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农作物管理技术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5 16:53:55

农作物管理技术

农作物管理技术篇(1)

2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的原则

2.1生态生理机制为基础

作物栽培技术的确定,需综合考虑光合作用、生理特点、生态因子调控等,以超高产的生态生理机制为基础,确定关键性的技术环节。有资料证实:限制高产和超高产的诸多因素中,“库”占据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实现高产的目标,籽粒库的增加速度必须要小于“源”的增长速度。科学合理调控栽培密度,“库”范围内产量将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源过大或源质量下降,源库比例失调是小麦超高产的主要矛盾。适当减少源的增加幅度,提高源的效率,促进库的发育和形成,是小麦高产和超高产的关键。

2.2优质栽培技术为导向

这些年,“绿色产品”占据主导消费地位。更多的消费者对绿色环保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提升农产品品质成为关键中的关键。而提升农产品品质,发展优质专用产品,尝试推广使用无公害化栽培技术,有着迫切的市场切入点。在此,今后农作物栽培和耕作技术的发展,建议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适应新时期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趋向,发展提升农产品品质提升的定向栽培调控技术,将成为大趋势。

2.3规范化栽培管理为途径

当前,农作物产业化发展趋向明显。伴随产业化发展,对农作物栽培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近些年,从种植栽培发展趋向来看,基地化生产将成为大趋势。基地化发展,更有利于技术推广。而且,在辽宁一些地域,基本上已经实现“统一供种子”、“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质量标准”的栽培技术体系,并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推广,从另一发面也体现了当前作物栽培的大趋势。今后,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农产品加工需求,建立切合实际的规范化、标准化技术体系,将成为作物栽培科学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3农作物栽培技术优化管理的措施

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对农作物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进行科学管理的总称。其内容包括选种、轮作、间作、套作、复种等。科学的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栽培管理应当有利于保护资源,培肥地力,维护农田生态平衡;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有利于协调种植业内部各种作物之间的关系,达到多种农作物全面持续增产;同时还应当满足国家、地方和农户的农产品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1结合栽培制度,优选栽培品种

栽培品种的选择,结合地方栽培制度,注意季节衔接,根据茬口调整,适合地方自然和生产条件。在品种的选择上,还应该注意如下问题:1)应该在播种前用化学、物理的方法对播种材料进行处理,以防止病害的发生。2)从中选取无病的植株,保留种子和无病繁殖材料,可以相对地减轻病害的发生。3)合理搭配和布局品种需根据区域一定范围内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栽培水平、栽培制度社会经济因素,确定相对应的品种,防止品种出现单一化。

3.2有效轮作栽培,促进高产稳产

作为传统的栽培技术,合理轮作在高产稳产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有效轮作栽培,将有效降低栽培成本。总之,在栽培管理方面,为了提升生产效益,降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合理轮作必须要综合考虑。

3.3创造更好的土层环境,提供适宜土壤环境

改善土层环境,整地是关键。通过整地,有效调整土层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提升土壤肥力,为播种、作物生长、田间管理等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由此,本着改善土层环境的目的,建议播种前及时整地,平整地面,耙细土块,确保上虚下实,深浅一致,保证出苗的一致性。总之,播种前,必须创造更好的土层环境。

3.4加强水肥管理,减轻病虫害

科学的水肥管理,将有效遏制病害发生。科学的水肥管理,包括肥料种类、数量、日期、方法等,都要经过科学的配比,并根据反馈做针对性调整。水肥管理,需根据肥料种类,科学使用氮、磷、钾等,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

农作物管理技术篇(2)

前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对农作物的选择是填报肚子就可以了,而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身体健康越来越看重,在食物的选择上,本着安全无污染的要求,从培养无公害农作物开始,进一部提升了我国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农业技术的进步。

1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

多年来,我国始终致力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但取得的成果和效益并不是很高,在无公害栽培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农作物研究者对无公害栽培技术了解甚少,无法解决,而且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技术在发展过程当中得到的效益并不是很明显,所以给农作物无公害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2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农作物在进行无公害栽培过程当中因为周围的环境或者栽培者的经验不足,会导致农作物的栽培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得到的效益大打折扣。下文具体分析了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农作物农药高残留

在农作物栽培和生长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病虫害等问题,在进行无公害栽培过程当中,为了让农作物健康的生长远离害虫的危害,农作物研究者为使农作物能健康生长,对农作物使用农药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方式。但是因为农作物的栽培者们对于农药使用过度,用药太过于盲目跟风,这导致了农作物含有有毒物质和农药残留量超标。这不但破坏了无公害农作物的营养价值,还会让食用者的身体受到损害,非常不利于无公害农作物的发展。

2.2 盲目使用肥料

各类肥料的盲目使用,使农作物在栽培和生长过程中,虽然增进作物产量,但同时降低了农作物抵抗害虫的能力和农作物原本的营养价值。严重的污染了土壤,导致土壤肥力降低。

2.3 土地污染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城乡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导致大多数农作物栽培地周围都布满了工厂和房屋,工厂在运作过程当中会有很多废气废水排放出来,而房屋的居民每天的生活垃圾也在周围随意丢弃。这不仅严重的污染环境还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农作物的栽培地,农作物在受到污染的土地上培植会严重的破坏农作物的内部构造,而人们食用这些农作物会危害人体健康,这就破坏了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初衷,也破坏了生态平衡。

3 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对策

以上这些问题使农作物在栽培和生长过程中,遭受到各种各样问题,农作物的安全无法保障,针对这些问题,人们开始探索和研究无公害栽培农作物,同时也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文章针对无公害农作物在栽培当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的对策,具体分析如下:

