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9-22 09:20:41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篇(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20—01

心内科老年病人住院后,往往会产生消极的态度。我们作为护理人员,除了常规的临床护理外,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将爱心注入患者的心里,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及情绪,还能使治疗取得更好的疗效。

1一般资料

从2007年~2011年在我院住院的心内科老年患者中,随机抽取34例患者进行心里特点及护理分析,在这34例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在65~84岁,平均年龄为73岁。

2方法

在对上述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进行常规临床护理的同时,对其心理特点进行观察和研究,待护士和病人建立和谐信赖的友爱关系后,依据他们个人的特点,对其进行心理上的关怀和护理。

3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有34位的患者和家属对贴心的护理感到满意,即满意程度97%;有1位患者的家属持保留意见。

4 护理

4.1心内科老年病人常见的心理特点

对于住院的心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心内科老年病人常见的心里特点:

4.1.1.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基本上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这一特点,且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1]。是因为老年人自身年龄已很高,他们对自己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康复日期等还不清楚,对生命的期盼加上对病痛的折磨,所以很容易出现烦躁、焦虑不安、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佳等。

4.1.2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病人之所以会感觉到孤独落寞,是由于本身病人的性格多内向,加上病魔的折磨,不爱言语,不愿意与其他病人进行沟通,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4.1.3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病人们便自暴自弃,不去主动接受治疗,也不去配合做治疗,而是每天沉浸在黑暗中不能自拔,不对生命满怀期待,甚至会觉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赘,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4.1.4恐惧紧张

主要表现在首次住院的患者或者治疗过程中病情加剧的患者,在癌症患者中也比较常见的一种心里特点了,他们会突然间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会认为自己的病情在恶化,是死亡在向自己宣战,这个心里状态的病人一般求生的欲望会消减,失望悲观的情绪会滋长蔓延,产生极度的恐慌。

4.1.5 依赖他人

心内科老年病人大多数都有依赖他人的心理特点,其依赖对象主要是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具有这类心理特点的病人,不是自己不能做,而是自己本身不想去做,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别人悉心照顾下生活,便不愿意自己努力去尝试做些什么,经常时间的不去活动舒展筋骨,其实对于病人来说,是没有好处的。

4.2 护理措施

4.2.1帮助病人自我放松

对于病人的疑惑和问题,护士应进行认真、耐心的解释,不仅要让病人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还要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给病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建议病人做好自我调节,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4.2.2建立感情交流平台

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是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这类病人虽然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护理人员应主动的去和病人进行接触、交流,谈些病人感兴趣的话题,使自己在病人的心中留下好的印象,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帮助他们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2]。

4.2.3关心一支持一鼓励

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首先要在精神上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4.2.4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鼓励病人积极主动参与并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康复活动, 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和预防保健措施,可以减轻恐惧心理。同时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减少不必要的帮助, 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对于一些逃避现实的病人,首先要和其家属取得联系,并努力配合,让患者清楚的认识到亲人们对他的关心和爱,以及对他康复的期盼,鼓励病人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与疾病相斗争。

5体会

针对心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我体会到护士接触病人的机会最多, 护士的言行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影响较大。能解除病人焦虑、孤独的心理是护士重要职责所在。帮助心内科老年病人认识、处理好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护士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因此, 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心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 还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才能获得病人信赖, 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愉快地接受治疗, 配合治疗, 使之早日康复。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226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5月收治冠心病患者50例,年龄65~83岁,平均74.6岁,男41例,女9例,50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病情好转47例,病情恶化死亡3例。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诱因和突出的心理问题

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是由于各种原因:如社会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吸烟饮酒过量、劳累、不合理饮食或情绪波动而诱发。经临床观察,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孤独、焦虑、怀疑、悲观和绝望五种类型[1]。我们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类型,在实施治疗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心理护理方法

孤独的心理护理:具有这种心理类型的患者有13例,占本组患者的26%。患者家属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经常来探视,患者离开家庭来医院治疗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患者入院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护理人员要主动给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及各种注意事项,使患者尽快消除孤独和陌生感,适应病区环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利于疾病康复。

焦虑的心理护理:具有这种心理类型的患者有22例,占本组患者的44%。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易合并心律失常,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往往产生焦虑情绪,心神不定,影响睡眠,从而加重了原有的病情。护理人员要以鼓励、关心、爱护、解释为主,加强心理干预,给患者讲解本病的病因病机和转归,鼓励患者坚持用药,及时传递治疗效果,分析症状,增强患者信心。

怀疑心理的护理:具有这种心理类型的患者有4例,占本组患者的8%。因冠心病反复发作,这类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抱有怀疑态度,服药时怀疑是否对症,对各种检查不积极,认为检查结果不可靠,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2]。护理人员要在生活上多关心患者,多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变怀疑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以达到顺利康复的目的。

悲观心理的护理:具有这种心理类型的患者有9例,占本组患者的18%。由于冠心病反复发作,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多安慰鼓励患者,给患者讲解治愈的病例,主动关心患者生活,鼓励患者坚持治疗,使患者改变悲观的心态,以利于疾病的好转。

