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生态观光农业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3-09-27 09:19:35

生态观光农业建设

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农业生态建设和优化资源建设步伐,我街道拟在东郭社区建设***“山野农家”生态农业园项目。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40万元,占地200亩,坐落于红石崖街道办事处东郭社区,建设农业观光采摘园基地。主要目标为:绿色果蔬、有机果品采摘、中草药种植、鱼类观赏垂钓、珍稀动物养殖、都市农田耕作体验等。主要效益目标:年纯利润约150万元。

二、投资概况

该项目建设方为***久安有限公司,资金自筹。

三、项目效益分析

该项目可安置社会闲散劳动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减少污染,生产和销售有机农业产品,发展农村旅游,提高生活水平,逐步走向农业合作化经营之路。

以上请示当否,请批复。

 

附件:***“山野农家”生态农业观光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四日

 

 

 

 

 

 

 

 

 

 

主题词:生态建设  农业园  东郭社区  请示                    

  红石崖街道办事处党政办公室     2011年 月   日印

 

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篇(2)

乙方: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现就在**县四农场建设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同意乙方依托**县四农场****水库建设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项目建没要本着理念新、标准高的原则,突出生态、科普、教育、休闲等功能,打造成集科技示范、娱乐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项目投资总额 5 亿元以上。

    二、项目工作机构。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甲乙双方各自抽调得力人员组成项目工作小组,以便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速度。

    三、项目前期工作。乙方负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等文本材料,甲方帮助乙方跑项目的立项、环评、安全评价、水土保持评价等项目前期手续。

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篇(3)

建设内容及规模2.1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路网现状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涉及旅游点23处,沿途道路主要有312国道、凉古公路、黄哈公路、双清公路、黄吴公路等8条,公路总里程近150公里,其中:凉古公路(凉州至古浪)前5公里凉州至清水三级公路已于20__年8月建成,清水至长城段38公里已立项待建;白塔寺至312国道2.5公里道路正在建设,20__年7月底可完工;黄羊至王景寨5公里道路为土路;长城乡通往邓马营湖前4公里为沙砾路,其余为土路;黄哈公路、双清公路、黄吴公路等均为无等级公路,以上道路路况较差,且年久失修。2.2项目建设内容、规模2.2.1通往黄羊河农场、十八里葡萄长廊的黄吴公路(黄羊至吴家井)全长约20公里,以现路为基础拓宽改造为二级公路;黄羊河农场──吴家井乡──长城乡道路两侧建成防风固沙宽林网风景线;黄羊镇──黄羊河农场公路两侧建成渠路林配套风景线;长城路段公路两侧主要种植风沙防护林带。。2.2.2黄羊河农场至王景寨农场约5公里,改造为三级公路。2.2.3沙漠公园至兰墩滩原种场约3公里,改造为三级公路。2.2.4沿明长城边沿便道,总长约10公里进行砂石硬化并逐步改造为三级公路;2.2.5通往葡萄基地、延寿寺的双清公路(下双至清水曾家堡)15.2公里,改造为三级公路;2.2.6通往黄羊绿色食品科技园区、天梯山石窟的黄哈公路约35公里,改造为三级公路。2.2.7在各交通要道、路口设立交通疏导标识牌。第三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3.1投资估算3.1.1该项目预计总投资7196万元,详细预算见附表。3.2资金来源3.2.1申请旅游国债资金3000万元, 银行贷款1000万元,地方自筹3196万元。第四章

项目实施步骤4.1建设周期安排4.1.1第一阶段(20__年5月——20__年7月)完成黄吴公路20公里道路拓宽改造,沙漠公园至兰墩滩原种场3公里道路拓宽改造,黄哈公路35公里路面改造;黄吴公路两侧建成防风固沙宽林网风景线,黄羊镇──黄羊河农场公路两侧建成渠路林配套风景线建设;完成长城路段风沙防护林带建设。4.1.2第二阶段(20__年8月——20__年12月)完成黄羊河农场至王景寨农场5公里道路拓宽改造,下双至清水曾家堡15.2公里道路路面改造,沿明长城边沿10公里便道进行砂石硬化并逐步改造为三级公路;在各交通要道、路口设立交通疏导标识。4.2建设投资安排4.2.1 20__年5月前期准备工作

投资100万元。4.2.2 20__年8月施工准备工作

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篇(4)

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是当今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做好生态农业观光园对于城市的生态协调建设和发展以及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做好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需要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研究符合城市生态建设要求的农业观光园,同时,创新生态农业观光园设计的理念。

1生态型农业观光园区的规划设计原则

1.1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农业发展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特点,因此,在规划和设计时生态农业观光园,就需要把握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综合性规划。首先,充分利用该地区现有的原生农业资源,就地取材,创造出区域性特色的服务和产品。其次,通过技术和资金投入到受限于技术和机械的农产品中,进一步丰富园区作物的内容,创造出更多的项目。最后,集中力量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基础设施,保障良好的交通、水电及食宿等,开发极具地方性、品牌性及文化性的旅游精品项目,不仅使农民收益提升,也要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

1.2绿色、环保以及可持续原则

生态农业观光园作为紧密联系自然环境的一项产业,不仅要以服务和产品来吸引客户,更需要来自于自然环境的支持。因为良好的风俗地貌、文化氛围及自然景观更能够吸引到旅客。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需要严格把握绿色、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良性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首先,需要禁止乱砍滥伐行为,减少大兴土木对园区环境和自然生态的影响。其次,尽量减少化工、化肥及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立持续经营的管理模式。最后,对整体收益进行合理利用,不仅要为当地农业从事者创收,也要为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

2完善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的方法

2.1充分利用景观与植被

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中,顺应自然是一个重要的建设理念,如何践行顺应自然的理念,其中景观与植被就是最好利用的资源。因此,通过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要让景观和植被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拓展现有景观植被的作用,更好地推进景观植被对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和发展,提高植被利用率。

