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大全11篇

时间:2023-11-14 11:09:17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1)

中图分类号 F3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302-02

云和县大力推进特色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培育有文化传承、功能多样的生态精品农产品与生态休闲养生农业,走出一条 “生产标准化、产品精品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绿色化”的云和县特色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路子,保障了云和农业发展可持续能力,促进了生态精品农业发展。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关心下,云和县农业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适应新常态,大胆实践,坚持以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农业为发展方向,以农业“两区”建设为平台,以产业发展、高效生态、特色精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大力发展“菌茶蔬”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全面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全县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取得的成效

1.1 粮食和经济作物平衡发展

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 106 hm2,总产2.3万t。食用菌生产7 995.12万袋,其中花菇7 318.02万袋,普通菇359.4万袋,黑木耳217.7万袋,珍稀食用菌100万袋,建立食用菌精品农产品基地1个。特色药材种植和药材加工不断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155 hm2,创造经济收益2 000万元。水果总面积1 606 hm2,产值4 537.4万元。茶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良茶100.8 hm2,全年产量860 t,同比增长7.5%,产值10 339万元,同比增长3.4%。畜牧业产值略有回升,2015年底生猪存栏2.23万头,同比增加4.21%,其中母猪存栏0.25万头,同比增加4.17%,生猪出栏3.54万头,同比增加3.51%[1-2]。

1.2 “两区”建设成效显著

崇云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完成“两主导四精品三配套”即食用菌、水果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水果、珍稀菌、珍稀苗木、稻鱼共生精品园,配套发展稻菇轮作、粮经轮作和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的创建,面积达1 420 hm2,总投入达1.6亿元,于2015年6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完成了670 hm2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1.3 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为理念,加强对蔬菜、茶叶、水果、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管理,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全年进行农产品省级定量检测220批次,合格率100%。狠抓农业标准化建设和“三品一标”认定,2015年“三品”新增产品1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4个,有机食品2个,全县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61.9%。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建设,县级以上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率100%,初级农产品追溯体系示范县建设通过省级验收。云和雪梨申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产品,2015年12月通过农业部专家评审。

1.4 打响生态品牌

2015年云和梯田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番茄、白茄、雪梨在浙江精品果蔬展览会上获得金奖;仙宫雪毫牌金枝玉叶在第十届浙江绿茶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新培育24家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20个生态精品农产品;组织企业参加2015年丽水(杭州)生态精品农产品博览会、浙江农业博览会,助力梯田开犁节、田西瓜节等农事节庆活动,打响了云和县生态品牌。

1.5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努力推广“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启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建设,2015年建立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1个,落实生态消纳地820 hm2,新增沼液利用量5 300 t,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 700 hm2,推广商品有机肥4 000 t,病虫害统防统治任务1 570 hm2,化肥减量任务76 t,农药减量2.65 t;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石塘镇规溪、朱村、小顺、西滩头开设了4个“垃圾兑换”超市。雾溪乡结合饮用水源整治,率先开展了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利用处置,全乡共回收处置农药废弃包装物500 kg[3-4]。

1.6 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主导产业不断发展,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壮大,通过技术改造、信息服务等方式培育壮大农业龙头组织,鼓励发展专业大户,进一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规范化建设,创建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乡镇1个、示范企业3家、示范合作社3家、大学生农业创业典型4个、示范家庭农场20家。

1.7 推进农业园区农旅融合

立足云和梯田4A景区,利用崇云现代农业园区特色优势,实施“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发展战略,以“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区、农旅融合观光体验区、养生养老休闲区”创建为重点,按照“两区”“三基地”“六主导”“九精品”发展要求,实施现代农业园区综合示范提升工程,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十里云河”景观带和“云和梯田”景观带,构建云和库区和山区梯田精品乡村旅游线路。

1.8 增强农业服务能力

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组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3个,依托农业院校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14名。坚持“科技下乡、专家进村、服务到户”,深入开展农业“五送”服务月等活动,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大农机推广力度,推进机器换人,新增先进适用农机具800台,推广水稻机耕面积2 670 hm2,机收面积660 hm2,新建钢架大棚70 hm2,建立了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

2 存在的问题

云和县生态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生态精品农业,实现生态发展任重道远。当前,云和县农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畜牧业产值持续下降

“六边三化三美”和“五水共治”带动畜禽养殖污染的整治,但是也造成大量养殖场关停,现有的养殖场也受到限养政策的限制,造成畜牧业产值持续下降。

2.2 农民增收困难

农业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使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挤压农民增收空间。

2.3 农业精深加工比重偏低

如黑木耳、雪梨、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产品销售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质优价不优。

2.4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发展,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还存在大多数生产规模较小、层次不够高、带动能力弱等问题,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能力有限。

3 发展对策

2016年,面对新常态和新挑战,将紧紧抓住“高铁时代”“六边三化三美”等契机,以工业经济思维抓农业,以逆向思维促农业,从“市场要我怎么做”转变为“我要怎么做市场”,把云和县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农业强势”,将“美丽”变成财富和增长新动力,以农业“美丽经济”引领转型发展新路径。

3.1 做强农业产业

结合云和县地域特色,以农业“三区”建设为平台,坚持用工业经济新思维,做大做优雪梨基地、高山蔬菜基地、绿茶基地等山区特色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培龙头、聚合力、重特色,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

3.2 打造农业品牌

依托云和县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继续大力推进以云和雪梨、云和黑木耳、“仙宫雪毫”茶叶等为重点的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借助媒体平台,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打造具有云和县特色的“金名片”;鼓励农业企业通过强强联手,整合品牌;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各类农博会、名优新农产品展销会、精品农产品评比会,加快推进云和县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鼓励企业参加丽水生态农产品网络展销会,提升云和县生态精品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

3.3 拓展农业功能

科学利用好丰富的生态资源,紧抓高铁时代机遇,借助发展“山水童话乡村”之际,把农业与云和县人文旅游文化相结合,积极举办“雪梨节”“开犁节”“田西瓜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实现一产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以3条自驾游精品线路建设为依托,深度挖掘沿线 “云和老雪梨”“石浦船帮”“红色生态革命”“畲族风情”等特色文化,扎实发展石浦花海、规溪景观农业示范园区等特色旅游到村到户项目,带动农业转型升级;抓住云和雪梨创建农产品地理标志契机,推广“观光―采摘―餐饮―休闲”一体化休闲农业模式,通过农博会、高炮广告、微博、微信等形式深入基地宣传云和高山蔬菜、云和黑木耳等云和传统农业名片,将农业产品与农业休闲有机结合。

3.4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努力推进初级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可追溯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计划培育初级农产品产地准出单位5家以上,新增二维码企业追溯10家以上。加强全县主导产业农产品质量动态监控点管理,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制度,确保农产品省级抽检合格率98%以上;突出食用菌、蔬菜、草莓、“瘦肉精”等重点,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推进县乡农产品检测室免费为市民开放。继续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培育3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2个以上绿色或有机食品。

3.5 全面推进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县创建

以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创建为契机,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认真落实《云和县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县创建实施方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工作举措,大力推进立体式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结合“六边三化三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中心工作,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商品有机肥,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达到90%以上;做好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化肥、农药减量工作;完善畜禽养殖排泄物与污水治理方案,促进全县规模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打造云和县农业美丽业态环境,依托山地资源优势,围绕主导产业,以种养结合的方式,合理规划种养业空间、产业生态化布局及功能区块,大胆探索以废菌棒再次利用为纽带的“畜禽粪便+废菌棒―有机肥―农作物”生态食用菌循环产业链模式、以标准农田为纽带的“畜禽―水稻―菌类、黑木耳―单季稻、黑木耳―单季稻/鸭、香菇―单季稻”轮作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作物”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和以低山园地为纽带的畜禽立体生态养殖模式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和推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新模式,拓展生态循环功能,加快形成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产业圈、产业带,构建起立体式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3.6 夯实农业基础

开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管理等措施,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股权等农村各类产权公开、公正、规范流转交易。规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管理,切实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5]。

4 参考文献

[1] 蓝月相.云和县农业水环境治理与生态农业发展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30-31.

