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采购管理的主要作用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7 17:42:12

采购管理的主要作用

采购管理的主要作用篇(1)

一、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主要流程与工作延伸

现阶段在高校中政府采购已经成为高校主要的采购模式,然而在采购工作的过程中,进行采购的阶段只是政府将资金对高校进行投入的环节之一,除此之外,高校中还要对政府采购工作的其他工作环节进行重视,并且将政府采购工作进行由传统形式延伸为项目审批与评价反馈等环节,在工作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重视[1]。

(一)项目的前期审批工作

在高校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将政府对于教育的经费进行严格管理,在进行政府采购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便是项目审批,这是在预算制定环节中对于高校中管理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现阶段,在高校政府采购工作中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项目“盲目上马”“需求不明”[2]。

近年来由于政府部门对于教育投入逐渐提升,因此现在高校中的教育资金相对来说比较宽松。受此情况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没有经过论证、审批的项目就盲目上马的现象,为政府采购工作的执行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政府采购工作完成的多么优秀,都会出现一些瑕疵。除此之外,政府在进行采购工作的同时,对于项目的需求不明也是现在对采购工作造成的影响之一,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工作执行人员对于项目执行的条件没有进行详细的考虑,或是在采购的同时没有对市场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查。如果项目执行人员在前期审批时足够的严谨,便可避免项目后期出现的种种问题。

(二)项目的后期反馈工作

现阶段,在高校中对政府采购项目的后期反馈工作不是十分重视。采购的后期反馈工作中主要是对产品供应商、审批管理部门、采购管理部门、以及采购项目等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反馈,针对大家评价研究的结果反馈给项目采购、审批部门,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完整的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流程

针对高校中的政府采购工作相关特征,将采购工作的项目审批、采购执行、以及项目反馈三个主要阶段进行连接,构建完整的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流程。在制定政府采购流程的过程中,高校要设立审计、财务等部门对采购过程进行监督。建立完整的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流程以下图一所示。

二、信息化政府采购管理模式建设与实践

由图一所示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流程体现的特点,可以制定高校政府采购管理信息化体系。通过该体系的实践运用,可以将高校政府采购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等进行提高,从而进一步实现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信息化。

(一)高校政府采购管理信息化体系建立框架

信息化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主要是由预算审批、采购执行、采购反馈三个部分共同连接构成,并且由纪检、审计与财务一系列监督部门进行详细监管的信化管理平台。

预算审批:预算审批主要是对采购资金的来源与数量对不同的项目所申请的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审批的过程。

采购执行:采购执行是由专门的采购人员根据审批的结果进行购买的过程。

采购反馈:采购反馈是采购的相关管理部门对采购项目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反馈的过程。

监督:在政府采购管理信息化体系中监督部门利用自身的职责对体系中所有的内容进行浏览,及时发现其中蕴含的风险,并且将其解决。

(二)运用体系研发技术进行开发

信息化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的研发主要是以JavaEE技术为基础,辅以Exlipse的开发环境,选用SQL Server2005的后台数据库,Java1.6的编程语言,选用B/S的模式进行信息化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的研发[3]。

(三)体系结构建设与实践方法

信息化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选用Struts2+Spring+Ibatis的多层次体系结构设计,将体系结构主要分为控制访问、表示、业务逻辑、数据访问、vo层、基于Ibatis的数据实体层等多种层次的形式进行实践完成[4]。

三、信息化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特征

(一)政府采购项目流程更加严谨

建立信息化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是进一步将采购监督工作提前至审批环节,与采购的执行过程以及采购的反馈共同联系起来构成了更加完善的政府采购系统,避免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出现外运行的状况。以往在政府进行采购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已经造成既定事实再向上级报告的现象,而相关部门也只是对其进行警戒。实施信息化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能够将政府采购的过程更加完善,环节缺一不可,从根本上避免了“先斩后奏”这种情况的发生。

(二)提高了采购的管理性

建立信息化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不仅完善了政府采购流程,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也提高了采购的效率,加强了相关部门的监督能力。实现了决定权、执行权等权利之间的相互制约,提高了政府采购的管理水平。

(三)促进廉政建设与采购流程之间的结合

建立信息化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由于选用了先进的技术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严谨性与透明性对管理模式的影响,提高了信息化政府采购管理模式的规范性,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任务、与监督部门的监督方式进行明确。尤其是纪检监督与采购流程之间的结合,对监督管理权实施的部位、环节都进行了全面的监管,进一步提升了高校的廉政建设水平。

(四)保留政府采购流程记录

采购管理的主要作用篇(2)

ERP主要为企业的资源计划管理,是根据信息技术建立的,将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以及企业的决策作为主要的管理平台。ERP系统不仅体现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模块,能利用各个数据与业务实现共享,还能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进行结合,从而保证企业业务的规范流程。

一、ERP系统的采购管理模式

ERP系统的采购模式特点主要根据相关的模块内容以及业务流程来实现的。如:整个管理流程是以计算机为主体建立的,根据一定的流程模式运营,采购人员不仅要按照相关的采购流程来执行,还要对整个采购流程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监督、共享。而且,ERP系统主要以计算机作为媒介,根据对采购数据的分析、整理,能更好地掌握物流规律、采购价格等,从而实现采购材料的集中处理。在该系统中,还要对不同的材料储存期与储存量进行限制,如果在该现象管理中,发现储存量超出一定范围,系统就会及时发出信号,以保证采购人员能实现科学性的执行手段。对于网上报价系统,它的利用不仅缩短了实际的采购时间、降低采购成本,形成的采购机制还能更好地收集、保存采购信息,从而方便信息的收集与统计。如,制定采购合同,能根据采购订单及时审查,并实施有效的采购跟踪情况。而且ERP系统中的采购信息必须要得到一定认证,只有经过审查后才能建档、储存。

二、传统采购管理模式

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主要以人为主体条件,从申请到执行都由采购人员进行管理。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主要为:其一,按一定的需求进行采购,传统的采购方式并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采购人员在执行期间,要对相关部门进行申请,从而制定相关的采购计划,实现采购活动。其二,传统的采购模式在报价期间,主要利用电话、传真等方式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其三,在采购过程中,由于缺乏严谨的供应商评估、管理系统,采购人员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期间,体现更大随意性以及自由性。其四,采购信息保存以及记录等方式比较难,信息透明度不够高,而且,人为因素的操作影响也比较大。

三、ERP系统的采购管理与传统采购管理的对比分析

(一)管理流程的改进。 ERP系统的采购管理与传统的采购管理方式相比,体现的技术形式更先进,更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主要要求。ERP系统的采购管理优化了传统的管理流程,实现了标准化的运作形式。ERP系统的采购管理不仅是先进的管理软件,还是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无论在设计思路、设计方案、模块创建等方式上都形成了统一的改进方式,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不仅简化了传统的业务流程,还要建立标准化的使用模型,在现代化系统中,不仅能使企业根据模型对管理流程进行全方位处理,还能完善不规范的运作模式。不仅表现了工作环节的简化形式,工作环境的规范性,还能促进工作流程再造,实现有效、合理的管理模式。

(二)控制、监督以及分析的区别。ERP系统的采购管理与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体现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控制、监督与分析,其中分别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形成的。其一,在事前的控制形式,主要对库存进行控制,传统的采购行为也按照一定的库存量进行采购,但由于物资品种的广泛性,采购人员根本无法完成任务。而且,由于在采购期间,采购数量大会获得一定的价格折扣,采购人员在实际采购期间,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采购。但随着ERP系统的出现,每个采购物种都会在库存量中设定好,系统能自动、综合性地为采购人员提供数据参考,不仅提高了采购人员的工作效率,还降低了资金的占用形式,从而实现对业务的监督与控制。其二,事中实现的监督现象,主要在采购过程实施期间,ERP系统的采购管理能够将企业整个采购过程进行规范、标准操作,然后将已经采购的信息、价格以及数据等消息直观展示,以保证采购活动处理期间的全方位监督与控制,并促进采购过程的阳光化实施。其三,事后分析,ERP系统的采购管理与传统的采购管理相比,它所有的数据管理只需要一次性录用就能实现信息的全部共享,不仅能保证数据信息的一致性,还能发挥真实性以及及时性特点。

(三)较强的业务性。传统的采购管理实现采购信息比较难,采购的数据资料以及业务人员的变动现象都会不断流失。而ERP系统的采购管理能对相关信息随时查询,对新的业务人员也能随时接手,从而减少人员因素的业务操作现象。

(四)供应商的伙伴关系。传统的采购管理在交易过程中只重视供应商的价格比较,根据多个供应商之间的竞争,选择价格比较低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而ERP系统的采购管理体现的是一种拉动模式,主要从一般的战略关系转变为战略性合作伙伴。

(五)物流与资金管理的分离。采购资金的总体预算以及财务付款发挥的职能都能在财务管理中完成,主要根据资金物流管理的实际思路,抑制不规范的采购行为。

(六)全方位的监督与控制。全方位的监督与控制,主要执行的是阳光采购模式。ERP系统的采购管理与传统的采购管理相比,它是在监督与控制过程中完成的,不仅能实现规范的、标准的阳光采购行为,还能防止腐败现象的持续增长。

四、总结

ERP系统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主要方式,它不仅能整合企业的管理理念,更新企业管理的业务流程,还能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实现企业业务处理的系统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李江.基于ERP系统的采购管理与传统采购管理的对比[J].中国商贸,2013(28):177-177,178.