2.2体现本土文化和当地民族的特点

比如,苗族文化的展示,和游客一起共同参与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和民族舞蹈、篝火晚会等,旅游者的参与度提高了,当地旅游特色的美誉度也随之提高了。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很高的旅游资源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旅游者。如黔东南州黎平县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篝火晚会,就有力推动了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发展。

2.3发展特色旅游商品

在农业观光园规划中,将农业文化资源融合到旅游商品设计中,以此吸引游客购买,并提高商品的农业文化价值。一方面应使商品彰显文化内涵,赋予旅游商品浓厚的文化气息,文化底蕴的深厚直接影响到商品的销售,加入特色的农业文化,不仅增加了商品的美学韵味,还能够提升其纪念意义。另一方面重点考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如在进行商品设计时,将特色的农耕文明、历史典故、传说等构造商品图案、造型,并利用当地富有特色的材料进行制作,突显观光园的农业文化和民族特色。

2.4创新旅游业态

创新旅游业态是实现旅游产业永保活力的重要路径。贵州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要从产业要素、产业空间、产业融合3个方面来实现旅游业态的创新。一是产业的要素集聚。贵州要以旅游6要素为重点内容和出发点,对现有的旅游业态体系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对已有业态的补充和提升,创新开发旅游景区综合体、城市旅游综合体、乡村旅游综合体。二是产业的空间复合。不同旅游地的不同功能分区,孕育着差异化的产业形态。贵州在旅游目的地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游客不同需求的认知,把差异化的产业形态和旅游业态融合共生,形成多功能复合的空间。三是产业的融合发展。贵州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要在发挥自然资源禀赋的基础上,融合区域的特色文化,以文化作为引领,发展文化旅游创新区。

3结语

将传统的农田景观与农业观光旅游相结合,实现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的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使人们拥有更多休闲娱乐的场所,也能够进一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的统一发展。

参考文献

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篇(5)

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种植结构调整,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的热门话题。事实证明,生态观光农业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为我国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人们对生活品|的提升,对产品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注重健康和养生,吃粗粮、杂粮、农家乐,购买绿色蔬菜及生活用品俨然成为一种时尚。于是,发展生态农业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倡导。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增多、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竞争日益激烈,都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就这样,生态观光农业应运而生。

一、生态观光农业的定义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而组织进行的农业生产,是一种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生态规律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是以农业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农业文化和农村生活文化为核心,通过规划、设计、施工后,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体验、休闲、度假的新型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生产经营形态。

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不仅具有生产,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

二、生态观光农业的类型

观光农业的形式和类型很多,得到大众认可的主要有:①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来享受田园乐趣;②农业公园,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③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例如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④森林公园,是以大面积人工林或天然林为主体而建设的公园;⑤民俗观光村,到民俗村体验农村生活,可以感受农村气息。

三、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对策

1.要解决好土地流转及处理好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近年来的农村政策允许并提倡土地流转,鼓励农民用土地以入股的形式参与产业化经营,为发展生态农业创造了条件。

2.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做到水、电、路、沟渠、林配套,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强化农机装备,实现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信息化等设施建设。

3.要强化科技创新与应用。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健全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配备和服务设施速设,全面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大力提升农业科技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4.要构建生态观光农业产业体系。围绕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

5.要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6.要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定示范区考评认定及管理办法、规划评审、指导督查等工作。

7.要强化政策扶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要以示范区建设为平台,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并不断提升示范区发展水平。

8.要加大宣传示范力度。要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做法,树立典型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扩大宣传,提升整体水平。

四、生态观光农业优势

1.效益优势。生态农业旅游是在原有的农业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与旅游相结合的投资类型,投资少、风险小,生态与经济双赢。

2.产品优势。传统的观光性景区,回头客少,很多人造景观在开张时游客爆满,之后随着时间流逝游客逐渐减少,投资高,但没有对应的高收益。而生态农业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浓郁的自然风情和清幽的绿色环境,一年四季都对游客有着吸引力,游客在不同的季节都会故地重游,从而延长了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3.环境优势。生态农业旅游利用郊区特有的农业和自然环境优势,为游客提供一个有着浓郁田园风情的休闲环境,让游客在与都市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郊区中,住小木屋,吃农家饭,做庄园活,享生态业乐趣,寻求一种回归自然的享受,使得身心愉悦。

五、开发生态观光农业应注意的问题

1.保障观光与农业生态环境相协调。生态农业旅游在于构建一种符合自然生态的农业景观,是充满生机,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是本地民俗文化的再现,而不是有意的创造。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不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在旅游旺季,应控制旅客数量,避免超过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加强交流,合理开发。生态农业旅游开发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并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不能急功近利,盲目开发,要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高质量旅游项目。

3.提高旅游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旅游者既希望能获得新奇的感受,又不过分背离自己习惯的生活环境。参加生态农业旅游的大部分游客都来自城市,他们希望获得一些新奇的感受,但又不能太异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卫生条件一般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但农村的卫生标准与城市卫生标准相差很大,这就使得开发者和经营者要注意旅游环境,特别是接待设施的标准,要努力使其达到都市旅游者可以接受的水平,而住宿地建筑则应突出风光民俗特色,与周围设施保持一致,尽量避免城市化,否则会让游客失去体验乡村野趣的感觉。

4.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旅游区大气指标、水污染指标、噪声指标、废弃物指标以及农、林、草病虫害指标等,这要与各部门密切合作,通过定期监测与预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生态农业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下,生态观光主导型农业成为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将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生态农观光主导型农业成为了我国农业经济和旅游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的热点。

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篇(6)

农业生态观光作为一项新型以农业为基础的交叉性旅游产品,在我国当前市场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着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与上升空间。生态农业观光与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农业生态观光园与普通城市公园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分别,应在设计与规划方面彰显其自身特色。由于我国在此方面的设计经验比较缺乏,依然处于探索学习阶段中。以下就农业观光园的设计规划进行深入分析。