[2] 叶柳祥,蓝月相,毛金华,等.云和县“十三五”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研究与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941-945.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础不劳不足以稳定发展,基础不丰不足以带动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人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人们不在停留于解决温饱,而是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物质的档次、精神的享受以及亲临的感觉。传统农业走入市场经济,虽然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但是远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于是精致农业应时而出。

1.精致农业的定义

精致农业是综合性、有特色、商品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新模式的运营管理模式,凭借新市场发展需求,以生产高品质、高标准、高科技、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为依托,向加工、包装、销售等领域横向发展或旅游、观光、采摘、种植等领域纵向发展的现代农业形式。精致农业不仅可以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农业效益,扩大发展空间,优化生产要素,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农产品的附加值,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2.发展精致农业的必要性

(1)随着农业耕地的不断减少,传统农业由于过度依赖化学药品、种植技术不科学对土地、水文、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与污染。有的长期耕作使得原本适宜务农的地区不再适合,需要改变原有作物种植的方向。粗放式的农业经营模式限制了农民经济的收入,拉大了城乡差距,大量青年劳动力进城打工,务农劳动者的新生力量出现断层,一系列的三农问题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农业市场经济的竞争也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不能仅依靠简单的、传统的劳动耕作作为农业发展的出路。

(2)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农民或是农业工作者、投资者将农业与科技联系起来,不仅省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节约了人力资源,还将农业资金集中运用,结合高科技,从农业生产过程入手增加农产品以及农业产业链条的高附加值。

(3)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却不断被曝光,人们开始追求生活品味与食品安全,绿色无污染、有机的农产品出现了较大的购买市场。于是,促进农产品良性循环,保障环境生态,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卫生标准,绿色食品开发的精致农业则成为必经之路。

(4)农产品供给大于市场需求、加工产品与原料农产品价格的收入差额,促使减少丰产滞销,高附加价值的农业加工品出现了广阔的天地。

(5)精致农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不仅为农村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还促进人才能力的发挥。走精致农业道路可以留住务农年轻人,让他们专心推动家乡经济发展,活化乡村农业经济,还可以带动人潮流动,促进消费,同时还能保留乡村中的传统工艺,将我国的精神文化瑰宝代代相传。因此新时代农民必须走新型农业道路,促进农业、农民、农村的生存与发展。

3.发展精致农业的措施

3.1旅游休闲农业

精致农业中的旅游休闲农业是将农业发展成为集果品采摘、花季欣赏、乡间情趣、民俗度假、渔场垂钓、农村文化体验于一身的观光、考察、采摘、体验、休闲、疗养、餐饮、娱乐的旅游休闲农业。发展旅游休闲农业不仅是体现优势、规模种植、合理布局、优化品种、产销一体、生态环保的生产经营模式,而且还是使农业转身成为第三产业中发展极具特色的服务旅游项目。

3.2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就是依靠管理与品牌,建立品牌开发方便、卫生、快捷的食品加工等相关业务,依托安全种植,推行不用化肥、不施农药的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品牌农业带动农业升级、延伸精致农业与品牌农业的产业链条。在生产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技术、精良的设备如分子层级基因选种,机能性益生菌与活化抑菌素、生物性农药与肥料开发、疫苗开发与筛检技术;在管理过程中注意无毒有机农业的宣传,推动农业专区扩展群聚效益、加强农产品认验证管理。推进现代农业交流与合作、推动小地主大佃农扩大规模效益。强化农业科技研发成果管理制度,建构产学研合作环境及配套措施。进行农业科技研发成果盘点分析与专利布局。在市场销售过程中,利用农场及大面积休耕地建立专区,成立物流中心系统。通过产品理货、配销、提升经营效率,建立品牌。拓展安全农产品行销通路,运用资通技术推动远端服务行销,辅导农夫市集,企业认购及电子商务、便利市场、建构多元化销售通道,开发特定人群市场。在研发过程中注重非化学性防治技术、资财及肥料放入研究,开发环控调节、绿能及高效率生产体系导入自动化、遥控技术及技能等系统。

4.发展精致农业的意义

发展精致农业不仅可以促使农民职业专业化发展,把农民变成一项职业,而且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拉动我国第二、三产业经济的增长。精致农业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改变和农业产业多元化,减少了农民老龄化以及新农民培养断层等现象,解决了农业安全和农民收益的矛盾,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精致农业还可以增加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节能减碳、发展绿色能源、保护生态。根据不同的客源需求,开发多元主题的精致农业,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还增加一个修身养性、愉悦身心、沟通感情、体验学习、享受美食、缓解压力的休闲度假场所。

【参考文献】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3)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019-02

精致农业是相对于“粗放农业”而言的,是依托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以生产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为目标,以特色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主要抓手,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聊城市目前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大而不优,粗放型、低产出、低效益问题突出。要走出这一发展困境,就应当加快发展精致农业,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农业经营体系上,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精致农业经营体系

1.积极稳妥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发展精致农业的前提。当前为推进精致农业建设,一是要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颁发权属证书,强化物权保护,为土地经营权流转奠定坚实的产权基础。二是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县级为中心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好农村产权综合交易中心的功能作用,为土地流转双方搞好综合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用地的有序流转和加速积聚,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加快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三是推动更多农业园区建设。结合精致农业示范县(区)建设,集中培育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中、科技与设施技术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与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规模化、现代化农业园区和畜牧、水产养殖区,形成带动全市精致农业发展的示范区域和龙头区域,充分发挥规模化的示范带动作用。

2.加快培育以农民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是发展精致农业的根本。目前聊城市通过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经营主体,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与精致农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当务之急就是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培育一批能够适应精致农业经营规模化、市场化和生产标准化、社会化要求的新型农民。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如对于培训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颁发合格证书,并提供项目和资金扶持,使他们实实在在地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从而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要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保障培训效果。如培训内容要根据农民需求来设计;培训方式要采取理论授课和田间现场实习相结合的办法,让学员能够看得懂、学得会。二是加大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应当研究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在农业补贴、资金奖补、项目建设、金融服务、农业保险及税务登记等方面加强扶持,不断提高其自身实力和发展活力。

