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煤炭问题调查大全11篇

时间:2023-08-30 16:32:22

煤炭问题调查

煤炭问题调查篇(1)

【关键词】

煤炭企业;融资渠道;银行贷款;财务制度;抵押;管理水平

1 调查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日益突出,煤炭产业作为我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融资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目前整个煤炭产业正处于经济下行期,在其对融资有迫切需求的同时,各大银行对煤炭企业贷款相对以往更加谨慎严格,甚至出现了一些银行拒绝向煤炭企业提供贷款的现象。本次调研以吉林省主要煤炭工业城市白山市61家煤炭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团队在给随机抽取的24家规模以上(年收入2000万以上)煤炭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的同时深入我市两家规模资金管理模式各方面有一定差距的煤炭企业,通过比较来对企业融资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

2 调查过程

2.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吉林省白山市规模以上的煤炭企业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研究,调查样本涉及白山市的通辽矿业集团、正基卓越集团有限公司、白山市鑫达煤业有限公司、等24家煤炭企业,各个公司主要负责煤炭开采和煤炭的洗选业务。

2.2调查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咨询专业人员、查阅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

第二阶段:团队首先在24家煤炭企业内部发放调查问卷,然后对部分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学习,详细地了解该企业融资情况;

第三阶段:对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初步结果;

第四阶段:队员通过对白山市工商银行行长进行访问,进一步了解银行方面对企业融资的看法和要求;

第五阶段:拟定初稿;

第六阶段:定稿,形成调查报告,“吉林省白山市煤炭产业融资情况调查报告”。

3 白山市24家煤炭企业融资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3.1全市煤炭产业生产情况分析

通过对白山市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自4月份开始,受煤炭生产企业停产整顿影响,全市工业增速快速回落。按行业完成情况看,1-6月份,全市27个行业有20个增长,有7个下降。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总产值101.3亿元,同比下降17.5%,完成增加值35.7亿元,同比下降7.4%;然而影响工业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煤矿生产企业停产,今年4、5、6月份都有50家以上的煤炭企业停产;二是资源类产品市场需求明显减少,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市重点调度的原煤价格为420元/吨,同比下降16%;洗精煤价格为960元/吨,同比下降28.6%;1-6月份因价格下降影响产值22.3亿元,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7.4亿元。可见,上半年白山市煤炭产业正处于较为困难的时期,预计下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也不会有较大改善。这些客观原因导致了煤炭企业对融资的依赖程度与往年相比较大,但是负面因素(即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比以往更高,因此,煤炭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表现得尤为明显。

数据由白山市工信局提供,详情见附表:1-6月份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2.1-6月份全市工业产值、效益完成情况。

3.2主要调查项结果

(1)融资渠道(该选项为多选)

在调查的24家煤炭企业中,18家采用银行贷款,12家采用自有资金(其中有7家在之前也选择了银行贷款),3家采用开承兑汇票和票据贴现(其中有2分别也选择了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2家采用信托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其中这两家也分别选择过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调查问卷中本项为多选),如图1所示。

(2)融资的用途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有18家企业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1家用于开拓市场,7家用于购置固定资产,7家用于升级现有产品和加工技术,图形显示,目前大部分煤炭企业仍处于成长期,无论是资金链还是购置固定资产,开拓市场,技术的升级都亟需资金的支持。

(3)企业资信等级

在调查的24家企业中等级为A 的居多,仅有2家企业被授予AA ,还有1家企业的信用等级为BBB 。咨询过银行的信贷科人员后,我们了解到信用评级为A对于企业贷款来说只能是资格勉强够。我们认为,虽然大部分企业资信等级为A级,但是不难看出,这些企业对于能够贷上款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因此煤炭企业的资信等级还是有待提高。具体情况可由图3表示。

(4)企业贷款失败的原因

我们调查的对象中有15家企业曾被银行拒绝贷款。图表显示,信贷规模的紧张、无有效抵押资产是银行拒绝给企业贷款的主要情形。

3.3实地调研结果

为了全面了解煤炭企业的融资情况,我们又深入白山市胜达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和正基卓岳集团内部,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对两家企业情况的对比分析可以对融资现状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1)根据我们到达现场的发现,后者的公司规模,工作环境,人员专业程度都要优于前者。

(2)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前者与后者相比的资产负债率(2012年)较高,但是平均资产回报率较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后者获取银行贷款时的筹码。基本可以说明同样的行业大背景下,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状况是企业融资时的一个重要因素。

(3)在与两家公司财务人员的交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后者有着较为健全规范的财务制度,其次该公司的主要财务人员都有着一定的专业背景。而前者在这几方面的表现有些不尽人意。

(4)通过跟两家企业的财务人员交流我们了解到企业对融资渠道所考虑的因素看中的还是融资的成本这一重要的因素。

4 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

4.1融资渠道窄

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煤炭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就是银行贷款。除了银行贷款,这些企业很难获得其他方面的资金来源,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更是难上加难。

4.2融资成本高,银行惜贷

对商业银行而言,白山市煤炭企业一般为中小企业,这种规模的企业每笔资金需求的数目不会太多,但是它们通过银行贷款的程序与其他大型企业所需要的程序是一致的,金额不多却过于繁琐的程序也导致了这些企业贷款的成本高于其他企业。处于对利益的考量,银行在主观上也不太愿意对这类企业发放贷款。加上大部分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所以银行对其发出的贷款管理成本要高得多。如果对贷款利率再进行限制,那么对这些煤炭企业发放贷款将不会是银行的选择。

4.3企业制度不完善,财务制度不规范

在调查的24家煤炭企业中,很多企业都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企业信息不够完整和真实、财务报表的透明度低等问题,而且银行的信贷部门的人员告诉我们很多煤炭企业存在“现金结帐“以单代帐“帐外经营”的现象。

4.4企业管理水平低,缺乏专业人才

煤炭行业本市就是一项高产高风险的行业,由于行业本身的安全生产带来的经营风险就较高,加上企业的管理水平又不高,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导致了企业生产业绩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通过我们与企业的一些管理人员或者财务人员的交流,我们发现这些管理人员很大部分不是专业人员可以说是半路出家,就连一些从业多年的老会计也并不是科班出身,缺乏一定的教育背景,这种专业人才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4.5企业抵押能力不足,资信等级不够高,缺乏能为其担保的第三方机构