绝望心理的护理:具有这种心理类型的患者有2例,占本组患者的4%。此类患者多见于阅历丰富或者事业正处于黄金时代的知识分子。患者住院时间长,病情反复发作,加之家人子女体贴关心不够。这类患者表现为沉默寡言,极度消沉,常拒绝用药,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帮助、安慰和激励患者,尽可能多的与患者交谈,与患者一起分析病情和预后,做好心理护理,讲解精神调节的重要性,鼓励患者振作精神,并不间断的激励和安慰患者,促使患者心理的转变,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除了以上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外,还应加强一下几个方面的护理:①注意环境护理;②注意饮食护理;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④吸氧的护理:急性期给予持续低流量持续吸氧,缓解后间断吸氧。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鼓励患者坚持服药,宣传冠心病的疾病知识,指导家属防范复发的措施、紧急状态的处置和饮食护理,以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篇(3)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 心理治疗 护理

随着国家经济状况的好转,冠心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有所增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狭窄使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冠心病的发生,老年人除了脏器功能减退造成心绞痛发作外,家庭环境,生活条件和社会因素等的改变所引起的心理状态的变化,主要指不良刺激的作用,均可导致心绞痛的发作。因此,在治疗老年冠心病时,除了要注重药物治疗外,尤其要加强心理治疗和护理。本文对老年冠心病人的心理治疗提出几点看法:

一 主动培养与患者的感情,创造良好的心理治疗环境

冠心病患者,大多表现思想负担大,顾虑重重加之老年人疑惑感强,孤独感重,患病后,悲观失望、急躁、好挑剔、不予配合,给心理治疗造成很大障碍。因此,与患者建立深厚的感情,取得患者的信任,创造良好的心理治疗环境,仍是实施心理治疗不可缺少的先提条件。

怎样与患者建立感情,创造良好的心理治疗环境:一是对病人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要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端庄的举止和朴实的作风,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接触,尤其要注意第一次接触,以便打下良好的印象;二是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三是要处处理解和关心,休贴和照顾好患者;四是要把患者当成亲人,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这样就会使患者感到医务人员好接近,关系融洽、亲切、彼此产生感情,觉得住院如同在家一样,心情舒畅,信心倍增,思想解放,顾虑全消国。因而,他们对医务人员完全信赖,言听计从,积极主动地予以密切配合。

二 深入调查,确定治疗方案

患者入院后,一方面要注重创造良好的心理治疗环境,另一方面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便摸清发病情况,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做到对症下药。怎样调查呢?是同患者直接对话,详细听其自述;二是向所在单位的医护人员,邻居及探视的亲朋好友做好了解;三是查阅病历;四是做周密调查,细致的观察。调查的方法很多,只要灵活运用,处处留心,就可以了解到你所需要的东西。调查哪些内容呢?首先要摸清患者的病情及相应的思想反映;其次要了解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直接和间接原因,摸清家庭、所在单位、邻里之间和社会情况等。对发病有无影响。另外,要摸清患者生活习惯和嗜好,摸清心理治疗所需要的有关情况,如患者的性格及需求。 调查中要对患者的情况做祥尽的记载和积累。调查后要认真仔细地整理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特定治疗方案,具体地确定心理治疗方案。确保对症下药,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 讲究方法、分别对待

心理治疗的方法特别重要,要根据所调查和观察到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近几年来冠心病病人心理活动到的情况看,大概可以采取下例几种方法:

1 开导疏通法 大部分冠心病病人对疾病的严重程度不甚了解,有的过于重视,有的不予理采,如个别病人认为:人活着,就是靠心脏的跳动,心脏出了毛病,人就活不了多久,往往患者病后一厥不振,忧心忡忡,思想负担过重,往往外界稍给予不良刺激,就引起心绞痛发作。这时,医务人员对病人就应该循循诱导实行一些必要的讲解,尤其对疾病的发生,发作及予后做大概合情合理的讲解,解除病人思想负担,做到疏之有情,导之有理,使病人心悦城服,安心养病。

2 缓解松驰法 如前述,有的病人将自己的病情看得过于严重,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样往往会诱发心绞痛,而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如曾在我科治疗一个冠心病病人因呼叫嚣一时失灵,十分紧张,每晚睡前,必嘱护士多巡视他的病房。可就是这样,也没有避免他频发的心绞痛发作,对类似病人,就多做思想工作,病情可从轻讲解,以谈话的形式讲解诱发心绞痛的诸种原因,说明此病可以避免发作,可以好转及痊愈。以松驰患者的紧张情况,增加抗病信心,而在医务人员的头脑中对患者的病情有充分的估计,加以分别对待,精心进行治疗。

3 精神镇静法 有些频繁发作心绞痛的病人,往往精神恐慌,尤其在心绞痛发作时,有种轻生感,此时,医务人员应镇静自如,冷静处事,要具备熟练的业务能力,使病人有种安全感,对医务人员产生依赖,情绪安定,在精神上配合治疗。