采购管理的主要作用篇(3)

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063-03

高校政府采购,是为完成学校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任务,使用财政性资金(或自筹资金)购买政府采购目录以内的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行为。采购对象主要包括基建(修缮)工程、购买办公教学生活设备和图书教材等。采购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集中采购和各单位分散采购。加强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管理,对于推动高校内部管理科学化,维护公平正义,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促进反腐倡廉,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校实行政府采购的必要性

1.加强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督管理。政府采购制度是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部门预算是基础,重在资金的安排;政府采购是工具,重在资金的使用;国库集中支付是保证,重在资金支付;高校开展政府采购工作,有利于财政部门加强监管各单位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的采购行为,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水平,有利于实行“多中选好、好中择优”机制,推进“阳光采购”,引导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企业竞争行为,促进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

2.促进高校强化经费预算管理。高校年度财务经费预算中,物资采购经费占有较大比重。高校年度经费预算安排坚持量力而行,统筹安排原则,各部门根据年度工作任务实际,从急需实用、经济合理出发,集中申报年度物资采购计划,财务部门按预算管理规定,依据相应程序,对申报情况进行审核取舍,分类汇总,合理安排专门的采购预算资金,用于物资采购活动,尽量满足教学管理需要,从而克服重复采购、盲目采购,强化经费预算约束力。

3.节约高校经费开支。高校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纳入统一政府采购管理,有利于从源头上合理安排采购项目,规范采购程序操作,严格资金审核支付,减少高校经费支出。实行物资集中采购,有别于各单位自主随机的零星采购方式,能够形成采购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货比三家”或竞争性谈判,可以获得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利于高校大幅度节约经费支出。

4.预防和惩治腐败现象。传统的分散采购方式下,由于缺乏制度约束和监督机制,利用财政资金采购,极易产生腐败行为,高校在这方面教训是深刻的。实行政府采购,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规范经济行为。政府采购主导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实行政府采购制度,配套制度完善,实行公开公正竞争,采购程序规范,业务操作透明,建立监督机制,便于切断腐败纽带,便于群众监督,提高威慑力,形成I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三不腐”有效机制,有效防止腐败现象发生,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高校政府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采购制度尚不健全。有的高校没有认识到采购工作的重要性,不重视政府采购工作。高校内部专门规范性采购制度明显缺失,执行效果不理想。采购计划审批、项目标准、采购流程、统一规范工作进展不顺利,执行不力。没有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没有设立专门管理采购机构和配备业务人员。不申报采购项目,不进行采购预算,不实行集中采购,不履行采购程序。个别单位想方设法规避政府采购,物资采购全凭个别领导说的算,采购无计划,影响到采购活动过程,采购效果极差,导致滋生腐败,影响到高校教学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2.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不合理。采购部门、资产管理、预算编制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采购预算与计划欠合理,采购资金使用混乱。采购过程中不执行采购计划与采购预算,采购范围和规模不合理,导致采购预算与采购活动相脱节,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采购效率和质量不高,造成资产闲置和资金浪费。

3.政府采购队伍综合素质亟待提高。高校政府采购人员的配备欠合理、培训教育工作开展不够,采购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对相关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不熟悉。采购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评标专家又不足,对某些专业性较强仪器设备指标参数缺乏认知,设备验收与管理专业知识欠缺,采购的仪器设备性能指标与学科建设实际需要不相适应,质量难以保证,不能正常发挥其效用。

4.政府采购活动管理不规范。采购信息不规范,参与应标供应商过少,不利于竞争,有失公平。采购信息没有做到严格保密,存在信息泄露现象。供应商资质能力难以保障。招标单位标书制作不规范,存在恶意串标,价格欺诈等违规行为。评标过程透明度不高,确定中标人的程序不规范,甚至内定中标人。采购方式选择不灵活,通过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采购,采购审核不严格,审核过程简单化,采购合同签订与管理、项目验收与资金支付不符合规定,出现采购物品或服务质次价高等问题。

5.政府采购的预期目标不能实现。采购方式的选择上,不具备多样性,缺乏灵活性。采购价格方面,通过招标采购没能达成采购成本最低目标,不能通过采购活动让学校获得价廉物美的实惠。学校日常用品采购缺乏统一的标准,往往实际采购花费金额与报销金额差距较大。有效投标人不足三家或招标文件实质性响应不足三家,供应商不足而不得不重新组织招标或采取其他方式进行采购,时有发生招标失败的现象(人为废标、流标)。履行采购程序,在保障质量前提下,延长了采购期限,增加了采购成本,降低了采购效率,达不到政府采购的实际效果。

三、高校政府采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对政府采购认识不到位。实施《政府采购法》,是完善市场经济规则,规范采购行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大举措,是法律、法规赋予的责任和义务,是加强民主决策的有效机制。一些高校管理人员,由于对实行政府采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些领导和一些部门负责人,对政府采购政策不理解、不关心、不支持,持无所谓态度,甚至存在抵触情绪。由于对政府采购政策宣传不到位,校内各部门仍按传统惯性思维运行,错误地认为政府采购一系列程序,给工作带来不方便,执行制度大打折扣,缺少积极主动精神,没有积极的应对措施,消极被动应付政府采购行为,政府采购工作难以打开新局面。

2.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存在缺陷。不重视采购预算编制,预算编制简单粗糙、不完整。不做深入细致的调研,不以市场价为参考依据,而是进行估算,或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采购项目不精细,采购目录不具体,采购内容不全面。没有安排预算,预算不准确,或资金落实不到位。预算执行不严格,未经审批而自行采购,随意增减采购项目,影响采购工作质量与资金使用效果。

3.政府采购原则没有得到全面贯彻执行。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就是采购活动应公开采购内容、标准和途径,引入竞争机制,让参与者机会均等、待遇平等,主导方应当立场公正、公允,主体要真实、履行承诺。然而有的高校领导违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不是带头为评标小组独立、客观地开展评标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不是认真听取招标情况汇报,指导协调招标工作,而是参与、干预客观评标过程,对中标对象的确定,施加人为影响,甚至改评标结果,造成极坏的影响。

4.政府采购竞争程度和采购质量不高。采购活动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存在监管漏洞。采购信息受到方式、范围限制,供应商资质审查仅凭收集招标文件资料佐证,资质文件权威性较低,有的评标过程受到过重的人为因素影响,评标过程只是走过场,或擅自改变采购方式等。采购范围和规模仍不合理,高校部分项目与服务未列入集中采购范围,采购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专业性强的物资设备,缺少采购前必要性论证,尊重专家意见不够,质量难以保证。参与应标供应商过少,竞争力相对较弱,难以获得期望值最低价格,有失公平。

5.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工作弱化。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及集中采购机构的监督检查。从近年高校的采购审计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使用单位对物资设备采购不满意,认为部分物资设备质次价高,有的设备根本水土不服,闲置浪费,而且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跟不上,直接影响使用单位对设备的使用效果和正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高校采购活动监督管理不到位,不利于公平竞争,容易滋生腐败,发生违法乱纪行为,违背了政府采购的初衷,影响政府采购的效益、质量和信誉。

四、高校改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建议措施

1.加强高校政府采购的组织领导。高校领导牢固树立政府采购重要性观念,高度重视采购工作,是推进政府采购规范化的关键。高校政府采购活动应实施归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合理设置政府采购业务管理机构和岗位,包括采购业务决策机构、采购业务实施机构及采购业务监督机构,物资采购、资产管理、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各岗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成立物资采购管理领导小组,加强采购工作领导,解决采购工作中问题,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设立办公室,负责采购小组日常工作,履行审批物资采购计划,组织招投标,管理采购过程职责。指导各部门协调配合,克服“重购轻管”思想,改进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管理水平,管好用好资金,实现科学采购,规范管理目标,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2.健全完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和采购制度建设是采购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政府采购法》、《省级政府采购管理实施细则》、《高校采购管理办法》、《招投标制度》一系列规章制度,是高校规范采购行为,加强采购管理,提高采购效益的法律依据。高校应制订切合学校实际的内部采购管理制度,如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采购活动管理、合同履行及验收管理等制度,明确规定采购业务管理机构和相关岗位职责权限、采购业务工作流程、采购审核审批、相关检查责任等。加大对政府采购制度宣传力度,认真执行并落实各项制度,规范采购行为,引入采购绩效评价机制,加强采购绩效管理。以制度规范权力配置,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根据招投标涉及的不同权力主体,结合权力运行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强化对权力运行主体、运行过程的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来限制权力的滥用,用制度来规范采购活动过程。

