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档案管理基本情况大全11篇

时间:2023-10-17 10:46:01

档案管理基本情况

档案管理基本情况篇(1)

159份有效问卷中,有132人确定本单位建立了档案管理机制,占83.02%;认为本单位没有建立档案管理机制的有14人,占8.81%;不知道本单位是否建立档案管理机制的有13人,占8.18%。有132个单位设定专人负责管理档案,占比84.28%;没有专人负责管理档案的单位18个,占比11.32%;不知道是否有专人负责管理档案的单位7个,占比4.40%。

有105人确认本单位是由综合档案室负责管理档案,占66.04%;38人回答是由档案形成部门负责,占23.90%;还有9人,约占10.06%不知应该由谁来负责管理档案。单位负责管理档案的责任人分别是:单位法人23人,占14.47%;办公室主任108人,占67.92%;业务部经理11人,占6.92%;不知道17人,占10.69%。作为档案管理部门的直接领导部门的办公室主任和业务部经理均属部门负责人,两者相加占比约75%。部门领导负责制是档案管理责任制的基本形式,这由档案工作的内部事务性所决定的。

回答本单位设有专门保管档案管理库房的有142人,占89.31%;没有的15人,占9.43%;不知道的有2人,占1.26%。绝大多数单位为档案保存提供了专门库房,使档案保管的空间环境得到保障。但仍有近10%的单位没有落实档案库房,使档案保管缺少了专用空间。回答本单位有用于档案管理经费的117人,占比超过70%。其中有保障的68人,占42.77%;有不多的49人,占30.82%;没有的14人,占8.81%;不知道的22人,占17.61%。确定没有经费保障的不到10%。回答本单位有档案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的145人,占91.19%;回答没有的10人,占6.29%;不知道的4人,占2.52%。

有74人知道本单位现存档案数量,不足半数。有制度但不知道本单位档案数量,这可以认为是制度不落实或制度执行不严格,也可以认为是对本单位档案工作情况不熟悉,心中无数。

有136个单位有明确的档案收集范围,占85.53%;没有明确档案收集范围的有14人,占8.81%;不知道的9人,占5.66%。档案收集范围是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近15%的单位没有档案收集范围或档案工作者不知道本单位的档案收集范围。有115个表示单位保存的档案有明确的分类,占72.33%;最多14类,最少2类,平均5类。表示无明确分类的24个,占15.09%;没有说明情况的20个,占12.58%。认为本单位档案的归档率在50%以下13人,占8.18%;60%左右10人,占6.29%;70%左右13人,占8.18%;80%左右38人,占23.90%;90%以上79人,占49.69%;没有说明情况的6人,占3.77%。认为单位档案的利用率较高79人,占49.69%;一般65人,占40.88%;较低14人,占9.43%。有121个表示接受过档案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占比76.10%;明确表示没有接受过档案业务主管部门指导的28人,占比17.61%;没有回答的10人,占比6.29%。

2 调查结论

从上述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单位建立了档案管理机制,近85%的单位由专人负责管理档案。综合档案室是单位负责管理档案的主要部门,多数单位由部门负责人担当单位档案管理责任人。近九成单位设有专门保管档案的库房,过半单位的档案工作有经费保障。绝大多数单位建立了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大多数单位有明确的档案收集范围,知道本单位现存档案数量的同志不到半数。超过七成单位保存的档案有明确的分类,归档率与利用率较高,近1/4单位没有得到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

档案管理基本情况篇(2)

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或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公墓档案指的就是公墓在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能够记录和反映公墓的基建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墓穴信息等重要资料。

1 加强公墓档案管理是档案自身属性的本质要求

档案是历史的真赁实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用,这一点它不同于其他文献。档案之所以具有凭证作用,是由档案形成的特点和档案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档案是自然形成的,这种形成的自然性,决定了档案记录历史情况的客观性,档案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从档案自身的物质体态上看,它保留了当事人的历史真迹,如亲笔手稿、印信等。有些文件还保留了当事人的声音、形象等等,这些都反映了档案是确凿的真凭实据。

档案管理的最大意义在于档案的凭据作用。档案与一般的文献资料不同之处在于,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法律意义上的重要依据。档案的重要凭证作用,是档案形成的过程所决定的,是档案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因为档案的形成是自然的,这种自然性,决定了它在记录事件和事实的客观性、真实性。从档案的形态上看,不管是纸质的档案,如亲笔信、重要合同原件、电报等,还是电子或者影像的档案,都保留和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情况,这种不以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档案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因为,档案记录了不同时期的当时的真实情况,从历史的变迁中可以寻找到事件的痕迹和轨迹,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也就是所谓增长经验,吸取教训。

公墓档案记录了逝者的重要信息,记录了逝者相关联亲属的重要信息,记载了墓穴的位置、价格、编号、建筑时间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是自然信息,也是公墓档案的组成部分。妥善保管公墓档案,是处理和应对墓穴纠纷,保障和维护利益的法律依据。反之,公墓档案管理不当,出现档案丢失等情况,不但造成公墓管理的混乱,而且容易产生墓穴纠纷。

公墓档案反映了殡葬改革与发展的轨迹,是我国历史文明进程的真实记录,对我国的历史科考和研究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做好公墓档案管理不仅是对现实负责,也是对历史的贡献。

2 加强公墓档案管理是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是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一部法律法规,对档案管理职责划分、档案的保管存放、档案的保密与销毁等都做出了明确的具体的规定,是依法加强公墓档案管理的重要依据。加强公墓档案管理是贯彻落实国家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 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围绕国家档案管理的规定,民政部、各级民政管理部门,各省、市、县人民政府都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台了公墓档案管理的具体规范。这些具体的管理规范,是我国档案管理的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公墓实施档案管理的制度依据。

为规范公墓的管理工作,提高公墓管理水平,切实保障殡葬服务秩序,依据政府的法律法规加强公墓档案管理,不仅体现了国家法制化的本质要求,也符合公墓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