3.1 修建无公害农作物培植场地

农作物是否安全健康,人们食用后是否放心,这个问题一直被关注着,为农作物栽培营造良好的环境是主要问题。因此,无公害农作物的安全栽培必须要修建一个专门栽培无公害农作物的场地。这个场地的选址也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因为场地的环境好坏会影响农作物产品的安全问题,修建无公害农作物培植场地需要在一个远离工厂民居、环境纯净没有污染的场所。这样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就能够真正的做到天然无污染,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2 选择优秀的农作物品种

选择优质的农作物无公害栽培品种是保障作物产量,提高作物防病虫害的主要保证。可以降低农业和化肥的使用次数保障环境的纯净。优质农作物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来选择品种,并且按照不同品种的特性和土壤条件来制定栽培方案。这样无公害农作物的培植管理技术才能够得到迅猛的发展,才可以让农作物真正做到天然无公害。

3.3 科学治理和预防病虫危害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病虫害现象,那么,防治病虫危害是农作物栽培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主要重视预防,治疗只起到辅助的作用,所以栽培者在对农作物进行无公害栽培过程中需要对农作物做好管理,尽量避免对农药的使用。若是出现害虫,可以采取释放寄生性捕食天敌动物的方式,尽量减少对农产品盲目胡乱的用药,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度、高残留的农药。尽量使用能够溶解的农药,避免对土壤的污染,还要保证农药的用量,保障农产品无农药残留。

3.4 制定预防重金属污染土地的措施

土壤作为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关键内容之一,做好预防重金属的污染工作是栽培者的关键环节,栽培者在栽培农作物的时候对土壤的重金属要事先做好检测,对土地要经常进行翻垦,最大限度的收集土壤的重金属,并且做好避免外部环境对土壤干扰的工作。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现代化农业不断发展,农产品的无公害栽培技术成了农业发展新趋势,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逐渐高了起来,追求健康、安全的生活成了人们的一致选择。所以无公害农作物的发展就从中脱颖而出。上文具体分析了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些对策的运用不仅能够满足我们国家人民对于身体健康的需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技术的革新,保障我国的人民都能吃上健康无公害的农产品。

参考文献

农作物管理技术篇(3)

1、以农作物生态生理机制为基础

系统的从农作物的光合生理、栽培生理、生态因子调控等角度,探讨农作物超高产的生态生理机制,以此提出相应的栽培技术原理。

研究表明:“库”是高产和超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尤其在高产条件下,籽粒库的增加速率远远小于“源”的增加速率;随密度增加,收获指数下降。源过大或源质量下降,源库比例失调是小麦超高产的主要矛盾。适当减少源的增加幅度,提高源的效率,促进库的发育和形成,是小麦高产和超高产的关键。

2、发展优质栽培技术为导向

消费者对环保要求的提高,提高农产品品质已迫在眉睫,发展优质专用产品、无公害产品的栽培技术需求强烈。因此,农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发展方向必须要进行调整和创新,尤其在适应农产品产业化开发方面,农作物品质的定向栽培调控技术已成为发展趋势。

3、以规范化、标准化的栽培技术管理为途径

随着各行业产业化发展的加快,对农作物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技术要求日趋强烈,而且从国内外的需求看,进行基地化生产是必然趋势。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质量标准的栽培技术体系已在一些发达地区开始应用,体现我国农作物生产的发展趋势。如何根据市场、农产品加工需求,建立各类作物的规范化、标准化技术体系将是农作物栽培实现科学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二、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

农作物栽培管理是指是特定地域的农作物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其内容包括选种、轮作、间作、套作、复种等。科学的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栽培管理应当有利于保护资源,培肥地力,维护农田生态平衡;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有利于协调种植业内部各种作物之间的关系,达到多种农作物全面持续增产;同时还应当满足国家、地方和农户的农产品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1、选择品种

在品种选择时,第一,应结合当地栽培制度,品种和作物注意衔接季节和茬口。第二,应结合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选择品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在播种前用化学、物理的方法对播种材料进行处理,以防止病害的发生。

(2)从中选取无病的植株,保留种子和无病繁殖材料,可以相对地减轻病害的发生。

(3)合理搭配和布局品种需根据区域一定范围内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栽培水平、栽培制度社会经济因素,确定相对应的品种,防止品种出现单一化。

2、轮作

轮作是农业较为传统的技术,轮作合理能促进作物的持续稳产高产,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在农作物栽培管理方面,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对作物的轮作要进行科学考虑。

3、整地

整地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和表面状态,协调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因素,提高土壤肥力,为播种和作物生长、田间管理提供良好条件。因此,为促进种子萌发,播前进行整地,使田面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实,有利于播种深浅一致,保证出苗整齐均匀,同时为作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4、播种期

在农作物播种的期间,病原物会因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病害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播种期的气象,经常会对作物产生直接影响。

5、水肥管理

对水肥的管理与主要病害消长有着很大的关系。科学的施肥内容包括肥料的数量、种类、时期、释放方法和比例,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根据肥料种类进行管理,配合使用磷、氮、钾,磷、钾可减轻病害。

6、中耕

农作物管理技术篇(4)

0.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科学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粮食的生产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做好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随着大气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产量以适应时代需求,对农作物进行必要的栽培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农作物的病害;选取优良的品种和配套的栽培技术,才可以可以获得理想的收成。下面我们就对具体技术做以下探析。

1.农作物田间管理技术

农作物田间管理技术包括:轮作、选用良种、中耕松土、水肥管理、田园卫生、播种、整地等等方面的内容。

1.1选择合适的秧苗、种子和繁殖材料

(1)在播种之后移植带病或者带菌的种苗或者无性繁殖的材料,都会从一定程度上引发病害。为了有效地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在播种之前应该使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处理播种材料。

(2)因为有些无性繁殖的材料和种子用一般的处理方法无法解决原植株携带的病毒,比如说甘薯的黑斑病、马铃薯病毒病、叶锈病等等。因此,可以建立无病毒种苗培养基地,选择隔离区播种培养,一代代筛选出无病毒的优良植株,然后保留这这些无病毒材料和种子,并把这些应用于农田中去,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着很大的帮助。

