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老年人安全护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7 15:03:06

老年人安全护理

老年人安全护理篇(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65-02

外科护理中的医护服务涉及各方各面的操作内容,特别是对老年群体的护理操作更需注重不安全因素的强化防护。为进一步认知老年外科护理的科学、优质方法,本文抽选入本院并行外科手术的老年病人52例,将其设为观察组,住院期间施行强化安全护理模式;并取同期40例老年外科病人为对比组,住院期间施行基础性相应护理,评比两组护理实践成效,将此次调研情况阐述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抽选2015年6月-2016年6月进入本院并行外科手术的52例老年病人,将其设立为观察组;并取同期40例老年外科病人为对比组。以上两组所选病例都在接受影像学及常规检查前提下,由医师依循相应疾病的诊疗标准实施病症判别,且经手术病理学得到确诊。观察组:29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介于62-87岁间,平均是(72.4±9.17)岁。对比组: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介于61-87岁间,平均是(71.8±9.35)岁。对病人一般性资料展开比较,未见突出差异(P>0.05),两组能够进行同期对照评比。

1.2方法

1.2.1不安全护理因素调研方法

对外科老年病人住院期内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开展系统化分析,仔细回顾每例病人的各项病学资料及有关数据信息,以回顾评估的方法统计整合护理操作中出现的不当及失误行为,并作相应讨论、归纳。

1.2.2护理处理方法

对比组向组内病人予以基础性相应护理,包括:做好外科术准备、辅助病人检查、接送病人到手术室、落实日常护理操作及体征看护等。

观察组以强化安全护理模式施行住院期间的具体医护操作,方法是:(1)强化外科老年护理的风险教育。以不安全因素的数据情况为依据,对外科临床中出现的或潜在的风险因素开展强化防护,规避各类意外医疗事件的诱发主因,并构建具备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应急执行预案,使风险教育活动落实到老年病人医护服务的每一环节中,提升护士安全防护意识与实践操作技能。(2)增强日常安全护理的实施强度。例如,当清扫病房路面时,提醒老年病人谨慎行走或搀扶其走过湿滑地面;帮助老人熟悉病房内部或附近活动场所,谨防其误伤或摔倒;维持病房床铺的清洁平整,协助老年病人翻转身体或起身,使其以适宜休养;对久卧病人施行压疮强化护理,定期翻动其身体,查看可有压疮形成,必要情况可予以50%酒精实施擦拭,缓解受压迫面的局部压力,促使皮肤组织归转到健康状态。(3)注重病房环境、条件的合理调试。老年病房内的室温宜适当,温度不可过冷,并强化保暖操作。若需用到热水袋,要将水温调节到约50度,以防病人皮肤被烫伤。(4)加强老年病人以及看护家属的健康宣教。引导、鼓励老年病人多参与机体训练活动,训练强度从低强度过渡到中强度,以步行、练太极拳等为宜;对意识反应不够灵敏的老年病人,护士协助其转换躺卧,嘱咐家属全天候看护。同时,注重膳食行为方面的科学引导,帮助病人了解自身患病情况,增强老人自我护理、自我防护的积极意识;讲解自主移出引流导管的危害性,避免医护事故的发生。

1.3统计学数据研究

运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对本次所有相关的调查数据予以整合处理,当中,( ±s)表示计量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 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通过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表示为P

2.结果

经评估外科老年护理的操作情况,得出不安全因素涉及多个方面,主要有:滑倒跌倒、出现压疮、自行移出引流导管、膳食行为不当、皮肤烫伤等。评比发现,两组外科老年护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情况如表1所示,观察组总计2例出现不当护理情况,占3.85%(2/52);对比组总计8例出现不当护理情况,占20.00%(8/40)。观察组不当护理情况的出现率低过对比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外科护理属临床工作中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其服务操作质量将关乎病人的预后恢复情况。由于老年人群的机体功能存在显著衰弱、退化等现象,所以增加了外科老年护理的实践难度[1]。从护理防范角度来讲,老年病人护理以“防护为主、安全超前、降低风险、优化护理”作为安全准则[2]。本文落实日常老年护理流程中的具体服务措施,从强化外科老年护理的风险教育着手,增强日常安全护理的实施强度,注重调试病房环境、条件,并加强老年病人以及看护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如此一来,使外科老年护理纳入系统化、优质化服务流程当中,使护理风险降至最低,规避了诸多不安全操作因素。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总计2例出现不当护理情况,占3.85%(2/52);对比组总计8例出现不当护理情况,占20.00%(8/40)。观察组不当护理情况的出现率低过对比组(P

综合上述,外科老年护理践行强化安全护理模式,能将安全文化理念融合到每一环节的医护工作中,使护理缺陷行为得以及时弥补,进而降低意外事件的出现率。

老年人安全护理篇(2)

老年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老年人身体各系统退行性改变逐渐明显,各类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住院治疗期间,陌生的住院环境,疾病所造成的异常情绪,生活适应能力的减弱,容易引发各种安全问题,如跌倒、烫伤、坠床、药物服用过量等。给老年病人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给医疗、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扰和麻烦。护理工作中及时发现有关老年住院病人的安全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保障老年病人的安全,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老年人安全护理篇(3)

1.1不良心理状态手术作为一种强烈应激源,会让病人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消极、悲观等心理反应。这些不良心理因素可导致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使体内儿茶酚胺大量释放,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耗氧量增加。高浓度的儿茶酚胺大量释放还可引起心室颤动和心律失常以及加重术中出血,增加老年病人的手术风险。

1.2不恰当的手术安置任何手术都必须在安置好合适的后进行。老年病人手术多采用全身麻醉,其保护性反射消失,自我调节功能丧失,且为了便于手术操作暴露手术野,多采用被动。老年病人皮肤弹性差,骨隆突处缺乏脂肪和肌肉的保护,有些病人体形肥胖,若安置不当,身体的负重点、支点不合适,易造成病人皮肤、颜面部、生殖器的压伤、神经损伤及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在进行时间长、特殊如俯卧位、侧卧位、截石位的手术时,易发生安置不当所致的病人损伤。