由于目前银行只接受产权明晰的资产作为抵押,而很多煤炭企业又缺乏足够有效的资产作为抵押,这些企业又找不到有足够资历的第三方为其担保,导致很多企业获得贷款的金额很难满足其融资需要。银行在贷款对象的选择上,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等级是主要的两个因素,而这又恰巧正是煤炭企业薄弱的环节。

5 针对白山市煤炭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5.1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煤炭企业要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所需要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吸收各方面专业性突出的管理与技术人才。要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预算决算机制。配备精通业务的专业财务人员,建立健全内控内审制度,对资金使用情况、周转运作和财务核算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管理。

5.2了解银行的融资品种和相关政策,与银行建立双向沟通

煤炭企业应该多渠道的多加了解和研究银行对企业的一些贷款品种、融资品种。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要和银行建立双向的沟通,以便在融资方面进行探讨以赢得银行的理解,进而有效的解决自身的融资需求,为企业带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5.3拓宽银行融资渠道

银行信贷仍然是煤炭企业融资的首选,中国银行业改革应考虑煤炭企业发展,扩宽煤炭企业融资渠道。建立一套专门适合煤炭企业发展的信贷管理体制;在审批贷款的过程中,适当延伸贷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提高审批效率,改进和完善信贷激励和约束机制。调整商业银行战略的同时,国家也要出台相应的针对煤炭企业贷款的基准利率和利息率等。另外,政府还可以主导建立煤炭企业担保基金,为解决我国中小煤炭企业贷款问题和扶持中小煤炭企业的发展。

5.4完善煤炭企业的担保机制

我国应建立起完善的的煤炭企业担保体系来降低银行的借贷风险,增加煤炭等企业贷款的机会。主要包括:一是建立全国性煤炭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主要依靠财政注入资金和向社会发行债券融资,由政府出面设立永久性机构。二是建立地方性的信用担保机构。可由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煤炭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如成立专门为煤炭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政策性机构,也可鼓励煤炭企业自发组建互助担保机构,还可鼓励各种其他经济成分的资本参与担保投资。

5.5支持煤炭企业发展,鼓励煤炭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融资

中小煤炭企业因为自身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的限制,往往难以独立发行企业债券融资。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一种由一个机构作为牵头人、几家企业一起申请发行的债券,是企业债的一种,也就是俗称的捆绑发债。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直接作用是以其特有的形式有效拓宽了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解决了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

5.6建立完善的关于民间投资的风险投资体系

国家应当完善风险投资的准入与退出机制,鼓励组建民间投资公司,以此来拓宽中小煤炭企业的融资渠道。

5.7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煤炭企业发展专项基金

主要用于煤炭企业贷款贴息、创业资助、技术创新支持以及相关补贴等。

【参考文献】

[1]未知.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区1-5月份经济运行情况汇报,2013

煤炭问题调查篇(2)

0 引言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深远。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伴随大量的工程地质问题,如果处理解决不当,对煤炭开采工程带来人员经济损失,影响煤炭正常经济效益。煤炭地质勘查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提供煤炭资源保障的同时,为煤炭的开发、利用、安全及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信息。煤炭资源勘查阶段开展工程地质评价是十分必要且具重要意义的。

1 煤炭资源勘查阶段评价方法现状

1.1 勘查评价方法手段与设备有较大发展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地质填图,就是将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基本记录在纸质媒体上,地质勘查人员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费钱。

而如今,地质填图在传统的“老三件(锤子、罗盘、放大镜)”之上增添了“新三大宝”(GPS、计算机、数码相机),实现了地质勘查信息采集数字化、多源信息数据可视化、图件绘制自动化,有效丰富了地质信息,活化了图面表达方式,实现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填图过程和填图质量的飞跃。

1.2 煤炭资源地质综合勘查能力的提升

根据我国煤炭资源地形地质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我国地质工作者在科学合理的地质勘查技术手段运用,充分采集各种地质信息数据的基础之上,全面综合研究煤层赋存规律及其开采条件。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勘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煤炭资源地质综合勘查体系。

1.3 一体化资源综合地质勘查的有效规范

国务院及煤炭资源开发有关部委共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求并鼓励煤炭资源开采企业先采气,后采煤,走采气采煤一体化、地面与井下抽气采煤相结合的道路。现有的地面垂直井、多分支水平井抽采技术日益成熟,有效保障了煤炭资源开采的稳定和安全生产。

1.4 煤炭资源区生态评价机制发展

通过运用相应技术并结合地面实际地质调查,研究分析矿区土地环境问题,探究煤矿区沙化、水土流失和植被退化等生态环境、水环境、地质环境等自然环境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的变化规律,为煤矿区生态保护和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李希霍芬和王竹泉等中外煤炭资源地质学家共同对我国煤炭资源的考察算起,我国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已经发展了一个半世纪。在我国几代的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人员的不懈追求和艰辛探索下,目前我国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查评价形成了具有我国煤炭资源地质勘查特色的勘查技术体系,尤其在最近几十年,我国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思路越趋明确,技术日渐完善,设备也是越来越先进,科学的综合勘查理论和方法愈加成熟,探测能力和精度大幅度上升,这一切煤炭资工业成就对于指导煤炭资源开采安全高效发挥了重大作用。

2 煤炭资源勘查地质评价问题及方向

2.1 煤炭资源勘查地质评价问题

我国社会经济在持续高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扩大。然而,当下我国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相较滞后,煤炭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制约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①我国国土面积广袤,各地地质水文各有不同,这给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东部地区煤矿区资源接替和深部开采的无法顺利进行;中西部地区复杂地形煤炭资源综合勘查开发难度大且容易引起其他环境问题;聚煤盆地区地质研究手段及煤炭资源勘查技术存在较大局限性。②煤炭开采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③煤炭地质勘查记录信息化程度不足,煤炭现代化开采和安全生产地质问题有效探明程度不足。

2.2 煤炭资源勘查阶段地质评价方向

①要以现代地质理论为指导,依靠科技,整体提升煤炭地质勘查能力创新能力,扩大地质服务领域。②持续有效加强煤炭地质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大新资源勘查力度,加大中国东部地区煤炭勘查和深部煤炭开采地质问题研究,西部地区聚煤盆地地质勘查研究评价力度。③以高产高效煤炭工业建设原则,加大煤炭资源综合勘探技术创新力度,力争提高勘查精度、质量和效率,满足日渐增长的社会煤炭能源需求。改善煤炭开采安全状况,促进煤炭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着力发展煤炭资源的综合勘探技术,开展新一轮的全国煤炭资源评价。加强洁净煤技术的地质基础研究。加强煤炭资源现代化工业和安全开采地质问题研究。④煤炭地质科技体制改革,确立新型人才机制,创建煤炭地质勘查科技创新平台,努力培育高素质化的符合时展要求的新型煤炭地质勘查队伍。