公墓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政府的法规法规,真正做到依法建档、依法存档、依法用档。

公墓档案管理机构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公墓档案管理的制度,使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依。针对档案管理的权责划分,档案的保存销毁、档案的建立与登记,档案的借阅与使用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

加强对公墓档案管理的检查和监督工作。既要检查公墓档案保存的场所基建情况,保存条件和硬件建设是否合规,又要检查档案信息的记录、分类等情况,确保档案管理“软硬”都达标。

3 加强公墓档案管理是做好公墓基础管理工作的需要

加强公墓档案管理,是做好以墓穴管理为抓手,以服务管理为中心,全面做好公墓管理工作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人文社会理念的更新,公墓管理由基本的职能管理逐步转向提供服务为重点。随着这一趋势在实践中的强化,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料,档案管理的数量急剧增加,只有提升公墓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加强公墓制度化管理,才能为丧户提供便捷、快速、全面、准确的服务。

首先,建立档案管理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档案管理的组织架构,指定档案管理的专门人员,明确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及承担的义务责任,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

其次,实行绩效考核,将公墓档案管理与经济收入挂钩。实行绩效考核,不仅能够增强公墓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确保本职工作保质保量完成,而且能够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创新档案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使档案管理与公墓管理更好的衔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

此外,要及时更新公墓档案管理硬件和软件设施。定期对公墓档案存放场所的硬件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实现对存放环境的实时监测,确保档案存放地点的消防安全;升级公墓管理系统软件,方便管理人员及时、快速处理大量数据,优化工作要素,提高工作效率。

4 加强公墓档案管理是提升殡葬服务的重要措施

公墓档案管理是殡葬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公墓管理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公墓管理,提升殡葬服务水平,不仅仅是加强墓区的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为丧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服务。

做好公墓档案管理,首先要抓好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建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做到制度上墙,公开透明,规范服务;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工作流程进行存档、借档,做好档案查阅、借阅的登记工作。

做好公墓档案管理,就要具有保密意识。丧户的基本信息,逝者相关联亲属的基本信息,都是公墓档案的内容。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责任意识和保密意识,严守秘密,不得随意向他人透漏档案

档案管理基本情况篇(3)

(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归档内容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归档内容包括员工的基本情况:1.基本情况,包括个人履历、劳动合同、入离职信息、工作变动等;2.学历及继续教育情况,包括学历、学位证书、继续教育、专业培训证书等;3.专业技术材料,包括技能鉴定及考核材料、等级证书等;4.科研成果、著作材料,包括发表的论文、课题、专利、获奖情况等;5.工资情况;6.健康资料,包括体检表、以往的工伤处理等信息。

(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特点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有着以下特点,一是真实性,档案要能真实体现技术人员的思想、能力、技能、经历等资料,为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优化提供参考。二是完整性,档案要涵盖技术人员的全部内容,客观全面的体现档案管理人员的各种信息。三是动态性,档案要随着人员情况的变化,进行实时更新,保证档案材料的时效性。四是机密性,档案是技术人员个人自身情况和人生轨迹的真实记载,不能随意泄露。

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现况

(一)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意识较弱

目前事业单位在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方面,意识薄弱,重视度不足。领导没有意识到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对单位人力资源配备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进行规范。档案管理人员也没有重视对档案的管理,造成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断节、缺项、内容凌乱、查阅不便等。对单位的日常人员管理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二)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收集范围不全

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对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个人档案,但是档案收集内容不够全面。大部分只是收集了个人履历、家庭及个人基本信息、学历信息、工作变动资料等,而没有把专业技术人员的获奖情况、科研项目情况、、专利申请等内容进行归档。这部分资料对判断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能力和职业资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归类不规范

在对专业就似乎人员的档案归类中,一些事业单位归类方式不规范,没有按照技术人员的个人进行档案归类,而是将他们的档案存放在多个地方,甚至多个部门里面。例如将基本情况、个人履历等作为人事档案归档在人事部;将获奖情况、培训进修情况等未归档或归档在办公室或者本部门,将科研和技术材料、专利获得情况等归档在档案室或者技术部门等等。一旦需要的时候,查找和整理非常不便,而且有可能导致档案资料内容的遗失。

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改善措施

(一)提高事业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管理意识

要把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管理列入单位日常工作的重要议程,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创新和建设工作。落实档案管理的人员和机构,安排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档案管理人员,明确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让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同时要让专业技术人员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主动配合参与开展自身档案归档工作,将个人专业论文、获奖材料、科研项目等内容进行上交。

(二)对专业技术人员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

要时刻关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进行档案资料的更新工作。每年度进行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资料审核,按照制度将他们的各类信息,包括考核、评比、培训、继续教育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归档处理。也要与技术部门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所在部门联系,积极收集专业技术人员的各类档案资料。还要利用职称报考、年度考核的时机,收集他们的各类基本资料和技术资料。在年终进行一次定期整理,审核个人人各种档案的归类情况,将其中不完整的部分进行补充归档。

档案管理基本情况篇(4)

1.1 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经济迅猛发展的前景下,我国的企业人事档案的基本管理工作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在很多的企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漏洞,这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氛围,对于整个企业来讲绝对是一个不小的阻碍,同时这对于企业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健康程度以及稳定性持续性都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对于那些比较陈旧的传统化的人事管理,都是在主要的领导下,对每一个部门进行层级的划分,按照基本的等级以及制度进行管理的统一原则处理,同时对于内部以及企业的外部采取分别处理的基本模式,档案随着人们的行踪而随之变革,自身的基本档案情况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公开的,这是比较严格的项目原则,对于基本的档案的建档资格来讲,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都具有非常严格的姐帮你要求以及条件,同时一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也在过去的整个人事管理工作中一度盛行。上述所有的基本现状都比较充分的说明了人事档案的管理方式一定需要改革,面对露出的基本问题就要对实际的档案管理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现状,对制度方式进行合理的改善。