(3)像甜菜蛇眼病、甘薯黑斑病等等这些病害,在蔬菜的储藏期内这些病毒还会继续危害蔬菜,持续发展严重影响蔬菜质量,不仅会是蔬菜损失加重,而且会使得来年的病害更加严重。所以,在储存蔬菜时,要控制好外界的条件,比如选择合适温度、湿度等,这对安全储藏很重要。

1.2轮作

因为长时间的连续种植一种农作物很容易导致土壤中病原物的增加,使得植物容易发生病害。所以,在进行农业生产中,必须合理安排不同的作物进行轮作。就以棉花枯萎病作为例子,如果一块地里连续种植棉花,枯黄病的发病率会逐年增高。所以,要对农作物轮作进行科学的研究,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病害的发生,满足生产的要求。对于农作物的轮作,一方面,要对轮作的农作物科学的选择,尽量避免寄主作物;另一方面,要选择合适的轮作年限,每种病原物在土壤中存活的时间是有限的,可以根据这些来确保农作物少受到病害。

1.3整地

在播种之前要进行整地,这样可以使土壤的粗细均匀,表面平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保证上层土壤疏松,下层紧实,有利于出苗的整齐均匀度,可以为农作物的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地势较低和雨水较多的地方,为了排水和有良好的通气性,就要在播种的时候挖一些畦或者垄;要是在风沙频繁的地带,应使表面有较大的土块防止大风侵蚀土壤,必要时在田间开沟做垄;在坡地耕种时,应该在沟垄内进行种植和等高耕作,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肥料和水土的流失;对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域,为了保地保墒,疏松土壤的厚度应适中;垄作是有利于提高地温的,所以在寒冷的北部地区可以使用垄作来增加地温。

1.4选择合适播种期

不同的时间气象条件不同,所以,在选择播种期时要慎重,播种期的选择会影响到种植农作物的田间所含有的病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如:秋天早播小麦的麦苗,因为早期生长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叶锈病就会容易发生,等到了冬季叶锈病就会加重。温度对有些农作物的影响也比较大,比如一些喜温植物棉花、水稻等,如果播种早了的话就会发生立枯病和烂秧现象。播种期还会同时对农作物的病原物和寄主作物产生影响。所以,选择合适的播种期对农业生产十分重要。

1.5加强水肥管理

水和肥料的合理施用对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要结合当地农艺情况和农作物田间生长趋势,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的管理,以期促进植物生长,增加农作物产量。

(1)为了使农作物生长更加协调,我们在对田间农作物施加肥料的时候,必须根据田间农作物的实际情况追加肥料,否则就会出现有些肥料过剩,有些元素的过多也会导致植物生病;而有些不足的现象,这样都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所以,要根据农作物的需要,配合使用钾肥、氮肥、磷肥,这样既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作物的病害,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比如说种小麦时,如果铵态氮肥的用量增加,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麦全蚀病的出现,而要是增加硝态氮肥的用量,则会使此病的发病率升高。氮肥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止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发生,但必须把用量加以控制。以免其它引起病变的发生。使用磷肥可以从某种程度上降低小麦叶锈病的发生。钾肥可以使小麦增加对胡麻斑病的抵抗能力。

(2)对于肥料的使用时间和施用方法也必须十分注意,如果田间基肥太多了,而且腐熟程度不够,会导致后期土壤中氮肥含量过多,而导致稻瘟病加重。

(3)对于田间水分的控制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影响着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而且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如果排水不好或者是在地势比较底的田地,水分含量会过高,很容易导致田间温度升高,农作物的根茎容易发生腐烂。如果稻田和麦田缺水,则会使胡麻斑病、叶斑病加重。

1.6注意适当的中耕松土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中耕松土,其目的就是为了使熟土层疏松,因为埋在土下的根茎部分也是要进行呼吸作用的,疏松的土层可以容纳较多的空气,可以给根部分提供充足的氧气环境,有利于根部发挥其正常的功能。中耕松土还可以使土壤中分布的营养元素分布均匀,使土壤的矿物质元素得到充分利用。

1.7保持良好的田园卫生

田地里之前的生病的植株体上有大量的病菌,如果把它们当做肥料重新放回田间,就会把植株身上的病菌也带入田间,导致感染新生长出的株苗。所以,在每次收获后必须清除之前带病的植株。

1.8防治虫害

现在虫害是影响田间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必须科学合理的采取适当的防虫措施,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比如: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只要采取对应的农药按规定进行喷洒。就可以有效的防治虫害的发生。

2.结语

在现代化大生产的今天,更必须注意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因为只有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才能获得最佳的作物收成和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从农作物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化管理,使管理常规化,以期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 [科]

【参考文献】

农作物管理技术篇(5)

自2008年1月12日以来,广西经历了一场50年难遇的低温雨雪灾害极端天气事件,有多项历史气象纪录被刷新。这次灾害过程有4大特点:平均气温低;持续时间长;冻雨、冰冻影响严重;降水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虽经全区人民的共同抗击,灾害依然严重,柑橘、香蕉、茶树、甘蔗等农作物普遍受灾。为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应加强田间管理。为此,笔者特提供以下意见,供广大农民朋友和农业技术人员参考。

1适时采收,改种短期作物

部分受灾严重的地区,如桂林、柳州等地,多种蔬菜、水果出现变色,甚至溃疡现象。建议农民抓紧时机将作物采收上市,减少损失。对于受灾严重的甘蔗,若生长点已坏死,要抓紧时间及时砍收,收完后留宿根的及时清除冻死幼苗,盖上地膜或蔗叶。受冻害严重的菜田,应抓紧天晴时机翻犁,待气温回暖后改种速生类蔬菜,如小白菜、菠菜、生菜等。在半干旱田地种植的马铃薯和甘薯死苗、烂苗严重的,要做好改种春玉米、黄豆和花生的准备。