3 结束语

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意义重大。煤炭资源的工业发展要求煤炭资源勘查阶段地质工程评价起到煤炭资源开采保障者的角色,这也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煤炭工业发展变化,依靠煤炭地质勘查科技进步,早日建立新型煤炭地质勘查体系,对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煤炭问题调查篇(3)

中图分类号:X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3-0129-03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上升,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之一,开采规模大幅增加,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而煤炭地质环境状况及其保护与煤矿生产安全密切相关,不合理的煤炭资源开发会造成环境的严重破坏、重大地质灾害与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因此,规范煤矿生产活动、避免大规模煤炭资源开发引起的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空气等的环境破坏,保证煤矿生产活动安全,加强煤炭地质环境保护是当务之急。

1 煤炭开采引发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及其生产活动、生产过程操作的不合理性,都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地质环境破坏问题,其破坏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环境污染、资源破坏以及地质灾害:第一,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由于大规模、长时间的煤炭生产所引起的煤层、矸石等有害物质向周围环境大规模迁移与扩散,导致煤矿周围环境的空气、水质、土壤和辐射等指标发生恶化。第二,资源破坏问题。主要表现为大量煤炭生产产生的岩移以及抽排大量水,改变了原有煤炭资源分布和煤矿所在环境的地下水、地表水储存和循环的状态。一般情况下,都会造成所在环境的水位下降、地表水大量缺失以及由于岩移导致煤层、煤炭资源受损、流失等。第三,地质灾害问题。煤炭资源开发可能导致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表地质灾害和井下地质灾害两种。地表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岩移诱发山体滑坡、崩塌,甚至泥石流等;井下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采动压力诱发冒顶、矿井突水、瓦斯突出等突发性灾害。煤炭资源开发引发的周围地质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矿区周围居民、职工的正常生产、生活,也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当前我国煤炭地质环境现状

我国大量的煤炭资源开发,导致大面积的地下采空存在,影响着矿区山体斜坡与地面的稳定性,出现地面下陷、山体开裂、崩塌等地质灾害,严重地破坏了自然地貌、水土保持,已经开始影响地区环境的完整性。据2011年不完全统计,我国由于煤炭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900多处、陷坑4000多个,面积达1150万平米以上。而我国仅煤炭企业每年产生的固体废物就多达700万吨,治理比率却不到10%。另外,由于露天矿的开采产生的废渣堆置等,破坏、侵占耕地近28万亩,并且每年以1.2万亩的速度在增加;由于煤矿开采产生的矸石山多达7000多座,每年的堆积量都在不停地增加。加之煤矿开采需要耗费大量的水,由此产生的废水排放量更是占到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30%以上,处理率不足7%,绝大部分废水被直接排入江、河、湖、海,造成严重的水质环境污染。煤矿开采产生的大量废气、粉尘、废渣,更是对空气造成破坏性污染,主要是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导致酸雨事件也不断产生,因酸雨导致的土壤污染面积已经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30%;由于煤炭开采导致的植被、水生态问题更是突出,90%以上煤炭开采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下水位下降、山体滑坡及地面塌陷。

3 我国煤炭地质环境问题对策与建议

3.1 指导原则:综合治理

目前,我国的煤炭地质环境管理基本上处于被动局面,总是先污染后治理。因此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指导,进一步加大科学投入力度,在煤炭地质环境保护技术、环境评价、环境治理、地面沉降检测技术标准规范等的制定与实施上下功夫,逐步使煤炭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治理、投资者受益”的原则,监督与指导具体环境治理;通过对煤炭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改善煤矿生态环境,带动当地农牧经济发展;通过对煤矿开发、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治理,消除地质灾害环境的破坏,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生活条件;通过综合治理的实施,探索总结煤炭资源开发、治理与保护经验,走绿色煤矿、低碳开采建设之路;促进人口、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煤炭问题调查篇(4)

然而,受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清洁能源推广以及煤炭行业“智能化、少人化”的发展趋势等因素的影响,煤炭行业对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3]。有7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行业发展对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有53.12%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发展实际脱节的问题较为突出。基于以上问题,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我国煤炭行业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该类高校优化人才培养的思路和相关建议。

一、问卷设计与问卷调查

为确保所获信息的准确性,本研究运用社会学[4]与统计学[5]理论和方法,分别设计了煤炭企业问卷(下文称A类问卷)和煤炭高校问卷(下文称B类问卷),全面系统地了解煤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煤炭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为反映企业发展需要具备什么素质的人才,A类问卷设计中,涉及到企业人员招聘、薪资待遇、员工培训、人才需求等方面;而B类问卷主要反映高校在行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以及高校教师对我国煤炭行业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问卷问题主要包括高校矿业类专业设置、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专业课程体系、选用教材、实习学时等。最后,将两类问卷折射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对照分析,从而揭示出我国煤炭类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进程中,大中型煤炭企业是核心力量,其对人才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煤炭行业人力资源发展走向。课题组先后走访了神华集团、神华宁煤集团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公司、山东兖矿集团公司等国内大中型煤炭企业十余家,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河南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国内矿业人才培养高校,发放并回收问卷580份,剔除20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55%。企业有效问卷样本数为384,高校有效问卷样本数为176。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不能满足行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管理复合型人才是指工科专业的人才,同时具备经济管理专业领域的理论和能力。A类问卷被调查者中有84%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缺乏高层次管理复合型人才”。有42.1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所在的企业不能够招到理想的大学毕业生,且主要原因为“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差异”。在高校问卷调查中,问题“您认为采矿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煤炭企业需求相关性是否密切?”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课程设置与煤炭企业需求的相关性一般,10%的教师认为两者相关性不大。

因此,我国煤炭类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已无法满足当前煤炭企业对工程类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专业设置与行业人才需求脱节,专业课程设置与煤炭企业需求关联度一般,迫使高校探索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以适应行业新的发展要求。