4 心理康复法 在病人住院期间,一方面要进系统的药物治疗,另一方面要给予心理治疗,让病人了解冠心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预防发作的方法,指导病人在吃,住、行方面进行调理,怎样使情绪安定,以致怎样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发展,使病人在内心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5 关心体贴法 多数病人患病后,性格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加之生理功能的减退会出现许多不良习惯及行为。例如:失眠、易躁、多疑、喜静、厌物等,这样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养病环境。医务人员在生活上就要加以关心体贴,尤其对那些无人照料;孤独感强的病人,更应无微不至,首先在态度上要和蔼可亲,不急不躁。另外,在生活上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温暖病人的心,使病人心情舒畅,清除不良情绪,安心养病。往往医务人员的一举一动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

6 鼓励表扬法 前已述,有些病人患病后,意志消沉,对战胜疾病缺乏信心。这样我们就应多与病人交谈,鼓励分阶段产发扬年轻时的创业精神,藐视疾病的存在,但也不能轻视它,要以顽强的精神战胜它。

7 严重警示法 个别病人对自己的病情不足,尤其是那些心电图变化明显,而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尤症状性心绞痛患者,在正常生活中不予重视,我行我素。对医务人员的劝告不予理采。对这种病人,病情及予后就可从重讲解使之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在生活上加以注意及避免诱发心绞痛的诸因素,防止意外事情的发生。

8 防止刺激隔绝法 许多病人心绞痛的发作诱因往往是由于家庭内部的矛盾或某些社会因素所至。这样,对凡能诱发心绞痛的外界因素,就应对病人隔绝,使病人情绪处于稳定状态,有必要让病人知道的问题,可以暂时保密,待病人病情稳定后,再轻松委婉地告知病人。 调查中显示,老年冠心病发作的诱因,大多是由于家庭社会因素所致。因些,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尤其在当前老年人成为社会问题的情况下,加强这方面的实践和深入研究,更有其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 罗福华 影响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教育的原因和对策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6年03期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篇(4)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平均寿命日趋延长,老年病人也逐渐增多,针对老年病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措施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可见,心理护理对老年病人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可收到实效。本文就老年病人心理护理谈几点体会。

1 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1]

1.1 孤独 老年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及对医院环境陌生等多种原因导致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进而感到烦躁、焦躁。

1.2 恐惧与害怕 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感。

1.3 焦虑与忧虑 忧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既往身体好,突然患病,正常生活被打乱,无足够的思想准备,涉及未来不知所措,心理矛盾及产生焦虑心理。患慢性病者需长期治疗,若效果不佳,对自己的康复产生忧虑心理。

1.4 绝望的心理 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

2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2]

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病人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病人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病人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遵循心理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1 心理评估 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2.2 心理诊断 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针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而须不断完善。

2.3 实施措施 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的实施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2.3.1 尊重、理解、关心、爱护 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罗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

2.3.2 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病人的影响 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视,帮他们干一些事情:打开水,打饭,洗碗等。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对护理人员信赖。同时,指导家属也这样做,鼓励亲友常探视。对病情较轻的老人,动员他们到院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酌情做些喜欢的活动或适合老年入特点的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书刊杂志、文艺小说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达到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保持精神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为目的。

2.3.3 积极维护老年病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即: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

2.4 效果评价 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一般反应在心理情绪变化上。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篇(5)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64-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心理护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今天,如何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保障其安度晚年,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重视和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心理护理,不仅能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而且能够促进患者身心的早日康复。

1 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恐惧与害怕。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经济紧张怕连累家庭,怕给子女带来负担,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和害怕感。

1.2 孤独与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有的老年人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一时失去生活目标,很少言语而产生老而无用的心理,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不善交往,子女不在身边,又抱病在身,就会感到孤独寂寞。

1.3 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不能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及压力,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认为是别人带来的,遇到同情语言则落泪,遇到相反意见则唠叨不休或勃然大怒,甚至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在医护人员身上。

1.4 依赖心理。老年病人依赖性极强,常担心亲人远离自己,怕病友、医护人员冷落自己,喜欢周围人时刻注意他,希望得到亲人和朋友以及医护人员的关心、问候。而且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去做,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2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策

2.1 创造温馨、舒适、安全的环境

为老年病人创造宽敞、明亮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主动热情接待,保持床铺及被褥整洁、柔软、舒适,室内物品摆放整齐,避免障碍物绊倒患者。将患者常用的生活用品及药物放在易取的地方,减少引起老年患者不安全的因素。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与孤独猜疑的老年患者及自尊心极强的老年病人沟通时,要加倍关心体贴他们,多采用肯定、鼓励、赞扬的语言,提倡患者之间沟通与交流,相互交流治疗心得体会,这更有利于心情恢复正常心理。对于心情急迫的老年患者应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老年病的原理特征。使其能正视自身的疾病,逐渐走向康复。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和视力等功能减退,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在与病人交流时尽量避免用医学术语,尽可能用老年患者熟悉的语言讲解。在讲解常用病症等抽象医学理论时要结合实际病例加以说明。针对不同老年患者各个阶段的心理,用同情引导启发鼓励安慰等方法与患者交流。对老年患者要细心有耐心。