1.3术中生命体征紊乱老年病人机体功能减弱,手术的同时常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会造成心血管系统病理性改变的合并症。手术复杂、时间长、物的使用、血容量减少和手术安置不当等因素都可影响病人生命体征的平稳。手术对机体是不良刺激,老年病人机体的调节能力差,表现为术中血压、心率的波动范围大,而血压、心率的波动范围过大又会加重合并症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手术危险性增加。

1.4术中低体温术中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在施行外科手术病人中50%-70%会发生轻度低温(临床上一般将中心温度为34-36℃称为轻度低温)。全身麻醉、病人的体表区和胸、腹腔长时间暴露于冷环境中、大量快速输注各种液体及使用冷液体冲洗体腔等都可引起病人体温下降。低体温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心功能异常(如心动过缓、低血压、室性期前收缩甚至心室颤动)使多数物的代谢降低,术后复苏期明显延长,并容易发生误吸、肺不张、缺氧等并发症。

1.5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安全问题全身麻醉苏醒期内包括伤口疼痛、吸痰、胃管、尿管的刺激可使病人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循环系统剧烈波动,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的几率增加。苏醒期内病人躁动常见,增加了意外损伤的危险,同时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诱发高血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与手术预后有密切关系。

2、手术期安全护理对策

2.1针对老年患者生理特点开展护理针对老年患者的感知特点和手术室护士服装的特殊性,护患在沟通时,护士说话的语调不易过高,语速应放慢,重视应用肢体语言,耐心倾听,通过患者的手势、语调、表情等尽可能的捕捉患者的信息,理解其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对于局麻的老年患者由于其认知能力及对痛觉的感受下降,往往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痛苦,要密切观察其表情,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使病人在心理上感到放松,处于安全、舒适的环境中。病人心理的良好状态,有利于保持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和术后恢复。

2.2合适的手术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手术安置原则是在充分暴露手术野的同时保持病人正常的呼吸、循环功能,避免神经、肢体的压伤。将手术安置作为护士工作质量考核内容之一,进行护理查房,要求每个护士熟悉各种的安置和注意事项。术前根据手术备齐所需之物,如垫、支撑架、海绵枕等,避免安置时临时拿取或用被子、包布代替。女性老年病人乳腺萎缩,皮肤松弛,男性病人和阴囊皮肤薄弱,血液循环差,安置俯卧位时注意将女性病人两侧、男性病人的外生殖器放至垫中空处,避免与垫压迫而造成、的压伤、水肿;侧卧位时避免上肢过度外展,双下肢间垫一长软枕。下肢的上侧肢体采用髋膝屈曲接近90度,下侧伸直,有利于固定骨盆和放松腹壁。肾脏手术时,下肢摆放相反,上肢肢体伸直,下肢肢体屈曲,同时将病人腰肋部与手术床腰板对齐,使肾区平坦,充分暴露手术野。固定骨盆时,约束带不可直接固定在病人髂骨上,可在两者间垫一薄软枕,压力适中,以固定后可容纳一指为宜;截石位应重点保护神经、腓总神经不受压迫,髋关节屈曲90-100度,外展45度;托腿架支撑在病人小腿肌肉丰满处,膝关节屈曲90-100度,小腿处于水平或向上倾斜位;两腿分开角度80-90度为宜。器械盘应距离病人右膝关节上5-10cm,术中调整时随时检查,以免压迫病人关节皮肤。手术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病人的情况与局部皮肤情况,提醒医生勿将手和器械置于病人身体上。手术结束后,检查病人全身皮肤、关节有无压痕、红肿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并记录,与科室护士交班。

老年人安全护理篇(4)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护士最为常用、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并且是患者用药选择的重要途径。在输液过程中,忽视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都会给患者身心带来不良的影响,严重者造成患者死亡,可见安全输液的重要性。老年患者是患者人群中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静脉壁比较厚、管腔也属于狭窄型、弹性较差,因而血管的清晰度比较低,造成护士在对其进行穿刺时有很大的难度[1]。加之输液过程中要求较高,操作较多,稍有不慎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对此,本文选取80例来我院接受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旨在探讨安全管理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为59―83岁,平均年龄为(70±10.2)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为60―81岁,平均年龄为(69.2±11.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按照其入院顺序进行编号、抽取,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各为40例。观察组给予安全管理护理,对照组则仅采用一般护理。具体信息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所降低,容易出现寂寞、失落感,加之老年人的自尊心比较强,更容易出现焦虑、郁闷、烦躁等负性情绪。所以,护士需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积极询问其内心需求和内心忧虑,能够立刻解决的问题就给予处理,这样可以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士要着装得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患者有配合的感觉,同时为其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热情对待,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输液之前嘱咐其排便,做好输液前的仪器准备,穿刺的时候要保证镇静。

1.2.2 输液时的护理

1.血管的选取 老年患者常常并发慢性疾病,神经血管疾病也属于常见疾病,再者患者皮下脂肪少、血管壁比较硬、弹性较差,回血比较缓慢,所以穿刺时最好选择上肢暴露比较明显、富有弹性的部位。如果选择下肢也需要选择远端末梢血管,对长时期需要输液的患者有计划更换使用,最好躲避关节和静脉瓣。

2.穿刺注意事项 穿刺的时候要对患者的外周静脉弹性程度进行评估,观察其有没有硬结,避开靠近关节、硬化、感染的静脉。对深但是不明显、细小的静脉可以首先进行热敷处理,依照患者病情、输液量、血管选择适合的针头。针刺部位需要进行2―3次消毒处理,直到注射部位皮肤足够清洁,防止造成感染。穿刺的时候需在穿刺部位上方扎上止血带,松开止血带的时候动作要缓慢,避免反弹。除此之外,对同一部位进行穿刺的次数不能多于3次,否则会出现回针。

3.针头的处理 确保穿刺成功之后要将针头固定好,粘贴胶布的时候需要做到谨慎,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包扎固定的时候需要避开穿刺部位,否则会影响输液滴速的观察。拔针前要将输液器关闭,左手固定针头,右手将胶布清理干净,然后拔针。随后使用消毒棉球按住针眼[2]。

1.2.3 输液时的护理

输液速度 依据患者病情、体质和血管,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没有心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我们一般将滴速设置为40―50滴/min;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输液速度一般为30―40滴/min;心衰患者输液速度则不能超过15滴/min。

