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10-09 10:42:35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篇(1)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省的交通事业的也在不断发展,公路桥梁行车速度与负载也在不断的上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道路桥梁的质量要求,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工作的重要性,道路桥梁的养护维修和加固工作已经被提到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而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工作能够有效降低道路桥梁上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能够在提升公路桥梁使用寿命的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公路行车的安全性,但是在实际中发现,江苏省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影响了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同时还给安全行车带来了较大的隐患,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进一步加强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的重视,积极采取多种形式的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公路桥梁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才能有效提升公路桥梁的寿命。

1、公路桥梁管理与维护工作的重要性

受江苏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江苏省的交通事业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公路桥梁的运行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公路行车速度与公路桥梁负载也越来越高,这就对公路桥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公路桥梁相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并且这些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公路桥梁管理养护工作不到位。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的目的就是消除道路桥梁质量隐患,使其长期处于良好状态,保证公路桥梁畅通与运行安全,这样可以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但是,如果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不到位就很有可能致使道路桥梁处于病害状态,这不仅仅影响了公路桥梁的通行能力,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因此,进一步加强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对于提高公路桥梁寿命与运行能力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提高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意识,加强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的重视,并且制定完善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办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道路桥梁的畅通,实现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江苏省有些地方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中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道路桥梁设施档案资料不齐、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手段落后以及缺乏详细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计划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道路桥梁的畅通,。

2.1 公路管理部门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意识较差

有些公路管理部门领导对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的意识较差,重视度不高,例如有些公路管理部门并没有建立专项的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资金项目,进而致使公路桥梁管理与维护资金常常被挪用,从而致使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工作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而无法开展。还有些公路管理部门并没有建立完善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组织机构,使得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得不到组织的支持而无法开展。

2.2 道路桥梁设施档案资料不齐

道路桥梁设施档案资料不齐是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江苏省许多地方现有的道路桥梁技术档案中有很大一部分存在着记录不全或者遗失的问题,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道路桥梁有关数据的准确性与可信度,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效果。

2.3 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手段落后

虽然道路桥梁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工作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江苏省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手段还比较落后。例如江苏省许多地方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并没有运用一些计算机技术对道路桥梁进行实施监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效率。还有些公路管理部门依旧采用传统的道路修补技术以及桥梁养护技术,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补病害,却给道路行车带来了很大的不变。

2.4 缺乏详细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计划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公路管理部门并没有制定详细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计划,只是在道路桥梁出现病害时才进行修补,这样不仅仅影响了道路行车,同时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虽然有的部门制定了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计划,但是并没有根据计划进行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的效果。

3、加强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的建议

只有进一步加强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工作,才能保证道路桥梁的畅通,才能提高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3.1 进一步增强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意识

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必须要进一步加强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的重视,增强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意识,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组织机构,指定专门人员负责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工作。其次,公路管理部门还必须要建立专项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资金项目,并且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为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保证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进一步建立与健全道路桥梁档案

完善的道路桥梁档案是开展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的基础,因此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必须要进一步建立与健全道路桥梁档案。首先在道路桥梁竣工之后,公路管理部门必须要及时向建设方索要完整的道路桥梁竣工材料,这些材料必须要包括道路桥梁设计图纸、竣工图纸、隐蔽工程图以及水文资料等资料,并且还要组织专门人员按照资料对公路桥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其次,公路管理部门还必须要做好道路桥梁档案的保管工作,建立相应的桥梁资料数据库,将建设方提供的道路桥梁竣工材料准确无误的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存档保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道路桥梁资料的完整性,才能够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提供真实可信的资料,进而能够保证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积极创新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手段

传统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手段已经无法适应道路桥梁的发展,因此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创新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方法,积极引进一些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升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保证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的效果。首先公路管理部门应该全面推行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信息化,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道路桥梁健康监测和预警系统,这样可以及时监测道路桥梁的状况。其次,各级公路管理部门还应该积极引进新的道路桥梁养护技术,利用新的道路桥梁修补及时、巩固技术来提高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效率,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能提高道路桥梁养护效果。

3.4 制定详细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计划

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详细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计划,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的效果。首先,公路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年度道路桥梁管理为养护计划,对道路桥梁的所有设施项目进行详尽细致的调查检测工作并对调查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为道路桥梁整体养护提供依据。其次,公路管理部门还必须要制定阶段养护维修计划,以月、季为时间段组织专门人员对道路桥梁的某一段或者总体进行调查监测,并且客观评定上个阶段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效果,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下个阶段的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计划。最后,公路管理部门还必须要制定应急计划,储备一些较常更换的设施,这样在道路桥梁发生突发事件时,公路管理部门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工作。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日益提升的公路桥梁行车速度与负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的重要性,如果公路桥梁护理工作不到位不仅仅会降低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同时还给行车安全带来了比较大隐患,因此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制定完善的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工作的效果,进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田兴培.公路桥梁管理与养护之我见[J].魅力中国,2010年12期

[2]朱振海.牛会斌.浅议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J].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篇(2)

一、我国道路桥梁养护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公路沉降、桥梁坍塌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这是由于日益繁重的交通量及大量超载车量的运行不仅加快了道路病害产生,也加快了桥梁病害的发生,使桥梁的寿命大大降低。另外,从公路桥梁养护情况看,被动性、突击性和单纯以路面为中心的粗放型养护模式较为普遍,而及时、快速、规范的预防性养护少而又少,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技术力量薄弱。桥梁结构复杂,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在路桥检测过程中,技术人员不能客观全面检测和记录路桥的病害及其运行状况。尽管在养护技术人员配置中,配备有专门的路桥工程师和技术员,也配备了路桥检测设备,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不能准确描述和判断路桥性能,且对一些病害处理不当,造成路桥的管护缺乏科学性。目前,各养护管理部门虽然均配备了专职路桥养护工程师,但是对于所管养的路段较长,桥涵数量较多,桥梁养护工程师的数量不能满足养护、检查和维修工作的需要;如果各种专项维修工程一开工,路桥养护工程师既要组织维修,又要搞好路桥检查、档案整理等工作,使各方面工作大受影响。

2、对路桥的耐久性重视不够。路桥病害普查统计的病害数量较多,由于受养护经费的限制,目前进行的维修工作主要是针对影响承载能力方面的病害进行维修处治,而对于影响耐久性方面的病害维修却远远不够,如宽度较小的裂缝、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等病害。任何工程从状况良好到出现病害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受混凝土是一种耐久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的影响,忽视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由于混凝土碳化和钢筋锈蚀等原因引起的结构破坏问题非常重要。因此,及时对路桥病害进行维修,能有效阻止病害的继续发展,延长其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

3、路桥技术档案不够完善。由于历史及档案管理方面的原因,档案资料不够齐全规范、技术状况不明确等。一方面是由于变更技术资料的归档不及时,第一手资料难以掌握;另一方面是由于历史及管理方面的原因,在移交和多部门管理过程中造成资料不规范或缺失现象;再一方面是对路桥的各种检查检验、路桥病害处理资料不齐全等。

二、我国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措施

1、规范机构设置和制度。一切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以完善的机构设置和详尽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和保障,路桥的养护也不例外。目前,我国路桥养护机构设置一般是路桥经营公司下设的工程科等部门,这种设置有其自身优点,如处理突发事件时较为及时,资源调动与协调比较方便,但同时也存在着责任分化、养护成本过高等弊端。因此,提高路桥养护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规范机构设置,尤其是要建立人员精干、业务熟练、技术全面和高科技水平的养护队伍。与机构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路桥巡查制度、保养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和量化考核制度,这样可以保证责任到人,评价有据,并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提高养护管理、科技水平。要实施路桥养护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规划目标、总体要求、管理流程和具体指标,全面提升路桥养护管理水平。路桥养护也需要专门的技术依托,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这一点我们要多借鉴国外先进的路桥养护技术,并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充实到高速公路养护器材中。养护技术的改革主要是要摆脱以往较为落后的人力养护,走机械化、自动化养护的道路,比如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监测系统协助检查并全天候监控路桥状况,建立路桥状况的动态数据库,如路面管理信息系统和桥梁管理信息系统等。整理提供提高高速公路养护还要做到预防性养护,这对路况检测提出了更大挑战,可能需要庞大的路基、路面、积水性、桥梁承载能力等数据整合系统,这种预防措施更需要养护人员不断提高养护知识水平,以适应预警养护工作。

3、建立和完善技术档案加强监管力度。管养单位要对路桥的养护给予高度的重视,并设立专门的路桥养护管理机构,确定专门人员负责建立路桥数据库,并对所属路桥制定合理科学的路桥检测计划和养护维修计划,严格进行路桥普查登记,建立和完善路桥技术档案。将公路桥梁技术档案分为桥梁基础资料、管理资料、检查资料、养护维修资料、特殊情况资料五类,并对每类资料所包括的内容作了详细规定。提倡使用公路桥梁管理系统,实现电子化管理,特大型桥梁建立单独的档案管理系统和养护管理系统。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加强政府、社会对高速公路行业的监管、监督,通过政府强制、社会舆论,促进路桥养护部门在履行养护责任以及具体养护施工过程中的科学性,避免虚假、怠工现象;二是要提高路桥养护部门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实践证明,决策对于一个部门、一项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护工作也需要管理层恰当决策,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错误进行预测,并组织员工进行计划制定和责任落实。

4、全面提升队伍综合素养。随着公路里程的逐年增长、养护管理内容的不断拓展、社会对公路服务能力的期待提高,原有的路桥养护、路政队伍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实际需要。要按照“先进、合理、科学、规范”原则,根据事权与财权对应的要求,抓紧确定路桥养护、路政定员标准,落实地方编制和相应配套经费,巩固路桥建设成果。要全面加强教育培训,依托科研院校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养护管理科技人才,通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技能比赛等,提高养护管理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三、结束语

总之,道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事务繁杂,相关规范制度和要求较多。要实施道路桥梁养护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规划目标、总体要求、管理流程和具体指标,全面提升道路桥梁养护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CJJ99_2003J281_2003,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S].