1.2 人事档案的基本管理意识非常薄弱

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的推进,整个市场经济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前景,对于整个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来说,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基本制度已经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整个的很多外资企业来讲,对于人事管理的冲击以及影响都是巨大的,根据新型的人事管理观念来看,企业最终重视的其实是自身的能力以及在整个企业中的具体表现,并不是沉睡在档案室里边的个人档案,基于此,由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已经认为对于档案的基本管理不是很有必要,同时也是比较费时费力的,有的企业甚至在人事档案管理这一方面已经基本荒废了。综合起来就是表明当前的发展的形势下,很多的企业对于人事档案的基本管理认识不足,存在着很大的偏差,这就会对整个企业的人事档案的基本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1.3 人事档案的基本跟踪速度是很慢的

对于我国的很多企业人事管理部门来讲,很多的时候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当对某个员工的基本人事档案进行一定的了解是,发现基本的内容都是关于员工过去的事情,而现在的近期资料几乎没有记录,这就造成了人事档案管理出现低效的情况。上述现象就表明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的积极性已经不复存在,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实现对员工人事档案的连贯性以及时效性等。在整个企业的具体人事管理工作中,如果出现人事档案的记录以及查询不及时,档案内容更新缓慢等,就会对员工的日常表彰以及相关的记载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在员工进行相关的基本升迁以及表彰工作的时候都会出现一定的麻烦,有的时候甚至会对员工造成档案的调转不利的现象,所以基于上述的所有问题,可以得出结论,人事档案的基本跟踪速度如果很慢,这对于员工自身来讲绝对是一个不好的事情,不仅会对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有所损伤,更加不利于自身的前途以及发展。

1.4 管理的基本工作并不是很到位

企业的基本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仅仅是企业的人才信息的资源管理,并不能够对整个企业的整体创收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企业中的高级领导层并没有对整个的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并不是很上心,重视程度明显的是不够的,这就会对企业整个人事档案的基本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阻碍,使得企业的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趋于一种基本形式主义。这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合理性以及不严谨性已经严重的对基本的人事部门工作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2 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对策和建议

2.1 对人事档案的基本观念进行改变

相关的管理部门以及人员应该对人事档案的基本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同时对基本的人事管理的理念进行合理的完善和改变,在整个企业的合理规划及发展的基本进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人事档案的基本管理制度纳入到企业的人才发展的基本规划当中,通过这种改进的方式以及理念对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人事档案的基本管理进行合理的更新以及改革,杀跌整个的基本人事管理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发展进行合理的匹配工作。得到很好的发展效果,对整个的企业发展以及人事管理部门的发展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