1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设计原则

1.1因地制宜

由于农业本身特有的周期性与地域性特征,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过程中,务必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力争做到就地取材,充分发挥该地区现有的农业生态资源,打造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农业生态产业,切实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应尽量加大对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的投入成本,实现园区内物种的丰富,从而开发出更具创意的经济项目。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务必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以此为交通、住宿等基本生活所需提供有力保障。力争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农业观光项目。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基础上,拉动社会发展。

1.2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与周围自然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切实保护好周边的自然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自然环境与人文氛围都是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加分项目,只有将顾客吸引来,才能进一步促进其消费。因此,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过程中,务必要也遵循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禁止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同时,规划期间应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证生活垃圾的合理分类。对其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将可持续发展原则贯穿规划始终。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要对园区内的收益进行适当规划,不仅要实现农民的增收,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社会价值。

2生态农业观光园设计定位

2.1主题明确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设计涵盖了观光、体验以及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功能。由此可见,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的设计应该创造出更多的经营空间,旨在实现空间层面的丰富与人文精神的充实,便于满足不同客户对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多方位需求。其中农业园区部分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亲身参与的机会,加入到种植或生产队伍中,通过品尝或购买等环节实现农业收益。观光服务可将重点放在休闲与农业特产销售方面,包括为客人提供食宿、度假以及各种会议接待等方式,真正实现人文景观与经济服务的有机结合。作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重要功能之一,其在为人们提供观光与体验的同时,还要凸显自身的教育意义。通过鼓励客户对农业发展演变历程的理解,让其真正了解农业对社会生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设计与规划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并将自然环境与人文因素进行充分结合,根据农产品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保农业园区内的主题突出。

2.2生态景观

在生态农业观光园设计中,务必强调生态景观的价值与作用。设计规划人员应对生态农业观光园中的景观设计进行综合考量。尽量保证原始生态景观的保护,真正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设计始终,切实维护好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力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打造经济收益。

3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方式

3.1发挥景观植被作用

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与规划过程中,设计人员首先应明确自身的设计理念。将顺应自然规律发展置于首要地位,视景观与植被为天然资源。利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充分发挥景观与绿色植被的加害者,积极拓展其现实作用,以此更好的推动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与发展,切实提高植被覆盖率与利用率。

3.2彰显本地特色

以苗族的歌舞、服装为例,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假设可以充分将地域特征融合进去,参与者加入到篝火晚会的活动中,在优化体验者旅行感受的同时,实现民族文化的宣传。在活动中,旅游者收获了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快乐与放松,当地特色也因此深深地烙印在了人们心中。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知名度的高度对地区旅游影响十分重要。设计者应对其引起重视,力争实现地方特色与人文文化的充分结合。生态农业观光园可以将当地特色商品融入到旅游设计中,以此吸引游客进行购买,切实提高农业文化价值。在彰显商品文化内涵的同时,赋予其浓厚的文化气息,实现美学韵味的融入,提升纪念意义。

4综合性服务体系建立

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篇(7)

摘 要:作为一种新兴的园林绿化形式,观光农业如何和城市大园林融为一体,构架新的园林绿化体系,为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做贡献。本文从建设大园林角度出发,试图探索出一条新的城郊生态防护园林体系构架和运作模式,极大地发挥观光农业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作用。关键词:观光农业;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概念性规划中图分类号:S891

文献标识码:A观光农业始于二战时期的欧美国家,后发展到日本和台湾。由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形式发展到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大规模观光农业园区或观光农业带。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快速发展这种位于近郊的,把农业生产和观光旅游相结合的观光农业产业。但从全国各地观光农业总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基于一哄而上,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农家乐”、“休闲采摘园”。有的甚至为了开发旅游产业,不惜毁林改土,增设经营项目,搞得不伦不类,“农味”丧失殆尽。尽管观光农业在我国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如果一味地这样发展下去,恶意竞争,势必会对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因此,如何把观光农业有机地引入园林绿化系统,让它在建设城市大园林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科学合理的积极作用,就成了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了。1 观光农业的概念、类型及发展1.1 观光农业的概念观光农业是把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相结合,引导城市居民步入农村,享受户外活动,参加农业生产,体会耕作实践的一种综合旅游项目和产品。是农业和旅游两大产业相磨合交叉的新兴农游交叉产业。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观光农业大致可分为4个类型。1.2 观光农业的类型1.2.1 传统型观光农业以展示农产品生产和农作过程来吸引游客参观和农作,进而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旅游项目。1.2.2 都市型观光农业利用城市的工业和科技优势,在城市内的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和分散的农、林、渔等生产基地。即为游客提供部分时鲜农产品,又保留部分农地,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种旅游项目。1.2.3 科技型观光农业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发展的观光农业,如电脑控制水肥的蔬菜工厂等。