[2]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Z].交通部,2007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篇(3)

一、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

城市道路绿化是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城市景观、文化、印象的影响不容小觑。在景观功能及生态建设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功能:

(一)实用功能

第一,道路绿化以道路为依托,绿化主要起组织交通的功能。第二,荫棚效应。利用树荫,有效遮挡烈日、降低道路温度、减弱热岛效应。第三,隐蔽作用。可对一些影响城市环境风貌的建筑、地形的物体进行遮挡,减少视觉污染,塑造城市形象。第四,防护作用。可有效降尘、降噪、防火,也可作为临时避难场所。

(二)景观功能

道路绿化呈现线形延伸,与道路两侧的建筑在色彩、质感方面形成一种对比与互补,丰富了景观效果,使街道立面统一、协调。其次,可有效地分割组织道路空间,通过隔车绿带、景观小品等多种形式对道路进行分割,使人车分流,有效组织交通。再次,道路绿化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及丰富的植物品种体现时间性、空间性。

二、当前城市道路绿化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张,道路绿化建设发展迅速,但“重建轻养”的问题依然存在,道路绿化养护水平相对滞后,绿化成果难以巩固,大大影响了绿化效益。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行道树养护管理误区

行道树是城市道路绿化重点,除了可以美化城市,还具有防风和调节城市道路温湿度的作用。但目前行道树养护管理尚存在一定的误区:不少绿化管理单位以为行道树只需在建植当年浇水施肥,长势稳定后就可以粗放管理,不需要再浇水施肥;新种植的行道树不需要修剪,任其自然生长,到树冠很大、下垂枝很多时才开始修剪;另外还存在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由于城市道路往往人多车多,喷药时容易喷到行人身上,不安全,如果选择在晚上喷药,又看不清楚,所以一般只要不危及植株的生命,就任其自生自灭。

(二)道路绿地养护难

道路绿地的养护工作是绿化养护的重点与难点,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方面:

1、是设计与施工的不合理,设计时植物品种选择不当,乔灌木配置不合理,施工时没有考虑竣工后的绿化养护,没有铺设自来水管,没有按要求回填肥土等。

2、是绿化养护本身不规范,水肥管理不当,没有满足植株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植株生长不健壮,地面板结,杂草丛生;修剪不及时且形式单一;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没有对症下药或反复使用同种药物,使病虫产生抗性,从而达不到防治目的。

3、是人为破坏比较严重,绿化带遭人为践踏,汽车倾轧比较多,有的地段走的人太多成了“人行通道”,即使及时补植上去也会遭遇再次践踏,成为绿化“死角”。

(三)园林队伍技术水平低

过去,园林工作者对除草、松土、浇水、施肥都很熟练,知道怎么做,但随着养护管理新技术、新要求的提高,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常发现出现下面这些问题:

1、职工对新制定的园林管理要求和标准往往出现不适应、不接受的状况。

2、对出现的新型病虫害、新型农药知之甚少,出现问题时往往措手不及。

3、对有些新型园林工具、器械不了解,不能正确使用。

4、不了解苗木的生长习性。

5、季节性雇工素质低下,甚至只是务工的民工,根本不懂园林绿化技术。

三、城市道路绿化的养护与管理措施

(一)城市道路绿化的养护措施

1、绿化树木的养护

(1)冬季的养护

①缠树干

落叶乔木冬季防寒处理用塑料布缠裹树干,把树干包严,再用草绳缠上,既保温又防寒,再用地膜于树根部保温防寒,可大大提高乔木成活率。

②搭风障

雪松等树种在甘肃越冬困难,特别是春季风大使雪松适应能力降低,可以采用搭风障减弱风速,保证树木的安全越冬。

③搭保温棚

对于当年栽植的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和铺地龙柏等苗木,面积较大时,采用一般的防寒措施不太理想,可以根据面积大小,用木条和无纺布搭建保温棚的方法,即可使苗木安全过冬。对于疏植的苗木可用无纺布包裹的方法进行防寒。

④根颈培土,盖地膜

在绿带内的乔木、常绿树,灌完冻水后在树木整个树坑内覆盖地膜,然后根颈培土 20~30cm 的土堆,利用细土将四周培实。这样既能防止冻伤植株根系,同时又能减少水分蒸发。

⑤树干涂白

这是行道树冬季防寒、防病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新植落叶乔木,涂白时间一般在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中旬。涂白的配比度为:水∶生石灰∶硫磺粉∶盐比例为 40.0∶10.0∶1.0∶0.5,高度一般1.2m。

(2)春季的养护

春季,加强水肥管理,通过适时浇足春水来增加地温,追施有机肥增加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夏季养护首先要加大水肥管理,其次按照“预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加大病虫害的防治力度。

(3)秋季的养护

秋季养护主要是合理浇冻水和修剪。合理浇冻水既能保证植物的地上部分吸收充足的水分又能保护地下根系抵抗干燥多风的冬季,有利于植物安全越冬和来年萌芽。最后一遍冻水浇到结冰封冻为最佳。同时,秋季宜进行合理修剪,修剪方法主要有:截、疏、除蘖,以扩大树冠、优美树形、调整枝条的伸展方向、调节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抑制徒长等为目的,既能减少植物的蒸腾和风折,又有利于植物的安全越冬和来年的生长。

2、草坪的养护

冷季型草坪,春季要浇好返青水,加强施肥,梳理枯草,把腐烂的草用钉耙梳理干净,打孔后施复合肥,然后浇水,刺激草坪草新根萌发和增加土壤肥力,增强植物抵抗病害的能力,才能安全越夏。

夏季根据要求10~15天修剪草坪1次,修剪后及时喷施杀菌剂等,可控制病害发生。7月草坪进入休眠期,应及时清除枯草层,增加草坪的通透性。另外,在高温、闷热、连阴雨期间,每周或放晴就开始喷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交替使用可防止褐斑病、枯萎病等。

3 提高绿化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

通过专业化的理论培训与正规的技能训练作为提升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使养护人员增强团队精神、凝聚力、核心竞争力和归属感,能极大的改善养护人员的工作习惯,提高员工胜任日常工作和未来工作的能力,确保完成工作既定的成果和目标。

综上所述,靓丽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护管理好大面积的城市道路绿化,是每一个园林工作者的职责,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和摸索,进一步深化改革,大胆创新,提高绿化管理水平,增强职能部门的责任心、事业心,为园林绿化上档次、出精品、提高、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篇(4)

雨水口是城市排水管渠系统的附属构筑物,也是城市道路排水的重要组成部分。雨水口通常设置在城市道路内街沿石带上,广场上、道路交叉口和道路边沟的一定距离处,收集地面上、街道路面上的雨水,以防止雨水淹没道路或造成道路及低洼地区积水而妨碍交通或损坏道路,同时便于雨水的收集和排放。

雨水口在实际运行中常见的问题有:设置位置不当、数量不足及堵塞等造成地面积水。铸铁雨篦被盗缺失、老化腐蚀、人为破坏和重荷载车辆碾压造成雨水口的破损,造成路面积水,影响交通安全。为了保证雨水口的正常运行需要经常对其进行管理维护。

1.对雨水口的管理

1.1 保证施工时雨水口不受堵塞

道路雨水口施工时,施工工人施工不认真导致雨水口时有堵塞,或水泥砂浆误倒入雨水口造成堵塞。为此管理单位需加强对施工单位的施工、验收管理。

1.2 防止污水接入雨水口

施工废水的排放是巡视重点。由于施工废水往往含有泥土、砂石水泥浆等必凝集、沉降的物质。按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的相关条款,应该在施工场地内进行预处理(沉淀或澄清),达标后排入城镇管道系统。出于方便,施工废水通常由雨水口接入。如果施工废水未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排放,不仅直接淤积、堵塞雨水口,泥砂、水泥浆等进入排水干管或主干管后,由于水力条件改变而易于沉降,再加上水泥浆的固结作用,淤积后清疏困难,将造成管道逐步堵塞,影响整条管线。

