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企业文化内容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6 17:25:05

企业文化内容

企业文化内容篇(1)

看短片之前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了手机这个行业?大家在看短片的同时思考一下。

(看完后)现在有没人能回答我刚刚提的那个问题。据统计中国现在的统计,中国现在最赚钱的要数餐饮业,虽然餐饮业赚钱,你想做好它,要具备2个条件:第一、算命先生要觉得你将来要发财,第二、看看你家祖坟的位置是不是风水好,当然这只是个玩笑话,我的意思就是说做这个行业的风险很大。其次呢,那就是房地产业,房地产赚钱呀,但是你要想进去分一杯羹,先看看自己有没有一个省长爹,市长舅的,如果没有呢,那还是不要想了。其他的像医疗教育能源这些国有资产控制,民营涉足的行业,赚钱的就是国家和那些股东,职员永远是受剥削的!那要选择那个行业才是明智之举呢?我告诉大家一个行业:电子产业。为什么说进入电子产业是明智的呢?因为它的规模大产值大,因此这个产业的GDP就很高!(可介绍一下为什么电子业中选择了手机行业)所以呢,恭喜大家在择业中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那么,既然选择了手机行业,我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在这么多品牌中,你为什么选择了康佳呢?

一、播放十面埋伏短片

1、各位看片前想想目前为止国产品牌有十年历史的是哪些?

2、各位再想想目前为止有十年历史还健康活着的有哪些品牌?

结论:目前为止有十年历史还健康活着的只剩下康佳手机。

康佳手机是唯一拥有十年历史的国产手机品牌,包含三个内涵:

(1)针对手机行业来说

(2)针对国产手机品牌

(3)中国唯一的品牌

康佳通信科技于1999年5月21日成立,同时国产第一条手机生产线在康佳开始运转,国产手机第一个高科技人材部门—康佳手机研发中心成立,并且于当年生产出第一款中国人自已研发的手机(由国际巨星周润发代言的康佳情义通3118),从99年开始至03年,康佳手机从1年做一款产品到1年做8到10款产品,迈入了自主研发的阶段。并形成快速的发展,相继推出彩屏先锋系列手机、国产第一款百万像素的手机T100、第一款国产超长待机的手机C926、超薄直板手机D163、牛津辞典学习手机、国产第一款炒股手机、国产首款双导航手机、磁悬浮滑不坏手机、国产首款6235多平台功能手机等等具有代表性的产品。目前通信科技拥有六大销售渠道,除了传统的渠道市场还有电视购物、运营商市场、海外市场、大客户市场以及即将开辟的校园和网络市场。目前在全国的体制设置为以深圳总部为核心的六大分公司和华中、东北、华东、西南几个大区,以及各地区都设置了相应的商务处进行业务往来和问题处理。

为什么康佳在其他国产品牌都倒了的情况下还可以持续发展呢:(1)康佳集团是中国首批上市公司之一,他有强大的融资渠道和现金流,同时他还有国企华侨城控股,资金雄厚(2)康佳有着开放、变革、坚韧、奉献的核心人文理念。开放就是面对新市场、新形式、新格局,学习借鉴山寨精神、先进思想、创新产品;变革就是建立快速响应新市场的“私营化”总部结构,正视历史,深刻自省,建立高效的渠道模式;坚韧就是发扬革命精神,吃苦耐劳,打造中国自己的民族产业;奉献就是用付出赢得收获,共同铸造长久企业。(3)康佳有10年的品质保证,有自己独特而成熟的销售渠道同时也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行业背景:1999年前中国手机市场上只有爱立信、松下、摩托等国外品牌,99年前诺基亚在中国市场也不太景气,到1999年中国拥有自已手机品牌开始,TCL,波导,康佳等品牌,2000年的夏新,迪比特,南方高科等国产品牌成立后,国产手机品牌产生了零的突破,2002-2004三年的时间迅速的占领中国市场,使洋品牌占据的份额大幅下降。

进入2003年,台湾一个光存储(光驱、DVD)芯片生产厂MTK(台湾联发科技)推出了手机芯片,彻底打破了国外手机芯片生产厂商的垄断格局,解决了手机芯片的技术壁垒,因为在2003年以前,中国还没有自己的手机芯片生产技术,一般多采用的是FISCAR(摩托半导体公司)、思法浦(飞利浦半导体)、美国德州仪器(诺基亚手机)、英非林(西门子)等大多数都是欧美国家的手机芯片,因为MTK彻底解决了手机生产方案,因此所谓的三五码机此时慢慢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于2005年开始发展,2006年发展到顶峰,直至现在还到国外去疯狂的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康佳于2004年开始与MTK合作至今,在MTK内部属于阿尔法客户。

因为联发科的技术突破,山寨机的风行,洋品牌的强势反击,新品牌的兴起,国产老品牌纷纷倒下,继05年第一批科健、南方高科、熊猫等国产老品牌倒下后,08年夏新、波导等品牌步履为艰;(TCL收购阿尔卡特后主力涉足海外销量,国内市场基本放弃;波导在国内局部市场还有一些产品销售,夏新彻底的进行了资产重组,)。形成了行业内的手机厂家的5年坎一说。