3.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这是精致农业的重要支撑。随着聊城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兴起,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益机构基本建立,支撑保障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但与聊城市精致农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下一步要在全覆盖、有保障上多下功夫,重点在那些具有较强公益性、外部性、基础性的领域积极发挥作用。经营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生力军。要注重研究制定支持经营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原则,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各类服务组织在农产品保鲜、贮运、加工、销售环节,以及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在农业的生产体系上,要充分发挥技术、装备的支撑作用,全面实现农业增长动力的转换

1.大力研发推广现代科技。现代科技是精致农业的强力支撑。聊城市应紧紧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两大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在科技与产业的结合上尽快实现新的突破。一是大力推进精致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产学研结合,构建小麦、玉米、瓜菜菌、苹果、鸭梨、生猪、乌驴等精致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继续提升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能力,依托聊城大学、市农科院及冠丰、鑫丰种业等科技型企业,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科院的合作,着力解决影响和阻碍聊城市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以品种引进开发和设施模式优化两个环节为重点进行突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强化农业企业在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推进精致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二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建设,出台相关政策,重点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投入问题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尤其是乡镇农业科技人员在其位、尽其责、谋其事、得其利的问题,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开展有计划、系统性的培训,积极探索科技推广服务新形式,完善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和“专家+试验示范基地+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2.努力提高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直接为精致农业发展提供装备及生产手段。要推动规模化经营主体真正实现机械化、标准化和高端化生产,就努力提高农作物机械化水平。一是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加强对于购买农业机械装备的补贴力度,完善相关贷款政策,积极争创国家、省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工作。二是加大对于农机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激励其研发更加符合本地特点和产品种类的农业机械。三是不断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主要经济作物关键环节生产机械化水平,重点提升产前种子加工、产后干燥机械化水平和产中机械化作业质量。

三、在农业产业体系上,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品牌化,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

1.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这是有效提升产品价值和农业增值增效的重要途径。要发展食品加工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农业企业化、农业商业化。着力培植本地企业或是引进有实力的相关企业落户当地,大力发展农产品精细加工业,促进农产品系列加工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此外,剩余物利用资源化也是延长产业链以及促进环境协调友好的有效手段,诸如对于秸秆的充分利用、将畜禽类的粪便有效转化为肥料等。

2.推进产品品牌化。这是有效提升产品价值和农业增值增效的重要举措。在加强聊城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聊・胜一筹!”的打造和宣传的同时,进一步叫响中国蔬菜第一市、阿胶之乡、鸭梨之乡、油用牡丹之乡、小肉食鸡之乡、黄河鲤鱼之乡等称号,着力发展品牌粮油、瓜菜菌和肉制品等,使得区域公用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互相促进,以提高聊城农产品的市场信誉度和影响力。特别应注意的是,区域公用品牌既为聊城市农业发展带来机遇,也会带来挑战。因为如果一家的产品出现问题,整个区域品牌都会受到牵连。所以,要进一步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切实落实奖补政策,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健全完善监管、检测和执法体系,确保全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此外,随着农产品食品网购的逐渐普及,应将农产品食品搬上电商平台,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建设农产品食品品牌。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4)

一、农业经济发展特

1.信息化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所提供的各类信息对农产品的品类选择与生产规模制定起到了明显调节作用。现如今,农业发展中对农产品的发展模式更趋向于追根溯源状态,从农产品的种植阶段开始建立成长档案,将农业经济所涉及到的各类产品在成熟度、水分补给量、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生产地等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监控与存储并展现给农业经济活动中的各级供应商以及最终消费者,其目的在于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与健康程度[3]。在信息化模式下,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信息的流通性,在缺乏信息有效流通状态下,农产品的市场选择以及时间选择均可能处于劣势状态,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智能化发展

我国不少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利用实时监控手段洞悉市场走向,了解市场信息,通过建立信息平台让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了解农产品价格走向以及市场需求情况,从而对农产品的供给量更加精确地展开指导。在智能化状态下可自动分析农产品所需要的生长环境、生产条件等,从气候条件、土壤质量等方面,以技术手段展开仪器测量分析,为农作物提供更具适应性的种植环境,从而实现产量与质量的最优化[4]。在智能化发展模式下,农业生产的流通性有效加强,利用各类技术手段、软硬件配备实现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是必然趋势。

3.电子商务化发展

早在2004年,电子商务悄然崛起。在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依靠电子商务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已经属于常态。在销售模式上,通过互联网创设销售平台或进行产品推广是最明显的变化之一[5]。依赖于苏宁、京东、阿里等趋于完善的电商平台,我国农产品的销售正向着网络化发展。根据相关数据调查,在2017年,我国农产品在农村网络零售销售总额中占到了1/5比重,预计2500亿元左右。相较于传统线下面对面销售的模式而言,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的发展让农产品的销售模式有了根本性改变,带入了全新的时代。依赖于网络电商平台展开线上交易的模式开始逐渐被更多人接受,随着80后、90后甚至00后开始用网络购买农产品,相信在未来农产品销售模式的电商化比重将逐渐占据主流。电子商务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以及必然趋势。

二、互联网时代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产业结构创新

互联网时代下,各种新技术与新理念的应用必然会对农业产业结构有所推动,促使其加快创新与改革步伐,让农业经济发展在科技含量方面浓度更高。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状态下,其模式大多以小农经济为主,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地理环境等负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农业生产者及经营者收入利润下滑[6]。为了弥补传统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限制性与不足之处,利用互联网时代一体化发展与产业化发展逐渐取代了小农经济模式,生产技术的先进性运用还可明显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土地利用率。互联网运用各种新技术产品体现出其独特性,在向大众展示农业经济产品时可帮助农户找到更具适应性的发展途径与方法。在互联网的全面性下为农业种植者与经营者提供农业发展信息,在足不出户状态下便可知天下事,了解农产品市场状况与发展走向。再者,互联网的包容性让农户只需通过手机或电脑便可查询到有效信息,评估产品市场以及价格走向,了解国家在农业发展方面颁布的新政策,让农产品结构适时调整。

2.农业产品革新

互联网的创新性、综合性、开放性特征让农业经济产品不断革新,使之更符合市场需求。在互联网思维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生产模式、发展理念等均得以推动[7]。农产品的质量更高、种类更丰富,经济效益自然而然得以提升。农业产品的革新更多体现在产品质量以及实效性方面,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大多可达到追根溯源状态。在健康理念逐渐受重视环境下,产品革新中质量保障将成为其发展的强有力助推器。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下,网络技术的灵活运用让农业经济发展得到了跨越式进步。农产品的革新是农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标杆,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产品的流通性与信息的流通性通过互联网得以明显加强,其发展模式逐渐摒弃了传统资源型状态,并逐步转化为信息技术型。