临街商业店铺排水情况也是巡视重点之一。道路沿线的房屋改建成商业店铺时,特别是餐饮业或小店铺时,为了减少对住户的影响,通常会将其废水单独排放。雨水口由于其分布广、接近建筑,往往成为零星排水的接入点。

为防止雨水口的堵塞,应加强管理,禁止油脂含量高、杂物多的污水接入雨水口。

1.3防止垃圾进入雨水口

雨水口设置低于地面且有一定面积的孔洞,有效收集雨水的同时杂物也容易进入。道路清扫人员往往将一些灰、土、树叶等杂物扫入雨水口中,严重时甚至使整个雨水口井身堵塞。这不仅降低了雨水口的泄流能力,也增加了雨水口乃至排水管道的维护工作量,对此需要有一定的制度进行约束。与环卫部门协调,双方同时进行教育、监管,并与对清扫人员的考核工作相结合,有效地减少了人为造成的雨水口的堵塞。

2.道路设施变化对雨水口的影响

2.1路面坡度变化时

有时,由于道路施工中的疏忽或者道路不均匀沉降,实际的道路坡度、高程与设计不符,使雨水口的位置与设计意图不符,没有处于该路段的低处,影响雨水口的收水能力。

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结合道路维修,使路面坡度、高程与雨水口的设置位置相符。另一方法是在低洼积水处增设雨水口:为了少破坏路面、不影响交通、减少工程量,当积水处C 与现有雨水口距离很远,可将雨水口改建成多篦式;当积水C处与现有雨水口A有一定距离,可在积水处新建雨水口,敷设连接管至最近的雨水口A。

2.2出现路面加高情况时

以前建设的道路多采用混凝土面层。随着路面材料的革新,改性沥青路面由于其吸音降噪性能良好、行车舒适感大大优于混凝土路面、施工以及维修方便快捷而逐步广泛使用。城市道路改造时,通常是在原路面上加铺改性沥青面层,这样,使得路面加高。路面加高后,使侧立式或联合式雨水口的立篦断面减小,影响其泄水能力。这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雨水口,调高立篦的安装高度或增加平篦数量,保证其原有的泄水能力。

3.雨水口维修、改造时的注意事项

3.1核算雨篦的泄水能力

铸铁雨篦被盗后补缺、重载损坏后维修以及雨篦产品更新时,应注意保证雨篦的泄水能力。道路采用港湾式联合式单篦雨水口,非低洼路段的实际收水效果不好。对边沟式双篦雨水口.部分积水严重的低洼处还需增加了雨篦数。

改造雨水口、更换雨篦时,有时采用当地产品,形式与《给水排水标准图集》中的构件不同,这时需进行雨篦的泄水能力计算。

理论上讲,雨篦的泄水能力可按水力学公式计算。平篦的泄水量采用孔口出流公式:

μ=εφ

式中:ω——雨水篦的进水孔口有效面积;

μ——孔口流量系数

ε——孔口收缩系数

φ——流速系数

g——重力加速度;

h——雨水篦上的水深

立篦(孔)泄水量采用堰流公式:

式中:b——雨水篦的进水孔口有效面积;

mc——孔口流量系数

h——雨水篦前的水深。

孔口流量系数因孔口的形状、孔口边缘情况以及雨篦厚度(即孔口壁厚度)不同而取值不同。计算时。一般圆角孔μ取0.8,方角孔μ取0.6,h通常取0.04m~0.06m,考虑到雨水口实际使用中通常有阻塞现象。乘以孔口阻塞系K,一般取2/3。

此外,当雨水口使用中泄水能力不足时,通常增加雨篦的数量多篦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并不是单个雨篦泄水能力的简单叠加,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雨篦。

3.2核算连接管的输水能力

当雨水口不能满足泄水要求而增设雨篦时,不能仅关注雨篦的泄水能力,还应该核算连接管的输水能力,避免盲目增加雨篦。

管道流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n——粗糙系数;

R——水力半径

i——水力坡度。

3.3雨水口维修施工的注意事项

雨水口的进水篦可采用多种材料,常川的是铸铁和混凝士制品。由于防盗、造价等原因,混凝土雨篦在昆明市被广泛采用。雨水口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是雨篦安装不合理。

如图1所示,雨篦的泄水孔上小下大。尺寸小于上孔的砂石、树枝、树叶等杂质可掉入雨水口中,随雨水进入管道或在雨水口清淘时被清除;尺寸大于上孔的杂物则被拦在雨篦上,容易被清扫,不致堵塞雨篦的泄水孔。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篇(5)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公路隧道存在的病害分类及危害程度

1.1 隧道水害

隧道的水害主要是指隧道围岩的地下水或部分地表水, 以渗漏或涌出方式进入隧道内造成的危害,包括以下几种。

隧道漏水和涌水

隧道漏水和涌水会对隧道的电力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对照明设备产生锈蚀, 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降低使用寿命, 增加维修费用。渗漏水促使混凝土衬砌风化、剥落,造成衬砌结构破坏。渗漏水还会软化围岩, 引起围岩变形; 有些隧道渗水中含有对路面的侵蚀性介质,造成一般的混凝土碱化; 在寒冷地区造成边墙结冰、拱部挂冰, 侵入建筑限界。渗漏水还会造成路面翻浆, 危及汽车的安全行驶。严重渗漏水还会引发隧道基础的沉陷, 进而造成地面和地面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和破坏, 使得地表水和含水层水大量流失,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

(2)隧道衬砌周围积水

运营隧道中地表水和地下水向隧道周围渗流汇集, 水压力较大时会导致衬砌破裂和拱脚下沉, 使围岩的结构面软化或泥化,使膨胀性围岩体积膨胀。在寒冷地区造成冰胀和围岩冻胀。在黄土隧道衬砌周围的水还会离析土中的胶体并带出黄土, 使周围的衬砌变成空洞。

(3)潜流冲刷

主要是指由于地下水渗流和流动而产生的冲刷和溶蚀作用, 使得隧道衬砌基础下沉。它可使边墙开裂或者仰拱、隧道内路基下沉开裂; 围岩滑移错动可导致衬砌变形开裂; 对超挖回填不密实或未全部回填者, 引起围岩坍塌, 导致衬砌结构破坏。

1.2 隧道冻害

(1)拱部挂冰、边墙结冰

渗漏的地下水通过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逐渐渗出, 在渗水点出口处受低温影响在拱部形成挂冰,边墙积成冰柱, 尤其在施工接缝处渗水点多, 结冰明显。如不清理, 挂冰越积越大, 侵入限界危及行车安全。水沟因结冰堵塞, 使地下排水困难, 水沟(管或槽)冻裂破损。隧道衬砌周边因水结冰而冻胀, 致使隧道内各种冻害接踵而至, 特别是路面结冰严重危及车辆的安全行驶。

(2)围岩冻胀破坏

隧道修筑在不良地质地段的围岩, 如果围岩层面及结构内含水多时, 冬季就易发生冻胀破坏, 致使隧道拱部和边墙衬砌发生变形与开裂。当边墙壁后排水不畅, 积水成冰, 产生冻胀压力, 会造成拱脚移动, 或者墙顶内移; 有的虽然墙顶不动但墙中发生内鼓现象, 也有墙顶内移致使断裂多段。如果隧道衬砌混凝土设计标号较低, 抗渗性差, 在地下水丰富地区, 水就渗人混凝土内部。到冬季水在混凝土结构内结冰, 膨胀产生冻胀压力, 经多年冻融循环使衬砌结构变酥、强度降低, 造成结构破坏。隧道衬砌除结构内因含水受冻害外, 由于岩体冻胀压力的作用, 也会使衬砌发生纵向裂纹和环向裂纹。

1.3 隧道衬砌裂损

(1)隧道衬砌裂损的种类

隧道衬砌裂损的类型主要有衬砌变形、衬砌开裂、衬砌腐蚀破坏、衬砌背后空洞、拱脚下沉以及仰拱破碎( 进而引起路基下沉、路面翻浆冒泥) 等。隧道衬砌开裂根据裂缝走向, 分为纵向裂缝、环向裂缝和斜向裂缝3 种。环向工作裂缝一般对于衬砌结构正常承载影响不大, 拱部和边墙的纵向及斜向裂纹对隧道结构的整体性危害较大。

(2)衬砌裂损的危害程度

衬砌裂损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它可导致隧道结构变形、掉块甚至塌落; 降低衬砌结构对围岩的承载能力; 使隧道的净空变小, 侵入建筑限界, 影响车辆安全通过; 衬砌裂缝还会成为渗漏水的通道。

1.4 衬砌侵蚀的种类及危害程度

建在富含腐蚀性介质的公路隧道, 其衬砌背后的腐蚀性环境水, 容易沿衬砌的工作缝、变形缝、毛细孔, 及其他孔洞渗流到衬砌内侧, 成为隧道渗漏水对衬砌混凝土和砌石、灰缝产生物理性或化学性的侵蚀作用, 造成衬砌侵蚀。