(二)教材老化,双师型人才缺乏

B类问卷对煤炭类高校主体专业教材、教学条件能否满足教学需求等进行考察,统计结果如图2.1所示,仅有2.27%的教师认为专业课教材能够满足教学需求,17.05%的教师认为一般,超过80%的教师认为目前专业课教材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同时,有77.27%的教师认为教学条件一般,还有14.77%的教师认为教学条件不满足教学需求。针对专业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在B类问卷中设置“贵校专业课程使用的教材是”,调查结果显示89.77%的教师选择“校本教材”。

B类问卷还针对教师的培训和实践能力设置了考察项。在“您有没有接受过学校安排的培训?”考察项下,91%的教师选择了“偶尔培训”,9%的教师选择了“经常但不系统”。在企业挂职经历方面,只有12.5%的教师有到企业挂职锻炼的经历,而87.5%的教师没有企业一线挂职经历。对于“为提升煤炭类主体专业建设,您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91.48%的教师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专业培训。

由此可见,煤炭类高校教师普遍缺乏系统培训、无企业挂职经历。尽管近年来国内高校专任教师学历水平不断提高,但因一线经验缺乏,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判断授课内容是否反映行业发展现状和最新技术水平,导致多数毕业生就业后,还需要至少3年的再学习,才能胜任专业岗位的工作,人才的作用不能得到及时发挥。

由于高校教师赴企业挂职制度尚不健全,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授课内容与行业发展现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同时,由于企业兼职导师制度未能广泛推广,进一步加剧了高校“双师型”人才缺乏的局面。

(三)?n程设置与行业人才的需求不匹配

A类问卷中设置“您认为高校毕业生在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上的主要缺陷是?”问题,旨在考察高校毕业生哪方面无法满足企业需求,造成此方面的原因是否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关。调查结果如图2.2所示,煤炭企业69%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毕业生项目实践经验不足,25%认为所学课程与企业需求不符,6%认为缺乏基础理论。由此判断,企业希望招聘到项目实践经验充足、所学课程与企业需求相符的高校毕业生。而这就要求高校毕业生在校学习时就要向未来入职企业所需人才具备的能力靠拢,在学校时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认真对待实践课、把握实习机会,弥补自身实践经验的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在B类问卷中,课题组设置了考察煤炭类高校培养过程中的实践课、实习等问题,了解实践课效果是否达标。问题“您认为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实践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考核执行情况如何?”,在被调查教师中,73.86%的教师认为实践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考核执行情况不太严格,23.3%的教师认为执行情况一般。此外,B类问卷还对培养方案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匹配度、设置比例的合理性进行了考察。认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匹配的教师不足10%,九成以上的教师认为理论课与实践课匹配度一般。96.2%的教师认为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设置不合理,3.98%的教师认为一般。煤炭类高校中煤炭行业主体专业现行实践课的培养模式亟待优化。

为进一步考察学生实习的效果是否与学校预期相符,在B类问卷中设计了“您认为学生到煤炭企业实习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调查结果如图2.3所示。42.05%的教师认为学生到煤炭企业的实习效果一般,接近一半(49.43%)的教师认为未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学生实习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分析,而将原因归结为“学校重视力度不够”(21.09%)、“与实习煤矿未取得有效沟通(22.6%)”、“实习执行力度不够(21.72%)”、“保障措施不完善(20.08%)”的教师数量基本相同,仅有14.52%的教师将原因归结于“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由此可见学生实习未达标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外部。

三、优化院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将A、B两类问卷对比,分析得出煤炭类企业所需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结合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改进煤炭领域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规范高校专业设置标准,更新专业教材

我国目前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延续之前的前苏联模式设置的,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已跃居为世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炭行业亦不例外,人才培养需要更强的针对性。调查发现,我国煤炭类院校专业设置过专、课程体系不合理、教材老化的问题较为突出。根据行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设置,实时更新教材,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与岗位实现“全方位对接”。

(二)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双师型”队伍

煤炭行业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既要懂教育又要有行业从业经历。同时,“双师型”要求教师既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水平又具备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

一是完善企业兼职导师制度,聘任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管理技能强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同时,企业兼职导师带来了煤炭行业生产一线的先进技术,可以有效缓解高校专任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二是定期选派教师赴企业挂职学习,丰富教师实践经验。多措并举,逐步构建起一支既具备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三)开展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

煤炭问题调查篇(5)

二、贵州省煤田地质勘探所面临的问题

1.煤田勘探的手段单一

目前,在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勘探手段主要有钻探、地质填图、测井等,勘探手段有限。另外,物探队可使用物探手段进行勘探。有限单一的勘探技术和勘探方法,使得我们对地质构造的情况得不到明确的探析,令地质控制的精度得不到提高。因此不能深入的勘探煤田地质的情况,以至于对后续的开采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煤田地质勘探的程序简单化

目前,在煤田地质勘探的工作中,存在着勘探工程布置不合理的状况,降低了工作的效率。有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煤田地质勘探的周期,在煤田地质勘探的程序上,省略了煤田地质勘探的普查工作,省略了煤田地质勘探的详查工作,使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从预测区直接越过普查和详查工作进入到勘探阶段,这样就使得煤田勘探工程布置可能存在不合理的状况。因此,我们不能盲目的进行简化煤田地质勘探的程序,而是要有选择的进行简化程序,将一些不必要的、影响不大的程序简化就可以了。这样既可以合理的进行布置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同时也提高了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3.煤田地质勘探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目前,煤炭的需求日益的增长,煤炭开采也越来越多。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地质可能因煤炭的开采而遭到破坏,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严重的水土流失、日益加重的水污染问题、土地沙土化和荒漠化等。这些具有一定破坏性的地质灾害,时刻都有可能对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在煤田地质勘探的持续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三、煤田地质勘探技术

1.高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技术

高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技术指的是一种通过分析处理由数字来表征高质量的地质信号,从中获取高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效果的技术方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主要包括数据的采集、数据处理两方面的内容,数据的采集强调要采用小药量、小道距、采样间隅、小组合基距、合理的井深以及准确的炮点和检波点;而数据的处理则强调衰减噪声、子波长度压缩以及精准的叠加和位移;最后,通过数据处理后获得的高频信号,得到小型煤田的构造信息。长期以来,高分辨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它不仅大大减少了因地质资料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还保证了矿井的质量。因此,这项勘探技术在煤矿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2.煤炭遥感技术