3.提升经济收益

由于在互联网环境下,农业生产者会种植更具市场需求性与适应性的农产品,而农业经营者则对市场洞悉力更强,因此其经济效益处于稳步提升状态。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流通性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显著优势,农业经济发展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可对各种农业经济相关信息有效处理分析,帮助农业经济各环节人群实时掌握市场变化,并对经营管理决策、生产结构等及时调整。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让农民的思想逐渐转向现代化,在保障生态效益与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积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若可合理利用农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全面性、综合性、多样性、实效性特征及时获取市场动态,让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不会对农产品生产与经营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同时,农户可利用互联网节约销售成本,通过网络平台加快产品流通速度。

三、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1.精准化方向发展

由于互联网时代下各类信息的有效分类、收集与整理为农业经济的流通性带来了较大变革,因此在农业生产方面应向着更精准化的方向进展,包含病虫害、产品光照、温度调节、土壤肥力、土壤湿度等。在信息化手段下对各类数据展开精准分析与分类整理,为农产品的种植提供数据支撑并加以调节,尽可能达到质量最优状态。实现供应商与农作物生长之间的无缝对接,让农产品市场上高质量农产品比例逐渐升高。软件与硬件的协调配合是精准化农业发展的前提,在硬件方面,需广泛投入农业生产传感器,在智能化设备下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并对肥料、水分、温度等自动控制调节,实现精准定位农业发展;在软件方面,则应强调数据库系统的有效建立,优化整合各项数据,分析卫星遥感资料、气象资料、病虫害资料等,掌握农作物各生长阶段的精确化情况,建立农产品成长档案。采用跟踪检测方式对农产品从种植到流入市场中的各个环节展开流动性记录,一方面,可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另一方面,也可达到监督作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只有在精准化发展下,才能够让农业借助互联网信息时代实现现代农业模式。

2.开辟销售渠道

互联网的发展让电子商务渠道在销售环节承担着重要作用。农产品的销售同样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产品的流通打造更广阔的空间,并提升自身经济价值。首先,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可增加订单业务并拓宽销售市场,传统销售模式中受到地域限制,其农产品的流通范围存在明显限制性。但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以及物流行业的突飞猛进,全国范围内农产品在两地之间的流通短则当日可达,慢则3~4天可达,其市场明显拓宽。农业生产者可与企业或超市签订农产品订单,实现订单式供应。根据市场供求双方实际需求,在农业生产种类及质量上有所针对性。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无缝对接,让生产与销售均避免盲目状态。其次,可借助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在这类已经发展成熟的平台上展开销售,通过网络销售渠道实现一体化发展。这种借力销售的模式,可明显降低销售成本,实现线下与线上资源的有效整合。在经济条件与技术允许情况下还可尝试打造自有互联网平台,与消费者展开互动沟通,打造品牌效应,提升经济价值。

3.强化人才培养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5)

张玉香总经济师在会上做总结发言时说:本届农交会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为主题,继续坚持“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贸易”的宗旨和“精品、开放、务实”的办展原则,通过科学安排展品布局,落实到招展招商,精心设计装修布展,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贸易交流活动,向社会各界集中展示了“十一五”和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巨大推动下和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情况下,我国农业经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展现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通过系统展示各地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特别是各地优秀涉农企业的新形象和精美产品,为推动农产品贸易,促进农业交流与经济合作做出了新的贡献。

本届农交会成效显著,贸易成交金额560亿元,比上届增加33%,增长幅度比上届提高23个百分点,是举办农交会以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届。

与往届相比本次农交会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室内展出面积大展示面积达到了6.5万平方米,是国内农业类展会中规模最大的;

二是展示内容丰富设立了综合展区,增设了行业十强企业展区和创意农业展区,扩大了农机展区,展示的产品种类超过了3000种;

三是参展企业数量多,档次高展示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7个代表行业的的十强企业,重点宣传“十一五”农业产业化最新成果,为推动优质农产品贸易创造良机;

四是参展产品质量提高,设计精美集中参展的一大批名特优新产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受到了各方面的青睐,也为展示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展出形式更新颖、更全面通过展、销、商、会、网形式,多层次、多视角展现了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6)

摘要在农产品行业迅速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精益物流的管理工作支持。对精益物流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此种全新物流管理模式,主要为降低资源损耗,缩短不必要环节带来的消耗。而农产品作为现代精益物流重要环节,不仅是探索农产品供应链主要环节,更能提升客户满意程度,逐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大农产品与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精益化与个性化农产品服务。

关键词精益物流;农产品;供应链;应用策略

农产品为大众生活必需品,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销售量,推动国内农业发展。在农业运输行业不断发展变革中,全新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出现。此种全新农产品供应模式,不仅能降低农产品生产盲目性,更能最大限度减低生产所带来的风险,不断提升农户效益空间。国内农产品行业迅速发展,这也意味着,农产品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行业发展能力,应从农产品供应着手,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供应过程中带来的损耗,实现精益化管理,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价值,获得更多利润。

1当前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不足

1.1供应链流程相对复杂

对当前农业供应链结构加以分析,就国内农产品供应链来说,在供应链系统中包含生产、供货、物流与客户等不同环节[1],这些环节之间联系极为紧密,任何农产品供应链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农产品供应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正是这些不同环节要求,导致国内农产品供应相对复杂。再加上,在农产品实际运输过程中,对运输时间、存储以及保鲜技术要求较高。这些环节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整体农产品运输质量,最终在运输途中增大农产品损失,难以达到农产品客户需求。

1.2以往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较为传统

在以往农产品供应过程中,多采用传统农产品供应模式,此种模式相对落后、单一,不仅难以满足迅速发展农产品行业,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行业资源整合[2]。对当前农产品供应进行分析,依旧采用分散供应与经营模式,在此种模式中,农产品供应商占据重要位置。但是,传统农产品供应商,整体水准并不高,难以推动农产品供应行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单一、落后农产品供应模式,不仅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大众对农产品需求,更会由于农产品行业资源整合方式不当,导致供应链不同环节出现利益冲突,最终降低农产品质量。

1.3农产品供应链先进技术难以得到应用

对当前农产品供应工作加以分析,由于农产品供应环节相对复杂,供应过程涉及诸多环节,都会增加农产品供应系统复杂程度。其中,在部分农产品供应过程中,需要应用技术方式之处农产品供应,确保农产品供应各大环节工作顺利开展。但是,就国内农产品供应链加以分析,这一环节体系并不完善、成熟,很多客户并不了解农产品运输关键信息,信息了解不及时、不全面,极易影响农产品整体销售。这些关键信息不畅通,势必会影响农产品整体供应环节稳定性,导致农产品供应工作受到极大影响。

2农产品供应链应用精益物流管理有效策略

2.1应用标准化农产品精益物流管理工作

对于当前农产品供应工作加以分析,要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整体供应能力,降低供应过程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实际农产品供应精益物流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构建标准化、精益化物流管理方式,并以标准化精益物流应用管理为基础,做好精益化管理工作。例如,在精益物流管理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应在物流生产企业与客户之间构建标准化物流管理意识。其次,应做好农产品人员培训工作,以精益化、标准化供应链为基础[3],及时检查农产品供应各个环节工作,并考察供应落实程度。最后,在农产品供应过程中,应培养工作人员标准化管理意识,并逐步完善农产品物流管理标准化体系,进而以更为严格、标准管理方式,最终实现精益化物流管理工作。