(1)衬砌侵蚀的种类

衬砌侵蚀的种类分为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2 类。物理侵蚀的种类主要有: 冻融交替部位的冻胀性裂损和干湿交替部位的盐类结晶性胀裂损坏2 种。隧道衬砌混凝土的化学侵蚀是一个很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根据主要物质因素和腐蚀破坏机理, 可分为硫酸盐侵蚀、镁盐侵蚀、溶出蚀( 软水侵蚀) 、碳酸盐侵蚀和一般酸蚀5种。

(2)衬砌侵蚀的危害程度

隧道内混凝土衬砌的腐蚀按其种类不同, 可分为水蚀、烟蚀、冻蚀及骨料溶胀等。隧道衬砌侵蚀,使衬砌出现起毛、酥松、蜂窝麻面、起鼓剥落、孔洞露石、骨料分离等材质破坏, 衬砌厚度变薄。还会导致衬砌内的钢筋腐蚀, 使得衬砌结构强度减小,降低隧道衬砌的承载能力, 缩短使用寿命, 危及行车安全。

二、加强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公路隧道病害诱发机理及其特点, 对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现实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如一些养护管理人员对隧道养护方面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知识偏低等。隧道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的思想还比较严重,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 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有效的法律约束, 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 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养护机械配套率也不足, 养护科技含量偏低, 虽然一些地方, 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 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 对机械性能开发严重不足, 使用频率低, 设备闲置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养护定额与规范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以适应公路隧道养护的需要。

2.1 加强路政管理, 提高员工素质

路政管理工作是养护管理工作的保障, 路政与养护密切配合是搞好公路隧道养护的根本。从公路隧道损坏情况可以看出, 人为故意损坏占整个公路隧道病害相当比重, 这不仅增大了养护工程量而且造成国家财产极大的损失, 建议从路政管理人员和法律法规上加强管理。工作实践表明, 加强预防性养护, 选择适当的养护工作时机非常重要。同时养护工作者不断更新知识, 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养护技术, 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是行之有效的, 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法也非常关键。

2.2 培育先进的养护管理体制

根据公路和隧道工程发展趋势和特点, 优先考虑集中统一的原则, 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 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 公路隧道养护维修面向市场, 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 养护工程向合同管理形式转变, 适应公路隧道养护工程特点。

另一方面, 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公众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政府必须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 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采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进行约束。

2.3 应用和推广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

采用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 对于保证公路隧道的正常使用非常有效。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公路隧道的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现代公路养护管理, 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公路隧道空间信息数字化、可视化、实时化, 交通信息的及时、准确, 检测技术自动化、智能化, 等等, 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确保工程设施不但能够安全使用, 正常发挥设计功能, 最终提高公路隧道的质量; 而且还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和降低运营成本。

结束语

隧道病害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质、环境方面的客观因素;也有施工、设计方面的人为因素。隧道病害一方面大大恶化了养护条件和道路运营条件,另一方面直接威胁到隧道的结构和运营安全,只有加强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路隧道病害问题。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篇(6)

中图分类号:TU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171-01

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技术的运用过程,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融合一些创新性的应用手段,尤其是推动整个养护工程与城市道路建设的责任管理等方式,细化每一个养护环节,更好的推动整个养护工程的完善与发展,为城市道路促进品位提升与形象展示提供更大的平台。

1 分析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1.1 功能升级的现实需要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养护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养护的功能更是有着实际性的巨大意义。从城市道路交通运输的安全性来看,为了确保交通安全,就必须实施绿化树种的应用。一是具有防眩的功能。通过在城市道路养护中采用合理的植被运用,通过分隔隔离带的有效配置,对于城市道路中车辆的灯光应用,可以减少眩光效用,并全面降低车辆事故的发生。二是形成整体的线性预告。通过在城市道路养护过程中,进行花草树木带的形成,对于公路中的一些线型变化,可以提高驾驶员的视线,对于城市公路驾驶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帮助。三是有效的改善整个城市道路的景观。在养护过程中,通过造景、借景等方式,并将具有城市特色的景观显示出来,具有很大的现实作用。

1.2 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

对于有些地区独有的风沙气候特征,没有一定植被的保护,就会使公路遭受风沙、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尤其是水土流失严重,风力、水力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加之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认为的环境破坏,更大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并形成恶性循环。大气环境、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大大的降低了群众的环境生活质量。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造成产品质量低劣,技术水平严重偏低。在新疆地区城市道路养护树种,可以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城市道路植被养护,能稳固路基,有利于水土保持,减少风沙侵蚀,同时养护带可降低噪音,吸收浮尘和废气从而改善环境。

2 概述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养护管理体制与实际运作方式不相适应

在整个养护过程中,有些综合管理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在深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有些成立了养护物业管理公司,实行企业运作的模式,因此,在养护体制的过程中,就会形成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主要对利润的追求,形成利益的最大化,有些管理者对城市道路养护工作没有形成更高的认识,认为养护工作不能形成一定的物质利益,往往忽视对城市道路的经常性维护,造成养护管理体制与实际运作的模式相违背。

2.2 自然地质的本身表现

由于城市道路建设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养护过程中也会形成相应的破坏状态,尤其是一些地形地貌相对复杂的地方,城市道路会呈现出一些道路水土流失等现象,加之独有的地形地貌,在受到气候等影响与作用下,特别是在一些风沙相对严重的地方,会对城市道路造成土壤疏松、容易造成地表径流等,受到降水量等综合情况的影响,在洪涝灾害等作用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的前提下,会给整个城市道路的养护带来更多的困难,因此,要结合城市的地域特点,采用多方面的措施,更加有利于对城市道路的整体规划设计、城市品位等都有一定的促进效果。

2.3 人为的加速侵蚀

人为因素能加速城市道路建设地基的不稳进程,譬如大面积扰动、破坏、改变原地貌,造成原有固有力的降低;同时,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随意的取土、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等一些以公路建设为目的的工程实施,更加加速了地基不牢靠的速度,以及在公路建设施工程序上,对桥梁、水塘等的主体施工上,不讲究程序,扰动地表面积巨大、施工强度大、工序多,也是人为的影响范畴。这些都能形成不同程度的养护困难,不利于整个过程的全面优化。

3 探讨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解决办法与方案应用

3.1 强力注重新建路基填筑工程

在城市道路的扩建工程中,要针对拼接路基的压实工程处理,形成整体质量的控制模式,尤其是对于一些软路基在进行加宽处理的时候,可以采用间隙法与填筑法,对于一些老路基形成一定距离的外填处理,在新老路基的间隙处理上,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处理,在第一阶段新路基的填土处理中,加强整个软土的强度与水平应力的提升,并降低在第二阶段对填土路基的附加变形处理,采用分步填筑的方法,减少老路基的变形,同时,结合城市道路的实际特点,还可以采用补强路基压实度中的强夯与冲击碾压的方式,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3.2 全面打造公路两旁树种的路基保护带

对于城市道路养护技术的运用,构建生态化、可持续化的养护带也是至关重要的。在通过构建绿化带、植被带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等现象,因此,在公路两旁设计一些绿色植被,通过搭建城市植被防护工程与系统建设,对于整个附属建设以及综合功能的发挥,并结合地形较缓以及稳定边坡的基础上,采用灌木或者草皮护坡的方式,对于一些车流量多的城市道路,可以形成绿色植被带,延伸植被林草的运用,将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3 合力构建排水工程的整体效能

在城市道路的养护中,排水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原则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制定“因地制宜,排、堵、截相结合,以排为主”的方针。分为自然排水和强制排水,一般多采用因势利导的自然排水。由于水沟设置不妥或废弃物堵塞不能及时清除,导致地下水在隧道内漫滥,极大地危害着路床,所以养护可采用“密井暗管”式排水设施,能有效地限制和防止地下水漫溢。

4 结语

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养护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全面性的管理模式,综合城市道路建设中出现的种种情况,建立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尤其是通过技术创新、养护手段创新等多种有效的管理渠道,形成整体的控制模式,对于提升城市发展的整体品位与形象都将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也能为城市道路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体系提供更大的服务,助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元忠,王秋晓.县乡道路绿化的设计[J].中国林业,2011(13).

[2] 郭福忠.浅论沙地柏的养护管理[J].现代园艺,2011(13).