煤炭遥感技术是一项空间遥感高新技术,它主要应用在煤田地质和煤炭工业探测方面,这种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实时性、客观性、整体性等。近年来,一套比较完整的煤炭遥感科学体系在计算机软硬件不断发展的前提下逐渐的形成了。煤炭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在煤田和煤矿区等自然环境的监测、煤矿区水资源和煤炭资源的调查、中小比例尺填图和区域地质研究等方面,并且在这些方面上的应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建立煤炭地质和煤炭资源调查系统,为煤炭业提供快速的、实时性的、客观的煤炭资源资料。同时,煤炭遥感技术也会成为煤田地质勘探技术中的一种常用的手段。

3.重磁电及地质雷达勘查技术

在煤田地质勘探、石油地质勘探等资源勘探领域,采用瞬变电磁法、高精度磁法、直流电法、高密度电法等地质勘探方法进行断裂、褶曲、沉积盆地和陷落柱等地质构造的勘探,以及对矿区采空区和空洞等异常体的工程勘探。

煤炭问题调查篇(6)

当前,我市已有登记在册的煤炭经营企业100余家,其中批发的20余家。主要分布在两个高速公路出口联络线及107国道两边。

二、主要工作

(一)增强监管力量。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煤炭经营监管执法力度,今年我们大队设立了三个煤炭经营监管执法中队,分区域负责对全市煤炭经营市场的日常监管。各中队均增设了副中队长和资料员,增强了煤炭经营监管执法力量。

(二)严格许可标准。认真做好煤炭经营资格证申办受理、登记事项变更等工作。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每年对煤炭经营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中,严格对照标准,对煤炭经营企业办公场所、储煤场地、环保设施、计量设施、质量检验设施等进行认真核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并依法下达了整改通知书,督促企业按期整改。在受理申办煤炭经营资格证工作中,严格认真核查企业资料和现场。在受理煤炭经营资格证登记事项变更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了煤炭经营资格证变更受理制度,积极与工商部门对接联系,确保法人变更是在企业原始股东中变更,有效避免了不法分子倒买倒卖煤炭经营资格证行为的发生。

(三)加大执法力度,我们定期对全市煤炭经营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对各企业法人代表、土地手续、环保措施、计量设施、质检设备及各相关证照是否齐全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达不到经营条件的,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整改不到位的进行相应处罚。本年度共下达执法文书40余份,已处罚不符要求的煤炭经营企业40余家,共处罚金额30万元。

(四)强化服务意识,扎实做好服务煤炭经济发展工作。面对复杂多变的煤炭市场形势,我们有针对性地深入煤矿企业和煤炭经营企业开展煤炭经营调查,现场了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汇总分析。及时了解煤炭经营现状,分析煤炭经济市场,指导企业有效应对煤炭市场变化。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煤炭经营市场尚处于逐步规范的过程中,其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

一是经营秩序混乱。无证煤炭经营企业大量存在(据我们初步调查,全市现有无证煤炭经营企业50多家),打击泛力。

二是执法实际操作难,煤炭经营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都相对过于宽范,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实际操作。

三是环境污染重。由于大部分的煤炭经营企业都集中在城乡的结合部,严重污染区域环境,影响市容市貌。

四是煤炭市场持续低迷。今年以来,因多方面因素造成了我市煤炭经营行情极不景气,主要是由于我市煤矿停产进行兼并重组,没有煤源造成的。整个一年中90%的煤炭经营企业全年未做生意。

四、下步工作设想

1、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监管执法队伍综合素质。

煤炭问题调查篇(7)

二、工作目标

依法进行查处;推进科技进步和科学办矿,摸清我市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及存在主要问题;对浪费破坏煤炭资源的违法案件。强制淘汰一批破坏浪费资源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及设备;研究制定我市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制度措施;强化资源管理和煤炭企业资源消耗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全市煤炭资源总体开发利用水平。

三、检查依据

(一)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国务院的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以及<原煤炭工业部的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暂行管理办法》关于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回采率的若干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及配套管理办法。

(二)技术依据

地质报告,依法批准的煤炭企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设计。储量评审备案意见;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采煤方法,依法上报的储量登记统计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表。

四、检查内容和评价指标

检查内容:

(一)煤炭企业资源基本情况

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煤炭企业资源赋存及开采地质条件。设计开采、实际开采煤层数。

(二)煤炭企业资源储量情况

1矿井逐年累计动用储量、采出量、损失量。

2分煤层储量动态,包括逐年的保有储量、动用储量、采出量、损失量、三下压煤量、各种煤柱量等储量计算是否合理以及储量注销、报损是否合理。

3煤炭资源损失、浪费、破坏情况及原因。

(三)煤炭企业资源管理情况

1资源储量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情况。

2资源储量管理技术档案(生产技术图纸、生产台帐等)及制度建设情况。

3生产设计是否合理。

4采掘工作面资源管理情况。

(四)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井设计的执行情况

1开拓布置、开采顺序、采煤方法是否合理。

2设计回采率指标和实际回采率指标情况。

分别报部、省、市(地)县级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检查资料的截止日期为年月日。受检单位要如实填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表》附后)一式四份。

评价指标:

(一)煤炭企业依据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设计进行开采。

(二)对于没有批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设计的煤炭企业。

1薄煤层采取回采率大于85%为较好。低于80%为不合格。

2中厚煤层采取回采率大于80%为较好。低于75%为不合格。

3厚煤层采取回采率大于75%为较好。低于70%为不合格。

按动用块段计算资源的回采率。对于不分采区的小煤矿。

对于开采低于可采厚度以下煤层、主要从事残采、复采、难采煤层等表外储量的煤炭企业和露天矿不列入此次检查范围。

五、组织领导机构

市政府成立专项检查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略;副组长:略;成员:略。

负责专项检查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国土资源局矿权设置开发管理科。

由市国土资源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选派人员成立市联合检查组,为切实做好专项检查工作。联合检查组在专项检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市、县联合检查组中均应有两名以上煤炭专家参加。

六、检查范围及分工

全市各采矿许可证有效截止日期在年月日以后的煤矿均应依法接受专项检查。

市联合检查组对不少于20%矿山进行抽查。应检矿山的专项检查工作由县级联合检查组直接负责组织开展工作。

七、时间安排及检查方法

(一)时间安排

分别向市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联合检查组名单,年月日前。向应检范围内各煤炭矿山企业分发《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表》督促各煤炭企业进行自查。各煤炭矿山企业完成自查,向本县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表》和以本方案通知检查的内容为提纲的自检报告。市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表》收集汇总后,报省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县联合检查组按要求完成对矿山企业的普查工作。市联合检查组组织抽查。

以县联合检查组为主,由市、县联合检查组共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矿制定整改方案,并监督矿山进行整改。