2.2 建立一种科学以及实用的评价体系

档案管理基本情况篇(5)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针对我区开展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较差等薄弱环节,切实加强领导,高标准,严要求,坚持规范管理与基础建设一起抓,有效地促进了全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进程。一、加强领导,切实将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摆上位置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组织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始终把档案工作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同规划、同布置、同考核。形成了常委部长重视、副部长分管、职能科室具体操作,其他部门协助的良好氛围。1、坚持把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为了切实加强对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的领导,常委部长亲自过问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分管副部长经常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帮助解决有关问题,并就如何扎实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提出具体要求。部领导还利用下基层研调的机会,带领职能科室人员深入基层管档单位,宣传干部人事档案实行目标管理的重要意义,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我部抓住区卫生局在全区率先创一级档案管理单位的契机,召开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现场会,在会上,与会人员听取汇报、交流经验,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2、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条件。我部过去硬件设施较差,部领导对此十分重视,常委部长多次与有关部门协调,专门向政府申请了档案专项经费3万元,**年,我部以办公室搬迁为契机,基本做到了库房、办公室、阅档室和微机室四室分开,库房面积达到36平方米,并将档案铁皮柜全部更换成7列密集架,还添置了计算机、扫描仪、空气去湿机、缝纫机、空调、复印机、切纸刀等设备和器材,档案硬封皮也于今年全部更换成中组部监制的干部档案夹,使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硬件基本达到了标准要求。在抓好本部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督促基层管档单位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下属5个档案管理单位在经费、办公用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挤出经费加大投入,努力改善管档条件。到目前为止,先后投入资金近35万元,新增库房面积200多平方米,所有的管档单位都配备了必要的设备,改善了档案基础设施,基本达到了“六防”的要求。3、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我部坚持把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放在第一位,努力抓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政治上坚定、工作责任心较强的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队伍。我们还注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我部经常组织基层管档单位进行互查,并到带领管档人员到兄弟县(市)观摩学习,交流经验,除此之外还加强了对他们的业务培训。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重点,讲究实用;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集中培训、个别辅导、以会代训等方式。**年以来,我们先后举办了三期全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班,还专门邀请了市委组织部档案室的负责同志作了专题讲座,使全区组织人事干部的档案意识得到了加强,业务知识得到了提高。区委组织部管档人员还先后18次深入到基层单位进行个别辅导,及时解决了业务上存在的问题。二、强化指导,提高全区干部人事档案整体水平在开展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中,我部加强了对面上的宏观管理和指导,着力提高全区干部人事档案的整体水平。1、调查摸底,进行梳理。2000年,我部对基层管档单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对于不符合管档条件的单位依照情况的不同,在征求市委组织部和部领导的同意后,进行了分层管理。对于保管档案在50份以上的存档单位,我部要求他们尽量加大投入,进行基础设施的改善,并对管档人员进行档案业务的专项辅导,让其尽快达标。对于保管档案在50卷以下的管档单位,我部将其档案按照一定的手续,全部交由我部档案室统一代管。经过优化整合,基层管档单位由原来的6个变为5个,既减轻基层单位的负担,又便于档案本身的有效管理。2、培植“亮点”,以点带面。近年来,我们在充分了解各单位的基础设施、案卷质量、人员状况的情况下,制定了目标管理工作计划。对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单位如区卫生局,进行重点辅导、督促,使该局于**年率先通过一级验收。通过培植卫生局这一“亮点”,以点带面,有力地推进了全区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到目前为止,卫生局、教育局达一级标准,建设局、计经局、民政局分别达到三级标准。3、建立制度,规范管理。前几年,有些基层管档单位普遍存在制度、薄册不健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有制度而不执行,有薄册而不使用,出现查、借阅、转进、转出档案无登记、无审批手续等情况。我部以目标管理工作契机,提出了统一的要求,督促他们建立健全七项制度和七种薄册,要求他们严格执行制度,规范档案工作程序。三、从严要求,扎实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实行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全”、“细”、“严”的要求,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和管理等环节的工作。1、掌握规律,收集材料求“全”。全面完整地收集材料,是搞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起点和前提。由于干部情况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只有及时地补充收集,才能使干部人事档案比较客观地反映干部德、能、勤、绩的全貌。我们在补充收集这一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中,不断总结摸索规律,建立健全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网络,并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从被动中掌握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做好普遍材料的收集。这类材料主要是鉴定类、考核类、党团类、任免类材料,包括干部履历表、民主评议党员考评表、年度考核表、调资晋级表等,我们采取经常收集与定期收集相结合、重点收集与普遍收集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各种形式向相关单位催索档案材料,防止缺漏。二是做好阶段性材料的收集。如党代会、人代会、职称评定、年终表彰及工改方面的材料等,凡材料形成涉及到的区内各部门、各单位,则采取与有关工作同步进行的方法,统一布置、统一收集。如果材料形成只集中在某一单位,则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做到材料收集及时、全面和完整。三是做好特殊性材料的收集。这类材料主要是干部审查、违纪处分、落实政策及某些表彰奖励材料,有关单位或当事人容易疏忽入档。针对这类情况,我们通过函调与责成有关单位或本人查找相结合的方法,定期不定期地与有关单位联系,逐一落实,尽量做到不遗漏。三年来,仅组织部管理的档案所收集的材料就达1万多份。2、提高质量,鉴别整理求“细”。为了使干部人事档案内容达到中组部档案工作条例的要求,我部集中力量,组织人手对590多卷在职干部档案重新进行整理装订。以填写**年干部履历表为契机,我部组织了全区各系统、各单位组织人事科长,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全区干部档案进行全面核对,重点对他们的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学历和身份进行认真校核,发现差错按照程序予以纠正。对不符入档要求的材料分别进行了处理,并对缺少的材料进行催索。在整理中,我们力求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严格把好质量关。一是在材料鉴别上,注重真实性。二是在材料分类上,注重准确性,做到卷卷档案分类准确无误。三是在材料装订和外表上,强调整齐美观。3、健全制度,档案管理求“严”。我们根据中组部、省、市委组织部的要求,结合我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建立健全了各项干部档案管理制度,并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坚持“五不查阅”(无查阅干部介绍信不准查、非正式党员不准查、本人不准查、未经批准不准查、牵涉到亲属不准查),“四不借出”(未经部门负责人批准不借、非特殊需要不借、手续不全不借、亲属档案不借),“三不转递”(个人带档不转、没有调函不转、接受单位不明不转)。对转进转出的档案严格把关,履行登记手续,从没有发生丢失、擅自涂改、抽取、伪造等现象。四、注重实效,积极开发利用干部人事档案我们积极拓宽服务渠道,努力为新时期干部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发挥干部人事档案的基础性作用。1、做好常规。在出国政审、调资、房改、办理退休、纪委查办案件、为老干部落实政策等工作中,我们为各单位、各部门准确提供了干部参加工作时间、任职时间、职级、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间、个人简历等方面的情况。我们所出具的每份材料,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充分显示了档案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2、为干部工作提供服务。一是结合每年干部统计工作,撰写干部统计情况分析文章,供领导参考。二是结合干部工作重大措施出台,对有关情况进行分析,提供决策依据。三是结合干部选拔工作,我们经过反复筛选,有针对性地提供了100多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干部的基本情况,供考察选拔使用。3、建立信息库,实现高效率服务。我部建立了局级干部信息数据库,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员基本情况、经历综述、学历变化、职称演变、工资变动等重要内容的计算机管理。既能查阅个体信息,又能提供干部队伍整体情况。干部档案的微机管理减少了手工翻阅,保护了档案原件,降低了工作强度,缩短了查阅和统计时间,使查档趋于简单、轻松、快捷、准确,提高了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效率。我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就全区范围而言,大部分基层管档单位能按照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的要求,做到“四室分开”,逐年添置各项设备,不断改善管理条件,但也有个别单位由于行政经费紧张等诸多原因,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设施陈旧,更新不快,库房面积不达标,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解决。2、软件质量还需提高。在档案整理中,我们发现少数材料书写不够规范、极少数材料未盖党组织印章、有时目录登记与正本材料不相吻合等问题,影响了档案的软件质量。从对基层管档单位的检查中,可以看到,绝大部分管档单位都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单位实际,修订完善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并把重点放在健全保障机制,保证制度贯彻执行上,但也有的管档单位制度虽制订上墙,执行起来却不够严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定期督促检查,切实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3、干部档案管理人员队伍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从总体上讲,我区干部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是好的,但也有极少数同志身体状况较差、兼职管档不安心,明显适应不了岗位要求。对此,我们将通过人员更新、加强培训、政治上关心三个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后,我们将以实行目标管理为新的起点,扎扎实实地做好干部档案的长效管理工作,针对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创新,积极探索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规律和特点,努力把我区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档案管理基本情况篇(6)

一、档案统计工作的涵义和意义

(一)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工作是揭示档案工作有关情况及发展规律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国家档案局关于召开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的批示中指出:“做好档案工作。不仅是当前工作的需要,而且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档案作为真实记录历史内容的重要工作决定了档案价值的长远性。