[3] 吕永刚.浅谈道路绿化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园艺,2011(9).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篇(7)

中图分类号: K9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混凝土浇筑钢模板的使用问题

混凝土浇筑钢模板在使用之前必须检查其表面是否洁净光滑,因为钢模板要与浇筑混凝土进行嵌入,其表面的光滑度,会影响组合的密封性。

1.2路基的处理问题

路基的使用首先基于它的平整度,道路不平会导致行车过程中颠簸与跳车的现象出现。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路面的平整度是工程得以使用的关键所在

1.3碾压控制问题

在沥青的路面上要铺上一层沥青混合料。这种混合料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如果温度过高,碾压时就会产生错位、推移导致厚度不均匀;如果温度较低时,碾压的压实度就会受到影响,导致空隙率过大。

道路桥梁养护中出现的问题

2.1管理方面问题

对于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体系,没有完成全面系统的构建,诸多责任尚未得到落实。一些负有领导责任的道路桥梁养护同志,没有把自己的管理观念提高上来,对于工程质量的艰巨性、综合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质量为本的思想,只是放在口头上,没有在心里与行动上意识到永恒的效益是质量效益这一核心理念。

2.2桥梁养护自身存在的问题

2.2.1结构开裂,这是桥梁结构缺陷的主要表现形式,出现裂缝的主要类型有由于强度不足在荷载作用下造成的,还有就是由于自身的施工质量而导致的收缩裂缝,导致裂缝出现的直接原因就是超过了桥梁所能承受的荷载能力而造成的,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原因。一旦有裂缝出现,就会使桥梁结构的刚度和强度降低,外界环境也会对其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果有空气和水分渗入裂缝,就会使得桥梁结构的内就行降低,裂缝会直接影响到桥梁的使用寿命,因此要对裂缝予以高度的重视,对不同的裂缝要进行不同的分析研究,同时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2.2.2强度不足,材料的强度会直接影响桥梁的结构性能,主要体现在混凝土的实际强度上,如果发现混凝土有损坏,要进行综合分析考虑,这有可能和施工的质量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有很多裂缝出现,就说明混凝土的强度不足,这样将会影响桥梁的承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裂缝产生,使得结构的强度降低,形成之中恶性循环。

2.2.3蜂窝麻面,这主要是表现在桥梁的表面,虽然不会对桥梁的结构造成严重的损伤,但是这种缺陷长期暴露在外面,时间一长将会扩展到对桥梁结构的影响,这样会导致钢筋腐蚀,严重的话还会对桥梁的使用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2.2.4横向联系薄弱,横向联系的主要作用就是来保证桥梁的刚度和稳定性,如果横向联系薄弱的话,就无法保证各个受力单元能共同承担荷载,这将会加速桥梁病害的产生和发现速度。

2.2.5支座磨损破裂,支座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桥梁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到墩台,进而保证荷载被均匀分给下墩台,同时能适应不同的外界环境的变化,支座一旦被损坏,可能会引发桥梁的其它的病害,严重的话将会导致桥梁出现变形或者是开裂。

2.2.6露筋锈蚀,由于桥面的缩缝的防水能力不高,长期积水和渗水,导致钢筋生锈,桥梁表面的混凝土脱落,钢筋一旦长期,机会锈蚀,严重的话还会减小钢筋的受力面积,这一般在就桥梁中比较多,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桥面的保护层的厚度不够,长期的积水渗水后,导致的。

三、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养护的管理措施

3.1控制材料。

严格原料、成品、半成品验收检查制度。对于材料的数量、形态、尺寸、外观等严格检查,看相关的证明文件是否齐备。对主要的原料进行抽检,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或者行业管理规范复试抽样材料。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应当马上通知供应商,进行共同处理,并快速清退出场,防止对现场施工造成妨碍,防止劣质施工材料对于施工安全造成的隐患。

3.2控制设备。

根据施工时期现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坚决防止不合格设备、陈旧已淘汰设备进行施工现场进行使用。加强设备的保养同维护工作,定期对设备的精度同性能进行检测。要建立健全关键设备关键部位的每日点检制度,有专人负责。使道路桥梁施工中每一步骤要应用的机械设备都处于最好的使用状态。要尽量配备设备自动显示同记录的装置,减少设备对于工人的调整依赖。对各种类型的试验仪器、测量设备、张拉机械按规定做出计量检校。

在对设备进行控制时,要尽可能地提高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自动化水平提高上来,工程工期会最大限度地得到保障。施工企灶要对施工方案、施工技术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优化的机械设备使用方案。

3.3控制工艺。

道路桥梁的工艺包含了流程安排、工序加工手段、桥梁工艺衔接等。具体的方法控制包括技术方案、组织措施、工艺流程、检测办法、施工设计控制等。施工方案能否正确制定,会直接影响到控制工程质量的工作。所以在编制施工方案时,要对管理、组织、工艺、技术、经济、操作等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力求技术方案得到最优化,即达到经济合理、操作方便、技术可靠、工艺先进等要求。最终达到质量提升、进度加快,成本降低的目标。

3.4施工同养护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3.4.1施工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要得到保证,一方面是人数的保证,另一方面是人员素质的保证。要有针对性地对各类施工者进行组织学习、培训,使之掌握基本的岗位要求与施工技术。一些特殊种类作业人员,要求具备有效的操作证件。现场的组织者同管理者对于工程的技术工艺一定要熟悉,明确工程目标及各环节特点,确保施工全程的正常运行。

3.4.2组织有工作能力的人员进行测量控制。严格按照管理体系内对于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对从放线到竣工的每个环节都实行标准的质量控制。落实测量、复核、交底签认、监理报批的全套流程。放线准、复核勤、点线面全盘控制。测量的同时,原始资料要准确记录在案。

3.4.3从施工的组织设计开始,高质量地做好每一道工序,对于围堰定位、打桩、建承台、浇筑孔梁、加工钢梁、架设钢梁、挂设斜拉索等工作,都要做到标准统一。对于每一道工序,可以先制定出标准样板,把样板的标准记录下来,做为全程标准,争取每一道工序都是最优化完成。

3.4.4对于施工过程的试验和检验,要有严格的把关。使施工中的每个点位、每个段位都在全程中受到无遗漏地检验。检验与试验工作要按过程检验试验控制程序的内容要求进行。

结束语

对于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与养护管理各个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怎么样才能把失误减小到最低,首先,要强化施工质量控制教育培训,其次,要健全管理责任体制,最后,要培养养护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通过以上几点努力,把人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得在具体实施细节做得更加出色。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篇(8)

第一条办法所称的农村公路,是指按照国家、省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验收合格的乡道和村道。在本街道行政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二条街道办事处是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贯彻执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法规政策,编制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和养护计划,筹集和安排街道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

第三条工作机构及职责。

(一)、街道办事处设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全街道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路政管理工作;拟定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和日常养护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落实并实施;健全养护管理考核机制,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和养护工程、养护质量考核评定等相关工作,按月评定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的落实情况,并核定养护报酬;负责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发包工作,指导、检查、监督和考核村级公路养护质量;编制农村公路养护经费预算,足额筹措养护管理资金,明确辖区内村道的养护主体和主要责任。

(二)、制订养护与管理责任制,监督、检查、指导村民委员会做好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与各村签定目标责任书,并纳入街道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三)、组织实施乡道、村道日常养护管理及大中修和水毁工程;

(四)、配合市公路管理机构做好县道的养护管理及大中修和水毁工程的政策处理与协调工作,对农村公路养护所需的取砂、取石、取土、取水等事项给予支持和协助;

(五)、配合市公路管理机构做好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工作,及时协调处理侵占、损坏公路路产路权行为;

(六)、积极开展文明公路创建工作;

(七)、做好农村公路爱路护路宣传工作;

(八)、业务、技术接受市交通局的指导。

第四条村民委员会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负责组织本村村道的日常养护与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筹措村级公路养护资金,并按时足额上交街道财政;;

(二)、结合村规民约,制订村民护路公约;增强村民爱路护路意识;

(三)、配合市农村公路管理中心站、街道农村公路管理站开展对本村范围内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的保护。

(四)、督促好本村路段养护人员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定期巡查本村的养管路段,解决好属于本村民委员会职责范围的问题;配合街道农村公路管理站对养护承揽人员情况进行养护考勤督查考评,及时反馈意见,逐步提高养管水平;

(五)、业务、技术接受市交通局、街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的指导。

第五条街道和所属路段行政村配合支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提供必需的环境保障,做好公路路产路权保护工作,筹措必要的养护资金的劳力投入。

第六条所属路段行政村村农村公路硬化、铺垫、路产、路权、绿化的保护由本村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二章 资金筹措及管理

第七条街道农村公路资金管理由街道财政集中核算,统一建帐管理,养护工程费和日常养护费实行分户记帐,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挪用或改变其用途。

第八条街道农村公路共条,总长公里,涉及个村范围路段的养护任务,按照市政策性奖励补助、街道财政配套拨款和村级自筹分级负担的原则,筹措养护经费。

1、市政府政策性奖励补助年标准为:乡道、村道每公里元;

2、街道办事处财政配套拨款年标准为:每公里元;

3、相关行政村年筹资标准为:每公里自筹元。并要求于在 年月日前足额上交街道财政所。(祥见:《街道农村公路养护相关村筹资一览表》)

第九条街道对养护资金的使用情况,每季向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心呈报工资报表及养护质量考核结果,帐务执行情况接受交通局主管部门的检查和审核。