2清沟沥水,中耕培地

对于水稻田、低洼田块和积雪较深的田块应及时清沟沥水,做到“三沟”配套,防止再受渍害。有作物生长的田块,要抓住晴天墒口的有利条件,普遍开展1次中深耕工作,破除表土板结,促进根系生长。中耕结合培土,与疏理田间沟渠工作相结合,增厚根部土层,减少土表水分蒸发,提高抗旱力。

3清理冻伤枯枝败叶

广西普遍种植的柑橘、香蕉、龙眼、荔枝等果树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冻害的侵袭,严重者整株冻死,轻者出现枯枝烂叶,为恢复生长,对冻枯、冻坏的枝、叶、果实,要结合春剪及早进行剪除,可选择晴天中午进行。在中等灾区,如南宁地区,蔬菜、水果未出现溃疡或变色情况。建议待天晴气温回暖后,摘除病叶(果)、黄叶等,使作物尽快长出新枝嫩叶,从源头上消除病害大面积发生的机会。

4施肥防病

天晴回暖植株恢复生长后,由于植株刚经受冻害,抗逆性降低,易受病虫危害,病害发生与流行的风险增加,要清理田间地头杂草并及时结合施肥喷洒保护性药剂防护,对于灾害中受伤的果树,可喷涂1%等量式波尔多液予以保护,或喷涂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也可喷施1次保护兼内吸型杀菌剂,如多菌灵、退菌特、托布津等。叶面喷施生长素、营养液等促进受灾农作物的恢复生长。其他作物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喷药预防,瓜类枯萎病、疫病等可选用多菌灵、甲霜锰锌等喷施。马铃薯、甘薯要及时清理中心病株,达到防治指标的要喷施1次600倍甲基托布津或其他对路农药,果树追肥可叶面喷洒0.2%~0.3%尿素、0.2%~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或施三元素复合肥,视树体大小,株施0.5~1.0kg,叶菜类蔬菜可用0.2%磷酸二氢钾加0.5%的尿素,叶面喷施并结合灌水,追施尿素225kg/hm2、磷酸二铵150kg/hm2、磷酸钾复合肥150kg/hm2。时间在3月初以前,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结合中耕松土,施肥方法以直接撒施为主。

5及时整理受损害的大棚

广西设施生产的蔬菜、食用菌等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灾害,很多棚室倒塌或毁坏,应采取开沟方式排干菇房周围或田地积水,及时整理受损害的大棚,早晚气温较低,应及时增加覆盖等增、保温措施,及早恢复蔬菜、食用菌等生产必要环境。菇体或菌丝体停止生长或进入休眠期的食用菌,应停止喷水,尽量保持菇床料面干爽。加强菇棚(房)保温管理,可在大棚内加小拱棚,棚外加盖薄膜、草帘等覆盖物,棚内底部用塑料薄膜作围裙,以减少底部的冷空气侵袭。在大棚北面用作物秸秆堆成防风障,以挡风防寒,抓紧中午气温回升时机,及时通风换气,防止栽培料变质发酸。

6及时定植、移栽

对蔬菜苗床、育苗地采取小拱棚薄膜覆盖或用稻草等遮盖防寒保温,待气温等气象条件成熟时,及时移栽、定植到大田,并增施薄施有机肥,促进蔬菜生长,对新种植不耐寒的蔬菜品种可进行畦面地膜覆盖。争取早上市,早收益,降低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1]王金城,朱延红,王鑫.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种业,2007(5):71-72.

[2]齐旭峰.春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及预防[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6):26.

[3]张冬仙.越冬农作物防寒防冻措施[J].农村百事通,2007(6):39.

[4]佚名.农作物防冻技术[J].农业新技术,2006(1):17.

[5]林连喜.农作物冬春低温寒(冻)害的防御与病虫预防[J].农家之友,2005(1):27.

[6]李美荣,刘映宁,赵军,等.陕西省关中地区大棚蔬菜低温冻害预报服务方法[J].干旱地区农业研

究,2007,25(5):204-207.

[7]辛学.冬春棚室蔬菜受冻后的拯救与管理[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7(4):47.

农作物管理技术篇(6)

“见苗”三分喜,生产实际中农作物苗期后的田间管理往往不受重视,此时若再遇到阴雨低温等不良气候和生长环境,农作物生长发育受阻,会影响和限制作物成熟和结实。现就农作物尤其是玉米大豆的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归纳,供农民朋友和农业技术员参考。

1 及时铲趟与深松

天气和土壤状况适宜时要及时进行铲趟,铲趟要立足“早”字,做到早铲早趟,多铲多趟,实现壮苗早发,达到促长、促熟、增产的目的。要突出抓好头遍、二遍铲趟、先发制草、暄地、松土、散墒增温。对于上年没有进行秋整地的地块更要做好铲趟管理,这样可以破除土壤板结,改善透气性,提高地温,加深耕层,促进根系发育。

各作物铲趟要力争达到三遍以上,保证作业质量,做到保苗护苗。有条件的地方要进行垄沟深松,以实现增温放寒,促进农作物根系生长,加快农作物生长发育进程。

2 全面做好杂草的防除

在及时搞好铲趟的同时,对于土壤封闭灭草效果不好的地块要科学使用苗后化学除草剂,以全面消灭杂草,减少杂草与农作物争光争肥,确保农作物快速生长。大豆田苗后除草剂可选用精喹禾灵(精禾草克、盖草灵、圣奎)、烯禾啶(拿捕净、灭草敌、倍加净),精吡氟禾草灵(精稳杀得)、乳氟禾草灵(克阔乐、帅普、阔枯)、氟磺胺草醚(虎威、豆魁、圣锄、豆来福、金镰刀)以及复配剂,如耕田易等。玉米田苗后除草剂可选用玉农乐或磺草酮与莠去津混用,使用剂量应严格按照商品使用说明书中的剂量使用,苗后茎叶处理应该掌握在杂草4叶期以前用药。稻田除草应选用莎稗磷(阿罗津)或苯噻草胺替代丁草胺防除大龄稗草,用排草丹加2甲4氯防除三棱草。