1.2.4 奇异型观光农业利用奇特的农产品建立起来的观光农业,如特殊的香稻、特殊的瓜果等,以此来满足人们寻求离奇的心理。1.3 观光农业的发展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为观光农业提供了充足的客源。农业观光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之一,有着众多的有利条件。1.3.1观光农业投资少,收益高。1.3.2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农业资源丰实,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具有发展观光农业的天然优势。1.3.3观光农业体现了各地迥异的文化特色。可以说,观光农业是旅游这一朝阳行业中最有潜力的部分,在未来的几年中将有巨大的市场机会,但在实际运作中仍存在着三大隐忧。1.3.3.1缺乏宏观调控和指导,盲目上马,相互之间恶性竞争。政府又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加之大多数企业的农业区域小于国际认定的半径9.5km的规模,很难有好的经济效益。1.3.3.2建园指导思想有误区中科院院士吴传均指出:有的地区没有把观光农业园看作是建立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游产物,而单纯依靠门票和旅游的收入来维持园区的发展。有的地区单纯模仿一哄而上,开田修路,急功近利,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做可行性研究,缺乏市场定位和科学规划,造成后期经营管理困难。1.3.3.3经营管理不规范,中南林学院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教授吴章文提出:当前的观光农业“农味”不足,存在“城市化”倾向;有的企业家族式管理,造成混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加之农业生产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淡季没有有效的经营措施,也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2 观光农业与城市大园林的关系2.1 观光农业与城市大园林的关系城市大园林是指包括城市大环境在内的整个城市区域,综合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而观光农业大都位于城市近郊,恰恰处在大环境城市生态防护林上。因此,观光农业园区是城市生态防护林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大园林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搞好观光农业园区的建设,对于建设城市生态防护林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2 如何搞好观光农业园区的建设如何才能把观光农业园区建设好,让它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经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呢?我们认为积极开展高科技农业生态旅游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必由之路。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通过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将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以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出来。它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丰实人们的生活内容,更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因此,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资源、生态、旅游等为支柱的生态旅游农业产业体系,不但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还可以将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合理统一起来。必将为我们探索出一条现代农业综合协调发展的产业化道路。3 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的构架与思考3.1 新体系的构架为了科学地解决好大园林建设中城市生态防护林带的建设与管理问题,我们认为:应该构架一个关于城市生态防护林带的园林新体系——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它是一种由城市生态步道所贯通的生态防护圈,主要包括了观光农业园区、观光农业主题公园、风景名胜区、观光农业渡假村、观光农业生态湿地展示区、观光农业防护林休闲生产区和链接生态步道等,是一种完整的生态防护新体系。3.2 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的组成要素3.2.1 观光农业园区是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农业生产和旅游经营为目的的场所,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它的建设可以由农民自己或社会投资者投资完成,并由投资者经营管理,从而减少了政府的投入。3.2.2 观光农业主题公园它也是精彩的亮点之一,可以由包括政府在内的多种投资主体出资来完成。主要以农业展示公园、森林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为主。3.2.3 风景名胜区主要由郊外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价值的风景名胜点开发建设而成。3.2.4 观赏农业渡假村主要利用郊外的自然景观,由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建设、经营、管理,从而也可大大减少政府投入。3.2.5 观光农业生态湿地展示区主要是利用郊外的河流、坑塘等自然水系,营造可供游人观赏的生态湿地。并可结合水生植物的开发利用和养鱼业的发展,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3.2.6 观光农业防护林休闲生产区主要是结合郊外道路和荒地大面积种植防护林地,以起到防风避灾的作用,可选择速生杨等速生用材树种,发展木材加工业,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2.7观光农业生态园是指包括生态餐厅、老年公寓、垂钓、养殖、温泉洗浴等综合服务项目的生态农业示范园,由专业企业投资兴建和经营。3.2.8 链接生态步道是指结合当地情况,用植树等生态手段把一个个、一片片珍珠都串联起来,并修筑简易的人行步道,便于游人徒步游览各个景点。3.3 新体系运作模式的思考编制《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规划》,科学合理地布局各个组成要素。达到布局均衡,方便群众,生态防护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以社会广泛投资为主要渠道,政府可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进行奖励。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或独资或股份,均享有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权益,按企业运行方式操作。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在详实科学的规划指导下,分步分块地实施,要做到稳扎稳打,切忌一哄而起盲目发展。4 安阳市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的概念性规划以城市外环为主线,科学合理、均衡地安排。主要景观有:殷墟王陵区、殷墟博物馆、殷墟博物苑、武官秋口等洹河生态湿地、北环防护林、四季华香生态园、东外环防护林、京珠生态园、京珠高速绿色通道、洪河生态湿地、魏家营森林公园、贞元农场、东风置度花木生产基地、邵村银杏园、安林公路路侧绿地、安林高速绿色通道、南水北调森林公园、北蒙林果生态园等。植物选择以突出乡土树种,挖掘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确保植物多样性为原则。以使用速生杨、旱生型、抗逆性强的植物为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认真研究主导风向和防护林的结构,以更好地提高防护林体系的效能。作为新的园林体系,可能会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但我们相信,有观光农业型产业的带动,观光农业型城郊生态防护园林新体系必将是一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和可操作性很强的防护体系,是城市大园林建设中一个值得推广的新思路和新做法。随着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它必将发挥出极大的作用,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柴瑞娟(1973-),女,河南安阳市人民公园,工程师。

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篇(8)

中图分类号 F5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248-03

将观光畜牧业和生态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新兴的产业模式——生态观光畜牧业,其核心是畜牧旅游的生态性,是利用生态资源的一种旅游活动,因此,生态观光畜牧业示范园区既是观光园又是生产基地,生态观光畜牧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必须遵从科学性,使其具有产品生产功能;作为旅游园区,又必须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以满足人们的视觉亲历和心灵感受[1];示范园区的景区设计就是利用农村养殖设备与空间、农牧业生产场地、农牧业产品、农牧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适当的规划设计,以发挥生态农牧业生产效益,在满足游客旅游休闲需求的同时,给游客带来农村和农牧业的知识,将旅游休闲和增长知识结合起来[2]。

生态观光畜牧业园(区)建设,应因地制宜进行设计,位置可选择自然风景条件较好及畜牧业资源丰富的风景区周围,还可在草原、山地草场、养殖牧场、农场、林地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可选择利用周围已有的名胜古迹、人文历史或现代化农村等地点建设园(区),展示农村悠久古老的历史文化或崭新的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风貌;园址选择应结合区域的经济技术水平,规划相应的园区,水平条件不同,园区类型也不同,要规划用地,留出适当的发展备用地;景区设计在考虑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持园区与外部区域的联系与协调,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园区园林化”。