2.3 做好老年病人的健康宣教

护士要在现有护理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多方面的科普知识和心理知识,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用良好的语言向老年病人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及注意事项。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要用心观察,最大限度了解病人的全面情况。掌握病人年龄、职业、工作经历及家庭成员家庭关系情况。弄清楚疾病的病因及家庭病史。入院前治疗情况、体质状况、心理状态,包括性格特点、爱好、饮食习惯规律,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确定确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并且要经常开导劝解病人,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4 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

护士应该做到对老人称呼要恰当,言行要有礼貌,举止文雅,耐心向患者解答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患者消除一些内心的苦衷,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和误会。向患者告知收费情况,征求治疗意见,这样可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接受医院的治疗。

对老年病人要细心、用心、精心。由于老人免疫力、视力、听力等功能减退,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患者患病后,脾气会变坏、固执、猜疑、乱发脾气,此时需要我们给老年人多一份理解和关怀,对他们要和蔼、温柔,多与其聊天,多听他们倾诉。医护人员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以及和蔼的言行去关怀体贴病人。

护理人员不能因工作量大而表现出不耐烦的工作情绪,应经常巡视病房,耐心疏导和安慰病人,向病人提供所需的信息,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结构,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细心照顾,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争取病情早日好转。

2.5 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细化工作要求。根据工作情况值班人员少时酌情安排能力较强的实习生上助班,以确保单独值班的护理质量和安全,避免各类潜在护理隐患。护士长应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描述病情注意客观、准确、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为防止护理风险提供信息。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篇(6)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是目前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老年人是健康较脆弱的群体,不仅身体各器官老化、功能衰退,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同时心理因素也是直接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老年人在住院期间,护士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心理护理,对病人恢复健康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作者对32例老年住院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1敏感的自尊

    人的价值感和自尊心紧密联系在一起。老年人具有较深的资历和阅历,喜欢周围的人恭顺他。可是一旦住院,处处受约束,当不甘“任人摆布”的心理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自尊会变得更加敏感和强烈,也极易受到伤害。

    1.2孤独感

    老年人因病住院,对周围的环境感到陌生,家人往往因工作、家庭等事情不能陪护,医护人员又不能时刻照顾在身边,情感脆弱的老年病人极易产生孤独感。

    1.3焦虑、猜疑和恐惧

    病人的焦虑主要来自身体不适、家庭因素、经济压力、医院环境等方面。恐惧主要来自疾病对生命的威胁。病人怕误诊、误治,怕检查、治疗及护理操作带来的不适。猜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老年人若长期处于此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导致心理失衡,直接影响治疗,不利于身体康复。

    1.4退化表象

    (1)自我中心加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一切事物和人际关系是否有利于自我存在为前提,常被指为自私自利;(2)依赖性加强:老年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降低,需要别人的照顾,但过分依赖使老年人对自己能做的事也懒得去做,这种心理不利于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兴趣狭窄:只关心自己的身体,不仅对以往兴趣事物表现淡漠,更无增添新兴趣的动机;(4)强化角色:老年人往往在病情好转或接近痊愈时,仍然安于患者角色,小病大养,自信心减弱,不相信疗效,对原来担任的社会角色恐惧,不愿出院。

    2心理护理对策

    2.1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

    环境对老人心理活动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护士要根据现有的住院条件,尽可能地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在病房设置、病员安排、病房周边环境等方面,都要尽可能地使其安静、整洁、舒适、美观,尽量减少不良环境对患者的刺激。

    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护患关系建立的基础是护士对患者情况掌握的准确程度,护士在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下,可以对症下药。在和患者接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好交往的分寸和技巧,以融洽和患者的关系。患者一旦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护士即可通过言语、态度、表情和行为影响和感染患者,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和行为。

    2.3疏导患者负性心理情绪

    (1)维护自尊,消除孤独感:热情接待新人院患者,做好人院介绍。耐心介绍医院、病区环境,介绍同病室病友及医护人员,使其尽快适应陌生环境。医护人员要理解并尊重老年人,称呼恰当,言语礼貌,行为端庄大方。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妥善解决,对一般无原则性问题尽量迁就,适当照顾他们固有的生活习惯。而对不能解决或违反原则的要求,要耐心地给予解释,说明原因,使其能够接受,避免产生抵触情绪,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