3 大力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3.1做好突发性害虫的防治 草地螟、蝗虫等属突发性害虫,要密切监测和获取信息,发现虫情及早预报,及早防治。

3.2做好常发性害虫的防治 做好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大豆红蜘蛛、玉米螟、蝗虫、水稻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大豆菌核病、大豆褐杆病等重点病虫害防治工作。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发生情况,对达到防治指标的地块及时开展防治。防治大豆食心虫可选用菊酯类农药喷雾或敌敌畏熏蒸;防治玉米螟可采用高压汞灯诱杀成虫或用赤眼蜂防治幼虫;水稻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应在发病前开展防治,本着“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水稻稻瘟病用稻瘟灵(富士一号)或咪鲜胺类(施保克、使百克)防治或用三环唑类(吡艳)预防;马铃薯晚疫病可采用霜脲锰锌(克露)防治;大豆菌核病可用腐霉利(速克灵)防治;大豆褐杆病可用霜脲锰锌(克露)或甲霜灵锰锌(瑞毒霉锰锌)防治。

4 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追肥

4.1追肥原则

4.1.1各作物追肥一定要按照苗情、天气、土壤状况进行合理、适量、适度追肥,通过合理追肥综合防治各种病害,促进农作物的生育。

4.1.2毁种与补种的晚苗和弱苗及早追肥和喷施叶面肥。

4.1.3化肥、有机肥、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根部追肥与叶面喷肥有机结合的原则。

4.1.4按照节约精准的追肥原则,重视施肥方法,充分提高氮肥等追肥的肥料利用率。

4.2各作物追肥技术要点

4.2.1玉米追肥技术要点 玉米追肥是玉米获得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多采用前轻后重的施肥方式,即玉米在拔节前,约出7~9片叶时开穴追肥,施入追肥的1/3,每公顷施尿素75~150 kg,个别苗壮的地块应适当晚追、少追,苗弱苗小的地块应早施、重施;在抽雄前10~15 d玉米出现大喇叭口期时施入追肥的2/3,每公顷追施尿素150~300 kg。

4.2.2大豆追肥技术要点 大豆根外追肥是较好的追肥办法,可作为生育后期补充大豆结荚和鼓粒期营养不足的一种措施。对于今年的大豆生产,根外追肥即叶面肥施用显得更为重要。可喷施1%~2%的尿素溶液、3%的过磷酸钙溶液或1%~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钼酸铵除拌种外,也可作根外追肥施用,并适当叶喷速乐硼等补充硼肥以解决花而不实的问题来提高产量。

农作物管理技术篇(7)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有着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这将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巨大的效益以及影响,并且可以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于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的研究。主要围绕提高牢固单位面积产量,发掘作物自身的高产潜力等集成技能攻关的,同时,也要看重农作物高效、优质生产技能范畴的开辟以及研究。现在我国的农业办理要领正在渐渐由集约型替代传统的粗放型办理,我国新时期现阶段农业以及农业科技生长面临的紧张任务便是怎样有效地办理农作业效益、品种、布局、质量等问题。

一、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1、农作物农药高残留

农作物在进行无公害栽培过程当中,为了让农作物健康的生长远离害虫的危害,对农作物使用农药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方式。但是因为农作物的栽培者们对于农药使用过度,用药太过于盲目跟风,这导致了农作物含有有毒物质和农药残留量超标。这不但破坏了无公害农作物的营养价值,还会让食用者的身体受到损害,非常不利于无公害农作物的发展。

2、盲目使用肥料

农作物在栽培过程当中,农作物的栽培者们因为对于农作物的了解不全,欠缺农业方面的知识,所以在对土壤构造不够了解的情况下滥用一些化肥材料。这严重污染了土壤,导致了土壤肥力的降低,更降低了农作物抵抗害虫的能力和农作物原本的营养价值。

3、土地污染

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现在大多数农作物栽培地周围都布满了工厂和房屋,工厂在运作过程当中会有很多废气废水排放出来,而房屋的居民每天的生活垃圾也在周围随意丢弃。这不仅严重的污染环境还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农作物的栽培地,农作物在受到污染的土地上培植会严重的破坏农作物的内部构造,而人们食用这些农作物会危害人体健康,这就破坏了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初衷。

二、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中应把握的要点问题

1、把握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原则

1.1把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作为基础

“源”、“库”比例的不和谐是造成农作物超高产的紧张的原由。“库”的增长速率低于“源”,种植生态因子调控角度,随着密度的增长,订定相干的种植技能。在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中,“库”是限定高产乃至超产的紧张因素。在高产的有力条件下,功劳指数就下降了。提高探究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从而造成农作物的超高产,所以需要我们根据农作物的光合制定合理计划。

1.2发展优质栽培技术为向导

环保农作物的产品风致的提高已经迫不及待了。当代办理技能要求生长无公害的产品和种植技能,。随着绿色风致消耗的要求,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偏向肯定朝着定向种植调控技能生长。

1.3以规范化、标准化的栽培管理技术为途径

尺度的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渐渐变得严格,以及必要性的程度日益加深。随着经济的生长,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统一的供种、技能办事、质量尺度的种植技能已投人利用。就我国现在形势来看,怎样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订定范例尺度的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就非常须要了。