1 景观规划功能定位

在进行规划前,首先要明确景区规划的功能[1,3]。虽然观光园区是将休闲和生产相结合,但其功能依然有侧重点。如果园区侧重观光旅游,在设计时,就要注重植物搭配,营造良好的景观,愉悦身心,以旅游带动畜牧业的发展。如果园区侧重产业生产,应该将重点放在养殖园的生产和示范方面。确定园区的发展重点之后,就可以打造园区的主题形象。主题形象是根据市场调查情况,结合园区本身的资源状况确定的。一个立足自身资源,适合市场需求的的主题形象可以使示范园区的特色得以凸显,能够打造自己的风格,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4]。一般情况下,景观园区的规划可以分为以下4个功能区:一是生态环保种养区。该区域主要包括种植区和养殖区。种植区可以种植蔬菜、水果、饲草等;养殖区主要是生态养殖各种动物。种植区和养殖区合理布局,种植区可以作为畜禽养殖隔离带,起到工程防疫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将养殖区的粪污进行处理后,施用于种植区,促进其发展。二是能源循环展示区。该区域主要包括新型能源区和有机果蔬区。新型能源主要是指利用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生产沼气和发电,用于生活燃料和生产用电;有机果蔬区是指有机肥用于饲草、饲料和果蔬种植,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三是安全食品加工物流区。设置于种养区,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四是商务休闲服务区。设计办公、旅社、会议中心、现代农业科技展览中心、素质拓展基地等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以户外休闲、旅游度假、现代农牧业为核心的休闲商务中心。

2 生态畜牧业观光景区布置原则

传统的畜牧业发展以生产畜禽产品作为最终目的,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观光畜牧业与传统的畜牧业其共同点是其主要内容都是畜牧生产,但生态观光畜牧业不以生产畜禽产品为最终目的。生态观光畜牧业是在进行生态养殖的基础上,通过观光休闲,在获得畜禽产品的同时,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的需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发展观光畜牧业,先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营造有特色的景观,才能吸引游客[5]。生态畜牧观光园区布置要遵循以下原则。

2.1 突出特色

生态观光畜牧业的目的是吸引游客前来开展观(赏)、品(尝)、娱(乐)、劳(作)、科(教)等活动,以农牧业为基础,以旅游为手段,以城市为市场,以参与为特点,以文化为内涵;为使园区在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看农家戏、观农村风光、带农特产品”的旅游消费中实现增收,必须在生态原则上集中建设一批养殖、种植园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带;规划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当地资源的潜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养殖园区。要避免生态观光畜牧业园区设计千园一面、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营造出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种植养殖景观,如特菜种植、特禽养殖、牧区天然草原草场和自然人文景观。

生态观光农牧业旅游资源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要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包括培育绿色观念,推行绿色标准,实行绿色开发,生产绿色产品,开展绿色经营[6];在观光旅游经营中充分利用生态畜牧资源和乡土资源(如特色畜产品、特色蔬菜、尝农家饭等),既体现对资源的深化利用,提高附加值,又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2 以人为本,注重文化景观的营造,做到景观风格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规划生态观光畜牧业园时,需要游客更多地参与到种植、养殖、畜产品加工、乘骑、使役等劳动中去,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游客的行为活动成为构成景观的重要要素,规划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活动空间,使之成为景观的一个重要部分,真正体现劳动+休闲的模式。

在规划考虑人景交融的同时,尽可能保持养殖区、乡村等原貌,体现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远离复杂,远离功利,远离雕琢,远离装饰,保持乡土文化的简略和淳朴;保持原生态是生态观光景区设计大原则;生态观光旅游景区一般都面积广阔、村寨相连、山水相依,有田舍、牧场、圈舍、森林、草场草地、动植物、山崖巨石、溪涧港湾或者江河、大漠、海洋等,这些“原生态”旅游资源都是不能过多人为干涉或扭曲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富有地方特色的节日民俗更是不可替代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因此生态畜牧业观光规划设计必须突出原生态性,留“乡味”,传承乡土文化[7]。

2.3 兼顾生产与观光的功能

生态观光农业的重要特点是将生产和观光功能结合起来,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生产是基础,只有在生产基础上,开发其生态观光功能,将传统的生态畜牧业生产通过规划设计融入周围环境,使其景观满足游客的观光需求,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例如,挖掘地方文化底蕴并结合当地产业传统,实施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不断开发农牧业生态和休闲功能,大力开发山、水、场、园、林、庄等旅游资源,鼓励发展“名特优”特种养殖,形成由几个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区域特色经济架构[8]。推行健康养殖方式,按草牧、农牧、林牧、渔牧、牧沼等相结合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养殖;坚持非均衡发展,打造优势区域,一园一品或一园多品;或推进专业化养殖,建设优势产业村镇,形成一村一品、数村一品或一乡一品,大力发展生态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镇,逐步建设成生态家园小区、生态畜牧养殖小区、生态农业小区、旅游观光农牧业小区。

3 生态农牧业观光园区养殖模式

生态观光农牧业是将观光与休养、体验与游乐等结合在一起,农牧业既具有丰富膳食的功能、动物生产功能、社会生活服务功能、调节生态功能,也具有旅游观光功能、文化功能和示范教育功能等,融生产、生活、生态和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生态观光畜牧业是对有明显优势的生态畜牧业和观光旅游业进行综合开发,使种草、养畜养禽、林业、种植业、旅游等作为一完善产业链条,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共生关系的良性循环,做到资源共享、统一规划、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形成“1+1>2”的开发模式[9-10]。