 为消除病人孤独感,护士应经常深入病房,对病人充分理解和同情,使病人视护士为亲人,宣泄内心的感受。与此同时,重视家庭支持的治疗作用。动员家人经常看望,对危重病人应以疾病康复为目的,留陪护且勿多人探视。护士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在病区开展趣味不同的活动,分散病人注意力,消除孤独感,保持愉快的心态。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篇(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67-02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财富的丰富,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人类的寿命正在延长,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老年人的健康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全社会的重视,老年人由于器官、组织、细胞的生理性自然衰老,生理和心理功能都逐渐减退,躯体适应能力逐渐下降,慢性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恢复缓慢,病痛和衰老的心理压力,干扰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必须了解老年人各方面的情况,不仅要帮助患者维护机体的健康,更要维护心理的健康。总结我科对630例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不同的心理特征,并运用自己所学的中医护理知识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更好地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慢性病2012年1――12月共收治630例老年人慢性病人,其中男426例,女204例,年龄60――88岁,平均75岁

2 讨论

2.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2.1.1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多次患病且又害怕疾病再次发作,精神高度紧张,焦虑不安,心理压力较大,而且由于长期患病,对疾病的诊疗及转归基 本了解,对治疗缺乏信心自觉自己成了废物而自卑。因疾病住院改变了其正常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导致忧虑,如:思虑过多、心脾亏弱、忧劳过度、胃中不和等,不仅会使患者的 注意力容易分集中到病体上,还会影响到他的心理状态

2.1.2 患者方面的原因 患者因长期患病,会对自己的病情和即将做的治疗感到束手无策、焦虑,对预期的疗效表示悲观,会有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方面的变化,而产生因七情内起之郁,其过程大多是:“始而伤气、继而及血、终乃成劳”所以要让患者怡情自遣、宽怀调养,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2.1.3 依赖性和退行反应 依赖性、退行是住院患者最常见的行为反应。患者在患病时自然会受到亲人和周围人们的照顾,成为人们关心帮助的重点对象,有些患者就会产生自信心不足,变得软弱无力,事事都要依赖别人。

3 护理方法

3.1 环境因素 护理人员为患者创造安静、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病房温度适宜、光线柔和、床单干燥。

3.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我们实行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的一个良好开始和前提,护理人员在这方面起着主导作用。首先,护理人员要在已经掌握的医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给患者做病情介绍和入院宣教时,运用通俗语句来描述,这样可以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惧和不安。其次,要尊重患者人格,包括在操作时保护患者的隐私,这样能使患者避免窘境,得到患者的信任。

3.3心理护理:语言交流,我们要注意语言艺术,维护老年人的自尊心,在给老年人介绍病情时语言要亲切,态度要谨慎诚恳,不要搪塞,以免发生猜疑。注意声音和语调,我们要掌握声音的大小,语调要柔和,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应用医学俗语。对于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患者,应以亲切的语言,耐心地引导,鼓励患者说话,可以从患者的日常爱好或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对因疾病造成病人的痛苦和悲观失落的,护士应予以理解和同情。鼓励病人疏泄抑郁和烦恼,并和病人多谈心,使其提高认识,要坚持治疗、适当锻炼,病情是可以得到长期缓解的。

3.4 临床护理: 在为老年人进行治疗时一定要技术熟练,操作动作轻柔,尽量减少病人痛苦,当老人病情恶化时,应沉作,不可惊慌,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平常应注重基本功德训练,护理技术的精益求精,有娴熟的护理操作能力,患者的信任往往是建立在护士的举手投足之间,而护士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1】,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和护理质量,相反科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力争操作无误准确,迅速实施各种治疗措施,取得患者的认可。

3.5 饮食护理: 老年人大多脾胃功能减弱,饮食应清淡,易消化的食品,要适当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应强调粗细搭配,同时还应摄取定量的钙、铁和多种维生素,饥饱要适宜。因不同疾病,其调养方针也不同,最好按医生的指导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4 结果: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篇(8)

现代医学认为人是不断与其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心理和身体的复合体,人的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高龄是当今发展趋势。全世界都在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增加到3.7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4.48,人口老年化已成为21世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1]。护理心理学的意义在于它将心理学与护理学基础理论结合起来,运用护理实践,改进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促进人类身心健康,老年病人护理方面不只是打针服药等基础护理,还应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要,调整老年人的角色和情绪,帮助老年人增强应对应激源的能力,控制老年人的心身反应。

2分析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2.1忧虑恐惧型:不同疾病的老年人多数有忧虑、恐惧心理,他们怕病情恶化,对各种检查特别敏感,超出或低于正常值时非常忧虑,担心留后遗症,忧虑治疗效果不佳。由于自我调节功能不稳定,对疾病的转归失去信心。

2.2求治愿望迫切型:多数是突然发病老年人,平时健康,他们怕衰老、生病,对突然发病心理承受不了,求医心切,要求医生用药后病情能很快好转,一旦达不到预期效果,就会产生悲观情绪,不能正确对待自身疾病。

2.3悲观绝望型:如孤寡老人或因病突然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者,易产生自卑感;无收入或无劳保者往往既渴望子女扶助,又担心成为累赘遭嫌弃,内心冲突剧烈。