2.2应用信息化建设精益化物流管理

在当前农产品供应链运行中,应当以物流管理方式与供应为基础,在农产品供应过程中引入先进技术方式,并结合信息技术构建农产品精益物流管理平台,借助平台实时更新农产品最新供应效益。作为农产品生产与供应环节,应结合信息化工作,不断调节农产品生产情况。借助信息化平台,农产品运输企业,可以及时调整物流信息,并在平台上,不断完善信息共享工作。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精益物流管理,不仅能维护农产品稳定运输,更能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

2.3不断简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流程

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农产品供应链环节越烦琐,所带来的农产品损耗越大。因此,为解决农产品供应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结合传统农产品供应流程,做好农产品供应流程删减工作。首先,在供应流程删减过程中,应结合先进技术,构建农产品专业平台,并做好农产品资源整合工作,以此删减农产品不必要环节[4],做好农产品资源整合工作。其次,应结合不同城市农产品供应环境,做好实地调研工作,及时了解不同农产品供应需求,最大限度避免农产品浪费问题出现。而对于农产品供应商来说,为避免供应环节农产品浪费问题,应结合农产品运输要求,做好农产品供应简化工作,最大限度提升供应效率,使精益物流管理工作开展得到充分落实,并为供应企业设置良好形象。

3结束语

对当前农产品供应链存在问题进行不断研究,要想进一步简化供应环节,降低农户与运输企业损失。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并做好精益物流管理工作,对传统物流供应方式加以优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入先进技术,打造专业信息共享平台,使供应链各个环节能够掌握更为精准、时效性信息。只有这样,不断简化供应链流程,以标准化流程体系,开展农产品供应工作,才能实现农产品资源整合与实践,做好农产品物流服务,构建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实现精益物流管理,为农产品行业发展带下坚实基础。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探索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策略的实施途径论文

【摘要】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工作是提升物流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关键,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围绕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现状进行阐述,详细分析具体的管理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基本原则,旨在为日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绿色物流管理先进技术

前言: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较为突出,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实力。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当前物流管理的实际情况,注重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将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其中,使之适应当前绿色物流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发展现状

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工作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物流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长期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管理者对绿色物流的相关知识掌握不透彻,在实际的工作环节中只做表面工作,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物品的运输以及包装上,而忽视质量问题。责任意识不强,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工作积极性较低。第二,技术水平低,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开展绿色物流管理工作需要借助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的支持,以此保证绿色物流链的完善性,针对在物流数据数据采集以及传输的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操作,忽视对绿色物流管理技术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将会降低绿色物流管理质量,不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三,物流管理机制不健全,当前绿色物流管理工作涉及方面较多,包括运输、加工以及包装等环节,但是由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有限,经常出现岗位职责不明晰的现象,各部门参与工作积极性较低,不利于保证物流供应链的平稳发展。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策略研究

(一)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需要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以此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第一,定期开展绿色物流相关主题培训大会,邀请社会上优秀的专家学者前来指导,针对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要对绿色物流管理的流程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充分认识到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以此提升绿色物流管理质量。第二,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型人才,尤其是在人才招聘的环节中要对应聘者的绿色物流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考核合格之后方可上岗操作,在此之前提供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并由专业人员带领操作,定期对人才的绿色物流管理工作态度以及能力进行测评,以此为依据制定长期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三,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发展原则,物流企业要积极鼓励物流管理人员到优秀的企业开展实践交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本原则,并将优秀的管理经验应用在自身的管理工作中,以此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完善人才竞争机制,针对在管理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与一定的奖励,以此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

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是保证低碳环境下绿色物理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此环节中要发挥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大力度研发先进的技术,以此为绿色物流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积极与先进技术企业开展合作,完善自身的物流配送技术以及运输技术,尤其是在物流数据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将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其中,有助于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加强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从整体上提升绿色物流管理效率。大力开发绿色物流技术,实现绿色物流自动化、绿色物流网络化以及绿色物流信息化,在低碳经济环境背景下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借助绿色物理信息技术结合物流企业的经营以及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集中优化与升级,在企业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企业整体发展目标,优化物流企业工艺流程,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在此环节中可以将信息监测技术应用其中,实时对绿色物流的运行流程进行监测,并及时收取运行数据信息,针对在监测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以及降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的消耗,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实施一体化物流管理

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开展绿色物流管理要逐步实现一体化绿色物流管理,在此环节中要对绿色物流管理的各个流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尤其是在包装、运输以及装卸上,注重完善绿色物流运行链,对其进行集中管理。第一,从包装的角度进行分析,要安排工作人员对包装的质量进行检查,质量合格之后方可进入运输环节,保证包装的严密性,以此符合运输的实际需要。第二,从运输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运输环节中,可以将一贯制的运输方式应用其中,尽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优化配送机制,由物流企业统一调度,以此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第三,从装卸的角度进行分析,要將机械设备装卸方式应用其中,避免对物品造成损坏,也有助于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在物流配送的过程中,集中实现绿色物流的一体化管理,将装卸、集装箱装卸和公路汽运等核心业务进行协同规划,实现了商品从高能耗高成本公路运输到低能耗低成本铁路运输的转变,在此环节中加强与生产、物流、贸易企业进行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提高提高物流绿色发展水平,为物流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运输选择。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7)

随着我国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城市人对回归大自然产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向往环保生态的生活环境。大城市周边区域以及市区内适合农业生产的空间,以其优越的区位优势成为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理想场所。青岛农业总体上已进入到现代都市农业时代。即墨毗邻青岛城区,区位优越,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农业有条件逐渐向园区化、设施化、工业化方向发展。人们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必然要求改变原来即墨农业的“城郊农业”定位,改变其仅提供农产品和原料的物质方面的单一功能,而向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能为人们提供精神文化等多方面需求的现代都市农业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即墨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不断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的新功能,增进产业融合,使现代农业产业服务青岛,融入青岛,成为青岛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园区聚集引领发展

近年来,即墨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发展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设施配套等多方面进行了倾斜扶持。特别是最近几年,日光温室、大拱棚、中小拱棚发展较快,设施农业园区不断涌现,让农业项目在园区“抱团”,把园区打造成项目发展的“洼地”,使农业园区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全市的设施农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市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近10万亩,成规模的农业园区150多处。即墨市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出口甘蓝生产基地,大姜、华南型黄瓜、食用菌、设施西瓜等种植面积都居青岛市前列。

(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拓宽发展空间

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无公害农产品、优质果茶等高效种植为主的生态农业,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目前,以生态观光、茶果采摘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村、观光园20余处。全市有部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山东省旅游特色村3家,省级旅游强镇3个,省级“好客人家”农家乐7家,青岛市星级农家乐12家,直接从业人员3000多人,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最高可达100万元。

(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品质

在发展都市农业过程中,始终坚持实施生态循环战略,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积极推广以生态绿色、节水节肥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实现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市发展蔬菜、果茶等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38个,面积22万亩;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54个。