3.1 区域开发模式

生态观光畜牧业的养殖模式要以畜禽养殖为中心,重点解决养殖中的粪污问题,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当地风景区,因地制宜配置其他相关产业(种植业、加工业、服务业、无污染处理业等),形成各个环节相互平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正常、高效、无污染的配套系统工程体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生态流循环再生原理为指导设置生产功能区,涉及产业有种植业、林果业、水产养殖业、畜禽养殖业、蜂业等,在提高农业景观生态、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提升景观美学价值,为生态旅游营造出更优美的环境,根据不同区域选取相应模式[9];观光生态畜牧业具体主要有山地、平原、山塘库区等3种形式:一是山地模式。山区区域多林木、果木,园区模式建议以放养为主,与林果业相结合,达到生态、观光、畜牧三者结合的目的。游客在园区可以采摘、山间游玩、购买农牧产品。林区养殖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注重疫病防治,强化防疫措施,做好林区防护设施,避免游客在游玩中发生危险。该模式建议以林下养禽为主,以避免小型园区在屠宰过程中产生问题。防护林的建设还可加速土壤脱盐熟化,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起到良好的生态保护作用。二是平原模式。利用荒滩植草发展牛羊为主的牧业生产,油葵与养蜂相结合;利用滩涂草地资源和作物秸秆,扩大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规模经营。平原地区经济作物多,应以果蔬为主,可考虑通过以沼气工程建设为纽带,用畜禽粪便、秸秆生产沼气,用沼液灌溉作物,沼渣作有机肥,形成畜种、沼气、作物的良性循环,形成“牧—沼—果(蔬)”的循环生产格局。建立林-菇型、林-鸡型复合生态系统,突出生态养殖理念,特别注重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把实现粪污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作为项目建设目标。结合现有的采摘形式,鼓励有机认证、绿色认证,以有机水果、绿色食品、生态肉蛋奶为卖点,吸引城区游客消费。三是库区模式。对海河泽等滩涂可采用农牧渔工多种模式进行综合开发[11]。库区渔业推行健康养殖模式进行鱼塘标准化建设,在鱼塘周边建排污渠道,实行污水与养殖水分开,以保证生产养殖达到无公害标准,同时排污水可用于农作物灌溉,对鱼病采用中草药防治方法。这一模式可以充分利用鱼塘污水灌溉作物,达到生态循环,同时可建设树下垂钓、作物采摘、全鱼宴特色餐饮等项目,吸引游客消费。

3.2 生态养殖模式

设计生态农牧业观光示范区或园区要因地制宜,以生产为主体,提供游客休闲、产品为主线,突出生态养殖;选择合适的生态生产模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生态农业生产设计,以此实现农业系统结构的合理[12]。一是种养结合,养殖项目必须和种植项目结合,做到粪污无害化循环处理,形成绿色或有机种植如蔬菜、水果、菌类、温棚种植蔬菜园,可以提高商品自给率,做到吃得好,拿得走。在养殖和体验区域,其设施要考虑安全性,同时应确保整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体验园、有机水果区,温室蔬菜园区等,瓜果成熟季节可以进行采摘体验;养殖服务内容有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乳制品品尝、奶吧;生态养鹿,开发鹿茸制品,鹿产品、喂鹿童趣;养羊如绵羊、山羊、奶山羊,羊肉或毛制品、羊奶等。二是与林木结合的生态养畜和生态养禽,如林下养鸡,河塘养鸭养鹅,特种家禽养殖;畜禽粪便直接用作农作物有机肥,达到生态循环经济的要求,并使畜产品品质得以提升,提高了经济附加值,肉蛋奶受到游客欢迎,提高园区收入。三是畜禽、土地认养,开辟出租服务,为游客提供种植、养殖天地,平时代管理,如宠物代养、代管理等。四是各种特色服务,游客可在园区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游玩,有自助烧烤、采摘、垂钓、园区劳作、体育运动等多种娱乐项目,利用农家餐饮、山间野味吸引了大量游客如野地种植的蔬菜、野地圈养的鸡、鸭等;该园区依山而建,游客可以随时到山中游玩,同时园区为游客提供KTV、室等多种娱乐方式,使游客有多种休闲方式可以选择。在生态园景观的规划区让游客品尝以绿色、无公害为特色的农家餐饮,使游客通过品尝该农家菜的新鲜和美味后,感受农家的气氛,放松心情,享受农家的自然与纯朴[11-12]。

4 结语

观光生态农牧业开发模式主要依托生态村、风景区和农牧业园(牧场、林场、生态菜园、茶园、果园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兼具生产和旅游功能的农牧林渔业观光生态园,将生态农牧业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生态环境作为第一要素,以达到充分利用农牧业生态、土地资源和太阳能,延长产业链的目的。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经营管理生产,以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5 参考文献

[1] 曹琼,李雪娇,麦热耶木·艾散,等.城市观光奶牛场发展策略探讨——以深圳光明农科大观园为例[J].绿色科技,2012(6):10-12.

[2] 郑军和,史建民.山东省区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2):203-206.

[3] 李同升,马庆斌.观光农业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2,21(2):77-80.

[4] 徐海顺,卞新民,汤国辉.城郊矿区废弃地观光农业生态规划[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275-279.

[5] 李彦苇,陈霞.休闲观光农业规划布局的原则--以赣榆县观光农业发展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2(8):362-363.

[6] 尹华光,王晓彤.试论绿色旅游的实现形式[J].生态经济,2006(3):114-116.

[7] 汪升华,陈田,刘洋.都市郊区生态旅游地规划与开发的核心理念[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1):49-52.

[8] 李晓颖,王浩.“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5):300-306.

[9] 李金才,邱建军,任天志,等.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功能与效益分析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46-50.

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篇(9)

观光农业园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但是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许多项目由于规划不当而惨淡经营。本文就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园进行规划和设计方面的探讨,以期对观光农业园的设计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一、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原则

(一)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观光农业一般是在原有生产基地的条件上,进一步开发而成。因此观光农业园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同时,观光农业园必须结合所处地区的人文景观与文化,将生产、旅游综合考虑,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

(二)发展特色,营造主题。观光农业的景观资源具有地域性,应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历史及特点,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挖掘资源潜力;同时,注重所处地区的人文与文化,加强对传统民间风俗活动和具有时代特色的项目的开发和乡村环境的营造,创造出有特色、有主题的农业观光园。

(三)效益兼顾,持续发展。农业观光园在保证游客使用舒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闲置空间,仅兴建必要设施,并且尽量使用当地传统做法和乡土材料,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一定要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观光农业的建设,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产生好的生态效益。并通过观光旅游活动,宣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培养人们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以提高全民素质,产生好的社会效益。只有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观光农业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二、观光农业园规划方案