2、选取正确的培养材料

2.1种子的选择。引起病害产生的缘故原因有,播种了移栽带菌和带病的种苗和无性繁殖质料。因此,应该在播种前用化学、物理的要领对播种的质料进行处理惩罚,以警备病害的产生。

2.2播种区的选择。从需要培植的植株中选取无病的植株,例如马铃薯病毒病、甘薯黑斑病等,可创建无病种苗田,选择无病区或断绝区播种,偶然种子和无性繁殖质料并不能用处理惩罚的要领来有效地办理携带病原物的问题,保留种子和无病繁殖质料,可以相对地减轻病害的产生。

2.3贮藏。有些病害如甘薯黑斑病、甜菜蛇眼病等,在贮藏时期还可以连续生长,不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对来年病害也有加重影响,做好正确的贮藏非常重要,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贮藏的环境条件。

三、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的技术对策

1、修建无公害农作物培植场地

无公害农作物在栽培过程当中,环境是当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所以为了无公害农作物的安全栽培必须要修建一个专门栽培无公害农作物的场地。这个场地的选址也是当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因为场地的环境好坏会影响农作物产品的安全问题,修建无公害农作物培植场地需要在一个远离工厂民居、环境纯净没有污染的场所。这样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就能够真正的做到天然无污染,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选择优秀的农作物品种

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优质的品种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优质的农作物品种可以提高农作物抵御病害的能力,可以保障农作物得到高的产量,可以降低农业和化肥的使用次数保障环境的纯净。优质农作物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来选择品种,并且按照不同品种的特性和土壤条件来制定栽培方案。这样无公害农作物的培植管理技术才能够得到迅猛的发展,才可以让农作物真正做到天然无公害。

3、科学治理和预防病虫危害

防治病虫危害是农作物栽培过程当中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主要重视预防,治疗只起到辅助的作用,所以栽培者在对农作物进行无公害栽培过程当中需要对农作物做好管理,尽量避免对农药的使用。若是出现害虫,可以采取释放寄生性捕食天敌动物的方式,尽量减少对农产品盲目胡乱的用药,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度、高残留的农药。尽量使用能够溶解的农药,避免对土壤的污染,还要保证农药的用量,保障农产品无农药残留。

4、制定预防重金属污染土地的措施

土壤作为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关键内容之一,做好预防重金属的污染工作是栽培者的关键环节,栽培者在栽培农作物的时候对土壤的重金属要事先做好检测,对土地要经常进行翻垦,最大限度的收集土壤的重金属,并且做好避免外部环境对土壤干扰的工作。

四、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创新应用

1、植物激素的应用

在农作物栽培中充分利用植物激素的作用原理,比如实时抑制农作物的顶端优势,还有无子果实的培育,乙烯催熟的作用以及生长素除草的作用等。

2、植物激素的应用

最大程度的克制农药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从根本上实现生态体系良胜循环;用黑光灯举行捕杀;使农作物成为真正的绿色食品;在举行生物防治时:大多采取以下4种方式,利用捕食天敌的干系链清除害虫,充实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加强虫害生物防治在只管即便倒霉用农药,利用昆虫激素对害虫举行控制,利用诱变异种等转基因技能作育出抗虫农作物。

3、农作物繁殖控制技术的应用

常见的原理是利用嫁接扦插等营养生殖法来繁育农作物后代,发挥农作物繁殖控制技能在农作物种植办理中的应用为了使得亲本的精良胜状连结下去。例如果树以及花卉的快速繁育以及作育无病植物方面,充实利用的是制作构造作育技能。

4、应用创新的优势

利用先辈的作育精良作物生物育种技能所作育改进的农作物品种。不但大幅度的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以及产量,更是实现了农作物的高产量、高风致以及高效益,并且具备了天然作物中极少数生物才有的固氮作用,既到达了增产的目的,而利用转基因技能作育出的农作物,又有效的控制了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技术创新已经是时代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中也突出了在农作物栽培管理中引入新技术的重要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对管理技术进行根本上的突破提高,才能够让农作物栽培更加的适应生产。

参考文献

农作物管理技术篇(8)

0.引言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支撑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农业也是保证我国人民生存的重要基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是根本无法离开农业生产的。作为重要的农作物生产区,山东省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济宁市是山东省重要的作物产区,其在山东省的农业生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进一步强化济宁市的农业管理,重视对该地区的农作物栽培管理并完善其生产技术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就对济宁市的农作物栽培管理的现状进行论述,并以此来提出提高其产量技术的措施。

1.济宁市农作物栽培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产区,其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济宁市作为山东省最重要的农作物产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济宁市的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这里可以种植多种重要的农作物,像小麦、玉米、水稻以及大豆等,都在我国作物生产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不仅如此,济宁市非常重视农作物栽培的管理,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机械化水平,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济宁市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逐步增大,单产也越来越高,其综合生产能力是山东省当之无愧的第一,为山东省农业发展乃至我国农业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济宁市及其周边地区更加重视对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其在对农作物的栽培管理中非常注重科学管理,以此来带来单产面积提升的目标,同时还十分重视挖掘农作物的高产潜能,并进行相应的技术研发。不仅如此,济宁市还非常重视对农作物的优质以及高效生产技术领域的开发。与此同时,济宁市还积极调整区域的耕作制度,这使得济宁市的农业生产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出巨大效益。虽然济宁市的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比如科技成果利用率不高,不能将其有效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中去。此外还存在着种子选择不当,对病虫害防治不到位以及施肥不科学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农作物栽培管理措施,科学栽种对于提高农作物生产产量以及促进济宁市地区农业发展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2.提升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分析

想要提升农作物产量就需要全面管理农作物生产过程。具体说来,提升农作物产量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2.1重视种子选择环节