强化道德意识 输液过程中护士需要定时巡视,增强工作责任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观察患者穿刺处有没有红肿、发白。关心患者,注意其病情变化情况,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医师。嘱咐患者不能私自调节输液速度,保持输液针头和滴管之间的距离,避免针头从血管滑出,造成药液的外漏。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输液的不良反应为2例,对照组为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表1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为2例,对照组为10例,明显存在差异((P

3.2 安全管理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是帮助纠正心率失常、电解质紊乱等必要方法。护士在操作前后需要认真查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做到三查七对,输液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需要采取措施,更换液体和输液器,必要时可建立第二条液路进行抢救,吸氧、测量生命体征、心电监护等措施。

3.3 小结 综上所述,给予静脉输液时,院方要做好输液安全管理的护理,认真把好输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老年人安全护理篇(5)

【关键词】 人文关怀;住院老年患者;安全护理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住院患者也逐渐增多。老年患者由于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加上对疾病及衰老认识不足,在住院期间有跌倒、坠床、走失、误吸、窒息、烫伤、压疮、院内感染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发生[1]。为了有效避免住院期间老年患者安全意外的发生,我科对老年患者开展了人文关怀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心内科于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慢性疾病老年患者1260例,分一般护理组和人文关怀组,其中一般护理组590例,男320例,女270例,高血压病180例,心脏病290例,糖尿病80例,脑梗死后遗症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年龄65~90岁,平均年龄(72.5±4.5)岁;人文关怀组670例,男300例,女370例,高血压病250例,心脏病280例,糖尿病90例,脑梗死后遗症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年龄65~97岁,平均年龄(75.5±5.5)岁。两组的年龄、病种、病情相似,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一般护理组的患者实行一般护理;人文关怀组的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具体内容如下:(1)设高危警示牌,如“防跌倒”牌、“安全警示”牌、“防压疮”牌,同时加强各种安全隐患宣教,并让患者或其家属签定知情告知书,以积极配合防范工作。(2)严格实施保护性预防措施:①患者入院时引导其熟悉病区环境,如病区号、病室号、床位号及呼叫器的使用等;将使用频率高的生活用品放在易取地方;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夜间帮助患者挂蚊帐、拉床栏、开地灯,保持走道宽敞;指导患者改变体位时要3慢(抬头、 转头慢,坐起慢,站起慢),夜间起床小便或长期卧床后下床行走前要做到3个30 s(醒后30 s再起床,起床后30 s再站直,站直30 s后再行走[2]);②防止烫伤、烧伤、冻伤。禁止在病室内抽烟和私自使用电器;病区内电路及各种电器设备应加强检查,定期维修;病房内不准使用易燃液体;老年患者使用的热水袋水温不宜超过50℃,并应在热水袋外加布套;使用冰袋时,应避免冻伤;对使用热水袋、冰袋、取暖器的患者,应加强巡视,检查患者局部皮肤情况;③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对已知过敏药物严禁使用,同时在患者一览表、病历夹正面和床头显眼处分别注明“XX药物过敏史”;对脑中风后遗症、记忆力减退和智力迟钝帕金森氏症患者,发药时必须交代清楚陪护或亲自喂其口服;夜间睡眠中给药时,一定要把老人叫醒后再服;对服用安眠药的患者,嘱其小便上床后再服药;对服用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药物的患者应嘱其不要随意走动[1];静脉输液时,根据药物性质调节速度,避免过快引起心脏急性衰竭或过慢而使药物达不到有效治疗效果;静脉加压甘露醇时护士要确认穿刺针头在血管内,局部无发红无渗出时才用,加压过程中观察是否有液体渗漏,并及时对不良反应采取措施;④防呛咳,防窒息。长期卧床患者进食时应取合适的体位,嘱其进食时不要讲话,食后保持原体位30min;老年人由于视力问题,喂食前应告知患者是什么食物,喂食动作宜慢,每勺量适当,让其细嚼慢吞,鼻饲者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1];昏迷、呕吐、呼吸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及时对其进行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⑤预防压疮及交叉感染的发生。通过对家属或陪护人员教育,对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营养差或体重肥胖者应早晚进行床上浴一次(特别是大小便失禁者,便后应及时抹洗);每1~2 h翻身1次,注意观察皮肤受压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及床单整洁;落实翻身措施及交班巡视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教育患者饭前、便后洗手,病房内设有手速消毒,以便家属、陪人和医务人员为患者护理,检查或治疗时应严格控制手的卫生;⑥预防走失。对痴呆、记忆力下降、脑严重萎缩患者应让其穿上病人服(印有本病区的区号),并带上腕带(写有病区号、床号、姓名、年龄、诊断),当患者走失方向时,方便被送回,避免意外或医疗纠纷;⑦创造无障碍及安全的住院环境,重视老年患者的特殊要求,病房地面要铺防滑地板,保持病室内光线充足,装置夜间照明灯;浴室设置护手,防滑垫;移去可能造成老年患者跌倒的器物;走廊防滑并有护手,坐凳需有靠背和护手;对行走不便的老年人应安排可调高低的床位,并提供辅助行走的器具;每张病床均设床挡。(3)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人文关怀护理。患者入院时,主管护士应根据病情轻重安排床位,介绍主管医生、病室环境及探视时间,并留下电话,方便患者联系,解除其恐惧、焦虑的心理,使家属放心;住院期间,主管护士应主动到病房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病情及护理需要,介绍疾病的相关防治知识、保健知识,并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及存在护理问题进行换位思考,在每个环节中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增进护患情感交流。

安全评估: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由高级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危险因子(包括意识状态、体质量、行动能力、皮肤状况、头晕症状、自理能力、睡眠状况、用药史、吞咽情况、有无跌倒史、智力状况等)。根据患者的总体情况,如在上述评估项目里有一项为危险因子的,则为高危因素患者。住院期间每班进行评估1次,动态观察高危因素患者。

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按照我院自制的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