3.提高采购人员综合素质。高校应合理配备、定期培训政府采购专业人员,重视采购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操作性强的采购评标办法是公开招标,关键是评委评标,评委专业水平、评标能力、职业道德等因素直接影响评标结果。采购人员应当具备掌握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及商品、工程和服务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熟悉采购规程,增强法律意识、信誉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提高工作质量和专业化服务水平,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优质服务,解决采购难点问题,提高采购工作效率,缩短采购时间,及时落实采购任务,努力为高校采购工作多作贡献。

4.加强采购资金预算管理。采购预算是学校年度财务预算的组成部分。政府采购业务预算与计划的管理,应严格遵循“先预算,后计划,再采购”的工作原则。采购预算编制、审批及调整程序和手续要符合相关规定,采购物资设备经济实用,尽量满足教学工作和事业发展需要。申报采购计划书和方案要具体准确,明确责任单位。采购预算范围和标准确定要科学,保证资金足额筹措到位,方便实施采购。采购预算要细化到具体采购项目、采购数量、采购品目、规格型号、采购金额、资金来源等,便于合理安排使用采购资金,按项目轻重缓急进行合理安排采购,保证采购工作进度,提高预算刚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决杜绝无预算采购、超预算采购、随意采购行为。

5.加强政府采购活动过程的管理。高校采购范围包括车辆保险、车辆加油、定点接待、大宗印刷、设备维护保养、物业管理、中介服务等服务类项目,教材代购、公寓用具、军训服装等大宗用品等。高校非应急采购活动,应遵循项目部门提交采购计划或采购申请,提交立项论证报告,招投标程序,签订合同,实施采购,采购验收,支付资金和绩效考核与评估等工作程序。高校应根据不同的采购规模、采购对象和采购要求等,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和不同的采购程序进行,并灵活选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单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等采购方式,规范采购运作过程。高校应当明确强调招投标工作纪律,规范招投标程序,编制招标文件,审核招标文件,招标信息,接受报名与发售招标文件,提议评标评委,召开开标评标会,推荐中标候选人,提请批准中标人,中标公告与中标通知,完善合同签订。落实采购督办制度,督促供应商按约定履行合同文件,及时组织项目验收,出具验收证明,办理资金支付,完成采购计划。

6.防范采购腐败现象发生。根据国家有关采购法律法规,梳理业务流程,抓好采购活动重要环节和薄弱环节,重点关注可能存在重大风险关键方面,防范采购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明确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科学设置采购机构和合理配备相关人员。申请采购依据应当充分适当,申请采购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明确规定采购与验收管理流程,供应商的选择、采购方式的确定、采购合同的签订、购进物品(工程项目或服务)的验收应当有明确规定。应当进行政府采购而不实施政府采购的,进行集中采购而不实施集中采购的,进行招标而不进行招标的,规避招标的,以不规范形式招标的,内部指定供应商的采购行为,都是采购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控告和举报高校招标采购中的消极腐败行为,高校财务、审计、纪委、监察等部门,有权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结语

实施政府采购制度、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加强高校政府采购管理工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改进和创新监管手段,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管理采购操作行为,围绕重点岗位、关注热点问题,健全落实责任制,实现采购前期论证常态化,采购手段信息化、采购行为规范化,采购效益最大化,提高采购公信力,提高采购效率,不断开创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何远祯.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理念创新[J].中国总会计师,2014(4)

[2] 胡石磊.工程招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J].中国审计,2014(10)

[3] 李晓岚.政府绿色采购绩效评价的国外借鉴[J].经济师,2014(5)

[4] 马志娟.政府采购审计的内容及方法.财会通讯,2004(4)

采购管理的主要作用篇(4)

根据EPC总承包的基本情况可知,它是在严格按照相关合同执行的情况下,对设计、采购、施工等多个方面的质量、工期和安全等进行正确负责,对于确保整个工程的有序进行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采购管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提高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从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一、 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采购管理的主要特点

对海外EPC总承包项目的相关合同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的情况下业主的接入深度存在一定差异性,并且,业主对总包商的管理进行的干涉程度正在逐步加重,尤其是项目采购管理方面的介入变得越来越多,给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采购管理带来了极大影响。总的来说,其具有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供货商的选择必须从主合同的供货商清单中进行挑选,大大提高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难度;二是,项目采购部和其它部门的结构管理存在较大复杂性;三是,采用订单式生产方式,订单履约性的要求比较高,导致订单后出现工作量较大情况;四是,采购要求具备较高的专业性;五是,采购周期时间比较短;六是,采购工作的组成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办公地点比较分散,大大提高采购管理的难度;七是,供货商的文件要求的语言种类比较多;八是,采购活动必须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全过程。由此可见,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采购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给以高度重视才能确保整个项目的成功建设。

二、 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采购管理的关键控制点

(一) 采购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海外EPC总承包项目中,采购管理需要采用SWOT模式来进行分析,以将标书的相关要求与业主的要求进行对比,从而在结合供货商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制度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采购方案。通常情况下,采购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合理的制定采购标书,以充分发挥承包商的优势,避免各种不良因素给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采购管理带来影响。与此同时,在确定所需的设备材料后,需要对采购物品的价格进行合理预测、审核,严格按照采购管理的相关标准执行,才能确保供货清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达到项目采购策划阶段的采购管理目标。例如:在某个海外项目中进行消防水泵的采购,在进行项目采购时将供货商的相关文件递交给了业主监理,并在获得批准后进行采购,但业主验货后拒绝接收这个消防水泵。对整个经过进行仔细调查和分析后发现,施工现场的水泵来自德国,而供货合同上指明的供货来源应该是英国,导致该消防水泵必须重新采购,大大提高该项目的采购成本。由此可见,必须高度重视采购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对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审核,才能避免施工质量、材料设备质量等多个方面出现各种问题。

(二) 项目采购的计划阶段

在海外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过程中,采购管理必须严格按照项目总体目标制定合适的采购管理目标,并明确编制采购物资的范围、采购工作的组成结构和相关基础工作,才能真正提高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采购管理的整体效用。与此同时,根据项目的各种特点制定项目采购管理的整个流程,并严格按照项目总体工期的要求,确定合适的项目采购进度、资源利用计划等,才能真正提高海外EPC总承包项目的资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整个建设项目的投入成本。目前,项目采购计划阶段采用的分析模式主要是WBS,对于确保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采购管理的规范性有着一定作用。在实际的采购过程中,如果出现某种情况下需及时调整采购计划,才能避免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受到影响,从而保障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

(三) 项目采购的具体实施

在这个关键控制点中,项目采购的具体实施需要对项目采购质量、项目采购进度费用、项目采购风险、项目采购合同等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才能确保整个项目的有序进行。一般情况下,项目采购中的费用管理采用的货比三家、授权审批等方式,以有效降低整个工程的投入成本;采购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主要是从供货商这个源头进行有效控制,以在加强监管、检验等操作的基础上,确保各种材料设备到达施工现场的质量合格;项目采购风险、合同和变更方面等的管理,必须严格安排负责人员有效落实,对于保证整个项目的采购管理进度、实现采购管理目标等有着重要影响。

(四) 项目采购的收尾工作

在经过业主监理的验收后,整个项目工程都可以完全交付,则表明工程建设成功,因此,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采购管理中的收尾工作,主要是对相关文件进行及时准备、提交,以确保采购方面各种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一般情况下,项目采购的收尾工作是指业主、供货商、项目内部等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其中,业主方面的收尾工作有项目特种工具的移交、尾款回收、项目竣工资料移交等;供货商方面的是指尾款支付、提交最终文件等;项目内部的收尾工作主要是指整理项目各阶段的文件、剩余物资的处理等。根据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采购管理的整体情况来看,项目采购文件控制人员必须对相关文件的保存有效期进行统一规定,如订单的有效期为45天,采购员必须在有效期到期前对相关保函进行及时处理,才能避免收尾工作出现相关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海外EPC总承包项目采购管理的相关要求,结合业主提出的采购要求,对上述几个关键控制点给以高度重视,才能真正实现采购管理的真正目标,最终达到降低海外EPC总承包项目成本投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杰.海外EPC电源项目风险分析[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5,02:35-37.