(一)观光农业园功能分区规划。依据园区的资源基础、景观特征,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重庆市铜梁桂圆都市生态农业园区为例。根据项目特点及综合现状评价,规划成“二心四区”的功能分区布局。“二心”即人口管理中心与综合交易中心;“四区”指生态养殖加工区、高效园艺生产区、生态农业庄园区与观光农业休闲区。

1. 人口管理中心和综合交易中心

入口管理中心因经营管理农业园而设置的专用区域,主要为管理、接待等功能,方便游人集散。综合交易中心主要承担产品展示销售、产品信息、餐饮住宿、娱乐服务等功能。

2、高效园艺生产区

农业生产是观光农业的主体部分,是农业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分为种植和养殖两大部分。高效园艺生产区属于种植部分。该区域有温室、大棚、组培车间等设施,主要生产一些特色、反季节花卉及蔬菜,同时还培育一些花卉、蔬菜繁殖幼苗,并种植一些观赏价值高的乔木与果树。主要承担现代高效特色园艺生产、特色乡村景观体验、农业科普教育等功能。

3、生态养殖加工区

生态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生态养殖加工区属于农业生产的养殖部分。该区域主要承担生态综合养殖、绿色生态食品加工等功能。

4、观光农业休闲区

观光农业休闲区应与环境相协调,注重环境质量与生态保护,强调文化内涵与旅游参与性。其设施包括老年公寓、度假村 、服务接待中心、儿童游乐园、野营烧烤、水上活动中心 、露天茶座、濒水茶室 、景观建筑。主要承担休闲娱乐、商务接待、生态渔业综合开发。

5、生态农业庄园区

生态农业庄园区其设施包括高档别墅群与水库建筑、水上娱乐、休闲茶场、野外露营与烧烤、森林球场、森林游戏、景观与绿化建设等。主要承担开发高档别墅住宅、农耕文化体验、水上娱乐。

(二)观光农业园其他规划。1、园路规划

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农业园的使用功能出发,建立循环路网。园区道路采用3级道路系统布局 。1级道路即主干道,为园区的骨干道路系统,满足各种车辆通行;2级道路为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重要景点;3级道路即游步道,主要为观光农业园展示区的游赏道。

2、园区绿化设计

园区绿化设计从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为突出 “桂都”特色,规划选择桂花为主要树种,并搭配其他常绿树种香樟、天竺桂、杜英等,做到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

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篇(10)

关键词: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泾县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境内多为低山、丘陵,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生态环境保护得较好。茶产业是泾县的主导产业,在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中,泾县茶区建有标准化茶园,加上良好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兴建农业观光园,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

1泾县农业观光园及乡村旅游业现状

全县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46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26个,其中规模以上(年营业收入500万以上)26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遍及全县11个乡镇。泾县于2013年度被评为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水墨汀溪风景区、查济景区被评为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泾县至江南第一漂、汀溪乡、蔡村镇、赤滩古镇、宣城”的旅游线路入选2014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蔡村镇月亮湾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示范村,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特色村4个,县级旅游特色村21个,全县有农业园区总数15家,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3家,农业观光采摘园垂钓园12家,休闲农庄18个。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产品系列化深度开发不够

目前泾县乡村各种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产品雷同,品位不高,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

2.2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不够完善

泾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内的道路、停车场、标示牌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于完善,导游解说、咨询和消息等服务系统不够健全,游客基本上是走马观花,对当地的民俗风情不甚了解。

2.3资金短缺、投入不足

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乡村旅游景区,既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对外宣传促销,这就需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而当前泾县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还有所不足。

3对策建议

3.1制定规划,突出泾县特色

制定一个观光农业长远发展整体规划,以生态农业文化为主题,在特色农业和“宣城乡土味”上做文章,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可依据宣城的地域文化、生态资源和农业特色,规划和引导各地兴建不同风格的农业观光园,譬如,以宣纸(笔、墨)的原料生产与历史技艺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观光园,以景观茶园与贡茶采制为主体的茶文化观光园,以果树花卉与森林氧吧为主题的园艺休闲观光园、采摘园,如城郊的蟠桃、葡萄、草莓等。在322省道和205国道沿线发展景观农业,连片种植如油菜、紫云英、荷花、向日癸、桃树等等,要让不同爱好的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并由此将泾县真正打造成为长三角经济圈内独具风采、人见人爱的“后花园”和修身养性、放松心情的度假胜地。观光园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提前做好规划工作,努力建成文明美观的新农村,并与之相配套,成为观光园的延续和补充接待场所。设计规划中,不仅要有农业专家,还应有园林、景观、建筑、美术行业的设计师,使美感体现在观光园的方方面面。具体到一个观光园,既可以设计为以某个产业为主题的特色农业观光园,也可以是综合农业观光园,但园内设计都要划分出各具特色和不同功能的景观园与活动区,如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现代农技园,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古代农耕园,及其娱乐区和体验区等等。园区建设施工要认真规范,符合相应的技术、质量标准。

3.2深度挖掘旅游项目,增强旅游的体验性

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中,应设计丰富、生动的体验项目,挖掘出丰富的乡村活动,开展有特色的田间劳作,以满足游客的体验经历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加大传统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力度,为游客提高丰富的旅游纪念品,增加游客的消费支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国家和省财政的农业发展项目很多,建设资金相对充足,因此,可以在一个乡镇,甚至在全县,由政府出面,协调财政、农业和旅游等部门,集中相关的农业项目资金,重点扶持1~2家龙头企业,由其作为建设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入股等方式,逐个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和观赏性的农业示范观光园。

3.3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业观光园要尽量与现有的其他景点靠近或连接在一条旅游线路上,以充分整合和利用旅游资源,方便游客转场观光,进而扩大和留住更多的客源,尽快提高观光园的知名度与经济收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在人们向往“回归自然”、渴望“返璞归真”的需求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其强调的是乡土味、自然味和原始味,其实质是生态旅游,两者理应科学结合,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既要防止标准化、商业化和城市化对“乡村性”的侵蚀,又要防止乡土文化的丧失。