县联合检查组写出普查报告,报市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全市普查情况,写出专项普查报告,报省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巩固普查及整改成果,迎接省检查组检查。

(二)检查方法:

1听取汇报。查阅相关文件、记录及资料。

2突出重点。掌握实情,取得实效。

3解剖典型。深入分析,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4随机抽查。随机对企业进行抽查,以便了解真实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5发现问题。要责成相关部门和企业,限期解决,切实做到该整改的一律整改,该停产的一律停产,该处罚的一律处罚,该追究责任的一律追究责任。

八、工作要求

(一)联合检查组各成员单位要相互协调。联合检查,统一行动。

(二)对破坏浪费煤炭资源的行为要做到及时发现。

(三)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作用。对严重破坏、浪费煤炭资源的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对好的典型要予以宣传。

(四)各县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编写情况简报。加强信息沟通。

九、有关政策界定

由有关部门按照《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造成资源破坏,对于在此次检查中实际回采率定为“不合格”和存在资源管理制度和相关技术档案不健全、不按规定的开采顺序开采、采易弃难、采厚弃薄、将可采储量弃而不采等问题的煤炭企业。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煤炭问题调查篇(8)

我国煤炭行业的税费制度经历了2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税收政策以“少税种、低税率”为主要特征,目的在于调节因资源结构和开发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1994年税制改革后,煤炭行业形成了“专门税费+一般税费”的税费格局。现行的煤炭资源有偿开采制度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国家的资源所有权权益没有实现,导致利益分配不均;税费重复征税,征收比率、方式不合理;现行资源税与地租理论的解释不符合,经济利益关系体现不到位;资源开发无序,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本文基于煤炭开发过程中的四个不同阶段,较为详细地梳理了煤炭开发所涉及的税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现行煤炭税费政策。

1.文献综述

不少学者对煤炭相关税费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李敏和姬长生(2012)、郭晓丽(2013)、阐述了我国煤炭资源税费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吴新文和卢武涛(2014)从煤炭资源税改革的角度,对资源税改革提出建议。苏立功(2013)从煤炭企业税费负担的角度,提出企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李国平和李恒炜(2011)从稀缺租和极差地租的视角出发,梳理国内外资源税费的对应关系。曾先锋和李国平(2013)、王树新(2013)通过对比中外煤炭政策,为国内税费制度提供建议。张存登等(2013)从价格形成机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山西省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思路和政策建议。陈新玲(2013)、李维明和陈光(2013)从外部成本的角度提出资源税相关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关于资源税费政策分析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目前较缺乏从煤炭开发过程来阐述煤炭现行政策的研究。为此,本文通过把煤炭开发分为四个阶段,分析不同阶段涉及的税费,并提出政策建议。

2.煤炭开发在不同阶段所涉及的主要税费

根据煤炭开发中不同过程的特点,本文把煤炭开发过程分为勘查、开采、加工和销售四个阶段。煤炭企业需要缴纳的税费包括专门税费和一般税费。专门税费主要包括资源税、矿业权使用费、矿业权价款。从2014年12月1日起,煤炭资源税改革,已取消资源补偿费、价格调节基金、可持续发展基金等。一般税费,即所有工业行业普遍适用的税费,以增值税和所得税为主。

2.1勘察阶段

根据煤炭资源勘查的特点,将煤炭地质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四个阶段。国家统一管理一级探矿权市场,出资完成预查、普查和必要的详查,然后将二级探矿权或采矿权向企业或个人授予,煤炭勘查企业只需要进行矿区详查、井田精查。在勘查阶段,煤炭企业所需缴纳的税费主要有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

探矿权使用费指国家将探矿权出让给探矿权人,按规定向探矿权人收取的使用费,按年度、按面积收取费用,避免占用矿地面积过大、时间过长的弊端。

探矿权价款指国家将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出让给探矿权人,按规定向探矿权人收取的价款,是矿产资源勘查投资的回报。

2.2开采阶段

在开采阶段,煤炭企业所需缴纳的税费主要有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土地复垦费等。

采矿权使用费是指国家将矿产资源采矿权出让给采矿权人,按规定向采矿权人收取的使用费,按矿区范围面积逐年缴纳。采矿权价款是指国家将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出让给采矿权人,按规定向采矿权人收取的价款。

采矿权人在申请采矿许可证时,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因采矿等地表挖掘所损毁的土地,由生产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负责复垦。

2.3加工阶段

在加工阶段,煤炭企业所需缴纳的税费主要增值税和排污费等。增值税为一般税费,是以商品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对煤炭加工企业,增值税是主要税种。在2009年以后,缴纳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3%。增值税为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政府分享75%、地方政府分享25%;

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规定缴纳排污费,包括污水排污费、废气排污费、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排污费和噪声超标排污费。

2.4销售阶段

在销售阶段,煤炭企业所需缴纳的税费主要包括:资源税、所得税和增值税。资源税是以各种应税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为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并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而征收的一种税。煤炭资源税收入完全划归地方,是一种地方税。长期以来,我国煤炭资源税实行从量定额征收,以销售(自用)数量为课税数量,其中,焦煤的税率为8-20元/吨,其它煤炭的税率为0.3-5元/吨。从2014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煤炭资源税的计征将按照销售收入乘以规定比例税率计征,税率幅度为2%-10%。企业所得为一般税费,是指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其生产经营所得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依据企业的所得额来征收,税率为25%,西部地区部分企业(国家鼓励产业)为15%。企业所得税为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政府分享60%、地方政府分享40%。

3.结束语

第一,从开采和加工阶段来看,煤炭开采的外部成本已逐渐得到重视,煤炭企业对造成的土地破坏和水污染都要给予相应的补偿。相关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采保证金制度,由矿山企业合理承担环境治理的外部成本。此外,应当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开采地居民和地方政府的合法权益。

第二,从税种的征收比例上看,对于煤炭企业,主要税费为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二者都为一般税费。相比于其他企业,煤炭企业还需要缴纳资源税,造成企业负担过重。应对煤炭企业实行所得税或增值税优惠政策。

第三,资源税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的资源所有权权益,及调节极差地租。然而,现行资源税的计征依据为销售收入,开采和加工过程中造成资源浪费,国家的所有权益也不能得到保障。计征依据应该结合开采加工阶段的煤炭产量。