新兴品牌抓住市场机会,在老品牌倒下的空白市场当中抓住机遇,摒弃手机行业的保价制度,采用最好的买断制度进行操作。从价格上解决了手机价格虚高并且终端主推积极性不高的难题。使得一部分在第一个5年后出来的手机生产厂家03年的金立手机、05年的步步高手机、06年的天语手机、06年的长虹手机、07年的OPPO手机迅速的抢占空白市场,并且在08年产生首个年销售量突破2000万台的手机品牌,但是随着这些新兴品牌进入了五年坎的时期,同样也遇到了一些相应的问题,金立因为经营压力和发展的需求进行了分拆,宇龙、宇康、致远也就是朵唯;长虹的发展速度越来越慢,新品越来越少;天语到09年中国区的销售严重的下滑,因此相应的也都遇到了发展当中的必然阶段。据赛诺情报的数据,09年步步高的销售量为219万台,OPPO的销量是345万台,而康佳的内部数据显示为245万台,赛诺的数据为242万台,全年销售为近800万台的销量。

也就是说康佳手机现在已经渡过了行业内的二个五年坎还屹立不倒,是有其原因的,主要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势的后盾加上专家级的品质以及创新变革的思路和优质的售后服务,总结成为八个字就是:开放、变革、坚韧、奉献。所以康佳手机可以成为国产品牌内唯一一个拥有十年历史的手机品牌。

请问一下大家,一提到康佳大家第一反映是什么?对,大家都会提到康佳的电视机,是的,康佳电视机与康佳手机是深圳康佳集团的主营产品,当然还涉及到小家电以及冰洗产品以及空调等一系列的电子产品,所以说,康佳集团是一个世界级企业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在全球拥有近3亿的用户,简单来说,全球60亿人口当中百分之五是用中国的康佳集团的产品,同时康佳集团也是首批的上市公司,大家注意康佳是中国首批上市公司,1992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时发行A、B股公众股票,现有A股约4亿股,B股约2亿股,大型央企华侨城集团为第一大股东,所以各位不要再把康佳认为是国企,因为国有企业在大家的印象当中是属于腐败、散漫、不思进取的代名词,而我们康佳集团是属于典型的上市公司,管理科学,信息公开,而上市公司的核心是利润,存在的要素是现金流,华侨城集团属于国资委直接下属的央企,老总任克雷可以说是直接给温家宝总理进行工作汇报的,集团的前身呢也还有一些港资的背景,因此,各位,康佳集团是一个国家300家重点扶持发展的大企业之一,位居中国电子百强企业前列

同时康佳这个品牌还被国家授予中国驰名品牌的称号,关于这个中国驰名品牌,不是所有企业都可能拥有的,这个称号是国家认定授权的,鼓励企业打造品牌的一种肯定,必须是这个品牌有一定的影响力才行,康佳集团自成立至今,三十年的历史,各位想想,拥有驰名商标的品牌大概有哪些呢?(康佳、格兰仕、永久、浪潮等)康佳这个品牌是首批国家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名列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前十位,品牌价值150.12亿元.

有了强势的后盾为基础,康佳手机还拥有非常强大的专家级的品质,之所以有这样的品质是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测试体系以及试验环节。每个型号的康佳手机都会在上市前经过非常严格的品质测试以及相关的体系认证,包括有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的,也有按照欧美标准进行的,有些国家没有要求的测试,康佳也按照了欧美发达国家的标准进行了测试。

包括有四种跌落试验:微跌试验、1米2高度、1米5高度、1米7高度四种高度放置手机的所有面进行跌落试验,使得康佳手机的品质能够达到最高的要求标准。

我的第三个问题是:康佳手机为什么要比其他一些同等档次的国产手机贵一到两百块钱?大家讨论一下。

1、康佳做的是质量工程、速度工程、精品工程、创新工程。康佳手机有50%的项目超出了国家标准,举个例子:手机翻盖和按键,国家要求的是5W次测试,而康佳的测试标准是10W次,单凭这一项就能保证大多数康佳手机用户使用2到3年;另外康佳有20%的项目是国家没有标准但是确达到了欧洲和美国的标准,例如手机辐射标准,康佳手机是国内手机厂商首家引进SAR手机辐射测试及控制,符合目前欧洲和美国的标准:欧洲2.0W/kg 美国1.6W/kg。

企业文化内容篇(2)

企业文化作为管理方式的一种,主要有以下功能:

导向功能。它包括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并带领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往目标努力。企业经营哲学是企业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它协助领导者做出正确决策,同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指导。优秀的企业文化会紧紧围绕企业实际,以科学的方法设立企业发展目标,并使其具有可行性,企业员工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工作生活。

约束功能。约束的作用从两面体现,首先是制度完善。制度居于企业文化的核心,具有强制性和巨大的约束力,无论企业领导还是员工都需要按照制度办事,它是企业的“法规”。其次是道德规范,它主要从社会伦理的角度出发来对员工进行约束,一旦有人违背,将受到社会舆论与自身的谴责。