3门诊老年病人心理护理措施

3.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护理活动是在护理与病人之间实现的,影响护理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护士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以病人心目中的威信的高低为转移,护士给病人的第一印象对护士威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它的形成是相互的,但是护士是主要方面[2]。因此,良好的第一印象源于护士良好的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1减轻症状,调整情绪,解除忧虑:对老年病人的称呼应有尊敬之意,注意维护老年病人的尊严。如病人不堪忍受疼痛折磨,拒绝合作时,护士应耐心抚慰,消除其孤独与寂寞感;对丧偶或失去儿女的老人,护士应倍加关心与照顾,应与他们促膝谈心,帮助他们正视现实,鼓励他们振作精神。使老人在感知上形成一个较好的第一印象,这对下一步治疗护理非常重要。

3.1.2对于粗暴、无理、固执的老人应始终保持沉着、冷静的情绪,善于以静制怒,对病人在应激状态下出现某些丧失理智的行为,护士应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切勿感情用事与病人争吵,伤害病人的自尊心。护士要以深切的理解与真诚的善心去感化病人,做病人的知心朋友,要以商量、讨论和提醒的方式加以指出或通过表扬、肯定方式,直至解除其心理症结。

3.1.3对健忘、耳聋和眼花的老年病人护士说话时要不怕麻烦,听他们说话时要专心,回答询问要耐心一些、声音要稍大一些,要耐心地给老人讲述病情治疗的重要性,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处处关心和体贴病人,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之心情舒畅,更好地提高生存质量。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篇(9)

1、心理特点尽管衰老是自然规律,但老年人都希望健康长寿,不愿让别人说自己衰老。老年人一旦生病,就意味着对其健康有重大威胁,他们易产生较强烈心理反应。通常老年人对疾病诊治的态度是宁愿被动接受,不愿主动寻求,以致加重病情。老年患者一般具备以下几种心理特点:

1.1紧张恐惧心理入院前对医护人员尤其是对主刀医生、责任护士不够信任,担心手术失败。当老人病情较重时,意识到死亡降临可能会出现,表现出怕死、恐惧、激惹,焦虑等情绪反应。

1.2忧虑多疑心理 有些老年患者害怕别人说自己年老体病,害怕遭家人嫌弃而拒绝承认自己有病,不愿就医,尽管病痛在身,仍勉强操劳,以示自己无病。入院后,老年人一般较固执,喜欢他人恭顺服从,不愿听从他人指令,尤其是年轻医护人员的意见,有时甚至突然拒绝治疗护理,有时又争强好胜,做些力不能及的事情,如70多岁老人独自外出不拄拐杖且拒绝搀扶,食用油腻、坚硬食物等,极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如骨折、中风等。

1.3焦虑不安心理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改变、家庭地位下降及长期孤独寂寞,一旦生病,他们易产生悲观情绪,自觉在世已无多日,许多事想做却力不从心,更加重其悲观、自卑、无价值感。有的老年患者因家庭经济拮据,担心会拖累家庭而放弃治疗。有的老年患者常提难以实现的要求,情绪波动大,稍不顺心就与护士或患友发生冲突,自控力极差。有的老人则小病大养、不愿出院,过分依赖家人和医护人员,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要他人帮助完成。

2、心理护理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心理护理。

2.1老年患者对病情加重时的紧张恐惧心理较为普遍,我们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迎接他们住院,用亲切礼貌的语言详细介绍责任护士、负责医生、同室病友、饮食制度、探视制度等,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引导和协调患者之间、护患之间的关系,鼓励他们适应新的群体生活或发扬互帮精神。

其次我们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说明病情的重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措施,给他们以足够的心理上的支持,消除他们的紧张恐惧心理。

2.2遇到焦虑不安心理的老年患者我们要有极大的同情心,充分理解他们的心情,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适当、安排家属探视。针对经济困难的事实深入浅出地讲解治疗与手术之间的关系。手术是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才采取的手段。手术从根本上治愈疾病,使你不再为疾病而担忧,生活能自理,这样可以减轻家庭或单位负担。通过解释和安慰,消除老年患者焦虑不安心理。除此之外,我们不应忽视对家属和所在单位方面的工作,主动向他们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使他们愿意出钱支持患者手术。鼓励家属合理安排好工作,关心照顾好患者,使老年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体会心理护理对于疾病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对老年心理护理过程中,我们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3.1尊敬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是需要受重视和尊敬的,因此护士称呼老年患者要有尊敬之意,言谈举止要考虑老年人的感受,耐心地与之沟通,老年患者喜欢谈及往事,切忌生硬打断,要耐心倾听,切不可奚落、挖苦粉刺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转贴于

3.2关心老年患者关心老年患者需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老年患者因病住院,已习惯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变,因此老年患者更需要得到护士的细心关照。护理老年患者除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还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和习惯,如把物品放在老年患者的易取之处,考虑老人的饮食特点的同时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不勉强老人接受不喜欢的食物,安排好老人的休息睡眠。此外,病室设备和布置也需考虑老年人人性化的需要,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滑等。