2 结果

一般护理组存在高危因素者435例 (73.7%),发生跌倒、压疮、烫伤各2例,输液过快致患者头晕、血压偏低2例,坠床、走失、走错床位吃错药、陪护喂食不当至窒息各1例,其安全意外发生率为2.03% (12/590);人文关怀组存在高危因素患者479例(71.5%),除1例肺心病患者取物坠床外,跌倒、压疮、误食、窒息、烫伤、冻伤、交叉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均无发生,其安全意外发生率仅为0.15% (1/670);两组高危因素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安全意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人文关怀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一般护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略)

两组比较:Hc=68.71,P

3 讨论

影响住院老年患者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加强防范。所谓“人文关怀”即是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3]。防止护理安全意外的发生,不仅仅是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更要给他们行为上的指导和帮助[4]。本文结果显示,人文关怀组的安全意外发生率为0.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P

人文关怀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醒目的提示标志不仅起到警示护士的作用,也达到提醒其他工作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目的,使其明白患者的状态及需要关心、配合的内容。这不仅有利于防止不安全问题的发生,而且避免了由于患者不理解而造成的纠纷。同时,健全的预防措施和合理的环境设施是患者安全的基础。保护性措施的实施使预防工作层层把关,环环落实,规范了护理人员行为,时时处处体现出对患者的关爱。环境建设方面充分考虑到老年患者视觉退化、自主活动受限的特点,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人文关怀是21世纪护士面对的服务理念,树立人文关怀的服务学习意识,科学地认识人性、把握人性、尊重人性,知道哪些护理行为更具有关怀性,哪些护理行为能提高患者安全性。老年患者不仅需要精湛的护理技术服务,而且需要更多治疗以外的人文关怀服务,使其在住院过程中感到安全、舒适、方便、满意。人文关怀护理要求护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学中做、从做中学,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注重护理相关的诸如社会学、论理学、文学艺术等边缘科学的学习。

人文关怀护理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护理进步的表现,人文关怀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了因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为患者的健康创造了生活条件,同时人文关怀护理使护理的工作范围和工作主动性得到改变,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赢得了社会效率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徐赛珠.老年住院病人安全护理进展[J]. 护理研究, 2005, 19(7): 12231225.

老年人安全护理篇(6)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在老年群体的疾病中呈现着明显的上升趋势,导致消化内科住院病人也增多。消化内科的合并症很多,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专科治疗带来的特殊风险。

1临床资料

2008——2012年收治消化内科患者102例,男52例,女50例;年龄35-74岁,平均54岁;患病时间0.5-7年,平均2.4年。由于患者的身体素质、年龄、营养状况均无太大差异,不对该研究造成大的影响,因而病例间具有可比性。2护理方法

2.1体格检查告知患者介入前检查的必要性。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前除需完善各种检查,如肝功、乙肝五项指标、血常规、凝血四项、心电图、肝胆B超、胃镜等外,还需要进行碘过敏的试验。注意,碘过敏者禁用。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要15分钟测1次。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头晕、胸闷、眼花、呼吸不畅等情况发生。

2.2心理支持要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安抚,同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要求家属能够尽可能的配合患者的治疗,支持患者的治疗。避免因为家属的不良情绪而影响了患者治疗,所以,医护人员要多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将患者患病的情况告知家属,在让患者家属安心的同时,讲述治疗的必要性,帮助病人家属克服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2.3特殊护理老年患者的特殊护理主要应该包括两个部分:急救准备和休克护理。

2.3.1急救准备由于该病的发病较急,老年患者的体质较差,所以急救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医院应该准备好氧气、止血、升压的药物以及吸引装置等急救的用品,以备不时之需。患者在入院之后要立即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的监护,并且及时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以及体温等,并且将这些指标的变化及时向医生进行反馈。在进行急诊救治时还要抽取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的检查,同时还要开通2-3条患者的静脉输液管道。

2.3.2休克护理对于入院时已休克的老年患者要给予中心吸氧的治疗。中心吸氧的速度应保持在2-3L/分,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对于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给予其低流量的持续吸氧的治疗,以防止患者出现氧中毒的情况。

2.4病情监测患者在进行了治疗后要尽量保证卧床休息。在遵医嘱测血压、脉搏、呼吸每2小时1次,连续4次,对于病情较重的消化内科的患者则需进行心电监护。注意观察穿刺侧肢体皮肤颜色、皮温、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有无出血、渗血和血肿形成。

2.5饮食指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医护人员要给患者输液注入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等营养液,保持患者的机体能够有充足的营养,保持患者机体的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度。护理人员避免让患者进食不易消化和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对于患者腹部的各种不是情况要及时的观察和检查。在治疗期间,患者进食的主要种类应该是易消化的流食,应该秉承少量多餐的原则。

3结果

患者在经过系统的治疗和护理之后,出院时在许多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治疗前:眨眼产生障碍26;存在进食障碍52;大小便失禁52;意识出现障碍42;腰背疼痛96;皮肤出现破损2。

治疗后:眨眼产生障碍10;存在进食障碍22;大小便失禁4;意识出现障碍18;腰背疼痛37;皮肤出现破损0。

4讨论

4.1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

4.1.1用药问题某些消化内科用药要餐前服用,如吗丁啉等药物。饭后服用包括培菲康等,睡前服用的是奥克,消化内科用药有点复杂,原因是老年病人还会出现其他的一些疾病等,如糖尿病等,因此,乱用药会导致许多不良的后果出现。

4.1.2专科因素消化内科的专科性检查,治疗要前后要求进行禁食。而老年病人一般还患有糖尿病,若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等治疗检查时间过长,病人检查前后不及时补充能量,会起发生低血糖的问题。此外,较多的鼻肠管、鼻胆管留置,若护理未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导管的阻塞、污染的问题就会出现,给病人带来再次置管的痛苦。

4.2护理安全对策

4.2.1高年资护士应该被安排上药疗班对于消化科专科药物的药理及相关注意事项,医院应该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去学习。新药的推广,一定及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和掌握。

4.2.2给病人服药一定要准确按医嘱按时,并准时监督病人服药,病人服药后,护理人员应该在服药卡上签字,避免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

4.2.3药物进行检查整理,需要医师指定专人去执行,确保储存药品符合要求,无过期及变质药品等。

4.2.4各种护理工作和操作都应该准确无误、一丝不苟。护理人员要切记四个不可,包括操作不可随意简化、查对不可忽视、行事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对护生无监督的独自操作,严格质量考核不可放手。医疗安全教育要加强,培养好护理人员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可能发生差错的隐患,要针对性地讨论总结,吸取教训,提高防范措施。