(二)档案统计的涵义及意义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中指出,“统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档案统计是以数据的形式准确地反映出档案工作的真实情况。揭示档案管理活动的规律。档案统计工作为高校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建设性规划。档案的统计工作是用定量的方法,以档案工作领域中的大量现象为对象。通过从质和量的联系中对数量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中诸多现象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其一般规律性。档案统计包括:档案数量的统计,这是最基本的统计。主要包括各类档案的收进、移出、销毁、实存数量等项目;档案工作的统计,即对整理、鉴定、保管和利用等业务工作情况的统计;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的统计;档案利用的统计及分析。

二、档案统计的方法及作用

(一)档案统计的方法

档案统计所采用的方法与技术和一般统计工作的方法与技术相同,只不过所涉及的对象是档案工作领域。档案统计基本上可以分为:

1档案统计指标选定

统计指标的确立是进行档案统计的基础,也是档案统计工作的前期准备阶段,档案统计是通过统计指标来表现档案工作的数量方面,用数字的形式来描述档案工作中的现象。

2档案统计调查

档案统计调查的目的与作用在于获取原始数据,是根据具体统计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格式,保证统计数据可靠、真实、准确。

3档案统计整理

档案统计整理主要是对档案统计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组、归纳

4档案统计分析

档案统计分析主要是对档案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二)档案统计的作用

档案工作内容通常有六个环节,即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利用,在这六个环节中,统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搞好档案综合管理的必要条件。

档案统计是学校档案事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档案统计是了解和掌握学校档案的形成、管理、利用情况和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档案统计资料,可以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档案工作的基础规律。提高档案的管理、服务水平。档案统计是学校档案工作发展的依据。通过统计数据。可以准确地反映学校馆(室)藏档案的数量。利用档案情况,档案部门工作量大小,人力、物力、财力需求等,以便在领导制订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时作参考和依据。档案统计是上级部门对学校档案事业监督的工具。档案统计工作,可以客观地反映学校档案工作的发展水平,便于上级部门检查督促。

三、档案统计的现状

档案的统计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工作,它是档案管理计量化、精确化的基础,贯穿于档案工作的全过程,以数据的形式了解和掌握档案的形成、管理及利用情况和档案事业发展的状况,对档案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是经验型的,偏重于对档案工作各现象的定性分析和定性研究,往往轻视统计工作。只停留在填报数字,应会上报任务的阶段上,忽视对数据的合理分析。目前大多数档案的统计工作并不尽如人意。还有很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要求。

四、充分发挥档案统计的效益

加强档案统计工作是搞好档案管理的重要条件,搞好档案的统计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以有效地发挥档案的历史作用及参考和凭证作用,服务于本单位,服务于社会,这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所在。做好档案统计工作不是最终目的,利用档案统计数据为社会提供服务才是实现档案价值的关键所在。现在大多数的档案统计工作只限于以数据的形式把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业绩以量的形式表现出来,仅仅让每个工作人员了解到自己或他人的工作状况,以及根据当前档案统计工作做好统计调查和统计数据的整理上报。这只是档案统计最基本的利用,不能很好地对档案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档案统计工作来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把档案统计工作的重点放在档案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研究上,加强对档案统计数据的分析,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最大效益,更科学、更合理的利用档案,我们必须要在做好档案统计工作的基础上注意在利用方面下功夫。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整理、利用、定期检查核对和统计工作来防止人为和自然毁损现象的发生,同时及时采取修复和预防措施,使本来完整的档案继续保持完好,从而延长档案的寿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档案数量正在以几何级数的势态增长,利用统计数据可以清楚了解我国档案的增长速度和趋势,进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合理安排经费的使用;通过统计数据还可以掌握本单位信息开发的利用情况以配合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人员、设备的配置,以便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用户。

档案统计工作还能反映档案管理工作的规模、水平、发展速度。为档案工作加强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从某个单位统计的馆藏档案的数量、库房面积、设备的配置等数字中,能反映出这个单位档案部门的大致规模;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统计出来的数据和统计项目中,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人员素质情况。

档案管理基本情况篇(7)

一、加强对档案工作领导和宣传

1、进一步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局党组始终重视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进一步充实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副局长分管档案工作,分管领导不断加强对档案工作的指导督查,形成了工作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的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2、召开机关干部学习《档案法》工作宣传会,组织档案员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档案局八号令,做到依法治档,编制了《安庆市地震局机关文件归档范围与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并于今年四月份邀请市档案局相关领导前来指导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二、档案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在办公室紧张和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我局克服困难,加大投入,新购置了一台空调,对照档案规范管理要求做到了防火、防虫、防盗、防潮、防鼠、防强光、防霉变等,保证了档案的安全存放。

三、档案制度建设情况

在原有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按照《档案法》的规定,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档案管理制度,在档案管理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四、规范档案建设情况

1、根据《机关档案工作建设规范》,完成了局机关各类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

2、加强管理,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我们建立了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分管领导对档案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档案管理人员经常检查案卷,目前未发现霉变、虫蛀现象,确保了档案的安全。正确处理好档案安全保管和方便利用的关系,既保证档案不丢失、不损坏,又保证了档案信息不失密、不泄密。

五、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得益于上级的重视和市档案局工作人员的正确指导,我局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客观条件和单位经费不足的制约,办公面积不足,所有档案实行集中管理有难度。二是受地震局人员短缺等实际情况的制约,兼职档案员的学习培训方面还有欠缺,档案员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尚不能适应档案工作的需要,影响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

针对以上的不足,我局将在今后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一是克服人员短缺的困难,集中精力整理好历年的档案。二是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培训力度,重点学习档案管理、利用和档案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档案意识和做好档案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档案利用效率。三是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设备水平,要随着档案工作的不断发展,克服财力、物力的不足,加大档案管理设备的投入力度。

总之,在改进不足的基础上,全局上下将共同努力,使我局档案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以发挥档案工作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服务民生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2016档案工作情况调查报告(2)