第三章 养护管理

第十条街道农村公路应保持路基稳定、路面平整、路肩整洁、排水畅通、构造物和沿线各类设施完好。加强农村公路桥梁、涵洞和不良地质路段的检查保养、维修与加固工作,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保证农村公路畅通。

第十一条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致使农村公路交通受阻、中断或者严重损坏时,街道办事处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上报市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时组织抢修,尽快恢复通行。

第十二条农村公路养护分为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和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是指农村公路的大修和中修工程;由市交通主管部门按照市场化原则选择具有养农护资质的作业单位组织实施。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是指农村公路的小修、保洁、绿化管护、附属设施维护等。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街道应按照市公路养护中心的技术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组织实施;乡道村道养护由街道统一管理养护。

第十三条街道农村公路实行分线路承揽公路养管的原则,将涉及村条路段的公路日常养护与管理工作实行责任承揽,并招标核定名养护管理人员,由街道农村公路管理站与其签订农村公路养管承揽合同书,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第十四条街道办事处和村民委员会应结合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特点,建立养护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养护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作业的安全管理。

第十五条农村公路养护作业时,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在作业区间或施工路段两端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与警示标志,保障车辆通行的基本条件和安全,不得因养护作业而随意封道,中断交通。确因养护作业需要封道中断交通12个小时以上的,除紧急情况外,应提前日向社会公告;

(二)公路养护人员上路作业应穿着安全标志服,山区公路养护人员上路作业应戴安全帽;

(三)养护作业车辆、机械设备应设置明显的作业标志;

(四)养护作业完毕后,应及时清除遗留物;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养护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第十六条乡道和村道的绿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有关规定执行;村道绿化应参照有关规定,因地制宜,自主实施。对已绿化的树木要严加管护,并明确树权,按照要求对行道树进行修剪,防治病虫害,冬季树干刷白,保障行道树正常生长。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砍伐公路绿化树木,确需更新砍伐的,应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七条街道办事处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料档案库;村民委员会和农村公路养护人员应做好报送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记录表,公路养护员养护质量考勤表,突发性事件报告等资料的统计上报工作。

第四章 路政管理

第十八条本办法所称公路路政管理,是指为保障农村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依法保护农村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管理农村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的行政行为。

第十九条农村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是指公路两侧边沟外缘向外一定距离内,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外,禁止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的范围。建筑控制区的具体范围:乡道不少于5米,村道不少于3米。

第二十条街道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坚持公路管理机构专业管理和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协助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街道农村公路管理站及村民委员会要制定和完善村道路政管理的相关制度,保护路产路权,保障村道的完好、安全和畅通,并接受公路管理机构的监督与指导。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农村公路上及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倾倒垃圾、设置障碍、挖沟引水、利用公路边沟排放污物或进行其他损坏、污染公路和影响公路畅通的活动。

第二十二条街道新建农村公路附属设施的设置应由市公路建设项目业主负责,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坏、涂改或者擅自移动、拆除公路附属设施。

第二十三条农村公路标志、标线应保持清晰、醒目、准确、完好,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第二十四条街道农村公路出现坍塌、坑漕、水毁、隆起等损毁或交通标志等交通设施损毁、灭失的,街道办事处街道农村公路管理站应设置警示标志并及时修复。

第五章 目标管理与考核

第二十五条:街道办事处对全街道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进行检查评定和考核。具体考核内容如下:(按100分制)

1、组织实施。建立养管机构,分管领导、养护管理人员到位、制度健全,年初签订责任书,并有组织地实施本村本路段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3分)

2、路基。路肩不积水,无高低路肩,表面整洁,无长草。(7分)

3、路面。路面平整,定期清扫,保持清洁,路拱饱满,无坑洞。(13分)

4、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畅通,边沟和涵洞经常疏通,无淤积,桥面无积水。(6分)

5、附属设施构造物。示警柱、公里牌,百米桩、标志牌、反光镜等设施完整、清洁、顺直、清晰;构造物完好。(5分)

6、路政管理。保障公路畅通,及时查处、举报占用、挖掘公路现象,制止建筑控制区违法建筑,保证标志齐全、醒目,公路接线规范。(30分)

7、突发性事件处理。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致使农村公路交通受阻、中断或者严重损坏时,应及时汇报并组织抢修,尽快恢复通行。(5分)

8、安保工作。公路防护设施设立、修复、刷新,临水临崖及危险地段巡查、防范、处治。(6分)

9、绿化工作。农村公路两旁绿化树木做到种植到位,补缺及时,日常护管到位,(6分)

10、文明示范公路创建。加大文明示范路创建力度,完成年度文明示范路创建计划,确保年底通过创建验收。(4分)

11、按街道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目标责任书要求配套资金足额到位,乡道、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15)

第二十六条街道办事处将农村公路养管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每月对养护人员养管路段的养护质量进行一次检查评分记录,每季度对村级养管路段进行一次检查评分记录,年终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计分参照《市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检查评定标准》、《年街道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目标责任制》、《街道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承揽合同》的要求,全年养护管理考核总分为100分。

(二)、村级考核综合得分90分以上(含)的村,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予以表彰奖励;因组织领导不力或失误,没按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养管要求养护管理不到位、工作没有尽责、造成公路失管损坏甚至影响交通的,街道办事处将发出通报,予以批评教育,限期整改,严重的按有关规定给与行政处分,并取消年终先进评定资格。

(三)、养护员考核,定期巡查其养护管理路段的情况,对其养护质量每月进行一次考评,确定养护质量等级,发放相应的工资报酬。对养护人员未能按承揽合用履行职责,通过考核达不到养护标准要求的,扣减相应的工资报酬;对履行岗位职责不到位的,养护管理不力,综合考核在75分以下的养护管理承揽人对其终止合同和解聘。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篇(9)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某市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某市目前公路普通公路路网布局、养护管理体制与养护管理工程实际需要,提出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的相关注意事项,为公路养护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普通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现状与特点

根据2013年6月对某市全市范围公路养护管理设施进行的现场调查情况及各区县公路养护管理部门上报的公路养护管理站、道班建设资料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现有养护管理站30个,道班141个,养护管理总里程3933.960km;按公路养护管理辖区统计,每个管理站平均养护137.5km(245.7万m2),其中包含普通国道、省道、县道。分析全市公路养护管理设施现状,主要特点有:1)布局不合理,空置率高。现闲置或其他可达设施总量的35%,道班闲置率达40%。2)规模小、配置落后。设施占地面积大部分在5亩以下,可达74%;建筑面积200m2以下,可达50%,且统计数据离散性较大;全市管理站平均占地面积3533.4m2(5.3亩),平均建筑面积:510m2;道班平均占地面积3209.4m(24.8亩),平均建筑面积:259.7m2。3)房龄长,部分设施土地产权不明确。1980年以前修建设施达41%,1980年~2000年修建达34%。4)与现阶段养护作业、管理不适应,道班数量较多。

二、普通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无规划

从“八五”期间1991年公路网规划到2011年国家公路网规划调整,某市域路网历经四次规划调整,公路路网在不断递进和升级,其形态、结构和数量都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对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布局规划未做过充分的研究,简单地按照单条公路的基层养护管理单位工作需要与建设条件(有无建设资金、土地条件等)进行建设,整体规划意识淡薄,以整体路网养护配置养护管理考虑较少,存在与公路路网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2、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与养护方式转变不协调、对设施建设与管理不够重视

公路养护作业起初以劳动密集型作业为主,养护管理设施建设一般以单条公路工程配置建设养护管理设施,满足对单条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养护管理设施建设特点为设施功能简单、建设标准较低、设置间距较短。养护管理设施在公路路网上配置特点为以道班为主、配置点位较多、功能配置低等。同时,因历经公路建设“重建轻养”时期,公路养护与管理对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养护管理设施建设与管理没能与养护方式转变相协调发展,对设施建设与管理缺乏重视,出现设施闲置、不适用、规划漏缺、建设无依据、研究短缺等现象,因此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在规划布局、建设实施(建设规模、功能、建设标准等)受到很大制约,存在与公路工程养护管理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3、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尚无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规定

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过程中,现阶段尚无建设标准可依据、参考与执行,例如:管理站、道班占地面积;房屋建筑建设标准;办公用房、养护机械停放用地、机械维修用房、养护物资储备用地等确定;人员配置(数量、结构);养护工程任务、设施建设标准之间关系、道班与管理站优化合理配置等一系列问题均无据可依。

4、对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的认识不够深刻

在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一般容易简单地将管理站、道班的建设理解为其设施结构物的建设。其实,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是涉及基层养护管理单位养护生产任务实施、养护管理组织、养护物资、养护人员与机械配置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例如:养护里程与机械、人员配置的关系、养护生产资料(养护材料、机械配置)、人员配置与设施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的关系。