老年人安全护理篇(7)

1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1.1用药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消化内科的用药情况一般是针对不同药物的疗程和特性分为不同阶段使用,像吗丁啉这类药物主要是在用餐之前服用,培菲康等药物则是在用餐之后服用,奥康则是主要在入侵之前服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总之,消化内科的用药情况相比之下是较为复杂的,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老人一般是多种疾病同时发生,而有些药物与其他药物或者疾病是相排斥的,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乱用药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的出现。

1.2专科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进行消化内科的专科性检查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可以进食,如果一些老年患者还患有糖尿病,那么在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等检查时,由于检查时间较长,病人在检查前后都不可补充一定的能量,这样便可能导致低血糖疾病的发生。除此之外,在检查过程中往往会涉及鼻肠管、鼻胆管的留置,如果在护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处理,则可能出现导管阻塞和污染问题。

1.3护理人员存在的安全隐患

1.3.1护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由于护理人员在接受培训过程中基本上将重点置于专业护理上,对护理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则进行忽略。例如,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肿胀的现象,如果护理人员不及时发现或者不及时进行护理,则可能导致病人病情的恶化。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要做到是时刻学习和总结,否则会出现由于本身的临床经验不够,而对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出错误判断的现象,医生则不能根据报告对病人进行及时的治疗。此外,有些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薄弱,对职业风险缺乏一定的认识,对待自身工作也是模糊状态,这些都可能导致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

1.3.2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较低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护理技能,对多方面护理工作流程和规范不能够全面而熟悉的掌握,则会影响到患者的住院安全问题。一般来说,患有消化疾病的老人形体都较为消瘦,在对患者进行血管静脉穿刺时很难准确把握,而当这种危机情况发生时,患者则有可能在没有专业护理的情况下失去最佳的抢救时间。

2护理安全隐患问题的解决策略

2.1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加以规范

出于多种原因,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严格规范,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患者用药的规定和详细说明,并且将这些规定和说明传递给患者,避免出现错误用药的情况发生。对于用药时间、药物与药物之间的作用或排斥都需要一一向患者说明,并叮嘱患者用药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争取做到百分百正确用药。

2.2加强护理安全教育

针对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的特点,医院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以此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在教育过程中,要让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对于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一丝不苟、严格检查,争取做到四点:严格最找操作程序,不可随意简化;对护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进行严格查对;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依照客观事实,不可凭主观经验随意判断;重视护理质量,吸取护理教训,完善护理工作制度。除此之外,医院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护理质量,做到安全护理,还应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知识和安全管理制度,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防范安全隐患的措施。

老年人安全护理篇(8)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医院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人数和比例在不断的上升。由于受到生理机能下降、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1],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做好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排查,对于减轻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病痛,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医院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护理安全是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针对所发生或者潜在的患者功能障碍、生理缺陷等因素的有效预判,老年心血管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排查与预防,能够有效的避免医院与患方之间的矛盾。

1 临床资料

2013年5月~2014年5月入住本院心血管科的老年患者469例,患者的年龄在61~90岁,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类型有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患者、主动脉夹层等疾病,部分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等症状。在护理的过程中出现跌倒等安全事件1起,因处理得当没有引起医疗纠纷等事故。

2 老年心血管临床护理安全隐患的成因

2.1老年心血管患者生理机能的下降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老年患者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临床上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特点表现为:起病急、症状重、危险性高,常反复发作,严重的会造成患者死亡等[2]。由于老年人年龄的增加,其机体的生理机能产生了下降使得老年心血管患者极易出现眩晕、摔倒等危险状况。例如:因长期饮食习惯、动脉硬化症等因素,使得老年人易患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充血性心衰、骨质疏松等都易引起跌倒摔伤。

2.2老年心血管患者药物治疗的影响 在老年心血管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镇静催眠药物的使用较多,给老年心血管患者的跌倒等危险因素的发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而直立性低血压、饭后低血压作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表现特征,从平卧位改成直立位时老年人易发生一过性脑缺血而发生跌倒引起意外伤害。

2.3医院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影响 我院老年心血管科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30岁以下的比例为50%左右,由于这部分护理人员普遍年轻,在校学习期间较少接触过老年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生理、病理变化、心理情况等知识掌握的较少,加之临床护理经验不足,往往会给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安全护理带来一定的隐患[3]。

2.4医院诊疗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老年心血管患者刚刚入院时,因为对病区环境不熟悉、方向感迷失、病房障碍物、卫生间地面湿滑等原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滑倒、摔倒等危险情况。因此,需要加大对老年心血管病房危险因素的排查,提升老年心血管患者在院治疗护理的安全。

3 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护理措施

3.1做好入院时老年心血管患者情况的分析 本院针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在院诊疗期间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相关危险防范等级的划分。通过在病床、病房悬挂防滑指示牌、放置防滑凳、安装床头呼叫铃、室内扶手等方式,降低老年心血管患者在院治疗期间的危险情况的发生。同时,医院按照老年心血管患者病情等级、心理状况、病情时间、家属情况等,作出了老年心血管患者安全护理等级的划分。医院的内科要构建完善的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提升对老年护理工作小组的管理,通过领导责任制等措施,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案例做好及时的上报与分析,并就事故的成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

3.2提升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老年心血管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与态度,对护理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不断加强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能力的培训,包括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生理、病理、心理变化的了解,掌握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护理饮食与日常健康起居习惯的培养等。在药物护理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心血管护理的要求来用药,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在老年心血管临床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住院环境、物品的摆放要以方便老年心血管患者为主。以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来提升老年心血管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通过有效的监管与考核制度来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医师,严格按照心血管临床护理的要求、规章制度等进行操作,特别是对于要求高的临床护理操作更要全程监管。例如: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用药安全、无菌操作质量、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与操作等等。