采购管理的主要作用篇(5)

关键词:材料设备;采购风险;措施;方法

Key words:Construction facilities;Purchasing risk;Measure;Method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1-0126-02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是指由于政府采购运作过程中因管理缺陷、运作失当以及外部事件冲击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采购失败而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包括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具体说来,如采购预测不准导致物料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或超出预算、供应商供货不及时、提供货物不符合合同要求、供应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甚至违法行为。具有隐藏性、突发性和连锁性等特点,是处于体制变迁中的风险,是市场经济中客观存在的的必然现象。根据多年政府采购业务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认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主要分为七种:

(1)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不考虑采购主体内部控制结构、外部因素的前提下,采购某一项目而造成采购失败的可能性。固有风险主要指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导致采购失败而形成的风险。虽然在政府采购过程中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完全保证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实现预期目的。

(2)采购计划风险。请购单位或使用单位、项目管理部提出的采购计划不准确或不科学,直接导致采购过程中的计划风险,即采购数量、技术要求、交货期、质量等与采购预期目标发生较大偏离,这既不利于采购与合同管理工作,也不利于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

(3)采购围标、串标风险。围标是指多个投标单位在其中某一投标单位的统一组织下,投同一个标,并确定谁投高标,谁投低标,确定谁中标;或者多个投标单位自行组织投标,协商谁投低标,谁投高标,谁中标。串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投标单位虽然分别单独投标,但暗中协商投标,并暗中联合。即不管谁中标,都联合完成本合同任务,投入和利益共同分成。围标、串标不仅严重损害了采购人的利益,还扰乱了整个市场经济秩序。

(4)采购合同履约风险。在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供应商的延迟交货、质量不满足合同约定、规格型号上货不对路等违约行为,虽然在合同条款中约定了具体违约罚则,但还是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影响整体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5)内控风险。主要指采购主体未建立起有效的政府采购控制制度,一方面请购、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没有交易授权,没有相关主管人员签字;另一方面请购与审批、采购与验收、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等不相容岗位未适当分离,以致于为一些弊端的产生提供了空间。

(6)道德素质风险。缺乏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廉政教育和培训,在进行政府采购过程中,滋生部分政府采购人员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从而直接或间接引发采购风险。

(7)监管风险。由于政府采购管理和执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不明确,缺乏法规和制度规定,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缺乏具体的监管手段,沿用传统的行政手段办事,实施监管落空。

如何应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科学、合理规避和降低采购风险,实现采购预期目标,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九方面基础工作:

(1)以人为本,加强政府采购人员的队伍建设,是防范和化解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的基础。首先,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随着政府采购规模、范围和领域的延伸,政府采购需要大量的既懂招投标、合同、法律、市场调查,又懂机电、建筑材料设备等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形成一种诚信、公正、公平的环境,通过道德的力量约束每个人,使每个人具有良好的动机和思想,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树立政府采购良好形象。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控职能,是防范化解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的核心。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一方面请购计划、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应有交易授权,有相关主管人员签字;另一方面请购计划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与验收、采购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应适当分离,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完善政府采购。

(3)加强采购信息管理,是搞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工作的基本环节。在采购领域当中,信息管理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重政府采购业务操作,轻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政府采购事业的推广与发展,直接影响到采购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加强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可以打破信息的局限性、地域性、不对称性等不公开因素,让更多的对采购感兴趣、满足采购要求的供应商参与到采购工作中来,也给采购人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另外,还应加强采购过程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采购过程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评审专家针对采购文件中的问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修改意见;二是参加采购的人员根据实际工程需要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三是在采购文件中遗漏和忽视的问题。通过细心的收集和整理上述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采购要求,重新发给各投标人,以实现采购到性价比最优产品的目的。

(4)完善采购文件的编制,做好采购准备工作。由于工程用材料设备的采购时间一般都要求的十分紧张,在编制文件上有可能存在提出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有偏差、不够完善等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需要在编制采购文件时与监理公司、设计院、使用单位等有关单位共同商定相关条款;二是由技术主管部门对采购文件认真审核,对于特殊复杂的材料设备,可以组织必要技术交流会、产品推介会、专家论证会等活动,增加对产品及供应商的了解和认识。

(5)对拟采购材料设备和潜在供应商进行必要的考察、分析和筛选

在采购前对不了解的产品和供应商进行考察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增加对产品的性能、质量、供应商综合实力等方面的了解,便于明确拟采购产品的定位和技术要求,让质量、档次基本处于一个水平线的供应商参加投标;一方面可以货比三家,在采购工作中占据主动,避免被一时的虚假现象所蒙蔽,掉进“远期陷阱”,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采购风险。

(6)选择好采购方式,做到事半功倍。采购方式原则上应该以公开招标采购方式为主。但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方式的选择更应该遵循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于工期比较紧张、价格难以确定、编制的采购文件存在需要进一步明确而又暂时无法明确等情况,比较适合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进行采购,这种采购方式比较灵活,在谈判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明确并完善我们的具体要求。采用竞争性谈判的采购方式可以弥补招标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可以解决因材料设备品目的繁杂性、技术的复杂性、设计的不充分性、价格的多样性、时间的不确定性等原因造成的紧急采购需求,满足采购人不同的采购要求,提高采购工作效率,规避采购风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7)把住“三关”,做好采购合同监督管理工作。把住“三关”,即技术方案审核关、履约过程监督关、竣工验收关,这是强化采购合同监督管理的关键所在。首先,在采购前技术主管部门应对采购文件中材料设备的质量标准、技术参数及规格型号等进行量化、细化审核,确保采购工作完成并签订合同后没有或者只有微小的变动因素。其次,加强合同执行中的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对合同执行中出现的违约、违规等问题,各相关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进行严肃处理。涉及违法违纪问题,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第三,搞好安装调试完毕验收工作。材料设备采购合同验收是一项综合性的验收工作,必须对照采购合同逐项逐条验收,严格把关。大型特殊的材料或设备需要邀请国家、省市质量监督部门的专家,请专家帮助把关。凡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必须限期整改;凡有违背合同规定的,必须及时查明原因,报有关部门严肃处理。这是强化合同监督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牢牢把握。

(8)严格控制合同变更。材料设备合同履约中的变更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变更控制涉及项目建设管理部门、监理公司、设计部门和供应商各方的利益。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采购合同执行中,若遇到必须调整的项目,项目现场管理部门必须及时上报,经技术主管部门、造价控制等有关部门现场核实后重新采购或与原供应商签订合同(补充合同),这是强化采购合同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

(9)邀请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和监督采购过程,提高整体工程项目的满意度。在整个采购过程中,邀请设计、施工、监理、使用、纪检监察、供应商、财政、发改委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和监督,得到各方面的合理化建议,从而使采购工作少留遗憾,使工作人员不犯错误,完善工程的使用功能,提高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最大限度的提高各参与单位和部门的满意度。

做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风险应对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证政府采购的经济性。政府采购经济性,也可以称为经济政府采购,是指在满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正常行使公共管理职能需要的前提下,用最少的钱实现政府项目的采购,达到节约财政性资金,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的目的。强化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树立成本意识,强化采购管理,有利于及时采购到质优价廉、符合项目要求的材料设备,从而能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的经济性。

(2)有利于营造安全的工程类项目管理环境。项目和项目管理是在一个远大于项目本身的管理环境中实施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明白这个大的环境,安全的项目管理环境对于工程项目的最终成功是必要而不充分的。强化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在进行采购管理的同时,树立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可以规避风险或将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消除项目管理的后顾之忧,营造工程项目安全的项目管理环境。

采购管理的主要作用篇(6)

由于军工科研单位所建立的许多采购制度和审批手续比较繁琐,所以从最初的计划到最后的付款都比较复杂,因而导致生产部门之间的效率不能更好地得到发挥。

1.2物资需求不确定性

军工科研单位大多属于订单生产模式,在该模式下,很多特殊性的产品设计,使得物资需求变得多样性和零散性,以此形成的生产经营模式是多品种、小批量的。这样就会避免因为多变导致的不确定性,不会影响科研生产及最终用户的满意度。

1.3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采购物流管理过程,如果没有建立有效的市场响应、供应商评价以及采购绩效评价等方面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就很难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

1.4物资流与信息流不相符

部门之间如果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就会造成信息流动速度的缓慢,从而产生大量的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从各流程中可以看出,采购流程能够高效运行很大程度上主要依赖于信息流动是否正确,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协调并及时的完成事前监督控制。而军工科研单位由于保密特性,现有信息系统分属于不同的物理网络中,从而使得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就使得采购人员整日忙于对信息的跟踪以及反馈中,造成信息陷入大量的随机性和紧急事务的处理中。部门间的信息流动速度太慢,使得采购人员整日忙于琐事,对工作产生抱怨,这会严重影响与其他部门的有效合作。

2加强采购物流管理的对策

2.1完善采购物流的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关键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采购制度,把好采购关。首先,就需要我们在采购前安排好所有事项,保证能够合理采购。其次,就要对所有采购方面的物品进行全面对比。最后,在进行采购的时候,必须要按照标准的合同管理模式来完成,即必须按程序、按法规要求签订采购合同。