(四)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品牌带动促农增收

即墨市以放心菜、放心肉、优质粮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此带动农户发展绿色种植,培育农业品牌。一是品牌农业逐步壮大,形成了以蔬菜和茶叶为代表的品牌农产品聚集区。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深入挖掘“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的潜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创建农业品牌。以品牌为带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注册农产品品牌300余个。涌现出“白庙”芋头、“鳌福”绿茶、“金口玉芽”芹菜等青岛十大名特优农产品;“鳌鹤春绿茶”、“大任河粉条”等近百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出灵山韭菜、七级食用菌、华山甜瓜等一批区域性知名农产品。

二、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存在的问题

现代都市农业还在发展初期阶段,为都市居民提供的休闲、教育、体验等功能还不多,存在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是名特优少,知名度较低,品牌农业发展差距较大。缺乏叫得响、知名度高的品牌。

二是园区档次不够高,科技和装备水平一般。缺乏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精品产业,园区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产业链短。

三是特色不突出,缺乏创意,精品少。缺少让市民在休闲观光过程增进对以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还不够。

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有待完善,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和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

三、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是打造现代都市产业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实现即墨市现代都市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世界眼光谋划,国际标准要求,制定完善发展规划

即墨地域东、中、西部存在明显差异,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层次,按照“东果茶、西蔬菜、中粮油”的空间布局,整合资源,带动现代都市农业整体突破。东部自然环境多样,交通便利,应结合蓝色硅谷建设,重点发展生态农业、高档次果、茶种植为主的精品农业,大力开发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等生态功能,建设土地集约、技术密集的现代高效农业。积极发展农耕休闲文化、果蔬采摘体验、市民租赁农场等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形式,为人们提供优质鲜活的农产品,还可打造出优美的生态环境。在西部以大沽河为轴心,重点以发展高端设施农业为突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配套发展休闲农业,建设高质量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创新农业服务业发展。率先建成一批机械化、信息化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

(二)设施农业引领,促进都市农业智能化、高端化,满足市民的物质需求

一是实施农业园区建设引领工程,着力打造精品现代农业园区。引进推广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优良品种及其配套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智慧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都市农业发展的先导,切实做到示范一片、带动一方。二是统筹产业布局,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培育产业特色,突出规模效益。加大园区科技示范作用的宣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用好的政策、好的项目调动各方面主体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积极性,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

(三)创新休闲农业,开拓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新领域,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充分利用自然风光、生态景观、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将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和人们生活进行有机融合,重点培育农业果蔬采摘体验式旅游、休闲度假等模式的休闲农业,为城乡居民提供系列化的产品和服务。一是加快推进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民俗历史、乡土民情,通过设施栽培、生态立体种植、特色农业等模式,加强高科技成果集成示范,突出农味,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精品。例如,可利用田横祭海节和鹤山柿子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把即墨两千年多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农业旅游观光结合起来,努力打造成精品农业旅游品牌。二是发展创意农业提高效益。针对市民求异、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心理,如可种植五彩辣椒、迷你西瓜等特色农产品,以满足其“猎奇”需求。三是积极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发挥农业在教育、生态等方面的功能,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节水优质作物品种,为市民提供回归自然的良好生态,建设成为青岛市的绿色生态屏障。

(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质量

一是高标准打造“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大力培育农业精品名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产品安全的目标。二是加强品牌营销。发展初期,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品牌建设的扶持,注重通过新媒体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沟通,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促销活动。以市场促生产,实现由单纯抓生产向抓市场促生产转变,建设大型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形成联通全省、辐射全国的农产品物流网和信息网,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大力营造品牌文化。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大企业文化的开发力度,对本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等各种资源要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利,从更高的视角、更深层次挖掘企业和产品内涵,打造文化农产品,唱响“金口玉芽”芹菜、“鳌福”绿茶、“白庙”芋头等品牌,力争形成品牌优势,不断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8)

建设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先导力量和带动力量,农产品加工业在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承担着独特的历史性社会责任。

1、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载体。

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农产品加工业通过企业与基地农民对接,将一、二、三产业有机联结起来,使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由工业引入农业,由城镇引入农村。__是农业大县,具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资源优势。农产品加工转化是实现农产品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__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有效途径。

2、农产品加工企业是构建新农村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生产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带动农户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同时作为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不断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有效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构建新农村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生产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需要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农产品加工业植根在农业,发展在农村,动力在农民,与农村经济繁荣息息相关。在带动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等方面,农产品加工业大有作为,正在日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4、新农村建设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各级政府投入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将更加直接,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农民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积极性将进一步高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都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局面。这必将进一步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壮大创造更好的投资机遇、市场机遇和发展机遇。

二、__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作为__的基础和支柱产业,近年来,__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链不断拉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1、主导产业不断壮大。__将主导产业的发展与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围绕蚕茧、畜禽、粮油、食品、饲料等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整合优势资源,发展精深加工,促进全县农产品加工从初级低附加值向精细高附加值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__现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2家,累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6家,其中部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3家,市级5家,县级17家。今年前三季度6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60.5亿元,销售59.7亿元,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额的24.2%和28.3%。

2、带动能力不断增强。__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了全县蚕桑、畜禽、粮油、蔬菜、海淡水产品等基地建设,另一方面依托自身的经济优势和产品优势,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形成了以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良性互动,与农户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目前9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2.7万户,建立生产基地62.5万亩,其中种植基地60万亩,水面面积2.5万亩,让利返利给农民1940万元,带动农民工就业9435人,有力的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收。

3、名牌效应逐步显现。__农产品加工产品品牌不断增加,档次不断提高。目前已有部级名牌产品2个,省级名牌产品3个,市级名牌产品13个。其中食品饲料行业获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2个。鑫缘集团是南通市第一个获得国家名牌的企业,“鑫缘”牌白厂丝和真丝绸产品荣获国家名牌产品称号;海波牌紫菜通过美国有机食品协会质量认证,成为__第一个获得国际质量认证的产品。

__农产品加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有了一些比较好的产品,但是对照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差距仍不小,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__是农业大县,这仅仅是指农产品生产的总量。如果从农业总产值、特别是从农产品加工增加值等指标来看,与其它地区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以单体企业规模来比较,周边地区都有年销售5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__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鑫缘茧丝绸集团20__年销售收入刚突破10亿元。

二是精深加工程度较低。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决定着农产品的增值程度。越是精深加工,增值程度越高。目前__粮食、蔬菜、水果、水产、肉畜等加工仍停留在冷冻、冷藏等初级加工模式上,企业整体竞争力较差,产品档次较低。

三是副产品的加工增值少。目前,__秸秆、米糠、玉米芯、稻壳等农业资源绝大多数被废弃,有的甚至成了环境污染源。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都是从环保和经济效益两个角度对加工原料进行综合利用,把农副产品转化成饲料或高附加值产品,从玉米芯、果皮、果籽和果渣中提取膳食纤维、香精油、色素等。在副产品加工方面,__几乎是空白。

三、推进__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__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茧丝绸加工产业:以鑫缘茧丝绸集团为龙头,推进茧丝绸产业向深、精加工,高附加值转变,向系列化、规模化、品牌化转变。大力拓展市场份额,形成品牌巨舰,走向世界。综合开发利用蚕蛹、下脚茧丝等循环项目,实现桑蚕丝精品化、品种开发多样化、染整加工精细化,推出科技与健康并举的丝绸新产品。

