住概念。因此,富有艺术性和灵活性的语言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二、语言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较好的语言功底,难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因此,良好的语言素养有利于创设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教学情境,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有利于强化小学生的理解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往往与语文知识是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的表达方式通常含有语文的情感,这恰好也说明了语言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情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发挥语文语言教育的优势,由于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中的很多定理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所以需要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适当的转换语言方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定义和定理。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发展语言教育的策略

(一)规范地使用教学语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学习情况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语言不够规范,就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现实生活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不够规范、精简,通常对数学知识点的叙述比较繁杂,无法有效的突出教学重点,有些数学教师甚至在没有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的情况下步入课堂,致使课堂教学语言混乱,这些都会使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因此,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该认真研读教材的内容,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和目的,组织好简洁易懂的语言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其次,在讲解数学知识点时,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活跃课堂气氛,悉心指导小学生的课堂学习。

(二)采用幽默委婉的批评语言进行教育

由于小学生性格比较活跃,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会做出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此时,教师如果采用谩骂、训斥的教育方式,会严重挫伤小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厌烦和抵触心理。面对小学生课堂上的一些违纪行为,教师要采用幽默委婉的批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能在课堂上当众批评学生,尽量在课下采取单独谈话的方式进行教育。例如,当发现课堂上有学生四处张望时,教师这样提醒:某某同学在看什么呢?为我们大家描绘一下窗外有怎样美丽的风景吧!这样幽默的提醒方式不仅可以让上课走神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使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认真听讲,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W方式的单一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尤其是学习数学的疲劳,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小学生本来就理解困难,如果数学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小学生很难形成对学习数学长久的兴趣。反之,如果数学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在讲授不同知识点的时候采用学生容易理解并感兴趣的教学语言,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思维能力较差的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将具体的算术过程转化为图片展示过程,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在具体讲解数学概念时,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利于化解概念的难度,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四、结语

数学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开发和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学科。由于数学本身抽象性的特点,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这个时候就需要数学教师运用适当的语言教育,创新数学教学模式,使小学生易于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重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语言教学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幽默诙谐、灵活多变的语言教育,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艳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转变[J].小学教学研究,2013,(26).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篇(5)

数学这门科学,从始至终在学校教育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但是,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思维定式,即数学教学要以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主,不需要进行情感教学。这种想法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在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数学成绩的好坏。然而,由于受到社会上错误思维定式的作用,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只是单纯的对学生传授知识,将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器,课堂教学相当单调无趣,并不重视有感情的教学方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对数学学习一旦失去了兴趣,是很难将这门学科学好的。如果这种生硬的数学教学模式不得到改变和完善,长此以往,整个数学教学就会失去其意义,并且会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最终不利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进行。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启蒙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他们对自己所不了解的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有效的渗透情感教育,能够激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喜欢上数学,并且自主学习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时刻为学生着想,并且充分的融入情感教学,保持乐观的态度和饱满的精神,让学生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能够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学习数学。

二、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一)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

所谓教学,就是教与学共同完成的一种循环,这种循环尤其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能够进行“角色转换”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明确自身作为一名教师的角色,同时还要适当的将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与学生融为一体,成为他们的朋友。这会有效的提高教师的亲和力,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数学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比较单调乏味的科目,这些逻辑性极强的数学知识,在没有经过教师的“情感升级和改造”之前,会令学生感到相当的冷漠,无法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用一份童真、童趣来进行数学教学,从内心到外表都与学生融为一体,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从而引导学生学习。

(三)经常鼓励、激发学生学习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相当不成熟,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很强烈,在数学学习中也是如此,学生之间会互相进行“攀比”,而如何使这种“攀比”始终保持一种良性的竞争,就是教师所要完成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上进心,尤其是对于那些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一旦发觉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如其他的孩子,就会丧失信心,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这类学生,教师更加要进行正确的鼓励和激励,重新树立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并且使他们参与到学生之间的竞争中去。