3.3加强护患沟通,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老年心血管患者的违医行为指的是在医治护理的过程中,因为老年心血管患者不遵守医嘱所导致的安全问题。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安全措施的落实,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双方配合才能更加的有效。同时,医护人员要按照不同患者状况,选用更为适宜的沟通方式与其进行沟通,提升护理工作的人性化与个性化,在保持医院的地面、墙壁、室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加大对室内物品的摆放,做好浴室、卫生间等地面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加大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安全教育,针对容易出现滑倒等位置进行护理标识提醒,同时,并且要加大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安全护理医师的教育,做好家人的安全护理教育。

3.4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心血管健康教育 老年心血管患者由于受到文化程度、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而在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按照患者的特点,选用科学、适宜的教育方法,来开展健康教育、康复事项等等[4]。通过谈心等灵活多变的健康教育方式,引导老年心血管患者以一个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同时,要不断的完善老年心血管护理医疗文献的撰写与管理工作,针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住院诊疗、护理记录、查房记录、特殊操作流程等要进行认真、全面的书写,并且要加大对此类资料的有效管理。加大对医疗文献的检查与管理,防止患者与家属在翻看过程中出现纠纷。

4 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在进行老年心血管临床护理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避免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医院的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的过程中[5],要通过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来提升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护理的安全有效性。护理人员的有效编排、护理设备的定期更新与检查、护理环境的优化等都是提升老年心血管临床护理安全性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黄文萍.老年患者护理安全危险因素及对策[J].当代医学,2009(15).

[2]冯裕容,胡晓华.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原因浅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13).

老年人安全护理篇(9)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9-0094-02

护理安全隐患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疾病康复具有很大的影响。消化内科疾病是老年患者的常发疾病[1]。老年人一旦患有消化内科疾病,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同时在住院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跌倒与烫伤等多种安全隐患及安全风险。为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总结及探讨护理防范对策,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病例与护理资料,比较分析实施护理对策前后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4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6例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460例,女406例;年龄60~80岁,平均(72.8±2.4)岁。2011年4月-2012年4月未实施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病例资料为433例(对照组);2012年5月-2013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病例资料为433例(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未采用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观察组采用安全防范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就对患者给予坠床与摔倒等方面的评价,如果评分≥4分,则要告诉患者应有陪护。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巡视与观察,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应该引起高度注意及时消除。(2)对于具有精神意识及肢体功能等方面障碍的老年痴呆患者,要叮嘱患者家属24 h要对患者进行陪护,并且给患者的病床安装保护栏或约束带。(3)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评估,对于存在潜在压疮老年患者要运用气垫床,给予建立翻身卡,在患者的受压部位进行局部按摩。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保持皮肤的清洁、床铺的平整与干燥,改变的时候要小心,注意不能拖与拉。(4)强化对老年患者用药知识的指导。对于认知水平不高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将患者药物打开,并放于口服的状态,待患者正确口服药物以后才能离开。(5)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告诉患者的家属对患者进行全日陪护,也可以指定专门的护工陪护。患者进食的时候要呈半卧位,进食速度要适当控制,建议运用小汤勺给予喂食,要防止患者窒息。(6)强化患者的心理护理。有些老年患者因为长期身受慢性疾病之折磨,在心理上比较容易产生抑郁与轻生等不良的情绪。为此,护理人员应该强化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指导,努力消除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本组资料出现护理安全问题为80例,占9.2%。跌倒、坠床;撞伤、碰伤、烫伤属于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主要的护理安全问题。实施护理对策前后,两组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对医疗水平也越来越高。在临床上消化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具有日益上升的趋势。然而,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却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的上升步伐。为此,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应该高度重视,提高护理质量,为老年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2]。笔者对这些护理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护理对策前后,两组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来加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1)要高度重视护理细节管理,认真做好前馈控制。在护理工作中发现,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者过程均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所以,护理人员不能掉以轻心,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细节上高度重视护理工作[8]。比如,要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发放消化药与降血糖等口服药物,并认真监督老年患者按时服下,防止老年患者漏服或者多服。对于需要控制用药速度之药物(如施他宁、胰岛素等药物),则应该使用输液泵或者注射泵对其用药[9],以防止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2)强化医疗安全教育,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10]。针对临床护理上出现的各种护理差错,应该组织讨论分析护理差错、护理缺点、护理事故原因,发现问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及时纠正。(3)强化业务学习,大力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对护理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与训练,合理选派一些理论知识过硬及护理技能操作娴熟的护理人员给予经验交流以及操作示教,以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技术[11]。(4)科学合理安排与调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护理人员排班可以采用新老搭配的原则[12],对于容易发生意外护理安全事故的事段,要安排更多的护理力量。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与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疾病康复、生命安危密切相关。每一个护理人员应该规范自身的各种护理行为,提升自己的护理素质与护理技能,消除各种护理不安全的因素,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亚楠,温揽月,郑琳静.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295-296.

[2]邬丽满.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J].全科护理,2010,8(4):1003-1004.

[3]田群芝,高霞,田莲.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价与安全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3823.

[4]孙蓉,穆少丽.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3,(16):107-108.

[5]林妙英,佘佩吟,方楚萍.64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44-46.

[6]王咏梅.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0(9):227.

[7]梁晓丽.小儿腹泻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0-61.

[8]楚清.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2,33(10):2187.

[9]李洪溪.引起消化性溃疡复发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133-134.

[10]马依努尔・玉素甫,麦热也木・阿不都热合曼.探讨呼吸科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6):66-67.

老年人安全护理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72-01

护理工作的安全问题应当放在第一位,护理工作是否安全到位关系着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生命安全,因此,医院应该规范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医院要建立完善的临床护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每一位护理工作者的监控管理,使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更加到位、更加规范。只有规范了医护人员的行为、建立了完善可行的制度,才能大大减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使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提高,使病人的满意度也飙升到最高值。

1老年患者消化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一般来讲,消化内科的用药十分复杂,不同药物的服用时间有硬性规定,再加上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十分繁琐,这就给护理人员在调配喂药方面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护理人员一旦疏忽大意就会给老年患者带来身体不适,严重的话会给老年患者的生命带来威胁或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譬如当老年患者做完各种介入治疗之后,应当禁食并且停用口服药物,护理工作人员一旦忽略口服药物的停用这一注意事项,便会导致老年病患出现腹痛、出血等严重现象。