调适功能。从内部来看,企业由于业务广泛,各部门之间或者员工之间,势必会出现矛盾,这时就需要自我的调适;从外部看,企业与所存在的社会环境之间也会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同样需要企业自身进行调整。企业文化中的哲学和道德规范可以帮助企业和员工处理这些不适应,调适功能也体现了企业的自身能动性。

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来源于企业员工,当员工将企业视为实现目标的重要载体时,整个企业就会呈现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凝聚功能比硬件管理更有感召力,可以唤起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和目标服从感。这种凝聚功能在企业创业时期和危难之际更能显示其力量。

激励功能。自我价值的实现满足了员工的精神需求,这种满足累积形成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良好的企业氛围中,每个员工都有存在感和价值感,尤其是从上而下的关心,会使员工感到重视,增加工作动力。此外,企业的精神和形象也从其他方面对员工起到影响作用,尤其是企业文化比较出色,对当地社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时,员工会由内而外产生出荣誉感和自豪感,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维护企业形象。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企业发展,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事业中,在这个过程又得到自我实现及其他层次精神需要的满足。

企业形象塑造。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随着市场和经济的开放发展,顾客在接受服务时不仅仅是挑选产品也是在选择观念和态度,当市场的选择空间日益扩大时,顾客的选择更多倾向于企业品牌所传递出的文化。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可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体现企业的基本宗旨、经营哲学和行为准则,向社会展示着本企业优良的管理、健康的经营状态和积极的精神风貌。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通过吸收借鉴优秀的文化成果,以先进的文化理念为导向,突出特色、把握原则,塑造员工的精神动力,凝聚员工的理想信念,激发员工的奋斗精神,打造出符合企业及文化战略发展的体系内容,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将企业经营者引导下的生产、管理、创新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良好的社会形象有明显提升。

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有:

广泛参与原则。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组成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认同、配合与支持才能保证企业文化体系的最终完成。

领导群体核心作用原则。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具有统领和主导作用。领导对企业文化的塑造具有倡导和总结的作用,可以起到宣传和示范表率的作用。

三个相结合的原则。首先,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展开,企业文化建设不能脱离改革创新和企业发展;其次,通过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加强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最后,把吸收优秀文化与体现自身特点相结合,在吸收借鉴、挖掘提炼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符合自身实际、体现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层次,按照自下而上的排列,最低层为物质层,其次是行为层,然后是制度层,最上面是精神层。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要求和宗旨是学习型组织的塑造。物质层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加以表现的表层文化,是产品和各种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行为层文化,是企业在日常生产及其他活动中由员工参与而产生的文化,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以规范企业的行为、社会及公共关系等。制度层文化,包括企业体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其主要形成途径是企业为实现发展目标,对员工及组织行为进行一定约束,从而形成相应制度,也是行为文化实施的有力后盾。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基于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理念,精神文化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哲学、道德、价值观等,是各种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

企业文化内容篇(3)

武汉大学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的内容.然后分析了企业文化于企业的意义与形成机制,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 概念 内容 形成机制 建设 综述文献

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这个词的出现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初. 企业文化的思想和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现象。纵观国内外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对企业文化的概念综述如下:

(1)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

(2)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

(3)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4)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5)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总结起来主流学说分为:五因素说、两种文化总和说、群体意识说、精神现象说等。

尽管众位学者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有所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能够体现一个企业的经营观念和社会形象,对全体员工具有精神激励作用的一种无形资产。

2.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的物质文化、企业的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构成的。

2.1物质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在物质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例如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企业文化通过厂区建设,包括生产环境、文化设施等诸多方面来体现企业的物质文化.生产环境的改造.生产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员工的情绪与心理.企业如果绿化好、厂容美、环境清洁整齐,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而且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优秀的企业特别注重为员工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并把它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当然,企业的制度也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制度必然会促进正确的企业经营观念和员工价值观念的形成,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2精神文化

所谓企业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对,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人有多种需要,不仅仅是物质需要,更重要的是精神需要.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精神需要的追求愈加强烈,求知、求美等心理迅速发展,构成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3.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意义

一是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实现企业目标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只有依靠企业员工共同认同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才能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在同一旗帜之下,才能避免“万人一心则无一人之用”而达到“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

二是企业文化具有增强企业优势,提高企业素质的作用。企业文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对人脑开发和管理的文化。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企业管理史上的一场革命,它使企业管理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

三是企业文化是体现企业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麦当劳、华为、万科等世界500强,他们强在哪里?强就强在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四是企业文化是企业联系社会的桥梁。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同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和交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以良好职业道德、精湛技术、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留有美好的形象,是取之不尽的无形资源,将受益无穷,它能刺激客户,使其对企业产生有益的行为, 使企业比较容易得到社会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4.企业文化的形成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通常是在一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少数人倡导和实践,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和规范管理而逐步形成的.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境中形成的. 企业文化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与示范.他们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

5.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几点建议

根据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及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注意把握的几点:

5.1选好内容

企业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能否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规划企业文化内容时应注意一下几点:(l )企业文化的制定应立足于未来发展的需要,考虑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进步,必然导致人们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发展和变异.(2 )注意企业文化生存环境。根据企业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现实条件,形成企业的共性文化和个性文化.(3 )注意企业文化的继承性,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现有的企业文化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特别要善于发扬本企业的优良传统.(4 )要有个性. 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 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重视企业文化个性的发展.,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发挥本企业及其文化素质的某种优势。

5.2贯彻落实

在我们的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所谓的企业文化往往局限于统一的口号,统一的服装等外在形式。(1)坚持宣传强化,直到大家认可. (2)企业家身体力行. 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龙头,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 (3)形成体制,并执行之.企业文化的形成必须依靠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但并不停留于书面而是实实在在落实.