种子的质量对农作物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选择优质的种子是非常关键的。另外,在播种后对秧苗进行移栽时也会出现种苗发病的问题,这有非常容易引起病害发生,影响作物生长。为此,可以采取相应的化学措施或者物理措施来对种子或者秧苗进行必要的处理,以此来有效防止病害的出现。然而,有些种子却是不能被处理的,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建立无病种苗田,选择一个隔离区域或者无病区域来进行播种,将那些没有病害的植株选出来,将其种子保留,这样也能够有效防治病害。

2.2规范整地措施

整地措施对于农作物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整地可以有效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在进行播种之前可以进行必要的整地措施,保证田地更为平整,同时使土壤更加的细碎,让土壤的上层保持一定的虚松性,下层则更加厚实,这样就能够有效保证种子萌发,也使播种时种子的深浅度更为一致,进而保证出苗更为整齐和均匀。从长远来看,经过整地,田地的土壤环境更为适宜作物的生长,从而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

值得注意的是,济宁市存在着很多的低湿地,这时候如果进行播种的话就需要做畦或做垄,然后通过设置沟壑来进行排水灌溉,并改善低湿地的通气性。通过垄作,能够很好地保证田地的温度,为作物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如果耕地存在坡度的话,可以采取等高耕作、沟垄种植的方法来栽培作物,这样能够很好地避免肥料的流失并能够有效聚拢雨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进而为提高作物产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2.3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病虫害威胁,这些病害给作物的生长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如何有效解决病虫害问题是作物生产的重要问题。以济宁市水稻生产存在的一些病害防治进行分析,其最常见的病害为纹枯病和稻瘟病。

2.3.1纹枯病

纹枯病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当病丛率在分蘖期至拔节期为15%时,可选用如下药剂防治:(1)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3000g/hm2;(2)用20%的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200~1800g/hm2,或者可以采用5%的井冈霉素水剂4500mL/hm2 ;(3)可以使用40%的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200~1500g/hm2;(4)可以使用20%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0~1125g/hm2;(5)利用24%噻呋酰胺(满穗)悬浮剂300mL/hm2;(6)利用30%的爱苗(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25~300mL/hm2。上述药剂需要按1hm用药量来进行计算,对水量最好不少于450kg/hm2,要做到搅拌均匀后喷雾。此外,喷雾时田间最好为浅水层,要将药喷到水稻茎秆基部,连续防治2~3次,以提高药效。

2.3.2稻瘟病

稻瘟病的水稻生长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当其在破口期前7~10d,可选用如下药剂防治:(1)通过利用10%的闻曲令(井冈·腊芽菌)悬浮剂1500mL/hm2;(2)采用16%的井·酮·三环唑(金谷丰)可湿性粉剂1875g/hm2进行防治;(3)用20%的井·烯·三环唑可湿性粉剂l800g/hm2。值得注意到是,一定要均匀喷雾,要每间隔7d后再用药1次,这样的话就可以有效防治稻瘟病了。

2.4重视对水肥环节的管理

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田间测土情况,采取氮、磷、钾配合使用的措施,从而降低作物的病害。如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增加铵态氮肥的施用量,可以降低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增加硝态氮肥的施用量,反而使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提高。对小麦锈病,在生产中,增加磷肥的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增加钾肥的用量。小麦对胡麻斑病的抗性得到加强。针对水稻的氮肥施用,为防止稻白叶枯病、稻瘟病的加重发生,应适当控制氮肥用量,但氮肥施用量又不宜太少,以免加重稻胡麻斑病的发生。在肥料施用的时期和方法方面,如基肥过多且不腐熟,或基肥不足而追施过晚,都会造成后期氮肥过多而加重稻瘟病的发生。田间水分对作物病虫害发生影响明显,如麦、稻田出现缺水时,田间叶斑病、胡麻斑病不断加重。

3.结论

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作为山东地区乃至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济宁市农业发展对于带动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有效提高该地区的农作物产量成为了济宁市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从上文所述中可知,农作物产量除了以上几点外,还要注意对农田的水分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此外还要注意对田地的杂草进行预防。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参考文献】

[1]河南省2010年秋粮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0(7):10-11.

农作物管理技术篇(9)

关键词:

农作物;栽培技术;完善措施

现阶段我国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完善,但是仍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完善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优化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

1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1.1将农作物的自然条件与生理特点作为基础

事实上,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技术,在栽培技术实施之前,首先要考虑此农作物的自身生理特点,然后考虑光合作用及外界自然环境,要以农作物的高产量为目标,确定相应的栽培技术。

1.2要将提高农作物栽培技术作为前进方向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更加注重自身的保健,崇尚健康饮食,绿色食品逐渐提上了议题。因此绿色农作物的栽种也成为了主要的生产目标,绿色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更是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了自然资源,体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不断优化的栽培技术过程中,使农作物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要以提高农作物栽培技术为方向,不断探究和实践[1]。

1.3科学化和正规化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模式

近些年,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非常快速,但也显露出其弊端,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不科学、不正规。对于农业发展来说,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不合理,会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科学的、正规的管理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是关键。我国虽然发展得比较快,但是对于西方一些发达的国家来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我们要勇敢地走出去,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模式及技术经验,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与栽种技术,使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更加地向科学化、正规化方向发展[2]。

2农作物种植材料的选择

万物发展不离其根本,有了先进的栽培技术、完善的管理体系,但是如果没有好的栽种材料,那么一切都是空谈,所以,农作物栽培材料的选择是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2.1农作物种子的选择

品种优良且健康的种子,对于植物后期的生长有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合理的选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合理的选种过程,那么种子中携带的各种病毒、菌类会造成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在农作物播种前期,种子的选种工作是必须被重视的,要经过重重的检查,利用物理选择法或者化学处理法进行选择淘汰,最后找出优良健康的品种。选择完后再进行统一的病虫害防治处理,最大可能地保障种子的健康,给后期农作物的生长奠定基础。