2.2建立采购绩效评价体系

对采购绩效的评估分主要分类两类,即对采购工作的评估和对采购人员个人工作业绩的评估。

2.2.1采购工作绩效评估

对采购工作绩效评估主要是为围绕采购的基本功能进行的。而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其指标设定应包括:采购成本、原材料质量、交货等因素。具体讲主要有以下指标:①采购价格。用以衡量采购人员的议价能力以及供需双方势力的变化情况。通常有以下指标:价格绩效=历史均价-实际采购价②时间成本。该指标主要是用于因供应商提前或延迟交货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或费用。时间效率=延迟或提前次数/交货总次数×100%③质量指标。质量指标用以评价供应商的质量水平以及供应商提品或服务的质量表现。质量指标=拒收数量/购买总数量×100%④与其他部门的合作绩效该指标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1)其他部门对采购的抱怨次数;2)错误采购次数。

2.2.2采购人员绩效评估

对采购人员业绩的评估是对采购人员工作的肯定及认可,而考核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成就感,以促进采购人员公平竞争,努力工作。在对采购人员进行考核的主要指标就是:采购计划完成率、物资成套采购完成率、采购物资质量合格率、物资采购价格降低额、物资采购费用率等。①采购计划完成率。采购计划完成率是反映采购人员在一定时期内保证生产用料程度的考核指标,该指标越高越好。采购计划完成率=考核期实际采购量/考核期计划采购量×100%。②成套采购完成率。该指标用来考核物资品种数对产品成套生产的保证程度。例如:成套采购完成率=(计划要求完成的成套品种数-未完成计划的成套品种数)/计划要求完成的成套品种数×100%。③采购物资质量合格率。采购物资质量合格率=(物资合格次数/采购任务次数)×100%。式中的物资合格次数,是指每次采购的物资全部符合技术检验要求的总次数。④物资采购价格降低额。用物料价格降低额来反映采购人员资金节约的实际成果。例如:物料价格降低金额=考核期内企业基准价格-考核期内实际发生的采购价格。⑤物资采购费用率。采购费用率=(采购费用额/实现采购资金总额)×100%。式中的采购费用额主要是围绕采购活动而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运杂费、装卸费、差旅费、管理费和各种损耗费等。综合上述情况,我们了解各项指标是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的。因此,在对采购人员进行工作绩效考核的时候,不能根据单一的某项指标进行评价,需要综合分析。此外,上述指标计算公式仅作参考,可根据实际工作进行修正。

2.3构建信息资源管理平台

构建统一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将现有信息系统资源同物质流与信息流的集成到同一平台,实现采购信息的公开、透明、准时。为了实现内部业务管理的顺畅,就需要对有专用的系统,满足信息平台的需求,这样能够统一对信息管理资源平台进行管理,有助于实现组织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统一构建信息资源管理平台,还能实现以下益处:①通过对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按照项目的需求进行采购,就能避免物资指定数量的被动型,从而可以严格管理采购物资,以此降低采购等相关的成本。②建立供应商管理系统,强化供应商的管理,实现采购的询价,比价管理,从而保证采购物资的合理价格。③通过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物资供应部门需要精确的掌握研究部门的物资使用情况和剩余情况,从而降低物资采购成本。④对已经定型产品领用的原材料使用限额领料制度,主要是为了避免浪费。通过系统能够有效掌握物资需求,实现综合管理,避免浪费现象的产生。⑤项目使用材料的采购主要在各部门提出申购计划时开始采购的。主要是为了缩短采购周期,我们可以根据项目的用量进行采购,这样能够缩短周期,保证项目质量。⑥实时监控采购的到货等情况,为达到与账实相符及管理分析提供可靠地依据和保证。⑦为了留有足够的采购前提下达采购单,就需要我们自动根据BOM清单及库存物料,及时准确的提供所需要采购的原材料型号及数量等,以此避免盲目的采购现象。

采购管理的主要作用篇(7)

参与集中采购工作的职能部门包括:采购执行机关、商品最终用户、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计划部门、单位决策机构。

采购执行机关:单位内部的采购机关,是指按照采购任务,负责对外联络、组织招标、询价、草拟合同等日常采购业务的采购组或采购部门。

商品最终用户:采购的目的是实现所购商品的使用价值,直接服务于用户。因此,采购设备、材料,用户参与是必要的。以设备采购为例,用户参与的工作范围包括:确定拟购商品名称、型号,合理否定采购执行部门购货价款及其选择的供应商,设备到货验收等。

财务及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财务部门在集中采购工作中,参与管理和控制的工作环节涉及计划、预算、审签、记录、付款等。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主要参与设备的采购、验收、登记固定资产账目和卡片。

计划部门:如果采购中的资金需要通过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解决,采购的范围要在国家计划所列项目之中,全部采购内容应当通过计划部门逐级履行计划审批程序。

单位决策机构:单位决策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确定单位年度购置需求计划、审批落实了资金来源的采购预算。决策机构中,由分管采购工作的领导代表决策机关行使审批权。

二、体现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的工作环节

计划管理:集中采购工作应当建立在计划管理基础之上。购买商品所使用的资金是事业单位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单位都应当在一个会计核算年度之初,根据本单位开展各项工作需要,采取适当方式,确定本年购置需求。年度内,根据各项资金到位情况,陆续采购执行计划,交采购部门执行。

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指经由财务部门落实了资金来源的计划采购项目,先由资产监管部门制定采购预算,经采购主管领导审批后,由采购部门执行的过程。由资产监管部门来制定采购预算是对采购执行机关的事前监督。一般情况下,采购执行部门的采购单价不应高于预算单价。

履行审批程序:在计划、预算、采购执行、付款等4个工作阶段,要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在计划阶段,主要由决策层对资产监管部门汇总上报的各单位、部门的采购需求计划进行审批;在预算阶段,主要由分管采购工作的领导,对于资产监管部门制定的采购预算进行审批;在采购执行阶段,商品最终用户、采购部门、主管领导(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要参与合同的签订,包括审阅、修改和签批。

签订合同:价值超过一定额度的采购,要签订经济合同。采购执行部门草拟的合同,要按照商品最终用户审签、特约(聘)经济律师审阅、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批的工作顺序履行合同审批程序。履行审批程序的文本文件可以称为“合同批办单”。

三重验收:指商品到货、服务完成后,采购部门、用户、资产监管部门共同进行验收。

详细记录是指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在商品到货、服务完成后,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和固定资产卡片,详细登记设备名称、型号、供货商、价格、产品序列号、使用单位及保管人等。这是固定资产日常维护管理的基础。设备的维修、升级、盘点、处置需要依照这些基础资料。

采购管理的主要作用篇(8)

《政府采购法》规定:公开招标投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水利部严格规范采购程序,所属预算单位采购政府采购目录内的货物时,主要采用协议供货的方式,即直接与国采中心通过公开招标投标方式确定的中标协议供货商联系采购。服务类项目主要实行定点采购,此外工程的采购也坚持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进行招标投标。2006年水利部以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的金额为50.10亿元,占全部采购金额的94.45%。采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和单一来源方式进行采购的金额分别为1.85亿元、0.48亿元、0.45亿元、0.16亿元,分别占政府采购总额的3.49%、0.9%、0.86%和0.3%,公开招标方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二)采购范围及构成。根据水利部的统计资料,政府采购范围也逐年扩大。按照财政部要求水利工程招标投标项目纳入政府采购的统计范围。同时,水利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水利部的政府采购以工程特别是水利、防洪工程采购为主。2006年水利部直属预算单位政府采购货物类规模为5.33亿元,占采购总规模的10%,比上年增长44%。工程类采购规模为45.47亿元,占采购总规模的85.7%,比上年增长75%。服务类采购规模为2.24亿元,占采购规模的4.3%,比上年增长166%。货物类采购规模列前三位的是其他货物(主要是工程专用材料)、专用设备(包括网络设备、医疗设备和器械、实验室设备、广播电视影像设备、电梯和起重机等)和一般设备。其采购金额分别为2.8亿元、1.37亿元、0.58亿元。这三类项目的采购总额占到货物类采购的89%。工程类采购规模前三位是防洪工程、建筑物和电力工程,采购金额分别为44.44亿元、0.47亿元和0.16亿元,这三类项目的采购总额达到了工程类采购的99.1%。服务类采购规模前三位是专业咨询工程监理、工程设计、其他服务、信息技术、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设计,采购金额分别为17.67亿元、2.38亿元和0.86亿元,这三类项目采购总额占服务类采购的93.22%。

(三)政府采购规模及节约资金情况,从2002年开始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经过五年的运行,政府采购改革工作在水利行业有了显著的成效。一方面政府采购节约了财政资金。2003年水利部实际政府采购支出23.4亿元,节约资金近2.26亿元。2004年直属单位政府采购规模达到27.74亿元,比2003年增长4.34亿元,增长率为18.55%。2005年直属单位政府采购规模达到30.49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2.74亿元,增长率为9.87%,节约资金0.81亿元。近三年平均资金节约率为2.58%;另一方面政府采购的规模不断扩大。2004~2006年水利部政府采购总规模达到111.27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5%。其中,2004年全年采购规模达到27.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2%,2005年全年采购规模达到30.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1%,2006年政府采购规模增长速度最快,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幅达到73%,增加了22.55亿元。2006年水利部直属预算单位采购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有4个:淮河水利委员会(23.83亿元)、黄河水利委员会(10.22亿元)、松辽水利委员会(11.11亿元)、小浪底建设管理局(5.42亿元);采购规模在1亿元和5,000万元之间的单位有2个:海河水利委员会和长江水利委员会。