第四,加工阶段中,洗煤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提高洗煤率,不仅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还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然而,洗煤成本较高,也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水污染。为了防止洗煤率过低,以及洗煤后企业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需要对煤炭加工过程有进一步的思考,国家应给予一定的鼓励。

第五,在停征煤炭资源补偿费之前,实际开采回采率越高,则企业缴纳的补偿费越低,而开采回采率高低直接反映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现已停征补偿费,说明煤炭的开发利用水平有可能受影响。(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煤炭问题调查篇(9)

首先严密部署、统筹安排。按照省、市煤行办的文件要求,我委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区煤炭经营监督管理办公室专门制定了《区煤炭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方案中对整治检查时间、内容、标准等作出明确要求,通过下发方案提前通知企业,使企业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及时了解了检查整治的相关要求和需要企业提前准备的各项检查材料,为后续检查整治节约了时间、打下了基础。其次真抓实干、不走过场。整治检查中对照7项检查内容逐项核对相关材料,发现问题,绝不放过。对企业的经营场所、储煤场地、煤炭计量设施、质量检验设施等一一进行现场勘验,对达不到要求的,现场要求企业整改,以免整治流于形式。

二、检查整治基本情况

我委检查小组从2011年6月15日至7月10日止,对辖区11家煤炭批发、零售企业进行逐一检查。通过对照检查企业的租赁协议、验资报告、煤炭经营资格证和企业经营执照等证件等材料,我区11户煤炭经营企业基本符合准入标准:企业煤炭经营资格证、企业营业执照等证件齐全并已年检;企业拥有固定的办公经营场所,具备基本符合标准的储煤场地;拥有基本符合标准的煤炭计量设备、质量检验设备,而且计量、质检人员取得上岗证书。企业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达到标准,但大部分企业储煤场地、计量设备和质量检验设备以租赁形式获得。

通过核查企业1-6月的进项和销项税票我区11家企业销售煤炭和纳税比去年同期均得到大幅增长:1-6月累计销量达到18.06万吨,同比增长80.6%,实现税收61.43万元,同比增长75.9%。11家企业大部分销售量在1000吨-40000吨之间,有1家企业销售量甚至达到80000余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煤炭经营企业运行形势整体乐观,但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1、交通运输问题。因交通运输紧张,尤其是跨省运输困难。部分企业因铁道运输问题未能沟通协调好,制约了企业的正常经营销售。

2、部分煤矿企业存在参杂使假行为。煤矿企业参杂使假导致部分煤炭经营企业上当受骗,企业经营时断时续,甚至导致企业亏本经营。

煤炭问题调查篇(10)

资源回采率:一个埋在矿井下的“谜”?

在事关煤炭资源前途命运的一个关键环节――企业的资源回采率这一问题上,始终存在一个“难解的谜团”。内蒙古自治区一个煤炭大市的煤炭管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这些年的技术改造,我们市地方煤矿的资源回采率已经达到了75%以上。”而与其同处一地的一家中央煤炭企业经营者说:“只有像我们这样的露天开采不浪费资源,可以达到95%以上,其他井采的不管大矿小矿都不可能超过80%,其中地方小煤矿的资源回采率多数是15%以下,少数能达到30%。”

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煤炭经济论坛”上,两位专家就神华集团的煤炭回采率意见相左。一位说经过实地调查与测算认定,神华集团在陕西北部大型煤炭基地的资源回采率不足30%,浪费令人触目惊心;另一位公开反驳:由于采用了现代化大型综采设备与先进采煤技术,该煤炭基地的资源回采率在85%以上。而在今年“两会”期间,来自陕西省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发言提到的一组数字让人咋舌:一家中央企业在陕北开采的号称“我国现代化水平最高”的煤矿,产煤不足6000万吨,而其所消耗的煤炭资源量高达6亿吨!

“盲目追求现代化、大型化、综合开采,使一些企业走入误区,同时造成资源回采率大幅降低。这个道理十分浅显:开煤田好比切豆腐,如果豆腐是不规则形状的,只切方方正正最大的一块就像是只开一个采煤工作面的现代化综采,与依照形状切成三、五块,布置多个工作面相比,前者扔掉的豆腐自然更多。这种低回采率的开采方式,还形成了大面积的易燃采空区,挖完之后用不了几个月,采空区就是一片火海。”山西省国土资源局一位负责同志说。

煤炭家底:一道留给子孙来求解的题?

我国有多少煤炭资源?只怕有朝一日煤炭挖完之后,这个问题才能有一个明确的解答。这是一道留给子孙来求解的题,只是不知需要几代人。

在2004年8月召开的全国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座谈会上,记者注意到,对于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的说法,各有关部门提供的会议材料各不相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供的数字说:“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国土资源部的数字是“已探明可利用储量1892亿吨”;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材料则引用了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的数字:“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累计探明可供建井的精查储量2000多亿吨,占全国已探明精查储量的90%以上”,由此可推算出“全国已探明精查储量”为2200亿吨左右。而对于另一最为关键的数字――“还剩多少”,多数文件没有提及,只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说“现有剩余可采储量是660亿吨”,在山西省的一份材料上说:“截至2002年年底全省累计探明精查储量798亿吨”,还剩多少,没有下文。

记者看到,除了数字相去甚远外,在这些为国家煤炭开发战略决策提供参考的文件中,对于煤炭资源储量的表述口径竟然也无一相同:“可采储量”“可利用储量”“可供建井的精查储量”“精查储量”……在各部门提供的不同文件中,没有两处表述一致,也没有两处数字相同。

我国的煤炭到底能采多少年?在“2004煤炭经济论坛”上,专家们认为,我国煤炭资源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然而这仅仅是依据现有利用方式而定,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迅速减少、煤炭洁净化技术的提出,煤炭在一些领域替代石油已是大势所趋,所以煤炭只会越来越宝贵、越来越稀缺。而这种观点在目前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并没有得到认同。煤炭资源大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位负责人说,按照现有的煤炭储量与开采能力,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炭资源能开采一两千年,没有必要考虑资源枯竭。他甚至轻松地认为:资源相对集中于一些地区,这些地区的煤炭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开采完了,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举城搬迁到还有资源的地方去!

一个煤炭资源富集的地级市煤炭管理局负责人说:“我们市煤炭远景储量是1万亿吨,现有开采能力不足1亿吨,可采年限你们自己也能算出来――1万年!”