为认真做好档案工作,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坚持贯彻执行《档案法》,进一步落实了工作制度,强化了工作管理,并积极组织镇专兼职档案员参加县级培训,从而使我镇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使我镇档案管理工作日趋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按照县档案局下发文件精神要求,我们对本镇机关档案工作进行了认真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档案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到位。

在档案工作中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了《中国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在镇干部、职工中宣传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镇干部职工都能自觉配合档案室工作,各办公室都能及时将部门的存档资料归档上交档案室。在档案工作中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

二、档案管理体制建立健全

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我们建立健全了八项档案管理制度,即:档案保管制度,档案查、调阅利用制度,档案收集制度,档案整理制度,档案工作安全管理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员岗位职责。这些工作制度在档案管理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三、档案基础设施完备

为规范档案存取和调阅,镇设有12㎡的档案库房一间,配置档案柜3组,档案装具式样、规格及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档案室条件完备,配备了防盗门、铝合金窗户,重新粉刷了墙壁,铺了防潮地砖,基本符合档案室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蛀的要求,保证了档案的安全存放。

四、档案业务建设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镇制定了符合本镇实际的各门类档案《分类方案》,《保管期限表》等业务规范,并坚持实施。档案办公室按规定及时接收各门类的档案,进行统一管理。我镇文件材料的书写格式、质量基本符合有关规范要求。XX年至XX年的档案已全部整理上柜。档案的分类、排列符合要求。同时,档案员还定期对库房进行抽查,档案无霉变、虫蛀等不良现象,无泄密事件发生。

五、强化职责,认真归档

通过立卷归档,截止XX年文书档案8681件,其中:文书档案6348件(永久4934件、30年1414件)、实物档案56件、灾后重建资料专卷376件,会计档案2277件。

六、存在的问题

㈠档案意识淡薄,思想不到位。尽管现在把档案纳入我镇责任制考核中,但是部分人员对档案工作意识仍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开展。

档案管理基本情况篇(8)

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上实行多头管理、管理体系上仍按传统的三大类管理。管理方法上实行“档随人走”,主要表现在各单位部分人员的档案有的在人事部门,有的在人才交流中心,还有的在劳动部门,管理的主体不清。管理模式上实行封闭式管理,人力、物力、资金不到位,重复浪费极为严重。

(二)人事档案法规不健全。

由于人事档案法律建设上基本还处于探索阶段,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人事档案观念淡薄,普法工作开展力度不够,公众对于人事档案的认识还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

(三)人事档案内容不完备,档案整理不规范。

把个人材料归档成册是人事档案规范化的基本前提,许多单位在这个方面做得非常欠缺。材料混杂、散乱,甚至根本没有清理,有些单位档案虽已立卷成册,但没按要求的格式进行分类处理,给档案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随着行业的发展,各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干部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了文化水平和学历层次,但由于学习渠道(如函授、短期培训、研修班、进修班等)的差异,以及各个学校对入档材料的要求不同(如有的学校没有学历批准书的相关材料,只有学位证书)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某些人事档案中的学历材料不齐备,且无法补办。

(四)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大部分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还仅限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较好的单位也仅仅是采用了电子数据库管理,而根本没有实现信息化。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公条件的改善,为了更加真实、全面的地记录干部所有经历和资料,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措施

(一)理顺人事档案管理体制。

现行的人事档案,主要按管理权限和隶属关系进行管理,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在强调按隶属关系管理的基础上,突出职能管理。组织部门承担对档案工作牵头抓总,负责档案工作的管理督查和业务指导,同时,具体负责所管领导干部和参照管理单位人员的档案;人事部门负责国家公务员包括依照管理单位人员的档案管理;人才交流中心负责事业单位、社会中介机构工作人员及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劳动部门负责各类企业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

(二)健全人事档案规章制度。

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使工作有序,有据可依,保证人事档案工作逐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发挥人事档案“见证历史”的作用。完善档案的保管、利用、借阅、保密、归档、鉴定制度,及时收集、补充、更新和完善人事档案材料。对收集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表述是否准确、精练,观点是否明确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使人事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工作真正做到不丢失、不积压、客观反映事实。

(三)丰富人事档案材料内容。

要紧紧围绕干部工作大局,提高人事档案利用价值,在收集干部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人事档案材料内容,一是建立干部工作业绩档案,及时将干部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和在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收入档案,为凭实绩用干部提供必要的依据。二是建立干部能力档案,重点收集个人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继续教育情况以及参加各种资格考试、注册考试等能反映个人才能的资料。三是建立干部认可档案,本着党政干部群众认可、技术人员学术认可、企业人才市场认可的原则,分别建立党政干部考核考察档案、技术人员学术和技术推广成果档案、企业经营者利税档案。通过这些内容,把档案建设成为反映干部面貌的镜子,记录干部成长的录像,以便于组织对干部进行全面了解,使干部档案更好地为组织工作、经济工作服务。

档案管理基本情况篇(9)

一、基本情况

中心有1名兼职干部档案管理人员,管理在职干部人事档案  本(此次招聘人员的档案暂未调入),离退休人员档案  本。

二、整理情况

1、更换档案柜,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到防火、防光、防高温。

2、认真检查、装订、核对每一份档案,按要求更换了新式档案盒;

3、根据上级人事部门要求,对中层以上的干部人事档案进行了专项审核整理,重点审核干部“三龄两历”及档案材料的完善情况,并对缺少的档案材料详细记录,材料不完整的要求限期补充收集,对信息有误的进行了完善、更正和认定,目前中层干部档案已基本整改到位;

4、职工档案目录已全部分类录入干部档案信息系统,其中包含基本情况、工作情况、职务职称、受教育情况、奖惩考核、社会关系和履历等干部信息,做到了分类准确、编号有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档案管理基本情况篇(10)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156-01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所采用的档案双套制问题与传统的档案管理相比较明显存在着差异性。但是,并不是让电子档案管理与纸质档案管理简单的存在,而是应该让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从根本上融合在一起,从而认真做好档案双套制管理的衔接工作[1]。由于当前档案管理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双套制管理实施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充分运用数字档案基本理论考察档案双套制管理模式