三、普通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注意事项

1、与公路网规划相协调

随着公路网的形态、结构和数量的变化,为满足基层单位对公路小修保养工程需要,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应保持与小修保养生产任务、路网结构变化的适应,保持养护管理设施路网空间布局的合理,设施建设标准适度超前。

2、与养护管理体制相适应

某市公路养护现实行属地管理,坚持管理与生产分工、小修与保养分离的管理模式。管理站、道班主要负责辖区内公路小修保养工程,其建设应便于区县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对小修保养工程任务的实施与管理,其设施功能应满足实施公路小修保养工程需要。

3、与养护管理要求、养护方式相适应

近年来,随着养护方式、生产管理方式的转变,小修保养工程任务实现了由分散养护生产作业到机械化集中生产作业的转变,养护作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公路养护作业范围考虑,公路养护作业由以单条公路短距离养护转变为辐射半径内中长距离养护,因此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应与此生产作业方式相适应,对于平原地区可多设置管理站,发挥其养护资源集约利用,对于山地地段可设置道班,发挥道班养护生产的机动与灵活性。

4、坚持土地资源整合、集约利用原则

现阶段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应按照基层养护管理单位实际养护需求对其辖区内设施进行整合。从规划路网形态、布局分析考虑对现有设施的取舍,加强对养护管理设施规模、功能、标准与生产任务实施、养护管理组织、养护物资、养护人员与机械配置等的调研与研究,对有条件的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对于新建设施应与现有设施协调,合理布局、设计科学、建设集约。

结束语

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是公路养护的基层生产单位,其主要建设在普通公路沿线,具体负责辖区内公路小修保养工程具体实施,包括道班、管理站两类。从公路养护基层单位工作任务实际需求考虑,公路路网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应适应公路养护工作组织生产资料、安排生产人员等要求,关系到公路管理部门养护资源配置,关系到公路路网应急保障能力的发挥。历经公路建设发展的“重建轻养”的时期,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出现“两个不均衡发展”。同时,随着近年来公路养护方式、养护管理理念的转变,沿线养护管理设施现状出现不适应公路养护现代化生产需要,因此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作为普通公路养护的重要配套设施,如何规划和建设,已成为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中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

参考文献

[1]古献军.浅谈加强公路养护管理[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04).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篇(10)

一、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基本情况

(一)农村公路现有里程和规模

据统计,截止20__年底止,全省农村公路(县、乡、村道)总里程为85643公里。按目前行政等级标准分,其中:县道23097公里、乡道15873公里、村道46673公里;按技术等级分,其中:一级公路1019公里、二级公路3648公里、三级公路6935公里、四级公路43895公里、等外公路30146公里(其中准四级公路13527公里);按路面类型分,其中:水泥砼路面36329公里(其中县道9384公里、乡道5703公里、村道21242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8965公里(其中县道5016公里、乡道655公里、村道3294公里),简易铺装路面17089公里(其中县道8549公里、乡道3589公里、村道4951公里),未铺装路面23258公里(其中县道147公里、乡道5926公里、村道17185里)。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合计62384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72.84,到20__年年底乡道砂石路面改造工程完成后,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将增加5000多公里,达到67000多公里。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现状

20__年前我省各市、县均设有专业和县乡两个公路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国省道和县乡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20__年养护体制改革后,实现了两合并,即:所有市和绝大部县(市)专业与县乡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合并,国省道、县乡道公路养护管理职能统一由市、县(市)公路管理机构负责,部分市、县(市)公路管理机构内相应增设了县乡公路养护管理内设机构。

目前,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县道和乡道大部分已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管养范围,基本上实行“条块结合,以县为主”。村道公路的管养,由于目前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一直未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管理范围。在养护资金安排上,目前仍沿袭过去(两合并前)专业养护经费和县乡养护经费分别安排下达的方式。县乡养护经费由省汽车养路费切块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地方自筹解决(手拖费安排一部分,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一部分)。

(三)农村公路养护生产运行机制

目前,县道公路的养护生产(包括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工程)基本上采用国省道的养护运行机制,走养护市场化的路子,主要由专业养护队伍(养护公司)进行养护,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行业管理。乡道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主要由乡镇政府负责,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行业指导和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或以奖代补)。

我省乡村道的养护生产运行机制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模式:

模式一:由乡镇成立固定的专门养护队,负责乡村道的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养护队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并有少量的机具设备;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解决。这种模式一般在经济较发达的乡镇采用较多。

模式二:乡镇政府按行政区域将乡村道公路的路面保洁、巡查、行道树维护等日常管养工作分段包给沿线村委会,再由村委会将乡村公路养护工作承包给村里的农户。大中修工程通过招投标,由专业队伍施工;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和村委会解决。

模式三:由村委会组织,一年对行政区域内的乡村公路集中进行二、三次季节性、不定期的突击养护(保洁和少量的维修)。这种模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山区)采用较多。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主要通过投工投劳解决。这种模式养护成本相对较低,但缺乏长效的管理手段,而且养护质量较差。

二、目前我省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公路路况总体水平较低,区域间差异较大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较大,加之长期养护管理“缺位”,致使农村公路基础薄弱,路况总体较差,公路等级普遍较低,绝大部分为准四级或等外公路。且绝大部分乡村道路的桥梁又是由民间桥梁改造利用,病危桥梁较多,道路安全设施、标志标线也不够齐全。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

《公路法》对县道、乡道公路的养护管理主体作了规定,但对村道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没有明确规定。由于村道公路至今未有明确定义、管理主体不明确,养护管理严重“缺位”。虽然县道和部分乡道养护由县交通局或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乡道养护责任归属乡镇,村道养护责任名义上也落实到乡镇,但因经费无着落,乡镇基本上不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现象仍普遍存在。在地方政府方面,由于乡村道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部分乡镇认为乡、村道路建好以后,养管工作就是交通部门的事,没有把乡村公路的管养工作纳入正常的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范畴,个别地方还出现损坏或破坏乡、村道路的现象。而且,地方政府重建轻养现象也较为突出。

(三)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养护资金缺少来源,资金筹措

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正常养护无法维持。

20__年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后,县道和乡道养护经费主要由汽车养护费切块补助和地方手拖费、摩托车费补助解决。但由于长期以来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公路建设的投入,忽视养护管理的投入,使得县乡道公路养护经费不能足额到位,县乡道公路养护管理不能到位。

村道公路由于一直未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的管养范围,没有正常固定的养护经费来源,而多数村在修建村道公路时已负债累累,根本无法筹出资金来养护,导致村道失养情况普遍严重。加之农村费税改革后,财政支付转移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太少,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如,温岭市现有机动车保有量近26万辆,并将以35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超限运输问题严重,公路养护成本大为增加,但养护资金投入甚少;仙居县每年通过支付转移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是100万元,其中40万元用于发放县道养路工工资,剩下的60万元由财政核发到各乡镇,用于2392公里乡村公路的养护,每公里年养护资金250.8元。

(四)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养护质量难以保证,缺乏农村公路养管长效机制。由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机制无法建立,特别是县、乡、村三级养管体系未真正建立,缺乏农村公路养管长效机制。绝大多数乡镇没有固定的管养机构和专业的养护人员,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无法承担农村公路管养任务,养护质量难以保证。三、建立以县为主的管养体制和运行机制

鉴于我省农村公路及其养护管理的现状,为解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改善并提高农村公路路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根据[20__]4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拟定了《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及《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我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体制建设的目标是: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新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体制和“管养分离”的运行机制,实现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农村公路路况良好、路产完整、路权得到有效保护。

(一)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农村公路的管理纳入管理工作的范畴。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乡级人民政府和村级组织,应/!/当切实认真履行上级政府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明确相应的职能部门或专职机构,并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生产专职人员。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作为政府执行部门,应将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纳入行业管理范畴,加强指导、考核、监督。其所属的各级公路管理机构作为公路行业管理的实施部门,应落实人员、增设相应的内设机构。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增设农村公路养护科,市级增设农村公路养护科(原有县乡养护科的可改称为农村公路养护科),县级相应增设农村公路养护科。农村公路养护技术管理人员每个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增加15-25名,省市级公路管理机构增加15-25名,切实履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督、指导、管理职责。

(二)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渠道

各级人民政府和村级组织都应按照“县乡自筹、省市补助”的原则,积极组织筹措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建立由财政投入、养路费和其他资金共同组成的多渠道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筹措机制,建立健全养护资金的保障体系。由于农村公路量大面广,养护经费全部由国家承担目前尚不可能,应不断拓宽多种资金筹措渠道:即除手拖费全额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外,省、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争取补助一部分,县财政列出专项资金承担一部分,乡镇也自筹一部分(可以通过投工投劳形式解决),积极鼓励社会、个人捐资等。