(四)采用正确的情感教学方法

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发展特点和所接受的学习环境都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不能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情感教育方法,而是要充分的考虑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正确的情感教育方法,进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理念,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真正学好数学知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小学数学在教学中的重要位置,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寻求正确的情感教育方法,使学生正确认识数学这门学科,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励自身学习数学的上进心,真正学好小学数学,为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为最终完成我国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篇(6)

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程的实施,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学内容或教学媒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教师的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从教学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是当今教师基本素养的一部分,已经是教师新的职业存在的基本表现形态。怎样的教师才属于研究型的教师?中小学数学老师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如何努力使得自己加入研究型教师的行列?本人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一、平时教学实践过程中树立教育研究意识

1.在数学教育发展趋势中树而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研究必须体现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数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理念为背景,为我们提供教学研究的背景和方向。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研究的问题有意义,所持的观点和表达方式与时俱进。在数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的教育理念不同。如20世纪60年代的“新数运动”,70年代的“回到基础”,“80年代、90年代的“大众数学”、“问题解决”,世纪之交的“建构主义”。而对于每个时期的教育理念我们都要扬长避短。如“新数运动”由于片面强调抽象分析合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违背了基本的认识规律。而建构主义的产生正是对传统教学理论自觉反思,对学习活动本质重新认识的结果。这就是历史给我们每一个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的教诲:反思、批判和扬弃。如教学目的,先强调知识,以后提出了能力的概念,知识与能力并重;进而提出情感与价值观,知识、能力与情感三位一体。可见,我们对知识的认识在不断发展、对能力和情感的认识变化更大。[1]

2.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创新意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创新意识,转变教育方法是创新教育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以新观念为主帅,新能力为先锋,新方法为利器。传统的讲授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常规教学法并非毫无使用价值,但应在新观念指导下注入新内涵。我们现有的应试教育往往就在于重视结果,特别是考试结果。但事实上人在进入社会以后,当年上学时学的很多知识可能会忘记,其中包括那些在考试时得过100分的知识。然而,人们在学校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品质,会在他们一生中起作用,跟人相伴终身。良好的素质需要通过内化、通过科学的教育过程来实现的,所以,教师应该树立创新意识。如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上课复习作业预习再上课”这一机械的运作方式中解放出来;在实施在个性化教学方法时,教师还要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和标新立异的观念,特别是数学中碰到一题多解的题目时,教师更不要轻易下结论,而应鼓励同学之间交头接耳,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看谁能想出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改进评价,在目前这种统考模式下,有多少宝贵的创新思维被无情的朱笔挞伐,多少英才被死气沉沉的分数线虐杀。 总之,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具备了创新教育精神,才能加强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创新教育,培养出创新型的人。[2]

3.树立从自身的教学活动中积累素材的意识

教学研究需要素材,素材从哪里来?从教学活动中来,从我们的切身体验中来。如一道题,用一种思路往往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多种解法。尤其是非常规的解法以及解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作为解题策略来记载,而且也是研究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案例;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教学灵感,学生的一些思想火花,这些内容的记载会是我们研究的财富;教研组活动中,群众的思想结晶;在批改作业时,学生出现的普遍性的错误,这不仅是教师教学经验的来源之一,也是教学研究动因之一;在阅读中,出现的思维的碰撞,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等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会不期而至。关键是要求我们要善于捕捉。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树立积累素材的习惯:我们可以写教学札记,记下每天的所思,所闻,所做;写课后反思,对一些重要课时作出评价;写作业批改记录,记下学生通过作业表现出来的精彩和不足等等。通过平时的积累,有了想法,有了问题,素材和基本观念,我们就可以确立课题,就可以调查,实验和研究,就可以借鉴,讨论和思考,进而构思谋篇,形成成果。这些都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方法。[3]