5.3长期支持

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口号、作风、礼仪等文化要素,是不断进行积极强化的产物.企业文化建设应是企业的长期行为。(1)树立榜样,加强引导. 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2)定期培训,定期强化. 企业文化由组织的少数人创造、倡导,传播到组织的每个团体,再由一个个团体传播给每一个人,使之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里生根、开花、结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定期的强化。

参考文献:

【1】Jacalyn sherriton,James stern L. Corporate Culture. neW York :AMACOM,1997

企业文化内容篇(4)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因素。谁掌握了先进的企业文化,谁就能掌握企业建设的主动权。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作用两方面探讨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提炼企业精神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团体以及每个个体都需要一种精神力量作为生存的支柱和前进的动力。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它渗透在企业的基本信念、共同理想、奋斗目标、价值观念、竞争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反映在全体员工的思想精神风貌之中。

1、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企业的基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员工的行动指南。在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和企业体制改革的形势与要求,企业精神应该强化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知识创新精神,努力培养企业员工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等现代意识。

2、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的思想活动,一般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是企业职工对企业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精心分析,全面归纳,反复推敲,从企业的宗旨、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概括提炼出来。

3、企业精神必须以人文本。以人为本,要确定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要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开展一切管理活动。一是要突出柔性管理。目标管理是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基层、到人的一种管理方式,它在监督和考评上更多的注重成果,而非过程,这就为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提高职工对工作的兴趣,本身就是为了发挥人的潜能,为此企业还可以采取工作岗位轮换等方式来实现此目标。二是构筑双赢平台。企业要构筑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的双赢平台。首先,要让职工明白,企业不仅为他提供一种物质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是他实现自身价值、寻求集体归属感的最理想场所,是职工在精神得利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要让职工懂得只有企业发展强大了,才能给自身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让职工从深层次增强认同感、归属感、激发全体员工内心对企业的亲和力,使员工与企业成为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同担、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更加努力地工作来回报企业。其次,企业要有更高的发展必须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 树立企业管理风格

以企业精神具体化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风格。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如依法治企、从严治企、规范化管理、微机管理、服务承诺制等。企业管理风格不是一天两天,一月半月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时间培养。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发动职工充分讨论定出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广泛宣传,并由领导示范影响职工,一步一步地树立起来。

(三)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指得到社会认可的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或者说是企业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声誉。它包括企业领导形象、员工形象以及企业整体的服务形象。企业形象的形成和建立使企业的服务质量、人员素质、专业技术、公共关系在社会和客户心目中形成总的印象。企业形象不仅是社会公众所关心的事,而且与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条件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领导重视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企业形象等都需要靠领导去提炼和设计,也需要领导的规范行为带领和影响员工贯彻执行。因此,抓好企业的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好领导的认识问题。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深入,那种把文化教育、文娱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片面认识已不多见了,但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当前,经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向现代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严峻的挑战,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管理的驱动器,正是现代企业管理先行者潜心研究的宝贵结晶。因此,坚定不移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列入领导日常议事日程,认真计划落实,经常检查改进,特别是根据自身特点对企业精神不断进行总结提炼,使之成为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信念,使之成为战胜艰难困苦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全员参与是保证

全员参与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我们体会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如果得不到企业职工的认同,没有企业职工的广泛参与,就如同无源之水一样必然枯竭。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企业领导要不断加强对职工的文化建设意识的教育,要让职工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什么,给职工提供参与实现目标的机会,引导职工把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看成是自己的目标,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和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并以此调动和激发全体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为之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最终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职工和个人目标都能同时达到。

(三)创新发展是根本

创新发展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只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总体上讲,目前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处在低级阶段,摆脱旧观念旧思维羁绊,不断发展企业的文化建设事业需要创新。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决定了企业必须创新。如何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创新呢?一是要重新审视企业的现有文化,对企业文化进新系统的研究和不断的探索。二是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其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三是要立足于问题的发现、分析的解决,从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客观要求出发,从利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出发,不断地创造出新的适合企业发展,适合科技进步富有时代气息的企业文化。

三、 企业文化的主要作用

(一)扩大企业的辐射面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同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和交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以良好职业道德、精湛技术、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留有美好的形象,是取之不尽的无形资源,将受益无穷,它能刺激客户,使其对企业产生有益的行为,使企业比较容易得到社会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优秀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能使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易于对企业各项重大决策取得共识,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优秀企业文化能培育职业道德,可促使员工在深化企业改革、利益关系调整等变动中,正确妥善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能巩固和发展团结向上、协调稳定的群体关系。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整个实践活动中界定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激励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总体水平、统一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员工的创业、敬业精神,为促进企业持续、协调、有效、和谐发展勤奋工作。