护理工作人员在上岗工作之前,医院一定要统一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护理工作人员对护理安全有着正确的认识,减少由于自身言语或者行为上的过失给老年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影响或者生活当中的不安全感。护理工作人员的医疗技术和职业素养一定要过硬,医院要对那些技术水平低下或者不熟练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或者淘汰,一旦那些技术不过关的护理工作人员对老年患者进行单独护理的时候,很容易错失最佳的抢救时机导致延误了抢救的时间,护理工作人员的操作不顺利很容易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严重的甚至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的数目一定要充足,要给患者提供周到的服务,要对每一床的患者及时做到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患者身体出现状况不能及时发现以及患者呼叫不能及时到达等现象的发生,临床经验不足的护理工作人员不能对患者的病情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也就导致不能及时向主治医生进行汇报,一旦耽搁了病人的病情就酿成了大祸。护理工作人员要有到位的法律意识,要端正工作态度,避免为患者进行护理时产生任何差错的现象的发生。

2老年患者消化内科护理安全工作的对策

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要抱着小心谨慎的态度,护理好患者的每一个细节,避免任何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在护理患者进行服用药物的时候要仔细的把药物分好类,并且按照医嘱按时发给患者进行服用,最好监督患者服用药物,尤其是针对老年患者来说,更要严格监督老年患者的药物服用,防止老年患者的遗忘或者服错药物,另外,医院要有专门的药物检查人员,要定期对药物进行检查确保药物符合医疗标准。

医院要定期组织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训工作,加强医院里的医疗安全教育,使所有医疗人员都具有高尚的医德素养,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护理时要秉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不能随意操作,不能随着自己的主观意识行事。护理管理人员要在护工出现差错时进行严格的惩罚,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也会增加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并且对自己的错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及时得到改正。护理管理人员要合理安排工作制度,排班也要科学合理,一切要为了病人的利益着想,要把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人员和新手安排在一起,在不耽误患者病情的情况下让年轻的护理人员学到知识丰富自己的经验,另外,要加强事故易发段的人力资源,不能忽略夜班的安排,要为夜班提供良好的医疗设备,降低患者安全隐患的发生并且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控制患者的病情。医疗设备也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要准确的保证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避免由于医疗设备由于质量或者校准问题耽搁患者病情的现象。

医院的健康告知工作一定要到位,不仅要给护理工作人员普及健康教育意识,还要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告知种种需要注意的因素,要使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潜在的安全因素有所了解,避免发生任何护理隐患。

护理工作人员要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及时指导纠正患者陪床的陪护方法存在的问题并且可以给患者家属进行一些简单的护理培训,要重视起患者家属对于患者病况的一些反应,做到及时进行处理。健康教育的落实要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老年人,毕竟老年患者的理解能力以及记忆能力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老年患者的性格、文化程度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生活方式进行一对一的教育,在这里护理工作人员又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另外,还要教育患者家属一些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譬如哪些食物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地稳定病情以及哪些食物患者需要忌口等各项问题。

3结语

护理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单位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为我国患者就医选择提供一个更真实标准的重要参考标准,护理工作上的安全问题是指在为病人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由于护理工作不得当、不到位造成病患身体机能出现任何损伤或者缺陷甚至死亡的现象,因此护理安全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我国人口比例愈来愈向老年化发展,消化内科住院病人当中老年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况且由于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的衰退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风险,老年人不仅体质虚弱,而且一旦出现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还会伴随着很多的并发症的出现,因此一定要加强老年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彻底排查影响安全的因素,为老年人的早日康复提供高品质的护理。

老年人安全护理篇(1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老年人的住院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由于各项生理功能的退化导致老年人住院率增高,老年人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护理工作中心。各种不安全因素不但造成患者丧失安全感,也可能造成患者、家属、医院的重大损失,同时在社会上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医院的信誉度[1]。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护士应营造护理安全氛围,增强护理安全意识,并采取积极的干预对策,以确保老年患者住院安全。

1 老年人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意外

1.1 机械性损伤 老年人由于体力原因四肢运动功能有时不协调及反应迟缓,身体的平衡感觉减退,加之视力下降,疾病的折磨,药物因素的影响,衣着不合适等原因,都可能引起老年患者发生意外跌倒、滑倒或坠床。

1.2 物理性损伤 老年人感觉器官衰退,温觉、痛觉、触觉功能都有所降低,各种电疗、艾熏、热水袋等不当使用可能会引起灼伤或烫伤的现象。

1.3 化学性损伤 最常见是药物引起的意外损害。老年人记忆力及认识分辨能力下降,药品的储存、使用、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误服和服用变质、过期的药品或者药物配伍不当、给药途径不当等都会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1.4 生理性损伤 老年患者由于吞咽功能的降低,唾液分泌减少,因进食速度过快、进食体位不当等原因,在进食过程中可能出现呛咳,导致误吸。有的老年患者因视力障碍将不能吃的食物当成可以吃的食 物而误食,造成不适或中毒。

1.5 心理损害 由于医务人员语言或行为不慎给老年患者造成心理损害,从而加重病情。有些老年人由于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反复住院,难以治愈,身心 极度痛苦,加上给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有可能导致老年人一时的过激行为而走向轻生这一步。

2 老年人住院期间可能发生意外的原因分析

2.1 管理方面 护理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到位,护理安全才有保障。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影响护理安全的原因主要有:(1)管理不力、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管理者的职责,对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环节缺乏管理措施,把关不到位;(2)思想教育薄弱,没有护理安全意识,不重视对护士进行有效的安全护理教育,使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安全护理观念;(3)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或已有的制度没有落实到实处;(4)护理人员缺编严重或者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临床护士超负荷工作。目前医院普遍存在护理人力配备不足的问题,使护理人员忙于治疗而疏于对患者及家属的各种宣教工作,严重影响临床护理质量,对医疗安全构成威胁,成为发生医疗事故的隐患。(5)各种医疗仪器设备陈旧或维护不佳,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常使用的抢救仪器,疏于管理,造成在抢救患者时出现故障甚至根本无法使用,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2.2 护理人员方面 良好的护士素质是安全护理的基础。当护士的素质不符合护理工作的要求,就会出现一系列护理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1)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的法律责任没有充分认识,缺乏从法律角度去认识和考虑护理问题。(2)专业思想不牢固,不安心于护理工作。长期承担平凡琐碎的护理工作,因而产生厌倦情绪,工作马虎,对患者漠不关心。(3)工作态度不严谨,违反操作规程。如随意简化操作流程,“三查七对”未落实或者流于形式,加药、配液不仔细,出现加错药、剂量错误等护理问题。(4)操作技术不精湛,经验不足。随着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与引进,护理工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护士的业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一些护士操作技术跟不上临床需要,加大了护理工作中的技术风险,影响了护理安全质量。(5)专业知识缺乏,一些护士不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不能正确执行医嘱或者不能发现医嘱中存在的问题,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未能及时发现并通知医生,错过了病情处理的最佳时期。(6)护患关系不够融洽,相互缺乏有效沟通。在实施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社会经验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问,在做解释工作时,不能做到有效沟通,容易失去了信任感[2] 。