二、学习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

1.科学合理的选择所要研究的课题。选题应做到以下几点:(1)选题范围不要太大,这样会使人无从下手。有些教师教育科研选择的课题常常比较宽泛,涉及因素众多,动辄就呈学校的整体性变革或综合变革。在这样的课题中,一个大问题关联着一系列小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甚至没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线索。(2)选题核心概念不要太多,这样会主攻目标不明。选题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把一个大的问题按照内在逻辑体系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3)选题要把握“真”与“实”,提出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选题要从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入手,分析这些问题的相互关系,确定问题的轻重缓急,找出最令你头痛的问题,找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的真伪,透过问题现象找到问题的本质。[4]

2.根据课题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课题研究一般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从教师要根据自己所研究的问题的特点来决定怎样选择研究方法。(2)教师要根据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点来选择研究方法。(3)教师还要根据研究的环境特点来决定怎样运用研究方法。[5]

3.选择恰当的教育研究成果表达形式。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活动照片、学生作品、视频等,都是教师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育研究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研究活动结果的体现方式。一般说来,便于操作、与工作实践相辅相成、“工研”矛盾不突出的成果表达形式,才是适于教师的。[6]

参考文献:

[1] 单琳琳.浅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J].消费导刊,2008(7) .

[2]陈国达.怎样进行科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 杨丽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 曾军.教育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法的比较[J].广西教育学院,2000(3) .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篇(7)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4-0041-04

0 引言

HPS 教育已成为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与新趋势,它是“科学史(History of Science)教育”、 “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教育”和“科学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ce)教育”三者的简称,其主要内容是把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引入到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受众在历史、哲学和社会学语境中重新审视科学、理解科学,对科学本质形成多维透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以此推动科学知识传播,促进科学教育发展。HPS 教育追求科学的人文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对当前国际科学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目前还未有学者明确提出我国高校数学实施HPS教育的建议与设想。高校数学教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基础,高校师生是否理解数学科学本质,是否具备当代数学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科技发展和人类福祉。在此意义上,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实施HPS教育应是一个值得高校数学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三个层面进行论述,以期提高认识,并对高校数学教学实施HPS教育提供一定的实践操作借鉴,发挥HPS教育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育人功能。

1 HPS教育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高校数学科学教育的必然趋势

1.1 时展的迫切需要

HPS教育是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之下形成的教育思潮。科技全球化的实质则是“科技社会化”与“社会科技化”,在这一趋势日渐深化的背景之下,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大都会把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与相应职业技能的训练置于教育的首要目标,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对“科技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但众所周知,科技的功能不是无限的,科技发展要求推陈出新,最终的落脚点是造福人类。因此,高校教育还应把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科学精神、科学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意识,这些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HPS教育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理应为我国高校数学教学改革所借鉴,以进一步凸显高校数学科学的教育功能和实践价值,使学生既能掌握数学知识,又能深刻理解数学社会价值及本质,培育数学专家的同时又使其兼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2 高校数学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伴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越来越体会到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它不仅能造福人类,也能危害人类。现代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说过:“科学进展是一种悲喜交集的福音。我们要正视这一点,福音是悲喜交集的,例外很少。”[2]因此,现代科学教育首先要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加强真与美与善的结合,理性与情感的结合,自然与人的结合。HPS教育顺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和科学教育改革的潮流,它是科学史、科学哲学与科学教育的三者结盟,科学教育既有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导航和协助,又有科学史丰硕的资源供养,可谓是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的完美相结合。所以,在高校数学中应加强HPS教育,就是要把数学置于社会和文化的广阔背景中加以考察,进行文理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让学生建立更加合理的数学科学观和价值观,使数学科学真正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服务,这是高校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1.3 高校数学专业学生自身的迫切需求

伴随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政治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素养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HPS教育主张科学教育不仅要造就一批科技精英人才,更重要的是帮助每个公民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关心周围事物发展的态度、科学探究的精神、能对生活作出明智的选择与判断,以及积极的价值观等等。因此,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加强HPS教育,能提高数学科学素养,产生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促进数学学科的发展。与此同时,高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较之中学生大都更加丰富完善和成熟,抽象思维能力、哲学思辨能力都发展到更高层次,对HPS教育的有关内容会更加容易理解与接受。因此,HPS教育在大学阶段施行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3]。