二、水利政府采购发展情况

从2002年开始实行政府采购以来,经过五年的运行,政府采购改革在水利行业基本达到了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目标。水利部的政府采购工作非常规范、到位,其发展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级政府采购组织机构逐步健全。自2000年以来,水利部就明确财务经济司负责水利部政府采购工作,同时内设临时机构专门负责政府采购的具体工作。2003年11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同意成立水利部预算执行中心。2004年3月,水利部正式成立水利部预算执行中心,明确了预算执行中心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其主要职责是受水利部委托,主要承担水利部预算执行、政府采购和机关财务资产管理等工作。预算执行中心的成立,为做好水利部政府采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2004年财政部颁布《中央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后,水利部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水利部直属预算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该办法确定了水利部政府采购的总体原则,对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计划及统计信息管理,政府集中采购管理,部门集中采购管理,单位分散采购管理,审批、备案与合同管理,监督检查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为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2006年水利部颁布了《水利部部门集中采购工作管理办法》,明确了部门集中采购管理机构的职能、管理内容、程序以及各部门职责分工,规范部门集中采购行为。

(三)抓好重点环节关口管理。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水利部针对政府采购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把好目录关;二是把好预算关;三是把好计划关;四是把好实施关;五是把好监督关。通过重点对以上关口的管理,将各单位的政府采购纳入依法采购的轨道,促使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加强。

(四)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功能得以发挥。水利部党组把政府采购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水利部构建惩防体系实施意贝》中,把政府采购作为从制度和监督上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关职能司局和单位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水利部门政府采购工作。近期水利部门还出台了《水利部直属单位政府采购审计办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行政监察暂行办法》,政府采购在构建教育、制度、监督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

三、完善水利部门政府采购的设想

提高政府采购的运行效率、降低采购成本随之成为了今后政府采购工作的重点。在此方面,水利部主要采取了以下几

项具体措施:

(一)开发建设了水利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水利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现有的水利国库集中支付平台上开发建设的,目的是为给水利政府采购工作提供更为便利、迅捷、丰富、互动的工作和多功能互联网平台,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以信息手段促管理,以管理促监督。该系统融合了水利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计划管理、实施管理、报送审批管理、报表管理等多个环节,将成为水利政府采购工作信息、业务传送、工作交流、服务合作的一个窗口,对水利预算执行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开展了电子竞价工作。信息化采购是今后政府采购的方向和重要手段。2006年水利部和直属单位通过电子竞价方式开展了对计算机、复印机、电脑、投影仪、摄像机、扫描仪、录音笔、服务器等项目的采购。通过工作实践我们感觉到,与传统的询价、竞争性谈判、招标方式相比,电子竞价能够起到降低采购成本的效果:由于利用网络作为信息的平台,因此省去了接受投标、评标的场租、人工费用和材料等相关费用。同时,电子竟价的方式还有效地提高了采购效率和效益。从采购效率看,由于电子竞价不需要如公开招标等方式一样,经历较长时间的公告期,因此可以达到提高采购效率的效果。

(三)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政府采购制度是否完善和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政府采购只有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范围,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政府采购的范围还远没有达到国务院的目录规定要求的范围。因此,2007年要继续推行和完善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把政府采购项目做深做细,加大政府采购制度在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和国债项目的实施力度,使所有的项目都纳入到政府采购范围,力争直属单位年政府采购规模达到40亿元。

(四)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2007年水利部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非公开招标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水利防汛物资政府采购办法》、《水利直属单位分散采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的水利部的实施细则,抓好配套制度体系建设,保障直属单位采购活动的规范进行。

(五)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和采购中节能环保等政策功能的发挥。2007年初,水利部以水规计[2007]10号印发了《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金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一是水利项目在勘察设计中,应当考虑节能要求,采用节能技术,执行节能标准,降低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二是要求对年综合能源消耗总量超过2000吨标准煤的高耗能项目,要求建设单位委托有法定资格的咨询机构进行项目节能评估,将评估意见报审查机关,作为项目审查立项的必要依据之一。三是要求审查机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节能相关标准,严格审查,保证水利项目达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的要求。水利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时,审查机关对节能分析方面必须同时审查,未包括节能分析方面的不得安排审查。四是规定了对参与项目编制的节能评估和审查机构的监督,这些制度规定对于引导直属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和采购中的行为,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继续完善政府采购运行模式。水利部要在研究水利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工作协调运行机制。政府采购主管部门要做好对直属预算单位的监督、指导、协调工作,政府采购执行部门做好政府采购的组织实施,直属预算单位要按照政府的采购程序完成政府采购的各项活动。

采购管理的主要作用篇(9)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项目;采购;管理

1、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的各行各业都逐渐与国际接轨,各种行业标准都逐渐引用国际通用的ISO认证体系。建筑工程也是一样,既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来自国际的竞争,此种形势之下,工程建设新的体制就应运而生,通过招标投标等方式选择合适的工程公司,以项目法人为主体,实施建设项目承包制。国内许多大型的建筑工程公司都已经或正在向全功能的EPC(Engineer,Procure,Construct)工程公司转制。EPC工程公司在节省投资、缩短施工周期、保证项目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EPC工程总承包通过签订总承包合同来规范交易双方的行为,实现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是建筑市场交易与项目组织实施的行为规则和制度安排。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业主只与总承包商建立合同关系,减少了招标投标和合同谈判次数。在履约过程中,总承包商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负责,克服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相互脱节的矛盾,使各个环节的工作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有序衔接,合理交叉,能有效地对工程进度、建设资金、物资供应、工程质量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和综合控制。同时,有利于协调各方关系,化解矛盾,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达到业主所期望的最佳的项目建设目标。EPC全过程的系统和整体管理,有利于实现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整体优化管理。而项目采购管理是EPC全过程的系统和整体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如何完善EPC采购管理工作的策略对于进一步提高项目工程效益有重要的意义。

2、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主要采购模式

2.1集中采购模式

集中采购模式是指工程采购部门将工程各项目部门所需要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由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专门机构集中采购统一实施。集中采购模式往往具有显著的采购效益,成本随着采购量的加大而降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因其监管水平较低、采购工作人员水平不高,一般适合使用集中采购模式。具体说来,集中采购的特点在于:

(1)项目采购一般都有特定的使用价值需求,而一般的非专业部门很难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只有专门的人才掌握了专业的知识才能实现采购的目的,故集中采购便于专业化分工,培养采购专业型人才,促进采购技术、方法的提高,最终保证采购的质量。

(2)集中采购可以使采购活动形成规模效应,通过整体采购的形式引导供应商之间产生竞争,通过市场竞争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从而可以精简采购部门人员,设立专门的采购机构,降低工程企业的采购支出。同时通过标准的采购程序实现对采购活动的监督,避免商业贿赂行为的出现。

(3)集中采购一般都会形成比较稳定的采购政策和程序,而这些制度是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的,将各分部门的采购权集中起来,同时,成立专门的机构对采购进行直接控制,使采购方法、采购条件、采购原则等的执行更加有保证,在整体上提高了采购活动的透明度,降低了采购人员滥用职权的概率。

(4)集中采购使得采购活动成为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市场行为,其可以促进项目采购市场的逐渐完善,同时抑制了传统采购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使采购市场真正实现市场化,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让供应商展开充分竞争,最终打破市场限制,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

2.2 分散采购模式

分散采购模式是指由各消费或使用部门以货币形式直接采购所需货物、工程及服务的组织管理形式。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使用者即采购者,采购权与使用权是一体的。与集中采购模式不同的是从工程总项目的角度来看,采购权是分散到各部门的,采购主体众多情况也比较复杂。一般的工程企业都采取财务以货币形式向各预算部门供给经费,再由各预算部门根据所需采购物品及劳务。

分散采购最直接的优点就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进行快速和直接的沟通,使采购行为具有一定弹性,提高采购效率。通过与供应商的直接接触可以培养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有利于解决问题,满足要求,但这种关系的另一面也是十分危险的,即为腐败提供了土壤。另外,分散采购使得部门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出现分歧时,很难保证企业的整体利益。部门在采购时必然以所在部门的利益为考虑的主要因素,这种利益的驱使很可能会忽略了高层次的组织目标。