3.4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体系

大力开展旅游招商,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休闲农业景点、景区开发和经营;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景点、景区开发建设,激活一批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和社会闲散资金的投入,逐步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体系,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农业观光园建设应与农业标准化相结合,园内的生产操作都要执行相关的国家标准,起码要符合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的环境要求、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因为农业观光园既有旅游功能,更有农业科技示范作用。况且,面对广大游客及周边农户,也绝对不能违规操作,必须禁止使用一切不符合有关标准的农业投入品和生产方式,将观光园打造成为绿色、有机农业的示范基地。严格保护园区的生态环境,这是农业观光园赖以生存的基础与根本所在。在园区建设和生产中,尽量保留原有树木,保持生物多样性;建好排水沟、挡土墙、蓄水池,严防水土流失;搞好绿化,种植防风林、遮阴树和观赏花木;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修建农家肥及有机肥的堆沤发酵池、沼气池,做好肥料的无害化处理;实行大田间植、轮作,秸秆还田,种植绿肥;节能减排,杜绝烟尘,并安装风能和太阳能设施。在经营管理上,还必须考虑到观光园的生态承受能力。

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篇(11)

引言;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迅猛发展,显示了强大生命力,很多山地类景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为观光生态沟建设提供动力。本文对山地类景区观光生态沟建设的现状、建设方案、建设效益进行分析,并尝试在此基础上对其应用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山地类景区观光生态沟建设现状

(一)观光生态沟概念

观光生态沟又称旅游经济型小流域,是旅游生态工程在沟谷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是为发展旅游业而进行小流域治理和旅游生态工程建设的沟谷景观地区。

(二)山地类景区建设观光生态沟背景

近年来,世界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年均增长率高达20%―30%,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从我国目前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传统的观光旅游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主流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的出现给传统旅游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游客可以参加各类采摘活动获得农事活动体验,品尝自己采集制作的食品,这对都市人具有持久的吸引力。

(三)可设计的旅游模式

可考虑设计以下4种旅游模式:1)山地自然生态旅游模式。主要是以体会和感受山区原生自然景观,原生型地域生态旅游。2)山区文化生态旅游模式。以了解山区文化与历史知识及山区文化景观。3)山区农村生态旅游模式。以山区农村景观和山民生产生活习俗为旅游吸引物。4)“三高”农业生态旅游模式。把产业化的现代农业与旅游活动结合起来在。

二、山地类景区观光生态沟建设方案

(一)工程措施

其工程措施包括:1.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控制水土流失;2.统筹安排水土保持农耕措施,控制农耕地的侵蚀;3.山上封造,通过“封禁”为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和恢复提供充足的时空条件,积极实施有效退耕还林项目,营造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水土保持林、风景观赏林;4.沟谷拦蓄,沟谷进行小流域治理,构建旅游经济型小流域;5.能源配套,建设沼气池、太阳能、以电代柴等;6.道路网络化、防蚀化,拦截道路径流,使之防蚀化,分散拦蓄,就地消化,减小集流面,防止洪流汇集。

(二)景观建设

包括:1.道路绿化,山地类景区道路行道树的选用和栽植,乡村道路栽种银杏、水杉、毛白杨、鹅掌楸等落叶乔木;2.水体建设,包括鱼塘、游泳区、垂钓区、乘船区,及水上餐厅、酒吧等建设与服务设施;3.农家宾馆建设,建设具有传统农村居家生活特色民居以及农村民俗文化的农家宾馆;4.田园风光,顺应大自然,营造的具有一定规则和审美价值的种植景观;5.森林景观,例如典型的森林生态旅游包括森林浴、滑雪、漂流和野营;6.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者服务提供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7)休闲设施,健身运动器材、图书室、活动场、阅览室、篮球场,及篝火晚会的娱乐活动场地。

三、山地类景区观光生态沟建设效益分析

(一)环境效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

(二)经济效益,建设观光生态沟,发展旅游业,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有利于山地地区农业的发展,且通过旅游活动使农产品生产与游客构成的消费市场直接联系在一起,为农产品的销售打开渠道;

(三)社会效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愿望。

四、对策与建议

(一)多方位筹措资金

积极加大对观光生态沟建设的宣传力度,吸引城市资金投入。要建立、健全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简化项目审批环节,完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拓宽旅游投资、融资渠道,通过招商引资多渠道地增加投入;鼓励、促进开展区域联合,广泛吸引域内外资金和社会资金;采取多种投资方式进行融资。此外,可通过村民来集资,以自发捐款、入股年终分红等多种形式。

(二)搞好项目论证,进行科学规划

观光生态沟建设的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发论证要进行山地农业资源基础的分析,市场定位,做好区位选择,遵循区域优势性、科学性、基础性及市场特定性原则,突出观光农业的区域特色、游客的特定性、景区的合理性和科学意义。规划要与村镇规划相结合,针对地域特征,设计多样的观光农业形式。

(三)充分挖掘我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

中国的农耕文化、生物资源、农业景观、劳动技艺、民俗和民间文化等,这些都是促进观光农业发展的内在因素。观光生态沟建设在山地类景区旅游开发应用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我国这些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开发具有浓郁文化内涵的观光农业项目。

(四)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努力扩大客源市场

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努力扩大客源市场,除了在突出主题特色、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服务质量、加强卫生等方面作出努力外,加强旅游形象宣传和实施有效的市场促销手段是不可或缺的。

(五)坚持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严禁观光生态沟建设在山地类景区旅游开发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破坏,充分利用山区的好山、好水、林地和古迹遗址,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将旅游业的各要素融人到农业生态旅游的各个环节。

五、总结

观光生态沟建设是一种对环境负责任的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方式,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又有利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山区以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多样的地貌类型、丰富的植被种群、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方风情,形成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山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只要在观光生态沟建设的策略指导下进行理性、有序、科学的开发,山区旅游必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