2 HPS教育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及主要途径

高校数学教学中加强HPS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种科学教育理念和形式的探讨,更重要的是实现策略和途径的探索。HPS教育虽然手段多样、途径丰富,既有校内因素也有校外因素,既有显性因素也有隐性因素,既有常规的也有模拟性质的,但有效的课堂教学仍是HPS教育应用的主要策略和途径。因此,在新授课、习题课教学中,高校数学教师要努力捕捉HPS教育的时机,切实有效的把数学专业知识与数学科学史、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等内容结合起来,以便能及时准确的反映出高校数学的实践意义和价值。从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数学课堂教学中HPS教育是否有效将决定HPS教育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成败。

2.1 精选史料,融入课堂,引发探究

HPS教育强调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三者联盟,共同担负起阐述科学本质、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使命。科学史是研究科学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它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成为科学教育的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科学史的创始人乔治萨顿认为, 科学史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桥梁,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的整体形象,人性的形象,从而全面的理解科学、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4]。20世纪之初的法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朗之万最早倡导在自然科学课程中必须要进行“史”的教育。他对当时法国科学教育只向学生灌注科学知识的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的教学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这类方法的一个显著缺陷就是从头到尾干巴巴地叙述一些事实和定理,好像科学是一种死板的和一成不变的东西,看不出发展的远景。科学史则能说明科学知识的产生发展,阐明科学的探究过程。因此,数学史对数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数学史能使学生沿着数学家探索的道路,理解数学科学的本质和数学研究的方法,学习数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

根据 HPS教育特点,在选择史料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选择的史料要能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生活来源及应用价值,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数学观。数学史往往能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生活来源和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人类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到数学不是抽象的一堆符号,而是生动鲜活的人类基本文化活动,进而深刻了解数学的本质特征,重视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关注数学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如海王星的发现过程就充分展现了数学在天文学中的应用,又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军方为了调度庞大的军事和后勤系统,求解了一个几百万个变量的线性规划,因此有人说,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物理战争(原子弹),那么海湾战争就是一场数学的战争。这些历史认识对于一个学习数学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也是必不可少的。二是选择的史料要能展现数学科学问题的提出、解决与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数学思维。在学生看来,学习数学的教材大都无懈可击,完美无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已经被标本化,相对地失去了自然的思维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数学史融入课堂,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应该创设一种探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数学兴趣的指引下,主动积极的去深刻理解一个专题、一个概念或一个结果的发展过程。比如微积分,它是牛顿、莱布尼兹在 “穷竭法”、“求抛物线弓形面积” 等思想启发下所创造得到的,初期对“无穷小”的定义并不像现在所看到的如此严密,而是经过数学家们几十年来不断补充完善才逐步成熟起来的。通过这样的数学史学习,有助于学生去认识和理解一个数学问题从产生到解决的全部过程,从而真正体会到一个鲜活的数学思维过程。三是选择的史料要有助于学生感悟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促进数学情感和态度的升华。数学和任何一门科学一样,在不平坦的发展道路上,播洒着无数数学家们坚持真理、努力拼搏的艰辛与汗水,这些优秀品质对于今天的高校学生而言,无疑有着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如纳皮尔为了准确计算对数表,付出了20年的青春。阿基米德为了“不留给后人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在敌人入侵的生命关头仍置身于数学研究中,欧拉右眼失明,仍以坚强的毅力继续数学研究。介绍大数学家探索过程中如何遭遇挫折和犯错误,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看待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好数学的决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它更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2.2 课堂与生活相结合,激发数学欲望

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围绕“对科学本质的追问和探索”进行对话和交流,“三堂会审”,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HPS教育的核心所在。上世纪60年代以来HPS教育中的科学社会学对科学的诸多解释,已经对现代科学教育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科学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强调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反对科学是纯科学、没有价值偏见的观点。认为科学是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既受到社会价值的影响,同时又影响着社会价值,忽视科学社会价值的任何科学图景都是不全面的。