(三)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崭新成果,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原有企业管理理论的总结创新的结果,因此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角度上思考。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经历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这样三个阶段的管理进程。经验管理属能人模式,凭感觉、靠经验管理、靠个人的能力、素质、经验和风格在发挥着作用,结果使大部分企业长期停留在租放管理水平。科学管理属于制度模式、企业各单位职能、岗位职责、行为准则、运作程序都实现了规范化;信息传递、各项工作实现了程序化;人才、资金、物资、时间等资源的利用实现了科学化,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都有成套科学的、规范的制度和程序。但是,总有部分工作是制度和程序管不到的,如果太多的制度和标准让人难以掌握,就可能压制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运行效率,增大管理成本。现代管理属于文化模式,员工的工作都不靠人来监督、管制,而是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去完成工作,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企业文化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共同奋斗的愿望,使员工忠诚于企业和企业所从事的事业,一切基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程序都已经潜移默化为所有员工的职业习惯。企业管理者重点关注在实施战略规划、战略管理,这是每个企业管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内容篇(5)

企业文化整合远比生产、营销、财务整合来得复杂。通过文化的整合,克服双方的企业文化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并且以此建立共同的企业文化来形成员工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形成共同的企业目标、企业理念和企业形象。而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则表现为一种特殊的逆向性,首先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开始磨合。由于精神文化具有惰性和传递性,使精神文化的整合显得更难、时间更长。按照企业文化要素对象的不同,企业文化整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精神文化的整合

企业精神文化是含于企业群体内,具有导向、激励、内聚、自控和协调能力的文化渊源。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是企业员工潜能发挥的催化剂,而价值观念又具有惯性和传递性。因而不同的企业文化冲突整合,更在于企业价值观念的转变与统一。

1.企业价值观的整合。并购中不同的企业必然带有不同的价值观,具体表现在企业员工对企业目标、企业的市场形象、员工对成功的标准等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企业不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如果不尽快调整价值观,必然给并购后的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企业并购后,要把员工的价值观念的整合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将其规范为一种新的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统一的价值观。要对原有的状况进行分析,分清哪些是有利于并购后新企业的发展,哪些防碍其发展;强调新的价值观。对原有企业价值观念中有利因素果断地加以吸纳,对于不利因素必须摈除。在扬弃的同时,还需要在新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和树立新的价值观念。一旦条件成熟就要以新的企业价值观念取而代之;注意对员工个体价值观的确立,对于新的价值观员工内心转变往往经历:抵触——服从——认同——身化。只有达到身化以后使企业新的价值观为大多数员工所共同拥有,形成预期的企业文化所要求的共同价值观。

2.企业精神的整合。对原有的企业精神取其积极方面并予以肯定,以安定人心;剔除消极的、落后的因素,树立并购后企业优秀文化内容。并购后企业领导要示范推行企业文化。企业领导首先要成为企业精神的积极倡导者、培育者和模范的实践者,自觉地将企业精神体现在领导的思想和行动之中,为之表率。加强舆论力量,冲破旧的观念束缚,使企业精神成为大多数员工能够接受的意识,促进更新整合;树立典型,以典型带路、熏陶、培育员工的群体意识。适时以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引导和启迪员工,利用人们“从众和服从心理”,使企业精神在相互学习中深化,在竞争中升华。

二、企业制度文化的整合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到企业领导机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这些都是极为敏感的问题,影响力极大。为此:建立健全与预期企业文化相吻合的内部管理制度、行为规范,使企业和员工的行为有明确的方向;设置精简、合理而有效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建立统一、协调、畅通和新的企业领导机制,特别是企业领导制度。企业在并购后,应当按照分工协作的要求,建立一整套新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范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贯彻,同时从硬约束的角度与其他各种软约束的因素共同强化了新文化在员工思想上的积淀。

三、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整合

企业文化内容篇(6)

企业文化整合远比生产、营销、财务整合来得复杂。通过文化的整合,克服双方的企业文化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并且以此建立共同的企业文化来形成员工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形成共同的企业目标、企业理念和企业形象。而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则表现为一种特殊的逆向性,首先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开始磨合。由于精神文化具有惰性和传递性,使精神文化的整合显得更难、时间更长。按照企业文化要素对象的不同,企业文化整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精神文化的整合

企业精神文化是含于企业群体内,具有导向、激励、内聚、自控和协调能力的文化渊源。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是企业员工潜能发挥的催化剂,而价值观念又具有惯性和传递性。因而不同的企业文化冲突整合,更在于企业价值观念的转变与统一。

1.企业价值观的整合。并购中不同的企业必然带有不同的价值观,具体表现在企业员工对企业目标、企业的市场形象、员工对成功的标准等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企业不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如果不尽快调整价值观,必然给并购后的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企业并购后,要把员工的价值观念的整合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将其规范为一种新的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统一的价值观。要对原有的状况进行分析,分清哪些是有利于并购后新企业的发展,哪些防碍其发展;强调新的价值观。对原有企业价值观念中有利因素果断地加以吸纳,对于不利因素必须摈除。在扬弃的同时,还需要在新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和树立新的价值观念。一旦条件成熟就要以新的企业价值观念取而代之;注意对员工个体价值观的确立,对于新的价值观员工内心转变往往经历:抵触——服从——认同——身化。只有达到身化以后使企业新的价值观为大多数员工所共同拥有,形成预期的企业文化所要求的共同价值观。