2.2播种场地的选择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地质环境,土壤环境也不同,而同一区域、不同地方的土壤组成也有差异,因此播种地区的合理选择对植物的生长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播种时,要对栽种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选择好合适的地区进行播种。例如有的农作物喜阴,就尽量找阳光照射较少的地区;有些农作物喜水,就找土壤潮湿的地区播种。总之,保证农作物良好生长的播种环境是必不可少的[3]。

2.3合理的农作物保存

不同的农作物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就不同,因此对于农作物合理的保存是非常关键的。怕潮湿的,就一定注意干燥保存;怕光照的,就一定要在阴凉处保存;容易发生病虫害的,就一定要真空保存;注意防治虫害,否则会将虫害细菌带到来年的生长中去。因此一定要注意将农作物的保存工作做好。

3优化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措施

3.1引进植物激素,促进植物健康

在实际栽培过程中,有时没有先进的栽培技术及种子检查技术,对于农作物的健康和产量无法保证,而植物激素的使用可以优化植物的健康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随着近些年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改革,植物激素的用处越来越多样化,对于植物长势及新品种果实的培养都有优化作业,给农作物栽种技术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

3.2利用生物科技对农作物灾害进行防治

自然灾害为农作物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为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工作增加了困难。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大大预防了农作病虫害的发生,改良了农作物生长的环境。

3.3加强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管理

对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合理的施肥、浇灌、光照等,充分考虑农作物健康成长的必备因素并加以管理,科学合理的人工给农作物提供养料,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4结语

总之,科学性、规范性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对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及产量提高都是有积极影响的,一定要加大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的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优化,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齐云松 魏林云 欧阳建宁 汪木火 熊水 单位:南昌市新建区溪霞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 南昌市新建区厚田乡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 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 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经管站 南昌市新建区农业局

参考文献:

农作物管理技术篇(10)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农机设备的需求也逐步上升,信息化管理技术成为农业生产过程的中坚力量。为了使农机设备管理不断完善,需要把信息管理技术真正应用到农机技术推广中去。信息管理技术主要起到的是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媒介作用,为更好地完善农业生产创造了价值。

1我国农机技术推广的发展趋势

农机技术推广指的是通过能让我国农户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实现其把我国农机技术更广泛的在农户中普及和运用。农户在更加科学的方法下,更好地开展农业活动,提高农户的技能标准,让其看到农机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价值,从而让农户更有热情地投入农业生产当中去,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虽然在农机技术推广中有了一些成绩,但是在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实现农业快速发展方向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1],需要通过更高效的方法去解决。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将会和信息管理技术更好地融合,谋求良好的发展。

2信息管理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2.1远距离控制

第一,运用信息管理技术,建设农业产物的相关数据库,远程进行植物的观察和对植物变化的更新记录,确保植物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远距离控制不需要农户去植物环境进行观察,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通过数据信息的变化,第一时间发现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2]。第二,可以运用更完善的故障检测解决技术,降低农业机械维修的时间成本。当机械发生故障的时候,远程技术可以检测出机械故障的问题,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远程技术来解决,确保农业机械的持续性运作。同时也可以把这项远程故障解决技术应用到农机的各个领域,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利益化。使农业技术人员更直观地了解到机械存在的问题,为机械的后续改良提供了相应支持。

2.2数据采集、分析

第一,通过信息管理技术,真正把对农物的采集、分析应用到实处。可以计算出环境的土壤情况,根据分析作物所需要的水分以及肥料,进行图画性的展示。从而对农物的栽种数量和耕作形式都有了明确的数据支持[3],在节约了人力成本的同时,作物的生产环境也有了保障,使作物的生产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计算出来的作物的具体数据,可以直接存储到数据库中帮助后续技术人员在种植作物时可以直接在数据库中找到对应的作物分析,使种植作物更加高效地进行。例如,可以提前对各种作物进行土壤和肥料的分析,然后把数据提前存入数据库中,增加数据库中作物的分析依据,这样就会使技术人员找到适合的农业机械进行有效的种植。数据库根据不同作物可以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使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下降,农机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形态。并且还可以把相关农业知识通过数据分享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所认知,通过农户对作物知识了解更深入,使农业发展得更好。

2.3监测气候环境

农作物管理技术篇(11)

1我国农业物流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虽然,近几年我国物流行业迅猛发展,但是我国物流在信息化发展方面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尤以农业物流信息化为主。下面笔者将对农业物流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第一,农业物流缺乏协调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信息不对称的农产品供需模式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发育程度低,链条短且脆弱[1]。物流的依据是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但是我国当前农产品供求信息系统不完善,渠道混乱。虽然,国家农业部有专门的农产品渠道,但是从多地收集起来的农产品价格信息,农产品的具体供求信息来源没有完全覆盖全国各地的农产品的集散地,使部分地区农产品没有被宣传。此外,相应部门对各地农产品的流通方向指导不明,缺乏宏观调控,监管权限有限,进而导致了农产品没有得到系统、全面的调度和支配,不利于农业物流的发展。第二,农业物流信息标准不统一。农业物流信息标准不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物流信息本身标准不统一,比如,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采用的系统信息录入格式、语言格式以及传输协议等都有不同的标准,导致了农业物流信息不一致,为农业物流运输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其次,物流信息系统运行不稳定,信息系统模块之间的兼容性差,信息系统接口不统一等,导致了系统之间不能有效的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为农业物流发展带来了障碍。通过上文叙述可知,农业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督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之间标准多样,兼容性较差等问题,使得农产品不能很快的被投入到市场,对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此,要想改变当前农业物流发展现状,解决当前农业物流遇到的各种问题,就需要在农业物流中积极引入物流信息技术,让物流信息技术指导农业物流发展,打开农产品市场,使农产品走入大众视野,为农业发展助力。

2物流信息技术在农业物流发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