高校数学课堂教学更要与现实社会生活相结合,注重数学科学与社会的互动,重视数学科学的社会价值。数学家华罗庚对此曾有过精彩的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就因为牛顿发明了微积分,继而人们才能计算曲线运动的轨道和速度,没有微积分,神七神九就不能飞上天又飞回来。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和人类进步的密切联系,应做到下面三点。一是要结合现实生活,提炼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它研究的是客观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事物都能轻易地找到数学的原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接受知识,教师必须要有深刻的理解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提炼数学知识。二是要结合生活现象,传递数学思想。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思想闪耀在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教师要处处留心,步步留意,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动的“生活现象”,传递数学思想,为课堂服务。三是鼓励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有用的数学”已成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口号,但高校课堂教学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还应努力创设条件,鼓励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积极应用到生活实践之中去,如引导学生参与重大社会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多做调查,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调研并提出可行性措施,充分展现数学的价值及数学教学的实践性,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数学。

2.3 开设HPS教育专门课程和专题讲座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科学技术思想、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技术史等HPS教育方面的课程[5],但内容上不够系统,教学要求与目标方面不够明确,因此必须将 HPS教育理念深层次地融入到高校课程中去,形成系统完整的HPS课程,要充分保证HPS教育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合法”地位。当前,国内外科学教育专家基于 HPS教育理念已经研制开发了许多 HPS课程,这些课程在世界各国的有效传播和推广,已取得很多丰硕的科学教育成果,深得受众的认可和好评,不仅如此,还有科学教育专家潜心于研究 HPS课程的实施模式,与HPS教育相关的刊物杂志、国际会议、学术组织都能为HPS教育专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的实践支持和学术氛围保证。此外,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开设HPS教育专题讲座也是落实HPS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专题讲座通常围绕某一个专题进行讲解,专题讲座的内容不受教材限制,灵活多样,既可以把数学专业知识和当前科技问题相结合进行讲授,也可以从科学、社会、哲学的前沿出发,开阔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提高学习起点。当然讲座内容的安排和形式的设计仍须兼顾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以及是否能对数学课堂内容起到真正的深化作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

3 HPS教育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应用价值

3.1 有助于数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

HPS教育主张在科学教学中重现“史”的过程,尤其注重把概念、定律和原理的演变历史展现出来,而传统数学科学教育包括高校数学科学教育大都是直接把数学知识现成地传授给学生,科学发展历史的丰富性、真实性与偶然性大都被过滤省略掉了,从知识传播的效率上看,这种方式虽然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按部就班地学到尽可能多的内容,但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是非常不利于大学生身临其境地介入数学的发现或创造过程。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加强HPS教育,有助于高校学生数学科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正如著名的法国数学家彭加勒所强调的:“如果我们想预知数学的未来,最恰当的途径就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

3.2 有助于理性批判精神的塑造

HPS教育认为,一切科学知识和科学理论都具有相对性、主观性与暂时性,都具有社会建构性特征,科学的发展决不是直线式发展,而是一个不断“否定”与“革命”的质变过程。其中,质疑、猜测、反驳、检验是科学发展的基本环节。因此,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加强HPS教育,有助于高校学生理性批判精神的塑造,以动态开放的历史眼光去看待科学实践,不为权威和所谓的“永恒真理”所束缚和迷惑,理性批判精神是一切科学活动的基本要求,HPS教育在这方面显示出独特的育人优势。

3.3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倾向于把学生训练成现有知识的接收者,而不是新知识的发现者与方法的创新者,因此“高分低能”成了当前教育的最大弊端。HPS教育倡导“哲”“史”结合,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加强HPS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实践中的大量事实说明,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结合有助于科学创造的发展。科学巨擘爱因斯坦的科学实践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曾多次坦言建立狭义相对论是由于自己阅读了休谟和马赫等人的哲学著作而得到决定性的进展,正是高屋建瓴的史学视野和深刻的哲学洞察力,造就了爱因斯坦这位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旗手。