摸清家底:一个迫在眉睫的行业课题

记者看到,煤炭资源家底不清,只是煤炭这一长期战略资源并未得到应有“待遇”的一个缩影。资料显示,在未来5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的消费中所占比例不会低于60%,煤炭资源是我国能源供给的基础所在、是石油替代的希望所在、是完成工业化的动力所在、是国家能源安全的依托。不少业内人士反映:如此重要的战略资源,却没有受到战略性的重视。

煤炭问题调查篇(11)

中图分类号:TD1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062-01

随着我国能源危机的加剧,煤矿行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当前小煤矿整合工作引起了政府的广泛关注,同时政府加强了对煤矿整合的投入力度,以保证煤矿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小煤矿的管理力度,重点研究煤炭企业的矿权问题,调整其政策中的不足,从而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1 小煤矿无序整合工作现状

小煤矿的起源较早,当前由于国家资金的不足,就把煤矿的经营权放权给当地的企业,这极大增加了我国煤炭资源的产量,但是小煤矿也存在着较多的经营问题,例如其技术设备落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欠缺等。随着煤矿体制的不断改革,小煤矿的经营方式逐渐被淘汰,这是因为小煤矿的危害性严重,造成了煤炭资源的回收率较低,滥采滥挖现象严重,同时小煤矿的安全问题根本得不到保障,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土地资源保护策略,从而造成了环境问题。当前我国针对小煤矿整合提出了逐步淘汰的原则,坚持以优并差,整合煤炭资源,将全部的煤炭资源纳入到一个有序的发展状态中。从当前的小煤矿发展态势来看,小煤矿的数量显著减少,同时其经营方式更加正规化,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小煤矿的政策调整和规范管理依然不足,煤矿的安全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小煤矿完成整合后,其生产流程系统并没有实现统一整合,从而造成了整合效果不佳。

2 小煤矿整合工作中存在的制度漏洞

2.1 煤炭资源配置和矿权上的漏洞

煤炭资源配置和矿权是实现煤炭行业整合的关键要素,当前我国煤炭行业的矿权管理混乱,这是因为我国煤炭资源经历了个人承包开采的阶段,同时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并没有带动煤炭行业的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依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再加上高额的利润市场刺激,从而造成了我国堤防煤炭资源矿权管理混乱,这就对小煤矿的整合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相继出台了煤炭矿权管理条例,但是煤炭矿权管理在转移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政策缺失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

首先我国煤炭行业内存在着严重的“跑马圈地”现象,国家低价转让的煤炭探矿权被少数人利用,从而获得了超过探矿权规定的煤炭量,从而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损失。针对这一现象国家逐渐强化了矿权的管理,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当煤炭矿的勘探程度不能满足配置矿权时,就会造成国有矿权被其他的企业买走,从而使得煤炭资源很难统一整合。再者当前我国的矿权管理依然实行分级管理,地方政府和国家存在着煤炭利益冲突,甚至有些地方部门刻意规避煤炭审批权限,造成小煤矿企业的过度开采。

2.2整合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煤矿整合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涵盖不全的现象,一些模糊的法律条款就会被部分矿主钻空子,从而影响了整合政策的执行力度。再者国家对于小煤矿关停整合的标准并没有进行细化规定,一些存在安全性问题的小煤矿无法进行科学的界定,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参考标注,整合工作迟迟无法开展。当前我国小煤矿整合主要是国有大煤矿整合小煤矿,但是对于不在同一区域的煤矿,其煤层资源赋存条件的差异性较大,同时小煤矿之间也缺乏统一的技术体系,资产合并方式难以统一。此外则是小煤矿整合后的验收权值得商榷,地方政府的煤炭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利益纠纷,在整合过程中不能做到公正客观,给煤矿整合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2.3 整合执法中执行力较差

小煤矿的整合是煤矿行业的发展趋势,煤矿管理方式以及整合过程中出现的混乱是造成煤矿矿难发生较多,尤其是地方政府在煤矿整合中责任缺失,这是因为地方政府和小煤矿主之间存在着利益纠纷,因此对于现行整合政策的执行力较差。在很多地方,虽然政府三令五申要消除矿难的发生,但是矿难依然发生,而管理部门在监管方面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小煤矿整合工作陷入了停顿。

3 小煤矿整合工作政策调整与规范管理策略

3.1国家政策调整策略

对小煤矿整合工作中亟待解决的政策调整和规范管理,政府要从各个部门的调整入手,首先是从国土部门的资源配置入手,彻底杜绝小煤矿产业的出现,对于取得上层煤矿权的,也要杜绝小煤矿的介入,从而整合煤炭资源配置在国有煤矿内,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再者是对针对大矿同一煤层的资源,要作为国有煤矿的后续储备资源,政府部门要发挥其市场调控作用,合理控制煤炭市场的发展,同时加强煤矿权的转让管理,对不经过合法程序获取的煤矿权,一律收回重新分配。其次是对勘查阶段的政策调整,要按照勘查条件、水文状况等参数来合理配置区块资源,并根据其赋存条件进行分级管理,对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煤炭资源,可以作为国家的战略储备资源进行保存。此外对国有矿区内的小矿区进行调整,尤其是复采的小煤矿,要及时进行整合处理,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大矿周围的小煤矿,符合国家要求的要进行依法整合处理。

3.2加强整合工作规范管理

政府在整合工作中应当发挥其规范和强制作用,消除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而造成开发商和政府部门的层层庇护,提高煤炭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同时要建立权属严格的监查机构,在小煤矿较多的地区设置资源整合监察处,对整合工作的设计开展进行监管,保证整合工作的阳光透明。再者要加强执法力度,针对整合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对于发现的依然运行的小煤矿及时进行停产整顿,并商讨下一步的整合适宜,彻底消除小煤矿运行空间,同时要清理整顿小煤矿,对于没有批复的施工人员,要一律依法关闭,其余的煤炭资源直接有偿转变为国有煤矿。此外要强化国有煤矿的生产能力,对原有的煤矿生产技术进行革新和升级,提高其煤矿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国有煤矿要发挥其技术先进、资金充裕、人员配置和谐的功能,加大资源的产能,完善大矿企业的生产能力,从而减轻国民经济对小煤矿的依赖程度。

4 结语

总之,小煤矿的经营效率较低,而且是事故发生率较高,因此加强小煤矿的整合工作至关重要,当前小煤矿整合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其政策调整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影响了整合工作的进展,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小煤矿的整合控制工作,协调整合中的矿权矛盾,同时要提高整合政策调整的科学性,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体制,加快小煤矿的整合进程,提高煤炭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