2.3 零星采购模式

所谓零星采购模式是前两种采购模式的结合,也可以称之为半集中半分散采购模式,指的是将采购权适当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组织管理形式。该模式使得项目采购更具灵活性,结合了两种采购模式的优点同时也克服了各自的不足,既利用了采购的规模效应,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保证了采购的时效性,讲究采购权与使用权的适度分离。工程企业一方面通过集中采购来达成节约资金提高收益等目标,另一方面又保留适当的分散采购,以满足各使用部门的特别需求、紧急需求或零星需求,灵活地兼顾各层利益,处理特殊问题,保证部门的正常运转。也正是因为存在这种优势,许多工程企业都在转身采取这种采购模式。当然,每个公司根据自身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模式也各有异同,有的以集中采购为主,有的主要以分散采购为主,还有的根据所采购对象决定采购的模式,如对于分散的办公用品、维修等日常性采购主要通过分散采购进行,由各使用部门直接到市场采购。而对于高价值的项目责任和政策制定的责任进行控制,采取集中采购的方式进行。高价值、高风险的对象由采购部门专业化、技术精湛的采购人员操作,从宏观层次上计划和调控,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统一的采购政策,实现项目采购的战略目标;低价值、低风险的采购是常规作业,由使用单位自行购买,可以保持采购的灵活性和采购速度。因而,半集中半分散模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项目采购模式,我国一些企业普遍采用这种模式。

3、完善工程总承包项目采购管理的主要建议

项目采购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工程项目建设的物质基础。分析设备、散材在总承包合同价款中所占的比重在一半以上。而且类别品种极多、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同时对其质量、价格和进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并具有较大的风险性。稍有失误,不仅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和费用,甚至会导致总承包单位的亏损。提高对采购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加强对采购工作的领导,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3.1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采购管理制度

首先,要完善采购制度环境。从宏观层面来讲,工程采购模式的制度环境包括与固定资产投资有关的制度环境和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制度环境。从微观层面上讲工程采购的制度环境只包括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制度环境,具体地讲就是指我国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建设部所出台的各种部门规章以及其他相关的有强制力的规定、办法和文件等以及企业内部的制度性文件与规范。

其次,对于工程项目企业来讲,在企业自身内部也要形成一系列采购管理制度,对采购模式的选用、采购程序的确定等进行明确规定,保证项目采购的顺利进行。因此,我国工程采购模式的制度环境应当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修改和调整,这将有利于我国建筑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也将有利于我国建筑业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的效率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工程采购的制度环境是我国建设行业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不断地改革、发展和完善。目前,急迫的任务之一就是加快清理、修改相关的建筑法律法规,使其能够适应工程采购模式多样化、灵活化的要求。

最后,还要建立项目采购管理的专业化常设机构。项目采购模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项目采购工作的确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必须要有专业化的常设机构来进行采购管理才可以保证采购的顺利进行。建立与工程总承包功能相适应的采购管理组织机构的必要性是采购工作本身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对采办的要求更高,具有周期紧、业主要求严格、风险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采购管理必须是专业化的管理,必须由企业内部采购常设机构来完成。

3.2 使采购部门与其他主要部门形成良好对接

既然项目采购需要由专门的采购管理机构负责,那么如何实现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良好对接成为影响采购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项目采购先要由使用部门提出采购计划,采购计划要获得审批,之后交由采购部门进行采购或由使用部门分散采购,总之在整个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非常重要。

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采购部门都有相应的职责,如在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签订之前的投标报价阶段,采购部门要紧密配合报价部门进行投标报价。弄清项目工程相关设备、耗材的规格、品牌、数量和要求等,及时地进行市场价格调查,力求向报价部门提供较为客观、准确的信息,给出合理可靠的价格,这一工作将对项目的成功与否有着很大的影响。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签订之后,采购部门还应当紧密配合项目施工各部门有计划地进行设备、散材的采购并及时供货到位,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而在此过程中的每一细致问题都要采购部门的参与才能保证工程的进度,因此项目采购并非采购部门独立进行,必须多部门协同合作,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提高采购的效益。

3.3 完善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工作

在整个项目工程当中,用于设备、散材的费用占整个工程造价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因经采购管理工作对于降低工程项目造价有着重要的意义。采购并不仅仅是对价格方面进行选择,还要综合考虑其他与价格相关的一系列要素,如该材料价格的市场浮动情况、工程项目的施工计划和方案、进货时间和批量、资金的周转时间、汇率和利率情况等。对于这些情况的综合考虑就可以表现为对供应商的最终选择和充分评估,通过对供货厂商的资金情况和信誉度进行考察,了解厂商在订货合同中的各种限制条款,最终选择可靠的供货厂商,总的原则是要尽可能地化解采购风险,降低采购成本和增加项目效益,最终降低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设备、散材的等采购物品的采购,关系到项目工程的总体进度和费用,对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供应商的选择非常重要。

当今的企业活动已不再是简单的零和游戏,而是要通过双方或多方的合作来实现共赢,项目工程企业的采购活动的成功与否也需要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发展,供应商的选择是否科学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直接相关,这就使得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供应商的评价管理来实现以下目标:获利符合企业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确保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及时到位;确保采购资金的高利用率;不断选取更加优秀的供应商并维护和发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4 对采购的主要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拥有完善的项目采购制度、专业化的采购机构和优秀的供应商之后,需要进一步保证采购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最后一步就是在实施采购的过程中要对采购主要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出现一些人为的或突发的事项干扰了采购活动的正常进行。一般来说,采购工作的基本程序主要有:编制采购计划及进度;接收请购文件;确定合格供应商;编制询价文件;报价的评审;协商并签订采购合同;催交;采购检验;包装、运输;交接及收尾服务等环节。其中各环节的工作都需要按计划有序地进行,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采购质量,因此采购机构要切实加强管理,对关键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

4、结论

EPC工程总承包市场是一个高端市场,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对我国大型建筑企业过去仅仅依靠项目成本管理和施工效率实现项目效益的传统项目管理理念提出了挑战,EPC工程总承包的管理必将突破项目层次而上升到工程总承包企业的业务运营和发展战略水平。通过总承包商的公司总部资源支持才能够实现EPC工程承包模式的集成管理优势,从而为项目增值,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大型建筑企业从施工承包商向EPC工程总承包商转变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设计、施工和采购整合中的管理责任和风险防范问题,技术方案和商务谈判的互相协调问题,分包和直营分包的管理机制问题等等。

EPC工程总承包管理的本质是要充分发挥总承包商的集成管理优势,需要总承包商强大的融资和资金实力、深化设计能力、成熟的采购网络,以及争取施工技术精良的专业分包商的资源支持和有效监控等。总承包商以项目整体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对设计、采购和施工一体化管理,对共享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型专用设备的提供以及各种风险的控制为项目增值,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施工总承包项目只给承包商提供了发挥施工技术优势的空间,承建商只是通过施工方案优化控制项目建造的很有限的部分成本要素。对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而言,更加重要的是总承包商有机会通过把握设计优化机会以及EPC的一体化降低整个工程的建造成本并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采购管理的主要作用篇(10)

制造业的设备采购工作一直都是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连续进行为前提,也是企业固定资产重要的组成,更是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传统制造业对于采购工作都是非常重视报价比较,同时更多时候是通过谈判进行,选择比较高规格的型号和技术进行一定价格要求,对于设备质量控制要能够进行一定把关处理,在整个采购过程中要能够对于价格和运营都要能够非常合理进行,为企业的发展都要能够进行一定成本损失计算。

1 制造业设备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设备采购在制造业中主要是生产工作前期问题,企业投资非常大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设备采购工作就比较大,在传统的采购思想中更多的是偏重价格低廉化,主要存在问题就是几个方面。首先就是注重价格低的采购,可能并不是经济上问题,但是对于设备采购和设备价格比较低,就会导致很多后期运行和维护费用非常高,导致设备故障问题,单层考虑到采购价格并不是非常科学;另一个问题就是采购模式上对于供应商来说主要就是设备质量管理不是很好,需要双方都可以进行一定协商解决,这样对于设备质量才能得到合理把控工作;最后就是先行的设备采购工作方面主要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对于制造业来说,设备采购需要能够运用合理采购理念,对于设备可以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于报废成本要进行合理管理工作。

2 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分析

对于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要进行一定分析,也就是指的是对于长寿的周期设备要进行一定的周期支出工作,对于设备采购要能够做到非常及时管理,系统进行一定的措施分析。设备全生命周期要能够非常合理进行支出分析,对于物品运输成本和搬运检验都要能够非常合理进行一技术改造工作,同时还要能够非常合理进行一定报废处理,对于主要应用资产设备采购要能够进行一定制造业分析,很好贯穿设备管理系统,对于整个设备涉及的各个费用都要进行一定量化处理,借助各种计算方法进行及时措施管理。