3.4 有助于社会责任意识与情感的培育

HPS教育不是简单的把最新的科学发现与科学成果教授给学生,而是强调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通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学习,如密切关注现实与未来的全球性问题:人口、环境、能源、生态等等,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互动共存,领悟科学技术在社会大环境中的角色和功能,并懂得怎样运用科学来解决问题,改变社会,改善生活。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加强HPS教育,就是通过在社会坐标系中合理定位数学,让学生更加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数学科学的规范与数学科学精神的内涵,深刻领悟数学科学的人文意蕴与终极价值关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历史使命感以合理应用数学科学成果,更好地造福人类,确立优秀的职业操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数学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高校学生不仅要知道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更要领会数学的精神实质和社会价值,这应该是高校数学教学努力追求的目标,更是衡量高校数学教学成效与优劣的最根本依据。HPS教育所具有的多方面育人功能,对高校数学教学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因此,HPS教育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值得高校数学教育工作者们进一步去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丁邦平.国际科学教育导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21.

[2]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3:89.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篇(8)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训练,使人们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技能。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与艺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康的审美心理,因此艺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艺术教育必须从学校抓起,教育部也非常重视,教体艺[2014]1号《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探索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艺术教育方法,建立以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切实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因地制宜地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探索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艺术教育方法呢?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可以想象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有利于数学教学效果的增强,又利于艺术教育的发展。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将艺术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下面我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语言的艺术美

斯托利亚曾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虽然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但其语言和其他学科语言一样,也是一门艺术,因此,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技巧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数学教师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用精准、简明、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并积极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可以有效地优化数学教学效果。如:在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一幂函数性质时,我很神秘地说:同学们,你们知道1.01的365次方和0.99的365次方分别约等于多少?当同学们不知所措时,我给出答案: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78343433289,0.99的365次方约等于0.02551796445229,并解释这道题蕴含的哲理是:1.01的365次方也就是说你每天进步一点,即使只有0.01,一年365天后,你将进步很大,远远超过1;0.99的365次方也就是说你每天退步一点点,即使只有0.01,一年365天后,你将远远小于1,几乎接近于0,远远被人抛在后面。通过这样的语言,学生很快认识了幂函数的值如何随底数变化而变化。同时鼓励同学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坚持下去,一定会有进步。富有艺术之美的语言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艺术的语言给我们带来的数学之美,让学生在语言中逐渐理解、提升。

二、在数学教学中感受、欣赏艺术美

通过讲解共轭复数、对称多项式、对称矩阵等,让学生感受数学代数对称之美;通过讲解轴对称、中心对称、互补、互逆、相似等,让学生感受数学几何对称之美等。在学习选修内容《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时,讲到历史上曾一度被看做是“幻想中的数”的虚数,由于它带有某种奇异色彩,更能使学生产生幻想和揭示其奥妙的欲望,这也正是数学的神秘之美。学生在教师充满艺术美的教学中感美、欣赏美,学生的学习劲头倍增,必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数学教学中建立艺术化教学环境

在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时,我请一位同学用电子琴现场表演节目,同学们一下子就被这个新颖、独特的课前引入吸引,在观看表演后不禁问,老师葫芦里卖什么药。接着我简要介绍电子琴的键盘,让学生了解到琴的键中其中5个黑键恰好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中的前几个数。在同学们追问什么是斐波那契数列时,我说:同学想知道什么是斐波那契数列,那么就要先学习好是数列,这样一步一步带领学生探索知识。教育家罗伯特・特拉弗斯说:“教学之所以被称为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他任何表演艺术,就是由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毫无疑问,掌握一定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师,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把艺术教育巧妙地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使数学教学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春城.浅谈艺术教育的管理艺术.四川,2012.