2.3 环境和卫生方面 主要包括:(1)医院的基础设施及格局不合理,如病床无护栏、病房无单独的卫生设施,走廊两边无扶栏等。(2)后勤支持系统不到位,如病房地面湿滑、污物桶放置不当造成病室环境污染等。(3)危险物品的管理及使用不当,如氧气筒、氧气管道等检查不及时或操作不当,造成管道泄漏或火灾等潜在的安全问题。

2.4 住院老年患者自身及社会方面 (1)老年患者的违医行为。一些老年患者脾气固执,不遵从医护人员的指导,不按时服药或者擅自外出,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及意外事件的发生。(2)社会原因。目前社会对医院的关注日益密切,对医院要求也逐渐提高。个别媒体片面报道医疗纠纷,在公众中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导致老年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失去信任,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从而间接影响了护理工作。

3 老年患者住院安全的护理干预对策

3.1 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树立护理安全观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3]。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在护理工作中,要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可以利用各种会议、交接班、晨会、查房等时机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同时应注重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4]。

3.2 加强护理管理职能 护理管理者应结合护理安全危险因素与护理安全差错事故的实例对护士进行安全护理教育,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3.3 合理配备护士人力资源,保障和提高护理质量 临床护士人力配置与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密切相关。故应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间段(如中夜班)的护理力量,动态安排人力资源,确保患者安全。

3.4 加强护患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意外隐患 护理人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在工作中使用文明语言,主动与患者沟通。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进行解答。并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对于有轻生念头的老年患者应及时疏导患者情绪,避免意外伤害。

3.5 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安全防范教育 护理人员应制定积极的干预对策和安全措施。利用医患座谈会、护理查房和深入病房等机会,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保健知识的宣教。采用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反复、耐心宣讲和交代,直至完全掌握。(1)指导安全用药。药物应用的安全性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各器官、系统功能衰退,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变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再加上老年人常需联合多种药物进行治疗,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率增加。有研究显示[5]:联合过多的药物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平均为22.2%。故护士应认真对患者及家属宣教所用药物的作用、使用方式、服药时间与剂量、注意事项与配伍禁忌等,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确保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2)指导合理饮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宣传合理膳食,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宜口的食物。(3)指导患者安全活动,合理安排生活作息。

3.6 加强护理危险因素的评估,对每位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正确评估,确立高危人群 对高危患者应在患者一览表、床头做醒目的警示标记,并做好交接班。以便对可能发生意外的患者及时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防范于未然。如:(1)对于需使用保暖设备的老年患者,事先要进行保暖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习惯使用热水袋的患者要告知热水袋的温度及袋包布的厚度。在使用各种保暖设备时,要经常更换部位,不可长时间照射和粘敷一个部位,并经常观察保暖部位皮肤情况,以防止烫伤的发生[1]。(2)对有跌倒相关疾病因素的老年患者应做好交接班及醒目标志,使医务人员对患者跌倒的高危险性一目了然,从而给予特别注意;积极劝告易跌倒的老年患者尽量使用拐杖,拐杖对于防止老年患者尤其对于患有关节病、骨质疏松、行走受限的老年人跌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穿着应合适,避免衣裤过长、过大,鞋不跟脚;某些药物如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抗焦虑抑郁药、降压与利尿药、扩血管药等药物可以影响患者的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易引起老年患者的跌倒[6]。故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患者,应劝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动,服用利尿药、泻药的患者,应安排离卫生间近的床位,尽量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发生。(3)对于有吞咽困难的老年患者应给予缓慢喂食,不可催促,防止噎食及呛咳,选择舒适的体位进食,避免误吸的发生。有视力障碍的患者,要将食物的摆放或标记告诉患者,护士发药时,一定要亲自看着患者服下,切忌将外用药装在内服杯里,以免发生误食。(4) 对于出现过激行为,有自伤或他伤行为的老年患者,应加强看护,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7]。约束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约束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说明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同时要注意对患者的尊重。使用约束带时松紧适宜,以能放进2个手指为宜,不可系活结,定时放松被约束肢体,并严密观察被约束肢体的情况。

3.7 加强病房巡视工作,给予老年患者多关心,多问候,多观察 了解和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主动帮助有需要的患者,如上下床、坐立、进餐、如厕予以搀扶,信号铃及常用物品放在随手可及之处,夜间在床边放置便器等。

3.8 改建病房及住院环境的安全设施 (1)病区的走廊、楼梯口要设椅凳,以备行走时短暂休息;走廊、楼梯、厕所及浴室要设扶手,老年人的卫生间,最好是坐式位置。床单元设置合理、病床高度适宜并配有护栏。(2)减低环境中威胁的措施,如减少床边的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安置床边灯及洗手间夜灯等。(3)改善病室环境,与后勤部门通力合作,保持地面的干净和干燥。病室内物品放置有序、病区走廊安装醒目的安全提示牌等,以保障老年患者在病室、楼道内活动的安全。

4 小结

社会老龄化给护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确保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安全,是我们护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一方面要正确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创造适合住院老年患者的生活环境,同时对老年患者进行防护措施的宣传,提高老年人的自我防范意识。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要增强护理安全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以促进老年患者的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余莉.营造心内科病房护理安全文化的探讨.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8):734-735.

2 卢金莲.提高自身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11.

3 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49.

4 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差错事故.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