2.企业精神的整合。对原有的企业精神取其积极方面并予以肯定,以安定人心;剔除消极的、落后的因素,树立并购后企业优秀文化内容。并购后企业领导要示范推行企业文化。企业领导首先要成为企业精神的积极倡导者、培育者和模范的实践者,自觉地将企业精神体现在领导的思想和行动之中,为之表率。加强舆论力量,冲破旧的观念束缚,使企业精神成为大多数员工能够接受的意识,促进更新整合;树立典型,以典型带路、熏陶、培育员工的群体意识。适时以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引导和启迪员工,利用人们“从众和服从心理”,使企业精神在相互学习中深化,在竞争中升华。

二、企业制度文化的整合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到企业领导机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这些都是极为敏感的问题,影响力极大。为此:建立健全与预期企业文化相吻合的内部管理制度、行为规范,使企业和员工的行为有明确的方向;设置精简、合理而有效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建立统一、协调、畅通和新的企业领导机制,特别是企业领导制度。企业在并购后,应当按照分工协作的要求,建立一整套新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范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贯彻,同时从硬约束的角度与其他各种软约束的因素共同强化了新文化在员工思想上的积淀。

三、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整合

企业文化内容篇(7)

在社会环境深刻变化,铁路运输生产力快速发展,铁路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铁路事业的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安全优质、兴路强国”这个新时期铁路精神的提炼、确立,必将会增强全路干部职工爱国、爱路、爱岗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素质的同步提升。

1正确的铁路精神是确保中国铁路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并被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就此定义而言,它的核心是全体员工共同为统一的目标而奋斗,并主动为了目标的实现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企业精神是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从理论上讲,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将决定一个人的努力方向和最终目标。这种精神的形成,绝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依靠日常的教育、引导而最终培养出来的个人主导意识。从大的方面讲,什么样的精神,决定着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从小的方面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品质和其能为社会、为企业做出多大的贡献。如果企业中每一个人的精神寄托是正确的,那么这个群体就是不可战胜的。我们铁路的企业精神,是决定铁路企业能否发展、能否壮大、能否向更高、更强迈进的根本保障。如果我们的干部职工都将企业精神定位在金钱和名利的追求上,那么,列车上的勒、拿、卡、要和利用手中的权利来谋取私利的现象必将遍地开花,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就是一句空话;如果我们的干部职工都将企业精神定位在得过且过和混日子上,那么,现场的作业标准和服务质量必将一塌糊涂;如果我们的干部职工都将企业精神定位在只拿工资不做奉献上,那么,我们的铁路企业必将失去勃勃生机和运输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偏离了正确的人生轨道,他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将是不健康的,连最起码的做人准则都有可能丧失,甚至最终走向社会的反面,谈何为社会、为企业积极奉献?“安全优质、兴路强国”这种企业精神的形成,要靠我们全体铁路人共同的努力,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正确引导和悉心培养,最终使这种精神真真切切的扎根在职工心上,实实在在的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如果我们每一个铁路人都能够把企业精神定位在以上几点,并且为之而付出不懈的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积极奉献,那么,中国铁路必将是鲜花盛开的春天,并取得累累硕果!

2铁路企业文化是促进干部职工凝心聚力的源泉

企业文化业是一个大概念。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关系如何?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关系是什么?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布局的关系如何?企业文化如何与企业制度如互相协调?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环节有哪些?如何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如何有效进行人本管理?企业文化变革如何推进等等,都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于铁路企业文化来说,我理解为:就是每一个职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我们企业有利的,怎么做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感,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积淀后,将这种习惯变成自然,由此成为广大职工头脑中一种牢固的“观念”。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将会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遵守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的形式成为职工共同的“行为准则”。这种自觉形成的“行为准则”,扎根在职工心里,被广大职工认可并自觉接受。这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要好于铁路企业的规章制度。我们的规章制度是依靠外力的强制力,通过检查监督等行政手段来最终实现有效控制。这种被动的执行和主观上的自觉履行,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处在铁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位置,忽视了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就等于阻碍了铁路企业的前进步伐。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该看到,企业文化建设这一项巨大而伟大的工程,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我们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要靠坚持不懈,必须要持之以恒才能完成。虽然我们在各个行业有典型,但铁路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高仍是不争的事实,为此,我们必须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列入日程、长远谋划。只有具备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并形成浓厚的良好氛围,才能使全路职工做到真正的凝心聚力,并为他们赖以生存的企业心甘情愿的奉献所有,贡献力量。这是一种意境、一种情操,在这种力量的推进下,中国铁路大发展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3新时期铁路精神是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发展方向

企业文化内容篇(8)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及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这包括价值观、道德观、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成员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这种实现“人企合一”的文化就是和谐文化,它是营造企业和谐发展氛围的基础。