3.3调节老人情绪安排老人参加些集体运动,如室外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可起到调节老人情绪、克服孤独感之功效。对老年患者独特的不良行为如易忘事、刻板、古怪等,可在短期内有所改变的,应积极给予帮助,如帮助老人制定日常生活时刻表,按时提醒,以保持其日常生活的计划性;不易在短期内改变的,只要不影响其他患友和疾病诊治,则应避免过度关注,可通过赞扬、肯定等方式使其强化积极行为,忽视消极行为,切忌生硬强迫老人改变日久形成的癖好。

3.4加强社会联系老年人独居缺乏照顾,往往会造成老年人性情孤僻、焦虑、多疑等心理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社会联系,避免孤独尤为重要。要鼓励组织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关心公益,积极参加有意义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鼓励其老友、老同事及单位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亲人、朋友、同事的探访有时仅几分钟,对老人却是莫大安慰。但护士需提醒探望老人者切莫谈论强刺激性话题,以免他们因过于激动发生意外。

3.5努力做到“三心”

3.5.1要专心

老年人的认识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不集中,常常不能很好地遵守医嘱,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因此,在一些重要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方面,我们必须忠于职守,专心于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认识和体谅他们的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3.5.2要耐心老年人一般都有情绪稳定性降低,对自身情感、行为控制力减弱。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年患者的这些特点,要耐心、恒心,要不厌其烦地劝解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听从手术治疗的需要。

3.5.3要关心 老年人他们的子女大都成家并且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不能始终陪伴在身边,这时特别需要护理人员给予热情的关怀,细心的照顾。生活上的关心,和热情的服务态度,会给老年患者增加手术治疗的信心。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世界老龄人口比例的逐渐上升,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正引起医学界的重视,而心理护理正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不仅要有精通的业务技术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还要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样才能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为老年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

参 考 文 献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篇(10)

随着社会进步,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人口老龄正在增加,我国也正在成为老龄化国家,目前65岁以上人口已占20%,随之而来老年病人比例也在逐年增加。由于年龄增长,机体各类生理状况也在发生变化,老年人心理状态也会有所改变,手术本身对病人而言就是一个刺激,可引起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伤口的愈合,因此首先要改善病人接受手术时原来的心理状态,以便使整个手术的顺利进行。随着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模式也转为整体护理模式,因此在护理术前老年病人中,护士要做好心理护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提高手术成功率。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老年手术病人390例,男206例,女184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3岁,平均住院时间20.5天,临床治愈389例,死亡1例。

老年手术病人术前心理分析及特征:①紧张恐惧心理139例(35.7%)。老年病人来到陌生环境,忍受病痛折磨,对接受手术治疗缺乏心理准备,不了解有关手术治疗的知识,手术对于他们往往有一种生与死的体验,紧张恐惧心理十分强烈。②焦虑不安心理113例(28.9%)。老年病人考虑问题很多,想到手术本身所带来的结果,对家庭、子女、伴侣的影响,还可能考虑到手术费用的昂贵,有的单位医疗费用控制较严,有的属于自费,医疗费用得依赖他人提供,思想上有一定的压力,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③忧虑怀疑心理78例(20%)。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对于这种手术能否发生并发症或后遗症,能否彻底治愈,忧心忡忡。怀疑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及麻醉效果等。④绝望自卑心理60例(15.3%)。许多老年病人一旦得知疾病需要手术治疗,就认为自己在世不长。另外,在农村更会因为自己年龄已大,手术还会给子女带来经济负担,而产生绝望自卑的心理。

护理措施:根据不同心理反应,抓住主要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①老年病人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心理较为普遍。首先我们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迎接他们来住院,用亲切礼貌的语言详细介绍责任护士、主治医师、同室病友、病区环境、探视制度等,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引导和协调病员之间、护患、医患之间关系,鼓励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群体生活。其次我们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措施,给他们以足够的心理上的支持,消除紧张恐惧心理[2]。②遇到焦虑不安、绝望自卑心理的老年病人,我们要有极大的同情心,充分理解他们的心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适当、适时安排家属探视。针对经济困难的事实深入浅出地讲解治疗与手术之间的关系。手术是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才采取的手段。手术从根本上治愈疾病,使你不再为疾病而担忧,生活能自理,这样可以减轻家庭负担。通过解释和安慰,消除老年病人焦虑不安、绝望自卑的心理。③对于忧虑怀疑心理的老年术前病人,我们要利用术前接触病人机会多的有利因素,把握时机,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想,如要让患者想想现在遭受疾病折磨,忍受一时开刀之苦,可免除长期的病痛,对他们的询问和质疑要“百问不厌”,用具有说服力的语言进行疏导、解释。满腔热情的介绍同种疾病的手术治疗情况,并邀请术后的病人现身说法,可通过这种交流,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同时客观地介绍主刀医师的高超技术,增加病人对医生的信赖,耐心的讲解麻醉方法及麻醉效果,千方百计地消除病人忧虑怀疑心理[3]。