饲料加工产业:以天成饲料、海辰生物科技、正通保健品公司为龙头,以发展畜禽饲料为基础,积极开发特种动物饲料,使饲料工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

,促进饲料业从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从依靠粮食向依靠各类农副产品转变,全面增强__饲料业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由饲料大县向饲料强县的转变。畜禽加工产业:以康德生物、天恩食品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畜禽肉类深加工制品,引导鲜肉制品向小包装、细分割方向发展,熟肉制品向系列化、精包装、易储存、易食用方向发展;蛋制品重点解决传统的食用方法,向分级包装、蛋清蛋黄分离提取、加工蛋黄(白)粉、生产各类具有蛋类营养的食品方向发展。

粮油加工产业:以家惠油脂、里下河大米销售中心为龙头,以粮油精深加工为重点,配套进行粮食烘干等产后处理。稻米加工以生产高质量、高档次的产品为主,重点开发富硒、免淘、精洁、方便米等新产品,开发各类“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满足一般消费层次的中低档产品;玉米加工以玉米淀粉和畜禽饲料业为基础,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大豆、菜籽重点开展精深加工,开发脱皮冷榨天然油新产品。

食品加工产业:以百味食品公司、奇佳食品公司、宏远食品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及加工制品。搞好蔬菜的清洗、分级、整理包装等初加工,大力推行净菜上市,重点发展和研制低温脱水蔬菜、冷冻或速冻菜、净配菜、调味蔬菜、蔬菜汁及蔬菜罐头等系列产品;发展果品加工,重点发展果品的分级包装、贮藏保鲜、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水产品加工,加快发展以名优水产品为重点的保鲜保活运输业,拓展紫菜、鳗鱼、牡蛎等系列保健食品的精深加工,培植河豚等海洋生物药材药源,发展海洋制药业。

(二)__农产品加工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方式

1、产业带动。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发展基地,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如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立种养基地,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鑫缘茧丝绸集团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__建成万亩标准化蚕茧生产基地2个,千亩蚕桑生产丰产方30个,桑园面积稳定在16万亩,基本形成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的蚕桑生产格局。

2、合作开发。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镇、村合作,共同开发,共同发展。企业可以与镇、村合作建立种养殖基地,也可以采取转移厂房到农村、分解车间到村居、搬迁机器到农户的形式,创办加工基地,使农民就近就业。家惠油脂公司计划与相关乡镇合作建设200亩“双低”油菜基地,每亩补贴农民300元,既促进了农民增收,又减轻了政府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压力。

3、直接参与。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同时鼓励企业家兼任镇、村干部,直接为镇、村里服务,出钱、出人、出物资,真心实意地为农村、农民办实事。鑫源茧丝绸集团公司南莫镇砖桥村结成帮户对子,集团指定了一名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帮扶工作,帮助该村制定三年振兴计划,并将于20__年在该村建设150亩标准化示范桑园,每亩补助农民80元。

4、公益捐助。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公益捐助,直接为镇村捐钱捐物,兴办公益事业,如建造公益学校,改善基础设施,长期扶助。兰波公司近年来捐资20多万元用于老坝港镇的道路、敬老院和教育等公益事业。

5、帮助自立。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招收农民工,提供技术培训,使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或者技术农民。农民有一技之长,或自主创业,或在企业就业,能够自立。

(三)推进__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1、增强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增加投入,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大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力度,坚持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特色鲜明的农产品,推进产品深度开发,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是鼓励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注重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的素质,加强现代经营管理和科技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企业人才。

2、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外向拓展能力。

在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中,农产品加工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__具备出口条件的农产品加工创汇企业仅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促进农产品出口。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国外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发展水平。采取多种形式与国外企业合作、合资,参与到国际化的分工体系中去。二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境外创办企业,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技术、资本和市场,拓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外向经营渠道。积极到境外申请商标注册、卫生注册和取得产品质量专项认证,加快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目前__仅鑫缘茧丝绸集团公司一家企业在境外设立了公司。

3、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能力。

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或“公司+农户”的联结模式,创新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推行面向农户的利润再分配,探索建立风险基金制度,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发展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与企业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4、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建设能力。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终端产品的竞争,实质是品牌的竞争、质量的竞争。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长远之计,关键之举。针对__农产品品牌少、知名度不高的状况,__农产品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要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积极创建部级、省级名牌农产品,打响“特色品牌”、“生态品牌”、“原产地品牌”。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改组、改造,跨地区、跨行业经济联合和兼并,实现品牌扩展,解决__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弱的问题。除了鑫缘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外,__还有一些知名农产品,如天成饲料、德心食品、兰波紫菜、品王酒、里下河大米等,这些产品都需要通过不断发展,提高知名度,同时也需要通过品牌的运作迅速把企业做大做强。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9)

为加快特色精品农业拓展区建设进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大战略”为指导,以统筹推进“三化”为核心,以加快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通过实施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工程,扩大特色主导产业基地规模,提升农畜产品品质,延长精深加工链条,构筑特色产业集群,塑造市场知名品牌,推动农村经济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原则。各级政府要把建设特色精品农业拓展区纳入重要日程,切实承担起组织者、推动者的重要职责,并采取加强宏观指导、制定扶持政策、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大力营造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拓展区建设。

(二)企业主体原则。龙头企业在建设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延长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培育市场知名品牌等关键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特色精品农业拓展区的重要带动力量。既要合理运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杠杆,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中合作各方利益关系,又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全力推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产业化经营原则。建设特色精品农业拓展区,体现在农、工、贸各领域,贯穿于种、养、加、销全过程,必须用产业化经营理念来谋划拓展区建设,围绕特色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四)主导产业率先突破原则。打造特色精品农业拓展区,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选择特色资源优势明显、加工转化能力相对较强的产业,采取各级领导和部门包保、各项扶持政策到位、各种服务内容跟进等推进措施,在基地规范化建设、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知名品牌争创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然后在农、畜、水、林各产业内全面铺开。

(五)资金项目优先扶持原则。打造特色精品农业拓展区,光靠宣传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要紧紧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在抓优质、出精品、创名牌等关键环节,研究制定必要的扶持政策,通过扶持政策的杠杆和导向作用,把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民的兴奋点聚集到拓展区建设上来。

三、推进措施

(一)强化龙头带动。围绕农业重点产业,在现有企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或与域外知名企业联营,通过引进新设备、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地发挥对基地建设、农民增收的引领作用。要特别注重发挥大型精深加工带动作用,加快打造大龙头带动大基地、支撑大产业格局。继续全力抓好项目谋划与引进,把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摆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突出位置,重点围绕农业特色产业,瞄准各产业科技前沿产品,精心编制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收益大的精深加工项目,并采取各种途径广泛对外宣传推介,吸引域外客商投资。