(三)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利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公路养护资源,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可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养护”的管养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政府监督、行业管理、主体负责、承包人实干”的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保证体系。推行招标养护、委托养护、合同养护、承包养护等模式,建立健全养护市场。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有资质的养护施工单位;日常小修保养由行政村落实农民养护工具体负责养护。养护形式可多样化:平原地区乡镇可在养护里程较多的区域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站,集中负责该片区的农村公路养护;山区养护里程短的或路线比较偏的农村公路养护,可承包给个人或家庭养护,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实行弹性养护制,忙时干农活,闲时养村道,不拘形式养好路。农民养护工按照养路的好坏或达标率,从村委员会或乡镇政府领取劳动报酬。公路部门负责做好监管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培训农民养护工,真正做到:责任在乡镇,实施在村组,受益在群众。

(四)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管理长效机制。

建立和完善县、乡(镇)、村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机制。省里应抓紧出台农村公路养护标准和管理办法,为养护工作监督考核提供依据。县级政府要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对乡镇考核的内容,乡镇政府要明确一名副职领导专职负责此项工作。乡(镇)政府要建立对村的养护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养护经费拨付激励机制,将拨付的资金与农村公路养护路况直接挂钩,行业部门与乡镇签订合同,实行定期目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公示,根据考核结果拨付养护资金和奖励经费,确保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金华市浦江县就是通过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四、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养护管理模式

由于我省农村公路总量和增量很大,地区差异也比较大,其养护管理的模式不应搞全省“一刀切”,要区别发达县市和欠发达县市、平原地区和山区、低等级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差异,走专业管理和乡村基础管理相结合、专业养护和乡村养护相结合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公路站、交调站、村级组织等基层单位的作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宜当地情况的管理方式。

(一)农村公路的管养模式分析

根据国务院〔20__〕49号文精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形成国家、省、市(地)、县四级交通行业管理,县、乡(镇)政府、村或交通部门分级实施的管养体制。农村公路管养的多方参与已成为突出的特点。农村公路的管养既有直接实施者,又有多个间接参与者,既有行业管理者,又有具体组织实施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按照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不同,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即: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公司养护。

1、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这曾经是农村公路养护中采用最多、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费税改革前,许多地方都规定农

村居民必须承担法定公路建勤义务工和车辆建勤工,利用农闲季节集中养护农村公路。该方式组织者一般是乡级政府或者村委会,群众出劳动力,市(县)交通部门或乡级政府补助部分砂石材料费。主要适用于道路等级低、交通量小、专业机械化难以开展的乡道和村道,尤其是路线长、人口密度低、地形条件相对恶劣的山区公路。该方式最大优点是充分发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长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对缺乏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但随着费税改革的实行,“两工”逐渐取消,从政策上讲,村民已经没有进行农村道路养护的义务,其适用范围缩小到通过“一事一议”的村道养护。

2、分段承包养护。分段承包到户的农村公路养护方式,一般是根据路段等级、交通量大小、养护材料远近等测定每公里所需养护经费,然后以招投标的方法承包给农户并签订承包责任书。组织者一般为市县级公路养护部门或者乡级政府。该方式是专业化、市场化养护公司的雏形或者低级形式,主要用于交通量小、等级较低的一般农村道路。养护内容也仅限于路基、路肩、边坡和低等级路面的日常性养护。优点在于易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引进竞争降低了养护成本,且小规模零星作业方式,比较符合农村公路分布广的特点。

3、道班养护。这是目前农村道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由县级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以道班的形式在重要农村道路沿线布设;另一类是由地方交通主管部门领导,在乡级政府成立派出机构,如交管所或者交管站,从事养护生产;第三类由乡政府领导的机构对乡道进行养护。该方式优点是具备一定的养护机械和相对固定的人员,道路养护质量较高,基本能够完成除大中修外的农村公路和桥涵的养护工程。缺点在于养护生产与养护管理没有分开,上述这些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管理职能,养护生产的效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养人不养路”的现象。且乡级政府领导的养护机构多属临时性机构,常常面临资金困难,养护队伍也不够稳定。

4、专业公司养护。养护公司是拥有独立注册资金、相应设备及技术人员和施工资格,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资金调配和人事权利,在法律上与公路管理部门处于独立平等地位,真正面向市场的经济实体。按照性质可分两类:一类是适应市场要求,由社会性资金投资建立起来的股份制公司;另一类是由原来的公路管理机构剥离管理职能后,经过改制建立起来的股份制公司。专业公司养护真正实现了养护的管理与生产分离,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养护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养护公司从具体的事务管理脱离出来,转向合同管理,公路养护质量高、效率高。其缺点在于,由于农村公路分布相对分散,对于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不够大的地区,尚难以全面推广。且农村公路养护采取专业公司养护的方式,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主体较少,投标不具备竞争性;二是资金问题;三是目前对承包商的有效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探讨

根据上述四种养护管理方式的分析,我们认为抓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要将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公司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机构精干、体系完整、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管理顺畅、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有效监督、办事高效”的养护管养体制。

1、实现养护管理和养护生产的分离或部分分离。把公路养护生产从管理机构中分离出来,组建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明确公路管理部门与养护公司为业主与施工单位的关系,对公司养护机构的人事、用工等问题由企业自主进行。对于难以实现管养分离的,可以通过人员分类管理实现部分分离。

2、在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不够成熟或难以发挥市场作用的时候,根据各地的特点和不同情况,积极探索建立和健全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流动性养护相结合制度,建立完善各种形式的养护承包责任制,包括分段到户、道班承包等,全面推进定额养护和计量支付。公路管理机构对养护生产的管理要逐步实现合同管理。

3、根据本地区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路面结构型式等特点,制定相应的养护技术标准,推广应用公路养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降低养护成本,发挥养护资金效益。在一定的管理体制条件下,充分实现养护方式的多样性,保证其足够的灵活性,以最大程度利用养护资金。

4、积极培育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首先要积极培育县级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并逐步融入整个公路养护市场中。改变原有养护在较为封闭的行业内部进行的方式,以提高养护生产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将养护生产逐步推向社会,适应市场化要求。

5、积极筹措包括养路费、财政转移支付和手拖费等各方面资金,逐步实行公示、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农村公路养护供给效率。在养护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实行公开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业主、养护施工、养护监理三方面相互监督、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体制。

(三)农村公路养护的具体组织形式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篇(11)

一、建立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组织机构。

1、乡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站人员;

站长由乡分管交通工作的领导王叶萍同志兼任,成员为*等,*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2、行政村成立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组织:

组长由行政村主职领导担任,成员由村道养护与管理员、村会计和村治保调解主任等组成。

二、明确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机构职责

1、乡工作站职责:

①具体承担辖区内乡村公路的日常养护与管理工作,对村道公路养护与管理予以支持和指导,确保公路完好、安全、畅通;

②在县公路管理机构的指导下,承担乡、村公路养护工程年度计划的编制工作,并按批准计划组织实施;

③配合县交通局、县公路管理机构做好相关工程的政策处理和协调工作;

④在县公路管理机构的指导下,负责乡村道公路的路产路权维护工作,制止和劝阻破坏、侵占公路的行为,及时清除各种障碍;

⑤承担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检查考核工作;

⑥做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其他工作。

2、村级组织职责:

①具体负责村道、配合做好乡道的日常养护与管理工作,保护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

②积极开展村道养护与管理资金的筹措;

③培养和教育村民爱路、护路、养路的主人翁精神,制止和劝阻破坏、侵占公路的行为,及时清除各种障碍;

④在上级公路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因灾情等造成的公路中断或严重损坏时的抢修;

⑤配合做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其他工作。

三、认真落实乡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责任制

1、实行乡村公路日常养护与管理承包责任制;

2、乡道公路养护与管理人员由乡工作站人选,报乡政府审定;

3、村道公路养护与管理人员由村级组织人选,报乡工作站审定;

4、执行《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员职责及检查考核办法》;

5、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人员必须签订养护与管理承包合同;

四、积极筹措合理安排使用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

1、乡财办设立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监督检查;

2、乡财政视财力情况配套相应的资金,并积极筹措资金;

3、针对本乡山区自然环境差、乡村公路小、修项次多的状况,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使用乡村公路日常养护与管理资金,要合理安排适当的修理资金,并安排对乡道养护与管理员承包考核资金为每公里1500元/年。以县交通主管部门对村道考核下拨数的100%计500元,再加乡政府筹资补助200元,合计安排给村道养护与管理员承包考核资金为每公里700元/年,各村自筹资金应以适当补充;

4、乡根据各村养护考核结果,在县交通主管部门下拨养护资金后及时下发给各村;

5、乡村公路因灾害造成的大中修项目(单个项目资金在5000元以上),一律实行公开招标形式组织施工。

五、加强路政管理

1、要加强公路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增强农村公路沿线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

2、按规定农村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起1米为公路用地,两侧建筑控制区自边沟外缘起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村道不少于3米。

3、按规定设置在农村公路上的标志标牌,安保设施要认真维护、保养和修缮,严禁破坏。

4、禁止在农村公路范围内倾倒废弃物、堆积杂物、种植作物(公路绿化栽植除外)。

5、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路及一切附属设施造成损坏的,视情况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应予以修复或承担修复费用。

六、加强检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