讨 论

大多数病人对手术有焦虑、紧张、恐惧、不安、抑郁、消极、悲观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处于这种精神极度紧张状态下施行手术是非常不利的,它会影响病人的食欲、睡眠和休息,使健康状况下降,对手术的耐受力下降。对病情危急的急诊病人,必须针对性给予安慰,耐心解释,说明尽快手术的总要性和必要性,以得到病人主动配合。护理人员要态度热情、和蔼、关心、同情,工作作风要认真、仔细、严肃,以熟练的技术获得病人的信赖,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病人的病种,深入浅出地讲解治疗疾病的有关知识,以及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对手术可能留置的氧气导管、引流管、胃肠减压管、胸腔引流管、导尿管等的重要性均作详细介绍,同时还可以邀请已手术过的病人介绍配合治疗经验,从而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的疾病,解除对手术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把这些不良因素变为手术成功的内在动力,以增强对手术的信心。总之,做好手术前的身心护理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于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起着积极作用。我们通过对390例老年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使他们能够心情平静地接受术前准备,逐步过渡到能够较为主动、积极的接受手术,并能够在术后积极配合,争取早日康复,取得了较好效果。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世界老龄化人口比例的逐渐上升,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正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尤其是老年病人术前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一步,做好老年病人术前的心理护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不仅要有精通的业务技术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还要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甚至在语言、衣着打扮等多方面强化修养,才能做好老年病人术前的心理护理,为老年病人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篇(11)

心理护理系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患者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患者摆脱困难。老年阶段(≥60岁)是个体毕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阶段,老年人具有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随着医疗条件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迅速地增加。但老年人大多患有慢性和老年性疾病,其中25%的老年人患有多种较严重疾病,因此随着老龄人口、老年患者数量日益增加,老年患者心理健康维护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已逐年延长,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病人亦随之增多。提高对老年病人的护理水平,对促进病人的康复,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老年人由于组织器官退行性变化,引起了生理机能的衰退,特别是脑功能的衰退,导致机体整体调节功能减退,使心理状态随之出现老年人特有的变化。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尤其应重视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1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尽管衰老是自然规律,但老年人都希望健康长寿,不愿别人说自己衰老。老年人一旦生病,但意味着对其健康的重大威胁,他们易产生较强烈心理反应。通常老年人对疾病诊治的态度是宁愿被动接受,不愿主动寻求,以致加重疾病。老年患者一般有如下几种心理特点:

1.1 孤独失落。离退休的老年人失去了与同事们共同学习工作的机会,而儿女成家立业,没有时间陪伴在身边。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而大多数子女只注重对老人们生活上的照顾,忽视了情感上的交流。

1.2 焦虑和抑郁。老年人离退休后,过去长期习惯了的生活日程骤然改变,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产生自卑、无用感,甚至焦虑、抑郁。

1.3 自尊心强、固执。老年人特别喜欢周围的人对他尊敬,尤其是子女儿孙们对他的尊敬,退休后仍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提出的意见和想法不能被采用和重视,易产生不被人尊重的想法,从而封闭自己。

1.4 控制力下降、烦躁易怒。老年人形态衰老、感觉器官功能下降、神经运动机能缓慢、记忆减退,给生活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由于听力下降,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多疑。出现控制力下降,易发怒的现象。

2 心理护理措施

2.1 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老年人在住院时,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地进行接诊,并及时向老人及亲属详细介绍医院内环境及病房的各种护理设施以及我们开展的各项服务措施。如在病房中设有老干部活动中心,中心有象棋、跳棋、电视、报纸、桥牌等娱乐项目,由此减轻因生病导致的恐惧感,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在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病人的思想活动、文化程度、病情轻重,采取不同的措施,正确引导病人,让病人了解一些关于自身疾病的知识,解除其思想顾虑,使其心情舒畅,自觉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要以熟练的护理技术取得病人的信赖和配合,如带领全体医护人员给他们过生日,送蛋糕和鲜花等,做任何治疗和检查都要详细说明,使他们感受到亲切、温暖,有如在家的感觉,从而消除护患之间的陌生感,拉近护患关系。

2.3 尊重、关心、体贴老人。老年人思维反应相对缓慢,语言表达较迟缓,记忆力也有所下降,有时一个问题要交代好几遍也听不清、记不住。遇到这种情况护士应耐心解释,不急不躁、态度和气,认真听取病人讲话,礼貌耐心地回答病人的问题,尽量满足老年病人的要求,不要伤害其自尊心,争取他们在医疗护理中配合,树立生活的信心。做治疗时,动作要干净利索,使他们都满意而积极配合治疗

2.4 重视老年病人的参与意识和自身价值。多与病人谈心,注意了解病人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工作经历等,以间接了解病人的思想变化,再根据其个体特点给予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在护理中尽量体现其自身的价值。

2.5 注重社会心理护理和理解。可利用已痊愈或好转的性格开朗乐观的病友进行言传身教,适当交流,使同病病友间的情绪得到相互感染,促进康复。其次,要告知家属、亲友不要把不愉快的事情在病人面前提起,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2.6 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减轻病人的痛苦。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疾病或减轻痛苦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条件。另外,还要了解病人的爱好,鼓励他们去参与业余活动,转移情绪,使病人减轻痛苦,恢复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