在当前档案管理过程中实施双套制管理模式,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在应用过程中都受到传统档案管理基本知识影响。但是,在当前档案管理过程中,要想明确划分档案双套制管理的范围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阻碍因素。其主要原因是档案信息技术管理兴起时间较迟,大部分人们对数字档案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档案管理的水平。

在当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的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的信息内容更加准确可靠。一般情况下,档案管理强调电子档案管理体系的原始性,而这里提及的原始性主要是指档案资料记载内容的原始性,而并不是指管理档案资料载体的原始性。因此,在当前档案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创新管理理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档案双套制管理模式。其中,档案管理双套制模式主要兴起途径包括:一是办公逐渐朝着数字信息化方向转变,出现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资料,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管理;二是随着档案管理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数字化社会的发展,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了电子档案资料管理。

2 结合档案资料管理内容初步限定双套制模式管理范围

为了有效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规定双套制档案管理的范围,从而确保档案资料内容能够永久性保存。一般情况下,针对需要保存时间较长的档案资料可以不用双套制管理模式。其中,各个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档案资料的实际情况,探究多种载体保管形式如何进行统一保管,并且提出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有效结合起来,构建完善的管理模式。同时,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定期整理档案资料,进行分类处理,对于一些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档案资料采取扫描措施,实行双套制保管方式。

3 坚持构建网络基础环境实行档案双套制管理模式

在单位档案管理过程中,为了确保档案资料管理的安全性,便可以采用双套制管理模式。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构建良好的网络基础环境,有效防治单位档案管理资料信息出现遗漏的现象。通常情况下,采用良好的档案双套制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物理隔离、应用防火墙以及身份认证等安全技术。其中,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实行的双套制管理模式是内外网的隔离与控制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在日常档案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起以防火墙为基础条件的双套制档案管理方案。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为了确保档案资料信息的安全性,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式需要根据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而定。其中,针对档案管理室的出入情况管理,可以采用证件识别或者自动识别系统进行管理,例如:磁卡、身份证卡等,通过这些方式有利于对人们进行有效管理。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系统管理制度。一般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数据进行修改时,需要经过主管人员的认可,并且还需要有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场。一旦管理出现问题时,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

4 对档案“双套制”模式管理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实施双套制管理模式其主要是针对档案管理资料的内容而定。根据档案资料的合理情况,对档案双套制模式管理的内容进行合理安全,有利于提高档案资料的应用水平。通常情况下,电子档案管理形式只能够从形式上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然而,通过实行双套制管理模式则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档案资料信息的利用效率,有效改变单一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缺点。因此,在现代化档案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便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切实转变工作思路,将档案资料管理的重点放在档案资料的利用中。但是,在实行档案双套制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并不能够一蹴而就,而是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制定明确的档案管理目标以及档案管理计划。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不同档案资料内容的利用程度,从实际情况出发,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在数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档案双套制管理理念已经被渗透到档案管理中,并且随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档案管理系统。

5 结语

总之,在当前档案管理中采用双套制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前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件资料将转变成电子档案管理。但是,由于档案管理的专业性较强,电子档案离不开纸质档案,需要将电子档案转变成纸质档案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在当前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采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双套制管理模式是最为有效的,从而推动档案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基本情况篇(11)

以北京市崇文区为例,2006年11月和2007年4月,崇文区档案局先后两次调查区属单位档案人员状况,结果表明,半年之内,全区110个单位中有20个单位更换了档案人员,有的单位不只调整了一次,其中一个单位竟然四次换人。从第二次调查看,全部档案人员中连续从事档案工作不满三年的有55人,相对专职的只有12人,兼职档案员中以档案工作为主的也不多。虽然《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规定了“各单位应当保持档案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但是,面对很多单位频繁换人的局面,档案局显得束手无策,这就使规范档案工作交接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的指导和检查工作表明,档案交接手续不正式、不严密,监交工作不严格甚至不进行监交的情况在基层单位普遍存在,致使新任档案人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掌握本单位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如找不到档案工作制度,不清楚各门类档案的数量,不了解各年代档案在库内、柜内的分布,不掌握前任档案员有多少没有完成的工作,不知道全宗卷、编研材料为何物,个别单位甚至找不到档案柜钥匙,档案工作长期不能纳入正轨。更严重的是:新任档案人员一接手就感到一头雾水,在凌乱的局面中艰难起步,很容易挫伤工作积极性;档案工作前后脱节,出现工作贻误时难以尽快补救;一些单位原本较好的工作基础也由于多次换人且交接不力被“一代一代”地磨灭;档案局检查时,发现档案去向不明等严重问题时难以确定直接责任人员,无法追究责任。另一方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需要随时准备对新任档案人员进行个别培训,反复指导频繁换人的单位夯实工作基础。这使其陷入被动应付甚至疲于奔命的状态,大大减少了调查、研究和解决新问题的人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档案事业整体发展计划的执行,进而对整个地区建设和谐档案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造成交接不力的原因来自领导和新老档案人员等多个方面:①领导不重视,认为档案工作交接仅仅是新老档案人员之间的事,往往一声令下,档案人员立刻调整到新的岗位,并要求两三天内与接管人员交接完毕,新老档案人员只得仓促交接,并且没有安排专人负责监交;②有的领导虽然重视交接工作,但是对其专业性和复杂性不够了解,因而提不出具体要求,更没有规定具体的交接手续;③有的档案人员带着情绪离岗或转岗,或者对“枯燥”的档案工作早已心猿意马,听到调整岗位的消息急于“甩包袱”,与新任人员草草交接;④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实际上是对前一阶段档案工作的全面检验,而一些单位的档案工作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档案人员不敢或无法办理正式交接手续;⑤由于档案人员主观原因或单位换人过于频繁,档案人员自身对本单位档案工作全貌和档案工作头绪尚不清楚,没有能力办理严谨的交接手续;⑥一些人从心理上不愿意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成效与接任自己的人分享,因而交接时有意回避重要和关键问题;⑦个别档案人员因病或紧急抽调到其他岗位等特殊情况,无法办理交接手续;⑧新任档案人员毫无经验,对应当收什么、点什么、查什么一无所知,前人怎么交,自己就只能怎么接,看不出问题,更提不出问题。