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于倡导以文化人和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注意挖掘人的潜在创造性,激发人的主动性,将人置于管理要素的核心地位,通过文化环境和文化体系的内化功能,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标。“和谐企业”的“和谐”,简单地说就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全体员工各尽所能、各尽其责、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具有“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诚信合作、安全高效,美化环境、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文化将人置于管理的中心,不但将人看作生产力,更要看作企业发展的目的,只有重视加强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员工生活,密切干群关系,在管理上将逻辑与直觉并重,将推理与热情相协调,才能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有利于员工得以创造和协调发展的文化环境。

人是具有文化意识的“主体人”,企业文化不否认制度的严明,职务的威严,测量手段的科学化,而是强调在全部管理要素中,要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统帅,关注人在经济过程中的地位与发展,不断地丰富企业发展的人本观。优秀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改变了认识方式和行动方式,使他们不再把员工只看作生物意义和物理意义上的人,而是重视人的文化主体意义,注重启发人的创造能动性和自觉性,在管理方式上使企业管理者由物本观转为人本观。因此,应着重从尊重员工、民主管理等方面深入实践,体现人本管理的原则。当然,企业文化所主张的人本管理,从来不否认重视人的地位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功利目的。它强调的是物质利益与人的地位的正确权衡和取得经济效益过程中对人的态度,它推崇的是企业追求利润与产值时对人的态度的铭记,它要求企业家在现代管理与经营中牢记人的重要地位的不可置换性。

企业文化强调心理沟通,因为心理沟通是企业和员工之间文化认同、情感交流和基于共同愿景的认同。员工把自己的工作自由和权利尊严交给企业安排,是一种庄重的奉献权的行为,企业理应为他们提供与他们业绩对称的发展平台,实现他们的预期愿望,使员工活出真正的生命意义来,从而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如果企业重视员工的个人成长进步,主动为其设计前程,员工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就会形成高效率的环境与和谐的局面。 转贴于

三、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企业文化内容篇(9)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成长进步的精神纽带。没有员工精神和文化上的和谐,企业的和谐发展就没有思想根基,建设和谐企业也就无从谈起。就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的关系来讲,企业文化首先是被广泛认同的和谐文化;企业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文化主体地位;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一、企业文化首先是员工广泛认同并积极参与的和谐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及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这包括价值观、道德观、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成员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这种实现“人企合一”的文化就是和谐文化,它是营造企业和谐发展氛围的基础。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于倡导以文化人和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注意挖掘人的潜在创造性,激发人的主动性,将人置于管理要素的核心地位,通过文化环境和文化体系的内化功能,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标。“和谐企业”的“和谐”,简单地说就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全体员工各尽所能、各尽其责、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具有“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诚信合作、安全高效,美化环境、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从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实践活动来看,全体员工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贯彻“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核心经营管理理念,自觉践行“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就是这一“和谐文化”的集中体现。

企业文化内容篇(10)

一、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

2000年广州雅丽思公司率先引入企业文化,成为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在2000年到2010年年这十年间,企业文化在美容业开花结果,美容业企业文化研究在这十年间达到了一个繁荣时代。2000年,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迎接各种机遇和挑战的大背景下,广州雅丽思公司率先在美容企业引进企业文化,提出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经营哲学,确立了一整套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经营哲学(价值观)、管理模式、经营策略、服务营销体系、广播传播模式等,主打品牌经营战略,将品牌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2002年,第三届“美博经典沙龙”美容营销论坛高峰会在西安成功举办,会上超研公司董事长关爱莲女士提出中国美容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品牌文化建设。2004年,刘颖在《美容连锁企业的品牌文化与品牌管理》一文中提出“当今美容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品牌的竞争;最终的胜利实际上是品牌的胜利”,肯定了品牌建设在美容企业内的必要性以及品牌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的重要性,同时她还提出要品牌建设要依托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通过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和S(I店面识别)的整合来实现美容类企业品牌建设的具体方法。就此,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成为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同年,在《中国科学美容》杂志社副社长对广州蔚宗行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范为中的访谈中,范为中先生提出“其实企业文化就是要一直灌输给大家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并在执行过程中达成共识”、“这时企业领导人往往变成一个组织者,更多的为部下创造条件”、“一个企业失败了,绝对是是这个企业家的失败”,这些观点的提出将“企业家精神”引入到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来,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关注点从企业文化的客体转移到企业文化主体之一的企业家身上。同年,张剑锋在《让美容师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一文中强调了美容师作为美容企业一线员工在企业管理、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让美容师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由此,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关注点又从企业家转移到企业员工身上。2005年,在面对美容行业内产品同质化、服务同质化及营销同质化等诸多问题下,众多企业家把企业建设寄希望于策划创新上,但创新后的不断模仿让诸多策划经理疲于奔命,因此业内呼唤理性回归的声音不绝于耳,要求建立相应的用才、育才和留才知道,企业文化建设真正从“以企业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层面上来。2006年到2008年,培训成为众多美容企业趋之若鹜的新手段,企业通过培训传播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间接取得传播效益,同时直接取得培训收入,无奈培训师资质的良莠不齐往往使得培训效果事倍功半,一个优秀的美容培训师通过运用现代培训和理念手段,策划、开发培训项目,制定、实施培训计划,对企业的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和市场营销都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培训成为美容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手段。直到2013年,中国美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小刀老师提出了“美容企业文化建设思路”,他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应该经历三个阶段“老板文化阶段”、“赚钱文化建设阶段”和“美好文化建设阶段”,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以企业家精神为主导”阶段、“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主导”阶段和“以企业价值观建设为主导”阶段,分别对应的是企业发展的初期、中期和高级时期。此外,他还提出企业文化的建设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途径。内部途径包括一个主题思想、实用工具、三大模范行为和一个顾客评价系统;外部途径包括一个主题思想、实用工具、三个黄金关系、五类形象活动、一个品牌形象跟踪系统。这些观点是目前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研究领域内较为系统和专业的,它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等不同角度阐述了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