(二)强化产销联结。要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典型辐射等措施,鼓励农民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推进原料生产基地向“一乡一品”和“数乡一品”的专业化方向发展。引导龙头企业把组织原料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推动生产经营重心由加工、销售领域向原料供给领域前移,采取签订订单、土地入股、长期租赁等合作模式,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第一车间”。积极探索利润返还、按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企业与基地农户深度融合,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济联合体。围绕农业重点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通过建立以基层干部、经营大户和科技人员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架起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间沟通桥梁,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10)

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和农用航空技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农村供水、农村能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

传统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遗传育种技术,以及化肥、农药、矿物能源、机械动力等投入的大量增加而实现。由于化学物质的过量投入引起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下降,高能耗的管理方式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资源日显短缺,在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一种新颖农业生产管理思想的诞生,从而产生了对农作物实施定位管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量投入等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思想,进而提出了精准农业的概念。精准农业是一种基于空间信息管理和变异分析的现代农业管理策略和农业操作技术体系。它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状况的空间差异,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在对耕地和作物长势进行定量的实时诊断,充分了解大田生产力的空间变异的基础上,以平衡地力、提高产量为目标,实施定位、定量的精准田间管理,实现高效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和改善环境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显然,实施精准农业不但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现实生产力,而且是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因而精准农业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农业科技发展的前沿,是科技含量最高、集成综合性最强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之一。可以预言,它的应用实践和快速发展;将使人类充分挖掘农田最大的生产潜力、合理利用水肥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成为可能。实施精准农业也是解决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确保农产品总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产品品质和质量、资源严重不足且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有效方式,将在世纪之交成为我国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基于知识和先进技术的现代农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至少包括以下方面:地理信息技术(GIS、RS、GPS)、生物技术、农业专家系统ES、决策支持系统(DSS)、工程装备技术、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等。

我国当前面临农业资源匮乏、农田环境污染严重,另外加入WTO农业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在我国实施精准农业示范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由国家计委和北京市政府立项实施的小汤山(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现代科技示范园内)精准农业示范工程项目中,项目承当单位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及合作单位率先开展了大规模、高水平的试验和探索。

我县“雨润的大蒜、高庙的椒(辣椒),洪水的韭菜、大樱桃(树苗)”。曾经是部级贫困县、也是农业大县的乐都县,现在依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走上了致富路。“十一五”期间,乐都县重点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并在农村加以推广。目前形成了川水、沟岔地区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蔬菜生产区,浅山地区以避灾农业为重点的马铃薯生产区,脑山地区以杂交油菜为重点的油籽生产区。同时,建成了以雨润、高店、共和、峰堆等村镇为主的大蒜生产基地,以高庙、碾伯等村镇为主的辣椒、黄瓜生产基地,以洪水的韭菜、地膜洋芋为主的生产基地。现在全县已有134个“一村一品”基地,每个村都有自己独特的品牌农产品。乐都已成为我省蔬菜种植基地,蔬菜供应量占全省45%,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远销甘肃、山东、宁夏、上海等多个省市。

我县依托当地县域农产品优势和自然资源,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近年来,我县着力培育了蔬菜保鲜加工、脱水蔬菜生产、马铃薯淀粉加工、乳品及肉制品加工等一批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畜产品转化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在不断培育和壮大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方面,我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协办、市场运作的方式,支持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经纪人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协会,开展生产合作、市场营销、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农畜产品加工合作,提高农民专业化、规范化生产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尽快形成县、乡、村三级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科技、市场信息服务。

现阶段农业推广体制和发展趋势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转化靠推广。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农业推广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另外一方面,合理的农业推广的体制(模式)对于发挥其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推广体制是国家为开展农业推广工作所采取的组织制度,其内容包括农业推广机构的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它反映了国家开展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政策目标,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具体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业推广体制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到今天,农业推广模式在每个国家都不相同,即使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可能不完全相同。

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有利于农业的发展;(2)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3)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4)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5)实行科研单位、有关学校、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6)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下面就不同农业推广模式做简单介绍: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11)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一个较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在我国整体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很好的发展了我国的农业之后,才能够有效的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方面也由传统的作业方式发展到了机械化作业,农业机械化的有效发展能够很好的提升效率,降低农业成本,现阶段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对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推广进行分析与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一、浅析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必要性

(一)可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许多劳动力都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中去,使得在农村务农的农民多是年龄较大的,在面对繁重的农活时,他们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从而影响到了我国农业的良好发展。而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加入则可以有效的提升农村地区的生产力,不需要较大的劳动力便可以完成农活。同时,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使得一个人或者是几个人就能够管理较大面积的耕地,便于吸引人才献身于我国的农业。

(二)为我国提供高质量的农业产品。对于像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也从传统的糊口发展到现阶段的追求高品质与高产量。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引入能够很好的达到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现阶段我国所处的从传统温饱向高品质生活的转变。同时,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也需要面对十分激烈的竞争,而我国的农民也希望能够通过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来提升自身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提高自己生产出来农产品的竞争力。

二、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分析

(一)精准化农业水平较低。现阶段我国仍然处于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向现代的农业机械自动化生产发展的过渡阶段,整体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应用程度较低。比如,现阶段我国在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多数还处于使用收割机的大型机械来帮助农业生产,而对于像GPS、传感器等精准的控制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仍然很少,还无法实现对农业生产全程的精准测控,这也是造成现阶段我国精准化农业水平发展较低的重要原因。

(二)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发展速度较慢。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而言,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在农业机械化产品的研制与生产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明显的差别,特别是在产品研发方面,与发达国家的产品有着十分明显的差距,整体的发展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层次。就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的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停留在仿制发达国家产品的情况。另外,一些生产商在仿制的过程中,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产品进行一定的修改,而修改多集中在增加零件。通过这样的操作之后,虽然能够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零件的增加势必会影响到整体产品的繁杂度,提升了产品的成本与维护修理的价格,不利于产品的有效推广。由此可以看出,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应当加大对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的研发投入,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制出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的、成本低的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

三、农业机械自动化推广的策略分析

(一)加快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精准农业发展尚不稳定,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明显的差别,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一定要加快精准农业的发展。比如,现阶段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对节肥与节水的技术进行研究,而这两个方面的实现都是通过精准农业来完成的。这一理念的发展一方面能够很好的保证农作物对水价与肥料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能够很好的节约资源。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相关科学技术人员,一定要加快在该项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农业智能化与农业机器人方面,尽快缩小与发这国家间的差距,提升我国农业的生产力与生产水平,以科学的方式大力促进我国农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提升。

(二)政府部门做好引导工作。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解放农村劳动力,政府部门应当在农村地区推行一系列的补助政策,来帮助农民购买相关设备,从而有效地促进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的有效推广。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大对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研发企业的奖励,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为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来选择更好的发展方式,提升对产品的监管力度,加快产品的推广速度与应用。而对于相关的企业来讲,需要借助政府政策的支持加快自身的发展,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三)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产品的制造水平。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品的制造企业一定的努力提升制造工艺与制造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产品的使用寿命,保障其能够在较为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正常的工作,减少因为机械故障所造成的问题。同时,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也应当同时兼顾到大型设备与小型设备,从而更好的促进产品的推广速度。

四、总结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不过就现阶段我国在该项上的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应当在加快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做好引导工作以及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产品的制造水平三个方面进行努力,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