3 对于制造业设备采购管理模式分析

针对当前制造业设备采购存在问题,制造业采购主要引用的就是理论上的采购管理模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循环模式,采用非常主动管理模式,可以将设备采购的整个过程都可以进行非常合理运用,对于后期报废管理可以进行一定成本设备管理,在设备采购上要能够不断追求成本最优化管理模式。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首先就是对于制造业设备采购成本模式来说,主要就是要能够按照制造业设备运行管理规律进行管理,也可以很好构建一定采购模式,也可以通过这种模式进行一定成本计算。另一就是对于采购活动调查费用要能够进行及时费用计算;另一个就是对于车床营运成本管理,可以安装调试进行一定使用,运行和维护费用要能够及时进行一定费用管理,主要包括就是运行中消耗电费和人工费用,故障成本也包括损失费用,不能是的订单延误导致赔偿费用故障问题;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车床报废问题,车床使用寿命需要支付一定人工费用,设备费用和运输费用都需要能够得到很好环保,从而减少管理费用。

4 如何更好对于制造业设备采购进行非常合理管理

(1)可以通过建立设备采购成本模式进行一定计算和评价机制,因为不同设备会存在很多不同的问题,有的时候设备功率会直接影响到技术问题,需要进行一定因素排查工作,通过一定技术对于成本进行一定分析,并要能够定期进行一定设备管理措施。还要对于设备进行定期分析,根据不同设备特点建立相应设备管理措施,指导设备采购工作,修正循环设备,完善企业设备模式。

(2)要和设备供应商很好建立非常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能是传统思想的商业关系,要建立稳定和长期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合理利用供应商进行数据分析,对于设备供应商实施制度性管理措施,开展一定评估标准,建立一定合作关系,促进合作的合理竞争,不断提升设备采购工作绩效工作,还要不断提高设计积极性,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3)建立非常健全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设备管理工作要随着不断变化进行改进,特别是应用信息系统设备不断健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不能只是简单信息计算管理模式,还要在采购过程中要利用计算机手段实现设备计算、付款、安装和使用到最后维护每一个阶段都要非常健全。也就是要科学的利用信息习惯管理进行一定数据管理措施,对于设备要能够及时进行分析,使得动态管理模式变得更加具有具体化。

(4)要建立非常良好的设备采购责任管理体系,对于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和管理,要能够做到非常健全和体系化,对于设备采购者,要能够制定相应的制度,明确设备采购的负责人,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能够非常负责,同时还要能够及时进行一定管理,设立非常合理监督机制,使得设备整个使用过程中都可以得到一定监督和控制工作。

5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于制造业来说,设备采购工作主要就是思想和理念上要能够非常一致化,需要在实践工作中要不断进行一定总结经验,同时还要能够不断进行一定改进工作,对于设备和管理体系要不断进行体系管理,建立非常良好的管理模式,对于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要能够做好非常及时和精确。还要实现设备动态化跟踪和控制工作,降低企业设备采购和管理,从而使得管理工作不断更加合理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陆爽,陈红兵,肖福利.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物资采购中的应用研究[J].华东电力,2010(9).

采购管理的主要作用篇(11)

事业单位的采购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健全采购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采购者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采购的费用。对采购行为进行约束还有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事业单位的采购是社会总需求的构成成分,对社会经济的分配和消费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能够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加强采购管理还有利于资金使用的合理化,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运行资金大部分都来自于国家财政,在采购过程中采用的也是招标的方式,商品供应商向国家的财政部提供所需要的物品。事业单位在采购过程中主要有俩种方式,一种是集中采购,另一种便是分散采购,在目前的国家事业单位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采购方式往往是俩种方式交叉进行的。

一、事业单位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采购制度体系不完善

事业单位在采购制度体系中表现的非常不完善,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便是预算环节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主要表现为预算的监督作用。事业单位在实际的采购过程中存在预算不到位或者是根本无法预算的情况,在预算中主要表现为采购预算没做好和资金预算不到位俩种情况。其次,监督制度并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在采购过程中任何的事业单位对采购的流程和采购的方式都有制度上的规定,但由于制度上并没有详细的说明,所以,监督制度的现实实行性非常不足,最终导致了采购的监督制度发挥不利。最后,便是事业单位采购制度监督力度的不到位,双方签订合同以后事业单位对采购人和供应商应该有必要的监督,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采购仅仅是采购负责人和供货商二者的单独行动,在整个过程中有很多环节可以弄虚作假。

2.事业单位采购内部管理不健全

在我国采购制度和其他国家相比,起步发展是相对比较晚的,在具体的采购过程中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对采购工作也持消极的态度,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忽视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过程中都不重视。并且在很多的事业单位中没有内部的政府采购部门。在事业单位采购过程中主要是几个部门合作进行的,在很多的事业单位各部门负责采购的工作者都是非专业的,这样只会造成管理工作的重复进行或者是无人负责的局面。所以,事业单位要建立单独的采购部门,单独的采购部门要统筹整个的采购过程,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共同高效完成单位的采购工作。

3.采购预算编制不够完善

上一部门提高了采购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在采购管理体系中其中一方面就是采购预算体系,政府对采购预算编制工作的不重视,在采购过程中没有任何计划性。有很多的事业单位在具体的采购过程中才会考虑到增加采购的项目,在具体的工作中存在一边采购一边申请的工作状态,会造成采购工作和预算工作的严重脱离,无法达到政府采购预算工作的主要目的。采购预算编制的不完善还表现在政府采购预算和部门预算的不一致,事业单位面对政府的采购项目主要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还表现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随便的增加申报项目,这样的工作程序会造成没有预算直接采购的行为和预算之后没有采购行为。在采购预算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各个事业单位要经过自己的业务部门将采购的项目提供给上级部门,通过上级部门的审核之后再严格按照具体的工作流程和预算严格执行。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急需采购的物质,这时候很多事业单位都是在采购后再进行上报,这都是不合规定的。

二、加强事业单位采购管理的建议

1.健全采购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要尽可能的完善内部采购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采购管理水平。在我国有对采购管理的相关规定,对采购的部门和机构也有明确的规定。事业单位的采购管理监督要贯穿整个的采购过程。健全的采购管理体系只要包括采购前、采购中和采购后的管理,采购前的管理只要做的是预算管理,要建立资产配置标准,将政府的采购预算、资金预算和各个部门的预算融合在一起,要形成一套完整的预算体系。采购过程中的管理主要对招标的内容和其他的采购方式进行规范化和合理化的管理。采购后期的管理是核查过程中的违规行为,采购行为完成后并不代表采购过程已经结束,在后期要有定时的和不定时的事后管理体系,要保障整个政府采购过程中严肃性。

2.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制

健全单位内部的采购管理机制,要不间断的强调政府的采购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在制定采购管理体制时,要严格遵守《政府采购法》,要对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单位的采购范围和采购的程序也要有明确的规定。我国的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在确定采购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还要对采购负责人进行相关的培训学习,这样的培训还要拓展到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工作者和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人,要保证在事业单位中工作的人员都有采购方面的知识储备。事业单位中负责采购的工作者还要掌握相应的法律法规,要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因为在采购过程中主要是以招标的形式存在的,所以还要学习招标和投标的相关知识,对具体的操作流程也要做到心里有数,在拟定合同和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懂得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当然,负责采购的工作者在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之后,要求经过考试取得相关的证书认证,只有这样才能步入到实践岗位中,在工作过程中也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学习。

3.完善采购预算编制

事业单位在完善采购预算编制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严格遵守政府制定的预算编制原则,在预算管理制度中采购预算编制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采购预算过程中要以部门的预算为基础,还要关注其实用性的原则,充分考虑其政策性的因素,在部门预算统一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整个单位的合法权益。其次,还要完善采购预算的审核制度。事业单位的采购预算编制工作相对复杂,并且表现出很强的政策性。在具体的工作中要细致总结上一年的采购预算的执行情况,要充分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事业单位中的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要根据采购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增加具有可行性的采购项目,在工作过程中要认真落实采购项目,并且确定资金的来源。事业单位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实践研究报告,争取到国家的财政项目拨款。国家事业单位在面对上级部门的采购预算编制时,要保持正确的态度,保证本单位预算编制的统一性。事业单位在采购元算编制的审核工作中也要不断的提升,这样的审核主要是对采购项目的审核,还要审核其采购项目的合法性,合法性主要有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和采购价格的正确估量。事业单位中的采购项目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相关性,要进行主观上的整合和分离。采购项目的可操作性也是审核的关键,要保证其在实行过程中能够操作下去。最后,要通过网络要消除信息的不对称现象。要进一步的完善事业单位采购部门的网络信息,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网络能够进行必要信息的查询和人民群众关注的信息。在网络完善的过程中需要专业的网络人才和先进软件的支持。通过网络可以查询到供货商的实力和信誉等等关键因素,对供应商可以建立信息库,可以将多个供应商进行比较分析,选出最具实力的供应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事业单位采购的规模和采购的范围都在不断的扩大,事业单位要在国家采购管理的要求下,制定适合自身的采购工作流程。事业单位在采购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探索性的特点,事业单位在建立采购制度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在选择采购方式时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保证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刘进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九五一台

参考文献:

[1]赵竹明,耿建华,姜青青.加强科研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的建议[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3,01:22-24.

[2]张天娇,张东旭.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会计师,2013,0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