二、结论

纵观美容业企业文化发展进程,前十年,美容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诸多业内专家、企业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而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也从一开始的“品牌文化建设”发展到“品牌建设依托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后建设重点又从企业层面转移到人本层面,从“企业家精神”到“美容师(企业员工)”再到职业化的“策划者”和“培训师”,美容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一个从物到人、从上到下、从自我探索到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但遗憾的是,还未有人提出一条美容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有效路径,前人均是只着力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某些点,并没有从全局视角审视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到2013年,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开始向系统化、专业化方向演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美容业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建构将朝向更加专业化、个性化和模式化方向发展。

作者:钟敏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企业文化内容篇(11)

一方面,为什么我现在仍要关注企业文化基本内容的概念和定义?应该说。这是公司继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深入研究企业文化基本内容,厘清企业文化一些重要内容的关系正是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这项工作能使我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基础并收到更好的建设实效;另一方面,从社会层面上说,关注企业文化基本内容也是推进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需要。现在社会上有些理论工作者和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的一些基本内容的认识、阐述仍然比较混乱。社会大背景告诉人们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亟待推进。想,公司是可以为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推进作出比较大的贡献的因为我公司有这方面理论研究的热情、勇气和实力。

今天由我先发言,根据管理沙龙的活动安排。就企业文化基本内容和几个概念的定义谈自己的学习、研究心得。

今天我的发言有两个内容: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二、企业观念文化的三个重要的概念及其定义。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有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宗旨、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风尚、企业仪式、企业形象、企业标识、企业制度、企业英雄人物等等。而文化都是有其内容、形态结构的比如儒家伦理的四维、五常、八德、百行、比如易经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企业文化的内容有很多。再比如唯物辩证法的存在意识、三大规律,诸对范畴等等。从文化的形态结构上说,企业文化的诸多内容可分为三个大层次:最里面的一层是由企业经营理念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层次,外面一层是制度行为层次,最外面的物质文化层次。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往往是三个层次全面推进的而从其性质上讲,精神文化的建设是最重要的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衍生和外化。天君泰然、百体从令,抓好了精神文化建设就是抓住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熟悉形式逻辑的同志都知道。而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最常用的下定义方法是揭示一个概念归附的属和种差。列宁说,下定义“首先就是把某个概念放在另一个更广泛的概念里。

此书给企业文化下了个定义: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成员所共有的行为方式,中国电力出版社曾出版过《企业文化建设简要读本》一书。共同的信仰及价值观。之所以这样定义,基于我对企业文化本质的认识。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员工们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自然会形成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此基础上,又进而生成了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久而久之,一种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就形成了个人认为,这个定义不够理想,因为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企业成员所共有的行为方式,共同的信仰及价值观,还有很多内容。

凝聚、激励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在一个文件中也给出了一个企业文化定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企业精神和经营管理理念为核心。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个人认为,这个定义也不够理想。企业管理理论只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形态。设备是文化、制度也是文化;行为是文化、服饰也是文化;思想教育是文化,技术监督也是文化;人本是文化,钱本也是文化。魏晋时有篇很有趣的嘲讽散文《钱神论》说“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无德而尊,无势而热,危可使安,死可使活”假如一个企业只依靠钱来搞钱,能说就不是文化?肯定是一种企业文化,当然,肯定不是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

广义的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一个企业所创造和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所指的企业文化是狭义的企业文化,认为。狭义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企业在经营实践中所创造或自然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点且以经营理念为核心的一组精神观念与其外化存在总和。很明显,一个企业的狭义的企业文化不是该企业所创造或拥有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除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观念外,狭义的企业文化只是指全部财富中能体现具有特色的本企业精神观念的那部分内容。

二、企业观念文化的三个重要的概念及其定义

企业观念文化有三个内容特别重要,即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即企业文化的有些概念都是拟人化的,就是赋予企业以人格,把一个企业当作一个人来说。

(一)关于企业经营理念

无论是否有计划地展开企业文化建设,一个企业。无论是否承认或宣告自己的企业经营理念的存在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可以从企业的运作实践中看出他经营理念的存在经营理念的宣传上,有宣告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真实的经营理念是一致的也有宣告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真实的经营理念是不一致的

有的同志可能会联想到中外哲学史中的关于理和理念的概念。想,讨论经营理念时。这类概念应该参考,但不能完全套用,因为各个历史时期,东、西方各位大师所说的理和理念的涵义是不尽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