二、规范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交接的具体建议

造成档案工作交接不力的种种表面原因背后,我们应该看到,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缺乏制度保障,缺乏良性运行的工作机制,缺乏规范的手续、有效的引导和检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对自身工作查漏补缺,在监督指导上有所作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转换思路,从加强制度保障入手

工作交接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一般不外乎财、物交接和工作经验、方法的交接,其中财、物交接是实实在在的,往往成为交接的主要内容。如果把“财”的交接具体化为会计工作交接,那么我国《会计法》对此做出了专门规定,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工作交接的责任、准备工作、正式手续和监交要求等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相比之下,作为“物”的“档案”的交接在《档案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虽然规定了“机关档案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在办完档案移交手续后方能离开岗位”,但是过于笼统。

由于缺少具有操作性的规定,长期以来,严格进行档案工作交接基本处于各单位自发状态,交接效果的好坏主要依靠档案人员的自觉。事实上只有少数单位由于领导重视、档案工作基础扎实、人员得力,交接后工作平稳过渡。多数单位调整人员后档案工作虽未空岗,但实际工作难以衔接,一连几度换人的单位的档案工作则遭受“重创”。档案局如果还是提出“要做好交接工作”的宏观要求显然不能解决来自领导和档案人员主观方面的各种问题。因此,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转换思路,从被动依靠各单位自觉做好交接工作转变为主动用成文的制度进行约束和规范。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修改工作已被国家档案局正式提上日程,建议增加对做好档案工作交接的规定,使这项看似简单、琐碎,其实关乎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地方档案局应制定本地区档案工作交接的具体办法,使主观上愿意或不愿意严格进行交接工作的单位和人员都能够在具体操作上有所遵循,做到手续严谨,责任明确,从而保证档案工作的连续性,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二)明确职责,建立良性运行的工作机制

第一,单位档案人员调动工作、离职、转岗、临时借调外单位工作或连续休假超过三个月的,都应当在离开本岗位之前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其中档案人员临时被抽调或休假时,个别单位不安排临时代管人员,严重影响了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应特别强调这种情况不但要有人代管,时间较长的还应进行正式交接。

第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各单位领导认识到档案工作交接责任重大,手续繁杂,促使其为顺利交接提供必要条件,如:有准备、有计划地调换档案人员,保证档案工作不出现“空岗”、“断档”现象;将做好交接工作列入档案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根据本单位档案数量为交接双方安排充分时间;对于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档案人员,不调整岗位,不予办理人事调动和工资转移等手续。

第三,交接双方均应有相对合理而明确的职责分工。

移交人员应完成的工作主要有:核实档案柜签,清查柜内档案,使移交的档案分门别类,排列有序;催还借出档案,暂时不能归还的注明情况;对档案工作制度、检索工具、现存和移出档案的数量等情况逐项列表;核对全宗卷目录,整理好全宗卷内文件及需要移交的其他材料;档案数量与目录记载不相符的,档案工作存在其他明显问题的注明情况和原因;有尚未完成的档案工作,应请示领导明确下一步工作的完成人员。

接管人员则应做好接交工作:学习有关文件,了解档案交接工作规定和基本的档案业务知识,了解本单位基本的历史沿革、主要职能和内部机构设置等情况;对移交人员开列的表格、单据和其他交接材料逐项核对,逐柜逐卷(件)核查档案数量,对不明事项向移交人员或有关领导问明情况,必要时做书面记录;抽查电子档案和机读目录是否可读;学习档案管理软件或数据库、档案安全保管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向监交人员报告接交的具体情况。

当移交人员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办理移交手续时,接管人员应在到岗后立即清点核对检索工具和档案数量等重要项目,存在疑问的向移交人员或有关领导问明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经有关领导审查签字。

第四,任何行业中进行财、物交接,监交工作都必不可少。档案交接也应该安排专人负责监交。一般来说,档案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应由档案工作所在部门负责人监交,而档案人员同时为部门负责人的,应由本单位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监交。监交人员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监督交接双方认真办理交接手续并进行审查,防止交接工作敷衍了事或流于形式,杜绝弄虚作假的行为。

(三)细化手续,加强监督和检查

国家关于档案交接手续方面的规定只有《档案交接文据格式》(GB/T 13968—92),用于档案室、档案馆移交和接收档案,不适用于单位内部人员交接。为使档案工作交接制度得到真正落实,使档案局的监督检查工作能够有据可查,使执法机关发现档案丢失等违法行为时便于调查取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必要统一并规范本地区档案人员工作交接的文据格式。

交接文据可以包括如下表格:①交接总体情况登记表,记录移交人员、接管人员和监交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档案工作制度、检索工具、现存及移出档案、全宗卷、基础登记、档案库、柜钥匙等核对和交接的基本情况;②档案工作制度一览表;③档案检索工具一览表;④现存和移出档案数量统计表;⑤未完成工作登记表。特殊情况在表中不便于填写时应另附详细说明。每页交接文据都应有移交人员、接管人员和监交人员的签字。交接文据应一式三份,一份交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上级档案业务主管部门,一份存本单位文书档案,一份存全宗卷。

各单位调换档案人员应在双方交接之前通知同级档案局或上级单位档案业务主管部门,档案局或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前往监督检查。对于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办理档案工作交接手续或在交接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单位或者个人应进行通报,造成档案损失的依法对个人或者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四)有效引导,编发简明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