[2]翁仿莉.引领学生探寻数学美.河南,2011.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篇(9)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最深切的感受就是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追其根源社会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成为每一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我国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经过这些年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本文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的大脑活动更为积极活跃,学生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主动接受数学信息。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的成功,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和数学知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积极的思维过程;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然后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进行主动的思考、探究,最终发现并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和喜悦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多角度地渗透数学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能够通过不断的独立思考解决这些问题,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对于一些有深度的、学生不易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切忌盲目地跟风,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要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只有有难度、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才能调动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使学生在内心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继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习效果极佳。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争论的机会,让学生在思想的相互碰撞中获得正确的结论,掌握数学真理。同时,在相互的争论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散性思维以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学生身边的具体问题延伸到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抽象的数学知识之后,再把这些知识最终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教学过程。首先,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有一定趣味性,或者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有关联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然后,在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和一些运算技能,并且最终掌握这些新知识和技能,解决原先的问题。学生在整个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在思想认识和解决方法上存在的差异,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深入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发挥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思维锻炼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数学学科的这种功能,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经过独立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篇(10)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近代教育家夏D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这句名言揭示了情感和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没有情感和爱就没有教育。具体到数学教学中,只有学生对数学教学产生爱,产生兴趣,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中,才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断询问,永不放弃。同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学生参与度的提高不是依靠教师的惩罚和监督,而是依赖于学生的情感,学生在活动中是否伴随着愉快的情感体验,是否在积极有效思考问题,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创设充满情感的教学情景

数学教学是围绕数学问题展开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是存在于情景中的,情景设计中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这使得教学情景也成为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机。

2.活用教材,渗透情感教育

教材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资源,当然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着许多情感教育的内容,但是并不占显著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有效素材开展情感教育。例如,在“统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深入分析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统计班级学生的生日,在记录每一个学生生日的基础上,按照月份统计出学生的生日,然后采用图表、柱状图等形式表示出来。通过这样的学习形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关心同学的教育,组织数学活动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生日,然后在学生生日的当天送上全班同学的生日祝福,将情感教育与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再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基本内容学习后,设计问题情景,今天小明家开展家庭聚会,爷爷奶奶、叔叔婶婶都来小明家作客(小明家3口人),中午家里用饺子款待大家,一盘饺子23个,妈妈让小明分给大家,请问小明应该怎么办?根据今天的知识,大家都知道最后余下两个饺子,该给谁呢?教师通过转化,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3.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开展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实施的重点是要有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充分参与活动,才能够对渗透在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所感受,并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交往,是最重要的情感教育资源,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的精神。例如,在“图形与变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原始图形――直角三角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图形变换的相关知识设计图案,看哪个小组的造型最多最有创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激发组内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因为只有团结合作,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发表意见的要求,才能够促进形成一种全新的思维。比如,一个学习小组在各小组都还在进行完全相等的三角形的变换时,分析到教师只规定了直角三角形而并没有规定是同一大小的三角形,因此在图案造型中开始使用不同大小的三角形进行不同角度的旋转,图案的花样立刻呈现出多样性,有的图案经过不同的叠影造型还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感觉。每个学习小组学生对选出的三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都起了彰显个性的名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有思想的碰撞,有成功后的喜悦,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活动,在不断和倾听和交流中,体会活动中的情感。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渗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必然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充满情感的问题情景,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增加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胡 姗.让“情感”之花开满课堂――小学数学中的情感教育[J]. 考试周刊,2012(64):66―67.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篇(11)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题型,通常把重点放在了解答习题上,尽力帮助学生能在考试中成功,最后学生能记起来的一般只是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却缺乏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没有向学生展示出数学的魅力。其次,评价体系也比较单一。很多的高中数学教师仅仅以考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它不能代表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也不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不能体现学生对数学文化和数学价值的认识和体会。显然,这种评价方法十分片面,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三)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第一,要正确认识高中数学学科,树立一个比较长远的教育理念,自觉摆脱仅仅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做法。建议学校开设数学特长班,但是必须要防止其走向极端,不可以割裂、剥夺或者减少学生在文史方面的学习。例如,现在的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的指责,其家长也逐渐反对起来,因为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